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苏教版选修《丹柯》课堂实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苏教版选修《丹柯》课堂实录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高中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高三语文《丹柯》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三语文《丹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领会作品的内容和主旨。
2、了解小说的主题、主题形成的途径和主题的实现效果。
3、分析小说内容和主题的关系、不同艺术手法对主题的呈现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运用不同艺术手法表现主题的途径。
2、浪漫主义、寓言、象征等手法的赏析。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介绍高尔基及《伊则吉尔老婆子》。
(二)指名请学生复述《丹柯》的故事。共同去收集故事的要点。
1、外敌的强大,森林环绕的艰险,在困难面前族人畏缩。
2、美少年丹柯带领大家在森林里寻找出路,黑森林的阴森恐怖,雷电暴雨的袭击,人们对出路产生疑虑,并要对丹柯进行报复。
3、丹柯抓开自己的胸膛,高擎自己燃烧的心照亮了大家前进的路,他带领大家终于走出了黑森林,丹柯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三)形象分析
1、请找一找丹柯面临哪几个方面的困难。
讨论明确:在丹柯面前有两重困难,一是自然环境,二是人为因素。
画出描写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句子自读,品味一下作者是怎样来表现环境的恶劣的。
明确:作者采用铺饰、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来描写环境,与一般的对环境的描写不同之处在于作者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极力渲染了环境的恶劣,预示着摆在主人公面前的困难极其强大,困难越大人物的性格越鲜明。
人为方面的困难,在他面前是一群自私自利、胆小怕事、毫无责任感可言的族人。
筛选出族人变化过程中重要词语。
讨论明确:“快乐,强壮、勇敢”——“衰弱、恐怖”——“和谐、相信”——“抱怨、围攻”——“践踏”
2、面对这样的一波三折,丹柯有没有动摇?从丹柯的话中挑选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一至两句,讨论交流。
①“你们不能够用思想移开路上的石头。什么事都不做的人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为什么我们要把我们的气力浪费在思想上、悲伤上呢?起来,我们到林子里去,林子是有尽头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尽头的!我们走!喂!嘿!”
(首先这句话体现了这群族人胆小、懦弱的本质,其次体现了人物本身勇于实践的精神,他坚信森林一定有尽头。“林子”,特指困难,可以理解为人生旅途中的一次挫折,也可以理解成整个民族遭遇的灾难和困境。而“尽头”是“有限”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困难和挫折都是有限的,并非无穷无尽的,只要我们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总有一天能够走出乌云,走出困境,取得胜利。)
②“我有领导的勇气,所以我来领导你们!可是你们呢?你们做了什么对你们自己有益的事情呢?你们只是走,你们却不能保持你们的气力走更长的路!你们只是走,走,像一群绵羊一样!”
(对于这群族人丹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通过丹柯对族人的批评认识到实践和合作精神的可贵,进一步感受丹柯身上的实践精神和献身精神。)
3、丹柯用自己的燃烧的心照亮了前进的道路,最后他们走出了森林,“树林忽然在他们前面分开了,分开了,等到他们走过以后,它又合拢起来,还是又密又静的;丹柯和所有的人都浸在雨水洗干净了的新鲜空气和阳光的海洋里。在那边,在他们的后面,在林子的上空,还有雷雨,可是在这儿,太阳发出了灿烂的光辉,草原一起一伏,好像在呼吸一样,草叶带着一颗一颗钻石一样的雨珠在闪亮,河面上泛着金光……”如何理解这段景物描写的特点、意义和作用?
这段景物描写,以浪漫主义的夸张和想象,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丹柯的英雄壮举所产生的强烈的震撼效果及其胜利带领族人抵达草原后的那种安宁、自由、和平与美好的景象,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英雄及其英雄精神、英雄业绩的热情讴歌和真诚赞美。
4、丹柯用自己的燃烧的心照亮了这一群自私自利的族人前进的道路,他的举动得到理解了吗?
明确:充满了希望的快乐的人们并没有注意到他的死,也没有看到丹柯的勇敢的心还在他的尸首旁边燃烧。只有一个仔细的人注意到这个,有点害怕,用脚踏在那颗骄傲的心上。……
5、对于人们的表现请问同学有何感受?
明确:丹柯把生命献给了大家,可是却不被理解,作品批判了这一群无知的族人的同时也给丹柯这一个英雄身上蒙上了一层悲剧意味。
(四)分析小说的主题,体会浪漫主义手法:
美丑对比----丹柯眼睛明亮如火,族人则恶如野兽
想象夸张----抓出心,心燃烧,拿在自己手里,给人们照亮。
破碎的心化为草地上蓝色的火星
1、一抑一扬,对比映衬。
a人群
平静生活在草原----快乐、强壮、勇敢
威胁面前,关键时刻----恐惧、妥协,愿意去做奴隶
对比:貌似勇敢,实则怯懦。缺乏挑战困难、拯救自己的勇气
b丹柯
起来,到林子里去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尽头的
勇当领路人,挑战困难,拯救族群。
2、悲剧的力量震撼心灵
遇到密林----人们抱怨、诋毁、责难;丹柯掏出自己燃烧的心
走出黑森林----人们欢呼;丹柯被遗忘了,悄然死去
3、英雄形象显示主题
丹柯----悲剧英雄
群众----怯懦自私、麻木
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丹柯是开创者领路人的形象,乐观勇敢、勇于实践、永不言败、无所畏惧、无私奉献。
(五)拓展
1、从丹柯想到自己:我若遇到像他一样的困境怎么办?联系社会现实谈谈开拓者的形象,
类似主题的小说阅读:鲁迅《药》
2、从族人想到自己:应该如何对待丹柯那样的人?
参考阅读房龙《宽容序言》
补充资料: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郁达夫论鲁迅
“这是从丹柯炽燃的心里迸发出来的火星。在世界上曾经有一颗心,某一次这颗心冒出火来……这也是一个古老的故事啦……古老的,完全是古老的!你瞧瞧,在古时候有着多少故事?……可是现在,再没有这样的东西了,无论是事情,无论是人,无论是故事,都没有跟古时候一样的……为什么呢?……现在我看见各式各样的人,但却没有强有力的人!他们到哪儿去了呢?……美丽的人是愈来愈少啦。”
——《伊则吉尔老婆子》
第5课美国内战一、美国内战的历史背景
1、美国的领土扩张;(1)扩张手段:赎买;武装颠覆;入侵;(2)扩张结果:19世纪中期,美国领土从大西洋沿岸扩展到太平洋沿岸;①首次扩展至墨哥湾沿岸:1803年,从法国购得路易斯安那;②首次扩展至太平洋沿岸:1842年和1846年,从英国夺得俄勒冈;2、美国“西进运动”;
项目
基本概况
含义
①美国政府向西扩张领土;②美国东部居民向西迁移开发的过程;③屠杀或驱赶印第安人到西部偏远、荒凉的边区;后果
①使美国领土向西扩张到太平洋沿岸;②使西部荒野开拓成美国新兴的经济区;客观上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③印第安人遭到无辜的屠杀和驱赶;西进之路是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实质
美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西部地区的扩展;※点拨:美国“西进运动”与中国“西部开发”的区别:本质区别
具体体现
两者代表的根本利益不同;
美国
为满足少数资本家获取巨额利润的愿望;中国
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3、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经济形式
北方:工商业经济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共同之处
①都属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②都主张向西部扩张领土;不同
要求
①保护国内市场和原料;①扩大原料出口至英国;②扩大工业品出口;②从英国大量输入工业品;③提高关税;③力主降低关税;④限制工业品进口;④扩充奴隶数量;⑤废除奴隶制,增加自由劳动力;⑤在西部建立“蓄奴州”,扩展奴隶制;⑥在西部建立“自由州”;争夺重点
①劳动力;②市场;③国家权力;矛盾焦点
奴隶制的存废问题;矛盾实质
反映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扫除障碍(黑人奴隶制);争夺影响
19世纪上半期,废奴运动高涨,南北矛盾日益尖锐。点评认识
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尖锐对抗,成为美国南北战争的根源。4、战争导火线: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1)林肯:美国共和党人,主张限制奴隶制度,反对联邦政府分裂;(2)美国政党:党名
基本概况
共和党
代表利益
代表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本
质
是反对奴隶制为目标的北部工业资产阶级、农民、工人及黑人的联合组织;民主党
代表南方种植园主阶级的利益;二、美国南北战争1、美国内战爆发(1)南部分裂国家:①建国:1861年2月,南部建立“美利坚诸州同盟”,公开分裂国家;②首都:里士满;(2)内战正式爆发:1861年4月,南方军队炮轰联邦军队,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2、初期北方失利(1)内战初期形势:从双方的力量对比和人心向背来看,形势有利于北方;(2)北方失利之因:①南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②北方:幻想妥协,战备松懈;3、内战转折变化(1)扭转战局的措施目的
措施
基本概况
点评
摆脱困境
扭转战局
争取战争胜利
(1)
通过《宅地法》
时间
1862年,林肯政府;两项法令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标志美国内战进入“以革命方式进行战争”的新阶段。内容
①美国公民只要交会10美元手续费,就可在西部获得一块相当于64公顷的土地;②连续耕种5年以上,该土地就成为私有财产;作用
①使北方摆脱了困境,扭转了内战形势;②加速了西部开发,扩大了国内市场,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作用);(2)
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颁布时间
1862年,林肯政府;生效时间
1863年1月1日;适用范围
叛乱诸州;主要内容
解放奴隶,并可参加联邦军队;点评
认识
①林肯认为:解放奴隶要服从维护联邦统一;②表明:林肯的首要目标是维护联邦的统一;(3)扩充兵力,调整军事部署;(2)内战转折点:1863年,葛底斯堡战役,北军获胜,开始掌握战争主动权;4、美国内战结束(1)标志:1865年4月,北军攻克里士满,南军投降,内战结束;(2)认识:北方胜利,意味着资产阶级民主制对奴隶制的胜利;(3)林肯遇刺:1865年4月,杀手布斯;5、北方战胜南方的原因:①北方是为维护国家统一而战,是正义性;②北方颁布了两个法令,调动了人民的革命积极性,削弱了南方实力;③北军和人民的英勇作战;④林肯政府的正确策略和有效措施;6、评价林肯:林肯领导美国人民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促进了美国历史的发展,正因如此:“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三、美国内战的历史意义1、性质:内战完成了独立战争未能完成的历史使命,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2、积极性:(1)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2)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辅平了道路;(3)局限性:没有彻底消除种族歧视,黑人仍然受到不平等待遇;※归纳总结:1、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两次
战争
不同之处
相同
之处
形式不同
目的任务不同
独立战争以独立
战争为
形式
扫除资本主义发展之外部障碍——英国殖民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①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②人民是革命的主力军,推动了历史的发展;③都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④都对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南北战争以内战
为形式
扫除资本主义发展之内部障碍——奴隶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巩固资产阶级统治;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5879.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