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15-24课期末复习提纲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15-24课期末复习提纲”,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发动四一二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和革命群众,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共产党只有进行武装抵抗。
一、八一南昌起义
1、背景: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2、时间:1927年8月1日(八一建军节)
3、领导: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
4、结果:起义胜利后,在转战中失败。
5、意义:(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成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它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
二、1927年8月7日,中共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一论断。
三、革命摇篮井冈山
1、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在湖南起义。
过程:长沙受挫—文家市决策—三湾改编—井冈山
文家市决策:向农村进军,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地位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意义:是中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3、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毛泽东与朱德在井冈山胜利会师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三、红军长征
(1)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根本原因:党内“左倾”错误
(2)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3)经过: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甘肃会宁(1937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4)遵义会议(1935年1月)
①内容: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意义: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共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的标志。
(5)长征胜利意义:①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②保存了中共和红军的精华;
③广泛播下了革命火种;
④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给我们留下了红军长征精神。
(6)长征精神:艰苦奋斗、百折不挠,严守纪律,不怕牺牲,坚定信念等
(7)长征经历的大山:五岭、乌蒙山、岷山大河:金沙江、大渡河
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中得到的教训:把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星火燎原的源头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第四单元抗日战争(1937.7——1945.8)
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一、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
1、概括:1931.9.18,日本诬陷中国军队炸毁柳条湖段铁路,炮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
2、结果: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半年内东北三省沦陷。
(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保存实力,剿共。)
3、日本侵略者在东北残酷统治的史实:1933年,日军在东北扶持清末皇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日本七三一细菌部队等。
4、中国军民的反抗:东北抗日义勇军(马占山)——嫩江桥抗战
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东北地区抗日中坚力量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吉鸿昌)
————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局部抗战阶段
二、不朽的民族战歌
1、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电影《风云儿女》片尾曲,田汉作词。)
2、除此之外,还有《松花江上》、《大刀进行曲》等,
3、作用: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集中代表了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悲壮历史和顽强的抗争精神,后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三、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1、事件: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并向全国发表通电,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称为“西安事变”。
2、直接原因:张、杨多次劝蒋抗日,无果;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3、结果: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力主和平解决)
4、影响(意义):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5、评价张杨二人:他们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不计个人的得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6、在西安事变的发生至和平解决,反映出了怎么样的精神,有何意义?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一、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全面抗战)
1、时间:1937年7月7日2、地点:北平卢沟桥
3、经过:日本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4、人物:佟麟阁、赵登禹等
5、七七事变之后,蒋介石与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态度有何不同?
九一八事变后——不抵抗政策;七七事变之后——坚决抵抗。
6、影响:标志着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中国开始了全面抗战。
7、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国共二次合作正式实现,抗日民族正式统一战线建立。
二、共赴国难
共产党:(敌后战场)
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华北地区——朱德、彭德怀
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新四军——长江南北地区——叶挺、项英
国民党:正面战场抗击日军
二、南京大屠杀
1、时间:1937年12月(持续六周)
2、手段:集体枪杀、焚烧、活埋、砍头、军犬撕咬等
3、目的:耀扬国威,灭亡中国
4、结果:屠杀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主要的表现:杀人竞赛
5、影响: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暴行之一。
6、面对日本侵略者否认历史的表现,我们应该怎么做?
(1)、我们要居安思危,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奋发图强,为建设富强的中国而努力;
(2)、我们还要正视历史,以史为鉴,避免重蹈覆辙,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第19课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一、比较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
战役名称血战台儿庄百团大战
时间1938年1940年
地点徐州东北台儿庄石家庄到太原地区
参战部队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八路军(敌后战场)
指挥员李宗仁彭德怀
战绩大败日军,消灭日军1万多人毙伤俘日伪军4万多人,破坏交通线2000多千米,拔掉据点近3000个
意义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抗日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二、众志成城
代表人物身份主要事迹
冼星海音乐家创作《黄河大合唱》,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徐悲鸿画家创作反映爱国抗战精神的画作,举办画展,资助抗战
侯德榜科学家发明联合制碱法,打破了抗战时期敌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封锁
他们都体现出了怎么样的民族精神?
热爱祖国、积极投身民族救亡运动,不畏艰难、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等
总结:新课标第一网
国民党——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
共产党——敌后战场——百团大战全民族抗战
人民大众——洗星海、徐悲鸿、侯德榜

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中共七大
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前夕
2、时间:1945年4月;地点:陕西延安;
3、内容:(1)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2)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人民战争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
(3)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4)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历史意义:(1)使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大会,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史册;
(2)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二、日本无条件投降
1、加速日本投降的事件:①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了两枚原子弹;
②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③毛泽东发表“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号召;
④八路军、新四军等展开大反攻。
2、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中国战区:侵华司令官冈村宁次在南京递交投降书
3、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①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②雪洗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百年国耻,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③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4、抗日战争的胜利
(1)原因:①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主要原因)
②中国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得道多助;
③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
(2)从抗日战争得到的启示:反对战争,珍惜和平;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等
5、中日甲午战争为何会失败,而抗日战争中国会取得胜利?
(1)清朝政治经济制度的落后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2)同第4题第1小点。
6、抗战胜利后,台湾光复——1945年10月25日——当时的中国政府:中华民国
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半个世纪之久处于日本的奴役之下。

第五单元解放战争的胜利(1945.8——1949.9)
第22课全面内战爆发
一、重庆谈判
(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家面临何种前途
(2)时间:1945.8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3)目的:国民党: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
共产党: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4)结果:1945.10.10,国共双方签订《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内容: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但对于解放区民族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影响:中共表明了和平的诚意,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
蒋介石被迫同意和平建国,若发动内战则会陷入被动。
二、列举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证据(蒋介石加快内战步伐的表现):
1、印发《剿匪手本》,动员剿共;
2、在美国的帮助下运送军队,抢占战略要地;
3、接收大量日军的武器装备,收编大量伪军;
4、制造南京“下关惨案”等,迫害爱国民主人士。
三、全面内战爆发
1、爆发的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2、爆发的原因: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2、中共作战原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3、中共作战战术:运动战(蘑菇战术)。
4、结果:歼灭了国民党大部分兵力,粉碎了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5、内战性质:美帝国主义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的一场反共反人民的战争
知识拓展:历史上国共关系走过了哪些历程?
1924—19271927—19371937—19451945—1949
第一次国共合作十年内战第二次国共合作(八年抗战)四年解放战争
创黄埔军校,北伐胜利给日本侵略可乘之机取得抗日战争胜利造成台海对峙
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和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战争指挥损害中华民族的利益,只有和平、团结才是出路;两党应当为了民族利益,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再次合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
在粉碎国民党对我解放区全面进攻之后,蒋介石对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
一、面对国民党重点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1、时间:1947年3月
2、中共方针:诱敌深入
3、主动撤离延安的原因: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主动撤离延安,能够保存实力,伺机反攻。
4、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意义: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战斗意志和胜利信心
4、人物:毛泽东、周恩来率中央转战陕北,指挥全国各战场作战。
5、结果: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等领导下,经过五个多月的作战,粉碎了敌人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二、面对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等领导下,经过孟良崮战役,粉碎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1、时间:1947年3月
2、孟良崮战役
陈毅借用《三国演义》中的历史典故,将孟良崮战役称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三、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1、时间:1947年6月—8月,
2、人物:刘伯承、邓小平
3、作战部队:晋冀鲁豫野战军
4、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国统区的南京、武汉;
5、意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6、思考: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共产党为什么能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①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②战略战术得当;③人民群众的支持;④国民党不得人心;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三大战役比较表格
战役名称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时间1948.9—111948.11—1949.11948.11—1949.1
指挥官林彪、罗荣桓刘伯承、邓小平、陈毅
粟裕、谭震林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作战部队东北解放军中原解放军、华东解放军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
战术特点关门打狗,各个击破中间突破,肢解敌人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作战地区锦州碾庄、双堆集、陈官庄张家口、新保安、天津
主要成果解放东北全境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1、在辽沈战役中,解放军首战锦州之后,国民党感叹:“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
2、在淮海战役中,解放区人民全力支援前线,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
(1)踊跃参军,使人民解放军获得充足兵源;
(2)组织民兵,保卫后方;
(3)大力支援前线,保障物资供应。
人民群众是革命的主力军,是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3、在平津战役中,傅作义率部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毛泽东称赞傅作义的行动,是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
和平解放北平的原因:①可以使北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以保证;
②可以使许多文物古迹免遭战火破坏。
4、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5、渡江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1949年4月21日,西起湖口,东到江阴,500公里战线,分三路强渡长江。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灭亡。(1927—1949)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造成了台海对峙局面;标志着新民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6、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①共产党正确的战略方针、战略决策;
②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③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7、解放战争启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

扩展阅读

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提纲(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提纲(北师大版)

第一章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
2.勾股定理的证明:用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关系进行证明(两种方法)。
3.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满足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第二章实数
1.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其性质:
(1)概念:如果,那么是的平方根,记作:;其中叫做的算术平方根。
(2)性质:①当≥0时,≥0;当<0时,无意义;②=;③。
2.立方根的概念及其性质:
(1)概念:若,那么是的立方根,记作:;
(2)性质:①;②;③=
3.实数的概念及其分类:
(1)概念:实数是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统称;
(2)分类:按定义分为有理数可分为整数的分数;按性质分为正数、负数和零。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小数可分为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其中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称为分数。
4.与实数有关的概念: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与有理数范围内的意义完全一致;在实数范围内,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同样成立。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即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因此,数轴正好可以被实数填满。
5.算术平方根的运算律:(≥0,≥0);(≥0,>0)。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1.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大小和形状,改变了图形的位置;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2.旋转: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点定点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旋转不改变图形大小和形状,改变了图形的位置;经过旋转,图形点的每一个点都绕旋转中心沿相同方向转动了相同和角度;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作平移图与旋转图。
第四章四边形性质的探索
1.多边形的分类:

2.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定义、性质、判别:
(1)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对角线互相平分。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菱形: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面积计算,即S菱形=L1*L2/2)。
(3)矩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长的一半;在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
(4)正方形: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一切性质。
(5)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对角互补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6)三角形中位线:连接三角形相连两边重点的线段。性质:平行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3.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多边形的外角和都等于。
4.中心对称图形: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如果旋转前后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
第五章位置的确定
1.直角坐标系及坐标的相关知识。
2.点的坐标间的关系:如果点A、B横坐标相同,则∥轴;如果点A、B纵坐标相同,则∥轴。
3.将图形的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变为原来的倍,所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关于轴对称;将图形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倍,所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关于轴对称;将图形的横、纵坐标都变为原来的倍,所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第六章一次函数
1.一次函数定义:若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为常数,)的形式,则称是的一次函数。当时称是的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2.作一次函数的图象:列表取点、描点、连线,标出对应的函数关系式。
3.正比例函数图象性质:经过;>0时,经过一、三象限;<0时,经过二、四象限。
4.一次函数图象性质:
(1)当>0时,随的增大而增大,图象呈上升趋势;当<0时,随的增大而减小,图象呈下降趋势。
(2)直线与轴的交点为,与轴的交点为。
(3)在一次函数中:>0,>0时函数图象经过一、二、三象限;>0,<0时函数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0,>0时函数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0,<0时函数图象经过二、三、四象限。
(4)在两个一次函数中,当它们的值相等时,其图象平行;当它们的值不等时,其图象相交;当它们的值乘积为时,其图象垂直。
4.已经任意两点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根据图象求一次函数表达式。
5.运用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
2.解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消元,消元的基本方法是:①代入消元法;②加减消元法;③图象法。
3.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等量关系。
4.解应用题时,按设、列、解、答四步进行。
5.每个二元一次方程都可以看成一次函数,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可看成求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
第八章数据的代表
1.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情况,(它特殊在各项的权相等),当实际问题中,各项的权不相等时,计算平均数时就要采用加权平均数,当各项的权相等时,计算平均数就要采用算术平均数。
2.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指的是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众数指的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24章主要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24章主要复习提纲

第24章人与环境

1.人口增长过快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有:粮食、淡水、土地、能源问题。当前世界面临的危机也是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环境污染、不合理的开发资源。

2.人口增长所面临的问题有:粮食短缺、水资源贫乏、升学就业困难增大、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社会福利事业增加压力等。污染主要是指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气物污染、噪声污染等。

3.粮食问题: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我国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紧缺,原因主要有人口增长和粮食生产、消费不均等,还有气候变化和土地荒漠化及人为破坏和战乱等因素,所以我们中学生要人人养成节约粮食的习惯。并且节约粮食也可以减少粮食的种植面积,对环境保护有一定的作用。还要发展基因技术,改良农作物新品种,增加产量。

4.水资源问题:水是农业的命脉,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的环境条件。中国的水资源分布很不均均,总量不少。特点有: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记住: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养成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的好习惯。避免水资源的污染!

5.随着人口增长,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人口激增会加速消耗能源物质,使有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等不可再生资源越来越耗尽。

6.如何解决地球里产生的巨大的矛盾呢?实施计划生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有效方法。

7.人口数量增加的原因: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医疗条件的提高,营养条件的改善。降低出生率是控制人口的唯一选择,实行计划生育可以有效地降低人口出生率,控制人口的增长,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计划生育的中心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实行

8.农药的危害:危害人类健康、破坏生态平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环境污染等。所以要控制农药的使用量。防治害虫可以用化学庄防治和生物防治。

9.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沼气发酵:是利用一些微生物,在无氧环境下,将农作物的秸秆以及人、家禽、家畜的粪便等有机物投放在一个密闭的池内进行发酵,获得沼气的过程,(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是一种清洁的能源,燃烧后可以产生光和热,可用来做饭和照明。发酵后的渣水也是一种有机肥料。生态农业使用的优点:减少资源的浪费,减少污染,减少农药污染。

9.举例说出人对生物圈的影响

森林遭到滥砍乱伐后,导致水土流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

人为排放过多的废水废料到湖水中,导致湖水里藻类等浮游植物因营养物质丰富而疯长,影响了水中其他生物的生活;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到大气中,容易导致酸雨的产生,对各种生物和各种建筑物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过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还会导致全球的温度的提升,形成“温室效应”。

含有贡、银、镉的固体废物和工业废水,会引发各种疾病:水俣病、痛痛病等。

10.常见的污染物和有害物质有:苯并芘、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甲醛、苯、甲苯、氯仿、氨气、氡气等,植物性纤维、花粉、孢子、动物的毛发也可以引起人发生哮喘、皮疹等过敏性疾病。所以室内要通风透气,保持新鲜的空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维护我们的健康。详见课本P110。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五单元复习提纲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五单元复习提纲”,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五单元复习提纲

第四、五单元复习提纲

第16课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

一、我们从哪里来

人类起源于猿;非洲大草原的南方古猿是人类的始祖;现代意义上的人——晚期智人出现于三四万年前。

二、人类的种族:主要有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自然环境的不同而产生。

三、女人和男人的权力

1.母系氏族是人类早期的社会组织,特点:妇女在生产和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亲戚关系以母系计算,女子受到人们的尊敬。(大地女神该亚的故事,反映了人类社会早期女人的权力位于男人权力之上的状况);

2.父系氏族:一万年前出现农业,父系氏族开始。特点:男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地位大大提高,权力超过女子,亲戚关系一父系计算,财产由父系继承。(厄瑞斯忒的故事,反映男人的权力开始超过女人权力的倾向)

四、以图示的方式,掌握上古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形成及其分布情况。

南方古猿晚期智人

(约500万~100万年前)(三、四万年前)

五、以列表的方式,掌握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社会异同点及其相应的古希腊传说。

社会组织不同点共同点古希腊传说

母系氏族社会①妇女在生产和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②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亲戚关系以母系计算,女子受到人们的尊敬。①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②都实行财产分配的公有制该亚的故事

父系氏族社会①男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地位大大提高,权力超过女子,开始支配社会;②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亲戚关系以父系计算,财产由父系继承。厄瑞斯忒的故事

第17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一、古代埃及(尼罗河孕育的成果)著名历史遗产——金字塔(最高统治者埃及法老的陵墓)。

二、古代巴比伦(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书P91)

文明成就:《汉谟拉比法典》,其石柱在伊朗南部发现,汉谟拉比制定,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参阅P91“《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图)性质:它主要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三、古代印度(印度河流域)(书P92)

1.种姓制度(等级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宗教的祭司);第二等级刹帝利(掌有军政大权的贵族);第三等级吠舍(从事农、牧、工商业的普通雅利安人);第四等级首陀罗(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贱民)。

2.佛教: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地点——印度;人物——乔达摩悉达多(后称释迦牟尼);佛教反对分为等级的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

教义核心:人生一切皆苦,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佛教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消除欲望避免苦的因果。

分布:东亚、东南亚传入中国:汉朝

四、以列表方式,区别和掌握古代东西方两大文明的典型代表、自然条件和基本特征。

类型典型代表自然条件基本特征

生产方式政治体制

古代东方文明

(大河文明)四大文明

古国大江、大河流域,便于农耕奴隶数量少,主要用于农业生产的农业文明。中央集权制

古代西方文明

(海洋文明)古希腊

罗马海岸线曲折,便于航海①以航海经商为主的商品经济发达;②奴隶使用广泛,奴隶制发达奴隶制民主政治发达

五、以列表的方式,区分和比较掌握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内容。

等级名称所指人员主要权利和义务地位

第一等级波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占卜祸福,制定法典,主要是掌管宗教地位最高统治

阶级

第二等级刹帝利军事贵族,包括国王和各级官吏掌握军政大权地位次于婆罗门

第三等级吠舍小生产者,从事农、牧、工商业的普通雅利安人从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必须向国家交纳赋税地位低于前两个等级,高于第四等级被统治阶级

第四等级首陀罗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绝大多数为非雅利安人从事各种低贱的职业,为高级种姓的人服役地位最低

第18课蓝色的地中海文明(海洋文明)

希腊(欧洲最古老的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发源地,罗马是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希腊与罗马文明构成了地中海文明。

一、海洋文明的特征

经济上:海外贸易频繁;政治上实行民主政治(议会制);侵略成性。

二、雅典(全希腊的学校)(希腊最著名的城邦是雅典)

1.民主政治的由来: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形成,经过梭伦改革,在伯里克利将军时代达到极盛。

2.民主政治的表现:①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以抽签的方式产生;②公民大会、五百人大会和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③每个公民都有机会成为陪审员、议员、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④国家为担任公职、参与政事的公民发放津贴。

3.民主政治的评价:

①进步性:雅典毕竟在盛行专制的古代社会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政治遗产,雅典正是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上,创造了希腊文明中的大部分辉煌(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

②局限性:雅典民主政治所体现的平等和公正等民主原则,仅适用于雅典的男性成年公民,众多的妇女和外邦人无权享受这种民主。

三、罗马

1.共和国时期(公元前510年——公元前31年)

公元前510年建立共和国,在向地中海扩张过程中,与迦太基爆发了布匿战争(参阅“布匿战争形势图”)

2.帝国——公元前31年屋大维建立。

四、希腊文明有哪些特点?如何理解古希腊文明与古罗马文明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①特点:形成了众多的城邦,海外贸易发达,海外殖民和民主政治。(2)①联系:罗马文明是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基本保存了希腊文明的特点)。②区别:罗马文明具有更多的商品经济成分,拥有议会的政治体制。

五、运用图表法,掌握与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建立和分裂的相关知识。

第19课日出之国和新月之乡

一、日本的大化改新(其君主称为:天皇,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

1.时间:646年

2.内容:实行班田收授法;实行租庸调制,统一征税;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

3.性质:是一场古代日本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4.作用: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基础。奴隶社会变为封建社会。

5.启示: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对外开放,不断地学习和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点和长处才能使自己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二、阿拉伯(君主称为素丹)

1.伊斯兰教的创立:时间——6公元世纪;地点——阿拉伯半岛;创立人物——穆罕默德。

教义——安拉为宇宙天地间唯一的真神和造物主,只有信仰安拉的人死后才能进入天堂,否则坠入地狱,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信仰伊斯兰教的人通称“穆斯林”。

2.穆罕默德建立和统一阿拉伯

3.阿拉伯帝国的建立——穆罕默德的继承者

第20课西欧的基督教文明

一、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P106)

1.封建制的确立(查理马特改革):封土制(基础)——封君封臣制(核心)等级制度(基础:封君封臣制)

2.贵族等级制: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有封地的职业武士)

二、基督教(P107)

1.创立:时间---1世纪;地点---巴勒斯坦地区;人物---耶稣(基督—救世主);核心教义---宣扬对人类的博爱。

2.教皇国——丕平献土,奠定教皇国的基础。途径:封建主的捐赠。

3.西欧最大的封建主——罗马天主教会,地位:经济上拥有西欧三分之一的土地;政治上鼓吹教权高于王权;思想文化上垄断文化。基督教文明成为中古西欧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罗马教皇成为西欧封建社会地位最高的、权利最大的)

三、中世纪的花朵——城市(中古西欧的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P108-109)

1.1108年,法国琅城争取自治权方式:赎买和武装斗争两种方式

2.城市兴起的意义:

①经济上,城市是手工业和商业集中的地区,对西欧的封建经济具有一定的瓦解作用;

②政治上,城市成为自由的乐土,并与国王结盟,共同对付封建大贵族,加速了国家的统一;③文化上,城市成为世俗文化的摇篮,各种大学的建立,反映市民以态的城市文学也逐渐产生,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打下基础。

四、“中古”这一时间概念是相对于上古、近代而言,主要是指封建社会时期。本节中古亚欧文明的中心内容就是介绍亚洲、西欧出现的典型封建国家。头绪较多,知识点繁杂。可通过列表的方式比较和掌握中古亚欧封建社会的重点知识。

地区开始标志事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中国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封建自然经济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日本公元7世纪大化改新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土地国有,定期授田,国家征税引进唐朝文化(儒家和佛教)

阿拉伯帝国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建立政教合一善于经商,沟通东西方经济交流伊斯兰教

西欧公元5世纪法兰克王国建立封建等级制度出现一批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城市基督教

以列表方式,掌握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基本知识。

宗教产生时间地点创始人经典基本教义

佛教前6世纪古代印度乔达摩悉达多“佛经”反对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

基督教1世纪古代西亚巴勒斯坦地区耶稣《圣经》宣扬对人类的博爱;耶稣是基督(“救世主”),教人忍受苦难,死后可入天堂。

伊斯兰教7世纪阿拉伯半岛(麦加)穆罕默德《古兰经》号召信仰唯一的神“真主”安拉;宣称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第21课古老帝国的悲剧

一、强盛的帝国走向灭亡

395年狄奥多西将罗马帝国分为西罗帝国和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有“古老的千年帝国”的之称)。

二、拜占廷帝国(1453年灭亡)(参阅P112“拜占廷帝国形势图”)

1.繁荣原因:A、地理位置优越,处于亚非欧三洲交界的地方;

B、东西方文明交汇,西方的希腊罗马文明与东方的阿拉伯文化相互影响。

2.疆域的变化:6世纪的拜占廷帝国疆域横跨欧亚非三洲,到11世纪时疆域只剩下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到15世纪,拜占廷帝国仅保有君士坦丁堡及其周围的小部分地区。

3.灭亡过程: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集结十余万大军向拜占廷发动进攻,经过53天激战,首都君士坦丁堡陷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沙场,古老的千年帝国灭亡。

4.衰落的原因:四处征讨,国力损耗;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封闭保守;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加上土耳其人的进攻。(保守、不创新)

5.拜占廷历史命运启示:开放创新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

6.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态度:A、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明,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财富,同时要不断创新使之不断发展和完善;B、要以开放兼容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学习外来文化的精华摒弃外来文化的糟粕。

C我们应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不变,多多学习和吸纳不同文明的优点和长处等。

三、世界历史上先后出现五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它们依次是: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4世纪晚期)、罗马帝国(公元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东罗马帝国(公元395年由罗马帝国分裂而来,又称拜占廷帝国)、阿拉伯帝国(公元8世纪中期成为大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3世纪兴起,1453年攻灭拜占廷帝国)。

第23课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一、古代文明之间的暴力冲撞

1.文明冲突的种类: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典型对话:中国古代匈奴、蒙古等民族对中原农业地区和欧洲农业地区的冲击);区域文明的冲突(典型:希波战争和亚历山大东征)

希波战争(马拉松战役、萨拉米斯海战)

亚历山大东征(使希腊文明与东方文明冲撞与交融,开启了希腊化时代)。

2.文明冲突的作用:客观上传播文化、扩展文明,但对社会和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二、古代文明的和平交流新课标第一网

1.阿拉伯数字的传播:印度人发明;影响:成为全世界上人们共同使用的数字。

2.意大利马可波罗在元朝时到中国,写了《东方见闻录》(又名《马可波罗行记》),对西方人追求财富,在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产生了很大影响。

三、采用图示法,比较掌握“文明的冲撞与交融”的主干知识。

开放的、主动积极的文明之间通过和平交流的方式实现文明的整合;

开放的、积极的文明与封闭的、被动的文明之间通过暴力冲撞的方式来实现文明的整合。

四、古代文明之间交往方式的类型和区别。

答:(1)类型:和平往来和暴力冲突。

(2)区别:①前者多以友好的经济文化交流方式展开,而后者多以战争武力征服、殖民扩张等形式进行;②前者带来的是物质财富的互通有无、精神文化的交汇更新,而后者大多带来伤亡、痛苦、仇恨及物质上的巨大损失等。

五、在暴力冲突与和平交往这两种方式中,哪一种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更有利?为什么?

答:如:(1)和平方式,原因:和平交往的方式可以避免战争和暴力对社会的破坏,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和程度上推进人类文明的交融和演进(如马可波罗来华、文成公主入藏等),暴力冲撞的方式伴随着生产力的破坏和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害,往往会留下历史的伤痕和心灵创伤,伴随着野蛮的侵害和杀戮;

如:(2)暴力方式,原因:暴力冲突的方式能在短期内能迅速扫荡封建和落后的生产关系(如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美国的独立战争,中国的辛亥革命等、),能够迅速地荡涤污泥浊水,废旧立新,加速人类文明的进程,和平方式在推进文明的进程和时间上,时间相对慢一些,周期相对长一些,并且对旧的落后的因素不易彻底扫除。

第24课昔日的辉煌

一、文字(P122)

1.楔形文字:公元前4000年前苏美尔人创,是最早的文字。

2.象形文字:古代埃及人创造,有固定的发音。

二、文学(P123)

1.史诗:对祖先英雄业绩的歌颂(含神话传说)《荷马史诗》(西方最早的史书,包括《伊利亚特》、《奥德赛》)。

2.悲剧:古希腊的文学成就代表。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期《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索福克利斯《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欧里庇得斯《美狄亚》《特洛伊妇女》。

3.阿拉伯:《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的一部民间故事集,成书于公元8——16世纪,真实反映了中古时代中近东国家的社会状况。

三、艺术

埃及——金字塔;希腊——帕台农神庙;罗马——圆形竞技场;法国——巴黎圣母院(哥特式建筑);沙特阿拉伯——麦加清真寺。

四、阿基米德:力学和流体力学的创始人,发现“阿基米德定律”和“杠杆定律”

欧几里德:几何学的创始人。

五、以列表的方式,掌握古代希腊的主要文学和科学成就(著作)。

学科作者主要成就(著作)

学盲诗人荷马《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奥德赛》)

“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索福克利斯《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

欧里底得斯《美狄亚》、《特洛伊妇女》

数学和物理学阿基米德《球体和圆柱体》、《测量》、《浮体》(比重原理、“阿基米德定理”、“杠杆定律”等)

欧几里德

(几何学创始人)《几何原本》构建了一个严密完整的几何学系统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4599.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