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16 会说话的产品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16 会说话的产品》,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会认字,练习书写8个会写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朗读课文,认识一些会说话的日用品,感受新兴科技带给人们的好处。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想象设计日用品的新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新科技
教学准备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会说话的产品
学生针对标题质疑。
二、录音范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三、学生自读课文。
自学要求:
(1)将字音读准,将课文读正确。
(2)想一想课文介绍了哪些产品,它们有什么新功能。
四、检查自学效果。
1.指定一个小组分段接读课文,相机评价正音。
2.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
(2)重点提示:“诵”、“耗”的字形;“诵”读准后鼻音。
(3)扩词,说话训练。
3.指导写字。
(1)提示写好“箱”字应注意的地方:这个字上短下长。
(2)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3)同桌互评写字情况。
五、学生再读课文。
1.自由练读课文,巩固生字,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同桌挖“地雷”读课文,互相正音。
六、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
指名分段接读课文,众生评价。
七、作业。
1.抄一抄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听写本课生字,同桌互相检查听写情况,教师抽查一个小组。
二、精读课文。
1.男女生分段接读课文。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介绍了哪些会说话的产品?它们是怎样说话的?对人们有什么好处?
3.学生组内交流。
4.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会说话的汽车
会说话的书
会说话的电冰箱
……科学真奇妙!
三、设计室。
1.大胆设想:还有哪些产品会说话?你还希望日用品有什么新功能?
2.小组内说一说。
3.派代表到班级汇报。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仿写练习:将你设计的会说话的日用品写下来(也可以写下它们的新功能)。
第三课时
一、导入。
默读课文,画出文中的好词语补充“我的词语库”,并读一读。
二、展销会。
同学们,欢迎参加今天的展销会,我们今天将展销的是一些新产品,它们与我们平常的日用品大不相同,因为它们是新科技产品,还会说话呢!不信?请欣赏吧!
(学生将自己设计的日用品上台推销)(推销过程答记者问)
评奖:
(1)最佳设计奖
(2)最佳表演奖(推销员)
三、练笔。
写一写今天的展销会
板书设计:
16会说话的产品
会说话的汽车
会说话的书
会说话的电冰箱
……科学真奇妙!

精选阅读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会说话的草》教案分析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会说话的草》教案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文,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我想》这手小诗吗?谁愿意背给大家听?学生背诵《我想》。小作者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展开遐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会说话的草》和这首诗有些相象,快打开书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3、理解文中词语。

4、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1、认真读诗,边读边思考《会说话的草》与《我想》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体会小作者置身于自然,置心于自然的真实情感。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讨论。

4、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五、拓展延伸

我们把自己投身于自然之中,在柳阴下、小河边、星夜里、草地旁……静静地坐一坐,躺一躺,去领悟大自然为你带来的独特感受。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写一写。

一年级语文上册《会说话的灯》教案沪教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一年级语文上册《会说话的灯》教案沪教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语文上册《会说话的灯》教案沪教版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识字量,也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方法,读起课文来不吃力了,好的学生甚至可以做到正确流利有语气的朗读了。随着识字方法的不断积累,学生的识字经验更加丰富了,对于学习热情高的学生,既愿意动脑又大胆说,并说得好的学生一定要多给予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更加自信的投入到学习中。

教学目标:

1、学习“灯、往、工、作、告、诉、向、动”8个生字。

2、认识部首“双人旁”,能按正确的笔顺描和写“往、工、作、向”4个字。

3、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习轻声字的读法。

4、了解几种灯的功能和作用。

重点难点: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描写“往、工、作、向”4个字。

2、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出提醒别人的语气。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说一说这些是什么灯?

日光灯、台灯、吊灯、红绿灯、汽车头(尾)灯、航标灯

随机学习生字“灯”。

2、你们听,这些灯会说话呢。

出示课题:42会说话的灯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听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灯会说什么呢?觉得奇怪吗?认真听一听,这是怎么回事。

(2)集体交流。

2、自由轻声读课文,独立学习生字。

(1)轻声读课文,圈出生字和生字带出的词语。

(2)出示生字、词语。

全班交流。

随机指导:

①往:认识部首“双人旁”。

②告:可编一个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

③提醒:“诉”最后一点不要漏。

3、听录音,学习课文。

(1)边听边记:什么灯说了什么话?

(2)交流,随机出示句子,指导读出提醒别人的语气。

①马路上的红灯亮了,好像告诉大家说:“快停下来,现在不能走!”

②汽车的方向灯一闪一闪,那是在对人们说:“小心!我要拐弯啦!”

(3)朗读第2、3节。

①学着用说话的方式说说绿灯和灯塔分别会说些什么。

②出示第4节,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三、说话训练。

1、出示课后四幅图,认一认图上画的各是什么灯。

2、你听懂它们说的话了嘛?

(可以用叙述的语气,对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引导用说话的方式表达)

四、复习巩固。

1、一字开花。

(1)用“灯”作花心扩词。

①圈出课文中带“灯”字的词语。

②练习用“灯”扩词。

(2)用“工”作花心扩词。

2、给小白兔找朋友。

(1)出示两排小白兔,每只小白兔身上写有一个字,分别为

道到往住工公

来知房来园人

(2)请帮助小白兔找到伙伴后,再读一读伙伴的名字。

五、老师指导写字。

说话写话《国徽》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话写话《国徽》”,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话写话《国徽》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国徽。本文的话是引导学生可以这样说。文下除国徽外还有两副图,展示了什么地方有国徽。龙龙的话指出了警察叔叔的帽子上有国徽,这些都是举例,还有很多地方能见到国徽,龙龙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发现。这样为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它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国徽增光添彩。

教学理念:

课程标准指出:“口语实际教学要让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和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我在教学中主要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出示硬币,朗读诗,让学生有话可说,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国徽的样子和自己对国徽的认识。

2.通过交流对国徽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1.通过交流对国徽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激发血色怀念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具准备:5分硬币、国徽挂图。

教学过程:

七.创设情境导入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硬币,观察一下它的背面是什么?

2.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下国徽上都有什么图案,把你观察到的在小组内说一说。

3.指名汇报、评议。

4.国徽是我们国家的象征,你都在那些地方看见过国徽?学生汇报,自由发言。

5.学生汇报课前搜集有关国徽的有内容。

6.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怎样做才能为“国徽”增光添彩。

7.朗诵与国徽有关的诗。

8.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做?(小组或同桌互说)指名汇报。

9.小结:

对国徽的尊敬与热爱表现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中,希望同学们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国徽增光。

16*、动物的互惠互助


16*、动物的互惠互助

教学目标:

1、认读12个字。朗读课文。了解动物之间是怎样互惠互助的。

2、能结合课外资料向同学介绍一例动物之间互惠互助的事。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动物之间是怎样互惠互助的。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之间我们要互相帮助,那么动物之间需不需要呢?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课文。

二、新授:

(一)提出自学要求。

1、通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

2、小组互相检查,做到正确、流利。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几组动物间的互惠互助故事?

4、书上是怎样介绍的?(按表格要求正确填写,小组合作。)

(二)小组汇报交流。

1、各组汇报,互相补充。

2、指导学生说完整话,把自己的意思表述清楚。

(三)指导说话。

1、向同学们介绍一例动物之间的互惠互助的事,可以是书上的也可以是自己知道的!

2、注意把语言组织完整。(说完整话的训练。)

三、课堂小结:动物王国里的事情真是奇妙呀!大家在平时还要多观察,看看你还知道哪些故事,然后讲给大家听。

四、作业:给父母讲一讲你知道的动物间互惠互助的事。

《说话算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说话算数》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同学们吃过什么水果?学生说自己吃过的水果。龙眼和山里红也是两种水果,谁能介绍一下这两种水果的样子。学生介绍搜集的资料和图片,认识龙眼和山里红。

2、这两种水果之间还发生了一段令人深思的小故事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好,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

板书课题:说话算数,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利用生字条,把课文读通顺。

2、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3、不组合作学习生字。

4、老师用词语卡片,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5、老师检查生字。

6、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准字音,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体验感情。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感受,可以边读边画出来。

2、学生汇报画出来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引导,如:。

(1)指导学生抓住“微微泛红”“忸怩不安”“低声说”“我说话不算数”来体会圆圆心情的变化,通过朗读来表现她的后悔,为自己的不守信而羞愧的沉重心情和后来她坚定的态度。

(2)抓住重点句子:“我不好,我说话不算数”“圆圆羞愧极了,脸蛋真像山里红一样红了”“两个好朋友用小手指拉了钩”“我说话也要算数的”让学生体会圆圆真的是一个不守信的孩子吗?想象一下圆圆当时会怎么想?

通过读课文可以发现,圆圆把说话算数还是不算数看得极为重要,可见圆圆还是一个好孩子。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1、想象一下10月份到了,北京的山里红熟了,圆圆给表哥寄山里红时,她会在给表哥的信里写些什么?

2、学习了这篇课文同,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今后你会怎么做?

小结:圆圆的表哥能说到做到,是个讲信用的好孩子。圆圆把说话算数还是不算数看得极为重要,从这里说明圆圆也是一个好孩子。老师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也一定会是一个讲信用,说话算数的人。

五、作业。

1、课下把课文编成课本剧。

2、你以前有没有做过这样说话不算数的事?能把它写在日记里吗?

《说话算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应该紧密联系实际,老师对孩子而言,是无所不能的,也是最信赖的。对于老师给他们的承诺,孩子一定从说出承诺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在期盼着什么时候能兑现。这件事也许在大人的眼里是一件小事,但对于孩子而言却非同一般。因为那是老师对他的肯定。虽然我最终还是实现了自己的承诺,但却给我敲响了警钟。平时答应孩子的事,就一定要想尽办法做到。可是我们在生活中却常常犯下这样的错误,说过的话,就抛掷脑后了。要知道孩子的心和水晶一样透明,折射出我们的言行品质。因此,你要求孩子说话算数,你对孩子首先要说话算数。如果确实无法实现对孩子的承诺,一定要想孩子解释原因,这样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才能对诚信的重要性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和理解。

16*绝招


16*绝招
教学内容位于教材的第64页至67页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1?“绝招”的意思。(可以通过查字典或同桌议论理解题意)2?通过课题,你还理解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2?分段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根据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小组讨论:(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几个孩子都比赛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四、全班讨论交流围绕上面提出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讨论。
1?引导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2?重点引导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学生可各抒己见,想象他在练的过程中是怎样克服困难,虚心求教,持之以恒的,想象他在取得成功后的喜悦。
3?通过两次比绝招的阅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中有很多处描写了人物的动作和对话,要通过这些动作和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和感情,并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出来。
六、扩展延伸说说自己有哪些绝招,平时有过像课文描写的那样的比赛吗?有兴趣的可以写一写。
板书:

绝招练要练有用的绝招

16、匆匆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6、匆匆,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16、匆匆

16匆匆(两课时)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的作者是朱自清,写与1922年3月28日。作为诗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五四新文学的创业者之一。他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他的散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一直被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匆匆》这篇课文,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说明时间的来去匆匆,教育人们珍惜时间,不要让时光匆匆流失。

学情分析:在初读的基础上,抓住课题匆匆,从题入手,看看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的日子匆匆而逝/带着这个问题,通过读,找出有关的片段和句子进行分析。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教学目的:

1、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让它白白地流去。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匆匆是形容什么的?(急急忙忙的样子。)不仅人会匆匆,时间也回匆匆。而且是一去不复返。时间到底到那里去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朱自清的《匆匆》,对作者进行简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它到那里去了呢?)

2、按作者叙述的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问题作者提出一个问题,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哪儿去了?学生讨论,交流。

2、作者用燕子去了再来,杨柳枯了再青,桃花谢了再开,是要说明什么?(说明这些事物有去有来)

3、紧接着作者提出了什么问题?这里的日子代表的是什么?(时间)这里的他们指的是什么?(时间)

4、指导朗读这部分内容。

过渡:同学们,我们在回答前面的问题时,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溜走了。正如作者所说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请同学们分析作者讲这句话的意思。

5、让学生讨论、交流。如果你理解了这句话,那么老师这里还有这么一句话,请你们再来分析一下:出示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让同学分小组讨论。(时间悄悄地溜走,再也没有了。)

6、为什么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呢?(为时间的失去急得出汗,为时间一去不复返而流泪)

7、究竟时间是怎样溜走的呢?哪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呢?

8、指导朗读这部分内容。

四、巩固练习。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认真学习,你现在对时间有了一个怎样的新认识?作者又是怎样看的呢?

1、作者对过去的日子作了形象的比喻,如轻烟说明无影无踪;如薄雾说明很快消失。

2、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是什么意思?

3、而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4、指导朗读。

5、是呀,时间这么的宝贵,我们真不应该让它白白地浪费啊!所以作者再次提醒我们。齐读最后一小节。

二、总结课文。

1、时间是怎样匆匆溜走的?

2、人的一生应该怎样的度过?

3、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

一去不复返

时间来去匆匆要珍惜

教学反馈:1、学生懂得如何珍惜时间。2、有些同学联系实际谈体会很好。

听窦桂梅老师《看图说话》体会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听窦桂梅老师《看图说话》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听窦桂梅老师《看图说话》体会

听窦桂梅老师讲《看图说话》有感

曾经听过窦桂梅老师《为生命奠基》的报告,至今还记得她精彩的演讲内容的,深深地被她那不平凡的经历所打动。在“空中课堂”中能亲自听到她讲课,真是受益非浅。

《看图说话》是低年级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写话和中高年级的作文的基础。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在指导看图后只要求学生说清“谁(什么)?干什么(怎么样)?”基础好的学生可以略加想像。而窦老师的这节课,在向我们展示了指导学生《看图说话》的几个层次中注重引导学把句子说得更生动。

在指导学生观察《秋景图》时分以下几步:

1、图上有……有……还有……

2、把第一个句子中说得内容带到下面的句式中在说一说:秋阿姨给我们带来了……带来了……带来了……

3、图上有()的______,有()的_______,还有()的________。

4、再次把上一个句子中的内容带到下面的句式中说一说:秋阿姨给我们带来了()的______,带来了(

)的_______,还带来了()的________。

5、通过以上练习再请学生说说:秋阿姨来到_______,来到了_______,也来到了_________。

6、秋天这么美,秋阿姨说:“_______________。”

大雁说:“_________________。”

小朋友说:“_______________。”

通过这一步步地指导,学生不仅可以说出通顺完整的句子,而且窦老师还引导学生换角度说出了生动,富于情趣的句子。再这一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引导学生换角度说,更重要的是老师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的支架”,引导学生如何说,怎样说。不管在任何教学活动中,老师的这种“支架”作用都是很重要的。

16* 绝招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16* 绝招”,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16*绝招

教学内容位于教材的第64页至67页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1、“绝招”的意思。(可以通过查字典或同桌议论理解题意)2、通过课题,你还理解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2、分段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根据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小组讨论:(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几个孩子都比赛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四、全班讨论交流围绕上面提出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讨论。

1、引导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2、重点引导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学生可各抒己见,想象他在练的过程中是怎样克服困难,虚心求教,持之以恒的,想象他在取得成功后的喜悦。

3、通过两次比绝招的阅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中有很多处描写了人物的动作和对话,要通过这些动作和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和感情,并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出来。

六、扩展延伸说说自己有哪些绝招,平时有过像课文描写的那样的比赛吗?有兴趣的可以写一写。

板书:

绝招练要练有用的绝招

16桥


16桥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深刻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积淀情感,让学生在塑造的情境与氛围中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在语言情境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成长。

教学重点:领悟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教学难点:突出对比,营造氛围。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深刻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积淀情感,让学生在塑造的情境与氛围中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在语言情境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成长。

教学重点:领悟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聊天

 1.说说表示很高兴的成语。

 2.说说表示很害怕的成语。

二、营造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

 1.出示课件(带声音的洪水肆虐的情景)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

 2.假如这样的情景就发生在你的身边,你会有怎样的反应?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请五名同学,按顺序,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2.纠正读错的字音。

 3.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

 4.本文的主人翁是谁,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四、初步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

 2.思考、讨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五、学习课文,感受洪水肆虐的危急与人们的恐慌:

 1.自由读文,把文读通,把文中能带给你害怕感受的句子多读几遍。

 2.随机交流:哪处让你最害怕,就读那一处。(随机询问:你干吗害怕?)

点拔语(可随机改变):(1)第一句:像泼,像倒,大雨滂沱,能读得这么轻吗?

 (2)第二句:洪水已经追着你的屁股了,还能这样无动于衷吗?

 (3)第三句:一会儿工夫,从脚,到膝盖,到大腿,洪水真是肆无忌惮,把你看到的洪水读出来。

 (4)第四句:此时此刻,洪水像什么?把你看到的就像魔鬼一样露着狰狞面目的洪水读出来。

 3.洪水中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从哪里体会到?

 4.想象一下:你拥我挤、跌跌撞撞的人们像疯了似的折回来,会是怎样的表现?

 5.人们就是这样被逼入了危险的绝境,读一读。(出示──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老汉伟岸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

2、学习课文独特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受老汉伟岸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

 1.描写老汉的哪些句子深深地触动了你的心?默读5至12自然段,在字里行间做上记号。

 (随机要求学生品味与放声朗读)

 2.随机交流

(1)出示第五自然段:A、轻轻地读,用心体会:你还从中读懂了什么?B、不说话的老汉会在想些什么?

(2)过渡:沉着、镇静、心系群众的老汉在下段的哪处地方得到了充分体现?

(生读第六自然段描写老汉的部分)

 A、“党员也是人,这不是拍电影”这人群里不和谐的声音如果不制止,会是怎样的后果?

 B、人们又将被逼入这样危险的绝境,读一读:(出示──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逼近。)

 C、把老汉逼退危险的办法及效果读一读。

 D、为什么老汉的话立刻就收到了效果?

 E、冷冷的是老汉的话,不会冷却的是。

 F、让我们看看老汉(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像一座山。)a、轻轻地读,你该怎样读它?b、随机:像一座山,为什么读得那么重?

(3)第八自然段:

 A、读着读着,哪个字一下子映入你的眼帘?为什么?(拖)

 B、老汉如果不拖,会是什么后果?

 C、把人们又将逼入危险的绝境,读一读:(出示──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逼近、逼近。)

 D、把老汉逼退危险的句子读出来。

 E、拖出的是一个小伙子,留下的却是。

 让我们再看看老汉。(再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像一座山。)a、轻轻地读,你又该怎样读他?b、随机:像一座山,为什么读得那么响?

(4)第十二自然段:

 A、在死亡的边缘,哪些词让你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B、容不得多想,老汉一瞬间闪过脑海最强烈的念头是。

 C、朗读导语:容不得多想,请你用读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容不得多想,请你再如点力气去推──容不得多想,请大家竭尽全力去推──

 3.学习结尾部分:

(1)就这样老汉最终没有留下,谁来读读结尾刻骨铭心的时刻?(指名读)一起记住这永不磨灭的瞬间(齐读)

(2)让我们再看看老汉,(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像一座山。)a、请你再轻轻地读读老汉。b、当你读到哪里的时候,心会久久难以平静?(木桥前、就要退休的老汉)c、随意指学生回答:①就在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老汉──②就在木桥前,没腰深的水里,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老汉──③就在木桥前,没到胸膛的水里,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老汉──④就要退休的老汉,真的完全可以不必费心费力啊,但是──⑤就要退休的老汉,真的完全可以毫无争议地先走一步啊,但是──

 d、这是怎样的老汉啊?(指名学生回答)读这样的老汉──

 4.感受文章真正的结尾: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

(1)师配乐朗诵

(2)出示上述结尾和第八自然段:把两段话联系起来轻声读,你想说什么?

(3)这只是简单的一“拖”吗?为什么不简单?(点拨语:普天之下,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儿女,既然是儿子,可以选择不拖,为什么还要拖?)

(4)这是怎样的老汉啊?(指名学生回答)

(5)(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像一座山。)读这样的老汉──

 5.出示:洪水吞没了木桥,吞没了儿子,吞没了老汉,但吞不没的是什么?

(1)自由站起来汇报。

 6.最后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像一座山。

激情导语:①我们什么都可以忘,但不能忘了这样的老汉──

②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生的希望给别人,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老汉精神!

③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无私无畏,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的人格!

二、品味练笔

此时此刻,一位优秀的老共产党员感人的一幕幕深深的打动了我们。请同学们用精彩的文字表达你此时的感受,讴歌这位舍己为人的英雄。

16桥

山洪

老汉────────人们(揪出小伙)

桥窄(党员排后)

16、颐和园


16、颐和园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了解课文中“金碧辉煌、琉璃瓦”等词语的意思,并体会“也”“几乎”的用法。

2、默读课文,根据过渡句,了解作者游览路线及写作方法。

3、正确的朗读课文,感受北京颐和园的美丽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课文介绍景点的方法,说或写一个自己喜欢的景点。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过渡句,了解作者游览路线及写作方法。

学生准备:

搜集关于颐和园的资料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媒体出示、感受园林美景。

1、谈话导入:我们的祖国风景如画,有许多名胜古迹,北京的颐和园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6课。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颐”

3、齐读课题

4、播放媒体,感受美景。用一句话来说说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二、整体感知,了解游览路线。

1、过渡: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作者整个游览过程经过了哪些地方呢?轻声读课文,把表示地名的词注上记号。

交流板书: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

2、再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怎么介绍自己的游览路线的呢?划出文中有关的语句。

(1)交流(媒体出示过渡句)

(2)作者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都用了一句句子连接起来,这些句子写得很有顺序,看了让人一目了然。

(3)引读过渡句

3、语言训练:谁能看着板书说是或作者的游览线路?

师小结:作者就是按照一定的游览线路向我们介绍他所看到的景点的。

板书:按照一定的游览线路

三、突破重点,掌握游记写法。

1、学习第2~~5节,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

(1)默读第2~~5节,讨论:作者怎样把这些景点介绍清楚的?

(2)交流

长廊:作者先写长廊里横槛上的画,再写长廊两旁的花木。

引读:进了颐和园的大门……

中间的长廊怎么样?……

长廊的两旁又是怎样的呢?……

万寿山脚下:作者是从上往下看,先介绍上面的佛香阁,再介绍下面的排云殿。

引读: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上面是……下面是……

佛香阁前:作者登上万寿山,先向下看,再看正前方,最后向东远眺。

引读: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正前面……向东远眺呢?……

昆明湖:先写两岸,再写湖中心,最后写湖上最有特色的石桥。

引读: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边,两岸有什么?……

湖中心呢?……湖上最有特色的要数十七孔桥了……

(3)师小结:不同的景点,作者用了不同的方位顺序来写的。

板书:按方位顺序介绍

2、再读句子,感受景点的特点。

(1)过渡:作者又是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写出这些景点的特点的呢?再读句子,找出你喜欢的景点加以说明。

(2)交流,随机出示重点句子。

①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A、看图感知“700多米”。

B、出示横槛上的画,理解“横槛”,朗读。

C、小结:长廊的特点就是长和彩画多。

②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A、出示图片,理解“琉璃瓦”。

B、读句子。

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快碧玉。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A、体会比喻的作用。

B、理解“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的意思。

C、指导朗读。

④这座石桥有17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小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A、“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为什么要用“也”?

联系前文,出示句子: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B、指导朗读。

(3)小结:作者抓住了每一处景点的特点把具有独特魅力的颐和园展现在我们面前。

板书:抓住景点特点

四、总结全文,运用写作方法。

1、总结:学了课文,我们知道写好游记要注意:按照一定游览路线,按方位顺序、抓住景点特点来突出事物的特点。

2、写作练习:按方位顺序、抓住景点特点向大家介绍我们的校园。

板书设计:

长廊佛香阁按一定游览路线

16、颐和园万寿山排云殿按方位顺序

昆明湖十七孔桥抓住景点特点

教学效果反馈:

课文是一篇游记,所以了解课文线索是至关重要的。我让学生通读课文之后,找出文中表示地名的词语,再划出过渡句,引读这些句子,体会过渡句在全文中的重要作用,借此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

不同的景点采用不同的方位顺序来描写,也是本课的一大特点。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找出表示方位的词语,将每部分景物与作者之间的位置了解清楚,学习如何写景。

16.威尼斯的小艇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16.威尼斯的小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6.威尼斯的小艇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在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2.了解小艇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精彩描述的方法。

3.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4.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小艇的特点及其重要作用,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作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明确小艇和威尼斯的密切关系。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威尼斯在什么地方?那里有什么特点?

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这个美丽的水上城市的特点?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

板书:威尼斯的小艇

二、初读课文

1.边读边自学生字、新词。

要求:①小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

②拼读生字表,找出易错的字。

③再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2.思考:威尼斯有什么特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读音要准:祷、泊。

2.注意字形:梁与粱、艄与梢的区别。

3.哪个词不理解,提出来讨论。

4.区别形近字:

艄()梁()

梢()粱()

5.说说:威尼斯有什么特点?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练习分段。

2.课文主要写的什么?

投影选择:

①威尼斯是个美丽的水上城市。

②威尼斯小艇的样子很奇特。

③小艇是威尼斯的重要交通工具。

④威尼斯的市民爱坐小艇。

选择①和③,用因为所以句式来说。五、作业

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说说威尼斯这个城市有什么特点。(板书:水城)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城,河道就是街道,一出门就是水,它就是这样一座城市。那么小艇与威尼斯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

二、学习课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威尼斯同其他城市是不一样的,水城的特点和它的重要交通工具小艇就构成了威尼斯的独特风光。(板书:独特风光)下面我们看一段录像,一起来欣赏威尼斯的独特风光,欣赏小艇的样子。

刚才我们通过看录像领略了威尼斯的独特风光,欣赏了小艇,那么小艇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1.作者是怎样描写小艇的呢?它有什么特点呢?小声读第2段思考。(注意作批注。)

①用一个词概括出小艇的特点。

板书:样子奇特

②解释奇特。

③你从哪儿体会到小艇的样子很奇特?

读有关句子,谈你的理解。

指名到前面画一画新月的样子。

④小艇除了奇特还有什么特点?(还很漂亮。)

看到这样奇特漂亮又舒适的小艇,你会有什么感受?(板书:喜爱)

⑤朗读第2段。(要读出对小艇的喜爱。)

同学边听边想。

①作者是怎样把小艇的特点写具体的?

②威尼斯人为什么把小艇装饰得既奇特漂亮又舒适呢?

2.这么令人喜爱的小艇由谁来驾驶呢?对船夫的技术又有什么要求呢?

①小声读第3段,想想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划下来,齐读这句话。(板书:船夫技术好。)

②你从哪儿看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默读划出重点词和句子。(板书:操纵自如)什么叫操纵自如?

注意侧面描写的两句话所起的作用。

③看到船夫的驾驶技术这么高,这么棒,你会怎么样?(板书:赞叹)船夫的技术为什么会这么好?

④指名读第3段。体会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船夫技术好的。

3.奇特舒适的小艇由技术高超的船夫来驾驶,那么都有哪些人乘坐呢?

①默读思考:哪些人坐小艇?(用△标出)再想一想这些人去干什么?

②除了书上写的这些人,还有很多人坐小艇,这么多人都需要坐小艇,说明了什么?(板书:作用离不开)

4.指名读第6自然段。

①从对夜景的描写你看出什么了?与小艇有什么关系呢?(板书:动喧闹停静寂)

②看到小艇的作用这么大,你想到了什么?

③朗读体会。

三、总结全文

1.速读全文想一想每段的意思,然后结合投影选择段意,说说为什么。

2.结合板书说一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艇和威尼斯城关系密切?

小结:以前通过语文课文的学习,使我们欣赏了不少祖国的风光,今天又欣赏了世界风光,说明我们生活的地球是美丽可爱的。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来热爱地球,保护地球。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汉语拼音。识字。听话说话1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汉语拼音。识字。听话说话1”,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汉语拼音·识字·听话说话1

教学目标:

1、知道学习汉语拼音能帮助识字和阅读,学习普通话,学好汉语拼音。

2、学会ɑ、o、e3个单韵母,认清形,读准音。

3、认识腔调符号,在教师提示下正确认读带调的3个单韵母。

4、会在四线格内抄写ɑ、o、e3个单韵母。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看图,学习单韵母ɑ、o、e的发音及书写。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从今天起我们要学习汉语拼音了,汉语拼音的用处可大啦!能帮助你识字、读书、学说普通话。

学念儿歌:

学习拼音用处大,读书识字学文化,

用它学好普通话,看谁学得顶呱呱!

二、看图说话,引出ɑ。

1、图上画着谁?他们在干什么?

说图意:“小朋友学唱歌,ɑ—ɑ—ɑ—。”板书:ɑ

2、教学ɑ的音和形。

(1)发音要领:嘴要张大,舌位下降,气从嘴中自然出来,发音时要声音响亮,可把音拖长些。

(2)教师示范发音,学生模仿。

(3)启发学生看图记字形。

ɑ像一个小姑娘圆圆的脸蛋,头上还扎着一根小辫子。

用儿歌帮助记字形,如:“圆脸小姑娘,小辫右边扎。要问她是谁,就是ɑ—ɑ—ɑ—。”“我们唱歌ɑ、ɑ、ɑ。”

三、看图说话,引出o。

1、图上画着什么?它在干什么?

说图意:“一只大公鸡,清早喔喔啼。”板书:o

2、教学o的音和形。

(1)发音要领:发音时嘴张得比ɑ小些,上下嘴唇收拢成圆形,舌头向后缩,舌根向上抬起,气从嘴里自然流出。

(2)教师示范发音,学生模仿。

(3)启发学生看图记字形。

用顺口溜帮助记忆:“圆圆太阳o、o、o。”“小嘴圆圆o、o、o。”

四、看图说话,引出e。

1、图上画着什么?它在干什么?

说图意:“一只大白鹅在水里游来游去。”板书:e

2、教学e的音和形。

(1)发音要领:发音时嘴角向两边咧开,嘴成扁平形,舌头的位置和发o音时一样,让气从嘴里自然流出。

(2)师示范发音,学生模仿。

(3)启发学生看图记字形。

用顺口溜帮助记忆:“白鹅水里游,e、e、e。”“白鹅倒影e、e、e。”

五、复习巩固。

1、卡片认读。

2、发音练习。教师发音,指名找出卡片,领着全班同学读。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ɑ、o、e的发音,它们都叫单韵母。单韵母的发音,声音响亮,嘴巴的形状是不变的。

七、书写指导。

1、看老师范写,注意笔顺。(都是一笔完成)

ɑoe

2、认识四线格,三个字母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3、在课堂作业本上临写。

教学反馈:


文章来源://m.jab88.com/j/82154.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