88教案网

化学教案第三章 第一节 分子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化学教案第三章 第一节 分子”,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三章分子和原子

一、教学章节

第一节分子

二、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1)分子的概念

(2)分子概念的运用

(3)混合物和纯净物

2、能力目标

通过对物质及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

通过对分子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1)关于分子定义的建立以及对分子行为的微观想象的形成。

(2)通过对分子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辩证统一的思想方法。

2、难点

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3、疑点

(1)如何解释“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2)混合物与混合物有何区别?

4、解决办法

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挥想象力,使学生思维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相互对比的角度深入到微观领域,同时结合学生回忆物质在空气和纯氧气中燃烧的不同,讨论、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教育学生用科学的角度来分析认识问题,为以后学习打下牢固地认识基础,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安排

水、酒精

量筒(200Ml)2个;碘球;试管夹;酒精灯;火柴

六、教学步骤

(一)分子

[新课引入]我们进入花园或饭店附近,就会闻到花或饭菜的气味;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就会干燥;糖块放在水中,会逐渐消失,而水有了甜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再来看两个演示实验]

1、实验[3—1]碘的受热和冷却

现象:固体碘受热变成蒸气,碘蒸汽遇冷又变成固体碘。

2、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

现象:混合后,酒精和水的总体积小于200mL。

[结论]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分子在不停运动和分子间有间隔距离。

[板书]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分子在不停运动和分子间有间隔距离。

[讲述]在碘受热和冷却的过程发生物理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构成碘的碘分子没有发生改变。例如: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水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蔗糖溶于水,蔗糖分子和水分子也没有发生变化,他们的化学性质也没有发生变化。

[板书]2、在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为无力变化。

[讲述]在氧气的化学性质中学过五个化学反应:碳与氧气的反应,在变化过程中,碳和氧气的分子都发生了变化,变成了二氧化碳分子,这种在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不再保有原来分子特性的变化。为化学变化。

[板书]在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为化学变化。

[讲述]那么,如何把分子从化学角度作一个定义呢?

[回答]+[板书]3、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讲述]我们叫分子,用肉眼是不可以看得到的,人们只有通过科学仪器。比如:电子显微镜。把分子放大几十万倍,才可以观察到分子的图像。分子是微观的,它的质量非常小,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3*10-26Kg。

[讨论]那分子还可以再分吗?

[回答]分子可以再分是说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起了变化,变成了别种物质的粒子。

但从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这一点来说分子又是不可分的整体粒子,因为分子再分就不是原来物质的分子了。

[讨论]物质三态相互转化的本质:

气态时,分子间距离最大,液态,固态。

[板书]4、①分子的体积很小,质量非常小。

②分子是不断地运动的。

③分子间有一定间隔,“三态”。

④有些物质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

⑤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二)混合物和纯净物:

[讲述]在研究任何一种物质的性质时,都必须取用纯净物,比如在研究氧气的性质时,铁在纯氧中燃烧可以看到火星四射,光彩夺目的现象,可是在空气中,铁不燃烧。这就是由于空气中约有4/5的氮气,影响了氧气的性质。

什么是纯净物,混合物。

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反应,混合物里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例如:空气

2、纯净物是一种物质组成的。例如:氧气、氮气Jab88.CoM

[讲述]我们在这里所讲的纯与不纯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通常所指的纯净物指的是含杂质很少的具有一定纯度的物质。我们只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是不纯物质变为比较纯的物质。

例如:用作半导体材料的硅,就是从含硅的矿物里制得的。经提纯,硅的质量百分数可达,99,999,999,999%(11个9)这种硅叫做高纯硅。

[板书设计]

第三章分子和原子

第一节分子

一、分子

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基本性质:小、动、距、构、分

(1)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2)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3)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4)发生物理变化,分子没变化;发生化学变化,分子有变化。

(5)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

(6)分子体积非常小。

(7)分子的质量非常小。

二、混合物和纯净物

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反应,混合物里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例如:空气

2、纯净物是一种物质组成的。例如:氧气、氮气

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韩璐


相关推荐

第三章、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三章、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教学目标

(一)知识

1.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

2.了解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二)能力

通过资料分析,说出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应自觉地维护环境中空气的清新、清洁。

2.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资料分析,掌握呼吸道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阅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资料。自编小品《三心二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引如新课.

通过思考,描述感觉,回答问题.

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如捏鼻子,闭嘴。请学生谈谈感受,引起学生思考。然后引出呼吸的重要性。

呼吸系统的组成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看书43页图Ⅳ-25,思考:呼吸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通畅?

讨论捏鼻子,张嘴;不捏鼻子,闭嘴;捏鼻子,闭嘴的感受。明确鼻、咽都与外界相通,是外界气体进入肺的门户。根据不同的感觉来推测呼吸道的作用。

演示课件: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和肺。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一个通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呼吸道。

组织学生比较捏鼻子,张嘴;不捏鼻子,闭嘴的感受,来推测呼吸道的作用。从而引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三、呼吸道的作用

1、气体进出的通道。

2、具有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作用。

3、发声

学生阅读资料,讨论45页的讨论题,明确:1、骨与软骨作支架,使整个呼吸道畅通。

2、用鼻呼吸,黏液能湿润空气,鼻毛能清洁空气。鼻黏膜内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温暖的血液流经鼻腔时,散发出许多热量,可以温暖吸入的空气。

3、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如果生活在空气污染较严重的环境,就可能患呼吸系统疾病。增强保护环境,减少空气污染,尤其是不要随地吐痰的认识。

组织学生阅读44页资料分析,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以下问题:

1.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通畅?

演示图片:气管呈C型的软骨、喉部的软骨、鼻骨与软骨。

2.呼吸道除了保证气流的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

情景:在冬天张大嘴巴呼吸和用鼻呼吸感觉有什么不同?

演示图片:鼻黏膜

3.有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为什么?

4.痰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

演示:气管壁纵切图

结合SARS对学生进行卫生教育。

通过资料分析,你能概括出呼吸道有什么功能?

咽、喉有什么作用?请欣赏小品:三心二意

为什么吃饭时不要大声谈笑?

演示课件:呼吸与吞咽的关系,示会厌软骨的作用。

演示课件:声带的发音,示喉的作用。

四、小结

学生思考,阐述自己的认识。

引导学生回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掌握了哪些知识?对呼吸道的作用有哪些新的认识?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如果你捏鼻子,闭嘴,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憋气,不能呼吸。人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气体交换。从空气中获取氧气,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也就是呼吸。(板书:第三章人体的呼吸)人的呼吸是由呼吸系统来完成的。首先,我们来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板书: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请看书43页图Ⅳ-25,思考:呼吸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演示课件:呼吸系统的组成。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一个通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呼吸道。

请学生谈谈捏鼻子,张嘴;不捏鼻子,闭嘴;捏鼻子,闭嘴的感受。根据不同的感觉来推测呼吸道的作用。(板书:二、呼吸道的作用)

请阅读44页资料分析,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寻找答案。

1.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通畅?

演示图片:气管呈C型的软骨、喉部的软骨、鼻骨与软骨。

学生讨论得出:骨与软骨作支架,使整个呼吸道畅通。

2.呼吸道除了保证气流的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

情景:在冬天张大嘴巴呼吸和用鼻呼吸感觉有什么不同?

演示图片:鼻黏膜

用鼻呼吸,黏液能湿润空气,鼻毛能清洁空气。鼻黏膜内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温暖的血液流经鼻腔时,散发出许多热量,可以温暖吸入的空气。

可见,呼吸道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演示图片:北欧人和赤道人的鼻子。提问:北欧人鼻子的特点与他的生活环境有关吗?

人类在长期的计划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这种适应环境的特点。

3.有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为什么?谁来谈谈你所查阅到的有关呼吸系统的疾病?学生进行信息交流,汇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尘肺、肺炎等。

学生讨论得出:呼吸道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生活在空气污染较严重的环境,就可能患呼吸系统疾病,如尘肺等。

因此,我们要保护好环境,减少空气污染,尤其是不要随地吐痰。

4.痰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

演示:气管壁纵切图

痰中含大量的病原体,如流行性感冒、肺结核、肺炎、麻疹、百日咳以及白喉等都可以通过痰来传播。痰干燥后,其中的细菌就会随灰尘漂浮到空气中。结合SARS对学生进行卫生教育。

通过资料分析,你能概括出呼吸道有什么功能?

学生讨论得出呼吸道的功能:气体进出的通道,并对进入体内的空气具有温暖、湿润、清洁的作用。

咽、喉有什么作用?请欣赏小品:三心二意

人物:孩子、妈妈

妈妈:不要看球了,吃饭了。(端菜放到桌子上)

孩子:哇!土豆丝、纸包鸡翅这些都是我爱吃的。一边吃饭一边看球。手舞足蹈,好球!加油!射门!(沮丧状)真臭!

妈妈: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

孩子:哇!好球!射门!进!(欢呼,起立、鼓掌)猛烈咳嗽。

妈妈:呛着了?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

看完小品后,学生讨论:为什么吃饭时不要大声谈笑?

学生回答:吃饭时大声说笑,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

因为呼吸时,空气通过咽进入喉,再进入气管。吃饭时,食物通过咽进入食道。演示课件:呼吸与吞咽的关系,示会厌软骨的作用。

演示课件:声带的发音,示喉的作用。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掌握了哪些知识?对呼吸道的作用有哪些新的认识?引导学生总结。

教学后记:

第三章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第三章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内容:

第三章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二.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间隔。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简单的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3.设计和完成能说明微粒是不断运动的简单实验。

重点: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3.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常见生活中的问题。

难点:形成物质的微粒性的观点

三.具体内容

通过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学习,我们已初步认识了什么是化学,也初步了解了身边最常见的一些物质――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的性质、变化、用途以及制取途径。

各种各样的物质构成的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这么多物质是怎么构成的呢?为什么不同的物质之间有些性质千差万别,有些物质性质却很相似呢?为什么同一种物质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呢?这些问题都与物质的构成有关。

1.物质是什么构成的

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什么主要特征

(1)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2)微粒之间有空隙。

不同物质微粒的空隙大小不同。在固体、液体中微粒之间的距离比较小,在气体物

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比较大。所以气体比较容易被压缩,固体和液体物质不易被压缩。

3.探究性实验

(1)探究物质的可分性。

提出问题

实验

现象

结论

高锰酸钾的颗粒是否可以再分

在研钵中用杵研碎高锰酸钾小颗粒

高锰酸钾的小颗粒已呈粉末状的细小颗粒

高锰酸钾的微粒可以再分

已呈粉末状的细小高锰酸钾颗粒是否还可以再分

取高锰酸钾的细小颗粒一颗,放入10mL水中,振荡

试管中的液体全部变为红色

一颗高锰酸钾的细小颗粒,在水中被分散成更小的颗粒

在水中分散的更小的高锰酸钾颗粒是否可以再分

将试管中变成红色的液体倒入装有50mL水的烧杯中

溶液变为浅紫红色

说明高锰酸钾的微粒仍然存在

以上实验说明:物质可以再分;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

(2)探究微粒的运动。

实验

现象

结论

向蒸镏水中滴加酚酞没有明显现象,

再滴加浓氨水,烧杯中的液体变为红色

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色

氨水的微粒扩散到整个烧杯中,使其中的液体变红

过一会儿,装有蒸馏水和酚酞的烧杯中的液体变为红色

氨水中的微粒扩散到装有蒸馏水和酚酞的烧杯中,使其中的液体变为红色

以上实验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断地运动。

(3)探究微粒之间的空隙。

实验

现象

结论

将15mL酒精与15mL水混合均匀

总体积小于30mL

构成物质的微粒间有空隙,不同

种物质的微粒间的空隙不同

压缩注射器中的水

很难被压缩

构成水的微粒间空隙小

压缩注射器中的空气

很容易被压缩

构成空气的微粒间空隙大

以上实验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间都有一定的空隙;不同物质微粒间的空隙大小不同;在固体和液体中,微粒之间距离比较小,在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比较大。对于同种物质来说,固体微粒间的空隙液体微粒间的空隙气体微粒间的空隙。

4.研究方法

比较法:比较是经常使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既要研究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又要分析事物之间的不同点。在化学研究中,是非常重要的。

【典型例题】

例1.解释下列现象

(1)将一滴红墨水滴加到一杯水中,片刻后,整杯水慢慢变红。

(2)打开装汽油的瓶盖,立即闻到汽油味儿。

(3)长期堆放煤的地面变成黑色。

(4)夏天自行车车胎容易爆胎。

(5)将氧气加压,就能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6)水在不同条件下发生三态变化。

(7)水加热到沸腾将壶盖顶开。

答案:

(1)构成红墨水的微粒不断运动到水中,占据了构成水的微粒间的空隙。

(2)构成汽油的微粒不断运动到空气中去了。

(3)构成煤的微粒不断运动到泥土中去了。

(4)夏天温度高,构成空气的微粒运动速度加快,微粒间的空隙变大,使气体体积增大,所以夏天车胎容易爆胎。

(5)构成气体的微粒间空隙较大,加压时微粒间空隙变小,所以加压可将氧气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6)水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构成水的微粒间空隙大小发生变化的缘故。

(7)受热,构成水的微粒运动速度加快,微粒间的空隙变大,当水烧开时,微粒间的空隙急剧增大,水由液体变成气体,将壶盖顶开。

例2.利用微粒的性质解释下列事实

(1)加油站里的汽油已贮存在油罐中。但在离油罐一定距离内仍要“严禁烟火”

(2)液氧和氧气状态不同,但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3)酒精温度计能指示温度的高低

(4)气体容易压缩,而液体、固体难以压缩

(5)把糖块放在水里,糖块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

答案:(1)汽油微粒不断运动和扩散

(2)同种微粒化学性质相同

(3)微粒间有间隔,温度改变,微粒间间隔改变

(4)气体微粒间的间隔较大,固体、液体微粒间的间隔较小

(5)糖块放入水中后,糖微粒因运动扩散到水微粒间去了

例3.如图所示,是有关微粒特征的实验。上瓶盛的是空气,下瓶盛的是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当抽去玻璃片后,会观察到红棕色气体逐渐扩散到上瓶,同时下瓶颜色逐渐________,最后上、下两瓶颜色____________。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当两瓶气体混匀后微粒______________(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答案:变浅、相同、微粒在不断地运动着、继续

例4.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提示:酚酞遇氨水变红色)

(1)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10~15滴)。胶头滴管的用途是_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的下面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4)某学生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____________具有挥发性。

答案:(1)吸取少量液体(2)滤纸由右向左慢慢变红;氨分子不断运动(3)增加对比度便于观察颜色的变化(4)两种试剂放反了或两种试剂都放到了脱脂棉上;浓氨水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

1.酒精擦在手臂上,感觉十分凉爽,这是因为()

A.酒精由汗毛孔进入体内B.酒精吸收了体内的水分

C.酒精与皮肤发生了化学变化D.酒精吸收了人体热量不断运动

2.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微粒运动的是()

A.糖在水中自然溶解B.湿衣服晾干

C.闻到桂花香D.沙尘暴

3.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在一起,总体积小于20mL。这一现象说明()

A.微粒很小B.微粒的质量很小

C.微粒间有间隙D.微粒发生改变

4.对水结冰的解释正确的是()

A.微粒间的间隔变大了B.微粒的质量变大了

C.微粒的化学性质改变了D.微粒的体积变大了

5.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A.微粒大小发生了变化B微粒的质量发生变化

C.微粒之间的间隙发生了变化D.微粒运动总是相同的

6.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导致周围地区多人受害,它说明()

A.微粒很小B.微粒有质量

C.微粒不断运动D.微粒间有间隙

7.构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微粒与构成液态二氧化碳的微粒具有()

A.相同的质量B.不同的性质

C.相同的化学性质D.不同的化学性质

8.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空隙易变小的是()

A.固态B.液态C.气态D.以上都容易

9.不同的物质性质不同,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

A.大小不同B.种类不同C.空隙不同D.速率不同

10.下列关于物质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固体物质的微粒之间没有空隙

B.只要物质发生变化,则微粒的种类也变化

C.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微粒间距离不变

D.水蒸气变为液态时,只有微粒空隙发生改变

二、填空题

11.不同的物质,其微粒之间空隙________,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状态下,其微粒之间空隙________。(填“不同”或“相同”)

12.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______,而液体或固体却难以压缩是因为它们分子之间的空隙________。(填“大”或“小”)

13.所有物质都是由________看不见的极小的_________构成的。

14.微粒是在___________地运动的,并且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________。

15.一滴水中约含有1.7×1021个水分子,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_________。

三、简答题

16.酒香不怕巷子深。

17.二氧化碳气体加压后体积变小。

18.水在夏天比在冬天蒸发得快。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D2、D3、C4、A5、C

6、C7、C8、C9、B10、D

二、填空题

11、不同不同

12、大小

13、肉眼微粒

14、不断空隙

15、极小

三、简答题

16、分子不断地运动,分散到空气中,接触到人嗅觉细胞,因而可以闻到酒香。

17、二氧化碳分子间隔变小了。

18、微粒不断运动,温度高运动速度加快

第三章第一节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一.知识教学点

1.水的存在及其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2.水的污染与防治。

二.重点:节约用水与水污染的防治。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水的存在及其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2.水的污染与防治。

(二)整体感知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水的分布及其与工农业生产的关系、水资源的保护三方面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本节内容对学生学习知识没有困难,但应该认识到本节内容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教材,应充分发挥本节内容的作用,使学生从能力上、思想品质上有所提高。

(三)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空气、氧的知识。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学习与我们生产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另一种常见的物质——水,并且由此引出另一种新物质——氢气,然后学习一些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讲解]:对于水来说,它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也是动植物体内的必需的物质。同样在工农业生产中也是不可缺少的物质。那么水在自然界是如何分布的?水与动植物,人类与工农业生产有什么关系?我们为什么要保护水资源?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自然这节内容来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第44-47页课文。

[提问]:水是如何在自然界分布的?

[总结板书]:一.水在自然界的分布

1.主要存在于海洋、湖泊、河流,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

2.在人体、动植物体内。

3.地层里、大气里也有存在。

[讲解]: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水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

[板书]:二.水对动植物和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

[讲解]:水是动植物体内和人的身体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的存在。另外,人类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水。工农业生产中也不能离开水,水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在农业生产中消耗的淡水量占人类消耗淡水总量的60%—80%,工业上也要用大量的水进行生产。另外,水在内河与海洋运输上也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为什么说水资源对我们来说是宝贵的?这是因为在自然界中淡水量不到水总量的1%。据21世纪城市水资源国际学术研讨会透露,联合国已经把我国列为世界上13个最缺水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人均用水量是世界人均用水量的30%左右。人类现在用水量越来越大,且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这就要求我们要保护水资源。

[板书]:三.保护水资源

[提问]:你知道哪些水污染的例子,讨论它们是怎样形成的,造成了什么样的危害?

[总结板书]:1.水污染的形成。

(1)工业生产中的三废:废气、废水和废渣。

(2)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

(3)生活污水。

2.水污染的危害:可以使人致病、中毒甚至死亡。

[提问]:既然我们知道水污染形成原因以及水污染所造成的危害,那我们应如何控制污染源,来对水污染进行防治,减少水污染呢?

[总结板书]:3.水污染的防治。

(1)工业上控制污染物进入水体。

(2)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提倡节水农业。

(3)合理使用生活用水。

(4)增强环保意识。

(四)总结、扩展

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的自然资源,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与水有直接的关系。但是,面对当今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匮乏和严重的水污染,我们不得不考虑我们的将来会怎样?我们在没有可以利用的水以后世界将会怎样?人类又会怎样?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作为中学生你们应该如何做?我们应当从现在做起,保护水、爱惜水,节约用水。同时还要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保护环境,让生活更加美好,国家才能富强,人类才可以持续发展。

四.布置作业:教材第47页第3属。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989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