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2016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1(人教版)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6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1(人教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2016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1(人教版)

第二单元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本组选编的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如一杯茗茶,飘着悠悠茶香,越品味越醇香,越品情越浓烈。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5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像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古诗,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像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泊船瓜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方法体会《乡愁》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导入: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

1.指名介绍。

教师适当补充,强调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

2.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3.剖题。

(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

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

(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

(3)理解题目的意思。

二、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

过渡:此时诗人就在自己故乡不远的瓜洲,他写下这首诗,想说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

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a.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b.指名读,正音:间、重、还。

c.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a.“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

隔开了什么?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

“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少?(“数人”、“数日”何意?“数”何意?)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抠住“只”。)

读一读,读出路程近。

c.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

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路线。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的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从哪里知道?(明月何时照我还)

d.“还”什么意思?说说这一句的意思。

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春风又绿江南岸)

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思家不能回的无奈)

再读。

e.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意思说一说?

f.谁能把整个作品读一读?

g.读完以后,你们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三、指导欣赏——入诗境,悟诗情。

过渡:究竟是什么触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呢?让我们走入诗人的环境,见诗人之所见,听诗人之所听,想诗人之所想,看看能不能与诗人产生共鸣。

1.引入情境,引导学生想象:

诗人此时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边会听到哪些声音?心中会

想些什么?

2.体会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诗情:

(1)而此时正是什么季节?诗人怎么说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2)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曾用过“满”“到”“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诗人为何独独钟情于一个“绿”字呢?

指名谈看法,读出相应的感受。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读。

(3)春天来了,春风仅仅吹绿了“江南岸”?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地理位置而言,江南春天固然早于江北,但也不可能一江分成两世界;因为诗人平生际遇、此时境况,使得诗人所思尽在江南,故心中只有江南春也。)

3.指导品读。

(1)你们现在悟出了诗人的情感了吗?谁来读一读?jAb88.COM

(2)要想读好诗,我们还要注意节奏,还要读出关键字。再读。

4.小结:

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时——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还;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

5.齐读。

四、归纳学法,拓展学习。

1.总结全诗,归纳学法。

我们了解了诗人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理解了诗题的意思;

编辑推荐

2016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6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16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都记叙了漂泊在外的人们,怀着一颗眷恋家乡的赤子之心,怀念和赞美故乡。古诗词三首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张籍的《秋思》和纳兰性德的《长相思》都通过诗词的形式展示了离别家乡人的思念情感。这情感在“春风又绿”中,在“临发又开封”里,更在“故园无此声”里。《梅花魂》借外祖父珍爱梅花,展示了老华侨内心深处对中华民族深深的爱,梅花是国之魂,是融入到每个炎黄子孙血脉中的。《桂花雨》,似春雨把对家乡热爱的思想植入孩子心中。母亲的话语以及作者回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这阵阵桂花雨,无不是家乡思念的依托。《小桥流水人家》作者热爱家乡在“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样直接的倾诉中,在优美的风景中,在平淡的叙事中。围绕一个情字,一枝一叶总让人难忘,总流露出这份思乡情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并理解关键词语表达的思想情感。

3.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4.继续深入把握同主题文章的阅读方法,学会把握单元学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关键词语表达的思想情感。

5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2)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古诗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瑰宝,今天又到了欣赏古诗的时间了,首先,让我们来进行背诗大赛。

今天来研究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回顾一下我们曾经学习古诗的方法。学生各抒己见。今天你就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来研究这首古诗

二、学生自学

先让学生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小组选择喜欢的方法,共同学习古诗教师桌间巡视。

三、汇报自学

小组选出代表汇报自学情况。

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1.重点词语:绿。

2.诗句的意思。

3.几个问题

(1)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

(2)体会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用法

(3)作者这两句诗提到了三个地方之间的距离,他到底要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京口和钟山离得很近,这与作者有什么关系呢?”

四、总结延伸

1.熟读成诵。

2.练习背诵。

3.改写短文。

4.你离开过家吗?你能体会思念家乡的滋味吗?用几句话写下来。

五、课堂总结

学生自由谈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

指名背诵泊船瓜洲,总结上节课的学法。

二、导入

1.出示古诗。

2.指名朗读。

三、学生自学

分组自学后两首古诗,教师巡视指导排忧解难。

四、汇报自学

小组代表汇报本小组的学习情况,集体纠正。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重点指导。

1.有感情的朗读,杜仲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时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3.指导背诵。

五、感情升华

读一读第五课学习的三首古诗,想一想这三首古诗有什么共同点,(都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但是使人在表达方法上却各有特色,比较一下这三首古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你还知道那些古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之情?课后收集一些读或被给同学听,比较一下这些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6.梅花魂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葬身异国、腮边、白杭稠、甚至、无所谓、输理、华侨、衰老、手绢”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抄写让你感动的词语句子段落。

(二)能力目标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几件事情来表明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感受情感的熏陶。

(三)情感目标

继续进行默读的训练,并从中找到疑难问题,尝试自行解决或者合作解决。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外祖父的情感,继续开展“浓农乡情”的活动。

教学难点

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

教学媒体

了解文中涉及的关于梅花的诗句的意思及出处,查阅了解华侨在海外生活经历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播放《梅花三弄》,引出“梅花”与“魂”。(自由评说自己的感悟)

2.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出示“初读提示”,组织学生按照初读提示来自学课文:自读课文,字字入目,句句入脑,不认识的字看课后生字表,或者查字典来解决,把课文读正确。)

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魂”的发音与笔画、“缕缕幽香”、中“幽”,“衰老”中“衰”的笔画,“缕”的是边音,“葬”是平舌,注意发音规范。)

3.默读课文,不好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好批注了解课文内容。

(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再不懂的全班交流。)

三、交流反馈,体会情感

1.针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进行解答。(自行解答,留做思考,下个环节解答)

2.如果学生没有提出关于能够梳理课文大致内容的问题,老师提出:课文在给我们讲梅花的故事,讲了哪几个呢?能不用两三句话简要地写出来?谁先写完谁站起来读给大家欣赏。(学生静静地写,老师巡视)

3.学生读话,多种形式评价。(学生评价,老师评价,指导怎样写得既简单又明了)

四、回顾课堂,再次记忆

1.接上一环节,依照学生理解,再次总结课文大意。

2.我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意思,也对部分字词进行了疏通。但是对课文的进一步学习还得接受一翻挑战。挑战成功,就可以顺利进入下一环节。

吐字归音关:正确读字词;

书法比式关:正确书写字词;

收藏展示关:摘抄感动句段。

第二课时

一、歌曲引入,回顾上节内容

1.送歌曲。

上节课大家表现非凡,个个闯关成功,恭喜进入下个环节学习。为了祝贺与鼓励,老师带来这首歌──《故乡的云》。

2.回顾课文。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的向我召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飘泊。歌中这样唱道,与我们上节课学的内容有什么关联呢?上节学的什么呢?

设计思路:以歌曲制造声势,营造思乡氛围,为更好地学习课文奠定情感的基础。

二、品味语言,多角度体会“魂”

1.默读课文,寻找“梅花魂”。

找找哪些句子段落写了“魂”,用什么来书写“魂”,哪些“魂”感动了你?

2.朗读句段,展示“梅花魂”。

学生反馈“找”的结果,师生共同品读课文,感悟写作方法。(此环节结合上节课内容,进一步品读语言文字)

3.铭心思考,书写“梅花魂”。

“梅花魂”中的“魂”到底是什么?用笔写出你的心声。在写的过程中再次轻声播放《故乡的云》

设计思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生成的东西比较多,因此,不便于详细设计,只是设计了大致的环节。在实施以上各环节的时候,要充分运用评价功能,多方面地鼓励学生,多角度地肯定学生,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理解感悟文本。

三、阅读链接,拓展理解“魂”

1.读一读,读通读顺。

2.说一说,你读到什么?

3.想一想,这里有没有魂?

设计思路:将阅读延伸,将思绪延展,进一步理解感悟梅花魂。

四、总结全文,升华“梅花魂”

1.再读课文,回味“梅花魂”

课文所写的关于梅花魂的段落分五部分朗读

2.出谋划策,设计“梅花魂”

用影像镜头怎样来表现“魂”?你会选择哪些事物来进入你的镜头?出现最多的是什么?

友情提示:1.允许小组合作,也可以单独思考完成;

2.可以参照课文,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所查到的资料(诗歌、音乐、图片)以及生活经历。

3.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小结

设计思路:这个环节既是文本学习的总结,也是文本的升华。通过分段朗诵,来回味文本,同时也是为下个环节进行文字资料与情感渲染做铺垫。也一定得落实好评价功能,允许学生的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的阐述。

7.桂花雨

教学设计思路

提倡自主学习,让学生自选学习方法、内容,并重视情感的体验,创设情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重视课堂语言的设计,尽展语文魅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

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了解江南沿海地区有关风情,收集资料。

2.了解有关桂花这种植物的特点,收集资料。

一、学前导入

今天,我们来结识一位单单爱家乡桂花的人——琦君,我们来看她的文章——《桂花雨》。

二、预习检测

1.展示收集的资料,(利用实物投影仪)学生自主阅读。

2.检测读文效果。

(1)同桌互读、互评。

(2)思考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3)你问我答擂台赛。

(4)听写词语:中秋时节、桂花盛开、香气迷人、香飘十里、摇花之乐、花落如雨、杭州花香、难比故乡、回忆童年。

三、体会文章中心

过渡:每读一篇文章,我们都要揣摩作者的心思,以求得与作者心灵相通,也就是要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那么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1.回顾学过的古诗,看老师提问的诗句,哪些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似。“春风又吹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学生交流。

四、指导感情朗读。

语言激励:作者那浓浓的乡情就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把自己当成作者,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这种情感吧。咱们选自己最喜欢的部分,仔细揣摩、朗读、用你的语调和语气的变化把听者带到江南沿海一个飘着桂花香的美丽小村庄。学生自选段朗读,老师相机评价或范读。

五、利用前面听写的词语把本文改写成一首小诗:中秋桂花开,香飘十里外,摇之落如雨,故乡忆中来。

六、拓展延伸。

联系自己的童年或联想二十年后自己远离家乡会怎样思念家乡,那么你如何表达这种感情,让学生或诗、或文、或画、或歌。尽情发挥,表达思乡之情。

激励语言:回忆往事是十分有趣的,我们从《桂花雨》中体会到了作者的怀乡之情。现在你有没有想到自己,你热爱家乡吗?你怀念你的童年吗?……

假设,现在已是二十年后,你也许是一个公司的老板,也许是某大学的博士生,也许你在异国他乡留学,又一年的中秋节到了,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刻,你孤身一人远在他乡,望着窗外的明月,你会怎样?……

叙述以上语言时伴以钢琴曲《秋日的私语》,同时有提示词:童年、小伙伴、玩具、幼儿园、家乡、马颊河、小院……

七、小结、作业

1.“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等你真正长大离开了家乡自然能体会到这一点。

2.把本文你喜欢的词、句或段抄在笔记本上。

设计意图:课前收集资料,可训练学生筛选、整合等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内资料展示以激励学生养成课外阅读、收集资料的习惯。“同桌互读”以达到读正确、读流利的目的。且有利于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你问我答”学生分成两组互提问题、互相解答,这样他们自己提问自己答,真正实现了自主学习。这些词语可概括全文内容,在提词时边叙述课文、边提出来,让学生写词语时回顾了课文主要内容,且为后面的“文改诗”做好准备。利用表达同样情感的诗句引路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化解难点。用富有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读的兴趣,且让其自选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此环节通过联想训练了想象力,通过表达思乡之情培养了热爱家乡的情感,通过让学生写诗、文、画、歌又训练了习作能力,且是自选表达方式,故又是自主学习的体现。积累语言是每课必做的,只有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提高。

8.小桥流水人家

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写作者对家乡的小溪、小桥和人家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选择本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学习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家乡景致的,感受作者文笔的细腻;二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本篇课文的重点是在认真读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感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生字词,有感情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在感受江南水乡的美景时,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描写的表达方法。

3.情感目标

通过感悟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受到热爱家乡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在感受江南水乡的美景时,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描写的表达方法。

2.通过感悟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受到热爱家乡的思想教育。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有条件的教师可以播放江南水乡的VCD,配以神秘园中的音乐,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让学生的小桥流水人家有一个感性上的认识。

师朗诵白居易《忆江南》的句子: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设计思路将新旧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即巩固了学生已有的积累,又传授给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想象作者描写了故乡的那些景致?(目的是理清文章内容)

2.小组交流

设计思路学生小组交流文章中容易读错的字音,以及描写了那些景致,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找出教学切入点。

3.大组交流

文章描写了故乡的三处景致

(1)小溪(1、2自然段)。

(2)小桥(3、4自然段)。

(3)人家(5、6自然段)。

三、深入理解,学习写法,感受思想

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家乡的景致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你自读批画,有感受的地方做做标注。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小组交流。

4.大组汇报

(1)小溪。

(注意:此处的生词比较多,教师可在学生汇报理解之前,让学生一起来读一读这些带拼音的生字,将生字的学习有机的和文章结合在一起。)

小溪的特点:清澈见底,终年环绕村庄。

小溪两边的柳树,美、自然。(指导朗读,此处语速适中,语调要轻快。)

村民和小溪的关系;孩子们在小溪里嬉戏。(朗读指导,读出捉鱼时的童趣。)

通过对故乡景致和童年玩耍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小桥。

木桥、石桥(不作为重点,学生点到即可)。

(3)人家。

作者先以自己家为例,写了自己的卧室,光线暗、地面潮湿的特点;又写了父亲的书房,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由东南两面达窗可以看到优美的景色。

(指导朗读从窗中看到的景象。“清晨”、“夏天”注意读出层次感。)

文章最后一段略写了村里其他人家的生活。通过“深深”、“印象”、“一辈子”这些词看出故乡在作者心中的位置。表达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四、回顾全文,学习写法

设计思路学生总结本文作者在写作方法上抓住了故乡景致的特点:小桥、流水、人家,在描写着三方面景致时又抓住了他们各自的特点将景物写具体的,从中渗透着作者的思乡之情。

五、拓展学习

设计思路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实现读写结合。如以“阳光、沙滩、海浪”为题,写一两段话,描写家乡景致的特点,表达你对家乡的感情。

分享:

2016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2016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一、基础知识:

1、易写错的字:

慈祥(详)、境(竟)遇、欺(期)凌、衰(哀)老、低(底)头折节、风欺(期)雪压

2、易读错的字词:

京口瓜洲一水间(jiàn)钟山之隔数重(chóng)山那畔(pàn)行聒(guō)碎秉(bǐng)性朦(méng)胧婀(ē)娜(nuó)多姿波光粼(lín)粼干涸(hé)

点缀(zhuì)螃(páng)蟹(xiè)唱和(hè)潺(chán)潺流水

分(fèn)外抹(mā)净低(dī)头折节

3、易混淆的形近字:

祥——详衰——哀欺——期低——抵陵——凌——绫

洛——络逾——瑜——喻——榆魂——魄腮——鳃

谓——猬侨——娇——矫

4、应掌握的词语意思:

不甚在意:不太在意。

玷污:弄脏。

大抵:大多;大都。

折节:屈服。

隆冬:冬季最冷的时候;深冬。

眷恋:怀念,留恋。

潺潺:指流水的声音。

婀娜:形容姿态轻柔美好。

粼粼:形容水很清澈的样子。

干涸:本文指小溪枯竭。

点缀:衬托、装饰,使更好看。本文指小溪使家乡的风景更好看。

守望相助:为防备外来的侵害,相邻各处协同守卫瞭望,遇警互相通报支援。

5、日积月累:

(1)课后日积月累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的意思是:在空旷的天宇之下,我思乡的心情更加迫切了。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这句诗中的游子指的是李白。所谓“浮云游子意”,人们拿浮云比游子,是说他们的行踪都是飘浮不定的。这句诗的意思是:浮云整日地飘来飘去,远去的朋友已好久没有相见了。可以看出诗人心中充满思念和惆怅。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意思是:他乡的树已经落叶了,夜里,在寒冷的灯光下,也是飘泊他乡的孤独的人啊。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意思是:如果明月有情的话,它应该认识我啊,因为每年我们都能在他乡相见。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意思是:家乡只在我的梦里,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你看那春天的江面上来来往往的人,有几个是回去的呢?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意思是:记不清江南的梅花开了有多少次了,离开家乡的我已是双鬓斑白了。

(2)本单元佳句

①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②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③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引导村庄。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6、课文背景资料

(1)《泊船瓜洲》:

①王安石(1021-1086),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临川(现江西抚州市)人。宋仁宗时考中进士,后来两次做过宰相。王安石执政后,积极推行新法,限制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以增加国家收入,加强国防力量,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由于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坚决反对,新法最后归于失败,王安石也被迫辞职,于1086年死于南京。他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诗和散文都很著名。他的诗风格雄健,语言精炼,常用散文句法入诗。

②写作背景: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作者从江宁(今南京市)家中出发,乘船由长江水路进京(今河南开封市)任职。船过京口时,与好友宝觉和尚会面,留宿了一夜。然后横渡长江,停船在瓜洲。隔江相望,朋友就在对岸,禁不住生出一股依依惜别之情。而位于江宁的家,因为隔着几重山也已经看不到了,这更涌起了对它的无限眷恋。正是初春时节,春风吹拂,放眼江南到处是一片绿色。虽然此次赴京,是因为得到了朝廷的重用,自己也很高兴。但还是希望能早日摆脱政事,重新回到宁静闲适的家园。

(2)《秋思》:

张籍(768-830?),字文昌,原籍吴郡(治今江苏苏州),迁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十五年进士,历太常寺太祝、国子监助教、秘书郎、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仕终国子司业,故世称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因家境贫困,眼疾严重,孟郊戏称“穷瞎张太祝”。与韩愈、白居易、孟郊、王建交厚。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

(3)《长相思》: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词人。本名成德,为避太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乾清门侍卫。他是清大学士明珠的公子,文学成就以词为最。共存词三百四十二首,尤以小令见长,时人誉为“清代第一词人”,词集名为《纳兰词》。著有《通志堂集》。

二、课内精读课文重点内容:

1、《古诗词三首》:

(1)《泊船瓜洲》:

①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②从“只”“又”“何时”体会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③从表达上体会“绿”的巧妙之处在于: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2)《秋思》

①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②从“意万重”“复”“说不尽”“又开封”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长相思》

①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②“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说明了身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

③“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细致描写将士的心理。夜的静谧更显出了风雪的声音之聒耳,睡梦被无情地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睡意全无。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感受着袭来的阵阵寒意,更加怀念故园的温暖、宁静和祥和。“故园无此声”虽寥寥几个字,却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乡之意自然酣畅地流淌出来。

(4)表达方法异同:

课题

相同点

不同点

泊船瓜洲

都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思乡之情

侧重于写景抒情

秋思

侧重于叙事抒情

长相思

写景与叙事相结合抒情

2、《梅花魂》

(1)梅花魂。这里的魂,指的是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2)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①本段通过对外祖父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写出了外祖父对墨梅图的分外珍惜。

②本段通过“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是对比描写,也写出了外祖父对墨梅图的分外珍惜。

(3)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①这一大段对梅花和中华民族有气节人物的赞誉,是外祖父对“我”说的,这里不乏老人对孩子的希望和教诲,其实,也是老人自己心灵的表白。他漂泊海外,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有变,就像他深爱的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

②本段共有三层意思:梅花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花;中华民族有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中国人要有梅花的秉性。

三、本单元的主要表达方法: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

1、借景抒情,如《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2、叙事抒情,如《秋思》《梅花魂》一课中写了五件小事,有的直接表达这种感情,如,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诗时会落泪,因年龄大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有的间接地表达这种感情,如,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临走送我墨梅图,到船上送我带着梅花的手绢等。

四、口语交际与习作

1、口语交际:

①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浓浓的乡情”。

②本次口语交际的目的: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借助策划活动,学习怎样和别人围绕着一个话题来讨论,商量出一个结果。

③本次口语交际的前期准备:一是在教学本组课文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乡情的诗词、歌曲、文章等,二是加深对课文内涵的体会。

④本次口语交际的注意事项:策划这次活动,学生重点讨论的问题是活动的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在讨论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仅要积极地参与,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还要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

2、习作:

①习作主题:二十年后回故乡

②习作要求:合理发挥自己的想象;回忆课文中学过的表达方法,并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③习作指导: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需要教师用情感去点燃情感,用变化去促成想象,开启思路。比如,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家乡二十年前的情况,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变化,或请学生通过采访家长来完成这一体验;再比如,教师可结合诗人贺知章写的《回乡偶书》,让学生体会又见家乡时感受到的人事的变化;学生有了表达欲望之后,要引导学生具体想象,从哪些方面来写;在学生交流中,教师要结合一两个学生的发言,相机点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选择材料,起到示范作用;在学生写之前,提醒学生要注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④应避免出现的问题:学生在发挥自己的想象时要合理,不能漫无边际的严重脱离现实基础之上的想象。

2016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6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16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第5课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学习重难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自主预习

1.了解诗人生平,搜集与诗词有关的信息。2.练习诵读全诗,边读边画出诗歌的节奏。3.借助工具书、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圈点勾画,标出疑难词句。4.比较下面多音字的读音:

快乐---清平乐剥落---剥皮剥莲蓬亡羊补牢---亡赖

合作探究:1、品读《牧童》,享受童趣: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

3、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4、学习《舟过安仁》,合作探究: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古诗。

5、学习《清平乐·村居》

(1)自由轻声的读这首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

(2)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醉里”是说谁醉?是作者还是老夫妻?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3)那对白发翁媪在交谈些什么?

(4)读了这首词,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到怎样的乐趣?

(四)达标检测。

1.《牧童》的作者是,字。《舟过安仁》的作者是代诗人。

2.解释词语。横:弄:篙:棹:亡赖:

3.根据课文填空。

(1)联系《牧童》一诗填空。

诗中有景——这景是,诗中有情——这情是。诗中有人——这人是,诗中有声——这声是。

4、把诗句补充完整,让我们认识更多的“小儿”。

A.,飞入菜花无处寻。.儿童散学归来早,

C.蓬头稚子学垂纶,。

我要挑战

我要补充

6、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学思路(纠错栏)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认识的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

教学重点:

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子。

预习任务:

(1)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

预习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zhānmàoxièméijǔjuéjìmòmò

()()()()沙()

áoshǎpáoziyòuzhìjiāocuò

棉()()事()子()()

2、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

自主、合作、探究:

1.“学骆驼咀嚼”

找出相关的句子进行理解、体会。

2.“想象驼铃用处”

从“想象铃铛用处”体会到什么?

3.“追问骆驼去处” 

(1)从“总是问,总是问”联系全文内容,想想,“我”可能还会问些什么?

(2)这么多的为什么,长大后的“我”还会再问吗?“学骆驼咀嚼、替骆驼剪毛”这些事还会再做吗?请找出文中相应的自然段。

4、我推测作者写的《城南旧事》,主要记叙了(

)。

5、我要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我来闯关:

1、词语搭配。

干冷的驼铃声

安静的步伐

软软的空气

寂寞的态度

轻松的旅程

悦耳的脚掌

2、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承认自己佩服骆驼队的沉稳性格。

改为双重否定句:

(2)、骆驼在沙漠里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

缩句:

6、冬阳·童年·骆驼队(第二课时)

教学思路(纠错栏)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鼓励阅读小说《城南旧事》。。

难点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

自主、合作、探究:

一、迁移学法,回忆童年

A.

B.“追问骆驼去处”

(1)自由朗读这个片段。 

(2)从“总是问,总是问”联系全文内容,想想,“我”可能还会问些什么?

二、继续品读,怀念童年

这么多的为什么,长大后的“我”还会再问吗?“学骆驼咀嚼驼剪毛”这些事还会再做吗?请找出文中相应的自然段。

(1)自由朗读,体会情感。

(2)全班交流:

A.“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B.“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C.细细品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作者情感。

D.带着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三、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2.写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

我来闯关:

 一、读一读,组词语。

毡()()袄()()

卸()()寞()()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语句。

1、作者从骆驼咀嚼时“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粘在胡须上”的样子,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骆驼为什么系铃铛?作者想象到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承认自己佩服骆驼队的沉稳性格。

改为双重否定句:

2、骆驼在沙漠里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

缩句: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7、祖父的园子

教学思路(纠错栏)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理解课文内容,揣摩、品读重点句段,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学习重难点:

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知识链接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1935年在上海出版成名作《生死场》时,开始用萧红作笔名,蜚声文坛。在萧红不到10年的创作生涯中,为祖国文学宝库留下了近百万字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预习任务:

A把课文读通顺。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B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预习检测:

A、语音世界(看拼音、写汉字)

húdiécǎomàoxiānào

()()()

chàndìjiǔcàidàosuì

()()()

B我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自主、合作、探究:

1、祖父的园子给我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我是从课文中的这些地方读出来的()

2、课文4—15自然段,画出“我”干活和玩的句子,细细地读读这些句子,想象我是怎么干活,怎么玩的。

3、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我从中感受到了()

4、从课文第17自然段中我读出了()

我是从这些句子里读出来的()

5、“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呢?可以从哪里感受到?

6、我会找出表现“我”心情快乐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我来闯关: 

1、我会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黄瓜花一()草帽一()黄蝴蝶

一()狗尾草一()谷穗一()大蜻蜓

2、你的童年是不是也有许多趣事?选一件事写下来,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你的快乐。(课后)

整理导学案: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8、童年的发现

教学思路(纠错栏)

学习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双臂、天赋、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迫害、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厘米、绞尽脑汁”等词语。读读记记“澄澈、困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1、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生活时自豪和愤懑交织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预习任务: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预习检测:

1、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huòhuànfángàikùnjiǒngchéngchè

()()()()

2、我知道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主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2、反复朗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仔细地读读这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3、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4、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5、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6、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我来闯关:

1、我会填写下列词语。

随()所()一()()经()尽()汁默()()()

()不自()运转()()不()好()自我()()

2、课文先概述了(),然后具体叙述(),最后写()。

 3、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祸患()迷恋()妨碍()惩罚()

整理导学案: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我会思考

我会发现

9、儿童诗两首

教学思路(纠错栏)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学习重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预习任务:

1、读通顺、流利课文,读准字音。

2、了解每首诗歌的主要内容。

预习检测:

1、我会把课文读的通顺流利。

2、我知道每首诗歌的主要内容。

自主合作探究:

1、(1)第一首诗歌中,“我”的那么多愿望,哪一个最令你神往?

有感情的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

(2)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美好的愿望的?具体说说。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1)朗读第二首诗歌,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2)细细朗读有关的诗句,体会其中的快乐。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3(1,)比较:这两首儿童诗有什么不同?

(2)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特别的句子。说说这些诗句特别在什么地方?

我来闯关: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花苞万()阳光一()蓬帐

一()风筝一()水花一()土地

2、(1)脚丫“长成一座绿色的蓬帐”。绿色的蓬帐指什么?

(2)模仿第一首诗第四节的写法,把下面的诗歌补充完整。

我想把自己

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整理导学案:

学后反思: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2016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表格式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6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表格式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容5古诗词三首口语交际习作二

6冬阳童年骆驼队回顾拓展二

7祖父的园子

8童年的发现9儿童诗两首

标1、让学生通入情入境地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2、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文章的一些表达方法。

3、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4、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的生活。

重点: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并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难点:学习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分5古诗词三首(2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二(4课时)

6冬阳童年骆驼队(2课时)回顾拓展二(1课时)

7祖父的园子(1课时)

8童年的发现(2课时)

9儿童诗两首(1课时)共计:13课时

间复习要点:

1.复习本单元所学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积累好词佳句。

复习时间:

早读、随堂进行。

5、古诗词三首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

2、通过背诵、默写古诗词,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古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四、教学思路:以第一、二首诗为例,学习理解诗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想,第三首词则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交流来理解诗意,通过讨论和教师的点拨来比较写法,通过诵读来积累语言。在体会相同情感的同时,感受语言,揣摩表达方式的不同。

五、教学准备:了解诗人的生平资料。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牧童》《舟过安仁》,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学习本诗中的生字新词,理解整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想像、研读所描绘的情景,并能写出来。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学习环节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批注

一、学习《牧童》

(一)复习《所见》,范读导入

师:有一首题目为《所见》的古诗大家十分熟悉的,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

1、全体同学齐背《所见》(清袁枚所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2、交流《所见》一诗中的牧童形象。

3、过渡:听同学们背《所见》这首诗,仿佛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牧童骑在牛背上的样子,现在,我也给大家读一首题目就叫《牧童》的诗,看看诗中的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牧童。

4、师配乐范读。

(二)自主合作,探究诗意

1、自由读全诗,要求读通,注意“牧、蓑”的字音、字形。

2、借助工具书、注释、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并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全诗。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3、指名诵读,正音。提示学生按一定的节奏来读。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4、互动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

①说说“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

②说说“弄”字又表现出怎样的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扬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表达出来了。)

③这里的“六七里”“三四声”是不是确指的数字?(为了突出草原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④他躺在月夜的早地上,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的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理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

5、师:请同学们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幅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6、说说自己从诗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交流你的体会: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感到宁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白天有牛和牧童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对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师小结:学习这首诗,使我们体会到田园生活的乐趣。我想,大家一定会记住这个牧童,让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去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画意。

(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学生回忆学过的儿童诗。

2、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用一些词来描述,如:悠闲、舒适、自在、自得其乐等。)

2、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同桌互评、互相正音。(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指名读。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学生反馈并质疑。

4、学生朗读诗句,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二、学习《舟过安仁》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

2、介绍作者,复习作者的其他相关古诗。

(二)自读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

2、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3、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1、学生从作者生平及作品内容等方面进行交流。

2、学生结合注释和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交流不理解词语的意思。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4、交流诗意: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你怎么理解“怪生”这个词?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老师加以点拨: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拓展作业)

1、自由读诗,感悟诗中描述的情景。

2、全班交流。(“怪生”是“怪不得”的意思,还包括了诗人了解原因后的恍然,也包含着理解了两个童子撑伞行为产生的好笑有趣的心理。)

3、感情朗读,诵读古诗。

4、交流课外搜集其他的描写儿童的古诗。

板书设计:

第5课古诗词三首

《牧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舟过安仁》:淘气可爱,天真顽皮

(快乐美好的童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清平乐.村居》,了解有关“词”的情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词意,想像课文描绘的田园生活,感受其美好,并能口头阐述。

教学重点: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

教学过程:

学习环节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批注

(一)导入,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的“乐”要读成“lue”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1、学生从《长相思》入手,回忆学过的有关词的知识,对作者生平及作品内容等方面进行交流。

(二)初读,正音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进行回顾和总结,以此来指导本节课的学习。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茅、檐、相、媚、翁、媪、亡赖、剥

(这首词要读好,读正确对学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开展多种读书活动,在形式和时间上确保学生读通,读熟。)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再读全文,学生质难问疑。

⑴“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过渡: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体会。

⑵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呢?

提示: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划他们的形象。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

⑶配乐朗读。

1、学生结合注释和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重点词语解释:

茅檐: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

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

翁媪:老翁、老妇人。

锄豆:在豆田里锄草。

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3、全班交流诗意

⑴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

⑵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四)、展开想象,描述词境。

过渡: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

1、请同学们选取课文中描写的一个情景,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写出来,或者选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交流。

2、交流、评价。

3、小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欢、而且非常的——热爱、向往、羡慕。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词吧。

(五)、布置作业:

1、从本课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改写成一篇短文。

2、背诵课文。

3、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4、拓展诗词。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2、请学生自由谈理解诗意的方法:借助想象,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充分的发挥想象,感受诗词的意境。

3、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5课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

 翁媪 吴音 相媚好 醉

 大儿 中儿 小儿无赖教学反思:

第6课《冬阳童年骆驼队》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点: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四、教学思路:

教学中,可从课题入手,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营造情感基调,通过自主学习一件件趣事,理清文章脉络,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回忆自己曾做过的傻事,趣事,充分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五、教学准备:

1、歌曲《送别》

2、电影《城南旧事》片断

六、教学时间: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意,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了解作者围绕课文写了哪些事情,体会作者童年时骆驼的关注。

教学重点: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批注

(一)解释课题引入:

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题目的三个词语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齐读课题。

学生将三个词语联系起来,产生联想。

(二)简介作者与背景

教师总结,出示:

“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林海音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她原籍台湾,1918年出生于日本,童年时随父母回国住在北京城南,1948年举家迁回台湾。林海音女士根据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写成了《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爱。《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正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

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三)初读课文,步入童年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注意指导学生区分文中嚼”字和“禁”字的不同读音。

3、指名读课文。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1)看骆驼咀嚼。

(2)看骆驼脱皮毛。

(3)关于铃铛的遐想。

(4)怀念骆驼队。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全班汇报、交流:课文以季节的推移为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几个片断:

(四)、深入阅读,品味童年

1、作者的童年生活中最有意思是什么?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①读读这个句子,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②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呆呆地看一样东西,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③想象作者面对骆驼,呆呆地注视的情景,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2)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①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②比较句子

◇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我幼稚的心灵中有一个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课文中为什么用“充满”而不用“有一个”?“充满”说明什么?

(说明“我”常常在想这个问题。说明“我”已经想了很久,深思熟虑了。……)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骆驼也脱掉了它的旧驼毛袍子啦!……因为太不整齐了。

①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里你又看出了什么?

◇“我”很关心骆驼。

◇“我”很喜欢骆驼。

◇“我”很善良。

……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五)、作业

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

1、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学生交流对重点句子的体会:

◇“我”观察很仔细:“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着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我”看的时候很投入:“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我”很喜欢骆驼:尽管骆驼很丑,但是态度很安静;而且“我”愿意长时间的看着它。

……

3、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和体会,但一定要在课文中找到依据,比如:

◇“我”很喜欢骆驼,不希望它遇到什么危险,他是不会遇到狼的。

◇“我”很同情骆驼,他要走那么多的路,一定很孤单,铃铛不但可以给寂寞的旅客增加情趣,也可以给骆驼增加情趣。

◇“我”可能把自己也当作了骆驼,觉得自己更知道骆驼的心思。

……

第2课时

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深入阅读,感受作者对童年深深的怀念之情。

2.背诵喜欢的段落。

3.激发热爱童年,珍惜童年的意识。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批注

(一)学习最后两段,体会怀念之情

这些童年生活的片断,像一朵朵洁白的浪花,翻滚向前汇成了一条记忆的长河,以至于多年以后仍然记忆犹新。

1、齐读课文最后两段。

2、你读懂了什么?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找出句子读一读。

3、引导学生理解“童年一去不还”和“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童年“一去不还”是因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来了”,说明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我”已长大,不再是童年了;“童年重临我的心头”,这个“童年”是指童年时那段有趣、难忘的生活,是因为当“我”又看到冬阳下的骆驼队时,触景生情,不禁想起儿时的那段难忘的生活)

4、细细地品读这些句子,从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淡淡的忧伤

◇暖暖的心情

◇失落和怀念

1、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骆驼声。童年又重领于我的心头。

2、说说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3、带着自己的感悟读一读句子。

(二)、继续品读,感悟童年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到底是什么让“我”如此的想念童年和童年的生活?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朗读体会。

2、学生品读感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者看法。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童年可以有漫无边际的想法。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不是的,爸!他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我真想拿把剪刀替他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2)童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我站在骆驼面前,看他们咀嚼的样子……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②把两句话联系起来,你心里有一种什么感觉,体会到什么?

◇童年的傻事多么美好。

◇“我”的心中充满了留恋

……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

……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3、结合句子谈谈对句子的体会。

(三)拓展延伸──说童年

1、童年是美好的,光阴是宝贵的,这正是这篇课文要向我们诉说的。而你此时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许多有趣的经历呢?

2、(课件出示书的封面)最后,在这欢快的旋律中老师给你们推荐两本书,一本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另一本则是高尔基的《童年》,这两本书都非常的棒,大家可别错过了这些好书。

1、鼓励学生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2、学生课外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6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骆驼咀嚼(4)

想象驼铃用处(5—9)}对童年生活无限怀念

想替骆驼剪毛(10)

追问骆驼去处(11—14)

2016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三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6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三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2016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三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

第二单元:永远的童年

第6课:《冬阳童年骆驼队》

1.《冬阳童年骆驼队》是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中国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她是台湾著名女作家。课文作者围绕着童年写了这样几个片段: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打头的骆驼戴铃铛、春天想替骆驼剪毛、夏天追问骆驼的去向。四件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眷恋。

第7课:《祖父的园子》

1.作选自萧红《呼兰河传》,课文描写了作者童年在祖父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的怀念。

第三单元:语言的艺术

第10课:《杨氏之子》

1.【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解词】①甚:很②惠:同“慧”,智慧的意思。③诣:拜见④乃:就,于是⑤示:给……看⑥曰:说⑦未:没有。

3.【课文翻译】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4.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答:我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两点:一是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二是杨氏之子并没有直接反驳孔君平,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显得幽默有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5.杨氏子的特点: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杨氏之子是个聪明、机智、幽默的人。

6.《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文中“甚”的意思是很;“诣”的意思是:拜见。

第11课:《晏子使楚》

1.《晏子使楚》写出了晏子的正气凛然,沉着应对,机智反击,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2.晏子是个机智过人、临危不惧、爱国、能言善辩的人。

3.文中出现两个“水土”,第一个“水土”指的是自然环境,第二个“水土”指的是社会风气和制度‘

4.晏子是一个有胆有识聪明机智能言善辩爱国的人。文章开头写楚王想侮辱齐国,结尾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开头和结尾时首尾呼应的。

第12课:《半截蜡烛》

1.本篇课文是一个短小的剧本。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反映了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第13课:《打电话》

1.本文是一段相声,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

2.这段相声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

2016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


语文学科五年级(下)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总课时17

教学内容6、梦圆飞天(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

3、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感受“神舟”5号发射时激动人心的场面。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体会文章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体会文章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出示PPT图片)

几千年前,中国人就曾幻想自己可以飞上天空,去地球外面看一看。传说黄帝是骑着龙飞上天空的,嫦娥是吃了灵丹妙药奔向月球的。据说,明朝时有一位叫万户的人,用木头做了一只特别大的鸟,期盼这个自制的飞行器可以把他带入太空,结果失败了。后来他萌发了用火箭作动力飞行的想法。他坐在捆绑着49支土火箭的椅子上,手持着两个大风筝,试图一飞升天,结果土火箭爆炸,万户被炸得尸骨无存。然而,今天,中国人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飞天梦想。

2016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至四单元重点词语汇总(人教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6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至四单元重点词语汇总(人教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6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至四单元重点词语汇总(人教版)

第二单元词语汇总:

1.多音字:铺满pū亡wú赖剥bāo开关系xì一去不还huán载zài满清平乐yuè

店铺pù死亡wáng剥bō削系jì铃铛还hái有记载zǎi快乐lè

2.近义词:安静(清静)充满(布满)幸亏(幸好)喧闹(热闹)闪烁(闪耀)瞎闹(乱闹)存心(故意)惩罚(处罚)轻盈(轻巧)天赋(禀赋)驱逐(驱除)营养(养分)戏耍(玩耍)痴迷(着迷)绞尽脑汁(想方设法)

3.词语搭配:(干冷)的空气(白色)的烟(安静)的态度(寂寞)的旅程(行路)的情趣(轻松)的步伐(悦耳)的铃声(湿软)的土地(甜美)的营养(绿色)的篷帐(最大)的愿望(碧绿)的溪水(悄悄)地爬上(轻轻)地翻动(缓缓)地拨动(随意)地飞(情不自禁)地笑(绞尽脑汁)地思考(一本正经)地讲

4.立志名言: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

5.惜时诗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6.好学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第三单元词语汇总:

1.多音字:

为wèì设果 应yìng声 看kàn见 都dōu是 只zhī身 了liǎo解咀嚼jué

为wéi难 应yīng该 看kān守 首都dū 只zhǐ是 看了le看嚼jiáo碎

挨ái打解散sàn 撒sǎ种

挨āi挤松散sǎn 撒sā谎 

2.近义词:强盛(强大) 侮辱(欺侮) 吩咐(嘱咐) 欺骗(哄骗) 规矩(规则)纯洁(纯净)凝视(注视)招待(款待) 迎接(欢迎) 浓厚(深厚)乘机(趁机) 聪惠(聪明) 温柔(温情) 猛烈(强烈)

3.反义词:聪惠(愚蠢)侮辱(尊重)故意(无意)小心翼翼(漫不经心)了如指掌(一无所知)

4.量词:一(张)长桌一(截)蜡烛一(阵)敲门声一(盏)油灯一(级)楼梯一(场)虚惊一(束)百合花

第四单元词语汇总:

1.生字词语:跺duò脚狞níng笑放肆sì揪jiū住瞪dèng眼呻shēn吟吞没mò搀chān扶祭jì奠大嫂sǎo情谊yì噩è耗血泊pō水泵bèng作zuò料和huò面背bèī转身着zháo慌朝cháo鲜兴xīng奋混hùn进炮弹dàn宿sù营禁jīn不住乱哄哄hōng奔bèn上桥

战役、封锁、暂时、硝烟、情谊、噩耗、刚强、大嫂、篮子、咆哮、青稞面、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胸膛、宿营地、乱哄哄、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祭奠、一声不吭、抽噎、红锈、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搀扶、势不可挡、跌跌撞撞、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迫不及待、辛辛苦苦

2.组词:

旬(中旬)祭(祭奠)挽(挽留)呻(呻吟)舔(舔一口)衰(衰弱)

句(句子)葵(葵花)搀(搀扶)伸(伸手)添(增添)哀(悲哀)

淌(流淌)摇(摇动)跨(跨过)瞅(瞅一眼)杆(旗杆)慌(慌忙)

躺(躺下)谣(歌谣)挎(挎包)揪(揪住)竿(竹竿)谎(说谎)

趟(一趟)遥(遥远)垮(冲垮)锹(铁锹)秆(麦秆)荒(荒地)

俊(俊俏)粮(粮食)

峻(崇山峻岭)狠(狠毒)洒(洒脱)叨(念叨)

竣(竣工)恨(痛恨)酒(老酒)叼(叼走)

3.近义词:担心(担忧)休养(疗养)刚强(坚强)忘怀(忘记)焦急(焦虑)崎岖(坎坷)情谊(友谊)看守(看管)温暖(温和)封锁(封闭)特别(格外)收拾(整理)增强(增加)爱惜(疼惜)信心(信念)分配(安排)照料(照顾)安顿(安排)弥漫(充满)严厉(严峻)咆哮(怒吼)惊慌(惊惶)拥戴(拥护)艰巨(艰难)放肆(放纵)逼近(迫近)祭奠(祭祀)发抖(颤抖)干净(洁净)梦想(梦幻)爽快(直爽)请求(恳求)

4.反义词:干净(肮脏)污染(净化)奖励(惩罚)放弃(坚持)严厉(慈祥)饱满(干瘪)增强(减弱)低沉(响亮)困难(容易)热烈(冷淡)幸福(痛苦)惊慌(镇静)衰弱(强壮)崎岖(平坦)温暖(寒冷)坚定(动摇)沙哑(清脆)放肆(约束)脆弱(坚强)粗糙(细腻)雪中送炭(雪上加霜)刚强(脆弱、软弱)

5.词语搭配:洗补衣服解开绳索钻进屋里混进敌占区皱着眉头搂到身边收敛笑容拧成疙瘩坚持走路服从分配增强信心安定情绪舒展皱纹露出笑容长满红锈狠狠地说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喜出望外地跑悄悄地跟着目不转睛地看着轻轻地摇摇头严厉地说焦急地等待沙哑地喊话慈母般的温暖唯一的亲人刚强的孩子崎岖的山路热气腾腾的热汤无边无涯的草地粗糙的手贴身的衣兜白茫茫的世界灿烂的光芒受惊的野马放肆地舔着痛苦地呻吟迫不及待地冲爽快地答应热烈地鼓掌

6.词语意思:

⑴噩耗:指亲人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⑵支吾:说话含混躲闪;用含混的话语搪塞⑶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⑷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⑸狂奔:迅猛地奔跑。⑹狞笑:凶恶地笑。⑺拥戴:拥护推戴。⑻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⑼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⑽祭奠: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⑾势不可挡:来势迅猛,不可阻挡。⑿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稳。⒀募捐:广泛征集捐款或物品。⒁颠簸:上下震荡。⒂羞涩:难为情,态度不自然。⒃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⒄一声不吭:吭,出声,说话。

“一声不吭”是指一直沉默不语。

2016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生字表二(人教版)


2016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生字表二(人教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生字表(二)组词(带拼音)

1

窃qiè窃取窃听盗窃窃窃私语炒chǎo炒菜热炒炒锅

锅guō锅盖锅炉火锅铁锅踮diǎn踮脚 踮起踮高

哟yō哎哟 啊哟饿è饥饿挨饿饿虎扑食

惧jù惧怕恐惧无所畏惧临危不惧充chōng补充充分冒充滥竽充数

檐yán帽檐房檐屋檐飞檐走壁皱zhòu皱纹皱眉皱痕眉头一皱

碗wǎn饭碗顶碗茶碗 酸suān寒酸辛酸酸甜苦辣尖酸刻薄

撑chēng支撑撑腰撑住撑杆柜guì书柜柜台衣柜翻箱倒柜

3 

侣lǚ伴侣侣伴 爱侣情侣娱yú娱乐欢娱聊以自娱

盒hé 盒饭墨盒盒子豫yù毫不犹豫 豫剧 犹豫

趟tàng赶趟几趟趟tāng过诵sòng背诵传诵朗诵传诵

零líng零件零星七零八落感激涕零编biān编辑主编编排编织编写

某mǒu某人某些某地某种

5 

洛luò洛阳洛河洛水榆yú榆树榆钱榆木

畔pàn湖畔耳畔江畔湖畔帐zhàng帐本帐目蚊帐帐蓬帐单

6

魂hún灵魂失魂落魄魂不守舍缕lǚ千丝万缕一缕缕 不绝如缕

幽yōu幽静幽灵幽默幽暗葬zàng葬礼埋葬葬送葬身鱼腹

愁chóu愁闷忧愁愁眉苦脸愁眉不展腮sāi腮帮子两腮腮边 腮腺

呜wū呜咽yè一命呜呼甚shèn甚至过甚不求甚解欺人太甚

绸chóu绸缎彩绸未雨绸缪móu谓wèi称谓无谓(不知害怕)所谓

梳shū梳子梳理梳头梳妆梳洗衰shuāi衰弱衰老兴衰衰退未老先衰

绢juàn手绢 绢本 绢花 侨qiáo华侨归侨侨胞侨居

9

鲸jīng鲸鱼鲸油 长须鲸 虎鲸 猪zhū猪头猪圈猪肝猪肉肥猪

腭è软腭硬腭上腭哺bǔ哺乳哺育哺养嗷嗷待哺

滤lǜ滤纸过滤滤斗滤器肺fèi肺炎肺腑之言狼心狗肺

肚dù肚子肚量牵肠挂肚鼠肚鸡肠矮ǎi高矮矮小矮墙

d羊肚牛肚猪肚判pàn判定判断批判宣判判若两人

胎tāi胎儿胎气胎位轮胎珠胎暗结

11

盗dào盗窃强盗盗贼盗用掩耳盗铃嫌xián嫌弃嫌疑避嫌嫌贫爱富

夹jiā夹心夹层夹带夹杂皮夹夹缝恙yàng安然无恙 别来无恙

jiá夹被gā夹肢窝藕ǒu莲藕藕荷藕合色 

粘zhān粘住粘连粘贴噪zào噪声噪音 噪聒

nián粘糊废fèi废墟废弃废话残废半途而废

13

捞lāo捕捞打捞捞鱼捞本捞取饵ěr鱼饵诱饵香饵 钓饵

溅jiàn飞溅喷溅溅落溅湿溅水钩gōu钩边衣钩挂钩钩针

翼yì鸟翼尾翼如虎添翼小心翼翼纵zòng纵然操纵纵身纵横交错

啪pā啪啦啪嗒噼哩啪啦稍纵即逝纵虎归山欲擒故纵

鳃sāi鱼鳃鳃盖鳃叶鳃裂鳃孔皎jiǎo皎洁 皎白皎月 

唇chún嘴唇唇齿唇枪舌剑沮jǔ沮丧沮遏沮其成行

诱yòu诱导诱饵诱惑循循善诱践jiàn实践践踏践言

15

亩mǔ公亩亩产一亩地尝cháng尝试品尝何尝卧薪尝胆

吩fēn咐fù 嘱咐 托咐茅máo茅草茅屋名列前茅三顾茅庐

榨zhà榨油压榨榨取榨菜榴liú石榴榴莲手榴弹

17 

洛杉shān矶jī杉树 水杉树 混hùn混合混乱混为一谈鱼目混珠

昔xī昔日今昔今非昔比墟xū废墟殷墟 墟里丘墟

曼màn曼妙轻歌曼舞 曼辞曼声

疾jí疾病积劳成疾眼疾手快爆bào爆发爆破爆炸引爆火爆

砾lì砂砾瓦砾 砾石砾漠砸zá砸破砸烂砸坏

颤chàn颤抖颤动颤音振颤颤悠

19 

糕gāo蛋糕雪糕糟糕糕点迪dí启迪爱迪生迪厅

搂lōu自搂抖搂豪háo豪爽富豪豪华豪杰豪情壮志

lǒu搂抱搂住搂着誊téng誊写誊清 誊录

置zhì布置处置设置闲置置之度外司sī司机官司上司公司司空见惯

妙miào奥妙巧妙妙计莫名其妙版bǎn出版版面排版版权版图

慈cí慈祥慈爱慈悲仁慈慈眉善目祥xiáng慈祥祥和吉祥吉祥如意

歧qí歧路歧途分歧歧视歧路亡羊谨jǐn谨慎严谨拘谨恭谨慎

shèn谨慎慎重审慎谨言慎行

21

损sǔn损害损坏破损损人利己皇huáng皇帝皇宫皇历富丽堂皇

珑lóng玲珑剔tī挑剔剔透

杭háng杭州杭城苏杭莱lái蓬莱莱塞莱菔

瑶yáo瑶族瑶台瑶池瑶琴宏hóng宏大宏伟宏观宏图宽宏大量

宋sòng宋朝北宋仿宋侵qīn侵夺侵犯侵略侵权入侵

统tǒng传统系统血统总统统筹兼顾 销xiāo销毁销售供销销声匿迹

瑰guī玫瑰瑰丽瑰宝烬jìn化为灰烬 灰烬余烬

22 

庙miào庙会寺庙庙宇务wù义务服务任务不务正业不识时务

葛gě纠葛瓜葛野葛吼hǒu吼叫怒吼大吼河东狮吼

腔qiāng口腔唱腔南腔北调装腔做势崎qí岖qū崎径崎路

尸shī尸体尸检尸首行尸走肉斩zhǎn斩首处斩先斩后奏斩钉截铁

坠zhuì坠落坠毁坠马天花乱坠雹báo冰雹雹子雹灾

仇chóu仇恨报仇恩将仇报疾恶如仇恨hèn愤恨怨恨憎恨恨之入骨报仇雪恨

眺tiào眺望远眺登高眺远极目远眺

25 

丸wán药丸儿肉丸儿弹丸崖yá悬崖山崖断崖悬崖勒马

岷mín岷山

26

典diǎn词典典礼典范典雅典型副fù副食副词副作用名副其实

委wěi委托委婉委屈委员委曲求全协xié协作协调协议政协协商协助

宾bīn宾馆外宾贵宾宾至如归泽zé恩泽沼泽香泽光泽泽被苍生

奏zòu奏效奏乐前奏伴奏合奏诞dàn诞生华诞圣诞荒诞

钮niǔ电钮 钮扣按钮旋钮瞻zhān瞻仰高瞻远瞩

拂fú拂袖拂尘吹拂拂晓春风拂面骑qí骑马骑士骑车骑虎难下

嗓sǎng嗓门嗓音嗓子党dǎng政党党报党纪党派结党营私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

教学内容:本单元由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装满昆虫的衣袋》、《变色龙》、《金蝉脱壳》、习作2、练习2组成。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

3、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世界的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分步揭题。

1、先板书“课本”两个字,再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补全课题,“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逐节指名读课文。

*纠正读音。

洋溢 沃野 胸襟 芬芳

苍劲 耕耘 浩瀚 绚丽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部分。(1)

①指名读课文。

②理解诗句意思。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明什么意思?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两个“去吧”是谁发出的召唤?“芬芳”什么意思?“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什么意思?

③指导朗读。用向往、赞美的语气来读。

2、细读第二部分。(2-5)

谈话: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这“绿色的课本”里究竟隐藏着多少神奇的秘密?

*细读第2节。

①指名读第2节。

②理解诗句,边读边想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布。

③指导朗读。

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以欢快的语调,读出喜悦之情。)

*细读第3节。

①女生齐读第3节。

②图文对照,说说自己的感受。

③使用工具书,理解“温馨”什么意思。

④指导朗读。

(要用轻快的语调,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

*细读第4、5节。

①男生齐读第4、5节。

②理解诗句的意思。

③指导朗读。

*朗读第二部分。

3、细读第三部分。(6)

①齐读第6节。

②弄清作者将“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的原因。

③指导朗读:语调要热烈、高昂些。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

3、从本文学习一些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读生字词。正音:芬,览,馨。

二、总结课文

1、分层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

一(1)写可爱的祖国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二(2-5)写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我们以丰富的馈赠的。

三(6)进一步号召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2、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①反复。

②押韵。

③拟人手法。

我们在读一些文章时,会发现有些文章中的动物、花草们会说话,会跳舞,或者有些应该是用来形容人的动作、表情的词语,却用在动物、花草、山水等身上。这些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情景不一样,但我们又不觉得那些词语、那些句子用错了,反而会觉得这些句子写得很有趣。这是为什么呢?

这其实是一种很常用的表达方法,它叫拟人。像课文第三、四小节中的联欢相聚以及青山绿水说的话,用的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

我们再来看这样一段话:

红柳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微笑。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她们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美丽!倔强的红柳,决不让沙丘向草原移动半步!

这里就把红柳当成了人来写,顽强地、向着太阳微笑、越扎越深、倔强的、决不让等词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沙漠的勇士,是怎么和风暴搏斗的,是怎么保护草原的。读来会让我们对红柳产生敬佩之情。这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如果不这样写,那会怎么样呢?

红柳开出了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来,沙丘被红柳固定着了,一点都不向前移动。

读了之后,是不是觉得没有刚才的一段写得生动,红柳的形象也没有刚才鲜明。现在知道拟人的好处了吗?

在习作时,我们适当地运用拟人的表达方法,可以让我们的习作更生动,更形象,更有趣。

3、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爱、探索大自然。)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指导学生逐段练读,读出感情。

2、引导当堂背诵。

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注意:馨、襟、瀚、耘

学生描红。

五、课堂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添上合适的词。

( )的空气( )的绿阴( )的眼睛

( )的翠竹( )的松柏( )的色彩

( )的果园( )的风光( )的大海

2、走进大自然,鸣禽、野花要和我们联欢,他们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仿照课文的第四节,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微笑吧,欣赏美妙的乐曲,敞开少年的心扉。快来吧,跳起优美的舞姿,放飞少年的心灵。)

2016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2016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着“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同时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课时安排:

制订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一课时

“有趣的汉字”分组活动二课时

阅读《仓颉造字》二课时

“我爱你汉字”分组活动三课时

“我爱你汉字”全班交流 二课时

阅读《我爱你,中国的汉字》二课时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学习目标

1、学生能从总体上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为小学高年级综合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会制订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

3、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

4、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能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5、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会制订活动计划,培养独立、合作的探究意思。

2、通过对阅读材料的学习,学会搜集相关资料,增进对汉字的了解,增强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相关的教学挂图、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关于汉字的资料.

教学课时

十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导语: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看,老师在黑板上就写了两个汉字(即“汉字”).你们对汉字有哪些了解呢?(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

打开书第76页,指名读关于汉字的介绍.

揭示内容.同学们,你们的发言,再加上刚才书上的介绍,仅仅是对汉字的初步了解,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汉字?好,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板书课题“遨游汉字王国”)

整体阅读,感受汉字的神奇

教师谈话:首先,请大家一起走进课本第78~83页,让我们共同阅读“阅读材料1—4”,感受汉字的神奇吧.

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a.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4”,思考:这四则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的有趣的?为什么说是有趣的?

b.除了上述四种有趣的汉字现象外,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汉字现象?

c.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a.关于字谜:请学生先独立猜出谜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全班汇报.

b.关于《有趣的谐音》:

师:课本中例举了几种有趣的谐音?(答:歇后语和笑话.)

师:能说出哪些字是字谐音吗?

c.关于《仓颉造字》:学生读完后,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传说.

d.关于《“册”“典”“删”的来历》:学生读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这几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然后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其他汉字的来历.注意检查几个生字的读音.

总结拓展,激发学生探究

通过上面内容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汉字的有趣.的确,这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究汉字的奥秘,进一步学习汉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将利用这些有效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第二课时

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引语:这一个单元的学习主要是开展活动来进行综合性学习.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开展好综合性学习呢?

提示:在我们的课文中,有对我们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本第77页.

学生自由读第77页上面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学生汇报从这段话中了解到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教师相机强调:a.自由组成小组;b.讨论活动内容;C.制订活动计划;d.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e.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a.指名读“活动建议”.

b.汇报读懂的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汉字的有趣”,有选择地开展活动,注意要认真阅读提供的材料.)

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三、四课时

(说明:在确保活动中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教师要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需要安排两课时的时间进行活动.)

第五课时

同学们,上几节课我们认真制订了小组活动计划,大家按照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体会到了汉字的有趣.这节课,我们就来汇报大家开展活动的情况.

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字谜大擂台.

a.教师引言:首先,我们从汉字的猜字谜开始.同学们,大家在课外一定收集了不少汉字字谜,还有的同学自己编写了一些字谜.现在,我们要举行字谜大擂台活动,大家准备好了吗?

(活动说明:教师事先将学生收集和编写的字谜和谜底集中进行整理,按照一定的比例确定必答题、抢答题若干道,分别用不同的信封装好,以便主持人活动时使用.)

b.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1)全班分成四个活动大组.将每个小组成员进行编号,每个组人数尽可能相等.

(2)在班级中选出一位活动主持人,五位裁判员,一位记分员.

(3)必答题每题5分.答对加5分,答错不扣分.

(4)抢答题每题8分.答对加8分,答错扣8分.

(说明:教师根据活动的效果和学生人数进行控制,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

c.交流体会,感受乐趣.

活动结束后,可以请自编字谜的同学介绍编字谜的过程和自己的体会,也可以介绍自己在收集字谜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

谐音俱乐部.

a.教师谈话:刚才我们进行了紧张激烈的字谜大擂台,大家不仅通过猜字谜积累了汉字的知识,而且从中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乐趣.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进人我们的谐音俱乐部,再次享受汉字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吧.

b.互动游戏.

(1)歇后语:一学生说自己搜集的歇后语前半句,指名其他人说其中的谐音字.

(2)古诗:一学生读自己搜集的古诗,指名其他人说后半句.

(3)对联:一学生说自己搜集的对联上联,指名其他人说对联下联,并说出其中的谐音字.

(4)笑话:一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笑话.其他人说为什么好笑.

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实践

教师谈话:同学们,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充分感受到汉字的无穷乐趣.让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做学习的主人.课下,大家可以把自己收集的字谜,有趣的谐音现象整理归类,还可以在教室里出一期黑板报.

总结全课

同学们,大家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制订活动计划,我们还通过搜集大量的学习资料,感受到祖国文字——汉字的有趣.我们的收获真大.大家还想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进一步了解汉字,加深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吗?好,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六、七课时

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前面几节课,大家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进行了第一个阶段的综合性学习.

下面,我们将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

导入新课:同学们,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只要我们主动地了解,积极地搜集资料,相信大家一定会更多地了解汉字.那么,在汉字几千年的历史中,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去了解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本的第85—90页的“阅读

材料”.

整体阅读,了解汉字文化

教师谈话:首先,让我们阅读“阅读材料l一7”,具体地了解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吧.

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a.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7”,想一想这7则材料分别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汉字的历史和文化的?

b.除了上述7个有关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外,你还知道哪些?

c.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a.关于《汉字的演变》: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请学生说一说演变的过程,教师可以再另找一两个汉字的演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国汉字演变的规律.

b.关于《甲骨文的发现》: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请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讨论.

c.关于《一点值万金》:先由学生自读,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

d.关于《街头错别字》: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中出示的街头标牌,说一说哪些字错了,并给予改正,然后对自己的作业本进行检查.(检查方式可以是自查,也可以是同学互查.)

e.关于《赞汉字》:学生自由读一读.

f.关于《书法作品赏析》:学生仔细观察两种字体的不同,说一说各自的特点,然后教师再出示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供学生欣赏.

g.关于《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1)教师谈话:这是一篇很有感情的文章,让我们认真读一读,在遇到生字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自主读文章.

(3)检查课后生字表中生字掌握的情况.

(4)学生再读课文,注意将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认真体会作者热爱汉字的感情.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点.

(6)学生将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抄下来.

总结回顾,布置任务

教师总结:通过上面“阅读材料”的学习,我们不仅增长了更多的汉字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知识,而且更增进了对汉字的了解,加深了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大家在学习中有了很多收获.

布置任务:下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些方面的内容,制定活动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

活动.

第八课时

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引语:同学们,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

(教师相机强调:a.自由组成小组.b.讨论活动内容;c.制订活动计划;d.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e.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看一看第84页.

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读第84页的“活动建议”.

(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a.指名读“活动建议”.

b.汇报活动的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做适当调整.)

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和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九、十课时

(说明:因为要进行社会用字调查活动,同时为确保活动中学生的安全,教师要有组织地带领学生走上街头,进入社区,所以需要安排两课时的时间进行活动.)

第十一、十二课

激趣谈话,明确任务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活动,大家一定搜集了不少关于汉字历史和文化的资料,在活动中一定有不少收获.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首先,请大家讨论一下,你打算怎样汇报?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评点.

(说明:若学生提出合理的、科学的建议,教师可以予以采纳;若没有,则按照如下建议进行.)

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小小展示台——汉字历史大揭秘

a.教师引导:同学们,汉字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从最早的甲骨文开始,其问有着许许多多动人的传说.下面请大家将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拿出来和其他同学一同分享.

b.分组交流,共享资料.学生在小组内由组长组织进行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介绍,介绍完后,大家可以互相传看.

(说明:学生提供的材料最好是多种多样的.如,有一般文本的文字、图片的,有在网上搜集到的电子文本,也有口头介绍的……)

C.全班汇报展示.由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汇报.

小小故事会——“一字之差”的教训

a.教师引导:正确使用汉字,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字值万金”的教训吧.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的教训还有很多很多.通过前一段时间的活动,相信大家一定搜集到不少这样的事例吧.

b.组内互说,推选代表.

C.说说听完故事的体会和感受.

小主人在行动——我为规范用字出点力

a.教师引导:同学们,在我们的综合性学习计划中,安排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社会调查活动.大家是如何开展这一活动的呢?请每个组的组长汇报一下活动开展的情况.

b.组长汇报活动开展情况.教师给予适当点拨和评价.

C.教师小结,并提出展示社会调查成果的要求:

(1)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打算怎样汇报.

(2)然后进行合理的分工.

(3)在小组内进行预演.

(4)小组合作在全班汇报.

教师提示注意的几点.

展示的形式要多样.

实物类:书籍报刊、小型招牌广告、商标……

照片类:大型招牌广告、大型商品的商标、各种食物菜谱、各种商品信息……

记录类:电视字幕、各种公文、信函……

其他.

展示的内容要全面.

不规范的字与规范字对比表.

简单的调查报告.

给有关部门的建议书.

有关部门的回信或答复书.

小小书法展——感受书法艺术美

a.同学们,中华汉字不仅是文明的使者,也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历来为众多文人墨客所喜爱.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喜欢书法艺术的人数不胜数.在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中,我们将举办一次书法作品展览.看,我们的教室被大家布置成了书法艺术的殿堂.大家可以自

由参观.

b.教师提出参观要求.

(1)参观时,注意言行文明,不要拥挤,不要大声喧哗.

(2)参观时,注意认真欣赏,了解各种书法艺术的特点.

(3)参观时,可以向班上有书法特长的同学请教练字的方法.

C.学生进行参观活动,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总结回顾:同学们,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通过认真拟订计划,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不仅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希望大家把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的学习中去.

拓展延伸:这次综合性学习虽然结束了,但对汉字的探究并没有结束.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继续探究汉字的相关问题,可以参考教材中的提示,想一想自己最想探究哪些方面,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

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资料(第二单元)人教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资料(第二单元)人教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资料(第二单元)人教版

第二单元复习

重点课文内容:

《古诗三首》

【主要内容】

《泊船瓜洲》

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描写了诗人停船瓜洲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秋思》

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写了诗人在洛阳城见秋风而思乡,写信给家人,却感觉信短情长,无法尽诉,表达了浓浓的思想怀亲之情。

《长相思》

【中心思想】描写了戍边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雪声中,辗转反侧,不能入眠,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非常怀念故园的温暖祥和的情景。

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借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寓情于事),《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景交融)

【重点词】

本课的多音字有:“间”读jiàn;

“万重山”和“意万重”的“重”读сhóng;

“还”读huán;

“风一更”的“更”读gēng。

课后题:

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梅花魂》

【主要内容】课文回忆了“我”与外祖父之间的五件小事。讲述了外祖父爱梅花,把梅花当做祖国的象征,他把爱祖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他眷恋祖国之情。

【中心思想】表达了外祖父这位身在异地他乡的老华侨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重点句】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经历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告诉我们梅花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愈是寒冷和风气雪压,她就愈精神。梅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所以我们要做不论多少磨难多少欺凌都不肯低头的、顶天立地的人,永远保持中国人不屈不挠,永不服输的民族精神。

这一大段对美化和中华民族有气节任务的赞誉,市外祖父对“我”说的,这里也不乏老人对孩子的希望和教会,其实,也是老人自己心灵的表白。他漂泊海外,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有变,就像他深爱的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

《梅花魂》中的魂,在这里指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秉性——本性的意思。这里梅花的秉性就是指美化的精神,梅花魂。

▲文章的第三自然段也要会分析。

▲课文重点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一共写了五件小事。

直接表达这种感情:①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诗时会落泪。

②因年龄大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

间接表达这种感情:①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②临走送我墨梅图

③到船上送我带着梅花的手绢等。

课文表面上是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品格,实质上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和眷恋之情。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这种写法的好处是:深化主题,突出中心。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是唐代王维《山中送别》中的诗句,(“王孙”是古代对人的尊称);“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诗人秦观的词《浣溪沙》中的句子。

【重点词】

玷污:弄脏。

骨气:刚强不屈的气概。

折节:屈服。

秉性:性格。

补充练习

“梅花魂”在本课指,课文写了外公的五件事,分别是:,,,,。

复习课外知识:

句子练习:

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1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吗?

2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3桂花开的花不是香飘十里吗?

4我们怎能忘记家乡呢?

指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

1桂花盛开的时候,真是香飘十里。2喜鹊在树上欢乐地唱着歌。

()()

2017五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人教版第二单元)


2017五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人教版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复习

重点课文内容:

《古诗三首》

【主要内容】

《泊船瓜洲》

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描写了诗人停船瓜洲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秋思》

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写了诗人在洛阳城见秋风而思乡,写信给家人,却感觉信短情长,无法尽诉,表达了浓浓的思想怀亲之情。

《长相思》

【中心思想】描写了戍边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雪声中,辗转反侧,不能入眠,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非常怀念故园的温暖祥和的情景。

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借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寓情于事),《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景交融)

【重点词】

本课的多音字有:“间”读jiàn;

“万重山”和“意万重”的“重”读сhóng;

“还”读huán;

“风一更”的“更”读gèng。

课后题:

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梅花魂》

【主要内容】课文回忆了“我”与外祖父之间的五件小事。讲述了外祖父爱梅花,把梅花当做祖国的象征,他把爱祖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他眷恋祖国之情。

【中心思想】表达了外祖父这位身在异地他乡的老华侨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重点句】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经历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告诉我们梅花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愈是寒冷和风气雪压,她就愈精神。梅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所以我们要做不论多少磨难多少欺凌都不肯低头的、顶天立地的人,永远保持中国人不屈不挠,永不服输的民族精神。

这一大段对美化和中华民族有气节任务的赞誉,市外祖父对“我”说的,这里也不乏老人对孩子的希望和教会,其实,也是老人自己心灵的表白。他漂泊海外,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有变,就像他深爱的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

《梅花魂》中的魂,在这里指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种“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秉性——本性的意思。这里梅花的秉性就是指美化的精神,梅花魂。

▲文章的第三自然段也要会分析。

▲课文重点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一共写了五件小事。

直接表达这种感情:①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诗时会落泪。

②因年龄大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

间接表达这种感情:①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②临走送我墨梅图

③到船上送我带着梅花的手绢等。

课文表面上是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品格,实质上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和眷恋之情。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这种写法的好处是:深化主题,突出中心。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是唐代王维《山中送别》中的诗句,(“王孙”是古代对人的尊称);“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诗人秦观的词《浣溪沙》中的句子。

【重点词】

玷污:弄脏。

骨气:刚强不屈的气概。

折节:屈服。

秉性:性格。

补充练习

默写《泊船瓜洲》和《秋思》:

“梅花魂”在本课指,课文写了外公的五件事,分别是:,,,,。

复习课外知识:

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复()帐()

夏()账()

畔()临()概()

伴()监()慨()

杭()浸()扰()

抗()侵()挠()

在括号里添上合适的词语:

()的泪珠()的舞姿()的波纹

()的梅花()的柳枝()的泉水

选词填空

(1)感动感谢感激

我非常()老师几年来对我的教育和培养。

小军的话()了在场的每一个观众。

(2)发现发生发明

我们学校里,每天都会()一些新鲜事。

爱迪生是著名的()家

句子练习:

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1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吗?

2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3桂花开的花不是香飘十里吗?

4我们怎能忘记家乡呢?

指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

1桂花盛开的时候,真是香飘十里。2喜鹊在树上欢乐地唱着歌。

()()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

教材内容

1、本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是“难忘童年和童年趣事”,并提示学习要求和阅读方法。

2、这单元课例由5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3篇《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童年的发现》,略读课文2篇《祖父的园子》《儿童诗两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的快乐。这几篇课文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中国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童年的发现》写童年时有趣的发现。《儿童诗两首》则写了现代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教学目标

1、认识“窘、绞”等生字,会写“痴、愧”等生字,正确书写“牧童、祸患、幼稚”等词语。

2、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牧童》。积累有关童年生活的诗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4、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

5、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摘抄感动的语句。

6、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7、围绕“难忘童年”来进行口语交际及写童年趣事的作文激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

教学重、

难点

1、通过读书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

3、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措施及手段

教学用时

1、从词句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并揣摩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

2、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文中美好的语言,感受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

3、“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应关照编排特点,把体会感情与领悟写法、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课外书屋1课时。

《2016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1(人教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518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