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1节设施农业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1节设施农业,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1节设施农业

知识与能力方面:

1.描述各种具体的设施农业,说明各种设施农业的优点、局限性。

2.形成关心现代农业发展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方面:

本节课主要采取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以及深入生活联系实际,理解各种具体的设施农业,说明各种设施农业的优点、局限性。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自我学习、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关爱身体健康、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他们社会责任感,形成关心现代农业发展的情感。

1.设施栽培、设施养殖的实例。

2.说明各种设施农业的优点、局限性。

智能农业。

讲授法和学生合作学习相结合

1课时。

学生:深入调查当地的设施农业,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

一、设施农业

定义:设施农业是使用人工设施、人工控制环境因素,使生物获得适宜的生长条件,从而延长乃至“改变”生产季节,获得最佳产出的农业生产方式。

二、设施栽培

1.发展阶段:设施栽培基本上经历了由简单的保护地栽培,如阳畦、小棚、中棚、塑料大棚、普通温室,到现代化温室、植物工厂的发展阶段,既有低水平到高水平、有低科技含量到高科技含量的发展阶段。

2.主要的设施:无论哪种设施栽培,其主要的设施有:温室、苗床、排灌系统、温室控制系统、湿度控制系统、光照控制系统、施肥系统和植物保护系统。其中,以温室及其温度、湿度和光照控制系统位最基本的设施。

3.设施栽培的基质:多用人工配置的“营养土”。

三、设施养殖

1.概念:主要是通过各类现代化和集约化的饲养房舍及配套设施,对各类畜禽、水产品和某些特种动物,进行工厂化饲养和管理。

2.我国设施养殖的畜禽:主要有猪、牛、羊、马、鸡、鸭、鸵鸟、鹌鹑和多种水产品。

3.智能农业:也称为“数字农业”或“信息农业”,是运用遥感遥测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农业专家系统等信息技术,与土壤快速分析、自动灌溉、自动施肥给药、自动耕作、自动收获、自动采后处理和自动贮藏等智能化农机技术相结合,定位到中、小尺度的农田,在微观尺度上直接与农业生产活动、生产管理相结合的高新技术系统。

四、板书设计

设施农业

定义

发展阶段

设施栽培

主要设施

设施农业

主要的栽培基质

概念

我国设施养殖的禽畜

设施养殖

智能农业


1.做学案上的练习题。

2.做社会调查

本节课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轨相联系、与解决生产、生活中问题所出的一系列创新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增强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关爱人们生活的质量和解决小康问题。学生讨论的非常热烈、发表自己的见解也非常的独到。

相关推荐

设施农业


第6节设施农业

知识与能力方面:
1.描述各种具体的设施农业,说明各种设施农业的优点、局限性。
2.形成关心现代农业发展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方面:
本节课主要采取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以及深入生活联系实际,理解各种具体的设施农业,说明各种设施农业的优点、局限性。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自我学习、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关爱身体健康、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他们社会责任感,形成关心现代农业发展的情感。

1.设施栽培、设施养殖的实例。
2.说明各种设施农业的优点、局限性。

智能农业。

讲授法和学生合作学习相结合

1课时。

学生:深入调查当地的设施农业,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
一、设施农业
定义:设施农业是使用人工设施、人工控制环境因素,使生物获得适宜的生长条件,从而延长乃至“改变”生产季节,获得最佳产出的农业生产方式。
二、设施栽培
1.发展阶段:设施栽培基本上经历了由简单的保护地栽培,如阳畦、小棚、中棚、塑料大棚、普通温室,到现代化温室、植物工厂的发展阶段,既有低水平到高水平、有低科技含量到高科技含量的发展阶段。
2.主要的设施:无论哪种设施栽培,其主要的设施有:温室、苗床、排灌系统、温室控制系统、湿度控制系统、光照控制系统、施肥系统和植物保护系统。其中,以温室及其温度、湿度和光照控制系统位最基本的设施。
3.设施栽培的基质:多用人工配置的“营养土”。
三、设施养殖
1.概念:主要是通过各类现代化和集约化的饲养房舍及配套设施,对各类畜禽、水产品和某些特种动物,进行工厂化饲养和管理。
2.我国设施养殖的畜禽:主要有猪、牛、羊、马、鸡、鸭、鸵鸟、鹌鹑和多种水产品。
3.智能农业:也称为“数字农业”或“信息农业”,是运用遥感遥测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农业专家系统等信息技术,与土壤快速分析、自动灌溉、自动施肥给药、自动耕作、自动收获、自动采后处理和自动贮藏等智能化农机技术相结合,定位到中、小尺度的农田,在微观尺度上直接与农业生产活动、生产管理相结合的高新技术系统。
四、板书设计


1.做学案上的练习题。
2.做社会调查

本节课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轨相联系、与解决生产、生活中问题所出的一系列创新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增强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关爱人们生活的质量和解决小康问题。学生讨论的非常热烈、发表自己的见解也非常的独到。

必修2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必修2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简要分析中国古代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古代文明是在长江、黄河、辽河等适合发展农业的大河流域发展起来的。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也成为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而精耕细作技术则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但是到了近代,小农经济却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它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接下来我就对这个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铁犁牛耕技术出现于春秋战国,在汉代得到改进和推广。隋唐时期,随着江东犁的出现,得到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西周时期,实行了垄作法,西汉时实行代田法。还采用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方式,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为了提高土地生产率,人们通过提高耕作技术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充分发挥土地潜力,在北方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形成耕耙耖技术。改变农业环境,提高土地生产率。中国古代重视农田灌溉,从古至今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改善了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的好坏。
总之,我国古代农业孕育了我国古代文明,它的艰难成长历程,既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艰辛和智慧,也包含了历代统治者所实行的农业政策。精耕细作和自给自足,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全面认识小农经济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生产部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在其自身的农业保持长盛不衰,其社会历史和文化才能持续发展。中国古代农业非常发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也正是中华文明火炬长明不灭的主要原因之一。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不是唯一模式。接下来我就对小农经济作一全面分析。
(1)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铁犁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小农经济之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2)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商品交换,而主要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及交纳赋税;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不完全等同。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形式,自然经济强调其生产不以交换为目的,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3)弱点:①分散性:一家一户的个体生产②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③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④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是王朝政策的影响。(4)作用:①积极性:小农经济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②局限性: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农民承受沉重的封建剥削,最终阶级矛盾尖锐,导致农民起义爆发。
总而言之,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特征,也是古代社会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赖以建立和长期存在的深厚而坚实的基础。

从四个角度认识发达的古代农业
古代中国农业具有世界领先、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特点。其中,世界领先体现为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我认为对于本节的学习主要应该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学习。
第一,从经济构成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商周时期,人们已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绿肥和治虫灭害等技术;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人们也由经常迁徙走向定居生活。
第二,从耕作方式和生产技术的角度看,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铁犁牛耕的发展,重点在农具即耕犁的改进。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春秋战国时期是开始使用和逐渐推广阶段(铁农具和牛耕);两汉时期是改进和进一步推广阶段(耦犁和犁壁),隋唐时期是完善阶段(曲辕犁和犁评)。
第三,从经营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这种“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又一特点。小农经济的形成,即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从集体劳动到个体农耕的变化过程。
第四,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使劳动者有可能获得一定的土地,生产力的发展又使劳动者有能力独立进行生产活动。这样,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神农氏
神农氏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远古人民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他发明制作木耒、木耜,教会人民农业生产。反映中国原始时代由采集渔猎向农耕生产进步的情况。又传说他遍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会人民医治疾病。
传说神农一生下来就是个“水晶肚”,几乎是全透明的,五脏六腑全都能看得见,还能看得见吃进去的东西。那时候,人们经常因乱吃东西而生病,甚至丧命。神农为此决心尝遍百草,能食用的放在身体左边的袋子里,介绍给别人吃,用作药用;不能够食用的就放在身体的右边袋子里,提醒人们注意不可以食用。
《白虎通义》记载:“古之人民皆食兽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神而化之,使民易之,故谓神农也”。这说明,神农氏所处的时代,是中国从原始畜牧业向原始农业发展的转变关头。怎样才能解决人们的吃食问题?神农氏苦苦思索,可谓绞尽脑汁。
据《拾遗记》记载,一天,一只周身通红的鸟儿,衔着一棵五彩九穗谷,飞在天空,掠过神农氏的头顶时,九穗谷掉在地上,神农氏见了,拾起来埋在了土壤里,后来竟长成一片。他把谷穗在手里揉搓后放在嘴里,感到很好吃。于是他教人砍倒树木,割掉野草,用斧头、锄头、耒耜等生产工具,开垦土地,种起了谷子。
神农氏从这里得到启发:谷子可年年种植,源源不断,若能有更多的草木之实选为人用,多多种植,大家的吃饭问题不就是解决了吗?那时,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草药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谁也分不清。神农氏就一样一样的尝,一样一样的试种,最后从中筛选出的稻、黍、稷、麦、菽五谷,所以后人尊他为“五谷爷”、“农皇爷”。

必修2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必修2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必修2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中国农业的起源:农业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________;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配置水稻和粟的国家;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原始农业的耕作方法:________。
(3)商周时期的农业:松土工具________出现并普遍使用;已经懂得开沟排水,_______,沤制肥料、治虫灭害;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人们的生活也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_____。
(4)特点:中国农业________,________,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2.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耕作方式:①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_______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②西汉赵过推广_______,后来又出现犁壁,汉朝以后,________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③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________,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2)耕作技术:①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________已经使用。②西汉时,赵过推行________。③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________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3)耕作制度:①两汉的耕作制度是以________为主。②宋朝以后,随着南方社会经济的日益发达,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________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4)农业灌溉:①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_______、汉朝的________、白渠和_______等。②灌溉工具:曹魏时有________,唐朝时创制了________,宋朝出现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产生:春秋战国时期,随着______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以及__________的确立而产生的。
(2)特点:以________为单位;男耕女织;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中国传统农业________的基本模式。

1.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在世界上,我国最早培植的农作物是()
A.稻和麦B.玉米和甘薯C.大麦和小麦D.粟和稻
2.先秦时期,古代中国的农耕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那么,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石器锄耕B.刀耕火种C.铁犁牛耕D.千耦其耘
3.中国人多地少,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非常发达,以下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的耕作方法和耕作制度是()
①推行代田法②实行稻麦轮作或一年三熟制③实行土地公有④实行集体耕作
A.②④B.①②C.③④D.①③
4.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
A.铁犁牛耕B.自然经济C.集体经济D.刀耕火种
5.中国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形成的原因有()
①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②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 ③先进的灌溉工具的出现 ④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一、基础知识总结
1.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法经历了──石器锄耕──的过程。
2.我国古代传统农业注重精耕细作,根据课文完成下列表格。
时代生产工具耕作技术水利灌溉
春秋战国
两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
明清//
3.小农经济
项目内容
条件
特点
优缺点
二、能力提升探究
1.我国早期农业的发展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有哪些?其出现有何意义?
2.我国商周时期农业比原始农业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具体表现有哪些?
3.小农经济产生于什么时候?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1)结合材料一、二,上面反映的古代农业生产模式是什么?
(2)这一生产模式有什么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
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诗》唐李绅
结合课文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情况?

1.2009年为农历己丑年。1月3日,由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限量制作发行的“牛年生肖贺岁金银盘”在青岛开始销售,金银盘正面为中国历代特色生肖牛图案纹饰,背面为甲骨文“牛”字组合。其中,“牛”成为十二生肖之一,这源自()
A.中国古代神话传说B.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D.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2.旧中国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B.农民生活富裕安逸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3.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4.“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的这首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B.耜耕
C.石器锄耕D.铁犁牛耕
5.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
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A.①③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④
6.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
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
7.《颜氏家训》说中国古代能够“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这说明()
A.一般农家的男耕女织可以满足正常日用
B.家庭成员众多各行各业都有,一切生产生活所需都可自己解决
C.足不出户闭门,等商贩上门
D.农民的要求极低
8.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坛,……有财不行商,有相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毛泽东曾经指出:“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下列哪些语言反映了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①湿耕泽锄,不如归去②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③肥田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④且溉且粪,张我禾黍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0.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铁犁牛耕的出现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D.单位亩产量提高
参考答案:

1.D2.C3.B4.B5.B

1.D2.C3.B4.D5.B6.B7.A8.B9.D10.B

第1节水溶液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高中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第1节水溶液”,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1节水溶液
学习目标
1.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酸碱电离理论。
2.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能进行溶液pH的简单计算。
3.初步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知道溶液pH的调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
4.弄清强弱电解质及其溶液导电性的关系。
知识梳理
1.水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水的离子积常数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升高,Kw_________。在一定温度下的稀水溶液中,[H+][OH-]等于_______________。
2.水溶液的酸碱性与[H+]和[OH-]的大小关系:[H+]=[OH-],溶液呈_____性;[H+]______[OH-],溶液呈酸性,且[H+]越_______酸性越强;[H+]______[OH-],溶液呈碱性,且[OH-]越___碱性越强。
3.人们常用p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表示为:pH___________;常温下中性溶液[H+]___[OH-]=________,pH=______;酸性溶液[H+]___[OH-],[H+]_______,pH_____;碱性溶液[H+]____[OH-],[H+]_______,pH_____。
4.强电解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弱电解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的是_____(强、弱)电解质。在醋酸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溶剂化作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导航
1.方法导引
(1)弄清水的离子积的涵义是完成本节学习的关键。只有通过对水的电离特点的分析,才能认识在中性、碱性或酸性的稀溶液里,水的离子积在一定温度下是个常数,才能对溶液酸碱性有本质的认识,并为认识溶液pH打下基础。
(2)有关pH的计算,可根据下面几个问题,阅读课文相互讨论解决。为什么要引进pH的概念?什么是溶液的pH值?溶液的酸碱性和pH有什么关系?是不是对任何浓度的水溶液,用pH表示溶液酸碱性都是方便的?测定溶液pH的方法有哪些?
(3)从平衡的角度理解弱电解质的水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离子和分子。
(4)回忆复习电离、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电解质导电的原因。引出导电性的强弱跟电解质的电离程度有什么关系?电解质在溶液里的电离程度跟它们的化学键有什么关系?
2.例题解析
例1.90℃时水的离子积Kw=3.8×10-13mol2.L-2,该温度时纯水的PH是
A等于7B小于7C大于7D无法确定
解析.25℃时,在纯水中[H+]=[OH-]=1×10-7mol.L-1,pH=7,Kw=[H+][OH-]=1×10-14mol2.L-2;当温度升高时,纯水的电离度增大,[H+]=[OH-]1×10-7mol.L-1,pH=7,Kw=[H+][OH-]1×10-14mol2.L-2。
中性溶液的pH不一定等于7,pH=7的溶液不一定是中性溶液,在任何条件下,中性溶液一定有关系[H+]=[OH-]。
例2.为更好地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科学家提出了酸度(AG)的概念,AG=lg[H+]/[OH-],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中性溶液的AG=0
B.酸性溶液的AG0
C.常温下0.1mol.L-1氢氧化钠溶液的AG=12
D.常温下0.1mol.L-1盐酸溶液的AG=12
解析.中性溶液[H+]=[OH-],则AG=0;酸性溶液[H+][OH-],则AG0;0.1mol.L-1盐酸溶液中,[H+]=0.1mol.L-1:,[OH-]=1×10-13mol.L-1:可求得AG=12,同理0.1mol.L-1氢氧化钠溶液的AG=_12。
例3.PH=5和PH=3的两种盐酸以1:2体积比混合,该混合液的pH为()。
A.3.2B,4.0C.4.2D.5.0
解析.混合后[H+]=(10-5V+10-3×2V)/3V=6.7×10-4mol.L-1,PH=—lg[H+]=3.2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2573.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