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教案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鲁教版教学案第20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探究点一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城市化的过程包含人口城市化和地域城市化两个方面。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是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其中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是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例1(2011泰安质检)在我国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湘、赣9省区被称为中部经济地带,以东是东部经济地带,以西为西部经济地带。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B.城市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

C.城市经济总量占区域经济总量的比重

D.城市数量占区域聚落数量的比重

⑵从上图分析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中部经济地带各省区中,只有湖北省的城市人口比重在40%以上

B.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部经济地带新增的特大城市数超过东部

C.我国西南地区的城市人口比重均在20%以下

D.总体来看,经济越发达的省份,城市人口比重越大

⑶有关各省区城市化水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广东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大城市扩散,促进乡镇企业发展

B.黑龙江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资源丰富,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

C.江苏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改革开放,外资企业发展

D.西藏城市化水平较高,是因为边境贸易发展带动城市建设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解析:⑴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⑵经济发展水平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越高。⑶东北地区城市化的发展是建立在对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基础上的,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推动下,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答案:⑴A⑵D⑶B

探究点二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1.时间差异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过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图及表格所示:

城市化发展阶段特征出现的问题发展新阶段出现的国家和地区

缓慢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发展中国家

加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化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

2.地区差异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起步早(最早是英国)晚

水平高低

目前发展特点(速度)城市化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回流。)城市化速度快,超过同时期发达国家,比以往最高速度还要快。

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人口增长快,城市经济畸形发展,农村劳动力过剩等原因。

例2(2011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我国黑、吉、内、晋、豫、皖、鄂、湘、赣等9省区是中部经济地带,以东以南(包括广西省)乏东部经济地带,以西为西部经济地带。图中左图是2002年我国城市化差异分布图,右图是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⑴~⑵题。

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

A.东部地带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

B.中部地带总体上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

C.西部地带仍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初期缓慢发展阶段

D.总的说来,我国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

(2011天津模拟)下面图甲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图乙为“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读图,完成⑴~⑵题。

⑴在图甲中,字母E→F反映的是()

A.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B.城镇化进程进入衰退阶段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城乡差距扩大

⑵图乙中a、b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b最可能处在图甲中的()

A.D时段B.B时段

C.E时段D.F时段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

解析:⑴E→F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即逆城市化阶段。逆城市化是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城乡差距缩小,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体现。⑵图乙中b阶段农业就业比重约为58%,工业、服务业就业比重分别约为15%和24%,应为城市化初期阶段。

答案:⑴C⑵B

探究点三城市中的环境污染及其危害

探究点四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例3(2011济南质检)下图为我国某沿海城市50米高度大气中NO2浓度等值线图(单位:毫克/立方米),回答⑴~⑶题。

⑴下列关于该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环境污染及其发生的季节说法正确的是()

A.水污染和工业污染——春季

B.噪声污染和光化学污染——夏季

C.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海洋污染——秋季

D.化学农药污染和粉尘污染——冬季

⑵目前,该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其根本原因是()

①城市人口增多,超过城市合理人口容量 ②放射性物质大量泄漏,使生物物种数量减少 ③工业膨胀,产生大量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④城市化过程中车辆剧增,排放的有害气体物质增多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⑶针对该城市出现的这一问题,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限制城市汽车数量B.植树造林,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C.改善居民居住条件D.发展卫星城市,开发新区

解析:⑴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汽车数量的增多常常造成汽车噪声污染,城市内的NO2是汽车尾气排放产生的,它能造成光化学烟雾污染。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NO2浓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城市中心向城市外围降低,且沿交通干道延伸,由于受夏季东南风的影响,NO2浓度等值线向西北延伸时偏离交通干线。⑵近年来,我国中、西部人口大量向东部沿海地区迁移,该沿海城市人口剧增,超过城市合理人口容量;工业无限膨胀产生了大量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城市车辆剧增,排放的有害气体物质增多,致使我国许多沿海城市生态环境日趋恶化。⑶针对该城市出现的交通污染问题,应控制城市车辆数量;发展卫星城市和开发新区,分散城市职能;植树造林,扩大城市绿地面积等。

答案:⑴B⑵C⑶C

一、单项选择题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表1为2005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等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完成1—2题。

国家甲乙丙

城市化水平(%)908366

1.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国家是

A.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B.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

C.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D.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

2.下列关于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出生率低B.人口集中在东南沿诲城市

C.人口集中在中部平原城市D.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

(2010浙江模拟)读下表,完成3~4题。

3.上表说明()

A.1950~1980年,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均缓慢

B.1980~2010年,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趋慢

C.1950~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均超过农村人口

D.1950~201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发达国家

4.上表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趋缓

B.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C.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过剩更明显

D.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更高

5.(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1996~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年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

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

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

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

(2011广东佛山)下图是我国某城市1990年和2008年的功能区分布简图。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

A.城市人口规模扩大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D.形成城市带

7.某城区部分企业外迁到周围的郊区设厂,对该城市的影响正确的是()

A.解决城市严重的环境污染

B.城市中心商务区功能更加凸出

C.城市空间结构更加混杂

D.城市服务功能减弱

(2011太原模拟)下图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

①大城市化②郊区城市化

③逆城市化④再城市化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④

9.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①交通通达性差②地价昂贵

③污染严重④远离商业中心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③

11.图中反映了该城市()

A.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增长趋缓

B.城市规模扩大,出现郊区城市化

C.20世纪60年代以前,城市核心区面积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城乡过渡带

D.城市核心区规模减小,出现逆城市化

(2011届杭州市高三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国际上有两类城市化扩容模式比较常见: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内含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据此判回答20—21题。

12.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之所以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其直接原因是()

A.城市化水平高B.人口数量多C.人口密度小D.经济发展水平快

13.若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也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则()

A.城市中心区萎缩加剧B.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C.土地资源利用率降低D.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原创题)下表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表,根据有关数据完成14~15题。

14.下列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进程处于加速阶段

B.中国的城市化速度落后于发达国家

C.我国己经完全实现了城市化

D.城市化进程取决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15.今后我国城市化的方向是()

A.大城市的人口向西部转移B.大城市的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

C.农村人口向大城市转移D.农村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

二、综合题

16.(2011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图19为某大城市1968年、1990年和2000年同比例尺平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描述该城市的发展变化。(4分)

(2)分析工业区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3分)

(3)说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方面应该关注的问题。(2分)

17.(2011厦门质检)近30年来,下图中某市的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说出该市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

(2)简析国道改道的主要原因。

(3)从环境因素考虑,分别指出该市钢铁厂和化工厂的布局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

18.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城市,在经济、文化、教育等诸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也产生了一些城市化问题,请列举上海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2)上海为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你能从图中找出其中的两项吗?

(3)从乙图气候资料看,反映了城市气候的两种效应,分别为效应和效应,从气温和降水现象分别分析产生这两种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①;

②。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1.本题组主要考查城市化水平,城市的分布以及人口出生率等相关知识。根据表格中的城市化水平数据可以到断最高达90%为英国,最低为32%为东南亚发展中国家泰国,沙特阿拉伯和日本两国城市化水平都较高,沙特阿拉伯因位于西亚,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自然环境恶劣,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城市,城市化水平高于日本。

C

2.沙特阿拉伯属于发展中国家,主要是阿拉伯人,人口出生率高,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沙漠中水源较丰富的绿洲处。

D

3.通过分析表格中数据,进行一些粗略的估算就可以得出1950~201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发达国家。

D

9.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主要是因为城市发展过程中市中心地区污染加重、地价上升。

D

10.城市通达度增强,会导致地价上升,故A项正确;城市规模缩小,地价应F降,故B项错误;城区比郊区基础设施完善,故C项错误;中心商务区位于市中心,不会整体搬迁,故D项错误。

A

11.由图可知,城市化向郊区发展,促进郊区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增加,故A项错误,B项正确;上世纪60年代以前,城市核心区和城乡过渡带差别较小,故C项错误;城市核心区一直呈上升趋势,故D项错误。

B

12.城市化的特点之一是城市用地规模扩大,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城市建筑物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向外扩展,说明土地对城市的发展制约作用小,三个国家均为地广人稀,由此可推断影响这三个国家扩容模式的直接原因是人口密度小。

C

13.我国城市发展如果采用“外延式”,水平方向上城市扩张会占用大量的耕地,而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地矛盾尖锐,易导致土地资源利用率降低,故选C。A,B,D三项主要体现在城市规模无限制扩大对城市中心区的影响,与题意不符。

C

14.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化处于中期加速阶段,城市化速度比发达国家快。

A

15.城市化要从实际出发,与国情相吻合。我国城市发展规划以中小城市为主。

D

化工厂位于河流的上游,且位于最大风频的上风向对河流和城区污染严重,故不合理。

(1)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②城市人口不断增加;③出现明显的功能分区。 (2)为了缓解城区的交通拥堵。

(3)钢铁工业布局合理,因为钢铁厂大气污染比较严重,布局在居住区外围且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对居住区的影响较小。 化工厂布局不合理,因为化工厂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布局在最大风频的上风向,其大气污染对居住区影响较大,且其布局在城市河段的上游方向,对城市水质影响较大。

18.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城市化问题和解决的措施及对城市环境产生的影响、表现。

(1)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用地紧张;绿地面积小,环境质量差;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社会秩序混乱。

(2)建设卫星城,开发城市新区。

(3)热岛雨岛①城市人口、工业、交通的过度集中使城市区域气温高于周围地区。②由于生产、生活活动使城市尘埃增多,尘埃作为水汽凝结核,使城市上空多云、雨。

相关阅读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区域与区域差异复习教案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鲁教版教学案第29讲区域与区域差异

探究点一正确理解区域的特征

特征含义实践意义举例图解(A、B为两个不同的区域)

整体性

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们必须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会导致整体环境的恶化青藏高寒区的整体性、西北干旱区的整体性表现为A内部、B内部各自的地理要素组成一个统一整体

差异性

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区域内的一致性只是相对的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本区优势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新疆长绒棉基地、陕西苹果基地建设表现为A、B内部分别具有相对一致性,但A、B之间有差异性

开放性

区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我国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经济全球化表现为A、B之间的联系性,能提供彼此所需

例1右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命题目的:本题考查了对区域特征的理解。

解析:虽然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这里无法看出,在本图中可以看出各个自然区的自己的共性。

答案:B

探究点二区域差异的比较内容与方式

1.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

2.人文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

⑴经济发展比较的主要内容有:经济发展特点,工业生产及其布局,农业生产方式,主要农畜产品,第三产业的特点,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条件(资源、交通、人口、科技等)

⑵农业的比较:发展水平、农业结构、农业地域类型、农产品、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可持续发展方向等。

⑶其他社会经济环境的比较内容。

例2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诸多不同。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

(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①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其原因是。

②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其原因是。

③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其原因是。

(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楼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①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其原因是

②建同等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其原因是。

命题意图:本题凸现了区域内部的整体性和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区域的整体性不仅表现为自然环境具有整体性,也表现为人文环境的整体性,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产生巨大的影响。不同的区域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环境,进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解析:北方地区比南方纬度高,特别是冬春季节获得的能量少,正南正北的方位能够获得较多的太阳辐射,利于提高室内温度。北方地区特别是在冬春季节,气温比南方低,风沙比南方大,墙体严实厚重,利于防风保暖为了御寒,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所以建筑成本比南方。我国的降水量从北到南逐渐增加,湿度也逐渐加大。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是为了便于排水、通风、除潮。

答案:(1)①北方地区比南方纬度高,特别是冬春季节获得的能量少,正南正北的方位能够获得较多的太阳辐射,利于提高室内温度。②北方地区特别是在冬春季节,气温比南方低,风沙比南方大,墙体严实厚重,利于防风保暖。③我国的降水量从北到南逐渐增加,湿度也逐渐加大。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是为了便于排水、通风、除潮。

(2)①因为北方地区比南方纬度高,特别是冬春季节气温比南方低,为了御寒,北方民居的墙体应严实厚重,所以建筑成本比南方高。②特别是在冬季,北方的太阳高度比南方低的多,为使北方地区的楼房获得较充足的阳光,楼房的南北间距应比南方大。

探究点三我国三大自然区的比较

区域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地势海拔较低,平原多而广阔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海拔最高,主要为山系、高原

气候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突出,气候干燥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辐射强,风力大,水汽少

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主要为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

土壤多为在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多荒漠、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发育程度差,土层浅薄

生物种类繁多种类远比东部季风区少动物稀少,只有少数耐高寒物种

水文河流为外流河,湖泊为淡水湖。地表水以雨水为主要补给来源多为内流区,河流短小。湖泊较多,多为咸水湖多为内流区,湖泊众多,多为咸水湖

农业重要农耕区,以种植业为主,但需要注意避免水旱灾害牧业、绿洲农业为主,但需要注意解决水分问题以畜牧业为主,还有河谷农业,需要注意解决热量不足问题

城市众多较少很少

人口稠密较少很少

例3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据此完成(1)~(3)题。

(1)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寒区()

①区域面积依次减少,人口比重依次减小②冬季气温逐渐升高,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人类活动依次减弱,自然生态变化逐渐减少④土壤发育程度降低,生物种类由多到少再到较多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新疆瓜果特别甜,主要原因是()

A.云量多,光照弱,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B.降水少,瓜果水分含量少,糖分含量高

C.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消耗少,糖分积累多

D.晴天多,云量少,温差不大,有利于作物生长

(3)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主要的限制条件是()

A.土地资源不足B.化肥、农药不足C.劳动力不足D.水资源不足

命题目的:本题考查了我国三大自然区之间的特征比较,试题比较基础,需要结合本探究点进一步落实相关知识。

解析:第(1)题,回顾所学基础知识,不难回答。第(2)题,西北地区,白天气温高、光合作用强,有利于营养物质生成;夜晚气温低,呼吸作用弱,营养物质消耗少,故糖分积累多,所以瓜果特别甜。第(3)题,西北地区光热条件较好,但水源不足,农.业生产最主要的限制因素就是水源。

答案:(1)C(2)C(3)D

根据我国松嫩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依下列字母a、b、c、d、e所代表的内容,下列答案符合下图所示的是()

a.热量资源不足b;有台风的影响c.有充足的灌溉水源d.地势平坦e.土壤肥沃

A.①—a②—b③—c④—d⑤—e

B.①—b②—c③—d④—e⑤—a

C.①—a②—c③—e④—d⑤—b

D.①—a②—d③—c④—b⑤—e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松嫩平原和珠江三角洲两区的比较,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解析:松嫩平原和珠江三角洲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东部季风区,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珠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因此土壤肥沃也是两地共同的区位条件。但松嫩平原因纬度高,因此热量条件不足;珠江三角洲位于东南沿海,夏秋季节经常受台风威胁。

答案:C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区域内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区域都是按一定的指标来划分的B.同一级别的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C.区域的分布位置都是非常明确的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2.干湿地区划分的指标是()

A.降水量B.蒸发量

C.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D.气温与降水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特征。据此完成3~5题。

3.下列地理事项中,与青藏高原的“高”“寒”特征无关的是()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B.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

C.地热资源丰富D.城镇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

4.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它表现的区域特征是()

A.整体性 B.开放性 C.差异性 D.阶段性

5.“干旱是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总特征,其他地理要素总是与其力求保持协调一致”,这句话反映的区域特征是()

A.整体性 B.开放性 C.差异性 D.逻辑性

下表是亚洲东部某国产业结构变化(1953-1984年),回答6~8题。

年度

项目19531962197219791984

第一产业4737262115

第二产业1016232532

第三产业4347515153

6.该国可能是 ()

A.中国B.日本C.韩国D.新加坡

7.关于该国自然环境的叙述:①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层深厚,利于发展耕作业;②南部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有利于水稻生长;③有较长的海岸线,多良港,利于发展海上航运;④目前环境问题突出,沙尘暴频发,严重影响大气质量()

A.③④B.①②C.①④D.②③

8.关于该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工业经济起飞于60年代

B.工业发展经历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转变

C.本国资源丰富,市场广阔,经济的对外依赖性不强

D.各经济部门的发展不平衡,农业发展相对迟缓,粮食自给率下降

右图是我国三大自然区图,读图完成9~10题。

9.根据三大自然区分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三区划分的依据是气候和植被B.Ⅰ区与Ⅱ区的分界线是200mm等降水量线

C.地跨三大自然区的省区是甘肃省D.流经三大自然区的河流是长江

10.在Ⅰ区内部地理事物由南向北的分布,排序正确的是()

A.农作物:水稻、春小麦、冬小麦

B.植被: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

C.土壤:黑土、黄土、红壤、砖红壤

D.地貌:平原、高原、盆地

读“我国两区域示意图”(图Ⅰ和图Ⅱ)。据此完成11-12题。

11.两区域农业生产相似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①雨热同期②地势低平③土壤肥沃④河网密布

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12.两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有()

①全球气候变暖②耕地资源减少③灌溉水源不足④土壤污染加剧

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读下图,回答13~14题。

13.关于两图所示地区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两地农业发展多取决于灌溉水源B.两地多为红壤

C.两地水土流失都很严重D.两地皆全年少雨

14.关于两地生产、生活方面的正确叙述为

A.图甲所示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谷子B.两地都是我国重要的牧区

C.图乙所示地区是精耕细作的水稻产区D.出现图甲居住景观的最主要原因是水源

二、综合题

15.读“北纬30°附近三个三角洲位置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三个角洲的气候类型分别是:甲,乙,丙。从区域开发的历史看,三地中开发最早的是,最晚的是。

(2)三个三角洲地区都是本国主要的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生产的共同优势是

;都盛产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3)在经济作物种植上,甲三角洲的棉花生产世界著名,乙三角洲油菜播种面积很广,丙三角洲亚热带水果产量很大。这种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从区域产业结构看,甲三角洲钢铁、石油工业所占比重很大,乙三角洲机械制造业十分发达,丙三角洲石油化工和航天工业十分著名。这种产业差异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6.甲、乙两图为世界著名钢铁工业基地示意图,读图回答。

甲图乙图

⑴甲图钢铁工业基地A是,该钢铁工业基地布局属于型,该国发展钢铁工业的条件是。

⑵乙图钢铁工业基地B是,该钢铁工业基地布局属于型,该国发展钢铁工业的条件是。

⑶甲图中新兴的电子工业主要分布在,乙图中新兴的电子工业主要分布在,它们的布局条件是①、②、③。它们的布局方式属于型。这反映了当前世界工业布局的新趋向是。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1.B以文化区为例,政治文化社区常有明确的边界,如山东省与江苏省之间的界限明确;而经济活动类型的文化区不一定有明确的边界(如陇海——兰新经济地带的界限不明确),没有明确边界的区域有时与其他同类区域发生重叠(如陇海——兰新经济地带与东部沿海经济地带的包含区域有重叠区域)。

2.C干湿区的划分为单一指标划分,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如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且降水量大于增发量的区域为湿润区,年降水量介于400~800毫米,且降水量大于增发量的区域为半湿润区,年降水量介于200~400毫米,且降水量小于增发量的区域为半干旱区,年降水量小于200毫米,且降水量小于增发量的区域为干旱区。

3.C青藏高原地热资源丰富是由于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

4.B经济全球化一般是指资本、商品、服务、劳动、信息和人员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扩散的现象,所以体现了区域开放性的特征。

5.C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生物,水文、气候)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密切联系,总是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并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6.B根据图表,可判断该国20世纪60世纪以后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而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说明该国经济发达,所以为发达国家,该国最可能是日本。

7.D日本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地块狭小,不适合发展耕作业;日本位于大陆东部,属季风气候,因纬度差异分为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长;日本是岛国,海岸线曲折,有许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运;日本国内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高,环境问题较少。

8.C本国资源贫乏,市场狭小,原料和燃料主要来自国际市场;产品也主要依赖于国际市场。

9.C在我国,气候和地貌是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综合这两个要素,可以把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成三大自然区;Ⅰ区代表东部季风区,Ⅱ区代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两者大致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长江流经青藏高寒区(Ⅲ区)、东部季风区两大自然区。甘肃省地跨三大自然区。

10.B区内部由南向北主要由热量差异而导致地理事物分布的不同。A选项的顺序应为水稻、冬小麦、春小麦;C应为砖红壤、红壤、黄土、黑土;东部季风区内主要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其分布不具有地带性特征。B选项符合因热量差异而导致的从赤道向两极的植被分布规律。

11.B从图中经纬度和轮廓形状可以判断图Ⅰ、图Ⅱ分别代表东北地区、长江三角洲,两者均位于季风区,因此雨热同期;东北地区有肥沃的黑土,长江三角洲分布着水稻土,因此均土壤肥沃。

12.C由于人口不断增加及非农业用地增多,造成耕地资源减少;而化肥、农业等大量使用,又使土壤污染加剧。

13.A两地多粉沙性土壤,B错;图甲为黄土高原的窑洞,图乙是干旱区的坎儿井。甲水土流失严重,乙风力侵蚀严重,C错;甲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D错。

14.A可采用排除法。我国重要的牧区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旱与半干旱区,黄土高原不是我国重要的牧区,B错;坎儿井显示气候干旱的特点,不会是精耕细作的水稻产区,C错;出现甲所示景观的主要原因是土质,D错。

15.解析:本题以三个角洲为例考查了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答案:(1)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甲地丙地(2)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②水热资源丰富,③交通便利等水稻(3)甲地光照充足,十分利于棉花的生长。乙地人多地少,冬季气温低,种植油菜可充分利用冬闲地,实行稻油轮种,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丙地国家的亚热带地区面积少,亚热水果市场需求高。(4)甲地国家的铁和石油资源丰富,三角洲地区交通方便。乙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和能源都缺乏,但交通发达,科技力量强,适宜发展机械制造业。丙地石油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16.解析:本题对比分析日本和英国钢铁工业基地的有关知识。二者都是岛国,都是海洋运输业发达的经济大国,具有很多可比性,本题同时考查了两国的新兴电子工业的分布、成因,从而分析当前世界工业布局的新趋向。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善于对比、归纳地理知识。

答案:⑴福山临海有优良港湾,海运发达⑵伯明翰煤铁复合体英国中部山地煤铁资源丰富⑶九州岛苏格兰中部①依靠高科学技术②现代化高速交通运输条件③洁净优美的环境临空由集中趋向分散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鲁教版教学案第3讲地球的宇宙环境

探究点一太阳系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首先,地球与太阳系其他大行星相比,在公转运动方面具有许多相似性,可以概括为“三性”:

1.同向性。八大行星都是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

2.近圆性。每一个行星的运行轨道都呈椭圆形,太阳位于这些椭圆一侧的共同焦点上。

3.共面性。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都近似在同一个平面上。

以八大行星距太阳的距离远近为线索掌握它们的物理特性:

探究点二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分析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条件分析

地球与太阳二者的关系——地球所处的宇宙条件在漫长的年代里一直比较稳定,太阳的光和热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和人类活动的源泉。

地球、其他大小行星与太阳三者的关系——地球及其他大小行星绕日公转,不仅公转方向一致(由西向东),而且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碰撞,地球运行比较安全。

2.地球本身具有的条件

适于生物生存的条件原因

适宜的温度(地表平均气温15℃)①日地距离适中②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交替周期适中

有以氮、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其引力可以吸住大气,形成大气层

有液态水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产生水汽化,逸出地球,水汽冷凝、降水,汇入低洼处,形成原始海洋

例1(改编)读太阳系的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行星名称:

①;② ;③ ;④ ;⑤。

(2)在图中用箭头标出②行星绕日公转的的方向。

(3)图中与金星距离最近的行星是()

A.① B.②C.③ D.④

(4)金星表面温度很高,其形成原因可能是()

A.金星离太阳较近 B.金星上火山活动频繁

C.金星上没有大气D.金星质量和体积较小

(5)图中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是(填数码),试分析该星球存在生命的主要原因。

命题意图:本题综合考查了八大行星的排序、运行特征、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等知识,并能进行灵活运用其原理解决如(4)类型题。

解析:图中小行星带的分布是确认各大行星名称的唯一解题依据。小行星带分布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因此②为火星,③为木星,由此再确定①是地球,④是土星,⑤是金星。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在图中表现为逆时针方向运动。金星与地球相邻,地球是离金星最近的两颗行星之一。金星表面温度高的主要原因是距离太阳较近。太阳系中惟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是地球。

答案:(1)地球火星木星土星金星 (2)在图中绘上逆时针运动的箭头(3)A(4)A (5)① 具有稳定的太阳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日地距离适中,具备适宜的温度;质量体积适中,能吸引一定厚度的大气层;液态水的存在等。

(2011聊城模拟)我国将在2011年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寻找火星生命的迹象是其任务之一。读地球与火星的相关资料,回答⑴~⑵题。

与日均距(百万千米)质量

(地球为1)体积

(地球为1)表面均温(℃)自转周期公转周期

地球149.61.001.002223时56分1年

火星227.90.110.150-2324时37分1.9年

⑴从表中可以看出地球与火星()

A.质量相近B.体积接近

C.公转周期最为接近D.自转周期相近

⑵科学家认为火星是除地球以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天体之一,这是因为两者()

A.有相近的距日距离和自转周期

B.有适合生物呼吸的相同大气成分

C.有相近的体积和质量

D.有岩石、土壤和大量液态水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地球与去其它行星的比较及影响星球生命存在的所需条件,需学生真正理解的基础上才可以解决,避免学生死记硬背,从而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解析:⑴由表中地球和火星的两组数据对比可知,两者最为相近的是自转周期。⑵.相近的距日距离,使得火星表面的气温与地球较为接近;适宜的自转周期使得火星的昼夜温差较小,适宜的温度和较小的昼夜温差都有利于生命的形成。

答案:⑴D⑵A

探究点三影响太阳辐射量多少的因素

探究点四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

1.界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一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太阳辐射量特别丰富。

2.年太阳辐射最多、最少的地区:

最多的地区——青藏高原1700kwh/m2

原因:(1)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2)地势高、空气稀薄且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

最少的地区——四川盆地1200kwh/m2

原因:由于四川盆地受地形影响,周围高山环绕、地形封闭,云量大,雾日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小结: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是纬度高低和大气状况。其中大气状况又与地形、地势、工业污染状况及降水形成因素等有关

例2(2011合肥模拟)地形是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重要因素。下表是我国江南丘陵某地的1、4、7、10各月平均最高气温(单位:℃)随坡度的变化统计,表1为北坡,表2为南坡。据此回答⑴~⑵题。

表1

坡度1月4月7月10月

5°9.520.727.419.8

25°9.319.327.420.4

45°5.817.027.118.0

表2

坡度1月4月7月10月

3°7.919.726.518.9

12°8.019.926.619.0

23°8.521.026.619.2

⑴随着坡度的增加,各月平均日最高气温降低幅度最大的是()

A.冬春季的南坡B.夏秋季的南坡

C.冬春季的北坡D.夏秋季的北坡

⑵各月平均日最高气温随坡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昼夜长短B.正午太阳高度

C.天气状况D.植被覆盖率

探究点五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是指太阳大气发生的周期性激烈变化,主要有黑子、耀斑等活动形式。如图表所示:

列表归纳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特征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类型太阳外部圈层现象本质对地球的影响

黑子光球层太阳光球上的黑斑点高速旋转的气体涡旋(1)扰动地球上空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2)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3)作用于两极高空大气,产生极光(4)影响地球自然现象,产生地震、水旱等自然灾害

耀斑色球层太阳色球上的亮斑块色球上的射电爆发和高能粒子喷发

日珥太阳色球上的红色火焰

太阳风日冕层日冕层上飞向宇宙间的带电粒子流

注意:太阳活动具有整体性,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的变化往往具有同步性,只是它们分别出现的太阳外部圈层不同,太阳黑子出现于光球层,耀斑和日珥出现于色球层,太阳风出现于日冕层。

例3(2011届南京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监测预警中心发出预警:2011年2月15日上午,太阳爆发了一次X2.2级耀斑并伴随有太阳风暴事件(图1)。据此回答⑴~⑵题。

⑴太阳耀斑产生于

A.电离层B.光球层C.色球层D.日冕层

⑵本次耀斑给地球带来的影响有

A.我国南方地区出现极光现象B.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异常

C.全球各各地出现地震灾害D.无线电短波通迅受到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军海岸防卫指挥部接到各雷达观测站的报告,说雷达受到了来自某方面的奇怪干扰,这种干扰与太阳移动的方向一致,而且只出现在白天,下列原因中比较合乎情理的解释是()

A.雷达坏了B.外界波的干扰C.太阳活动的影响D.德军使用了秘密武器

命题意图:本题用具体事例的形式进一步落实了对太阳活动的影响的理解,同时本题也考查了学生对材料的提炼和阅读分析能力。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从文中“干扰与太阳移动的方向一致”这句话中不难得出结论即,较大的可能性是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雷达受到干扰。

答案:C

一、单项选择题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九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天体M可能是()

①水星 ②火星 ③天王星 ④金星 ⑤木星 ⑥土星⑦海王星

A.②⑥B.④⑤

C.③⑦D.①④

2.图中箭头显示了()

A.共面性B.同向性

C.近圆性D.同质性

(原创题)2010年9月1日至5日连续五天,如果天气晴朗,夜幕降临时,中国各地乃至世界大部分地区都将有机会目睹到金星、火星和“角宿一”齐齐汇聚在室女座,三星媲美争辉。完成3~4题。

3.关于金星、火星和“角宿一”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三星都是恒星B.三星都是行星

C.三星都是类地行星D.金星和火星是行星

4.与地球相比()

A.金星和火星的公转方向与地球相同

B.金星和火星的表面温度与地球相同

C.金星和火星的自转周期与地球相同

D.金星和火星的公转周期与地球相同

5.在夜空中寻找除地球以外的七大行星,应在何处去找()

A.黄道地球公转轨道附近B.赤道附近

C.南北极上空D.南北纬45°上空

新一轮太阳黑子活动期已到来,预计2011年或2012年达到峰值。黑子异常活跃产生的高负荷带电粒子流,如果抛射到地球上,会对地球上的电力、通讯等产生干扰。据此完成6~8题。

6.读太阳的外部结构示意图,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是由于黑子增多引起的,黑子主要出现在图中()

A.甲处 B.乙处C.丙处D.丁处

7.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一组是()

A.英国、墨西哥B.加拿大、挪威

C.意大利、西班牙D.印度、巴基斯坦

8.当太阳活动达到峰值时,其对地球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干扰某些人造卫星的正常工作和电网的正常输电

B.产生“磁暴”导致全球变暖

C.人们的网上冲浪会受到严重影响

D.北京地区可以在夜晚看到极光

美国国家科学院预言:在2012年的某一天,美国南部的一些城市,在五彩斑斓的极光光幕过后,电网会突然变得闪烁不定,灯光在瞬时明亮后将会停电,一分半钟之后,这个大停电现象将会遍及美国整个东部地区,甚至整个欧洲以及中国、日本等区域也会同样经历这样的灾难,而这场灾难仅仅源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据此回答9~10题。

9.材料中所述的太阳打了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

A.太阳耀斑爆发B.太阳爆炸

C.太阳辐射增强D.太阳辐射减弱

10.该“喷嚏”还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

A.短波通讯中断B.信鸽丢失

C.指南针失灵D.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2011西安模拟)某校地理小组,根据当地各朝向楼房外墙面接受太阳辐射热量的实测值,计算出一月和七月的太阳辐射热日总量,并绘出下图。结合图示信息判断13~15题。

13.一月接受太阳辐射热量最多的墙面朝向是()

A.朝东B.朝西

C.朝南D.朝北

14.结合图示信息判断该地的地理位置最有可能在我国的()

A.乌鲁木齐市B.北京市

C.广州市D.长春市

15.对图中信息进行判断,正确的是()

A.该地的太阳能热水器,七月份应安装成朝东或朝西向为最佳

B.该地的太阳能热水器,一月份应安装成朝南向为最佳

C.七月份南墙接受的太阳辐射少是因为日照时间短

D.七月份北墙接受的太阳辐射少是因为太阳高度角小

二、综合题

16.(改编题)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是__,轨道离地球最近的是__。

(2)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_____轨道和________轨道之间。

(3)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即都是自_____向_____运动。请在图中地球的公转轨道上用箭头表示出来。

(4)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共包括________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________,其中心天体是________,此天体成为该天体系统中心的原因是__________。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__________。

(6)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___________。

17.(2011马鞍山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我国拥有世界上最早的黑子记录,但人类系统观测黑子的历史不足300年。黑子数量高峰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人类系统记录的第23个太阳活动周期于1996年开始。

材料2:太阳活动周期预报图。

(1)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________层,它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________年是第23周太阳活动峰年。

(3)与黑子活动同步的太阳活动还有________________,因此__________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18.(2011届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高三12月月考)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减少、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下图示意我国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读图及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太阳能光伏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我国的光伏产业链中,已投产的有10多家多晶硅企业、60多家硅片企业、60多家电池企业、330多家组件企业,太阳能电池产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30%,但多晶硅提纯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国外七大制造商手中,产品主要销售到欧美和日本等国家。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的光伏产业遭到重大打击。但有专家预测:今后3~5年内,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市场前景相当广阔。

(1)说出图中等值线a和b分别所代表的数值大小。

(2)简析图中P地年太阳总辐射量比Q地大的主要原因。

(3)分析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市场前景广阔的原因。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1)水星 金星 (2)火星 木星 (3)西 东 图略(逆时针方向) (4)两 太阳系 太阳 质量巨大

(5)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6)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

17.解析:本题以太阳活动周期预报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太阳活动的类型。第(1)题,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由于黑子的温度比周围低而显得较暗。第(2)题,可直接从图中读出。第(3)题,耀斑往往与太阳黑子同步发生,太阳黑子的多少、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第(4)题,太阳大气的这些异常现象通常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答案:(1)光球 黑子的温度比周围低,所以看起来比较黑,其实黑子并不黑,只是暗一些

(2)2000 (3)耀斑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4)①影响天气和气候②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③干扰地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18.解析:(1)a位于东北的东部北部的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阴雨天气多,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少。b地位于四川盆地,多阴天,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小。(2)从P、Q两地的纬度差异和海拔高低上分析。(3)我国能源需求量大,并且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又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故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市场前景广阔。

答案:(1)2600;40。

(2)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②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3)①我国能源需求量大;②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③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中国的地形、气候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鲁教版教学案第46讲中国的地形、气候

探究点一中国的地形

1.地形的总体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⑴三大平原的位置和地形特征:①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组成,分布于大、小兴安岭与长白山之间,包括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各一部分。是中国最大的平原,海拔多200米以下;地势坦荡,黑土广布,多沼泽地。②华北平原:由海河平原、黄淮平原组成。是中国第二大平原,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势平坦,多黄土。③长江中下游平原:由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长江三角洲组成。中国第三大平原,呈东西狭长形,地势低平,河湖密集,呈水乡特色。

3.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⑴地震分布地区:①东南部的台湾、福建广东沿海;②汾渭断裂带、太行山沿线、京津唐和渤海沿岸;③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西部、云南中南部和西藏;④西北的河西走廊、六盘山和天山南北。⑵火山分布地区:①内蒙古高原南部;②东北地区山地;③台湾、海南岛等地。

例1(2011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三教学测试二,2011.4)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该地所在的地形区是

A.横断山区B.三江平原C.江汉平原D.黄淮平原

⑵对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伏旱明显B.春旱严重C.水能丰富D.黑土广布

答案:⑴C⑵A

(2007年高考江苏卷地理)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某一纬线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该地区主要位于我国()

A.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C.华北地区D.西南地区

⑵甲地所属的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命题意图: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是提高地理能力的前提。如果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地形特点和我国自然带分布概况,就不能成功得分。

解析:甲地形区西侧的地形特点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平均海拔约4000米,属第一级阶梯,是我国横断山区;甲地形区平均海拔约500米,有地形崎岖的特点,属第二阶梯,是四川盆地。甲地地处秦岭-淮河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带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答案:⑴D ⑵B 

探究点二中国的气候

1.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⑴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①特点: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大,东部地区最为突出。②成因:纬度跨度大,冬季北方正午太阳高度低,昼长较短;冬季风受山岭重重阻挡,对南方地区的降温作用远远小于北方。

⑵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①特点:南北温差小,全国普遍高温。②成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获得热量多;南方虽然太阳高度大,但北方纬度高,白昼时间长,缩小了南北太阳辐射差异。

2.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⑴特点: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⑵成因:①我国东南临海,西北深入亚欧内陆,使得我国的水循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弱;②夏季风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影响程度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

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大致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习惯上,把该线以东、以南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而把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我国冬季风势力强大,全国除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云贵高原、台湾和海南岛等地因为山岭重重阻挡,几乎不受冬季风的影响外,其他广大地区都受冬季风的影响。由此可见,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并使南北温差增大。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包括从太平洋来的东南季风和从印度洋来的西南季风。夏季风温暖、湿润,所到之地,降水普遍增多。但其势力弱,发展慢,影响的时间短,特别是控制北方的时间更短。

5.气候的主要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例2(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柑橘减产的可能性也越大。下图示意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读图完成⑴~⑵题。

⑴图中E、F两地气候风险度分别可能为

A.0.550.50B.0.300.50C.0.550.35D.0.300.35

⑵导致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A.大气环流、地形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地形D.海陆位置、河网密度

⑶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以下四地中风险度降低最明显的是

A.EB.FC.GD.H

命题意图:试题以“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为材料,突出考查考生获取图中信息,综合分析我国不同地区气候的影响因素。试题立意于主干基础知识,但材料及其呈现形式新颖,设问角度独特,能较充分地考查出学生的实际能力。

解析:⑴根据等值线分布规律,图中E地位于两条等值线中数值偏小的闭合等值线内,则E地气候风险度属于(0.25,0.45),F地则位于数值偏大的闭合等值线内,则F两地气候风险度属于(0.45,0.65),结合四个选项,B项满足条件。⑵E地气候风险度小于F地,E,F两地纬度位置接近,E地位于四川盆地内,F地位于武夷山区,根据题干信息“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可知F地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河网密度与之无关,结合选项可知,大气环流、地形是导致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⑶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则纬度最高的H地原来相对气温低,所以H地气温变化小对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小。

答案:⑴B⑵A⑶D

探究点三我国的气象灾害

气候灾害形成原因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带来后果

寒潮

源于西伯利亚、蒙古一带的大范围的强冷空气侵入我国秋末、冬季、初春除西藏、云贵地区以外的广大地区能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

台风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强烈气旋夏、秋季节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以及沿海其他省区狂风、特大暴雨带来灾害,但可解除高温,缓和伏旱

水旱灾害

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及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雨不同季节交替出现我国大部分地区,尤以东部地区较为严重给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

一、单项选择题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下图为某日中国东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回到第7题。

1.该日最可能出现在

A.1月B.4月C.7月D.10月

(2011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教学质量调研一模)下图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

2.图示季节分配自上而下依次为

A.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B.北京、武汉、哈尔滨、广州

C.广州、武汉、哈尔滨、北京D.广州、北京、哈尔滨、武汉

3.关于季节更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低纬度地区季节更替不明显

B.中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

C.高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

D.季节更替取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2011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年内分布示意图,完成4~5题。

4.该地区位于我国

A.华北地区B.华南地区C.青藏地区D.西南地区

5.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被为常绿阔叶林B.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一熟D.一年中春季最干旱

(2011年4月吉林省高考复习质量监测)表1中甲、乙、丙、丁代表我国成都、武汉、上海、昆明四个城市(不是顺次对应),分析表1完成6~7题。

表1:四个城市的气象资料统计

城市一月平均气温(°C)七月平均气温(°C)日平均气温≥10°C积温无霜期天数年日照时数

甲3.527.84985.4225.82014.0

乙2.729.15233.1238.62058.4

丙5.525.65107.2277.91228.3

丁7.819.94490.3226.22470.3

6.对于丙城市相关气象资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一月均温比甲高,主要是因为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B.七月均温比乙低,主要是因为地形阻挡了温暖的夏季风

C.年日照时数比甲少,主要是因为地势较低

D.无霜期比乙长,主要是因为受冬季风影响小

7.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城市及其影响因素是()

A.乙地形纬度海陆分布B.乙地形纬度锋面活动

C.丁地形纬度锋面活动D.丁地形纬度海陆分布

(2011届浙江省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下表为我国五个自治区行政中心城市气候资料表。读表格数据,回答8~9题。

8.代表银川的序号是()

A.①B.②C.③D.④

9.城市①冬春季节降水较多的原因是()

A.副高控制B.蒙古高压控制C.热带气旋影响D.西风气流影响

(2011届天津市河西区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质量调查)是梅雨”,经济学家说“江南是财赋”,而地理学家说“江南是丘陵”。回答10、11题。

10.江南丘陵的范围是()

A.长江以南、珠江以北、天目山以西、巫山以东

B.淮河以南、南岭以北、天目山以西、巫山以东

C.长江以南、珠江以北、武夷山以西、雪峰山以东

D.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南岭以北、武夷山以西、雪峰山以东

11.目前,江南丘陵地区发展农业的重要措施有()

①大力改良红壤②扩大棉花种植南积③应用大型农业机械④封山育林保持水土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12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年级起点考试)右图为我国四条东北——西南走向山脉,读图回答12-13题。

12.山脉①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

A.华北平原黄土高原B.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

C.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D.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13.山脉②东西两侧地形区的主要地理事物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闽江水系,长江水系B.种植业,畜牧业

C.落叶林,针叶林D.冬小麦,谷子

(2011届东北三省三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试题)下图中甲图为我国某区域图,乙图为甲图中5596山地的气温、降水与高度的关系。回答14—15题。

14.甲图中山峰最可能位于()

A.天山山脉B.祁连山脉C.横断山脉D.长白山脉

15.乙图年降水量最多的地点的海拔高度及年较差约为()

A.930米10℃B.2900米10℃

C.2900米35℃D.930米35℃

二、综合题

16.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阿尔金山脉的走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重庆与贵阳两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约为___________(选择填空)。

A.300kmB.330km

C.400kmD.430km

(3)填表回答:①、②两大地形区中典型的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

典型地貌类型地质作用

(4)试比较图中两条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径流量季节变化特点。

主要补给类型径流量季节变化特点

A河

B河

17.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昆明和贵阳的四季分配示意图

材料二昆明和贵阳气温年较差、日较差比较表

年较差日较差(℃)

(℃)年平均1月4月7月10月

昆明12.111.113.914.87.28.8

贵阳19.18.06.99.38.07.5

材料三昆明和贵阳的降水量、降水日数及相对湿度比较表

月份11~4月5~10月

降水量(毫米)降水日数(天)相对湿度(﹪)降水量(毫米)降水日数(天)相对湿度(﹪)

昆明116.331.066918.1103.679

贵阳278.580.977849.895.076

(1)简要概括昆明和贵阳的四季分配特点。

(2)比较昆明和贵阳气温年较差、日较差的不同特点。

(3)1月昆明和贵阳的气温日较差相差℃,达到全年差异最大值。分析1月贵阳气温日较差小于昆明的原因。

18.读“我国部分省区2010年1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图中O℃等温线的地理位置。

(2)判断图中甲、乙两地气温大小范围。

(3)图中A、B处等温线分布有何差异?原因是什么?

(4)丙处东西两侧相比,气温存在什么差异?试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1.答案:B

解析:以天气状况示意图为情景,考查天气形成的季节,需要考生联系生活经验、运用天气预报相关知识作答,属于较易试题。该图的判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首先要求考生对于天气符号比较熟悉,其次要求考生要具备一定的空间定位能力。根据图像判断,我国东部地区的这条经线在华北地区出现了沙尘,可判断为冬春季节,排除C、D;在东北地区出现了小雪、小雨、大风;可进一步判断为B。

2.答案:D

9.答案:D

解析:由上题可知,①城市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冬春季节受盛行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水汽影响降水多,故D正确。

10.:答案:D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D项正确。

11.答案:B

解析:江南丘陵地区土壤为红壤,肥力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水土流失严重,该区域发展农业的重要措施是改良土壤和保持水土。

12.答案:B

13.答案:D

14.答案:C

解析:根据经纬网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天山山脉、祁连山脉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长白山脉位于东北地区,故答案为C。

15.答案:B

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找出图中气温及降水量对应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数值。据图可知,年降水量最多的地点对应的海拔高度约为2900米,且该地对应的7月份气温约为13℃,1月份气温约为3℃,则年较差约为10℃。

16.答案:东北—西南走向(2)B(3)

典型地貌类型地质作用

①风积地貌(沙漠、沙丘)风力沉积作用

②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流水溶蚀(流水侵蚀)作用

(4)

主要补给类型径流量季节变化特点

A河冰雪融水大

B河雨水(大气降水)小

17.答案:(1)昆明全年无夏,春秋相连,约有3个月的冬季(或昆明四季如春),而贵阳则是四季分明

(2)昆明具有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的特点;而贵阳则是年较差大,日较差小

(3)7由材料三可知,1月(冬季),贵阳(易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降水日数较昆明多(空气相对湿度大),白天云层对大气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低;夜晚云层加强大气逆辐射强度,大气起到保温作用,气温较高,所以贵阳气温日较差较小[或1月(冬季),昆明降水日数较贵阳少,白天云层对大气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差,气温较低,所以昆明气温日较差较大]

18.答案:(1)秦岭——淮河一线(2)甲地:O℃T甲4℃乙地:一8℃T乙一4℃(3)A处等温线较稀疏,原因是位于华北平原区,气温变化较小;B处等温线较稠密,原因是位于山地及崎岖高原区,气温变化大。(4)丙处东侧气温高于西侧气温,原因是东侧是华北平原,地势低,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西侧是黄土高原,地势高,受冬季风影响显著。

解析:第(1)题,0℃等温线相当于秦岭一淮河一线。第(2)题,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理判断甲、乙温度范围,乙处是山东丘陵地区。第(3)题,A处等温线较稀疏,是华北平原,B处等温线较密集,温度变化大,为山地及黄土高原地区。第(4)题,丙为太行山,东侧为华北平原,气温较高,西侧为黄土高原,地势高,气温低。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城市空间结构复习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城市空间结构复习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鲁教版教学案第22讲城市空间结构

探究点一城市功能分区

城市主要功能分区特点比较,见下表。

功能分区地租水平占用城市土地面积区位特点功能区内分异特点

住宅区中等面积最大市内和市区边缘工业革命前与劳动单元混杂,工业革命后住宅区出现并分化

工业区低面积适当集聚成片地价较低,向主要交通干线和市区外缘移动专业化程度高,竞争、协作导致其集聚,又因环保、地租、交通因素导致分散

商业区(中心商务区具有商业和服务双重职能)高面积最小,呈点状或条状点状或条带状;在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经济活动繁忙,人口昼夜差别大,区内有垂直分异(零售在底层)和水平分异(零售在中间)

例1(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图8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

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⑵2005年与l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

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

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解析:⑴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的发展历史和变化趋势来判断。一个城市早期并没有严格的功能分区,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通常并没有分开,而是混杂在一起,城市中心人口稠密,甚至都没有明确的工业区、商业区,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中心区逐渐演化为商业区,居住人口逐渐减少,工业区则向城市外缘迁移,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减少了环境污染。⑵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学生只要区别①、②、③功能区1990年、2005年之间的变化即可。

答案:⑴C⑵B

探究点二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结构和原因

1.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城市地域结构特点的形成与城市性质、城市发展历史及自然环境因素有关

2.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因

早期的土地利用对日后的功能分区有着深远的影响(上海中心商务区的形成)

昔日的土地利用,到现在也可能完全改变(西方国家高级住宅区位置的变化)

土地利用类型取决于付出租金的多少

直接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

⑶社会因素:对住宅分化的影响最为明显。收入是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知名度和宗教信仰对住宅的选择也有很大影响。种族或宗教团体常会形成聚居区,在欧洲和北美表现尤其明显

⑷行政因素: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订政策和城市规划,干预城市经济的发展,引导和划定不同的功能区

例2(2011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图12中甲为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示意图,乙为某城市的功能分区模型图(假设在同一均质平面条件下)。回答27、28题。

⑴图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①—商业区B.②—住宅区C.③—工业区D.④—农业区

⑵如果考虑放射式交通线的影响,则乙模式图可能变化为图13中的

命题意图:⑴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难度中等。⑵本题主要考查交通对城市功能区分布的影响,难度较大。

解析:⑴城市地价随距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大而递减。图中商业区应为市中心至a和b的相交点处,商业区要求最大限度接近消费人群;住宅区应为a和b相交点至b和c相交点,住宅区要求既方便上下班又方便购物;工业区应为b和d相交点至c和d相交点,工业区占用土地空间大,土地成本高,因此要求远离市中心。正确答案是D。⑵城市功能区容易受交通线的影响,沿着交通线延长分布,各类土地对交通的要求极高,因此乙图中功能分区会随放射型交通线呈放射状均匀分布。C,D选项功能区沿交通线缩小布局,不符合题意。A选项中各功能区的占地大小不符合乙图要求。正确答案是B。

答案:⑴D⑵B

⑴对于城市功能区各类土地付租能力的高低一定要结合实际来判断,特别是功能区相交的地方.如本题判断失误则容易选择A选项。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某城市岛国大力建设公共住房(即由政府控制的成本住房),解决了80%以上国民党居住问题。图1示意2008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⑴~⑵题。

⑴该国公共住房

A.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布B.相对集中分布在城市中部

C.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呈环状分布D.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线分布

⑵该国公共住房布局主要考虑城市的

A.功能分区、基础设施B.人口分布、产业结构

C.土地价格、休闲娱乐D.环境质量、历史文化

解析:⑴根据图中图例信息和公共住房的分布位置,可知公共住房相对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区的周边公共交通沿线地区,而不是以中心城向外呈环状分布,从图中指日花到呈现明显的等级分布。⑵结合上题得到结论,该国公共住房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线分布,布局在中心城区和工业区之间的公共交通便捷地区,所以可推出该国公共住房布局主要考虑城市的功能分区、基础设施。

答案:⑴D⑵A

探究点三经济因素对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影响

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多种功能分化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城市内各点区位的不同造成了土地价格或地租的不同;另一方面,各种功能活动的特点所表现出的付租能力的差异。地租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与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的通达性,从与市中心的距离看(如右图):

A区为城市的中心,商业支付的地租最高,而其他活动所能付出的租金远不能与之相比,所以A为商业区;B区靠近市中心,对商业的吸引力下降,但是,住宅区选择这个区位,既可方便工人上下班,又接近市场,而工业支付的租金不如住宅区高,所以在B区形成的是住宅。C区远离市中心,由于这里不是最佳区位,商业和住宅活动只愿意付出很低的租金,只有工业付出的租金最高,所以工业就成为该区的土地利用形式。

例3下图是商业、工业、居住和农业等四种活动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活动A的区位有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的趋势

B.活动B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C.活动C对交通的依赖性较大,往往安排在市中心

D.活动D不受自然条件影响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各种功能活动的付租特点。同时还应该注意让学生观察农业的曲线最后没有和横坐标相交,这一点有可能成为命题的着眼点。

解析:商业活动的付租能力最强,占据市中心地带,居住用地次之,再次为工业,最低的为农业,所以图中ABCD线分别表示的是商业、居住、工业、农业。农业活动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居住用地是城市中最广泛的用地方式。故选B。

答案:B

探究点四地域文化对中西城市建筑布局和风格的影响

封建社会阶段,由于中西方的统治权力不同。表现在城市建筑布局和风格上也有明显不同。中世纪欧洲的精神主宰是宗教,所以教堂往往占据着城市的中心位置,并且以其庞大的体积和超出一切的高度控制着城市的整体布局。而在中国,则是以行政权力为中心,城市围绕着皇宫与衙门布局。例如,明清北京城的所有用地功能区都围绕着紫禁城和中轴线对称分布,这充分突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可以概括为:

例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上不同的国家或民族的地域文化差异一般不大

B.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往往是不同的

C.地域文化中的“地域”范围都比较大,“文化”以多要素的为主

D.地域文化是在特定的区域内自然环境的产物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巩固本探究点的知识,命题非常基础,同时也告诉学生对于本部分的掌握只需要作为基础掌握即可,不必深入。

解析:在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地理环境通过人类活动的影响,进而对文化施加影响。因此,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城文化也会有所不同。地域文化中的“地域”范围可大可小,“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城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答案:B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1—2题。

1.这幅图告诉我们,城市的土地用于哪种活动取决于()

A.政府的计划B.昔日的土地利用形式

C.知名度D.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的租金高低

2.图中OA最有可能发展的功能区具有以下特征()

A.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区B.是城市中土地利用最广泛的功能区

C.为降低成本,正向市区边缘移动D.是学校最集中、科技最发达的地区

表1为“某城市各类土地使用付租能力统计表”。据此回答3—4题。

与市中心的距离(千米)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元/平方米)

商业住宅工业

01206018

1604515

203012

30159

4006

5003

6000

3.该城市商业区外缘距市中心距离约为()

A.0.8千米B.1.33千米C.2.8千米D.3千米

4.影响土地租金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②土地利用方式③交通通达度④企业的支付能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读下图,回答5—6题。

5.从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角度考虑,若在下图中分别布局中心商务区、住宅区、城郊农业区、港口码头四个功能区,则①、②、③、④对应的功能区是()

A.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中心商务区、住宅区

B.住宅区、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中心商务区

C.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住宅区、中心商务区

D.中心商务区、住宅区、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

6.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城市中饮食服务店应该()

A.集中布局在④区B.都远离④区

C.分门别类进行布局D.集中布局在③区

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右图为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读图判断7~9题。

7.图中,等值线a、b、c的付租能力关系是

A.a>b>cB.a<b<c

C.a=b>cD.a>b=c

8.造成图中局部地区地租分布等值线由中心向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条件B.交通条件

C.人口分布状况D.早期商业活动

9.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群,主要原因是该地

A.位于城市外缘,环境质量好B.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

C.地势开阔,便于建立住宅区D.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2011年3月青岛市高三教学质量统一检测)图4是某城市制造业与服务业空间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影响图中各曲线形态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通达度B.技术水平C.地价水平D.环境优劣

11.与1995年相比,2009年该城市

A.城市功能分区明显弱化B.市区服务业密度增加

C.制造业向城区中心集聚D.近郊制造业产业密度减少

下图(左图)为我国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读图回答12—15题。

12.该地区地价的变化,反映了一系列问题,其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市区地价上涨,且距市中心越近,上涨幅度越大②城市交通通达度有所提高③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向市中心集中④市中心为花园,城市地域结构以人为中心⑤甲处可能会出现高级住宅区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③④⑤D.①③④

13.图中可能形成次一级商业区的地点是()

A.甲B.乙C.丙D.丁

14.在甲处不可能建设()

A.商品粮基地B.高新技术开发区C.奶牛养殖基地D.纯净水厂

15.该城市若反映的是右图的地价变化,则d的取值应该()

A.与a相等B.与b相等C.与c相等D.无法确定

二、综合题

16.读我国某城市某住宅区在城市中的区位及其内部布局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区按城市功能分区属于,简要分析其区位优势。

(2)如果B住宅区是高档住宅区,请你为该住宅区房地产开发商写一段广告词,说明该住宅区的区位优势。

(3)B住宅区内部的楼房布局有什么特点?请分析其特点的形成原因。

(4)该城市工业区分布有何特点?

17.(2011兰州检验)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推行,城乡一体化建设备受关注。村镇功能区的布局是人们当前考虑较多的一个问题。下图为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市主导风向是________。

(2)除考虑风向外,该市工业布局的主要特点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市规划在A处建一大型钢铁厂,其考虑的主要区位条件有哪些?

(4)ABCD四地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商业中心的是________地。

(5)ABCD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地,试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1.D在距离市中心不同的地段,各项功能活动提供的地租水平不同,而土地最后由支付能力最高的功能活动所租用。

2.AOA地段,商业提供的地租最高,所以最有可能发展的功能区是商业区,该功能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区,一般位于市中心和街道两侧。城市中土地利用最广泛的功能区是住宅区。

3.B4.B3—4解析:影响土地租金高低的主要因素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从付租能力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商业在与市中心的距离1千米时,依然是付租能力最高的,因此排除A选项,但在市中心的距离2千米时,付租能力为零,因此商业区外缘距市中心距离在1~2千米之间,因此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

5.A①位于岸边,利用河流发展港口码头;②处地形平坦,且靠近河流有水源供给,因此适合发展为城郊农业区;③处市中心,交通发达,人员流量大,因此发展为中心商务区;④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形式,因此为住宅区。

6.C饮食店既要在一定程度上接近消费人群,同时又要注意减少污染,因此要分门别类布局。

7.A距离市中心越远地租水平会越低。

8.B从图中可以看出等值线与公路和河流交汇处由中心向外凸出,所以对比选项可得最佳选项为B。

9.A从图中看甲地处在城市的外缘,而作为高级住宅区考虑更多的是环境因素而不是地租原因。在图中没有反映出地势开阔的特点。虽然处在河流附近,一方面看不出河流的流向,假若流向是从城市流向甲处,则水质就比较差了。

10.由图可知,服务业主要分布在市中心,制造业主要分布在近郊区,主要是因为市中心地价较高,而服务业能付出的租金较高,制造业则较低。

C

11.该城市与1995年相比,2009年该城市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分布更趋于集中,故城市的功能分区分化更加明显,A错;服务业在市区的密度增大,B对;制造业越来越远离市区,向远郊区方向移动,C错;近郊制造业产业密度增大,D错。

B

12.D从地价曲线图中虚实线的对比可以看出,从市中心向市区,地价上涨幅度大致相等;2005年郊区地价较1985年明显上升,由此推测该处交通通达度有所提高,加上这里环境相对城市洁净幽美,从而吸引城市人口外迁,因此甲处可能会出现高级住宅区。

13.A从上题分析可知甲处可能形成次一级商业区。

14.A商品粮基地应建设在离城市较远、地价便宜的地区,以实现大规模经营。

15.B越靠近市中心,地价越高,因此abc。根据等值线的分布规律,d的取值可以是b或c;从图例可以看出该处有道路交汇,交通通达度好,因此地价应该较高,由此进一步判断d的取值应该与b相等。

16.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内部各功能区的分布及区位优势,分别考查了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布局原则,回答时要注意根据各功能区的特点进行回答。

答案:(1)中心商务区(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利;接近市场。

(2)地处上风向,位于河流上游沿岸;临近风景区和教育区;位于城市外缘,远离市中心和工业区(污染较轻);靠近环路或放射状道路,交通便利。(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3)楼房南低北高,错落有致;利于采光,便于通风。

(4)位于城市边缘,多沿交通线分布;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位于河流下游沿岸。

17.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工业区位于居民区的北面,若工业布局合理,则盛行风为南风或偏南风。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工业分布在河流、铁路、公路沿线。第(3)题,A地有铁矿、煤矿,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且处于盛行风下风向等有利条件。第(4)题,C地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可形成商业中心。第(5)题,D处风景好,地势较高,交通便利,河流上游,为高级住宅区。

(1)南风(或偏南风) (2)靠近河流、公路、铁路等交通便捷处 城市的边缘地区 (3)附近有丰富的铁矿(煤炭)资源;交通运输便利(铁路、河流);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居民区大气污染小。丰富的水源;城市外围,地价便宜,适合建大型工厂。 (4)C (5)D 位于城区盛行风的上风向,污染少;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交通便捷。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929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