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千克、克的认识》学案
第一课时:千克、克的认识。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称量物品经常用到的秤称。能正确估计出物品的重量。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1000克=1千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台秤、2分硬币、花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口算训练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题,请你看卡片进行解答。
(指名学生答题)
2、我把做过的乘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左边,把除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右边。
3、做完了口算题目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4、通过刚才是实验表明,只有天平左右两边放一样重的物体托盘才会保持平衡。
二、认识重量单位——克
1、师: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请你再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问:通过掂一掂,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盐比硬币重得多,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币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
板书:克的认识
2、实验:拿出一个5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断往另一边加2分的硬币直到两端平衡。
问: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称1克米、2克花生、5克绿豆,说说你是怎么称的。
三、认识重量单位——千克
1、师:我们刚才认识了克,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词是用来表示重量的呢?
完成板书:克和千克的认识
师:我们经常见到的台称就是以千克为单位的。
(讲解台秤的使用方法)
师:请你往台秤上放一些有标识重量的零食,称出1千克来,然后统计1千克到底有多少克。
学生汇报,板书:1千克=1000克
2、随便称1千克物品,然后去参观别的小组。
(以上视学生的表现发给一个信封,学生不能当场打开)
3、学生根据信封中的内容购物,采取成信购物的方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购物的。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1、课前让每位学生去任选看两件物品并填好调查表;
调查表物品名称净含量(克、千克)
物品的重量物品的个数
1千克(苹果)()个
1千克(盐)()袋
2、学生汇报自己是如何进行调查的。
3、动手实践:师的桌面上陈列了一些物品,请每组任选1件猜它的重量,你们认为组内谁猜得最准就在表中填谁猜的重量。用同样的方法猜出1个苹果的重量并填写试验卡
物品估计的重量称的重量
1个苹果()克()克
()克()克
4、从学生的数据中整理各种商品的价格表。
5、解决问题:问:从以上数据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复习学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依据新课标提出的两个基本理念,在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
一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给我们呈现的知识是静态,如何使静态知识生动化、情境化,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学生交流平时购物中的一些发现,学生学会了认识商品的质量标注,从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知识是真实的、亲切的,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学生学数学建立了充足的信心。
【设计理念】
数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与学情的分析,教学致力于搭建一座生活与数学有效的桥梁。如课前布置去超市调查物品质量的实践活动,在调查过程中会发现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质量,很自然认识了各式各样的秤,学习了怎样看秤,各种资源被充分挖掘,这样学生学得扎实、主动、并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体验1千克和1克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应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活动,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然后又充分地去掂,去感受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约重1克、一千克的物品,这时学生对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越来越清晰,逐步发展到估测物品的质量。
【学情简介】
学生虽然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质量单位又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因此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克与千克的概念是具有挑战性的。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会认读秤上的质量,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3.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2分硬币、盐(500克)两袋、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2分硬币、实物投影。弹簧秤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和爸爸妈妈去过菜市场吗,有没有买过蔬菜的,说说你是怎样买的,(选好后,拿到秤上秤再付钱)通过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
除了“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
师小结:“斤、两”是我们国家常用的单位,你知道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什么吗,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板书)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物品,也有的在换物品)
在1000克右边(板书:1千克)1.认识感知1克
师: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1枚2分硬币)想不想知道它有多重,那么我们选什么秤来称呢,
生:天平。
(教师示范操作,学生纷纷下位围观)
师:瞧~游码的左端停在刻度几,
生:l。
师:对~1枚2分硬币重1克,1克究竟有多重呢,我们一起来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质量,然后猜一猜1枚图钉有多重,(学生兴趣很高,纷纷掂量、猜测)
师:到底是几克呢,请各小组称一称,看看谁估量的最准。学生操作活动,稍后,就有同学“耶~我们猜对了~重1克”。师: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我们一起来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质量,你有什么感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好轻哟~
师:1克真的是好轻。大自然中象这样轻的物体还有很多呢,你能说出生
活中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真棒~举了这么多例子。大家桌上有一些物品,请同学们先掂
一掂、估一估有多重,然后用天平称一称。(数学书、文具)
2.认识感知1千克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袋盐,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有多重,生1:300克
生2:比300克多,好象是350克。
到底是多少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质量标注:500克。师:一袋盐重500克,那两袋呢,
生:1000克。(板书)
师:请同学们再来掂一掂1000克重的盐。(学生掂量)师:如果我们再来称一称这两袋盐的重量,用天平合适吗,生:不行~重了。
师:今天我们还带来了弹簧秤,看这儿,这个弹簧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用千克作单位的)
当指针指向1就表示物体有多重,(重1千克)
那指针指向2就表示,(重2千克)
师:你能从你的材料里称出1千克重的大米吗,请各小组同学互相合作。
(有的称,有的忙添物品,也有的在换物品)
在1000克右边(板书:1千克)
师:大家真棒~请你先掂一掂自己小组称的1千克物品,再掂一掂别的重1
千克的物品。(学生相互传递,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师:掂过了1千克的物品,你有什么感受,
生1:1千克有点重。
生2:1千克的物品拎时间长了胳膊有点酸。
生3:他们大小不一样,都是一样重。
生4:都是1千克重,但有的物品多一些,有的少一些。
师:为什么呀,
生4:轻的东西就多一些,重的东西就少一些。
师:你分析的很有道理,(竖大拇指)。
师:刚才大家找到了这么多约重1千克的物品,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约重1千克呢,
学生交流所知。
师:请各小组同学拿出自己的书包,你能估计一下你的书包有多重吗,称一称试一试吧~
小组活动,并记录下估计的重量和称出的重量。
小组汇报。
3.认识1000克=1千克
师:1千克大米和刚才称的1000克的盐比较,谁来猜一猜,谁重,(学生猜)
师:我们用弹簧秤来称一下这两袋盐的质量。
生:1千克大米和1000克盐同样重
师:也就是说1000克=1千克(补充“=”注意读法)
也可以说1000个1克是1千克。
4.认识秤
师:生活中有些物品的包装上有质量标识,没有质量标示的物品怎样知道它有多重呢,(可以用秤来见称量)你过哪些秤,
生答。
师:秤是一个大家族,老师这里也找到了一些秤图片,谁见过它,给大家介绍一下。
投影出示,学生介绍。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说说下面物品有多重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与反思
2.你知道他们的体重吗,书88页练习十八第2题
3、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与反思
150()4()450()100()
4、先估计,再称一称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物品。填入下表。
物品名称估计质量实测质量
5、解决问题。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与反思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第八单元 克和千克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解决问题。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基础上,来学习常用的质量单位。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需要在操作中充分地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同时,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它的实践性比较强,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上,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克与千克的不同,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数学思考: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问题解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课时安排:4课时
1.认识克……………………………1课时
2.认识千克…………………………1课时
3.解决问题…………………………1课时
4.练习二十…………………………1课时
编辑推荐: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知识点复习》,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知识点复习
知识点
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计量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克”;计量较重的物品质量时,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1千克=1000克、(了解1千克=1公斤、1公斤=2斤、1斤=500克、
1斤=10两、1两=50克)
估计物品有多重,要结合物品的大小、质地等因素。
练习题
1、填上适合的单位(克和千克)
一个书包重约3()
一串葡萄重约800()
一个足球重约498()
一个菠萝重约2()
2、填空
2000克=()千克
8000克=()千克
6千克=()克
4千克500克=()克
参考答案
1、填上适合的单位(克和千克)
一个书包重约3(千克)
一串葡萄重约800(克)
一个足球重约498(克)
一个菠萝重约2(千克)
2、填空
2000克=(2)千克
8000克=(8)千克
6千克=(6000)克
4千克500克=(4500)克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关系。
教学难点:克和千克的建立。
教学准备:两分硬币(13枚)、若干黄豆、食盐500克(两袋)、洗衣液1Kg(4袋)、天平称、盘秤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动画图片)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让生感受物体有轻有重。
2.说一说:看图判断谁轻谁重。
3.掂一掂:比较一本数学教科书和一支铅笔的轻重。
引入:物体是有轻重之分的,本节课就一起来认识计量物体轻重的单位------克和千克
(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新课讲授
(一)认识“克”
1.(出示书例1)通过生活中物品认识质量单位“克”,介绍生活中计量较轻的物品可以用“克”来作单位。
2.认识1克:师介绍一枚2分的硬币重约1克,让学生掂一掂一枚2分的硬币感受1克,并让生记住1克在手中的感觉。
3.认识“天平”,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
4.小组活动:让学生先估一估、再掂一掂、再猜一猜1克黄豆约有几粒,最后称1“克”黄豆,再次让学生拿起称好的一克黄豆来感受一克很轻很轻。
5.举例说一说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重约1克物品。
6.想一想:在生活中见过用“克”作单位的物品吗?再出示图片读一读物品的质量。
(二)认识“千克”
1.问:一枚2分的硬币重约1克,那1000枚的2分硬币重约()克。由此引入“千克”。
2.老师拿出一袋重500克的食盐,先让学生猜一猜其质量,再请学生读一读包装上面的质量(500克),算一算这样的两袋盐有(1000)克。(板书:1000克)
3.认识盘秤,称一称这两袋盐(1)千克(板书:1千克)
4.掂一掂:让生感受1千克的物品究竟有多重,千克是用来计量比较重的物品。
5.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物品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三)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1000克=1千克
三、巩固练习
1.读一读:说出物品各有多重,再次强调计量比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
2.根据图片选择合适的单位。
3.连一连,正确判断物品的轻重。
4.判断对错
5.趣味小知识,让生进一步加深对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新本领?你高兴吗?
作业:练习二十第6、8、11、12题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
gkg
1000克=1千克
克和千克
学习内容:二年级下册第85—88页,克和千克的认识。
学习目标:
㈠知识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使学生了解用秤称物品的方法。
㈡能力目标
1、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自主选择合适的秤称物品。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品质量的意识。
㈢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2、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教具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两袋糖各500克、一袋盐1千克、弹簧秤、电子秤、盘秤、杆秤、地秤
(学生用)六人一组:一个2分硬币约1克、一个钮扣1克、两袋糖各500克、一袋盐1千克、一袋苹果1050克、一瓶椰汁300克、一个果冻25克、一个固体胶30克、一本字典250克、弹簧秤
学习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预设流程:
一、创设情境
1、课件显示(超市内部场景)
师:超市里的商品可真多,你看到了什么就一起说出来!
(生自由说出看到的商品名称、质量)
2、仔细观察,你们在这些商品包装上发现了什么?(生思考)
(商品上标有它的质量;有数字;有克和千克…)
师引导得出: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
3、(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初步建立质量观念。
㈠感知1克的质量
1、设疑想想:你知道1克大约有多重吗?
(生:其实我们用的一个2分硬币就大约重1克。)
2、动手掂掂:说说自己有什么感觉?
(学生动手掂量硬币,感觉一克很轻)
3、合作找找:在各组的商品中,有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
4、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找到的?(强调:用手掂的方法)
㈡感知1千克的质量
找:现在谁还能从中挑出重1千克的物品呢?(举起来)
1、例:盐
①说一说:你怎么知道这包盐重1千克?
(外包装上标有质量1千克)
②掂一掂:体会它的质量。
③比一比:一手放2分硬币,一手放一袋盐,感觉有什么不同?
(1千克比1克重的多)
在这些商品中还有重1千克的物品吗?
2、认识1千克=1000克
例:(生查找,两袋糖掂出1千克)
①你为什么要挑两袋糖呢?(外包装上标有质量500克)
(说出理由,并把两袋糖和一袋盐一起掂掂,实际感觉一下)
(板书:一袋盐1千克,两袋糖各500克)
②现在我们可以在一袋盐和两袋糖之间加上一个什么符号呢?(等号)
③观察这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等号左右两边表示的质量相等,单位不同)
读的时候要怎样区分呢?(指名读和互读相结合)
④现在你知道1千克里有多少个1克了吗?(1千克里有1000个1克)
继续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找一找还有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吗?
3、例:苹果
你是怎么找到的?(掂出来的)
怎么掂的?(一手拿苹果,一手那一袋盐,感觉他们一样重)
大家都同意他的看法吗?(部分学生持反对意见)
这时用手掂解决不了问题,怎么办呢?
三、学习用秤称物品的方法
1、你见过哪些秤?(学生根据以往生活经验回答)
2、你会用这些秤吗?
刚才同学们用手掂的方法估量出苹果约重1千克,现在谁会用秤准确的称一下?(生回答后上讲台前实际操作,并报出所称物品的质量)
3、实践发现:一袋苹果的质量比1千克多一点。
(引导得出:要想准确的知道物品有多重,还要用秤称)
四、巩固练习
同学们学了这么多知识,熊猫伯伯很想请大家去他的超市帮忙,你愿意吗?但去之前可要经过熊猫老板的考验哦。你们有信心吗?
1、第一关:抢答。
练习十八第一题。你想帮谁?
练习十八第二题。你想告诉谁?
2、第二关:实验报告
请小组合作按照实验报告中的要求填写,先估一估,再选择合适的秤称一称。
(汇报一件你最喜欢的商品的质量)。
物品名称
估计的轻重
称出轻重
一袋苹果
两包饼干
一个果冻
一瓶椰汁
3、游戏:看谁估得准
游戏规则:先听小组提问题,再合作掂一掂,每组只有三次机会,看谁估量的最准确。
如:掂一掂一本字典有多重?(100克)轻了!再掂一掂。(300克)重了一点,最后一次机会!(…)
五、结课。
师:现在我代表熊猫森林超市热烈欢迎大家的加入。(掌声响起,全课结束)
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千克”及常见秤》教案
教学内容:P102例2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千克
2、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认识秤,会用常见的秤称物品的重量。
教学重点:
建立1千克重量的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
建立1千克重量的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一台秤、一些苹果、2袋精盐(每袋500克)、一些沙土、2捆挂面(每捆500克),天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了重量单位“克”,你们都会用了吗?下面老师检测以下同学们上节课的学习情况。
一只乒乓球约重3()一杯牛奶重300()
一个西红柿重250()一个鸭蛋约重60()
二、共学探究,解决疑难
(一)导入新课
师: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时,常用“克”做单位.可是称一些比较重的东西,用“克”做单位就太小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比克大的重量单位——千克(板书:千克)。1千克到底有多重?克和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
1、自学指导
(1)1千克到底有多重?
(2)10个1克是多少克?100个1克是多少克?1000个1克是多少克?
(3)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2、先学
3、后教
师:1千克和1000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用天平称一称(左边托盘中放1千克,右边托盘中放1000克)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1000克=1千克)
教师说明:1千克又叫1公斤,千克也是我国法定的计量单位
(1)认识秤,了解案案秤称物体的方法。
①出示图片“台秤”,师简单介绍构造。
②教师介绍使用方法:案秤也叫做台秤,使用时先把案秤刻度盘上的指针(或游标)定在“0”位,然后将所称物品放到托盘上,观察秤指针所指的数字,指几就是几千克,教师称1千克的苹果演示给同学们看。
(2)实际操作,具体感知1千克有多重。
①称出1千克的大米,装在塑料袋里,用手掂一掂有多重
②将1大袋洗衣粉放在托盘里让学生称一称有多重(正好1千克),顺次传递让学生掂一掂。
③把称过的和课前准备好的物品拿出来,再次让学生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说明它们的重量相等都是1千克。
4、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一个重量单位——千克。1千克也叫做什么?千克和克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5、检测
做一做
三、当堂训练
1.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时,常用__________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重量时常用___________单位,1千克也叫()。
2.1千克=()克1000克=()千克
3.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千克克
四、拓展训练
1、手势判断对错:
2千克<2000克5千克<4900克
800克>1千克2500克>3千克
2、填空:
(1)小明体重25千克,小青体重21千克,小明比小青重______千克。列式为____________。
(2)一筐水果重30千克,6个人合买一筐后平均分,___________________?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二2、3、4、5、6题
六、板书设计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克和千克 ,”,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黑河市嫩江县第四小学团队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通过实际操作和推算,掌握质量单位“1千克=1000克“的进率。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的意识。
4、初步学会称称物体的方法,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建立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具准备:天平、盘称
学具准备:橘子、二分硬币、棉花、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轻重
课件出示一座桥,一只小羊过去,桥安然无恙,一只大象过去桥却断了,大象掉进了水里,问这是为什么?(大象比小羊重)
你知道表示物体有多重用什么作单位吗?(可能会说与斤有关系的)“斤”在我国是比较常用的质量单位,可是在国际上是用“克”和“千克”来表示质量的,为了能和国际接轨,这节课我们就一同去了解一下克和千克
二、联系生活,初步感知
1、谁能说以说在哪里见过克或千克
2、通过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3、介绍常见的称(着重介绍天平、盘称)
三、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一)认识“克”
1、称2分硬币
平时我们经常用钱去买东西,你想知道这枚硬币有多重吗?
1)让学生确定用什么称来称。
2)示范操作,学生仔细观察(游码停在刻度1,说明1枚2分硬币重1克)
3)每名同学掂一掂,试一试,感受1克的质量是什么感觉?
2、你还能说出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
3、猜一猜:袋中物品质量?互相掂一掂,再撕开标签看一看,看哪个小朋友猜的最准。
(二)认识“千克”
1、称一称一千克物品。
1)出示一袋物品,让学生确定用什么称一称。
2)谁用过盘称?介绍用法?
3)称一称这袋物品,并说一说拎在手中的感觉
2、合作称一千克物品
1)合作称量
2)拿出1千克棉花和1千克橘子让学生猜一猜谁重
3)验证
4)讨论:有什么发现?
3、每组估3样物品,再实际测量,完成表格,感受1千克重的物品,两组互相交流
物品
估计质量
实际质量
(三)认识1000克=1千克
1、出示一袋盐,谁知道一袋盐多少克?那2袋呢?
2、量一量
3、发现了什么?1000克=1千克(1000个1克就是1千克)
四、巩固应用,解决问题
我们已经对克和千克有了初步的认识,你能很快给一些物品找到合适的质量吗?
1、连线
一个西瓜100克
一袋方便面1千克
一袋洗衣粉5千克
2、判断
一个乒乓球大约有3克()
小胖今年7岁,称重2千克()
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3、当销售货员(组内合作,轮流当一次)
4、小明的日记(指正错误,想对小明说些什么)
2007年4月15日星期日晴
今天是星期天,阳光明媚,我早早地起了床,来到饭桌前,端起了300千克的碗,拿起了250千克的勺子,盛了200千克的米饭吃了下去。然后,拿了一个重200克的苹果边吃边走,不一会来到了学校操场。拿出了一个重6千克的哑铃练起了臂力。忽然看见地上有一个闪闪发光的东西,跑过去一看是5角钱,我捡起这个重5千克的硬币,把它装进口袋,准备星期一交给老师。
五、课外延伸,全课总结
同学们,看来克与千克学不好还真不行,因为生活中时时刻刻都离不开它,老师希望回家后同学们能以质量单位为主题写一篇日记,老师相信你们不会闹出象小明一样的笑话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克和千克》,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85-87页《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准备
1.课前让每位学生去商场上任选一种物品调查数据,并填好调查表。
2.将全班分成8个小组,每组准备8个1角硬币,一些苹果,若干袋盐,实验卡(1)和实验卡(2)。
3.准备天平,盘称。
4.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重量单位克、千克
师:老师这儿有两袋糖果,请你们猜一猜它们是一样重,还是哪一袋重一些?
生1:我认为左边那袋重一些。
生2:我认为右边那袋重一些。
生3:我认为它们是一样重的。
师:谁想上来掂一掂?(找几位学生来掂一掂,一致认为是左边那袋重一些)
师:刚才大家用眼睛观察得到了三种不同的结果,但通过掂一掂大家的意见就统一了。看来比较两件物品的轻与重光靠眼睛是不行的,我们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那么这袋糖到底有多重呢?你有办法知道吗?
生1:用秤来称。
生2: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净含量。
师:这个方法不错。昨天老师请大家回去任选两件物品调查它们的净含量,你们完成了吗?谁想上来汇报?(找几位学生上来汇报)
生1:一块香皂100克。
生2:一支牙膏105克。
生3:一袋大米25千克。
生4:一袋洗衣粉1.7千克。
……
师:刚才你们所读到的克、千克就是国际上所统一使用的重量单位。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板书:克和千克)
二、认识秤
1.提出问题。
师: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重量,但很多物品没有包装袋,比如你们桌上所摆的苹果等物品,要知道它们的重量怎么办呢?
生:可以用秤来称。
师:对,要想知道物品准确的重量可以用秤来称。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
2.学生自由说生活中常见的秤。(教师课件展示并简单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
生1:在水果店里见过盘秤。
生2:在超市见过电子秤。
生3:我在实验室见过天平。
生4:我在米店见过磅秤。
生5:我在菜市场见过杆秤。
生6:我家里有弹簧秤。
(当学生举例天平时,介绍天平通常用来量比较轻的物体。)
3.介绍盘秤的使用方法
我们先来认识一种常用的秤——盘称。(实物展示)
(1)观察秤面,介绍秤面中如何来分大格、小格,且它们各表示多少重量的克数。
在秤面上,指针指向0刻度,下面还有2Kg的字样,Kg就是单位千克,表示如果指针转了一圈,物体的重量是2千克。在一大格的位置标有100g的字样,g就是单位克,表示如果指针指向这,物体的重量是100克。每一大格又分了10小格,那么每一小格表示有多重呢?
生:10克。
(2)称秤练习。称出一本数学课本的重量。
生1:指针过了一大格又八小格,数学课本重180克。
生2:指针离200克的地方还少了两小格,数学课本重180克。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1.动手实践。
小组合作分别用盘秤称出1千克的盐,并填写好实验卡(1)。
2.小组汇报填写结果。
(讨论)为什么每个小组称得的1千克盐都是两袋,而1千克的苹果个数却不一样呢?
生:因为每袋盐都一样重,每个苹果的重量却不一样。
3.让学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把两袋盐放在手上,掂一掂,感觉一下1千克有多重。
4.举例。
师:1千克也就是生活中常说的1公斤,在你的周围能找到用千克作单位的物品吗?
生1:我们的体重。
师:那你们互相抱一抱吧。(同桌同学互相抱一抱)
师:你们的体重大约是25千克。
生2:一桶矿泉水。
师:一桶矿泉水的重量大约是19千克。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问题。
师:书、盐可以用盘秤称出它们的重量,那1粒黄豆能用盘秤称出它的重量吗?
生:能。
师:试一试吧。
(学生试后发现很难称出它的重量。)
师:用什么秤才能称出1粒黄豆的重量呢?
生(思考):天平。
师:对,生活中常用天平来称较轻物品的重量,使用的单位是克。
2.简单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
用天平称物品前,要先将游码(指着游码)拨回0刻度,再将天平调平衡,也就是使指针指向正中间(演示)。称的时候,刻度朝自己,物品放在左边托盘(取下托盘让学生认识),砝码(出示砝码让学生认识)放在右边托盘。砝码不合适时可以拨动游码,砝码上标了重量,砝码的重量加游码的重量就是物品的重量。
3.用天平秤出数学课本的重量。
砝码:100+50+10+10+5=175(克)
游码:3(克)
数学课本重:175+3=178(克)
(讨论)用盘称和天平,哪种称出的重量更准确?
生:天平。
4.在天平上演示称1克重量的过程。
师:1枚2分的硬币重1克。
5.让学生感受1克的重量。(每人在桌上找到1个2分硬币,把它放在手指上感受它的重量)
师:说一说你对1克的感觉。
生:很轻很轻。
6.举例说一说生活中重量大约是1克的物品。
生1:一枚图钉。
生2:一张纸。(随手撕下一张作业本纸,用天平称出重量,发现比1克重,一小张纸的重量才是1克。)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四册《千克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低年级己经认识了克的纂础上进一步认识和学习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要从学生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的能力。培养他们的估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千克”这个重量单位并不陌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也容易掌握。只是由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接触的重录单位一般用斤”表示。因此课上如果出现这个问题。应首先向学生说明。
在活动过程中,要让学生分组活动。小组内的成员要分工合作。
密切配合。最终达到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会知识。掌握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为帮助学生建立“千克”的概念,可采用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多种方式来理解掌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变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认识质录单位千克的基础上。建立起1千克的质录概念。
2.在实际运用中掌握称物体的各种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物体重量的过程。掌握称物体的方法。并能估计物体的重量。
2.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提高应用意识。
3.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
发展合情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1.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激发起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活动过程中能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养成善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4.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电脑课件。
2.学生准备:
(1)课前布置同学们到商店里看一看有哪些重录单位。到菜市场亲自体验一下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小组准备各种秤、物品若干(苹果、梨、熟鸡蛋等等)。
(3)小组准备1克、10克、100克、1000克的大豆四袋。
(4)每人都称一下自己的体重。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入新知识
让学生回顾曾经学过的知识,知道比较轻的物品重录用“克”作单位来计量,然后检查老师布置的任务。并让几个学生说说自己的体重。
有的同学在报体重时可能会说自己多少斤。这时。教师就告诉学生,“斤”是我们国家常用的重量单位。“千克”才是国际上通用的重量单位,为了便于和国际交流。我们国家也把千克作为法定的计最单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千克”这个重录单位。
【设计意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
(一)感知1千克有多重1.“掂一掂”。初步感知1千克食盐的质量。
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先掂一掂1千克的食盐。彼此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称一称”,通过称录具体感知1千克表示的质录。
如何知道某种物品是1千克。需要用秤称一称。秤有很多种。教师首先在电脑上出示各种秤。让学生说出名称。其次。让学生观察。认识台秤的使用方法。教师用课件演示称出1千克苹果,2千克苹果的方法。第三步是分组实验操作。让学生把自己带来的物品随便称出 1千克,然后每个同学都掂一掂。看看有多少(苹果、梨、鸡蛋、大豆……)。
3.“看一肴,比一比”,同样1千克的物品个数有什么不同。
4.“试一试,拿一拿”,让学生试着拿出接近1千克的物品。
要求:每个小组试着拿出1千克物品,最后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拿的物品最接近1千克。并评选出感觉最好的小组。
5.自由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任意称录不同质录的物品。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充分感知一亲历亲为~自主发展~探索发现~交流合作的过程。体验建立重量单位“千克”的观念。】
(二)探索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每个桌上放有4袋不同的大豆。分别重1克、10克、100克、1000克。让同学分别掂一掂。感觉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
然后。让每个小组报告1千克重的人豆是由多少个1克重的大豆合起来的。或者说多少个I克大豆合在一起就是1千克大豆。
板书:1千克二1000克【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推断等数学活动,得出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三、巩固练习。拓宽视野
(一)基本练习教科书第44页第5题、第6题。
(二)游戏1.比一比。谁是我班的‘。铁杆秤”?
教师准备不同的水果放在一个箱子里。推选4个学生代表到前边来。让他们每人搭配一个2千克的兜。谁最接近2千克谁就获胜。
2.猜体重(看谁估计的最准)。
在班里找一个同学上来。再选几个人上来分别背一背这个同学。感觉一下他的重录。然后让学生把估计的重录记录下来。最后验证。看谁估计的最准。
(三)动脑筋1.电脑出示:想一想。一千克棉花和一千克铁比较。哪个重?
2.电脑出示:
1只鹅=2只鸭2只鸭=3只鸡1只鹅=6千克1只鸭=?千克一只鸡=?千克(四)实践活动1.学校里为了大家的身体健康。安装了饮水机。并每人发了一个折叠杯子,让学生思考如何称出一杯水的重录(方法越多越好)。
教师告诉大家。水是我们身体不可缺少的东西。科学证明,我们每人每天大约需要喝8杯水。才能保证身体的正常运行。因此。建议大家每天多喝水(一杯水大约210克)。
2.学生知道了1千克苹果大约有几个,又知道1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让他们估计一下。1千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练习题的设计。满足学生不同学习要求。让不同的学生都获得不同的体验和发展。充分表现了他们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使我体会到对于低年级比较抽象的内容的教学。必须依靠丰富的课堂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快乐中掌握知识。在亲身经历的实践中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提醒:
单元试题、各科教案、奥数练习题
尽在“”微信公众号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千克和克的认识”,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克千克吨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0427.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