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归纳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归纳”,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归纳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

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水为溶剂,液体溶于液体

无水,量多的为溶剂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4)溶解度曲线

例:(1)t3℃时A的溶解度为80g

(2)P点的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3)N点为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A物质,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4)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6)从A溶解度是80g。

(7)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

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无晶体析出的有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ACB

(8)除去A中的泥沙用过滤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结晶法

2、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①气体的性质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3、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难溶物

(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如NaCl(海水晒盐)

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3)

三、溶质的质量分数

1、公式:

溶质质量分数=×100%

2、在饱和溶液中:

溶质质量分数C%=×100%(CS)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用固体配制:

①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②仪器: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2)用浓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①步骤:计算、量取、稀释

②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精选阅读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整理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整理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
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盐酸溶质是HCl,石灰水溶质为Ca(OH)2,食盐水溶质为NaCl,氧化钙溶于
水溶质为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H2SO4,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溶质为CuSO4,医用酒精中溶质
为C2H5OH。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水为溶剂
液体溶于液体,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无水,量多的为溶剂
(1)概念: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①加水②升温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熟石灰对温度例外
①增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
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加水②降温
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可溶物质的溶解度1g—10g,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1g,难溶
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4)溶解度曲线
例:(1)t3℃时A的溶解度为80g
(2)P点的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3)N点为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A物质,降温,蒸
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4)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6)从A溶解度是80g。
(7)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
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无晶体析出的有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ACB
(8)除去A中的泥沙用过滤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结晶法
2、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
体体积。
(2)影响因素:①气体的性质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3、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难溶物
(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分离:KCl和MnO2方法为过滤,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NaCl和KNO3方法为结晶,步骤:溶解、冷却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NaCl)。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比较大的物质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KNO3、CuSO4)
冷却饱和CuSO4溶液析出晶体的化学式为CuSO45H2O。
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如NaCl(海水晒盐)
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3)
三、溶质的质量分数
1、公式:
溶质质量分数=×100%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用固体配制:
①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②仪器: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2)用浓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①步骤:计算、量取、稀释
②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2016初二英语下册第九单元知识点归纳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2016初二英语下册第九单元知识点归纳”,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2016初二英语下册第九单元知识点归纳

 现在完成时表示发生或已经完成的某一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或结果。通常表示短暂动作或位置转移的动词(非延续性动词,不能与表示一段时间的状语连用;也可以表示过去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动作或状态。也就上说,现在完成时虽与过去有关,但实际上强调的是对现在的影响或结果,句中谓语动词通常是延续性动词,且常与表示一段时间状语连用(thesedays,allthisyear,recently,for+时间段,since+时间点)

通常与现在完成时连用的几个副词:already,recently,just,ever,never,before,yet等。表示不确定时间的时间词连用。Already,just多用于肯定句;yet,ever,never多用于疑问句或否定句。

现在完成时的结构:主语+have/has+动词过去分词

havebeento,havegoneto:havebeento“到过某地”说话时此人很可能不在那里,已经回来,侧重指经历;havegoneto“已经去了某地”,说话时此人在那里,或可能在路上,反正不在说话现场。

neither开头的倒装句:在英语中“Neither+助动词/情态动词/+主语”这个倒装结构是一种否定形式,表示“两者都不”。如,Ican’tworkouttheproblem.NeithercanLiMing.

befrom,comefrom:两者都为“从…来,出自…”;表示“出身于…”,应用comefrom

问别人的出身或叙述自己的出身时,时态一定要用一般现在时,如果时态为一般过去时,则表示“从…地方来”。

7.Population的用法:1)population是个集合名词,意思为“人口,人数”,常用来指人口的总称。被看作一个整体时,一般不加-s,在句中作主语时,谓语动词多用单数形式。如,ThepopulationofChinaisabout1,300,000,000.

2)如果指一个整体中有多少人数是干什么的时候,谓语动词要用复数形式,这时强调的是一部分人。如,Halfofthepopulationinthatcountryarefarmers.3)表示“…的人口”时,既可用“thepopulationof+地名”,也可用“thepopulationin+地点”,作主语中心词时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如,ThepopulationinShenyangisabout8million.4)表示某国,某城市有多少人口时,用have/hasapopulationof…结构。如,NewZealandhasapopulationof3,800,000.5)对人口数量提问用what或whatlarge.用large或big表示人口多,用small表示人口少。

8.If的用法: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表示“如果…”。构成形式为“主句+一般将来时态+if从句+一般现在时态”,或“If从句+一般现在时态,主句+一般将来时态”;if还可以引导虚拟语气,表示假设的情况或是发生的可能性不大的情况,从句用过去的某种时态。

9.Sleepy,sleeping:sleepy可作表语或定语,意思为“想睡的,困的”,可用very修饰;sleeping所修饰的名词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化学教学案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溶液的形成

教学目标:1、溶液的概念及组成

2、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

教学重点:溶液的概念及组成

教学难点: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

学情分析:溶液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本节课可充分利用生活中有关溶液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教学方法: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手段:课本上的彩图、课外收集的资料、分组实验

课前预习作业:

1、你接触过哪些液体物质?举例说明。

2、一些物质(如:食盐、蔗糖、泥土、植物油、面粉等)分别放入一定量的水中,然后观察现象并记录下来。

3、什么叫溶液?你上面举出的例子中哪些是溶液?

4、溶液有几部分组成?指出上述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分别是什么?

5、观察一下溶液,从外观上看有哪些特征呢?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学生收集溶液的相关资料

从自己家中寻找常见的溶液,带少量样品到学校

创设趣味性化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导入

要求学生看教材中的插图、图9-1及图9-3

看图片思考

让学生在欣赏精美的图片中感知化学的魅力。

【讲解】这些精美的图片都与化学中的溶液密切相关,都是用化学方法制成的特殊液体产生的神奇效果。这节课我们将与大家一起走进化学溶液世界,领略化学的魅力。

结合图片中有关溶液的介绍,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作用下,深切感受到学习溶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化学情感。

创设情境

引导发现

一、溶液

做【实验9-1】

分组合作

创设实验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溶液就在我们身边。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叫溶质?

2、什么叫溶剂?

阅读教材后,分小组讨论,交流对溶液组成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及分析归纳能力。

【介绍】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实验9-2】、【实验9-3】

做练习

分组实验

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对溶液的认识,树立学以至用的意识。

从人类衣食住行的角度,列举大量的事实,说明溶液与人类密不可分的关系。

小组讨论,交流资料。

引发学生对溶液的亲近感,感知学好化学的重要性。

让学生列举生产、生活中与溶液有关的现象或事例。

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确立“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学习意识。

深入研究

溶液与浊液的区别

【实验9-4】

小组讨论,提交结论

让学生在猜想、解疑中体验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创设情境

二、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

【活动与探究】

一些物质溶解时的吸热与放热

小组实验,讨论交流

让学生通过自己研究,培养总结归纳的能力。

归纳总结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用好化学,能造福人类,使世界变的更加绚丽多彩。

让学生真正了解“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内涵,树立学好化学,造福人类的远大理想。

课堂小结

1、溶液的概念及组成

2、溶解时的吸热与放热

学生总结

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上,给予指导。

板书设计:

一、溶液:

1、什么叫溶液?

2、什么叫溶剂?

3、什么叫溶质?

4、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

5、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二、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

本节课达标自测

A组

一、填空题:

1、将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③写名称)填在相应的短线上。

①稀硫酸:,②澄清石灰水:,

③碘酒:,④锌和盐酸完全反应后的溶液:,

⑤氢氧化钠溶液:。

2、少量的碘加入到汽油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所得到的溶液名称是。

3、少量的植物油加入到水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混合物叫做。做完实验后,这支试管用洗涤,因为有的功能。

4、色的高锰酸钾溶液中用滴管缓缓加入少量酒精,不要振荡,现象是,然后振荡,现象是,该溶液中的溶质是,溶剂是。

二、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水银B.蔗糖水C.石灰浆D.植物油、水、洗洁精混合振荡后的液体2.以下不属于溶液外观上的基本特征的是()

A.均一B.稳定C.无色D.透明

3.组成溶液的溶质()

A.只能是固体B.只能是液体

C.只能是气体D.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4.一杯溶液里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是()

A.相同的B.不同的C.只有上层是相同的D.无法确定

5.溶液一定是()

A.单质B.化合物C.纯净物D.混合物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C、溶液一定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D、冰和水混合在一起,冰是溶质,水是溶剂

7、两种能溶于水且能起反应的块状固体A、B,反应最快的情况是()

A、两种块状固体接触B、将两种固体碾细拌合

C、将两种固体溶于水并搅动D、一种块状固体与另一种粉末混合

B组

一、选择题:

1、下列混合物中,属于溶液且溶质是单质的是()

A.石灰水B.泥水C.碘酒D.牛奶

2、一种液体是否是溶液,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液体里

B、一种物质被分散成分子或离子均匀进入另一种物质里

C、液体是均一的、稳定的

D、长期放置不分层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溶于水是扩散过程,所以溶解都是要吸热的

B、溶液中只可以有一种溶质

C、一杯调好的糖水,喝第一口特别甜,越喝越不甜,说明后面喝的糖水含糖少

D、条件不改变时,溶液放置多久,溶质也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4、向图中的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后,原来U型管内两臂在同一水平上的红墨水,右边液面降低了些,左边的液面上升了些,则加入的物质是()。

A.活性炭B.氯化钠C.硝酸铵D.氢氧化钠

二、简答题:

1、写出下列溶液中溶剂的名称

碘酒,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

硫酸铜溶液,医用酒精。

2、小英在做饭时,发现很多因素都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率。

(1)从你能想到的可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中,写出其中两项,并预测此因素对食盐的溶解速率的影响:

因素1,你的预测;

因素2,你的预测。

(2)从你所列因素中选出一个,通过实验验证你的预测。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社会实践:调查干洗衣服的原理

布置作业:课本33页3、4题

课后记:本节内容既贴近生活,又有一定的悬念,学生学完本课后感到收获很大。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0143.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