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与争夺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与争夺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与争夺

1、资本主义列强扩张的原因、方式、后果、影响;2、英国、俄国对外扩张的目的、方式及其原因;3、克里米亚战争的根本原因、时间、性质(特点)、交战双方和影响。

一、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

1、原因:工业革命的发展——一方面,生产规模的扩大,资产阶级急需在世界范围内开拓商品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空前增强。

2、特点:资本主义各国虽然在扩张的方式和程度上有所不同,但都竭力推行对外侵略政策。

3、方式:用刀枪火炮(武力)和廉价商品(商品输出)

4、后果:逐渐把全球囊括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5、表现:

①英国的殖民扩张

目的:为了满足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

特点(方式):凭借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在世界各地强占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拓展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表现:A、在亚洲:到19世纪中期,完全占有了印度;占领新加坡;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割占香港;

B、在大洋洲:据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C、在非洲:侵入埃及;

D、在拉美:加紧对新兴的拉美国家进行经济侵略。

②法国对非洲和亚洲的侵略

在非洲:侵占了阿尔及利亚,开始向埃及、突尼斯渗透;

在亚洲:伙同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着手侵略印度支那。

③美国:参加了对亚洲和拉美等地的侵略

④俄国的领土扩张:由于资本主义发展落后

目的:迅速扩大版图,谋求建立一个庞大的俄罗斯帝国。

方式:不断发动武装侵略、蚕食周边地区——19世纪中期起,通过武装侵略和外交讹诈,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原因: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相对落后。

6、影响:①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的侵略扩张,为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攫取了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更丰富的廉价原料,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西方)

②对亚非拉的大肆掠夺,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亚非拉贫困落后的根源;客观上也极大地冲击了这些地区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东方)

③19世纪6、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对世界)

二、克里米亚战争

1、原因:①为了争夺殖民地和欧洲霸权(根本原因)。

②奥斯曼帝国位于欧、亚、非三大洲交界处,控制着东西方贸易陆上通道和黑海通往地中海的必经之路,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但到19世纪,奥斯曼帝国已经日益衰落。

③俄国企图趁机宰割奥斯曼帝国,在地中海沿岸扩张势力;英法希望扩大在奥斯曼帝国的商品市场,把奥斯曼帝国变为半殖民地——俄国与英法矛盾激化。

④19世纪50年代,俄国国内矛盾重重,统治者迫切需要通过进行对外战争来转移国内矛盾;英法资本主义工业空前发展,工业资产阶级更加疯狂地推行扩张政策。

2、时间:1853——1856年

3、性质:局部性的国际战争

4、交战双方:俄国——英、法、奥斯曼帝国

5、经过:①1853年,俄国借口奥斯曼帝国迫害东正教徒,大举入侵奥斯曼帝国。

②1854年,英、法派兵参加对俄作战——但英、法的目的只是争夺在奥斯曼帝国的利益,将战争局限在克里米亚半岛附近。

③1856年,俄国战败。

6、影响:①对英法:在奥斯曼帝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势力大大加强;

②对俄国:使俄国的侵略暂时受到遏制,俄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充分暴露了俄国封建农奴制的种种弊端,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推动了俄国的农奴制改革。

1、关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①三两重含义:其一,是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主要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超出了西欧和北美的范围,以空前的广度开展起来。其具体体现是:意大利、德意志、奥匈帝国、俄国、日本等国以不同方式步入资本主义时代,英、法、美等国则进一步发生了适应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改革或革命。其二,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主要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其三,是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主要指亚、非、拉广大地区沦为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作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属。

②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③形成原因:根本原因最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业革命增强了资本主义的力量,促使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广泛地开展起来,一大批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工业革命造成商品数量上和产量上的大幅提高,资产阶级更加疯狂地进行征服世界的活动,占领更多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使亚、非、拉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促使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的形成。

2、对列强全球扩张影响的认识

总起来说,资本主义国家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既是先进与落后的社会制度之间的冲突,也是侵略与反侵略之间的较量。具体地说,应注意以下三点:①资本主义列强的全球扩张,不论是军事上的、经济上的或是文化上的,其目的都是为了掠夺;就其性质来说,是侵略性的,是非正义的。②亚、非、拉地区在遭受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奴役之前,一般都处在前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阶段,其特点是社会封闭落后,经济水平低下,发展速度极为缓慢。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使得资产阶级“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从而客观上起到在世界范围促进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③资本主义列强把广大地区变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只是为了把这些地区变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属,而绝非要在这些地区发展资本主义,改变其落后面貌。因此,作为被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奴役的民族,如果不奋起抗争,如果不在抗争中吸取先进文明的物质精神成果,从而不断提高抗争的水平,也不会使自身得到真正发展的。

相关阅读

第一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一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第三节文艺复兴

教案

教学目标

1.文艺复兴运动的时间、分期和性质;意大利首先兴起文艺复兴运动的原因;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文艺复兴的主要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成就;文艺复兴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2.(1)通过对文艺复兴背景和性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展开了反对封建神学的斗争,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2)通过使用《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课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在前人的研究的基础上实现的。

3.(1)通过对文艺复兴中的科学探索的认识和宗教在历史上的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理性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反对宗教迷信。(2)通过对人文主义的认识,使学生充分认识人的价值,培养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3)通过对优秀文艺作品的介绍,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情趣和态度。(4)通过对布鲁诺为追求真理而殉难事例的介绍和文艺复兴时期先驱者的大无畏战斗精神的讲述,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科学素养和优良品质。鼓励学生从小树立勇于创新,勇于实践的信念和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文艺复兴运动是在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的历史背景下,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展开的反封斗争,一次思想解放。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宗教改革,使欧洲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教材对学生发展影响的分析

(1)通过对文艺复兴的前因后果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的历史过程、历史人物、思想和作品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评价历史现象、人物的能力。

(3)通过对文艺复兴中重要作品的了解,培养学生文艺鉴赏的能力。

(4)通过引导学生课后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文艺复兴时期重要人物的事迹以及自主完成书面介绍材料的活动,培养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学习、学会分析、学会整理,独立形成观点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分析

人文主义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是本节课的重点。“人文主义”是贯穿文艺复兴的基本思想,是理解文艺复兴各个领域和各项成就的基本依据,也是文艺复兴反封建性的基本体现,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开端,在文艺复兴运动中,乃至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理解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对于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非常重要。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于文艺复兴运动中,因而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发展在科学发展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发展,尤其是天文学的发展沉重的打击了天主教会,进一步将人们丛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

重点的突破方案

(1)通过讲解“人文主义”的英文单词“Humanism”的构词法,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相关的小字部分,使学生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

(2)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有关拜占廷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历史,结合已学过的有关意大利的历史和地理知识,以及回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意大利的经济发展情况,分析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原因,并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总结;通过引导学生赏析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艺术、政治上的成就,制作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成就,使学生能够较全面的理解意大利文艺复兴。

(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发展的背景,使用《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课件以及相关图片和资料进行讲解,并由学生设计《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成就一览表》,使学生掌握文艺复兴时期科学的发展。

难点分析

文艺复兴的实质是本节课的难点。高中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还不强,对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这一理论更是缺乏了解,因此,较难理解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展开了反对封建神学的斗争。

难点的突破方案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意大利文艺复兴兴起的原因和思考为何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主流社会思潮核心的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使学生理解文艺复兴的实质。

课内探究活动的设计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的原因;文艺复兴是否是古典文化的复兴;文艺复兴传播到西欧各国并继续发展的原因;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讨论意大利文艺复兴为什么要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为掩护。指导学生制作意大利文艺复兴、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成就一览表。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三节文艺复兴

重点:意大利文艺复兴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是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手段:电教手段应用:使用《创世纪》Flash动画、相关视频资料和图片;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分析为主的综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对比中世纪的绘画作品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推测两幅画出现的大概时间,并带着“为什么两幅画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它意味着什么”这一问题开始学习新课。

二、意大利文艺复兴

详细内容参见“重点突破”。

在引导学生赏析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各个方面的成就时,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人文主义精神。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要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掩护?”在学生思考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当时封建神学在欧洲的地位、封建神学的理论体系的来源、当时资产阶级与封建神学力量对比等方面分析。要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资产阶级为什么会以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运动这一形式,开始了反天主教会和封建神学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什么没有公开举起反封建制度的鲜明旗子?”对于这两个问题的理解,是理解反封建思想解放运动的本质的关键。教师“导”正是体现在引导学生的思路集中在“关键”问题上,由此使学生迅速掌握事物的本质。

三、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文艺复兴在十五世纪后期传播到西欧各国并继续发展,在十六世纪达到高潮?”

这一问难度较大,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前两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思考,使学生将前两节课所学内容与本节内容较好的联系起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路和贸易中西移大西洋沿岸,刺激了西欧诸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西欧诸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使文艺复兴传播到西欧各国并继续发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资本主义萌芽是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基本原因,进而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制作《西欧诸国文艺复兴成就一览表》。有重点的引导学生分析莎士比亚等人作品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并对比此时的作品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作品的区别。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

详细内容参见“重点突破”

指导学生将十四、十五世纪文艺复兴的成就与十六世纪文艺复兴的成就对比,使学生在对比中了解文艺复兴的范围、时间,认识到文艺复兴在十六世纪达到高潮的史实。引导学生分析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

小结

学生回答在导入时提出的问题,并总结归纳文艺复兴的时间、范围、性质及影响。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思考有关问题,制作一系列表格,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设计问题、点拨和适当讲解,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第一章第三节文艺复兴

一、意大利文艺复兴

1.文艺复兴的背景

2.人文主义

3.最早的代表人物:但丁和乔托

4.早期的代表人物:彼特拉克和薄伽丘

5.全盛时期的“美术三杰”

6.马基雅维利

二、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

1.英国的莎士比亚

2.法国的拉伯雷

3.西班牙的塞万提斯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

1.哥白尼和“太阳中心说”

2.开普勒和伽利略

3.数学、物理学的发展

4.布鲁诺和弗兰西斯培根

探究活动

关于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发展的探究活动的设计

举行莎士比亚戏剧节。组织学生编排莎士比亚的名著。在组织时,将学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观众,同时,他们也是评委;另一部分,组成几个剧组,他们自行编排、表演莎翁某一剧本的某一片断。各组表演完后,与观众举行见面会,进行交流。之后,由观众评选出最佳表演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编剧奖、最佳服装奖等奖、最佳音像效果奖项。

教师可以组织多个班级的学生举行这一活动,同时,根据条件,向学生提供有关剧本、莎士比亚戏剧上演时的剧照或已改编为电影的莎剧录像。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试题集锦
一、选择题
1.假如你要探究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初期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最值得参考的历史文献是
A.《人权宣言》B.《权利法案》C.《法典》D.《独立宣言》
2.19世纪中叶,德国人自上而下地完成了法国人曾经“自下而上干的事”。这个事的实质是
A.建立地主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
B.为近代化扫清障碍
C.对外殖民方面取得成功
D.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3.19世纪中期,德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封建专制B.封建割据C.军国主义D.自由主义
4.造成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浓厚专制主义色彩的主要原因是
A.普鲁士国王操纵宪法的制定
B.普鲁士具有专制主义传统
C.皇帝和宰相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
D.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统一
5.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下列各项由选举产生的是
A.皇帝B.首相C.联邦议会D帝国国会
6.德国统一后,阻碍资产阶级民主改革彻底完成的因素不包括
A.世袭君主制B.容克地主包揽君主要职
C.君主立宪制D.普鲁士的军国主义
7.法国大革命期间,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的是()
A.《独立宣言》B.《权利法案》C.《人权宣言》D.《拿破仑法典》
8.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不同时期的法国政权()
①第一共和国②第二共和国③第三共和国④第一帝国⑤第二帝国
A.①②④⑤③B.①④②⑤③C.④①⑤②③D.④①②⑤③
9.《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的总统权力不包括()
A.任命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B.缔结并批准条约
C.特赦权D.不经参议院赞同可解散众议院
10.19世纪早期,导致德意志工业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的主要因素是()
A.工业资本缺乏B.国内资源匮乏
C.国家四分五裂D.技术力量薄弱
11.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主要是针对()
A.阻碍德意志统一的各种势力B.德意志无产阶级的革命活动
C.普鲁士资产阶级的革命活动D.马克思领导的国际工人运动
12.德意志完成统一的方式是()
A.平等合作的联邦制B.自下而上的人民起义
C.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D.自上而下的改革
13.之所以说“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主要是因为
A.皇帝和帝国宰相掌握行政大权B.联邦议会权力较大,帝国议会权力较小
C.行政机构控制了立法机构D.行政机构权力大,立法机构权力较小
14.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下列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应是
①发动热月政变②攻占巴士底狱③发表《人权宣言》④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A.②③④①B.①②③④C.④②①③D.③②④①
15.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B.法兰西第二帝国灭亡
C.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16.近代以来,法国政权局势的突出特点是()
A.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间斗争激烈B.始终存在着帝制与共和制之间的斗争
C.政权更迭频繁D.人民斗争不断
17.下列有关法国总统与美国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法国总统比美国总统任期长B.法国总统可连选连任,美国总统不可
C.两国总统都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D.两国总统的权力都很大
18.法国参议员的任期比美国参议员()
A.长3年B.短3年C.长2年D.短2年
19.在1785年宪法中关于法国立法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议会议员由选举产生
B.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
C.参议院有权否定众议院的决议案
D.众议院可以提出并通过法案
20.俾斯麦因为与德皇意见不和被罢免,德皇的做法()
A.合法B.不合法C.说不清D.屠戮功臣
21.与美国的各州相比,德国地方各邦的权力()
A.大得多B.小得多C.差不多D.各自保留权力不一样
22.与英美相比,德意志的政治制度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性,主要是因为()
A.德意志的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很低
B.德意志有军国主义传统
C.德意志是通过王朝统一战争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
D.《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了地主拥有巨大的权力
23.法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是
A.《人权宣言》B.1791年宪法C.《拿破仑法典》D.1875年宪法
24.法国制宪会议颁布的《人权宣言》,其核心是
A.重视人和人性B.强调人权和法制C.否定教权和神权D.鼓吹平等和自由
25.以下法国政权中,更迭顺序正确的是
A.第一帝国、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
B.第一帝国、第二帝国、第二共和国、第三共和国
C.第一帝国、第二共和国、第三共和国、第二帝国
D.第二共和国、第一帝国、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
26.在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经历了资产阶级与封建复辟势力、共和派与保皇派的多次斗争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
27.在促进德意志国家统一的诸多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进步人士的统一主张B.经济基本连成一体
C.俾斯麦的个人作用D.普法战争法国的战败
28.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德国的政体是
A.议会共和制B.君主立宪制C.君主专制D.总统共和制
29.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相比,其特点是
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②君主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
③国王统而不治④首相对君主负责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30.下列对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是一部充分体现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意志的资产阶级宪法
B.是一部带有浓厚封建专制色彩的封建性质的法律
C.是一部将德意志军队普鲁士化的军事立法
D.是一部带有浓厚专制主义色彩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31.仔细观察《拿破仑一世的加冕仪式》一图,它说明了什么
A.恢复帝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拿破仑是值得称赞的英雄
C.法兰西共和制度的确立非常艰难
D.罗马教皇控制着当时的法国
32.2002年当地时间5月5日晚,法国总统大选第二轮投票统计结果揭晓,现任总统希拉克以绝对优势挫败极右势力代表勒庞,赢得本次总统大选胜利。你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总统是如何产生的
A.众议院选举B.参议院选举
C.选民直接选举D.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以绝对多数票选出

二、非选择题
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网球场宣誓共和国历
(1)法国共和制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说,以上两幅图分别代表了法
国人走向共和的初始阶段和确立阶段,请问,在这两个阶段中,分别颁布了什么重要宪法
文件?(4分)
(2)依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两部宪法文件的内容根本区别是什么?(2分)两部宪法
文件的颁布在法国历史上各具有什么重要的地位?(4分)
(3)据此,你对法国革命中共和制的确立有何认识?(4分)
答案(1)图一:1791年宪法;(2);图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宪法)
(2)根本区别: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1分)1875年宪法确立法国为总统制共和国。
地位:1791年宪法是法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2分)1875年究法的颁布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建立。
(3)认识:法国共和制的确立具有曲折性;走民主共和之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宪法在走向共和过程中起到了强有力的保障作用。
2.(2005年上海历史)版图中的德意志
“我们德意志人是一个民族,因为我们经历了共同的历史,所以我们感到休戚与共。”这段话反映了德意志民族对统一的渴望。下图是德意志四个不同时期的版图。

问题:(6分)
(1)以上图片反映德意志政治版图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2)B图和D图的状况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
(3)C图状况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4)四张图片给你哪些启示?
(1)由分裂到统一;由统一到分裂、再由分裂到统一。
(2)王朝战争或铁血政策;和平方式或非战争方式。
(3)二战后德国被分区占领或美苏冷战。
(4)德意志民族对统一的渴望;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平统一胜于武力统一等。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人,无论是实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们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
——法国《人权宣言》
材料二凡为积极公民,必须生为法国人或后来变为法国人;已满25岁;在城市或区内具有法律所指定的一定时期的住所;在国内任何一个地方,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于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收据;不处于奴仆地位,即不处于被雇佣的奴役地位。
——法国《1791年宪法》
回答:
(1)材料二在关于选举人资格的规定中,最关键的条件是什么?(这些规定与材料一的哪些条款相抵触?
(2)从两则材料的对比中,你有什么认识?
(1)拥有一定的财产。平等。材料一规定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按其能力可担任官职。
(2)资产阶级标榜平等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其自身的利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俾斯麦)“他是有名的1848年革命的死敌,他憎恨任何民主运动和人民运动。……恩格斯有一次称俾斯麦为‘非本心的革命者’”
——维纳洛赫《德国史》
材料二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但是,谁要想根据这点证明社会主义者应该帮助俾斯麦,那这个马克思主义者“真是太好了”。
——《列宁全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说明恩格斯称俾斯麦为“非本心的革命者“的原因。
(2)根据材料2,说明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指什么?并说明德意志采取这种方式的原因。
(3)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采取什么原则?
(1)因为俾斯麦在德意志统一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而统一实质上是消除封建割据,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也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资产阶级革命。
(2)推行“铁血政策”,发动王朝战争形式。因为资产阶级的软弱和无产阶级的不成熟,德意志内外都还存在反对统一的分裂势力。
(3)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不管其主观动机如何,只要客观上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顺应历史潮流,就应当肯定。

5.简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历史作用。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历史作用:①共和派掌握实权;②共和体制的最终确立;③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帝制独裁对比,共和体制的确立是历史的进步;④随着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势力的上升,对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历史作用:①德国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②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③有利于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使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④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军事性色彩。

6.1789年以来,法国人民为争取共和制反复斗争,但由于特殊的国情,法国的共和制直到1875年才初步确立下来。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789-1875年法国政治体制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的君主专制统治,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792年,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804年,拿破仑波拿巴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1830年,七月王朝恢复君主立宪制。1848年二月革命后,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52年,路易波拿巴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1875年,法国通过新宪法,共和体制终于初步确立下来。

7.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为联邦制的君主国家。但由于国情和历史状况的不同,英德两国的君主立宪制度不尽相同。请对比英德两国君主立宪制度的不同之处,并简述其原因。
不同之处:①君主的权力截然不同。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而德国君主是实,立宪是虚。德国皇帝是国家的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帅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②在国家政权中占主导地位的阶级不同。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占主导地位,而在德国容克贵族占主导地位,资产阶级则次之。
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①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不同。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彻底扫除了封建势力;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的形式实现统一,从而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封建残余比较浓厚。②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较充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较强大;德国长期的分裂状态,导致其经济发展落后于其他西欧国家,由此造成政治上的落后。

8.19世纪70年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在欧美主要大国得以确立,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差异,各国又呈现出复杂的政体局面。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有哪些基本特点?
(2)当时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在英、法、美、德等欧美主要大国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什么?
(3)导致上述复杂政体局面的因素有哪些?
(1)①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议会由议员组成,议员由普选产生。国家的重大立法和重大决策都必须经议会讨论并经多数通过,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②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③都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也就是都必须由在议会选举或大选中获胜的政党领袖来出任总统或总理(首相),并以本党人员为主组成内阁。④政府在执政期间都坚决推行本党的意志和政策。总统和总理都拥有相当大的权力,不但领导内阁,而且可以控制议会或干预立法。
(2)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法国议会制共和制,美国总统制共和制,德意志帝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3)资本主义政体复杂多样,影响政体的因素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资产阶级成熟的程度、该国阶级力量的对比、地理条件、历史传统、民族特点和国际环境等。

9.结合史实分析德意志统一的历史条件。
(1)统一的客观条件:A、经济的发展要求国家统一,也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国内市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的阻碍,资产阶级越来越感到,要加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必须有强大的国家为后盾。B、民族主义情绪的勃发。拿破仑战争使欧洲人民觉醒,萌发了民族主义,工业革命的进行,使其更加强烈。完成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凝聚力,实行民族振兴,成为德意志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2)统一的主观条件:A、有意于统一德意志的普鲁士的强大: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经济发达,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民族成分单一,统一决心坚定,统治阶级实力雄厚,野心勃勃等。B、统一的领导人俾斯麦采取了正确的政策策略,指挥得当,如推行铁血政策、开展灵活的外交等。

10.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国家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请回答:
(1)依据英国史实从原因和作用的角度对这一制度作一评价。
⑵依据英国、德国两国史实概括其特点。并指出英德两国本质上的不同点。
(1)原因:君主立宪制是由当时英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发展处于手工工场阶段,资产阶级物质与政治力量还不够强大,还没有达到足以改造整个世界的程度;另一方面,英国的封建势力在当时还比较强大,它们不甘心自动或轻易地退出历史的政治舞台,所以最终形成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相妥协的政治格局。
作用:但是毕竟这一制度推翻了英国封建专制的君主制,是对上层建筑的巨大变革,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的限制与约束,议会的权力受到法律的保障,资产阶级专政在英国终于确立起来。
(2)君主立宪制的特点:①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王必须根据议会意愿行使行政权力。君主是名义上的世袭国家元首,其存在主要是作为国家的象征。②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表面上,议会通过的法案要经过国王批准,实际上只是一种形式。③国王必须信奉英国国教(即是新教徒),天主教徒相互结婚者不得继承王位。
本质不同:英国议会权力超过国王,国王“统而不治”;德国议会从属于皇帝,君主立宪制并不完整。

11.简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历史作用。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历史作用:①共和派掌握实权;②共和体制的最终确立;③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帝制独裁对比,共和体制的确立是历史的进步;④随着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势力的上升,对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历史作用:①德国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②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③有利于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使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④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军事性色彩。

12.1789年以来,法国人民为争取共和制反复斗争,但由于特殊的国情,法国的共和制直到1875年才初步确立下来。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789-1875年法国政治体制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8.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的君主专制统治,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792年,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804年,拿破仑波拿巴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1830年,七月王朝恢复君主立宪制。1848年二月革命后,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52年,路易波拿巴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1875年,法国通过新宪法,共和体制终于初步确立下来。
13.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为联邦制的君主国家。但由于国情和历史状况的不同,英德两国的君主立宪制度不尽相同。请对比英德两国君主立宪制度的不同之处,并简述其原因。
不同之处:①君主的权力截然不同。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而德国君主是实,立宪是虚。德国皇帝是国家的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帅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②在国家政权中占主导地位的阶级不同。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占主导地位,而在德国容克贵族占主导地位,资产阶级则次之。
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①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不同。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彻底扫除了封建势力;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的形式实现统一,从而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封建残余比较浓厚。②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较充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较强大;德国长期的分裂状态,导致其经济发展落后于其他西欧国家,由此造成政治上的落后。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考纲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课标内容: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理论:________________经济理论
2.特点:普遍奉行____________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3.作用:出现了经济发展的“____________”。
4.调整:70年代初,欧美各国出现“______”现象,各国进行调整,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现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____________”。
二、建立“福利国家”
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实质:国家运用______和,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___,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3.发展:二战后普遍实行,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日渐完备,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4.作用:使穷人受惠,对______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1.第三产业的兴起
(1)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_____________的部门。
(3)作用:促进劳动生产率和__________的提高,扩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经济发展出现了质的变化。
2.美国出现“新经济”
(1)原因: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
(2)含义:以__________为基础,以__________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3)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情况
2001年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1995—2005年
GDP年均增长速度(%)
美国14.73.3
英国21.82.8
挪威23.92.8
德国24.31.4
芬兰24.83.5
法国28.52.1
瑞典29.52.7
23个发达国家的平均值22.02.6
*注:1995—2005年上述各国每年的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与2001年的数据相当。
——据刘玉安《福利国家与社会和谐:北欧模式探源》
(1)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有下列看法:①如果是穷人,“当一个法国人绝对好于当一个美国人”;②如果是富人,“做法国人就有其不利之处了”。请忽略其他因素,利用材料分析①的合理性;结合福利开支主要来自税收这一事实,分析②的合理性。

(2)有人认为,高福利会制约经济发展,低福利较有利于经济发展。请分析说明材料中的数据是否都支持这一观点?(假定除福利水平高低之外,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条件相同)

(3)福利制度产生以来,反对与支持的立场始终并存。请分别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并加以论证。(从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等等角度论证皆可)


一、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表明
A.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B.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
C.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D.私人经济依附于国家
2.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西方的发展反映了
A.西方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了根本变革
B.西方各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逐渐消失
D.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经济思想称为“凯恩斯主义”,在这一经济思想的指导下,各国
A.积极推进新科学革命的开展B.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竭力谋求建立经济的区域集团D.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4.下图是西方一些国家社会保险支出比例图,关于图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缓解了社会矛盾,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B.发达国家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C.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已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
D.这些国家被称为“福利国家”
5.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中,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物质生产部门,其意义在于①有利于改造传统工业和农业②促进经济竞争力③能够拓展经济活动领域④一定程度上缓和经济周期性波动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6.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在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和低利率的条件下,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扩张,年均增长率达到3.5%,突破了此前20多年美国经济增长2.2%~2.5%的极限。美国的《商业周刊》把这一现象称之为“新经济的胜利”。下面对“新经济"的理解正确的是①以知识经济为基础②以信息技术为主导③包含了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④经济的发展不再受到经济周期性波动规律的影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包括
①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②福利国家得到发展③第三产业蓬勃发展④美国出现新经济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1938—1999年英国政府开支占GDP的百分比变化趋势是什么?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何在?

(2)英国社会保障投入构成中最主要的部分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出西方福利制度的性质是什么?

(3)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最主要特点是什么?


(2008年山东文综题)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参考答案


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黄金时期滞胀混合经济社会保障政策社会稳定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增长最快经济竞争力失业、通货膨胀、利率、经济周期性波动知识经济信息技术

本题结合和谐社会考查社会福利问题关注民生以及科学发展观。第(1)问考查考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并调动和运用知识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的能力。由于法国社会福利支出占GDP比重远远大于美国,所以在法国的穷人生活比在美国有保障。由于高福利来自对有产者的高税收,所以法国的富人要比美国的富人上交更多的税收,这对富人是不利的。第(2)问考查考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的能力。只要找到材料中高福利国家同时又是高速发展的国家,低福利国家同时又是低增长就可以了。如:英国、挪威、芬兰、瑞典等既是高福利又是高增长。第(3)问考查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考生要注意做到史论结合,论丛史出。至于角度考生有较大的自由选择的空间,可以在题目中所给出的三个角度。
(1)法国比美国福利水平高;法国富人的税收负担较重。
(2)否。(1分)数据显示,相对而言,有国家高福利高增长,有国家低福利低增长。
(3)考生应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
反对的理由,例如:①福利制度会增加企业税收负担和成本;②劳动积极性下降,不利于经济发燕尾服。
支持的理由,例如,①有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②二战后福利制度的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快速增长的局面。(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一、选择题
1.考查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概念的理解。二战结束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C
2.用排除法,A项的根本,C项的消失,D项的和平过渡都很明显是错误的,C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西方的发展,实际上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
3.考查“凯恩斯主义”思想的含义,就是国家干预经济。战后各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B
4.由图可知考查的是社会福利制度。二战后西方国家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政策的调整,“福利国家”发展起来,它的实质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由此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部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C
5.二战后美国等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从而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
D
6.考查再认再现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依据所学知识,不难判断。
A
7.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解答本题最好的方法是用排除法。新经济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没有改变,故而新经济也没有彻底消除经济周期性波动规律的影响,因而④是错误的,排除后答案就出来了。
A
二、非选择题
8.第(1)问变化趋势主要由材料中的数字反映出来,体现在上升或下降,而原因的分析主要结合教材所学相关知识来回答,要注意趋势分成两个阶段,而原因也要从两个阶段分别分析;第(2)问由图中的数字可以看出最主要的部分是政府补贴,由此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福利制度是国家进行的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的一种形式;第(3)问结合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不难得出答案是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1)1938—1973年呈逐年上升趋势,1973—1999年略有下降。1938—1973年逐年上升趋势与战后英国政府对经济加强干预有关,扩大政府开支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1973—1999年的下降是因为1973年以后,英国等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开始调整政策,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开支也有所削减。
(2)政府的补贴。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3)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解答本题时首先可从时间上做判断:福利政策或福利国家的出现是在二战之后,由此可排除A、B两项;再由“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等信息进行判断,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加强政府以经济的干预,通过调整和改革,20世纪50-6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但1973年出现了经济“滞胀”现象,因而纷纷调整政策,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减少福利开支。
D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学案


第9课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学案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1.掌握重要概念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

2.关于“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结合历史材料分析法兰西共和制政体曲折和复杂的发展历程,理解造成这一局面的历史背景。对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的理解和在《法兰西共和国宪法》中的体现。

3.关于“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对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分析掌握对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理解在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体现。德意志“特色”的历史原因。

4.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从中理解影响各国政治发展的历史原因,懂得联系时政理解历史的发展,懂得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时政。

1、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波旁王朝的统治,建立起法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国。

2、1875年,《宪法》颁布。宪法规定法国行政权力归,他可在院赞同下解散院。宪法还规定众议院由产生,选民实际上受和的限制。

3、法国宪法的颁布,使资产阶级得以分享权力,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并使制政体最终确立。

4、19世纪六七十年代,宰相实行“政策”,领导普鲁士,通过几次王朝战争,完成统一大业。年,德意志帝国建立起来。

5、《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统一后的德国为制的君主国家。有权宣战、媾和、缔约、召集和解散议会的权力;主持帝国政府工作,他不对负责,而且任期长短完全取决于皇帝的个人意愿。

6、《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设立两院制的作为立法机构。是帝国最高立法机构。其议长由担任。

7、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制君主制,它是一种不彻底的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8、统一后的德国,帝国中的全部军政要职被包揽,阻碍了资本主义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

1.法国共和之路历程艰难性的表现

第一,过程复杂:经过了君主制与共和制的反复斗争,最后才确立了共和制;第二,时间长:从1789年到1875年,长达80多年,法国社会处于动荡之中;第三,内外矛盾交织:既有国内斗争,又有法国与欧洲其他国家的斗争。

2.法国的君主立宪制、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的主要区别

项目

法国君主立宪制

法国总统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总统制

国家元首

国王

总统

国王

总统

元首产生方式

世袭

选举(任期七年,连选连任)

世袭

选举(任四年,可连任两届)

元首任期

终身

任期制

终身制

任期制

元首的实权

政府首脑

内阁大臣

内阁总理

内阁首相

总统

政府产生方式

国王任命

总统任命

议会中多数党派领袖担任

总统任命

国家权力中心

立法会议

参众两院

议会

总统

行政权

属国王,但需一名大臣副署

总统,但须内阁部长副署

内阁首相

总统

政府首脑

与议会关系

国王效忠法律,大臣对议会负责

总统与内阁部长共同对议会负责,总统可解散众议院

首相与内阁对议会负责,由内阁协调首相与议会关系

总统与内阁不对议会负责,

总统与议会互相制约

立法权

立法会议

参众两院与总统共同享有

议会

国会

法国宪法中寿命最长的一部是()

 A.1799年宪法B.1793年宪法C.1848年宪法D.1875年宪法

D

本题是对法国宪法的考查。1875年宪法比法国历史上任何一部宪法寿命都长,一共实行了65年,直到1940年5月,德国入侵法国,“维希政权”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从此告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也被废止。故只能选D项。规以及行政行为等是否违宪作出裁决。这种制度通称违宪审查制度。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民会议便于1789年8月26日经过激烈的争论通过了著名的()

A.《权利法案》B.《雅各宾宪法》

C.《人权宣言》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C。

1788年召开的第一节美国国会的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第一至十条修正案,一般称作“权利法案”。所以,A不正确。1793年宪法,又称雅各宾宪法、第一共和国宪法、共和元年宪法。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激进派雅各宾党人制定。所以B错误。1875年宪法,也称第三共和国宪法。它是以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为契机,法国人民推翻第二帝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后颁布的。D也不正确,C为正确答案。

奠定了资产阶级制度基础思想信条是()

A.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

B.自由平等安全和反抗压迫是不可动摇的人权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

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均属于《人权宣言》的内容只有B项从政治思想经济几个方面完整的表达了成长中的资产阶级的要求,因而成为资产阶级制度的思想信条。

下列关于《权利法案》和《人权宣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B.都体现了反对封建专制的要求

C.都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D.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

B

B项符合题意。因为《权利法案》主张限制王权,具有反封建意义,《人权宣言》主张人权和法治,也具有强烈反封建意义,D项的表述只符合《权利法案》而不符合《人权宣言》。

3、《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与英国《权利法案》的差别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用宪法形式巩固了德意志皇帝的专制统治,德意志议会虽然拥有立法权,但也是服从于皇权专制。英国《权利法案》用宪法形式限制英国国王权利,议会权利至上。

4、德意志军国主义传统

军国主义是指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的黩武思想、政策和制度。德意志军国主义传统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日耳曼民族自形成以来,好战尚武。13世纪时,德意志被“条顿骑士团”(一个封建军事组织)征服,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普鲁士一直热衷于武力。第二,普鲁士的强盛,几乎就是建立在军事征服之上的。18世纪时,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改革,他制定的全部政策都是为军队服务的。通过不断对外战争,普鲁士夺得大片土地,成为欧洲的军事强国。19世纪中期,普鲁士宰相俾斯麦大力进行军事改革,推行“铁血政策”,以武力统一德意志,军国主义传统得以保存,使德国成为欧洲最富于侵略性的国家。第三,在长期的征战中,形成了一批职业军人的家族。这些家族,依仗与王室的密切关系和握有兵家权柄,其名声和地位远在经商、从政等职业的社会地位之上。第四,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和1871年宪法,加强了军国主义。在以武力完成统一后,普鲁士向整个德意志民族显示出,统一帝国的建立应归功于军事上的胜利,军人的地位至高无上,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军队在帝国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在1871年宪法的规定中,军队直接归皇帝统帅,不受议会制约。第五,军国主义思想对德国群众的影响也根深蒂固。他们认为,战争是德意志民族的强盛之路,打击敌人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5、德意志统一为什么要走“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的道路

德意志统一最终选择了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的道路。这是因为:一是本因该承担统一任务的德意志资产阶级具有天生的软弱性,害怕把无产阶级卷进运动中来,所以希望依靠现成的普鲁士王朝替自己完成统一。二是由于德意志的无产阶级还不够成熟,组织上很脆弱,所以无力承担同意重任。三是普鲁士王朝具备了晚场同意的条件,经济发达,军事力量强大,民族成分单一,赢得了资产阶级的好感,统治阶级野心勃勃,再加上杰出领导人的作用。

伊藤博文于1882年3月去欧洲考察宪法,据记载:“留欧三个月便掌握了制胜自由民权派的理论和手段,他满怀信心的说:充分确立了巩固皇室基础,使大权不致旁落的大道理。”伊藤博文较快接受德国影响的最主要原因是()

A.德意志统一前,日本明治维新前,两国君主都握有实权

B.德意志统一前,日本明治维新前,两国都没有制定宪法

C.德、日两国都保存了较多的封建残余势力

D.德、日两国都要废除一些不平等条约

C

本题只需要注意从“巩固皇室基础,使大权不致旁落”中去领会其真实的含义是确保当时日本的君主立宪政体,然后从当时(1882年)德日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根本原因上进行思考,即可得出】伊藤博文较快接受德国影响的主要原因。。答案是C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和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上。”这句话强调了()

A.容克地主控制煤铁等矿产资源B.工业化是德国统一的物质基础

C.从法国夺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D.普鲁士凭借王朝战争实现统一

C

铁血政策是德意志帝国建立的手段,决定其统一原因的是因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统一的国内时常,而当时正处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所以也可以说工业化是德国统一的物质基础。答案是B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654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