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二)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二)”,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二)

21诺贝尔

【教学目标】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⒊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面对失败不气馁,勇敢追求的品质。

【教学方法】引导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⒈同学们听说过诺贝尔这个名字吗?他是什么人?谁来介绍一下?诺贝尔奖又是怎么来的?学生交流。

⒉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诺贝尔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⒈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诺贝尔》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那些事迹呢?

⒉检查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诺、颁、凿、瑞、摩、盛、逝、械、锤、砸、残、毫、滚等字。提示:“盛”是后鼻音,“颁、残”是前鼻音;“逝、锤、瑞”是翘舌音,“残、隧、凿”是平舌音;“械”读音。

⑵注意字形。指导写“机械”的“械”,“残废”的“残”。学习课后词语

盛会机械艰苦爆炸劈山筑路

残废威力运输逝世荒山野岭

⑶指名读课文。

⑷概括课文重要内容。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记叙了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事。

三、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

⒈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诺贝尔的主要业绩是什么吗?

(一是发明了炸药,二是把自己的遗产毫无保留地捐给了科学事业,设立了诺贝尔奖。)

⒉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

(课文第三至九自然段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第十自然段写了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⒊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2)简要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第二段(3——9)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

第三段(10)简要介绍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四、学习课文第1-2小节。

⒈指名读,思考:第1-2小节主要写什么?(简要地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⒉默读,思考:诺贝尔奖授奖仪式的地点和时间的确定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设定?

(这样做的目的是以此来纪念伟大的发明家诺贝尔,以表达人民对他的怀念和敬佩。)

⒊朗读第1-2小节。

五、作业布置:

⒈读抄词语。

⒉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⒈听写生字词

机械艰苦威力劈山筑路

逝世瑞典盛会毫不气馁

(正确答案,投影打出)

⒈上节课我们读通、读顺了课文,还学习了第一段。回忆一下:第一段主要讲了什么?从这一段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⒉过渡:为什么诺贝尔受到人们如此的怀念,如此的敬重呢?我们这节课将继续走进诺贝尔,学习课文的3-9小节。

2.生命是短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世上许多人的名字一一湮没在岁月的长河里,被后人遗忘,鲜为人知。但有一些人名字却和他们的不朽功绩一起被一代又一代人铭记,流芳百世。同学们,带着你们的景仰之情,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位不被历史遗忘的人——诺贝尔。

二、读悟课文第二段

⒈轻声读课文第二段,完成两个作业①用横线画出能代表这一段意思的句子。(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

⒉读完这段文章,你认为诺贝尔研究炸药经历了哪几个过程?

(1)自幼立志研究炸药,与父兄合作,研制“诺贝尔炸药油”。

(2)亲人伤亡,诺贝尔毫不气馁,数百次的失败后,终于发明固体炸药和雷管。

(3)用生命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板书)

⒊默读课文思考,在诺贝尔历经历的这几个过程中,你认为哪个过程最能打动你?找出其中的有关语句画下来,并写上打动你的理由。

(要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反复研读、品味和体会)

预设学生讨论交流重点。

(1)小时候,诺贝尔看到工人们——

(他看到工人们徒手劈山开路十分艰苦,就想发明一种东西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说明诺贝尔发明动机来自于对人民的关心和同情,小小年纪,关心劳动者,令人感动、敬佩)

以后,诺贝尔就把兴趣放在——

(有了兴趣,便开始努力,对科学如此执著)

(2)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毫不气馁。(诺贝尔对科学痴迷已经到了放弃一切的地步)(诺贝尔不伤心吗?他心中会想些什么?很伤心,他会想,哥哥为科学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父亲也残废了,我更要继承他们未尽的事业,完成他们的心愿。我应当化悲痛为力量,更好的工作。)

(3)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几百次的失败,常人难以忍受,然而,诺贝尔却坚持不懈地努力,其恒心令人敬佩不已。)(终于,你读出了什么?读出了炸药发明成功的不容易。读出了发明的过程是充满艰辛的。)

(4)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完了!”(专注,威力巨大,极度危险)

读的层次引导:A.这段文字具体描写了诺贝尔实验时的情景,在读这段文字的时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请你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危险、紧张、为诺贝尔捏了一把汗……)

B.这样千钧一发,惊心动魄的场面,如果叫你起来读,你准备怎样读?你会突出哪些地方?自己先在下面想一想,练一练。

你可以来有感受地读一读,也可以抓住关键地方说说感受,再来读一读。

(a)文中的“亲自”和“紧盯”“仍然盯着”表现了诺贝尔的置危险于不顾,全身心投入、全神贯注的样子,说明他为了炸药研制的成功,不肯轻易放过实验过程的每一个细节。

(b)“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从火星离炸药的越来越近和三个感叹号,可以感受到危险在一步步靠近,死神随时都可能降临到诺贝尔的身上,所以要有层次地读,读得一次比一次惊险。

(c)从“怦怦直跳”,我感受到了现场气氛的紧张,情况的惊险,让人喘不过气来。

师:“怦怦直跳”表明此时的诺贝尔的确非常紧张,你们认为他在紧张、担心些什么呢?(可以是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但更可能是在关心着这次实验究竟能不能成功)

出示:“轰!巨大的爆炸声震撼着大地,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

引读:轰!……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

读了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5)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历经数不尽的艰难后取得成功的欣喜若狂的心情)

(一个科学家为造福人类全身心投入创造发明,连个人的生死都不顾,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啊!)

⒋你能否用成语或四字词语说一说感动的原因?(志向高远、百折不挠、持之以恒、毫不气馁、勇于探索、敢于实验、舍生忘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等)

⒌自由读3-9小节,填空。(投影打出填空题)

三、拓展升华

同学们,在古今中外,就有很多人,他们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他们都有些谁呢,谁能介绍?老师介绍几位给你们认识。

司马迁袁隆平徐霞客(投影打出)指名读相关内容。(配乐《真心英雄》)

四、留下悬念总结全文。

同学们,诺贝尔获得全世界人民的尊重与敬佩,不仅仅是因为他有许多的发明,不仅仅因为他志向高远,锲而不舍,还因为他有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下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进诺贝尔。1896年,诺贝尔在意大利与世长辞。临终时,他把毕生发明所得的积蓄,全部奉献出来,以每年的利息作为诺贝尔奖的奖金。面对这一切,有人也许会问诺贝尔,你所做这一切值得么?想听听诺贝尔的回答吗?那就让我们来听一听诺贝尔临终前的遗言吧。

出示诺贝尔遗言。(略)

问:从中,你看到了一颗怎样的心?

(一颗热爱劳动人民的心,一颗献身科学的心,一颗无私奉献的心,一颗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的心……)

五、作业

通过各种方式了解诺贝尔及诺贝尔奖的相关资料,下节课我们交流

第三课时

一、复习内容

二、学习第三段。

三、小练笔,为诺贝尔写小传

四、交流诺贝尔和诺贝尔奖的资料。

板书设计:

热爱科学

诺贝尔热爱人类

锲而不舍

无私奉献

22滴水穿古的启示

【教学要求】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义的方法。

⒉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⒊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重难点】

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前后照应和内在联系,在举例中加深对“滴水穿石”精神的体会,并提高表达能力。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做事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教学方法】默读思考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⒈预习

⑴读几遍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并反复读读。

⑵收集一个名人事例(100字左右),仿照第3自然段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并附上他的图片(可剪贴、复印或创作)(事例和图片分页准备)

⑶收集一条名人名言,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⑷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带点字查一下字典。

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微不足道 持之以恒

迷恋孜孜 不倦坚持 不懈炉火 纯青铭记

⒉教具

⑴生字写在小黑板上

⑵重点词语写在卡片上

⑶重点句子打印在纸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⒈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鹅卵石吗?它有什么特点?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

(鹅卵石外形光滑圆溜,是水流长年累月冲刷而成。)

⒉师:同学们,水能够把富有棱角的小石块,冲刷成光滑圆溜的鹅卵石,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否让你产生过一些联想或得到一些启发呢?

⒊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写作者从一种普通的自然现象中所得到的启发。课题是——

小编推荐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语文S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语文S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编号:

课题:天窗

课型:预习+展示+讨论主备人: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

3.抓住“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的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乐趣。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了解天窗给乡下的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乐趣。

难点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并体会“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教学程序

二次备课

一、预习交流

1.自读课文,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藉、蝙蝠、霸、宙

3.理解词语。(通过自学,你在课文中搜集了哪些词语?能过读课文或利用学习工具理解词语意思。)

4.画出不理解或有疑问的字词和句子,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二、展示汇报

1.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先在小组内读一读。

因为所以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因为所以小小的天窗又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因为天窗让孩子们所以小小的天窗是神奇的!

因为天窗让孩子们所以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该被感谢的!

2.你认为课文中写得最好的词语或句子有哪些?写下来,说说好在哪里?(5分钟)

(师重点引导“雨脚卜落卜落跳”“带子似的闪电一划”“掠过一条黑影”等)

3.课文中我最喜欢的是句子或段落是什么?说明理由。

4.你认为这是一扇怎样的天窗?说说你的看法。三、交流合作

1.为什么说“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2.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4.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

5.小组合作完成展示部分的内容。

四、教师指导

1、教师启发提问:“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

让学生谈出自己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摆弄什么小玩具?

2、把自己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一笔美好的回忆。

五、课堂检测(8分钟)

1.通过预习,我知道“慰藉”这个词的意思是

我能用“慰藉”写一句话:

2.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

天窗是

这篇课文写的是

教学反思:编号:课题:我是猫

课型:

预习+展示+讨论

主备人: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自学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提高在读中感悟作品语言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中的心理描写,并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讲述猫吃年糕的经过,了解猫在吃年糕的过程中发生的一连串新奇而幽默的场景。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朗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弱者的同情,对当时社会人情冷漠的不满和愤恨。

重点

体会作者对弱者的同情,对当时社会人情冷漠的不满和愤恨。

难点

在读懂作者描写的每个场景的基础上,理解感悟三条“真理”的含义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程序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将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大家认识,他就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我是猫》中的主人公,大家有兴趣吗?(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准确。

2、读后交流:

(1)读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觉?把你觉得好笑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2)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这只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三、质疑问难理解感悟

1、引导学生质疑: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2、老师归纳总结值得探究的问题

3、请同学们结合阅读提示默读(1—6自然段)

(1)找一找,划一划:

猫在偷吃年糕时发现了哪几条真理?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

(2)读一读、议一议:

你是怎么理解这几条真理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练习朗读

4、汇报交流,点拨指导

(1)读一读画出的句子,说说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悟出了第一(二、三)条真理的。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感悟:

A.见年糕时:通过“难得的机缘”来体会猫面对年糕时的那种起伏变化的心理。

B.吃年糕时:抓住“宛如……牙齿一动不动了。”这一比喻句来体会猫的尴尬处境。

C.拔年糕时:抓住猫的动作、心理活动体会猫的无奈、无助以及作者的同情之心。

(3)指导朗读

(4)归纳升华:说说此刻你对猫的印象有什么改变吗?

四、品味语言体会感情

1、假如你就是那只被年糕粘住了牙齿,已想尽一切办法可却依然无济于事,因而倍感无奈、无助甚至是可怜的猫,此刻你最需要的是什么?

2、可他面对的又是什么样的现实呢?此时,他的心情又会如何呢?(阅读第7自然段,也可分角色朗读、表演)

3、面对这样的现实,他又能做些什么呢?(引导阅读第8自然段)

4、从最后一段猫的心声中你读出了什么?

5、那么你认为作者写这些内容是为了表现什么呢?

(简介本文写作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领悟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情感:当时社会人情的冷漠,表达了作者郁积日久的不满和愤恨,对弱者给予了极大的同情。)

6、再读一读那些曾让你发笑的句子,感受作者蕴藏在笑声背后的深郁感情。

五、总结全文

1、总结学法:

(1)回顾本节课我们都通过了哪些环节,完成了哪些任务。

(2)评价自己本节课的表现(收获和不足)。

2、总结课文

六、拓展延伸

大家想不想知道这只猫还经历了那些有趣的事?他最终的命运又如何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我是猫》的全文。

教学反思:

编号:

课题:杨子荣借题发挥

课型:预习+展示+讨论主备人:李丽娟

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认识“诈、匪、匣、惕、梭”5个生字。

3.以读为主,在读中感受杨子荣面临的险恶环境,在读中体味作者对杨子荣内心世界的描写。

重点在自读中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精彩的心理描写。

难点在自读中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精彩的心理描写。

教学程序

二次备课

一、质疑(3分种)(学生对题目质疑,师归纳。)

1.借题发挥是什么意思?

2.杨子荣为什么要借题发挥?

3.杨子荣是如何借题发挥的?

4.杨子荣是个什么样的人?

二、自主学习(5分钟)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或利用学习工具理解意思。

三、交流合作:(12分钟)

1.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3.画出课文中描写杨子荣心里活动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4.杨子荣的心理是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

四、汇报展示(12分钟)

1.你认为杨子荣是一个怎样的战士?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重点朗读、体会、描写杨子荣心理活动的句子,师指导朗读。)

2.你认为课文中最精彩的地方在哪儿?读一读,谈谈你的感受?

3.写一个你的心理活动变化的片段。

4.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什么感想或收获?

5.集体朗读《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唱词。

五、课堂检测(8分钟)

1.用下面词语写一句话:

不堪设想

虚张声势

2.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完成填空。

座山雕为了杨子荣,设计杨子荣先,接着,经过,他确信。于是,他。我感到杨子荣是一个

3.从课文的这些心理描写中,你看出杨子荣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1)自我评价:

教师评价:

家长意见:

教学反思:编号:

课题:《武松打虎》导学案

课型:预习+展示+讨论主备人:李丽娟

学习目标

1.认读6个生字,学会本课7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让学生理解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及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3.了解武松沉着、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重点抓住文中的关键句段,深层读悟,体会武松的智勇双全。

难点了解文章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程序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10分)(自已当家作主)

1.自由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生字、词语。

2.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武松的什么事?除了打虎,还写了他的什么?

3.找出相关的段落,写出小标题。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部分,说说你认为武松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划出句子,写上批注。

二、合作交流(3分)(发挥小组优势)

请你在小组内和学习伙伴交流自己自主学习的成果,做到互相补充,取长补短。

三、反馈展示(20分)(碰撞多种思维)

1.展示生字词

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生自读、互读、领读、抢读。

生强调易错字:

我认为这些字中,最容易读错的字是请大家跟我读。

我认为这些字中,最容易写错的字是请大家写一遍。

齐读生字词。

2.展示初读感受。

读了课文,我知道文章主要写武松的事,除了打虎,还写了他。1、2、3段写的是,4、5、6段写的是

3.抓重点语句,品武松性格

读完第一部分,你觉得武松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句子(1)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看怎地

读了这个句子,我觉得武松是一个的人,因为他

其它生补充、纠错。

生练习有感情地读句(1)。自读、互读、指名读、评议朗读、小组展示朗读。

(2)练讲故事,进行复述

同学们,一幅美丽的图画,如果再配上你精彩的解说,会让我们更加领略名著的风采,假如你是故事大王,请你参照第一幅插图,给大家解说武松上冈的经历。

提示: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讲的故事是武松打虎之上冈,话说武松……欲知武松如何打虎,请听下回分解。

生小组互讲故事,推荐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四、课堂检测(7分)(收获累累硕果)

1.看拼音写字词

zhàngxiànchǐ

手()()期()笑

jǐliangtángnà

()()胸()()定

2.比较组词

梁()限()杖()

粱()垠()仗()

3.填空

(1)《武松打虎》选自,它的作者是(朝代)的。这部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位好汉,除了武松还有。

(2)《武松打虎》主要写的事,先写,接着写,武松是一个的人。

4.连线

吴承恩《红楼梦》孙悟空大战二郎神

施耐庵《西游记》晴雯撕扇

罗贯中《水浒传》三顾茅庐

曹雪芹《三国演义》林冲大闹野猪林

5.黑旋风李逵

行者林冲

豹子头鲁智深

花和尚武松

教学反思:编号:5029课题:《武松打虎》导学案课型:预习+展示+讨论主备人:李丽娟

学习目标

1.学习第二部分,品悟打虎经过,了解武松性格。

2.练讲故事,复述经过。

3.有感情朗读课文。

重点学习第二部分,品悟打虎经过,了解武松性格。

难点练讲故事,复述经过。

教学程序

二次备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武松打虎可分几段,各写什么?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认为武松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自主学习(10分)(自己当家作主)

1.自由读第二部分的3个段落,弄清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2.默读5、6节,划出打虎句,圈出动作词。

3.简要复述打虎经过。

4.体会武松品格。

三、合作交流(3分)(发挥小组优势)

请你在小组内和学习伙伴交流自己自主学习的收获。

四、反馈展示(20分)(碰撞多种思维)

1.展示第一题

读了这三段,我知道了第4节写第5节写第6节写

指名生说,其它生补充,纠错。

2.品析句子

读了第5节,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武松?

出示句子(1)那个大虫……又闪在一边。

生自由小声读句子,找出描写老虎和武松动作的词语。

我会说:读了这个句子,我看到了一个的武松,因为他

生补充、纠错、适时板书。

(2)感情朗读句(1),自读、互读、个人读、评议朗读、小组展示。

(3)武松躲过了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又如何进攻,并最终打死猛虎的呢?自由读第6节,两人结合说说武松打虎的经过。

生生互说、指名说、生补充

(4)感情朗读第6节,自由发挥,你觉得怎么读像武松就怎么读,评一评,谁最像武松。

自读、个人展示、小组展示。

3.练讲故事,进行复述

同学们,武松凭借超人的胆量与机智走上景阳冈,与老虎展开了生死搏斗,现在,你就是故事大王,请自选一幅插图,练讲打虎片段。

出示提示:同学们,大家好,上回我们讲到武松上冈,今天,我们讲的是武松打虎。话说武松……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组分解。

生互讲故事,展示评议。

4.拓展延伸

武松,我想对你说:

五、课堂检测

1.武松打虎时,先用三来对付老虎的一一一,再用打,打,最后打死老虎,从中我了解了武松是一个的人。

2.学本课,我的收获是

3.用上多个动作词,描写一个场面。

六、小结

《水浒传》写了108位英雄好汉,就武松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李逵也是《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他也曾经打死过老虎,他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课后去阅读《水浒传》,你一定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教学反思:编号:

课题:30*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

课型:预习+展示+讨论主备人:李丽娟

学习目标

1.认读8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

2.说说课文中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真可的印象。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学习课文,体会大圣与二郎神的神通广大。

难点谈谈自己对这篇课文的体会。

教学程序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

1.

2017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学案分析


2017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学案分析

19.天火之谜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用语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生字,词语,理清脉络给课文分段。

2、学习文章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雷暴发生时,电闪雷鸣,还伴有狂风暴雨,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

2.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

3.揭题《天火之谜》

4.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

(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3)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词,注意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

4.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理清课文脉络

1.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开雷暴的谜。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四、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

(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3.为什么说它可怕?

 

2014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学案(人教版)


第六单元复习单

组号姓名:等级:

【课前背诵:】

1、课文103页最后一段2、日积月累3、游子吟

2、搜集有关父母之爱的名言警句:

【一、基础知识要记牢】

1、我认为本单元难读的生字有:

2、听写日积月累中的词语,把错误较多的写两遍:

3、我汇总的多音字,并组词:

4、形近字辨析组词:

()()()()

()()()()

【二、课文概括抓主要】

1、第六组课文有《》、《》、《》、《》共4篇。

2、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1994年,在美国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经过()小时的挖掘,终于()。

《慈母情深》讲述了:()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讲的是: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

《学会看病》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

这些课文都表达了()。

【三、品味重点学写法】

1、从外貌描写中,你感受到什么?写下来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2、画出表示动作的词,写写体会:

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3、读语言写写自己的感悟

“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4、伙伴作品分享

(1)、寻找精彩(用波浪线画精彩之处)

(2)、锦上添花(请把不恰当的地方修改)

四、典型错题把因找

平时做错题的时候,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五、我的单元收获:

【注:上课时,老师听写的词语写在下面】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回顾·拓展六


课题

回顾·拓展六

课时

1

1.交流自己对毛主席的了解;结合自己的习作,交流场面描写的收获和运用,交流本学期的语文学习感受.

 2.朗诵背诵毛主席的诗词.

 3.阅读成语故事,感受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宽阔胸怀.初步领悟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初步领悟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具

题板

初步领悟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 课前准备

 1.课前阅读有关毛追的相关资料.

 2.准备好本单元的习作练习.

 二、教学过程

交流“我眼中的毛泽东

 ◆谈话导人.

a.通过我们在课内外阅读有关毛泽东主席的文章,我们开一次交流会,题目就是“我眼中的毛泽东”.

b.提出交流要求:语言要通顺,材料要翔实.

 ◆小组交流.

在四人小组内先交流,评出本组的代表.

◆全班交流.

交流场面描写的收获和运用在小组内读出自己习作中的场面描写,请同学评一评描写得怎样.交流本学期语文学习的感受说说在这学期的语文学习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试着填写下面的内容.

 我最喜欢的课文是,因为我从中知道了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因为我从他的身上

 我印象最深的是,因为我还有很多的收获:

朗读背诵毛主席诗词

 ◆朗读《卜算子?咏梅》,要读得准确、有韵味

.

 ◆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展示读,配乐读

.

◆交流毛主席的其他诗词.

阅读成语故事

 1、阅读成语故事,说说对祁黄羊的印象.

 2、交流对“大公无私”的理解.

交流“我眼中的毛泽东

小组交流

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展示读,配乐读

交流毛主席的其他诗词

阅读成语故事

交流对“大公无私”的理解

回顾·拓展六

我最喜欢的课文是,因为我从中知道了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因为我从他的身上

我印象最深的是,因为我还有很多的收获:

学生达标情况

班级

上课人数

达标人数

达标率

矫正后

达标率

5.1

36

34

94%

100%

优点: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展示读,配乐读同学们读的较好。

缺点:交流毛主席的其他诗词,个别同学准备不好。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要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要点

一、*读一读:

雷暴劈开爆炸毙伤揭开拴着钥匙颠簸浙江谈迁

详实抄写锁门挣脱绝望精彩

搜集瑞典斯德哥尔摩

盛会机械铁锤砸开残废

艰苦威力运输恒心迷恋

小贩权力勉励(发现发明)

(推论推测)(翔实确凿)

(贫寒清贫)(奔波奔走)

(诞生出生)(逝世去世)

*区别形近字:

练(练习)震(地震)钓(钓鱼)恕(宽恕)郊(郊外)

炼(锻炼)振(振作)钩(鱼钩)怒(愤怒)效(效果)

慌(慌张)诫(告诫)秦(秦家)载(装载)魔(病魔)

谎(说谎)戒(戒心)泰(泰山)栽(栽树)摩(摩擦)

荒(荒凉)械(机械)奏(合奏)裁(裁缝)磨(磨刀)

费(浪费)坚(坚强)徽(安徽)拔(拔河)浙(浙江)

废(废品)艰(艰苦)微(微风)拨(拨打)逝(逝世)

二、多音字

混hun混为一谈发fa卷发似似乎

hun混浊fa发现似的

冠guan冠军划hua划算结jie团结系ji系鞋带

guan怒发冲冠hua计划jie结果xi练习

三、成语一览:

不足为奇难以置信混为一谈冷嘲热讽乌云密布雷电交加

怒发冲冠倾盆而下欣喜若狂无稽之谈安然无恙博览群书

翔实可信流传千古鸿篇巨制可想而知意想不到家徒四壁

下落不明化为乌有体弱多病茶饭不思扑面而来年老体弱

不可多得名垂青史奋笔疾书一袭破衫荒山野岭毫不气馁

连续不断怦怦直跳接连不断微不足道翻山越岭不懈努力

自谋生计炉火纯青古今中外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半途而废

不期而遇不欢而散满载而归不寒而栗不辞而别

(近义词)三心二意见异思迁、朝三暮四、一心二用、

滴水穿石孜孜不倦日雕月琢锲而不舍

持之以恒坚持不半途而废有始无终胆战心惊提心吊胆

四、选词填空: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纹丝不动锲而不舍微不足道安然无恙惊叹不已

1、水滴不紧不慢地滴着,而石头却(纹丝不动)。水滴明白:虽然自己(微不足道),但是只要(锲而不舍),总有一天会把石头滴穿。

2、洪水过后,他看到(安然无恙)的防洪大堤和脚下有惊无险的村庄,不禁长长地

舒了一口气。

3、李警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擒住了正在行凶的歹徒,让围观的群众(惊叹不已

)。

无稽之谈冷嘲热讽坚持不懈轩然大波

1、李洪志的种种歪理邪说纯属(无稽之谈),不足为信。

2、富兰克林的推测在当时的学术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面对别人的(冷嘲热讽),

他毫不理会,仍就(坚持不懈)地进行着自己的实验,最终取得了成功。

五、解词:

博览群书:广泛阅览群书;

家徒四壁:徒:只有;家里只有四堵墙,形容十分贫穷。

一袭破衫:袭:套;一套破衣服。

奋笔疾书:疾:急速。形容挥动笔杆急速书写的样子。

不足为奇:不值得奇怪。

造句:这种说法不足为奇。

难以置信:很难被人相信。

冷嘲热讽:尖刻地嘲笑和讽刺。

雷电交加:又是打雷,又是打闪。

怒发冲冠:冠:帽子;因怒而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

欣喜若狂:形容高兴到了极点。造句:这件事令我欣喜若狂。

无稽之谈:稽:查考,根据;毫无根据的说法。

安然无恙:原来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造句:经历了这场灾难,他安然无恙。

翔实:详细而确实。

下落不明:本文指知道书稿在什么地方。

化为乌有:变成虚幻、不存在的东西。

茶饭不思:不想吃,不想喝,形容痛苦难受的样子。

夜难安寝:晚上睡不着觉,形容难受或有心事的样子。

厄运:困苦的遭遇。

撰写:写作。崎岖:形容山路不平。坎坷:道路土地坑坑洼洼。

名垂青史:好的名声和事迹载入史册永远流传。

孜孜不倦:非常勤奋,不知疲倦。

炉火纯青:比喻学术、技术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不懈:不松懈。

锲而不舍:比喻做事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六、课文梳理

1、《天火之谜》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经过长期观察,后来通过”风筝实验”证实了雷暴就是普通的发电现象,揭开了雷电的秘密。他还发明了避雷针。他是一位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享有国际声誉的美国科学家和发明家。

2、《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谈迁是明末清初史学家,写了《国榷》,在本文中“厄运”指的是他花费20多年的心血完成的《国榷》被偷走,此时他已经年老体弱,难以再重新编写。然而年过花甲的谈迁没有被“厄运”打倒,而是经过几年的奋斗,完成了更加翔实《国榷》。

中心句: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课文中8处运用了数字,更清晰地表现出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表现出他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3、《诺贝尔》诺贝尔一生的在_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就是炸药。

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人类无私奉献,他还用所有遗产设立了“诺贝尔奖”,1901年起每年12月10日下午4点半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颁发,奖给在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诺贝尔奖后来还增设了“经济学奖”、“地球奖”、“环境成就”等3个奖项。曾有杨振宁、李政道等华裔科学家获奖。

4、《滴水穿石的启示》1、课文中列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三个人物的事例,说明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_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取得成功的。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_(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5、李时珍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他访名医、尝草药,走遍大半个中国,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完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爱迪生是美国伟大的发明家,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齐白石是中国现代著名书画家,数十年来“不教一日闲过”,从没停止过作画。

关于励志的名言:

1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2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次地站起来。——张海迪

5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拿破仑

6、飞行器:直升飞机、热气球、飞艇、直升飞机、航天飞机

礁石:暴跳如雷、狂妄自大----有气无力、自叹不如

浪花:平和执着,坚持不懈

健康知识:世界卫生日:4月7日无烟日:5月31日

预防近视:A注意用眼卫生B坚持做好眼保健操C劳逸结合、睡眠充足,加强营养D定期检查视力,及时治疗

“四害”:苍蝇、蚊子、老鼠、蟑螂

2013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表格式导学案(人教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3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表格式导学案(人教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六单元走进信息世界

主备人:审阅:使用人:

学习

目标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利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

4.初步学会有目的地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认识19个生字。

教学

重难点1、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快速发展,体会信息给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并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还可以利用获得的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初步学会有目的地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学习

准备1、准备综合性学习相关的课件;

2、课前布置学生了解“信息”的含义,留心收集感兴趣的信息。

课时安排14课时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重构

与反思

课前活动班长组织背国学经典一段

前置

作业

 1.回忆五年级时进行过的“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的经历。

(1)历数开展过的活动。

(2)说说在活动中感觉最快乐或最难忘的事。

(3)谈谈开展综合性学习要注意的事项。

 2.我们要开展一次新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1)说说对“信息世界”的了解。

(2)谈谈你对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期待,或者说你希望在这次活动中能开展哪些活动。

小组交流

一、阅读

 1.自由浏览整组教材,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读得仔细一些。

 2.交流浏览教材后的感受。

 (1)浏览了教材,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2)你产生了哪些困惑或疑问?

 (3)你认为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二、分组讨论,制定计划

1.重点阅读: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1)你认为有价值的可以画下来。(2)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2.根据“自由组合,适当调整”的原则,重新组成3到5人的学习小组。

3.分组制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计划。

(1)组内充分讨论:想开展哪些活动?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2)组内达成共识,填写活动计划表。

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地点活动形式预期的成果

班级展示1.交流活动计划:

2.修改活动计划。

3.公布活动计划。(可以采用适当的形式公布各组的活动计划,比如:张贴,装订成册等。)

反馈练习收集资料:

你知道人类或者动物传递信息有哪些方法?

学习过程第二课时重构

与反思

课前活动欣赏佳作一篇(语文科代表准备)

前置作业1.列举生活中传递信息的生动事例。

2.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阅读五篇阅读材料。

班级展示一、快速阅读,了解概况

 1.阅读材料,思考:

 (1)材料中提到的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几种?有什么特点?

——————————————————————————-—————————————————————

 (2)现代的因特网传递信息有什么特点?

———————————————————————

2.课堂交流

 (1)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

———————————————————————

 (2)因特网传递信息的特点:

——————————————————————————-————————————————————

 2.再次阅读材料,思考:信息传递的方式是怎样变化的?

古代:驿差长途跋涉—→近代:()—→现代:()—→当代:广播、电视和()。

3.根据课堂讨论,填写下面的表格。

种类特点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

现代信息传递方式

反馈练习 

1.举例说说你在生活中接触到那些信息传递方式?

—————————————————————

2.想想这些信息传递方式带给你什么?

学习过程第三课时重构

与反思

课前活动欣赏美文一篇(小组长准备)

前置作业默读五篇阅读材料,联系材料中的具体事例说说信息是如何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

班级展示重点阅读,深入体会

1.重点阅读《网上呼救》。思考:

 ①苏珊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呼救的?

 ②桑恩救援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2.重点阅读《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1)说说电脑能变哪些“魔术”?

(2)感受信息传递的进步。

3.重点阅读《把握自己》。

(1)从这篇演讲稿中,你明白了什么?

 

 ————————————————————

(2)你怎样理解“网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

—————————————————————

—————————————————————

(3)面对网络怎样才能“把握自己”。

—————————————————————

反馈练习

谈谈电脑和网络给自己和家人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变化。

—————————————————————————————————————————————————————————————————

学习过程第四课时重构

与反思

课前活动背诵国学经典一段(班长负责)

前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好调查记录表,要求简单明确,便于记录。如:

家庭成员获得的信息获得的信息的渠道

爸爸

妈妈

班级展示一、全班交流组内“最有价值的信息”。

二、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新课标第一网

可以统计和分析一家人一天内获得了哪些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的,哪些渠道多,哪些渠道少;不同的人感兴趣的信息相同吗等。

反馈练习写好书面的“调查结果分析”。

 

————————————————————————————————————————————

学习过程第五课时重构

与反思

课前活动欣赏美文一篇(小组长准备)

前置作业明确任务,选择立场

1.交待辩论赛的一般规则和比赛办法。

2.出示辨题

辨题1:正方:小学生应当多看电视∕反方:小学生应当少看电视

辨题2:正方:玩网络游戏好处多∕反方:玩网络游戏害处多

辨题3:正方:上网聊天多交朋友∕反方:上网交友危险大

辨题4:正方:我相信媒体上的广告∕反方:媒体上的广告不可信

3.选择辨题和立场,组成四场比赛的正反双方阵营。

班级展示小组讨论,充分准备

 一、 1.同一观点的同学组成一个辩论队,组内讨论:

(1)主题观点的陈述。

(2)支持自己的观点的事实。

(3)反对对方观点的事实。

(4)总结观点的陈述。

2.根据同学的个性特点,做好分工。

二、展开辩论,陈述观点

学生分成四组展开辩论,要求学生善于倾听,并能适时发表自己的看法。

反馈练习总结同学们在辩论中的观点:

———————————————————————

学习过程第六课时重构

与反思

课前准备背诵国学经典一段(班长负责)

前置作业1.我们身边充满了信息,信息对我们有什么用呢?

2.通读两篇研究报告,学习生字。

3.说说这两篇研究报告主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4.在这两篇研究报告中,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班级展示开拓思路,确定主题

1.生活中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比如:

(1)牛顿发现苹果掉在地上,通过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2)瓦特观察水壶中的水开的情景,通过研究,发明了蒸汽机。(3)本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和分析(4)菜场使用塑料包装袋的情况调查(5)我家节约用水的调查(6)校门口交通情况的调查和建议 ……

2.讨论可以研究的问题。

 3、制定计划,明确任务

 4、交流研究计划。

反馈练习按照研究计划,搜集研究资料,越多越好。

学习过程第七课时重构

与反思

课前活动欣赏美文一篇(小组长准备)

班级展示一、组内交流信息

二、学习处理信息

 1.阅读研究报告《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探讨这篇研究报告中是怎样处理搜集到的信息资料的?

———————————————————————

2.对组内成员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

———————————————————————

3.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

 三、形成初步观点

1.认真阅读资料,想想是否可以形成自己的观点。

2.如果不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作出结论,需要继续搜集资料;如果资料已经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太多也不必要。要注意是否有不同的看法,把不同的观点保留下来。

四、补充搜集资料

1.根据讨论的结果,明确需要进一步补充搜集的资料是那一些方面的。

——————————————————————————————————————————————

2.继续搜集材料。

反馈练习

进一步搜集资料,分类、筛选资料,讨论形成自己小组的观点。

学习过程第八课时重构

与反思

课前活动欣赏美文一篇(小组长准备)

班级展示一、研读研究报告,领悟写作要点

认真研读两篇研究报告,思考:两篇研究报告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

———————————————————————

 二、充分讨论,准备撰写研究报告

根据前一阶段搜集整理的资料,小组内讨论:

(1)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拟定研究报告的标题

———————————————————————

(2)我们的研究的结论是什么?

———————————————————————

(3)我们有哪些资料?可以怎样表达?

———————————————————————

(4)我们采取哪一种研究报告的写法?

———————————————————————

反馈练习1.确定组内执笔的同学。

2.一边讨论一边拟写初稿。

学习过程第九课时重构

与反思

课前活动班长组织背国学经典一段

班级展示一、继续撰写研究报告

二、组内讨论修改研究报告

 1.研究报告的标题是否表述清楚?

 2.有关的信息资料表达是否明确?

 3.语言是否通顺?

 4.是否还可以用图表等方式更清晰直观的表达信息?……

反馈练习1、修改制作研究报告

2、小组合作誊写或打印研究报告,并做好装帧美工等工作。

学习过程第十课时重构

与反思

课前活动背诵国学经典一段(班长负责)

前置作业各小组做好汇报准备:

(1)人员分工,确定主报告人;

(2)准备好要展示的材料;

(3)在教室内做好必要的布置等。

班级展示一、交流汇报研究报告

1.主持人宣布汇报展示活动开始,说明有关的注意事项。

2.汇报展示。

(1)主报告人汇报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①研究的主题。 

②调查研究的过程。

 ③研究的结论。

(2)对汇报进行补充或发表意见。

二、评价研究成果

1.对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及其汇报作出评价,如,打分、评星级等。

2.作出综合评价。

三、畅谈综合性学习体会

1.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

反馈练习经常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并试着写写研究报告,到时候还可以汇编自己的研究报告集。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复习课


课题

综合一(复习课)

课时

1

复习本单元的生字、组词,体会句子含义及句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练习背诵、了解人物背景。

复习本单元的知识

教具

小黑板

复习本单元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逐课复习生字、词语、句子

二、针对复习情况,对出错较多的地方进行巩固练习

1、选择带点字音

黯然(yanan)山崖(yeya)

岷山(minmian)奔赴(pufu)

瞻仰(zhanyan)

2、组词

椒()叔()礴()

释()译()诞()

3、把词语补充完整

夜以()()()()正正万()千()四面()()( )( )近人排( )倒( )

4、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长征这首诗共( )句是围绕()来展开舒事抒情的。

(2)开国大典写的是 年 月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举行典礼的情景。

(3)《毛主席在华山》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

5、阅读短文

复习生字、词语、句子

选择带点字音

组词

把词语补充完整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阅读短文

综合课

夜以()()()()正正万()千()四面()()( )( )近人排( )倒( )

学生达标情况

班级

上课人数

达标人数

达标率

矫正后

达标率

5.1

36

35

97%

100%

优点:选择带点字音、组词,做的较好。

缺点:阅读短文,不熟练。

课题

综合二(反馈矫正课)

课时

1

矫正测试卷,对知识进行巩固,对出错较多的地方进行巩固练习

矫正测试卷

教具

题板

进行强化练习

教学过程

一、矫正测试卷

二、进行巩固练习

1、比一比,组词

嗓( ) 岷()拢()

晾( )嗓() 眠( )

扰()掠()

2、选词填空

连续 继续 陆续 持续

(1)下雨了,联欢会上不能()开了。

(2)梅雨天气,已经()半个月了。

(3)联欢会上,他( )唱了三支歌。

(4)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点起来,一万支礼花( )

3、把下列句子改写为陈述句

(1)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援,能有今天这个局面。

(2)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援呢?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七律 长征》这首诗是 写的,写于 年 月,诗中是概括全文的句子,总写了长征的艰难。

5、布置作业

改正错误

比一比,组词

选词填空

改句子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反馈矫正课

(1)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援,能有今天这个局面。

(2)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援呢?

学生达标情况

班级

上课人数

达标人数

达标率

矫正后

达标率

5.1

36

34

94%

100%

优点:组词、选词填空、改句子,都做的较好。

缺点: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仍然有欠缺。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六单元《学会看病》

课型

 略读课文 参入集体备

课人员

薛金梅左淑娟

教材简析 

学会看病这篇课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去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说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通过以说与读,读与悟的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受到情感的启迪。

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有关目标: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点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的描写,体会母亲感情变化感受母亲的爱子情深。

课前准备课件《懂你》、《感恩的心》两首歌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备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满文军的《懂你》,认真听想想这首歌主要写了谁?是啊,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无微不至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是怎么想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板题)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这就要求我们把平时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于本课的阅读实践中,现在回忆一下,你都掌握了哪些阅读方法?

3、师小结。1、交流学过的阅读方法,

2、学生自由读课文1、导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2、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目标的设置当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本课的教学更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需要,体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通过查字典,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读熟之后,同位之间复述故事的梗概。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读课文,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你感受深的句子,自己试着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并且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2、小组内提出问题各组选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全班交流收获与问题。

3、师引导选有价值的问题交流。

4、你想对文中的妈妈说些什么?

1、先小组合作学习在全班交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感受深的地方写批注

3、有感情读句子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抓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感知课文

1边读边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2小组内交流。

3体会母亲爱儿子的句子。

1)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疼痛地缩成一团

①(出示:“时间艰涩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收缩成一团。”)

2师:既然时间过得慢,把“艰涩”换成“缓缓”行不行?为什么?(体会母亲在一分一秒中的煎熬)

小结:时间过得越慢,母亲就越忐忑不安,母亲越忐忑不安,时间越(过得慢)。放慢语速,齐读这段话。

3师:你还抓到哪个词能表现母亲的担忧?(疼痛)

师:疼痛到什么程度?(心收缩成一团)

小结:这哪里是狠心的母亲,这分明是一个疼爱孩子、很有责任心的母亲呀!

4、分角色朗读a小组读

b同桌读

5、师小结:文中的母亲在孩子病中采取“冷漠处理”的办法边授路线图边让儿子独自去看病锻炼儿子的独立意识,表现母亲对儿子的爱我们作为孩子用歌声表达对父母爱的回报好吗?全班唱《感恩的心》。

感受母爱的伟大,母亲的良苦用心

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仔细研读母亲的感情变化过程,体会母爱的伟大

①“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因为担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觉得时间的流动艰难缓慢。母亲等待独自看病的儿子归来,“度日如年”,足见爱子真情。

②“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母亲饱受着担心与痛苦的折磨,所以说也是对母亲自己的考验。

四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备课

巩固延伸

1、学完课文后写读后感悟,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2、搜集有关母爱的诗句或用画的形式表达出对妈妈的爱。

3、阅读课外读本上有关描写父爱、母爱的文章。

交流感受拓展阅读指的是:就语文阅读教学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某一主题,搜寻更多的阅读材料加以阅读与整理,从而对该素材描述的事件所处的大背景,或者某个特定的视角形成自己的认识,进而加深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

板书设计

学会看病

冷漠处理独自看病

母亲儿子

尽责的爱路线图

教学反思教学本文,我让学生仔细读课前提示,按要求去自学,然后在课堂上小组学习,再全班交流,接着我设计了一组辩论,让学生在争辩中深入理解课文,理解母亲看似“狠心”实则“尽责”的爱。

本课的教学,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角色转换,入情入境。

在让学生解第一段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是你,你正在生病,可是你的妈妈让你一个去医院看病,你心里会怎么想?”有的说:“妈妈,你真狠心,我生病了还让我一个人去医院!”有的说:“妈妈一定是不爱我了,我生病了都不管我。”等等,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并能与文本进行对话。

二、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

《教学课程标准》强调:“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要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

沂南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集体备课

时间单位 张庄中心小学主备人从秀杰

课题口语交际六

课型

 口语表达 参入集体备

课人员

李长城左淑娟

教材简析通过出示三则生活中的小故事,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

2、与人交流能理解对方,尊重对方。

3、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过程与方法:引出话题,让学生评说,要广开言路,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父母的爱,与父母真诚谈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和母爱。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和母爱

课前准备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事例|课|标|第|一|网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备课

情境体验引起话题

1、谈话导入:我们在父母的爱中成长,“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的承诺是父亲对阿曼达的爱;一本《青年近卫军》是贫穷、慈祥的母亲给梁晓声的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父母给巴迪的爱……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同。

父母的爱,情深似海,我们在爱中一天天长大。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与同学、老师、父母一同分享。(板书课题)

2、再现情境:出示“口语交际”中的三个生活中的小故事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体会父母的爱感受父母的爱,引出话题。再一次激发学生体会伟大而平凡的父母之爱。1.先让学生总结本单元的情感主题。

2.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谈谈父母的爱.(

2014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人教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2014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人教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六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4稿

上课

一、交流复习方法

师:温故而知新,是我们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第六单元父母之爱(板书),平时,你会从哪些方面进行复习?

【学生说】,教师梳理

2017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学案设计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17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学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2017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学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教材特点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篇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让人感动,引人思考。

《地震中的父与子》通过讲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展现了爱的奇迹。《慈母情深》讲述了贫穷辛勤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我已渴望至极的《青年近卫军》的事,表现母爱的深沉。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叙了父母亲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了第一首诗的不同评价,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两种不同的评价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表现了父母之爱的不同方式。《学会看病》中的母亲,为了培养孩子将来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在孩子感冒发烧时让他自己上医院,学会了看病。说明冷漠也是一种爱。

本单元这种“爱”的情感贯穿始终,父母爱的角度、方式、表现虽然不同,但都源于对孩子的爱。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发现、体会、享受、回报各种不同的爱。另外,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每天都被爱包围着,可他们常常忽视这些平常的爱,总是从主观的角度去认识、处理这些爱,因此在教学本组课文的时候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主观体验,在朗读中感受爱,在辩论中明析爱,在想象中升华爱,从而学会主动去爱父母、爱他人。

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阅读能力,能理解课文内容,教学侧重于通过多种形式的语言训练,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悟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进而感悟人世间最伟大的爱。

学生在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里这方面的细节描写上比较欠缺,因此教师要利用本组教材优势,结合文本特点对学生进行语言指导和训练。在得言中得意。

学习目标

1、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方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抓住重点词语、句子反复品味,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再现情境,体验文本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

4、在感受爱的同时学会回报爱。

学习重难点

重点:

学生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再现情境,感受各种不同形式的爱的真谛。

难点:

依托教材,学习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方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2.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3.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课前,教师反复读课文,达到读通、读熟、读出感情。

2.搜集汶川地震中伟大的父亲图片和简单事迹。

3.学生预习课文、初知课文大意。

设计内容

《地震中的父与子》

设计者

教学预设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的事?

3.这是一对什么样的父与子?文中的哪句话直接告诉了我们。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导读。

二、明确目标,品读体验。

1.同学们就像刚才那样我们拿来一篇文章阅读后先要跳出课文看看作者究竟写了什么,围绕什么来写的。接下来我们要跳进每一个文字,看看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的。

2.静心默读关于父亲的描写,从哪些句子、甚至是哪个词感受到了父亲的了不起,画下来也可以做上批注。

3.交流、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重点一:

一)在语言中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1.父亲在挖儿子时,说话很有特点,你发现了吗?

2.这三次回答中父亲的心情分别是什么样的?

3.采访:请问这位父亲,你当时在想什么?

4.朗读指导

重点二:第十二自然段

1.体会父亲挖的时间之长、艰难和执著。

36小时到底有多长?课文是怎样描写这36小时的。指名读。

2.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讨论.

3.从“再”中体会到了什么?

4.指导读第一句话,读出自己的理解。

5.这是怎样的36小时,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爆炸、倒塌、)父亲依然挖了引读第一句。

2).体会父亲很坚定信念、。

同学们再看看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课件演示:他满脸(),为什么会这样?双眼(),为什么会这样?衣服(),为什么会这样?到处都是(),为什么会这样?此时此刻你又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父亲?请把你看到的父亲读出来。

3).是什么支撑这位父亲坚持36小时(对儿子的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对孩子的爱)

地震降临,父亲来到学校时也曾跪在地上大哭,但他坚定站起身向学校走去,因为他说过,别人劝她离开,他失常地说:“谁来帮帮我”,因为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因为他坚守着一个承诺。

父亲用行动谱写了爱的诗篇,让我们再深情地读读这段话吧!读第12自然段。

三、资料引入,升华情感

1.播放汶川地震中英雄的父亲图片及简介。

2.小结: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

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

这个人就是父亲

这种爱就是父爱

同学们,父爱如山,让我们再一次大声朗读这如山的父爱。读12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直抒胸臆,体验儿子的了不起。

1、我们看到了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位了不起的儿子。读读了不起的儿子。

2、阿曼达哪儿了不起?

A教师随机引导: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废墟中的阿曼达和同学们是怎样度过的?

B父亲的出现给孩子们带来了生的希望,阿曼达却放弃了,让别的同学先出去。此时,随时可能发生,随时可能,随时可能。阿曼达能这样做是因为他坚信

3.齐读23、24自然段。

二、延伸拓展,升华情感

播放音乐:生死不离

1.被救的孩子的父母或周围的群众又会说些什么?学生动笔写。

教师播放背景音乐:生死不离

2这是生死离别后的重逢;这是父与子创造的生命奇迹;有爱,生命就有了希望。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写一写。

三、布置作业

孩子们,地震中的父亲以永不放弃、信守承诺表达了对儿子的爱。我给大家推荐两篇文章《奇迹的名字叫父亲》《背影》相信阅读后你会对爱又新的理解。

明确读书要求,整体感知全文

教给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深挖字词,边品析边想象,在想象中再现情境,在朗读中升华情感

以读代讲,突出文章中心

在真实的生活事件中感悟父亲形象

在想象中体验阿曼达的了不起

抒发情感,培养学生学有所感 学有所想 学后善写的能力。

18慈母情深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设计内容

《慈母情深》

设计者

教学预设

设计意图

一、揭题,抓住题眼扣主题

1、齐读课题,读到慈母,你自然想到了什么(一句话,一个画面,一首诗,一个故事,一句名言……)

2、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走进梁晓声的慈母情深,一起去感受一位平凡母亲的深情厚爱。

二、初读,抓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画面,初步凸现慈母形象。

1、默读,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写出了母亲的情深,找找描写母亲的几处地方,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

2、你找到了哪处描写母亲的句子,

句一: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这是写母亲的样子,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瘦弱的母亲)

句二: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疲惫的母亲)

这是写母亲的动作、神态。

句三: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句四:母亲说完,立刻又做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忙碌的母亲)

3、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一起来说说这个故事中的母亲。老师问学生答

我想要一块五毛钱买一本我梦寐以求的《青年近卫军》,于是我来到了母亲工作的地方,在震耳欲聋的噪声中,我看到了(学生接读:句一)

我大声叫妈,我又看到了这样的母亲。(学生接读句二)

我向母亲要一元五毛钱买书,(学生接读句三)

我遭到母亲同事的指责,母亲却高兴地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说完,(学生接读:四个立刻句)

(板:动作、神态,外貌)

三、我们走进了文章,看到了一位瘦弱的母亲、疲惫的母亲、忙碌的母亲,可问题出来了,这瘦弱的母亲、疲惫的母亲、忙碌的母亲怎么让我们体会到这个深字呢?让我们再走近一点这位母亲,再近点,直至她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态、每一处外貌、每一句话语。

(一)我们先来看看映入我眼帘的第一眼的母亲:

出示: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1、自己读读,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极其瘦弱)

2、一个辛苦的母亲,辛苦到了极其瘦弱。极其瘦弱到怎样?(极其瘦弱的脊背,面黄肌瘦、皮包骨头)指读。

3、知道这个极其瘦弱的母亲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吗?找到书上的一句话:出示:“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躁声震耳欲聋。”

(1)什么是震耳欲聋,关键是欲是什么意思?(马上、将要)摇摇欲坠、清脆欲滴、心碎欲绝都是这个欲

(2)震耳欲聋就是(生接),齐读,读出震耳欲聋的感觉

(3)听到过震耳欲聋的声音过吗?什么滋味?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句话。

(4)母亲工厂里这震耳欲聋的声音响了多久?(没停过)找出依据

(5)作者一遍又一遍提醒我们,母亲就在这样一个震耳欲聋的环境中挣钱。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你心里是什么滋味? 

4、这样一个极其瘦弱的母亲,我在梁晓声《母亲》中看到了这样一段文字:出示:

“其实母亲累垮过多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我们做梦的时候,几回回母亲瘫软在床上,暗暗恐惧于死神找到她的头上了。但第二天她总会连她自己也不可思议地挣扎了起来,又去上班……”

当你了解这些,再看看这瘦弱的脊背,你想说什么。

(二)一个简单的外貌描写就刻画出一位慈母的深情,那么这个情深在母亲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中我们能否也感受到呢?我们再来看看这句。

句子: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1、自己读读,你看到了怎样的母亲?(疲惫的母亲)

2、谁能发现这句话的特别之处?(我的母亲,三次放在一个句末)

3、改说,比较: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再读,看看有什么感觉?

4、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你看到了怎样的背;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你看到了怎样的脸;你看到了一双怎样的眼睛?

5、一个疲惫的母亲深深震撼了我,当看到这样一位母亲,你心理什么感觉?

6、是啊,这样一个疲惫的母亲让我们心痛,心碎、更让我们心存敬意,因为母亲的疲惫里深藏着慈母的情深啊。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这段话。

(三)这样的句子还有一句:

A、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1、四个立刻又,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忙碌)读

2、为什么要连用四个立刻?换几个词好吗?难道仅仅写出忙吗?来,反复读,有什么体会?

3、这样的忙碌,这样的单调,那就是慈母情深啊。(学生齐读课题)

(四)这样的情深还在这样一个细节中.出示: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1、读读,母亲的情深在什么地方?(掏龟裂揉得皱皱)

A、龟裂的手指,手指裂开了,母亲非常的辛苦

母亲用龟裂的手指曾经还为我们做些什么?

B、这一叠揉得皱皱的毛票,母亲生病了,她舍不得买药;衣服旧了,她舍不得换件新的;手指龟裂了,她舍不得添双手套,甚至我们几个孩子想吃口肉,她都舍不得买,可今天,我向母亲要钱买书,母亲却拿出来了。你们注意到了吗,母亲是怎么拿出来的?

2、母亲为什么是掏出来的,而不是拿出来的?指名读

3、我们再来看看这段文字,补充:母亲是一位临时工,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三年才回来一次。我们5个孩子,全凭母亲带养。母亲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每月工资27元,她每天不吃早饭,带上半饭盒生高梁米或大饼子,悄无声息地离开家,每天回家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了。

我们上床睡觉,母亲则在床角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一针一针、一线一线缝补衣裤。

母亲一个月拼命工作,得来27元工资。分到30天,平均每天0.9元,我们兄妹五个,加上母亲共6口人,平均每天的生活费为0.15元,而一元五角就相当于我家一个人10天的基本生活费。

(1)母亲掏出来的是什么?

(2)母亲掏出的仅仅是这些吗?(母亲的心血、母亲滚烫的爱,母亲对我的期望)

一个掏字,那就是——“慈母情深”。

四、结尾

这是一位真实的母亲,这位母亲就是当代著名的文学家——梁晓声的母亲。多年后,他在回忆母亲时,这样写道:她生育了我们,她就要把我们抚养成人。她从未怀疑她不能够,这是唯一的始终不渝的信念。

她奉献的是满腔满怀恒温不冷的心血供我们吮吸!母亲啊,娘!我的老妈妈!遥远的,我呼喊您一声,您可听到……

五、作业:阅读梁晓声《母亲》中的其它内容。

抓住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初步建立母亲形象,并随机纠正字音

抓住外貌和环境描写体会母亲深情

找到相关依据,并引导学生接读: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躁声震耳欲聋。

通过比较体会出作者的吃惊、震撼、难以置信

体会立刻的更深层含义反复,更枯燥、更单调,没有一点点变化。

原文内容的补充,感受母亲对孩子深深的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确实、誊写、自豪、敬仰、判断、出版、创作、谨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3.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包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把字音读准,初步知道文章大意。

【教学过程】

设计内容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设计者

教学预设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一个人的童年往往对他将来人生道路的成功起很大的决定作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9课,板书课题。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2.指名读课文,解疑。

A.随机纠正兴奋誊写 腼腆一如既往等词语。

B.“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为什么要加引号。

极说明什么,透说明什么?再读题目,读出相反的语气。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主要内容。 

1、自由读文,画出生字,并拼读。

2、检查生字读音。

3、课文讲了谁的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1、学生读文。

2、学生汇报学习情况,教师相机引导。

四、学生质疑,讨论解疑。

1、教师提出疑问:

巴迪是不是因为父亲的批评从此不再写作了?(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回答老师的疑问)

2、根据学生的质疑,讨论、解疑,学习课文最后两节,完成板书。

3、指导有感情朗读这两节。

五、小结。

巴迪后来的成功,与他童年时所受的教育分不开。你们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好好翻一下回忆的匣子,准备下节课写一写。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名言大比拼。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母爱柔情似水,(父爱深重如山)。

2、揭示课题。

(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童年部分)

学法指导。

课件出示:

(1)、读:自由读。

(2)、勾:用“…”、“—”、“~~”分别勾画出描写母亲、父亲不同评价以及巴迪不同反应的句子。

(3)、品:从勾画的语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按学习提示,自读、品味课文1-14自然段。

交流:

(1)母亲怎样评价巴迪的诗?巴迪的反应如何?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2)听了母亲的话后,巴迪以怎样的心情等待父亲回家?

指导朗读描写巴迪心情的词语

(3)父亲怎样评价巴迪的诗?这一次巴迪的反应又是怎样的?

课件展示:“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我不明白,”“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指导朗读。

(4)母亲理解父亲这样做的用意吗?你理解吗?

5、小结。分角色朗读5—14小节。

四、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过渡。小结学法。

2、用同样方法自学本部分。

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重点语句:

课件出示:

(1)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2)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3)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指导朗读。

背诵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五、拓展。

联系实际谈谈自己体会到的父母之爱和自己打算怎样回报父母的爱。

(六)总结全文。

阳光是幸福的起点,风雨是成长的伙伴。快乐地享受阳光,勇敢地接受风雨,学会理解,懂得感恩。让我们在鼓励的呼唤中进步,让我们在严厉的批评中成长,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功!

整体感知全文,初步形成对文中人物的看法。明白这都源于父母对他的爱

丰富学生积累,为体会课文做好铺垫

明确本课学习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


五上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
5、古诗词三首2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我能通过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的方法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学习重点:能并边读边想的方法理解并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并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热爱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张籍767—830唐朝诗人,其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词人,其存词三百四十二首。
预习任务:
1、熟读课文,积累一些好词。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想一想从他们的对话中知道他们对读书有哪些见解。
自主、合作、探究:
1、想想课文的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划出课文中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并谈谈结合自己的情况谈谈认识。
3、请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你对题目“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理解。
4、分角色朗读对话。
我来闯关:
A、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
绿朝倒
()()()()()()
B、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季老指出:把文章写好,要;要;要;要。
C、你读过“闲书”吗?你从“闲书”中读懂了些什么?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推荐阅读《我的童年》(季羡林)
6.梅花魂第1课时
教学思路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整体感知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体会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学习重点:学习字词,把握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
知识链接:1、星岛,即新加坡,又称狮城、星州。
2、《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全诗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山中送别》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全诗是: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浣溪沙》北宋诗人秦观的词。全词是: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预习任务:1、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标出新词,不理解的查字典或结合课文解决。
3、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情?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自主、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认读生字词。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品词读句,感悟“梅花魂”
1、默读课文,用“──”划出表现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体会。(重点体会以下句子。)
a“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b“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呢?” 
我来闯关: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组成成语。
()然纸上()然一新()然若失
()然开朗()然不顾()然不同
2、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改为陈述句)
(2)、梅花的精神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改为反问句)
(3)、桂花盛开的时候非常香。(改为夸张句)
(4)、那长长的柳枝随风飘动着。(改为拟人句)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1、摘录文中让自己感动的词句。2、收集一些思念亲人和家乡的诗句,在班上展示。
6.梅花魂第2课时
教学思路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梅花的高尚品质,学习这种品质。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预习任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出描写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句子读一读。
自主、合作、探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默读课文,从哪些具体事例中还可以看出外祖父思念、热爱祖国。
2、生默读课文。
二、小组合作,体会游子之情
1、教念古诗,悲伤落泪。
 ◆理解古诗的含义。
 ◆“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吁出一口气,说:‘莺儿,你小呢,不懂!’”
 为什么外祖父说作者不懂?在外祖父眼里年幼的作者不懂什么?
2、无法回国,失声痛哭。
 “想不到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
 ◆这句话把外公比作什么?
 ◆外祖父和小孩子应该说在年龄上相差甚远,作者为什么作这样的比喻,你体会到了什么?()
3、送别亲人,思归难归。
 “赤道吹来的风撩乱……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仅仅是因为风撩乱了老人的头发吗?()
 ◆当你读到这句,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三、回顾整体,畅谈收获
1、(指课题)什么叫“魂”?本文以“梅花魂”为题想告诉读者什么呢?
2、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课外拓展,内化积累:自己选择一首思念亲人或家乡的古诗背诵下来。
我来闯关:
1、黄金搭档:
()的梅花()的春天()的气节()的泪珠()的故乡()地坐下()地刮去()地摆开
2、择优录用。在括号中选择合适的词语画上“_”
(1)、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败衰老衰退)了许多。
(2)、由于每天对着电脑工作,我的视力大大(衰弱脆弱衰退)了。
(3)、庭院里长满了草,呈现出一片(衰弱衰退)的景象。
(4)、她太(衰弱脆弱衰退)了,这点儿打击都经受不起。
3、梅有什么秉性?写一写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1、读读阅读链接《故乡》。2、热爱祖国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应具有的品格我们一起来积累描写爱国品格的好词好句吧!
7*、桂花雨1课时
教学思路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生字、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能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学习难重点:。通过自读自悟和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知识链接:
桂花:也称木犀,木犀科。常绿乔木,高达15米,树冠卵圆形。叶对生,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花序,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原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变种较多,有金桂、银桂、四季桂。是传统的名贵香花。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预习任务:
1、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标出新词,不理解的查字典或结合课文解决。
3、读课文,划出形容桂花树和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摇花乐”的句子。
自主、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默读阅读提示并思考:阅读提示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3、分同桌轮读,评议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1、你喜欢哪几句话?请画下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2、汇报交流:如桂花树的样子,母亲送桂花的情景,摇桂花的情景等。
3、师范读,学生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讨论交流:(1)、桂花给我带来了那些快乐?
(2)、交流读“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并谈谈对这句话的体会。
5、默读课文,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来闯关:
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不来台风,我们()可以收几大箩筐桂花。
(2)、小时候,我()对什么花,()不懂得欣赏。
(3)、桂花()开,母亲()开始担心了
(4)、()桂花总是被风雨吹落,香味()比摇下来的差不多。
2、模仿文中“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写句子
听到_______________,我总会想起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收获:
班级五课题8*、小桥流水人家课时1课时使用日期
教学
思路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2.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理解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3.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浓浓思乡情,以及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写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家乡的美好。
学习重点难点:1、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知识链接: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出自古歌中句。世纪帝王记载:“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八九十老人,击壤而歌。”歌词是:“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与我哉!”后名为击壤歌。这首诗描绘的是上古太平盛世,人民自食其力所过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太阳出来了,就开始干活,太阳下山了,就回家休息。生活是围着太阳走的。要喝水,就自己打井,要吃饭就自己种地。人少地多,无争无忧。人们感到君主似乎是没有什么用的。现在人们对偏远地区的生活,也往往借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两句话来形容。
预习任务:
1、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标出新词,不理解的查字典或结合课文解决。
3、再读课文,故乡的那些景致让作者难以忘怀?按什么顺序描写这些景致的
自主、合作、探究:
一、读诗,了解课题出处
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并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二、初读,把握课文主旨
1、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2、同伴互助: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全班交流.
三、交流.探究表达方式:
四、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五、再读课文,体会表达方法。
我来闯关:
1、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绕()跨()慨()缝()
饶()垮()概()蓬()
浇()挎()溉()篷()
2、读句子,回答问题。
(1)、“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美好的印象”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
这条小溪的用处是_________________,带给“我”的美的感受是___________,带给“我”的快乐是_______________。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1、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设计

课题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的心理有哪些变化,从而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父爱的伟大的。

3.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整理与修改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讲生活中的一则实例,让学生谈感受。

曾有这样一则报道:有一位母亲买菜回家,突然看见自己三岁的儿子正从自家五楼的阳台上摔下来。这位母亲一下子从很远的地方跑过去,居然接住了小孩。后来,消防队员做了一个实验,让这位母亲从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跑过去,这位母亲却接不住一个沙包。这是为什么呢?

2.揭示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明确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4)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注明自己不懂的问题。

2.学生自由读文,交流学习收获及不懂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坚定”“颤抖”等词语。

三、学生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师生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

(1)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有哪些变化?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试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体会。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进行描写来表达父爱的?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心理变化

1.学生细细品读课文,找出能体现父亲救助儿子心理变化的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体现父亲心理变化的重点句子,并体会父亲当时的心理。

(1)冲向废墟(第3自然段),抓住”眼前一片漆黑”“大喊”“大哭”,体会父亲的悲痛和绝望。

(2)寻找儿子(第5──10段),抓住父亲与其他父母的对比和父亲与救火队长、警察的对话,体会父亲的悲伤和坚定。

(3)发现儿子(第12──19段),抓住父亲与儿子的对话,体会父亲的欣喜。

(4)父子相见(第22──24段),抓住“颤抖”“了不起”“紧紧拥抱”,体会父亲的幸福和自豪。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感悟伟大的父爱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请自由朗读课文后,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3.师生交流后,引导学生重点感悟以下语句: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了什么?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那么,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指名读,评议,齐读。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课文中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生接)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学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

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

(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

4.师小结: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生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

二、总结全文,发散思维

1.总结: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这篇课文让我们明白了“爱,会使人坚定和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学习后,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2.学生在班上交流。

3.师小结:感受多深呀,回家后把你们的感受对父母说一说,或是记在日记中。

三、小练笔

请学生想象一下:在漆黑的瓦砾下,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爸爸妈妈,有的只是14个七岁的小伙伴,阿曼达和小伙伴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题

18*慈母情深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对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的品析,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学会如何赏析人物;并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整理与修改

计一、导入1、介绍《青年近卫军》2、揭题二、一读课文,感受一元五角钱沉甸甸的分量:1、学生初读课文。2、你觉得这一元五角钱对我家来说重要吗?你体会到了什么?三、二读课文,感受一元五角钱的来之不易1、再读课文,把你体会最深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2、反馈:哪个句子最能打动你?谁先来说一说?(重点句随机出示)*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周围几只灯泡的热量烤着我的脸。*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3、在作者的《母亲》中,有这样一段话:出示学生读母亲是一位临时工,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我们5个孩子,全凭母亲带养。母亲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每月工资27元,她每天不吃早饭,悄无声息地离开家,每天回家总在七点半左右。——节选自梁晓声《母亲》4、此时此刻,同学们,你们还仅仅认为这一元五角仅仅是买书钱吗?(指多名学生说)更是?(血汗钱)。四、三读课文,从“我”怜惜、体贴母亲的句子中再次感受深深的母爱:1、从这一元五角钱中,我们感受到了母亲的艰辛、忙碌、勤劳,更感受到了这是一位慈祥、爱护孩子、伟大的母亲。这真是(指板书,齐读:慈母情深)。这慈母情深作者体会到了吗?你从哪儿能读出?学生读找2、此时,我想对母亲说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本子,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上去。练笔,交流五、总结: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题

19*“精彩极了”和“糟糕极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3.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整理与修改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2.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1.检查预习情况。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错的词。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3.互相交流识记方法。4.写生字。三、尝试自读,讨论交流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可以查找资料,可以直接在课本上画画写写(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一点批注,有疑问的地方打个问号),还可以写读书笔记。学生既可以同座交头接耳;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谈得来的同学切磋。四、朗读课文,领悟情感1.师范读,后自由读,个别读,分角色读。最后请几位学生读个别段落。2.朗读指导要点:⑴母亲和父亲对“我”的诗不同的评价及“我”不同的反应。如,母亲的兴奋和赞美,父亲的严肃近乎冷酷;“我”听到母亲表扬后盼望父亲回来的心情、表现等孩子的一系列体验,都应努力读出来。⑵课文最后两段,是作者对两种评价的冷静思考和独到见解,是成年后的理性认识,也应有别于前面的朗读。3.想想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眼睛(发亮)既(腼腆)又得意洋洋有点(迫不及待)怀着(一种)自豪感实在(等不及)了把头埋得(低低的)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一如既往)地鼓励我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二、以问启思,悟情明理1.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2.“我”写的第一首小诗,母亲是怎么评价的?“我”当时表现怎样?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我”听了以后表现如何?3.几年后,作者对自己写的第一首诗又是如何看的?4.“精彩”也好,“糟糕”也罢,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样说你赞成吗?“我”儿时真的是“多么幸运”的吗?为什么?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诱导,但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5.父母师长的不同评价对孩子会起什么样的作用呢?三、生问师答,个性阅读结合本课学习,学生可能会问及下列问题。1.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那又将如何?2.爸爸为什么不说“一般”、“普通”,却硬要说“糟糕透了”。是译文的关系,还是爸爸说得不好?3.“我”一定是作者自己吗?4.父亲和母亲的不同评价到底谁对谁错?师:世界并不是简单的是非组合体,他们都对,但父亲似乎过火了点。母亲善意的谎言,动机是好的,也没错。肯定容易,否定也容易,难的是有机结合,恩威并济。5.如何让二者有机结合呢?师:肯定是主要的,否定和惩罚(不是体罚)也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全教育”。要有阳关大道,也要有荆棘挡路。俗话说得好:“要让小儿安,七分饥来三分寒。”可见,适度的否定必不可缺。四、联系生活,深化理解请你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对待荣誉和挫折,愿意谈什么就谈什么。教师相机指导。小结:你要成功,得依靠许多人的帮助和指教。世界上最难的事可能是“自己战胜自己”,切记:站直了,别趴下。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题

20*学会看病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特殊的母爱方式,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能力。

4.让每个个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整理与修改

一、谈话导入,激趣读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记一记不认识的生字,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3、简要复述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4、小结:这真是位与众不同的母亲。那她到底是位狠心、冷漠的母亲,还是位尽责、爱子的母亲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描写母亲心理的句子,从中去寻找依据。

三、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1、再读课文,多读几遍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2、全班汇报交流读书体会。

3、交流相关的七个语段:

语段一: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

语段二:“正是。”我咬着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

语段三:“你到街上去打车,然后到医院。先挂号,记住,要买一个病历本。然后到内科,先到分诊台,护士让你到几号诊室你就到几号,坐在门口等。查体温的时候不要把人家的体温表打碎……”我喋喋不休地指教着。

语段四: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我拉起他滚烫的手,说:“妈妈这就领你上医院。”

语段五: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指点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

语段六: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语段七:我看着他,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

[引导学生第一、四语段融合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将交流重点完全放在了第五、六语段上。]

4、小结:现在,同学们了解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了吗?母亲用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儿子的爱,那么儿子能感受到这份爱吗?

四、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1、儿子能感受到这份母爱吗?(读读儿子的话,想象儿子当时的心理活动。)

根据儿子说的话设计场景进行说话、写话练习:

1)妈妈决定让我独自去医院看病……;

2)妈妈改变主意了,要领我上医院……;

3)我学会了看病,走在回家的路上……。

2、分角色朗读全文,再次体会母子俩感情的变化。

3、小结。

(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

母亲对儿女的爱的表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同样我们对“母爱”的报答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想一想自己报答母爱的方式,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一做。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六

教学目标

1、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2、能感受父母的爱,把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并谈谈看法。与同学、父母沟通情感,建立良好的关系。3、能清楚地诉说自己的故事,用心地倾听别人的诉说,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进一步培养积极参与、真诚交流、流畅表达等口语交际能力。

4、通过具体的事,选择最想给爸爸妈妈说的话,畅所欲言;表达真情实感;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能清楚地诉说自己的故事,用心地倾听别人的诉说,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进一步培养积极参与、真诚交流、流畅表达等口语交际能力;

2、通过具体的事,选择最想给爸爸妈妈说的话,畅所欲言;表达真情实感;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讲讲自己和父母之间的故事。

整理与修改

计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引出话题

本单元几篇课文讲述的都是父爱母爱,只是文中父母爱儿女的方式不一样,在灾难面前有阿曼达那样的父亲为我们支撑;在困难面前有梁晓声母亲那样的深情沐浴着我们的成长;在和平幸福的日子里,我们需要一种鼓励的爱,也需要一种理智的爱,现实生活中,父母的爱都有哪些表现呢?请同学认真阅读下面的小故事,谈谈自己的内心感受。二、阅读材料,辨析评价

1、认真阅读下列三则材料,评析三类父母的做法。

⑴ 妈妈很爱刘明明,家里什么事情也不让明明做,连书包都是妈妈整理。有一次,妈妈出差了,几天不在家。明明上学不是忘了带文具盒,就是忘了带作业本。

⑵ 冯刚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每次考试结束,是他最害怕的时候,因为少不了又要被爸爸训斥。爸爸每次骂完他,总是说:我爱你,才会这样严格要求你。

⑶ 李路杰对什么东西都很好奇,喜欢动手试一试。有一次,李路杰把家里的电话机拆了,却再也装不好了。爸爸知道了,没有批评他,而是亲切地说:“既然你能拆开,就一定能把它装起来。”在父亲的鼓励下,李路杰终于把电话机装好了。

2、读了上述三则材料,你有什么看法?

同桌交流后,组织集体交流。交流中,组织开展评议,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3、创设情境,引导交际如果你是刘明明、冯刚,会怎么与父母交流?

三、联系生活,理解沟通

1、生活中,你和爸爸妈妈之间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请组成四人小组,说说自己的事例,请同学评说评说,这是怎样的一种爱,或帮你想想与父母交流沟通的办法。(学生小组交流。)

2、组织并引导互动交流: 说事例,谈看法,出主意,适时小结。

⑴你觉得他把事例(看法)说清楚了吗?有什么建议吗?

⑵你觉得这是一种怎样的爱,谈谈你的感受。面对父母,你表达过内心的感激吗?

⑶听了他的故事,你想说什么?

⑷请组内同学说说你们刚才给他的建议。有相似经历的同学,解开这个疙瘩了吗?怎么解的?听了同学的建议,你打算如何与父母交流?

四、总结提升,引导实践

1、师小结:我们看到的三个生活中的小片段,大家已经谈论的很多,我们总结一下。

2、同学们回家给爸爸妈妈讲三个小故事,请父母谈看法。加强父母子女之间的沟通。让我们有一个愉快健康的生长环境。

3、请大家想想生自己活中发生过哪些父母不理解自己的事,或是自己一开始不理解父母再到理解父母,体会到父母的爱?下节课我们来写一写自己的心里话。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复习导入,打开思路

1、师:上节课,我们交流了父母的爱以及对父母爱的看法,知道世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可是,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呢?让我们借这次习作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一下吧。

2、出示话题,打来思路:⑴ 曾经有过不理解父母的时候吗?但后来通过一些事情,又体会到了父母的爱。⑵ 父母是不是也有过不理解自己的时候?你想向他们提出一些建议吗?比如,课外兴趣班的学习,或劝说他们改掉一些粗暴的做法。⑶ 你想和父母说的其他心里话。

3、激发写作的兴趣针对这些话题,你准备选择什么话题来与自己的父母沟通呢?

二、自主选择,小组合作

1、自主选择:各自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话题,准备写什么内容。

2、汇报话题:说说自己选择什么话题,鼓励每个话题都有人选择。

3、小组合作:请前后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说说自己习作内容,互相评议一下,看看需要哪些改进的地方,并推选代表准备全班交流。

三、全班交流,师生互动

1、代表交流:每个话题选择一个小组代表交流,要求把内容尽量说具体。

2、师生评议要点:

四、明确要求,学生写作

1、明确要求:读读“习作”提示的最后一段话,说说给我们作了哪些提醒?

2、各自习作。

3、修改草稿:各自或者互相修改习作草稿。

4、小结习作情况:运用激励机制,总结这次习作情况,并表扬习作优秀、进步的同学。

5、提出习作评讲的重点是: ⑴ 是不是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⑵ 是不是表达了真情实感。

五、欣赏佳作,师生互动

1、欣赏佳作片断,共同评议:(选择3~4位学生习作片断,进行欣赏,说说值得学习的地方,指出其中的不足。)

2、赏析两篇学生整篇佳作,共同抓住上面两点评议。

六、小组交流,互评互议

1、自读习作,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

2、各自修改,继续完善习作: 修改中,提醒如语句、标点、字等也要修改;订正同学、老师修改中指出的问题。

七、强化运用加强沟通

1、师:这次习作最主要的是运用在我们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中,达到互相交流沟通的目的。

2、布置任务:今天回去将自己的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意见。如果你觉得不便当面交流,也可以将自己的习作给爸爸妈妈看,让他们将自己的意见写在习作后,然后自己再来看。

八、誊写作文,进行评价

1、将自己的习作修改誊写好后,可以上传到班级论坛或教师博客习作园地上。

2、可以将自己的习作抄好后,向报刊杂志投稿。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题

回顾·拓展六

教学目标

1、交流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使用这些语句的好处,发现描写人物的方法。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发现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整理与修改

计一、交流平台1、谈话导人: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有不少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2、体会范例:首先出示“交流平台”中的例句,各自读一读,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里,然后全班交流。3、迁移练习:各自找一找本册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可以包括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好在什么地方,然后全班交流。4、拓展练习:在自己的习作或读过的课外书中,找一找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和同桌交流交流。二、日积月累1、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诗句的意思。2、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诗句的意思。3、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背诗句。4、拓展:你还能背诵哪些富有哲理的诗句。三、课外书屋1、看漫画,说说漫画的内容。2、说漫画,体会父子的形象。重点讨论父子的外貌、性格等。3、拓展漫画。向大家介绍你从漫画集《父与子》里读到的其他漫画,一边说,一边向大家展示漫画内容,或者向大家介绍其他感兴趣的漫画内容。4、课后延伸。利用课后的时间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漫画。

教学反思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设计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设计

第六单元单元备课

首案编写:xx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百折不挠”这个主题精心编排了四篇课文:即《天火之迷》、《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和《滴水穿石的启示》。从内容上来看,这四篇课文所涉及的主要人物有:富兰克林、谈迁、诺贝尔、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在他们身上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具有百折不挠、滴水穿石的精神。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从体裁上来看,前三篇文章以记叙为主,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情刻画人物的形象,通过阅读感受人物的精神,懂得一定的道理。后一篇论说稍重,通过具体的事例,阐明作者的观点。我们除了感情滴水穿石的精神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这种叙议结合的方法,并进行类似的习作练习,如写读后感。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风筝实验”的过程。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字只要求会认读。

3.能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积累本单元所学的成语。

4.学会默读,读中感悟,以读代讲。通过多形式地读,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学习“不折不挠”的精神。

(二)单元重难点分析

1.《天火之迷》的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风筝实验”的过程。

2.《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难点在于引领学生跨越时空的界限,展开想象,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3.《诺贝尔》的重点是体会诺贝你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然历经失败、病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4.《滴水穿石的启示》的重点在于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学习这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三、单元教学建议

本单元知识性较强,具有科学精神和时代气息,且阐明的道理十分深刻,层次也十分清晰,教学时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读的时间,理解文本,领悟文本。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品词析句和品读相结合,重点理解重点词句和段落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通过各种形式朗读,感受文章中人物的可贵精神。

四、单元课时安排

《天火之谜》………………………………………3课时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2课时

《诺贝尔》…………………………………………2课时

《滴水穿石的启示》………………………………2课时

《习作6》…………………………………………2课时

《练习6》…………………………………………2课时

19天火之谜

首案编写:xx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2.过程与方法: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用语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准备:

小组合作生字词、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雷暴发生时,电闪雷鸣,还伴有狂风暴雨,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

2.你们的爷爷奶奶是怎样看这个雷电的呢?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

3.揭题天火之谜

4.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

(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3)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

4.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梳理课文

1.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开雷暴的谜。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四、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3.为什么说它可怕?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二)》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529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