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教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教案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哪些尝试?结果如何?(洋务运动“师夷长技”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2、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清朝,为什么还说它的任务没有完成?(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人民仍然处于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之下。)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这些运动和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怕失败,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他们在思想上同当时的反动思潮展开激烈斗争,率领一批青年掀起了生气勃勃的新文化运动。(布置学生阅读38——41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著作名称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新青年》的创办

1、根据38页“动脑筋”: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捏造出来的”吗?(不是)新文化运动的斗争锋芒为什么会指向孔教?(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新文化运动必然兴起。理由如下[可启发学生从辛亥革命在思想观念上的影响、袁世凯统治的实质、进步知识分子的奋起等方面思考回答]:

A.辛亥革命后,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等思想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些思想观念对于以青年学生为主的知识分子所产生的震撼力特别巨大。

B.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国内外反动势力,妄图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借孔教作为复辟帝制的工具,掀起了一股反动的文化逆流,新思潮的斗争锋芒自然而然地指向了孔教。

C.进步知识分子奋起抗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朝着“独裁专制、迷信盲从、旧道德、旧文学”发起勇猛冲击,掀起了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2、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是什么?(组织学生“接龙”,当堂掌握“四提倡、四反对”;引用语文科关于“反义词”的概念,练习“对号入座”。)

小结、过渡:“提倡民主、科学和新道德”属于思想革命,“提倡新文学”属于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决定了文学革命的方向,文学革命则扩大了思想革命的影响。但是,就在新文化运动兴起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资本主义大国互相厮杀,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毕露。人们需要寻找更好的出路,马克思主义就被引进到了中国。

“新世纪的曙光”

1、你知道当年引进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人物、刊物和文章吗?(组织学生“接龙”,当堂掌握陈独秀、李大钊[强调“钊”字的读音和字形特点];掌握《新青年》和《每周评论》;掌握《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强调“庶”字的读音和字义]。)

2、你怎样评价新文化运动?(提醒学生要坚持运用“两分法”:

A.意义:它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B.缺陷:运动中对于中西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了后来。)

3、根据40——41页“活动与探究”和“自由阅读卡”的内容,小组讨论如何评价胡适对于“文学革命”的主张,然后由小组代表在班上发言。(教师可以通过“画外音”形式进行启发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原文意思。然后,在提问时采用“剥笋法”层层分解。例如:他主张新文学要首先解放什么?他还主张新文学要反映什么内容?他这些主张都实现了吗?等等。最后,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他主张的文学革命,首要任务是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同时也注意到文学作品的内容必须反映平民中的社会问题。这些在今天都已经成为现实。但是,他没有进一步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只停留在改良的层面上,并没有主张彻底的革命。)

巩固小结

1、按照“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基本内容→斗争矛头→发展情况→历史意义和历史缺陷”的线索梳理本课知识。

2、指导学生当堂完成课本第40页选择题:应选A(陈独秀)。

3、提醒学生预习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延伸阅读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通过对英法发动的目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其根本原因和实质,从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教师指导学生结合中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危害,从而提高学生评价历史的能力。要求学生比较两次鸦片战争中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响,锻炼其对历史知识的归纳,比较能力。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讲述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勇事迹。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和结束的时间及标志;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知道外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了解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情况;讲述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列举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主要事迹。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编演历史短剧,让学生初步掌握收集、整理、运用历史材料和创新思维的方法和能力、与他人合作做事的能力;通过学习“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一目,培养学生从历史表格和地图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写作以“勿忘国耻”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培养学生吸取历史教训,进行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我的能力和用文章表达自己历史情感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帮助学生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丑恶面目;通过揭露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通过学习英雄事迹,继承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光荣传统。

一、重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二、难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新课。

1课时。

课前指导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查阅有关资料,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

课文中的图文资料、师生收集的资料等;自制多媒体课件。

新课引入:

(老师旁白)1840年,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屈辱战争——鸦片战争的炮火,打破了清王朝的“天朝上国”梦,也惊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当清政府惊魂未定时,要推翻清政府统治的由洪秀全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场抗争——太平天国运动于1851年发生,使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真是祸不单行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不,几个恶禽猛兽又扑来蹂躏中国。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赔款,清政府把赔款转嫁到人民头上,激化了阶级矛盾,引起农民起义此伏彼起,在这种背景下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856年,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全盛,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反对侵略;清朝统治岌岌可危。西方列强为维护既得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决定先武力迫清投降,然后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于是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战后,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

回顾、归纳一下条约内容造成的影响。再着重分析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和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这两个现象的出现。资本主义列强通过战争征服了腐朽的清政府,获取了一系列的权益,认识到清政府的可利用价值;而清政府也在内忧外患的经验教训中发现,可以依靠列强维持自己的统治。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认识清政府的腐朽与落后是导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要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2认识到面对外来侵略,英勇顽强的中国人民是绝不会屈服的。知识与技能:

1了解林则徐禁烟运动的原因和经过,培养对资料阅读和对历史事件的归纳能力。

2填写《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及影响简表,培养填表能力和分析条约内容的能力,认识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插图资料,从中获取与课本相关的史实。

2讨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中国失败的原因,提高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重点

1火烧圆明园2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学习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环节预设

1、自主预习(15分钟)2、展示交流(15分钟)

3、当堂训练(7分钟)4、课堂小结(3分钟)

导学构想

教学环节导

研学新知(活学巧用)*学法指导

展示策略

自主预习

15分钟

一.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本单元的题目是什么?

2.第2课题目是什么?有几个框题?(P8-13)

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a根因?借口(导火线)?(P8第1大段、1小段)

b开始和结束时间(P8第1段、P9)

c条约及相关内容(P9、P10小资料)

4.火烧圆明园时间、国家(P9-10)

5.在二鸦前后有一个国家,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的国家是?为什么这样说?(P11内容包括小资料)

6.请问此时我国面临着内忧外患指的是?(回想1、2课)

7.面临着内忧外患,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个人物,他是谁?做了什么?

8.从本课分析中国为什么会失败?(从国内外两个角度回答,每个角度至少答三点)?根因是(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与新兴的资本主义相对抗)失败后对中国造成怎样的影响?(理解)

13.学习本课你有哪些启示?(至少三点)

如针对太平军抗击洋枪队这件事我的启示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1独立完成该目的问题,只需在书中用铅笔勾;

2.1-4题3分钟完成;

3.5、6题要求3分钟完成;

4.7-13要求9分钟完成。

展示交流

15分钟

1小组抢答

2.教师点拨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每小组答一问给1分出一人在展示台加分

课堂练习

(7分钟)

1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是()

A英法B英美C美俄D法俄

2中国最宏伟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被毁于()

A鸦片战争期间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C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3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A中英《南京条约》B中俄《瑷珲条约》C中英《北京条约》

4.19世纪60年代在慈溪流传一首民歌,其中说:“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红头军”指的是()

A禁烟运动中的中国军民B英勇斗争中的太平军

C甲午中日战争时的清军官兵D义和团运动中的群众

5.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的标志是()

A金田起义B永安封王C定都天京D天京事变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不断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如何,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什么形式表现出来的,推动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1)材料中的“大爆炸”是指什么运动?

(2)这个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是谁?他建立的政权名称是什么?

(3)这个政权的斗争目标是什么?其原因何在?

要求:1.比一比:1-5题课上完成;(做完的小组先到展示台展示)

2.6题组内出示一份答案,展示台展示。

3出示正确答案。(限时7分钟)

课堂小结

你的疑惑:

你的收获:

课后反思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分析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分析部编版


知识与能力
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掌握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原因;中国人民从来就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反抗侵略,维护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继承的爱国传统。

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
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断壁残垣圆明园》
(教案)第2课wbr第二次鸦片战争

提问:你到北京去过圆明园吗?你知道它昔日的豪华壮观与今日的断壁残垣是怎样造成的吗?你知道有关它的一些什么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归纳: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的贪婪的欲望,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这一目的同鸦片战争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2.教师提问: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学生回答: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城,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简单识记《天津条约》的具体内容,有关《天津条约》的影响将在后面部分进行重点分析。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1.教师讲述:《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2.教师展示:《焚烧过后的圆明园》
(教案)第2课wbr第二次鸦片战争

(有条件可以放映视频《火烧圆明园》片断)
3.教师提问:火烧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上惨痛和耻辱的一页,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4.教师提问:正是由于清政府府腐败无能,在火烧圆明园之后,清政府控制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请同学们简要归纳《北京条约》的内容?
学生归纳: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度增加。
5.教师过渡: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利最多的是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目标导学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教师讲解:从19世纪40年代起,沙俄利用中英鸦片战争世纪,大肆入侵中国东北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2.教师展示《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请观察地图,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哪一条约割占的土地最多?
(教案)第2课wbr第二次鸦片战争

学生回答: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
3.教师总结:沙俄在中国近代史上所割占领土面积,相当于欧洲德法两国面积的总和,外加一条与多瑙河一样长的黑龙江,是19世纪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4.教师设问: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有哪些国家侵占了中国哪些土地?
学生回答: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沙俄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150多万平方千米。
5.教师展示《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内容,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增开天津为商埠;
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赔款额大幅度增加。
并问:根据表格内容,谈谈你对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理解?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等西方侵略实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主权的侵害,割地等方面都比鸦片战争中侵害更大了,因此,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三、课堂总结
第二次鸦片战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进入中国内地,并日益扩展,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化。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8046.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