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2012届高考生物课后细胞的生命历程考点复习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2届高考生物课后细胞的生命历程考点复习教案”,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第一部分知识落实篇
专题三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二讲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
1.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女性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是细胞凋亡的结果
B.脑细胞缺氧而死亡是细胞的坏死
C.细胞分化受基因控制,但不同细胞中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
D.细胞癌变,细胞周期延长,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变短
解析: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等过程,都要受基因的控制,其中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癌变的细胞,代谢增强,其细胞能无限增殖,细胞周期相对变短;细胞凋亡过程中,代谢减缓,且细胞不再分裂,故不存在细胞周期。
答案:D
2..下图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过程的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⑤与⑥的基因型相同,蛋白质的种类也相同
B.细胞的衰老与凋亡就会引起人体衰老与死亡
C.若⑤⑥已失去分裂能力,则其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DNA→RNA→蛋白质
D.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强
解析:a过程表示细胞生长,b表示细胞增殖,c表示细胞分化。因为失去分裂能力的细胞无DNA的复制,所以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只有蛋白质的合成中的转录与翻译过程。
答案:C
3.(创新预测)分化中的两栖类动物细胞核中,RNA的合成非常旺盛,但将两栖类动物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卵细胞后,RNA的合成立即停止。下列对这一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移植的核基因结构改变了
B.卵细胞内含有阻抑基因表达的物质
C.卵细胞内缺少合成RNA聚合酶的细胞器
D.实验中丢失了RNA合成的模板
解析:分化中的两栖类动物细胞核中,RNA的合成非常旺盛,细胞核中存在RNA合成的模板,移植后的细胞核的核基因没有丢失,基因结构也没有改变,去核的卵细胞内细胞质仍然存在合成RNA聚合酶的细胞器,故答案选B。
答案:B
4.(创新预测)图示人体内一些生命活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进行①过程的细胞不一定具有细胞周期?
B.②过程导致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C.③过程总是与机体的衰老同步进行?
D.④过程是由于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
解析:人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增殖,分裂完成后的细胞可能继续分裂、暂不分裂或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并不改变;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与机体的衰老并不同步进行,年轻的个体中有衰老的细胞,年老的个体中有新产生的细胞;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答案:A
5.(高考变式)控制细胞分裂次数的“时钟”是位于染色体两端的一种特殊构造(端粒),它随着细胞分裂而变短。癌细胞中存在延长染色体端粒的酶,正常人的生殖细胞中也有。据此你认为体细胞不能无限分裂的原因是()
A.缺少合成端粒酶的氨基酸
B.缺少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
C.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
D.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没有表达
解析:合成端粒酶的氨基酸应该和合成其他蛋白质的氨基酸是一样的,所以排除选项A;而正常人的生殖细胞中有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其他的体细胞中也应该有,因为都来自同一个受精卵,排除选项B;基因突变在自然界中的概率是很低的,不可能每个体细胞都发生突变,排除选项C;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由于细胞的分化导致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端粒酶基因在生殖细胞中可以表达而在体细胞中没有表达。
答案:D
6.(创新预测)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在有关癌症研究的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了一种名为RHOGD12的基因,该基因有助于避免癌细胞扩散,他们发现携带该基因的癌细胞会失去转移能力。该基因的作用最可能是()
A.当这种基因添加到癌细胞后,在癌细胞中表达并产生一种糖蛋白
B.当这种基因添加到癌细胞后,在癌细胞中表达并产生一种蛋白质,由此使癌细胞迅速分化为其他组织、器官
C.该基因在癌细胞内表达后使癌细胞迅速衰老
D.该基因在癌细胞内表达后使癌细胞的DNA复制受阻,停止细胞分裂
解析:癌细胞之所以在体内容易扩散和转移,主要是由于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导致的,该基因能够使癌细胞失去转移能力,可推测它是在癌细胞中表达并产生了一种糖蛋白。
答案:A
7.(创新预测)据报道,德国Blasticon公司拥有一项专利技术:凭借该技术,从血管血液中萃取的成熟白细胞可以转变为具有可编程特性的细胞,并可进一步分化(再编程)为不同功能的细胞。下列对该项技术的理解不合理的是()
A.有可编程特性的细胞类似于干细胞
B.可编程细胞与白细胞中mRNA不同
C.编程的实质就是改造细胞的遗传物质
D.再编程细胞使根治某些疾病成为可能
解析:在机体中已分化的成熟细胞失去分化能力,该技术将成熟白细胞转变为具有可编程特性的细胞,恢复分化能力,类似于干细胞,可分化为不同的细胞。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产生出不同的mRNA,合成不同的蛋白质。所谓编程改变的是表达的基因,并不改变遗传物质。再编程细胞特定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可适用于治疗某些疾病。
答案:C
8.(创新预测)移植造血干细胞可以治疗白血病,但移植前必须进行抗排异处理。治疗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全身放疗和化疗以干扰细胞的增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患者进行放疗和化疗处理能够消灭癌细胞并杀伤正常细胞
B.患者经治疗康复后血型可能发生改变
C.治愈后患者体内的白细胞不会发生癌变
D.输入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分化成各种血细胞的能力
解析:人体细胞内的基因突变是随机的,治愈后的患者体内的白细胞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癌变。
答案:C
9.(高考变式)癌症是由于细胞癌变引起的,任何人体内都有原癌基因,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后可能被激活而引起细胞的畸形分化,从而导致细胞的癌变。目前临床上癌症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激素治疗、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此外,科学家通过对前列腺癌细胞系的研究发现,绿茶中的多酚酶能促进多酚的合成,多酚可减少BCL-XI蛋白的合成,而这种蛋白有抑制癌细胞凋亡的作用,从而表明绿茶具有抗癌的作用。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导致原癌基因被激活的外界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中明显增多的细胞器是(两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早期的癌症可以通过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是中、晚期就不能用这种方法了,因为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其他组织中去了,晚期癌细胞容易扩散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癌症化疗时应用的烷化剂(如二氯二乙胺)能够阻止参与DNA复制的酶与DNA相互作用。此类药品作用于癌细胞周期的________期。化疗还常用其他药物,如5-氟尿嘧啶,它的结构与尿嘧啶非常相似,它可以直接干扰________的合成。
(5)癌细胞还具有无限增殖的特征。若开始培养时取一滴培养液观察有100个癌细胞,经24h培养后,取一滴,稀释100倍后再取一滴(设三次的“一滴”等量)观察,发现有16个肿瘤细胞,此肿瘤的细胞周期约为______h。
(6)细胞凋亡是指由________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叫细胞编程性死亡。正常情况下,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起着重要作用。
(7)绿茶含有多酚酶具有抗癌作用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现某科研单位研制出一种新型药物X,据说对肿瘤有较好的疗效,能起到抑制肿瘤细胞分裂的作用。
请你设计一个方案加以验证。写出你所设计的实验步骤: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及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致癌因子有三大类: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2)癌细胞不断进行增殖,需要合成大量的物质(蛋白质),故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明显增多。(3)晚期癌细胞容易扩散是因为癌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减小。(4)根据题题干信息癌症化疗与“DNA复制”有关,则作用时期为分裂间期;5氟尿嘧啶的结构与尿嘧啶非常相似,而尿嘧啶可以合成RNA的基本单位尿嘧啶核糖核苷酸。(5)稀释100倍后发现有16个肿瘤细胞,说明总数为1600,为原来的16倍,2n=16,n=4,故周期为24/4=6。(6)关键词“决定”可以想到“基因”。(7)绿茶抗癌作用的直接原因是具有多酚酶,根本原因是具有多酚酶基因。(8)判断药物是否对肿瘤具有疗效,可以观察其是否能抑制肿瘤细胞分裂。
答案:(1)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2)线粒体、核糖体、(其他正确答案也可)
(3)癌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减小,导致癌细胞容易在机体内分散和转移
(4)分裂间 RNA
(5)6
(6)基因 内环境
(7)有多酚酶基因(可促进多酚的合成,减少BCL-XI蛋白的合成,促进癌细胞凋亡)
(8)第一步:将相同的培养液分为相等的两份,一份加入药物X,另一份不加,并分别标上甲、乙
第二步:将等数量的肿瘤细胞分别置于两份培养液中
第三步: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观察肿瘤细胞的分裂情况
预期结果及结论:
①如果加入新型药物X实验中的肿瘤细胞停止分裂,而空白对照组中的肿瘤细胞继续分裂,则药物X对肿瘤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②如果加入新型药物X实验中的肿瘤细胞与空白对照组中的肿瘤细胞一样继续分裂,则药物X对肿瘤的治疗没有疗效,为害人的假药
10.(改编题)下图表示干细胞的三个发育途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A细胞形成的B细胞仍然保持着其特有的________能力,A细胞到C细胞的过程是由__________控制的。
(2)由A细胞到形成多个卵细胞的过程,则必须经过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分裂。
(3)用丙酮从D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的单分子层面积是否大于D细胞表面积的2倍?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D细胞是胰腺细胞,则结构⑦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细胞分化成D细胞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D细胞是正在衰老的细胞,则细胞中的结构⑧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D细胞已失去分裂能力,则其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_。
(8)若D细胞发生癌变,则此细胞在体内易分散和转移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而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A形成的B细胞仍然是干细胞,有分裂分化能力;由干细胞分化成具有特定形态与功能的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在分泌蛋白的加工、分泌过程中,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加工、转运、分类和包装;卵细胞是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⑧是细胞核,在细胞衰老时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因细胞内还含有其他生物膜,当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时,单分子层面积大于此细胞表面积的2倍。若D失去分裂能力,就不存在DNA分子复制过程,则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DNA――→转录RNA――→翻译蛋白质。癌变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主要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所以易分散转移,而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了突变。
答案:(1)分裂和分化 基因
(2)有丝分裂和减数
(3)是。因为D细胞内除了细胞膜以外,还有其他生物膜
(4)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转运、分类和包装(答出其中两个即可)
(5)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6)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只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7)DNA――→转录RNA――→翻译蛋白质
(8)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间黏着性显著降低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相关推荐

2012届高考生物课后考点复习教案: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2012届高考生物课后考点复习教案: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部分知识落实篇
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二讲 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1.(创新预测)最新一期西班牙《趣味》月刊载文称,英国伦敦大学研究人员弄清楚了为什么热可以有效镇痛:当温度达到40℃时,人体细胞内部接收器就“燃烧”起来,切断了让身体感到疼痛的化学介质的道路。这里“让身体感到疼痛的化学介质”是人体体温调节中的()
A.甲状腺激素B.肾上腺素
C.胰岛素D.递质
解析:痛觉的产生需要经过反射弧来完成。兴奋通过反射弧时必然要经过突触,经过突触就要由化学递质来完成。
答案:D
2.(创新预测)如图甲所示,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在神经纤维的表面,放置两个相距1~2厘米的电极a和b,在图中的刺激点给予较强的电刺激。依据观测到的电流表指针偏转(向左为正,向右为负)情况,绘出的曲线如图乙。乙图中能正确表示粗大神经纤维电位变化的是()
解析:当在图中刺激点给予电刺激时,首先b点先兴奋,电位变为负电位,而a点此时为正电位,所以电流表指针先向右偏转,当兴奋传导到a点时,b点已恢复到静息状态,此时电流表指针又向左偏转。
答案:A
3.(创新预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中,不会涉及的是()
A.Na+和K+的运输B.胞吐
C.细胞间的信息传递D.受体的分解
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形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有电信号就有钠离子和钾离子的运输,递质的分泌属于胞吐,兴奋从一个神经元传到另一个神经元就是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突触后膜的受体与神经递质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如果受体分解则兴奋将不能传递下去。
答案:D
4.(创新预测)右图是人体某项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A.该种调节的特点是有较强的准确性和局限性
B.如果分泌细胞是胰岛A细胞,则分泌物是胰岛素
C.如果分泌物是胰岛素,则靶细胞可以为肝细胞
D.如果靶细胞为甲状腺细胞,则分泌细胞可以为下丘脑
解析:由图示可知,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调节物质)必须经过血液循环送至靶细胞发挥作用,所以该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神经调节作用迅速、准确但作用局限在一定的范围,体液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但反应速度较慢;不同激素的靶细胞往往不同,如胰岛素的靶细胞可以是肝细胞等全身组织细胞,而作用于甲状腺细胞的激素应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
答案:C
5.(创新预测)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米歇尔教授指出:“绝大多数疾病都是由于某一特定的膜蛋白缺陷引起的,现在市场上销售的80%的药物都是针对膜蛋白,通过与膜蛋白结合而起作用,只不过有的药物是活化膜蛋白,而有的是使膜蛋白失活。”以下可能属于膜蛋白失活实例的是()
A.淋巴T细胞分泌物能够促进靶细胞的自溶裂解
B.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生产的“生物导弹”能有效杀伤癌细胞
C.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脏使尿液大量减少
D.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能钝化机体的免疫反应
解析: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尿量减少,它的作用机理是使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失去活性,从而使水分子大量进入到细胞内。
答案:C
6.(高考变式)下图为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①②③④过程均会加强
B.③与④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加,产热量增加
C.由图可知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主要是体液调节的结果
D.⑤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产生的
解析:⑥过程表示寒冷刺激感受器并产生兴奋,兴奋传到下丘脑;①代表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并作用于垂体,②代表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并作用于甲状腺,③代表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④代表下丘脑发出的兴奋作用于肾上腺,促进其分泌肾上腺素,以上③④两种激素均作用于骨骼肌和内脏,促进产热过程,属于体温调节过程。⑤表示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并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该过程属于体液调节。由此可见,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所以C错。
答案:C
7.(创新预测)能够使人产生病理反应的是()
A.血清中的抗体B.皮肤细胞上的抗体
C.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D.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解析:使人产生病理反应的应该是有明显疾病症状的反应,血清中的抗体可以清除抗原,这是一种免疫反应;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是能够加强效应T细胞功能和T细胞功能的物质;而皮肤细胞上的抗体是过敏原进入体内形成并吸附的,当它与过敏原再次接触时,可产生湿疹、麻疹等病理反应。
答案:B
8.(创新预测)右图表示的是a与抗体形成的结合体,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图示中的a表示外毒素,那么抗体表示为凝集素
B.如果a是抗原,多数情况下图示的结合体会进一步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
C.图示中的a通常情况下也可以表示为结核杆菌或麻风杆菌
D.如果图示中的抗体吸附在皮肤的表面,当a再次侵入时,可以引起自身免疫病
解析:A项错误:如果a表示外毒素;抗体表示抗毒素;C项错误:结核杆菌和麻风杆菌均为胞内寄生菌;D项错误:如果抗体吸附在皮肤表面,当a再次侵入时,可以引起过敏反应。
答案:B
9.下丘脑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起关键作用。如图1表示下丘脑-垂体系统,1~4表示神经元,5表示神经中枢。图2是图1中神经元1和2相互接触部分的放大。请分析回答:
(1)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若图1中的5是大量出汗而脱水时兴奋的中枢,则5表示________;糖尿病病人也因多尿导致血浆渗透压________,引起该中枢兴奋。
(2)当处于相当寒冷的环境中时,人的产热增加,以维持体温恒定。通过________调节,增加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量,再通过体液调节使________的分泌量增加,最终通过甲状腺激素加速糖和油脂的氧化分解,以增加产热。
(3)图2放大了图1中神经元1和2之间的联系,请用箭头和图2中的数字表示神经递质的运动方向:________________。
(4)请以文字、箭头分别构建一个个体稳态和生态系统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
①个体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以血糖调节为例)。
②生态系统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生态系统以水稻田生态系统为例,水稻田中的主要生物有水稻、食虫鸟与害虫)。
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看图和神经—体液调节的知识联系。由题意可知,5为下丘脑的中枢神经部分。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水盐调节中枢以及激素调节中枢等。(1)大量出汗而脱水、糖尿病病人多尿都可引起细胞外液水分减少,渗透压增大,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引起下丘脑渴觉中枢兴奋。(2)人的体温调节过程为:温度感受器―→大脑皮层―→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效应器(分泌腺、肌肉等),下丘脑受到神经的调节,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来促进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最终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并作用于细胞,促进代谢过程。(3)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释放到突触间隙,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4)反馈调节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血糖调节中主要是血糖浓度和胰岛素之间的反馈调节,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促使血糖浓度降低。生态系统中主要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数量关系的调节,比如食物增加可引起捕食者数量增加,捕食者数量增加则所需食物也增多,使得被捕食者数量又减少。
答案:(1)渴觉中枢 升高
(2)神经 激素X(促甲状腺激素)
(3)③―→②―→④
(4)①个体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以血糖为例)
②生态系统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
10.(创新预测)自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人们通过实验陆续发现神经、内分泌和免疫三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调节网络学说”,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之间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联系的。
(2)人处于悲伤、紧张等感知刺激下,易受病毒感染。由图可知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3)以静脉注射环磷酰胺(能使抗体浓度下降)作为非条件刺激,口服糖水为条件刺激,观察动物对特定抗原的反应,发现一旦建立条件反射后,仅口服糖水就能引起抗体浓度的下降,这种条件反射抑制了________________免疫应答。
(4)生长激素能增强免疫系统功能,而糖皮质激素能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两者的相互________作用,使机体免疫功能保持正常。
(5)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研究人体的免疫系统的某种防御作用。
实验材料:可封口的无菌塑料透明袋4个、表面消毒的新鲜苹果4个、腐烂的苹果肉少许。
实验器具:无菌棉棒、牙签、外用消毒酒精等。
小组同学将实验分为四组分别做如下表所述处理。在实验进行的一星期中,每天定时观察约15min,记录观察结果。请回答:
组别一组二组三组四组
处理苹果1(没有与腐烂果肉接触)苹果2(与腐烂果肉接触,果皮不破)苹果3(与腐烂果肉接触,果皮浅表划破,没有进行处理)苹果4(与腐烂果肉接触,果皮浅表划破,用酒精处理过)
①小组同学模拟的是人体非特异性免疫中________________的屏障作用。实验中腐烂果肉模拟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②第三组实验模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实验结果对我们日常生活中免疫防护的指导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小组中一位同学不慎外伤出血,到医院注射破伤风疫苗后出现轻度发热现象,调节机体产热的激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若该同学注射疫苗后第二周感染了破伤风杆菌,其体内抗体迅速产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⑤将病毒灭活后,除可作疫苗用于免疫预防外,还可在细胞工程中用于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图中信息可知三大系统之间通过激素、免疫因子、神经递质相联系。(2)由图中信息可知悲伤、紧张等感知刺激首先刺激的是中枢神经系统,而最终易受病毒感染,可知是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这两者之间通过神经递质相联系。(3)本题只需根据“仅口服糖水就能引起抗体浓度的下降”,而抗体是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产生的,因此这种条件反射抑制了体液免疫应答。(5)①据图分析对苹果的处理有不划破果皮和划破果皮进行比较,相当于人体的皮肤正常和划破两种状态。用腐烂的果肉去接触苹果相当于抗原的入侵。②第三组苹果的浅表划破再接触腐烂苹果相当于人体皮肤划破后再用病原体入侵。所以病原体就容易冲破第一道防线,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皮肤划破应及时包扎处理以免病原体入侵。④人体产热有关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注射疫苗相当于初次免疫,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当感染病原体后就属于二次免疫,体内就会快速产生大量抗体。⑤灭活的病毒可作为动物细胞融合的促融剂,但不可促进植物细胞融合。
答案:(1)激素、神经递质、免疫因子(或信息分子)
(2)通过神经递质影响免疫系统,使免疫能力下降
(3)体液 (4)拮抗
(5)①皮肤、黏膜(第一道防线) 引起人体免疫反应的病毒、细菌等抗原物质(或传染源、病原体、致病微生物) ②病毒、细菌等抗原物质(或传染源、病原体、致病微生物)破坏人体皮肤屏障保护,侵入人体、引发疾病 ③对于浅表的划伤或切伤,应及时消毒和包扎 ④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效应B细胞(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 ⑤诱导细胞融合

2012届高考生物细胞增殖和受精作用课后考点复习教案


第一部分知识落实篇
专题三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一讲 细胞增殖和受精作用
1.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下列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一个细胞周期中,T和U两种碱基被大量利用时,细胞一定处于分裂间期
B.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高尔基体等
C.秋水仙素作用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能导致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D.人的肝细胞和蛙的红细胞分裂方式不同
解析:细胞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T和U两种碱基被大量利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细胞板,进一步形成细胞壁,需要高尔基体参与;秋水仙素作用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人的肝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而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
答案:C
2.(高考变式)图示是下列哪种细胞处于何时期的分裂图()
①肝细胞 ②茎形成层细胞 ③蓝藻
④有丝分裂前期 ⑤有丝分裂后期 ⑥有丝分裂末期
A.①④B.③⑥C.②⑤③④
解析: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因此植物细胞一般为方形,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最外层是细胞膜,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因此一般为圆形。从染色体移向两极可知,该图为有丝分裂后期图。蓝藻细胞为原核细胞,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自然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为二分裂。
答案:C
3.(创新预测)通过显微技术破坏玉米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高尔基体。培养几天后,再观察该根尖细胞,预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A.细胞停止分裂
B.产生多核细胞或多倍体细胞
C.正常分裂
D.不能形成纺锤体
解析: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分裂末期细胞板―→细胞壁)形成有关,因此破坏高尔基体,植物细胞的分裂停留在末期,产生多核细胞或多倍体细胞。
答案:B
4.(创新预测)下面是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图,其中可能发生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是()
解析:果蝇体内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其染色体数、染色体单体数、DNA分子数分别为:8、16、16,符合要求的是D图。
答案:D
5.(山东荣成质量检测)若将动物细胞培养在32P培养基中,则细胞周期中一个细胞的放射量的变化是(纵坐标为放射量,横坐标为细胞周期)()
解析:有丝分裂间期随着DNA分子的复制细胞开始不断利用32P,细胞的放射量增加。前期和中期放射量不变。随着后期结束子染色体被分到两个子细胞中,细胞的放射量也减少了一半。
答案:B
6.(创新预测)a和b是同一动物体内的两个细胞,通过对其核内DNA分子含量的测定,发现a细胞中DNA含量是b细胞的两倍,最可能的解释是()
A.a是正常体细胞,b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的细胞
B.a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b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
C.a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b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
D.a处于有丝分裂中心体相互分离时,b处于次级性母细胞中染色体移向两极时
解析:正常体细胞的DNA含量为2N,则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的细胞DNA含量为2N,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DNA含量为4N,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DNA含量为4N,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DNA含量为4N,有丝分裂中心体相互分离时DNA含量为4N,次级性母细胞中染色体移向两极时DNA含量为2N。
答案:D
7.如图1是某一生物体中不同细胞的分裂示意图,图2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数学模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1中B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
B.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于图1中的D细胞所处的时期
C.人体性腺中的细胞可能会发生图1中细胞所示的分裂现象
D.图2所示数学模型中,cd段对应图1中的A细胞,此时的m所代表的数值是1
解析:由于图1中D细胞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必然导致等位基因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应是雄性动物或人体男性初级精母细胞分裂图象。A和B细胞无同源染色体,应分别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中期图象,细胞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它们不可能是极体。C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配对过程,应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人体睾丸中精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C和D细胞中只有两个染色体组,该生物应属二倍体。图2中cd段对应图1中的A细胞,m值应为1。
答案:A
8.(2010龙岩模拟)A图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在正常培养时所测得的细胞中DNA含量与细胞数的变化。用某种化合物处理培养着的细胞,结果DNA含量与细胞数的变化如B图所示,该化合物所起的作用是()
A.促进细胞分裂B.抑制DNA的复制
C.抑制纺锤体的形成D.促进DNA的高度螺旋化
解析:由A、B两图示变化比较可知某种化合物处理培养着的细胞导致细胞内DNA含量增加,所以该化合物可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得细胞不能完成正常的分裂。DNA复制后不能平均分配,导致DNA含量增加。
答案:C
9.下图表示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Ⅰ表示甲细胞的增殖过程,增殖方式是________,表示减数分裂过程的是________。
(2)若细胞甲是人体造血干细胞,可能会发生的分裂过程是________,在分裂过程中,n能复制并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的细胞器是________。
(3)若甲、乙、丙、丁均来自该动物同一器官,该器官是________,Ⅰ~Ⅳ中可能导致基因重组的过程是________。
(4)请画出产生一个基因型为Ab的丙细胞的Ⅲ过程后期图,并在染色体上标注相应的基因。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细胞分裂(主要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
(1)图中Ⅰ表示有丝分裂过程,Ⅱ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Ⅲ表示减数
第二次分裂过程,Ⅳ表示精细胞的变形过程。注意精细胞的变形阶段不属
于减数分裂过程。(2)造血干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的,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中
心体能复制,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3)由于该减数分裂是形成精子的过程,所
以该器官为睾丸。基因重组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的四分体时期(前期)和同源
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时期(后期)。(4)图中Ⅲ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其后期特点是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染色体。绘图时,注意图形和标注的规范绘制,还要注意的是辨清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是否需要绘出中心体,是否需要标注基因,是否需要标注文字说明等。即一定要关注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答案:(1)有丝分裂 Ⅱ和Ⅲ (2)Ⅰ 中心体 (3)睾丸 Ⅱ (4)如解析图所示。
10.(创新预测)A图表示一个细胞周期(G1、S、G2组成了分裂间期,分裂期包括前、中、后、末4个时期)中的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曲线;B图表示处于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细胞数目的变化,请据图作答:
(1)B图中有四种不同DNA含量的细胞,这些细胞所处的时期相当于A图中细胞周期的________期。
(2)能够使B图中DNA含量为2N的细胞所占比例下降,DNA含量为4N的细胞所占比例相对上升的化学试剂不包括________(a.秋水仙素,b.DNA合成抑制剂,c.聚乙二醇)。
(3)A图细胞周期中,染色体数目的最大值及达到最大值的时期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4)检测到培养基中有少数细胞的DNA含量处在N与2N之间,有的同学认为是培养细胞发生了减数分裂,有的同学认为是发生了基因突变。请说出你自己的看法:a.________(“减数分裂”“基因突变”“都不是”)。
b.你作出判断的理由是:
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你认为检测到上述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探究细胞分裂素(促进有丝分裂的物质)对细胞分裂的促进作用,将小鼠的肝细胞悬液分成等细胞数的甲、乙两组:在甲组的培养液中加入具有放射性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在乙组中加入等剂量的3HTdR,并加入细胞分裂素溶液。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甲、乙两组细胞的总放射强度。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3HTdR的组成物质是______________,3HTdR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是__________(填中文名称),该种分子存在于小鼠肝细胞的______________中。
②预期乙组细胞的总放射强度比甲组的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上述实验中选用3HTdR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解析:(1)只有处于分裂间期(S期)的细胞,才有可能出现2N~4N的变化。(2)如果使用秋水仙素使细胞分裂阻断在分裂前期或使用细胞融合诱导剂诱导细胞融合都可以使细胞内DNA含量为4N的细胞所占比例上升。DNA合成抑制剂只能使细胞的DNA复制被抑制,这样会使DNA含量为4N的细胞所占比例下降。(3)A图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即③时期,由于连接两条染色单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此时染色体数目达到最大值为4N。(4)正常的减数第二次分裂,2N个DNA平分给两个子细胞,子细胞中DNA含量为N,一般不会形成DNA含量处在N与2N之间的细胞。基因突变是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是基因结构的改变,不是DNA数目的变化,出现少数细胞的DNA含量处在N与2N之间,最大的可能是:细胞衰老或发生染色体变异。
(5)①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由胸腺嘧啶和脱氧核糖组成,脱氧核糖核酸存在于细胞核和线粒体中。②由于乙组细胞加入了促进有丝分裂的物质,所以细胞分裂旺盛,产生的细胞多,含有由3HTdR参与合成的DNA总量多,乙组细胞的总放射强度比甲组细胞的高。③在该实验中选用3HTdR的原因是:3HTdR是合成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原料,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合成DNA的原料。
答案:(1)S (2)b (3)4N ③ (4)a.都不是 b.Ⅰ.正常的减数第二次分裂,2N个DNA平分给两个子细胞,子细胞中DNA含量为N,一般不会形成DNA含量处在N与2N之间的细胞 Ⅱ.基因突变是DNA结构的改变,不是DNA数目的变化 c.细胞衰老或发生染色体变异 (5)①胸腺嘧啶和脱氧核糖 脱氧核糖核酸 细胞核和线粒体 ②高(或强) 乙组细胞分裂旺盛,产生的细胞多,含有由3HTdR参与合成的DNA总量多 ③3HTdR是合成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原料,后者又是合成DNA的原料

2012届高考生物细胞的生命历程第二轮备考复习


2012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三——细胞的生命历程

一、教学内容

高考第二轮复习——生命的历程

二、教学重点

1.细胞周期的概念

2.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比较

3.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

4.细胞癌变和凋亡

5.干细胞

三、教学难点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图像识别

四、重难点突破

知识点1:细胞分裂与生殖

(一)细胞周期

1.概念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具有细胞周期的前提条件

①连续分裂的细胞;②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

3.细胞周期的两个阶段及表示方法

(1)两个阶段

间期:经历时间长,约占90%~95%

分裂期:经历时间短,约占5%~10%

(2)表示方法

方法一:一个周期:B→B;

间期:B→A;

分裂期:A→B。

方法二:一个周期:a+b或c+d;

间期:a或c;

分裂期:b或d。

(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和DNA的数目变化规律

1、有丝分裂

2、减数分裂

(三)细胞分裂方式、所处时期及细胞名称的识别与判断

1.特殊图形的识别

只要根据细胞图形的特征,就可迅速地判断出细胞的分裂方式、所处时期及细胞名称。

2、常考图形的识别

(1)有丝分裂前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2)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3)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四)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

减数分裂是生物有性生殖中必须进行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

可见:

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共同维持亲、子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保持物种的稳定性。

2.减数分裂中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遗传物质的变化,产生种类繁多的有性生殖细胞。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增加了后代个体遗传物质的丰富性,使物种变异性增加(有利于物种进化),使后代的生活力和变异性增强(有利于适应复杂环境)。

例1、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使根向远处生长,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A.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自产生一个新的中心粒

B.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较固定、数目较清晰

C.细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

D.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A

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菠菜属于高等植物,细胞中不存在中心体。

例2、细胞增殖过程中DNA的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DNA的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株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A.乙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B.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C.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D.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

D

整个坐标可以看作细胞分裂的周期,甲组可看作G1期,乙组可看作S期,丙组可看作G2期和分裂期。丙组细胞只有在分裂期的后期染色体才会加倍。若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则更多的细胞中DNA含量为2C,甲组细胞数量应增加。

例3、下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中不可能反映的是()

A.发生了基因突变

B.发生了染色体互换

C.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

D.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C

考查减数分裂过程以及基因突变的结果。因为是高等动物,且图中无同源染色体存在,可以判断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又细胞质为均等分裂,所以该细胞应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应该是不均等分裂。根据由一条单体分开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上基因不同(B、b),可以推测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发生了染色体互换。

例4、下图表示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

B.乙、丙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个体

C.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D.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A

甲图每级不含同源染色体,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相当于丙图另一极细胞的子细胞;乙图属于有丝分裂后期,丙图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可能来自同一个个体;乙图细胞每极含有2个染色体。

知识点2:细胞分化与癌变、凋亡

(一)细胞分化

1.细胞分化的遗传基础:细胞内含有种类繁多的基因,同种生物不同细胞含有几乎相同的基因,受各种因子的调控与影响,同种生物不同的细胞在不同时间激活并表达不同的基因,即选择性表达。

2.细胞分化时期: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都发生着不同程度的细胞分化,但以胚胎时期达最大限度。

3.细胞分化即基因的表达主要受生物体细胞内调控机制的制约,同时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4.分化结果:在细胞分裂的基础上,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形成不同细胞、组织等,从而促进个体发育。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共同完成个体发育,但细胞分化是个体发育的主要过程。

5.细胞分化与分裂的关系

(1)在发育过程中,高度分化的细胞逐渐丧失其分裂能力,如神经细胞,而且神经细胞的分化是不可逆的。

(2)有些细胞终生保持较旺盛的细胞分裂能力,如各种干细胞。

(3)有些分化的细胞在特殊情况下可暂时恢复分裂能力。

规律:细胞分化程度越低,细胞分裂能力越强。

(二)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区别:

比较项目细胞凋亡细胞坏死

原因基因控制极端物理化学因素或病理条件

凋亡小体有无

炎症反应无有

DNA电泳图谱梯状条带弥散性条带

(三)干细胞的类型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

1.类型: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发育潜能的原始细胞。机体内的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都是由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干细胞分为3类: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专能干细胞。下面以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为例,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2.应用:医学上,干细胞的研究为器官移植提供了新的思路。为癌症、癫痫、糖尿病等疾病的根治带来了希望。

(四)细胞的癌变特征与机理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适宜条件下,无限增殖(将癌细胞和正常细胞比较)

(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

例如,体外培养中的正常的成纤维细胞呈扁平梭形,转化成癌细胞后变成球形。癌细胞的细胞核都较正常细胞的大,有时形态也变得不规则,核仁也变大了,染色时,核的着丝点颜色也明显加深。

(3)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

由于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导致癌细胞容易在体内到处游走分散,进行分裂、繁殖,形成肿块。

2.癌变的机理

(1)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癌症就是一系列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突变逐渐积累的结果。

(2)机理

(3)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不是简单地相互拮抗

①原癌基因是维持机体正常活动所必需的基因,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它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只有当原癌基因突变成癌基因(或称激活、活化)后,细胞才会恶性增殖。

②抑癌基因是一类抑制细胞过度生长、增殖,从而遏制肿瘤形成的基因,抑癌基因的丢失或失活,可能导致肿瘤发生。

③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共同对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起着调节作用。对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研究,将使人类有可能真正从根本上治疗癌症。

例1、下图为人体某个细胞所经历的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也增强

B.⑤与⑥细胞内的核基因相同,但基因表达功能不相同

C.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不一定会导致人体的衰老和死亡

D.a、b表示细胞分裂,c表示细胞分化

A

细胞越大,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越小,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越小,A错;分化细胞与发育成该细胞的受精卵的遗传物质相同,但因基因表达的差异,导致不同的分化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差异,B对;个体发育过程中有细胞的衰老和死亡,细胞死亡不一定引起个体衰老和死亡,C对;a表示分裂间期,b表示分裂,c过程的结果表明细胞的形态发生了改变,说明发生了细胞分化,D对。

例2、分别在体外培养胎儿、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肺成纤维细胞,结果见下表。以下对此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肺成纤维细胞以有丝分裂方式增殖

B.衰老程度大的细胞分裂能力弱

C.高等动物体细胞的分化程度不同,分裂能力也不一样

D.胎儿时期,肺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远大于成年人的

表中数据无法显示细胞周期,只能反映细胞增殖的能力。

D

例3、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化的结果将造成不同细胞间蛋白质种类的差异

B.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衰老对于生物体是有害的

C.细胞凋亡对生物的个体发育、机体稳定状态的维持等有着重要作用

D.癌变是正常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

B

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表达的结果,不同细胞内表达的基因差异,造成不同细胞间蛋白质种类的差异,A对;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不能说对于生物体是有害的,B错;细胞凋亡是在基因的调控下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对生物的个体发育、机体稳定状态的维持等有着重要作用,C对;癌变是正常细胞发生原癌基因突变或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

下一讲专题我们将复习生物的遗传,请大家提前做好专题总结。并完成我们提供的专题导学内容。

1、简述遗传物质的发现过程。怎样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简述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四个原因。

3、利用科学研究的一般思路,分析孟德尔定律的发现过程

4、总结判断显隐性的基本方法

5、写出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比例

6、总结伴性遗传的特点

(答题时间:3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着丝粒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B.染色体数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

C.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D.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复制

2、某同学做有丝分裂实验时检查了正处在分裂各时期的1000个洋葱根尖细胞,发现其中681个处于前期,139个处于中期,23个处于后期,157个处于末期。据此分析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中时间最短的是()

A.着丝点分裂为二所代表的时期

B.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所代表的时期

C.核膜消失、核仁解体所代表的时期

D.染色体逐渐变成细长而盘曲的染色质丝所代表的时期

3、以下图示为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④②①D.④①③②

4、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中与核酸合成有关的酶的活性显著增加,相应地,核酸的分解速度明显降低。这与癌细胞所具有的哪种特征有关()

A.分裂旺盛B.细胞呈球形C.容易转移D.无接触抑制

5、下面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据图分析,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只有能识别凋亡诱导因子的细胞才会凋亡,细胞凋亡是个特异的过程

B.细胞凋亡过程中只有蛋白质的分解,没有蛋白质的合成

C.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使动物体内多余、衰老、有害的细胞得以及时清除

D.如果能有效地激活肿瘤细胞中的凋亡相关基因,就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

*6、下图表示洋葱根尖某细胞不同时期细胞核中DNA和细胞质中mRNA的含量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细胞最可能是根尖成熟区细胞

B.染色体和染色质发生形态转变的时期是a和e

C.c和d时期的细胞中一条染色体(质)上有2个DNA分子

D.在分裂间期,中心体复制形成4个中心粒

7、有一位同学做根尖有丝分裂实验,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像如图所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A.制片捣碎不充分B.染色时间不合适

C.视野选择不合适D.解离时间不合适

8、关于染色体和DNA分子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①DNA分子数目加倍时,染色体数目也加倍

②染色体数目减半时,DNA分子数目也减半

③染色体数目加倍时,DNA分子数目也加倍

④染色体复制时,DNA分子也复制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9、下表为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h)。据表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细胞分裂间期分裂期细胞周期

十二指肠细胞13.51.815.3

肿瘤细胞18.00.518.5

成纤维细胞19.30.720.0

A.分裂期和细胞周期均最短的是肿瘤细胞

B.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时间比例最小的是十二指肠细胞

C.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

D.不同种类细胞的分裂都是同步进行的

10、用显微镜观察一个正在分裂的人体细胞,发现一个细胞中的所有染色体形状大小各不相同,且均排列在赤道板上,则此细胞最可能处于()

A.有丝分裂中期B.减数分裂间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D.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11、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衰老是同步进行的

B.细胞癌变是细胞高度分化的结果

C.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凋亡的产物

D.人的早期胚胎有尾,尾部细胞随着发育逐渐凋亡

12、下图所示的细胞类型转换过程称为

A.细胞融合B.细胞生长C.细胞分裂D.细胞分化

13、下列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根尖分生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示意图,在显微镜视野内看到最多的细胞与图示中哪一细胞所处的时期相同

14、某科学家用含15N的培养基培养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测得一个细胞中放射性含量变化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DG可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B.AB可表示DNA的复制

C.可在细胞质的结构物质中测到放射性

D.着丝点分裂出现在CD和FG段

15、分化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的是

A.细胞表面结构改变B.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改变

C.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改变D.细胞核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16、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既能复制又能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的细胞器是

A.染色体B.线粒体C.叶绿体D.中心体

17、导致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

A.染色体上存在原癌基因

B.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协调表达

C.致癌因子导致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D.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以外的其他基因突变

18、下图是从某生物体内获得的一种细胞状态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细胞内染色体上的DNA不能进行复制

B.该生物细胞内含有的多糖是糖原

C.此时细胞中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D.此种生物整个发育过程中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最多为4条

19、下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在BC段中始终有染色单体存在

B.若是植物细胞,在BC时期会出现赤道板,在CD时期会出现细胞板

C.若是人体细胞,则DE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只有46条

D.用电镜观察马蛔虫受精卵细胞,会发现中心粒复制和移向细胞两极发生在AB段

20、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根尖分生区细胞染色后,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B.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

C.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D.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

二、综合题:

*21、癌症又称为恶性肿瘤,是在各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生长与增殖的调控发生严重紊乱的结果。阅读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将苏丹红一号染料直接注射入小鼠膀胱后(小鼠正常体细胞有20对染色体),膀胱被诱发产生了癌症。

资料2:当人体自身组织的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以后,细胞膜的表面会出现一些不同于正常细胞的蛋白质,如肝癌细胞会产生甲胎蛋白,前列腺癌细胞会产生PSA,这些蛋白质会激活人体的免疫细胞引起免疫应答,使癌细胞裂解。

(1)苏丹红一号染料属于_________因子,它可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从而使正常细胞转化成癌细胞。

(2)A图为小鼠膀胱癌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G1、S、G2组成了分裂间期,M为分裂期)中的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曲线,B图表示处于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细胞数目的变化.

①从A图可知,癌细胞的分裂方式是。

②B图中的DNA含量为2C-4C之间的细胞,处在A图中的期,G2期的细胞中有染色单体条。

③二氯甲二乙胺是一种常用的化疗药物,能够阻止参与DNA分子复制的酶与DNA的相互作用,用二氯甲二乙胺处理后,B图中DNA含量为C的细胞数目会增加。

④细胞周期中,完成各期所需时间的计算公式是t=T×n/N(T为一个细胞周期所需的时间,N为取样的总细胞数,n是各期的细胞数),根据图示与公式,S期细胞数是千个。

22、对某生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中的DNA含量进行测定,在细胞周期中每个细胞的核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纵坐标为每个细胞的核DNA相对量,横坐标为细胞周期,请回答下列问题:(A-F分别表示细胞周期的五个时期)

(1)图中A—B表示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2)图中B—C表示的时期是,此时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数目之比为。

(3)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好时期在(填标号)之间。

(4)染色单体消失在(填标号)之间。

23.下图表示在低倍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洋葱根尖细胞,请填空回答:

(1)图中表示生长点细胞的是,其特点是

(2)调换高倍镜观察,使生长点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方向)移动。

(3)观察到的生长点细胞中,物像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

(4)观察到的生长点细胞中,大多数细胞处于期,其原因是。

(5)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要将实验材料(洋葱根尖)进行染色,染色主要是让细胞内的染上颜色,便于观察清楚。龙胆紫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是性染料。

(6)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如果是在开始实验时取材,那就剪取2~3mm的根尖,立即放入解离液中解离,其目的是。如果解离了25min,那将会。

*24.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分化潜能变窄,它的全能性受到限制,但它的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请用性成熟的青蛙作实验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上述说法。

实验的大体思路是:。

根据上述思路设计的实验步骤是:

第一步:取正常的雄性青蛙的体细胞直接进行组织培养,观察能否形成一个完整的青蛙。

第二步:准备若干个正常雄性青蛙的体细胞和雌性青蛙的卵细胞。

第三步:。

第四步:将第三步形成的重组细胞进行细胞培养克隆,观察能否形成一个完整的青蛙。

实验结果及分析:。

问题讨论:第四步若能克隆出小型青蛙,其性别应为,主要性状应与相同;上述实验能否说明细胞的分化受细胞质的影响?。

25.请据图回答

(1)①—②、①—④的过程叫做。

(2)①—③的过程叫做。

(3)③—⑤的过程叫做。

(4)组成②③④细胞的、、不同,因此它们属于不同的。

(5)①~⑤所示各组细胞群中,具有分裂能力的是标号所示细胞群。

(6)要利用细胞的全能性培育新植株,需要采用技术。

1、D2、A3、B4、A5、B6、C7、C8、B9、C10、D11、D12、D13、B14、D15、D16、D17、C18、A19、A20、D

21、(1)化学致癌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或DNA分子结构,只写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不得分)(2)①有丝分裂②S80③2④两

22、(1)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合成(2)有丝分裂前期1:2:2

(3)C—D(4)D—E

23、(1)B细胞排列紧密,呈正方形,有的细胞正在分裂(2)右上方(3)细准焦螺旋

(4)间间期的时间最长(5)染色质或染色体碱(6)使组织细胞相互分散开来解离过度影响染色

24、取体细胞、体细胞核和去核卵细胞形成的重组细胞分别进行组织培养,看能否发育成一个新个体

将雄性青蛙的体细胞的细胞核和雌性青蛙的去核卵细胞形成重组细胞

重组细胞能发育成一个小型青蛙,说明高度分化的细胞的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

雄性雄性能

25、(1)细胞分化(2)细胞分裂(3)细胞生长(4)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组织(5)①③⑤(6)植物组织培养

2012届高考生物生物的变异与进化课后考点复习教案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2012届高考生物生物的变异与进化课后考点复习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部分知识落实篇
专题四遗传、变异和进化
第三讲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1.(2010安徽省合肥二模)5BrU(5溴尿嘧啶)既可以与A配对,又可以与C配对。将一个正常的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接种到含有A、G、C、T、5BrU五种核苷酸的适宜培养基上,至少需要经过几次复制后,才能实现细胞中某DNA分子某位点上碱基对从T—A到G—C的替换()
A.2次B.3次C.4次D.5次
解析:基因突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该题中的5BrU能使碱基错配,属于碱基(对)的替换,但这种作用是作用于复制中新形成的子链的;T—A在第一次复制后出现异常的5BrU—A,这种异常的碱基对在第二次复制后会出现异常的5BrU—C,而5BrU—C在第三次复制后会出现G—C,过程如图:
答案:B
2.(2010江苏盐城二次调研)右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两条染色体及其部分基因。下列四种情况的产生不属于该细胞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解析:染色体结构变异指的是染色体某一片段的缺失①、增添②、倒位④;③是基因突变或是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发生交叉互换所致。
答案:C
3.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不正常分离的情况。如果一个类型A的卵细胞成功地与一个正常的精子受精,将会得到的遗传病可能是()
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B.苯丙酮尿症
C.21三体综合征D.白血病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人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进入了同一个配子,这种异常的卵细胞比正常卵细胞(23条染色体)多一条染色体,再与正常精子(23条染色体)结合,子代体细胞中有47条染色体,最可能是21三体综合征。
答案:C
4.(2010江苏南通二模)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变异类型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
B.甲图是由于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的结果
C.乙图是由于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
D.甲、乙两图常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染色体数与DNA数之比为1∶2
解析:分析题图,甲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增加,乙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甲图中部分基因发生了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乙图中的右上角的含s基因的黑色部分与左下角的含w基因的白色部分已发生互换,且它们之间的互换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所以该变异为易位而不是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的基因重组;甲、乙两图中每条染色体都含两个单体、两个DNA分子、且同源染色体相互配对。
答案:D
5.(2010安徽巢湖一次质检)右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
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
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解析: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进化的标志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不是生殖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条件,但有些生物没有地理隔离也会形成新的物种,如植物多倍体的形成。
答案:C
6.某植物种群中,r基因纯合的个体不能存活。已知该种群的基因型分别为YYRR、YyRR、yyRR、YYRr、YyRr、yyRr,它们的基因型频率依次为30%、20%、20%、10%、10%、10%。计算Y和y的基因频率依次为()
A.55%和45%B.45%和55%
C.27.5%和22.5%D.22.5%和27.5%
解析:本题最终只考虑Y和y一对等位基因,不考虑R和r这对等位基因。基因频率的计算公式为:(某一基因的总数/等位基因的总数)×100%;假设有100个个体,Y基因的总数为YY个数×2+Yy个数=40×2+30=110,等位基因的总数为(YY+Yy+yy)总数×2=200,则Y的基因频率=110/200=55%,而y的基因频率为1-55%=45%。
答案:A
7.(2010北京石景山三月测试)图中①和②表示某精原细胞中的一段
DNA分子,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相
同位置上。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和②所在的染色体都来自父方
B.③和④的形成是由于染色体易位
C.③和④上的非等位基因可能会发生重新组合
D.③和④形成后,立即被平均分配到两个精细胞中
解析:图中①和②表示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图中③和④表示交叉互换过程,其上的非等位基因可能会发生重新组合,是基因重组的一种,不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易位;③和④形成后,发生的是减Ⅰ分裂过程,会被平均分配到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
答案:C
8.(2010安徽蚌埠二模)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因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的三位学者。端粒是真核细胞内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片段,功能是完成染色体末端的复制,防止染色体融合、重组和降解。它们在细胞分裂时不能被完全复制,因而随分裂次数的增加而缩短,除非有端粒酶的存在。端粒酶主要成分是RNA和蛋白质,其含有引物特异识别位点,能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并加到染色体末端,使端粒延长,从而延长细胞的寿命甚至使其永生化。研究表明:如果细胞中不存在端粒酶的活性,染色体将随每次分裂而变得越来越短,而且细胞的后代因必需基因的丢失,最终死亡。
(1)染色体末端发生错误融合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__,结果使染色体上基因的________发生改变。
(2)端粒酶中,蛋白质成分的功能类似于________酶。体外培养正常纤维细胞,细胞中的端粒的长度与细胞增殖能力呈________________(正相关、负相关)关系。
(3)研究人员将小鼠体内一条常染色体上控制端粒酶基因B敲除,培育出一只基因型为B+B-的雄性小鼠(B+表示具有B基因,B-表示去除了B基因),欲利用这只雄性小鼠选育B-B-雌性小鼠,用来与B+B-小鼠交配的亲本是________________,杂交子代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让F1代中雌雄小鼠随机交配,子代中符合题意要求的个体的概率是________。
(4)遗传学上将染色体上某一区段及其带有的基因一起丢失的现象叫缺失,若一对同源染色体中两条染色体在相同区域同时缺失叫缺失纯合子,若仅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而另一条正常叫缺失杂合子。缺失杂合子的生活力降低但能存活,缺失纯合子常导致个体死亡。
现有一红眼雄果蝇XAY与一白眼雌果蝇XaXa杂交,子代中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请采用两种方法判断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缺失造成的,还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
方法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染色体发生错误融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间的结构发生改变,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染色体结构变异使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2)由题意可知端粒本身具有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功能,因此其功能类似于逆转录酶,它的存在与否决定了染色体端粒的长短,从而决定了细胞增殖的次数。(3)由于原雌性小鼠中的基因型只有B+B+,欲利用B+B-的雄性小鼠获得B-B-的雌性小鼠,方法必然为:B+B-(♂)×B+B+(♀)―→F1(B+B-和B+B+)―→F1中雌雄小鼠随机交配获得F2中有B-B-雌性小鼠。F1的雌雄性小鼠的基因型均为B+B-、B+B+且比例相等,因此F1随机交配产生的F2中B-B-雌性小鼠的比例=1/2×1/2×1/4×1/2=1/32。(4)方法一:用显微镜检测的方法观察该果蝇分裂的细胞中染色体结构是否发生改变,确定该变异是来自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缺失造成的。方法二:利用题干信息:缺失纯合子导致个体死亡这一现象,可将该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雌雄性个体数目的比例来确定该变异的来源。若为基因突变,则XaXa×XAY―→XAXa、XaY,子代雌雄比例为1∶1;若该变异为染色体缺失造成,则XaX×XAY→XAXa、XAX、XaY、XY(致死),子代雌雄比例为2∶1。
答案:(1)易位 数量、顺序 (2)逆转录 正相关
(3)B+B+雌性小鼠 B+B+、B+B- 1/32 (4)方法一:取该果蝇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制成装片,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结构,若染色体正常,可能是基因突变引起的;反之可能是染色体缺失造成的 方法二:选该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若杂交子代中雌果蝇数与雄果蝇数比为1∶1,则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若杂交子代中雌果蝇数与雄果蝇数比为2∶1,则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缺失造成的
9.(2010湖南十二校联考,32)番茄是二倍体植物(染色体2N=24)。有一种三体,其6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比正常的番茄多了一条6号染色体)。三体在减数分裂联会时,形成一个二价体和一个单价体;3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2条随意配对联会,另1条同源染色体不能配对,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组成二价体的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组成单价体的1条染色体随机地移向细胞的任何一极,而其他如5号染色体正常配对、分离(如图所示)。
(1)在方框中绘出三体番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解。(只要画出5、6号染色体就可以,并用“5、6号”字样标明相应的染色体)
(2)设三体番茄的基因型为AABBb,则花粉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则根尖分生区连续分裂两次所得到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__。
(3)从变异的角度分析,三体的形成属于________,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马铃薯叶型(dd)的二倍体番茄为父本,以正常叶型(DDD)的三体番茄为母本(纯合体)进行杂交。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假设D(或d)基因不在第6号染色体上,使F1的三体植株正常叶型与二倍体马铃薯叶型杂交,杂交子代叶型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
②假设D(或d)基因在第6号染色体上,使F1的三体植株正常叶型与二倍体马铃薯叶型杂交,杂交子代叶型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
解析:(1)因6号染色体有3条,所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使细胞一极有2条6号染色体和1条5号染色体,另一极有1条5号染色体和1条6号染色体。(2)BBb中,BB到一极,b到另一极有1种情况;Bb到一极,B到另一极有两种情况,故花粉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BB∶ABb∶AB∶Ab=1∶2∶2∶1;因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故得到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仍为AABBb。(3)三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可由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而产生的配子与正常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形成。(4)D或d不在第6号染色体上时,F1的基因型为Dd,其与dd杂交,子代基因型为Dd∶dd=1∶1,故杂交子代叶型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叶型∶马铃薯叶型=1∶1。D或d在第6号染色体上时,F1三体植株的基因型为DDd,其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DD∶Dd∶D∶d=1∶2∶2∶1,即d占1/6,故F1与二倍体马铃薯叶型dd杂交,其子代中马铃薯叶型占1/6,正常叶型占5/6,故杂交子代叶型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叶型∶马铃薯叶型=5∶1。
答案:(1)如图 (2)ABB∶ABb∶AB∶Ab=1∶2∶2∶1 AABBb (3)染色体(数目)变异 减数第一次分裂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开或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而是移向了同一极,这样形成的异常配子和正常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结合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成
(4)①正常叶型∶马铃薯叶型=1∶1 ②正常叶型∶马铃薯叶型=5∶1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718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