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第二课时教案设计2018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感悟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给予”的内涵,深刻领会“给予是一种快乐”。
3、通过阅读感悟父子情深和高尔基的真爱。
教学重点:感情朗读,体会父子情深和高尔基的真爱;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给予”的内涵。
教学重点:
理解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策略: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抓住文章特点,挖掘空白点,引导学生基于文章语言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对文章的难点部分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联系生活实际,突破对“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理解。
教学准备:高尔基的资料及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故事梗概。
2、初步感受高尔基与儿子之间的“真爱”。
第二课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给予”的内涵,并深刻领会“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哲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故事梗概。
2、初步感受高尔基与儿子之间的“真爱”。
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生活入手,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主谈一谈,父子、母子及母女等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故事?(让学生自主谈)
当学生谈及到父爱或母爱时,相机引出课题,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著名作家父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2、板书课题:《14、高尔基和儿子》(师有意留出空白,将“他的”二字不写,让学生补充),同时让学生体会《我和妈妈》与《我和我的妈妈》两个题目的不同之处,然后再谈谈上述两个题目的不同之处。
3、让学生谈一谈和高尔基有关的话题。诸如:高尔基的名言等。
4、出示课件(名言、画像等),让学生思考问题:
读了课题之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他的儿子叫什么名字?是干什么的?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5、出示课件,了解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略)
6、在了解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生平之后,我们通过读题知道本文是一篇记叙文,那么,到底记叙了一件什么事呢?
过渡:下面我们只有通过读文,才能知道故事的由来。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故事梗概
1、初读课文,
(1)出示要求:
a、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b、借助后面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
c、读顺句子。对于比较难读的长句子要反复读几遍,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直到读通为止。
d、读通全文。把课文多读几遍,想想每一个自然段说了什么事。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A、指名逐段试读课文。
学生读,教师作如下引导:
提醒学生注意字生字词的读音(轻声、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大屏幕出示生字(略)
三、再读课文,总体领略高尔基与儿子之间的“爱”
1、请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做评委。
2、学生读,大家评论。
指导读好长句子。
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3、让学生说说本文讲了什么事。(预设:可以把儿子栽花、爸爸赏花放在一块,也可把其分开。)
学生自然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是总启,写高尔基很爱自己的儿子。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写第一件事——儿子为爸爸栽花。
第三段:(第4—5自然段)写第二件事----高尔基赏花。
第四段:(第6—9自然段)写第三件事——高尔基写信勉励儿子。
四、精读第一自然段,感知高尔基父子亲情的“爱”
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很爱自己的儿子。(这里的“爱”字,与题目中的“他的儿子”是相互照应的)
五、指导写字和生字词
做到“身直、肩平、头正、臂开、足安”和“三个一”(胸离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眼离纸一尺)。将课后3个生字认真描一遍。
一、揭示课题、创设爱的氛围
1.同学们,静静地看……
板书:高尔基
△知道他吗?你对他知道多少呢?能不能用一两句话简单地介绍一下。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位文坛巨匠与儿子之间发生的一段美丽的故事。
板书:和他的儿子
3.谁来读读课题?
表示人名的词儿连读,意思可以表达得更清楚: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4.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休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前来探望他。
△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请打开书,自身读读课文。
二、品读“栽花赏花”,感悟父子情深
1.儿子是怎样种花的?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只有一句话,看似简简单单,其实字里行间蕴藏着动人的小故事。仔细品一品。
2.全班交流:
(1)顾不上休息,一直,忙着,整个假期没有停止过,很辛苦。
(2)各种各样,品种繁多,千姿百态
△让我们了解一下:儿子有多大?
△对儿子来说,种这些花很不容易。那他是种着玩的吗?
3.闭上眼睛(学生),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到这块芳草地。
师范读第四自然段。(配乐)
△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看到:花儿争奇斗艳,争着比美
五颜六色的花儿在风中跳舞,摆动着美丽的衣裙,扭动着腰肢。
听到:风儿和花在做游戏,小蜜蜂边飞边歌唱。
闻到:阵阵芳香,沁人心脾
师叙:这儿原本只是一片普普通通的地,一个普普通通的院子,现在却开满了各色的鲜花,到处充溢着沁人心脾的芳香,引来了小生灵——蜜蜂、蝴蝶……它们嗡嗡的飞着,似乎在哼着一首春天的歌。
△想亲自去吗?美美地读读吧。
△这些盛开的花儿在你的眼里,就像什么?
△在父亲的眼里呢?他有什么样的感受?
△这是个打比如的句子,这样的比如恰当吗?
△你能读出感受来吗?试一试。
三、品读“写信教子”,感悟信的内涵
1.儿子思念父亲,父亲又何尝不想着儿子呢?不久,儿子收到了高尔基从远方寄来的信。
(1)捧着父亲的信,儿子会怎么读?请同学们自身读读7—9自然段。
(2)父亲的希望,儿子能读懂吗?你们能读懂吗?
△第二段信的内容中,父亲再次提到美好的东西,是什么?
(花、协助、关爱、为他人奉献……)
△给什么?给予、奉献,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拿什么?索取,一味得到他人的关怀而不付出。
是的,当一个人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在大家心中是那样重要;当一个人把协助他人、为他人奉献爱心当成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时,同学们,你们能想象得出那样的人生因此而快乐吗?
(3)连起来读读这封信的内容,想读给谁听,就去吧,把内心的感受告诉他。
(4)你们小小的年纪,也许父亲的话语并不一定完全理解。但不要紧,随着年龄的增加,你会有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张老师也是在童年时第一次读这个故事,十几年过去了,是这句话随同着我长大的,生活的体验告诉我,付出真的是一种快乐。请允许我来代替父亲,代替高尔基向大家诉说他对儿子,更是对每一位小朋友的期望,好吗?
2.听了父亲对儿子的希望,看到儿子为父亲种的花,高尔基广博深沉的爱包围着我们。
板书:爱
3.老师再送两句高尔基先生的名言,希望它们能随同你们长大!
幻想,使精神得到休息,还可以打扫一下心头的生活灰尘。
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2018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推敲》第二课时备课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3、用“即使??也??”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皎洁推敲斟酌妥帖
2、填空:
()有个诗人叫(),早年因(),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创设爱的氛围1.同学们,静静地看……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内容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书写田字格中的两个生字。
3.整体感知课文,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
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
资源
1.充分利用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观察,结合诵读,让学生想象高尔基的儿子给岛上人们留下的美好的东西。
2.高尔基的资料: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
3.学生经验:学生对高尔基了解甚少,但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教师可给学生精选一些高尔基的作品片段来阅读,并建议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这位文学巨匠。
预习
设计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准“镢头”“姹紫嫣红”。
2.给生字组词,画出生词,不理解的做上记号。完成《一课一练》第一题。
3.标出小节号,给课文分段,概括大意。
4.搜集高尔基的资料。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走近课文(3分钟)
1.认识高尔基,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课本插图,初步感知高尔基形象。
(1)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2)听老师介绍高尔基,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适时补充,更大程度地了解高尔基。
2.
(1)明确文章的两个主人公(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2)明确:差一个“和”字。(提示学生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高尔基与他的儿子这对父子间的几件事。)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18分钟)
●预习作业2:
1.学生自由朗读词语,指名读。
2.理解词语意思:
3.齐读词语。
4.学生展示,组内批阅。
●预习作业1:课文朗读
1.小组选择喜欢的方式合作朗读课文。
2.小组朗读展示。
3.在教师指导下练读。
4.自由练读。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12分钟)
【学习单1】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高尔基与他的儿子这对父子间发生了几件事情呢?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
2.再读课文,看看课文可以分几个段落,每段都讲了些什么?
3.学习时间:5分钟
1.学生自主学习。
2.学生展示。
①课文写了两件事情。
②第一段(1):总写高尔基很爱自己的儿子。
第二段(2—5):写第一件事——栽花赏花。
第三段(6—9):写第二件事——写信教子。
3.课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从小教育儿子的思想。
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1分钟)
第一板块:导入揭题
1.出示画像(高尔基像)
同学们,你们知道画中的这位老人是谁吗?告诉你们,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高尔基。(板书:高尔基)
(1)高尔基是谁呢?预习过课文的同学一定知道,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简单介绍一下?
(2)知识扩展:
高尔基简介——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伟大代表,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外祖父家中。8岁就开始独立谋生,做过各种各样的苦活儿,工作之余渴求知识的他勤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很多,著名的有《在人间》、《母亲》、《海燕之歌》等。
2.揭示课题。
(1)我们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小主人公,他是谁?(板书:他的儿子)
(2)老师还没有将文题写完整呢,同学们看还差一个什么字?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预习作业2:
1.出示词语:
休养探望镢头栽种
姹紫嫣红蜜蜂欣赏脸庞
妻子愉快
2.导学
①指名朗读词语。
②理解词语意思:
指名一名学生展示交流《一课一练》第一题。
●预习作业1:课文朗读
1.在小组内选择喜欢的方式合作朗读课文。教师巡视、观察学生合作学习。
2.学生展示朗读。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
【出示学习单】
1.导学:
(1)课文写了高尔基与他的儿子这对父子间发生了几件事情呢?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
(2)课文可以分几个段落,每段都讲了些什么?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第一部分。
《一课一练》第二部分。
作业
设计
课内作业:
1、《补充习题》第一部分。
《练习与测试》一、二部分。
2、《习字册》生字部分。
课外作业:
1、《习字册》词语部分。
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很熟练。
3、《补充习题》二、三部分。
教学内容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凭借语言材料,深刻领会“给”的丰富内涵,体会“愉快”,感悟“美好”。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给予”的内涵,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
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凭借语言材料,深刻领会“给”的丰富内涵,体会“愉快”,感悟“美好”。
3.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
资源
充分利用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观察,结合诵读,让学生想象高尔基的儿子给岛上人们留下的美好的东西。
预习
设计
1.收集高尔基的名言。
2.背诵课文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走近课文(2分钟)
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说说文中的主人公给你留下的印象。
(高尔基很爱自己的儿子)
2.思考:高尔基给儿子的信中哪一句话含义最深刻?
(“给”永远比“拿”愉快……)
第二板块:品读“栽花”,体会儿子也爱父亲。(30分钟)
1.自由朗读课文2、3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
(1)学生汇报交流找到的句子
抓住“只有10岁”“没有镢头那么高”“顾不上休息”“一直”“忙着”“各种各样”等词语
(2)齐读第2自然段。
2.
出示:看着满院刚种下去的各种各样的花草,儿子的心里在说:。
第三板块:品读“赏花”,指导朗读。(7分钟)
1.观察课本插图,欣赏花美。
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
想象,体会景色的美丽。
3.发挥想象,体会美景
(1)会陶醉。。。。。。
(2)疲惫会一下消除
(3)烦闷立刻烟消云散
4.齐读句子
5.读句子,找出“姹紫嫣红”的近义词。(万紫千红、五彩缤纷、五颜六色……)
6.再次齐读。
7.思考:高尔基此时看到儿子种的花,会怎么想呢?如果儿子在身旁,他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呢?
同桌合作表演。
第四板块:品读“写信”
1.高尔基是多么的高兴啊!不久,一封带着花的芳香,带着父亲谆谆的教导的信从意大利飞到了苏联,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信上说了些什么。
[学习单]
①捧着父亲的信,儿子会怎么读?请同学们自己读读7—9自然段。
②父亲的心意,儿子能读懂吗?你们能读懂吗?和小组内同学谈谈自己的理解。
③学习时间:5分钟。
2.
①出示“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学生联系实际具体说说“你的生活因为留给别人美好的东西而愉快”的感受。
②引读:“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设计情境想象,帮助理解。
(1)记得有一次,我的同桌忘记带文具了,我就把自己的文具借给他,看到他开心的笑脸,那时侯,——
(2)上次,我的一位同学流鼻血了,我赶紧从衣袋中掏出纸巾,为她擦去血迹,那位同学一个劲儿地谢我,那时侯——
(3)在公共汽车上,我看到一位老奶奶没有座位,我把自己的位子让给她,她高兴地说:“真是一个乖孩子。”那时候——
(4)操场上,一个低年级的小朋友摔倒了,我连忙把他扶起,那时候——
△帮助、关爱、为别人奉献……
③再次品读。
1.学习名言: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
第四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
(1分钟)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知道了故事的两个主人公是——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引导:高尔基很爱他的儿子,他教育儿子的方式也很特别,他是通过——“写信”来教育儿子的。)
2.你认为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信中哪一句话含义最深刻?
板书:“给”永远比“拿”愉快……
第二板块:品读“栽花”,体会儿子也爱父亲。
1.爸爸爱儿子,那儿子爱不爱父亲呢?请自由朗读课文2、3自然段。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儿子也深爱着父亲?
1)儿子种这些花容易吗?你从哪里体会出来?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重点让学生体会。
2)齐读第2自然段。
2.“假期很快过去了,他告别爸爸,跟妈妈回苏联去了。”
临行前,儿子看着满院新栽的花草,此时,有些花还没有发芽,有些花已经成活了,但还没开花,儿子小小的心灵里一定藏着一个很大很大的愿望,他一定有许许多多的话想要对花儿草儿说,就请你大声地替他说出来吧!
师小结:是呀,儿子留下的不仅仅是鲜花,还留下了对爸爸的一份浓浓情意,留下了一份深深的祝福。
第三板块:品读“赏花”,指导朗读。
1.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欣赏花美。
2.小黑板出示句子:
“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
多美的情景呀,快来读读吧!
3.引导想象,体会景美。
(1)如果你是岛上的居民,当你早晨醒来时,你看到了高尔基院子里这些美丽的花,你会怎样?
(2)当你做完一天的工作累了时,看到这些花,你的心情怎样?
(3)当你心情烦闷时,你看到这些花,你的心情怎样?
4.齐读句子。
5.看到“姹紫嫣红”这个词,你还能想到其他的词吗?
6.来,让我们和高尔基一起来到这片芳草地,欣赏那遍地的鲜花。
7、思考:高尔基此时看到儿子种的花,会怎么想呢?如果儿子在身旁,他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呢?
同桌合作表演。
指名表演。
第四板块:品读“写信”
1.高尔基是多么的高兴啊!不久,一封带着花的芳香,带着父亲谆谆的教导的信从意大利飞到了苏联,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信上说了些什么?
[出示学习单]
2.导学:
①出示“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请联系实际具体说说“你的生活因为留给别人美好的东西而愉快”的感受。
②引读:“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设计情境想象,帮助理解。
(1)记得有一次,我的同桌忘记带文具了,我就把自己的文具借给他,看到他开心的笑脸,那时侯,——
(2)上次,我的一位同学流鼻血了,我赶紧从衣袋中掏出纸巾,为她擦去血迹,那位同学一个劲儿地谢我,那时侯——
(3)在公共汽车上,我看到一位老奶奶没有座位,我把自己的位子让给她,她高兴地说:“真是一个乖孩子。”那时候——
(4)操场上,一个低年级的小朋友摔倒了,我连忙把他扶起,那时候——
△信的第二段内容中,父亲再次提到美好的东西,是什么?
③再次品读。
3.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我们无私付出的地方,让我们的心中都装着“奉献”,把自己最美好的东西献给别人,让生活更美好!
老师再送你们一句名言,希望它能伴随你们长大!
出示名言,齐读。
第四板块: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第四部分。
作业
设计
1.背诵课文
2.《练习与测试》余下部分,《补充习题》余下部分
3.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
2018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嫦娥奔月》第二课时备课教案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敬重宝剑贪婪迫不及待奸诈接济假装翻箱倒柜
二、精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同学们,说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讨论:“苦难”是什么意思?(痛苦和灾难的意思)文中的“苦难”指的是什么?读第l自然段,注意突出“直”、“实在”、“无法”等词语,体会老百姓遭受的苦难。后羿是怎样为老百姓解除苦难的?请画出有关的动词。(登上、运足、拉满、射下等)同学们,这些词写出了后羿的力大神勇,读书时要注意突出这些词。
3.朗读课文第一段。
三、精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想:逢蒙是个怎样的人?嫦娥是个怎样的人?画出文中有关语句。
2.讨论:逢蒙的奸诈贪婪表现在哪些地方?(“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假装生病”、“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威逼嫦娥”、“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等词语写出了逢蒙的奸诈贪婪)
磁娥的善良机智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与逢蒙周旋”、“疾步向前”、“一口吞了下去”等词句反映了嫦娥的善良机智。)
3.教师引读第5自然段。
4.嫦娥吃了仙药后,怎样了呢?请同学们先看图,再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飘飘悠悠”是什么意思?(在空中轻缓地浮动)怎样才能把嫦娥这飘飘悠悠的样子读出来呢?(读的时候要放慢语速)你觉得这段话写得怎样?(写得很美)美在哪儿?(“飘飘悠悠”、“洒满银辉”、“碧蓝碧蓝”、“一轮明月”等词写得很美)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四、精读课文第三段
1.轻声自由读课文第三段。请同学们圈画出后羿找妻的词语。
(“焦急地冲出门外”、“连声呼唤”、“不顾一切地追去”等词语)
2.读了这些词语你能体会出后羿当时的心情吗?(找妻时的急切心情)谁能把后羿找妻时的急切心情读出来?
3.乡亲们对嫦娥的思念之情又体现在哪儿呢?(“摆上”、“祝福”等词表明乡亲们想念好心的嫦娥)
五、布置作业:朗读课文。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2018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在大海中永生》第二课时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2018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在大海中永生》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主人公邓小平爷爷的情况、分段及段落大意)。
3、上节课同学们还提了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比如“已经把骨灰撒向大海了”,为什么
还能‘永生’呢?这节课上我们就把这些问题都消灭了。
二、精读感悟
(一)、细读第1段:
1、齐读第1段。你从第1段中读出了什么?是从什么地方读出来呢?
2、引导朗读以下的句子,感受人们悲痛不舍的心情:(播放录音朗读)
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
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的辽阔大海。(引导读好低低地缓缓地)
(1)指名读,组织学生评议。
(2)听录音。
(3)再指名读,然后齐读。
3、师:“崭新的历史”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课文中说“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
篇章”?最后一个篇章又指的是什么?(邓小平爷爷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
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这是他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的遗愿,
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所以说骨灰撒放大海是“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
篇章”)
4、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语速徐缓,语音沉稳,体会当时人们的悲痛不舍
的心情。
5、谁来试着背诵这一节?
过渡:邓小平爷爷的一生都献给了他深爱的中国人民,用他的聪明智慧,使人民的生
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十亿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
他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使香港在1997年7月1日、澳门在1999年12
月20日都顺利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他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尸体,
不留骨灰,这是何等高尚啊。人们的心情多么矛盾,不想小平同志离开,又不忍心违背
他老人家的遗愿,所以??(引读第2节)
(二)细读第二段并背诵
1、学习第2节:
(1)引导理解“呜咽”“痛悼”的意思。
(2)最后的省略号起什么作用,后面省略了什么内容?在涛声中你似乎听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齐读第2节
(4)生再次自由朗读,读出人们悲痛不舍的感情。
(5)练习背诵。
2、学习第3节:
(1)投影出示第3节(师:但是伟人还是离去了,也许??引读第3节)
(2)师:a“奔腾不息”是什么意思?
b那奔腾不息的浪花将骨灰送到哪些地方?
c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介绍香港、澳门、一国两制及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
化,说明邓小平爷爷的伟大功绩,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并说明因为小平爷爷是2月19
日去世的,没能亲眼看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所以低低地缓缓地,不忍离去。)
d四个大组分别读四个带“也许”的分句,比比哪组读得好。
(3)四个“也许”能颠倒吗?为什么?
(4)增强气势朗读第三节的四个带“也许”的分句(第一组朗读第一分句,第
一、第二组合起来读第二分句,依次类推)
(5)师:邓小平爷爷的影响太大了,他的影响超越了时代,也超越了国界。
(出示投影)“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
界”
a让学生齐读这句话。
b师:超越时代指的什么?
超越国界有是什么意思?
c师:这句话应该怎么读,读出什么感情?
d指名读,组织评议。
e小结:这句话句式整齐,情感充沛,要读出这样的内涵:小平爷爷及其丰功伟绩人民
不会忘记,他的形象不可磨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e再次齐读。
f用“不仅??也??”造句。(引导学生发现也后面的感情更强烈)
(7)练习背诵第3节。
3、学习第4节,读出感情。
4、齐读第二段。
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前两部分:飞向大海和撒向大海,知道了小平爷爷的
丰功伟绩和人民对他依依不舍的感情,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三部分。
三、作业
1、语文练习册上的23课练习。
2、用“不仅??也??”造句。
3、背诵并默写1——4节。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五年级语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知识点复习”,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知识点复习
【原文】
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很爱自己的儿子。
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休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前来探望他。
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忙着栽种各利各样的花草。假期很快过去了,他告别爸爸,跟妈妈回苏联去了。
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
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不久,儿子收到高尔高尔基从远方寄来的信。信里说:
“你回去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来。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美好的东西——鲜花。
“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字词学习】
字:镢(jué)、染、栽
词:探望、脸庞、愉快、姹紫嫣红
【重点句子】
1.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休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前来探望他。
2.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忙着栽种各利各样的花草。假期很快过去了,他告别爸爸,跟妈妈回苏联去了。
3.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
4.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5.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2018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艾滋病小斗士》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3.品读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引导学生树立战胜“灾难”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恩科西为什么被人们称作“艾滋病小斗士”?
2.通过学习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理解小斗士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感悟“小斗士”的可敬。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携带轩然大波虚弱遭遇
2.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出示并齐读首尾段。师过渡:到底是什么,让这个身患艾滋病的黑人男孩引起了他们及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人们为什么称他为“艾滋病小斗士”呢?让我们一起去回顾恩科西的生命历程吧。
(二)精读感悟:
(一)感知艾滋病的可怕,感悟恩科西的“不幸”。
1.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恩科西遭遇了怎样的不幸?打开课本,默读第二段,划出有关的语句,用一两个词语在句子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2.生自读课文,画句子,批注。
3.讨论交流:
①“一出生就携带艾滋病病毒,不久母亲又被艾滋病夺去了生命。”
你有什么感受?能不能把它读出来。
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婴儿降生,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
这些数字让你感受到什么?
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也许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强的,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投影)指名读。
再读读这句话,要特别注意哪些词呢?你从中读懂了什么?(“竟然”该怎样理解?“挺”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坚持”吗?从这个词你看出了什么?)
艾滋病患者是痛苦的、不幸的,小恩科西就是其中的一位,现在你知道他活到上学的年龄是多么不容易了吗?读——
第二次齐读课题。
②“9岁那年,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上学时,遭到了全校大多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反对,还在当地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投影)
A.理解上下文说说“轩然大波”在这儿指什么?
B.那里的老师、家长、学生听说恩科西要来上学,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又会怎么做?老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说。
C.读词“轩然大波”。
D.是呀!身患艾滋病的恩科西被他们拒之门外。此时此刻,如果你是恩科西,你最先想到什么?
E.后来事情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二)感悟恩科西“顽强的抗争”
过渡:面对如此悲惨的命运,小恩科西害怕了吗?退缩了吗?向命运低头了吗?他是如何顽强的抗争、与命运搏斗的呢?让我们从文中寻找答案,默读课文第5、6、7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
讨论交流:
1.“恩科是的身体非常虚弱,随时可能死去。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不是悲观消沉,而是开始学习怎样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他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投影)
这儿用了两对关联词,找一找。
自由读读,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抓关键词“坦然”、“关心”)
师创设情境引读:
当恩科西第一次得知自己的病情时,他不是——
当恩科西得知艾滋病无药可救时,他不是——
当恩科西被艾滋病折磨的不成人样时,他不是——
恩科西不愧是:第三次读题。
2.“他曾经应邀到美国出席艾滋病研讨会,用纤弱的声音不断向世界呼吁:要接受和爱护艾滋病人,尤其要关心患病的妇女和儿童。”
这段话中,他在向谁呼吁?呼吁什么?用什么样的声音呼吁?指名读。
3.他说:“我希望政府向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艾滋病药物,使他们不再把病毒传染给自己的孩子。”(投影)
他又在向谁呼吁?呼吁什么?(抓关键词“尚显稚气”)
谁能把他的心声再说一下。
4.他还说:“人们不应该对艾滋病人另眼相看,我们需要关爱,拥抱艾滋病儿童是不会被传染的。”(投影)
他又在向谁呼吁?呼吁什么?读
过渡:小恩科西的一番发言震撼了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的心灵。为了全世界的艾滋病儿童,他在奔走,在呼喊,
——让我们来向世界、向政府、向人们呼吁。
教师引读:
恩科西在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与艾滋病抗争、与无知和偏见抗争,你能赞美一下他吗?师:他是当之无愧的??第四次齐读课题。
5.师引读:
尽管恩科西感觉到生命随时可能结束,但他依然在梦想未来。他说:“等我长大了,我要成为一名艾滋病问题专家,周游世界,到各国演讲,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投影)
——师:他梦想着自己能够健康长大,他梦想着自己能成为一名艾滋病专家,多么简单而美好的梦想。谁能把他的心声再读一读!
(指导朗读)
过渡:然而在2001年初,恩科西的病情开始恶化。6月1日这天,就在全世界儿童欢度节日的时候,被艾滋病折磨得体重不到10千克的小恩科西,终于静静地离开了人世。他的死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三)总结全文。
1.(——师引读:)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感叹:人类与艾滋病斗争失去了一个勇敢的声音,世界失去了一位同艾滋病顽强抗争的小斗士。(投影)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称恩科西是“艾滋病小斗士”了吗?
2.(——师引读:)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痛切地说:“又一条年轻的生命离我们去了,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天灾,恩科西就是榜样。”(投影)
“痛切”什么意思?能换成悲痛吗?你从总统的话中读懂了什么?为什么说他是“榜样”?
3.再齐读句子,感知写法。(这两段话分别在文章的什么位置?)
(四)补充介绍。
1.联合国确定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
2.简介“红丝带”(投影)。
3.同时,各国人们都在身体力行,关心着艾滋病人。(投影图片)今后你会如何对待艾滋病人呢?
(五)升华主题。
1.同学们,恩科西面对着巨大的不幸,他不仅顽强抗争,自强不息,而且关心和他一
样不幸的患者,为所有人做出了榜样,是一名真正的——第五次齐读课题。
2.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生,我们难免也会遇到困难、挫折、失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
(六)布置作业。
12月1日,世界艾滋病即将到来,试着写一封倡议书,提倡全世界的人都来关爱艾滋病人。
板书设计:15.艾滋病小斗士
不幸坦然面对
恩科西
顽强关爱他人
21、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学目标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识本课生字7个“基、妻、姹、嫣、晃、阵、霞”;积累词语若干个;能正确地在田字格内书写“基、妻、晃、阵、霞”5个汉字,并能在写的过程中有意记忆这些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4、5两节。
3、熟读课文,了解内容;联系课文有关内容读懂课文最后一句话,知道在生活中能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教学重、难点重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高尔基信中两段话的含义。
难点:理解高尔基信中两段话的含义。
教学媒体高尔基的画像、小黑板、田字格黑板、生字卡片
课前学生准备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备注
一、名言引入,揭示课题:
1、名言交流:在学习中,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名人名言,现在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吧。(指名几人)
2、出示文中的句子:老师也有一句子要和大家交流,自己轻声念念。
(出示)要是你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多么愉快呀!
3、出示高尔基像:这是前苏联一位伟大的作家——高尔基在写给儿子信中的一句话。读了之后,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4、总结:
(1)为什么要写这句话?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5、揭示课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块儿来学21、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学生字:基。(变形的其加土)
二、整体感知,读文识字:
1、那么高尔基为什么要写这句话?自由轻声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并把课文读正确。
2、逐段检查,尤其注意指导学生读好:矍头、栽花等词语。
3、学习生字:妻、晃、阵、霞(妻:正确书写上半部分。霞:正确书写下半部分,并组词。)
4、把生字送回文中,自己再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高尔基为什么要写这句话?
5、师小结:儿子种花,将美好的鲜花留给高尔基。高尔基写信,将深刻的道理告诉儿子,让他知道留给别人美好的东西,会使自己感到快乐。
三、走进课文,解读“给予”:
(一)儿子的“给予”
1、仔细读读课文,想想儿子是怎样留下这美好的鲜花的?(指名读相关内容:第三自然段)
【投影出示】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个儿还没有矍头那么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自由读)
2、从这段话里我们读出儿子留下这美好的鲜花容易吗?(不容易)从哪儿看出呢?
顾不上:千里迢迢来到父亲这儿,却没有休息。
一直:一直都没有闲着。
各种各样:栽种了许许多多的花草。
只有……还:这些事对于一个10岁的小孩来说更不容易。
3、看提示,想象说话:
【投影出示】高尔基的儿子忙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但他丝毫不觉得,因为,他心里一直想。
4、小结:从这段话里,我们体会到高尔基的儿子对爸爸深深的爱,一心想把美好的东西留给他,我们称这种行为为给予。(板:儿子、种花、给予)
(二)父亲的“得到”
1、过渡:我们说有给予就必然有得到,下面我们再来读读文中的“得到”。2、学生自由读课文4、5自然段。
3、高尔基得到了什么?(鲜花)美吗?从哪儿看出?
(姹紫嫣红、阵阵芳香、引来蜜蜂)
理解:“姹紫嫣红”一词。教学生字:姹、嫣(在字形上都有“女字旁”,在字义上都有美丽娇艳的意思。所以,“姹紫嫣红”就是指各种各样美丽的花。)
4、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眼前的美景(也可出示相关的图片)。(指名说)学生读课文。(引背)
5、高尔基欣赏着这些美丽的花儿,心里有——(期待学生回答:说不出的高兴)。都会有哪些高兴呢?我们帮他说出来。
【投影出示】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因为。
6、师小结:(板书:高尔基、赏花、得到)
四、学习书信,领悟“给予”:
1、过渡:高尔基看到这些美丽的花儿,除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还有许许多多的感想,于是,他把这些感想写在信中,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封信。
【投影出示】高尔基给儿子的信。(用书信的格式)
2、学生自由读书信,指名读。
3、读了信后有什么不理解的吗?(指名)信中“要是你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多么愉快呀!”这句话你们都理解了吗?“给予”了之后,儿子的生活会获得哪些快乐呢?(学生自由回答)(板:、写信、明理)
4、其实你们想的也就是当时高尔基儿子想的,让我们把这些想法写下来告诉高尔基,好吗?
五、体验习作,实践“给予”:
1、小练笔,两个话题,自选一个:
(1)高尔基的儿子读了爸爸的信之后,一定有许多的快乐,让我们帮他写一封回信,把心中的快乐传达给远方的爸爸。
(2)生活中,你也一定给予过别人美好的东西,当时你的心情也一定非常得愉快,以“给予是一种快乐”为题,写下当时的情景和你的心情。
2、指导写字:基、妻、晃、阵、霞。
教学反思想象是孩子们的天性,是孩子们巨大的资源宝库,所以,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在教授《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一课第四节时,我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让孩子在舒缓音乐声中,配上优美的美景图,范读这一小节,带领着孩子一起去看看这块芳草地,然后再让孩子自己读读这一小节,想象:你仿佛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同学们顿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跃跃欲试,“我闻到了花儿散发出阵阵迷人的花香。”“我听到了小鸟在枝头快乐地唱着歌。”“我看到了色彩斑斓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一句句优美的语言从孩子们口里冒出来。这个环节,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空间,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鞋匠的儿子》第二课时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林肯的三段演讲,明白林肯演讲前后参议员态度变化的原因。
3、研读、感悟林肯总统朴素的语言,充分感受他独特的精神力量、伟大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感悟林肯的演讲词去感受他伟大的人格魅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有关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一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一个伟人,他就是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课件:头像)林肯说自己永远是(齐读课题:鞋匠的儿子)
鞋匠的儿子当选总统,参议院的议员们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呢?
二、自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思考:林肯演讲前后,参议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交流: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羞辱静默赞叹)
三、学习第一部分:
1、参议员们为什么要羞辱林肯呢?指名回答,相机板书:卑微
2、所以,当林肯站上演讲台的时候,一个态度傲慢的参议员就这样来羞辱他。指名读句子,评价,你觉得应该如何来读好这句话?
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他的傲慢无理。指名读
3、此时,如果是羞辱总统的那些参议员,(指课题)他们怎么读这五个字?指名读,齐读
四、品读林肯的即兴演讲,感受伟大人格
1、在参议员的眼里,林肯是卑微的鞋匠的儿子,你觉得他真的卑微吗?板书:?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看学习导航。
点击学习导航:1、自读课文35自然段,划出林肯的话,抓住关键词句在旁边写上感受。
2、在小组内交流,说说林肯给你留下的印象。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1)交流:
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
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
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①出示,谁来读读这段话?
②你读懂了什么?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③学生交流,教师抓住重点引导:(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可以读出林肯的宽容;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可以读出他不以自己的身份觉得卑微;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可以读出他的谦逊,对父亲的尊敬和热爱。)
④这段话中的三个永远是那么朴实却又耐人寻味,字字都敲击在每个参议员的心上。参议院一片静默。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林肯的内心,一起读读这段话。
⑤虽然林肯出生低微,但是从林肯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一点也不(卑微)
(2)他的第二段和第三段演讲同样具有震撼力。
①出示:
就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一个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
对参议院里的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尽可能地帮忙。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我无法像我父亲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
②交流:
从这两段话,你读懂了什么?
(林肯不但不恨那个羞辱他的参议员,相反愿意帮他改正鞋子。读出他的宽容;我可以帮你改正它,一个总统,愿意为下属修鞋子,可以引导学习林肯的平等思想;做鞋子的艺术这里为什么不用手艺这个词呢?他还从父亲那学到了什么艺术?
两个伟大读出林肯以父亲为荣。在林肯的心中,鞋匠和总统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③林肯用他的人格赢得了大家对他的
《2018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第二课时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2859.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