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斜坡启示》教学设计_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小编收集并整理了“《斜坡启示》教学设计_”,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B类

教学内容:斜坡的启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规律,以及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探究科学素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知道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规律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斜面省力规律,斜面是变形的螺旋。

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测力计、平板两块、重物、实验记录、

2、演示实验材料:平板、测量器、小车、50本书、多媒体课件。,

3、学生准备:螺丝钉、铅笔、三角形纸。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课件出示:填空

1、能够帮助人们()或()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为机械。

2、有些机械较复杂,它是有()或()的简单机械构成,这些复杂的机械通常叫做()。

3、杠杆是()的机械,自行车是()的机械。

二、情景导入:

1、观看录像。

2、谈话:工人师傅推着摩托车上这么高的台阶,遇到了困难,我们班哪位同学最聪明,能帮他出个主意?

3、学生回答。

4、观看录像。

5、讲述:通过录像情景,我们发现用木板斜搭在台阶上,省力了许多。像这样斜搭的木板装置叫斜面。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6、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斜面。

7、板书:斜坡的启示。

三、实验探究斜面的秘密。

(一)、探究斜面的省力作用。

1、谈话:

工人师傅用木板斜搭在台阶上就很容易把摩托车推上去,那么斜面到底省力不省力呢?你能否利用桌上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一下呢?

2、介绍实验材料及注意事项。

3、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

4、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二)、探究斜面省力的规律

1、谈话:刚才有哪组测出重量相等,而拉力不一样,为什么?你能发现其中的秘密吗?

2、学生猜想。

3、谈话: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

4、课件出示:

斜面的坡度大小对小车拉力影响的实验

坡度(几本书)

重物(钩码N)

拉力(N)

50本书

40本书

30本书

我发现;

5、演示实验:

(1)在教师的指导下找部分学生轮流参与。

(2)把实验结果填写在表格里。

(3)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发现什么秘密。

6、小结:斜面的坡度越平缓越省力。

7、谈话:斜面越平缓越省力,那么,如果高度一定,斜面的长短和拉力有没有影响呢?我们分组来做个实验。

8、出示课件:

高度一定,斜面的长度对小车拉力影响的实验

斜面的长度

50厘米

70厘米

钩码(N)

拉力(N)

我发现:

9、分组实验,填写实验报告,汇报实验结果。

10、比较全班同学测量的数据,你发现什么?

11、小结:高度相同,斜面越长越省力。

四、认识变形的斜面。

1、出示课件:一个孩子在山脚下很吃惊地看着高山。

2、谈话:面对这么高的山峰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先来做个实验好不好!

3、实验操作活动。将学生的准备纸剪的直角三角形(斜边上涂上红色)拿出来,把直角三角形扶站起来看看斜边像不像陡峭的山壁。再将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贴在一支铅笔上,然后将纸围着铅笔绕起来,进行反复的玩,你发现了什么?

4、交流、汇报。

5、谈话: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能不能帮助这位小朋友选择一条省力的路上山呢?

6、课件播放:一个小孩轻松地在盘山公路上行走。

7、出示螺丝钉,组织观察并讨论:螺丝钉的螺纹与斜面有什么关系?

8、小结;螺旋是一种变形的斜面,斜面的斜坡越长,绕在圆柱形物体上的螺纹就越密。

五、巩固应用。

1、谈话:斜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你能说出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斜面吗?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吗?

2、学生讨论汇报。

3、让学生观看录像。

,播放盘山公路、盘山铁路、立交桥、楼梯、螺旋、金字塔的修建过程等。

4、小结:盘山公路、立交桥等其实就是高度一定的情况下,拉长斜面长度,斜面越长越省力。

5、谈话: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都应用了斜面,希望同学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把我们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六、作业布置:

调查和研究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使用了斜面?

七、板书设计:

斜坡的启示

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高度一定,斜面越长越省力。

螺旋是变形的斜面。

八、教学反思

(一)、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会见到一些应用斜面的事例(如:柴油桶的装卸、斧子、盘山公路等,但由于多数学生平时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思维只停留在看到了但不去深究的阶段,进而忽视了斜面这种简单机械所包含的科学道理。

(二)、实施方案:

《斜坡的启示》一课我是遵照科学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设计的: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和记录观察、交流数据、获得发现、拓展运用。通过这样的课堂学习过程,学生较好地认识了斜面,了解了斜面面。

1、贴近生活轻松引入新课。我在新课前利用课件出示“一位工人推着摩托车上台阶很吃力。”让同学们帮助想想办法创设了情景,根据学生对生活了解引入课题。这样学生轻松地认识了斜面这种简单机械并产生探究的欲望。

2、适时引导落实自主学习。学生在做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之间的关系实验时,一些小组实验后竟得出书的高度不同但拉力大小一样的数据,是因为斜面搭靠书的位置变化所至,我就适时的给予引导,提示学生考虑这个极易被忽视的条件,学生通过自主实验获取的数据就能自行得出结论。可见课堂上教师的适时引导作用切不可忽视

3、巧设游戏突破教学难点。兴趣是激发学生进取的重要心理因素。在处理本课的教学难点——发现变形斜面这一环节时,我采取了以玩代讲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我让每位学生准备纸制的直角三角形(斜边涂上红色),然后让学生将纸制的直角三角形缠绕在笔杆上进行反复地玩,目的是让学生边玩边思,涂有红色的斜边绕在笔杆上后,变成了螺旋的形状,得出螺旋是斜面的一种变形,这一活动表面上看是在玩,实际是重在发现,意在让学生留心观察它所发生的变化。所以这一细节的处理提高了课堂效率。

4、拓展延伸给学生一个交流的空间。教材在应用斜面这一部分为学生展示了三幅图片,也是学生平时很难见到的,离我们的生活太远,所以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平时你见过哪些应用斜面的事例?学生积极开动脑筋,马上会举出螺丝钉、斧子、凿子、菜刀、钻头等等,此时我又提出台阶、楼梯属于什么?学生思考后会明白它们都属于变形斜面,接着我又用课件展示了金字塔、盘山公路、立交桥等。这样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又能把课内外的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

通过本课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自由度大,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要讲究方法与策略,对教材有重新整合的能力。同时需要教师要认真观察、了解、分析学生,密切联系生活从学生的学情出发,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内容,善于取舍,不断反思,这样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


相关阅读

第13课《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课堂导学设计


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名师导学
1理清结构:
2语言特色:
从神态、动作、语言方面着力刻画人物,表现人物工作专心致志,精益求精,浑然忘我的精神,是本文在语言运用上的突出特色。
(1)神态描写
“他的眼睛闪耀着”生动地写出了罗丹有了艺术感觉,发现了需要精心修改之处。“时而,他的眼睛高兴得发亮;时而,他的双眉苦恼地蹙着”,生动具体地刻画了罗丹在修改作品过程中,全身心投入艺术境界中的情态。
(2)动作描写
“退后一步,仔细看着”体现罗丹工作精细入微,全神贯注。“以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种温存关怀般地把湿布蒙在女正身像上”,写出雕塑家对作品的极其珍视,对艺术的热爱。“在他快走到门口之前,他看见了我”,体现罗丹工作的专心致志。“他捏好小块儿的黏土,粘在像身上,刮开一些。”写出罗丹工作的细心,认真,小心翼翼。
(3)语言描写
“还有那里……还有那里……”喃喃自语,体现了罗丹对艺术的精益求精。“对不起,先生!我完全把你忘记了”,专心致志,平易谦和,朴实亲切。
3把握重点:
一、本文主要内容
这篇文章记叙了作者茨威格年轻时游历巴黎的一段经历。在作者没有找到有所突破的症结时,有幸结识了罗丹,从他身上得到了宝贵的启示。
二、画龙点睛的议论,揭示中心
课文的17~19自然段写与罗丹第二次会面得到的启示。这是全文的结尾,从表达方式上看,这部分以议论为主,通过议论点题。把“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概括为两个字——专心。通过对艺术家罗丹的精神品质的描绘,揭示出一切艺术与伟业成功的奥秘在于专心,也就是说要做好一件事就要把一切精力和意志贯注在一件事上。结尾呼应开头,启迪读者。
4攻克难点:
文章的主体部分记述了和雕塑大师罗丹的两次交往。这是全文的核心内容,梳理清楚这部分内容的行文思路,是本课的难点。先叙述作者与一位老画家的争论,从而得到机会与罗丹见面,也可见作者对罗丹的钦佩仰慕,点出了见面的缘由。接着写作者与罗丹的第一次会面,并受到罗丹的邀请。这方面的内容作者写得比较简略,但第一次见面就衬托出大艺术家罗丹亲切、和善、善解人意的品质。为下文罗丹的表现奠定了基础。然后顺理成章地写作者和罗丹的第二次会面,着重叙述了罗丹精心修改作品时专心致志、浑然忘我的全过程。
5质询疑点:
这篇文章的开头作者为什么从自己写作上的困惑写起?
文章起笔写作者在创作上崭露头角,但困惑于自己怎样才能写得更好,这时一位伟大的人物给了他一个伟大的启示,成为他一生创作的关键。开头就给读者留下了三个悬念:作者的症结是什么?那位给他启发的伟人是谁?伟大的启示是什么?这样就自然地引出了下面与罗丹的会面,以及从中受到的教益。

2018年中考历史考试知识点总结:重要历史认识及启示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8年中考历史考试知识点总结:重要历史认识及启示”,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2018年中考历史考试知识点总结:重要历史认识及启示

1、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认识:落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经济实力决定政治地位。

2、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及历程的感悟: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感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3、对日本抹杀侵略的认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4、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5、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结论:社会主义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艰辛的、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符合国情,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规律,要警惕错误思想倾向。

6、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的原则: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

7、对台湾问题的看法: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8、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给我们带来的启迪:(1)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进行改革,就能促进经济发展。(2)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9、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1)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2)国家要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0、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取得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经验启迪::各国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与交流,实现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11、如何巩固和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地位:(1)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的独立完整。(2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3)适应世界潮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迅速发展。(4)加强同世界各国联系,提高国际影响等。

11、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感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精神品质;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各种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与破坏,我们应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

12、全球化使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利用国外资本和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促进民族经济发展;我国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市场经济不成熟,加上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制约,增加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难度。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滑轮-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习提问

什么叫做功的原理?

新课教学

板书课题后让学生看书(从课文开头看到第152页倒数第3行,并边看边对照课本图(修订本)进行实验(同桌的二人一组。此期间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

1.什么叫做滑轮?

2.什么叫做定滑轮?

使用定滑轮能否省力?能否省距离?能否省功?使用它有何好处?同时教师按照图1进行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上升高度h相等,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并能从功的原理方面认识使用定滑轮为什么不省力。

3.什么叫做动滑轮?

教师按图2进行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出:“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是物体上升高度h的2倍。”能根据功的原理说明:“使用动滑轮虽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可以省一半力。”

4.什么叫做滑轮组?使用它有什么好处?教师出示绕好的滑轮组和自制的滑轮组挂图如图。

5.接着让学生讨论各滑轮组分别由几股绳承担总重力(G)。然后,教师演示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上升高度h间的关系(图4)。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此图为4股绳承重,s=4h。再把绳子从滑轮组上解脱2股,使之成为2股绳承重(如图5),进行演示s与h的关系。演示表明:2股绳承重时,s=2h。告诉学生:同一根绳上各处受力都相等,所以滑轮组中各股绳受力都相等。然后问学生:拉力F与承重绳子股数n有何关系?绳子股数越多,拉力越小(当然这里要说明不能无限制的增多动滑轮的个数……),而且是:几股绳承重,力就是总重力的几分之一。

至此,用圆盘测力计照图6进行演示,测力计示数表明:拉力F>

轮与绳之间都是有摩擦的!

例:一根绳子,最多只能承受300牛顿的力,想用它提起1000牛顿的重物,绕成的滑轮组至少要几股绳子承重?并画出滑轮组的示意图。

师生共同解答:设承重绳子股数为n,则

草图:(主要教学生学会画图方法#0;#0;从外向里绕绳)

三、小结:略。

四、作业:略

五、板书设计

滑轮周边有槽的小轮。

1.定滑轮:……。作用:不省力,但可改变力的方向(方便)。

2.动滑轮:……。作用:使用它可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3.滑轮组:……。好处:①省力;②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

小结:(滑轮…,定滑轮…,动滑轮…。)

六、作业:

书面:练习六的1、2、3。家庭:自制小滑轮、

练习画图

(提高题右图物体匀速运动则拉力F为:①30牛顿;②100牛顿;③45牛顿;④150牛顿。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529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