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大象的耳朵》教案设计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大象的耳朵》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大象的耳朵》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有关大象耳朵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评判大象耳朵不同,是否是有毛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是对的,我们就该坚持自己的,不可以轻易改变。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小朋友,大象是我们常见的动物,它的外形特点是什么?

(身体庞大、耳朵像大扇子,腿像柱子,身子像堵墙。)

2.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大象的故事——《大象的耳朵》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大象的耳朵)

(二)初读童话,整体感知

1.小组合作学习:

(1)课前老师布置预习了,现在我们小组内互相检查认读生字、词语的情况,看谁读得好。小组内互相检查,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生字,出示幻灯片。

扇(shàn)慢(màn)遇(yù)兔(tù)安(ān)根(ɡēn)

痛(tònɡ)最(zuì)

(1)自由读生字。在读课文之前我们先读好这些生字宝宝,打个招呼吧。

(2)生字是不是都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呢?说说需要注意什么?指生说。

“最”是平舌音,“扇”是翘舌音,“慢、安、根”是前鼻音,“痛”是后鼻音,“遇”是整体认读音节。

(3)去掉拼音,开火车读,师生评价。

(4)自主识记生字“扇、慢、遇、兔、安、根、痛、最”(课件出示变大)

①加一加:“户+羽”是“扇”,“忄+曼”是“慢”,“禺+辶”是“遇”,

“免+丶”是“兔”,“宀+女”是“安”,“日+取”是“最”。

②换一换:“通”换掉“辶”加“疒”就是“痛”,“跟”换掉“?”加“木”,是“根”。

④老师在田字格内范写,学生按笔顺进行书空。

2.检查词语。

似的耷拉竖起来竹竿撑起来跳舞

心烦扇子遇见头痛不安慢慢地

(1)读一读,想一想读时需要注意哪些词语?

汇报:“耷拉”“扇子”“慢慢地”注意第二个字读轻声。你可真聪明,你来读一读。“似的”中“似”在这里读“shì”,“扇子”的“扇”读“shàn”。

(2)理解字词。

竖起来: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可以竖起来的?

()竖起来

()竖起来

()竖起来

(耳朵、旗杆、风向标……)

耷拉①耷拉是什么意思?(松弛地下垂。)

②你能用“耷拉”说一句话吗?(他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地走进来。)

③课文中谁的耳朵是耷拉着的?(大象)

(3)男女生比赛读。

这么多的生字、词语的音都读准了,掌声送给你们!

词语掌握得很棒,现在把这些词语宝宝放回文中,你一定会读得更流畅。

3.现在我们自由读一读课文。

提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要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2)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再读一读。

(生自由读诗歌,教师巡视,指导读书姿势,听朗读情况)

4.指导朗读。

老师刚才听到了最动听的音乐,就是小朋友们的读书声,有没有觉得哪段课文比较难读,需要老师帮忙的?

(1)出示第1-7小节:指生读。指导读好几个问句:

小兔子说:“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小羊也说:“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要读出好奇、疑问地语气。

(2)出示第8-13小节长句子:

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

可是,大象的/耳朵孔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他的/耳朵孔里/跳舞,吵的/大象/又头痛,又心烦。

①这是两个比较整齐的长句子,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示意“/”处的停顿)

②大家来学着老师读一读吧!自由读。

③指生读,评价。

④咱们来分男女生比赛读这两句,看谁读得更棒!

5.检查自读情况。

(1)这么长的句子大家都能读好,老师来检查一下整篇课文你读得怎么样?指名分节读课文。

(2)学生评议。(采用“我建议你……”“如果你能……”“希望你……”等建议式句式进行评说。)

(3)课文读完了,你都知道了什么?汇报交流。

(大象的耳朵很大,本来是耷拉着的,大家的耳朵是竖起来的,于是,小兔、小羊、小马等小动物都说大象的耳朵是有毛病的,大象只好把自己的耳朵撑起来,但是带来了很多烦恼,就只好顺其自然了。)

(三)巩固练习

自言自语慢慢地

自()自()()

自()自()()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课件出示7)

似的耷拉竖起来竹竿撑起来跳舞

心烦扇子遇见头痛不安慢慢地

2.大家都说大象的耳朵有毛病,到底怎么回事呢?我们下面来看看。(板书:大象的耳朵)

(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A.理解感悟1自然段

出示“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大象的耳朵有什么特点?(大、耷拉着)

请读出大象耳朵的特点。

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比喻的手法,把大象的耳朵比作扇子。)

请你也仿写一句:

B.学习2-7自然段。

1.感悟小动物们认为大象耳朵有毛病的原因。

(1)大象在外边慢慢地散步,遇到了很多小动物,都说他的耳朵有毛病,

现在你们就在小组里选择你最喜欢的动物演一演,看看为什么小动物们觉得大象的耳朵有毛病?

(4)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5)指名学生上台戴头饰表演。(课前准备好)

生1(蹦蹦跳跳)小兔子:“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生2(咩咩叫)小羊:“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生3(双手放在头顶当鹿角)小鹿:“大象呀,我的耳朵竖起来,多有精神,而你的怎么老是耷拉下来呢?”

生4(嘚嘚跑过来)小马:“大象啊,你真的和我们都不一样,你的耳朵为什么老是耷拉下来?”

生5(吱吱叫):“大象大哥,你都快急死我了,你的耳朵耷拉着,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

一齐说:“你看,我们的耳朵都是竖着的,只有你的耳朵耷拉着,一定是有病了。”

师评价:你们表演的可真不错,把动物们心里的想法都说出来了,大象也善于接受意见。于是…

C.学习8-12自然段。

感悟大象撑起耳朵的过程,探究大象耳朵耷拉下来的原因。

(1)你们表演的可真不错,把小动物们心里的想法都说出来了,那么大象接受了它们的这些意见没有?(接受了)

(2)请你们自由读第8-12自然段,看看大象是怎么做的。

(3)指名回答“每天,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结果怎么样了?

(4)出示:“可是,大象的耳朵孔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他的耳朵孔里跳舞,吵的大象又头痛,又心烦。”

读到这里你明白了什么?

(原来大象的耳朵耷拉下来是有原因的,由于大,容易进蚊虫,所以才耷拉下来。)

(5)大象把耳朵耷拉下来,还有什么好处?

出示“这样,虫子飞不进去了。有虫子来的话,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他们赶跑。”

(6)现在,我们明白了什么?

(大象的耳朵根本没有毛病呀,耷拉下来是有道理的。)

D.引导探究,学习第13自然段

我们一起读读大象的话:“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谈谈你对大象所说的话的理解。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是说,大象认为自己的耳朵耷拉下来不光没有毛病,还是有科学道理的,至于别人的耳朵为什么竖起来,也应该是有道理可讲的。只要是科学的,对的,就该坚持自己的长处。)

2.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不错,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不能因为跟别人不一样,就舍弃自己的优点。

(三)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1.正确评价大象。

大象撑起耳朵又放下来这件事,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大象?为什么?

①这是一只聪明的大象。

②这是一只有主见的大象,他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2.大象的耳朵为什么总是耷拉着?

①没有毛病,因为大,防止虫子进去,所以耷拉下来。

②耷拉下来,是为了保护耳朵,关键时刻还可以驱赶蚊虫。

精选阅读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大象的耳朵》教案分析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大象的耳朵》教案分析”,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大象的耳朵》教案分析

教材与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围绕着大象的耳朵,通过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等小动物的议论,告诉我们对别人的说法,要动脑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这个道理。这篇文章以大象的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开头,并围绕着“耷拉着”这个话题,每个小动物都发出了自己的看法,从而导致大象不安起来,进而用两根竹竿撑起耳朵。由于撑起耳朵给大象造成很多不便,最后大象又让耳朵“耷拉着”。文章前后呼应,结构明了,语言生动活泼,很容易理解。

目标与重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

2.会写“扇、慢、遇”等8个生字。

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象的耳朵》,谁能来说说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大象的耳朵会有哪些作用?

二、复习字词

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和词语。

三、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指读第一自然段。

(1)你知道了什么?(大象的耳朵像扇子,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

(2)练习说句子。 有 耳朵,像 。

(3)动物们的耳朵多种多样,功能也不同,就像《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动物们的尾巴的作用都是不一样的。那么大象的耳朵会有什么作用呢?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

3.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2~8自然段。

(1)指导读好问句。

“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

(2)分角色朗读,看看谁读得最好。

(3)想一想:这几个自然段一共出现哪些动物?(大象、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这几个自然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大家都疑惑大象的耳朵为什么是耷拉着的。)

(4)学习第8自然段。

①“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谁来表演这一段?

②你觉得大象的耳朵有毛病了吗?有必要把耳朵竖起来了吗?

4.学习9~13自然段。

(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

(2)大象是怎样让耳朵竖起来的?(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3)同学们想一想,这样做好吗?会舒服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不舒服,经常有小虫子飞到大象耳朵里,还在他的耳朵孔里跳舞,吵得大象又头痛,又心烦。)

(4)那么,现在,你觉得大象应不应该把耳朵竖起来?是的,不应该,因为大象的大耳朵耷拉着是起到保护作用的。起到了哪些保护作用呢?我们一起来读第12自然段。(学生举手回答:防止虫子飞到耳朵里,还可以把虫子赶跑)

(5)指名读第13自然段。

①指导读出语气。

②现在你知道大象为什么说“人家是人家,我是我”了吗?我们来请几个同学结合自己的体会来谈一谈。

四、小结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这篇故事告诉我们要坚持我们自己的特色,不能别什么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2.齐读课文,记住这个有趣的小故事。

作业设计

表演课文剧

板书设计

林平:《大象的耳朵》 设计 林平:《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大象的耳朵

耷拉着

虫子飞不进来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大象的耳朵》教案及反思


第七单元
单元妙解导航
本单元的课文是围绕有意思的故事来编排的,包括四篇精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课文都是童话故事,内容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大象的耳朵》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不要羡慕别人;《蜘蛛开店》是一个幽默的童话故事,引导学生学会续编故事;《青蛙卖泥塘》通过写青蛙由最初的卖泥塘,到最后舍不得卖,让学生体会青蛙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小毛虫》告诉学生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失望,要乐观,时刻牢记自己该做的是什么事情。《语文园地七》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我爱阅读六个板块。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61个生字和5个多音字,会写33个生字。
2.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好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词汇。
3.读好问句,联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能讲故事、续编故事。
5.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向其他同学推荐东西。
单元重、难点
重点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句子的意思。
3.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难点
1.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好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词汇。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童话故事的阅读兴趣。
单元课时分配
《大象的耳朵》2课时
《蜘蛛开店》2课时
《青蛙卖泥塘》2课时
《小毛虫》2课时
《语文园地七》2课时
19大象的耳朵
妙析教材
这篇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头大象因为自己的耳朵与其他动物的耳朵不一样,以为自己的耳朵始终耷拉是有病,就想办法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结果竖起来的耳朵给大象带来了很多烦恼。后来,大象终于明白了自己耳朵的作用,再也不把耳朵竖起来了。故事内容生动有趣,富含哲理,能给学生很好的启示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对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学习本课时会有较强的积极性。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最后一段时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导。
教学建议
指导学生读好问句,给予较多的时间让大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勇于表达,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对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3.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
4.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对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猜谜导入新课,教学中注意师生互动,采用同桌互学互助、互相交流等多种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要坚持做自己。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朗读课文,说出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对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大象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扇、慢、遇、兔4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初读课文,指导读好问句。
二、重点难点
重点
会认7个生字,会写扇、慢、遇、兔4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难点
初读课文,指导读好问句。
三、猜谜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这儿有个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
1.出示谜语。
脸上长鼻子,
头上挂扇子,
四根粗柱子,
一条小辫子。(打一动物)
2.出示谜底图片。
同学们真聪明,这个谜语的谜底是大象,你们见过大象没有?你能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大象的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有关大象的课文。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四、读一读,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在文中圈出以下生字和词语。
似耷咦竖竿舞痛烦扇
耳朵扇子遇到兔子后来不安毛病头痛最后只要人家
2.和同桌合作,互相指认字词。
3.出示卡片,指导学生识字。
(1)指名读生字。
(2)教师重点指导似、扇这两个多音字,出示这两个多音字的读音,并指出这两个字在课文中的读音,引导学生用不同读音组词、造句。
(3)游戏识字:小组内开火车识字。
4.指名读词语,分组读,齐读。
5.把带有生字和词语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五、感知内容,读好问句
1.读课文,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找一找:课文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
大象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
3.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4.指导学生读好问句。
(1)出示问句:
①小兔子说: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②小羊也说: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③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
④怎么才能让耳朵竖起来呢?
(2)学生尝试读。
(3)学生猜一猜这些问句要读出什么语气。
(4)教师示范读。(第①句:惊奇;第②句:疑问;第③句:担心、不解;第④句:思考。)
(5)学生再读。
六、写一写,写好生字
1.出示扇、慢、遇、兔4个生字,认一认,并为这些生字组词。
2.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结构。
3.说一说在写这几个生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扇:半包围结构,两个习大小略有不同。
慢:注意右部的三个部件写扁一些。
遇:半包围结构,要先写被包围部分。
兔:不要漏掉最后一点。
4.教师范写。
5.学生描红、临写。
七、梳理板书
大象的耳朵
扇慢遇兔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写安根痛最4个生字。
2.找出课文中大象说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3.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的理解。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写安根痛最4个生字。
2.找出课文中大象说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难点
说说自己对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的理解。
三、复习导入
1.开火车复习生字新词。
2.指名读问句。
四、精读课文,品味感悟
1.听课文录音,默读课文。
2.学习课文第1~8自然段。
(1)指名分段朗读。
(2)想一想:大象的耳朵像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大象的耳朵有什么特点?
(像扇子。大象的耳朵很大。)
(3)再找一找文中有哪些小动物指出了大象耳朵的问题。
①当小兔子说大象的耳朵时,大象是怎么回答的?他又是怎么想的?
我生来就是这样啊。大象此时可能在想,真奇怪,我的身体长得本来就是这样的啊。
②后来,小羊、小鹿等其他小动物都说大象的耳朵很奇怪时,大象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想的?
出示: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A.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B.指导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
(自己对自己说,大象自己对自己说话。)
C.由这句话想一想:大象此时的想法有了什么变化?
(起初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决定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
(4)小组议一议,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想?
(5)全班交流。
过渡:大象为了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想了什么办法?这个办法行得通吗?
3.学习课文第9~12自然段。
(1)指名分段朗读。
(2)小组讨论:大象想出了什么办法?结果怎样?
(大象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可是这样一来,小虫子会在他的耳朵眼儿里飞来飞去,还会在里面跳舞。结果大象还是把他的耳朵放了下来。这样,小虫子再也进不去了,有小虫子飞来,大象用大耳朵一扇,小虫子就被赶跑了。)
(3)你知道大象耳朵的作用是什么吗?(指名说)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用横线画出大象说的话。
(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3)此时大象的想法又有什么改变呢?
(他决定放下耳朵,做回自己。)
(4)小组议一议:如何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
(5)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6)教师总结。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长得不一样,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本领。不用羡慕别人,更不要因为自己与别人的不一样而觉得伤心难过,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要坚持做自己。
五、指导书写
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会写的4个生字,跟随老师书空。
2.为安、根、痛、最找词语朋友,并读一读。
3.师范写并点拨:
安:横写在横中线上,稍长。
最:第五笔横长,盖住又。
4.学生观察这4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开始描红、临写。
6.展评优秀作品。
六、梳理板书
大象的耳朵
耳朵耷拉着让耳朵竖起来做自己最好
安根痛最
七、教学感悟
1.猜谜导入,迅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3.引导学生抓重点句理解课文内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文中画出大象说的话,从而感知大象改变想法的过程。
4.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句子意思,从而明白坚持做自己的道理。

二年级语文下册《大象的耳朵》教案分析部编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下册《大象的耳朵》教案分析部编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下册《大象的耳朵》教案分析部编版

教材与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围绕着大象的耳朵,通过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等小动物的议论,告诉我们对别人的说法,要动脑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这个道理。这篇文章以大象的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开头,并围绕着“耷拉着”这个话题,每个小动物都发出了自己的看法,从而导致大象不安起来,进而用两根竹竿撑起耳朵。由于撑起耳朵给大象造成很多不便,最后大象又让耳朵“耷拉着”。文章前后呼应,结构明了,语言生动活泼,很容易理解。

目标与重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

2.会写“扇、慢、遇”等8个生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象的耳朵》,谁能来说说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大象的耳朵会有哪些作用?

二、复习字词

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和词语。

三、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指读第一自然段。

(1)你知道了什么?(大象的耳朵像扇子,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

(2)练习说句子。有耳朵,像。

(3)动物们的耳朵多种多样,功能也不同,就像《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动物们的尾巴的作用都是不一样的。那么大象的耳朵会有什么作用呢?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

3.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2~8自然段。

(1)指导读好问句。

“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

(2)分角色朗读,看看谁读得最好。

(3)想一想:这几个自然段一共出现哪些动物?(大象、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这几个自然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大家都疑惑大象的耳朵为什么是耷拉着的。)

(4)学习第8自然段。

①“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谁来表演这一段?

②你觉得大象的耳朵有毛病了吗?有必要把耳朵竖起来了吗?

4.学习9~13自然段。

(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

(2)大象是怎样让耳朵竖起来的?(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3)同学们想一想,这样做好吗?会舒服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不舒服,经常有小虫子飞到大象耳朵里,还在他的耳朵孔里跳舞,吵得大象又头痛,又心烦。)

(4)那么,现在,你觉得大象应不应该把耳朵竖起来?是的,不应该,因为大象的大耳朵耷拉着是起到保护作用的。起到了哪些保护作用呢?我们一起来读第12自然段。(学生举手回答:防止虫子飞到耳朵里,还可以把虫子赶跑)

(5)指名读第13自然段。

①指导读出语气。

②现在你知道大象为什么说“人家是人家,我是我”了吗?我们来请几个同学结合自己的体会来谈一谈。

四、小结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这篇故事告诉我们要坚持我们自己的特色,不能别什么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2.齐读课文,记住这个有趣的小故事。

作业设计

表演课文剧

板书设计

林平:《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林平:《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大象的耳朵

耷拉着

虫子飞不进来

二年级语文下册《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大象的耳朵》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它主要讲了大象耷拉着一对耳朵,小兔子、小鹿子、小马、小老鼠都认为它的耳朵有问题。见到别人都这么说,大象也开始动摇了,以为自己的耳朵真的有问题。于是,它用竹竿把耳朵撑起来,结果总有小虫子钻进它的耳朵里,吵得它头痛又心烦,它又把耳朵放下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自己喜欢,自己舒服,与众不同也不是问题。

二、教学目标:

1.会认“似、耷”等10个生字,会写“扇、慢”等8个生字,掌握“似、扇”2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问句。

3.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明白别人说的不一定正确,要学会思考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义,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语,理解大象的想法的转变过程。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

1.课件出示谜语: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打一动物)

2.同学们真聪明,这个动物就是大象。大家知道大象都有哪些特征吗?(学生举手回答)没错,大象有大大的耳朵,长长的鼻子,粗粗的腿,白白的象牙,壮壮的身子和细细的尾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讲的就是大象的耳朵。

3.出示课题:大象的耳朵。(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组内合作识字:互读、互听、正音。

3.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1)多音字:扇:shān扇动shàn风扇

(2)图片识字:竖、竿、撑、舞

(3)与生活体验结合识字:痛、烦、耷

4.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和词语。

5.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大象为了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的故事。)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好问句。

3.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找出难点字和书写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师范写难点字,强调重点笔画。

遇:半包围结构,笔顺是,“走之底”是三画,右边的笔顺要记清。

最:“耳”的首横要写长点,盖住“又”字,末笔横改提。

4.学生练写,共同评议。优秀作业展示。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象的耳朵》,谁能来说说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大象的耳朵会有哪些作用?

二、复习字词

学习课文这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和词语。

三、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指读第一自然段。

(1)你知道了什么?(大象的耳朵像扇子,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

(2)练习说句子。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______有______耳朵,像______。

(3)动物们的耳朵多种多样,功能也不同,就像《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动物们的尾巴的作用都是不一样的。那么大象的耳朵会有什么作用呢?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

3.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2~8自然段。

(1)指导读好问句。

“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

(2)分角色朗读,看看谁读得最好。

(3)想一想:这几个自然段一共出现哪些动物?(大象、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这几个自然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大家都疑惑大象的耳朵为什么是耷拉着的。)

(4)学习第8自然段。

①“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谁来表演这一段?

②你觉得大象的耳朵有毛病了吗?有必要把耳朵竖起来了吗?

4.学习9~13自然段。

(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

(2)大象是怎样让耳朵竖起来的?(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3)同学们想一想,这样做好吗?会舒服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不舒服,经常有小虫子飞到大象耳朵里,还在他的耳朵孔里跳舞,吵得大象又头痛,又心烦。)

(4)那么,现在,你觉得大象应不应该把耳朵竖起来?是的,不应该,因为大象的大耳朵耷拉着是起到保护作用的。起到了哪些保护作用呢?我们一起来读第12自然段。(学生举手回答:防止虫子飞到耳朵里,还可以把虫子赶跑)

(5)指名读第13自然段。

①指导读出______的语气。

②现在你知道大象为什么说“人家是人家,我是我”了吗?我们来请几个同学结合自己的体会来谈一谈。

四、小结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这篇故事告诉我们要坚持我们自己的特色,不能别什么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2.齐读课文,记住这个有趣的小故事。

教学板书

大象的耳朵

耷拉着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虫子飞不进来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教案设计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教案设计”,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

【教学难点】

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听音乐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播放:刮风下雨闪电雷声的旋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雷雨》。(板书课题)

(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课件出示)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

léihēiwūyāzhīchuíhùyínɡpūchánbǎihuá

雷黑乌压枝垂户迎扑蝉摆哗

?各自拼读,读好翘舌音“枝、垂、蝉”;后鼻音“迎”也是整体认读音节。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

雷雨黑沉沉乌云树桩垂下来窗户迎面扑来摆动阵雨毛毛雨暴雨

?开展读词游戏。

指名读,开火车读。

②小老师领读,齐读。理解、记忆。

(3)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①标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②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3.整体感知内容。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课件出示)

说说课文主要按照什么顺序讲的?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读一读,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雷黑乌压枝垂户迎扑

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1)加一加:“?”加“田”是“雷”;“木”加“支”是“枝”。

(2)换一换:“补”减“衤”换“扌”就是“扑”。

(3)减一减:“鸟”减“丶”是“乌”;“睡”减去“目”是“垂”。“护”减掉“扌”是“户”。

(4)猜谜语:“一只山羊,跌倒山上”是“黑”,“十一点进厂”就是“压”,“昂首前去逐龙舟”是“迎”。

2.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

3.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黑、垂、迎”并讲述:(板书:扁战)

(课件出示):“黑、垂、迎”田字格课件。

“黑”:上下结构,注意“黑”字的书写顺序,第六笔是竖,七八两笔都是横。注意下面的横四点的写法,左边的一点向左,右边的三点都是向右。

“垂”:独体字结构,笔画顺序是:撇、横、竖、横、竖、竖、横、横。

“迎”半包围结构,注意,第二笔是竖提,上面不要多写一撇。最后三笔才是“辶”:点、横折折撇、捺。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提出要求。(课件出示):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四)总结交流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了解了描写雷雨的叙述顺序,下节课我们接着学。

第二课时

(一)从生活经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注意过雷雨天气吗?

雷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雷阵雨,谁能说说雷雨情景?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叫做《雷雨》。(板书课题)

(二)朗读感悟雷雨前的画面

A.天“闷”

过渡:课文中是什么压下来了,读课文第一段找一找。——乌云(板画)

从哪句话中知道的?

a出示:“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1.从这句话中你感觉到这压下来的云怎样?

从哪个词语中感受到的?

黑沉沉:黑、多、厚、沉

满天:多

指导词语朗读后再放入句子。

2.这么多的云都“压”下来(板书)

知道压下来是什么感觉吗?(压一个学生)什么感觉?——重、沉、透不过气来。

现在压着你的不是老师,而是这——读句子

引读:云好黑啊、云好多啊、云好沉啊

b“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过渡:这么沉的云压得你是透不过气来,压得树上的叶子,是一动不动,压得蝉是一声也不叫啊。

1.读句子

2.蝉:见过蝉吗?就是“知了”为什么称知了?(叫声像“知——了”)

爱唱歌的蝉为什么不叫了?——引出:闷(板书)

c齐读

B.风“乱”

过渡:哗——(出示:打乱):打乱头发、打乱书本

这种沉闷被什么给打乱了?读第二小节找——风(板书)

出示句子“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1.指导朗读:读了这句话,你会在风前面加什么字?(乱)

从哪个字中感受到的——乱。

抓住这个字,把风的狂猛给读出来,注意朗读不单用嘴,还课加入表情和动作。

(1)自由读(2)指名读(3)齐读

2.引导感悟:风好狂哪,吹得树枝乱摆,(课件出示)这样的风吹到了蜘蛛身上呢?

3.句式训练:风仅仅只吹到了大树和蜘蛛吗?还吹到了谁?

大风吹得树枝

大风吹得蜘蛛

大风吹得花儿

C.电闪雷鸣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过渡:是呀,此时的乌云越积越厚,像巨石一样压下来,狂风又席卷着大地,更可怕的是闪电和雷声也来凑热闹了。闪电是一道比一道亮,雷声是一个比一个响。用一个成语说就是:(电闪雷鸣)

小结:乌云压、狂风吹、电闪雷鸣,天气的闷,场面的乱,雷声的响都告诉我们谁要来了。

(三)研读“雷雨中”

1.默读课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大家?

2.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互动,教师相机点拨。

如:为什么用3个“哗”?该怎么读这3个“哗”?

为什么“往窗外看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雨要停下来了。)

3.有感情的朗读。

自由读——女生读——指名读

(四)研读“雷雨后”

1.小组合作读一读,画一画文中的景色。

2.展示自己的画。

3.美读这一段。

4.积累运用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越下越大。__越__越__。

(2)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了,()也()了。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咏柳》教案设计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咏柳》教案设计”,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咏柳》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

2、会认2个生字,会写5个字。

3、想象古诗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感诗境——感知美

(一)课前唱歌《春天在哪里》。(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二)导入: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这轻快飞行的燕子,吹面不寒的杨柳风,羞红了脸的桃花,柳枝轻摇的柔柳,组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你看,这是什么?(出示:杨柳图。)

(三)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咏鹅就是赞美鹅,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四)揭题解题:柳树真美啊,唐朝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写下了这一首赞美柳树的诗——《咏柳》。

(五)欣赏配乐朗读,学生感受古诗节奏。

(六)自由读诗,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七)突显生字,指出这些字是今天所要学习的生字,再让学生读字。

二、交流切磋,诵读求悟——品味美

(一)指导学习第一、二句。

1、通过预习,你读懂了哪些词的意思,学生交流后回答。

2、(放远看柳树的图片)大家预习得很充分,你们看到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多么婀娜的柳树啊,在诗人的眼中,她就像一位什么呢?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二)合作学习第三、四句。

1、和同桌一起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出示第四句诗,体会用“剪刀”来比喻“二月春风”的精妙之处,一树碧玉,万条绿绦和数也数不清的细叶,原来是二月春风的杰作啊!继而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4、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三)小结:这棵柳树多美啊,它长得又高又绿,树上垂下无数的柳条,它的叶子细细的,多么惹人喜爱啊!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呢?

(四)过渡: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出柳树的美呢。(接下来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配乐朗诵边想象一下这首诗的意境,等一下我要请同学们把你们想到的意境描绘出来。

三、分组活动,熟读成诵——抒发美

师:大家都喜欢这首古诗,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喜欢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创造、表现这首古诗,告诉老师,好吗?

(学生考虑、讨论,并纷纷说出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朗诵、写作、画画等)

(一)教师根据学生的提议分成四组:朗诵组、表演组、图画组。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小组。

(二)学生分组讨论、创作表演。(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

(三)分组展示表演。

1、诗朗诵组;

2、表演组;

3、图画组;

4、写作组。

(四)师:刚才同学们都运用了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了这首古诗,我觉得大家都做得非常好,回家后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爸爸妈妈,好吗?

四、总结写法,拓展学习——延伸美

(一)小结:诗写得精彩是因为作者观察仔细,能抓住柳树的特点善于运用比喻手法,抒发真情,才使得我们对柳树,对春天的也产生了喜爱之情。希望同学们也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颗敏感的心灵,去观察身边的一切,领略身边的美景!

你还知道哪些歌颂、赞美其它事物的诗?

(二)拓展学生课外学习,并搜集歌颂、赞美事物的诗。

(三)作业:画一幅春景图。

《咏柳》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简析:

《咏柳》是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旨在春天来临之际,让学生随着文本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学情分析:

大多数孩子已经能熟读、甚至背诵这首诗《咏柳》了。所以,我们除了要让学生掌握本课的7个生字之外,主要是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会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本节古诗教学课,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就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具体体现。“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情境,搭建平台,通过理解字词的意思,通过一遍一遍地诵读,进一步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知诗人,解题意: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吗?(共分四步)这节课我们就用这四步学诗法来学习《咏柳》。

1、关于作者,你知道多少?

2、学习生字“咏”、“柳”。题目“咏柳”是什么意思?

3、作者是怎么歌颂柳树的呢?请大家轻声读一遍古诗。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二步。

二、释词语,明诗意:

1、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以小组的形式来理解诗意。

2、汇报自学情况。

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a、妆:(课件演示妆的演变过程),意思是装饰,打扮。

一般都是谁打扮?那么本诗是说谁打扮?

﹝通过课件演示“妆”的演变过程,不仅是帮助学生熟记字形,了解字义,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字更深刻的了解这句话的意思,诗的开始就把杨柳化身成一位美人。﹞

b、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这句话的意思是: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第二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裁:用部首查字法查“戈字部”。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通过理解字义,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三、想意境,悟诗情;

1、再来读第一句话,说说你眼前出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似一位姿态婀娜的美人出现在我们面前,那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

谁能通过诵读把这美妙的画面读出来?

2、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被作者用“似剪刀”形象化了。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还能剪出什么?

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我们美的想象。

﹝我们可以借助这一生动形象的比喻,来拓展孩子们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让我们借作者的诗文,读出我们心中对春的赞美。

﹝引导学生根据对古诗的理解来感情朗读,使之做到与文本的真诚交流,从而达到感情升华。﹞

四、横纵观,拓视野:

春天正向我们走来!让我们吟着春天的诗,与春天撞个满怀……

请在下面的三首诗中,选一首喜爱的背诵下来,并说说理由。

朱熹的《春日》、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和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村居》教案设计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村居》教案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村居》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一首风景诗,全诗如一幅美丽的风俗画:乡村的二月,天气暖和起来。春光明媚,和风丽日,青草生长,鸣莺翩飞。春风吹动下,垂柳的枝条正拂着堤岸,仿佛正在春光中陶醉。白昼渐渐长了,儿童沐浴着春光,呼吸着新鲜空气,奔跑着放飞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诗人抓住早春二月的特点,以精练的语言绘出了明媚的乡村春景,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

读准生字的字音,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春天的知识。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走进春天。

春天来了,大自然到处都是美丽的景象。瞧,春天多美呀!

1、欣赏春天的美景图片。(出示大屏幕,配乐)

2、看到这么美的大自然,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有关于春天的四字词语呢?(指名说,师相继板书)

3、古代的许多文人墨客,将自己在春天里的所见所想用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记录了下来。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随着清代诗人高鼎,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

4、简单介绍作者。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做好记号。

2、大家瞧,这么多的风筝多美呀,你能将风筝上的生字读准,让风筝飞起来吗?

重点指导读“莺、趁”。

3、同学们真能干,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把它们收回来吧!

4、进行自学,想一想: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字?

5、互相交流。

6、师指导记字方法:编顺口溜、熟字加偏旁、熟字减偏旁、形近字对比等。

三、品悟古诗,感受春天。

1、让我们随着生字宝宝回到课文,再读读古诗吧!

读完这首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景色?你从哪句读出来的?

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师引:美丽的二月,草芽儿长出来了,杨柳绿了,鸟儿也叫起来了,这样的景色美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指名读一、二句。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2)播放画面:瞧,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也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柔柔的。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看着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好吗?

3、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4、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这么好的春光,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2)村子里的孩子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想去做什么呢?你从哪句读出来的?

板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你能读好它吗?自由读古诗第二句。

指名读、齐读。

5、设置情境谈话:

(1)你们村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指名说。

(2)在这美丽的春天里,你最喜欢去做什么?心情是怎样的?

你能读读这首诗吗?(读出孩子的快乐、欢畅)

6、想不想加入他们放风筝的队伍?这样吧,让我们一起放飞快乐的心情,一边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心情。(齐读古诗)

7、古诗不仅可以读,还可以唱呢!听,多美的歌声。(出示大屏幕,播放古诗新唱《村居》)

师带领学生拍手齐唱古诗。

四、背诵全诗,欣赏美。

1、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这一首古诗你一定能背下来。

2、生自由背。

3、师检查,指名试背。集体配乐吟诵。

4、同学们学得真不错,老师为你们喝彩,奖励一首歌给我们听。让我们在动听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歌曲:《春天在哪里》)

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相信同学们可以发现大自然中更多的美。

五、课外活动,寻找美。

1、美美地把古诗读给家人听。

2、读课外书,查查还有哪些写春天的古诗。

3、到大自然中去,看看你身边的春天是怎样的。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设计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熟读生词,了解常见职业名称。

2、根据情境,练习写话。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

4、了解谚语这种语言形式,培养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

5、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味。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生字词,能在句子中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习根据情境写话。

难点:了解谚语这种语言形式,懂得助人为乐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我会认读

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吗?能不能简单的给我们介绍一下。(指名说,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1、出示课本上的生字。老师领读生字,学生跟读,开火车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出示生词,学生自由读生词,同桌之间相互检查生词认读情况,相互纠错正音。

3、请“小老师”带读词语。

4、解释词语意思。结合图片,看图理解词语的意思。

5、全班一起齐读词语,每个词读三遍。

二、我会写话

(一)照样子写一写

1、出示课本短文景物:田野、云、大树

示例:天上的云

雪白雪白的

好像一群小绵羊

2、你喜欢哪些景物?为什么喜欢它?请同学来说一说。

景物:风景,花草树木,山峰,河流,建筑等都属于景物。

3、指名同学说自己喜欢的景物,引导学生说“…像…”的句子。

提示:鲜花——蝴蝶

小河——飘带

月亮——白玉盘

……

4、写一写。拿出练习本,把自己最喜欢的风景,用上“…像…”的句式,写一写,写一句即可。

5、作品展示。

挑选优秀的作品放到投影下进行展示。

(二)介绍我的好朋友

1、说说你的好朋友是谁。

小组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的好朋友是谁?长什么样子?你们经常在一起做什么?

2、指名学生起来说一说自己的好朋友。

引导学生以“他是谁?长什么样子?你们经常在一起做什么?”这个思路组织语言。

3、出示课本示例。

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按照出示的例子,自己也介绍一下自己的好朋友吧!

4、作品展示。

三、我的发现

1、出示句子,学生自由读句子。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分别圈出两组句子中的“特别”“经过”。

这两句话带点的词语的意思相同吗?分别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句子,边读边思考问题。

3、指名说说自己的答案,教师讲解。

特别:第一句中特别强调“很、十分、非常”;第二句中的特别强调“与众不同”。

经过:第一个经过是“花费、集结”的意思;第二个经过是“路过、走过”的意思。

4、小结

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尽相同,理解词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进语言环境里,才能理解得更准确。

第二课时

一、我会积累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句子,这种句子在民间流传,用简单易懂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我们把这样的话称为谚语。(出示3句谚语)

1、互相读一读,并说说你读懂了哪句。

2、读了这些句子,你明白了什么?(要为身边的人伸出热情的手)

3、交流句意。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告诉大家,你给别人带来快乐,你自己也会很高兴。

“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平时你乐于帮助他人,那么当你遇到危急情况时,也会有人来帮助你。

“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与其在别人好的时候去祝贺,不如别人艰难的时候去帮助他。

4、小结。

通过民间谚语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到谚语这种语言形式,学习谚语,让我们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无私的帮助他人,这也会给自己带来快乐。

二、我爱阅读

1、播放短文音频,学生欣赏。

2、学生自由读诗歌,把不会的地方圈点勾画,读完小组交流。

3、老师范读,学生仔细听,特别是自己勾画的地方。

4、分五个小结,指名分小节朗读。教师指导校音。

5、理解诗歌内容。

出示“踮疲倦、挂牵”,理解两个词的意思。放到句子中理解。

“踮”:一个动作,表现出孩子的小心翼翼,生怕打扰到老师

“消除疲倦”:消除疲劳,让老师放松心情。

“牵挂”:时刻的想着我们。

6、复述诗歌内容。

这首诗歌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你能说一说吗?指名复述诗歌内容。

学生把一株紫丁香种在老师的窗前,让老师消除疲倦,表现出孩子对老师的关心和喜爱。

7、师生合作朗读诗歌。

8、尝试背诵诗歌。

三、课堂小结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还有很多有趣的语言形式等着我我们去探索。这些都是古人的智慧的结晶,我们要好好的继承和发展。

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二

田野——绿毯我的朋友

天空——棉花糖、小绵羊他是谁?

小河——飘带长什么样子?

月亮——白玉盘你们经常一起做什么?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使学生获取探究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自己从知识的阐述者变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上去设计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自己的朗读、思考和感情,了解和认识到谚语和诗歌的内容与表达的情感。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设计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识字、写字,正确。

2.流利地朗读古诗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难点】

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谈话: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吗?请看录像。

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借助拼音,练读课文

1.自学要求:(出示课件)

借助拼音,轻声自由练读课文。读第一遍时,在生字下面做“△”记号。读第二遍时,生字重点拼读。读第三遍时,在难读的句子下面画“——”线。读第四遍时,标上自然段序号。

(1)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由练读课文。

(2)教师巡视指导。

1.检查学生生字字音的拼读掌握情况。

出示课件:

zǔānónɡwànɡzhāitāodànyì

祖啊浓望摘掏蛋忆

用各种方式指导读生字。

2.检查难读的句子。

师:同学们,你认为有没有难读的句子?(学生自由发言)指导读。

(1)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2)那/浓绿的/树阴/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

(3)啊!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

3.请学生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分小组比赛读。

(3)播放课文录音,范读课文。

(4)让学生再读全文,大体了解祖先的生活。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祖啊浓望摘掏蛋忆

1.讨论如何识记字形呢?

2.教给学生识记方法:

①用熟字换偏旁,加偏旁的方法记,比如:“组”与“祖”,“淘”与“掏”,“忆”与“亿”。“滴”与“摘”。

②容易出错的地方重点记,比如:“望”字要注意左上是个“亡”,竖折变成竖提。

③感到有困难的地方用记号标出,比如:“蛋”字上面不是“定”。

3.在习字本上进行描红练习。

4.当堂默写。指名学生上台默写生字,集体纠正。

(四)当堂检测,巩固学习。

读一读,写一写(出示课件)

祖先浓绿一望无边摘野果掏鸟蛋回忆

第二课时

(一)资料展示,引入新课:

课前布置学生找原始森林的图片,文字资料,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原始森林,捕捉祖先原始的生活。

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文:

1.师配乐范读课文,生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2.指名回答。

指导读句: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3.再读诗文,找一找有关诗句,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

照样子,说一说。

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那(),是()的摇篮。

那(),是()的摇篮。

4.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里干些什么?(狩猎、采摘)

5.同桌互读,说说“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1)说说:诗中写祖先在这里干什么?

(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2)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

(自由自在,惊喜连连)

(3)练读2、3节。

(4)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2、3节。

6.学习课文最后一节。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理解:苍苍茫茫、祖先)

(2)引读。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说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

①我们不应该滥砍滥伐,不要随便狩猎。

②森林附近不能开一些工厂,排放废气、废水。

7.选择喜欢的一节有感情地读一读。

(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8.有感情地读全诗。

(三)拓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画一画吧!

(钻木取火、集体狩猎、打造石器、建房搭窝)

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

①你们什么时候开始学会生火做饭的?

②你们什么时候开始学会搭建房屋的?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彩色的梦》教案设计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彩色的梦》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彩色的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儿歌的丰富意蕴。

【过程与方法】

1.理解儿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仿照课文2、3小节,写写你想用彩色铅笔画的的梦想是什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热爱生活的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儿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

深入浅出地理解儿歌蕴涵的哲理。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2.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一首儿歌,看老师写课题。(师板书课题:彩色的梦)

3.小朋友,课题上哪个字你已经认识了?(结合学生回答教学生写“彩“,并指导书写)

4.课题还有不理解的吗?

是啊,为什么梦是“彩色的”?读读课文我们就明白了。

(二)检查预习

过渡:让我们先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用手中的彩色铅笔画了些什么。出示预习提示:

A.结合图画,自由读文,读通顺流利。

B.读正确生字新词。

C.读好长句子,读准节奏和停顿。

1.检查字词识读

同学们课前已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了生字词,词语能读正确吗?

出示:

cǎimènɡlánsēnlājiépínɡbānjīnɡlínɡ

彩梦蓝森拉结苹般精灵

同桌互读词语,用心听,他读得是否正确。

指名读第一行生字,如果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一遍。重点指导:“彩、森”是平舌音,“蓝、般”是前鼻音,“梦、苹、精”是后鼻音。

出示:

héliáopínɡyùcōnɡdīnɡnínɡ

盒聊坪郁囱叮咛

指名读第二行生字,自由练读,同位轮读,指名读。重点指导:“囱”为平舌音,“坪、囱、叮、咛”为后鼻音。

2.检查课文朗读

小朋友们词语读得这么好,课文能读正确流利吗?

(1)同桌合作轮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地就给同桌竖起大拇指,不正确的让他多读几遍,我请读得用心,听得专心的同学展示。(注意读书姿势:双手捧书,眼离书本一尺)

(2)指名朗读课文

(3)自由读全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4)整体感知:“我”用彩色的铅笔画了写什么景物?(学生试说:画了草坪,野花、天空、雪松、小鸟、小屋、水果、风、水流等)

3.指导书写生字。

(1)田字格课件出示:彩梦蓝森拉结苹般精灵

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结构,指名说。

(2)教师重点指导书写“彩、结、般”。

“彩”左右结构,左宽右窄,右边是个“彡”部,注意“彡”写法:第二撇、第三撇起笔均在前一个撇的右上三分之一处,这样写出的“彡”部才是竖立成一条线,不是横着的。

“结”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第六笔的横一定要比第四笔横短。

“般”左右结构,左右等宽,写时注意,“舟”的一横不露头,右边的部分,不要把“又”写成“口”。

(3)认真读贴,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足安。

(4)展评学生的书写。

(三)复习巩固

1.小游戏,送词语宝宝回家。

彩色精灵叮咛草坪

(1)我的(彩色)铅笔,是大森林的(精灵)。

(2)脚尖滑过的地方,大块的(草坪),绿了。

(3)我的彩色梦境,有水果香,有四季风,还有紫葡萄的(叮咛)。

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写好了生字,读准了词语,再来读读。

小结:看来这些生字词同学们不仅记住了,会写,也会用,这才是真会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本课词语自由读一读。

文具盒聊天草坪葱郁烟囱精灵叮咛

(1)指名读词语师,生纠正读错的字音。

(2)全班齐读词语三遍。

2.单独出示文中7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齐读生字。

(二)初读儿歌,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由读儿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边读边想,看自己能读懂哪些,还有什么不懂的?

3.开火车读。

4.点拨评价。

(三)再读儿歌,理解文意。

A.品析第一节

1.引导:同学们,看图,(出示实物:各种彩色铅笔):

(1)大家都有自己的彩色铅笔,看一看,这些彩色铅笔,都有什么颜色?(有十八彩的,二十四彩的,四十八彩的……)

再来看看,有什么形状?(有长的、有圆的)

你们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吗?

①天上的白云有的像小猫,有的像小狗,还有的像棉花糖。

②下课了,同学们有的跑步,有的跳绳,有的踢球。

(2)“他们躺在铅笔盒里聊天”,铅笔盒会聊天吗?

(不会,这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请你也说一个拟人句。

预设一:早晨,小鸟欢快地在树上唱歌。

预设二:早晨,太阳公公出来了,花儿在向我点头,小草在向我招手。

2.朗读指导:重读“彩色、聊天、跳蹦”,读出彩色铅笔的可爱,活泼及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B.品析第二小节

1.引导:“脚尖滑过”后,画了哪些景物?

学生读儿歌第二小节,课件出示:

“大块的草坪,绿了;大朵的野花,红了;大片的天空,蓝了,”

2.“脚尖滑过”的地方,还可能画出什么来?仿照以上句子写一句话,用上“脚尖滑过,……了,……了,”。

预设一:脚尖滑过,大串的葡萄熟了,大片的麦田黄了。

预设二:脚尖滑过,大片的草原绿了,大个的西瓜熟了。

C.品析第三小节(课件出示雪松图,烟囱、太阳图)

脚尖又一次滑过,我们眼前又展现了哪些美丽的图画?

1.出示“在葱郁的森林里,雪松们拉着手,让小鸟留下歌声。”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你能把下列句子变成拟人手法的句子吗?

①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②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着欢乐的歌儿。

2.“小屋的烟囱上,结一个苹果般的太阳,又大——又红。”

(1)这幅图中,我们又看到了哪些景物?(小屋、烟囱、太阳)

(2)这里把太阳比作什么?(又大又红的苹果。)

你能仿写一句吗?

①秋天到了,落叶纷纷落下,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满天飞舞。

②夜晚,弯弯的月亮像一只小船挂在天空。

D.评析第四小节

1.出示:“我的彩色铅笔,是大森林的精灵。”

理解“精灵”一词。这个词用得好不好?(“精灵”一词好,赋予铅笔以生命,灵动的生命。)

2.“我的彩色梦境里有些什么?”

出示“我的彩色梦境,有水果香,有四季风,还有紫葡萄的叮咛。”

用“我的彩色梦境,有……有……还有……”句式说话。

(我的彩色梦境里,有春天的柳树,有夏天的鲜花,有秋天的落叶,还有冬天的皑皑白雪。)

3.朗读指导:以轻松舒缓的语气读本段,读出对绘画梦境的憧憬和向往、热爱之情。

(四)指导背诵儿歌。

1.谁会背这首儿歌?

(指名吟诵,评价朗诵)

2.你能从这首诗中体会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作者赞美了美好生活的向往。

②作者也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3.带有感情地背诵儿歌。

(五)总结全文。

希望大家好好学习,学好本领,把自己想像的美好生活一一实现。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环境,改变生活,让环境更美好,生活因你而美丽!

板书设计

介绍我的“彩色的梦”。

彩色的梦具体介绍“我”的梦境有哪些。

略写“我的梦境”还有哪些。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神州谣》教案设计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神州谣》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神州谣》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学习重点:学文中认识本课生字,掌握“夕、与”等字的写法。

教学准备:

1、同学课前收集祖国各地风景图片、少数民族资料,做词语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多媒体播放歌曲《大中国》 师说:是啊,谁不爱自身的祖国呢?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小朋友,我们都爱伟大的祖国。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描写祖国山河的三字歌。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同学字。

1、同学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对照下面的拼音读一读,还可以问问同桌,注意把字音对准。

2、卡片检查生字的字音,正音。

3、多媒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带拼音):神州、山川、长江涌、珠峰耸、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民族这些生字放在词语中你能把音读准吗?

4、合作学习,识记生字。(出示生字)这些生字里面有没有你已经会认的字?还没学呢,你是怎么认识的?(同学介绍课外识字方法、途径。)

5、词卡去拼音检查。 相机纠:州---川鸟---岛与---写族---旅

6、多媒体,读去拼音的词。

7、读通课文。生先自由练读,在四人合作读并正音。

8、质疑:课文我们读通了,你有什么不懂得问题吗?

三、朗读感悟。

1、师说:我们中国在古代又称神州、华夏,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想去看看吗?(多媒体)

2、你看到了什么?你到过哪里?

3、边看多媒体边介绍有关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知识。 指导朗读第一、二句。

4、看多媒体介绍台湾。 在我国东南部有一座宝岛—台湾岛。它虽然远离大陆,但与我们大陆却是一家的。它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但由于历史原因,台湾至今还没回到祖国的怀抱。 指导朗读第三句。

5、多媒体展示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指导朗读第四句。

6、师生交叉朗读全文。

四、读韵语,巩固识字。 神州大地,山川壮丽; 黄河长江,奔涌不息; 宝岛台湾,隔海相望; 中华民族,奋发图强。

五、指导书写。

1、多媒体出示:夕、与。(点名读)

2、观察:这两个字都是我们学过的熟字的一局部,是哪两个? 同学讨论说出“夕、与”的重点笔画。

3、教师范写,同学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去拼音个别读,男女生读,分组读,齐读)

师说: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学习了课文。那么,你们和生字都交上朋友了吗?

2、认读词语 师说:同学们可真棒!下面我们来做个“读词语登山峰”的游戏。(出示多媒体)

只有又对又快的把这些词语全部读对,才干胜利的登上珠穆朗玛峰。 同学自由练读、开火车读词

3、有感情齐读课文 师说:是啊,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不只有珠峰,还有黄山、黄河、长江等许多秀丽的景色,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吧!同学们要边看边想课文。(放多媒体) 我们的祖国美吗?(美)那我们一起美美的把课文读一读吧! 二、课外拓展,课内外识字相结合

1、小组内展示各自收集的祖国山川名胜图片、资料,并当小老师带读自身做的词语卡。

2、评选出“祖国山河锦绣图”投影展示图片和词语,并作介绍。

3、多媒体出示香港、澳门、台湾的图片让同学了解,渗透课外识字。

4、师说:我们的祖国山河锦绣,文化悠久,是谁将我们的祖国变得这样繁荣兴盛?56个民族人民的一起发明

5、问:你了解那个民族?说说看

6、多媒体出示有代表性的民族服饰和相关词语。看看图,认认字,读读词。

三、指导书写

1、多媒体出示:川、州、台、争、民、族 生观察分析,同位间互相读读、记记生字,说说怎样把字写好。

2、指名说,相机组词。

3、师重点指导“民、族”

4、同学练习书写。

四、结束全文

1、问:同学们都是祖国的小朋友,我们能为祖国做些什么呢?

2、全班有感情朗诵全文。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设计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在生活中识字,规范书写汉字。

2.根据语境,判断词语的意思,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3.学会写话,学会按要求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4.积累古诗词。

4.阅读《最大的“书”》,学习快乐读书法。

【教学重点】

1.在生活中识字,规范书写汉字。

2.词语分类,看看归纳同一类词语。区分词语的意思,灵活运用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学会写话,学会按要求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教学素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星期天,小明和妈妈一起去出去玩,他们都去了哪些地方?就让我们去看一看吧。

二、认字写字。(课件出示)

bóguǎnlǎnyù

博物馆展览馆体育馆

yánjiūshàozhěn

研究所哨所诊所

1.学生齐读词语。

2.开火车读词语。

3.去掉拼音读词。

4.读句子,巩固认字。(课件出示)

星期天,我和妈妈出去玩,我们先来到博物馆,哇,里面的藏品真多呀!我们一件一件仔细观察,连连发出惊叹。参观完博物馆,我们来到展览馆,展览馆里人山人海,大家有序参观,秩序井然。我们又来到科技馆,那些机器人啦、天文望远镜啦真吸引人。哎,光参观可不行,我们还得锻炼身体呢,于是,我们就来到体育馆去锻炼身体。下午,我们又去了研究所,由于吃坏了肚子,只好去诊所打了一针。

5.测试。用线将拼音和汉字连起来。(课件出示)

bóguǎnlǎnyùyánjiūshàozhěn

馆博育览诊研究哨

参考答案:

bóguǎnlǎnyùyánjiūshàozhěn

馆博育览诊研究哨

三、字词句运用。

1.书写汉字。(出示课件)

含迎留荡满整

书写提示:(出示课件)

“含、留、荡、整”都是上下结构,“含”上“今”下“口”,写的时候要注意;“留”写的时候不能少写笔画;“荡”上“艹”下“汤”,写的时候要看清笔画;“整”上半部分由“束”和“夊”组成,写的时候要注意各部分的写法。

“迎”半包围结构,“之”要把里面的部分包住。

“满”左右结构,不能写成上下结构。

师:我们写字的时候,首先要认真观察字的结构,看看是上下结构、左右结构还是半包围、全包围等,写的时候我们还要认真观察字的笔画,写的时候不能多写或少写笔画。(出示课件7)

学生练习

2.猜猜加点词语的意思,和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三个句子,可以同桌之间互读,可以自由读,在读的过程中注意加点的词语,先根据语境猜一猜加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再借助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自己猜得是否正确。

汇报交流。

提示:(出示课件)

喧闹:喧哗吵闹。

造句:我喜欢安静,不喜欢这喧闹声。

暗示:不明白表示意思,而用含蓄的言语或示意的举动使人领会。

造句:接到了暗示,他赶紧走向前。

泄露:透露出去。

造句:他不小心泄露了秘密。

师:现在我们可以总结一下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查字典,查字典是最直接的方法,用这个方法我们可以很快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

造句,我们可以把词语放到句子里,根据语境来判断这个句子的意思。

我们还可以向别人请教,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四、学会写话。

1.导入:同学们,大自然真是很奇妙,有很多现象会引起我们的好奇,问一个为什么,你的心里是不是也藏着很多“为什么”?这次写话要求大家写一写自己观察的“为什么”,还要写出问题的答案。

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构思提示(出示课件)

平时观察到的一些自然现象都会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什么会刮风、为什么会打雷、天上的云为什么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形状等。

3.写作指导:(出示课件)

(1)写的时候,要认真观察,除此之外,还要查找资料或者向别人请教。

(2)写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简洁,中心要突出,把问题要交代清楚。

4.引导学生根据指导指导写话。

5.学生写话后,自评,互评。

6.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全班通读。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识字和写字,还学习了怎样理解词语的意思,以及怎样写话,老师讲解了许多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练习巩固。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引入:同学们,我们班建起了一个图书角,我们该怎样管理好这个图书角呢?下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看谁想的办法又多又好。(出示课件)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3.教师根据组长汇报进行总结:我们可以把书分类摆放,这样方便借阅。我们还要制定《图书借阅公约》、《图书管理守则》等,让大家知道该怎样爱护图书,希望人人遵守。

二、学习《悯农(其一)》(课件出示)

悯农(其一)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借助拼音读古诗。

2.简介作者(课件出示)

李绅(772-846),汉族,字公垂,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曾孙。青年时曾在润州无锡(今属江苏)惠山寺读书。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3.说说诗句的意思。(课件出示)

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粮食全被夺去而饿死。

4.学生读读背背。

5.测试学生背诵情况。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句子的读法,还学习了三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朗读中运用老师讲解的方法,也希望同学们努力积累祖国的经典文化之一——古诗。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据我观察我们班有很多同学喜欢看书,能说说你平时喜欢看什么书吗?

2.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读书能让我们获得知识,也能从中得到快乐,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书,希望大家一直保持爱看书这个好习惯。

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和书有关系的课文。板书:最大的“书”

3.齐读课题。

通过读题,我想你们一定发现了这篇课文的题目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加上引号的书又有什么特殊的意思呢?学完了可问你就会明白。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课件出示)

2.学生汇报思考结果

教师总结:大自然就是最大的一本"书",这本"书"永远也读不完。在这本书中,你会汲取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的营养,享受到更多的乐趣。

3.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字音。

(2)交流识字体会,

说说你都认识了哪些生字,怎么认识的。你还有哪些好的识字方法,说一说。

(3)巩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4.送生字宝宝回家:学生再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5.检查读书情况。一人读一自然段。

三、细读品味(出示课件)

(一)读书品味“书”指的是什么。

1.再读课文,说一说“书”指的是什么呢?

2.从那些句段中你知道书指的是岩石呢?请生读。

指导朗读:岩石就是书啊!你看……

在朗读这部分的时候,要通过重读“岩石、就是厚厚的”这些词语,读出地质勘探队员的自豪的语气。

3.看课文插图,比较思考:岩石和我们的书比较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哪些不同?

板书:一层一层厚厚

句式练习:这不就是最大的书吗?

结合上学期的句式进行联系。

(二)品读感悟为什么把岩石称为“书”。

这位地质勘探队员看到岩石除了外表厚厚的,一层一层得像一本书外,上面有些什么记录,竟然被称为是最大的书呢?(课件出示13)

请大家再读读5-10自然段,思考一下。

1.生自由读书。

2.提问交流。

理解词语:雨痕波痕

指导读出川川和叔叔的疑问,兴奋的不同语气。

树叶贝壳小鱼和我们现在看到的一样吗?已经成为了化石。

3.拓展延伸

上网查阅,了解什么是化石。

4.分角色感情朗读

下面我们分角色读一读川川和叔叔的对话。

5.品读体会这本大书的用处

这本书是地质勘探队员们最喜欢研究的书,你说那些叔叔天天读这样的书,究竟有什么用啊?

三、小结,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岩石是这本书,我们现在能看得懂吗?不光是你们看不懂,老师也不懂得,这是一本用特殊符号纪录的书,只有地质勘探队的叔叔、阿姨们再看得明白,你们猜一猜要想像他们那样看懂这样的书,我们现在需要做些什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设计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设计”,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游戏玩具学习生字词,规范书写汉字。

2.积累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语,会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写一句话。

3.书写半包围和全包围结构的汉字。

4.看图写话,并用上表示时间的词语。

5.阅读《手影戏》。

【教学重点】

1联系生活游戏玩具学习生字词,规范书写汉字。

2.积累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语,会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写一句话。

3.书写半包围和全包围结构的汉字。

【教学难点】

阅读《手影戏》。

【教学素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识字加油站,书写半包围和全包围的汉字。

2.字词句运用。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识字加油站。

1.同学们,你玩过哪些玩具?

生回答。

出示下面的玩具:(课件出示)

陀螺毽子不倒翁玩具枪橡皮泥溜溜球遥控坦克

二、认字写字。(课件出示)

tuóluójiànzibùdǎowēnɡwánjùqiānɡ

陀螺毽子不倒翁玩具枪

xiànɡpíníliūliūqiúyáokònɡtǎnkè

橡皮泥溜溜球遥控坦克

1.学生齐读词语。

2.开火车读词语。

3.去掉拼音读词。

4.测试。用线将拼音和汉字连起来。(课件出示)

tuóluójiàndǎowēnɡqiānɡxiànɡkònɡtǎnkè

毽坦倒陀枪橡螺控克翁

三、字词句运用。(课件出示)

1.大家平时积累了不少词语,当你心里生气、高兴、难过时,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呢?

学生试着在书中填写。

汇报交流。

总结:

形容生气的:

怒气冲天火冒三丈怒火中烧暴跳如雷恼羞成怒怒气冲冲

形容高兴的

喜出望外喜眉笑眼喜笑颜开喜行于色大喜若狂大喜过望

形容难过的:

抱头痛哭泣下如雨泣不成声泪如泉涌泪干肠断痛哭流涕

2.照样子,用加点的词语写一个句子。

师:大家看看这个词语有什么特点。

出示“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一会儿”表示时间比较短,在短时间里做了哪些事。

看谁能用它说一句话。

学生汇报。

交流:

示例:妈妈一回家就忙起来,一会儿扫地,一会儿抹桌子,一会儿整理房间,忙得满头大汗。

孙悟空八九七十二变,他一会儿变成一棵松树,一会儿变成一朵花,一会儿变成一座假山。

3.书写三包围和全包围的汉字。

书写提示:

匹:先写一横,再写里面的“儿”,最后写竖折。

巨:先写外面的一横,再写里面的竖折,接着写里面的一横,最后写外面的竖折。

周:由外到内地写。

团:先写竖,再写横折,将里面的“才”写完后,再写最后一横。

“圆”“国”的写法跟“团”一样。

全包围的字记住“先里头,后封口”。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识字加油站,从平时玩过的玩具里也学到了不少生字,学习汉字的机会无处不在啊。还积累了表示心情的词语,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话。同时,练习了书写三包围和全包围的汉字。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时间里,多积累和运用。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写话。

2.日积月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写话。(课件出示1)

出示图画,我们先看一看小虫子、蚂蚁和蝴蝶用鸡蛋壳做了哪些事情?

学生回答。

第一幅图:蚂蚁将鸡蛋壳做了一个跷跷板,在高兴地玩耍。

第二幅图:蚂蚁将蛋壳做成了一个降落伞,载着蚂蚁去游玩。

第三幅图:下雨了,小虫子和蚂蚁将蛋壳当作避雨的小房子。

第四幅图:晚上,小虫子和小蚂蚁把蛋壳当作了摇篮,大家在里面睡得多香啊。

师:再看一看,这四幅图发生的时间。(课件出示)

早上过了一会儿到了下午天黑了

看看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各用在哪幅图上。

生汇报,分别用了一至四幅图上。

师:大家将四幅图连起来说一说。

生:早上,蝴蝶到草丛中玩,她看到小虫子和蚂蚁在鸡蛋壳上玩跷跷板,蝴蝶说:“我们一起去旅游吧。”

过了一会儿,大家一起将蛋壳做成了一个降落伞,小虫子和蝴蝶坐在里面,飞了起来。

到了下午,天下起了大雨。小虫子和蝴蝶把蛋壳做成了一间小房子,大家躲在里面,一点也没打湿。

天黑了。他们又把蛋壳做成了一个摇篮,大家躺在里面,舒舒服服地睡着了,睡得多香啊。

二、日积月累。

1.讲解二十四节气。

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由于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中国正统的二十四节气以河南为本。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加入二十四节气能较好的反映出太阳运行的周期。

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2.十二生肖是怎么来的?

4.出示二十四节气歌。(课件出示)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师:大家朗读一遍。

生朗读。

纠正读错的音。

指名读。

师:“春雨”指的是哪两个节气?

生:立春雨水

“惊春”呢?

生:惊蛰春分

师:“夏满芒夏暑相连”中的两个“夏”分别指的什么节气?

立夏夏至

师:“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中的两处“秋”和两个“雪”分别指的是什么节气?

生:立秋秋分小雪大雪

请大家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学生背诵。

师抽测。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看图写话,写看图写话的时候,我们先要看懂图上画的内容,想象图画中没有画出来的内容,用什么时间、什么人(物)做了什么事来写画的内容。我们还学习了二十四节气歌,以后每到一个节气,大家看看天气有什么变化。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阅读《手影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把课文读通。

1.请小朋友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短文。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把短文读正确、读通顺、不添字、不漏字。

2.检查识字情况。(出示生字、生词卡片)

手影戏宁宁路灯玩他我对面

出现原来认识男孩儿也冲鸽子

鼓励学生自学:这些生字,哪些不用老师教,你们已经认识了?

3.检查朗读情况。

师:现在哪个同学有把握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根据“正确、流利”的要求适时评价,注意鼓励)。

二、悟一悟,把课文读懂。

1.请小朋友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后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板书有条理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讨论:宁宁和那个男孩为什么后来都变出了鸽子?(可启发学生:宁宁想了一下,想了些什么?为什么会想到变出鸽子呢?鸽子代表什么?小男孩又是怎样想的?)

4.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让学生再读书,进行教育。

宁宁开始和一个不认识的男孩儿展开生动的手影较量,后来,宁宁想了一下,主动让步,那个小男孩也不好意思,不再较量了,他们就一起高兴地玩起来。小朋友们也要学会宽容。

三、赛一赛,把课文读好。

1.小朋友们,你们真了不起,靠自己读懂了这个故事。那么现在,你们打算怎么来读好这篇课文呢?

2.赛读:先让学生练读,再赛读。

学生练习时,要想想宁宁和小男孩当时的心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一练,也可以同桌互相读一读。在赛读过程中,注意运用语言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如:“谁愿意向他挑战?”“老师也想试一试。”同时,引导学生读好一些关键词句,如:“突然,小鸡对面跳出一只猫,向小鸡扑来。”“宁宁手一变,墙上跑出一条狗,向猫冲过去”。“两只鸽子在一块儿玩起来”。

文章来源://m.jab88.com/j/116330.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