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教学内容
5.梦圆飞天
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7.克隆之谜
习作2
练习2
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单元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体会“神舟”5号发射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场面谈谈自己的感受。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妙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5梦圆飞天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体会“神舟”5号发射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场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熟读通,体会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熟悉课文,质疑问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课题,简介“神舟”5号发射成功的有关情况。
2、播放神舟5号发射录像。
3、师生谈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课文是如何记录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性时刻的?
2.布置学生自读课文。
3。提出要求:
(1)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2)读准生字新词,根据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3)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句子或者长句多读几遍,并把不懂的或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4)边读边思考:课文描写了哪些激动人心的场面?是如何描写的?
4.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按自然段读课文。
(2)布置其他同学认真听
(3)正音:“澎、控”是后鼻音,“乳、执”是翘舌音。
5.布置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反复朗读。
三、交流感悟
1.听写部分词语。
2.安排学生代表上台朗读课文,简单赏析课文。
3.质疑问难:
(1)哪些场面给你的印象最深?
(2)你对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3)教师给予解答。
(补充资料)
A俄罗斯塔斯社在今日头条显著位置,报道了中国“神舟”五号发射的消息。称:“38岁的中国人杨利伟是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并且是第一个中国公民。”
B航天员在太空失重环境中,吃饭有几种吃法。一种是坐着不动,像在地面上就餐一样,自己把食物往嘴里送。另一种吃法是把要吃的一口大小的食物块放在半空中,食物在空间不动,人飞过去用嘴凑上去咬住它。吃饭的时候要闭着嘴吃,千万不能叫食物残渣漏到嘴外边去,否则食物渣子会在空中飘浮不落,很难清除,如果自己或同伴把它吸到鼻子里就不好办了。
四、安排写字练习
指导写习字册,教师巡回指导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准备在课堂上朗读
2、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可以分几个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精读感悟。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氛围,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通过学习,解决遗留的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文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指出优缺点,教师进行现场指导。
3、师生共同复习第一课时内容。
二、精读感悟
1、简单指导,理清课文脉络。
(1)点名事件发生的时间。
(2)重点写人们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神舟5号”送行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3)写发射的场面扣人心弦。
(4)写杨利伟在太空中问候大家。
(5)点名了此次发射飞船的重大意义。
2、朗读1自然段。强调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
3、朗读2-5自然段。
感受人们为神舟5号送行场面的热烈。在送行的人中,有“与宇航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有“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他们“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朗读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气氛表达出来。
师生朗读,体会喜悦心情。
通过“身着乳白色航天服”,“面向五星红旗肃然伫立”等语句,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严肃庄重的神情。
指导学生读好“总指挥长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这句话,体会杨利伟同志出征前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心。
4、指导朗读感悟“发射”情节。
指导读好“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见自己急促的呼吸声”一句想象当时的进展气氛。
反复让学生演练“十、九、八……点火……起飞……”读出现场特有的气氛。
点名读,分角色读。
播放发射录像,激发学生想象力。
再指导朗读,注意展开想象,读出气势。
“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这句话朗读时要读出节奏感,读出内在的一层比一层更强烈的人的感情。
5、指导朗读杨利伟的话。
(1)请学生读第三部分。
(2)杨利伟的话有两处。第一处是当飞船运行到第七圈,距地面343千米时,杨利伟神情地向地球发回的问候。“向世界全国人民问好!……”读这段话时,注意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当时的激动和难以抑制的豪迈之情。
(3)请男同学和女同学轮流朗读。
(4)请小组中朗读得最好的同学到台上朗读。
三、合作探究
1、老师提问:在神舟5号”飞船发射的过程中,哪些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布置小组合作探究。
3、指导方法:
(1)再读课文,进行系统思考。
(2)默读课文,自己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3)在小组中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感触。
(4)开展互动,朗读自己最感动的部分。
4、全班交流。
四、课堂练习
1、朗读练习。
2、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太空知识的图片和资料进行交流。
第3教时
教学目标:
1.总结课文,质疑问难。
2、课堂表演,再现课文为我们描写的情景。
3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太空知识的图片和资料进行交流。
教学重难点:学生的吸收消化,再现课文为我们描写的情景。
一、师生总结
1、播放课文录音,对课文做简单的回顾。
2、师生互问互答,对课文进行总结。
3、对教学的下一环节进行动员指导。
二、课堂表演
教师的话:我们将要表演的《梦圆飞天》反映了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后酒泉大地上人们欢庆的热烈场面。
片段:
出示字幕:现场指挥员不时传出的各种指令,重重地敲打着人们的心。零号指挥员开始最后10秒倒计时:10、9、8、7、6、5、4、3、2、1。O
师:为什么激动?
生:因为倒计时的时候就要发射了。
师:对,首次发射的激动,把它读出来,零号指挥员开始
生大声读10、9、8、7、6、5、4、3、2、1
师:从你们的声音表情看出了激动,还想说什么?生:我觉得这十秒钟是全世界关注的十秒钟。vyYo生:我想到了我在跳水到了最后十秒钟,我的心像兔子在跳。
师:这是怎样的10秒呢?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期盼凝聚的10秒!虽短犹长的10秒!9
牵动13亿中国人的心,吸引全世界的目光的10秒,让人们激动、紧张、担忧的10秒。
零号指挥员倒计时hx$(M
生:10、9、8、7、6、5、4、3、2、1
师:从哪体会到到了最激动的时刻。
生:因为到了中国人最自豪的时间。
师:请零号指挥员开始十秒倒计时。
生倒计时。
师:多么紧张的十秒啊。谁再说一说。
生:我觉得这十秒让我非常紧张。
师:课文里哪个词可以表现。I
生:重重的敲打。
生再读。
师:这十秒多么重大,让我们零号指挥员一起发令。生读。
师:伴随着滚滚的浓烟,神舟五号冲上了辽阔的碧空。
出示:神舟五号升天情景。
三、资料交流
1、教师说说资料交流的意义。
2、小组进行交流。
3、班级交流,教师指导。
四、练习布置
1、练习册。
2、课后练习3、4题。
板书设计
5.梦圆飞天
送行----发射----问候----梦圆
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妙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妙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由课题入手,初步把握“孪生兄弟”的含义。
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板书“孪生兄弟”,指名说说含义,逐步补全课题“地球的”“火星”,简要说明地球与火星的关系。
2.用课件演示两者的真实图片,作一个初步的了解。
3.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带着心上问题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2)不理解的字词同桌相互质疑。(3)思考交流“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
2.检查自读情况,扫清阅读障碍。
3.思考交流“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
4.分析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想:从哪里可以看出火星和地球是“孪生兄弟”?(兄弟俩长得太太像了)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读读、记记两者的相似之处。
(3)师述:课文以四个“同样”所表达的内容表现了含义,突出了文题和主题。再读读理解。
(4)引入:由此人们也作出了这样的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5.为什么会作出如此推测呢?自读下文思考,并弄明白课文又介绍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6.简单分析交流后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段(1):“孪生兄弟”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存在。
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
第三段(6-8):阐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却不能的原因。
7.按段读课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三、小结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的相似之处与差异之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说说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这孪生兄弟有什么相似之处与差异之处呢?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段。
1.指导学生观看一组关于火星表面情况的图像,说出自己的观察所得。
2.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证明火星上曾经有水的存在。“2003年3月……分析……证实……”可见,火星有水的推断是具有科学根据的。
哪句话又能证明推断的可信性呢?读句“科学家研究分析了……亚马逊河。”激发探究“火星上的水从哪里来”的兴趣。
3.齐读第3 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一种猜测,读读第4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二种猜想。多读把握领会。也可同桌间合作介绍水来源的两种推测。
4.课件演示,指名学生作模拟介绍,说明水来源的推测。
5.读课文进一步把握内容。
(二)学习第二段
1.过渡:火星与地球,同样是行星,环境相似,水的来源相似,“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
2.带着问题讲课文,找出原因。
3.指名交流,分析指导。
(1)原因:火星本身的致使缺陷: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
(2)找出具体描述的句子,读读,体会作者形象化的的写法写出了气体脱离火星表面的过程。如“大逃亡、裹挟着”赋予人的性格。
4.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火星的表面留不住水,那么肯定就不存在生命了。你认为呢?科学家又是怎么认为的呢?引导读句理解“然而……”
5.可是,在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可以证明之前任何结论都不能武断(辨别“果断”),科学的探究态度必须是严谨、一丝不苟,来不得一丝马虎。
火星上生命的存在与否,这是个怎样的谜?你想知道吗?那么,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去探究吧。科学的大门正为你敞开着。
三、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1。弄明白“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
2.齐读全文,作内容的整体回顾与把握。
四、作业
选用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相似处同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差异处水没能留住
努力探究科学奥秘生命存在(谜)
7.奇妙的克隆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课文内容,了解“克隆”意义。
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幻想,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奇妙的克隆》(板书),也是有关科学奥秘的。看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
2、交流有关克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把全文读通。
2、画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前提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四、分段指名读课文
提出学习要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究的方法。
2.激发学生共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愫。
教学准备
投影文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二、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2、怎样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试试?
3、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4、教师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号)
6、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7、你还读懂了什么?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
学习第五自然段:
1、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你读懂了什么?除书上的,你还了解哪些?(小组讨论交流)
随机引导理解、感情朗读:
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2、教师引读
学习第九自然段:
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小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三、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师: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四、作业:作文《假如我是克隆专家》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8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分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2018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分析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2018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备课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2018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6梦圆飞天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体会“神舟”5号发射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场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熟读通,体会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熟悉课文,质疑问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课题,简介“神舟”5号发射成功的有关情况。
2、播放神舟5号发射录像。
3、师生谈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课文是如何记录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性时刻的?
2.布置学生自读课文。
3。提出要求:
(1)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2)读准生字新词,根据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3)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句子或者长句多读几遍,并把不懂的或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4)边读边思考:课文描写了哪些激动人心的场面?是如何描写的?
4.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按自然段读课文。
(2)布置其他同学认真听
(3)正音:“澎、控”是后鼻音,“乳、执”是翘舌音。
5.布置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反复朗读。
三、交流感悟
1.听写部分词语。
2.安排学生代表上台朗读课文,简单赏析课文。
3.质疑问难:
(1)哪些场面给你的印象最深?
(2)你对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3)教师给予解答。
(补充资料)
A俄罗斯塔斯社在今日头条显著位置,报道了中国“神舟”五号发射的消息。称:“38岁的中国人杨利伟是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并且是第一个中国公民。”
B航天员在太空失重环境中,吃饭有几种吃法。一种是坐着不动,像在地面上就餐一样,自己把食物往嘴里送。另一种吃法是把要吃的一口大小的食物块放在半空中,食物在空间不动,人飞过去用嘴凑上去咬住它。吃饭的时候要闭着嘴吃,千万不能叫食物残渣漏到嘴外边去,否则食物渣子会在空中飘浮不落,很难清除,如果自己或同伴把它吸到鼻子里就不好办了。
四、安排写字练习
指导写习字册,教师巡回指导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准备在课堂上朗读
2、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可以分几个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精读感悟。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氛围,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通过学习,解决遗留的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文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指出优缺点,教师进行现场指导。
3、师生共同复习第一课时内容。
二、精读感悟
1、简单指导,理清课文脉络。
(1)点名事件发生的时间。
(2)重点写人们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神舟5号”送行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3)写发射的场面扣人心弦。
(4)写杨利伟在太空中问候大家。
(5)点名了此次发射飞船的重大意义。
2、朗读1自然段。强调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
3、朗读2-5自然段。
感受人们为神舟5号送行场面的热烈。在送行的人中,有“与宇航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有“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他们“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朗读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气氛表达出来。
师生朗读,体会喜悦心情。
通过“身着乳白色航天服”,“面向五星红旗肃然伫立”等语句,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严肃庄重的神情。
指导学生读好“总指挥长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这句话,体会杨利伟同志出征前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心。
4、指导朗读感悟“发射”情节。
指导读好“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见自己急促的呼吸声”一句想象当时的进展气氛。
反复让学生演练“十、九、八……点火……起飞……”读出现场特有的气氛。
点名读,分角色读。
播放发射录像,激发学生想象力。
再指导朗读,注意展开想象,读出气势。
“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这句话朗读时要读出节奏感,读出内在的一层比一层更强烈的人的感情。
5、指导朗读杨利伟的话。
(1)请学生读第三部分。
(2)杨利伟的话有两处。第一处是当飞船运行到第七圈,距地面343千米时,杨利伟神情地向地球发回的问候。“向世界全国人民问好!……”读这段话时,注意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当时的激动和难以抑制的豪迈之情。
(3)请男同学和女同学轮流朗读。
(4)请小组中朗读得最好的同学到台上朗读。
三、合作探究
1、老师提问:在神舟5号”飞船发射的过程中,哪些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布置小组合作探究。
3、指导方法:
(1)再读课文,进行系统思考。
(2)默读课文,自己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3)在小组中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感触。
(4)开展互动,朗读自己最感动的部分。
4、全班交流。
四、课堂练习
1、朗读练习。
2、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太空知识的图片和资料进行交流。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总结课文,质疑问难。
2、课堂表演,再现课文为我们描写的情景。
3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太空知识的图片和资料进行交流。
教学重难点:学生的吸收消化,再现课文为我们描写的情景。
一、师生总结
1、播放课文录音,对课文做简单的回顾。
2、师生互问互答,对课文进行总结。
3、对教学的下一环节进行动员指导。
二、课堂表演
教师的话:我们将要表演的《梦圆飞天》反映了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后酒泉大地上人们欢庆的热烈场面。
片段:
出示字幕:现场指挥员不时传出的各种指令,重重地敲打着人们的心。零号指挥员开始最后10秒倒计时:10、9、8、7、6、5、4、3、2、1。O
师:为什么激动?
生:因为倒计时的时候就要发射了。
师:对,首次发射的激动,把它读出来,零号指挥员开始
生大声读10、9、8、7、6、5、4、3、2、1
师:从你们的声音表情看出了激动,还想说什么?生:我觉得这十秒钟是全世界关注的十秒钟。vyYo生:我想到了我在跳水到了最后十秒钟,我的心像兔子在跳。
师:这是怎样的10秒呢?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期盼凝聚的10秒!虽短犹长的10秒!9
牵动13亿中国人的心,吸引全世界的目光的10秒,让人们激动、紧张、担忧的10秒。
零号指挥员倒计时hx$(M
生:10、9、8、7、6、5、4、3、2、1
师:从哪体会到到了最激动的时刻。
生:因为到了中国人最自豪的时间。
师:请零号指挥员开始十秒倒计时。
生倒计时。
师:多么紧张的十秒啊。谁再说一说。
生:我觉得这十秒让我非常紧张。
师:课文里哪个词可以表现。I
生:重重的敲打。
生再读。
师:这十秒多么重大,让我们零号指挥员一起发令。生读。
师:伴随着滚滚的浓烟,神舟五号冲上了辽阔的碧空。
出示:神舟五号升天情景。
三、资料交流
1、教师说说资料交流的意义。
2、小组进行交流。
3、班级交流,教师指导。
四、练习布置
1、练习册。
2、课后练习3、4题。
板书设计
6.梦圆飞天
送行----发射----问候----梦圆
7.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妙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妙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由课题入手,初步把握“孪生兄弟”的含义。
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板书“孪生兄弟”,指名说说含义,逐步补全课题“地球的”“火星”,简要说明地球与火星的关系。
2.用课件演示两者的真实图片,作一个初步的了解。
3.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带着心上问题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2)不理解的字词同桌相互质疑。(3)思考交流“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
2.检查自读情况,扫清阅读障碍。
3.思考交流“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
4.分析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想:从哪里可以看出火星和地球是“孪生兄弟”?(兄弟俩长得太太像了)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读读、记记两者的相似之处。
(3)师述:课文以四个“同样”所表达的内容表现了含义,突出了文题和主题。再读读理解。
(4)引入:由此人们也作出了这样的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5.为什么会作出如此推测呢?自读下文思考,并弄明白课文又介绍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6.简单分析交流后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段(1):“孪生兄弟”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存在。
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
第三段(6-8):阐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却不能的原因。
7.按段读课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三、小结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的相似之处与差异之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说说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这孪生兄弟有什么相似之处与差异之处呢?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段。
1.指导学生观看一组关于火星表面情况的图像,说出自己的观察所得。
2.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证明火星上曾经有水的存在。“2003年3月……分析……证实……”可见,火星有水的推断是具有科学根据的。
哪句话又能证明推断的可信性呢?读句“科学家研究分析了……亚马逊河。”激发探究“火星上的水从哪里来”的兴趣。
3.齐读第3 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一种猜测,读读第4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二种猜想。多读把握领会。也可同桌间合作介绍水来源的两种推测。
4.课件演示,指名学生作模拟介绍,说明水来源的推测。
5.读课文进一步把握内容。
(二)学习第二段
1.过渡:火星与地球,同样是行星,环境相似,水的来源相似,“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
2.带着问题讲课文,找出原因。
3.指名交流,分析指导。
(1)原因:火星本身的致使缺陷: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
(2)找出具体描述的句子,读读,体会作者形象化的的写法写出了气体脱离火星表面的过程。如“大逃亡、裹挟着”赋予人的性格。
4.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火星的表面留不住水,那么肯定就不存在生命了。你认为呢?科学家又是怎么认为的呢?引导读句理解“然而……”
5.可是,在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可以证明之前任何结论都不能武断(辨别“果断”),科学的探究态度必须是严谨、一丝不苟,来不得一丝马虎。
火星上生命的存在与否,这是个怎样的谜?你想知道吗?那么,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去探究吧。科学的大门正为你敞开着。
三、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1。弄明白“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
2.齐读全文,作内容的整体回顾与把握。
四、作业
选用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7.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相似处同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差异处水没能留住
努力探究科学奥秘生命存在(谜)
8.神奇的克隆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课文内容,了解“克隆”意义。
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幻想,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奇妙的克隆》(板书),也是有关科学奥秘的。看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
2、交流有关克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把全文读通。
2、画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前提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四、分段指名读课文
提出学习要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究的方法。
2.激发学生共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愫。
教学准备
投影文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二、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2、怎样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试试?
3、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4、教师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号)
6、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7、你还读懂了什么?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
学习第五自然段:
1、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你读懂了什么?除书上的,你还了解哪些?(小组讨论交流)
随机引导理解、感情朗读:
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2、教师引读
学习第九自然段:
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小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三、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师: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四、作业:作文《假如我是克隆专家》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
教材内容
1、本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是“难忘童年和童年趣事”,并提示学习要求和阅读方法。
2、这单元课例由5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3篇《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童年的发现》,略读课文2篇《祖父的园子》《儿童诗两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的快乐。这几篇课文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中国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童年的发现》写童年时有趣的发现。《儿童诗两首》则写了现代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教学目标
1、认识“窘、绞”等生字,会写“痴、愧”等生字,正确书写“牧童、祸患、幼稚”等词语。
2、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牧童》。积累有关童年生活的诗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4、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
5、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摘抄感动的语句。
6、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7、围绕“难忘童年”来进行口语交际及写童年趣事的作文激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
教学重、
难点
1、通过读书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
3、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措施及手段
教学用时
1、从词句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并揣摩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
2、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文中美好的语言,感受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
3、“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应关照编排特点,把体会感情与领悟写法、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课外书屋1课时。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1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第二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5.《梦圆飞天》
教学目标:
1、认识“澎、湃”等4个生字,理解“直指苍穹”等词的意思。
2、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
3、通过朗读,体会各个场面的气氛和人们的心情。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和祖国的心情。
一、“飞天”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敦煌飞天组图)同学们,你们知道她的名字吗?
(飞天)她叫“飞天”,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一直都有飞天的梦想,从“嫦娥奔月”到敦煌飞天壁画,无不寄托着这一梦想,今朝这一梦想终于实现了。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
(1)出示词语:
寒风凛冽烈焰升腾大漠震颤(连线读)
澎湃的激情胜利的喜悦无限的自豪
直指苍穹亮如白昼肃然伫立
(2)齐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深入研读
1、请同学们再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写“神舟”5号飞船发射,写了哪几个场景?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写在相应的段落旁,做上批注。
(送行发射问候)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送行”的场面,哪几个自然段写“发射”的场面,又有哪几个自然段写“问候”的场面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交流。
3、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读读描写送行场面的2——5自然段,从中你感受到什么?分别从哪里感受到的?
出示句子:
此刻,载人航天发射场亮如白昼,与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来了,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来了,嘹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响起来了……
读。
想想还会有谁来见证这一伟大时刻呢?能不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式来说说呢?
出示:此刻,载人航天发射场亮如白昼,与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来了,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来了,,嘹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响起来了……
是啊,那么多人,全世界的炎黄子孙都心系神5,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为飞船和杨利伟送行,谁能来读读这句话?
出示:人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为“神舟”5号飞船送行,为航天员杨利伟送行。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
4、现在,让我们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五马上就要发射了,时间在一分一秒地逼近,听(播放滴答的钟声),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紧张到什么程度?能具体说说吗?
是呀,当时人们的心情也是这样的。
出示: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
谁来读一读,把你刚才体会到的紧张心情表达出来。
5、这一伟大时刻终于来到了,五分钟准备,一分钟准备,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点火!起飞!(播放录像)
同时教师范读句子:
烈焰升腾,大漠震颤。宛如巨龙的橘红色火焰划破秋日的戈壁长空,托举着“神舟”5号飞船的火箭,在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直指苍穹。
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雄伟壮观的发射现场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把这一画面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中吧。请同学们把描写神5发射的这段话背下来吧。
集体背诵,出示录像。
6、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神舟5号飞船终于成功发射了!
出示: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
读读这段话,你体会到当时人们的心情怎样?(无比的激动、喜悦、自豪)
当神五发射成功,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但不同的人他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让我们走近他们身边来倾听他们的心声。现在老师就是新闻记者,我来采访大厅中的人群。
A:您好,总指挥先生,看到“神舟”5号发射成功,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B:接着要采访和杨利伟一起备战“神5”的宇航员。您好,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C:您是和杨利伟一起备战“神5”的宇航员,但最终你没有被选上,你为什么还这么兴奋、激动、自豪呢?
D:最后,我要采访指挥大厅里普通的观众,您好,您和我们一样,是目睹“神5”发射成功的普通的中国人,此时,您的心情怎样?
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谁能把自己的感受放进去,读好这段话。
生读。
出示句子:“神舟”5号发射成功!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
是呀!此时此刻,中国人怎么能不扬眉吐气?中国人怎能不充满着澎湃的激情?中国人怎能不流露出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让我们一起来表达激动、喜悦、自豪的心情。
6、引读2——15小节。
神舟5号发射成功,圆了中华民族每一个炎黄子孙千年的飞天梦想,让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一下这一伟大时刻,王老师跟大家合作,一起来读读课文的2——15小节。
7、是啊,让我们激动地告诉全世界吧——
让我们自豪地告诉全世界——
让我们骄傲地告诉全世界——
出示: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今朝终于成真了!
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揣摩课文的叙述顺序,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揣摩课文的叙述顺序,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前预习: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
2.学习文中的生字新词,记住字形,练习描红。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结合文本,提出1-2个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板书“孪生兄弟”,指名说说含义。逐步补全课题“地球的”、“火星”,简要说明地球与火星的关系。(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2、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请同学们带者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带着以上问题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不理解的字词句同桌相互质疑
(3)思考: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
2、检查自读情况,扫清阅读障碍
(1)字词
A陨石孪生兄弟俩干涸亚马孙河钻孔彗星太阳系飘散照片渺茫模样潜藏
B证实熔岩蒸发裹挟推测推断袭击孕育诞生
C家常便饭突如其来数以百计持续不断
读准A组字音
掌握B组词语,能默写
积累C组词语
理解带点词语
(2)课文
指名读第一小节。
2、3、4、5、小节轻声读
6、7、8小节齐读。
3、揣摩课文的叙述顺序,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共几个自然段?每一个自然段都写了些什么?介绍了几个方面的内容?哪些自然段是写了同一个内容?尝试用归并自然段的方式给课文划分段落。
4、简单分析交流后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段(1)由“孪生兄弟”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
第三段(6-8)阐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却不能的原因
根据每一段的意思,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练习设计
1学生说说自己解决了哪些问题,还存在哪些问题?
2完成习字册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1-5自然段,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及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
2、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科学研究的志向,懂得大胆推测和科学论证是研究宇宙的重要手段。
教学重点:了解火星和地球被称为孪生兄弟的原因及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
-
教学难点:阅读第5自然段,理解矿物中的水分是如何分离,形成湖泊和海洋的。
教具准备:火星资料
教学过程:
一、第一自然段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六课的生字,读通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齐读课题《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2、什么是“孪生兄弟”?(同一胎出生,双胞胎)
“孪生兄弟”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长相相似)
课文为什么把火星与地球称为“孪生兄弟”?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有一句话揭示了答案,你能找出来吗?
(“这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同样有……,同样有……,同样有……,同样是……,甚至……。”)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句话中连用了四个“同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你知道这是什么句式吗?(排比句)
句中的四个“同样”让我们读起来有什么感觉?(火星和地球之间十分相似)而且我们读起来也非常有气势。
看来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真是——恰如其分、名副其实、十分形象、顺理成章……
难怪人们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
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火星与地球之间极大的相似程度,好比“孪生兄弟“。
(指名朗读“这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孪生兄弟。”突出“太像了”、四个“同样”、“甚至”、“难怪”等词。)
2、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为什么课文把火星称为地球的“孪生兄弟”吗?
(因为……,所以人们把火星称为……。)
还可以怎么说?
(人们之所以把火星称为……,是因为……。)
3、说得非常好。我们再来看课题。齐读课题。
现在你能说说“孪生兄弟”上为什么用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你觉得课文用这个比方来形容地球和火星之间的关系怎么样?(很幽默、形象、生动)形象的比方让本来枯燥的科普论文变得生动有趣、通俗易懂。
课题中的破折号表示什么?(表示解释说明)
4、过渡:火星和地球如此相似,好比一对“孪生兄弟”,科学家们也由此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那么这种推测有没有依据呢?
二、第二自然段
1、轻声读读第二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想法。
这种推测是有依据的。
(1)“科学家研究分析了火星的照片资料,发现……”
(出示火星河床图片)这就是火星河床的照片资料。谁愿意看着照片向大家介绍一下。
指名朗读第一句。
(2)“2004年3月以后,人们通过……钻孔分析,进一步证实……。”
看来科学家的推测是有依据的,大胆的想象推测离不开科学严密的研究认证。
2、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齐读)
我们学习课文时,为了便于理解,常常要给课文分段。请大家结合上下文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你觉得这一段和第一自然段分在一起比较好,还是和下面的三、四、五自然段分在一起?
(意见一:和第一自然段分在一起。因为第一自然段写了科学家根据火星和地球之间非常相像,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而第二自然段就进一步通过研究来证实这种推测。
意见二:和三、四、五自然段分在一起。因为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提出问题: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而下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
同学们的这两种意见都很有道理。其实,重要的不是怎么分段,而是我们通过讨论对课文的内容了解得更深入,对课文的层次分析得更清晰了。
三、第三至五自然段
1、看来,火星上确实曾经有过水的存在。那么,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自由读读3-5自然段,找找答案。
2、这里有几句话。你能根据课文给它们排出正确的顺序吗?
()那么,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也许是持续了数亿年的彗星河陨石风暴,给兄弟俩送去了最初的水。
()科学家根据火星照片资料和对火星岩石的钻孔分析,证实了火星上曾经有水的推断。
()与地球一样,火星上的水可能还有另外一种来源。在兄弟俩诞生之初,水的成分就已经潜藏在一些矿物中了。
(1)请介绍一下你是根据什么来排序的呢?
(我是根据课文的内容来排列的)
很好,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排?
(可以根据一些关键词,如“那么”、“最初”、“还有”、“另外一种来源”。)
对,我们以后再碰到这种题目,就可以抓住一些表示次序的关键词来理清句子间的关系。
(2)这几句话中的“也许”、“可能”又说明了什么?(这些都是科学家们的推测。)
毕竟是几十亿年前的事了,人类还没有诞生。但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可以帮助人类来推测当时的情形。
3、让我们回到40多亿年前,地球与火星诞生之初。
指名读第3自然段。
“家常便饭”是什么意思?(很平常、经常发生)
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替换它?(习以为常、十分寻常、普普通通)
看来,替换近义词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好方法。
那你觉得用“家常便饭”和“习以为常、十分寻常、普普通通”哪个更好?
(“家常便饭”通俗易懂,更加形象。)
这一段中还有哪些词能说明当时太阳系内大大小小的碎片彼此碰撞是家常便饭?
(“经常、突如其来、无数、四处”)
对,根据上下文也可以了解词语的意思。
谁能通过朗读来给我们再现当时的情景。
(指名朗读第3段)
4、彗星和陨石风暴持续了数亿年,由于彗星本身大多是些大冰块,因此给“兄弟俩”送去了最初的水。
5、火星上的水还有什么来源?
(1)(“在兄弟俩诞生之初,……形成了湖泊和海洋。”)
这段话比较难懂。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想一想它的意思。你可以用口头介绍的方法来谈谈你的理解,也可以图解的形式,笔头进行表达。
A、请一、两位学生口头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B、请一位学生上台补充示意图。
火山喷发蒸气(飘散在空中)
矿物(水)水→雨水(湖泊、海洋)
给大家介绍一下你这张图的意思。(学生看着图练习解说)
(2)从宇宙飞船拍摄的火星照片看,上面有——,河床上布满了——。看着这些照片,我们仿佛可以听到——。
读着这段文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请说一说,也可以选用老师提供的词语:
浊浪滚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一泻千里……
齐读最后两句话。
四、练习设计
1、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5自然段,了解到火星和地球十分相似,好比——一对“孪生兄弟”。科学家通过研究,证实了火星上曾经有水,并推测出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那么,地球上的水留了下来,而且孕育出来生命;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的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
2、练习:
(1)请同学们根据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概括:
地球和火星上的水,也许是,还可能。
(2)你曾经听别人用“家常便饭”这个词说过什么句子,或者你自己会用它说什么句子,请写下来。
板书设计:
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长得太像了
有水彗星和陨石送去
潜藏在矿物中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
2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
2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说说通过前面对课文的了解,火星和地球有什么相似和差异之处呢?(师适时补全板书)
2、齐读全文所学内容
二、继续学习第三段
1、问:“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了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
2、带着问题读课文,找出原因。
3、指名交流,分析指导
(1)原因: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
(2)找出具体描述的句子,读读,体会作者形象化的写法写出了气体脱离火星表面的过程。
如“大逃亡、裹挟着”赋予人的性格
4、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火星的表面留不住水,那么肯定就不存在生命了。你认为呢?科学家又是怎么认为的呢?
引导读句理解“然而……”
5、可见,在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可以证明之前,任何结论都不能武断(辨别“果断”)。科学的探究态度必须是严谨、一丝不苟的,来不得一丝马虎。
火星上生命的存在与否,这是个怎样的谜?你想知道吗?那么,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去探究吧。科学的大门正为你敞开着。
三、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1、弄明白“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
2、齐读全文,作内容的整体回顾与把握。
四、练习指导
练习设计
1、抄写词语
2、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3、课外收集:宇宙知识知多少?
板书设计
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相似处 同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差异处 水没能留住
生命生存?(谜)
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
1、由课题入手,初步把握“孪生兄弟”的含义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投影、录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板书“孪生兄弟”,指名说说含义。逐步补全课题“地球的”、“火星”,简要说明地球与火星的关系。
2、用课件或挂图演示两者的真实图片,作一个初步的了解。
3、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请同学们带者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带着以上问题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不理解的字词句同桌相互质疑
(3)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读情况,扫清阅读障碍
3、思考交流“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
4、分析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想:从哪可以看出火星和地球“孪生兄弟”?(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读读、记记两者的相象之处。
(3)师述:课文以四个“同样”所表达的内容表现了的含义,突出了文题和主题。再读理解。
(4)引入:由此人们也作出了这样的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5、为什么会作出如此推测呢?自读下文思考,并弄明白课文又介绍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6、简单分析交流后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段(1)由“孪生兄弟”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
第三段(6-8)阐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却不能的原因。
7、按段读课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三、书写指导(略)
练习设计
1完成钢笔习字册
2反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说说“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这孪生兄弟还有什么相似和差异之处呢?带着问题自由读全文。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段
1、指导学生观看一组关于火星表面情况的图象,说出自己的观察所得。
2、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证明火星上曾经有水的存在。“2003年3月……分析……证实……”可见,火星有水的推断是具有科学根据的。
哪句话又能证明推断的可信性呢?读句“科学家研究分析了……亚马孙河。”激发探究“火星上的水从哪里来”的兴趣。
3、读读第三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一种猜测;读读第四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二种猜测。多读把握领会。也可同桌间合作介绍水来源的两种推测。
4、课件演示,指名学生作模拟介绍,说明水来源的推测。
5、读课文进一步把握内容。
(二)学习第三段
1、过渡:火星与地球,同样是行星,环境相似,水的来源相似,“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了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
读句子,并把握设问句的过渡作用。
2、思考以上问题,并在下文中找找答案。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说说通过前面对课文的了解,火星和地球有什么相似和差异之处呢?(师适时补全板书)
2、齐读全文所学内容
二、继续学习第三段
1、问:“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了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
2、带着问题读课文,找出原因。
3、指名交流,分析指导
(1)原因: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
(2)找出具体描述的句子,读读,体会作者形象化的写法写出了气体脱离火星表面的过程。(如“大逃亡、裹挟着”赋予人的性格)
4、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火星的表面留不住水,那么肯定就不存在生命了。你认为呢?科学家又是怎么认为的呢?
引导读句理解“然而……”
5、可见,在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可以证明之前,任何结论都不能武断(辨别“果断”)。科学的探究态度必须是严谨、一丝不苟的,来不得一丝马虎。
6、火星上生命的存在与否,这是个怎样的谜?你想知道吗?那么,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去探究吧。科学的大门正为你敞开着。
三、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1、弄明白“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
2、齐读全文,作内容的整体回顾与把握。
四、练习指导
练习设计
1、抄写词语
2、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3、课外收集:宇宙知识知多少?
板书设计:
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相似处同样……
有水和生命存在
差异处 水没能留住
生命生存?(谜)
7.《克隆之谜》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难点:
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初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幻想,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克隆之谜》(板书),也是有关科学奥秘的。看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克隆是什么,克隆有什么作用?)
2、交流有关克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把全文读通。
2、画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前提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四、分段指名读课文
提出学习要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二、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2、怎样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试试?
3、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4、教师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号)
6、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7、你还读懂了什么?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
学习第五自然段:
1、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你读懂了什么?除书上的,你还了解哪些?(小组讨论交流)
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2、教师引读
学习第九自然段:
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小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三、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师: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四、作业
练笔:《假如我是克隆专家》
板书设计
克隆之谜
克隆是什么 神话 动物 植物 低等生物
↓
“多利”诞生 了不起 爱科学
↓
造福人类食物 畜牧 生态 医学学科学
↓
诱人前景
习作2
教学要求:
1、能通过阅读作文《拔河》及老师的批语,明确作文怎样做到言之有序,内容具体,重点突出。
2、能参照老师的修改意见,对作文《拔河》加以修改,誊在自己的作文本上。
3、教会学生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利用课外活动课时间组织学生举行一次拔河比赛。
教学过程:
一、情境渲染,明确要求:
回忆拔河场面,再现当时情景。
学生就拔河的过程,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作概述。
老师导入:有一位同学也参加了一次拔河比赛,并写了一篇文章,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就是来帮助他修改修改。
老师板书课题,揭示本次习作要求。
二、初读内容,查找缺点。
发练习纸,学生边朗读边找出这篇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联系自己的拔河体验,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在班上作汇报。
指导学生读懂课本上老师的修改意见,比较老师批语和学生汇报之异同,进一步明确修改作文的具体要求。
老师引导学生认识“眉批”和“总批”,及时小结:“眉批”一般用以指出作文中字、词、句、段方面的优缺点,写在该页侧的眉批栏中;“总批”一般用以指出思想内容、语言形式等整体方面的优缺点,写在文章的后面。“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一定要改掉拿到作文本只看等第,不看批语的坏习惯。
三、再读作文,明确改法。
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本篇文章如何修改,可用钢笔在练习纸上作适当批注。
引导学生讨论,同桌各抒己见,小组内组织交流。
老师点拨:写好《拔河》这篇作文,除了注意写清拔河前、拔河中、拔河后的具体过程,还要注意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重点讨论第五自然段中场面描写的改法。
师生共同小结:在这篇作文中要侧重写好第一次比赛的场面,不仅要写出场景气氛,还必须抓住典型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进行具体刻画,做到点面结合,文章才会生动、活泼、感人。
四、学生修改,最后誊写。
学生作文,力求做到成文迅速连贯,一气呵成。
老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尽是避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教师采用“对比评改”的方法,选择一篇较好的,一篇较次的习作,让学生讨论比较,从中受益。
学生自查自改,最后誊写。
附:课堂练习纸
提示: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要学会修改文章。请你把这篇作文认真读几遍,参照书上老师给这位学生提出的意见加以修改(右侧可作适当批注,修改中添加的部分可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8.《海伦凯勒》
主要学习活动:
一、听说活动,谈话导入
1、人能走多远,不要问双腿而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不要问双手而要问毅力。我们要为自己树立起高远的目标,不仅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为了追求一种境界。不管目标实现与否,人生都会因为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听力内容)
2、谈话导入:
十九世纪,有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让世界都为之震惊。她志存高远,坚忍不拔,她用自己奋斗的一生,告诉世人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她的名字就是——海伦。凯勒。
3、交流资料,丰富人物形象
请学生自由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海伦的资料,让学生通过资料的交流,加深对海伦这个人物的印象,为更好理解课文中的人物的形象作好铺垫。
二自读课文,了解内容:
文章主要讲了海伦的几件事?(训练点)
三、对话交流,感悟形象
话题:你觉得海伦是一个怎样的女性?她是怎样成功的?(训练点)
(她个人的奋斗固然是十分重要的,但在她成长的道路上,只靠她个人的努力和奋斗能行吗?”学生明白了老师在她成长的道路上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想象:她在学习过程中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从学生的想象中,他们更能感受到海伦那种不畏艰难,不向命运低头的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这种精神将深深地镌刻在他们小小的心灵里,永不磨灭。新课标第一网
四、全文总结,挑战文本
1、话题:“海伦`凯勒为什么会留在世人的心中?”学生很快地从书中发现,书中的最后一句“海伦`凯勒这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一句值得推敲,她不光是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值得后人尊重,那的那种一心为残疾人服务的精神同样值得人们的敬仰和赞颂。可把课文改为:“海伦`凯勒的这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以及终身为残疾人服务的精神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
2、同样是写人,表现人物形象,第2课和第3课的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一)择取人生的片段具体写
一个有成就的人,比如海伦凯勒,她的经历值得书写的或许有很多,洋洋洒洒写成数十万字的传记都可以,因而要在一篇字数有限的文章里具体表现一个人的人生历程是有难度的。那如何做才能以有限的文字展现一个人的人生历程,同时又使读者能对这个人的某些方面有所认识呢?这篇《海伦凯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范例,那就是择取人生历程的片段具体写,使读者对文章中的人物有一整体的认识,同时又对他的某方面有具体的了解。
这篇文章从海伦凯勒的出生写起,一直到她大学毕业以后所投身的事业,时间跨度很长,但作者并没有面面俱到,铺陈叙述,而是把重点放在对海伦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的表现上,所选的主要是海伦早年时期的事情。通过对海伦早年顽强学习的事例,如摸盲文、拼写单词和句子,练习说话等,来让读者具体认识海伦的个性及精神品质,而对她上大学以及大学毕业以后的经历则是仅作简洁的交代,这样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给人以较深的印象。
择取人生的片段具体写要注意些什么呢?第一,文章的事例要有代表性,能够一小见大,反映一个人一生的主要精神和特点。像这篇《海伦凯勒》,主人公闻名于世的就是她那自强不息的拼博精神,所以文章以此为主要对象,着力表现的。第二,对选择的人生历程某个阶段的事例要交代具体,给人以较深的印象和感受。第三,要把对人生某个阶段的详写和人生其他阶段的略写结合起来。既全面介绍,又重点突出。
五、推荐阅读、拓展延伸
1、推荐文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推荐影片《海伦。凯勒》
2、积累有关表示要有顽强的毅力方面的名人名言和除了海伦,你还了解哪些自强不息、身残志坚的人的事迹呢?建议你收集他们的资料,找几个同学将它们编成一本小书,或在学校班级举办一个展览。以下这些人供你选择参考:张海迪、高士其、奥斯特洛夫斯基、贝多芬……
板书设计:
3、海伦凯勒
生病——失聪失明
奋斗——复聪复明不屈不挠奋斗
奉献——永生留名
2017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的主题是“有志者,事竟成”,安排了四篇精讲课文:《海伦·凯勒》、《二泉映月》、《郑和远航》、《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篇阅读课文《精读与略读》。
《海伦·凯勒》一课讲述了海伦在失聪、失明后,在萨勒老师和沙利文老师的指导下,以惊人的毅力,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刻苦学习,终于学会了说话。表现了海伦失聪、失明后以惊人的毅力刻苦学习,战胜自我的感人事迹。《二泉映月》记叙了《二泉映月》这着乐曲的诞生过程,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追求理想,敢于和命运抗争的精神。《关和远航》一课重点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历史人物故事,叙述了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酷刑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8年时间完成辉煌巨着《史记》的事,通过揭示人物内心的思想斗争,真实合理地再现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文章结尾运用一组具体数字对《史记》的作者作了高度的概括,体现了其字作之艰辛,赞叹之情蕴含其中。《精读与略读》是让学生认识读书的重要性,了解读书的基本方法。我们要学会精读与略读,增加语言积累,感悟说明问题的条理和方法,努力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本单元还安排了一次作文训练及练习3。这次习作训练的是一篇关于竞赛的“新闻报道”。练习3里包括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类似于这一主题的课文,学生在上学期已学过的第六单元——“百折不挠”,相信学生在学习这一单元时,一定会驾轻就熟。本单元安排了4篇叙事散文,在教学时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品味人物的可贵精神,感受文中主人公在困难面前是怎样鼓起勇气战胜困难的。但在《二泉映月》的文中,由于有很多音乐上的专业术语,而且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可以采用“创设情景,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四篇课文。背诵指定课文。
2、学会本单元28个生字,认识22个三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熟记成语。
3、能按照写“新闻报道”的方法,写一次竞赛活动。
能力目标:
1、能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感悟文章内容。
2、学习课文略写得当的方法和选择哪些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3、初步掌握“新闻报道”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
结合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结合课文内容,感受课文的内涵,学习主人公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海伦·凯勒》,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围绕一个中心,按照时间顺序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了人物品质的方法。
2、《二泉映月》,引导学生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3、《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着著书的精神。
4、激起学生阅读《上下五千年》的兴趣,有心阅读《上下五千年》,了解中华五千年的历史。
教学方法及环节设计:
在本单元的课文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来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在教学中,仍应以引导学生读书为主,不要用问题分析代替读书和感悟。在指导读书时,应引导学生与人物充分“对话”,以“读懂”人物为重点。此外,我们还要充分利用人物及有关材料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里的主人公。教学环节为:整体感知——精读课文——合作探究——课外延伸。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以往写过的关于竞赛活动的习作入手,先让学生回忆曾经写定哪些竞赛活动。接着出示教材中的例文,要求学生多读,并从读中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新闻报道的两个主要特征:一是题目要突出报道的最重要内容;二是先写结果,再写事情的大体经过。在学生初步悟出以上两点后,要求学生对照教材中新闻报道的写作特点,研读例文。使学生凭借例文直观感受到:例文的题目是这则报道“最重要的内容”,正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交代“事情的结果”,第三、四自然段分别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最后指导学生审题,确定写作内容。在明确了写作要求之后,组织学生按新闻报道的写法各自口头叙述,然后再同桌互述,再组织全班交流,教师及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给予必要的点拔。教学环节:回忆竞赛活动的习作——出示并多读例文——把握特征——研读例文——确定内容,交流——撰写草稿——指导修改成文。
练习3中的语文与生活主要是在引导学生了解书法在我国的悠久历史,感悟书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懂得学好书法需要持之以恒。包括三项内容:第一项训练重在读、悟。第二项重在引导学生,针对想法展开讨论。第三项训练重在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以训练学生查阅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诵读与积累的训练意在积累。口语交际训练旨在培养学生能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敢干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提示中受到启发,找到更多类似的话题。然后从中选自己熟悉的话题,先在心里编好谈话提纲,再试着有条理地表达出来。教学环节中:找好话题——编好提纲——表达出来。
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1、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领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诵读、品味,进入课文所描绘的境界中去,从而受到强烈感染。
3、要允许学生各抒已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4、让学生运用文中的方法开展课外阅读,去亲身实践。
习题设计:
习题要围绕教科书,遵循“少而精”的原则,灵活地选择习题,让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表格式教案(人教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5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简朴、轻松、自在,其乐融融
课后反思
互助道小学教师授课计划
教学内容冬阳童年骆驼队本教学设计是第(1)课时
学情分析
预设目标知识技能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语句,了解作者围绕课文写了哪些事情,背诵喜爱的段落。
过程方法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学讨论进行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语句,了解作者围绕课文写了哪些事情。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课前准备图片、学生搜集的资料
主要环节教与学的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1.图片导入,激发情趣。
2.引出本节课教学目标。
①学习本课生字词,积累词句。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意,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③了解作者围绕课文写了哪些事情,体会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
3.根据学生预习情况简略介绍林海音和她的《城南旧事》。
自学指导(一)
1.默读课文,找出不掌握读音的生字。
2.小组内交流,扫除文字障碍。
3.给书后的生字注音。
4.小组内练习读课文。
自学指导(二)
1.明确本文该掌握的生词,组内拉火车朗读
2.组内交流生词书写中所应该注意的地方。
3.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4.组内通过查字典、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再明确本节课学习目的。
引导学生自学本课的基础知识,培养小组合作的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主要环节教与学的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文等方法解决对词语的理解问题
自学指导(三)
1.再次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本文主要说了些什么。
2.小组合作,思考课文描写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哪些片段?它们分别在课文的哪些地方?课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童年生活的?
1.请同学到黑板上为生字注音,全班交流明确标答和规范书写。
2.指名参与班里的朗读比赛,教师指导。
3.请同学拉火车朗读,教师指导规范书写。
4.全班交流不理解的生词,扫清词语障碍
5.请第三组组长汇报“自学指导三”中的问题,全班讨论,交流明确,教师总结:
①学骆驼咀嚼(第1-4自然段)
②关于铃铛的遐想(第5-9自然段)
③看骆驼脱皮毛(第10自然段)
④追问骆驼去处(第11-14自然段)
是按照季节的推移顺序写的。
全班进行本课生字生词知识比赛,为优胜组加分
根据自学提示让学生理清本文的思路和结构,为下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检查自学情况,规范学生自学方法和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激发学生兴趣,对本课时所学内容进行检测和夯实。
分层作业必做书写本课生字词选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6、冬阳.童年.骆驼队
是按照季节的推移顺序写的。
①学骆驼咀嚼(第1-4自然段)
②关于铃铛的遐想(第5-9自然段)
③看骆驼脱皮毛(第10自然段)
④追问骆驼去处(第11-14自然段)
课后反思
互助道小学教师授课计划
教学内容冬阳童年骆驼队本教学设计是第(2)课时
学情分析
预设目标知识技能深入阅读,感受作者对童年深深的怀念之情,背诵喜欢的段落。
过程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意,深入阅读,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深怀念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童年、珍惜童年的意识。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深怀念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童年、珍惜童年的意识。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围绕课文写了哪些事情,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课前准备幻灯片、电影资料
主要环节教与学的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1.齐读上一课时中所学的生字生词,复习巩固
2.明确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①深入段落,感受作者对童年深深的怀念之情。②背诵喜爱的段落。③激发热爱童年、珍惜童年的意识。
自学指导(一)
1.从文章四部分中选你最感兴趣的进行学习。
2.各小组组长组织讨论交流:
①你为什么对所选择的这段感兴趣?
②它哪里写得精彩,写得有特点?
③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自学指导(二)
1.童年的可贵体现在哪些方面?
2.你体会到了作者对于童年的什么感情?
(一)分组汇报,全班讨论,教师点拨
1.学骆驼咀嚼
①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到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的写作方法和特点。
②思考:在什么情况下你看到一样东西会不
由自主地模仿起来?你从中能够感受到什么复习导入,教师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明确本节课学习目的。
出示自学提纲,使学生能够按照要求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主要环节教与学的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③你有类似完全沉浸其中,不由自主跟着模仿起来的经历吗?说一说。
2.关于铃铛的遐想
①从老师的话中,你体会到骆驼给作者的小小心灵上留下了怎样的一个最初印象?它身上有怎样的品质?
②你知道骆驼脖子上拴的铃铛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吗?爸爸听到作者的遐想为什么会笑?
③从这些你体会到了?
3.看骆驼脱皮毛
①骆驼是怎样脱皮毛的?
②“我”为什么想要替它们剪一剪?
③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追问骆驼去处
①从“总是问,总是问”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②想一想,“我”有可能还会问些什么?
(二)深入理解,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理解“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复返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和“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四个片段。
3.体会作者对于童年的感受。
1.小练笔:学了这篇文章,你们一定和作者一样回忆起了小时候的某些人或事吧。请围绕它们写一段话。
2.推荐阅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给予点拨,明确本课的重点内容,完成学生对难点的掌握。
夯实本课的重难点,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分层作业必做完成练习册选作修改小练笔
板书设计6、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骆驼咀嚼(4)
想象驼铃用处(5——9)对童年生活
想替骆驼剪毛(10)无限怀念
追问骆驼去处(11——14)
课后反思
互助道小学教师授课计划
教学内容童年的发现本教学设计是第(1)课时
学情分析
预设目标知识技能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的脉络。
过程方法
通过不同形式,以及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用心读书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童年的幻想给童年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的情感体验。
课前准备相关图片
主要环节教与学的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一、明确目标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1.图片及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2.引出本节课教学目标。
①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②朗读课文,梳理事情经过,初步感受本文的童真童趣。
③了解“我”的发现是什么。
(一)1.默读课文,找出不掌握读音的生字
2.小组内交流,扫除文字障碍
3.给书后的生字注音
4.小组内练习读课文
(二)1.明确本文应该掌握的生词,组内拉火车朗读2.组内交流生词书写中所应该注意的地方
3.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4.组内通过查字典、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解决对词语的理解问题
(三)1.再次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再明确本节课学习目的。
引导学生自学本课的基础知识,培养小组合作的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主要环节教与学的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三、大组汇报,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2.小组合作,思考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些什么,最后讲了些什么?
1.请一组组长到黑板上为生字注音,全班交流明确标答,教师伺机指导生字的标准读音和规范书写
2.请各组选出朗读水平最高的那位同学参与班里的朗读比赛,教师伺机纠正并指导读音和语气等,选出优胜者,为改组加分。
3.出示本课的生词,请第二组同学拉火车朗读,教师指导生词的规范书写
4.全班交流不理解的生词,扫清词语障碍
5.请第三组组长汇报“自学指导三”中的问题,全班讨论,交流明确,教师总结:
①本文介绍了作者童年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事情。
②文章分为三个大部分,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1.全班进行本课生字生词知识比赛,为优胜组加分
2.全班交流,说说你自己小时候或者是现在的小发现。根据自学提示让学生理清本文的思路和结构,为下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给予点拨,规范学生自学方法和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激发学生兴趣,对本课时所学内容进行检测和夯实。
分层作业必做书写本课字词选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8童年的发现
一、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
二、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
三、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课后反思
互助道小学教师授课计划
教学内容童年的发现本教学设计是第(2)课时
学情分析
预设目标知识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童真童趣”的特点。
过程方法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课文,运用抓重点的学习方法,自读自悟,不会的问题通过相互讨论和老师点拨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作者发现胚胎的发育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2.懂得童年的幻想给童年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被老师罚出教室后的心理感受。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是怎么做到“真实反映童趣”的。
课前准备幻灯片、科普短片、相关图片
主要环节教与学的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二、精读课文,感悟“发现”
1.齐读上课时中所学的生字生词,复习巩固
2.这节课我们就来熟读课文,了解“我”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及结果。
1.默读课文,思考: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2.根据学生的理解,从下面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1)“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①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轻声朗读这段话,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
◇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惊喜、新奇……)
◇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朗读这段话,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
◇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格外高兴、得意……)
◇有感情地朗读段话。
(2)“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①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复习导入,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的。
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给予点拨,明确本课的重点内容,完成学生对难点的掌握。
主要环节教与学的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二、联系生活,向往“发现”
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找一找“我”问了几个问题?把问题画出来。
◇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一个问题套着另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②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想象“我”研究以条鱼的样子,朗读这句话。
◇你觉得“我”会翻来覆去的看些什么?会想到一些什么?
(3)“我”是一个幽默的孩子。
①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你觉得这段话哪些地方很幽默?
◇举例说说“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着危险,都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
②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的幽默和机智。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给予点拨,明确本课的重点内容,完成学生对难点的掌握。
夯实本课的重难点,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分层作业必做完成练习册选作写一写自己童年的发现
板书设计8、童年的发现
梦中飞行—人的进化
地理课上—胚胎发育
生物课上—驱逐迫害
课后反思
互助道小学教师授课计划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习作二本教学设计是第(1)课时
学情分析
预设目标知识技能1.激发学生回忆并讲述自己童年生活的兴趣,从书本转向生活。
2.通过看图作文,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过程方法1.激情导入创设情境,在此基础上小组交流汇报交流。
2.指导看图,练习说话,交流反馈,佳作引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从小懂得少年应该立志,好学,惜时,求索。
2.从图中感受童年生活的有趣和快乐。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回忆并讲述自己童年生活的兴趣,从书本转向生活。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以及相关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以及相关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课件
主要环节教与学的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一、口语交际
童年,在我们的记忆中,可能如同宝石一样绚丽多彩,也可能宛如花朵一样芬芳多姿,童年在每个人的记忆里,都会是一幅永不褪色的图画。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的活动主题是“难忘童年”。
(一)出示自学指导一
1仔细观察书中的几幅图画,说一说画面上讲了什么?
2这些有趣而难忘的事,一定勾起了你对童年的回忆吧?说一说自己童年生活中有意思的事情,全班交流。
(二)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汇报。
1在组内交流。大胆的把童年生活中的难以忘怀的事讲述出来。
2提示学生要以孩子的口吻讲述故事,做到语言口语化,生活化,选择恰当的的表达方式,把故事讲述具体,清楚。
4每小组中推选代表到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童年故事。
(三)深入练习,拓展提高。
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身边的小伙伴,互相说说自己有趣的往事。
2、交流后自由发言,听了别的同学的发言,你想到了哪些曾经经历但已遗忘的事情。由浅入深,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快速打开思路,为习作做铺垫。
教师把关键的点出示出来,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心理有了底,说起来就更自信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主要环节教与学的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二、习作指导
(一)小组学习,掌握写法。
(二)大家说一说。
(三)完成习作。
1.观察图画,注意图中都有哪些人物?
2守门员是怎样守门的?场外观众是怎样?观看足球比赛的这些内容从图上可以看出来吗?有什么内容是图上所没有的?
3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感受:小足球赛的比赛过程,激烈程度以及场上可能出现的紧张的镜头,都是图上没有画出来的,但是我们却可以从图上感受到,这就需要我们运用丰富的想象力。
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的顺序要合理。注意人物的观察是主要对象,要正确处理好人、事、景、物的关系。要注意展开合理的想象,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让图中的人物活起来。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做到前后照应。
3教师将教学参考中的例文,读给学生听,为学生拓展思路。
(1)例文中的哪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举例评价。
(2)文中的关键情节是什么?你认为是怎样写具体的。
(3)文中的景物描写有哪些?对人物描写有哪些作用。
1在说的基础上,动笔写一写,要用上课内外积累的好词佳句。
2写好后,学生自己动手修改习作初稿,与同桌交流。教师选择典型的例子,组织全体学生展开评价,可以欣赏写得好的地方,也可以指出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
3.精心选材后,完成习作。教会学生观察图画的方法,由整体到局部,在教师的引导下,有重点的观察,脑里有数了,学生再拿笔的时候就不难写了。
总结交流,提炼精华,更好的运用于习作中。
分层作业必做选作
板书设计看图作文
观察有序,明确思路。
要素完整,情节合理。
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描写生动,活灵活现。
课后反思
互助道小学教师授课计划
教学内容回顾拓展二本教学设计是第(2)课时
学情分析
预设目标知识技能1.通过诵读,积累名言警句,初步了解名言警句的意思。
2.激发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过程方法
回顾整理本单元知识,积累名言警句,激发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新课标第一网
教学重点能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对名言和诗句的理解,能用名人名言导行。
课前准备1.高尔基的《童年》。
2.收集有关少年应该立志、好学、惜时、求索的名人名言等以供交流。
主要环节教与学的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引入情境。
二、学习交流平台。
1.本组是描写童年的课文,请大家回忆一下每篇课文的最精彩之处。
2.今天来到我们身边的是我们的老朋友小林和小东,一会儿我们看看他们交谈的内容。你对这组课文还有哪些独特的发现与体会,请你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1.过渡:作者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我们读课文时,就要入情入景,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传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本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值得我们有感情地再读一读,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2.出示自学指导一
1、请同学们自由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然后交流一下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2.请你选择本组课文中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一读。
3.老师请各组代表发言。
(1)教师点拨:本单元的课文都是真人真事,因此表达的都是真情实感。我们读的时候应入情入境,传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
(2)请各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比赛。
过渡:下面我们来学习来看日积月累增强学生的交流意识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主要环节教与学的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三、学习日积月累。
四、拓展提高,丰富积累。
五、学习课外书屋。
六、教师小结。
(一)出示自学指导二
1.读“日积月累”,读准确,通顺。
2.初步理解句子含义,与同学交流。
3.再读句子,注意朗读的节奏、韵律。
(二)教师点拨。
(三)指名朗读,要求读出感情。
(四)理解句子内涵:从这些句子中你受到什么启示,你会在怎样的情况下使用这些话语,为什么?
(五)练习背诵。
同学之间交流收集有关励志、劝学的名言警句。
1.引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高尔基这个人吗?他的自传体小说──《童年》,你们听说过这本书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内容。
2.请学生谈谈对《童年》这本书你都了解了些什么?你还知道什么?
(介绍《童年》的内容简介以及其他与之相关两部作品──《在人间》与《我的大学》。大致了解高尔基其人其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师生根据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推荐其他名人、伟人传记,并介绍其主要内容,将书目板书于黑板上,供学生阅读时参考。
4.学生讨论如何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推荐资料:鲁迅的《朝花夕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高尔基和他的书,同学们还介绍了许多名人和他们的传记,希望你们今后多读书,学习名家的写作方法。使学生从读中感悟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鄂教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6.意外
[教学目的]
一、知识教学点
感受高尔基平易近人,关心青少年的优良品质。
二、能力训练点
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2.培养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继续培养爱读书,读好书的兴趣,逐步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感受高尔基平易近人,关心青少年的优良品质
2、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3、培养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个人、小组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三、学习课文2—12自然段
1.自由独第2-12自然段
2.读后自主思考,全班集体交流。
①陌生人主动搭话,碰到钉子后仍不放弃。
师: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这个人就是《童年》的作者,苏联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让我们
揣摩一下高尔基当时的内心。为什么他要主动和作者搭活,在碰到钉子后仍然不停地追问呢?
启发学生结合作者看书的急切心情和剧院这个特殊的场所来思考。体会高尔基对青少年
的关心。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不同的情感。
②在作者大声哭了起来的时候,陌生人安慰“我”。
指导学生把描写高尔基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分别画下来,认真读一读,说说从这些词
句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从刚才大家的交流中,我们知道高尔基体察作者的内心感受,适时地
安慰使作者走出了悲伤,他对青少年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人对他不由得产生崇敬之情。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10自然段。
③“我”和陌生人成了好朋友。
扣住“微笑”一词,引导学生讨论:从高尔基的话语中,可以看出这是对作者在剧院中读书
的批评。既然是批评,为什么还要带着微笑说?从“一同欣赏”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感悟高尔基刘作者真诚的帮助和平等友好的态度。’
指导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
一.揣摩作者的写作特点
1。同学们,文章在最后才交代“我”遇到的是高尔基
骨高高的,又非常面熟的人就是高尔基呢?
为什么作者不一开始就点明这个颧
2.学生自主思考,全班交流,教师总结:作者这样安排确实独具匠心。既符合事情发展的
顺序,使事情更真实可信;又使文章跌宕起伏,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使文章耐人寻味。
3.教师拓展:简单介绍用了类似写法的一些作品,并向学生推荐这类作品阅读。
二.“我”读《童年》时大声地哭了,这也是读书地乐趣吗?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江畔独步寻花》
一、教学目的要求:
1、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蹊”、“恰”等词的意思
3、背诵这首诗
4、利用学校园艺景点资源引导学生创作
二、教学重点:理解词语,读懂诗句,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具安排: 录音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启发谈话: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谁来背一首,指名学生背诵。本课我们学习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师板出课题,学生挤读。
2、释题;题目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吗?不行的话,请看诗后注释⑴,指名学生说说诗题意思。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学生自读古诗3分钟左右,然后指名说说读懂了什么?
2、精读第一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⑴指名读这一句
⑵问:读了这一句你知道什么?“蹊”是何意?哪些写出了黄回娘家花的多?
⑶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3、精读第二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⑴指名读这一句
⑵问:黄四娘家的花很多了,这些花怎么样,你如何知道的?
⑶想家:如果蝴蝶黄莺会说话,它们看见这么多这么美的花,会说些什么?
⑷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4、品味、赏析;你最喜欢诗中的哪句或哪词?说……为什么?
5、感情朗读古诗
(三)迁移、应用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写出了春天草长莺飞,生机勃勃的景象,写得妙极了,同学们,看看窗外的植物园,想想我们美丽的校园,你能将本诗换何字变成你的吗?
学生的诗:
⑴植物园独步寻花
植物园内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⑵学校独步寻花
杨园小学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花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⑶尚湖独步寻花
尚湖公园花满蹊
………………………
四、作业
抄写古诗
板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花多
留连戏蝶时时舞 花美
自在娇莺恰恰啼
语文乐园(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主认读词语,在互相交流中积累词语,并弄清词语的含义。
2了解包含因果关系的复句,并会正确运用。
3积累名言警句。
4通过读成语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成语故事,积累成语,受到启发。
(二)过程与方法:
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语言训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探索读书的好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关联词的作用,并能熟练运用。
教学安排:1课时
一.学习“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词。
2、指名读。
3、在小组中说说这些词语的含义。
4、全班交流,理解词语意思。
5、谈谈你发现了什么。
二.学习“读一读,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1.学生自由读句子。
2.说说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3.师讲解转折。
4用这些关联词写句子。
三.学习“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读句子,指名读。
2.你知道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学生交流。
3.回想句子的意思,尝试背一背。
四学习“成语故事”
1自由读故事。
2说说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3学习了故事给你什么启发?
习作
我开的小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按照一定顺序表达的能力并努力做到详略得当。
2、表达具体通顺,能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3、能够修改自己的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观察了解:课中交流、梳理所搜集的素材,独立习作,师巡视辅
导:交流习作,修改提升。
2、观察、体验生活法、合作探究法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叙事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叙事能力。。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如果有一天,有一间小店完全属于你,你会有怎样的感觉?从现在开始,你就是一家小店的店
二想象能力
你的小店会开在哪里?店名是什么?有多大?里面是怎样装饰的?
你的小店将会经营哪些商品?你会采取什么方法来吸引顾客?
小店里会发生些什么故事?小店会给你带来怎样的快乐或苦恼?
三、叙事能力。
1.有条理地介绍你的小店,叙述可能会在小店里发生的故事。把你认为重要的方面说清楚说具体,其他次要的内容可少写或一笔带过。别忘了2、你是以店主的身份在介绍!
作文写好后读给同学们听听。如果同学们都想看看你的小店,那你的作文就成功了
3学生独立作文。
第2课时
一、讲明习作的修改要求,强调修改的方法、符号。
二、交流习作,互相提升。
1、组内互相交换看对方习作,组内互评。
2、共同评议是否写出了“我的小店”。-
3、共同修改。
4、推荐组内同学读习作,大家欣赏。
5、针对某些情况,有目的讲评。
6、集体修改。
三、自我修改,延伸课外。
1、动笔尝试自我修改,使文章更精美。
2、回家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给你写的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再次修改。
四、把修改定稿的习作抄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2017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5梦圆飞天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体会“神舟”5号发射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场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熟读通,体会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熟悉课文,质疑问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课题,简介“神舟”5号发射成功的有关情况。
2、播放神舟5号发射录像。
3、师生谈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课文是如何记录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性时刻的?
2.布置学生自读课文。
3。提出要求:
(1)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2)读准生字新词,根据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3)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句子或者长句多读几遍,并把不懂的或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4)边读边思考:课文描写了哪些激动人心的场面?是如何描写的?
4.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按自然段读课文。
(2)布置其他同学认真听
(3)正音:“澎、控”是后鼻音,“乳、执”是翘舌音。
5.布置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反复朗读。
三、交流感悟
1.听写部分词语。
2.安排学生代表上台朗读课文,简单赏析课文。
3.质疑问难:
(1)哪些场面给你的印象最深?
(2)你对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3)教师给予解答。
(补充资料)
A俄罗斯塔斯社在今日头条显著位置,报道了中国“神舟”五号发射的消息。称:“38岁的中国人杨利伟是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并且是第一个中国公民。”
B航天员在太空失重环境中,吃饭有几种吃法。一种是坐着不动,像在地面上就餐一样,自己把食物往嘴里送。另一种吃法是把要吃的一口大小的食物块放在半空中,食物在空间不动,人飞过去用嘴凑上去咬住它。吃饭的时候要闭着嘴吃,千万不能叫食物残渣漏到嘴外边去,否则食物渣子会在空中飘浮不落,很难清除,如果自己或同伴把它吸到鼻子里就不好办了。
四、安排写字练习
指导写习字册,教师巡回指导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准备在课堂上朗读
2、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可以分几个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精读感悟。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氛围,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通过学习,解决遗留的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文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指出优缺点,教师进行现场指导。
3、师生共同复习第一课时内容。
二、精读感悟
1、简单指导,理清课文脉络。
(1)点名事件发生的时间。
(2)重点写人们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神舟5号”送行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3)写发射的场面扣人心弦。
(4)写杨利伟在太空中问候大家。
(5)点名了此次发射飞船的重大意义。
2、朗读1自然段。强调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
3、朗读2-5自然段。
感受人们为神舟5号送行场面的热烈。在送行的人中,有“与宇航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有“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他们“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朗读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气氛表达出来。
师生朗读,体会喜悦心情。
4、指导朗读感悟“发射”情节。
指导读好“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见自己急促的呼吸声”一句想象当时的进展气氛。
反复让学生演练“十、九、八……点火……起飞……”读出现场特有的气氛。
点名读,分角色读。
播放发射录像,激发学生想象力。
再指导朗读,注意展开想象,读出气势。
“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这句话朗读时要读出节奏感,读出内在的一层比一层更强烈的人的感情。
5、指导朗读杨利伟的话。
(1)请学生读第三部分。
(2)杨利伟的话有两处。第一处是当飞船运行到第七圈,距地面343千米时,杨利伟神情地向地球发回的问候。“向世界全国人民问好!……”读这段话时,注意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当时的激动和难以抑制的豪迈之情。
(3)请男同学和女同学轮流朗读。
(4)请小组中朗读得最好的同学到台上朗读。
三、合作探究
1、老师提问:在神舟5号”飞船发射的过程中,哪些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布置小组合作探究。
3、指导方法:
(1)再读课文,进行系统思考。
(2)默读课文,自己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3)在小组中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感触。
(4)开展互动,朗读自己最感动的部分。
4、全班交流。
四、课堂练习
1、朗读练习。
2、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太空知识的图片和资料进行交流。
第三教时
教学目标:
1.总结课文,质疑问难。
2、课堂表演,再现课文为我们描写的情景。
3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太空知识的图片和资料进行交流。
教学重难点:学生的吸收消化,再现课文为我们描写的情景。
一、师生总结
1、播放课文录音,对课文做简单的回顾。
2、师生互问互答,对课文进行总结。
3、对教学的下一环节进行动员指导。
二、课堂表演
教师的话:我们将要表演的《梦圆飞天》反映了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后酒泉大地上人们欢庆的热烈场面。
片段:
出示字幕:现场指挥员不时传出的各种指令,重重地敲打着人们的心。零号指挥员开始最后10秒倒计时:10、9、8、7、6、5、4、3、2、1。O
师:为什么激动?
生:因为倒计时的时候就要发射了。
师:对,首次发射的激动,把它读出来,零号指挥员开始
生大声读10、9、8、7、6、5、4、3、2、1
师:从你们的声音表情看出了激动,还想说什么?生:我觉得这十秒钟是全世界关注的十秒钟。vyYo生:我想到了我在跳水到了最后十秒钟,我的心像兔子在跳。
师:这是怎样的10秒呢?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期盼凝聚的10秒!虽短犹长的10秒!9
牵动13亿中国人的心,吸引全世界的目光的10秒,让人们激动、紧张、担忧的10秒。
零号指挥员倒计时hx$(M
生:10、9、8、7、6、5、4、3、2、1
师:从哪体会到到了最激动的时刻。
生:因为到了中国人最自豪的时间。
师:请零号指挥员开始十秒倒计时。
生倒计时。
师:多么紧张的十秒啊。谁再说一说。
生:我觉得这十秒让我非常紧张。
师:课文里哪个词可以表现。I
生:重重的敲打。
生再读。
师:这十秒多么重大,让我们零号指挥员一起发令。生读。
师:伴随着滚滚的浓烟,神舟五号冲上了辽阔的碧空。
出示:神舟五号升天情景。
三、资料交流
1、教师说说资料交流的意义。
2、小组进行交流。
3、班级交流,教师指导。
四、练习布置
1、练习册。
2、课后练习3、4题。
板书设计
5.梦圆飞天
送行----发射----问候----梦圆
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妙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妙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由课题入手,初步把握“孪生兄弟”的含义。
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板书“孪生兄弟”,指名说说含义,逐步补全课题“地球的”“火星”,简要说明地球与火星的关系。
2.用课件演示两者的真实图片,作一个初步的了解。
3.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带着心上问题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2)不理解的字词同桌相互质疑。(3)思考交流“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
2.检查自读情况,扫清阅读障碍。
3.思考交流“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
4.分析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想:从哪里可以看出火星和地球是“孪生兄弟”?(兄弟俩长得太太像了)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读读、记记两者的相似之处。
(3)师述:课文以四个“同样”所表达的内容表现了含义,突出了文题和主题。再读读理解。
(4)引入:由此人们也作出了这样的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5.为什么会作出如此推测呢?自读下文思考,并弄明白课文又介绍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6.简单分析交流后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段(1):“孪生兄弟”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存在。
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
第三段(6-8):阐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却不能的原因。
7.按段读课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三、小结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的相似之处与差异之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说说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这孪生兄弟有什么相似之处与差异之处呢?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段。
1.指导学生观看一组关于火星表面情况的图像,说出自己的观察所得。
2.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证明火星上曾经有水的存在。“2003年3月……分析……证实……”可见,火星有水的推断是具有科学根据的。
哪句话又能证明推断的可信性呢?读句“科学家研究分析了……亚马逊河。”激发探究“火星上的水从哪里来”的兴趣。
3.齐读第3 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一种猜测,读读第4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二种猜想。多读把握领会。也可同桌间合作介绍水来源的两种推测。
4.课件演示,指名学生作模拟介绍,说明水来源的推测。
5.读课文进一步把握内容。
(二)学习第二段
1.过渡:火星与地球,同样是行星,环境相似,水的来源相似,“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
2.带着问题讲课文,找出原因。
3.指名交流,分析指导。
(1)原因:火星本身的致使缺陷: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
(2)找出具体描述的句子,读读,体会作者形象化的的写法写出了气体脱离火星表面的过程。如“大逃亡、裹挟着”赋予人的性格。
4.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火星的表面留不住水,那么肯定就不存在生命了。你认为呢?科学家又是怎么认为的呢?引导读句理解“然而……”
5.可是,在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可以证明之前任何结论都不能武断(辨别“果断”),科学的探究态度必须是严谨、一丝不苟,来不得一丝马虎。
火星上生命的存在与否,这是个怎样的谜?你想知道吗?那么,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去探究吧。科学的大门正为你敞开着。
三、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1。弄明白“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
2.齐读全文,作内容的整体回顾与把握。
四、作业
选用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相似处同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差异处水没能留住
努力探究科学奥秘生命存在(谜)
7.奇妙的克隆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课文内容,了解“克隆”意义。
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幻想,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奇妙的克隆》(板书),也是有关科学奥秘的。看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
2、交流有关克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把全文读通。
2、画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前提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四、分段指名读课文
提出学习要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究的方法。
2.激发学生共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愫。
教学准备
投影文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二、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2、怎样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试试?
3、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4、教师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号)
6、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7、你还读懂了什么?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
学习第五自然段:
1、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你读懂了什么?除书上的,你还了解哪些?(小组讨论交流)
随机引导理解、感情朗读:
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2、教师引读
学习第九自然段:
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小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三、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师: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四、作业:作文《假如我是克隆专家》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是冰心老人的一篇关于如何读书的文章。课文中作者生动地回忆了幼年和少年时代读书的经历及多年读书的经验,告诉青少年“读书好”,勉励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课文首先总说作者对读书的感受,体会强烈;接着叙述幼年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明读书的快乐;然后以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读书的经验体会:读好书;最后概括全文的主旨: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出文章的内容要点。
4.联系自己平时的读书实际,加深对读书的认识。交流自己读过的有关书籍和搜集的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
2.搜集信息,了解作者。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岂”“聊”容易写错;要求认识的字中“斋”和“煞”都是翘舌音,“浒”“觅”也容易读错,要注意强调。
2.阅读教学
(1)了解预习情况,联系学生预习或读书情况导入新课后,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找出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再品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围绕“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切身体会,回忆了自己幼年和少年时代读书的哪些往事,然后逐一引导学生精读。在精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抓住作者讲述自己读书体会的语句认真感悟,认识到读者对一本书的喜好不是简单地从个人的感情出发,而是从书中读出历史、读出生活、读出人间的喜怒哀乐。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读书的益处。
(2)学习本文可以结合课文中所提到的各部书,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
(3)以下词语可供理解课文时参考: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章回小说:长篇小说的一种,全书分成若干回,每回有标题,概括全回的故事内容。
3.活动提示
(1)思考与交流“认真读课文,找一找,作者读了哪些书?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你是否也读过作者在文中所列举的书呢?”这道题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回答:由一知半解到越来越读懂,到越来越爱读《三国演义》。读文言小说《聊斋志异》及其对自己作文有帮助的事。忆自己读《水浒传》的过程。忆自己背《满江红》和酷爱古典诗词的往事。忆读《茶花女遗事》和对外国文学产生兴趣的事。忆十二三岁时看《红楼梦》与中年时看此书的不同感受。“说一说你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读书好:生动的情节,鲜明的形象能激起感情,获得美的享受;能扩大知识面;对写作有帮助;能提高人的品德修养。多读书:读书的范围要广博,数量要多,读万卷书。读好书:要对书的优劣比较选择,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人品,有助于写作,扩大知识面的书是好书。
(2)拓展与运用“与同学讨论,怎样的书才是好书?你都读过哪些好书,它们给你带来怎样的快乐?”此题可引导学生熟读课文,交流讨论,达成共识:那些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人品,有助于写作,扩大知识面的书是好书。“文中作者写自己读书过程中或引用书中原话,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书的主要内容或特点,请你们小组合作把这样的内容找出来并试着列一个表格。”此题可引导学生结合“思考与交流”第一题来回答,或引用书中原话,或引用作者自己的话来概括书的主要内容或特点。
(3)积累悬念:欣赏戏剧、电影或其他文艺作品时,观众、读者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很想知道又无从推知的关切和期待心情。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义愤。酷爱:非常爱好。风骨:(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行为)放荡,没有节制。怒发冲冠: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
4.课时安排:
建议3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忆读书》是冰心老人在八十年代末写的一篇随笔。本文以“忆”为行文线索,记叙了自己快乐的读书生活,读书的感受和认识。文章看起来形很散,但有线索贯穿。学生对这样的构文方式,把握起来会有些困难。教师引导学生理出“忆”这条线索,并抓住它研读课文。这样就能够体会到作者热爱读书,以读书为快乐的情感,认识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重要。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6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16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第5课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学习重难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自主预习
1.了解诗人生平,搜集与诗词有关的信息。2.练习诵读全诗,边读边画出诗歌的节奏。3.借助工具书、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圈点勾画,标出疑难词句。4.比较下面多音字的读音:
快乐---清平乐剥落---剥皮剥莲蓬亡羊补牢---亡赖
合作探究:1、品读《牧童》,享受童趣: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
3、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4、学习《舟过安仁》,合作探究: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古诗。
5、学习《清平乐·村居》
(1)自由轻声的读这首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
(2)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醉里”是说谁醉?是作者还是老夫妻?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3)那对白发翁媪在交谈些什么?
(4)读了这首词,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到怎样的乐趣?
(四)达标检测。
1.《牧童》的作者是,字。《舟过安仁》的作者是代诗人。
2.解释词语。横:弄:篙:棹:亡赖:
3.根据课文填空。
(1)联系《牧童》一诗填空。
诗中有景——这景是,诗中有情——这情是。诗中有人——这人是,诗中有声——这声是。
4、把诗句补充完整,让我们认识更多的“小儿”。
A.,飞入菜花无处寻。.儿童散学归来早,
C.蓬头稚子学垂纶,。
我要挑战
我要补充
6、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学思路(纠错栏)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认识的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
教学重点:
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子。
预习任务:
(1)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
预习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zhānmàoxièméijǔjuéjìmòmò
()()()()沙()
áoshǎpáoziyòuzhìjiāocuò
棉()()事()子()()
2、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
自主、合作、探究:
1.“学骆驼咀嚼”
找出相关的句子进行理解、体会。
2.“想象驼铃用处”
从“想象铃铛用处”体会到什么?
3.“追问骆驼去处”
(1)从“总是问,总是问”联系全文内容,想想,“我”可能还会问些什么?
(2)这么多的为什么,长大后的“我”还会再问吗?“学骆驼咀嚼、替骆驼剪毛”这些事还会再做吗?请找出文中相应的自然段。
4、我推测作者写的《城南旧事》,主要记叙了(
)。
5、我要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我来闯关:
1、词语搭配。
干冷的驼铃声
安静的步伐
软软的空气
寂寞的态度
轻松的旅程
悦耳的脚掌
2、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承认自己佩服骆驼队的沉稳性格。
改为双重否定句:
(2)、骆驼在沙漠里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
缩句:
6、冬阳·童年·骆驼队(第二课时)
教学思路(纠错栏)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鼓励阅读小说《城南旧事》。。
难点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
自主、合作、探究:
一、迁移学法,回忆童年
A.
B.“追问骆驼去处”
(1)自由朗读这个片段。
(2)从“总是问,总是问”联系全文内容,想想,“我”可能还会问些什么?
二、继续品读,怀念童年
这么多的为什么,长大后的“我”还会再问吗?“学骆驼咀嚼驼剪毛”这些事还会再做吗?请找出文中相应的自然段。
(1)自由朗读,体会情感。
(2)全班交流:
A.“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B.“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C.细细品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作者情感。
D.带着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三、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2.写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
我来闯关:
一、读一读,组词语。
毡()()袄()()
卸()()寞()()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语句。
1、作者从骆驼咀嚼时“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粘在胡须上”的样子,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骆驼为什么系铃铛?作者想象到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承认自己佩服骆驼队的沉稳性格。
改为双重否定句:
2、骆驼在沙漠里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
缩句: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7、祖父的园子
教学思路(纠错栏)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理解课文内容,揣摩、品读重点句段,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学习重难点:
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知识链接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1935年在上海出版成名作《生死场》时,开始用萧红作笔名,蜚声文坛。在萧红不到10年的创作生涯中,为祖国文学宝库留下了近百万字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预习任务:
A把课文读通顺。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B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预习检测:
A、语音世界(看拼音、写汉字)
húdiécǎomàoxiānào
()()()
chàndìjiǔcàidàosuì
()()()
B我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自主、合作、探究:
1、祖父的园子给我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我是从课文中的这些地方读出来的()
2、课文4—15自然段,画出“我”干活和玩的句子,细细地读读这些句子,想象我是怎么干活,怎么玩的。
3、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我从中感受到了()
4、从课文第17自然段中我读出了()
我是从这些句子里读出来的()
5、“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呢?可以从哪里感受到?
6、我会找出表现“我”心情快乐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我来闯关:
1、我会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黄瓜花一()草帽一()黄蝴蝶
一()狗尾草一()谷穗一()大蜻蜓
2、你的童年是不是也有许多趣事?选一件事写下来,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你的快乐。(课后)
整理导学案: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8、童年的发现
教学思路(纠错栏)
学习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双臂、天赋、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迫害、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厘米、绞尽脑汁”等词语。读读记记“澄澈、困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1、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生活时自豪和愤懑交织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预习任务: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预习检测:
1、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huòhuànfángàikùnjiǒngchéngchè
()()()()
2、我知道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主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2、反复朗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仔细地读读这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3、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4、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5、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6、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我来闯关:
1、我会填写下列词语。
随()所()一()()经()尽()汁默()()()
()不自()运转()()不()好()自我()()
2、课文先概述了(),然后具体叙述(),最后写()。
3、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祸患()迷恋()妨碍()惩罚()
整理导学案: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我会思考
我会发现
9、儿童诗两首
教学思路(纠错栏)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学习重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预习任务:
1、读通顺、流利课文,读准字音。
2、了解每首诗歌的主要内容。
预习检测:
1、我会把课文读的通顺流利。
2、我知道每首诗歌的主要内容。
自主合作探究:
1、(1)第一首诗歌中,“我”的那么多愿望,哪一个最令你神往?
有感情的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
(2)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美好的愿望的?具体说说。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1)朗读第二首诗歌,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2)细细朗读有关的诗句,体会其中的快乐。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3(1,)比较:这两首儿童诗有什么不同?
(2)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特别的句子。说说这些诗句特别在什么地方?
我来闯关: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花苞万()阳光一()蓬帐
一()风筝一()水花一()土地
2、(1)脚丫“长成一座绿色的蓬帐”。绿色的蓬帐指什么?
(2)模仿第一首诗第四节的写法,把下面的诗歌补充完整。
我想把自己
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整理导学案:
学后反思: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6梦圆飞天
教材分析
这篇通讯报道了我国的“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的经过,抒发了中国人民梦想成真的壮志豪情。本文结构十分切合通讯报道的特点,充满了豪情壮志,令读者难忘。标题“梦圆飞天”,亦即“梦圆于飞天”,意思是在飞天上面圆了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体会“神舟”5号发射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场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熟读通,体会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熟悉课文,质疑问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课题,简介“神舟”5号发射成功的有关情况。
2、播放神舟5号发射录像。
3、师生谈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课文是如何记录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性时刻的?
2.布置学生自读课文。
3。提出要求:
(1)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2)读准生字新词,根据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3)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句子或者长句多读几遍,并把不懂的或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4)边读边思考:课文描写了哪些激动人心的场面?是如何描写的?
4.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按自然段读课文。
(2)布置其他同学认真听
(3)正音:“澎、控”是后鼻音,“乳、执”是翘舌音。
5.布置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反复朗读。
三、交流感悟
1.听写部分词语。
2.安排学生代表上台朗读课文,简单赏析课文。
3.质疑问难:
(1)哪些场面给你的印象最深?
(2)你对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3)教师给予解答。
(补充资料)
A俄罗斯塔斯社在今日头条显著位置,报道了中国“神舟”五号发射的消息。称:“38岁的中国人杨利伟是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并且是第一个中国公民。”
B航天员在太空失重环境中,吃饭有几种吃法。一种是坐着不动,像在地面上就餐一样,自己把食物往嘴里送。另一种吃法是把要吃的一口大小的食物块放在半空中,食物在空间不动,人飞过去用嘴凑上去咬住它。吃饭的时候要闭着嘴吃,千万不能叫食物残渣漏到嘴外边去,否则食物渣子会在空中飘浮不落,很难清除,如果自己或同伴把它吸到鼻子里就不好办了。
四、安排写字练习
指导写习字册,教师巡回指导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准备在课堂上朗读
2、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可以分几个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精读感悟。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氛围,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通过学习,解决遗留的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文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指出优缺点,教师进行现场指导。
3、师生共同复习第一课时内容。
二、精读感悟
1、简单指导,理清课文脉络。
(1)点名事件发生的时间。
(2)重点写人们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神舟5号”送行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3)写发射的场面扣人心弦。
(4)写杨利伟在太空中问候大家。
(5)点名了此次发射飞船的重大意义。
2、朗读1自然段。强调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
3、朗读2-5自然段。
感受人们为神舟5号送行场面的热烈。在送行的人中,有“与宇航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有“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他们“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朗读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气氛表达出来。
师生朗读,体会喜悦心情。
4、指导朗读感悟“发射”情节。
指导读好“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见自己急促的呼吸声”一句想象当时的进展气氛。
反复让学生演练“十、九、八……点火……起飞……”读出现场特有的气氛。
点名读,分角色读。
播放发射录像,激发学生想象力。
再指导朗读,注意展开想象,读出气势。
“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这句话朗读时要读出节奏感,读出内在的一层比一层更强烈的人的感情。
5、指导朗读杨利伟的话。
(1)请学生读第三部分。
(2)杨利伟的话有两处。第一处是当飞船运行到第七圈,距地面343千米时,杨利伟神情地向地球发回的问候。“向世界全国人民问好!……”读这段话时,注意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当时的激动和难以抑制的豪迈之情。
(3)请男同学和女同学轮流朗读。
(4)请小组中朗读得最好的同学到台上朗读。
三、合作探究
1、老师提问:在神舟5号”飞船发射的过程中,哪些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布置小组合作探究。
3、指导方法:
(1)再读课文,进行系统思考。
(2)默读课文,自己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3)在小组中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感触。
(4)开展互动,朗读自己最感动的部分。
4、全班交流。
四、课堂练习
1、朗读练习。
2、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太空知识的图片和资料进行交流。
第三教时
教学目标:
1.总结课文,质疑问难。
2、课堂表演,再现课文为我们描写的情景。
3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太空知识的图片和资料进行交流。
教学重难点:学生的吸收消化,再现课文为我们描写的情景。
一、师生总结
1、播放课文录音,对课文做简单的回顾。
2、师生互问互答,对课文进行总结。
3、对教学的下一环节进行动员指导。
二、课堂表演
教师的话:我们将要表演的《梦圆飞天》反映了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后酒泉大地上人们欢庆的热烈场面。
片段:
出示字幕:现场指挥员不时传出的各种指令,重重地敲打着人们的心。零号指挥员开始最后10秒倒计时:10、9、8、7、6、5、4、3、2、1。O
师:为什么激动?
生:因为倒计时的时候就要发射了。
师:对,首次发射的激动,把它读出来,零号指挥员开始
生大声读10、9、8、7、6、5、4、3、2、1
师:从你们的声音表情看出了激动,还想说什么?生:我觉得这十秒钟是全世界关注的十秒钟。vyYo生:我想到了我在跳水到了最后十秒钟,我的心像兔子在跳。
师:这是怎样的10秒呢?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期盼凝聚的10秒!虽短犹长的10秒!9
牵动13亿中国人的心,吸引全世界的目光的10秒,让人们激动、紧张、担忧的10秒。
零号指挥员倒计时hx$(M
生:10、9、8、7、6、5、4、3、2、1
师:从哪体会到到了最激动的时刻。
生:因为到了中国人最自豪的时间。
师:请零号指挥员开始十秒倒计时。
生倒计时。
师:多么紧张的十秒啊。谁再说一说。
生:我觉得这十秒让我非常紧张。
师:课文里哪个词可以表现。I
生:重重的敲打。
生再读。
师:这十秒多么重大,让我们零号指挥员一起发令。生读。
师:伴随着滚滚的浓烟,神舟五号冲上了辽阔的碧空。
出示:神舟五号升天情景。
三、资料交流
1、教师说说资料交流的意义。
2、小组进行交流。
3、班级交流,教师指导。
四、练习布置
1、练习册。
2、课后练习3、4题。
板书设计
6.梦圆飞天
送行----发射----问候----梦圆
7.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题材的课文,全文围绕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展开,把地球和火星既相似又有差异这一深奥而复杂的科学道理以“孪生兄弟”的表达方式展示在读者面前,既有趣,又亲切。通过本文的学习,要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科学研究的志向。这篇文章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读懂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弄明白把火星称为地球“孪生兄弟”的道理,并通过朗读来体会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把道理说清楚的。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妙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妙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由课题入手,初步把握“孪生兄弟”的含义。
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板书“孪生兄弟”,指名说说含义,逐步补全课题“地球的”“火星”,简要说明地球与火星的关系。
2.用课件演示两者的真实图片,作一个初步的了解。
3.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带着心上问题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2)不理解的字词同桌相互质疑。(3)思考交流“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
2.检查自读情况,扫清阅读障碍。
3.思考交流“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
4.分析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想:从哪里可以看出火星和地球是“孪生兄弟”?(兄弟俩长得太太像了)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读读、记记两者的相似之处。
(3)师述:课文以四个“同样”所表达的内容表现了含义,突出了文题和主题。再读读理解。
(4)引入:由此人们也作出了这样的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5.为什么会作出如此推测呢?自读下文思考,并弄明白课文又介绍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6.简单分析交流后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段(1):“孪生兄弟”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存在。
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
第三段(6-8):阐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却不能的原因。
7.按段读课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三、小结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的相似之处与差异之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说说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这孪生兄弟有什么相似之处与差异之处呢?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段。
1.指导学生观看一组关于火星表面情况的图像,说出自己的观察所得。
2.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证明火星上曾经有水的存在。“2003年3月……分析……证实……”可见,火星有水的推断是具有科学根据的。
哪句话又能证明推断的可信性呢?读句“科学家研究分析了……亚马逊河。”激发探究“火星上的水从哪里来”的兴趣。
3.齐读第3 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一种猜测,读读第4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二种猜想。多读把握领会。也可同桌间合作介绍水来源的两种推测。
4.课件演示,指名学生作模拟介绍,说明水来源的推测。
5.读课文进一步把握内容。
(二)学习第二段
1.过渡:火星与地球,同样是行星,环境相似,水的来源相似,“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
2.带着问题讲课文,找出原因。
3.指名交流,分析指导。
(1)原因:火星本身的致使缺陷: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
(2)找出具体描述的句子,读读,体会作者形象化的的写法写出了气体脱离火星表面的过程。如“大逃亡、裹挟着”赋予人的性格。
4.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火星的表面留不住水,那么肯定就不存在生命了。你认为呢?科学家又是怎么认为的呢?引导读句理解“然而……”
5.可是,在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可以证明之前任何结论都不能武断(辨别“果断”),科学的探究态度必须是严谨、一丝不苟,来不得一丝马虎。
火星上生命的存在与否,这是个怎样的谜?你想知道吗?那么,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去探究吧。科学的大门正为你敞开着。
三、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1。弄明白“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
2.齐读全文,作内容的整体回顾与把握。
四、作业
选用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7.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相似处同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差异处水没能留住
努力探究科学奥秘生命存在(谜)
8.神奇的克隆
教材分析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介绍克隆技术的科普说明文。文章以通俗易懂,儿童化的语言,揭开了克隆的神秘面纱,展示了克隆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美丽图景。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课文内容,了解“克隆”意义。
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幻想,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奇妙的克隆》(板书),也是有关科学奥秘的。看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
2、交流有关克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把全文读通。
2、画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前提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四、分段指名读课文
提出学习要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究的方法。
2.激发学生共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愫。
教学准备
投影文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二、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2、怎样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试试?
3、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4、教师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号)
6、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7、你还读懂了什么?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
学习第五自然段:
1、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你读懂了什么?除书上的,你还了解哪些?(小组讨论交流)
随机引导理解、感情朗读:
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2、教师引读
学习第九自然段:
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小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三、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师: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四、作业:作文《假如我是克隆专家》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6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表格式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学
内
容5古诗词三首口语交际习作二
6冬阳童年骆驼队回顾拓展二
7祖父的园子
8童年的发现9儿童诗两首
教
学
目
标1、让学生通入情入境地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2、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文章的一些表达方法。
3、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4、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的生活。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并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难点:学习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课
时
划
分5古诗词三首(2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二(4课时)
6冬阳童年骆驼队(2课时)回顾拓展二(1课时)
7祖父的园子(1课时)
8童年的发现(2课时)
9儿童诗两首(1课时)共计:13课时
复
习
要
点
及
时
间复习要点:
1.复习本单元所学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积累好词佳句。
复习时间:
早读、随堂进行。
5、古诗词三首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
2、通过背诵、默写古诗词,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古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四、教学思路:以第一、二首诗为例,学习理解诗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想,第三首词则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交流来理解诗意,通过讨论和教师的点拨来比较写法,通过诵读来积累语言。在体会相同情感的同时,感受语言,揣摩表达方式的不同。
五、教学准备:了解诗人的生平资料。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牧童》《舟过安仁》,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学习本诗中的生字新词,理解整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想像、研读所描绘的情景,并能写出来。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学习环节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批注
一、学习《牧童》
(一)复习《所见》,范读导入
师:有一首题目为《所见》的古诗大家十分熟悉的,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
1、全体同学齐背《所见》(清袁枚所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2、交流《所见》一诗中的牧童形象。
3、过渡:听同学们背《所见》这首诗,仿佛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牧童骑在牛背上的样子,现在,我也给大家读一首题目就叫《牧童》的诗,看看诗中的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牧童。
4、师配乐范读。
(二)自主合作,探究诗意
1、自由读全诗,要求读通,注意“牧、蓑”的字音、字形。
2、借助工具书、注释、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并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全诗。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3、指名诵读,正音。提示学生按一定的节奏来读。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4、互动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
①说说“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
②说说“弄”字又表现出怎样的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扬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表达出来了。)
③这里的“六七里”“三四声”是不是确指的数字?(为了突出草原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④他躺在月夜的早地上,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的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理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
5、师:请同学们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幅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6、说说自己从诗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交流你的体会: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感到宁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白天有牛和牧童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对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师小结:学习这首诗,使我们体会到田园生活的乐趣。我想,大家一定会记住这个牧童,让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去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画意。
(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学生回忆学过的儿童诗。
2、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用一些词来描述,如:悠闲、舒适、自在、自得其乐等。)
2、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同桌互评、互相正音。(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指名读。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学生反馈并质疑。
4、学生朗读诗句,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二、学习《舟过安仁》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
2、介绍作者,复习作者的其他相关古诗。
(二)自读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
2、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3、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1、学生从作者生平及作品内容等方面进行交流。
2、学生结合注释和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交流不理解词语的意思。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4、交流诗意: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你怎么理解“怪生”这个词?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老师加以点拨: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拓展作业)
1、自由读诗,感悟诗中描述的情景。
2、全班交流。(“怪生”是“怪不得”的意思,还包括了诗人了解原因后的恍然,也包含着理解了两个童子撑伞行为产生的好笑有趣的心理。)
3、感情朗读,诵读古诗。
4、交流课外搜集其他的描写儿童的古诗。
板书设计:
第5课古诗词三首
《牧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舟过安仁》:淘气可爱,天真顽皮
(快乐美好的童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清平乐.村居》,了解有关“词”的情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词意,想像课文描绘的田园生活,感受其美好,并能口头阐述。
教学重点: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
教学过程:
学习环节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批注
(一)导入,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的“乐”要读成“lue”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1、学生从《长相思》入手,回忆学过的有关词的知识,对作者生平及作品内容等方面进行交流。
(二)初读,正音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进行回顾和总结,以此来指导本节课的学习。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茅、檐、相、媚、翁、媪、亡赖、剥
(这首词要读好,读正确对学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开展多种读书活动,在形式和时间上确保学生读通,读熟。)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再读全文,学生质难问疑。
⑴“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过渡: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体会。
⑵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呢?
提示: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划他们的形象。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
⑶配乐朗读。
1、学生结合注释和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重点词语解释:
茅檐: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
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
翁媪:老翁、老妇人。
锄豆:在豆田里锄草。
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3、全班交流诗意
⑴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
⑵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四)、展开想象,描述词境。
过渡: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
1、请同学们选取课文中描写的一个情景,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写出来,或者选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交流。
2、交流、评价。
3、小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欢、而且非常的——热爱、向往、羡慕。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词吧。
(五)、布置作业:
1、从本课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改写成一篇短文。
2、背诵课文。
3、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4、拓展诗词。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2、请学生自由谈理解诗意的方法:借助想象,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充分的发挥想象,感受诗词的意境。
3、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5课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
翁媪 吴音 相媚好 醉
大儿 中儿 小儿无赖教学反思:
第6课《冬阳童年骆驼队》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点: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四、教学思路:
教学中,可从课题入手,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营造情感基调,通过自主学习一件件趣事,理清文章脉络,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回忆自己曾做过的傻事,趣事,充分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五、教学准备:
1、歌曲《送别》
2、电影《城南旧事》片断
六、教学时间: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意,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了解作者围绕课文写了哪些事情,体会作者童年时骆驼的关注。
教学重点: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批注
(一)解释课题引入:
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题目的三个词语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齐读课题。
学生将三个词语联系起来,产生联想。
(二)简介作者与背景
教师总结,出示:
“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林海音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她原籍台湾,1918年出生于日本,童年时随父母回国住在北京城南,1948年举家迁回台湾。林海音女士根据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写成了《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爱。《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正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
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三)初读课文,步入童年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注意指导学生区分文中嚼”字和“禁”字的不同读音。
3、指名读课文。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1)看骆驼咀嚼。
(2)看骆驼脱皮毛。
(3)关于铃铛的遐想。
(4)怀念骆驼队。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全班汇报、交流:课文以季节的推移为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几个片断:
(四)、深入阅读,品味童年
1、作者的童年生活中最有意思是什么?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①读读这个句子,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②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呆呆地看一样东西,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③想象作者面对骆驼,呆呆地注视的情景,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2)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①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②比较句子
◇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我幼稚的心灵中有一个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课文中为什么用“充满”而不用“有一个”?“充满”说明什么?
(说明“我”常常在想这个问题。说明“我”已经想了很久,深思熟虑了。……)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骆驼也脱掉了它的旧驼毛袍子啦!……因为太不整齐了。
①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里你又看出了什么?
◇“我”很关心骆驼。
◇“我”很喜欢骆驼。
◇“我”很善良。
……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五)、作业
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
1、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学生交流对重点句子的体会:
◇“我”观察很仔细:“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着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我”看的时候很投入:“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我”很喜欢骆驼:尽管骆驼很丑,但是态度很安静;而且“我”愿意长时间的看着它。
……
3、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和体会,但一定要在课文中找到依据,比如:
◇“我”很喜欢骆驼,不希望它遇到什么危险,他是不会遇到狼的。
◇“我”很同情骆驼,他要走那么多的路,一定很孤单,铃铛不但可以给寂寞的旅客增加情趣,也可以给骆驼增加情趣。
◇“我”可能把自己也当作了骆驼,觉得自己更知道骆驼的心思。
……
第2课时
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深入阅读,感受作者对童年深深的怀念之情。
2.背诵喜欢的段落。
3.激发热爱童年,珍惜童年的意识。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批注
(一)学习最后两段,体会怀念之情
这些童年生活的片断,像一朵朵洁白的浪花,翻滚向前汇成了一条记忆的长河,以至于多年以后仍然记忆犹新。
1、齐读课文最后两段。
2、你读懂了什么?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找出句子读一读。
3、引导学生理解“童年一去不还”和“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童年“一去不还”是因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来了”,说明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我”已长大,不再是童年了;“童年重临我的心头”,这个“童年”是指童年时那段有趣、难忘的生活,是因为当“我”又看到冬阳下的骆驼队时,触景生情,不禁想起儿时的那段难忘的生活)
4、细细地品读这些句子,从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淡淡的忧伤
◇暖暖的心情
◇失落和怀念
1、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骆驼声。童年又重领于我的心头。
2、说说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3、带着自己的感悟读一读句子。
(二)、继续品读,感悟童年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到底是什么让“我”如此的想念童年和童年的生活?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朗读体会。
2、学生品读感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者看法。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童年可以有漫无边际的想法。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不是的,爸!他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我真想拿把剪刀替他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2)童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我站在骆驼面前,看他们咀嚼的样子……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②把两句话联系起来,你心里有一种什么感觉,体会到什么?
◇童年的傻事多么美好。
◇“我”的心中充满了留恋
……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
……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3、结合句子谈谈对句子的体会。
(三)拓展延伸──说童年
1、童年是美好的,光阴是宝贵的,这正是这篇课文要向我们诉说的。而你此时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许多有趣的经历呢?
2、(课件出示书的封面)最后,在这欢快的旋律中老师给你们推荐两本书,一本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另一本则是高尔基的《童年》,这两本书都非常的棒,大家可别错过了这些好书。
1、鼓励学生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2、学生课外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6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骆驼咀嚼(4)
想象驼铃用处(5—9)}对童年生活无限怀念
想替骆驼剪毛(10)
追问骆驼去处(11—14)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5792.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