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3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3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内容:习作3
教学目标:
⒈观察插图,按照一定顺序说说图上景物。
2、在图上添上几种动物,或者画,或者贴。
3、根据自己的经验上色。
⒉读懂例文,了解写一种动物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难点:
通过分析品位,明确写景物要有顺序,要抓住特点。
教学准备:课文教学演示文稿。学生的自画像。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读例文,明确学习目标,完成自作初稿。
一、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跟你们一起来作画、说话和写作,高兴吗?
二、观察插图练说
1.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学生自由练说)
(1)指名说。(2)评议:我们可以按照从远到近或者由近到远的顺序来说。
2.想象作画,补画小动物。
(1)你们觉得这幅图上还少了点什么?你把耳朵贴上去听一听,除了风吹树梢的沙沙声,小河里淙淙的流水声,再没有其他声音了,一切都是静谧的,安静得有点寂寞。小朋友,拿起我们的画笔,再画点什么呢?(小动物)
(2)学生自由作画。
(3)学生用几句话介绍自己所画的动物。
3.学习例文,学说话
(1)学生自由朗读例文。
有位小朋友简单地写了天空、树林、小河等景物,然后写了他画在河里的小鱼。他是怎样写小鱼的,请小朋友读一读。
(2)学生自由朗读例文。读完后,让学生说说例文中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可爱,为什么。
①小组讨论。②指名大组交流。
(3)教师朗读三段写小动物的精彩片段。
模仿练说,要求学着例文,可以把小动物当做人来写,抓住小动物的特点,把它们写得很生动、很有趣,让人听了觉得很舒服,很美好,很有生气。
①说给同桌听。②指名说。
4.我的十分钟
给画面填色,练习说话。
(1)我们已经把把自己画的小动物介绍给大家了,如果我们要把这幅图的景色写下来,是不是仅写一下小动物就够了呢?
我们还要把天上的云呀、地上的草呀、树呀、花儿呀简单地写一写。不过没有颜色,太单调了,我们来帮它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学生自由填色。
(2)展出填好色的画。
(3)学生自由练说。
5.出示好词语花篮,好句子筐。
★天高云淡白云悠悠五彩缤纷点缀
★生机勃勃一碧如洗生机盎然涟漪
★一阵微风吹来,树叶沙沙地低语,像是大树妈妈给小鸟唱的摇篮曲。
★白云悠悠,不时地和小鸟说着甜蜜的话儿,多美呀!
★路边的小花涨红着脸,害羞地躲在叶子中间,绿油油的小草大方地跳着摇摆舞,
有趣极了!
6.学生有选择地引用上面的词语和句子,或者模仿,再进行说话练习。
三、练习写作。
1.讨论讨论怎样写。(从顺序、主次、语言三个方面进行小结。)
2.学生写草稿。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生继续习作;2、作后指导评改;3、工整誊抄。
教学过程:
一、学生继续习作,教师巡视。
(发现共性问题,发现优秀习作,解疑释惑。无特殊情况,尽量不打断习作思路,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一气呵成地真实表达)。
二、作后评议,完善提高
1、大声朗读,昌其气,明不足,自主修改。
(投影)修改什么……
△有无错别字?△景物描写的顺序是否恰当?
△景物有没有色彩、声音?△小动物们在快乐地活动吗?
我的十分钟
2、同桌互读、互改,推荐佳作。
3、“小荷尖尖”——佳作欣赏,评议。
4、“现场直播”——选择一两篇中等习作,生读师训,师生现场共改。
5、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为自己的习作起个名字,汇报、评议。
(投影)“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现代作家赵树理。
三、工整誊抄,及时鼓励。
板书设计:发现
1、发现了什么?
2、是什么样子的?
3、想到了什么?
智慧瞬间

编辑推荐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习作6教案


教学内容:习作6
教学目标
1、懂例文《铅笔刨刀》,知道这篇例文写了有关铅笔刨刀哪几方面的内容。初步感知状物文章的写法。
2、能借助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对照例文,懂得写一种文具的要领。
3、按习作的要求观察自己的铅笔刨刀或其他文具,弄清它是什么做的,形状怎样,上面有什么图案,它有什么用途,先说再写。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按习作要求观察自己的铅笔刨刀或其他文具,弄清它是什么做的,形状怎样,上面有什么图案,它有什么用途,先说在写。
难点:懂得如何抓住文具的特点进行有顺序的描写,如何写出文具的特点和用途。
教学准备:一件文具及其介绍的范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能仔细观察图画,并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对景物进行描述。简单地写一些图中的景物,写一些图中的动物。
一、观察图片
1、出示图画
2、小朋友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你们很熟悉的朋友,认识他吗?
3、仔细地看一看图上都画了什么?
4、指名说
5、对,他就是我们都很熟悉的铅笔刨刀,能给大家说说你看到的这个刨刀吗?
6、指导学生有顺序的说
二、用简单的语言大致描述图片
1、同座位互相说一说
2、指名说
3、指名完整地按顺序描述图片
三、写作指导
1、指名描述一下所看到的铅笔刨刀
2、相机板书:
外表、形状、颜色、特点、用途
3、你们说得真好,现在我们看看有一位同学也给我们介绍了一下他所看到的这个可爱的小刨刀,先来一起看一看吧
4、出示例文指名读一读
5、和学生一起评析例文(他写了小刨刀的什么,是怎么写的)
外表:
形状小房子
颜色
特点刨刀在烟囱里一扇小门是用来倒铅笔屑的
用途用来刨铅笔的
6、现自己想一想,学着这个同学的样子,选一个你所熟悉的文具,把他说给同座位的小朋友听听,过会儿再说给大家听
7、指名说话
8、教师相机评析
四、我的十分钟
1、有一位同学也写出了他喜欢的文具,想不想听一听?
2、出示例文
3、评价:文具是我们不可缺少的学习伙伴,他们毫无怨言地为大家服务,这次得习作课,我们就来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看看谁能把文具的特点和用途写清楚。
4、同座位互相说一说
5、指名说
五、当堂完成草稿
1、同学们说得真好,把你们说得写下来就是一片非常精彩的文章,想试试吗?
2、当堂进行草稿写作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修改习作
一、我的十分钟
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文章认真的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地方加上去,删除不必要的语句。
二、相互修改
自己修改满意的作品读给同座听,征求别人的意见。
三、交流习作,师生评议
四、朗读习作
请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的学生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听,看她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五、评价方式
1、学生自评
让读习作的学生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师生评价
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习作的评价,注意引导学生公正客观的评价他人的作品,分享他人习作的快乐。
六、誊写作文
要求:1、抄写认真,书写工整。
2、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完成作文稿,在作文本上进行誊写,教师相机指导。

板书设计
外表
形状
颜色
特点
用途

智慧瞬间: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7、菩萨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菩萨是怎样的吗?(板书:菩萨)
学生交流。(比喻心肠慈善的人)
2、说说对兵的理解。(板书:兵)
3、质疑:“菩萨兵”是谁?为什么称他们是“菩萨兵”?
二、初读课文
1、自渎课文
要求:画出生字词及不认识、不理解的词。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检查自学
出示:
藏民地区一段同胞朱德翻译糊涂春耕播下动员感激平平展展尽心尽力多音字:挨藏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师生共同纠正。
三、学习课文第1、9自然段
(一)学习课文第9自然段
过渡:通过朗读,我们知道“菩萨兵”这个题目出自文中的一句话,请同学们快速地找出来。
1、学生自由读,划出文中的句子。
2、交流出示: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1)“菩萨一样的司令”是谁?“菩萨一样的兵”是谁?
(2)是谁这样称呼他们的?
(3)指导朗读:藏民们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注意读出感激的语气)
(二)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过渡:藏民们原来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交流:
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1)抓住“一……早就……”等词语体会藏民的害怕。
为什么害怕?想象反对军队是如何对待藏民的。
(2)朗读体会。
3、教师小结:藏民们原来是如此害怕军队,可是后来又称红军是菩萨兵,藏民们的态度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已经了解了什么?
3、朗读课文第1、9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
过渡:藏民的态度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用“——”划出来,读一读。
(1)个体学习。
(2)小组交流、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2、集体交流
△“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1)交流,你从什么地方可以感受到朱德总司令的菩萨心肠?
(朱总司令急:长时间待在深山里,吃住条件恶劣,担心藏胞受不了)
抓住“这么”、“还在”、“怎么……呢”体会朱总司令的着急和担心。
从“得想……呀”体会朱总司令对藏胞的无比关切。
(2)指导朗读。
体会朱德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1)“怨不得”:体会朱总司令对藏胞深深的体谅。
(朱总司令急:节气不饶人,怕耽误了藏胞的春耕)
(2)朗读体会朱总司令急藏胞所急,想藏胞所想,关心藏胞疾苦的爱民情感。
△“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1)指名交流体会,理解“尽心尽力“,并练习造句。
(2)引导理解含义:
表面上讲春耕,实质上是让红军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们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
(3)指导朗读。
△抓住“热火朝天”体会士兵的爱民之心。
△等到藏族同胞回来时,他们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
干干净净平平展展(进行词语训练)
3、引读:——全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4、学到这儿,你能够说一说为什么藏胞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学生交流。
5、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小结:本文记叙了长征途中,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信任和感激的事。从中体会到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8、李广射虎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
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教学效果。
(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平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他读音和意义。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指导书写生字。
(1)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4、范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
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后讨论: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
(3)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4)指名读塞下曲。
(5)齐读塞下曲。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读读议议。
(1)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他是怎样的将军?
(3)齐读第2自然段。
3.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讨论
这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讨论,相机板书:夜晚风吹草动以为有虎拉弓猛射)
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练习朗读,对照挂图,说说李广射虎的经过。
(3)继续讨论。
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
(4)指导朗读。
(5)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前两句。
4.细读课文第4自然段。
(1)轻读课文。
(2)讨论。
“蒙蒙亮”指什么时候?
李广的随从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为什么全都惊呆了?(相机板书:清晨寻找猎物扎进石头)
“深深地扎进”、“怎么也拔不出来”说明什么?(武艺高超,力大无穷)
(3)指读课文。
(4)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后两句。
(5)将全诗的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三、总结全文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教师小结:本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李广将军一次夜巡,路过一片松林,光线暗淡,风吹草动,误以为虎,射箭入石的故事,表现了李将军的机警勇敢,武艺高超,力大无比。

9少年王勃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17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关键:理解《滕王阁序》中诗句的意思。
三、课时划分: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指名读题。
2.在这里,“少”应该读“shao”,用“少”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
3.你对王勃有什么了解?
4.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
二、初读。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应的生字词。
3.出示生字词。
(1)自生字词。
(2)正音
“昌、章”:读翘舌音。
“诵”:读平舌音。
“都、督”:“都”是多音字,在这儿读“du”。
(3)带读,指读。
4.老师这儿还有文中的一些词,你会读吗?(出示:滕王阁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
(1)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和这些词带入文章中,再去读一读。
6.(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指读。
7.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三、理解课文内容。
1.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
经过又怎样?结果呢?
想一想,文章哪些部分写出了以上问题的答案。
一、(1-2)二、(3-4)三、(5)
2.教学第一段(第1-2自然段)
(1)自读第一段,你知道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吗?
(2)“探望”可以换什么词?
(3)(出示挂图)简介滕王阁,相机理解“整修一新”。
(4)当都督请人写文章,众人表现怎样?
(5)齐读第一段。
(6)王勃是如何面对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
“诵”:右边是“甬”,不能写成“角”。
“读、篇”:学习课课后笔顺,并按笔顺描红。
“突”:下面是“犬”,不能忘记写一点。
2.指导书写。
“昌、景”:都含有“日”,写得要扁一些,宽一些,不能写成“日”,其他的生字学生自己说出每个字的关键笔画。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默词:探望、南昌、景色、宴请、文章、千古传诵、文思如泉。
3.用以上默的词,说说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教学第3自然段
(1)面对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这时王勃在干什么呢?
(2)指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多媒体画图。
(3)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
(4)(出示)
1.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2.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A.自己读读句子,意思相同吗?
B.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体会到什么?
C.有感情地读第2句。
(5)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三、教学第4自然段。
(1)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这美景写了出来。
(2)自读第4自然段。
(3)齐读诗句。
(4)理解诗意。(联系第3自然段的内容)。
(5)诗写得如此棒,如此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句。
(6)他为什么能写么好的诗句?
他边走边想,想些什么?
(7)是啊,他写时才会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一气呵成,做做动作来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8)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写的诗好?请人表演都督的语言、动作。
(9)我们也不禁为王勃的才华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四、教学第5自然段。
齐读第5自然段。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一、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话,感悟肖伯纳严于律己的可贵精神。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人物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你能解释一下课题吗?“大作家”是谁?“小老师”是谁?为什么这么说?
二、自学课文。
导语: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新课文呢?第一步做什么?
1、自读课文。
要求:画出生字词及不认识、不理解的词。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检查朗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
(2)出示难读的句子。
3、第二步做什么?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
4、交流:你查到了或读懂了那些词语?
5、第三步做什么?反复朗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6、师生共同筛选问题。
三、学习第一部分。
1、思考、答问:
(1)萧伯纳在莫斯科与一个小姑娘相遇后,为什么会和这个小姑娘“玩了好久”?
(2)这个孩子为什么让萧伯纳这么喜欢?
2、小结:
萧伯纳与小姑娘相遇,一起玩耍。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思考、答问:
(1)临别时,萧伯纳对这个小姑娘说了怎样的话?请用画出来,并认真地读一读,体会。
(2)萧伯纳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课文中哪里看出来的?
要点:
得意,自以为了不起,有点瞧不起别人,希望别人崇敬他-----
(3)小姑娘是怎样回答的,你认为她是怎样的女孩?
A“出乎预料”是什么意思?
B萧伯纳意料之中的反应是什么?
2、小结:
正因为这件事情使萧伯纳产生了震动,意识到在小姑娘面前太自夸了,所以才有后来的反思,才会认识到小姑娘是他的老师。

习作三
一、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了解小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小动物的,又是如何细致地写出它们的活动的。
2、通过例文,激发学生发现和探究的兴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一切感官去观察身边的事例,力求有新的发现。
3、按要求完成习作,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写出来。
二、教学准备
1、布置把对周围的事物的发现拍下来或者画下来。
2、教师对自己的形象进行刻意的改变。
三、教学过程
(一)、引导观察,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来给大家上作文课,先来考考你们,给个谜语大家猜猜,上边草,下边草,当中有个黑葡萄。打一人体器官。(眼睛)
2、反应真快!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看看谁的眼睛最厉害,请仔细看看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3、老师今天和平常相比不一样,那你说说老师今天是什么样子的?
4、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老师形象上变化,说出自己的发现。
5、老师的这些变化让你想到了什么?
6、同学们的眼睛真亮,观察得真仔细。
(二)、拓展思维,展示有趣的发现
1、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总会有意无意地发现许多有趣的事物。老师昨天让大家回去把自己平时观察到的有趣的事物画了下来,请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小组的同学看看,并向他们说说你的发现。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3、谁来向全班同学说说你的发现。相机归类。(板书:人物的动物的植物的)
(三)、范文引路,指导写法
1、同学们的眼睛真亮,我们书上的刘常宁同学也和大家一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他在小河边玩耍,发现了许多让他喜欢的东西,他还把自己的发现写了下来,请翻开书53页,自由地读读他的文章,想想他发现了什么。
2、说说刘常宁小朋友发现了什么?(蚂蚁造新房、不知名的甲虫等)
3、他发现的这些事物是什么样子的?
4、你觉得他描写得怎样?为什么能写得这样生动有趣?(描写细致、比喻恰当、合理的想象。)
5、过渡:请同学们像他一样,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动笔之前,请看看老师给的一点建议:
①:认真细致地描写,并展开合理的想象。
②:用词准确,语句通顺。
③:带着自信、愉悦的心情完成习作。
(四)学生自由写作,个别指导
(五)评议分析
1、大家基本上写完了,请你放声的读读你的文章,看看自己用词是否准确,句子是否通顺,把不满意的地方加以修改。
2、指名学生读习作,说说自己哪里写得最满意。
3、上台展示,参照写作建议,共同评议几个同学的习作。
4、仿造老师的方法,再自行修改习作。
5、展示修改后的习作,充分肯定学生作品。

练习三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歌词大意,并尝试引吭高歌。
2、在田字格中书写“区、臣、医”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
3、读读背背八条成语和《时间》诗歌。
4、通过口语交际实例,学会商量。
5、练习毛笔字。
二、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播放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唤起学生对歌曲的记忆。
2、出示歌词,请学生自己小声读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3、交流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4、这首歌词中有哪些不太明白的词语?学生质疑、讨论。
(1)重点理解“荡漾”一词。字典中对“荡漾”一词的解释是:形容水波一起一伏的样子。歌词中的“荡漾”应该怎样理解?
(2)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是我的故乡,是我终身难忘的地方,从诗中找一找,“我”难忘什么?补充想象,还有什么难忘的?
(3)再读读诗歌,“我”是在哪儿抒发自己的情感?仅仅抒发的是思乡之情吗?
(4)想象着歌词描绘的境界,想象着风雪中驻守者的心情,有感情地读一读。
5、再次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6、学生试着吟唱歌曲。
二、教学第二题
1、出示:区、臣、医。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的字形,说说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3、自己看字帖,说说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5、学生临帖,在田字格内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6、反馈。

第二课时
教学第三题
1、读背成语。
(1)出示八个成语。要求学生借助字典读准成语的音,不懂的成语做个记号。
(2)交流朗读成语,纠正读错的字音。
(3)交流对八条成语的理解。
(4)再次朗读,加深印象。
(5)练习背诵,同桌互相提醒。
(6)集体背诵。
(7)指名背。
2、读背《时间》
(1)世界上最宝贵的是什么?同学们一定会说是时间。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时间》这首小诗。
(2)请学生借助字典或小组合作,读通诗歌,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3)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4)提问:“小河”指什么?为什么勤劳的人从“小河”里捞起的是无穷的宝藏,而懒惰的人只能捞起后悔和失望?
(5)同学们,你们想做什么样的人?
(6)鼓励学生说说有关“时间”的名人名言或诗歌。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课前准备。
(1)准备好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2)可选择三幅图中的一幅,找几位同学排练一下,以便在课堂上示范。
2、谈话揭示课题。
要点:同学们,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可能辉碰到做事拿不定主意,可能会碰到做事时与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情况。那么怎样才能拿定主意,怎样才能与别人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呢?我想,最好的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去跟别人商量。会不会商量可是一种本领噢,今天我们就学习去跟别人商量。
3、自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
4、引导学生看图,弄清图意。
5、让学生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6、引导学生想象一下每幅图中所遇到的事情的原因。
7、以第一幅图为例,让学生说说,当你遇到这种情况时,准备怎么办,你准备怎样去同别人商量。
8、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可以进行以下己方面的指导:(1)去同别人商量事情时,态度要诚恳;(2)在与别人商量时,要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注意取长补短;(3)要把自己的想法跟别人说清楚;(4)在一起商量时要注意有礼貌,互相谦让。
1、分组练习商量,准备表演。
2、以每幅图为例,让几组学生表演在遇到某种情况时,是怎样通过商量来解决的。
3、启发学生出题,想一想平时自己还遇到过哪些与课本上相似的情况,根据这种情况练习商量的话题。
4、选两组公开表演他们是怎样商量的。
5、小结:我们平时遇到难事时,这样可以把我们的事情做得更好些。
二、教学第五题。
1、欣赏书中的优秀书法作品,请学舌功能发表感想。
2、出示“戈、心”两字,揭示今天学写毛笔字的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二字,尤其注意红笔标注的笔画“斜钩、卧钩”。
4、指导学生按图提示的运笔走势书空。
5、教师示范,并出示字帖上带有这两种笔画的汉字,进一步欣赏感受。
6、学生在大字本上书写。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习作5教案


教学内容:《习作5》
教学目标:
1.选取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学会用第一人称,向大家介绍一种这一动物。
2.介绍他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表达要正确,清楚。
3.把图片和文字结合起来,也可以自己画图,给动物设计一张名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向大家介绍动物时,要说清楚它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表述要准确。
难点:把文字和图片结合起来,给动物设计一张名片。
教学准备:
1.搜集一些动物的图片。
2.把例文中薛爱华同学为鲸、海龟设计的名片制作出来。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读例文,明确学习目标,完成自作初稿。
一、导入
1.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很多同学都喜欢小动物,告诉大家,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
2.为什么喜欢它呢?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动物的资料,谁愿意向大家介绍?
3.指名学生带上动物的图片,上台讲解自己喜欢的动物的一些知识。
二、例文引路
1.有这样一位小作者,想我们大家介绍了鲸,大家想读吗?教师范读《鲸》,问:他向我们介绍了鲸的什么?(样子,特殊本领等)
2.这位同学还向我们介绍了海龟呢。指名读例文《海龟》。
3.小作者是怎么介绍的?(列出具体数字等)
4.现在,看着图片,想象自己就成了这些动物,你该如何很高兴地向大家介绍自己呢?想一想。
小组讨论,指名交流。
5.教师适当点评:介绍语言是否清楚,表达是否准确。可点拨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
三、学生习作
1.明确要求:向大家介绍动物时,要把你所了解的关于这些动物的知识讲清楚,如“我”的样子,“我”喜欢干什么等,可以列出一些具体的数字,也可以举一两个小例子。
2.习作指导。
(1)习作顺序:先介绍“我”的名字,再说我的外形特征,接着介绍“我”的特殊本领。
(2)习作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
3.练习写稿。
4.修改评议。
四、我的20分钟。
1.(出示薛爱华同学设计的名片)评议:这两张名片设计的怎么样?.
2.为你喜欢的动物画张画,也可以用图片直接代替。
3.把图片和文字结合起来,为动物设计名片。
4.点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修改习作
一、我的十分钟
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文章认真的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地方加上去,删除不必要的语句。
二、相互修改
自己修改满意的作品读给同座听,征求别人的意见。
三、交流习作,师生评议
四、朗读习作
请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的学生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听,看她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五、评价方式
1、学生自评
让读习作的学生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师生评价
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习作的评价,注意引导学生公正客观的评价他人的作品,分享他人习作的快乐。
六、誊写作文
要求:1、抄写认真,书写工整。
2、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板书设计:动物名片
打草稿
修改
名片设计

智慧瞬间: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习作7教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习作7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习作7

文本分析

主要内容:

本次习作着重指导学生装自编童话故事。《找“饿”》是一篇例文,是小作者用自己的动物玩具编写的童话故事。习作后的两个问题是让大家对例文进行讨论,实际上也是对编写童话故事提出了两点要求。然后教材对这次习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即仿照例文,发挥想象力,也拿自己的玩具编一个童话故事。

学习目标

双基目标:1、读懂例文《找“饿”》,了解其主要内容和自编童话故事的一般要求。

2、能按习作要求,用自己喜爱的玩具,发挥想象力,编一个童话故事,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思维发展目标:敢于发挥丰富的想象力,编写童话。

课时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学生自带各种玩具。

教学重、难点:能按习作要求,用自己喜爱的玩具,发挥想象力,编一个童话故事,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导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学习目标:

发挥想象力,用自己喜爱的玩具,发挥想象力,编一个童话故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同学们从小就喜欢玩玩具,尤其是动物玩具,好多人还一边玩一边自言自语地讲故事呢?今天我们的习作就是玩玩具、讲童话。

二、明确习作要求

1、请同学思考:这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

2、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1)把玩具摆一摆,玩一玩,自编一个童话故事。

(2)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3)看谁写得有意思。

三、指导读例文

1、激趣:老师拿出两只熊猫玩具(一大一小)。

2、请学生读例文。

3、提问:

熊猫娃娃找到饿没有,是如何找到的?熊猫妈妈为什么这样做?

4、讨论:

你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是不是很佩服小作者的想象力?

自主十分钟

1、学生摆弄自己的玩具,边玩边编故事。

要求:故事要有意思,有教育意义或给人一点启示。

要有想象力,能虚构出一个故事,而且比较合乎情理。

2、跟同桌说说自己编的故事并互相评价。

3、请学生拿着玩具上台来讲自编的故事。

4、师生共同评价并帮助修改。

5、学生再一次明确要求后继续完善自己的故事。

第二课时

课时学习目标:

完成作文稿,在作文本上进行誊写,教师相机指导。

自主十分钟

学生写作。

板书设计

大胆想象

有意思

给人启示

导学反思

拓展阅读

老虎与青蛙

美丽富饶的大森林里,动物们安居乐业,和平共处,只有万兽之王——老虎对青蛙一直怀恨在心,因为它在小动物们面前得罪了老虎。

一天,老虎出去觅食,遇见了青蛙。老虎一直想吃掉青蛙,便一把按住青蛙,“哈哈!这回你逃不掉了!”

“要不咱们来比武,如果你赢了,就可以吃掉我;如果你输了,对不起,你不仅不能吃掉我,还要把你的宝座让给我!”青蛙毫不畏惧地说。

“当然没问题!”老虎想也不想就说。

比武开始了。老虎看了看矮小的青蛙,想,这青蛙这么小,绝对会是我的手下败将!老虎猛地向前扑去,青蛙灵巧地躲开了,结果老虎扑了个空。青蛙猛地一跳,打翻了身边的一个黄蜂巢,黄蜂恼怒了,可却不去叮青蛙,反尔直冲老虎。老虎见势不妙,想躲开,可还是被黄蜂叮得浑身是包。

“比赛结束,二比零,青蛙获胜!”裁判员喊道。

这时,旁观的青蛙朋友们围住青蛙,欢庆它的胜利。老虎哪能想到,青蛙和它的朋友们搽了些青蛙最近发明的黄蜂油呢,怪不得没有被黄蜂叮!而老虎呢,只好垂头丧气地走了,小动物们从此再也没有见到它。

后来,青蛙登上了宝座,把森林治理得井井有条,小动物们都很喜欢和拥戴这个聪明的国王。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第五册主题单元备课设计

2012年10月20日

第三单元单元

主题以秋天为专题教研组长

教研组成员

教材简析: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9古诗两首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10风筝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体会小伙伴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

知识结构图:11秋天的雨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12听听,秋的声音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口语交际:话题是“秋天的快乐”

习作:看图写一幅秋天的图画

语文园地三我的发现;扩展出表示前面这种颜色的新的词语

日积月累:对对子、训练词语的搭配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色描写出来,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第二,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第三,本组教材无论是导语、课文,还是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都是紧紧围绕有关秋天这个专题编排设计的,教学中要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连,紧密配合,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是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画一幅秋天的图画(或思维导图)。

因为本单元及前面两个单元的教学设计都是以“主题学习”的模式进行的,所以我简单地介绍一下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开展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的做法:他们主张“本色语文、简单语文、返璞归真”。小学阶段的整体规划:低年级大量识字,尽早阅读;中年级课内外结合,拓展阅读;高年级整体推进,主题阅读。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时间。每2周学完一个单元的教材,一本配套的主题学习丛书。

主要方法:学案引领,整体推进。学案内容包括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导读提示、反馈检测。学习方式主要有单元整体推进式和一篇带多篇的辐射阅读式。

讨论意见

导学特色更要明显:

(1)导语的使用

导语的主要作用是揭示单元学习的内容,点名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导语还布置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任务,为课文和语文园地的学习做好准备。读导语——浏览整组课文——布置任务:收集或画“秋天的画”,为学习园地中“习作”做准备。

(2)“资料袋”的使用

“资料袋及宽带网作用在于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安排资料袋及宽带网使用的时机。

(3)学习小伙伴和“泡泡”的作用

标一、会认20个生字,会写3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二、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三、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

四、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设想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设想本单元,可围绕“美好的秋天”这一主题,把整个单元综合起来,设计“欣赏——感受——描绘”的教学活动:先结合学习《古诗两首》《秋天的雨》《听听,秋天的声音》,引导学生欣赏秋天的美丽;在朗读与欣赏中,引导学生展开想像与创编活动:“秋天的雨,是(有)”“秋天的雨把给了,”“听听,秋的声音,”“秋的声音,在”等等;再结合学习《风筝》,开展秋游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秋天的快乐;最后,结合课后练习及语文园地,指导学生收集积累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句,画秋天的景物,进行以秋天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相信这样的活动会让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在孩子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因为本单元及前面两个单元的教学设计都是以“主题学习”的模式进行的,所以我简单地介绍一下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开展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的做法:他们主张“本色语文、简单语文、返璞归真”。小学阶段的整体规划:低年级大量识字,尽早阅读;中年级课内外结合,拓展阅读;高年级整体推进,主题阅读。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时间。每2周学完一个单元的教材,一本配套的主题学习丛书。

主要方法:学案引领,整体推进。学案内容包括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导读提示反馈检测。学习方式主要有单元整体推进式和一篇带多篇的辐射阅读式。

单元整体推进式:将课本中一个单元控制在3—4个课时,配套的主题学习丛书一个单元一课时,以学案为引领来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第一学时,学习生字新词,扫清阅读障碍,其中包括完成生字词语的书写和过关检查。第二学时,以学案为引领,带领学生对一个单元的课文进行阅读理解和感悟体验。老师提前将学案下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自己对照学案进行预习,上课时老师依照学案组织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然后进行班级汇报,汇报中适时针对学生疑惑之处进行指导,最后进行当堂检测。第三学时,进行课后练习的复习巩固和单元练习的学习指导。课文较多的单元可以再增加一个课时的时间。

一篇带多篇的辐射阅读式:以课本中的一篇文章为例,教给学生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规律,然后推荐学习主题学习中的三到四篇文章。每篇文章的训练重点要有所侧重,不宜面面俱到。这就需要老师精心研读文本,整体规划学习目标,用心设计学案,一篇文章围绕训练重点设计一到两个问题。

主题学习课堂基本模式:课前预习[自主学习阶段]、小组交流[互助共享阶段]、班级汇报[拓展提高阶段]、反馈检测[反思收获阶段]。

三、第三单元学案

9、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等。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夜书所见》

(一)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

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如:可以知道是写作者在晚上的所见所闻。

(二)初知诗意

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2)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诵读全诗

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

4、练习背诵

(四)指导写字“促、深”。

第二课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初读

1、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

2、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3、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

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考吗?(根据学生质疑,板书)

(简单的疑问根据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

三、精读理解

1、四人一组思考、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2、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

如:第一句诗。

①“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忆的意思?

②诗人会怎样思念亲人呢?(“倍思亲”。“倍”:加倍)什么时候“倍思亲”?(“每逢佳节”,“逢”:遇到。)可见诗人平时怎样?

③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从而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

④朗读指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指名读→评: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

如:第二句诗

①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生齐读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标出字:遥、遍,说字义)再说句意。(板书:登高)

②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3、朗读指导,并背诵。

①自由练读

②配乐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③练习背诵。(师生接龙背→指名背)

四、拓展总结

1.今天就是中秋节,我们寄宿在学校,不能回家,就让我们说一说对他们的思念吧!

学生畅所欲言。

2、写字指导

重点写“异、遥、插”字

板书设计:

9、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景物思乡之情忆

人物追忆童年思念亲人

教后反思:

诵读是学习诗歌的基本方式。朗读有助于整体感知诗歌意思,更有助于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两首诗的感情都真挚深沉,所以在读的时候,语速总体上可舒缓些。不过第一首诗中的后两句感情明显有所舒解,读的时候,语气较前两句可以明快一些,最后一句的语调甚至可以作上扬处理。在朗读的基础上,也可以安排一些其他的学习方式,如可以开展合作学习,交流对诗句的体会,再比一比谁诵读得好。也可引导学生对照文中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合作完成课后的第二题。

10、风筝

一、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5、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三、教学准备:

课件、挂图、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连词多读几遍。

(1)自读,互读。

(2)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我来考考你。

一学生拿着生字卡片,让另外学生读出读音,然后再组词(如有可能再说一句话)。

(2)我来说你来猜。

出示词语:

精心憧憬依然踪影似乎凌空飞起

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半沉半浮翩翩飞舞

一学生说出词语的大概意思(或做一些动作),其余学生根据他的话或动作,从上列词语中找出该词语。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1、选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2、读后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二、感悟课文,体会“我们”的心情变化

(一)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二)找出“我最喜欢的部分”。

1.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

2.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1)做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②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强调“依然”。

板书:依然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③练习把“虽然……但是……”加进“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里去,进一步体会“我们”快活的心情。

(2)放风筝。

重点句子: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②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出“我们”当时快活的心情?

板书:拼命

③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3)找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①让学生分别找出这几句话,教师出示这几句话。

②学生连起来读这几句话,整体体会“我们”当时心情的变化过程。

③找出最能表现当时心情的词语。

板书: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哭垂头丧气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④练习用上面几个词说几句话,描述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困难、麻烦时的表现。

三、拓展想象

读课文最后部分,思考“我们”找到“幸福鸟”了吗?

让学生大胆想象,能说多少说多少,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

如有时间可以让学生写下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四人一小组讨论。

3.每组选代表发言。

四、感情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我们”心情的变化

自由读课文,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

板书:10风筝

做风筝高兴

放风筝高兴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体验

找风筝难受

教后反思:

执教这课时我首先让孩子们读会课文,学习文中不理解的词语,然后找一找文中那些段落分别描写了的过程。然后让孩子们自己结合课后题“课文写了的不同心情,让我们读读有关的语句,讲讲体会."自己学习课文.然后在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来给大家讲体会,取得了好的效果.

在学做风筝部分时,孩子谈到从"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体会到了做风筝时迫切的心态,同时结合上下文理解了"憧憬"一词的意思.从"依然快活"体会到劳动后的快乐.从"幸福鸟"想到风筝寄托了孩子们的美好愿望.然后抓住这些感受读课文.

学放风筝部分时,结合学生平时放风筝的经验,抓住放风筝时的动词来读,并从"快活"、“拼命”中体会到孩子们快乐到了极点的感情,利用有感情朗读把课堂气氛推到了高潮。

在孩子们玩的正高兴的时候,突然风筝线断了,抓住“大惊失色、千呼万唤”两个词语,通过做表情,做动作来体会孩子们的心情,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感受,把学生引到当时的情景中,接下来就水到渠成地体会了“哭、垂头丧气”的心情,通过自己的读加深了这种感情。

11、秋天的雨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会写“盒、扇、邮”等10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4、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三、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秋天相关资料、课件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

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3.唤起情感: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导学:

a、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

b、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你们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吗?

3.你们最喜欢哪几段内容?

三、品读课文,感受神奇

1.品读第1自然段。

a、自由朗读:能不能怀着喜欢的感情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b、指名多人次地朗读第1自然段:谁愿意把第1自然段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听?

c、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趣体悟情感: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处?

d、指名交流并读出神奇之处。

e、激发情趣: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读第2自然段。

a、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b、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c、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画的景物图片贴到黑板上。

d、品说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e、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说的那样有趣吗?

四、变读为述,积累语言

1.师引: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朗诵给大家听?

2.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朗诵练习。

3.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诵并评点。

五、习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

六、拓展练习

1.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和自己喜欢的语句。

2.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点,仿照书上某一句式写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式激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教师引述:秋天的雨就象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下面请再读读课文第2.3两个自然段,看看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好吗?

2.学生自读:要求学生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发学生朗读,丰富表象。

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

a、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b、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c、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

d、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新课|标第|一|网

e、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a、师转换话题: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

b、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

c、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d、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它告诉大家,_________。小喜鹊______,小松鼠_______,小青蛙_______,松柏_______,杨柳树叶_______,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先让学生说说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

四、总结感受,拓展活动

1.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用以评促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好这段话。

2.联系全文内容,让学生思考回答: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a、先在四人小组内讨论。

b、然后集体交流。

3.引导学生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先作铺垫。)

五、习写生字,当堂展评

生字:梨、菠萝、粮、紧、杨

板书设计:

11、秋天的雨

是一把钥匙

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丰收欢乐

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带来冬天的消息

教后反思:

《秋天的雨》是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丰收的景象,还有深秋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也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

《秋天的雨》这篇文章用了多种修辞把秋雨人格化,教学伊始我就播放秋天美丽的景色,让学生直接感受秋天的美好,随风起舞的落叶、馋涎欲滴的水果,还有那淅淅沥沥的秋雨,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给全文的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情感铺垫。欣赏完之后问:“你欣赏到了什么?你欣赏了景色之后,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表达呢?”

教学生字词时,我出示三组词一组表示颜色,一组是叠词,一组是动词。让学生在读中找到规律,并指导颜色可以读出自己的喜好,叠词、动词要根据意思读(轻轻地就应该读得轻一些)。这样做既巩固了生字词,又为课堂的朗读品悟奠定了基础。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备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备课教案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菩萨兵》、《李广射虎》、《少年王勃》、《大作家的小老师》四篇课文,一篇习作和一个练习。这些课文有的反映了革命前辈的优秀品质;有的赞美了我国古代名将李广的高超武艺;有的赞扬古代少年王勃非凡的才华;还有的塑造了大作家萧伯纳的感人形象。尽管这四篇文章的内容不尽相同,但在文章写法上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
教学时要特别注意这个写法上的特点,弄清文章是怎样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哪些是重点写的,段与段之间是怎样紧密联系的。
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安排好叙述的顺序,抓住重点一段一段地进行描写。
二、学情分析
本班的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大部分学生基础很差,不爱学习,连作业都懒得交,少部分学生成绩优异。我狠下功夫抓基础知识,多读多写我练,利用早读时间检查课文背诵,平时,我非常注意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在哪个点上,因材施教,争取每一个学生都不能落下,提高全班的语文素养和成绩。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读、复述课文,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学会本单元40个生字,绿线内的29个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尽心尽力”的意思,并给用“尽心尽力”造句。
能力目标:1、通过认读、互读、组词、听写、掌握本课生字、新词。2、通过课文的学习,学习作者按事情以展顺序写一件事的方法。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情感目标: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浓浓鱼水深情。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古诗中所包含着的对“飞将军”——李广高超武艺的赞美之情。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4、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萧伯纳宽文的胸怀,教育学生学会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
四、教学重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3、从人物对话中体会文章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五、教学难点
1、复述故事。
2、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六、课时安排
《菩萨兵》(2)《李广射虎》(2)《少年王勃》(3)
《大作家的小老师》(2)习作3(2)练习3(3)
7菩萨兵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录音机
第一课时【25】
一、导入新课
1.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板书课题后提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呢?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小黑板上的词语
(2)指名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3)齐读词语。
(4)指名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糟蹋、翻译、糊涂、热火朝天
3.各自轻声读课文一遍。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分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后学习评议。
三、读讲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说说对“长征”、“藏族”的理解。
3.指名说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4.指名读第1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用钢笔描红。
3.完成课文后第三题。
第二课时【26】
一、听写生字词
二.读讲第2~5自然段
1.自由读第2~5自然段,思考:这几自然段讲了什么?
2.指名回答上述问题,教师引导概括,主要讲朱总司令想办法动员藏胞回来。
指名读“这么多天了,藏族同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教师提问:这句话表达了朱德怎样的心情?
再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同志深知藏民疾苦的阶级感情和对藏胞一片赤诚爱心。
三、读讲第6、7自然段。
1.自由读。
2.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
3.指名说说所画词语。
4.指名读“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这一句,并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表面上讲春耕,实质上是要让红军的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
5.指名说说这两段讲什么。
四、读讲第8、9自然段
1.自由读。
2.默读思考:藏胞为什么全都流出了感激的泪水?为什么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
3.指名回答上述问题。
4.指名读第8自然段,引读第9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自由朗读全文。
2.说说藏胞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3.教师小结:本文记叙了长征途中,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的信任的事。我们从中体会到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六、作业
1.朗读全文。
2.写一段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
附板书:
7菩萨兵
朱德:急坏了怎么受得了尽心尽力
藏民:躲跑返回流泪
8李广射虎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挂图、小黑板、录音机
第一课时【27】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
2、有谁了解李广的故事,在哪儿见过的?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李广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样射虎的?……)
二、初读课文1.自学课文。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教学效果。
(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平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他读音和意义。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指导书写生字。
(1)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4.范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
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28】
一、听写生字词(巩固积累)
二、细读课文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后讨论: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
(3)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4)指名读塞下曲。
(5)齐读塞下曲。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读读议议。
(1)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他是怎样的将军?
(3)齐读第2自然段。
3.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讨论
这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讨论,相机板书:夜晚风吹草动以为有虎拉弓猛射)
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练习朗读,对照挂图,说说李广射虎的经过。
(3)继续讨论。
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
(4)指导朗读。
(5)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前两句。
4.细读课文第4自然段。
(1)轻读课文。
(2)讨论。
“蒙蒙亮”指什么时候?
李广的随从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为什么全都惊呆了?(相机板书:清晨寻找猎物扎进石头)
“深深地扎进”、“怎么也拔不出来”说明什么?(武艺高超,力大无穷)
(3)指读课文。
(4)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后两句。
(5)将全诗的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三、总结全文(知道《塞下曲》是赞美西汉飞将军李广神勇无比的,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爱之情。)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教师小结:本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李广将军一次夜巡,路过一片松林,光线暗淡,风吹草动,误以为虎,射箭入石的故事,表现了李将军的机警勇敢,武艺高超,力大无比。
四、课堂练习:背诵《塞下曲》。
附板书:
8李广射虎
夜晚风吹草动以为有虎




清晨寻找猎物扎进石头
9、少年王勃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17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难点、关键
理解《滕王阁序》中诗句的意思。
课时划分: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29】
一、导入。
1.指名读题。
2.在这里,“少”应该读“shǎo”,用“少”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
3.你对王勃有什么了解?
4.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
二、初读。(加强字词教学,整体感知)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应的生字词。
3.出示生字词。
(1)自生字词。
(2)正音
“昌、章”:读翘舌音。
“诵”:读平舌音。
“都、督”:“都”是多音字,在这儿读“dū”。
(3)带读,指读。
4.老师这儿还有文中的一些词,你会读吗?(出示:滕王阁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
(1)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和这些词带入文章中,再去读一读。
6.(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指读。
7.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三、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
1.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
经过又怎样?结果呢?
想一想,文章哪些部分写出了以上问题的答案。
一、(1-2)二、(3-4)三、(5)
2.教学第一段(第1-2自然段)
(1)自读第一段,你知道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吗?
(2)“探望”可以换什么词?
(3)(出示挂图)简介滕王阁,相机理解“整修一新”。
(4)当都督请人写文章,众人表现怎样?
(5)齐读第一段。
(6)王勃是如何面对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教学生字。(学会字词)
1.分析字形。
“诵”:右边是“甬”,不能写成“角”。
“读、篇”:学习课课后笔顺,并按笔顺描红。
“突”:下面是“犬”,不能忘记写一点。
2.指导书写。
“昌、景”:都含有“日”,写得要扁一些,宽一些,不能写成“日”,其他的生字学生自己说出每个字的关键笔画。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30】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默词:探望、南昌、景色、宴请、文章、千古传诵、文思如泉。
3.用以上默的词,说说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新授。
1.教学第3自然段。
(1)面对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这时王勃在干什么呢?
(2)指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多媒体画图。
(3)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
(4)(出示)1.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2.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A.自己读读句子,意思相同吗?
B.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体会到什么?
C.有感情地读第2句。
(5)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学习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方法;图文结合,想象说话,理解诗意。)
2.教学第4自然段。(给孩子想象空间,培养想象力。)
(1)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这美景写了出来。
(2)自读第4自然段。
(3)齐读诗句。
(4)理解诗意。(联系第3自然段的内容)。
(5)诗写得如此棒,如此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句。
(6)他为什么能写么好的诗句?
他边走边想,想些什么?
(7)是啊,他写时才会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一气呵成,做做动作来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8)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写的诗好?请人表演都督的语言、动作。
(9)我们也不禁为王勃的才华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3.教学第5自然段,齐读第5自然段。
三、小结。
有感情地齐读全书。
第三课时【31】
一、复习。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是啊,王勃确实是一位奇才。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王勃是个奇才?
3.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二、指导背诵三~四自然段。
1.(放多媒体)读读书,看看景色,把3~4自然段背下来。
2.自背,同座位互背。
3.指名背,齐背。
三、出示王勃的其他佳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板书设计
9、少年王勃(有才气)
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话,感悟肖伯纳严于律己的可贵精神.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重点难点:通过人物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搜集一些有关肖伯纳的资料及他的作品以及关于谦虚方面的格言。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32】
一、激趣导入1、由题设疑,引发思考:
(1)出示课题:10、大作家的小老师
(2)提问:
①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作家?什么是大作家?
②课文中大作家是指谁?
③小老师又是谁?
二、初读指导
1、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2)指名说说对有关词语的理解。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贯穿全文
教师取出道具话筒,扮演记者,学生扮演萧伯纳。
教师发表谈话: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一名记者,我现在在苏联首都莫斯科向大家作现场报导。我有幸采访到了著名作家萧伯纳,我们来听一听,他在这里访问期间有没有遇到什么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呢?
2、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思考,答问:
萧伯纳先生,你为什么会与这么一个小姑娘“玩了好久”呢?
(2)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孩子?
引导学生注意文中的外貌描写,小黑板出示:“小姑娘白白胖胖,一对大眼睛很有神,头上扎着大红蝴蝶结,真是可爱极了。”
(3)、小节过渡:大作家萧伯纳与可爱的苏联小姑娘娜塔莎相遇了,在一起玩了很久。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别着急,我们下节课接着学。
四、学习生字(学会字词)
1、出示生字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吗?
3、这几个该怎么写呢?先在自练本上试写两到三遍,在告诉大家书写的秘诀或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4、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的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范写生字。
第二课时【33】
一、复习导入(巩固复习)
二、探索新知
(一)学习第二部分(情境采访)
1、思考、答问:
(1)临别时,你(萧伯纳)对这个小姑娘说了怎样的话?
学生回答,出示句子:“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
(2)你(萧伯纳)称自己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想法?
——得意。自以为了不起,有点瞧不起别人,希望别人崇敬他。
(3)你是从课文哪里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指导朗读——他暗想:当小姑娘知道跟自己玩的是一位世界大文豪时,一定会惊喜万分。
(4)小姑娘听了萧伯纳的话后,是怎样的反应?她是怎么说的?
①出示句子——出乎意料的是,小姑娘竟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道:“请你回去后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
②讨论回答:
A、“出乎意料”是什么意思?
B、出于谁的意料之外?
C、萧伯纳意料之中应该是什么样的?
D、小姑娘有没有“惊喜万分”?
E、小姑娘话中用了一个“请”字,这个字你觉得好在什么地方?
F、小姑娘的话表现了她的什么思想?为什么?
G、小姑娘在自己的名字前为什么要郑重其事地加上“苏联小姑娘”?
(5)你听了小姑娘的话后有什么反应?
A、“震”是什么意思?“为之一震”究竟是为什么而“震”?
B、“意识”是什么意思?
C、意识到了什么?
小结:正因为这件事情是产生了震动,意识到在小姑娘面前太自夸了,所以才有后来的反思,才会意识到小姑娘娜塔莎是他的老师。
(三)抓住“感触”,明白由来1、指名朗读课文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
2、思考、讨论:
(1)“感触”是什么意思?“深有感触”呢?
(2)具体说说萧伯纳究竟有哪些“感触”?
(3)萧伯纳“感触”中最后一点——“这就是那位小姑娘给我的教育。她是我的老师。”除了给上文所写的事情作总结外,在全文中还起了什么作用?(点题)
3、就是这么一件小事,给萧伯纳很多思考,那他从这件小事中感受到了什么?再读读萧伯纳的感受,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
三、总结升华1、课文我们已经读完,我们再来读读课题。你对这“大”“小”两字有没有新的发现?
2、如果萧伯纳就在你面前,你会对他说:()。
如果小姑娘就在你面前,你会对她说:()。
3、让我们再读课题,把感受读出来。
板书设计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永远谦虚
平等相待
习作三
教学目标:1读懂“例文”,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作者是怎样按顺序抓住重点把在观察所见景物写出来的。
2、借助“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领会写发现一要新,二要细。
3、按照“作业”要求,从观察到的景物中,选择两三次,有条理地写出来。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34】
一、启发交流,导入新课
1、交流平时生活中新发现的情况
二、揭示要求,明确目标
1、出示要求,思考:
(1)、写什么?
(2)、怎样写?
三、学习例文,总结写法
1、指名读,思考: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个新发现?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默读,讨论:小作者是怎样把发现写具体的?(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3、小结:这篇例文通过小作者细致的描写小作者又抓住了“新”这个重点,使文章变得具体、生动、有趣。所以,要写好这次作文,我们必须做到:细观察,抓重点。(板书)
四、迁移写法,循序练习
1、口述。
①自由练说。
②同桌互说
③指名说
④师生共同评议
2、写稿。
第二课时【35】
一、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导修改。
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讲了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作为范例。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二、优秀习作全班朗读。
附:教师下水作文
小河边的发现
星期天,我来到小河边。河岸上长满了小草,开满了小花,引来了一只只小蜜蜂。小蜜蜂“嗡嗡嗡”唱着歌,一会儿飞到这儿,一会儿飞到那儿,十分开心。看,小蜜蜂头上有二对触角,很像电视机上的天线。小蜜蜂的身子是有条纹的,看起来很漂亮。瞧,它又落在这朵小花上,我想,它可能与花儿还没说完悄悄话呢!再看地上,勤劳的小蚂蚁们,它们手拉着手,排着长长的队伍正急急忙忙地望前爬呢!我顺着它们的前进望去,原来它们正扛着一块骨头往回赶呢!望着这些小蚂蚁,我想:它们也知道团结友爱呢!
练习3
教学目标:1、了解《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歌词大意,并尝试引吭高歌。
2、在田字格中书写“区、臣、医”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
3、读读背背八条成语和《时间》诗歌。
4、通过口语交际练习,学会商量。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36】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播放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VCD,唤起学生对歌曲的记忆。
2、出示歌词,请学生自己小声读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查字典。
3、交流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4、这首歌词中有哪些不太明白的词语?学生质疑、讨论。
(1)重点理解“荡漾”一词。字典中对“荡漾”一词的解释是:形容水波一起一伏的样子。歌词中的“荡漾”应该怎样理解?
(2)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是我的故乡,是我终身难忘的地方,从诗中找一找,“我”难忘什么?补充想象,还有什么难忘的?
(3)再读读诗歌,“我”是在哪儿抒发自己的情感?仅仅抒发的是思乡之情吗?
(4)想象着歌词描绘的境界,想象着风雪中驻守者的心情,有感情地读读诗。
5、再次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VCD。
6、学生试着吟唱歌曲。
二、教学第二题:学写钢笔字
1、出示:区、臣、医。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的字形,说说它们的共同之处。
3、仔细看字帖,说说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1)笔顺。
(2)外框的形状要写得上窄下宽,底边要平稳。
(3)出示“反犬旁”,说说哪些字带有这个偏旁。
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5、学生临帖,在田字格内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6、反馈。
①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书写,其余同学注意观察、评析。
②展示写得好的同学作业,进行评析、表扬。
③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性练习。
第二课时【37】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背成语。
(1)出示八个成语。要求学生借助字典读准成语的音,不懂的成语做个记号。
(2)交流朗读成语,纠正读错的字音。
(3)交流对八条成语的理解:或根据已学的课文、了解的人物来理解,如“才思敏捷、后生可畏”可联系前面学习的课文《少年王勃》;或根据著名人物的故事来加深印象,如理解“力透纸背”时可举怀素写字的例子;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造造句子,学会运用;或让学生根据平日里的课外阅读说说自己的感悟,如“风华正茂、出类拔萃”……[
(4)再次朗读,加深印象。
(5)练习背诵,同桌互相提醒。
(6)集体背诵。
(7)指名背。
2、读背《时间》
(1)世上最宝贵的是什么?同学们一定会说是时间。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时间》这首小诗。[(2)请学生借助字典或小组合作,读通诗歌,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3)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4)提问:“小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勤劳的人从“小河”里捞起的是无穷的宝藏,而懒惰的人只能捞起后悔和失望?
(5)同学们,你们想做什么样的人?
(6)鼓励学生说说有关“时间”的名人名言或诗歌。
]
第三课时【38】
课前准备:找几位同学排演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学会商量(在生活中学会与人商量)
1、谈话引入(谈话要点):
(1)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与别人意见不一样的时候,也有可能会遇到做事拿不定主意的情况。怎样才能拿定主意,怎样才能与别人形成较一致的意见呢?
(2)学会和别人商量,是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比较可行的方法。
(3)怎样和别人商量,大有学问!
2、请学生仔细看图,自己弄懂图意,不懂的可以请教老师。
3、学生交流图意,引导展开想象。
4、讨论:遇到图中的情况,准备怎样和别人商量?在商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5、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指导:
(1)去同别人商量事情时,态度要诚恳。
(2)在与别人商量时,要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注意取长补短。
(3)要把自己的想法跟别人说清楚。
(4)在一起商量时要注意有礼貌,互相谦让。
6、四人一小组练习与别人商量,选择一幅图准备表演。
7、以每幅图为例,让几组学生表演在遇到某种情况时,是怎样通过商量来解决问题的。老师也可以参与其中,扮演某个角色,既可示范,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每组同学表演完毕后,请观众畅所欲言,发表意见。
8、联系生活,说说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还遇到哪些与课本中相似的情况,遇到哪些难题,我们可以怎样商量,老师创设几个情境,让学生讨论。[
再让学生选择其中的话题进行表演练习。
9、教师总结: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让人为难的事。遇到难事多体谅,多商量,这样才能处理好难题,我们的关系才会变得更融洽。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欣赏书中的优秀书法作品,请学生发表感想。
2、出示“戈、心”两字,揭示今天学写毛笔字的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二字,尤其注意红笔标注的笔画“斜钩、卧钩”。
4、指导学生按图提示的运笔走势书空。
5、教师示范,并出示字帖上带有这两种笔画的汉字,进一步欣赏感受。
6、学生在大字本上书写。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习第一单元习作一教案


教学内容:《习作一》
教学目标:
1、消除习作神秘感,使次接触习作学生感习作并不难,增强习作自信心
2、激发习作兴趣动机,让学生拥有放松习作心态,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3、读懂例文《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结合作文提示,让学生明白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的见闻记下来,把自己所想的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自主作,抒童真,表达童趣,放飞童心,体味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作文本、钢笔,学生作文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读例文,明确学习目标,完成自作初稿。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升入三年级了。从今天起,我们要学习写作文这项新本领了。与写话一样,写作文并不难,只要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见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了,就是作文。其实,有好多同学上学期的写话,就已经是作文了。所以,作文并不神秘,也不可怕,相信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一定能写出非常精彩的作文来。
二、阅读例文,感受作文
1、阅读例文
①阅读《好阿姨》。
△自由读一读《好阿姨》,想一想,小作者笔下的阿姨“好”在哪里?
△交流、讨论。
好阿姨是怎样给小作者留下“热情”的“好”印象呢?再仔细地读一读,与同桌讨论讨论。
小结:小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真实有序地写下了自己去商店买牙膏时的见闻和感受,动作、语言的描写反映了阿姨热情待客的特点。由此可见,作文是十分简单的,只要留心周围的事物,就能写出作文来。
②阅读《假如我是一支神笔》。
△自由读一读,边读边想,小作者有了神笔以后,他想做些什么?
小结:小作者展开了想像的翅膀,写出了这篇生动有趣的作文,而且字里行间流露出小作者的美好心愿。由此可见,作文可以写自己想象的世界,只要大胆想象,也能写出精彩的作文来。
2、畅谈感受
读了《好阿姨》《假如我有一只神笔》后,你对作文有了什么感受呢?
三、明确要求,确定内容
四、指导习作
1、明确写作要求。
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轻轻松松地写出我们的第一篇精彩的作文!写什么呢?
2、学生表演,创设情境。
①两名学生表演小剧《客人来了》。按照“请进”——“请坐”——“倒茶”——削水果“——”给爸爸打电话“的顺序进行表演。
②学生评议,从表情和语言两个方面,给予补充。
③再请一组同学表演。
3、交流构想
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写作内容,拓展思路。
4、其他要求
本次习作出了对作文内容的要求外,还有什么要求?
(先打草稿,再朗读修改,最后誊写)
五、我的20分钟。
1、现在我们拿起笔,把你招待客人的经历写下来,写的时候可以想一想我们刚才的表演。
2、点评。
①同桌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互相纠正,互相表扬、肯定。
②推荐你认为写得好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③交流评议。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修改习作。
一、我的10分钟
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文章认真地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地方加上去,删除不必要的语句。
二、相互修改
自己修改满意的作品读给同座听,征求别人的意见。
三、交流习作,师生评议
四、朗读习作
请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的学生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听,看她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五、评价方式
1、学生自评
让读习作的学生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师生评价
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习作的评价,注意引导学生公正客观的评价他人的作品,分享他人习作的快乐。
板书设计
招待客人
打草稿
自己修改
再誊写

智慧瞬间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7《菩萨兵》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板书课题后提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呢?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小黑板上的词语
(2)指名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3)齐读词语。
(4)指名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糟蹋、翻译、糊涂、热火朝天
3.各自轻声读课文一遍。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分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后学习评议。
读讲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说说对“长征”、“藏族”的理解。
3.指名说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4.指名读第1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用钢笔描红。
3.完成课文后第三题。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读讲第2~5自然段
1.自由读第2~5自然段,思考:这几自然段讲了什么?
2.指名回答上述问题,教师引导概括,主要讲朱总司令想办法动员藏胞回来。
指名读“这么多天了,藏族同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教师提问:这句话表达了朱德怎样的心情?
再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同志深知藏民疾苦的阶级感情和对藏胞一片赤诚爱心。
三、读讲第6、7自然段。
1.自由读。
2.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
3.指名说说所画词语。
4.指名读“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这一句,并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表面上讲春耕,实质上是要让红军的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
5.指名说说这两段讲什么。
四、读讲第8、9自然段
1.自由读。
2.默读思考:藏胞为什么全都流出了感激的泪水?为什么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
3.指名回答上述问题。
4.指名读第8自然段,引读第9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自由朗读全文。
2.说说藏胞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3.教师小结:本文记叙了长征途中,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的信任的事。我们从中体会到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六、作业
1.朗读全文。
2.写一段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
附板书:
7菩萨兵
朱德:急坏了怎么受得了尽心尽力
藏民:躲跑返回流泪

课尾拓展:朱德和藏胞们各说了什么?试着在小组中演演。

8《李广射虎》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多媒体PPT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教学效果。
(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平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他读音和意义。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指导书写生字。
(1)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4.范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
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后讨论: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
(3)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4)指名读塞下曲。
(5)齐读塞下曲。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读读议议。
(1)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他是怎样的将军?
(3)齐读第2自然段。
3.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讨论
这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讨论,相机板书:夜晚风吹草动以为有虎拉弓猛射)
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练习朗读,对照挂图,说说李广射虎的经过。
(3)继续讨论。
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
(4)指导朗读。
(5)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前两句。
4.细读课文第4自然段。
(1)轻读课文。
(2)讨论。
“蒙蒙亮”指什么时候?
李广的随从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为什么全都惊呆了?(相机板书:清晨寻找猎物扎进石头)
“深深地扎进”、“怎么也拔不出来”说明什么?(武艺高超,力大无穷)
(3)指读课文。
(4)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后两句。
(5)将全诗的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三、总结全文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教师小结:本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李广将军一次夜巡,路过一片松林,光线暗淡,风吹草动,误以为虎,射箭入石的故事,表现了李将军的机警勇敢,武艺高超,力大无比。
四、课堂练习
背诵塞下曲。
附板书:
8李广射虎
夜晚风吹草动以为有虎




清晨寻找猎物扎进石头

9、《少年王勃》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17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难点、关键
理解《滕王阁序》中诗句的意思。
课时划分: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1-2自然段。知道事情的起因。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及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指名读题。
2.在这里,“少”应该读“shao”,用“少”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
3.你对王勃有什么了解?
4.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
二、初读。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应的生字词。
3.出示生字词。
(1)自生字词。
(2)正音
“昌、章”:读翘舌音。
“诵”:读平舌音。
“都、督”:“都”是多音字,在这儿读“du”。
(3)带读,指读。
4.老师这儿还有文中的一些词,你会读吗?(出示:滕王阁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
(1)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和这些词带入文章中,再去读一读。
6.(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指读。
7.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三、理解课文内容。
1.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
经过又怎样?结果呢?
想一想,文章哪些部分写出了以上问题的答案。
一、(1-2)二、(3-4)三、(5)
2.教学第一段(第1-2自然段)
(1)自读第一段,你知道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吗?
(2)“探望”可以换什么词?
(3)(出示挂图)简介滕王阁,相机理解“整修一新”。
(4)当都督请人写文章,众人表现怎样?
(5)齐读第一段。
(6)王勃是如何面对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
“诵”:右边是“甬”,不能写成“角”。
“读、篇”:学习课课后笔顺,并按笔顺描红。
“突”:下面是“犬”,不能忘记写一点。
2.指导书写。
“昌、景”:都含有“日”,写得要扁一些,宽一些,不能写成“日”,其他的生字学生自己说出每个字的关键笔画。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图文结合,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词语的意思和文章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那非凡的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默词:探望、南昌、景色、宴请、文章、千古传诵、文思如泉。
3.用以上默的词,说说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新授。
1.教学第3自然段。
(1)面对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这时王勃在干什么呢?
(2)指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多媒体画图。
(3)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
(4)(出示)1.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2.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A.自己读读句子,意思相同吗?
B.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体会到什么?
C.有感情地读第2句。
(5)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2.教学第4自然段。
(1)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这美景写了出来。
(2)自读第4自然段。
(3)齐读诗句。
(4)理解诗意。(联系第3自然段的内容)。
(5)诗写得如此棒,如此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句。
(6)他为什么能写么好的诗句?
他边走边想,想些什么?
(7)是啊,他写时才会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一气呵成,做做动作来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8)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写的诗好?请人表演都督的语言、动作。
(9)我们也不禁为王勃的才华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3.教学第5自然段,齐读第5自然段。
三、小结。
有感情地齐读全书。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再次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是啊,王勃确实是一位奇才。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王勃是个奇才?
3.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二、指导背诵三~四自然段。
1.(放多媒体)读读书,看看景色,把3~4自然段背下来。
2.自背,同座位互背。
3.指名背,齐背。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从萧伯纳的话中体会其谦逊自律的宽广胸怀,学会做人。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作家的小老师》(齐读课题)
2、老师这儿有几个词,谁来读一读?
(1)出示词语:萧伯纳娜塔莎(师:这是两个外国人名,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能说说他们的身份吗?)
(2)出示一个字:教(师:教是一个多音字,你能用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读第一声时,一般单用,指一种具体行为。如教书、教课等。
读第四声时,组的词就多啦,如:教学、教育、教室、教师等。课文中,这个字组成的词是:教育。师:生活中,一般是谁教育谁?
在这篇课文中,是谁给了谁教育呢?(小姑娘给了萧伯纳教育)
(3)难怪课题叫《大作家的小老师》呢!再一起读读课题。
3、质疑
一个普通的苏联小姑娘居然能让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作家称她为老师,你们想认识这小女孩吗?
二、品读课文
(一)认识小老师
1、(出示:小姑娘的课文插图)你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
那书上是怎样描写她的呢?打开书本,划出描写小姑娘外貌的句子,好好读一读。(课件出示:小姑娘白白胖胖,……真是可爱极了。)
抓住外貌特点来表现一个人的可爱,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手法,我们写作文时也可以试一试。
2、(课件出示第一段,再读读,这小姑娘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是个讨人喜欢的小姑娘……(萧伯纳非常喜欢这个孩子,同她玩了好久。)
利用他人对她的态度,从侧面来表现小姑娘的可爱,这又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方法。
(三)释疑
1、过渡:这样一个可爱的小姑娘会给萧伯纳怎样的教育呢?好好读一读2-4自然段,品味萧伯纳与小姑娘临别时的对话。
2、师:让我们来再现他们分别的情景。
出示:“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
(1)自己读读,想想萧伯纳说这句话时会有什么样的动作神态呢,又是怎样的语气呢?(出示填空:临别时,萧伯纳______对小姑娘说……)
观察插图,学生联系当时情境设想。
(预设:自豪、神秘、自以为是、骄傲、摸了摸小姑娘的头……)
(3)师:你是怎么想到填这个词的?这句话中哪些词给了你启发?
(抓住“别忘了”|“世界有名”、“大作家”等词来说)
(4)萧伯纳真的就是一个自夸自大的人吗?他这样一个大文豪有必要在一个小姑娘面前炫耀自己吗?
(5)(课件出示)他暗想:当小姑娘知道跟自己玩的是一位世界大文豪时,一定会惊喜万分。
谁来把萧伯纳内心的想法读出来。
3、那这个小姑娘是不是像萧伯纳料想中那样惊喜万分呢?(不是)谁来给我们读一读,谈谈感受。(课件出示第三段)
(1)理解“出乎预料”
师:小姑娘的做法与萧伯纳想的完全不同,这就是“出乎预料”。瞧,这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多好的一种学习方法啊!
(2)这段话中还有哪个字告诉我们萧伯纳根本没想到?(竟)
指名读,注意这两个词语。
(3)同学们,好好读读他们的对话,你有什么发现?(小姑娘在学萧伯纳说话,句式是一样的。)仅仅是句式相似吗?还有什么也会相似?(语气)这就是“口吻”,谁来学学这个小姑娘?
(4)从小姑娘这种出乎预料的做法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天真可爱、勇敢无畏、聪明机智、有礼貌……)
(5)那就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读这段话吧。
4、一个是世界有名的大文豪,一个是普通的苏联小姑娘,他们之间的对话多么有趣啊!同桌之间分角色读一读?出示二、三自然段。
(1)指名分角色读
(2)男生——萧伯纳,女生——小姑娘
5、过渡:俗话说:“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小姑娘天真的一句话在萧伯纳听来却意味深长。
(1)、(课件出示第四段)齐读。你怎样看待萧伯纳的反应?
(2)、学生谈感受(围绕“为之一震”、“马上”来谈)
(3)、师:读到这儿,你觉得萧伯纳是个怎样的人呢?(谦虚、善于反思……)
三、升华主题
1、师:是啊,就是这一次偶遇,苏联小姑娘一句天真的话语,却促使萧伯纳回去后仍在深深地反思,他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课件出示:“一个人……永远谦虚。”)
2、自己读读这段话,谈谈你的理解。
3、引导学生抓住“不论……都……任何人……平等相待,永远谦虚……”等重点词句读好萧伯纳深有感触说的这段话
4、这句话是小女孩有意教育萧伯纳的吗?(不是,是萧伯纳自己体会出来的一种感受。这就是“感触”,深有感触,就是感受很深。)
5、小姑娘无意中的话给了萧伯纳启发,于是萧伯纳说——她是我的老师(引读),从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萧伯纳对小姑娘充满着一种怎样的情感?(佩服、感激、尊重……)
6、这里的老师是一种职业吗?(不是)难怪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了不起的人总是能够谦虚地向周围的一切事物学习。
7、让我们记住萧伯纳悟出的道理。
8、瞧,这就是一种大作家的胸怀,这就是一种大作家的气度!一点点缺失就让他有了如此深刻的反思,让他把一个小姑娘称为自己的老师。同学们,让我们再回头看看课题,此时,你觉得大作家的“大”还仅仅指写了几部伟大的作品,名气大吗?
——是呀,萧伯纳不仅有着出众的才华,更能够严于律己,有着宽广的胸怀,真不愧是人们心目中的大作家、大文豪!
9、当然我们更不要忘记大作家的这位小老师,这个“小”字,不仅仅是年龄小,更包含着大家对她的喜爱!
10、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课题。
四、作业:
1、收集一些关于平等相待或者谦虚的名人名言,我们来比比谁找得多。
2、把《大作家的小老师》的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并告诉他们其中的道理。

习作三

教材分析:
本次作文共分三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例文”。主要写小作者仔细观察看到的景物。写得清楚、明白,充满同趣。第二部分是“习作要点讨论”。紧扣本次习作训练要点,对“例文”的有关写作方法)作了提示。第三部分是“作业”。先提出本次习作的要求,然后建议充分进行习作的交流。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作者是怎样按顺序抓住重点把在观察所见景物写出来的。
2、借助“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领会写发现一要新,二要细。
3、按照“作业”要求,从观察到的景物中,选择两三次,有条理地写出来。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交流,导入新课
1、交流平时生活中新发现的情况

二、揭示要求,明确目标

1、出示要求,思考:
(1)、写什么?
(2)、怎样写?
三、学习例文,总结写法
1、指名读,思考: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个新发现?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默读,讨论:小作者是怎样把发现写具体的?(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3、小结:这篇例文通过小作者细致的描写小作者又抓住了“新”这个重点,使文章变得具体、生动、有趣。所以,要写好这次作文,我们必须做到:细观察,抓重点。(板书)
四、迁移写法,循序练习
1、口述。
①自由练说。
②同桌互说
③指名说
④师生共同评议
2、写稿。

第二课时
一、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导修改。
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讲了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作为范例。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二、优秀习作全班朗读。

练习3
教学要求
1、按笔顺规则,把“陷、遮、傻”写正确、写端正。
2、写出海带有指定偏旁的字。
3、读一读,认识含有数量词的词语。
4、读一读,说说作者是怎样打比方的。
5、照样子,修改病句。
6、熟记8条成语。
7、通过口语交际,学会商量。
教学准备:小黑板,光盘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学生认读。
(2)看看这3个字是什么结构。
(3)从笔顺规则来看,这几个字的书写笔顺怎样?
(4)在书写时,你认为哪些地方该提醒大家注意?
(5)教师范写,学生注意观察。
3、练习
(1)按笔顺规则,边说边书空。
(2)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3)根据情况,及时小结。
4、反馈
(1)请同学写,其他同学注意观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端正。
(2)展示写得好的同学的作业,进行表扬。
(3)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练习。
二、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自由读6个偏旁的名称。
(2)指名读一读。
(3)出示“反犬旁”,说说哪些字带有这个偏旁。
3、引导学习其他的偏旁。
4、练习
(1)学生字自己的书上填上带有指定偏旁的字,请同学板演。
(2)教师巡视指导。
5、反馈
表扬做得好的同学,指出存在的问题。
三、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请学生试读6个词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集体读一读,教师指导。
(3)指名读,思考:这6个词语有一个相同之处,是什么?
(4)小黑板出示:万众一心瞬息万变万里长城
*通过查字典,理解这几个词语的意思。
*结合词语,理解词语中的“万”。
*小结:这两个词语中表示数量的“万”并不是指“一万”。
*让学生用笔画出其他词语中表示数量的词,看看它们是什么意思?
(5)小结:遇到类似的词语,就要细细地分辨,揣摩,搞懂它们的真正意思。
3、练习读
4、反馈

第二课时
一、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请同学读一读句子,其他同学思考:这两句中把什么比作什么?用什么比喻什么?
(2)想一想:为什么云雾一会儿像“茫茫的大海”,一会儿又像“巨大的天幕”?
*引导进行比较分析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图,增添感性认识。
(3)教师范读,学生想象句子所描绘的情境,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这两个打比方的句子与我们以前学的打比方的句子有什么不同?
3、练习
采用多种形式的读练习
4、反馈
二、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例句:
*讲解修改符号所代表的意思。
*指名读改过的句子,想想为什么要这样改?
(2)出示第一个病句
*轻声读一读。
*找一找,这句话有什么毛病?
*思考:毛病找到了,该怎样修改呢?
*指导学生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让学生读一读修改后的句子,凭借语感检查是否正确。
(3)归纳修改病句的一般步骤:一读(读读有毛病的句子);二找(找出句中的毛病);三思(思考如何改);四改(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五再读(读改过后的句子,检查所做的修改是否恰当)。
3、练习
(1)让学生用以上的方法步骤练习修改两个病句。
(2)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4、反馈
(1)评议
(2)表扬修改全对的同学,让有错的同学进行订正。
(3)朗读修改以后的句子。
三、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自由读8个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自由练习读
(2)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背诵
(2)指名背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找几位同学排演
一、第七题
1、谈话,揭示课题
2、自由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引导学生看图,弄清图意。
4、让学生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5、引导学生想象一下每幅图中所遇到的事情的原因。
6、以第一幅图为例,让学生说说,当你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准备怎么办,你准备怎样去同别人商量?
7、根据发言,进行指导:
(1)态度要诚恳(2)在与别人商量时,要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注意取长补短。(3)要把自己的想法跟别人说清楚(4)在一起商量时要注意有礼貌,互相谦让。
8、分组练习商量,准备表演。
9、请几组学生表演每幅图遇到的情况。
10、小结,启发学生出题,根据情况练习商量的话题,也可以进行表演。
11、总结谈话:我们平时遇到难事应该多商量,这样可以把我们的事情做得更好一些。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教案

10、风筝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连词多读几遍。
(1)自读,互读。
(2)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我来考考你。
一学生拿着生字卡片,让另外学生读出读音,然后再组词(如有可能再说一句话)。
(2)我来说你来猜。
出示词语:
精心憧憬依然踪影似乎凌空飞起
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半沉半浮翩翩飞舞
一学生说出词语的大概意思(或做一些动作),其余学生根据他的话或动作,从上列词语中找出该词语。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1.选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读后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感悟课文,体会“我们”的心情变化
(一)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二)找出“我最喜欢的部分”。
1.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
2.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1)做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②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强调“依然”。
板书:依然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③练习把“虽然……但是……”加进“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里去,进一步体会“我们”快活的心情。
(2)放风筝。
重点句子: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②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出“我们”当时快活的心情?
板书:拼命
③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3)找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①让学生分别找出这几句话,教师出示这几句话。
②学生连起来读这几句话,整体体会“我们”当时心情的变化过程。
③找出最能表现当时心情的词语。
板书: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哭垂头丧气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④练习用上面几个词说几句话,描述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困难、麻烦时的表现。
三、拓展想象
读课文最后部分,思考“我们”找到“幸福鸟”了吗?
让学生大胆想象,能说多少说多少,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
如有时间可以让学生写下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四人一小组讨论。
3.每组选代表发言。
四、感情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我们”心情的变化
自由读课文,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
板书:10风筝
做风筝高兴
放风筝高兴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体验
找风筝难受
11、秋天的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会写“盒、扇、邮”等10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
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3.唤起情感: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导学:
a、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
b、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你们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吗?
3.你们最喜欢哪几段内容?
品读课文,感受神奇
1.品读第1自然段。
a、自由朗读:能不能怀着喜欢的感情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b、指名多人次地朗读第1自然段:谁愿意把第1自然段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听?
c、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趣体悟情感: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处?
d、指名交流并读出神奇之处。
e、激发情趣: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读第2自然段。
a、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b、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c、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画的景物图片贴到黑板上。
d、品说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e、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说的那样有趣吗?
变读为述,积累语言
1.师引: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朗诵给大家听?
2.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朗诵练习。
3.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诵并评点。
习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
拓展练习
1.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和自己喜欢的语句。
2.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点,仿照书上某一句式写一句话。(两个作业可以任选其一)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会写“盒、扇、邮”等10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式激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
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教师引述:秋天的雨就象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下面请再读读课文第2.3两个自然段,看看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好吗?
2.学生自读:要求学生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发学生朗读,丰富表象。
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
a、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b、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c、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
d、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e、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a、师转换话题: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
b、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
c、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d、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它告诉大家,_________。小喜鹊______,小松鼠_______,小青蛙_______,松柏_______,杨柳树叶_______,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先让学生说说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
总结感受,拓展活动
1.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用以评促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好这段话。
2.联系全文内容,让学生思考回答: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a、先在四人小组内讨论。
b、然后集体交流。
3.引导学生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先作铺垫。)
习写生字,当堂展评
生字:梨、菠萝、粮、紧、杨
板书:11、秋天的雨
是一把钥匙
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丰收欢乐
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带来冬天的消息
12、《听听,秋的声音》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学准备:录音带(适合做朗读背景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题:
1、师: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录音响起)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音乐中师范读全诗)
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生:秋天的声音很美。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请学生读课题,读得美一点。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
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回答
4、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是否可以小组合作学习)
(其中的哪一种因学生说了拿来体验感悟)(朗读和想象、说话结合)
(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看课件)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2)“蠷蠷”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看课件)
蟋蟀在唱着“”朗读指导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课件)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朗读表现。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的声音,(课件)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果园里……人们的心里
你能用朗读表现么?
配乐朗读1----4节。
三、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
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出示:听听,
秋的声音
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
师小结: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多么——()
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吧!
感情朗读。
扩展,可以欣赏一首写秋的诗歌,送给大家作为礼物。
布置作业。
1、为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搜集有关秋的诗歌,画面,歌等
3、感受秋天写诗:看看,秋的色彩——————
闻闻,秋的味道————
板书:12、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蟋蟀
大雁田野匆匆来去
13、花钟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认知目标: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3.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存疑导入。
1、四人小组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说说自己观察了哪些花,它们在什么时间开放?
比一比,看谁搜集的信息多。(可以得到观察小能手的称号)(板书:花)
2、教师播放课件:欣赏一些美丽的花。问:你知道这些花的名字吗?它们是在什么时间开
放的呢?(学生可以猜测。)有一位植物学家,他的做法真绝妙呀!连老师心里都痒痒的,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请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熟读课文,初步释疑。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想一想怎样才算把课文读熟练?(遇到意思不明确的词,可以用自己已有的方法理解。)
2、交流自己读的过程。
3、请学生读1、2两段。
4、评议。
5、余下一段同桌读。(帮助伙伴纠正错误)
6、现在知道那位植物学家做了什么吗?(补充课题:钟)
7、你觉得他的做法如何?(讨论、交流)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心情读一读这课题呢?
(自由读课题)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表扬。
8、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些什么?(交流)
出示填空:我知道
9、你认为课文哪部分让你很感兴趣?
三、探究课文,感情朗读。
(根据学生的兴趣读懂课文。)
如:学生选择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段。
2、谁想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请学生朗读)
师:你读出了自己的感情,老师都被你感动了。你为什么会如此钟情于这一段呢?
(说体会,谈感想)
3、用课件出示两段话,学生朗读进行比较。(一段是原文;一段是教师改编,描写花儿开放的句式单调、干巴。)为什么你喜欢原文?(说理由)
4、师生合作朗读本段课文。
5、交流自己的收获。
6、带着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再美美地朗读这段课文。
7、背诵喜欢部分,与同学交流。
8、课件出示课后第三题。
小结:大自然实在奇妙,这些美丽的花儿为什么不在一个时间开放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同学们,你们想去探究一下吗?要知原因,下节课再见。
四、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认读,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2、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2)学生自己写,师生评议。
(3)学生练写,反馈结果。
五、课堂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题。
(2)抄写19个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认知目标: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3.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巩固反馈。
(1)学生听写词语。
(2)同桌相互检查。
二、展开想象,推测原因。
1、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2、学生自由推测。
三、研读课文,探究解惑。
1、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2、讨论交流。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学生朗读。
4、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5、小组交流,说说其他植物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关系。
四、总结全文,拓展能力。
1、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植物学家绝妙的做法。
2、继续观察搜集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给他人。(形式多样:如编科学小报、做资料卡、写观察日记等)
板书设计:
13花钟
湿度
温度花钟光照
昆虫活动
14蜜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年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③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①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②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③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③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b.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c.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④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①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读一读。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
c.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可板书“试验”两字)
②学习第二自然段。
a.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
b.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c.写一写。请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d.议一议。
◆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e.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
f.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
课堂练习
①学习生字。
a.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b.书写后,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学生写的字。
②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2、理解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
3、通过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①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②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
③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①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a.自由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b.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c.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②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③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④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a.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b.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中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再请多人次说)
c.其他同学评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d.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①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
②学生自读体会。
③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现性地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①诱导生疑:读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②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③教师引读。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④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⑤教师再引。
a.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b.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写的生字:测、括、确、误、途、超,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②学生组词书写书,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优点或不足。
拓展活动
分工合作,搜集有关昆虫奥秘的资料,设计一张手抄报。
板书:
14、蜜蜂
辨认方向能力强
?!
遇到问题实验求证得出结论
15、玩出了名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17年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①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②学生交流。
③教师导入。玩耍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书课题并读题)
④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⑤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
c.他玩的是什么?
d.怎么玩的?
e.他玩出什么名堂?
初读感知
①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a.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b.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②学生自主读书。
③检查自学。
a.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b.出示新词,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
c.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精读课文,领悟玩法
①多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②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③教师引导: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是怎样磨镜片的,他心里会怎样想?
④学生交流想象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
⑤指导朗读。能用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吗?
课堂练习,当堂展评
①练习写“堂、镜、闲、待、阅”这五个字。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③当堂展评。
课后活动
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17年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③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教学重难点: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①听写生字词。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玩镜片的。
继续读书,了解玩出的名堂
①教师引言:列文虎克就这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们继续学习、研究。
②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a.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
b.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
③交流讨论。
抓住以下要点:
a.有新的想法?: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b.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可以随意调节。
c.有新的发现:看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小人国”世界。
④转换角色想象。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心里会怎样想?
⑤朗读体会感情。请同学们朗读“他用显微镜观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体会感情。
a.自由朗读这部分内容,想想朗读时应该表达怎样的感情。
b.感情朗读,评点交流。
⑥表达感悟。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发现以后,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可多人次谈,学生交流时教师要画龙点睛地点拨、肯定)
欣赏玩出的名堂
①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国”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②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a.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句子,可多遍地读,另外还可参阅资料袋里的有关内容。
b.指名学生多人朗读。
③交流讨论:a.“小人国”指的是什么?b.他究竟玩出了怎样的大名堂?
④指名朗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议议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⑤再次品读:对这一段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新的发现?(着重体会引号的用法)
交流玩中收获
①教师引述。同学们平常都爱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也得到不少的乐趣。下面交流一下我们玩中的收获好吗?
②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一名同学到台前介绍。
练习生字
①出示生字卡片或显示电脑课件中的生字:腿、随、调、简、拜、访、具。
②学生说说怎样把这些字写得正确、漂亮。
③学生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拓展活动
把自己的玩法和收获写下,准备在“玩法大比拼”的故事会上讲一讲。
板书:
15、玩出了名堂
磨镜片
列文虎克制作显微镜轰动世界
最早发现微生物
16、找骆驼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2、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教学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骆驼在沙漠上走的片断。师介绍: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运货,可离不开骆驼。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骆驼的一篇课文。
二、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自由读)
3、按自然段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商人此时的心情怎样?你现在就是这个商人,你会怎么做?会遇到那些困难呢?
4、具体学习课文。
(1)当商人问老人的时候,他们说了什么呢?同桌同学分角色读(1——7自然段)
指名分角色读。
如果你是商人,听了老人的话,心里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随机指导老人的话,与商人越来越紧张、急切的语气)
(2)老人把骆驼的样子说得这样具体,又说不知道骆驼在哪,你这位商人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商人的话,读出生气、质问的语气。
(3)老人说的是不是真的呢?请你自己读读第10自然段。
老人说的是真的吗?他没看到骆驼,为什么对情况知道得这样清楚呢?谁能为在座的商人解释解释。
(4)结果怎样,齐读第11自然段。
5、小结。
(1)学过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点拨。
板书:
16、找骆驼
左脚跛
左驮蜜右驮米观察所得果然找到
缺了一颗牙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习作2教案及范文


教学内容:《习作2》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我的自画像》,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图文结合介绍自己的方法。
2.读懂习作要求,初步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并配上自己创作的自画像。
3.按习作要求,依照例文的方法,图文结合抓住主要特点向大家介绍自己。
4.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基本要领: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
2、图文结合介绍自己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范例作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读例文,明确目标
一、展示自画像。
1、同学们看了杜小虎的自画像后,都跃跃欲试,回家去画了自己的自画像,今天都带来了吧!
2、老师随即选择几幅,让大家猜一猜。
3、请同学们选出画的最像的一幅,讨论:这幅画的哪些地方最像?
4、请这幅画的作者介绍:怎样画的?
(抓住了长相、衣着、神态、姿态等方面特点。)
小结:要画得像,就得找准人的特点。画画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
二、学习例文
1、读例文,说说文章写了什么?
2、再读文章,把文章中主人翁的特点找出来并画出来。
3、分析人物有哪些特点?
姓名:杜小虎年龄:9岁
体重:20千克身材:身高1.2米,瘦而结实
表情:笑眯眯穿戴:蓝色衣服
爱好:喜欢打乒乓球,喜欢读书。
找重点:
(1)要点:身材、长相、表情、穿戴、爱好
(2)顺序:从身材、长相、表情、穿戴到爱好从头到脚从整体到部分
4、教师小结:写人要抓住每个人的特点来写
(1)我的十分钟
1、请同座位互相对自画像提意见,说说对方的特点。
2、按一定顺序说一说《我的自画像》。
四、师生交流:
1、有没有觉得难写的地方?
2、重点交流写一个人的外貌应该怎样写?
(要抓住一个人的特点,还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五、品读范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修改习作。
一、学生写草稿
1、教师巡视,拿一篇习作读一读,大家猜一猜
2、师生共同“评评看”,肯定,表扬优点,指出缺点
(2)我的十分钟
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文章认真的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的地方加上去,删除不必要的语句。
三、相互修改
自己修改满意的作品读给同桌听,征求别人的意见。
四、交流习作,师生评议
五、朗读习作
请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的学生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六、评价方式
1、学生自评
让读习作的学生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师生评价
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习作的评价,注意引导学生公正客观的评价他人的作品,分享他人习作的快乐。
板书设计
我的自画像
要点:身材、长相、表情、穿戴、爱好
顺序:从身材、长相、表情、穿戴到爱好
从头到脚从整体到部分
智慧空间:

附范文
范文一:
我的自画像
我是个可爱又温柔的小女孩,今年九岁了,我有一个好听的小名叫“欣欣”。
我有一头自然的黑中带黄的长发,时常扎着两只小辫子。两条弯弯的眉毛,就像柳树叶一样,可漂亮了!眉毛下面上一双大而有神的眼睛,像两个圆圆的大葡萄。一个小巧灵珑的鼻子,樱桃似的小嘴能说会道。我一笑起来,就会露出两个甜甜的酒窝。不胖不瘦的身材,非常苗条。我喜欢穿红色、粉色、蓝色的衣裙,因为我穿裙子真的很好看,就像一只美丽的花蝴蝶。
我有一双能干的小手,我做的手工又好看又好玩,我还喜欢帮妈妈做一些家务,比如掠衣服、洗碗、擦桌子等,我还喜欢画画、写书法、更喜欢看课外书。
我特别喜欢画水粉画。等我长大了,一定要画出故乡的江南风情,画出祖国的壮丽河山,成为一名出色的画家!
范文二:
我的自画像
我今年9岁,身材矮小。我有一张红苹果似的小脸,淡淡的眉毛下镶嵌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不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高高的鼻梁下有一张灵巧的嘴巴,一见家里有客人,就连忙打招呼,大家都说我有礼貌,就因为这样,妈妈还给我起了一个绰号“小八哥”。
我喜欢穿有“舞”字的衣服,因为我喜欢跳拉丁舞。前年,我因为跳舞好被老师在我额前贴了个“舞”字。下课了,同学们就老喜欢在我面前转转。我大吼了一声,一下子把他们吓跑了。哈哈!同学们说我的声音像一只老虎在睡梦中打鼾。
同学们,你们能猜出我是谁吗?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苏教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苏教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苏教版)

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

8.蒲公英

1、这是一篇童话故事,采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做事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要实事求是,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2、用“嘱咐”造句。出门前,妈妈嘱咐我过马路要小心。

3、ABCC式词语:金光闪闪银花朵朵

得意洋洋议论纷纷

4、假如你是太阳公公,怎样劝告那两颗想落到沙漠和湖泊里的种子?你们别看那儿金光闪闪、银花朵朵,很漂亮,但那并不适合你们生长,落到沙漠和湖泊,不仅没有财富和快乐,而且还会使你们丢掉性命,还是到泥土中去生长吧。

5、假如你是那两颗不听话的小种子,在干死或淹死前你会怎样想?我不该不听太阳太太的话,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选择到泥土中去生长的。

9.三袋麦子

1、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憨厚可爱的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吃光;勤俭节约的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聪明能干的小猴把麦子全种下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同样是一袋麦子,个人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是不一样的。

2、本文运用了对比手法,生动刻画了人物形象。小猪:憨厚可爱小牛:勤俭节约小猴:聪明能干

3、小猪、小牛、小猴中你最赞成谁的做法?为什么?小猴的做法更值得提倡,因为他有长远打算,而且聪明能干。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吃一半,种一半)

10.哪吒闹海

1、这是一篇神话故事,选自《封神演义》,讲了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敢斗邪恶大闹东海制服龙王父子,使人民又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故事。

2、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讲述故事。哪吒闹了三次,一闹摇晃水晶宫,动词有:跳、取、摆、掀;二闹打死夜叉,动词有:闪、躲、取、扔。三闹斗败三太子,动词有:纵身、抖出

5、我还读过的神话故事有:《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知识要点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知识要点”,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知识要点
一、第八课《蒲公英》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2、会读会写会用生字,理解词语:绒球、迷惑、波光粼粼、嘱咐、竞相开放、茁壮。
3、理解本课内容,懂得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4、本文用了拟人、对比的手法,写作时可以借鉴。
二、第九课《三袋麦子》
1、分角色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会读会写会用生字,理解词语:迫不及待、憨厚、拜访、抚摸、保存、聪明、防止。
3、能对小猪、小牛、小猴的不同做法能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4、本文运用了对比手法,生动刻画了人物形象。
三、第十课《哪吒闹海》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课文。
2、会读会写会用生字,理解词语:兴风作浪、滔天巨浪、随即、火焰、胡作非为、原形。
3、能按事情发展顺序生动地讲述“哪吒闹海”的故事。
4、学习哪吒为民着想敢斗邪恶的精神。
四、习作3:
1、植物传播种子方式:蒲公英-风苍耳—野兔等小动物豌豆-自身弹射葡萄-小鸟
2、晨雾浓,似云烟。谁家的孩子,打一声唿哨,甩几竿响鞭,赶一群鸭子往河沿。没入晨雾中,人鸭皆不见。只闻鸭欢呱呱叫,伴一支牧歌,清悠悠,传天边。
3、雏鹰展翅老马识途鱼贯而入倾巢而出鸡飞狗跳狼奔豕突群龙无首狡兔三窟
我知道关于动物的成语还有:鼠目寸光兔死狐悲龙飞凤舞马到成功羊肠小道
4、遇到火灾,要匍匐前进,用湿毛巾捂住自己的鼻子,并拨打119。
五、练习3:
1、了解椰子树、蒲公英、苍耳、豌豆和葡萄等植物传播种子的有趣方式。
2、写好钢笔字,注意:上下中心要相对,才能站的稳。
3、读背成语歌和小诗《晨牧》。
4、口语交际:学会求救,说说在生活中遇到意外的事件,人们是用什么方法自救或求救。
5、学写毛笔字。掌握“点”的运笔方法。区分露锋点和藏锋点的不同写法。
六、第十一课《第八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课文。
2、会读会写会用生字,理解词语:信心、抵抗、侵略、磨坊。
3、理解布鲁斯终于成功的原因是失败后不气馁,不丧失信心,鼓起勇气继续努力。
4、初步理解详写与略写。
七、第十二课《卧薪尝胆》: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课文。
2、会读会写会用生字,理解词语:建议、免除、屈辱、耻辱、后患、谋臣、转弱为强。
3、能较生动地讲述这个故事
4、会用“建议”造句。
5、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八、第十三课《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课文。
2、会读会写会用生字,理解词语:异常、缓步、效果、研究、分析、如果。
3、说说雷耐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4、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从小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5、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九、习作4:
1、有顺序地观察田野里的迷人秋景,注意抓住主要的景物。
2、初步能分清动景和静景。
十、练习4
1、练习用词串描写秋景,并展开想象画一幅画,为画配上古诗。
2、读读背背和“卧薪尝胆”有关的成语及《古今贤文?劝学篇》。
3、写好钢笔字:右边的竖比左边的竖写得长。
4、会用规范格式写留言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七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习作七教学设计

习作7编写通话故事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找“饿”》,了解这个童话是怎么编出来的。
2、乐于编童话.,提高习作兴趣,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3、能够围绕一个意思编写通话故事,做到语句要通顺,内容连贯。
4.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二、重点:能够通顺流畅的叙述故事。
三、难点:怎样通过组合玩具展开想象,编出很有趣的童话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点幻灯片)小朋友们,猜猜看,图片中的人物出自哪篇童话故事?
2、说到童话故事,同学们还想到什么了啊?板书:童话
3、大家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两只大熊猫,一只熊猫妈妈.一只熊猫宝宝,和他们打个招呼啊,想不想听听关于他们的故事呀?
4、有趣吗?这个童话故事啊,是一个小朋友编的,故事就在书上,同学们把书翻到122页,也捧起书自己读读好吗?
二、学习例文,学生习作
1、读完了?感觉怎么样?
(追问——哪儿有意思呢?)
总结提升: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想象出了语言,想象出了动作,
老师把板书写出来:想象、特点
1、多有意思的故事呀!两个毛绒玩具,通过想象,居然能编出这么有意思的童话故事!真是太了不起了!你们也想像这样编一个故事吗?板书:编
赶紧拿出你们的玩具,编一编,也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合作来编。(老师巡视,参与点拨)
3、谁来把你编的故事简单地说说?(教师可引导: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友情、、快乐)
4、你们说得真棒,(还有小朋友想说呢!没关系,赶紧拿出笔来,把你们编的故事写下来,看谁写得最生动,最有趣。)老师巡视,用红笔圈划
三、交流评价
1、(哎呀,看同学们写得这么投入,老师都不忍心打扰大家,但是老师真想听听同学们编了什么样的童话故事。)自己先读读,在你认为写得最棒的一小段旁边加上一颗五角星。
把你认为写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
(1)请你读一读
(2)你能夸夸自己吗?这段哪儿写得特别棒?
(3)你们的意见呢?谁还能来夸夸他?
(4)交流2—3个片段
2、[小朋友编得多棒呀!老师也编了一个童话故事,想听吗?这里呀,老师也只给大家说一小段最精彩的。——拿起玩具讲故事](放背景音乐)“妈妈妈妈,我睡不着?给我讲个故事嘛”熊猫娃娃拉着妈妈的手说。熊猫妈妈慈爱地摸着熊猫娃娃的头,笑盈盈地说:“好吧,乖孩子。”
“这个故事是外婆告诉我的,很多年前,我们熊猫家族面临着一次前所未有的灾难。我们生活的竹林里,竹子接二连三地开花了。”“那吃什么呀?”熊猫娃娃忍不住问,不由得搂住了妈妈。
“感觉就像一夜间发生的事。大伙都聚集在一起商量该怎么办?此时已经有年老的熊猫快要支撑不下去了。”说到这,妈妈的眼圈已经红了。熊猫娃娃出神地看着妈妈,把妈妈搂得更紧了。妈妈擦了擦眼泪,“这件事很快被人类知道了,他们立刻商量对策,用最快的速度帮我们熊猫准备了充足的食物……”
熊猫娃娃还想继续听下去,你们想听吗?老师课后再告诉你们吧。
(生很失望)别着急,拿起稿纸,读一读、改一改我们手中的童话,我们自己编的童话故事也会一样精彩。教师巡视。
谁愿意把你的故事整个儿读给大家听一遍?(注意勾画和修改)
四、评价
你真是我们班上的小“安徒生”了。(放在投影上)师用红笔圈划。
五、作业
将自己的作文回去再修改修改,利用班队会的时间我们开一个童话故事会,好吗?

习作内容习作7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动手摆放自己喜欢的玩具,动脑编一编玩具的故事。
2、能读懂例文《找“饿”》,了解这个童话故事是怎么编出来的。
3、编写的故事语句要通顺,条理清楚,让人能读懂。

指导过程
一、导入谈话。
玩具是我们从小就喜欢的好伙伴,尤其是动物玩具。动物王国里的玩具可多了,它们之间经常会发生各种各样有趣的故事。
出示两个熊猫玩具,问:这是什么?什么样的熊猫?(描述熊猫的外形)
你们猜一猜,他们是什么关系呢?这两只熊猫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指导学生读懂例文。
1、默读例文《找“饿”》,想一想:两只熊猫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
(1)熊猫娃娃找到“饿”没有?是如何找到的?
(2)熊猫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做?
2、论:小作者是怎样写这个故事的?
(1)你是不是觉得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哪儿很有意思?
(2)小作者的想象力又表现在哪里?
3、这两只熊猫之间,还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展开你的想象,开动脑筋想一想。
提示:如果他们在路上遇到了小猴(大象……),会发生什么事呢?
4、小组讨论。指名交流。
师适当点评:要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编写练说
1、在小组内分别摆放自己喜欢的玩具,通过想象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提示:可想象它们的个性,他们之间的关系,故事要有点意思,即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或给人有一点启示。
2、把编的故事在小组里讲给同学听。
评议:看编得是否有意思,想象是否合乎清理。
四、学生习作
1、明确要求:
(1)要把故事说清楚,有点意思。
(2)想象要丰富合理。
(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各人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自己的故事,再写下来。
五、学生写稿,老师巡视辅导



点1、故事情节是否完整,清楚。
2、想象是否合情合理。
3、内容是否具体。
4、语句是否通顺。
5、书写是否整洁。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3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300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