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从容说课
本节主要分为两部分,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都是以典型案例来讲述。对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区域分析要运用区位因素分析方法,对工业区域的分布、形成、特点进行比较,综合分析、评价,从中找出规律,以对我国的工业生产有所借鉴。具体我们可以建构以下图解:
(1)对于传统工业区
(2)对于意大利新工业区
(3)对于美国“硅谷”工业区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
2.分析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落的主要原因,了解其综合整治措施。
3.了解新兴工业区的兴起和分布,了解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的特点、条件和分布。
4.掌握美国“硅谷”兴起的主要原因及区位条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如“硅谷”分布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思维等综合能力,并了解相关的区位条件。
2.对比分析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与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发展等有何异同,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由“硅谷”的崛起,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树立科教兴国的观念,激发学生发奋读书的热情。
2.联系家乡的乡镇企业发展情况,了解其科技因素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信念和决心。
教学重点
1.传统工业区存在的问题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2.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区的特点。
3.分析美国“硅谷”的区位因素。
教学难点
1.高新技术对新兴工业发展的渗透作用。
2.讨论辽中南工业区的综合整治、浙江温州乡镇企业和北京中关村的发展。
教具准备
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讲义及补充材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师:上一节学习了工业地域的形成,我们知道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从而促使工业地域的形成。现代工业生产分工越来越细,部门越来越复杂,工艺日益专业化、自动化,各部门、各企业间的联系越来越广泛。这一切为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今天就来学习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
(板书)第三节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
推进(新知识传授)
师:阅读P65第一段,思考传统工业区的分布及特征。
生:两位学生回答。
[教师精讲]
师:传统工业区主要分布在有丰富煤铁资源的地区,发展跟煤炭、铁矿有关的工业部门,如煤炭、钢铁、机械、电力、化工等。这些工业一般都是大型企业,资金高度集中,在世界上主要分布在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区、美国东北部、中国辽中南等地区。
师:(投影图片并讲述)
美国工业分布地区的变化
(板书)一、传统工业区
1.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
2.传统工业区的特征
(1)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
(2)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
(3)许多大型企业通过工业之间投入一产出的联系高度集中。
3.传统工业区在本国以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0世纪50年代,尤其是70年代以后,开始衰落,并经历了长期的改造历程。
生:阅读案例3及图4.9。
师:要求思考1,分析归纳鲁尔区有哪几方面优越的区位条件。
2.分析归纳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生:(多个回答)
师:(归纳补充)1.丰富优质的煤炭资源,与铁矿产地距离近,便捷的水陆运输条件,广阔的市场。
2.衰落的主要原因有:①鲁尔区煤炭长期开采,由露天开采逐渐变为井下开采,生产成本增高。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韩国、印度、中国、巴西等国钢铁工业的崛起,以及钢铁替代品的广泛应用,导致世界钢铁生产过剩,市场竞争激烈。③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石油、天然气广泛使用,煤炭工业(采掘、煤化工)衰落。④由于过度集聚,用地紧张,环境污染重,新兴工业不能在这里发展,经济发展缺乏新的增长点。
师:(投影图片并讲述)
师:思考鲁尔区的铁矿来自哪里?
生:法国的洛林铁矿,还有从海上经过荷兰的鹿特丹港运来。
师:回答得很好!
师: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位于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面积4595km2,占全国面积的1.3%,区内人口和城市密集,达57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9%,其中工业产值曾占全国的40%,因此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有以下优越条件:
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煤炭工业、钢铁工业和电力工业发展的基础。鲁尔区工业发展所需的铁矿石,初期主要来自法国的洛林铁矿,后来则来自瑞典等国。充沛的水源与煤炭资源结合,促使了鲁尔区化学工业的发展。便捷的水陆交通为鲁尔区原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提供了条件。其中,内河航运尤为重要,因为,鲁尔区所需的铁矿石主要经荷兰的鹿特丹港通过内河运入,而工业产品的输出也主要依靠这条运输线;方便的陆上交通,把鲁尔区与德国以及欧洲其他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
(板书)二、德国鲁尔区
(一)区位特点
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地质储量2190亿吨,占全国的3/4)
师:(投影图片)
鲁尔煤田——露天开采
师:鲁尔煤田是著名的优质煤田,地质储量为2190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开采量约220亿吨,占全国的90%。19世纪上半叶,鲁尔区开始大规模开采煤矿和生产钢铁,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重工业区和最大的传统工业地域。
2.离铁矿区较近。离法国北部著名的洛林铁矿区较近。
3.充沛的水源。
4.便捷的水陆交通。
师:(投影图片)
鲁尔区的交通网
师:鲁尔区有哪些交通运输线?
生:河流、铁路、公路等。
师: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等天然河流和四条运河。不仅联成一体,而且都可通航,并直通海洋。
5.广阔的市场。(70%的煤炭、钢铁在本区消费)
师:鲁尔区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并高度集中于少数重工业部门。在这样的生产结构中,如果某一工业部门生产衰落,将引起全区生产的衰落。
鲁尔区的衰落由煤炭工业开始,随后是钢铁工业。煤炭工业衰落的主要原因是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直接导致煤炭市场需求量的下降;炼钢耗煤量的降低相对来说是次要原因。钢铁工业衰落的主要原因则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市场需求量下降的综合结果,表现为世界性钢铁过剩。
新技术革命对传统工业区的冲击,这是传统工业区衰落的根本原因。说明技术进步对传统工业区方方面面的影响。
(板书)(二)衰落的主要原因
1.衰落最明显的部门:煤炭、钢铁工业。
2.原因:
(1)生产结构单一: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五大传统工业部门。其中,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的经济基础。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①20世纪50年代以后,石油、天然气广泛使用,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所占比重减少;②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
(3)世界性钢铁生产过剩:①20世纪50年代以后,产钢和出口钢的国家越来越多;②70年代的经济危机;③钢产品的替代品广泛应用。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①产生了一大批新兴的工业部门;②改变了传统的工业生产和组织方式。
[合作研究]
师:针对这些原因如何来整治呢?
[方法引导]
生:分组讨论,最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
师:(1)产业结构调整,这是综合整治的核心。一方面通过合并、统一管理等,对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进行改造,另一方面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通过这样的调整,可以促进本区经济结构的多样化。(2)调整工业分布。打破原有的产业结构,建立新的产业结构,必然要调整区内原有的工业分布,以保证新结构下各产业部门的平衡发展。以钢铁工业为例。说明了鲁尔区通过调整工业布局,将区内各产业部门安排在相对有利的区位。(3)交通建设。
(4)发展科技,这是维持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5)通过治理工业污染和植树种草等,改变了重工业区烟囱林立。污染严重的状况。
高潮(重难点突破)
(板书)(三)综合整治(20世纪60年代)
1.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
(1)减少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的数量,提高每个厂矿的规模;
(2)新建或迁入的有电子、汽车、石化等,以技术精良的中小型企业为主。
2.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各业平衡发展。(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
3.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4.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5.消除污染,美化环境。(区内人均绿地面积超过130平方米)
[知识拓展]
师:我国辽中南工业区有哪些区位优势?影响其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比较它与
德国鲁尔区区位条件的异同。
师:(投影图片)
辽中南地区图
师:阅读辽中南工业区的材料及辽中南地区图后,思考回答:辽中南工业区有哪些区位优势?
生:多个回答(有铁路、河流、海洋等交通运输,还有抚顺、阜新等煤矿,鞍山、本溪铁矿,又靠近沈阳等大城市)。
师:煤、铁、石油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接近市场;资源条件是辽中南工业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与德国鲁尔区相比,两个重工业区煤炭资源、交通、市场条件都很优越,但是鲁尔区内铁矿资源不丰富。
结束(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传统工业区的分布和特点,以鲁尔区为例,分析它的区位条件、衰落原因及整治措施。同时与辽中南工业区对比,为它的改造献计献策。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课题:山西省煤炭工业出路何在?
活动与探究的内容:了解有哪些困境?怎样调整经济结构?
活动与探究的办法、过程:实地调查、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活动与探究的结果:写小论文,班级展评
课后练习
1.下列工业区属于传统工业区的是…………………………………………………()
A.德国鲁尔区
B.美国“硅谷”
C.意大利东北部工业区
D.中国深圳经济特区
2.下列不属于鲁尔区优势条件的是…………………………………………………()
A.丰富的煤炭资源
B.充沛的水源
C.便捷的交通
D.环境优美
3.传统工业区一般是建立在…………………………………………………………()
A.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基础上
B.优越的地理位置上
C.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
D.寒冷的气候资源基础上
4.由于鲁尔区铁矿要大量进口,所以把一些炼铁高炉建在下列哪个国家海边…()
A.比利时
B.瑞士
C.荷兰
D.法国
5.下列关于鲁尔区水陆交通运输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B.伏尔加河、多瑙河流经本区
C.只有天然河流
D.莱茵河自北向南注入黑海
6.有关鲁尔区经济衰落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B.煤炭资源的枯竭
C.钢铁市场的萎缩
D.法国洛林铁矿已采空
答案:1.A2.D3.C4.C5.A6.A
第2课时
[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传统工业区”的主要内容,了解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科技生产力的提高,传统工业经历了诞生、发展、繁荣、衰落等阶段,同时,一批新兴工业又随即诞生。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新工业区。
(板书)三、新工业区
推进(新知识传授)
师: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新的技术革命(第三次技术革命)诞生了,它是以电子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的发明和应用为基础的技术革命,特别是以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普遍应用为主要标志。这次新的技术革命方兴未艾,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对传统工业造成了冲击,使传统工业区开始走向衰落,而在发达国家的一些没有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逐渐出现了以灵活多变的中小型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如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慕尼黑地区以及美国“硅谷”等地区,相对于传统工业区而言,我们把这些工业地域称为新兴工业区,也叫新产业区。
对于新工业区,我们可从以下三方面通俗理解。第一,时间新,距今也就四五十年时间,大多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形成。第二,地区新,避开传统工业区,另辟新地,一般形成于乡村地区,表现在既不接近原料地,也不接近市场,但要有高科技水平与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第三,企业规模不比传统工业庞大,多以中小型为主。
(板书)(一)新工业区的特征和分布
1.时间新。一般认为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
2.地点新。在发达国家的一些没有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
3.以灵活多变的中小型企业为主。
4.主要分布在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等
师:(过渡)下面先来学习意大利的新工业区。
(板书)(二)意大利新工业区
师:请同学们阅读案例4,了解以下主要内容:
l.意大利新、老工业分布位置,要求学生读图、填图。
2.意大利新工业区发展的机遇及其条件有哪些?
3.意大利新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相比,有哪些突出特点?并列表比较。
4.了解工业小区的含义及模式。
师:(投影图片)
生:(分组讨论回答)
(板书)1.分布:东北部和中部地区
2.形成条件
[教师精讲]
师:意大利的老工业基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以米兰、都灵、热那亚最为发达,是意大利的“工业三角地带”,全国的经济中心,主要工业以传统工业为主,有汽车、造船、纺织、冶金、化学等部门。意大利的新工业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北部。这里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一直以农业经济为主,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他们充分利用这里的区位优势及国内外有利条件,迅速发展成为新工业区。为了同西北部的传统工业区和至今工业化尚未得到普及的南部加以区别,人们把意大利的新工业区称为“第三意大利”。
意大利新工业区,传统上是农业、旅游业和轻工业生产区,工业组织松散、设备落后、手工作坊。70年代以后,西北地区传统工业受到冲击,出现衰退,而这里由于具有廉价的劳动力、众多的中小企业和较好的社会、文化教育环境。形成了许多专业性较强的、内部经济联系密切的、由中小企业组成的工业小区,使得经济蓬勃发展。
以后,又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等条件和机遇,使得这里迅速发展成了一新工业区。
在以上的主要条件中,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是先决条件,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和国内经济的高度开放是经济保障,而原料和能源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使新工业选择了低能耗、污染小的轻工业。新工业区的工业,正是以轻工业和传统轻工业为主,主要有纺织业、服装业、制鞋业、陶瓷业、木工机械、食品业和自动化设备等工业,它们都分散在众多的工业小区内。
(板书)3.特点
从以上的分析中则可了解到,它与传统工业区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别。为了便于同学们更方便地了解,我们列出下表对其进行比较(如下表)。
童大利新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对比
新兴工业区传统工业区
生产规模中小型企业为主大型企业为主
主要工业部门轻工业重工业
生产过程分散集中
资金集中程度低高
工业分布分散集中
从以上表格中,可明显地看出意大利新工业区发展的优势条件。
(板书)4.工业小区
生:阅读P69萨斯索罗工业小区。
师:什么是工业小区?萨斯索罗工业小区以什么生产为骨干企业?
生:两位回答。
师:(投影图片并讲述)
意大利小城萨斯索罗,集中了世界瓷砖工业生产量的30%以及出口量的60%。
[教师精讲]
师:意大利新工业区,是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
在意大利,工业小区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它指的是一个地区的中小企业问(生产企业和生产企业之间、生产企业和非生产企业之间)以一项经营活动为中心,根据现代经营需要,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信赖、比较稳固的协作关系和产供销体系。它有助于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这种工业小区,在意大利新工业区内星罗棋布,上图萨斯索罗是意大利众多新兴工业小区中的一个代表。20世纪80年代中期,萨斯索罗地区逐渐形成以瓷砖生产为骨干企业的工业小区。下图是普拉托的毛纺业小区,靠近历史文化名城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新工业区众多工业小区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纺织工业中心,这里的纺织业,历史悠久,技艺高超,在国际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曾与曼彻斯特(英国)、里昂(法国)并称为欧洲三大纺织工业中心。
普拉托的生产一销售一服务一信息网络
普拉托的生产与发展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普拉托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以毛纺业为生产的中心内容,形成了一个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一销售一服务一信息网络。意大利的工业小区虽然很分散,实力与传统的大型工业区无法相比,但每个工业小区能够独立经营、密切协作,集中力量生产一种或两种产品,实行了规模经济生产,并使这种产品的生产量和销售量在意大利乃至欧洲联盟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
[合作探究]
生阅读浙江温州乡镇企业材料。
师:(投影图片)
浙江温州主要的专业商品产销基地的分布
师:思考1.温州乡镇企业与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发展有什么相同之处?
2.温州乡镇企业与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发展有什么不同之处?
3.文中指出了温州乡镇企业发展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要促进温州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妥善解决这些问题。请你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生分组讨论回答。
[教师精讲]
师:1.相同之处:大批廉价劳动力、企业规模小、以轻工业为主、企业生产高度专业化、资本集中程度低。
2.不同之处: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意大利工业小区密切联系协作,共同形成巨型企业;而温州虽是生产同种产品,但联系协作不如意,形成多家企业竞争的局面,规模效应大减。意大利新工业区银行信贷体系发达,社会服务机构完善,用水用地方便,交通运输便利,政府的大力支持等;温州乡镇企业商品手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山区为主,平原少,人多地少,用地紧张等。
3.加强技术投入,企业之间联系和协作,杜绝恶性竞争,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生产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等。
意大利的工业小区虽然分散,实力与传统的大型工业区无法相比,但整个工业小区生产1~2个主要特色产品,且各企业间分工明确,独立经营,密切协作,实际上是一个巨型联合企业,进行规模经营生产。该模式有助于加强专业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使产品具有成本低廉、工艺考究、质地优良、款式新颖的特点,增强了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他们将新型的企业管理机制、管理方法和新技术注入较古老的生产部门,使传统工业部门焕发出勃勃生机。
我国温州地区的工业生产,就其本质来说,还没有达到规模经营的生产水平,从各方面来说。与意大利的工业小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调整及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温州地区的工业生产已经率先迈出了一步,我们还需借鉴经验,努力发展,使我国的新工业在国际市场上争得一席地位。
(过渡)以上我们学习了意大利新工业区,了解了其特点及发展模式,即以传统工业为主发展起来的,正是这种模式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现状相类似,因而,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更具借鉴意义。我们应以此为例,来指导我们家乡的乡镇企业发展的战略。下面,我们来学习新工业区的另一类型,高新技术工业区,这类新工业区,以美国“硅谷”为代表,我们具体分析之。
(板书)(三)美国“硅谷”
l_高技术工业的特点
师:阅读课文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新技术革命诞生的时间、标志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
(2)高技术工业与传统工业相比有哪些特点?与意大利新工业区相比又有哪些异同?
(3)美国“硅谷”崛起的区位优势有哪些?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可借鉴哪些经验?
(生多个回答)
高潮(重难点突破)
[教师精讲]
师: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革新,对工业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70年代以来,第三次技术革命诞生了。这场科技革命首先是在工业最发达的美国开始的。到目前,这场革命还在继续发展。
这场技术革命是以原子能的开发、利用为先导的,以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生物工程和新能源、新材料的广泛研究与开发应用为主要标志,特别是以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普遍应用为主要标志。在这次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形成了一系列新工业部门,如电子工业、半导体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高分子合成工业、遗传工程、激光工业等。特别是微电脑和计算机、控制与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迅速增强了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加快了技术与设备的更新周期,从而大大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推动着主要工业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
现在世界上已经形成了一大批高技术工业区,如美国的“硅谷”、日本的九州岛、英国的苏格兰、德国的慕尼黑等。
高技术工业,顾名思义就是代表目前科技水平最高、最先进的工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理论、工业技术基础之上的。它和意大利新工业区有着很大的差别。意大利的新工业是在原传统工业基础之上,增加新的技术、设备,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相互密切合作而形成的新工业区。而高技术工业是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独立开发出的新工业。它和传统工业相比,还有着许多特点。下面我们通过列表形式来了解高技术工业与传统工业的特点,从而加深对高技术工业的理解。见下表:
高技术工业传统工业
科技人员比例高低
产品增加值高低
生产增长速度快慢
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长
投入中的研究开发费用多少
从以上表格中,可以清楚了解到,高技术工业的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之类人才占较大比例,他们能研制、开发新产品。高技术工业增长速度比传统工业快得多,并且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较短。例如,我国电视机业的发展状况:以前是黑白电视,之后出现了小彩电,随即有了大彩电,现在又开发出了液晶显示彩电、精显背投彩电、数码彩电等。此外,高技术工业研究开发费用一般较高,其产品面向市场。高技术是知识、人才、资金密集的新兴群体,这三者的投入都明显高于一般传统技术,这是由高技术及其产业具有知识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的特点所决定的。高技术研究需要大量高、精、尖设备的投入。而其产品能否在有利时机适销对路占据市场,取得“捷足先登”或“后来居上”的效应,则是其关键所在。
(承转)以上我们了解了高技术工业的主要特点,认识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目前,世界上已经形成了一大批高技术工业区,我们就以美国的“硅谷”为例,具体分析其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板书)2.美国“硅谷”的区位优势
师:美国“硅谷”,是世界上最早的、规模最大的高技术工业区,是世界高技术工业发展的先驱和典范。阅读图4.19及文字思考“硅谷”有哪些区位优势?
师:(投影图片)
美国的“硅谷”
“硅谷”南北长48千米,东西宽16千米。1950年。这里还是布满果园和温室的农业区,现今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6.5万家公司,250多万人的现代化城市,是美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富裕的地区。
(生多个回答)
[教师精讲]
(板书)(1)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师:“硅谷”位于旧金山市东南部,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脉,面对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湾,环境洁净优美。圣弗朗西斯科,即旧金山,是美国西部第二大城市,也是美国华侨和华裔人口最多的城市,它位于圣弗朗西斯科湾和太平洋之间的一个小半岛上,是加利福尼亚中央谷地的天然出海口,过“硅谷”向东又有垭口可穿越高耸的内华达山通往东部地区。
(板书)(2)气候宜人
师:(投影图片)
师:“硅谷”位于太平洋东岸的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东南50千米处,其地理纬度为北纬37°左右,属地中海气候。地理位置三面环山,北面临海。由于面临圣弗朗西斯科湾,气候受海洋因素的影响较大,表现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暖夏凉、温暖湿润的特点明显。
(板书)(3)全世界的人才高地
师:这里有斯坦福大学和8000多家高技术公司,它们互相合作,为研究、开发半导体、集成电路等电子工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斯坦福大学在“硅谷”崛起的早期起了关键性作用,并提供了“硅谷”第一个科研工业区的地盘。而高技术工业的发展正需要这样的科研工业区,于是有关人才迅速向斯坦福大学集聚,高技术工业也逐渐向斯坦福大学核外扩展,“硅谷”开始形成。现在,斯坦福大学在基础研究方面,对“硅谷”的贡献仍然是重要的。
(板书)(4)便捷的交通
师:这里交通方便,有公路、铁路从边缘通过,邻近1日金山有航空港,并有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便于电子产品的运输。
(板书)(5)市场稳定
师:这里生产的为军事工业配套的光学仪器对电子工业占重要地位。美国国防部一直维持着对“硅谷”半导体元件稳定的订货量,其订货额一度占“硅谷”总产值的40%。著名的洛克希德导弹与航天公司就设在森尼维尔镇。
(板书)(6)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师:“硅谷”文化广泛的包容性及其推崇创业、宽容失败、鼓励冒险的社会文化观念,也极大地激发人们的创新和奋斗精神,为“硅谷”企业注入了强大的活力。无论国籍、肤色和性别,只要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都可以进入“硅谷”创业。
总之,“硅谷”得益于以上条件的优势,迅速崛起,成为世界著名的高新技术工业中心。
[合作研究]
师:美国“硅谷”与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新工业区相比,区位因素和生产特点有何异同?
(生两位回答)
[教师精讲]
师:相同点:两个工业区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交通便利、没有传统工业区位优势的地区,形成工业地域,以中小企业为主。不同点列表如下:
对比项目美国“硅谷”意大利新工业区
生产结构高技术产品轻工业产品为主
生产特点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用高生产过程分散或家庭承包、资本集中程度低
分布特点高等院校周围,环境优美的地区分散在小城镇甚至农村
劳动力技术条件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廉价劳动力
政府因素军事定货政府的大力支持
(板书)3.“硅谷”的发展与扩散
师:“硅谷”是以微电子工业为主导,集中了数千家电子工业企业,是美国以至世界电子工业的中心。微电子工业是电子工业的技术基础,因而,成为高技术中的最高技术。“硅谷”的每一项重要发明,都会影响到全世界电子工业的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电子工业更新换代的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几乎都出自“硅谷”。
随着科技的发展。“硅谷”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至70年代末。由于“硅谷”的土地被占用殆尽,许多企业把新工厂建到内地的得克萨斯等州以及东南亚、墨西哥等地,美国微电子装配工业在东南亚及港、澳、台等地的分布状况,其目的就是充分利用这些地区劳动力、土地、住房等都很便宜的优势条件。
[知识拓展]
师:阅读北京中关村材料后,思考1.与美国“硅谷”相比,中关村的发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2.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发展优势是什么?存在哪些问题?3.“硅谷”的成功使一些地方规划了大片土地、投入大量资金、出台各种优惠政策,甚至模仿“硅谷”的房屋和设施,兴建各类科技园区。但这些新“硅谷”中有许多失败了,不能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有人说“硅谷”模式是不可以,也是不可能被模仿的。你的看法是什么?
生:多个回答
[教师精讲]
师:1.相同的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形成也紧邻高校和科研院所,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交通便利。不同的是,中关村科技园的研究费用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不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尚未形成发达的专业化分工配套体系,市场化制度和法规不够完善和健全。
2.发展优势是拥有雄厚的科技力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离市区近,环境质量较差,交通拥挤,用地紧张,地价高,研发费用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不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等。
结束(小结)
本节我们学习了两种类型的新工业区,一是意大利的新工业区,一是美国的“硅谷”。它们既有相同点,也有差异之处。其相同点是:这些工业企业都分布在没有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并都是以灵活多变的中小型企业为主,不同之处是意大利新工业区是以传统工业为主发展起来的,而美国的“硅谷”是高科技产品的结果。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说,应借鉴其先进的经验,如合理的布局模式、先进的管理方式等,努力提高我国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使我国早日成为科技大国和工业强国。
板书设计
二、新工业区
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课题:网上搜集中美高科技企业、科研机构研发费用的投人情况,比较其对科技、经济发展的影响。
活动与探究的内容:有哪些高科技企业、科研机构?在这些方面的研发费用各投入多少?
比较它们的差异及对科技、经济的影响。
活动与探究的办法、过程: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活动与探究的结果:写调查报告,班级交流。
课后练习
1.不属于意大利新兴工业特点的是…………………………………………………()
A.以轻工业为主
B.以大型工业为主
C.生产过程分散
D.资本集中程度低
2.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产生的工业部门是………………………………………()
A.半导体工业
B.飞机制造工业
C。轻纺工业
D.食品工业
3.20世纪70年代末,许多企业离开“硅谷”,把新工厂建在东南亚等地,原因是…()
A.“硅谷”技术力量日益下降
B.“硅谷”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C.“硅谷”土地被占用殆尽
D.“硅谷”交通落后
4.在美国“硅谷”崛起的早期起关键作用的是………………………………………()
A.哈佛大学
B.加州大学
C.斯坦福大学
D.哥伦比亚大学
5.美国“硅谷”所属的工业区位类型是………………………………………………()
A.市场指向型工业
B.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C.技术指向型工业
D.原料指向型工业
6.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特点是………………………………………………………()
A.以大中企业为主
B.资本集中程度低
C.多分布在大中城市
D.属于高技术工业区
答案:1.B2.A3.C4.C5.C6.B
3.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学案(人教版选修3)
1.了解旅游景观观赏位置选择的三个方面,并能举例说明。2.知道季节性、时效性强的自然景观的类别,了解我国南、北方山景观赏季节的差异。3.知道旅游景观观赏之前的准备工作,观赏建筑、园林等景观应把握怎样的节奏。4.了解以情观景的四个阶段,理解其内涵。5.理解人文景观建设和风土民情与自然的关系。6.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
基础梳理
知识点一 选择观赏位置
1.距离
景观观赏要求
峰峦①____
峡谷、幽洞、一线天②____
瀑布适当距离③____
2.角度
景观观赏要求
江河湖海在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以④________全景之貌,兼收⑤________之趣
湖沼池塘⑥________观赏
地貌的天然造型在⑦__________
3.动态: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宜⑧____________________观赏两岸风景,方能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境。
知识点二 把握观赏时机
景观类别观赏时机原因
山水
风景北方⑨____季
南方一些千米以上的高山也宜⑩______季观赏雨水多,山中多云雾,景色
_____________,同时兼收避暑之利
风景名山________不仅能观赏到云海,还能观赏到
________
特殊景象确切地把握观赏时机景象只在__________出现
知识点三 抓住景观特色
1.观赏前:对景观加以全面了解,并抓住________________,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景观形成的________,以及景观的____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___。
2.观赏时:建筑、园林的结构布局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一般分为________、发展、________、结束等景区,在观赏过程中,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等也应保持一定的节奏。
知识点四 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1.自然风景区的人文景观布局、设计的基本思想是________、______,并突出_____的作用。
2.人文景观:我国古代园林要求再现________,用“虽由人作,____________”这一基本原则,正确处理自然与人为的关系。
3.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的人们与________和谐相处的结果。
知识点五 以情观景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3.移情于景,________________。
4.登山涉水,________________。
思维点击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你是如何理解的?
2.要注意从哪些方面把握最佳观赏时机?
3.旅游中应如何抓住景观特色?
4.南、北方园林建筑风格有何差异?
5.为什么欣赏同一景物会有不同的感受?
一、选择观赏位置
在不同的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美感效果。通过下表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不同景观的最适宜观赏位置的一般规律。
景观
类型景观举例观赏位
置选择诗句
举例
高大雄
伟的山
峰庐山(赣)、黄山(皖)、泰山(鲁)、武陵源群峰(湘西北)远眺、俯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地貌的
酷似造
型云南路南石林的阿诗玛、广东肇庆的七星岩、安徽黄山的石猴观海、青岛的石老人特定的
观赏位置“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山中的
峡谷、
幽洞、
一线天长江三峡(渝、鄂)、科罗拉多大峡谷(美国)置身其中
近观“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桂林的芦笛岩洞
一线天
瀑布尼亚加拉瀑布(加、美两国间,伊利湖与安大略湖之间)、伊瓜苏瀑布(巴西、阿根廷间,伊瓜苏河与巴拉那河汇合处,世界最宽瀑布)、黄果树瀑布(贵州境内,北盘江上)适当距离
仰视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江河
湖海洞庭湖、长江、
滇池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岳阳楼—岳阳,黄鹤楼—武汉,滕王阁—南昌,大观楼—昆明)之上俯瞰远望范仲淹《岳阳楼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小的湖
沼池塘济南大明湖、北大未名湖、南京莫愁湖多低临水面建亭、榭、廊,水边铺小路近观俯视“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山水有
机组合
景观桂林山水、长江三峡乘船(筏)沿水路观两岸风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典例剖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二所示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自然景观。在材料一中的①、②、③、④四地,可能见到这种景观的是________地。
(2)观赏该景观时,为了获得特定的形态美感,从旅游景观欣赏的角度看,关键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③ (2)选择观赏位置(距离或角度或观赏点)
思路剖析 此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的分布和旅游景观的欣赏。该景观为风蚀景观,一般分布在风力作用显著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内,故选③地;风蚀景观一般具有一定的造型,观赏时关键在于选择观赏位置。
变式训练1 读甲、乙两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欲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应做到()
①甲,宜在适当的距离仰视 ②乙,应在视野开阔的至高点俯瞰 ③均宜在适当的距离内平视 ④均应选择特定位置观赏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反映了此类景观欣赏时()
①宜动态欣赏 ②把握好观赏时机 ③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境 ④抓住景观特点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二、抓住景观特色
1.不同景观有不同的特点,所蕴藏的内涵和给予人们的观感也不同。
(1)自然景观——山有山景的特点,水有水景的特点,在欣赏时就应先了解它们的特点,如游泰山、黄山、华山、峨眉山、青城山就要抓住它们的特点“雄、奇、险、秀、幽”。
(2)人文景观——园林是在一定空间,由山水、动植物和建筑物等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综合自然体,因此要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
2.欣赏园林景观要抓住园林的建筑特点才能体会出造园者的匠心和园林的意境。要抓住园林的特点,就要了解园林的构景手法,这是园林欣赏的基础。
[思维拓展] 园林景观的常用构景手法
构景手法做法与效果举例
主
配主景鲜明突出,是园林整体效果成功的关键故宫以太和殿、孔府以大成殿为主景,其余为配景
配景为主景起烘云托月的作用
层
次障景法多在园林入口处或园林中相对独立景区的入口处,利用一些景物(假山、屏风、竹林等)阻碍另一些景物,达到山重水复、曲径通幽的意境《红楼梦》中大观园入园处
隔景法利用墙、廊、树篱、殿堂等将景物分隔为不同的景区,以增加曲折、层次,丰富景观层次和旅游者的想象苏州园林
框景用门框、窗框、洞框作为取景的画框,把景象框限在从框中看到的范围内,优化组合审美对象,达到纯真、精炼、集中的景观美苏州园林
借景借园外风景来衬托本园的景色,以扩大园境西湖借“三面云山一面城”;颐和园借西山宝塔
典例剖析2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青藏高原已成为世人瞩目的旅游新热区。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青藏地区主要的特色旅游资源是什么?
(2)旅游者进入青藏地区有多条线路。试比较青藏铁路和川藏公路沿途自然景观和旅游观赏视角的主要差异,完成下表。
项目
线路川藏线青藏线
地貌景观①__________起伏和缓的雪山、高原寒漠等
水域景观以湍急的江水景观为主②__________
植被景观③__________以高寒草原、草甸、荒漠景观为主
观赏视角以仰、俯视为主④__________
(3)你认为青藏地区发展旅游业对本区地方文化有哪些促进作用?
答案 (1)原始的高原雪域风光;独特的藏族文化(藏传佛教、民族风情)。
(2)①高山深谷 ②湖泊、河源风光 ③以原始森林景观为主(森林、草原垂直分异景观) ④以平视为主。
(3)有利于文化交流与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思路剖析 (1)从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个方面列举。(2)川藏公路途经横断山区,山高谷深,自然带垂直分异显著,有多种植被景观;青藏铁路途经青藏高原,是著名的高原湖区及大河源头;青藏高原地势起伏和缓,视野开阔,景观欣赏宜平视。(3)对地方文化的促进作用可以从促进相互了解以及加强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等方面回答。
变式训练2 中国的古典园林有“凝固的诗、立体的画”之称,是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下图为私家园林奇畅园的一景。据图回答(1)~(2)题。
(1)其主要的构景手法是()
A.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用障景法丰富景观层次
B.用门框作为取景的画框,把山和塔限在从框中所看到的范围内,是框景手法
C.用隔景法将园景与塔隔成不同的景区
D.借园外的山和塔来衬托本园的景色,以扩大园境,这属于借景手法
(2)该园林建筑色彩素淡,以黑白为主色调,体现了()
A.主人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
B.自然景观的形象美、色彩美
C.当地的民族风情
D.豪华富贵的皇家风范
三、把握观赏时机
许多自然景观在一年中的不同季节,一天中的不同时刻,不同的天气变化状况下,展示出不同的特征。有些自然景观只在特定的条件下才出现,因此把握观赏时机十分重要。
1.季节的选择
我国季风气候显著,自然景观随季节变换而有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差异。因此,不同季节可以观赏到不同的景色,所体现的心情也会不同。
季节观赏风景
春天万物复苏,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外出踏青的好时机
夏天气温升高,海边、高山是人们避暑观光的好地方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田野里呈现出金灿灿的景观,观秋景,领悟丰收在望的喜悦
冬天北方地区银装素裹,这时欣赏景观又是一番不同的感受
一般来讲,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夏秋季观赏,越往南,观赏季节越长,至华南地区,四季皆宜。但南方一些高山地区,也宜夏季观赏。
2.时间及天气的选择
一日之内也有景色的变化。例如,日出、日落,必须选择一定的时机方可领略其别具一格的美。日出日落、朝晖夕阴,一方面使自然景观带有朦胧美,同时霞光四射也体现了景观的色彩美。例如,泰山日出、黄山日落等阴天很难看到,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不仅能观赏到云海,还能观赏到日出日落。
3.把握特定的观赏时机
许多景象在特定的时间才出现,这样的景观对于游览者来说是特别宝贵的,因此要求旅游者确切把握时机。例如:钱塘江大潮——宜选择农历八月十八;青海湖候鸟——最佳时机是5月份,每年4月,大量候鸟飞到青海湖,5月产卵孵化,6月下旬开始飞走;另有海市蜃楼、峨眉山“佛光”、大理的“蝴蝶会”(四月十五)、傣族泼水节(三月三)等。
典例剖析3英国人汤姆想到中国旅游,但不知何时旅行最好。当地旅行社向汤姆提供了一幅中国山水风景区最宜欣赏季节与纬度关系图,帮助汤姆确定旅游的时间。读图,回答(1)~(4)题。
(1)从欣赏南、北方山水风景的角度考虑,汤姆应选择的季节是________。
(2)从感受地域辽阔、气候差异显著的角度考虑,汤姆应选择的季节是________。
(3)在30°N附近,欣赏季节变短的原因是()
A.纬度低B.地势高C.雨季长D.气温高
(4)汤姆若想观赏松花江雾凇要把握________。
答案 (1)夏季 (2)冬季 (3)B (4)观赏时机
思路剖析 本题考查在旅游景观欣赏时如何把握观赏时机。解题时要看清横纵坐标所表达的信息,从图中看出我国不同纬度地区山水风景最宜欣赏的季节集中在6~9月份,即夏季。总体上看,从低纬到高纬最宜欣赏的季节越来越短,这主要是由于夏季时间的长短造成的,30°N附近欣赏季节变短的原因,应考虑该处可能是气温受其他因素影响发生了变化,导致温暖的季节变短造成的。松花江雾凇一般出现在气温较低的冬季,欣赏时要注意把握观赏时机。
变式训练3 杭州湾附近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观的是钱塘江大潮,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气势磅礴,潮声震天动地,势如千军万马倒海翻江而来,欣赏这一景观时应该()
A.选择观赏位置B.把握观赏时机
C.抓住景物特色D.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四、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1.我国风景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人文景观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都生动地体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自然观。
2.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应着不同的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文化系统与风俗习惯也存在较大差异,如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具体列表如下:
北方南方
房屋建筑旧式民居多用土坯垒墙,室内砌土炕,黄土高原挖窑洞旧式民居多用砖瓦、竹木,注意通风散热,屋顶坡度大,便于雨水流泻
农业生产旱作农业水田农业
交通工具过去多用骡马作役畜,便于在旱地骑乘拉车;现代交通以铁路、公路为主水乡,船舶是农村的重要运输工具
食品以面食为主,如馒头、面条、饺子、包子等,黄土高原以小米为主以大米为主,如米粉、糕团、粽子、汤圆等
运动项目溜冰游泳、龙舟竞赛
典例剖析4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五台山的寺庙同北方其他寺庙一样,多建在山麓、山谷、山间小盆地的茂林之中。这种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下面四幅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能体现第(1)题意境的是()
(3)大理三塔建在湖光山色的低山丘陵地区,而且是建在山麓湖边小山的脊线上。这种建造手法的用意是什么?
(4)①②两图中不同的人文景观同自然景观的共同关系是什么?设计、布局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案 (1)造成深山藏古寺的意境。
(2)D
(3)用挺立的塔的形象突破地貌平缓的曲线,使塔成为景观中的重要构景。
(4)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因势、得体,使人文景观与自然协调,并突出自然美。
思路剖析 本题以大理三塔和五台山寺庙为例,分析自然与人文是如何和谐的。在各风景区内的人文景观,要求与自然环境协调,并突出自然的作用。五台山的寺庙使其周围环境显得更加清静幽深,大理三塔则映衬着苍山洱海的平静与迷人,以及地势的平坦。
变式训练4 我国自然和人文和谐统一的自然观体现在()
①人文景观的建设与自然景观协调,并突出自然美
②通过文学艺术形式来渲染自然景观,使两者巧妙而和谐地联系起来 ③古代园林建设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准则 ④风俗习惯是一定区域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易错易混点一 不清楚自然景观由于观赏位置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美感
错题诊断1 许多自然景观在不同的观赏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差别,所产生的美感是不同的。据此回答(1)~(2)题。
(1)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在欣赏景观时要选择一个________,给旅游者审美提供的启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赏黄果树瀑布的最佳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最佳位置 观赏自然景观,需要选择合适的观赏距离、最佳的观赏角度
(2)适当距离仰视
错因分析 一是对诗句所表达的美感理解不透;二是对景观观赏位置记忆不清。
纠错笔记 旅游景观观赏位置的选择
旅游景观观赏位置——距离—远近——庐山—黄果树瀑布—角度—高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动态—步行、乘车、乘船
易错易混点二 不明白观赏同一景物会有不同的感受
错题诊断2 58岁的李白流放夜郎经过三峡时,他的感觉是“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而到白帝城时,忽然接到大赦的消息,这时的李白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说明了旅游欣赏时()
A.选择欣赏位置不同则感受不同
B.把握欣赏时机不同则感觉不同
C.景观特点不同则感受不同
D.心理状态不同则感受不同
答案 D
错因分析 一是不知道以情观景是景观欣赏的最高境界;二是不明白同一个观赏者观赏同一景观的不同感受取决于其心理活动。
纠错笔记 以情观景的主观性很强,取决于人的心理活动。对同一景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即使是同一个人对同一景物的感受也与其心理状态有关。
对点练习
考查点1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是()
①到庐山旅游,最好在外围仰视 ②到庐山旅游,在山中观赏无多大意义 ③峰峦之雄伟峻秀,惟远眺可得 ④观赏位置的不同,会造成视野范围的差异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欣赏旅游景点应该选择适当的位置,下列语句能体现这一道理的是()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水流船动山自移,恰似人在画中游
D.五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
考查点2 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两幅图中,属于皇家私家园林图的代号是__________,属于江南私家园林图的代号是________。
(2)北方皇家园林规模______________,江南私家园林规模________。
(3)北方皇家园林建筑色彩________,多以________为主色调;江南私家园林色彩__________,多以__________为主色调。
(4)南北方园林在色调上有巨大反差,其用意各是什么?
(5)我国北方园林和江南园林的不同建筑风格,反映了________与________和谐的思想。
思考(P38)
1.首先,这与钱塘江入海的杭州湾的形状,以及它特殊的地形有关。杭州湾呈喇叭形,口大肚小。钱塘江河道自澉浦以西,急剧变窄抬高,致使河床的容量突然缩小,大量潮水拥挤入狭浅的河道,潮头受到阻碍,后面的潮水又急速推进,迫使潮头陡立,撞击海岸,出现惊险而壮观的场面。
其次,涌潮的产生还与河流里水流的速度跟潮波的速度比值有关,如果两者的速度相同或相近,势均力敌,就有利于涌潮的产生,如果两者的速度相差很远,虽有喇叭形河口,也不能形成涌潮。
还有,河口能形成涌潮,与它处的位置、潮差大小有关,由于杭州湾在东海的西岸,而东海的潮差,西岸比东岸大。太平洋的潮波由东北进入东海之后,在南下的过程中,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移,使西岸潮差大于东岸。
另外,夏秋季节东南季风盛行更加剧了潮涌。
2.每年的夏秋季节,是观潮的最好时机(农历八月十八观大潮)。
活动(P38)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源于白居易诗《大林寺桃花》,意思是登山时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是山上寺里的桃花却才开始盛开。由此可见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桃花才开得晚些,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气温的垂直差异。
活动(P39)
障景一般出现在园林入口处或园林中相对独立景区的入口处,常利用假山、屏风、竹林等来实现。《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入园设计采用的就是障景法,以假山为障。障景的目的就是避免一入园便对整个园景一览无遗,因而采用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以达山重水复、曲径通幽的意境。
活动(P42)
1.例如,读杜甫名篇《望岳》,谈谈该诗对观赏泰山美景所提供的审美启示。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观赏山体自然景观要抓住其美的本质特征,如泰山的雄伟壮丽。(2)不同视角,仰视或俯视会产生不同的美感,如只有在制高点俯视,才有“荡胸生层云”、“一览众山小”之感。(3)观赏山体自然景观要以情观景。首先要综合感受,如本诗提及的“青未了”、“阴阳”、“层云”、“归鸟”、“众山”;其次要发挥想象;第三要移情于景,情景交融,如本诗的“荡胸”、“决眦”;最后要登山涉水,求质求真,追求精神上的升华,如本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在收集和交流旅游景区图片的过程中,可以获得知识,培养审美能力。
3.交流旅游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展示自我的过程,同时也可获得更多的旅游知识。
答案
基础梳理
①远观 ②近观 ③仰视 ④俯瞰 ⑤远眺 ⑥低临水面 ⑦特定观赏点 ⑧乘船(筏)沿水路 ⑨夏秋 ⑩夏丰富并富有变化 雨过天晴 日出日落 特定的时间
景观特色 原理 美学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 节奏韵律 序幕 高潮 因势 得体 自然美 自然 宛自天开 自然 综合感受 发挥想象 情景交融 求质求真
思维点击
1.对同一景观观赏的位置不同则观感不同。
2.一年中的季节变化,一日之内的时间、天气变化,以及特定时间出现的景象。
3.不同景观有不同的特点,所蕴藏的内涵和给予人们的观感也不同。
(1)自然景观——山有山景的特点,水有水景的特点,在欣赏前就应先了解它们的特点,如游泰山、黄山、华山、峨眉山、青城山就要抓住它们各自的特点“雄、奇、险、秀、幽”。
(2)人文景观——园林是在一定空间,由山水、动植物和建筑物等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综合自然体,因此要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
欣赏园林景观要抓住园林的建筑特点才能体会出造园者的匠心和园林的意境。要抓住园林的特点,就要了解园林的构景手法,即主配、层次、框景、借景等,这是园林欣赏的基础。
4.
北方南方
规模宏大较小
色调浓重,以红黄为主色调素淡,以黑白为主色调
内涵显示皇权的尊荣富贵迎合园主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
与自然的关系与宽阔整齐的地形,多蓝天白云的气候特点相辉映与水乡风光、湿润的气候特点融为一体
5.个人的性别、年龄、心理、兴趣、职业、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社会地位、家庭结构、常住地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
变式训练
1.(1)C (2)C [第(1)题,观赏瀑布,宜在适当距离仰视,以兼收其形、色、声、动之美;地貌的酷似造型,只能在特定的观赏点才能感知其形象。第(2)题,对于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水流、船动、山移,方能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境。]
2.(1)B (2)A [该题组考查园林的构景手法,用门框、窗框、洞框作为取景的画框,把景象框限在从框中所看到的范围之内,属于框景手法;色彩的素淡体现出园主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
3.B [钱塘江大潮的最佳观赏时间是农历八月十八,这时天体引潮力叠加,加上强劲的东南季风助长了潮势,因此最为壮观,所以应把握观赏时机。]
4.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景观所体现的自然与人文的和谐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中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的特色之一。自然风景的寺、庙、亭、阁、塔等人文景观的布局、设计都因势、得体,使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协调,并突出自然美。此外,人们还通过诗词楹联、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等文学艺术形式来渲染自然景观,并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巧妙联系起来,从而对游人产生更大的感染力。我国古代园林设计追求再现自然,用“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基本准则,正确处理自然与人为的关系。一方山水一方情,不同环境下的人们,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并形成了一定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对点练习
1.B [庐山雄峻,宜远眺,“只缘身在此山中”为近观。欣赏旅游景观时由于观赏位置的不同,产生的美感也不同。]
2.C [对于山水有机结合的景观,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水流、船动、山移,产生“人在画中游”的佳境。]
3.(1)甲 乙 (2)宏大 小巧 (3)浓重 红黄 素淡 黑白 (4)皇家园林显示皇权的尊荣,并与北方宽阔整齐的地形、多蓝天白云的气候特点相辉映;南方园林主要迎合主人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又与南方水乡和湿润的气候融为一体。 (5)自然 人文
解析 本题以园林为例,考查在非自然景区中的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如何协调。古代园林建筑要求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标。在不同环境下,园林也表现为不同的色彩。北方皇家园林气势宏大,给人以浓重的感觉,主要以明黄和红色为主色调;江南私家园林讲究素雅,以黑瓦白墙为特色。
4.3旅游景观的欣赏(一)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运用典型事例,说明在旅游景观的欣赏过程中怎样选择观赏位置、如何把握观赏时期以及抓住景观特点。培养学生科学地审美价值观,增强爱国主义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旅游景观欣赏与地形、气候等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挂图、风景图片等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图示法、讲述法教学过程:一、选择观赏位置
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差别,产生不同的美感。
观察对象最佳位置举例千峰万壑(峰峦)远距离俯视武陵源群峰(图4.9)江河的曲线、湖海的矿景远距离俯视岳阳楼与洞庭湖(图4.11)、黄鹤楼与长江、滕王阁与赣江、大观楼与滇池峡谷、洞、一线天近距离观看科罗拉多、长江三峡、桂林芦笛岩等小的湖、沼、池塘近距离观看略瀑布适当距离仰视黄果树瀑布(图4.10)尼亚加拉瀑布山水组合乘船长江三峡、桂林漓江(图4.12)地貌的酷似造型特定的观赏点黄山石猴观海、路南石林阿诗玛、广东肇庆七星岩
二、把握观赏时期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1.季节的选择北方地区的一些山水风景最宜夏季观赏,越往南,观赏季节越长,华南地区四季皆宜。问题:我国南方地区一些千米以上的高山(如黄山、庐山等)什么季节观赏最适宜?为什么?答:夏季。原因是①夏季雨水多,山中多云雾,景色丰富并具有变化(教材87页图4.13);②还有避暑的效果。2.天气的选择游览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最佳,为什么?答:日出日落,一方面使自然景观带有朦胧美,另一方面霞光丰富了景观的色彩美。例如泰山日出、黄山日落等阴天很难看到。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不仅能观赏到云海,还能观赏到日出日落。3.许多景象要在特定的时间出现,要求旅游者确切把握时机。例如:钱塘江大潮——宜选择农历初一、十五青海湖的候鸟——(教材87页图4.14)每年4月,大量候鸟飞到青海湖,5月产卵孵化,6月下旬开始飞走。因此这里观鸟的最佳时机是5月份。另有海市蜃楼、峨眉山佛光、大理的“蝴蝶会”(4月15)、傣族泼水节(3月3)等。三、抓住景观特点
不同的景观有不同的特点,所蕴藏的内涵和给予人们的观感也不同。例如:自然景观中——山景有山景的特点,游览泰山、黄山、华山、峨眉山、青城山要抓住它们的特点分别是雄、奇、险、秀、幽。人文景观——欣赏园林景观要抓住园林建筑的特点,才能体会出造园者的匠心和园林的意境。园林景观常见的构景手法有:1.主配。园林都需确立主景和配景。主景——应鲜明突出,这是园林整体效果成败的关键。主景区是全园景观中的精华所在,也是园林游览过程中的高潮。配景——为主景起烘云托月的作用。2.层次。障景法、隔景法等都可达到丰富景观层次的效果。障景法隔景法(分实隔和虚隔)在园林中的位置园林的入口处或园林中相对独立景区的入口处园林内部分隔障碍物假山、屏风、竹林等墙、廊、树篱、殿堂等目的运用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以达到山重水复的效果实隔与障景相似。虚隔造成隐约显现而难窥全貌、近在咫尺但不可及的意境丰富景观层次3.框景。障碍物:门框、窗框、洞框作为取景的画框目的:把景象框限在框中所看到的范围,有意识有目的地优化组合审美对象,达到纯真、精炼、集中的景观美。(教材88页图4.15)4.借景。借园外的风景来衬托本园的景色,以扩大园景。例如杭州西湖,妙在借三面云山一面城。问题一、指出“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构景手法答:借景法。借园外的景色,来衬托满园的春色和一支红杏。问题二、(教材89页图4.16)活动第2题大观园入园设计答:大观园入园设计采用的构景手法是障景法。用意:避免一入园就对整个园景一览无余,运用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以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有一村”的意境。丰富了景观的层次。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关于把握观赏自然美景良机的正确叙述是()A.到黄山、庐山旅游,秋季的观赏效果最佳B.游览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最佳C.观赏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适宜选择农历初八、初九等日子D.反映哈尔滨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夏季的观赏效果最佳2.下列关于选择观赏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貌的酷似造型,只能在特定的观赏点才能获得某种形象B.山中的峡谷、洞、一线天等景观,要俯视方知其妙C.观赏江河回环曲线、湖海旷景应在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D.瀑布景观应在远距离平视3.园林中框景的设计,是为了()①使相邻隔绝的空间彼此贯通与渗透②突出主景③有目的地优化组合审美对象,达到纯真、精练、集中的审美观④从多角度欣赏园林美景的精华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苏东坡观庐山写下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给旅游者的审美提供的启示有什么?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B2.AC3.C二、(1)许多自然景观在不同的观赏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差别,从而产生不同的美感。(2)观赏自然美,需要选择合适的观赏距离,最佳的观赏角度。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2)》(人教版)第四单元第三课第一课时。
2.教学内容及其地位:教材首先简单介绍了传统工业区的分布、区位优势、工业部门以及在本国乃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后,尤其是70年代以后,传统工业开始衰落,并经历了长期的改造历程。然后教材选择了鲁尔区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本节是对工业区位因素的具体化,并为学习下一节课(新工业区)打下基础。
3.教育功能:通过了解鲁尔区的发展变化,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传统工业区的改造,适应世界发展潮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学生的认知起点:
学生在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工业生产活动的基本理论,了解工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从工业生产的投入开始,到工业地域的形成,从理论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工业生产活动的发展状况。这节课的内容重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工业生产状况,是用所学理论来指导实践,学生易于掌握,学习起来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效果,主要通过学生的读图、比较和观察,把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提高,学习兴趣比较浓。
3.学生的学习障碍和难度:
学生学习了鲁尔区的兴衰的原因和如何进行综合整治,但在知识的迁移中可能出现回答要点不全面。
设计思想
1.教育理念:利用教材德国鲁尔工业区为案例与学生共同分析其形成的优势区位条件和衰落的原因,然后让学生用“辽中南工业区”为案例对比分析中外传统工业的形成条件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通过布置课外探究作业:“山西省能源基地经济发展慢的原因分析”达到课标要求的最高层面。
2.教学原则: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3.教学方法:注重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会分析矿产资源与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工业形成与发展的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工业图表和工业数据的技能。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工业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工业区位因素的知识和技能对工业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运用学习过程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关注全球的、我国的、当地的传统工业和环境现状,增强全球意识、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求变意识;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传统工业区衰弱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2.难点:传统工业区改造过程中观念的转变及知识的迁移。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传统工业区
一、引入新课
1.由学生说出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学情预设]:学生大部分能回答,但回答的问题不够全面。
提出问题:如果给一个工业区的实例,你能否分析它形成的优势条件吗?下面我们就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来学习工业区位条件和发展的特点的分析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导入新课。
2.课件展示,请学生读“世界工业分布图”找出世界工业的分布地区。
3.学生读图回答
(1)亚洲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
(2)欧洲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哪些区域?
(3)北美洲的工业主要集中哪一个国家?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提取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小结:第一次和第二次技术革命时期的世界工业主要分布在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欧洲的西部、东亚的日本、中国、南亚的印度等地区。它们在本国乃至世界工业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板书:德国的鲁尔区
英国中部工业区
世界传统工业的分布俄罗斯的欧洲部分
美国的东北部工业区
中国的辽中南工业区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系统。
二、德国鲁尔区
1.课件展示,指导学生读“世界工业区分布图”和“德国鲁尔工业区图”
(1)在图中找出鲁尔区的位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帮助学生形成心理地图。
(2)说出鲁尔区有哪些工业部门,它们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地图上提取信息的能力。
(3)这些工业是集聚分布还是分散分布?
(4)这些工业在生产规模、资源消耗、运输量上有什么特点?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对地理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传统工业的主要部门:煤炭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电力工业、纺织工业等。
传统工业的特点:生产规模大、原料和能源消耗量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
3.师生探讨:
(1)课件展示,结合课文和图4.9说一说鲁尔区的主要矿产是什么?
(2)鲁尔区没有铁矿,它邻近的其它国家有没有铁矿?
(3)找出流经鲁尔区和其附近的河流,有没有运河?这能说明什么问题?鲁尔区的水上交通便利,陆上交通如何?
(4)鲁尔工业区分布欧洲的哪一部分?这里的经济状况如何?对鲁尔区的工业产品销售有何影响?
[知识链接]:德国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被誉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它位于德国西部,鲁尔河与莱茵河入口,面积4595平方千米,人口570万,工业产值曾占全国40%以上。钢产量占德国70%。
4.学生读图、读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案例③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1)分析鲁尔区有哪几方面的优越的区位条件?(从资源、交通、市场分析)
[学情预设]:学生提取的信息还是不够全面,基本都能说出有丰富的原料和燃料(但往往漏了便利交通或市场其中一因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
5.板书:
丰富的煤炭资源
离铁矿区较近
鲁尔工业区的区位条件充沛的水源
便利的水运
广阔的市场
6、学生读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联系图
(1)回答鲁尔区基础工业是什么?主导工业是什么?与这两大工业部门相关的工业是什么?这些工业都是重工业,说明鲁尔区的生产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2)教师讲解五大工业部门是相互联系的,如果一个工业部门的生产衰落将引起全区生产的衰落。
7.课件展示,读4、11图鲁尔区煤炭产量的变化图思考回答问题,后教师总结。
(1)煤炭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2)煤炭工业衰退对钢铁工业有什么影响?钢铁工业衰落还有其它什么原因?
(3)鲁尔区的工业集聚会产生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对当地的经济活动有什么影响?
(4)分析鲁尔区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知识链接]:1、20世纪50年代以后,石油、天然气广泛使用,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所占比重减少。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
年份1800年1900年1980年
焦煤4吨2吨0.75吨
铁矿石2吨1.8吨1.3吨
2、今天,由高新技术突破引发的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在极大提升了全球生产力水平的同时,也把不少传统产业推向了产能过剩的尴尬境地,钢铁行业即是其中之一。目前全世界钢的生产能力为10亿吨,1999年钢产量约8亿吨,产能利用率仅8%。美国、日本、韩国及欧洲的一些主要产钢国普遍存在着开工不足的问题。
3、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不断冒著黑烟,铸造厂也不停排出紅褐色的污水,还有飄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戶外一切東西都蒙上一层黑灰。洁白的衣物穿出門去,不一會兒便成为灰色。紅瓦白墙,綠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遙不可及的梦想。而沿岸化學工厂林立的萊因河,更有如一道被六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調成的鸡尾酒。——德国作家HeinrichBoll1958年形容魯尔区
8.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生产结构单一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鲁尔工业区衰落的原因世界性钢铁过剩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环境污染
9.师生探讨: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对症下药开始了综合整治。从图4.13可以看出针对工业结构单一、工业分布过于集中、经济的单一化、环境污染等方面分别采取措施是什么?
10.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调整工业结构
调整工业布局
鲁尔工业区综合整治的措施发展第三产业
优化环境
三、联系实际
1.“辽中南”老工业区,注意比较与鲁尔区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2.我国东北的一些老工业区从中应得到什么的启发?鲁尔区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3.让同学们分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当“某东北老工业区的领导”,并做好记录,振兴东北,应采取哪些措施?鲁尔区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设计意图]:用这个案例目的这是让学生学以致用,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学情预设]:学生讨论比较激烈,课堂气氛活跃,但从同学们回答及做的记录来看,对比两传统工业区的相似之处归纳较好;但对鲁尔区有哪些方法值得借鉴,文字归纳不够精确。也不够全面。
四、板书设计
1.传统工业共同的区位条件
丰富的煤矿、铁矿、水源等资源
便利交通运输条件
广阔的市场
2.衰落的共同原因:
生产结构单一
环境污染
国际市场的冲击,市场变小
经济的转移到新兴工业区
新技术的冲击
3.综合整治的措施
调整工业布局
发展第三产业
优化环境
调整工业结构
五、课后作业与探究活动
1.出示材料:
(1)山西省是我国最大的产煤基地,作为能源大省,它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山西省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
(2)中国水资源分布图、主要煤矿和铁矿分布示意图、南水北调路线图
2.学生完下列要求
(1)与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和德国鲁尔区相比,山西省最匮乏的自然资源是什么?为解决山西省这一资源短缺问题,建设了什么工程?山西省比鲁尔区欠缺的区位优势还有哪些?
(2)为了尽快使得山西省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山西省政府提出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借鉴美国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你认为应当怎样调整经济结构,变能源大省为经济强省?
3、问题(2)的提示:
(1)适当压缩原煤的生产规模和数量,推动煤炭生产的深加工和能源转化,提高经济效益;
(2)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
(3)加强道路网的建设,改善交通条件;
(4)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经济发展真正转到提高科技含量和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特色在讲解工业区位这个知识点的过程中,均以“案例”为中心。围绕案例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不仅学到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且逐步学会分析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辽中南工业区目前存在较大问题,让同学们去分析原因,借鉴相似类型的工业区整治方法,提出一些建议,从而达到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觉得学地理真的有用。适量、适度使用多媒体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效果良好。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6134.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