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叶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感受我国古代进步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珍视友情的高尚情操。
2、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说出课文后第1题句子中6个带点词的确切意思,并能正确理解诗句。
3、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能正确地背诵和默写3首古诗。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逐字逐句地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
难点: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赠汪伦》和《题临安邸》两首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解释有关词语和诗句。练习朗读,背诵和默写这两首诗。
教学过程
1、回忆学法,揭示课题。
(1)回忆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说说学古诗的基本方法。出示学法:
理解课题,认识作者;解释字词,讲说诗意;
联系实际,发挥想象;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2)揭题。今天我们继续运用上述方法来学习三首诗,要以学生自学为主。
2、指导学习《赠汪伦》。
(1)理解课题,简介李白及有关本诗的故事。
(2)听录音,初知内容。
(3)解释字词,说说诗意。
○检查自学情况,抽读古诗。
○逐句理解.
理解第1句。将放行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我很快就要坐船离开这里了。
理解第2句。踏歌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忽然听到岸上有人用脚步打着节拍,边走边唱的声音。
这两句主要写什么?(主要是叙事,展示一幅离别送行的画面。)
理解第3句。千尺是虚指,极言谭水之深,是夸张的说法。
理解第4句。不及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虽然桃花潭水有千尺深,却比不上汪伦为我送行的情谊深。
这两句诗用桃花潭来比喻汪伦的感情,以水深比喻情谊深。第3句诗用了夸张的写法。
(4)总结。
○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珍视友情。)
○背诵这首诗。
3、指导学习。《题临安邸》。
(1)理解课题,简介诗人及有关的背景知识。
(2)听录音,初知内容。
(3)解释字词,说说诗意。
①学生自由读古诗,看注释理解,并提出不懂的地方。
②检查自学情况,抽读古诗。
③逐句理解。
理解第1、2句。休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
高楼,那些统治者在西湖边上听歌赏舞、寻欢作乐的生活到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感受我国古代进步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珍视友情的高尚情操。
3、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能正确地朗读、背诵。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逐字逐句地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
难点: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1、播放黄河、华山的图片,请同学们谈谈看了图片之后的感受。(雄伟、壮观……)身为中国人,你感到?(民族自豪感)
出示诗歌的前两句“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这句诗中的河、岳指的就是黄河和华山,从诗中的哪些字词能体现出它们的雄伟壮观?请同学们找找看。
交流,边交流边释义。
重点:三万里五千仞摩
个别读,齐读
祖国的山河如此的壮美,(板书)可它却曾被践踏在金人的铁蹄之下。播放视频。
从这段影片中,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多请几位同学来交流。
金兵入侵北宋时的场景让大家……。你们知道吗?北宋后期,民不聊生,那是因为北方强大的少数民族“金”大举出兵,一举攻下了都城汴州,掠去皇帝及大量财物,最终北宋王朝宣告灭亡。后来赵构称帝,迁都临安(杭州),恢复宋国号,史称南宋。边说边出示地图。
北宋的皇帝大臣南迁了,北方的老百姓能跟着南迁吗?不能,这些留在北方沦陷区的百姓就被称为“遗民”出示“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齐读这句诗。那么诗中的胡尘又是指什么呢?交流。
“胡”是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这里主要是指金兵,“尘”呢是灰尘,灰尘怎么来的?骑马扬起的,就像大家刚才在影片中看到的,想象一下,当时北方老百姓的生活如何?和同桌交流,之后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说,一是百姓生活的苦,而是他们的内心还会有什么企盼?
一年过去了,他们在企盼着,读——生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0年过去了,他们在企盼着,读——生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0年过去了,他们在企盼着,再读——生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他们的感受?“尽”“又”请同学释义这两句古诗。
是啊,北方的遗民盼了一年又一年,这首诗的作者也正是如此,他就是陆游,让我们一起齐读整首诗。生齐读。
读了这首诗,你能体会到陆游的心情吗?生交流
师补充介绍陆游:陆游一生勤于创作,写了大量表现抗金保国的作品,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此时,他已经身处南宋,生活安定,但当他看到“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南宋统治者们终日寻欢作乐、昏昏度日,想到北方老百姓们水深火热的日子,他的心情难以平静,让我们再读这首诗,体会作者的心情.
写这首诗时,陆游已经65岁,但只要一想到北方的遗民就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于是写下了这首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边说边出示诗题及停顿,让我们带入诗题齐读这首诗。
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请看他临死前留下的诗《示儿》,出示,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读读。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精品教案
设计意图:将所感受的言语对象(古诗)转化为语感的基本实践途径是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产生对富有象外之象的诗语的敏感,能产生对富有韵味气势的简练诗语有敏感,能产生对富有丰富内涵的美妙诗语的敏感。指导学生沿着诗文言语的阶梯去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其攀登的过程就是作品的言语积淀成为学生语感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背景简介:南宋时期,金占领了中原地区。爱国诗人陆游在山阴(今属浙江)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恢复统一。
二、背诵全诗,初悟诗语形象美。
1.读通全诗,字字读得响亮,做到不漏、不添、不错,读顺口了再读几遍。
2.背诵默写。
“凡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要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读。”[读得准确是朗读的基本要求,在阅读过程中要初悟诗的音韵美。处于记忆黄金时期的儿童朗读音韵和谐、语言精练的古诗必熟记于心,“心书,目过口过总不如手过”,背默之举无疑能强化学生对古诗整体的直觉感受。]
三、品读比较,领悟诗语精练美。
(1)自学古诗,指导学生先学:
1.我读了_遍就能响亮、顺口地朗读这首诗,不误一字,不少一字。并能标出朗读的节奏和轻重音。★★
2.我认真地读了_遍诗,产生了_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
我和同桌一起思考、讨论,解决了__个问题。★★★
3.我仔细读了三遍诗,知道这首诗写了:__________
___________。★★
4.我还知道这首诗题目的重点词是:____。★
诗的前两句写了__河很_______,__山很______。明白了诗人想表达________的感受。★★★
5.我细细琢磨了后两句诗词语的意思,明白陆游称他们为“遗民”是因为_________,“胡尘”不是灰尘,而是指__________。★★
后两句诗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感情。表明陆游是一位__________的诗人。★★★★
利用手头资料,采用释(注释)、留(保留每一个字的意思)、补(补充有关词语)、调(适当调换语序)的方法,用自己的话表现古诗意思。
[牛儿吃草,抚把草吞下去,再返回嘴里细细咀嚼。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研讨自学能力,理解此首诗大致的意思,并不是难事,此时可作为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时机。]
(2).质疑问难,重点解答作者“感”什么,为什么“感”。
相机穿插有关时代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填补认识上的空白,深入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原文与诗意比较读。
[仅仅满足于理解诗意,把古诗译为现代文是远远不够的,岂不如译文比起原文“意义大致还在,它的情致就不知去向了”。]
四、拓展阅读,体会诗语意蕴美。
从“南望王师又一年”引申开去,展示以下资料拓展阅读:
(1)1177年陆游52岁作的《关山月》:“中原干戈古已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度今宵垂泪痕。”
(2)1186年陆游61岁作的《书愤》:“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3)1192年陆游67岁作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1193年诗人68岁作的《秋夜将晓出篱门凉有感》(略)。
(5)1210年诗人85岁作的绝笔诗《示儿》(略)。
接着学生分小组选择学习其中一首,大致理解诗意后开展诗歌朗读比赛。这些诗分别是诗人在中原沦陷后50年、65年、66年、67年、83年写的,学生从这些具体数字中可以感受诗人一生关注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伟大精神。
五、板书设计
qiūyèjiāngxiǎochūlíményíngliángyǒugǎn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lùyóu
陆游
tiáotiáotiānhànxīnánluò,wōwōlínjīyīzàimíng。
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zhuàngzhìbìngláixiāoyùjìn,chūménsāoshǒuchuàngpíngshēng。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
教材分析: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是以北宋被金兵攻陷,中原被占,(徽宗)和(钦宗)两位皇帝被擒,南宋皇帝在(临安)建都这段历史为背景。南宋时期,金占领了中原地区。这首诗写于1192年,此时爱国诗人陆游已退居在山阴家中,而北方领土仍在金人统治下。深秋的早晨,他推篱笆院门,迎面凉风吹来,更增添了他的痛苦悲愤。虽然已是67岁的老人,而且身处贫困,但他仍念念不忘沦陷区内的大好河山,以及金人奴役下的北方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恢复统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两个生字,并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交流,学会感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诗人在古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感受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古诗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张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认识一位诗人,他就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对于他你有哪些了解呢?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现存诗计9300多首。80%都表现了他的爱国之情。陆游出生的第二年适逢靖康之乱之乱,随父离开中原南下,少年时就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中年入蜀抗金。在仕途中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几度因力主抗金而被罢职,在生前有“小李白”之称。1192年,68岁的陆游罢官隐居山阴4年了,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没有使老人的心平静下来,他一直担忧着北方百姓的安危,一直期盼着收复失地,4年来,写下了许多感人的诗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遍诗题,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诗人内心忧虑,夜不能寐,天还没亮,就起床走出篱门,遥望北方的故土,内心思绪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下面听老师来读读这首诗,听准字音,注意节奏。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一读,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自由练习读一读,注意要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谁想来读一读?指名读诗,学习生字读得真好,生字也读得很准。这首诗中有两个生字,岳;高大的山他还是一个姓氏,著名的抗金英雄就叫岳飞摩他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书写的时候要注意谁还想来读一读这首诗?指名读齐读(3名)齐读
三、研读古诗
1.作者遥望北方,都想到了什么?(黄河华山遗民胡尘王师)
2.那诗人笔下的黄河是什么样的?(三万里河东入海)这是一条怎样的河?你从哪看出来的?三万里不是说黄河就是三万里长,而是虚指,在古诗中,诗人经常会用一些这样的概数用来表示很高或者很长,大家回忆一下,在哪句诗里也有这样的用法?(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这里来形容黄河的长。这还是一条怎样的河?读出情感,这就是黄河,他是怎样流入大海的(怒吼咆哮)齐读
3.诗人笔下的华山又是怎样的一座山?从哪体会到的?上是什么意思?(向上直上)此时不动的山被作者写活了,让人感觉华山在努力生长直刺苍穹,这是何等的气势呀,谁能来读出这种气势?来,同学们,把这两句连起来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这奔腾怒轰的黄河和巍峨高耸的华山让人感受到了(山河壮丽)你的心中涌起怎样的情怀?指名读
可这大好的河山已被金人侵占,想到这里,诗人的心情会怎样?那这两句诗你现在想怎样读?也不知道这壮丽的山河何时才能收复啊!诗人思绪万千,他又想到了谁?(遗民)什么是遗民呢?他们在干什么?泪流到什么程度?究竟是怎样的苦难让百姓把眼泪都流干了呢?想象一下,透过那漫天的胡尘,你看到了谁在流泪?为什么而流泪?把你的想象带到这两句诗读一读。那是一段悲惨的历史,当时南下的金兵如狼似虎,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不到半年时间,大半个中原沦为金人的铁蹄之下。百姓们流离失所,家破人亡。透过那漫天的胡尘,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读诗)
此时,这些移民们最渴望的是什么?王师拯救那王师们怎么还不来?(看地图)师讲解:他们去哪了呢?当年金兵南下,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汴州被占,北宋从此灭亡。康王赵构躲过这场劫难,逃到了杭州,建立小朝廷,称为南宋。赵构一方面因为软弱无能,另一方面不愿也不肯收复中原,怕自己的皇位不保,所以在杭州他们不顾中原百姓的苦难生活,仍然日日饮酒,朝朝作乐。
诗人林升根据当时的情形写下了这样的诗出示题临安邸(齐读)他们在干什么呀?他们这是遗弃了北方的百姓呀!一同遗弃的还有北方的大好河山那!想到这里诗人的心情怎样?(悲伤愤怒)诗人写下这首诗的时候,中原沦陷整整65年了,同学们,65年啊,这是百姓眼含热泪苦苦盼望的一年又一年,接读这是百姓受尽屈辱受尽凌辱的一年又一年啊,接读这是百姓们忍受煎熬忍受无尽痛苦的一年又一年啊接读
百姓们苦苦盼望,诗人也在苦苦盼望着呀,诗人年少时便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愿,他日日盼夜夜盼,61岁他写下了《书愤》盼啊盼啊,67岁病倒在床,写下了《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样的诗句.盼到了85岁,还是没有看到祖国统一呀,他死不瞑目呀,忧愤之极写下了《示儿》,与世长辞课件出示
诗人看到了百姓的泪,我们也看到了陆游的泪,他为什么而流泪呢?(忧国忧民)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已经走进了陆游的内心,,让我们一起去倾听他心底的声音吧:在一个秋天的早晨,诗人推开篱笆门,遥望北方,想到山河沦陷,百姓生活凄惨,不禁忧心忡忡齐读全诗:他想到纵然是豪情满怀,但报国无门,不由得悲愤交加齐读全诗:历史已远去,诗人已不在,但陆游和他的爱国情怀却永远刻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老师相信,你已记住了这首诗,能背下来吗?让我们和着陆游共同吟诵吧(齐背)
五、课外拓展:
陆游的爱国是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忧国忧民,你们又知道哪些爱国诗人和他们的爱国诗篇吗?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继续巩固学习古诗的方法。
2、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3、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古诗的能力。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现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教学流程:
激趣导入,进入情境
课前同学们诗背得很棒,下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
1指名说学习方法,师出示学习方法:(1)知诗人,解诗题。(2)抓字眼,明诗意。(3)想意境,悟诗情。
2.齐读学习古诗方法,下面我们就按着这种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知诗人,解诗题
1.师指名介绍作者
2.师:介绍作者和背景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诗人两岁时,北宋被金灭亡,所以他从小立志要杀敌报国,后来更是多次亲赴前线。这首诗写于1192年,他退居在山阴家中,而北方领土仍在金人统治之下。虽然已经是68岁的老人,而且身处贫困,但他仍念念不忘沦陷区内的大好河山,以及金人奴役下的北方人民。深秋的早晨,他推开篱笆院门,迎面凉风吹来,更增添了他的痛苦悲愤。
3.这个诗题比较长,你认为这个题目该怎样读?谁来读一下?
4、师:出现了好几种停顿的读法,到底哪一种恰当呢?我们理解了这个题目的意思就知道了。
5、说说题目的意思,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后再次齐读课题,读出诗的韵味来。
三.抓字眼,明诗意
1.初读,读准音
学习古诗离不开一个读字,请同学们放开嗓子自由读诗,多读几遍,争取读准每个字音。学生自由读诗。
2.指名读,齐读
3.过渡:古诗词一般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这一首诗也不例外。那么诗人写了什么景色,又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呢?请学生自学古诗。
4.学生自学古诗,借助注释,词典,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意。
5.自学后前后桌研究讨论,学生汇报,说诗句意思,整首诗的意思,同桌自由说说诗意。
四.想意境,悟诗情
1.一首诗的内涵不仅仅是短短的解释所能蕴涵的?“遗民泪尽胡尘里”又是怎样的情感呢?
师:配乐讲解
1126年,金兵攻入北宋首都开封,第二年四月初一,金兵俘虏了皇帝,后妃和皇女以及其他皇亲国戚共三千人北去。大量皇室物品和所藏的书籍全部被搜罗一空,大好河山被无情地占领。北宋政权就这样灭亡了。五月,宋高宗称帝,建都杭州,历史上称为南宋,祖国的一半土地被金兵占领,沦陷区的老百姓在金兵的残暴蹂躏下受尽了折磨。在金兵战马啾啾地践踏声中,遗民的老百姓在死亡线上挣扎呀!他们是多么凄凉悲惨。
2.师:同学们,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们仿佛听到了什么?
3.师:遗民们怨呀------读:“遗民泪尽胡尘里,”遗民们恨呀------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可是等来的却是一年又一年的心酸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4.百姓们盼啊盼,可是唯一能拯救他们的南宋统治者呢,却把祖国的大好河山,国恨家仇全抛在了脑后,在都城杭州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哪里想到沦陷区百姓的安危呢?这首诗是他们生活的写照。读《题临安邸》这首诗。
5.师:南宋朝廷对金采取屈辱投降的政策,鉴定屈辱条约。陆游生活在这样屈辱的年代,怎能不心如刀割!带着此情,此恨,我们再读读这首诗。
6.一个国家,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却过着天壤之别的生活,对比这样的情景,老人在流泪,妇女在流泪,小孩在流泪,这是怎样的泪呢?
7.师:不管是怎样的泪,也早已流完了,流尽了。尽管如此,沦陷区的老百姓还是等啊,盼啊,一年过去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他们等啊,盼啊,五年过去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他们又等啊,盼啊,十年过去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他们还等啊,盼啊,65年过去了,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8.师:他们渴望了一年又一年,失望了一年又一年,失望啊,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同学们,读了这首诗,你能体会到陆游的心情吗?他是个怎样的人?
五、拓展延伸,抒发情感。
过度:陆游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年轻时立下的:“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是他一生的目标,他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他一生勤于创作,写了大量抗金保国的作品,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爱国之情在许多诗中有所体现。
1.我们一起看陆游52岁时写的一首诗。指名读《关山月》
2.诗人回想自己早年立志收复中原的雄心,回想起宋金在瓜洲和大散关两个战场上作战的往事,痛感自己壮志未酬,心中充满悲愤。在悲伤与失望中写下了这首诗《书愤》齐读
3.望着北方土地日夜焦虑,陆游终于病倒在床,梦中他仍然英姿勃勃,梦中他仍然想打败金军。我们一起读旅游67岁时写的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秋风习习,夜不能寐,恨青山落入他人之手。我们一起读68岁时写的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5.尽管南宋君昏臣庸,但诗人那对祖国的热爱,那报国的赤子之心至死不渝。他在临终之际,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篇《示儿》这是作者的临终绝笔,也叫绝笔诗。齐读《示儿》
6.此时此刻,我们都被诗人的心,诗人的情所深深地震撼了,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结束语:中原的统一是诗人终身奋斗的目标。他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令世人仰慕。那么,这一年到底是等了多少年呢?陆游死后66年,也就是1276年元兵攻入杭州,俘虏了南宋皇帝,实现了全国的统一。陆游的子孙虽然看到了九州的统一,那可是元人统治下的统一,而不是陆游希望的南宋王朝统治下的九州大统,他的子孙在家祭时如何向祖先哀告呢?假如陆游地下有知,又该是何等的感慨呢?让我们站起来,一起背一背今天学的诗。让我们把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深深地印在我们心里,让我们的诵读传递出他的悲愤之情,爱国之情!
板书设计: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雄伟壮丽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悲愤爱国
五年级下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优质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古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之作:“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简短的几句话,饱含着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读这样的诗,让我们真切的感受一位爱国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二)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解决办法:
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
设计特色:
自主体悟想象创新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交流资料
师:看老师写个名字(板书:陆游)你对他了解多少?
生1:南宋爱国诗人,一生创作诗作九千三百首之多.
生2: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于1125年,卒于1210年.
生3: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师:他在你心中是个怎么样的人?
(媒体播放诗人晚年画面)让我们再来看看,你又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陆游?
就是这样的一位诗人,在临终前作了一首传诵千古的名诗《示儿》。(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是以北宋被金兵攻陷,中原被占,(徽宗)和(钦宗)两位皇帝被擒,南宋皇帝在(临安)建都这段历史为背景。南宋时期,金占领了中原地区。这首诗写于1192年,此时爱国诗人陆游已退居在山阴家中,而北方领土仍在金人统治下。深秋的早晨,他推篱笆院门,迎面凉风吹来,更增添了他的痛苦悲愤。虽然已是67岁的老人,而且身处贫困,但他仍念念不忘沦陷区内的大好河山,以及金人奴役下的北方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恢复统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两个生字,并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交流,学会感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诗人在古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感受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古诗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张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认识一位诗人,他就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对于他你有哪些了解呢?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现存诗计9300多首。80%都表现了他的爱国之情。陆游出生的第二年适逢靖康之乱之乱,随父离开中原南下,少年时就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中年入蜀抗金。在仕途中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几度因力主抗金而被罢职,在生前有“小李白”之称。1192年,68岁的陆游罢官隐居山阴4年了,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没有使老人的心平静下来,他一直担忧着北方百姓的安危,一直期盼着收复失地,4年来,写下了许多感人的诗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遍诗题,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诗人内心忧虑,夜不能寐,天还没亮,就起床走出篱门,遥望北方的故土,内心思绪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下面听老师来读读这首诗,听准字音,注意节奏。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一读,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自由练习读一读,注意要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谁想来读一读?指名读诗,学习生字读得真好,生字也读得很准。这首诗中有两个生字,岳;高大的山他还是一个姓氏,著名的抗金英雄就叫岳飞摩他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书写的时候要注意谁还想来读一读这首诗?指名读齐读(3名)齐读
三、研读古诗
1.作者遥望北方,都想到了什么?(黄河华山遗民胡尘王师)
2.那诗人笔下的黄河是什么样的?(三万里河东入海)这是一条怎样的河?你从哪看出来的?三万里不是说黄河就是三万里长,而是虚指,在古诗中,诗人经常会用一些这样的概数用来表示很高或者很长,大家回忆一下,在哪句诗里也有这样的用法?(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这里来形容黄河的长。这还是一条怎样的河?读出情感,这就是黄河,他是怎样流入大海的(怒吼咆哮)齐读
3.诗人笔下的华山又是怎样的一座山?从哪体会到的?上是什么意思?(向上直上)此时不动的山被作者写活了,让人感觉华山在努力生长直刺苍穹,这是何等的气势呀,谁能来读出这种气势?来,同学们,把这两句连起来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这奔腾怒轰的黄河和巍峨高耸的华山让人感受到了(山河壮丽)你的心中涌起怎样的情怀?指名读
可这大好的河山已被金人侵占,想到这里,诗人的心情会怎样?那这两句诗你现在想怎样读?也不知道这壮丽的山河何时才能收复啊!诗人思绪万千,他又想到了谁?(遗民)什么是遗民呢?他们在干什么?泪流到什么程度?究竟是怎样的苦难让百姓把眼泪都流干了呢?想象一下,透过那漫天的胡尘,你看到了谁在流泪?为什么而流泪?把你的想象带到这两句诗读一读。那是一段悲惨的历史,当时南下的金兵如狼似虎,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不到半年时间,大半个中原沦为金人的铁蹄之下。百姓们流离失所,家破人亡。透过
那漫天的胡尘,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读诗)
此时,这些移民们最渴望的是什么?王师拯救那王师们怎么还不来?(看地图)师讲解:他们去哪了呢?当年金兵南下,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汴州被占,北宋从此灭亡。康王赵构躲过这场劫难,逃到了杭州,建立小朝廷,称为南宋。赵构一方面因为软弱无能,另一方面不愿也不肯收复中原,怕自己的皇位不保,所以在杭州他们不顾中原百姓的苦难生活,仍然日日饮酒,朝朝作乐。
诗人林升根据当时的情形写下了这样的诗出示题临安邸(齐读)他们在干什么呀?他们这是遗弃了北方的百姓呀!一同遗弃的还有北方的大好河山那!想到这里诗人的心情怎样?(悲伤愤怒)诗人写下这首诗的时候,中原沦陷整整65年了,同学们,65年啊,这是百姓眼含热泪苦苦盼望的一年又一年,接读这是百姓受尽屈辱受尽凌辱的一年又一年啊,接读这是百姓们忍受煎熬忍受无尽痛苦的一年又一年啊接读
百姓们苦苦盼望,诗人也在苦苦盼望着呀,诗人年少时便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愿,他日日盼夜夜盼,61岁他写下了《书愤》盼啊盼啊,67岁病倒在床,写下了《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样的诗句.盼到了85岁,还是没有看到祖国统一呀,他死不瞑目呀,忧愤之极写下了《示儿》,与世长辞课件出示
诗人看到了百姓的泪,我们也看到了陆游的泪,他为什么而流泪呢?(忧国忧民)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已经走进了陆游的内心,,让我们一起去倾听他心底的声音吧:在一个秋天的早晨,诗人推开篱笆门,遥望北方,想到山河沦陷,百姓生活凄惨,不禁忧心忡忡齐读全诗:他想到纵然是豪情满怀,但报国无门,不由得悲愤交加齐读全诗:历史已远去,诗人已不在,但陆游和他的爱国情怀却永远刻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老师相信,你已记住了这首诗,能背下来吗?让我们和着陆游共同吟诵吧(齐背)
五、课外拓展:
陆游的爱国是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忧国忧民,你们又知道哪些爱国诗人和他们的爱国诗篇吗?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优秀教案
[设计理念]
将所感受的言语对象(古诗)转化为语感的基本实践途径是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产生对富有象外之象的诗语的敏感,能产生对富有韵味气势的简练诗语有敏感,能产生对富有丰富内涵的美妙诗语的敏感。指导学生沿着诗文言语的阶梯去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其攀登的过程就是作品的言语积淀成为学生语感的过程。
[设计特色]
以读为主,积淀语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背诵全诗,初悟诗语形象美。
1.读通全诗,字字读得响亮,做到不漏、不添、不错,读顺口了再读几遍。
2.背诵默写。
“凡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要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读。”(朱熹)读得准确是朗读的基本要求,在阅读过程中要初悟诗的音韵美。处于记忆黄金时期的儿童朗读音韵和谐、语言精练的古诗必熟记于心,“心书,目过口过总不如手过”(李光),背默之举无疑能强化学生对古诗整体的直觉感受。
3.想象诗中画面。
二、品读比较,领悟诗语精练美。
1.利用手头资料,采用释(注释)、留(保留每一个字的意思)、补(补充有关词语)、调(适当调换语序)的方法,用现代语言表现古诗意思。
牛儿吃草,抚把草吞下去,再返回嘴里细细咀嚼。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研讨自学能力,理解此首诗大致的意思,并不是难事,此时可作为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时机。
2.质疑问难,重点解答作者“感”什么,为什么“感”。
相机穿插有关时代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填补认识上的空白,深入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原文与诗意比较读。
仅仅满足于理解诗意,把古诗译为现代文是远远不够的,岂不如译文比起原文“意义大致还在,它的情致就不知去向了”(朱光潜)。
三、拓展阅读,体会诗语意蕴美。
从“南望王师又一年”引申开去,展示以下资料拓展阅读:
(1)1177年陆游52岁作的《关山月》:“中原干戈古已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度今宵垂泪痕。”
(2)1186年陆游61岁作的《书愤》:“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3)1192年陆游67岁作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1193年诗人68岁作的《秋夜将晓出篱门凉有感》(略)。
(5)1210年诗人85岁作的绝笔诗《示儿》(略)。接着学生分小组选择学习其中一首,大致理解诗意后开展诗歌朗读比赛。这些诗分别是诗人在中原沦陷后50年、65年、66年、67年、83年写的,学生从这些具体数字中可以感受诗人一生关注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伟大精神。
“像这样以精读文章作为出发点,向四面八方发展开来,那么精读了一篇文章就可以带读许多书,知解与领会的范围将扩张多大呀!”(叶圣陶)古诗教学如果只守住课文中几首,就如单腿走路,学生受益不大;在精读一首诗后,再拓展读其他几首诗,则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感。以同样的题材组织学生集中学习相同的作品,则诗人一生为恢复中原、统一中国而奋斗的感人形象以及将个人的生命和民族的前途融为一体的伟大爱国精神,也能使学生受到感染。
四、延伸课外,激发再研读的兴趣。
结合作者的遭遇介绍,告知学生陆游“六十年间万首诗”,诗歌最突出的主题是表现恢复中原、统一中国有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课外合作收集陆游的爱国诗,进行编报等相关语文活动。
延伸课外再读诗,拓展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浙教义务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浙教义务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感受我国古代进步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珍视友情的高尚情操。
2、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说出课文后第1题句子中6个带点词的确切意思,并能正确理解诗句。
3、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能正确地背诵和默写3首古诗。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逐字逐句地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
难点: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赠汪伦》和《题临安邸》两首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解释有关词语和诗句。练习朗读,背诵和默写这两首诗。
教学过程
1、回忆学法,揭示课题。
(1)回忆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说说学古诗的基本方法。出示学法:
理解课题,认识作者;解释字词,讲说诗意;
联系实际,发挥想象;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2)揭题。今天我们继续运用上述方法来学习三首诗,要以学生自学为主。
2、指导学习《赠汪伦》。
(1)理解课题,简介李白及有关本诗的故事。
(2)听录音,初知内容。
(3)解释字词,说说诗意。
○检查自学情况,抽读古诗。
○逐句理解.
理解第1句。将放行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我很快就要坐船离开这里了。
理解第2句。踏歌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忽然听到岸上有人用脚步打着节拍,边走边唱的声音。
这两句主要写什么?(主要是叙事,展示一幅离别送行的画面。)
理解第3句。千尺是虚指,极言谭水之深,是夸张的说法。
理解第4句。不及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虽然桃花潭水有千尺深,却比不上汪伦为我送行的情谊深。
这两句诗用桃花潭来比喻汪伦的感情,以水深比喻情谊深。第3句诗用了夸张的写法。
(4)总结。
○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珍视友情。)
○背诵这首诗。
3、指导学习。《题临安邸》。
(1)理解课题,简介诗人及有关的背景知识。
(2)听录音,初知内容。
(3)解释字词,说说诗意。
①学生自由读古诗,看注释理解,并提出不懂的地方。
②检查自学情况,抽读古诗。
③逐句理解。
理解第1、2句。休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那些统治者在西湖边上听歌赏舞、寻欢作乐的生活到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
看图帮助理解诗句含义。
理解第3句。暖风、熏、醉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暖洋洋的春风把这帮终日只知游山玩水的家伙吹得像喝醉了酒一样。
理解第4句。直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那些统治者简直把这临时避难的杭州当作者家汴州了,忘记了故都汴州,忘记了被异族侵占的半壁江山。
(4)总结。
①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讽刺南宋统治者只顾游山玩水,醉生梦死,忘记了山河破碎的耻辱,将收复北方失地完全置之脑后的可耻行径。)
③背诵这首诗。
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1、2、4(1)(2)、5(1)(2)(4)。
(2)背诵这两句诗,并准备默写。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第三首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解释有关词语的句子。
3、练习朗读,背诵和默写这首诗。
4、完成有关作业。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先背后默写前两首古诗,个别学生写在灯片上,然后出示灯。
全班评价纠正。
2、指导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理解课题,简介陆游及有关的背景知识。
解释字词,说说诗意。
①学生自由读古诗,看注释理解;并提出不懂的地方;
②检查自学情况,抽读古诗。
③逐句理解。
理解第1句。三万里形容黄河的长,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黄河实际长一万多华里。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翻该,向东流入大海。
理解第2句。五千仞也是虚指。形容华山的、雄伟高大。学生拭答后,教师讲述:五千仞高的华山直插云霄。
这两句主要写景,运用了怎样的写法?(夸张、化静为动,使人感到景物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
理解第3句。遗民、泪尽、胡尘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北方沦陷区老百姓在异族统治下受尽折磨,眼泪都哭于了。
理解第4句。南、王师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他们盼望南边的宋朝军队收复北方失地,解救他们,盼了一年又一年。
这两句描述了北方人民的境遇和盼望解放的急迫心情。
(4)总结。
①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百姓的同情。)
③背诵这首诗。
3、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3、4(3)、5(3)和6的练习。
(2)有余力的学生课外选学李白、陆游的诗一首抄录并背诵。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抓住关键字词,结合有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3、在反复诵读有于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向,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抓住关键字词,结合有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在反复诵读有于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向,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揭题,简介诗人。
1、今天,我们学习古诗,这首诗的作者我们并不陌生,他就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点击课件出示陆游名字)
2、你对陆游有哪些了解?
师:(出示课件)简介陆游。
3、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陆游的诗,这么长的题目我们应该怎么读呢?
师:读到这个诗题,我想你的心中一定产生了许多的疑问,你想问什么?
生:诗人为什么那么早就起来了?他是因为什么而睡不着?
生:诗人为什么心里会感到一阵凉意?
生:诗人因什么而伤感?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诗歌,感受音韵之美。
1、师:请听老师读(课件出示全诗)
2、请大家像老师这样自由读课文,多读几遍,读准每个字音,把这首诗读顺口为止。
3、评:字正腔圆,读得非常准确,谁还想读一读?
4、生:(齐读)
三、理解诗意
师: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四、品读诗歌,体会作者情感。
师:在这首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呢?
师:我们一齐来把这两句诗读一下。
1、师:这是一条怎样的河,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2、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对,老师告诉大家,黄河并不是真有三万里长,在这里三万里只是一个虚数,他表示很长很长。在古诗中诗人经常会用一些这样的虚数,有的表示很长很长,有的表示很多很多,还有的表示很高很高,回忆一下你学过的古诗,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来吗?
3、师:作者正是运用这种夸张的手法将黄河的磅礴气势展现在我们眼前。指名读。
4、师:我们学过不少描写黄河的诗歌和文章,你还可用哪些词或诗句来形容黄河呢?
5、师:(出示黄河滚滚东流的图片)看,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他滋润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谁想读一读这一句诗。
讲山
1、师:诗人写了河,接下来又写了什么景物?
2、师: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山,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3、师:看,这就是华山,这种气势谁能读出来?
师:如果你就是诗人陆游,看到祖国这样的大好河山,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师:读完后两句,你又感受到诗人心中有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悲痛、悲伤)你是从哪些字眼体会出来的?
同学们,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我们的诗人心中应该是无比的自豪、兴奋才是啊!可是诗人的心却为何如此的悲伤呢?
生:这些美好的河山被敌人占领了。
师:诗中并没有直接描写战争,你是从诗歌哪里知道人们生活在战乱中?(胡尘)
师:“胡尘”指的什么?
生:是金人战马扬起的灰尘。
出示地图,补充资料。
师:再读“胡尘”一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师:看!(出示课件画面)
谁来读?——遗民泪尽胡尘里;
齐读。
师:但是他们绝望了吗?(没有)他们每天每夜、每时每刻仍然(读)——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他们“望”的是什么?
师:是啊!侵略者铁蹄扬起的尘土,却挡不住遗民们期望的目光,仅仅是期望吗?是苦苦地乞望,仅仅是遗民在乞望吗?(生:还有我们的诗人,还有许许多多正直有爱国心的人。)
师:他们苦苦地乞望着,盼啊!盼!读——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同学们,他们的盼、他们的望,实现了吗?他们渴望的王师来了吗?他们期待的南宋君臣到底在干什么呢?
我们一起再看到这一首诗《题临安邸》
生(读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师:面对遗民的乞盼,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他们只求苟且偷安,一味地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师:当这两首诗同时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你又有何感受?
师:面对终日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面对沦陷区苦苦挣扎的老百姓,面对虎视眈眈的侵略者,或是面对这两首诗的作者,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生练笔。
体会“遗民”和前两句的悲愤情感。
师:当你了解了这段历史,你还觉得遗民仅仅是指遗留在沦陷区的人民吗?(遗弃、抛弃)被统治者抛弃的还有什么?
师:现在当你看到这两句诗的时候,心里有什么感想?
指名读。
师:让我们带这样的体会,带着对诗人的敬意再来读一读整首诗。
生:(齐读整首诗)
陆游同主题诗拓展,升华爱国情——再回到主诗
1、师:尽管南宋君昏臣庸,但诗人那对祖国的热爱,那报国的赤子之心至死不渝,他在临终之际,留下一纸遗嘱《示儿》,读(《示儿》内容)
2、师:在弥留之际,陆游不害怕死亡,让他牵挂的是国家的命运,让他担忧的是百姓的命运。此时此刻,你一定深深地被诗人的心诗人的情所震撼了,你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忧国忧民)
3、师:陆游最终带着满腔的遗憾离开人世,但是他那忧国忧民的情怀、那对祖国无限的热爱,那一字一句始终萦绕在我们心头。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五、爱国诗拓展
师:大家也许还不知道,陆游写诗60年,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爱国诗就占了近80%,难怪我们称他为——
生齐读岳飞的《满江红》
师:你还知道哪些爱国诗人和他们的代表作的?
(课件出示)
师:其实除了我们说到过的这些诗人还有很多的爱国诗人,同学们如果感兴趣,可以课后去找出来,再读一读。
板书设计: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山河壮美
忧国忧民
遗民泪尽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我国古代进步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珍视友情的高尚情操。
2、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说出课文后第1题句子中6个带点词的确切意思,并能正确理解诗句。
3、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逐字逐句地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
难点: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
【相关资料】
注释
篱:篱笆,用竹子、树枝等编成的围墙。
河:黄河。
仞:古代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五千仞,形容山非常高。
岳:指西岳华山。
摩:触摸。
遗民:指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
胡尘:胡(金)人兵马践踏扬起的尘土。
王师:指南宋军队。
译文
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
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
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
盼望官军收失地又一年。
【教学过程】
一、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介绍作者陆游及写作背景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全班齐读古诗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2、指名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
3、指名说说诗的大意,随机指导理解“三万里河”和“五千仞岳”的虚指写法。
4、疏通诗义后追问:
①这里的“胡尘”,写出的难道仅仅是金兵战马所扬起的尘土吗?
②听音效展开想象:在金兵战马嗒嗒的践踏声中,你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怎样的场景?
③哀声遍野,生灵涂炭。老人在流泪,小孩在流泪,妇女在流泪,北宋的遗民在流泪啊!(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理解诗句,体悟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我国古代进步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珍视友情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逐字逐句地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理解陆游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介绍作者陆游及写作背景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全班齐读古诗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2.指名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
3.指名说说诗的大意,随机指导理解“三万里河”和“五千仞岳”的虚指写法。
4.疏通诗义后追问:
(1)这里的“胡尘”,写出的难道仅仅是金兵战马所扬起的尘土吗?
(2)听音效展开想象:在金兵战马嗒嗒的践踏声中,你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怎样的场景?
(3)哀声遍野,生灵涂炭。老人在流泪,小孩在流泪,妇女在流泪,北宋的遗民在流泪啊!(
2019-2020年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我国古代进步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珍视友情的高尚情操。
2、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说出课文后第1题句子中6个带点词的确切意思,并能正确理解诗句。
3、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逐字逐句地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
难点: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
【相关资料】
注释
篱:篱笆,用竹子、树枝等编成的围墙。
河:黄河。
仞:古代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五千仞,形容山非常高。
岳:指西岳华山。
摩:触摸。
遗民:指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
胡尘:胡(金)人兵马践踏扬起的尘土。
王师:指南宋军队。
译文
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
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
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
盼望官军收失地又一年。
【教学过程】
一、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介绍作者陆游及写作背景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全班齐读古诗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2、指名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
3、指名说说诗的大意,随机指导理解“三万里河”和“五千仞岳”的虚指写法。
4、疏通诗义后追问:
①这里的“胡尘”,写出的难道仅仅是金兵战马所扬起的尘
土吗?
②听音效展开想象:在金兵战马嗒嗒的践踏声中,你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怎样的场景?
③哀声遍野,生灵涂炭。老人在流泪,小孩在流泪,妇女在流泪,北宋的遗民在流泪啊!(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秋叶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精品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3478.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