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一语文《扬州慢》知识点复习”,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语文《扬州慢》知识点复习
【原文欣赏】《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翻译:
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扬州是淮河东边着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少为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过去是十里春风一派繁荣景色,而我如今看到却长满荠麦叶草一片青青。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凄凉的号角吹起了冷寒,这都是在劫后的扬州城。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困难表达出深厚的感情。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怀念桥边的红芍药,可每一年知道它替什么人开花繁生!
简介:
《扬州慢·淮左名都》是宋代词人姜夔的代表作。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背景:
姜夔在这首词里用了他常用的小序。小序的好处就在于交代写作的缘由和写作的背景。而这首小序则更明确地交代了这首词的写作时间、地点、原因、内容、和主旨。让人更好地、更深入地了解词人写作此词时的心理情怀。
字词:
⑴扬州慢:词牌名,又名《郎州慢》,上下阕,九十八字,平韵。此调为姜夔自度曲,后人多用以抒发怀古之思。
⑵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至日:冬至。
⑶维扬:即扬州(今属江苏)。
⑷荠麦:荠菜和野生的麦。弥望:满眼。
⑸戍角:军营中发出的号角声。
⑹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侄女婿。黍离:《诗经·王风》篇名。据说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见宗庙毁坏,尽为禾黍,彷徨不忍离去,就做了此诗。后以“黍离”表示故国之思。
⑺淮左名都:指扬州。宋朝的行政区设有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首府,故称淮左名都。左,古人方位名,面朝南时,东为左,西为右。名都,着名的都会。
⑼解(jiě)鞍少驻初程:少驻,稍作停留;初程,初段行程。
⑽春风十里: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里用以借指扬州。
⑾胡马窥江:指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这里应指第二次洗劫扬州。
⑿废池乔木:废毁的池台。乔木:残存的古树。二者都是乱后余物,表明城中荒芜,人烟萧条。
⒀渐:向,到。清角:凄清的号角声。
⒁杜郎:即杜牧。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杜牧在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俊赏:俊逸清赏。钟嵘《诗品序》:“近彭城刘士章,俊赏才士。”
⒂豆蔻:形容少女美艳。豆蔻词工: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⒃青楼:妓院。青楼梦好: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练习题:
1.赏析尾句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2.本词情感真切,贯穿黍离之悲(对国家衰亡的哀痛),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参考答案
1.以景结情故意虚写(想象)写那桥边的红芍药花,不知人们的悲苦,依然笑迎春风,不禁质问:(你)一年年为谁开得那样艳丽?芍药花年年开放却无人欣赏,表现荒凉萧条,含蓄地抒发词人的今昔之慨。
2.上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以沉郁的笔触勾画了一幅荒凉凄婉的画面,野麦萋萋,废池寒水,枯木西风,暗淡斜晖,清角空城,具体表现了战后扬州的荒芜萧条,情景交融地抒发了亡国之悲。下片先直抒胸臆说杜牧如果现在故地重游,也一定会大为震惊。战后扬州如此惨状,即使杜牧有杰出的才能也难以表达我此刻悲怆的心情后借景点染,二十四桥水波荡漾,冷月悄然,以冷清荒寂之景表达黍离之悲。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尾句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尽管那桥边的芍药花年年如期盛放,也很难有人有情思去欣赏它们的艳丽。词人用带悬念的疑问作为词篇的结尾,很自然地移情入景,今昔对比,催人泪下。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把握表达技巧。首先务必让学生熟悉所有的表达技巧。如何判断,不妨从理解诗人要写什么要表达什么而诗中写了什么入手。诗人要写什么,包括要写什么景,什么物,什么人,要表达什么情感。诗中写了什么则是理解诗中具体写了什么。如诗人要表现环境的寂静,却写了声音,就是以动衬静;诗人要写荷花,却写周围的环境,是用环境烘托。如该题中运用的以景结情。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全词分为上下两阕。但两阕的写作手法都是运用一种鲜明对比,用昔日扬州城的繁荣兴盛景象对比现时扬州城的凋残破败惨状,写出了战争带给了扬州城万劫不复的灾难。词的上阕,写出了词人亲眼目睹的景象和自身心理感受。写出了扬州城在胡马窥江去后令人痛心不已的凋残和败坏景象。词人先从自己的行踪写起,写自己初次经过扬州城,在着名的竹西亭解鞍下马,稍作停留。走在漫长的扬州道上,词人所见到的全部是长得旺盛而齐整的荠麦。而昔日那个晚唐诗人杜牧对扬州城美景的由衷溢誉一去不复返。自金人入侵后,烧杀掳掠,扬州城所剩下的也只是废池乔木的了。人们说起那场战争,至今还觉得心有余悸和刻骨痛恨。一个厌字,很恰当地写出了人民的苦难,朝廷的昏聩和胡人的罪恶。日落黄昏,凄厉的号角声又四处响起,回荡在扬州城孤寂的上空,也回荡在词人惨淡的心灵间。词人很自然地实现了由视觉到听觉的转移。词的下阕,运用典故,进一步深化了黍离之悲的主题。昔日扬州城繁华,诗人杜牧留下了许多关于扬州城不朽的诗作。可是,假如这位多情的诗人今日再重游故地,他也必定会为今日的扬州城感到吃惊和痛心。杜牧算是个俊才情种,他有写豆蔻词的微妙精当,他有赋青楼诗的神乎其神。可是,当他面对眼前的凋残破败景象,他必不能写出昔日的款款深情来。扬州的名胜二十四桥仍然存在,水波荡漾,冷峻的月光下,四周寂籁无声。唉,试想下,尽管那桥边的芍药花年年如期盛放,也很难有人有情思去欣赏它们的艳丽。词人用带悬念的疑问作为词篇的结尾,很自然地移情入景,今昔对比,催人泪下。
高一语文《上邪》知识点复习
【原文欣赏】《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翻译:
上天呀!我渴望与你相知相惜,长存此心永不褪减。除非巍巍群山消逝不见,除非滔滔江水干涸枯竭。除非凛凛寒冬雷声翻滚,除非炎炎酷暑白雪纷飞,除非天地相交聚合连接,直到这样的事情全都发生时,我才敢将对你的情意抛弃决绝!
简介:
《上邪》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乐府民歌。这是一首情歌,是女主人公忠贞爱情的自誓之词。此诗自“山无陵”一句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情,充满了磐石般坚定的信念和火焰般炽热的激情。全诗准确地表达了热恋中人特有的绝对化心理,新颖泼辣,深情奇想,气势豪放,感人肺腑,被誉为“短章中神品”。
背景:
《上邪》为《铙歌十八曲》之一,属乐府《鼓吹曲辞》。
《上邪》是一首民间情歌,是一首感情强烈,气势奔放的爱情诗。诗中女子为了表达她对情人忠贞不渝的感情。她指天发誓,指地为证,要永远和情人相亲相爱。
《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认为当与《有所思》合为一篇。《有所思》是考虑决裂,《上邪》则是打定主意后做出更坚定的誓言。《乐府诗鉴赏辞典》认为两者相互独立。
字词:
上邪!:天啊!。上,指天。邪,语气助词,表示感叹。
相知:相爱。
命:古与“令”字通,使。衰:衰减、断绝。这两句是说,我愿与你相爱,让我们的爱情永不衰绝。
陵:山峰、山头。
震震:形容雷声。
雨雪:降雪。雨,名词活用作动词。
天地合:天与地合二为一。
乃敢:才敢,“敢”字是委婉的用语。
练习题:
1.给下列字注音:
(1)夏雨雪()
(2)饮马长城窟行()
(3)夙昔梦见之()
(4)入门各自媚()
(5)遗我双鲤鱼()
(6)唿儿烹鲤鱼()
答案:依次为yù、yìn、sù、mèi、wèi、pēng。
2.解释下列的字:
(1)我欲与君相知;
(2)长命无绝衰;
(3)夙昔梦见之;
(4)展转不可见;
(5)谁肯相为言;
(6)长跪读素书;
答案:(1)结为知己。(2)使,令。(3)早晚。(4)同“辗转”,这里指丈夫在他乡特别地漂泊。(5)问讯,告诉讯息。(6)古代坐姿,表示恭敬。
3.翻译或者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1)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2)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3)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答案:我想和您相亲相爱,要使爱情永远不衰竭。/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是说经常想念。
4.《上邪》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是如何表达这些感情的?
答案: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层层推进,一口气列举了五种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来表示自己对爱情的执着与追求。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
一、成俗语
1.开柙出虎: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
2.虎兕出柙:虎、兕从木笼中逃出。比喻恶人逃脱,主管者应负责任。
3.既来之,则安之: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4.分崩离析: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5.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6.五十步笑百步: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7.饿殍(piǎo)遍野:饿死的人到处都是。
8.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9.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
10.卓有成效: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11.坚忍不拔: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12.永垂不朽: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13.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14.义愤填膺(yīnɡ):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
15.安之若素: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16.心急如焚: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17.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18.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
19.摇摇欲坠: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
20.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21.大放厥(jué)词: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现用来指大发议论。
22.语焉不详:指虽然提到了,但说得不详细。
23.一帆风顺: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
24.不可思议:①佛家语。指思维和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微妙境界。道教也借用此语。②形容事物无法想象或难以理解。
25.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26.恫瘝(ɡuān)在抱: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里。
27.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
28.遮天蔽日:遮蔽天空和太阳。形容事物体积庞大、数量众多或气势盛大。
29.白头偕老: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30.恻(cè)隐之心:形容对人寄予同情。
31.忐忑(tǎntè)不安:心神极为不安。
32.兴高采烈: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33.慢条斯理: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慌不忙。
34.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35.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36.物华天宝:指各种珍美的宝物。
37.人杰地灵: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38.高朋满座:形容宾客很多。
39.命途多舛(chuǎn):形容在人生道路上历经坎坷,屡遭磨难。
40.冯唐易老:汉冯唐身历三朝,至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唐已九十馀岁,不能再做官了。
41.画栋珠帘:形容房屋装备的华丽。
42.李广难封:汉名将李广部下因军功而封侯的人很多,而李广本人抗击匈奴,战功显赫,却不见封侯。后以“李广未封”、“李广不侯”、“李广难封”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43.老当益壮: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44.东隅已逝: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
45.各抒己见: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46.艰苦卓绝: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47.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48.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49.虚无缥缈:形容空虚渺茫。
50.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51.自得其乐:自己能从中得到乐趣。
52.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53.扬眉吐气:扬起眉头,吐出怨气。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
54.迎刃而解:原意是说,劈竹子时,头上几节一破开,下面的顺着刀口自己就裂开了。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
55.兢兢(jīnɡ)业业: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56.天伦之乐:泛指家庭的乐趣。
57.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58.庸人自扰: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59.来龙去脉:本指山脉的走势和去向。现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
60.雷霆万钧: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
高一语文上册《前方》知识点复习苏教版
【原文欣赏】《前方》
他们去哪儿?归家还是远行?然而不管是归家还是远行,都基于同一事实:他们正在路上。归家,说明他们在此之前,曾有离家之举。而远行,则是离家而去。
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当人类还未有家的意识与家的形式之前,祖先们是在几乎无休止的迁徙中生活的。今天,我们在电视上,总是看见美洲荒原或者非洲荒原上的动物大迁徙的宏大场面:它们不停地奔跑着,翻过一道道山,穿过一片片戈壁滩,游过一条条河流,其间,不时遭到勐兽的袭击与追捕,或摔死于山崖、淹死于激流。然而,任何阻拦与艰险,也不能阻挡这声势浩大、撼动人心的迁徙。前方在召唤着它们,它们只有奋蹄挺进。其实,人类的祖先也在这迁徙中度过子漫长的光阴。
后来,人类有了家。然而,先前的习性与欲望依然没有寂灭。人还得离家,甚至是远行。
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艰辛,充满危险,然而又丰富多彩,富有刺激性。外面的世界能够开阔视野,能够壮大和发展自己。它总在诱惑着人走出家门。人会在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或满足按捺不住的虚荣心。因此,人的内心总在呐喊:走啊走!
离家也许是出自无奈。家容不得他了,或是他容不得家了。他的心或身抑或是心和身一起受着家的压迫。他必须走,远走高飞。因此,人类自有历史,便留下了无数逃离家园,结伴上路,一路风尘,一路劳顿,一路憔悴的故事。
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闪烁如水中之屑。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前方使他们兴奋,使他们行动,使他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他们仿佛从苍茫的前方,听到了唿唤他们前往的钟声和激动人心的鼓乐。他们不知疲倦地走着。
因此,这世界上就有了路。为了快速地走向前方和能走向更远的地方,就有了船,有了马车,有了我们眼前这辆破旧而简陋的汽车。
路连接着家与前方。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自古以来,人类就喜欢流浪。当然也可以说,人类不得不流浪。流浪不仅是出于天性,也出于命运。是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形而上一点说。因为,即便是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他们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四野茫茫,八面空空,眼前与心中,只剩下一条通往前方的路。
人们早已发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坐在这辆车里的人们,将在这样一辆拥挤不堪的车里,开始他们的旅途。我们可以想像:车吼叫着,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颠簸,把一车人摇得东歪西倒,使人一路受着皮肉之苦。那位男子手托下巴,望着车窗外,他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个将要开始艰难旅程的人所有的惶惑与茫然。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也出现过这种拥挤的汽车。丰子恺先生有篇散文,也是专写这种老掉牙的汽车的。他的那辆汽车在荒郊野外的半路上抛锚了,并且总是不能修好。他把旅途的不安、无奈与焦躁不宁、索然无味细细地写了出来:真是一番苦旅。当然,在这天底下,在同一时间里,有许多人也许是坐在豪华的游艇上、舒适的飞机或火车上进行他们的旅行的。他们的心情就一定要比在这种沙丁鱼罐头一样的车中的人们要好些吗?如果我们把这种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为人生的旅途,我们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
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1]就如同一首歌唱到的那样:回家的心思,总在心头。中国古代诗歌,有许多篇幅是交给思乡之情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间)“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古诗十九首》)“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严(卢纶)“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那位崔颢,本可以凑足盘缠回家一趟,用不着那样伤感。然而,他深深地知道,他在心中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罢了。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他只能望着江上烟波,在心中体味一派苍凉。
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
作者简介:
曹文轩,1954年1月出生于江苏盐城,中国儿童文学作家。197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
背景:
《前方》是曹文轩写作的一篇散文,出自他的作品《少年》。
字词:
【迁徙】:生物学上的“迁徙”
【袭击】:袭击是指对不备之敌突然实施攻击的作战行动,是基本的进攻方式之一,也是游击战的主要作战方法。
【按捺不住】:按捺不住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ànnà-bùzhù,意思是心里急躁,克制不住。
【憔悴】:憔悴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qiáocuì,指黄瘦;瘦损;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国语·吴语》:“使吾甲兵钝弊,民日离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烬。”
【颠簸】:颠簸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diānbǒ,意思是上下震动;不平稳,山路不平,上下抖动,车~得厉害。多指物体运动的上下抖动。
【惶惑】:疑惑畏惧。
【温馨】:温馨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wēnxīn,意思是温暖,馨香,客气,体贴。
【呐喊】:呐喊,即大声唿喊。
【崔颢】:崔颢,汴州人,唐代诗人。
练习题:
1.给下列的字注音。
(1)迂徙()(2)戈壁()(3)按捺()(4)呐喊()
(5)憔悴()()(6)颠簸()(7)抛锚()(8)崔颢()
答案:(1)xǐ(2)gē(3)nà(4)nà(5)qiá0cuì(6)bǒ(7)má0(8)hà0
2.下面各组词语的释义和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迁徙(xǐ):迁移。如痴(chī)如醉:人的精神状态不正常,神思恍惚。
B.按杀(nài):抑制。戈(gē)壁滩:指沙漠地区。
C.诱(xiù)惑:吸引,招引。一路风尘(chéng):指整个旅途中劳累。
D.扔(yǐ)或:可是或者。劳顿(dùn):劳累。
答案:A
解析:B“捺”应读“nà。c.“诱”应读yòu,“尘,,应读chén。D.“抑”应读yì;“抑或”,或是,还是。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889.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