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五)
教学要求:
1.认识各种钢笔,懂得用钢笔写字的执笔方法和注意事项
2.懂得在稿纸或者练习本上写钢笔字的要求,掌握写字的行款,培养认真写钢笔字的习惯。
3.了解写毛笔字的执笔方法,训练正确的握笔姿势,培养学生认真写毛笔字的良好习惯。
4.初步了解“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有关知识,懂得如何使用和爱护毛笔,培养正确地使用、爱护毛笔和注意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学好毛笔字和钢笔字的兴趣。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我们受益终生。进入三年级第一学期,我们努力培养的第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板书)认真写好钢笔字。
二、认识钢笔,指导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请大家拿出自己的钢笔,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教师讲解钢笔的组成)
教师过渡:认识了钢笔,你们知道怎样使用它么?
1.观察第一页插图。
怎样写钢笔字呢?钢笔的握笔姿势和坐姿跟我们先前写铅笔字有啥相同和不同?
学生观察图上同学们的坐姿,拿笔的样子。自己模仿握笔坐姿,教师行间巡视。相机指导纠正。
教师指点:钢笔与铅笔的握笔姿势基本一样,需要注意的是钢笔的笔尖要对着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正中位置,笔尖如果歪了,会导致笔画不流畅并损伤钢笔。
2、看二页插图,欣赏钢笔作品,你觉得哪里写得好?
学生学着写写,比较书上作品后,说说自己满意的地方,和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过渡:钢笔从今以后会成为我们学习的好伙伴,会伴随我们走过小学,走到中学、大学,直至社会。那么,该怎样照顾它呢?
3.看第三页六幅小图
你对钢笔的保护了解了什么?
三、总结
我们对这个小伙伴想说点什么吗?
四、练习
学生拿出钢笔和一张方格纸练习用钢笔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指导看第四页图
1.上图
图上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2.左下图
图上都有什么?谁认识这些写毛笔字的工具?
教师请同学将自己毛笔上的字读一读,讲解有不同的毛笔。
教师点拨:
同学们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利用各种资源,主动识字。请班上有基础的小“书法家”,示范姿势。
3.右下图
小朋友在写毛笔之前蘸好适量的墨汁,再把纸铺平开始写毛笔字。
二、欣赏作品
1、欣赏第6页上图学生的书法作品
2、你在什么地方曾经看到过书法作品?你看后都有什么感想?小组内说,指名全班说。
3、你知道有哪些书法家?
过渡:我们班也有小书法家,展示作品。
4、现场写字,生轮流参观,激发兴趣,自己动笔写。
三、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钢笔和毛笔这两位小伙伴。它们将在我们学习生活中与我们相伴,希望大家和它们好好相处,善于用它们。相信大家一定能用它们写出最优美的汉字
《1、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重难点:
指导朗读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感受童年生活的精彩和欢欣,懂得珍惜,懂得热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支美妙的旋律,谱写着热爱、追求和向往;一曲动人的歌曲,传唱着理想、幸福与希望。它伴随几代人的成长,回响在许多人的心上。它就是著名词作家乔羽爷爷所写的《让我们荡起双桨》,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小诗,去感受它永恒的魅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词语
双桨绿树红墙轻轻倒映幸福
环绕四周凉爽

指名读齐读
3、指名读课文,相机正音
4、通过读诗,大家知道了什么?生交流
一群少先队员课余时间荡舟北海,尽情欢乐。
现在,就让我们也加入他们行列,与他们一起到北海泛舟去吧。
三、问题引领,深入感受
1、“我们”在什么时候荡起了双桨,从哪句可以看出来?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找到相关语句勾画下来。
2、当你们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是怎么样的心情?都会玩些什么?(生自由说)
痛痛快快玩,自由自在地欢乐,这就是尽情欢乐。
带着你们的体验和感受,好好读一读。
四、入情入境,读中感受
1、学习第一节
“让我们荡起双桨……绿树红墙”
你读到这些诗句的时候,眼前一定会出现一幅美丽的画面,能给大家说一说,这画美在哪儿吗?(随机理解“倒映”“环绕”)
我们置身在如此优美的环境中,怎能不感到快乐。
让我们再来关注“荡起”和“推开”这两个动词,你体会到什么?
“推开”本是人的动作,把小船当成人来写,感受到船儿慢慢行进在平静的水面上;从“荡起”可以感受到小朋友荡舟的动作轻快,情绪欢快。
划着几条小船荡漾在碧波上,欣赏如画的美景,怎能不感到快乐?指导读书
2、过渡:还有让你感受到快乐气息的语句吗?
学习第二小节
“红领巾迎着太阳……歌唱”
抓“愉快歌唱”体会小伙伴心情愉快,这愉快的歌声把水中的鱼儿都吸引过来,鱼儿真的会望着“我们”,倾听“我们”的歌声吗?谁来读读这四句诗句,读出少先队员的高兴和愉快?
预设:抓“悄悄地”,轻读
我们的歌声太愉快了,太动听了,连水中的鱼儿都情不自禁放轻了动作,生怕打扰我们。
再静下心读一读这几行诗句,如果你是画家,你还会给这美丽的画卷增添什么?
3、学习第三节
尽情欢乐的少先队员在想: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结合整首诗,结合你的生活实际,你会给出怎样的答案?
关爱我们的父母、老师、祖国……
这首歌创作之时,我们的新中国刚刚成立五周年,少先儿童在新中国和共产党的光辉下健康成长,他们快乐地泛舟北海,怎能不感谢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党?
4、细读这三节诗句,你有什么发现?
反复的修辞手法,诗歌创作中人们常常使用这样的手法使诗句读起来更有节奏和韵律美。
再次诵读,感受少先队员的欢乐和幸福
五、出示资料,总结全文
本文是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主题曲,这部电影是1955年拍摄完成的新中国第一部儿童影片,它真实表现了20世纪50年代少年儿童的生活,再现了孩子精彩的童年。这首歌更是家喻户晓,伴随一代代儿童成长,成为50多年来传唱不衰的经典。
六、作业设计,延伸拓展
1、学唱歌曲
2、假日,去公园划划船,唱唱歌,交流感受。
七、板书:
让我们荡起双桨
愉快欢乐幸福
《2、学会查“无字词典”》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注意在生活实践中学。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你们出去玩了吗?玩的过程中你有些什么收获吗?
2、生讲自己暑假的收获、经历。
二、初读感知
过渡:暑假里有一位小朋友要聪聪也跟着爸爸到青岛去旅游了一趟,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他的收获是否和我们相同。
1、自由读: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试着联系课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字词情况检查
(2)指名读课文,有意识地请三位同学分读课文(1-5)(6-8)(9)。
(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交流讨论)
三、设置悬念
过渡:聪聪这一趟旅游的确很高兴,因为他不仅看到了青岛的迷人风光,同时还学到了一样本领,想知道是什么本领吗?
1、自由读第9自然段,读通顺流利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有字词典?无字词典?
3、只要我们和聪聪一起经历了这次旅行,相信这两个难题会被我们解决的。
5、自读第1~5自然段,读准生字词。
6、指名读,正确、流利。
7、齐读。
8、这两个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呢?我们下堂课再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细续体会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读通了§1~5,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聪聪和爸爸的一件怎样的事呢?[出处小精灵儿童资讯站]
2、再指名读第1~5自然段
爸爸问聪聪一个什么问题?聪聪怎么回答的?听了聪聪的回答,爸爸笑了笑,他满意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讨论交流
板书:骄阳似火
爸爸怎么解释的:两个人的解释谁正确?
他们不同在什么地方?比一比哪种好?
聪聪:背词典上的解释,没有实际的理解(板书:有字词典)
爸爸:来自生活、大自然,答案具体、直接。(板书:无字词典)
板书:烈日当空、树叶晒蔫了
4、你能结合生活来说说“骄阳似火”吗?
生可能会回答:
太阳当头身上晒得火辣辣的
烈日当空同学们身上满头是汗
烈日当空地上晒得发烫
柏油马路都融化了
5、读爸爸说的话
讲:这不是……吗?是一句反问句
师范读。(读出亲切指正的口气。)指名读、齐读。
能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就是……解释。)
6、指名朗读第3~5三个重点段
指读,评议,练读,指读,齐读。
7、学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
要善于联系生活来理解词语,这就是学会查“无字字典”的方法。
二、精读第6~8自然段,进一步体会无字词典。
1、自由轻声读第6~8自然段
爸爸说:眼前的情景像不像“惊涛拍岸”,指的是什么情景?学生划出有关语句,自由读读、指名读,读出“汹涌澎湃”的气势(海面上……声音。)
板书:惊涛拍岸:大海边,波涛涌来,山崩地裂
2、爸爸用了“惊涛拍岸”来形容这番情景,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3、爸爸在这里是如何使用无字词典的呢?
把生活中看到的现象和一个词语联系起来。
4、你会用这种方法吗?让我们来试试,好吗?
①一个地方盛开着许许多多的花,你想到了什么词?
(百花盛开,百花争艳)
②小明回家写作业总是很认真很专心,你想到了什么词?(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③天空中闪电一个接一个,雷声一声紧一声。(电闪雷鸣)
三、回复读第9自然段,深化感受。
1、学到这里,你对文中的“无字词典”懂了吗?
“无字词典”指现实生活。
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怎样做?
学会留心观察,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
2、你怎么理解爸爸说话的意味深长?你来意味深长地说一说。
指读,评议,练读,齐读。
熟读爸爸说的话。
3、总结全文
四、作业
1、把解释“骄阳似火”的句子抄下来,并且再结合生活来写上两种“骄阳似火”的现象。
2、把解释“惊涛拍岸”的句子抄下来。
3、结合生活现象,写出词语
4、描红
5、抄写词语
6、扩词
查()()()典()()()
聪()()()岸()()()音()()()
五、板书:
学会查“无字词典”
骄阳似火马路上烈日当空树叶晒蔫
惊涛拍岸大海边波涛涌来山崩地裂
有字词典现代汉语词典
无字词典来自生活来自自然
不仅……而且……
《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掌握“车”字笔顺。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3.培养背诵古诗的兴趣,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会认“径、斜、亭、停、车、霜”6个字,会写“远、亭、停、车、霜”5个字.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表现秋天的美好境界,注意“径、斜”读音.
教学准备:
1.课文挂图、字理演变图、生字卡片。
2.朗诵的背景音乐。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挂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深秋,天气已经很冷,远处山林中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马铃声,诗人杜牧坐在马车上正慢慢走来,今天我们一起学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
2.初读感知,识记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注意“径、斜”读音,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生处等词含义.
小结:这首诗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这么美丽的秋景。真了不起呀!其实,这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你能不能沉下心来,再来细细的品味它,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3.再读感悟,背诵古诗
(1)播放古典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人意境。(走在带有深秋寒意的山路上,看到小路盘旋曲折,斜斜地向远处的山顶延伸。诗人一边走一边向远处望去,只见那白云缭绕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诗人走着走着,忽然停下了车,为什么呢?因为美丽的枫林晚景把他给吸引住了。诗人不禁赞叹:“霜叶红于二月花。”)
(2)刚才我们跟随诗人一起观赏了秋天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你能把这感受读出来吗?(齐读)诗人写的美,你们读得也美,想不想把它背下来。(自由背)
4.指导写字
(1)“雨”作偏旁时,左边竖变点,横折钩变成横钩。
(2)“车”字的下横要写得伸展。
5.拓展活动
(1)填字,涂色,说说你眼中的秋天旨在要求学生巩固生字,并能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结合生活经验给秋天涂色,找到身边的秋天并说一说身边的秋天。教师应引导学生尽可能遵循客观实际,
(2)背一背
《山居秋暝》(节选)描绘了雨后初晴、秋高气爽的山中美景,《枫桥夜泊》写出了秋天的萧条景象,表达作者旅途漂泊的孤寂感,引导学生背诵积累。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感受魅力。
1、导语: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千百年来,《枫桥夜泊》究竟在散发着怎样的魅力呢?这节课,咱们将一同去感受。
2、板书课题。
3、释题。
二、读通诗句,初步感知。
过渡语:《枫桥夜泊》是一首非常美的古诗,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听一听?
1、课件出示古诗内容,聆听范读。
你们也想来读一读吗?
为了让你们能读得更好些,老师给大家提几个小建议,待会,同学们先一个人自由地读读这首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明白了吗?
2、学生朗读。
⑴分男女生朗读。
⑵指名朗读。
三、赏析品味,体会意境。
过渡语:古诗虽然短小,但往往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要学好古诗,咱们就得细细地去体会这其中的感情,只有理解了古诗所包含的意义才能更好的体会它所要表达的感情。下面我们进一步学习古诗,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1、课件出示“月落乌啼霜满天”学生试理解“月落”和“乌啼”以及“霜满天”的意思。
2、学生根据句中词语意思,试说诗句意思。
3、用以上方法逐句分析古诗。
4、自由诵读古诗。
5、教师配乐吟诵古诗,学生闭眼想象诗文所描绘的画面。
6、你觉得诗人此时心情怎样?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通过学习,我们一步一步走近了这位诗人,也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同学们,你们想进一步了解了解这位著名的诗人吗?
7、介绍作者。
进一步认识了诗人张继,我相信大家更加理解他此时的心情。你能通过读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哪位同学能自告奋勇地试试?
8、指名吟诵古诗,试读出诗人的感受。
9、作者在诗中没有写一句伤感失落的话,但通过八种景物,描绘了一幅宁静、幽暗、寒冷而又美丽的江南秋夜图,传达出他浓浓的愁绪,这就叫做借景抒情。同学们,以后在你们的习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增添文章色彩。
四、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过渡句:同学们,张继借《枫桥夜泊》抒发了千古一愁,你们还知道哪些带“愁”字的诗句?
1、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愁”字的诗句?
2、你想对这些充满愁绪的诗人说些什么?
大家说的真好!
3、教师小结如何正确面对挫折。
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笑语欢歌,也有忧郁哀愁,面对忧愁,有的人沉沦,有的人思索,有的人彷徨,有的人分奋发。而张继呢,变愁为诗,留下了这千古绝唱。
4、全班齐声背诵诗文,结束本课。
播放乐曲《平湖秋月》
师:同学们,最后让我们在这优美的乐曲声中背诵全诗结束我们今天的课程。
《4、做一片美的叶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三个生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树叶的美,懂得要找到自己的位置,为集体服务的道理。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树叶的精神。
教具准备:各种树叶、生字卡片、录音、投影片。
课前准备:搜集各种树叶,调查树叶的作用。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激趣揭题。
1.同学们,请拿出你们搜集的树叶,向大家做个介绍,好吗?
2.指导介绍方法:树名、形状、颜色等。
3.指名上台介绍。
4.这些来自不同树种的树叶形态各异,散发着诱人的清香,给人以美的享受。叶子有什么作用呢?说说你们的调查结果。
5.树叶给大树带来了美,深秋之后,它飘落到大地上,有些深埋在泥土里,仍然为大树提供丰富的营养。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一篇赞美叶子的文章。(板书课题:做一片美的叶子)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自学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重点读准前、后鼻音、翘舌音。
(2)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
(3)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标上自然段序号。小组合作,轮读课文,相互正音。
4、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个别读,齐读,开火车读。(重点读准前、后鼻音、翘舌音)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词。指名读,齐读。
(3)运用联系上下文或看插图等来理解文中的有关词语。[
5、文共几个自然段?指名分别读第一、二自然段,第三~八自然段,第九~十一自然段,想想每一部分写了什么?
(板书:远望大树近观树叶抒发感情)
6、自由读课文,想想作者从哪些位置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问。
三、精读感悟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想想远望大树有什么样的感觉?(大树美、大、绿)
2、出示“远远望去,那棵大树很美。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比较赏读,“远远望去,那棵大树很美,很大,很绿。”与课文中的原句比较,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把大树比作绿色的云,可以看出大树树叶的茂密。)
3、各自轻声读第一、二自然段,闭目想象“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4、多媒体出示大树远景图,指名朗读其余学生边听边欣赏,评价。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文中的生字“态、各、异、汁”,学写生字。
(1)这些字,你认识了那些?在哪里认识的?还有哪些字你不认识?怎样记住它?
(2)仔细观察,指名回答。特别提醒“异”:上“巳”(封口)下“廾”区别字形:异—导;汁——计。
(3)这些生字还可以组哪些词语?
(4)老师范写,学生书空,再在书上描红。
(5)学生在田字格内临写生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词语,读一读:
奉献肥美飘零回归
整体输送茁壮葱翠
2、、激趣入题
(1)、谈话:小朋友们在课前,在校园、在家中、在公园中采集了许多美丽的叶子,从你们绽开的笑脸,老师已看得出来,你们非常开心,对吗?咱们将自己的收获举高!大家看,它们美吗?你们愿意也做一片美的叶子吗?
(2)板书课题:4做一片美的叶子,齐读
二、精读课文
1、大家都认为叶子很美,那么叶子美在哪里呢?大家读读课文,课文中哪几小节是直接去写叶子美的?
2、课文第四、六小节,让学生说说美在哪里?
a提问:我们大家都很聪明,一定有人知道“形态各异”是什么意思吧?谁愿意给大家讲讲。
引导:大家举起我们采集的叶子,瞧!它们形态各异。有的成椭圆形,有的成五角形……没有哪两片是相同的。
b第六小节中的叶子更美,老师都有一种想朗读的冲动,大家想听吗?
引导:这么美的句子如果能边读边想,那就更好了。让学生交流,你喜欢哪个季节的树叶?为什么?理解“肥美”、“飘零”
三、赏读课文
1、过渡:是啊,多美的叶子啊!怪不得我们刚才有许多小朋友都愿意成为一片美叶子,老师也想做一片美的叶子,但老师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老师发现叶子还有更美的地方。
2、出示挂图
a引导:看,多美的大树,远远望去,就更美了。大树这么美是谁的功劳?对,没有叶子的奉献就没有大树的美。
b指导朗读:美美的朗读“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开起。”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c设问:为大树而奉献自己,你觉得叶子怎么样?
小结:对,无私奉献就是一种美!
四、读文明理
1、指导朗读:“我们每个人都像叶子……让它茁壮、葱翠”
2、引导:我们班级就是大树,如果我们每位小朋友都向美的叶子学习,都做个很棒的学生,那我们的班级一定是很棒的班级;如果我们的社会是大树,那我们每个人都为生活作出贡献,那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幸福、美好!你们说,老师说得对吗?
3、动情地朗读最后一节:“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4、小结
假如你是树上一片美的叶子,你会对大树说什么?对人们说些什么呢?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奉、体、置、自、己、输”
2、怎样识记这些字?
3、特别提醒:“己”的笔顺和区别“已”。
老师范写,学生书空,再在书上描红。
4、学生在田字格内临写生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六、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抄写词语。(练习3)
2、收集树叶
七、板书设计:
4、做一片美的叶子
远望一棵大树
↑│
为大树而生结为整体
│↓
近看每片叶子

扩展阅读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五)
教学要求:
1.认识各种钢笔,懂得用钢笔写字的执笔方法和注意事项。
2.懂得在稿纸或者练习本上写钢笔字的要求,掌握写字的行款,培养认真写钢笔字的习惯。
3.了解写毛笔字的执笔方法,训练正确的握笔姿势,培养学生认真写毛笔字的良好习惯。
4.初步了解“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有关知识,懂得如何使用和爱护毛笔,培养正确地使用、爱护毛笔和注意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学好毛笔字和钢笔字的兴趣。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我们受益终生。进入三年级第一学期,我们努力培养的第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板书)认真写好钢笔字。
二、认识钢笔,指导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请大家拿出自己的钢笔,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教师讲解钢笔的组成。)
教师过渡:认识了钢笔,你们知道怎样使用它么?
1.观察第一页插图。
怎样写钢笔字呢?钢笔的握笔姿势和坐姿跟我们先前写铅笔字有啥相同和不同?
学生观察图上同学们的坐姿,拿笔的样子。自己模仿握笔坐姿,教师行间巡视。相机指导纠正。
教师指点:钢笔与铅笔的握笔姿势基本一样,需要注意的是钢笔的笔尖要对着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正中位置,笔尖如果歪了,会导致笔画不流畅并损伤钢笔。
2、看二页插图,欣赏钢笔作品,你觉得哪里写得好?
学生学着写写,比较书上作品后,说说自己满意的地方,和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过渡:钢笔从今以后会成为我们学习的好伙伴,会伴随我们走过小学,走到中学、大学,直至社会。那么,该怎样照顾它呢?
3.看第三页六幅小图
你对钢笔的保护了解了什么?
三、总结
我们对这个小伙伴想说点什么吗?
四、练习
学生拿出钢笔和一张方格纸练习用钢笔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指导看第四页图
1.上图
图上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2.左下图
图上都有什么?谁认识这些写毛笔字的工具?
教师请同学将自己毛笔上的字读一读,讲解有不同的毛笔。
教师点拨:
同学们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利用各种资源,主动识字。
请班上有基础的小“书法家”,示范姿势。
3.右下图
小朋友在写毛笔之前蘸好适量的墨汁,再把纸铺平开始写毛笔字。
二、欣赏作品
1、欣赏第6页上图学生的书法作品
2、你在什么地方曾经看到过书法作品?你看后都有什么感想?
小组内说,指名全班说。
3、你知道有哪些书法家?
过渡:我们班也有小书法家,展示作品。
4、现场写字,生轮流参观,激发兴趣,自己动笔写。
三、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钢笔和毛笔这两位小伙伴。它们将在我们学习生活中与我们相伴,希望大家和它们好好相处,善于用它们。相信大家一定能用它们写出最优美的汉字
1让我们荡起双桨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并练习说话。
4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并练习说话。
三.教学准备歌曲磁带.生字卡片.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并解题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或郊外去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描写的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情形。
2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生字:荡、桨
荡:(指名拼读生字,要求读准后鼻音dang)
桨:(提醒读准三拼音节jiang)
荡起双桨:划船时同时划动两条桨拍击水面。
二.读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2.借助汉语拼音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全文。
(2)卡片正音。推开波浪环绕红墙凉爽洒悄悄地功课
(提醒学生读准这几个字:浪lang边音;爽shuang翘舌音;洒sa平舌音)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小节。
(1)指名读课文。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理解诗句意思。
“让我们荡起双桨”,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业,表示什么意思?(开头点题,表示“我们”正在划船)
“推开”本来是人的动作,课文写船儿推开是什么意思?(课文这样写既表明船儿慢慢地行进在平静的水面上,又体现了文中小朋友轻轻荡舟的欢快情趣。)
第一、二行写出了怎样的情景?(第一、二行写了一个晴朗的早晨,小朋友们在北海公园平静的水面上荡舟游玩的欢快情景)
他们在水面上荡舟看到了什么?(指名读第三、四行)
“湖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色彩?(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湖面、塔、树、墙,这些景物有的白,有的绿,有的红)
“四周”是什么地方的四周?为什么用“环绕”?(四周是湖面的周围,因为绿树红墙在湖面的周围,所以用“环绕”)
对照图画,读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所见景物的美丽)
(3)指名读第五、第六行。
正当小朋友们欣赏美景之时,小船有是怎样的状态呢?(小船儿轻轻飘荡)
指名边用手势演示,边比较“轻轻飘荡”与上文的“推开波浪”有什么不同?(“推开波浪”表明小朋友们在划桨,小船儿在行进;“轻轻飘荡”表明小朋友们停止划桨,任小船儿在水面上慢慢飘动)
小朋友们为什么停止划桨呢?(因为小朋友们被湖面的美景迷住了)
(4)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轻声和赞美的语气)指名读,集体读。
(5)小结并板书:倒映环绕(欣赏)
2.细读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二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这两行中的“红领巾”指什么?(“红领巾”指少先队员,因为它是少先队员的标志)
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什么?(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中国共产党)
“红领巾迎着太阳”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少先队员心向着共产党)
“阳光洒在海面上”仅仅是洒在海面上吗?(也洒在少先队员身上)
“阳光洒在海面上”,洒在少先队员身上是什么感觉?(洒在海面上,一片光亮,洒在少先队员身上,他们感觉到温暖)
诗中“太阳”比喻中国共产党,体会一下这一句又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呢?(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的听我们愉快唱歌。”鱼儿真的在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他们会有这种感觉?(鱼儿不会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而是他们感到在中国共产党的哺育下无比快乐,无比幸福,就觉得鱼儿都在羡慕他们)
(3)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心情怎样?(高兴,自豪)
我们应该怎样读?(应该以欢快的语调,读出自豪的感情)
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4)小结板书:迎洒望听(唱歌)
3.细读第三小节。
(1)齐读第三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尽情欢乐”是怎样的欢乐?(很尽兴地玩耍观赏,或者说想怎样乐就怎样乐)
在旧社会小朋友们能不能这样欢乐?为什么?(不能,因为旧社会人民受压迫剥削,小孩子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哪能尽情地欢乐呢)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这里的“谁”指什么?(指社会主义国家)
诗中说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不知道是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不是)
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问“伙伴”呢?
(这样明知故问,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3)指导朗读。
读第一、二行时要用陈述语气,读出欢快的情感。读第三、四行时,语调要突然、轻,好像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似的,提醒伙伴注意。“谁”要重读,“幸福生活”语调要上扬。
教师范读,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4)小节并板书:问谁安排(感激)
三、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课文
3.组词
荡()浆()推()浪()
汤()桨()堆()狼()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继续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细读第三小节。
(1)齐读第三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尽情欢乐”是怎样的欢乐?(很尽兴地玩耍观赏,或者说想怎样乐就怎样乐)
在旧社会小朋友们能不能这样欢乐?为什么?(不能,因为旧社会人民受压迫剥削,小孩子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哪能尽情地欢乐呢)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这里的“谁”指什么?(指社会主义国家)
诗中说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不知道是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不是)
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问“伙伴”呢?
(这样明知故问,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3)指导朗读。
读第一、二行时要用陈述语气,读出欢快的情感。读第三、四行时,语调要突然、轻,好像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似的,提醒伙伴注意。“谁”要重读,“幸福生活”语调要上扬。
教师范读,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4)小节并板书:问谁安排(感激)
二、总结课文
1.课文中三小节末尾两行内容都相同,他们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呢?(表明小朋友们陶醉在欢快愉悦之中,他们忘记了划桨,任小船飘荡,只感到一阵阵凉风拂面)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课文中三个小节内容表达了小朋友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相关板书:自然
热爱党
祖国
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找出课文中左右结构的字。
板书:推浪塔墙洒悄环
指名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形。
(主要引导学生用熟字记生字)
如:“谁”记“推”“狼”记“浪”
“消”记“悄”“西”记“洒”“不”记“环”
“塔”和“墙”,指导分析字形结构。(注意“墙”的笔顺)
2、指导书写。
“荡、桨、墙”要写得紧凑。“爽”要居中写。
3、学生练习描红。
板书设计
让我们荡起双桨
欣赏美景
歌唱共产党
感激祖国
2学会查“无字词典”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教学重点:
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注意在生活实践中学。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把§1~5小节读正确、流利。
2、体会爸爸和聪聪不同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你们出去玩了吗?玩的过程中你有些什么收获吗?
2、生讲自己暑假的收获、经历。
二、初读感知
过渡:暑假里有一位小朋友要聪聪也跟着爸爸到青岛去旅游了一趟,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他的收获是否和我们相同。
1、自由读: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试着联系课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字词情况检查
(2)指名读课文,有意识地请三位同学分读课文(1-5)(6-8)(9)。
(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交流讨论)
三、设置悬念
过渡:聪聪这一趟旅游的确很高兴,因为他不仅看到了青岛的迷人风光,同时还学到了一样本领,想知道是什么本领吗?
1、自由读§9,读通顺流利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有字词典?无字词典?
3、只要我们和聪聪一起经历了这次旅行,相信这两个难题会被我们解决的。
5、自读§1~5,读准生字词。
6、指名读,正确、流利。
7、齐读。
8、这两个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呢?我们下堂课再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细读§1~5,体会有字词典与无字词典。
2、精读§6~8,进一步体会查无字词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细续体会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读通了§1~5,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聪聪和爸爸的一件怎样的事呢?
2、再指名读§1~5
爸爸问聪聪一个什么问题?聪聪怎么回答的?听了聪聪的回答,爸爸笑了笑,他满意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讨论交流
板书:骄阳似火
爸爸怎么解释的:两个人的解释谁正确?
他们不同在什么地方?比一比哪种好?
聪聪:背词典上的解释,没有实际的理解(板书:有字词典)
爸爸:来自生活、大自然,答案具体、直接。(板书:无字词典)
板书:烈日当空、树叶晒蔫了
4、你能结合生活来说说“骄阳似火”吗?
5、读爸爸说的话
讲:这不是……吗?是一句反问句
师范读。(读出亲切指正的口气。)指名读、齐读。
能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就是……解释。)
6、指名朗读§3~5三个重点段
指读,评议,练读,指读,齐读。
7、学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
要善于联系生活来理解词语,这就是学会查“无字字典”的方法。
二、精读§6~8,进一步体会无字词典。
1、自由轻声读§6~8
爸爸说:眼前的情景像不像“惊涛拍岸”,指的是什么情景?学生划出有关语句,自由读读、指名读,读出“汹涌澎湃”的气势(海面上……声音。)
板书:惊涛拍岸:大海边,波涛涌来,山崩地裂
2、爸爸用了“惊涛拍岸”来形容这番情景,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3、爸爸在这里是如何使用无字词典的呢?
把生活中看到的现象和一个词语联系起来。
4、你会用这种方法吗?让我们来试试,好吗?
①一个地方盛开着许许多多的花,你想到了什么词?
(百花盛开,百花争艳)
②小明回家写作业总是很认真很专心,你想到了什么词?(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③天空中闪电一个接一个,雷声一声紧一声。(电闪雷鸣)
三、回复读§9,深化感受。
1、学到这里,你对文中的“无字词典”懂了吗?
“无字词典”指现实生活。
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怎样做?
学会留心观察,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
2、你怎么理解爸爸说话的意味深长?你来意味深长地说一说。
指读,评议,练读,齐读。
熟读爸爸说的话。
3、总结全文
四、作业
1、把解释“骄阳似火”的句子抄下来,并且再结合生活来写上两种“骄阳似火”的现象。
2、把解释“惊涛拍岸”的句子抄下来。
3、结合生活现象,写出词语(见教案)
4、描红
5、抄写词语
附板书:
学会查“无字词典”
骄阳似火马路上烈日当空树叶晒蔫
惊涛拍岸大海边波涛涌来山崩地裂
有字词典现代汉语词典不仅……
无字词典来自生活来自自然而且……
3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⒉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⒊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多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
⒈板书课题。
⒉介绍作者。
这首诗诗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⒊解题。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三、学生自学课文。
⒈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画出生字。
⒉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四、检查自学效果
⒈认读生字“径”“飘”
⒉读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
⒊指名读课文。
⒋回答问题:
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五、理解诗句。
⒈讲读第一句:理解“远山”“石径”“斜”
回答问题:
⑴为什么称为“寒山”?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
读第二句。
理解“白云生处”。
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⒊读第三行诗。
理解“坐”“爱”
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
看图。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
⒋读第四行诗。
理解“霜叶”“红于”。
红叶比什么还红?(比春天的花儿还红)
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再把三、四句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
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六、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七、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八、作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⒈背诵《山行》⒉《山行》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二、学习第二首诗《枫桥夜泊》
⒈揭题,解题。
⑴板书课题。⑵指名读题。⑶解题。⑷介绍作者。
⒉自学课文。
⑴轻声读课文,读好字音,画出生字词。
⑵自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词典。
⑶想想每首诗的意思,同座可以讨论。
⒊检查自学情况。
⑴认读生字。⑵指名读课文。⑶质疑。
⒋理解每句话。
⑴理解一二句。
轻声读一、二句边读边想象诗句中的描绘的画面。
这是什么季节?从那儿可以看出来?这是诗人的心情诗什么样的?
理解“愁”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话的意思?指名回答。
⑵学习第三、四句。
指名读三、四句。
回答问题。
①“姑苏”在什么地方?②到是什么意思③说说三四两句的意思。
⑶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⒌总结全诗,体会情感。
这首诗描写哪些景物?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
⒍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和重音。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
练习背诵。
⒎指导书写。
三、作业。
⒈用钢笔描红。⒉背诵课文。⒊抄写词语。
4做一片美的叶子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
2.通过初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录音磁带;一片树叶
教学过程:
一、实物展示激趣揭题:
1.简单介绍自己所带的这片叶子。
2.观察手中的树叶,小组讨论:叶子有长得完全相同的吗?
3.教师:你们喜欢叶子吗?觉得叶子美吗?愿意做一片叶子吗?
4.板书激趣:
做一片美的叶子
二、初读课文。
1.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
形态各异乳汁奉献整体位置输送茁壮
中间肥美飘零回归葱翠嫩绿
2、自由读,说说哪些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3、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
4、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5、读句子,指导长句有破折号的句子的读法。
(1)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2)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3)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天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
6、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四、感知全文。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相机强调“美,奉献,自己的位置,做一片美的叶子”等词句。
3、学生质疑,教师归纳。
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2、识记生字字形。3、指导书写。
作业设计:1.练读课文;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欣赏作者诗一般的语言,感悟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教学重难点:
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美的真正内涵。
教学准备:
1、请学生课前收集并了解有关叶子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自然知识。
2、有关叶子的风景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异奉置输2、读句、读文。
二、细读课文。
(一)欣赏叶子和大树的外形之美。
1、播放展示叶子的风景录像片。
2、谈感受,突出“美”。
3、文中胡哪些语句也写出了叶子的“美”?
(1)找出有关词语。(2)读句子。
(3)再次欣赏录像片或一些优美的图片,活用文中的一些词语,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叶子和大树的美。4、指导朗读。
(二)感悟叶子和大树的关系,体会叶子的内在之美。
1、读题,师质疑。
大树和叶子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2、生再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加以体会。
3、“叶子的工作”:叶子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
4、理解“每一棵大树都很美,每一片叶子都很美”这句话。
(三)由物及人,体会叶子精神。
1.再读题:做一片美的叶子
2.给题目加主语(谁)“”做一片美的叶子
3.怎样做做一片美的叶子?读文读句(9—11自然段)
4.人和叶子有哪些地方想像?(先读文中的句子,再理解)
(各不相同,人们的工作不同,但都是为了生活更加美好,奉献,为他人服务。普通,平凡)
古往今来,哪些人使生活这棵大树更加茁壮、葱绿?
(爱迪生、李时珍、袁隆平、革命先烈、各行各业的人们)
三、回溯上文,品味升华,总结全文。
1、齐读1—8自然段。
2、是的,每片树叶都为大树默默地奉献,为大树而生,而每个人,也都在为人类默默地工作着,奉献着。无论伟大,还是平凡,都是为人类的美好生活贡献力量。让我们都来做“做一片美的叶子”,让生命之树常绿!
3、齐读9—11自然段。
作业设计:
1、练读课文;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试着写一写。
板书设计:
4、做一片美的叶子
外在美:形态各异
内在美:无私奉献
习作1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结合作文提示,让学生明白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的见闻记下来,把自己所想的写下来。
2、在练说的基础上,按事情的顺序,有条理地把招待客人的过程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接待客人这件事写下来。
难点:按照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
课前准备:
⒈例文的录音。
⒉可供学生表演的简单道具。如大人的眼镜,玩具电话等。
⒊准备一个小室内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早晨我从床上爬起来,推开窗子一看,呀,太阳公公已经笑眯眯在天上望着我了!我连忙穿好衣服,刷牙,洗脸,吃早饭,然后,哼着歌往学校走去。路边的小树好像在向我招手,我的耳边还不时传小鸟悦耳叫声,非常有趣。
2.老师在说什么呀?
3.对,告诉你们,这就是作文。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学习写作文了。写作文其实一点也不难,就像老师刚才说的一样。只要把你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想试试吗?
二、读懂例文
1.学生自由读例文《好阿姨》,思考:例文中写了什么?
(1)小小组讨论讨论。
(2)大组交流,指名回答。
2再读例文《好阿姨》,讨论写法。
(1)我们来听听小作者是怎样介绍自己买牙膏时遇到那位好阿姨的。(放录音)
(2)小作者先讲什么?然后呢?最后谈了什呢?
(3)再读读这篇作文,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对,原来小作者只是把自己说的话写在纸上,就是作文啦!
3.读懂例文《假如我有一支神笔》,启发想象。
(1)学生自由读:同学们,有一个小朋友非常可爱,他很喜欢想象,常常把自己想的写下来,变成一篇篇小作文,我们来读一读吧!
(2)指导模仿说话:
如果你也有一支神笔,你想干什么?
小小组交流。
大组交流,指名说。
(3)小结:我们的同学想象力真丰富,写出的作文一定回出色!
三、指导习作
1、明确写作要求。
下面我们就来试试,轻轻松松地写出我们的第一篇精彩的作文!写什么呢?
2、学生表演,创设情境。
(1)两名学生表演小剧《客人来了》。按照“请进”——“请坐”——“倒茶”——“削水果”——“给爸爸打电话”的顺序进行表演。
(2)学生评议,从表情和语言两个方面,给予补充。
(3)再请一组同学表演。
1、学生写草稿。
现在我们拿起比,把你招待客人的经过写下来,写的时候可以想一想我们刚才的表演。
4、点评。
(1)同桌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互相纠正,互相表扬、肯定。
(2)推荐你认为写得好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3)交流评议.
5、学生修改。
6誊写作文。
练习一
【教学目的】学用字词句、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口语交际和写字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四人小组自由朗读六个词语。
(2)不认识的字可以在小组内请教同学或老师,也可以查字典。
(3)连读词语,想象画面,了解词义。
小组学习:首先观察题中的画面,想象情境,感知词义的优美意境。然后凭借熟字推想词语的意思和所描绘的情境。
(4)读词语,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说说词语所描绘的优美意境。
2、第二部分
(1)观察插图想像情境。
(2)熟读词语,练习与画面连线。
(3)教师指导,巡视纠正。
3、第三部分
(1)看图,想想图中画了些什么。
(2)四人小组练习看图说词语。
(3)小组交流比赛词语。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识要写得字,想想是什么结构的字。
生: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师: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
2、咱们还是看看“小小建议”吧:左部收,右部放,撇要缩,捺要伸。
3、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4、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笔和坐姿,巡视指导。
展示钢笔字写得好的同学的作品。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背词语。
(1)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2)朗读课文《做一片美的叶子》,体会叶子和大树的关系也正如一个人和社会群体的关系,感受其中蕴含的哲理。
(3)多次连续词语,体会词语的整齐美和节奏美。在诵读中了解词语之间的联系和意思。
2.读背古诗《夜书所见》。
(1)带读全诗。
(2)看图,说说两个小孩在干什么,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深秋的夜晚。
(3)熟读成诵。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同学们,从这学期我们就开始学写毛笔字了,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老师告诉你们写毛笔字有哪些好处?
生:闭气凝神,陶冶情操。
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同学们说的有道理,我们现在学习“横”。
指导:横有长横和短横之分。
3.教师书写长横和短横。指导运笔方法。
(1)长横:笔画稍长,左低右高,略带斜势,起笔较重,中腰略细。向左上逆锋起笔,旋即转向右下稍按,以中锋向右行笔,至收笔处顿笔回锋,藏锋收笔。
(2)学生练习写长横
(3)短横:起笔轻快,可顺锋入纸,向右行笔,渐行渐按,至收笔处稍顿缩锋收笔。写时略带仰势。
学生练习写短横。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最近读的书,摘抄书的作者,主要内容和精彩片段。
1.教师谈话:我们在与大家讲话或听别人讲话时,要注意什么?
2.仔细看插图,四人小组讨论。
3.小组交流:组织语言时注意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中。听别人发言,要精神集中,注意礼貌。
4.大家特别喜爱读课外书,今天我们就开个“小小读书交流会”。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都读过哪些书,请你们上来把你读过的书名写在黑板上好吗?
5.把你们在读书过程中所了解的书的作者、主要内容,摘录的精彩片段,用自己的话说给大家听。
6.同学们开始组织语言,努力讲得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中。
例生:我读的书是《十万个为什么》的天文地理卷,作者是石宗宾。它主要介绍了天文和地理方面的知识,如“为什么太阳会发热”“什么是自然界‘蝴蝶’效应吗?
7.教师评价:听别人发言,同学们要精神集中,注意礼貌。你们对她的发言还有什么建议吗?
8.学生评议。
二、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教师巡视。
三、师随机进行总结。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使学生了解正确书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方法,训练正确的书写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通过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使学生知道正确书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方法,逐步养成乐于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习惯。
3、教会学生认字,懂得使用保养毛笔。
教学重点:
了解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学好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兴趣。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真写钢笔字
(一)观察插图,教给学生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1、第一页左上角
(1)这位同学用的是什么笔?是怎样握的?
(2)小结
(3)学生模仿执笔方法。
2、右下角背景图
(1)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使用的是什么笔?他们的姿势怎样?
(2)教师提示正确的写字姿势,出示写字歌。
学写字,要注意,头要正,肩要平,身要直,纸放平,一尺一拳要记清,手离笔尖一寸远,写字认真心要静。
(3)学生朗读:写字歌
(4)学生练习写钢笔字。
3、小结
(二)引导动手,教会学生使用和爱护钢笔。
1、出示各种钢笔,教师讲解钢笔的组成。
2、小组交换看钢笔。
3、指导看图,教师介绍,教师动手操作,注意卫生。
(三)欣赏作品,激发学生写好钢笔字的兴趣。
1、引导观察第二页上的插图,问:从插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模仿练字。
3、作品欣赏
4、小结
二、认真写毛笔字
(一)欣赏作品,激发兴趣。
(二)指导看图,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
1、回忆《写字歌》(1)指名读(2)齐读
2、指导
写毛笔字的姿势与写铅笔字,钢笔字的姿势一样。
(1)提醒学生坐姿正确。
(2)示范毛笔的执笔姿势。
(3)学生模仿执笔
强调:五指执笔后,应做到:指实,掌虚,笔直
3、学生反复练习
(三)指导学生爱护使用毛笔。
1、观察第5页上面的插图,初步认识“文房四宝”,说一说你在哪里见到过书法作品,感想任何。
2、观察第5页上面的特写图,体会这些学生严肃认真的练字态度,让学生通过模仿,再次训练正确的执笔和写字姿势。
3、请班上有基础的“小书法家”示范姿势。
4、观察几幅插图,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5、学生看图,同桌互相说说如何正确使用和爱护毛笔。
6、收好工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回忆钢笔与毛笔的执笔与写字姿势。
2、学生练习,教师及时纠正。
二、观察作品,掌握写字的行款。
指导观察第2、3页上的钢笔字作品
1、抄写课文或作文时,应注意什么?
2、讨论交流
3、小结
三、组织练习,训练学生养成习惯
1、学生练习写钢笔字。
2、教师辅导,纠正执笔方法,写字姿势。
3、说说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四、总结,提出希望
1、通过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你准备怎样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
3、提出希望
五、作业
练习如何正确使用钢笔和毛笔。

1.让我们荡起双桨

学习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7个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生活的幸福,引导学生懂得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7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田字格小黑板、歌曲磁带和录音机。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7个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田字格小黑板、挂图、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看图听音乐,说说你从歌词和图画中都知道或感受到了什么?
2、大体介绍歌曲创作背景,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
歌曲创作背景:
每当唱起这首《让我们荡起双桨》,就会不知不觉地走进歌词中描绘的这种如诗如画的意境,让我们想起刚刚过去,或者早已逝去的童年。童年的歌,总是令人难忘;这一首歌,更令几代人都难以忘怀,因为,它不但有优美的旋律,更有着诗一般的歌词。它的词作者,就是人称“词坛泰斗”的著名词作家乔羽。1955年,乔羽为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创作了不足200字的歌词,从此,这首歌广为流传,打动了几代儿童的心。50多年来,乔羽共创作了1000多首歌词,每首都不过数百甚至数十字,似乎并不起眼,但是品味着抒情的歌词,心头却会涌起纯真、振奋、美好的感觉。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准字音。
(2)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小组合作交流认识的字。
(方法提示:小组长负责抽卡点名认读;或全组轮读;同座互相抽查。)
(3)全班集体交流反馈。
2、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认了字,又读了词,把他们放到课文中,你们还读的准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后还可以把课文读给身边的小伙伴听。
3、指名读,检查生字和课文的认读情况。
4、整体感知
(1)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看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些什么?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指名反馈。学生说,老师总结。
三、精读课文。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2、同座互相读课文,把文章读通顺,并说说诗歌写了什么。
四、书写生字。
1、自由认记“浪、周、轻、凉”,想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2、重点指导“轻”,右边的书写要重点提示。
3、学生自由练写,老师巡视。
五、课后作业。
1、认读生词。
双桨、推开、倒映、白塔、凉爽、幸福、波浪、四周、轻轻、安排、做功课
2、写出下列多音字的两个不同读音,并组词。
倒()()()()中()()()()
3、熟练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生词,学会书写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生活的幸福,认识到要好好珍惜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1、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课文、
1、教师质疑:课文诗歌有三节,分别写了些什么?是怎样写的?你会用怎样的感情来读?为什么?
2、小组选择你喜欢的一节探究学习。教师听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及时给予评价。
3、汇报交流学习情况,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提示: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词,分为三个小节,每节的结构基本一致,内容浅显易懂,但是在引导学生读的过程中,也应当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表达顺序。作者在描写景物是按照从远到近,从静到动的顺序来写的,先写远处的白塔、绿树、红墙,后写水中的鱼儿。同时在写鱼儿的时候,作者还运用了拟人的描写手法。最后一节是写小伙伴的质疑“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可以在学生的自我感悟中的出答案。歌词中有一个句子反复出现了三次,“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每一次出现的语言环境是不同的,所以朗读的情感也应该不一样,第一次是被美丽的风景陶醉,可以读的轻柔一些;第二次是面对活泼的小鱼,可以读的轻快一些,最后一次出现在感受幸福生活的快乐,语音可以适当的提高,读出愉悦欢快的感受。
4、学生感情朗读全文。
5、练习背诵课文。
6、指名背诵课文。
三、书写生字。
1、自由认记“洒、做、课、排”,想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2、重点指导“洒”,右边是“西”。
3、学生自由练写,老师巡视。
四、作业设计:
1、用下面的部首组成本课学习的生字。
2、扩词。
浪()()()周()()()
凉()()()课()()()
排()()()洒()()()
3、区别组词。
浪()轻()做()课()
很()青()作()棵()
4、学唱这首歌
五、板书设计。

让我们荡起双桨
海面:白塔
四周:绿树、红墙
水中:鱼儿
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2.学会查“无字词典”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6个生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课文。
3.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思。
4.用“骄阳似火”一词,描写夏日天气的炎热。
二、重点难点:
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骄阳似火”、“惊涛拍岸”两个词语,引导学生查字典,说说词义。
2.过渡到新课。
3.板书课题:2学会查“无字词典”
4.设疑:
“无字词典”指什么?
怎样查“无字词典”?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指名试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
无字词典山崩地裂旅游解释烈日当空骄阳似火
惊涛拍岸岩石理解意味深长聪明不断
4.练读生字词,理解词语。
5.识记词语,描红。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扩词练习;读词语。
二、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⑵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2.细读2--5自然段:
集体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爸爸向聪聪提出了什么问题?②聪聪是怎么回答的?③聪聪的回答对吗?
读后讨论:
爸爸是怎样解释“骄阳似火”的。(板书:骄阳似火--晒焉)
讨论:
爸爸听了聪聪的回答“笑了笑”表示满意吗?
如果是你应怎样回答?/span看图1
爸爸的解释和聪聪的解释有什么不同?
“无字词典”指什么?
教师范读2-5段,同桌练习对话,自由读。
3.细读6-8自然段。
同学自读6-8自然段。
读后讨论:
爸爸和聪聪来到大海边看到了什么?
这时爸爸想起了什么?
聪聪为什么大笑起来?
指导看图2,说说词语的意思。
4.小结。
5.指导朗读,启发朗读。
三、细读第9段:
1.指名读:
2.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3.讨论:
为什么查“无字词典”更重要。
怎样查“无字词典”?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完成书后三、四题;
3、用“骄阳似火”写一句话。

板书:
2学会查“无字词典”
骄阳似火-------晒焉
涌,撞,崩-------惊涛拍岸

3.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⒉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⒊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多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
⒈板书课题。
⒉介绍作者。
这首诗诗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⒊解题。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三、学生自学课文。
⒈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画出生字。
⒉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四、检查自学效果
⒈认读生字“径”“飘”
⒉读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
⒊指名读课文。
⒋回答问题:
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五、理解诗句。
⒈讲读第一句:理解“远山”“石径”“斜”
回答问题:
⑴为什么称为“寒山”?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
读第二句。
理解“白云生处”。
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⒊读第三行诗。
理解“坐”“爱”
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
看图。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
⒋读第四行诗。
理解“霜叶”“红于”。
红叶比什么还红?(比春天的花儿还红)
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再把三、四句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
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六、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七、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八、作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⒈背诵《山行》
⒉《山行》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二、学习第二首诗《枫桥夜泊》
⒈揭题,解题。
⑴板书课题。
⑵指名读题。
⑶解题。
⑷介绍作者。
⒉自学课文。
⑴轻声读课文,读好字音,画出生字词。
⑵自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词典。
⑶想想每首诗的意思,同座可以讨论。
⒊检查自学情况。
⑴认读生字。
⑵指名读课文。
⑶质疑。
⒋理解每句话。
⑴理解一二句。
轻声读一、二句边读边想象诗句中的描绘的画面。
这是什么季节?从那儿可以看出来?这是诗人的心情诗什么样的?
理解“愁”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话的意思?指名回答。
⑵学习第三、四句。
指名读三、四句。
回答问题。
①“姑苏”在什么地方?
②到是什么意思?
③说说三四两句的意思。
⑶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⒌总结全诗,体会情感。
这首诗描写哪些景物?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
⒍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和重音。
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
练习背诵。
⒎指导书写。
三、作业。
⒈用钢笔描红。
⒉背诵课文。
⒊抄写词语。

4.做一片美的叶子

教学目的: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树叶的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懂得要找正自己的位子,为集体服务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好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做一片美的叶子”的含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提问引思
1.同学们,植物的叶子你们看得一定不少,知道叶子有什么作用吗?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题目就是:做一片美的叶子。(板书)
3.问:这题目里最重要的词是什么?
4.学生根据课题提问。
5.就让我们学习课文来弄懂这两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
1生自读课文,(揭示要求:
(1)反复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尝试理解。
(3)按照“远望——近观——联想”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2和小组的同学合作,轮读课文,解决问题。
3检查初读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指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注意正音
(2)出示词语卡片,轮读,理解部分词语意思。(注意理解词语的方法)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段。
三、感知全文
1、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分为几个部分?
2、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怎样摆好看。
4.学生描红练习。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比较下面各组字,并组成词语。
异()汁()间()各()
导()计()问()备()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课文分为怎样的三部分?各部分写了什么主要内容?板书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部分
1、欣赏FALSH画面,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叶子?心里有什么感觉?
2、轻声读读第一、二部分,想想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树、叶的美?用铅笔划一划。
3、指名读读划到的句子,说说你读时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情形?
(1)指导朗读好重点句:“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显示FALSH画面,学词“根深叶茂、枝繁叶茂”,并有感情地读好句子。
(2)、指导朗读好第4节(抓重点词理解“形态各异”,显示FALSH画面,说说叶子的姿态有何不同?给你什么感觉?)
(3)指导朗读好第5节(说说叶子的作用,知道奉献是一种美)
(4)配音范读第6节,让学生谈感觉、谈画面,并观赏美的画面,体会散文诗的意境,读出诗的韵味。
指导朗读,读出美的意境。
(5)再读课文,深入体会树和树叶的关系。
(6)假如你是大树上的一片叶子,你想对大树说些什么?
(7)从课文中的“大树”和“叶子”,你想到了什么?
(二)学习第三部分
1.出示第9节,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段话。
(学生漫谈:假如三(1)班的每位同学是一片叶子,就是大树;假如万红的每位同学……)
2.小结
A、这是作者的联想。人跟社会的关系就像叶子跟大树一样。
B、“大树站在太阳和土地之间”大树不能凭空生长,上靠阳光照耀,下靠土地滋养,才能茁壮成长。
C、“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社会是一棵大树,我们每个人都做品质善良、工作勤奋的人,社会就会发展、进步。社会发展进步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就会越来越幸福!
3、填空练习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为了-------,做一个-----的---吧!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练习

板书设计:
4做一片美的叶子
远望一棵大树(社会)
近看每片叶子(每个人)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习作1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结合作文提示,让学生明白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的见闻记下来,把自己所想的写下来。
2、在练说的基础上,按事情的顺序,有条理地把招待客人的过程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接待客人这件事写下来。
难点:按照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
课前准备:
⒈例文的录音。
⒉可供学生表演的简单道具。如大人的眼镜,玩具电话等。
⒊准备一个小室内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早晨我从床上爬起来,推开窗子一看,呀,太阳公公已经笑眯眯在天上望着我了!我连忙穿好衣服,刷牙,洗脸,吃早饭,然后,哼着歌往学校走去。路边的小树好像在向我招手,我的耳边还不时传小鸟悦耳叫声,非常有趣。
2.老师在说什么呀?
3.对,告诉你们,这就是作文。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学习写作文了。写作文其实一点也不难,就像老师刚才说的一样。只要把你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想试试吗?
二、读懂例文
1.学生自由读例文《好阿姨》,思考:例文中写了什么?
(1)小小组讨论讨论。
(2)大组交流,指名回答。
2再读例文《好阿姨》,讨论写法。
(1)我们来听听小作者是怎样介绍自己买牙膏时遇到那位好阿姨的。(放录音)
(2)小作者先讲什么?然后呢?最后谈了什呢?
(3)再读读这篇作文,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对,原来小作者只是把自己说的话写在纸上,就是作文啦!
3.读懂例文《假如我有一支神笔》,启发想象。
(1)学生自由读:同学们,有一个小朋友非常可爱,他很喜欢想象,常常把自己想的写下来,变成一篇篇小作文,我们来读一读吧!
(2)指导模仿说话:
如果你也有一支神笔,你想干什么?
小小组交流。
大组交流,指名说。
(3)小结:我们的同学想象力真丰富,写出的作文一定回出色!
三、指导习作
1、明确写作要求。
下面我们就来试试,轻轻松松地写出我们的第一篇精彩的作文!写什么呢?
2、学生表演,创设情境。
(1)两名学生表演小剧《客人来了》。按照“请进”——“请坐”——“倒茶”——“削水果”——“给爸爸打电话”的顺序进行表演。
(2)学生评议,从表情和语言两个方面,给予补充。
(3)再请一组同学表演。
1、学生写草稿。
现在我们拿起比,把你招待客人的经过写下来,写的时候可以想一想我们刚才的表演。
4、点评。
(1)同桌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互相纠正,互相表扬、肯定。
(2)推荐你认为写得好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3)交流评议.
5、学生修改。
6誊写作文。

练习1

【教学目的】学用字词句、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口语交际和写字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四人小组自由朗读六个词语。
(2)不认识的字可以在小组内请教同学或老师,也可以查字典。
(3)连读词语,想象画面,了解词义。
小组学习:首先观察题中的画面,想象情境,感知词义的优美意境。然后凭借熟字推想词语的意思和所描绘的情境。
(4)读词语,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说说词语所描绘的优美意境。
2、第二部分
(1)观察插图想像情境。
(2)熟读词语,练习与画面连线。
(3)教师指导,巡视纠正。
3、第三部分
(1)看图,想想图中画了些什么。
(2)四人小组练习看图说词语。
(3)小组交流比赛词语。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识要写得字,想想是什么结构的字。
生: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师: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
2、咱们还是看看“小小建议”吧:左部收,右部放,撇要缩,捺要伸。
3、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4、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笔和坐姿,巡视指导。
展示钢笔字写得好的同学的作品。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背词语。
(1)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2)朗读课文《做一片美的叶子》,体会叶子和大树的关系也正如一个人和社会群体的关系,感受其中蕴含的哲理。
(3)多次连续词语,体会词语的整齐美和节奏美。在诵读中了解词语之间的联系和意思。
2.读背古诗《夜书所见》。
(1)带读全诗。
(2)看图,说说两个小孩在干什么,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深秋的夜晚。
(3)熟读成诵。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同学们,从这学期我们就开始学写毛笔字了,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老师告诉你们写毛笔字有哪些好处?
生:闭气凝神,陶冶情操。
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同学们说的有道理,我们现在学习“横”。
指导:横有长横和短横之分。
3.教师书写长横和短横。指导运笔方法。
(1)长横:笔画稍长,左低右高,略带斜势,起笔较重,中腰略细。向左上逆锋起笔,旋即转向右下稍按,以中锋向右行笔,至收笔处顿笔回锋,藏锋收笔。
(2)学生练习写长横
(3)短横:起笔轻快,可顺锋入纸,向右行笔,渐行渐按,至收笔处稍顿缩锋收笔。写时略带仰势。
学生练习写短横。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最近读的书,摘抄书的作者,主要内容和精彩片段。
1.教师谈话:我们在与大家讲话或听别人讲话时,要注意什么?
2.仔细看插图,四人小组讨论。
3.小组交流:组织语言时注意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中。听别人发言,要精神集中,注意礼貌。
4.大家特别喜爱读课外书,今天我们就开个“小小读书交流会”。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都读过哪些书,请你们上来把你读过的书名写在黑板上好吗?
5.把你们在读书过程中所了解的书的作者、主要内容,摘录的精彩片段,用自己的话说给大家听。
6.同学们开始组织语言,努力讲得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中。
例生:我读的书是《十万个为什么》的天文地理卷,作者是石宗宾。它主要介绍了天文和地理方面的知识,如“为什么太阳会发热”“什么是自然界‘蝴蝶’效应吗?
7.教师评价:听别人发言,同学们要精神集中,注意礼貌。你们对她的发言还有什么建议吗?
8.学生评议。
二、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教师巡视。
三、师随机进行总结。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年级三主备人高达飞备课时间

周次第一周课次1授课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课时认真写钢笔字教学目的和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正确书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方法,训练正确的书写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知道写钢笔字和毛笔字正确的方法,逐步养成乐于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的习惯。教学重点及难点

了解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基本要求

激发学生学好毛笔字和钢笔字的兴趣

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法、观察法学法指导听、记、观察练习集体备课个性化修改预习带钢笔墨水教学环节设计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过去两年的学习中,我们结识了许多学习伙伴,两年中我们有一个伙伴,它总是伴随我们,它就是铅笔。今年我们要结识一个新的伙伴,它将取代铅笔,时刻伴随我们经历小学、初中、大学……,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钢笔”。大家拿出自己的这个伙伴,我们来看看它。(教师讲解钢笔的组成。)

(二)引导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教师过渡:认识了钢笔,你们知道怎样使用它么?

1、观察第一页插图。小学生上课时是怎样写钢笔字的?

引导学生观察图上同学们的坐姿,拿笔的样子。学生自己模仿握笔坐姿,教师观察。以插图为范本指导纠正。

教师过渡:大家姿势都很端正,有信心写好钢笔字吗?我们来看看其他小朋友写的钢笔字。

2、看二页插图,欣赏钢笔作品,你觉得哪写得好?

学生学着自己写写,比较书上作品后,说说自己满意的地方,和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过渡:我们这个小伙伴,大家喜欢吗?怎样照顾它呢?

3、看第三页六幅小图:你对钢笔的保护了解了什么?

(三)总结:我们对这个小伙伴想说点什么吗?

(四)练习

1、学生拿出钢笔和一张方格纸练习用钢笔写字(舒缓音乐播放)

2、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设计:学生拿出钢笔和一张方格纸练习用钢笔写字(舒缓音乐播放)

板书设计:

作业练习写钢笔字板书设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执行情况与教学反思年级三主备人高达飞备课时间2010年8月29日周次第一周课次2授课课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教学基本内容

第二课时认真写毛笔字教学目的和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正确书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方法,训练正确的书写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知道写钢笔字和毛笔字正确的方法,逐步养成乐于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的习惯。

教学重点及难点

了解写毛笔字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培养习惯

教学方法及手段观察法、练习法学法指导听、记、观察练习集体备课个性化修改预习

带毛笔墨汁毛边纸教学环节设计

一)指导看图

1、上图:图上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2、左下图:图上都有什么?谁认识这些写毛笔字的工具?教师请同学将自己毛笔上的字读一读,讲解有不同的毛笔。请班上有基础的小“书法家”,示范姿势。

3、右下图:小朋友在写毛笔之前蘸好适量的墨汁,在把纸铺平开始些毛笔?

教师小结:同学们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利用各种资源,主动识字。欣赏作品

(二)欣赏第6页上图学生的书法作品

1、你平时都在什么地方看到书法作品?你看后都有什么感想?小组内说,指名全班说。

2、你知道有哪些书法家?

过渡:我们班也有小书法家,展示作品。

3、现场写字,生轮流参观,激发兴趣,自己动笔写。

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钢笔和毛笔这两位小伙伴。它们将在我们学习生活中与我们相伴,希望大家和它们好好相处,善于用它们。相信大家一定能用它们写出最优美的汉字。

作业设计:现场写字,生轮流参观,激发兴趣,自己动笔写。

板书设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

作业练习写毛笔字板书设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执行情况与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教案

年级三主备人高达飞备课时间2010年8月29日

周次

第一周

课次

3

授课课题

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

基本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阅读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2.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
3.读懂诗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的红领巾谁指什么。

教学重点

及难点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

学法指导

听、记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预习要求:

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自学生字新词。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揭示课题
2.介绍北海

二、范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指导看图。

2,范读课文。
3,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课文的部分生字。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知识学生读课文,联系句子理解环绕、飘荡、凉爽等词义。
2.想象、看图、画面有些什么?
3.出示句子。
水面上…………小船…………
四周…………我们…………
1.描红:
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3.将下列的字加上偏旁部首,组成词语:
4、熟读课文第一小段。

作业

1.描红:
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3.将下列的字加上偏旁部首,组成词语:
4、熟读课文第一小段。

板书设计

让我们荡起双桨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年级三主备人备课时间

周次

1

课次

4

授课课题

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

基本内容

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及难点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学法指导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1、听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
1、指名背诵第一段:
2、默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①提问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阳光、小鱼)
②课文中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少年儿童,少先队员)
③比较映与应、漂与飘字的音、行、义。
讲课文中洒的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④课文中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拟人)
⑤比较迎面与迎着的词义。
2.小结。(让学生自己讲)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学习课文第三段(集体朗读)
2.理解词义尽情
3.思考:
①课文中是水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什么?(读中体会)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
②课文中每段最后两句三次重复,有什么作用?
4.小结这一段。

作业

四:作业:
1口头扩词:
荡()()()推()()()
课()()()墙()()()
2区别助词:
谁()狼()消()西()
推()浪()悄()洒()
3添上合适的词语:
美丽的()愉快的()
凉爽的()尽情的()

板书设计

让我们荡起双桨

红领巾阳光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课程教案

年级三主备人高达飞备课时间2010年8月29日

周次

1

课次

5

授课课题

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

基本内容

让我们荡起双桨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及难点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读书指导法、讲授法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法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1、听写生字词。

2、找一些有关北海的质料

一、指名读课文。
二、齐读课文。
三、指导背诵.
①根据挂图,指导背诵。相机板书
第一小节:倒映、环绕(欣赏美景)用轻声和赞美的语气读。
②第二小节迎、洒、望、听用高兴和自豪的语气朗读。
③第三小节问、谁安排用感激的语气朗读。
④同桌互背练习。
四、歌曲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
播放歌曲、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

作业

1,补充习题册

2,听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板书:
1.让我们荡起双桨
倒映环绕(欣赏)自然
迎、洒、望、听(歌唱)热爱党
问谁安排(感情)祖国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教案

年级三主备人高达飞备课时间

周次

第一周

课次

6

授课课题

学会查无字词典

教学

基本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流利、有感情地读好课文。

2、能凭借语言材料,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教学重点

及难点

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

学法指导

听、记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自主看图,思考图上画了些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骄阳似火、惊涛拍岸两个词语,引导学生查字典,说说词义。
2.过渡到新课。
3.板书课题:2学会查无字词典二、看图,认识预习的意义,明确预习的要求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指名试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三、指导课内预习
4.练读生字词,理解词语。
5.识记词语,描红。

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学会查“无字词典”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周次

第一周

课次

7

授课课题

学会查无字词典

教学

基本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流利、有感情地读好课文。

2、能凭借语言材料,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教学重点及难点

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讨论法

学法指导

练习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对照图画思考我们平时应该怎样做的更好呢?


一、复习检查:
扩词练习;读词语。
二、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⑵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2.细读2--5自然段:读后讨论:爸爸是怎样解释“骄阳似火”的。(板书:骄阳似火--晒焉)
讨论:爸爸听了聪聪的回答“笑了笑”表示满意吗?

教师范读2-5段,同桌练习对话,自由读。

3.细读6-8自然段。
同学自读6-8自然段。
读后讨论:
爸爸和聪聪来到大海边看到了什么?
这时爸爸想起了什么?
聪聪为什么大笑起来?
指导看图2,说说词语的意思。
4.小结。
5.指导朗读,启发朗读。
三、细读第9段:
1.指名读:
2.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3.讨论:
为什么查“无字词典”更重要。
怎样查“无字词典”?

作业

1、练读课文;
2、完成书后三、四题;
3、用“骄阳似火”写一句话。

板书设计

学会查“无字词典”
骄阳似火-------晒焉
涌,撞,崩-------惊涛拍岸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练习一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练习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内容:《练习一》
教学目标:
1、不认识的字能通过查字典认识;能根据成语想象画面根据画面选择成语;写好钢笔字,熟记4条成语和一首古诗;练习口头表达的训练;学习毛笔字。
2、学用字词句,积累丰富的词汇,培养学生丰富的语感。
教学重难点:由课内向课外拓展,积累词汇。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联系生活理解词语,积累运用词语。2、练习写好钢笔字。
一、学用字词句
第一部分教学
1、指名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我的十分钟。
让各学习小组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①试读每个词语。遇到不认识的字解决方案:
△查字典。
△问同学或请教老师。
△联系词语猜一猜。
②小组内交流每个词语所描绘的画面。
△小组长主持,组内成员依次介绍。
△小组长负责记下没有能够理解的词语。
3、组织汇报。让学习小组汇报以下内容:
①读词语。
师指导其他学生认真听并纠正读音。
②汇报词语所描绘的画面。
4、反复朗读词语,多办法、多形式美读(可由学生自主选择)
第二部分教学
1、学生在上一题理解词意的基础上,观察图画,自己试连线。
2、交流连线的结果,说说连线的原因。
第三部分教学
1、学生认真观察图画,教师指导观察图画要有顺序,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
2、分小组合作,收集描写这些景物的词语,可以是成语,也可以是约定俗成的俗语。(教师相机板书词语)
3、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说。小组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词语丰富、用词准确。并加以鼓励。
二、写好钢笔字
1、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
①说说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②出示:味、塔、愉,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这三个字是什么结构,有什么发现?(三个字中都有撇和捺画)
③在写的时候,左右的比例怎样,哪些笔画要收,哪些笔画要放。
④出示“味”,指导书写,学生书空。
⑤教师范写,注意左部收右部宽,撇要缩,捺要伸。
⑥学生练习在田字格里描红“味”,并临写。
⑦按以上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塔、愉”两个字。(教师巡视指导)
⑧反馈写字情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能够背诵“读读背背”中的四个成语和古诗《夜书所见》,结合插图理解成语的意思。
一、读读背背
(一)教学成语
1、指导学生看插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师生一起回顾《做一片美的叶子》。
3、我的十分钟。
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①认读成语。把成语读正确。
②小组合作,组长主持,依次说说每个成语的意思。
③由组长记下组内经过自主学习仍然没有理解的成语。
④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汇报。
师相机点拨:
①指导学生理解“叶落归根”的本义和引申义。
②四个成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每一个成语中都有“根”字。)
练习背诵
①多次连续词语,体会词语的整齐美和节奏美。在诵读中了解词语之间的联系和意思。②自由练读,同座互背。
③展示背诵。
(二)学习古诗
1、学生看图,说说图意。
2、师范读古诗。
3、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4、小组内互读,指名读。
5、说说古诗大意,联系图画理解:晚秋的风打着梧桐叶沙沙作响,阵阵秋风触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深夜难眠,他看见篱笆边一盏灯亮着,便知道小孩在玩蟋蟀呢。
6、指导有感情朗读。
7、练习背诵。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向别人介绍自己读过的一本书。
2、能够掌握横画的运笔方法,并按照运笔方法书写长横和短横。
一、我的十分钟: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带来最近读的一本书,摘抄书的作者、主要内容和精彩片段。
(一)谈话导入:
1、师生谈话:同学们,最近读了什么书?(学生自由谈)
今天咱们来开个“小小读书交流会”,一块分享读书的收获与快乐!
2、指名读题,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提示:组织语言时注意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中。听别人发言,要精神集中,注意礼貌。
(二)指导交流
1、分组介绍自己最近读过的书,说清楚是本什么书,书的作者是谁,主要写的什么事,摘录的精彩片段。每人在小组里介绍。
2、小组里推荐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做介绍。
例:我读的书是《十万个为什么》的天文地理卷,作者是石宗宾。它主要介绍了天文和地理方面的知识,如“为什么太阳会发热”“什么是自然界‘蝴蝶’效应。
3、教师评价:听别人发言,同学们要精神集中,注意礼貌。你们对她的发言还有什么建议吗?
4、全班同学评议。
(三)小结:
1、老师出示多条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鼓励学生从小养成多读书、勤积累的好习惯。
2、小结:与他人分享读书的乐趣,你会得到双倍的快乐。今天的“小小读书交流会”是我们同学攀登书籍高峰的开端。多读书,多读好书,多与家人、同学、教师等人交流,你将成为一名知识丰富、充满智慧的人。
二、书法指导
(一)介绍握笔姿势
“五指执笔法’是用右手五个手指全派上用场,用“按、压、钩、顶、抵”的方法把笔执稳,使手指各司其职。具体的握笔方法是:大拇指的第一书内侧按住笔杆靠身的一方,大拇指处于略水平的横向状态。食指的第一节或与第二节的关节处由外往里压住笔杆。中指紧挨着食指,钩住笔杆。无名指紧挨中指,用第一节指甲根部紧贴着笔杆顶住食指、中指往里压的力。小指抵住无名指的内下侧,帮上一点劲。这样形成五个手指力量均匀地围住笔的三个侧面,使笔固定,手心虚空。
(二)学习横画
1、一个笔画的书写都有以下几个步骤:起笔、行笔、收笔。横画也不例外。它的书写方法如下:
①向右上逆锋起笔;②提笔圆转;③中锋向右行笔;④提笔圆转;⑤回锋收笔。
智慧瞬间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
3.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
三、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四、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国各族儿童在友爱与团结。
五、课时安排:
《我们的民族小学》(2课时)《金色的草地》(2课时)
《爬天都峰》(2课时)《槐乡的孩子》(1课时)
《语文园地一》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1课时基础训练1课时
1.我们的民族小学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二、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积累优美词句。
三、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图片展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五、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3.词语卡片。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二.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三.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四、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第一自然段:坪坝(bà)绒球花傣(dǎi)族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德昂(áng)族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
第四自然段:凤尾竹摇晃(huàng)
五、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d.配乐朗读这一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四、作业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八、小结
民族小学的学生们快乐、幸福。大家在学习的同时,要珍惜我们今天的学习生活,努力上进。
九、板书设计:穿戴
1、我们的民族小学学校好朋友
语言

2、金色的草地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教育学生保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
2.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3.学习本课的11个生字。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教育学生保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
2.学习本课的11个生字。
三、教学难点:
蒲公英开花与合拢,造成草地颜色不同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实物演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五、教学准备
课件、蒲公英的实物、图片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利用图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蒲公英
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对,它就是蒲公英。
板书:蒲公英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叶莲座状平铺,匙形或狭长倒卵形,羽状浅裂或齿裂。开黄色舌状花。果实成熟时形似白色绒球。
3、板书课题:金黄的草地
(1)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疏疑:草地是绿色的,为什么说是金色的?
(2)联系对蒲公英的介绍,请你把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连起来,说一句话。
(二)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检查,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呵欠傍晚一本正经
记住字形:弟:中间的长竖不出头。
返:“反”字的最后一笔注意变化。
3、在生字本上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回指导。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两部分。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每当蒲公英开放时,草地变成金黄色。我们常揪掉蒲公英来寻开心。
第二段(第3至5自然段):蒲公英白天开,晚上合,草地也因他们的开合改变着颜色。我们发现后便喜爱上了这种小花。
板书设计:
蒲公英
(早晨)(中午)(傍晚)
绿金色的草地绿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或观察挂图:在草地上盛开着一片蒲公英,他们金黄金黄的,太美了!
2、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板书:金色的草地
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与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读一读。
(2)指名读,评读。
(3)看到这片金色的草地,“我们”的心情如何?
(4)你想感受一下吹蒲公英的感觉吗?
出示实物,让学生参与进来感受。
(5)练习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童趣。
2、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过度: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吗?“我”有了一个什么新发现呢?
(1)自由读第三至五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2)总结: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拢的,它随着时间变化而一张一合,张开就是金色的;合拢就是绿色的。
(3)这个发现令“我”非常惊讶,大家再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4)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5)为什么“我们”不再揪它了?
(6)从“我”的变化看,你有什么感受?
八、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相互交流。
2、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
九、板书设计:
早晨中午傍晚
绿色金色绿色
合张合
蒲公英会合拢
3、爬天都峰
一、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二、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语。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
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四、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实物演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五、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天都峰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三)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四)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五)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学生读书圈划。
b.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三)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a.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四),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课外延伸,交流课余生活
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指名交流,师生评议。
八、总结课文: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九、板书设计:
奋力
一会儿…….一会儿勇气
3、爬天都峰手脚并用从别人身上吸取力量
(高陡)爬呀爬
终于爬上顶峰

4、槐乡的孩子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愉。掌握生字词。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4、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愉。。掌握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学会阅读
四、教学方法:读----思---发表见解---体会---再读
五、教学准备:槐树、槐花图片。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暑假中让你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
2、顺势切入。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槐乡看看哪里的孩子有什么快乐的事情?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⑴默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
⑵划出哪些不懂的地方。
⑶槐乡的孩子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2、小组合作学习:①试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②交流在预习中不懂的地方。
(三)研读课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你们读懂了什么?
随学生回答,相机点拨。
2、又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
3、你觉得槐乡的孩子怎么样?有哪些可爱之处?
4、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八、总结课文
同学们在生活中也要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极的劳动,你会体会到劳动给人带来的快乐。
九、板书设计:
4、槐乡的孩子钩槐米换学费
《槐乡的孩子》教后反思
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就只提了一个问题,槐乡的孩子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说自己读了课文后的的体会。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及槐乡孩子的勤劳,对此学生感受最深,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靠我点出来了,当时有部分学生说第三段写的槐乡孩子干活时的样子写得很好,当时天很热他们还在干活.我就趁机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当时天气的热,又读一读描写干活时的句子,学生体会到孩子们劳动时是很快乐的。学生已经能够通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涵,但总结的能力不行,大都是只看到点,看不到面。反思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具体读,但都是我直接参与指导方法等,是我一步步引着走的,属于半放半扶。下次的略读课我打算完全放手,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和学生一起学习。
语文园地一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进行口语交际;完成习作教学;学习多音字;积累古诗词;学习新生字;展示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2)在发现、研究中学习多音字、新生字。
(3)在背诵中积累。
(4)在展示中扩大见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读、写、背中训练语言能力。
重难点、关键:1、进行口语交际。2、完成习作。3、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展示课余生活的照片
二、交流看相片的感受。
三、分小组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1、交流自己做了什么事
2、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
3、交流有什么感受。
4、讲讲今后的打算。
四、请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课余生活。
1、生讲,师略记条理。
2、予以讲解、梳理。
五、评比。
1、每组选出一个上台。
2、评比谁讲得好。
六、作业:回家讲给妈妈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习作
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无论是阅读还是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都与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这一主题密切相关。这次习作是学生第一次作文,也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延续,即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习作范围宽广,和课余生活相关的都可写。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个完整的意思。
2、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调好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建立信心。
教学建议:
1、由于学生是第一次作文,因此我建议教师要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习作的信心。
2、习作时,教师提出的要求不要过高,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个完整的意思即可。在遣词造句上要求切勿过细。
3、评价时,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
习作设计
一、想一想
同学们,在口语交际课里,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现在让我们把它记下来好吗?
二、说一说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1)读一读习作要求,同组讨论习作要求的范围。
(2)可把自己想写的先跟大伙说说,互相交流。
2、教师巡视指导
(1)自己参加过什么活动,到过什么地方,见到了什么。
(2)你感到最高兴的事,最有意义的事或你愿意写下来的其它事,比如,你参加了什么比赛,什么活动等。
三、写一写
开始写吧!相信大家都是一名出色的作家。但在写时要注意:
1、要把想说的事情写清楚。
2、要把话写通顺。
3、写完后,读给你的妈妈、爸爸听一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分享习作的快乐。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多音字。
2、背诵古诗。
3、从生字中学生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区别、组词、掌握多音字
二、古诗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2、师范读,学生跟读
3、议议诗意:一个小孩坐在河边学钓鱼,他倾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半掩着他的身体。过路人向他问路,他一句话也不回答,只是摆手示意不让问路人靠近,唯恐发出响声把要上钩的鱼儿吓跑了。
三、学习新生字。
四、作业:背诵古诗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我们的民族小学》第一课时主备人员周瑞嵘执教者

教学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教学重难点

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第一自然段:坪坝(bà)绒球花傣(dǎi)族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德昂(áng)族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

第四自然段:凤尾竹摇晃(huàng)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我们的民族小学》第二课时主备人员周瑞嵘执教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板书:1、我们的民族小学

穿戴不同语言不同

共同学习共同游戏

热爱团结

作业设计:

一、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

二、我会根据课文内容辨别句子对错。

1、这是一所美丽、团结的学校。()

2、文中写小动物主要是为了突出这所学校是在大森林里面。()

3、这篇文章抒发了作者的自豪与赞美之情。()

三、填写合适的词语

()的小鸟()的老师()的小学

古老的()粗壮的()洁白的()

教学反思: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2.金色草地第一课时

主备人员周瑞嵘执教者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大家去草地上玩过吗?展现在你眼前的草地是怎样的?在草地上你玩些什么?2.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板书课题)草地是金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自读课文

1.请各自轻声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2.分段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教师相机出示卡片,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玩耍一本正经谢寥(liào)沙绒毛假装钓(diào)鱼观察花瓣合拢(lǒng)手掌有趣读书感悟

1.第1自然段a.文中这片草地出现在哪里?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学生思考讨论后指名朗读相关的课文(第一自然段)b.谁了解蒲公英?结合课文插图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蒲公英,多年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都可入药。2.第2自然段a.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它告诉我们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b.“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各自放声读一读,然后同桌间互相边说边演一演。c.同桌练习后指名一对同桌学生上台边说边演。师生共同评价后,再推选一对学生表演。d.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学生描述。

e.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2自然段,把这兄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3.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玩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1.2自然段。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2.金色草地第二课时

主备人员周瑞嵘执教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

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复习一、二段

指名朗读一、二自然段,说说每段大意。感悟第三、四自然段。

1.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为开满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当有花结籽吐絮的时候,“我们”兄弟俩就可以摘下带絮的种子吹着玩。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装的白色降落飘起来了,飞得很远很远……多美的景致啊!还有更有趣的事呢,我还发现这草地会变色呢!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课文,共同地探究这个奥秘。a.学生读课文。b.指名说说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c.草地怎么会变色?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教师可以出示下列填空题,提示帮助学生理解。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早晨,花朵,,草地就;中午,花朵,它是,草地就;傍晚,花朵又,草地就。d.谁可以不看提示,自己解释?e.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2.那一天,去钓鱼的我又新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什么变化?a.齐读第4自然段。X-k-b-1.-c-o-mb.我们大家都爱上了蒲公英,蒲公英仿佛是通人性的。文中小朋友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你觉得这种说法恰切不恰当?联系上文所讲的早中晚蒲公英花瓣的开合情况体会。总结课文

1、朗读课文。2、小结引申。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颖的感受,因而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回到大自然去吧,在那里你会找到欢乐!请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板书:2、金色的草地玩耍绿色快乐草地作业:

一、选字填空。纪记年()()住日()()念作做工()留()()事()业相像()声()片好()照()

二、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1.我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2.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反思: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3.爬天都峰第一课时

主备人员周瑞嵘执教者

教学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3.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a.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b.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c.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石级:石头台阶。仰望:抬头望。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布置作业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2.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3.爬天都峰第二课时

主备人员

周瑞嵘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a.学生读书圈划。b.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d.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多媒体出示思考题: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板书:3.爬天都峰又高又陡奋力向上互相鼓励战胜困难相互道谢作业:

一、选字填空。纪记年()()住日()()念作做工()留()()事()业相像()声()片好()照()

二、读读写写下面的词。

笔陡石级铁链似乎发颤奋力攀登终于纪念辫子勇气决心意思取得

教学反思: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4*槐乡的孩子

主备人员

周瑞嵘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初读细读,感知理解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3.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4.讨论: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b.槐米有什么用处?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读读相关的课文。5.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6.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二段。根据教室里座位安排,大组间开展比赛。第二句总写槐树的部分每组一起读;第3句写男孩的,男同学读;第4句写女孩的,女同学读;第5句写满载而归的,每组一起读。各组练习后比赛。赛后师生共同评价。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2.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板书:4、槐乡的孩子男孩爬削女孩捡塞快乐满载而归作业:

一、填合适的字。()人()意()人()目满()而()()风()动()上()下()丽多()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淡淡的()长长的()蜻蜓的()快乐的()甜蜜的()火热的()

教学反思: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

主备人员

周瑞嵘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2.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3.向课余生活安排得好的同学学习,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课余生活,且认真执行计划。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1.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又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这乐趣与大家分享。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a.可以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b.可以讲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c.可以讲讲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完成了多少万字的读书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长的见识和受到的教益;d.可以讲讲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长进;e.可以讲讲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览、休闲获得的新发现、增长的新见识;……2.全班交流。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3.共同评议。a.就刚才几位同学们交流的来看,他们的课余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我们评比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是不是就看谁的课余生活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课余生活项目记录得多?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看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谁的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记录本上记录得多,而是要看谁的计划安排得切实可行,课余生活计划中的各项安排得到真正落实。b.评选出活动新颖、有趣,开展得认真深入,收获丰富、感受深刻、对大家启发大的同学,教师颁发“课余生活之星”奖章。c.谈谈了解了他人的课余生活之后自己的打算。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第二课时

主备人员

周瑞嵘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3.读“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1.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读不准的字可同桌相互请教。2.指名朗读,要求横着逐行读。师生共同正音,再指名几位后进生读读,然后齐读巩固。3.比赛:谁的眼力准,发现独特正确。交流各自的发现。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思考深入的学生还会发现,这同一个字在读音不同的情况下意思也不一样。如有这样的发现该大力加以鼓励表扬,并且引导其说说不同的读音情况下的字义。4.齐读巩固。读读认认1.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字,读不准的借助注音拼读。2.比赛:谁读得正确、流利。3.谈谈这一题中每一组字有什么共同之处。这一题中除了后两组“穷——穴”外,其余的每组中两个字读音都相同或相近。此外,这一题中每组右边的字都是左边的字的一个偏旁。4.齐读巩固。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浔中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第三课时

主备人员

周瑞嵘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熟读背诵古诗《小儿垂钓》。3.积极参与展示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积极参与展示活动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读读背背

1.古代的孩子玩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读一首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小儿垂钓》。教师范读2.短短四句话二十八个字把一位垂钓孩子的外貌、姿势、环境、神情勾勒得生动传神,跃然纸上。请大家各自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模仿老师的样子,读准韵律。3.朗读比赛。指名朗读,看谁读得正确,读得有韵味。4.师生合作,表演古诗短剧。教师准备荷叶、渔竿、竹篓等道具。学生演稚子垂钓,教师演路人,诗句作台词,师生演练后可再请学生合作演练。5.竞赛背诵。为先背出的学生发奖品。展示台

1.课前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阅读学习伙伴的话,小组内交流各自展示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展示;共同讨论,互相协作,考虑本小组采取何种最好的展示形式,能否搞出特色。协商统一后分头准备。2.班长或学习委员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协调展示情况。3.举行“多彩的课余生活”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4.评选最佳展示组,视情况评选“惜时奖”、“毅力奖”、“才艺奖”、“创造奖”、“能手奖”、“勤劳奖”等个人奖,教师颁奖。总结:你有什么收获?附单元训练:

第一单元测试

班级:姓名:得分

一、看拼音写汉字(10)

chuāndàizhāohuhúdiécūzhuàngshǐjìn

()()()()()

jiǎzhuāngguāncháyǒuqùfènlìyǒngqì

()()()()()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在字音下打“——”(7分)

假(jiàjiǎ)装朝(zhāocháo)霞似(shìsì)乎

白发(fāfà)照相(xiāngxiàng)摇晃(huānghuǎng)

三、辨一辨,组一组(5分)

峰()瓣()钓()绿()耍()

蜂()辫()钩()录()要()

四、选择合适的词填入括号中。(5分)

忽然居然果然

1.这本书我丢了好多天了,没想到,今天()让我找到了。

2.气象预报说今天午后有雨,()吃完午饭,下起了大雨。

3.冷不丁,()从路边窜出一条大黄狗,把我吓了一跳。

好奇奇怪

1.放在桌上的花瓶可真(),我忍不住()地观察起来。

五、照样子,写词语。(8分)

白发苍苍()()()()

笑呵呵()()()()

六、我会填(9分)

古老的铜钟做游戏白发苍苍

()的草地跳()()

()的石级爬()()

()的天空想()()

七、给完整的句子加上标点,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6%)

(1)古老的北京城

(2)寒风刮起来

(3)我们在教室里全神贯注地

八、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下面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然后在括号里标上序号。(5分)

()小船顺着水流向前漂去。

()看着一只只小船漂远了,我们心里在说:“小纸船,希望你漂到大海去。”

()星期天,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来到小溪边。

()我们拍着手,沿着小溪追着小船。

()我们用五色彩纸折成一只只小船,放在水里。

九、阅读填空(6分)

(一)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1.这段话写出了天都峰的两个特点:()和(),我能分别用“———”和“~~~~”来表示。

2.这时候,“我”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二)

路人借问遥招手,__________________。(胡令能:《小儿垂钓》)

十、课外大挑战(12分)

一天,妈妈买菜找回来一张20元的假币,她叫我花掉,说是小孩子,不容易被发觉(juéjiào)。

但是往哪儿花呢?我苦苦思索。这时我看见不远处有个卖草莓的老奶奶,她眼睛似乎花了,看什么东西都要眯起眼睛。

我心中暗喜,走过去递上20元假币,买了一斤草莓,还找回18元。

我紧张地往回走,本来是暖洋洋的春风,但吹在脸上感到很不舒服。我心里难受得像火烧一样。我左右为难(nànnán):是回家跟妈妈“领赏”,还是到老奶奶那儿“赎”回20元钱呢?最后,我回到老奶奶那儿诚恳地道了歉,要回了我那张假币。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里踏实多了。回到家里,我对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了我的话,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完把那张假币撕掉了。

1.在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上打“√”。

2.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3.小朋友,你读短文时,注意到小作者心情的变化了吗?

开始“我”暗喜,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心里难受得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到家,小作者该怎么向妈妈说呢?妈妈又会说些什么呢?请把这些话写在短文中的横线上。

5.读了这篇短文后,我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写一写你课余参加的一项活动,注意写清活动的时间、地点和活动的过程,还要注意写出自己参加活动时的感受。(27分)

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习第一单元习作一教案


教学内容:《习作一》
教学目标:
1、消除习作神秘感,使次接触习作学生感习作并不难,增强习作自信心
2、激发习作兴趣动机,让学生拥有放松习作心态,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3、读懂例文《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结合作文提示,让学生明白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的见闻记下来,把自己所想的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自主作,抒童真,表达童趣,放飞童心,体味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作文本、钢笔,学生作文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读例文,明确学习目标,完成自作初稿。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升入三年级了。从今天起,我们要学习写作文这项新本领了。与写话一样,写作文并不难,只要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见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了,就是作文。其实,有好多同学上学期的写话,就已经是作文了。所以,作文并不神秘,也不可怕,相信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一定能写出非常精彩的作文来。
二、阅读例文,感受作文
1、阅读例文
①阅读《好阿姨》。
△自由读一读《好阿姨》,想一想,小作者笔下的阿姨“好”在哪里?
△交流、讨论。
好阿姨是怎样给小作者留下“热情”的“好”印象呢?再仔细地读一读,与同桌讨论讨论。
小结:小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真实有序地写下了自己去商店买牙膏时的见闻和感受,动作、语言的描写反映了阿姨热情待客的特点。由此可见,作文是十分简单的,只要留心周围的事物,就能写出作文来。
②阅读《假如我是一支神笔》。
△自由读一读,边读边想,小作者有了神笔以后,他想做些什么?
小结:小作者展开了想像的翅膀,写出了这篇生动有趣的作文,而且字里行间流露出小作者的美好心愿。由此可见,作文可以写自己想象的世界,只要大胆想象,也能写出精彩的作文来。
2、畅谈感受
读了《好阿姨》《假如我有一只神笔》后,你对作文有了什么感受呢?
三、明确要求,确定内容
四、指导习作
1、明确写作要求。
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轻轻松松地写出我们的第一篇精彩的作文!写什么呢?
2、学生表演,创设情境。
①两名学生表演小剧《客人来了》。按照“请进”——“请坐”——“倒茶”——削水果“——”给爸爸打电话“的顺序进行表演。
②学生评议,从表情和语言两个方面,给予补充。
③再请一组同学表演。
3、交流构想
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写作内容,拓展思路。
4、其他要求
本次习作出了对作文内容的要求外,还有什么要求?
(先打草稿,再朗读修改,最后誊写)
五、我的20分钟。
1、现在我们拿起笔,把你招待客人的经历写下来,写的时候可以想一想我们刚才的表演。
2、点评。
①同桌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互相纠正,互相表扬、肯定。
②推荐你认为写得好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③交流评议。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修改习作。
一、我的10分钟
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文章认真地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地方加上去,删除不必要的语句。
二、相互修改
自己修改满意的作品读给同座听,征求别人的意见。
三、交流习作,师生评议
四、朗读习作
请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的学生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听,看她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五、评价方式
1、学生自评
让读习作的学生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师生评价
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习作的评价,注意引导学生公正客观的评价他人的作品,分享他人习作的快乐。
板书设计
招待客人
打草稿
自己修改
再誊写

智慧瞬间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苏教版)


2.美丽的南沙群岛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初步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出示课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的两大奇迹——雄伟的长城和动人的运河,今天我们一起再去祖国的最南端欣赏那些美丽的岛屿。(出示课题)齐读课题:美丽的南沙群岛。
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那你能把南沙群岛之美,岛屿之多读出来吗?(指名读好课题)
二、质疑课题,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1、对于这么美丽的南沙群岛,你们想知道什么?
2、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以上问题。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辽阔岛屿星罗棋布矿产仅曾母暗沙蓝玉合璧海龟
(2)开火车读词语,纠正读音,指导学生读好多音字“曾”,并组词。
(3)联系课文和日常积累,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浩瀚:广大。浩渺:形容水面辽阔。
(4)齐读词语,读好词语。
4、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
5、交流答案。
三、感知全文内容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南沙群岛是祖国的(),也是()。
2、在课文中划出句子,齐读这几句话。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的。
2、全班交流
3、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几个难写的字:“阔”字是半包围,门字框里面是个“活”;“屿”的第五笔是竖折弯钩,“龟”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写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
4、生描红生字,师巡回指导,纠正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些什么?(指名回答,相机板书)
二、精读感悟
(一)引入情景,感知课文第一自然段
1、感知课文
出示挂图,师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边看图边思考:
(1)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2)交流出示:“一串串晶莹的珍珠”体会出南沙群岛美,像晶莹透亮的珍珠,从“一串串”三个字体会出岛屿之多。
(3)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岛屿之多?边读边想象,并找出重点的词语。——二百多座、星罗棋布。相机理解“星罗棋布”。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句。
(5)这段话还告诉我们什么?交流,理解词语“生息繁衍”。朗读第三句话。
过渡:美丽的南沙群岛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也去迷人的南沙群岛欣赏一番,请同学们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二、三自然段,你是被南沙群岛的丰富物产吸引了呢,还是被迷人的景色所吸引?哪儿吸引你,就在哪儿多看看,等会请你谈谈感受。
生交流第二自然段出示:
(1)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
(2)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南沙群岛是“巨大的蓝色宝库”?指名回答,理解词语“蕴藏”“用之不竭”。
(3)师讲述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练习用总分方式来说话:
她拥有难以计数的海洋生物,有章鱼,海星,乌贼、美丽的珊瑚等等。
她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石油、锌、天然气等。
她贮藏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有风力、潮汐等。
(4)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南沙群岛是巨大的蓝色宝库”吗?生自由试读,赛读,齐读。
生交流第三自然段出示(挂图):
(1)“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
(2)作者是怎么描写迷人的南沙的呢?指名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进行交流。
(3)看图交流:一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写出了南沙的五彩缤纷。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写法写出浪花的洁白喜人。
(4)谁想把这么美的景色读给大家听?(试读,赛读)
(5)南沙景美,写南沙的文字也美。请同学们看着图,把优美的景色与文字记在脑海里。(学生尝试背诵、指名背、齐背)
看到这么优美的景色,我们由衷地说——生接说最后一句。
三、发展练习: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对南沙群岛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下面老师请位同学做小记者,现场采访你们一下你们这些游客?(教师随机请一位同学当小记者进行采访)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2美丽的南沙群岛
蓝色宝库
晶莹的珍珠(最南端)
迷人世界

3庐山的云雾
教学要求:
1、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流连忘返”、“飘飘欲仙”、“瞬息万变”等词语的意思。会用“流连忘返”造句。
3、继续学习总分段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4、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体会2、3自然段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写出庐山云雾的美的。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照片: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你们不能不去一个地方:庐山。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有同学去过或者在电视杂志上看过有关庐山的介绍了吗?那就简单讲讲庐山最有名的景点或者景致。
结合谈话看照片(例如庐山瀑布、五老峰)
2、其实,庐山最神奇的景致要算云雾了,今天我们就让我们在文字创造的美妙意境中去游一游。(板书:庐山的云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指导正确朗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
A、读准生字音,将课文读正确。
B、用“------?”划出文中的新词,查词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A、指名读生字、词语,及时正音。
B、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结合理解词语。
第一节:
这小节有好几个成语,你通过自学,懂得了哪个成语的意思?
变幻无常: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形容云雾变化多、姿态万千。
飘飘欲仙:看到美丽的云雾内心很舒服,像成仙一般。
腾云驾雾:原来指仙人能借助云雾飞行,这里指看到美丽的云雾,心里很舒畅。
第二节:绒帽(rong)缠绕(chanrao)系ji系鞋带xi关系
这小节中,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请同学来帮帮忙。
弥漫:(雾气)布满、充满。
缠绕:环绕。
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
第三小节:
这小节也有好几个成语,你理解了吗?让同学也来享受你学习的成果。
瞬息万变:形容变化极快。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四蹄生风:形容马跑得非常迅速。
第四小节:
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理解“云遮雾罩”、“流连忘返”。
三、同桌互读,把课文读流利。
默读,理清文章脉络。
几遍读下来,庐山云雾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课文用四个小节来介绍庐山的云雾,每小结分别写了什么?
四、作业:
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想细细品味庐山云雾奇丽的美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
你读懂了什么?
2、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那么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你特别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
3、确实,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看,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此时,你会感觉自己————)
三、精读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想一想:这小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山头的云雾(像白色绒帽)
半山的云雾(像一条条玉带)
山谷的云雾(像茫茫的大海)
遮挡山峰的云雾(像巨大的天幕)
3、你觉得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怎么样?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小句好在哪里。
4、你能不能仿照作者的方法也来用美妙的文字形容一下各种姿态的云雾?
5、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让我们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6、总结学习这一小节的方法:读——划——品——读
四、精读课文第三小节:
1、运用刚才第二小节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小节。
2、指名说这一小节的中心句。理解“瞬息万变”。
3、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怎样的情景呢?你怎么读吃来的?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这句话,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
这“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是真的吗?对,是作者看到云的想象,你能象作者一样展开丰富的想象,仿照他的写法也来写写云雾的瞬息万变吗?
4、这么奇异的景致,我们应该读出自己的惊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一小节。)
五、到这里,老师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样感叹: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想说什么?
六、作业:
仿照文中二、三小节的结构写法,写一处景物。
板书设计:
3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练习1
教学要求:
1.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2.书写时注意写好捺画,并巩固笔顺规则。
3.熟记8个成语和记诵古诗《夏日田园杂兴》。
4.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一是让学生想说,二是让学生会说。
5.练习两个笔画及含有这两个笔画(横撇、撇点)的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1.出示中国地图。
帮助学生对中国地图有一个整体认识,即中国地图像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鸡。
2.借助地图了解我国有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
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内蒙古
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3.了解有关内容
直辖市是由中央直接领导的城市,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是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区地方。
4.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简称。
5.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6.找朋友游戏,巩固对简称与省、市、自治区名称之间对应关系的了解。
二、理解有关各省、市、自治区的句子。
1.出示句子。
启发学生边读边想:通过刚才的学习,哪些原本不理解的内容现在理解了?
2.交流。
3.巩固对简称所代表的含义的认识,初步知晓我国几大地方戏的名称。
小结:恰当地运用简称能使语言表述更简洁。
4.运用简称的词句。(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如:黔驴技穷、湘江、滇池、京沪铁路等。

第二课时
一、写好钢笔字
1.看看写的字。(“遮、越、处”三个字)要注意什么?
2.讨论要注意的地方。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三个字的捺画的不同走势。
正确把握三个字的捺画起笔走势。
“遮”字一捺走势平缓;“越”字一捺比“遮”陡;“处”字一捺更陡。
4.知道学生认真、仔细、规范地描红、仿写。
5.注意写字姿势。
二、读读背背。
1.熟记8个成语。
(1)结合课文《庐山的云雾》加以理解。
风云变幻:像风云那样变动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安。
气象万千:气象,景象。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
飘飘欲仙:漂浮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
(2)指导记忆。
2.背诵《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介绍:范成大写了一组《夏日田园杂兴》,今天学习《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2)引导学生看图,并借助图画读读古诗。(大致体会诗的意思与表现的情趣)
(3)小结:全诗用通俗的语言描绘了夏日农家昼耕也织的忙碌景象和儿童不会帮助织布,却在树下学种瓜的有趣情景。
(4)指导学生熟读背诵。
(5)搜集其他《夏日田园杂兴》进行积累诵读。

第三课时
一、口语交际
聊聊春节
1.设问导入:今年的春节,你是怎么过的?你知道过春节时,咱们这儿有什么习俗吗?今天咱们一起来聊聊春节。
2.出示题目:聊聊春节
3.借助插图(贴春联、全家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舞龙灯、吃年夜饭、给老人拜年……)勾起回忆。
4.交流本地春节的习俗,也可交流其他地方过春节的习俗。
5.自由练说,同桌练说,全班交流。
6.指名说。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六)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六)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挂图,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课文的重要性,逐步养成课内外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1、教给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教具准备: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已经学过的习惯。
二、看图,认识预习的意义,明确预习的要求
1、想:我们为什么要预习呢?预习有什么好处呢?(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提高阅读能力。)
2、对于我们来说,预习有什么具体要求呢?看书中的图:
(1)第一幅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
(2)指名读黑板上的预习要求并板书:*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自学生字新词
三、学习方法,借助方法预习《长城和运河》
1、看书中的图,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是怎样做的?
(动嘴读课文,动手画生字新词,动脑想课文内容,动口问疑难问题。)
2、尝试预习
(1)出示预习的步骤
(2)用以上步骤进行预习
第一步:试读课文,用“——”画出生字新词,提问:画出了生字新词,你会怎样处理?
第二步:生再读课文,出示长句子,学生读,难读通顺。小结
第三步:学生再读课文,质疑。
总结
四、提出开外自觉预习的要求
看第三页最后一幅图,问: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五、总结全文
自觉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促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对学好每门功课都十分重要,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教学挂图,巩固已有的刺耳毛笔字的习惯,初步了解悬腕写字和书写行款的基本要求,激发学生写毛笔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养成按行款要求写毛笔字的习惯。

教学难点:写毛笔字

教具准备: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毛笔的执笔方法。怎样进一步地写好毛笔字呢?
2、看图说话,复习旧知
逐一观察六幅图,说说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
小结:做到头正、肩平、身直、臂开、足稳。
学生练习毛笔的执笔方法,教师巡视,检查,纠正。二、出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析
1、一起看四幅作品
2、朗读作品内容
3、小结读法:读的时候,如果是竖行,应该从右往左读,如果是横行,可以从左到右读,也可以从右往左读。
4、讲解行款要求
5、赏析作品,看了四幅作品后,你有什么感觉呢?我们在写书法作品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6、注意事项:
(1)养成按行款要求写毛笔字的习惯。
(2)每行的字数要尽量相同,最后一行可以少几个字,但不可以多写字。
(3)竖行和横行的字要对齐,字的大小要一致。
(4)要学会折格子。
(5)写字时要注意整洁,字墨未干,不能碰字,且尽量站立,悬肘,写字的手不要碰纸面。
四、指导看图,学习站立悬肘写毛笔字
1、指导观察右下角彩图,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他的写字姿势与我们平时写毛笔字有什么不同?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具体要求。
3、学生模拟练习,训练写字姿势,教师巡视指导。
五、练习站立悬肘,书写作品
1、长城和运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电子白板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中国的“人间奇迹”,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大家知道吗?
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理解词语
(4)齐读出示的词语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想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学生读后讨论(名称、特点、抒发情感、点明创造者)
四、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难点: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具准备:电子白板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听写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1、2节(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看: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引读)
(2)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引读)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作者所看到的景象(很奇异)这应该怎么读呢?
(3)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找一找,读一读。(课件出示长城的图片)
(4)万里长城是这样一的雄伟壮观,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运河)(5)作者把“长城”“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
再读这两句,你能背出来吗?
(6)朗读全文
配图片,音乐欣赏朗读课文,激发情感。(7)背诵全文。
三、作业
1、多音字组词
行曲折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奇迹(像巨龙)
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2、美丽的南沙群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6/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体会,“星罗棋布”、“碧波浩淼”等词语,注重对学生的积累。
教学难点:体会,“星罗棋布”、“碧波浩淼”等词语,注重对学生的积累。
教具准备:电子白板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地图,解说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概况。
2、出示投影: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
3、指导读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体会有关词语的意思。
(2)认真朗读课文,能大致说说南沙群岛美在哪里。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3、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浩瀚:广大。
浩淼:形容水面辽阔。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字音。
三、感知全文内容
1、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
南沙群岛是祖国的,也是。
2、在课文中画出句子,齐读这几句话。
四、指导写字
1、巩固生字
同桌互猜字,并说说是怎么记住的。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礁”和“域”两个左右结构的字。
五、作业
抄写生字三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教具准备:电子白板ppt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些什么?(指名回答,并相应板书)
二、精读感悟
1、过渡: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2、指名读第1自然段
(1)“晶莹的珍珠”指什么?“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说明了什么?
(2)还从哪儿看出岛屿的多?边读边想象,并找出重点的词语。
(3)指导读1、2两句。
(4)这段话还告诉我们什么?(指名说)
(5)指导朗读第3句话。
3、默读第1自然段,回答课后第五题。
4、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自学,思考:你用什么方法打开“宝库”在“宝库”里你发现了什么?
(2)四人一小组讨论。结合理解“蕴藏”“用之不竭”。
(3)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
生自由试读,再比赛读。
5、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我们讴歌了南沙群岛的富饶,你们想背上小画板去海边散步写生吗?
(1)自由读第3自然段,把表示颜色的词画下来。

三、作业
1、摘抄课文中的妙词佳句。
2、仿段练习。
以“菜市场真是营养的宝库”为中心句写几句话。
板书:
3庐山的云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具准备:电子白板ppt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总分段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映示幻灯片,简介庐山的云雾。
2.揭题。(板书:庐山的云雾)
3.谈话导入: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就上新课,齐读课题:3、庐山的云雾
4.范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自学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每段写了什么?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四、教学生字词
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幻、添
重点理解的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习字册上描红、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庐山的云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电子白板ppt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
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用“秀丽”说一句话。齐读这句,突出“十分秀丽”。
第二句:“尤其”是什么意思?(“特别”。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引导读书,找出“变幻无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词的意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句。
第三、四句: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4.小结: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总写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2.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板书:千姿百态)
3.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读书回答)
4.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打比方)
5.齐读第一句,引读分述部分: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云雾弥漫山谷~云雾遮挡山峰~(感悟总述和分述的关系,体会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千姿百态”的)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7.联系语境说说“笼罩”、“缠绕”、“弥漫”的意思;练习用“千姿百态”造句。
8.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9.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请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五、检查自学情况(读、议、背。重点是通过读议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云雾的特点写具体的)
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七、总结全文
1.配乐朗读全文。
2.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3.引导学生逐段背诵课文。
教学板书:
3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习作一看图作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看例图,读例文,学习例文是怎样用语言描述图意的。
2.阅读例文后的习作要求指导,懂得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方法。
3.根据练习要求,采用学得的方法,学习写多幅图作文。
教学重点;
1.看例图,读例文,学习例文是怎样用语言描述图意的。
2.阅读例文后的习作要求指导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方法。
教具准备:电子白板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画面,学习例文,总结要点
1.图上有几个人物
2.这四幅图写了一件什么事?
3.分图简洁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4.阅读例文
1.指名分段读例文,图文对照,说说每段分别写了哪幅图?
2.由例文的安排段方法,你知道了可以如何安排段落吗?
5.教师小结: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他们看到了什么,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
二、组织讨论,学习写法
1.读提示语,结合例文看图,自主思考这些问题。
2.学生围绕几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集体交流,明白多幅图的基本要求
3.你认为还有什么技巧和方法向大家推荐。
三、学习写法,尝试写作
(1)看图选择内容。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组进行重点细致的观察。
(2)学生自由说说四幅图意,小组交流,班级交流。评议。
四、学生练写,指名点评,修改文稿
1.同桌先看图口述
2.指名连起来完整地说
3.师生点评
4.学生练写,师指导。
五、指导誉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根据练习要求,采用学得的方法,学习写多幅图作文。
教学重点;
1、根据练习要求,采用学得的方法,学习写多幅图作文。
2.阅读例文后的习作要求指导,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阅读例文后的习作要求指导,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方法。
教具准备:电子白板ppt
教学过程:
一、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导修改。
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讲了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作为范例。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二、优秀习作全班朗读。
练习1
教学要求:
1.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2.书写时注意写好捺画,并巩固笔顺规则。
3.熟记8个成语和记诵古诗《夏日田园杂兴》。
4.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一是让学生想说,二是让学生会说。
5.练习两个笔画及含有这两个笔画(横撇、撇点)的字。
教学重、难点:
1、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2、启发学生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3、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大致体会成语。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1】
课时目标:完成学用字词句的教学,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相融洽。
一、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1.出示中国地图。
帮助学生对中国地图有一个整体认识,即中国地图像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鸡。
2.接着,借助地图了解我国有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
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内蒙古
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3.了解有关内容
直辖市是由中央直接领导的城市,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是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区地方。
4.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简称。
5.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6.找朋友游戏。
巩固对简称与省、市、自治区名称之间对应关系的了解。
一、理解有关各省、市、自治区的句子。
1.出示句子。
启发学生边读边想:通过刚才的学习,哪些原本不理解的内容现在理解了?
2.交流。
3.巩固对简称所代表的含义的认识,初步知晓我国几大地方戏的名称。
小结:恰当地运用简称能使语言表述更简洁。
4.运用简称的词句。(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如:黔驴技穷、湘江、滇池、京沪铁路等。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写好钢笔字(“返、越、处”三个字)注意写好捺画;进行读读背背。
一、写好钢笔字
1.看看写的字。(“返、越、处”三个字)要注意什么?
2.讨论要注意的地方。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三个字的捺画的不同走势。
正确把握三个字的捺画起笔走势。
4.知道学生认真、仔细、规范地描红、仿写。
5.注意写字姿势。
二、读读背背。
1.熟记8个成语。
(1)结合第一单元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加以理解。
风云变换:像风云那样变动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安。
气象万千:气象,景象。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
飘飘欲仙:漂浮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
(2)指导记忆。
2.背诵《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介绍:范成大写了一组《夏日田园杂兴》,今天学习《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2)引导学生看图,并借助图画读读古诗。(大致体会诗的意思与表现的情趣)
(3)小结:全诗用通俗的语言描绘了夏日农家昼耕也织的忙碌景象和儿童不会帮助织布,却在树下学种瓜的有趣情景。
(4)指导学生熟读背诵。
(5)搜集其他《夏日田园杂兴》进行积累诵读。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让学生想说、让学生会说)进行口语交际;指导连写毛笔字。
一、口语交际
聊聊春节
1.设问导入:今年的春节,你是怎么过的?你知道过春节时,咱们这儿有什么习俗吗?今天咱们一起来聊聊春节。
2.出示题目:聊聊春节
3.借助插图(贴春联、全家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舞龙灯、吃年夜饭、给老人拜年……)勾起回忆。
4.交流本地春节的习俗,也可交流其他地方过春节的习俗。
5.自由练说、同桌练说、全班交流。
6.指名说。
二、学写毛笔字
1.笔画练写:
横撇:要注意拐弯处的提笔与顿笔,横要短,撇要长而舒展。
撇点:注意起笔时要顿笔,收笔时回锋,至折处主要用的是笔锋,此时以提笔为主。同时还要注意撇与点的长短与倾斜度。
2.写字练习:
夕:第一画“撇”要短,起笔从竖中线开始;第二画“横撇”,横从短撇的腹部落笔,横画不能长;第三画“点”是圆点,位于米字格中心便下一点。
女:整个字要向四周舒展。横画在横中线上,要写长些,撇点的起笔与撇的收笔基本在一条线上。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或教学挂图,指导学生预习,教给预习方法,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2.通过指导观察课本图画或教学挂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写毛笔字的行款要求,养成按行款要求写毛笔字的习惯。
重点难点:
1.教给预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养成按行款要求写毛笔字的习惯。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我们学好各门功课,还有助于提高我们各方面的素质。从今天起,老师要求大家养成一个新的好习惯,那就是预习习惯。(板书:预习)
二、看图,讲明预习意义,明确预习要求
1.有的同学不禁要问,每篇课文老师都要进行认真细致的讲解,我们为什么还要预习呢?预习有什么好处呢?
师小结:预习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为学好课文作必要的准备。
2.对于我们三年级学生来说,预习有什么具体要求呢?请把书打开。
(1)第一幅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
(2)指名读黑板上的预习要求并板书。
①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②自学生字新词。
三、学习预习方法,借助方法预习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怎样才能达到预习要求,完成预习任务呢?我们平时要注意掌握正确的预习的方法。
1.看书上的插图。
思考: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是怎样做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动嘴读课文,动手画生字新词。
动脑想课文内容,动口问疑难问题。
2.预习第一课。
(1)出示预习步骤:一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二读课文,读顺句子,了解大意。
三读课文,开动脑筋,不懂就问。
(2)用以上步骤试着预习第一课。
第一步:学生试读课文后用“———”画出生字新词,提问:画出了生字新词,你会怎么处理?
师小结:①查字典,理解词语意思,读准字音。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
③实在不会,打上“?”质疑。
第二步:学生再读课文后,出示句子:“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学生试读,一次读不顺再读。
师小结:遇到难读顺、难理解的句子,要多读几遍,反复练习,仔细琢磨。
第三步:学生再读课文后,让学生质疑,师个别指导。
师小结:预习中遇到难题,同学们要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同学间可以相互讨论,实在不会可打“?”,个别问老师。
总结:刚才同学们预习得很好,和书上画中的孩子一样专心、认真,通过预习,我们对第一课有了初步的了解,相信老师在讲这篇课文时,同学们会更主动,更积极。
四、提出课外自觉预习的要求
看第3页最后一幅图。
提问: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师小结:课堂上时间有限,我们在课外应像今天课内一样自觉预习,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五、总结全文
自觉预习是一种很好的习惯,它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促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对学好每门功课都十分重要,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三年级时学过写毛笔字的内容,有不少同学对写毛笔字很感兴趣,初步养成了写毛笔字的良好习惯。怎样写好毛笔字呢?我们一起来看挂图。
2.看图说话,复习旧知。
看图,说说图上老师在做什么?
师示范讲解写毛笔字的握笔方法和写字姿势,学生模仿。
教师巡视、检查、纠正。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写毛笔字。
(板书:学写毛笔字)
二、出示学生佳作,师生共同赏析
1.朗读作品内容。先自由读作品内容,再指名读,最后齐读。
2.小结读法。这些书法作品跟我们平时学习的课文的读法不一样,我们在读的时候,如果是竖行的,就要从右向左朗读,如果是单行的,可以从左向右读,也可以从右向左读。
3.讲解行款要求。我们刚才为什么要这样读呢?因为写毛笔字有它的行款要求:如果是竖行写的话,就必须先从上向下写,字写满一行后,再向左写第二竖行,就这样依次从右向左一竖行一竖行地写。(板书:竖行从上向下从右向左)如果是横行写,可以从左向右写,也可以从右向左写。(板书:横行从左向右从右向左)以后我们写书法作品时,也要按照这样的款式要求去写,要养成这样的书法习惯。
4.赏析作品,谈谈感受。
5.注意事项:
(1)养成按行款要求写毛笔字的习惯。
(2)每一行的字数要尽量相同,最后一行可以少写几个字,但不可以多写字。
(3)竖行和横行的字要对齐,字的大小要一致。
(4)要学会折格子。(教师示范几种折法,学生可练习折格子)
(5)写字时要注意整洁,要特别小心纸上不能有污点,写的字墨迹未干时,不能碰字,且尽量站立、悬肘,写字的手不能碰纸面。
三、指导看图,学习站立悬肘写毛笔字
1.看第五页右下角的彩图,说说图上是谁,在干什么,他写字时姿势与我们平时写毛笔字有什么不同.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具体要求.
3.学生模拟练习,训练写字姿势,教师巡视.
四、练习站立悬肘,书写作品
1.出示写字内容“业精于勤,形成于思”。
2.学生练习折好格子。
3.摆放好书写物品。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教师小结,鼓励表扬毛笔字写得好的同学,激发学生写字兴趣。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观察挂图,了解了写毛笔字的行款要求,只要我们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写并且长期坚持练习,也一定能写出一手漂亮的毛笔字。
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习惯
自主预习复习
认真完成作业

1、长城和运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
2.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3.生齐读课题)
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引出主要内容的.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
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
5自己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
7诗篇.不朽有哪
8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
9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
10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11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12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13.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4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5指名读,生评议.
16齐读.
五.布置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连绵起伏奇迹曲折蜿蜒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
5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6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7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8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9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10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
11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1、长城和运河
长城像巨龙
人间奇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运河像绸带

2、美丽的南沙群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顺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星罗棋布,合壁等词语.
4.通过朗读感悟课文内容,感受南沙群岛迷人的景色和丰富的特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海疆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课文内容,感受南沙群岛迷人的景色和丰富的特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海疆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欣赏课件画面.
2.配乐解说:宽广无限的大海真美啊,浪花飞溅,蔚为壮观.一派烟波荡荡接天河,巨浪悠悠通地脉的迷人景象.这就是祖国的南大门,美丽富饶的南沙群岛.
3.指导读题:美丽的/南沙群岛.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结合学生朗读纠正字音.
三.感知全文内容
1.引导学生边读边看图思考:
2.在课文中画出有关语句,齐读这三个句子.
3教师小结: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不仅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而且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生字
1.巩固生字.
(1)认读生字新词及其所在的主要句子.
浩瀚海域岛屿辽阔
繁衍心旷神怡星罗棋布海龟
(2)查字典,说说带点字词的意思.
星罗棋布心旷神怡繁衍碧波浩淼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礁和域两个左右结构的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上节课我们读了美丽的南沙群岛这篇课文,你们知道些什么?
2.这节课请同学们放慢脚步,边读边想象,细细欣赏那蓝色宝库般迷人的海岛.
二.精读感悟
1.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晶莹的珍珠指什么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说明什么?
(岛屿多)
(2)南沙群岛有多少岛屿?齐读第二句,边读边想象.
(3)指导朗读第一,二句.
师小结.
(4)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是怎样在南沙群岛上生活的?
u指名读第三句,其他同学注意听.
u评议朗读,结合朗读理解浩瀚,生息繁衍等词语的意思.
3.默读第1自然段,回答课后第五题.
师小结.
4.了解南沙群岛的悠久历史后,我发给你们每人一把金钥匙,开动脑筋去打开这座蓝色宝库.
u学生自学第2自然段.思考:你用什么方法打开宝库?在宝
u库里你发现了什么?
u组织讨论自学方法和所学内容.结合句子理解蕴藏和用之
u不竭的意思.
u为什么说南沙群岛是一座宝库?请你通过朗读告诉我们.
u为什么说南沙群岛是一座蓝色宝库?
u师生朗读,体会总分写法.小结:南沙及其海域有丰富的矿产资
u源,水产资源,真不愧是一座巨大的蓝色宝库.
5.讴歌了南沙群岛的富饶,你们想背上小画板去海边散步写生吗?
a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把表示颜色的词画下来.
b那金色的沙滩,黝黑的礁石,雪白的浪花,翠绿的海水……任意的组合都是一幅美丽迷人的热带风光图.这些句子你们读懂了吗?试着画下来.
C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边创作绘画.
评点学生作品,讨论为什么这样画?用书上的词语和句子说说.结合创作绘画和课文理解清澈明亮,蓝玉,五彩缤纷,心旷神怡,碧波浩淼,充满魅力等词语的意思.指名朗读学生喜欢的词句.
E指导朗读本段的两个比喻句.用……像……的句式把这两句练习说一说.
F练习试背第3自然段.
三.仿段练习
1.课文的第2,3自然段都是围绕中心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南沙群岛的
2.富饶和美丽.
3.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以公园真是鲜花的海洋或菜市场真是
4.营养的宝库为中心句写几句话.
四.布置作业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根据课文写几句歌唱南沙群岛的歌词,老师为你们谱曲.让我们一同讴歌美丽富饶的南沙群岛.
3.摘抄课文中的妙句佳句.

板书设计:2、美丽的南沙群岛
物产丰富
景色迷人

3、庐山的云雾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流连忘返”、“飘飘欲仙”、“瞬息万变”等词语的意思。会用“流连忘返”、“秀丽”造句。
3、继续学习总分段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4、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体会2、3自然段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写出庐山云雾的美的。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照片: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你们不能不去一个地方:庐山。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有同学去过或者在电视杂志上看过有关庐山的介绍了吗?那就简单讲讲庐山最有名的景点或者景致。
结合谈话看照片(例如庐山瀑布、五老峰)
2、其实,庐山最神奇的景致要算云雾了,今天我们就让我们在文字创造的美妙意境中去游一游。
板书:庐山的云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指导正确朗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
A、读准生字音,将课文读正确。
B、用“------?”划出文中的新词,查词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A、指名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及时正音。
增添(zengtian)姿态(zitai)遮挡(zhedang)
B、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结合理解词语。
第一节:
这小节有好几个成语,你通过自学,懂得了哪个成语的意思?
变幻无常: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形容云雾变化多、姿态万千。
飘飘欲仙:看到美丽的云雾内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
腾云驾雾:原来指仙人能借助云雾飞行,这里指看到美丽的云雾,心里很舒畅。
第二节:
绒帽(rong)缠绕(chanrao)
系ji系鞋带
xi关系
这小节中,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请同学来帮帮忙。
弥漫:(雾气)布满、充满。
缠绕:环绕。
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
第三小节:
这小节也有好几个成语,你理解了吗?让同学也来享受你学习的成果。
瞬息万变:形容变化极快。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四蹄生风:形容马跑得非常迅速。
第四小节:
云遮雾照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理解“云遮雾罩”、“流连忘返”。
三、同桌互读,把课文读流利。
默读,理清文章脉络。
几遍读下来,庐山云雾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课文用四个小节来介绍庐山的云雾,每小结分别写了什么?
1、总学了庐山云雾的多和美。
2、庐山云雾千姿百态。
3、庐山云雾瞬息万变。
4、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四、作业:
1、抄写词语三遍。
2、摘抄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想细细品味庐山云雾奇丽的美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那么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你特别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尤其)(神秘美)
3、确实,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看,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此时,你会感觉自己就象————?
4、那么奇丽的云雾想想细细去欣赏?
三、精读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想一想:这小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山头的云雾(象白色绒帽)
半山的云雾(象一条条玉带)
山谷的云雾(象茫茫的大海)
遮挡山峰的云雾(象巨大的天幕)
3、你觉得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怎么样?(美奇丽神奇美不胜收……)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比喻)
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小句好在哪里。
4、你能不能仿照作者的方法也来用美妙的文字形容一下各种姿态的云雾?
5、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让我们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6、总结学习这一小节的方法:读——划——品——读
四、精读课文第三小节:
1、运用刚才第二小节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小节。
2、指名说这一小节的中心句。理解“瞬息万变”。
3、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怎样的情景呢?你怎么读吃来的?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这句话,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
这“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是真的吗?对,是作者看到云的想象,你能象作者一样展开丰富的想象,仿照他的写法也来写写云雾的瞬息万变吗?
4、这么奇异的景致,我们应该读出自己的惊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一小节。)
五、到这里,老师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样感叹: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想说什么?
六、作业:
1、补充习题。
2、朗读背诵课文。
3、仿照文中二、三小节的结构写法,写一处景物。

板书设计:3、庐山的云雾
山头绒帽
千态姿态半山象玉带
庐山的云雾
弥漫山谷大海
遮挡山峰天幕
瞬息万变眼前……刚刚……转眼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又变成……

习作1
教学要求:
1.能借助观察图画读懂例文《脱棉衣》,感知小作者的所思所想。
2.能通过讨论交流,明确观察多幅图作文训练的要领。
3.能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书上提供的两组图,选你喜欢的一组,练习写一件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其中书面习作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画面,学习例文,总结要点
1.图上有几个人物?能说清图上人物的关系并给他们分别取个名字吗?
2.这四幅图写了一件什么事?
3.分图简要说说图的意思。
4.观察第二幅图的景物,引导学生思考叙述图上场景的顺序。
5.阅读全文。
6.教师小结:
这四幅图画的是宋霞的妈妈给宋霞脱了棉衣,觉得很轻快,由此想到要为家门口的小树脱棉衣的事。全文按图写了四段话,交代了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他们看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样的方法仔细观察下面两组图,也请大家选你自己喜欢的一组,练习写一件事。
二、观察图画,运用要点,分图口述
1.观察第一组图,说说这三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给这件事加个题目,给图中人物起个名字。
(讲的是要爱护公物,不能乱写乱画的事。小猴子叫孙小圣,熊猫叫常助林。题目可以是“我错了”)
2.观察第一幅图。
说说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3.观察第二幅图。
这时他们到了什么地方?孙小圣做了什么?常助林怎么做的
说说孙小圣是怎么想的,常助林是怎么劝阻的。
4.观察第三幅图。
常助林在做什么?孙小圣的表现怎样?
说说常助林怎么批评孙小圣,孙小圣的态度怎样,孙小圣会怎么说。
三、学生练写,指名点评,修改文稿
同座同学先看图分段口述,再连起来完整地说,相互补充,相互纠正。学生练写,教师巡回检查指导,收集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选择两名学生的习作进行点评,修改文稿,指导誊写。

练习1
教学要求:
1.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2.书写时注意写好捺画,并巩固笔顺规则。
3.熟记8个成语和记诵古诗《夏日田园杂兴》。
4.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一是让学生想说,二是让学生会说。
5.练习两个笔画及含有这两个笔画(横撇、撇点)的字。
教学重、难点:
1、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2、启发学生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3、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大致体会成语。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1.出示中国地图。
帮助学生对中国地图有一个整体认识,即中国地图像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鸡。
2.接着,借助地图了解我国有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
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内蒙古
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3.了解有关内容
直辖市是由中央直接领导的城市,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是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区地方。
4.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简称。
5.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6.找朋友游戏。
巩固对简称与省、市、自治区名称之间对应关系的了解。
二、理解有关各省、市、自治区的句子。
1.出示句子。
启发学生边读边想:通过刚才的学习,哪些原本不理解的内容现在理解了?
2.交流。
3.巩固对简称所代表的含义的认识,初步知晓我国几大地方戏的名称。
小结:恰当地运用简称能使语言表述更简洁。
4.运用简称的词句。(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如:黔驴技穷、湘江、滇池、京沪铁路等。

第二课时
一、写好钢笔字
1.看看写的字。(“遮、越、处”三个字)要注意什么?
2.讨论要注意的地方。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三个字的捺画的不同走势。
正确把握三个字的捺画起笔走势。
“遮”字一捺走势平缓;“越”字一捺比“遮”陡;“处”字一捺更陡。
4.知道学生认真、仔细、规范地描红、仿写。
5.注意写字姿势。
二、读读背背。
1.熟记8个成语。
(1)结合第一单元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加以理解
风云变换:像风云那样变动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安。
气象万千:气象,景象。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
飘飘欲仙:漂浮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
(2)指导记忆。
2.背诵《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介绍:范成大写了一组《夏日田园杂兴》,今天学习《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2)引导学生看图,并借助图画读读古诗。(大致体会诗的意思与表现的情趣)
(3)小结:全诗用通俗的语言描绘了夏日农家昼耕也织的忙碌景象和儿童不会帮助织布,却在树下学种瓜的有趣情景。
(4)指导学生熟读背诵。
(5)搜集其他《夏日田园杂兴》进行积累诵读。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聊聊春节
1.设问导入:今年的春节,你是怎么过的?你知道过春节时,咱们这儿有什么习俗吗?今天咱们一起来聊聊春节。
2.出示题目:聊聊春节
3.借助插图(贴春联、全家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舞龙灯、吃年夜饭、给老人拜年……)勾起回忆。
4.交流本地春节的习俗,也可交流其他地方过春节的习俗。
5.自由练说、同桌练说、全班交流。
6.指名说。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要点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要点》,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要点
一、让我们荡起双桨
1、《让我们荡起双桨》是影片《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作词:乔羽,作曲:刘炽。
2、文中的第二段中,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太阳指的是共产党,红领巾迎着太阳的意思是少先队员的心向着共产党,表达了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着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3、鱼儿真的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这样说?
答:鱼儿不是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是因为小朋友们感到在共产党的关心下无比快乐。
4、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的是社会主义祖国。
5、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小朋友真的不知道是谁吗?为什么这样问?
答:知道。这样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6、课文中三个小节的结尾两行内容相同,这种写法叫做反复。为什么要反复?
答:表明小朋友们沉浸在欢快之中,忘记划桨,任小船飘荡。、
二、学会查“无字词典”
1、无字词典指的是生活里的学问。查无字词典指的是到生活中寻找正确的答案。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2、爸爸的解释与聪聪的解释有什么区别?
答:爸爸的解释更加具体,生动,贴近生活。
3、看到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我会想起“骄阳似火”;看到海面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了山崩地裂的声音,我会想起“惊涛拍岸”;大树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会想起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看到湛蓝的天空像是用水洗过一样,我会想到“一碧如洗”;看到画面上的鱼像活的一样,我就会想到成语“栩栩如生”。
4、多音字
似sì(相似)会kuài(会计)假jiǎ(真假)解jiě(解释)
shì(似的)huì(开会)jià(放假)xiè(姓解)
三、古诗两首
1、《山行》和《枫桥夜泊》这两首诗都是写秋景的。
2、《山行》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3、山行:在山上行走。石径:石头小路。
斜:曲折。坐:因为。
爱:喜欢。于:比。
4、《枫桥夜泊》写的是夜间停船枫桥的所见所闻。作者看到了霜天、残月、江枫、渔火、古寺、客船,听到了乌啼和钟声,勾画了一幅秋江夜泊图,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
5、泊:停船靠岸。到:送到,传到。
6、再收集一首有关秋天的诗。
四、做一片美的叶子
1.无数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相同的工作指的是: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2、文章第六自然段
1)、这一段作者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出大树叶子的特点,分别是:叶子嫩绿、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
2)、用一个成语概括“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这句话的意思:叶落归根。
3)、怎样理解“绿叶为大树而生。”这句话?
答:赞扬了叶子的内在美。大树和叶子是不可分的整体。大树因为有了叶子而更茂密,叶子因为大树而有了价值。
3、第九自然段中,生活的大树指的是我们的生活、社会、国家等。
4、古往今来,哪些人使生活这棵大树更加茁壮?
答爱迪生、居里夫人、李时珍、革命先烈、各行各业的人们。
5、假如你就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叶子,你会想些什么?你会对大树、对人们说些什么?
答:假如我就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叶子,
我会想我和大树是一个整体,是大树给了我生存的价值。我会对大树说,谢谢你。我会对人们说,希望你们都来做美的叶子,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我们生活的这棵大树作出贡献。
五、北大荒的秋天
1、会读会写会用生字,理解词语:北大荒、抖动、波纹、映照、挺拔、燃烧、热闹非凡、一碧如洗。
2、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3、本文用了许多比喻、拟人的手法,把北大荒的秋色写得生动形象。
4、文章第四自然段
1)、这一段的构段方式是总分。中心句是:原野热闹非凡。中心词是:热闹非凡。具体从三个方面来描写的:大豆、高梁和榛树叶子。
2)、从笑声和演唱可以看出作者把大豆和高梁当作人来写的,这种写法叫做拟人。
3)、表达了人们喜悦的心情。
5、你能再找几个这种类型的词语吗?银灰、血红、橘黄、金黄
答:乌黑、鲜红、雪白、天蓝、草绿、土黄……
6、仿照第四自然段的总分方法写一段话。
秋天的果园热闹非凡。满树的苹果涨红了脸,像是在向我们微笑;香蕉笑弯了腰,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石榴咧开了小嘴,像在乐呵呵地演唱……
六、西湖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课文、背诵其中喜欢的一个自然段。
2、会读会写会用生字,理解词语:镶嵌、掩映、悠扬、远眺、荡漾、心旷神怡、犹如。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
4、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感受祖国美丽的山河。
5、开头和结尾前后呼应,种写法加强了表达效果。
6、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答:一是明月东升,二是华灯倒映湖中,三是琴声“悠扬”。
7、造比喻句。
1)秋天到了,树上的树叶宛如一只只黄蝴蝶飘落下来。
2)十五的月亮仿佛一个大圆盘。
8、写一首描写西湖的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七、拉萨的天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课文、背诵课文。么被称为:日光城“?
答:因为拉萨全年无雾,阳光充足。
2、会读会写会用生字,理解词语:湛蓝、透亮、视线、映衬、壮丽、雄伟、对照、明洁。
3、感受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
4、知道拉萨是我国有名的“日光城”。
5、全文扣着一个“蓝”字来写,并且成功运用了对比的方法。
6、拉萨:日光城重庆:山城昆明:春城
哈尔滨:冰城苏州:姑苏城南京:石头城济南:泉城
习作2《我的自画像》:
1、读懂例文,知道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自己。
2、找准自己外貌的特点,并结合外貌特点,性格、爱好写一段话。
练习2:
1、了解词语在特定语境中不同的含义。如:蔫、挎、蹑等。
2、写好钢笔字,注意:撇要紧缩,短而弯;竖要舒展,长而尖。
3、背诵写景的成语歌。
4、口语交际:当有人敲门的时候。要学会保护自己,增强防范意识,适应社会生活。
5、学写毛笔字。掌握“竖”的运笔方法。区分悬针竖和垂露竖的不同写法。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名称:多彩的儿童生活

二.单元分析: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

三.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

3.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

四.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五.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序号
教学内容
课时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2
2
《金色的草地》
2
3
《爬天都峰》
2
4
《槐乡的孩子》
1
5
语文园地一

4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特点,是承上启下,就是从一二年级的认识字教学为重点,向加强阅读感悟转移。翻苏版国标本第六册,我们不难发现教材有“五新”:题材新、立意新、角度新、结构新、语言新。
本单元共三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这三篇课文都是写景的,都是景美、情美的美文,适合朗读感悟和积累运用。我们可以把这三篇课文整合起来,成为一组“寻找美”的单元去综合处理。
单元目的
1、让学生通过以读为主的各种训练,复习巩固必要的语文知识,懂得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落实工具性,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2、透过课文中优美的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享受审美愉悦。
3、引导享受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单元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优美的课文。
3、通过学习,感受文章语言的美,激发想象力,享受审美愉悦,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建议
将“习惯篇”中的预习习惯的培养纳入到本单元的训练之中。到了中年级,应加强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落实预习效果,培养学生自学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可以将“预习作业”设计为《我的课前研究报告》,报告可以从朗读、理解重点词句。探究解疑,搜集处理相关等方面,让学生成为“研究者”,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时分配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2)
《长城和运河》(2)《美丽的南沙群岛》(2)
《庐山的云雾》(2)习作1(2)练习1(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预习、复习,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的重要性,培养课内、外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
2.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使学生了解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培养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教学准备
1.收集学生在家学习情况的照片。
2.整理学生假期学习习惯调查表。
学习习惯、按时完成作业、坐姿端正、执笔正确、学习用品摆放整齐
3.布置预习本课:看懂图意。
4.积木一套、白纸、信封、书法用纸一张、优秀作业若干。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1)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请大家一起造“成长塔”,谁的高而且稳,谁就是成功者,老师奖一颗“成功之星”。
小组领取积木开始搭建,相机评议,得出:“成长塔”基石越多越稳,才可以搭建得更高。
2.同学们,“成长塔”的基石就是你们的好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你才能成为成功者哟。
3.根据家长填写的调查表给自己的“成长塔”贴基石。
3.好的习惯终生受益,今天老师带来了摄像机,我要将你们的表现摄下来,给大家评议,希望你的好习惯使你的“成长塔”上的基石多起来,最后就可以获得“成功之星”啦!今天呀,老师希望大家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自主预习、复习。
二、明确自主预习要求及重要性
1.汇报预习本课情况。
①知道了三年级预习课文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②看懂了哪些图?有什么问题?
2.结合以上情况说说什么是自主预习?预习有什么好处?
小结:是呀,你们是学习的主人,自觉地预习,你会发现你自己能学会和理解课文中的许多内容,而且能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一些问题,还能提出自己的看法,那样我们的自学本领就增强了,阅读理解能力也提高了,我们的头脑越用越活了。
三、指导课内预习
1.夸夸图上同学。
再次看图②③④⑤,弄懂他们是怎样预习的?
①同学们,你们预习时,坐得真端正!读得真认真!
②你有不懂的问题轻声问老师,你真是个不懂就问的好孩子。
③你们边读边圈圈点点,多专心哪!
④你们小组合作交流多热烈呀!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
2.指导预习第一课。
出示预习要求:
①读通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③再读课文,画出不懂词句,打上“?”。
教师提示:不懂的词句如何解决?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②查字典。③小组交流。④质疑。
学生预习,教师行间巡视摄像。
4.评评身边同学。给“成长塔”贴“基石”。
过渡:预习课文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瞧,他们是怎样做的?看图⑥
①查工具书。②查相关资料。。
四、提出课外预习的要求
1.预习可以提高我们的自学能力,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那学过的东西为什么要复习呢?
2.听童第周的故事。
五、明确复习要求及重要性
小结:①复习可以让我们将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更牢,使我们的能力更强。
②每天要复习当天所学内容。一个单元下来,可以复习生字词,再次巩固识记要求背诵的课文等等。
六、总结
评“成功之星”: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课前要预习、课后要及时复习,大家可要坚持这样,形成良好的习惯呀,老师相信大家能做到。
七、作业
1、预习习惯篇“认真完成作业”。
2、想一想自己养成了哪些好习惯?还有哪些坏习惯要改掉?写一篇日记。
第二课时(2)
一、导入
1.汇报预习本课情况,相机提出为什么要认真完成作业。
2.“认真完成作业”既是我们的学习任务,更是一种好习惯,它可以检验我们知识掌握的情况,可以巩固我们所学知识,增强我们的学习能力。每个同学都要养成这个好习惯,你才能成为真正的成功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培养良好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
二、欣赏优秀作
1、学生看书上第4页的下图。
2、指名说说看后的感受。
3、集体评议本班认真完成寒假作业的同学,加以表扬。
三、观察图片,明确要求。
1、学生观察第5页的图片,弄清图画的意思。
2、小组讨论:应该怎样认真完成作业?
3、集体交流:
(1)书面作业:书写工整、字迹漂亮。认真思考后,再动笔。还可从态度、坐姿、执笔、练习本摆放等方面评议
(2)口头作业:认真对待,反复朗读。
(3)拓展作业:广泛搜集资料,扩大视野。
四、小结:
认真完成作业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写好每项作业,我们可以有效地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应该持之以恒。
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
认真预习——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
认真作业——学好语文的基本方法
1、长城和运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4、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内容分析
这首诗写作者驾驶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所看到的景象。诗歌有两节,第一节写的是看到万里长城,像巨龙蜿蜒在群山之中,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第二节写的是京杭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开通了运河,方便了水上航运,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作,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重点难点1、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的特点。
2、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图文结合并借助相关的补充资料深入感受“奇异景象”。
教学准备:挂图,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3)
一、导入新课
1、我们中国的“人间奇迹”,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大家知道吗?
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
(1)认识长城,介绍长城
从古到今所有的人类建筑中最著名的应该就中国的万里长城了,长城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东起河北省的山海关(出示词卡:山海关;引读)西到甘肃省的嘉峪关(出示词卡:嘉峪关,引读)全长1万3千多公里,所以被称为“万里长。城”。
随机板书:
万里长城
(西)嘉峪关山海关(东)
(2)认识运河,介绍运河,随机教学生字“首、京、堂”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它北起首都北京(出示词卡:首都北京;指导读音“京”后鼻音;首:第一:首都:指一个国家最高领导机关所在的地方,我国的首都在——引说;首,还可以做量词,我们可以说一首什么——个别学生交流)它南至天堂杭州(出示词卡:天堂杭州;指导书写“堂”)天堂是指神仙住的地方,可见,杭州是个多么美妙的地方。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
随机板书:(北)首都北京
(中)京杭大运河
(南)天堂杭州
听了老师的介绍,看了媒体图片,你能不能说一说,长城和运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随机教学:壮丽)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理解词语
(4)齐读出示的词语
(5自学课文学会生字词语,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想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学生读后讨论(名称、特点、抒发情感、点明创造者)
四、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4)
一、导入:课文是如何描绘长城和运河的呢?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读了课文大家一定很想去那里看看吧?好吧,我们的旅行就要开始了,可是谁来驾驶飞机呢?(出示:驾驶;个别读)倘若谁能发现这两个字的共同点,飞机就有谁来驾驶。
2.教学“驾驶”;都有“马”,古代的交通工具多为马力;都是形声字
3.请找到相同点的两个学生分别读课文的两小节,其余同学边听边找,长城和运河在作者眼里分别像什么。
4.出示句子: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像丝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个别读,引读
过度:长城怎么就像巨龙穿行了呢?
三.深入学习,激发情感
1.出示第一小节,学生自读
师:请我们的游客乘坐飞机从高口俯视长城,看看长城为什么像巨龙
2.出示:长城图和巨龙图
学生比较后说说像在哪里。
师小结:(可以引学生一起来说:长城翻山越岭,时高时低,弯弯曲曲,接连不断,穿过山脉,越过河流,这真是一幅壮丽的景象;随机再出示:壮丽)
3.引读:万里长城真像巨龙穿行在大地——,东起——,西到——,万里长城谱写了——。
师:万里长城真实万里长。有人计算,如果把长城所用的砖、石筑成一道2米厚,4米高的围墙,则可以绕地球一周啊!这是一项十分庞大的工程啊。可在古代,交通运输工具都十分落后的情况下,要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呀!
4.引学生说: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指名说,齐说)
师:游览长城的游客无不为先辈伟大气魄和坚毅的精神所感动,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一段。
5.齐读第一小节
过度: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而运河却谱写了动人的诗篇,为什么动人呢?
6.出示第二段,边读边思考:你觉得哪里动人了?(学生说说,老师指导读读句子)
师:运河就像我们的母亲,我们是在运河的哺育下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每天,有成千上万的船在运河上航行,它不仅便利了南北大量物资的运输交换,更有助于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7.引学生说: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指名说、齐说)
8.齐读第二小节
师:长城和运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们一个像巨龙,一个像丝带,一刚一柔,为中华炎黄子孙的安康幸福献出了全部,我感到很骄傲,你呢?
9.学生也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引读课题)
10.配乐读课文
四、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师:其实,我们中华的儿女还创造了很多的人间奇迹,你还知道哪些?
1.小组交流,出示句式:
谱写了的诗篇。
2.出示图片,了解更多中国著名的建筑。
3.出示仿写的诗句,学生朗读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幅壮丽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巨人耸立在黄浦江的东岸,
高大威猛,英姿飒爽。
东方明珠塔谱写了秀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智慧的中华儿女。
我驾驶着豪华汽车行驶在祖国大地,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巨龙横卧在长江两岸,
雄伟壮观,宽阔笔直。
南京长江大桥谱写了壮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勤劳的中华儿女。
五、布置作业
仿写课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万里长城
(西)嘉峪关山海关(东)
京杭大运河
(北)首都北京
(中)京杭大运河
(南)天堂杭州
2美丽的南沙群岛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6/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体味语言的优美,如“星罗棋布”、“碧波浩淼”等,注重学生的积累。
教具准备:地图、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5】
一、导入
1、看地图,解说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概况。
2、出示投影: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
3、指导读题。
(从课题入手提出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体会有关词语的意思。
(2)认真朗读课文,能大致说说南沙群岛美在哪里。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3、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浩瀚:广大。
浩淼:形容水面辽阔。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字音。
三、感知全文内容
1、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
南沙群岛是祖国的,也是。
2、在课文中画出句子,齐读这几句话。
四、指导写字
1、巩固生字
同桌互猜字,并说说是怎么记住的。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礁”和“域”两个左右结构的字。
五、作业
抄写生字三遍。
第二课时【6】
一、检查复习(复习巩固所学词语)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些什么?(指名回答,并相应板书)
二、精读感悟
1、过渡: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2、指名读第1自然段
(1)“晶莹的珍珠”指什么?“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说明了什么?
(2)还从哪儿看出岛屿的多?边读边想象,并找出重点的词语。
(3)指导读1、2两句。
(4)这段话还告诉我们什么?(指名说)
(5)指导朗读第3句话。
3、默读第1自然段,回答课后第五题。
4、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自学,思考:你用什么方法打开“宝库”?在“宝库”里你发现了什么?
(2)四人一小组讨论。结合理解“蕴藏”“用之不竭”。
(3)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吗?
生自由试读,再比赛读。
5、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我们讴歌了南沙群岛的富饶,你们想背上小画板去海边散步写生吗?
(1)自由读第3自然段,把表示颜色的词画下来。
(2)这些句子你们都读懂了吗?试着用彩色笔画下来。
(3)指导学生边想象边创作绘画。
(4)引导学生说,为什么这样画?
(5)指导朗读。
(6)看图,试背第3自然段。
三、发展练习
板书设计
2美丽的南沙群岛
地理位置
物产丰富
景色优美
3庐山的云雾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准备:录音机、词语卡片、幻灯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7】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映示幻灯片,简介庐山的云雾。
2.揭题。(板书:庐山的云雾)
3.谈话导入: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就上新课,齐读课题:10、庐山的云雾
4.范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自学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每段写了什么?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四、教学生字词
1、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
幻、添
2、重点理解的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习字册上描红、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8】
一、检查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
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用“秀丽”说一句话。齐读这句,突出“十分秀丽”。
第二句:“尤其”是什么意思?(“特别”。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引导读书,找出“变幻无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词的意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句。
第三、四句: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云多)启发想象: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驾起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上指导朗读,体会这种情境。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4.小结: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总写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5、自读、背诵。
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在下面画横线。
2、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板书:千姿百态)
3、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
4、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
5、齐读第一句,引读分述部分: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云雾弥漫山谷~云雾遮挡山峰~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7、联系语境说说“笼罩”、“缠绕”、“弥漫”的意思;练习用“千姿百态”造句。
8、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请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1、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读、议、背。重点是通过读议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云雾的特点写具体的。
2、检查自学情况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正因为庐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游客们舍不得回来了。(板书:流连忘返)我们的祖国风景如画,你能说一个令你流连忘返的地方吗?
六、总结全文
1.配乐朗读全文。
2.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3.引导学生逐段背诵课文。
庐山的云雾变幻莫测,是庐山的一绝,有机会我们可以去领略一下.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像庐山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咱们有兴趣可以去领略一下祖国的美好河山.”
板书设计
3庐山的云雾
神秘的云雾
千姿百态:像绒帽,像玉带
是大海.是天幕
瞬息万变:眼前的——刚刚是——转眼流连忘返
明明是——还没等——又变成
习作一看图作文
习作目标:1.看例图,读例文,学习例文是怎样用语言描述图意的。
2.阅读例文后的习作要求指导,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方法。
3.根据练习要求,采用学得的方法,学习写多幅图作文。
教学时数:二课时
习作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9】
一、观察画面,学习例文,总结要点
1.图上有几个人物?
2.这四幅图写了一件什么事?
3.分图简洁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4.阅读例文
1.指名分段读例文,图文对照,说说每段分别写了哪幅图?
2.由例文的安排段方法,你知道了可以如何安排段落吗?
5.教师小结: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他们看到了什么,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
二、组织讨论,学习写法
1.读提示语,结合例文看图,自主思考这些问题。
2.学生围绕几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集体交流,明白多幅图的基本要求
a.仔细观察。看懂每幅图,弄清每幅图的意思和联系。
b.展开想像。图上看到的可以写,没有的内容可以展开丰富的想像和联想来写。
c.层次分明,每段写一幅图。
d.重点突出。几幅图中选一两幅写具体些。
3.你认为还有什么技巧和方法向大家推荐。
三、学习写法,尝试写作
(1)看图选择内容。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组进行重点细致的观察。
(2)学生自由说说四幅图意,小组交流,班级交流。评议。
四、学生练写,指名点评,修改文稿
1.同桌先看图口述
2.指名连起来完整地说
3.师生点评
4.学生练写,师指导。
五、指导誊写
第二课时【10】
一、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导修改。
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讲了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作为范例。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二、优秀习作全班朗读。
练习1
教学目标:1.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2.书写时注意写好捺画,并巩固笔顺规则。
3.熟记8个成语和记诵古诗《夏日田园杂兴》。
4.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一是让学生想说,二是让学生会说。
5.练习两个笔画及含有这两个笔画(横撇、撇点)的字。
教学重、难点:
1、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2、启发学生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3、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大致体会成语。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1】
一、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1.出示中国地图。
帮助学生对中国地图有一个整体认识,即中国地图像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鸡。
2.接着,借助地图了解我国有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
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内蒙古
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3.了解有关内容
直辖市是由中央直接领导的城市,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是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区地方。
4.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简称。
5.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6.找朋友游戏。
巩固对简称与省、市、自治区名称之间对应关系的了解。
一、理解有关各省、市、自治区的句子。
1.出示句子。
启发学生边读边想:通过刚才的学习,哪些原本不理解的内容现在理解了?
2.交流。
3.巩固对简称所代表的含义的认识,初步知晓我国几大地方戏的名称。
小结:恰当地运用简称能使语言表述更简洁。
4.运用简称的词句。(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如:黔驴技穷、湘江、滇池、京沪铁路等。
第二课时【12】
一、写好钢笔字
1.看看写的字。(“遮、越、处”三个字)要注意什么?
2.讨论要注意的地方。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三个字的捺画的不同走势。
正确把握三个字的捺画起笔走势。
“遮”字一捺走势平缓;“越”字一捺比“遮”陡;“处”字一捺更陡。
4.知道学生认真、仔细、规范地描红、仿写。
5.注意写字姿势。
二、读读背背。
1.熟记8个成语。
(1)结合第一单元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加以理解。
风云变换:像风云那样变动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安。
气象万千:气象,景象。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
飘飘欲仙:漂浮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
(2)指导记忆。
2.背诵《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介绍:范成大写了一组《夏日田园杂兴》,今天学习《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2)引导学生看图,并借助图画读读古诗。(大致体会诗的意思与表现的情趣)
(3)小结:全诗用通俗的语言描绘了夏日农家昼耕也织的忙碌景象和儿童不会帮助织布,却在树下学种瓜的有趣情景。
(4)指导学生熟读背诵。
(5)搜集其他《夏日田园杂兴》进行积累诵读。
第三课时【13】
一、口语交际
聊聊春节:1.设问导入:今年的春节,你是怎么过的?你知道过春节时,咱们这儿有什么习俗吗?今天咱们一起来聊聊春节。
2.出示题目:聊聊春节
3.借助插图(贴春联、全家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舞龙灯、吃年夜饭、给老人拜年……)勾起回忆。
4.交流本地春节的习俗,也可交流其他地方过春节的习俗。
5.自由练说、同桌练说、全班交流。
6.指名说。
二、学写毛笔字
1.笔画练写:
横撇:要注意拐弯处的提笔与顿笔,横要短,撇要长而舒展。
撇点:注意起笔时要顿笔,收笔时回锋,至折处主要用的是笔锋,此时以提笔为主。同时还要注意撇与点的长短与倾斜度。
2.写字练习:
夕:第一画“撇”要短,起笔从竖中线开始;第二画“横撇”,横从短撇的腹部落笔,横画不能长;第三画“点”是圆点,位于米字格中心便下一点。
女:整个字要向四周舒展。横画在横中线上,要写长些,撇点的起笔与撇的收笔基本在一条线上。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2253.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