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口诀求商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口诀求商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课题:口诀求商(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个方法。

2、通过体会乘法和除法的关系,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地用乘法口诀求被除数小于12的表内除法算式的商,培养联想、推理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例题插图、10个图片。

课前准备配套光盘,长方形和正方形砖两块,钉子板若干、小棒,橡皮筋每人两根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引入。1、口算。2、从10里面连续减2,减去()次,正好全部减完。3、引入新课:通过刚刚的练习,我们可以看出利用乘法口诀,真的能帮我们解决不少问题。二()得八三()十二二()十二2×()=8()×3=122×()=10二.新授。1、教学例题。(1)出示插图。提问:这里面有多少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说明:10个小朋友打球,每2人一组,分成了几组?(2)想一想:把10个小朋友,每2人一组,实际上怎样分?,根据题目的意思,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呢?(板书:)提问:算式中的10表示什么?2呢?(3)小组讨论:10÷2等于几呢?看哪一组办法多?(4)指名汇报,老师逐条讲解。提问:在这么多的方法中,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最简便?小结(5)指名说说用口诀求商的思路。2、教学“试一试”(1)出示8÷4、12÷3(2)想一想他们的商各是多少,你是怎样解答的?3、小结:这些除法算式在求商时,我们可以利用学过的乘法口诀,很快的解答出来。(平均分)10÷2=小组讨论每位同学想想办法。在计算10÷2时,可以先看除数是2,就想2几得十,这样利用乘法口诀可以很快的求出商。(3)指名口述解题思路。(4)学生们填写课本。请学生们读一读。引导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列出算式。在探究商是多少的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探究和交流的时间,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算法和经验探索。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2)观察一下,每一组中的乘法算式、除法算式、乘法口诀有什么联系?(3)小结:在求商时,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跟相应的乘法算式来算。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2)提问:你们为什么能算得那么快?(3)揭示乘除法之间的联系。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1)出示数字图,请看要求。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1)出示左边一副图(有8只小兔子,如果每个笼里放4只,需要几个兔笼?)提问:既然每个笼里放4只,说明什么?可以用什么样的算式表示?(3)集体订正。提问:算式中的8、4、2分别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求出8÷4的商的?(4)出示右边一副图。(桃树上有12个桃子,小猴2天就吃完了她们,平均每天吃几个?)想一想:要求平均每天吃几个,可以用怎样的算式来表示?为什么?(板书)(5)小结:以上这两题,我们都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答的?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1)请学生们一组一组的完成。(1)学生进行比赛,要求一组一组完成。乘除法之间的联系(2)学生默算。(3)学生开火车比赛。请学生说说这副图的图意。(每个笼里兔子只数同样多)(2)学生填出算式。请学生动脑筋把它编成一道题目,说一说12÷2=学生填一填,算一算,并说说算式中答数的意思。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进一步体会除法的实际意义,同时巩固口诀求商。课题:口诀求商(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初步理解“求一个数里包含另一个数”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的除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能有条理地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想想做做”第6题插图,6根小棒。

课前准备配套光盘,长方形和正方形砖两块,钉子板若干、小棒,橡皮筋每人两根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1、先摆一摆,再列式计算。(1)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板书:6÷2=3)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2)把6根小棒,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板书:6÷3=2)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2、出示:有4只小兔子,如果每只兔子吃5个萝卜,一共需要多少个萝卜?(2)说说为什么这题要用乘法算?算式4×3=12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先操作,再列式。(1)学生列式解答。二.教学运用除法解决问题。1、教学“想想做做”第6题左边一题。(1)出示插图及左边题目。提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通过这句话的叙述,它是把20个萝卜怎样去分的?要求可以分给几只兔子吃,就是求什么?(板书:20÷5)提问:算式中20表示什么?5呢?20÷5得多少?你是怎样计算得到的?(板书:=4)提问:算式中4表示什么?算式20÷5=4表示什么?(3)想一想:这题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解决?2、教学右边一题。提问:从题中可以知道20个萝卜是怎样分的?(2)提问:要求每只兔子吃多少个,就是求什么?(板书:20÷4=5)(3)说说这题是怎样解答的?提问:算式中20、4、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算式20÷4=5又表示什么意思?说一说这题为什么也可以用除法来解决?3、比一比: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都是用什么方法来解答的?每道题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小结比一比:这两题在计算时都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小结:虽然这两题的被除数比较大,但仍然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计算。(小组互说,再指名说一说)(2)学生列式。学生列式解答(1)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同桌互说,再指名说一说。)这两题都在平均分一些萝卜,由于分的方法不同,所以所求的问题就不同,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也不一样。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通过对算式的比较,让学生领会一句乘法口诀可以算两道除法算式。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2)说说每组3道算式之间的联系,强调:一句乘法口诀可以算两道除法算式。2、口答:看口诀,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二四得八四五二十五六三十3、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4、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想想做做”第9题。(1)学生一组一组地口算。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组织观察,体会同一句乘法口诀可以写出三道算式,并指导正确的书写方法。四.全课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除法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吗?在一般情况下,一句乘法乘法口诀能解决几道除法算式?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精选阅读

二年级数学下册《用乘法口诀求商(二)》教案


第七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二)
教学内容: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课本P24页例2,练习五第4~6题。
教学目标:
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2、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把计算教学置入生活情境中去,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索学习
1、教学例2
(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书。
*每行栽4棵,栽了6行,一共栽了多少棵?
*一共栽了24棵,每行栽了4棵,可以栽多少行?
*一共栽了24棵,栽了6行,平均每行栽多少棵?
2、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
4、小结: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发现规律。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起学生进一步表现的欲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4题。
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5、6题。
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下册《用乘法口诀求商(一)》教案


第六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一)
教学内容: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课本P23页例1,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多种方法求商。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设计意图】: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
2、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3、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
4、学生交流想法。
5、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6、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
7、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8、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为下面的抽象思维作准备,使学生由直观向抽象过渡。通过相互交流、启发达到共同发展的效果。让学生在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
(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题。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2、3题。
【设计意图】:寓学习于游戏中,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体会被除数和除数一样时商是1。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巩固7的乘法口诀

2.能力目标:使学生会用乘法口决求商的方法,并能熟练地用7的乘法口决求商。

3.情感目标:培养大家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利用口决求商。

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

1.把口诀填写完整

二()十四()七二十一六()四十二

四()二十八()七三十五七()四十九

2.开火车.口算:

7×3=2×7=4×7=24÷4=

30÷6=12÷4=7×6=15÷3=

说说24÷4、15÷3是怎样想的?

二、口诀求商。

1.出示图。(六一儿童节要到了,同学们做了了很多小花,准备穿成花环)

学生说说图中条件和问题。

同学们一共做了28朵花,每7朵扎成一个花环,可以扎几个花环?

作业本上列出算式并说说为什么用除法算?(平均分)

学生讨论:怎样求商?

交流:怎样算?用哪一句口决?板书:28÷7=4(个)

想:()七二十八

一共有28朵花,扎成4个花环,平均每个花环有几朵?

算平均每个花环有几朵可怎样列式?为什么用除法?

可以怎样计算?独立完成。

观察比较这一组算式所用口决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1、解决平均分的问题时,可以用除法

2、做除法时可以想对应的乘法口诀,除数和几相乘等于被除数。

三、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1(做完后,同桌之间讨论,每组题目之间有什么练习。)

说说你是怎样想商的?

指出:每组的3道题目都是用到同一句乘法口诀,做除法时既可以想口决,又可以想乘法。

2.师生对口令(根据一句7的乘法口诀说出两道除法算式。)

(1)师说口决:三七二十一、一七得七、四七二十八

生说两个算式:

(2)同桌对口令(同桌之间一人说2句7的乘法口诀,另一人说出对应的4道算式)

(3)选取两组同学展示。

(4)师:同学们在做游戏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一句特殊的乘法口诀?

生:七七四十九,只对应两道算式。

四、解决问题。

检查正确率

奖励又对又快的学生

1.出示第4题第一幅图。

说说图意

怎样列式?怎样算?

2.出示第二幅图。

说说图意

列式解答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这两个题目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出示第5、6题图。

同桌自由说图意,补充条件

列式解答

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五、思维拓展

()÷7=()

先自己填一填,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怎样有序地填写。

六、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哪些知识?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案(五)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案(五)

教学目标:

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会运用乘法或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填一填,并说出用哪句乘法口诀。

12÷6= 6÷2= 12÷4=

8÷4= 9÷3= 10÷2=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回答。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的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

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书。

师:大厨师傅今天早晨做了许多包子,大家仔细观察大厨师傅做的包子情境图,你能告诉老师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吗?

生:每屉装了4个包子。

生:有6屉包子。

师:大家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每屉4个,有6屉,一共有多少个包子?

一共有24个包子,每屉4个,可以分多少屉?

一共有24个包子,有6屉,平均每屉有多少个?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读图能力,让学生学会发现数学信息。

2. 解决问题。

(1)每屉4个,有6屉,一共有多少个包子?

生:用乘法,4×6=24

师:为什么用乘法呢?

生:求6个4是多少?

师:怎样计算出结果?

生:四六(二十四)。

(2)一共有24个包子,每屉4个,可以分多少屉?

生:用除法。24÷4

师:为什么用除法呢?

生:求24里面有几个4。

师:怎么样计算出结果呢?

生:四(六)二十四。

(3)一共有24个包子,有6屉,平均每屉有多少个?

生:24÷6

生:求把24平均分成6份,一份是多少?

生:用乘法口诀求出 (四)六二十四。

师:大家观察这三个算式有什么联系呢?

生:都用的是乘法口诀四六二十四求出结果。

生:通过一道乘法算式能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师:所以乘法口诀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求积,还可以求商。

比较两道除法与乘法算式会发现: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和商是乘法算式中的乘数,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是乘法算式中的积。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列出算式。让学生更进一步的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熟练的掌握除法求商的方法。

3.微课讲解。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整体分析和梳理,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如何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三、巩固练习

1. 想一想,填一填。

16÷4=□ 想:四( )十六,商是( )。

30÷5=□ 想:五( )三十,商是( )。

30÷6=□ 想:( )六三十,商是( )。

答案:4,四,四,6,六,6,5,五,5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更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2. 填一填。

5×4=20 6×3=18 3×5=15

20÷4=□ 18÷3=□ 15÷3=□

20÷5=□ 18÷6=□ 15÷5=□

答案:竖着:5,4,6,3,5,3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更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3. 算一算,填一填。

答案:5,3,6,3,5,6,4,6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4. 把一条绸带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米?

答案:4米。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读题,进一步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5.

有( )块西瓜,( )个盘子,平均每个盘子放几块西瓜?

答案:9,3,3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填空,巩固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

进一步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通过对情境图的观察,我们知道通过一个乘法口诀可以解决多个乘除法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帮助学生理解求商的思路,总结、掌握求商的方法。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教案1


课题:“24“点”

第1课时

教学目标:1.在玩扑克牌算24点的数学活动中,掌握算24点的基本方法,知道不同的牌可以算成24,相同的牌有不同的方法。2.在活动中进行加、减、乘、除的口算练习,提高口算能力。3.在活动中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合作精神,增强学习兴趣。重点与难点:在玩扑克牌算24点的数学活动中,掌握算24点的基本方法,进行加、减、乘、除的口算练习,提高口算能力。课前准备:扑克牌。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介绍方法1.介绍在算24点时,每张牌面的大小。2.介绍方法:拿出其中的3张或4张牌,可以用加、减、乘、除等运算,根据牌面的大小进行计算,每个数只能计算一次,算出得数是24为止。4.介绍:如果每四人一组,也可以进行这样的游戏。5.出示课本第83页试一试,一、试一试第一组:4、5、7、8第二组:3、1、7、9第三组:5、6、5、3上面每组四张牌怎样算,最后得数是24。3.学生拿出三张牌,试一试,算一算。学生试着算一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首先明确24点的游戏规则。利用口诀计算,是24点计算中最常用的策略,通过对对碰游戏,使学生体会这一策略的优势与运用方法。三、比一比1.自由组合,每4人为一组。2.从扑克牌中挑出A一9共36张牌。3.讲解比赛规则。最先算出得数是24的人获胜,另外,当遇到怎么算也不能算出24点时就重新出牌再算。1、让学生试着算一算。2、把计算的方法与同学交流一下。汇报这三组四张牌的24点算法。4.按小组开始比赛,记下谁获胜的次数多。5.推选几个人参加班级决赛,找出冠军。在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策略的基础上,从三张牌的计算到四张牌的计算,由易到难解决问题,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进一步使学生体悟算24点的有效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课题:7的乘法口诀

第1课时

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能自主编制并记忆7的乘法口诀,会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有关的表内乘法计算。2、在自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重点与难点: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熟记7的乘法口诀。课前准备:例题图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乘法口诀?你还记得吗?2.口算:5X62X45X35X2口算后,说说最后两题所用的口诀。从课的开始,复习导入,为新知做好铺垫。二、新授三、巩固练习1.(1)老师演示拼小船。提问:用了几个三角形,拼成了什么?(2)提问:摆1只小船用了几个三角形?摆了这样的2只小船又要用几个小三角形?(同时出示第2只小船)提问:14是几个7?提问:二七十四表示什么意思?(3)想一想:一七得七、二七十四分别是根据摆几只小船用7个三角形得到的?打开书,2.想一想:如果继续摆下去,摆3只呢?……摆7只呢?(2)反馈、老师依次板书。提问:三七二十一表示什么意思?六七四十二又表示什么意思?3.今天,小朋友们真能干,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编出了这几句新的口诀。(2)提问:今天学习了什么?(出示课题)。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提问:你觉得哪句最难记?谁来帮助他?4.通过刚才的记忆,7的乘法口诀上下两句中积相差多少?5.对口令巩固口诀。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2)比较:第一组上面一题中3×7表示几个7?再加上1个7是几个7?下面4×7可以表示几个7相加得几?7X4和4X7用什么口诀来算?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2)提问:一般情况下,一句7的乘法口诀可以求出几道乘法算式的积?4.教学想一想。5.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教师看时间。6、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7个三角形拼成小船学生列式,并编出口诀?(板书)将课本第62页第一道第二道算式、口诀填写完整。(1)学生按要求填算式,并将口诀填完整。(1)学生齐读算式和口诀。(3)请学生们自己找出最好的办法,记一记它们(学生自由记)。引导学生:可以按这样的规律进行记忆。(1)学生一组一组地依次练习。上面一题是3个7加上1个7是4个7,得28,下面一题的4×7也表示4个7,也得28,7×4和4×7都可用一句乘法口诀算出积。(1)学生口答。(1)出示后,学生试着口算。(2)指名口答时,分别说说每题用的是哪句口诀。(1)学生练习。(2)集体订正,说说每题相应的口诀。(1)出示题,请学生口述题意。(2)学生练习。(3)说说为什么要用乘法解答。利用学生的积累,尝试着让学生感悟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并能根据图来编一编乘法口诀记忆7的乘法口诀的时候,不强调一种记忆的方法,只要能正确快速记住就可以了。在巩固练习中,让学生根据口诀写算式,教师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在学生写出算式的基础上追问为什么,借此弄清楚口诀相邻间的联系,提高记忆水平。四、全课总结今天你掌握了什么本领?学生齐背7的乘法口诀。课题:乘法口诀表

第1课时

教学目标:1.在自主整理乘法口诀表的过程中,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正确、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2.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重点与难点:在自主整理乘法口诀表的过程中,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正确、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课前准备:乘法口诀表。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整理口诀1.按1的口诀一句,2的口诀两句……排列出来,并出示乘法口诀表(第79页)你能在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口诀吗?2.完整出示乘法口诀表。介绍:这张表就是乘法口诀表,其中包含了我们已学过的l一9的乘法口诀。提问:仔细观察口诀表,你发现了什么?3.请学生根据自己找到的规律,背一背乘法口诀表。请学生仔细观察,表中的口诀是怎样排列的?学生填写。小组讨论,并交流横着看:乘法口诀表分别是1的口诀、2的口诀……9的口诀;竖着看:口诀表依次是一几、二几……九几的口诀;最上面斜着的一行口诀都是两个相同的数相乘。请学生分别横着读一读、竖着读一读,拐弯读一读。指名背一背,不固定背的方法。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完成乘法口诀表的整理工作。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并寻找乘法口诀表的规律。二、熟记口诀老师报出一个数,学生相应的说出口诀.(不重复)1.对口令。2.口答。熟记1~9的乘法口诀。三、口诀应用。1.做游戏。3.口算.(出示若干道已学的乘、除法口算题。)指出:在计算表内乘、除法时,一定要用对口诀,才能将题目算对。4.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2)表中的积:横着看第一位依次是1个1,2个1,3个1..….第二行依次是1个2、2个2……竖着也一样.5.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用数字卡片,以四人一小组的形式,合作游戏。2.请学生写出积是24的乘法算式,及商是9的除法算式。口算时,请学生说说其中几题的计算过程.(1)学生练习。根据规律采用多种形式背诵记忆口诀。四、总结这节课我们复习整理了乘法口诀表.(板书课题)乘法口诀共有45句,计算时要灵活运用、准确使用才行。(1)学生练习。(2)集体订正,鼓励表扬有多种答案的学生。通过测试了解学情,提出准确熟练口算的要求。五、课堂作业互背乘法口诀表。课题:复习1

第1课时

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熟记乘法口诀,能正确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2、进一步掌握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3、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与难点:进一步熟记乘法口诀,能正确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课前准备:光盘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回顾乘法口诀并练习。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乘、除法(板书课题)。通过复习,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更加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3)完成复习第1题:看图写算式,想一想用哪一句乘法口诀计算。(4)完成复习第2题:(1)学生背乘法口诀。(2)对口令,背口诀。同桌互动完成。回忆并背诵口诀。看积想口诀,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并辨析积相同的口诀,灵活记忆并辨析口诀。二、乘除法口算练习。1、填一填——完成第3题(2)选择两题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小结:口算的时候一般我们想口诀计算,也可以根据乘除法的关系来思考计算。2、完成第5题第一行。(2)针对错误评讲。(特别注意竖式的书写格式)(3)提问:你认为笔算加、减、乘、除法时要注意什么?(1)学生们独立完成。(1)学生独立完成。(4)学生独立完成第5题第二行。运用口诀填空,并初步感受乘除法之间的关系。采用多种变式练习,运用口诀。复习加减乘除竖式的计算方法。三、课堂总结。谈话:今天我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乘法口诀和乘、除法的计算,我们发现,要想计算得又对又快,我们必须熟记口诀,用对口诀。达标测试——第83页第4题。(在3分钟内完成)同桌互批改,如果有错,同桌互相说明错误原因。课题:复习2

第2课时

教学目标: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与难点:在运用中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前准备:光盘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基本训练。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利用学过的计算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1、背乘法口诀。2、找规律填数——复习第6题。运用规律填写叶片上的数。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盆花,找到规律。最后两小题是开放题,可以引导学生填出多种答案。在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在运用规律的过程中,熟练乘法口诀。二、找规律——完成复习第7题。提问: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追问:为什么两题的得数会相等呢?里面藏着什么规律?2、运用规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1+2+3=()×32+4+6=()×43×()=2+3+41、学生计算并填写。(两题的得数相等)学生讨论。引导学生用移多补少的思想来理解两个算式相等的道理。填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让学生在观察中寻找规律,用移多补少的思想帮助理解规律,为后继学习做准备。依据上一题的经验类比思考。三、解决实际问题。1、完成复习第8、9题。对于第9题,提问:2指什么?2、完成复习第10题。提问:从图上你找到了哪些解决问题的信息?还必须知道什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3、完成复习第11题。指导学生用表格的形式表达多种购物方案。4、完成复习第13题。引导学生思考,尽可能坐哪一种船用的只数少?四、课堂小结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根据题目,完整地叙述题意,学生独立解答,交流:分别说说两题的解题思路。请学生明白图中所示的各种商品和价格。学生叙述题意后独立解答。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摆一摆,讨论解法,只要口答。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让学生明确算理及数量之间的关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8的乘法口诀第1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能自主编制并记忆8的乘法口诀。2.在与同伴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重点与难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编制8的乘法口诀,并通过交流记忆的办法比较熟练地记住8的乘法口诀。课前准备:正方体、挂图、乘法口诀表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铺垫1.口算7×46×76×63×76×42×63×55×65×41×35×57×75×71×77×42×62.提问:2X6用“二六十二”可以求出积,这句口诀还能求出哪道算式的积?学生口算,并说说部分题目的计算过程。利用学生的积累,并通过猜想初步感受8的口诀有几句。二、新授1、教师用8个小正方体摆成一个大正方体.提问:(1)摆这样一个大正方体用了几个小正方体?这里有几个8?(板书:)1个8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口诀怎样编?(板书:)。(2)想一想:摆一个大正方体用了几个小正方体?那么摆2个这样的大正方体要用几个小正方体?提问:16是几个8相加得到的?(板书)乘法算式、口诀谁会写.(相应板书)说一说“二八十六”表示什么意思?(3)想一想:如果摆3个呢?……摆8个呢?它们分别需要多少个正方体呢?(依次板书:2.提问:“三八二十四”表示什么意思?“七八五十六”又表示什么意思?请小朋友也照样子摆一摆。1个88X1=8一八得八2个83个8、4个8……8个8)请学生在书上列出相应的算式并将口诀补充完整。(1)请学生汇报自己填写的算式及口诀.(3)请学生们齐读算式和口诀。通过刚刚的练习,谁来说一说每两句口诀中的积相差几?(2)请一名学生上台当小老师对口令。(3)学生齐背8的乘法口诀。4x8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编制8的乘法口诀并记口诀。3.揭示课题。你们知道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吗?(出示课题)4.记忆口诀:(1)谁知道它共有几句?(2)请小朋友们自己找到好办法记一记口诀。提问:你觉得哪一句比较难记?谁来帮助他?5.师生对口令练习。(1)师生对口令。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1)出示后,提问:3x8+8先算什么?表示几个几?再加上一个8表示几个几?还可以怎样表示?(板书:)这题可以用哪句口诀来计算?同样一句口诀,还可以求出哪道乘法算式的积?(板书:)(2)说说其他几题还可以用什么样的简便方法计算?(板书)提问:第三组算式比第二组算式多几?提问:想一想,6个8比7个8少几,比5个8多几呢?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2)提问:通过练习,你发现了什么?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2)练习后说说错误率较高的题目的计算口诀。5.完成想想做做第5、6题。(1)学生练习一句乘法口诀可以求出两道乘法算式,相乘的两个数的位置交换,积不变。(1)学生练习。学生背一背8的乘法口诀。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获得8的乘法口诀,并在生活中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是有用的。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8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每相邻两句口诀中的积相差几?课题:9的乘法口诀

第1课时

教学目标:1.让学生根据9的数据特性编制和记忆乘法口诀。2.在计算、观察和比较中探究9的乘法口诀规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能力。重点与难点:根据9的数据特性编制和记忆乘法口诀。在计算、观察和比较中探究9的乘法口诀规律。课前准备:口诀表、星星图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初步感知,了解规律1.出示第75页星星图。观察:每一行有几个格子?第一行有几颗星星,也就是有几个9?(板书:),它比10少几?(板书:)小结:1个9,比l0少l,是9。2.提问:二行共有多少颗星星,应该求几个几?(板书:)它比20少几呢?它是多少呢?(板书:)3.提问:如果要求这里3行有多少颗星星,就是求几个几呢?(板书,)如果要求4行、5行、6行……9行共有多少颗星,又该怎样算呢?(根据回答,相应板书)4.请学生填写课本第75页表格,提问:通过刚才的计算,填写,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1个9比l0少12个9比20少2,是183个9仔细观察表格,再填写。(1)学生填写。(2)汇报。几个9就比几十少几。2.请学生把编好的口诀填写在课本第75页中。两组找规律蕴藏着9的乘法口诀得到的方法与熟记的办法,事前进行准备,为9的乘法口诀的形成作铺垫。通过分步细腻的处理,帮助学生找到规律。二、编制口诀1.根据刚才的填写,你会编制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吗?3.汇报,并说说其中几句口诀表示的意思。4.提问:这里有几句乘法口诀?这就是今天学习的9的乘法口诀。(出示课题)5.想一想:这几句9的乘法口诀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得又牢又快?6.记忆口诀。引导学生:几九是多少,只要想比几十少几就可以求出结果了。(1)请学生们根据以上规律,试着记一记9的乘法口诀。2)对口令记忆。(3)指名背一背。(4)学生齐读9的乘法口诀。(1)请学生分别口算出结果,并说出每题所用的口诀。在寻找规律的基础上,给学生以空间,进行自主编制口诀,并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口诀,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三、口诀的运用1.出示试一试。(2)观察四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再说说在计算时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指出:一句9的乘法口诀也可以解决相关的乘法、除法的计算.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1)出示后,(3)提问:看了这张表你有什么发现?指出:可以利用这张图帮助记忆9的乘法口诀。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4.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请学生说说怎样算比较快?(一组一组地算)(2)学生练习。学生练习。学生看图口述题意。学生练习。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记忆9的乘法口诀,并在生活中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是有用的。课题:乘法竖式

第2课时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乘法和除法竖式的写法,会列竖式计算表内乘除法。2、继续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息,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重点与难点: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计算过程。积的个位与商的位置。课前准备:例题图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导入新课出示场景图,提问:一共有多少人?根据生的回答板书:4×2=8(人)指名说说乘法各部分的名称。在导入中,先让学生熟背口诀,巩固旧知。同时让学生进行加、减法的竖式计算,为下面的新知教学做好铺垫。二、教学乘法竖式。师:乘法也可以写成竖式。1、教学乘法竖式。提问:你能说说乘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学生回答后,师在竖式旁标注。讨论:乘法竖式与加、减法竖式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你认为乘法竖式可以怎样写,这样算?揭题:今天我们学的是:用竖式计算乘法。2教学试一试出示:5×7=重点是:得数的35的3与5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小结:积的个位应和乘数的个位对齐。练一练:想想做做1,完成后小组批改,再集体讲评。先让学生想想加减法竖式怎样写,试写出乘法算式,并指名板演。让学生介绍自己是怎样列竖式的。肯定板演正确的竖式,表扬写对的学生。跟同桌说一说。学生口答得数后,独立列竖式,再小组里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板演,其它小组进行评讲。学生看书,说说自己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完成后小组批改,再集体讲评。在新授部分,可以先让学生尝试着书写乘法竖式。在巡视中要关注错误资源,让学生对其进行分析,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活动三中积的书写是关键,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进行强调,并能和上面的竖式进行比较,以达到巩固的效能。三、巩固练习1、想想算算2,提醒:横式后不要忘记些得数。2、背口诀比赛3、卡片游戏。4、比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想想做做55、看图找信息,提问题,讨论解决。括号里能填几?要启发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先算“7辆车一共能坐多少人?”再与15人比较,并作出“够”还是“不够”的判断。先让学生填一填,再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用的是哪句口诀。在巩固练习中让学生编题,可以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课题:除法竖式

第4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除法的竖式写法,知道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能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重点与难点:除法的竖式写法,能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课前准备:例题图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根据算式列竖式5×7=7×6=15-8=16-7=谈话:小朋友已经学会了用竖式计算加减法和乘法,其实,除法也可以列竖式计算,不过,除法竖式的格式和加减法,乘法完全不一样了。你们想学吗?让学生在情景中引入新知,比较亲切自然,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二、教学写除法竖式1、出示主题图师“从图上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果用竖式计算,怎样列除法竖式呢?要求:小组先看书讨论,思考:被除数、除数、商各写在哪里?还有一个6是什么意思?0是哪来的?你们小组还有什么疑问?重点指导:3……商除数……2)6……被除数6……3和2相乘的积0除法竖式有自己的格式:)被除数写在它的里面,除数写在它的外面,商写在它的上面3用手指这着竖式读读看:2)6,这个除法竖式表示:6除以2,商是3。怎样来列除法竖式呢?①首先要把竖式题目写好。②再想6除以2,商是几,把商写在横线的上面。注意:商是3,表示3个1,所以3要写在个位上,对齐了6写。学生交流后写出横式。6÷2=3小组合作完成,再集体交流由学生提问,其它同学能回答的回答,不能回答的请教老师。在学生对于除法竖式的书写不甚了解的前提下,先尝试着让他们写一写他们想象中的格式,再介绍正确的书写格式,通过比较,加深对除法竖式的理解。然后检验一下:把6平均分成2分,每份是3,对不对(6除以2等于3)。用什么方法检验除法对不对呢?③用乘法检验,想:3个2是几?2×3=6,把乘得的结果写在被除数的下面④用6减6得0。想:把6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3个2是正好是6;表示正好分完。6减6得0。试一试42÷7=2、做“试一试”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情况进行评讲。强调:商写在什么位上,要对齐了谁?为什么学生小组里按四个步骤说一说列竖式的过程。学生比一比这个除法算式和前面的算式有什么不同?会不会列竖式?试一试教学中关键要让学生明确:商“6”的书写位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详细指导。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12、想想做做3说说每次计算时被除数、除数和商各是几。3、想想做做4。可以先分别解决题中的两个问题,4、想想做做5。学生做完后小组里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板演。4人板演,做完后集体订正,讲评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时怎么列竖式的.独立完成表格后,再让学生说说这两个问题的联系和区别启发学生自由提出用除法计算的其他问题,并选择一些让学生解决。在巩固练习中,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竖式的书写方式,并学会用所学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四、全课总结说说你今天学得怎么样,还有什么问题?课题: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的计算,进一步熟练表内乘、除法计算,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重点与难点:使学生掌握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课前准备:光盘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7×918÷63×6

20+454÷940÷8

54+636÷48×62.指名板演.(同时口算)

23+6-7=14-7-6=

提问:这些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题目,我们都是按什么顺序来计算的?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将要用到以上的知识,学习新的内容——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板书课题)集体订正时,指名口述计算过程.

按从左向右的顺序

以前学习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是学习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基础,让学生回顾复习,以实现计算方法的类迁移。二、新授

1.教学例题2×3×4。

(1)指导读法。

这题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读,读作“2乘3再乘4”,

(2)指导算法.

①提问:这题中有几种运算符号?

介绍:像这样题目叫做连乘.

②这题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先算2×3得多少?再算什么?

(板书)

③与复习题相比。

提问: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相同?

2.教学例题:36÷4×3

(1)出示复习题36÷4=()×3=(),将它改编成一道两步计算的算式。(出示例题)请学生跟读两遍.

(学生齐说)

计算过程相同,都是先算2×3=6,再算6×4=24;不同的是:准备题中每算一步都要把结果写下来,而例题则要把第一步的计算结果记在脑子里,然后再算第二步

两步计算的计算尽管简单,但是是以后学习的基础,细致地引导学生观察算式,读算式,读出运算顺序。通过例题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2)提问:这道题中有哪几种运算?

介绍:像这样的题目,我们叫做乘、除混合。

(3)提问:想一想,这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4×3=27

(4)小结:像这样的连乘、乘除混合的题目,都是按从左向右的顺序来计算的。

3.出示“试一试”两题。

(1)指名分别读一读。

说明:像48÷6÷2的题是连除。

(2)提问:这两题都要按怎样的顺序计算,板书

(4)比较例题和复习题。

说说这几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齐读)指名学生读算式,再齐读.(指名口述,并板书。)

读一读

每题第一步的下面画线在比较中进一步让学生掌握计算的运算顺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应用口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巩固练习完成想想做做。

(3)学生练习。

今天学习了如何计算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的式题,在计算时都是按从左向右的顺序来计算的。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在读题、计算时,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的题目都是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的。

二年级数学下册《用乘法口诀求商练习课》教案


课本P27、28页,练习五。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所学表内乘除法知识。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
教学难点:
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复习
1、我们学过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学生分小组交流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收获。教师巡视。
3、汇报。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
二、展开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8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观察图,与同桌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思考解决方法。
(2)、怎样列式呢?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3)、这3个算式分别该如何计算呢?学生汇报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7题。
(1)、出示题卡,请学生列乘法、除法算式,并说明计算方法。
(2)、同桌合作学习,请一个当老师,一个列式,然后交换。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2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仔细观察图,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
(2)、怎样列式呢?同桌交流想法。
(3)、汇报,教师板书列式。
4、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1题。
(1)、出示3个蘑菇房子的贴图。帮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教师谈话激趣。
(2)、学生看图,独立完成。
(3)、小组竞赛,然后在书上连线。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提高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9题。
(1)、出示第9题的表格,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看清表格,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
(2)、独立计算,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0题。
请学生把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算式作上相同的记号,再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更为熟练地进行计算。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教科书第67~84页的内容。
第一课时千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67-68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引导学生认识新的计算单位“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
3、使学生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掌握千以内各个数位的十进。难点:拐弯处的数数(个位或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
教学准备:
计数器、每人十个小方块、教学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答:最大的一位数是几?最小的两位数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差多少?
2、数数:10个10个地数,从10数到100;
1个1个地数,从91数到99;
问:99加1是多少?
3、导入:你会从100开始接着往后数吗?
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更大的数,下面请你们观察这幅图。
二、讲授新课
1、出示主题图。
(1)观察这幅图,说一说画面上正在发生什么事情?
(2)看着画面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估算画面上的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2、板书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
3、教学例1。
(1)数一数。
每人数出10个小方块,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2)动动脑。
每组快速数出100个小方块,应怎样数呢?
小组讨论,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
(3)师:请你从一百往后数,数到一千,你行吗?你们觉得数到什么时候呢?有没有更好的快速的方法呢?
根据学生所说,大家一齐数,教师板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师:“千”是我们今天学到的一个新的计算单位,前面我们还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呢?
(个或一、十、百。)
(4)师:通过刚才数数,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说出一(个)、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知道各自所在的数位。)
(5)完成第68页的“做一做”。
三、检测练习
1、想一想,填一填。
(1)二百二百地数,数到一千。
二百、()百、()百、()百、()百。
(2)五百五百地数,数到一千。
五百、()。
(3)三百三百地数。
三百、()百、()百、再数()百是一千。
(4)四百四百地数。
四百、()百、()百,再数()百是一千
(5)用3、6、9、能组成哪些三位数,请你把它写下来。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千以内数的读写

教学内容:
课本第69页例2,练习十五相应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学会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不上。
2、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中间有“0”的千以内数的读写。
2、发展学生的数感估算的意识。
教学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387-403,全班一齐数。
2、引导学生读一读75869010051
二、讲授新课教学例2。
1、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
2、教师拨出126。
师:这是多少?请你读出来。
师:这是几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什么?是哪位?
师:怎样读这个数?学生读,师板书:读作:一百二十六。
3、教师拨出304。让学生讨论该怎么读?怎么拨?小组合作学习。
①请1人表演,看有什么发现?
②把这个数的读作写出来。
③师:这里十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表示什么?
4、教师拨出580。
①请全班学生在练习上下班写出这个数的读法。
②请学生核对。
师:说一说这个5表示什么,8又表示什么。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引导小结:像304这样中间有0的三位数,我们就读几百零几;像580这样末尾有0的三位数,我们就读几百几十,末尾的0都不读。
5、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出这个数。请一学生读。及时校正。
806480521600
引导学习数的写法刚才这些数该怎么写?计数器上十位和个位没有珠子该怎么写?为什么?组织小组汇报。引导学生小结写数的方法。
6、师生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我们该怎样读写千以内的数?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第69页的“做一做”第1、2两题。
2、说一说:806和480的“0”能不能不写?为什么?
在读数时这两个零有什么不同?
3、说出以上这几个数的组成。
时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
课本第70页例3,练习十五第5、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估一估”的活动,结合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学会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
2、难点: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计数器、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二、新课教学活动
出示教学例3:小鸟叼卡图100○1000
(1)教师分别拨出100和1000。
①学生写出两个数,个别板演。
②比较这两个数,谁大?谁小?为什么?
③从这两个位数不同的数的比较大小中,你还知道了什么?两个整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就大。
(2)教师分别拨出210和120。
①学生写出这两个数,个别板演。
②这两个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请学生说。
(这两个数都是由1、2、0三个数字组成的三位数。)
③它们一样大吗?为什么?
(3)再请看小鸟叼来的卡片图:
459○456730○780(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4)做一做。
①比较两数的大小,完成课本第70页的第1题。
②练习课本第70页的第2题。
(5)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①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方法。
②请代表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③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小结。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70页的第3题。
(1)请学生分角色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猜一猜,他们家各种了几棵?
(3)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练习十五第4、5两题。
(1)独立完成4、5两题的填空。
(2)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填写的。
3、练习五的第6题。
(1)先观察图中的书架,估算一下,大约有多少本书?
(2)说一说你的估算结果和方法。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第四课时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73-74页,“做一做”1、2。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单位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3、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重、难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计数器,一个数位顺序表格(空的)。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观察下列两组数,先回答是怎么数的,再接着数出后面的5个数来。
27、37、47、57、()()()()()
110、210、310、410、()()()()()
2、读出下面的数。
375309420200
谁能说说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怎样读?
3、想一想,999是几位数?再添1是多少?它是几位数?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
(1)请学生说一说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
(2)请学生认读公路桥、铁路桥的长度。
2、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齐读
3、教学例4。
(1)观察例4中的立方体。
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
(2)一个大立方体中有1000个小立方体,这儿有10个大立方体,共有多少个立方体呢?
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一千一千地数。)
(3)小结并板书。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
①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
②教师拨一千,学生数一千,直到拨10个一千,学生数一万。
4、教学列5。
(1)教师拨出2356,请学生认出读。
(2)师:这个数是由()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
5、课堂练习。
(1)课本第75页的“做一做”第1题。
先写出各数,再读一读,最后说出这些数的组成。
(2)用计数器数数,一个一个地数。
①从994-1000;②从9995-10000。(男、女生分组数数,每组数一题。)
6、数位顺序表。
(1)说一说到目前为止,你已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哪些数位?
(2)你通从左往左分别说出它们的顺序吗?
(3)教师拿出数位顺序表格问:有谁会填出这张表?
(4)记这个表格。(同桌互说。)
三、巩固练习
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并将认读的数写在本子上。
四、课堂小结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第五课时万以内数的读写

教学内容:
课本第75页例6及练习十六第1、2、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有0),且能总结出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
2、让学生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末尾,中间有0。)
教学准备:
计数器、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据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在下面的每个数的后面接着写出三个数。
(1)569()()()
(2)1998()()()
(3)9997()()()
2、填空。
(1)在数位顺序表里面,从右边起,第一位是(),第二位是(),第三位是(),第四位是(),第五位是()。
(2)读出下面的数。
368读作()820读作()409读作()500读作()4758读作()
(3)写出下面各数。
一百二十三写作六百写作
四百五十写作三百零六写作
五千七百三十写作
二、导入新课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情况。
2、观察这些数据,复习数的组成。
三、讲授新课
教学例6。
1、请学生先在下面试读这些数。
2、请学生读出黑板上的数,教师板书。
如1206读作:一千二百零六。
3、师:读了这些数后你有什么发现?
4、教师分别拨出4305、3003。
5、小组总结:怎样读万以内的数?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四、巩固练习
1、第76页的“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
(2)请学生核对。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
7504800795003207
3、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二百二十五千零四七千零六十八千零五十四
(1)学生写出这些数。
(2)请几名学生说出自己写出的数并全班核对。
(3)说一说你怎样判断,每个数中的“0”分别代表着几个“0”。
4、同桌拨数,读写。
一同学拨数,一同学在本子上写出写出这个数的读法和写法,然后再换过来。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六课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
课本第76页例7及练习十六第4、5、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的意义,加深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学会比较10000以内数的大小。
2、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正确运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准备:计数器、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1、读一读,并说一说,各个数中的“5”在什么数位上,各表示什么?
25710595791135
2、填空
()个一是十。
()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10个()是一万。
八百七十二是由()个百、()个十、()个一组成的。
8个千、4个十组成的数是()。
3、在2287、650、80、285、651、79这几个数中:
是两位数的有()是四位数的有()最大的数有()。最小的数有()。
二、学习情景的创设
1、看挂图
2、引导学生猜出电视机的价格。售货员又告诉我们电视机的价格比1000少,又比500多,你还能猜出电视机的价格吗?
3、引导学生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比一比万以内数的大小。
三、教学互动活动
(1)提示:想一想我们千以内不同数位大小数比较的方法。
自主探究四位数和三位数的大小比较。
出示1430和980的大小,同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比的?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比较
(2)小组进行讨论:怎样比较3864和3529的大小?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第5题。理解题意。独立比一比。
四、课外练习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28□3○28677□0072406466□2□49413□2120142934□6315+7□+720-20÷5□-20÷5
2、找规律,填一填。
(1)596、597、()、()、()
(2)1720、1730、()、()、()
(3)5000、5100、()、()、()
(4)1360、2360、()、()、5360、()
(5)2130、3240、()、()、6570、()
(6)9999、8888、()、()、5555、()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近似数

教学内容:
课本第77页例8及练习十六第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接着数数。
1998、()、()、()
9997、()、()、()
497、()()、()
2、按照要求排列下面各数。
10019961008
()()()
205306402
二、新课教学
1、组织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出示例8的主题图。
小组汇报:
引导学生明白近似数更容易记,因为它正好是正百数。
出示例8主题图比较一下1506和1500这两个数,体会一下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更容易记住
(2)聪聪那天不仅调查了育英小学的人数,还调查了新长镇的人数是9992人,约是()人,先独立填填,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谁来说说你写出的近似数是多少?
个别汇报:
同学们你们同意哪位写的呢?为什么?
师生小结:我们用近似数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容易记住,所以,一般我们都用整百、整千、整万数。
2、请你说说身边的近似数,找找生活中的近似数。按照教师的要求,先独立想想,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3、组织活动3——猜一猜。
(1)(练习十六第9题)
提出题中的要求。
(2)组织进行集体交流。说一说你猜出来的结果是什么样的?你是怎么猜的?
及时肯定回答好的学生,并帮助学生总结应当怎样猜。
让学生将所准备的卡片,按照教师的要求摆一摆:将所准备的卡片组成三位数或四位数;读一读:同桌相互读摆出的数;
说一说:再互相说一说对方所摆事出的数的组成;
比一比: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整百、整千加减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81页例9。
教学目标:
1、通过熟悉的买电器的生活情景,提出加减法问题,探索口算整百、整千的加减的方法,经历交算法的过程。
2、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发展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整百、整千的进(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算法的多样和优化。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出示准备题要求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看图。
2、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学生自由说一说
问:(1)爷爷一共花了多少钱?
(2)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
(3)买了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
想一想:要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三、教学新课,探究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算法
1、根据上面的情况,选择一个你想解决的问题写在课堂练习本上,根据问题列出相应的算式:一共花多少钱?各自进行并汇报
板书算式:2000+1000=()
那么,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买了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
想一想:()个百加()个百是()个百,也就是();()个千减()个千是()个千,也就是()。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2、组织活动编题口算活动
用这些整百、整千数来进行一次编题口算的活动引导学生说出一些整百、整千的数将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2人一组,从整百和整千数中任意选出四个数组成一个加法和一个减法算式,将算式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3、出示:80+50=130-50=
四、展性练习
1、你有几种填法?(练习十七第5题)
8□278263
2、○里填上“”、“”或“=”。
20+80○40+605800-800○3600-3000
130+70○200+20700-90○700-80
1200-200○1000+200500-50○400+50
90+50○200-6090-60○100-70
五、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本领?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新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新北师大版

数松果(5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使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体会口诀的优越性。
2、掌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复习准备。出示下面各题,指名口算,并把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
3+3+3=2+2+2+2+2=4+4+4+4=7+7=
二、学习新知。
1、创创设数松果情境,导入新课。
2、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1)看着主题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2)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那可以怎样数呢?
①1,2,3,4,…1个1个地数。
②5+5,10+5,15+5,20+5,……连续加5算出得数。
③5,10,15,20,…5个5个地数。
(3)大家的数法真多,你喜欢哪一种数法?为什么?
(4)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
生答师板书:1×5=52×5=103×5=154×5=20
5×5=256×5=307×5=358×5=409×5=45
(5)你知道这些算式表示的意义吗?
(6)刚才我们根据松果的排数,写出了这些乘法算式。看着这些算式,你有什么想法?(算式和得数都有一定的规律。)
(7)你能记住这些算式吗?动脑筋想想,然后4人小组商量一下,看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学生讨论。)
(8)利用口诀顺口、方便。1个5是5,为了记起来顺口,编成口诀是:“一五得五”。你们能编出下面的口诀吗?如果有困难,可以先看图数一数有几个5,再根据乘法算式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能编几句就编几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编制口诀,组织汇报,教师将相应的口诀卡片贴在黑板上。)
三、巩固练习。
(1)教师和学生对口令记口诀。
(2)任意两小组“开火车”背口诀。
(3)同桌一人说口诀,另一人口答相对应的两道乘法算式。
(4)自由读口诀,比一比,谁能最先背出口诀。
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进步?
在实际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问题可以用5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做家务(2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1、结合“摆筷子”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探索编制2的乘法口诀,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利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在家里会做家务吗?(投影仪出示主题图)
2、星期天,家里来了好多客人,爸爸妈妈都忙着招待客人,烧菜、做饭,小明也过来帮着做家务活,你们看小明在做什么呢?
3、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做家务(摆筷子)”这一情境来学习2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做家务)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看图说一说。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明摆碗筷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说,再汇报。)
(2)请同学们看看小明是怎样摆筷子的呢?你们能帮助小明把其余的筷子摆好吗?
2、摆一摆,数一数。
(1)请每位同学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想一想:共要摆几次。(9次)要求边摆边说:一双筷子有2根,2双筷子有4根……
(2)学生自己动手摆,边摆边说。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帮助,请个别同学示范。)
(3)你摆了几双筷子?共几根?你是怎样数的?
(4)比一比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有的学生一根一根地数:1,2,3,4,…,18根;有的学生两根两根跳着数:2,4,6,8,…,18根。)
先让每个学生看着摆的小棒与同桌互相说,然后全班闭着眼睛说,小组内说,个别说。
3、填一填。(用小黑板出示这个表格)
几双筷子123456789
几根筷子24
(1)观察思考。这个表格表示什么意思?
(2)试一试。独立把书上的表格填完整。
(3)你填的数是几?为什么填这个数?说说你的算法。
4、试一试。
(1)根据表格写乘法算式。
①1双筷子2根也就是几个2?(1个2),那么1个2是2,用乘法算式表示,你们会吗?(同桌交流、汇报。老师板书:1×2=2。)
②2双筷子呢?(2个2)2个2是4,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又是怎样的呢?
(交流、汇报。老师板书:2×2=4。)
③同学们很聪明,那你们能根据表格写出3双、4双、5双……9双所对应的乘法算式吗?
(2)根据乘法算式,编一编乘法口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学了5的乘法口诀。想一想,5的乘法口诀是怎么编的呢?你们能根据这9个乘法算式编出对应的2的乘法口诀吗?(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
(3)交流订正。让个别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其他小组同学补充,根据学生的回答按顺序写出乘法口诀。
(4)学生齐读乘法口诀。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2的乘法口诀”;仔细观察,同桌讨论“2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学生口述发现的规律,老师用彩色粉笔圈注。)
5、读一读、记一记。
(1)按顺序齐背。
(2)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口令。
(3)教师指表格中任一组信息,学生说口诀。
三、巩固新知、拓展思维。
1、游戏(对口令)。两道乘法算式与一句口诀对。如,2×3,3×2,对口诀二三得六。
2、圈一圈。观察这些圈起来的数,你发现了什么?没有圈起来的数呢?
3、比一比,看看谁最棒!每一个同学先独立完成第15页第3题。
4、综合拓展题(15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反馈订正,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总结。请小朋友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需要几个轮子(3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交流活动,体会记忆的策略,培养数感。
3、会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教学重难点:探索、编制、掌握2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坐过三轮车吗?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三轮车与车轮之间的数量关系,学习“3的乘法口诀”好吗?
2、板书:3的乘法口诀。
3、1辆三轮车有3个轮子,2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呢?3辆呢?……9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呢?
二、直观操作,解决问题。
1、画一画、说一说。
(1)你们能在这张草稿纸上通过画图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如果一个方格表示一辆三轮车,在一个方格里,你准备画几个小圆圈代表它的轮子呢?请同学们来画一画。(学生画图,教师巡视)
(2)同学们,同桌能互相说一说“2辆车有几个轮子吗?3辆车呢?……9辆车呢?”
2、填一填,议一议。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6页,每个同学都动笔把“填一填”下面的表格填完整。(学生动手填,教师加强巡视。)
(2)“需要几个轮子”的答案,都可以从这张表格中找到。究竟需要几个轮子,取决于有几辆三轮车。
(3)小组讨论一下,从这张表格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4)小结:轮子随着车辆的增加而增加;每多1辆三轮车就要增加3个轮子。
三、利用表格,编制口诀。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6页,利用“表格”,独立完成“试一试”的第2题。
(1)请同桌同学互相交换课本,互相检查,再读一读,看口诀编得顺不顺口。
(2)展示一位学生所编的乘法口诀,让大家再读一读。
2、乘法口诀会帮助我们做乘法运算,所以要把3的乘法口诀记牢。你是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有什么好办法?
四、加强练习,熟练口诀。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7页,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2、完成“练一练”的第3题,同桌进行“过河”比赛。
五、回归生活,解决问题。
请大家都来欣赏第17页的“数学故事”,谁看懂了这个故事,并愿意说给大家听?
六、总结收获,体验成功。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谁愿意来说一说?
小熊请客(4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结合“小熊请客”的具体情境,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掌握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经历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掌握4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用口诀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小朋友,喜欢看动画片吗?那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动画片吧!
2、课件出示:小朋友们,你们好!我的生日马上就要到了,那一天,我想请大家吃果子串。可是我一个人忙不过来,你们能不能按照我的要求帮帮忙?我想给每桌小朋友串9串果子,每串请串4颗。
二、探究新知。
1、小熊想把4个红果串成一串,那么2串有多少个红果呢?3串、4串……9串分别有多少个呢?你能用所学的方法列式解答,并编出乘法算式吗?
(1)独立思考,填写表格。
红果有几串123456789
红果有几个
(2)小组交流填表结果和自己的思路。
(3)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
2、板书算式和口诀。
3、帮助了小熊,你感到开心吗?
4、请仔细观察你们串的果子,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5、你们会看着果子提问了吗?能不能把问题解决了?请四人小组试一试!
6、请2个四人小组来汇报活动成果。
7、谁来评一评,他俩说得怎么样?如果你们四人小组说得跟他们一样棒,请你送给自己一些掌声!你们小组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小朋友?你帮助了别人,你感觉怎么样?
8、你有信心把个表格填对吗?给你3分钟时间。填好的小朋友,请你想一想,你是怎样知道答案的?(用数的,用加法,用乘法。)
9、你们都很棒!看到这个表格,你能猜到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是什么吗?(板书:4的乘法口诀)有没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编出4的乘法口诀?请打开书20页动手试一试。
1×4=一四得四
2×4=二四得八
3×4=三四十二
4×4=四四十六
4×5=四五二十
4×6=四六二十四
4×7=四七二十八
4×8=四八三十二
4×9=四九三十六
10、小熊也把口诀写出来了,你们写的跟它一样吗?请你大声读出来。
11、谁来说说,编这些口诀时,你是怎样想的?
12、请你把4的口诀读给同桌听,看谁能最快把乘法口诀背出来。
13、谁记得这些乘法口诀?然后抽2至3人背一背。
14、小朋友,你们观察这些口诀,相邻两句口诀之间有什么联系?
相邻两个口诀之间相差4。
15、你打算怎样记住这些口诀?(让学生讨论并汇报)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记忆口诀。
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试一试。背好了请同桌互背;师生对口令;小组选代表比赛对口令,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2、说一说。请你想一想,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4的乘法口诀解决?
3、“练一练”第1题“连一连”。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4、“练一练”第3题。
此题也应先让学生弄懂图意,再独立填写算式,说说自己列算式的思路和算式的含义。
5、“数学游戏”先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小组合作找出复数的规律,按规律走出迷宫。
四、巩固练习,深化应用。
1、看图,想一想,填空。
一辆汽车有()个轮子,乘法算式:______或_____。口诀:_________
二辆汽车有()个轮子,乘法算式:______或_____。口诀:_________
三辆汽车有()个轮子,乘法算式:______或_____。口诀:_________
四辆汽车有()个轮子,乘法算式:______或_____。口诀:_________
2、实际应用
有4条船,每条船只能坐4人,有15名学生能坐下吗?
□×□=□(人)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回家路上(2~5的乘法口诀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2~5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口诀解决数学问题,熟练掌握口诀。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展现信息。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动物学校去看一看(出示主题图)。真巧,正好赶上小动物们放学。他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蹦蹦跳跳地往家走。
1、仔细看图,你能把看到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吗?
2、自己在下面练习说一说。
3、同桌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
二、利用信息提出问题。
1、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小组合作写出所提的问题看哪一小组提的问题最多,同时找一组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所提问题。
船上有几只小动物?4×4=16(只)
河里有多少条鱼?3×4=12(只)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5×3=15(只)
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多花?2×6=12(朵)
岸上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3×3=9(只)
3、同学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那么你们会解答吗?
三、运用信息解决问题。
1、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看哪个小组解决的问题最多。
2、你解决了哪些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3、有没有不会解决的问题?
4、同桌合作,你问我答。
四、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基本应用。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中的1~3题。
(第2题组织学生交流时,让学生讲清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列出算式。)
2、拓展应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教室,你能否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请你喜欢的同学帮你解答问题。
(引导学生应用口诀解决现实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也便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口诀,自觉地记忆口诀。)
五、走出课堂,感受数学的价值。
1、在我们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在商店中你留心看就会发现很多的乘法问题。
2、出示一箱酸奶,谁能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下课后,请同学们走出教室,到我们的教学楼内找一找、到操场上找一找;放学后,我们走出校园到大街上找一找、到商场中找一找……你一定会有许多欣喜地发现。
练习三(复习2~5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通过1~5的乘法口诀和1~5乘法口诀以内两个数相乘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能发现其中积相同的部分,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3、创设情境,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竞争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发现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能发现其中积相同的部分,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2~5的乘法口诀。
1、口算。
2、把口诀补充完整。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提供数学信息。
(1)老师星期天去超市,观察了一些商品的价格,请同学们看。(老师边往黑板上贴图片,边让学生说出图片上商品的名称和价钱。)
(2)这样贴,好不好?为什么?那应该怎么办呢?谁能帮帮我?
(把它们整理整理,归归类。)
(3)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对贴在黑板上的图片进行整理。
2、提出数学问题。
(1)看着黑板,同学们能提乘法问题吗?
(2)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二、游戏。(采用比赛形式)
1、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同桌相互检查。
2、集体交流、反馈。
3、评一评:哪个小组完成最好,并给这个小组一颗星星。
4、请小朋友说说怎样读表内乘法。
5、对口令,同桌相互提问。
6、卡片抢答。(完成练习一第2题)
三、数学活动。
1、出示卡片,用“开火车”的形式,说出乘法口诀。
2、找朋友,用数学语言描述题中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小组合作、汇报成果。(完成第3题)
四、游戏。
1、谁能说说青蛙的形状。
2、播放歌曲《数数歌》片断。
3、独立填写第4题。
4、小组相互检查。
5、集体交流反馈。(完成练习一第4题)
五、找座位。
1、“摘果子”活动,将算式写在卡片后,让学生扮演小动物上台“摘果子”。
2、对号入座。悄悄的坐上,然后说明原因。
六、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教案2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教案2”,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题:练习六1

第1课时

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求商的方法,在应用口诀的过程中熟记7的乘法口诀。2.熟练乘法和除法的竖式的写法。重点与难点:1.熟记7的乘法口诀。2.正确进行乘、除法的竖式计算。课前准备:例题图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乘除法练习1、练习六的第一题2、第2题。3、第3题师生互动,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4、第4题。5、第5题。笔算练习,师:你觉得在笔算乘法和除法时,需要注意些什么?6、第6题。开放学生的思维,不要限制答案,让答案更丰富化。7、第7题。口算练习。学生集体背诵口诀。同桌游戏,一人出示一张口诀卡片,一人说出四道相应的算式。要求学生在自备本上列出算式,指名学生板演,集体反馈。学生在2-3分钟内完成。交换批改,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让学生说出这些题的解题思路,弄清错误原因,即使纠正。让学生说说题意,然后独立解答。在口算练习中,要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熟记7的乘法口诀,做到“脱口而出”。学生在找寻错误的时候,主要让他们交流错在哪里,提醒自己在除法笔算时的注意点。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1、完成练习七的第4题出示两图,比较:两题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异同点?出示:7×()=()反馈后:你有本领把他全部找出来吗?先让学生填,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第2个乘数可以从1开始填。让学生辨析,纠正。这是开放题,答案不唯一。启发学生思考对应的除法算式应怎样填,找到规律,借此整理7的乘法口诀。三、开放练习出示(1)÷(7)=7?课题:练习八1

第1课时

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7、8、9的乘法口诀和已学过的其他知识解决问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合作的乐趣。重点与难点:运用7、8、9的乘法口诀和已学过的其他知识解决问题。课前准备:光盘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基本练习1、背9的乘法口诀。2、师生对口令。4、口答——第1题。5、第2题,3、生生对口令。让学生仿照教师的出题方式让同桌对口令、背口诀。让学生先把乘法口诀填完整,再看一句口诀说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采用多种形式回顾并熟记口诀,在练习中记忆,在练习中奠定练习课的节奏基础。二、综合练习1、第4题小结:比较的方法有好几种,可以根据计算的结果来判断,也可以在一个乘数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另一个乘数的大小来判断等等。2、第5题出示题目,观察比较,提问:每一组天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独立完成,相互交流,说说比较的方法。明确:计算时要仔细看清题目,正确使用口诀。学生练习,口答核对。出示问题,请学生读题。灵活地掌握比较的方法和策略,同时熟练口诀。在练习中发现规律,帮助记忆。三、解决实际问题1、第6题提问:会解答吗?为什么不能解答?出示插图,提问:你能从图中找到和第一个问题相关的条件吗?其他两问方法相同。2、完成第7题。补充:小明带了48元,最多能买几盒?3、第8题谈话:在计算乘、除法的时候,要仔细看清数字,选择正确的乘法口诀。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不完整,缺少一个条件)请学生根据题意回答。请学生完整地说一说。学生列式解答。请学生理解题意,学生解答,并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分层次出示让学生明白:解决一个问题,至少要有两个相关的条件。让学生学会在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选择信息。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课堂总结,达标测试。达标测试——完成练习八第3题(时间2分钟)完成后一起核对,根据班级情况提出要求。完成练习八第3题了解学情,激励学生背口诀。课题:练习九

第1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熟练乘法口诀。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与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熟练乘法口诀,正确计算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式题。课前准备:光盘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揭题我们已经学完了表内乘、除法。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复习表内乘、除法。通过复习,希望每个小朋友能更加正确、熟练的口算表内乘、除法。二、口诀1、指名背。2、完成练习九第1题。指名背。2、完成练习九第1题。在乘法口诀表中找到积是十二的口诀,并列出相应的算式。采用多种形式回顾并记忆口诀。三、乘、除法口算练习1、请学生在乘法口诀表中找到积是十二的口诀,并列出相应的算式。再说说积是18、36的乘法算式。2、完成练习九第2题。(3)我们可以怎样来口算乘、除法?3、完成练习九第3题。4、完成练习九第4题。你认为在笔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是要注意些什么呢?5、完成练习九第5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再说说积是18、36的乘法算式。(1)学生独立完成。(2)指名说说有错的几题的计算过程。依据算式说出得数,反过来,根据计算步骤说出综合算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运算顺序。在计算、比较大小的过程中,熟练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三、全课总结这节课复习了乘法口诀和乘、除法计算,在计算时要用准口诀,平时要多加练习,把表内乘、除法算得又快又好。课题:练习六2

第2课时

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练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求商的方法,在应用口诀的过程中熟记7的乘法口诀。2.能联系实际,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熟练7的乘法口诀。重点与难点:1.熟记7的乘法口诀。2.正确进行乘、除法的竖式计算。课前准备:配套光盘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解决问题1、第8题。观察三题答案,有何关系?2、第9题。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理解用除法计算的问题是怎样的,要学会理解题目的含义。3、第10题。这题既可以用除法来解决,也可以用乘法来解决。4、第11题。要弄清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5、第12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理解三题所表达的不同含义,自己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去实践操作,得出答案。先让学生看图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充分理解题意,启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具体说说解答每个问题的思考过程,仔细观察图,说说图中所表示的意思,列式解答。进一步熟记7的乘法口诀,做到“脱口而出”。为下面的解决问题做好充足的准备。理清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为更进一步的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在进行对比训练的时候,要注意让学生多交流解题思路,力求让更多的学生有清晰完整的解题框架。学生在找寻错误的时候,主要让他们交流错在哪里,提醒自己在除法笔算时的注意点。二、找规律1、第13题。找出书中所表达的规律,按规律填空。在这题中要先启发学生先算车上能坐几人,再与15人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步骤要完整。课题:练习七

第1课时

教学目标:1.熟练乘法口诀。学生进一步巩固乘、除法计算,进一步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能正确地解决相关问题。重点与难点:学生进一步巩固乘、除法计算,进一步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地解决相关问题。课前准备:正方体、挂图、乘法口诀表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口算练习从一一得一背到八八六十四。狮子的轮子是大圈里的数乘小圈里的数。猴子的轮子是大圈里的数除以小圈里的数,用2—3分钟的时间练习,再请个别学生上黑板完成。可以分小组背,同桌背。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反馈时如有错误,说说错误原因。先请学生独立完成,口算练习中提供多种练习形式,提高学生主动记忆口诀的兴趣。二、解决问题的练习读题审题。问题:(1)8辆小汽车收费多少元?(2)7辆面包车收费多少元?找已知条件,停车场收费标准:小汽车4元面包车6元货车8元让学生再提出问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比较解答两个问题的思考过程,进一步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引导学生根据要求的问题合理选择信息、组合信息,再进行解答。课题: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第3课时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交流、自主探索,掌握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熟练地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2.通过教学,加深对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的体会,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重点与难点:能熟练地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课前准备:例题图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1.口答:五()十五三()二十一()七四十二()七二十八七()四十九()七十四2.口算,并说说每题是怎样算的。12÷66÷39÷318十330÷510÷515÷524十43.想一想,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求商的?4.引入新课:求商时,根据多少除以几,先想乘法口诀,再求出商。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来学习怎样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口答:2.口算,并说说每题是怎样算的。口诀求商复习导入中,充分让学生对旧知进行巩固的同时为下面的除法竖式做好铺垫。二、新授1.出示例题图。提问:为什么要用除法来解答?(3)28÷7,28÷4等于几呢?2.小结:通过以上各个算式的计算,可以知道,求有关7的除法的商,可以想7的乘法口诀。(1)请学生看图,口述图题。(2)学生列出算式。(请学生分别说一说)再指名说说每道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学生填写课本例题。(4)指名说—说,复述这两题的解题过程。学生读一读以上两道算式,说说它们求商的方法是什么?(1)请学生一组一组地做。让学生说图意,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充分交流算式的算法,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2)提问:通过练习,你发现了什么?(每组中的三道题在计算时都是用同一句口诀来计算的,同时也可以根据乘法来计算除法。)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1)出示口算题:21÷7=提问:三七二十一这句口诀还能求出哪一道除法算式的商?(板书)提问:一句乘法口诀一般情况下可以写出几道除法算式?(3)提问:一句乘法口诀一般可以求几道除法算式的商?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引导学生先认真看图,在理解图意、题意的基础上再解答。(3)小结。指名口算,并说说所用的口诀。(2)出示若干口诀,学生练习。规定时间,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学生填写。(2)集体订正,比较左右两题,说说发现了什么?巩固练习中,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怎样求商?课题: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

第2课时

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8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求商的方法。

2.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应用口诀过程中熟记8的乘法口诀。重点与难点:掌握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

课前准备:挂图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

1.口算:

35÷530÷67÷72l÷3

28÷79÷315÷542÷6

提问:通过以上的练习,谁来说一说我们是怎样求商的?

2.口算:

()×8=64

()×4=32

()×7=56

完成想想做做第七题,集体校对。

选几题请学生们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以上几题分别让学生们说说是怎样想的?

复习8的乘法口诀时,尽量引导多的学生参与练习,帮助学生熟记8的乘法口诀。二、新授

1.出示想想做做第8题。

提问:通过刚才的练习,这几道除法算式,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揭示课题并板书: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

2.小结:

计算时要根据多少除以几的算术,先背口诀,根据口诀几和几相乘得多少,求出除法算术的商,也可以看除想乘来计算。(1)请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独立完成。

(2)请学生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三、巩固练习

1.练习:

64÷8=()40÷5=()

()八六十四

()四十

2.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

提问:为什么可以写出这两道除法算术?

3、完成想想做做第10、11题。

教师规定时间,

4、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做8条裙子用布16米。平均每条裙子用布多少米?

(1)这一题用什么方法做。

(2)为什么用这种方法做。

(3)具体说说原因。同桌练习:根据一句8的乘法口诀说出两道除法算式。

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集体校对。

在解决问题的练习中,出示比较题,让学生在比较中了解题目的解题结构,熟悉数量关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怎样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厘米和米教案(新版苏教版)


第五单元、厘米和米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教学线段的认识、厘米和米的认识,以及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意义,并能熟练进行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所有这些都是教学本单元的重要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能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从量的角度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拓宽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范围,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学习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能在一些简单的图中识别线段,会数线段的条数,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2.结合实际问题,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3.联系具体情景认识厘米和米,建立初步的1厘米和米的实际长度表象,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能估计它们的长度,会画指定的线段,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使学生在相关的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的合作交流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认识线段、会画线段。
进度安排:
认识线段1课时

认识厘米和米2课时

我们身上的尺1课时

单元练习2课时

机动1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认识线段,教材第59、60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不定长的线段。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操作等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会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两根线、直尺、一张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线段。
1、请学生拿出一根白线,随意地放在桌上。
提问:这根线是直的吗?(不是,是弯的)
找一找:这个线有几头?(两头)
说明:这两头也叫两端。(板书)。请学生齐读。
2、请学生再将一根红线拉直,看一看,这时线怎么了?(直了)
3、揭示课题:
这时两手之间一段直的线叫线段。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板书课题)
4、请学生观察、比较,线段与桌上的白线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线段是直的,桌上的白线是弯曲的)
5、请学生将拉紧的线竖起来。
提问:这叫不叫线段?为什么?
再将它斜拉。
提问:这叫不叫线段?为什么?
再将两手放松。
提问:这是不是线段?为什么?
6、小结:线段可长、可短,但是一定要直的,而且它有两个端点,所以弯弯曲曲的线都不能说是线段。
7、请学生摸一摸课桌的边,提问:是不是直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再指一指黑板的每一条边,说说从哪里到哪里是一条线段?
8、请学生举一个例子: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
9、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说说图中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
对能说明为什么不是线段的学生给予表扬。
二、教学画线段。
1.说一说:线段有哪些特点?(说明: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来画线段)
2.请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并借助一些工具,画一条线段。
学生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工具来画的,是怎样画的?
3.师介绍:在众多的工具中,我们一般用直尺画线段比较漂亮。用直尺画线段时,先用左手将直尺固定,再用笔紧贴直尺的一边画线段。当然在画时千万不能忘记线的两端要各点上一点,表示两端。(师边说边示范)
4.学生用直尺画一条线段。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自己练习。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请学生把两点连成一条线段。
(2)集体订正。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四、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2题。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教材第61-63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学会用直尺画定长线段。
教学准备:直尺。
1.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教学难点:能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请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的课桌的宽。
提问:你们觉得这条边有多长?再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得知的?
2.提问:想一想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
3.小结:为了更加准确,我们一般情况下用尺子来量一量最好,要量出物体的长度,首先要认识尺上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较小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认识厘米
(1)观察尺上的“厘米”刻度。
出示米尺图,告诉学生:
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一个又一个的刻度叫刻度线,刻度线的数字表示所对应的刻度长多少,看左端的刻度数字写着“0”。声明刻度由此开始,从0到1是1厘米。从1到2也是1厘米……每一个这么长就是1厘米,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板书:1厘米)那么从0到3的长度就是3厘米,从0到7的长度就是7厘米。
(2)看刻度回答:“0”在哪里?0到1的长度是几厘米?1到2是几厘米?3到4呢?从刻度0到5是几厘米?从0到10呢?
(3)请学生用食指、拇指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
(4)请每位学生观察一下2厘米、5厘米各有多长,再用手比划出它们的长度。
3、教学量一量。
(1)出示一支铅笔。
(2)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将铅笔的一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铅笔的右边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请学生说一说铅笔的长度。
(3)想一想:在量的时候为什么铅笔的左边要对准0刻度?不对齐行吗?
(4)打开书第62页,学生看书将例题中括号填完整。
小结:在量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把物体的左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提问:红线长几厘米?是整厘米数吗?那么它接近几厘米?为什么?蓝线呢?为什么接近8厘米?
(2)小结:在我们量一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时,不一定是整厘米数,只要接近几厘米,我们就说它大约几厘米。
5、教学例4。
(1)教师示范,学生观察。
分三步画:先对着0刻度,点出一个端点。
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到所要的刻度4。
(2)学生按这样的方式试一试,画一画。
(3)提问:我们怎样画一条线段?
6、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估计。
(2)再测量。
(3)同学间交流数据。
2、完成“想想做做”第5、6、7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认识米
教学内容:认识米,教材第64、65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通过实际的测量活动,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难点:以米为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米尺,1米和3米长的绳子各一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答。
1、量比较短的物品,通常用()作单位。
2、量一量,我们的课本大约长()厘米,宽()厘米。
二、新授。
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但要量教室、操场这些较大的物体,还用厘米作单位,这就麻烦了,这时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米(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
1、认识长度单位“米”。
(1)出示米尺。
介绍:这就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米可以写作1m。
(2)请学生将1米长的绳子拉直,试着用两只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再用1米长的绳子量一量课桌的长、自己的身高、以及铅笔的长度,进一步加深1米的实际长度。
(3)出示米尺,观察刻度。
数一数米尺中厘米的刻度,看一看1米是多少厘米。
提问:1米是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说明:1米是100厘米,也就是100厘米等于1米。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第1题量一量。
(2)请学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注意在量的时候:应从物体的端点开始,一直量到另一个端点,尺子要摆平,这样才能量出长度。
(3)量一量教室的长度。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教师再加以总结。
2.完成“想想做做”2。学生实际进行测量,老师给予适当帮助。
3.完成“想想做做”3。学生填写,教师提醒看清单位名称。
4.完成“想想做做”4。
(1)分小组完成下面的活动。
(2)提醒注意测量的方法。
5.完成“想想做做”5。口答,并说明原因。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长度单位?它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在通常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时用米做单位?
五、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6题。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练习十
教学内容:练习十,教材第66、67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加深学生对米和厘米的认识,提高学生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
3.让学生养成仔细解题的习惯,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生:厘米和米)
一般情况下,“厘米”用来表示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距离,“米”用来表示较长的物体长度或距离。你能举出例子吗?(学生举例)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什么情况下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情况下用米作单位?
二、课堂练习
1.我会填:
填“米”或“厘米”
床长2()粉笔盒高8()黄瓜长20()旗杆高15()
2.我会画:
(1)先估计红习十第3题两条线段的长度,再实际量一量,集体交流反馈。
(2)完成练习十第7题,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后完成书上的填空。
3.我会算:
完成红习十第5题、第6题。
第5题,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进行解答。
第6题,引导学生观察第二排的图,让学生说说它表示是由哪两个物体摞起来的,怎样知道这个物体的高是多少厘米。然后学生填空,并说明理由。
4.学生动手,完成长方形纸的测量,教师进行指导。
三、全课总结,自主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练习十第2题、第4题。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我们身体上的尺
教学内容:我们身体上的尺,教材第68-69页。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更加巩固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学生尺一把、一张长方形纸、一把常见的其他形式的尺。
教学过程:
一、认识各种各样的尺。
1、请学生介绍一下课前准备的尺。
2、着重介绍学生尺、米尺和卷尺。
二、认识自己身上的尺。
1、提问:如果要量一量一有拃多长,你觉得用什么尺量?一步呢?一庹呢?
2、学生分组合作测量,再汇报测量结果。
3、介绍:根据所测量的一拃、一庹、一步的长度,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来老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三、用学生尺量。
1、用学生尺量一量一张长方形纸。
(1)学生量一量,并填在书上。在量时先找到什么?(0刻度)
(2)反馈测量的数据
(3)组织讨论: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2、这张长方形纸任意折一次,再打开,用学生尺量一量折痕大约有多少厘米?学生量好,汇报各自测量的结果。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怎样折?折痕最长?大约多少厘米?你用什么尺量的?
3、想一想,这么一张长方形纸,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方便吗?为什么?
说明:根据所要测量的物体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四、想办法量。
1、学校的篮球场很大,如果要测量出它的长,你觉得用哪种尺量比较好?为什么?
2、如果给你一根3米长的绳子,你会用绳子量篮球场的长度吗?
小组讨论:具体的方案。按方案到球场去测量。
想一想如何能在球架下面量出球架的高?
运用所学的知识,认识的测量工具,还可以量出球场上哪些线段的长度?
五、全课总结。

二年级数学上册《5的乘法口诀》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5的乘法口诀》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页例1、“做一做”及第53页练习十第1、2题。
【教学目标】
1.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产生,初步掌握5的乘法口诀。
2.能正确、熟练地运用5的乘法口诀求积,并在计算中体会编制口诀的必要性。
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敏捷性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1.初步掌握5的乘法口诀,并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求积。
2.根据图意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
小棒、图片、三角形图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提问:我们每天做几次眼保健操?(2次)。那一个星期一共要做多少次眼保健操呢?
学生发言,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想法一:2+2+2+2+2+2+2=14(次)
想法二:2×7=14(次)
想法三:7×2=14(次)
继续提问:2×7为什么等于14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想法一:2×7可以当做7+7,7+7=14
想法二:2×7=2+2+2+2+2+2+2=14
导入课题: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乘法算式中的积就是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和。如果我们每次算乘法时都要把乘法变成加法,求出和来写到积的位置上,真是太麻烦了。我们可以把乘法算式和它们的积编成一句乘法口诀,只要牢记这些口诀,大家算起乘法来就都会又准又快了。(出示课题)
【进行新课】
知识点5的乘法口诀
1.学习例1。
(1)通过操作得出:1×5=5,5×1=5。
师: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数一数。
学生活动:一个盒子里有5个福娃。
讨论:①一个盒子里有几个福娃?(5个)
②就是几个5?(1个)
③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1×5或5×1)
④由此可以知道:1×5等于几?5乘1等于几?
小结:1×5=55×1=5
(2)通过观察得出:2×5=10,5×2=10。
师:2个盒子里有几个福娃?
讨论:①2个盒子一共有多少个福娃?(10个)
②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2×5或5×2)
③2×5或5×2的积是多少?(10)
小结:2×5=105×2=10
(3)通过想象得出:3×5=15,5×3=15。
师:如果是3个盒子呢,一共有多少个福娃?
讨论:①如果是3个盒子呢,一共有多少个福娃?(15个)
②列出加法算式是怎样的?(5+5+5=15)
③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是怎样的?(3×5或5×3)
④3×5或5×3的积是多少?(15)
小结:3×5=155×3=15
(4)通过想象推出:4×5=20,5×4=20,5×5=25。
师:下面我们来观察刚才我们解决的问题和列出的三组算式,看看有什么特点和规律。
学生讨论、交流。
1×5=55×1=5
2×5=105×2=10
3×5=155×3=15
小结:每次都比前一次多1个5,每个积也都比前一个积多5。
讨论:你能根据找出的规律提出两个问题吗?能列出相对应的乘法算式计算出它们的积吗?
学生交流、汇报。
小结:①4个这样的盒子一共有多少个福娃?
4×5=205×4=20
②5个这样的盒子一共有多少个福娃?
5×5=20
(5)根据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
师:1×5和5×1都表示1个5相加是5,1个5相加可以简单地说成“一五”,得数是5。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两个算式编成一句口诀:一五得五。
(板书:一五得五)
提问:那么谁能根据下面的乘法算式来分别编一句口诀呢?学生小组互相说一说后,再汇报交流。
小结:
2×5=105×2=10口诀:二五一十
3×5=155×3=15口诀:三五十五
4×5=205×4=20口诀:四五二十
5×5=25口诀:五五二十五
师:这五句口诀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乘法口诀。
学生齐读一遍口诀。
2.背诵口诀。
(1)引导学生观察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并根据规律来记忆口诀。
(2)采取多种形式读、背5的乘法口诀。
【课堂作业】
1.对口令。
(1)教师出示卡片与学生对口令。
一五()()()()一十
四五()()二五()()
()()二十五三五()()
(2)学生模仿,同桌互对口令,看谁对得又对又快。
2.课本第52页“做一做”第2题。
3.想一想,填一填。
5×5=5×4+□5×4=5×3+□
4.列式计算。
(1)2个5相加得多少?
(2)5个5相加是多少?
答案:1.(1)得五二五二十一十五五十五
2.4×5=20(元)四五二十
3.55
4.(1)2×5=10或5×2=10(2)5×5=25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要使乘法计算得又对又快,就要熟记乘法口诀,大家再把口诀齐读一遍。
【课后作业】
1.课本练习十的1~2题。
2.完成《创优作业100分》中本课时的练习。

二年级数学上册《7的乘法口诀》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二年级数学上册《7的乘法口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二年级数学上册《7的乘法口诀》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2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乘法意义,编制7的乘法口诀。
【数学与思考】在整理记忆乘法口诀时,初步培养学生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在编口诀、用口诀中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感悟口诀编制方法,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熟记。
教学难点:熟记7的乘法口诀,应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出示孙悟空的照片)师:认识他吗?喜欢他吗?为什么喜欢他?
(课件出示)孙悟空在炼丹炉中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炼成了火眼金晴。在取经的路上只要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
在这个故事里隐藏了两句乘法口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红色框里的字:七七四十九、三七二十一。你知道是几的乘法口诀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板书:7的乘法口诀)
二、探究规律,孕育口诀。
1.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听过白雪公主与7个小矮人的故事吧。这7个小矮人除了喜欢乐于助人,还喜欢玩一种智力玩具。(出示七巧板)认识它吗?叫七巧板。(出示名称)你知道每一副七巧板由几块组成的吗?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课件演示,学生数)
师:七个小矮人用这七块板拼出了美丽的图案。我们来欣赏一下(课件演示)。
2、寻找规律,完成表格(课件)
(出示表格,指导学生看懂表格)
师:这个表格有几行?有几个内容?
师:摆一个图案用了几块七巧板?(出示:7)
师:摆2个图案呢?(用了14块七巧板)你是怎么得到的?
生:7+7=14
师:那摆3个、4个、5个、6个、7个图案又分别共用了几块七巧板,你会算吗?完成书本72页的表格。(生填)
3、汇报表格里的数是怎么算的
师:3个图案共用了多少块七巧板?你怎么算?
生:21块。14+7=21。
师:4块呢?……
三、独立思考,试编口诀
1、根据表格列乘法算式,试编口诀
师:1个图案用了7块七巧板,就是1个7。1个7用乘法算式怎么表示?
生:1×7或7×1(板书)
师:1个7是7,所以1×7或7×1都等于7。你能根据这两道乘法算式编成一句口诀吗?
生:一七得七。(板书)
师:2个图案有几个7?怎么列乘法算式?
生:2×7或7×2
师:2个7是多少?(14)所以2×7或7×2都等于14。你能编口诀吗?
师:你能根据表格里的图案个数和拼板块数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然后根据乘法算式编相应的口诀吗?
师:请大家打开数学书第72页,把算式和口诀填完整。
2、交流,板书。
与学生交流,并板书。
师:这些就是7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呀?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边读边思考,这些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好吗?
四、寻找规律,记忆口诀。
1、发现规律
师:发现规律了吗?。
生:前面一个得数比后面一个得数要少7。后面一个得数比前面一个得数要多7。再看看前半部分第一个字分别是“一、二、三、……”,第二个字都是“七”。
课件演示7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学生默读。
2、学生自由记忆口诀
师:这些口诀我们要想办法把它们记住,先自己记记看。
师:在刚才记的过程中,你们感觉哪几句口诀特别好记?为什么?(一七得七、三七二十一、七七四十九特别好记。)其实“三七二十一”这一句口诀,在生活中说得比较多。我们经常说:“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怎样怎样。”所以印象就比较深刻了。
师:如果我只会背到三七二十一,但我要算五七,怎么办?
生:可以21+7+7=35.
3、师生、生生对口令记口诀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背一遍好吗?接下来我们做一个对口令的游戏:老师说前半句,你们说后半句行吗?(师生对口令)我说后半句,你们说前半句。好,同桌两人也互相对对口令,开始吧!
4、形式多样记口诀
(1)补充口诀
师:如果老师把口诀中的一个数字或某一部分去掉,你能补充完整吗?
(2)看指针说口诀
师:指针转到几,你能很快地说出相应的口诀吗?
(3)青蛙跳伞
师:你能在伞降落前说出得数吗?
(3)一闪而过
师:除了青蛙想考大家,还有一些动物也来了,他们很害羞,只是一闪而过。
五、多维应用,深化口诀。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7”它是一个很奇特的数,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与7有关,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奇妙的7的乘法口诀。
1、一双筷子要2元,7双筷子要用多少钱?
师:7个小矮人吃饭要用筷子,你能帮白雪公主算一算要多少钱吗?
学生自主在练习本上写,然后汇报。
师:用哪句乘法口诀来算?
2、一本故事书6元钱,7本故事书多少元?
师:这里有几个几?怎么列式?用哪句口诀来算?
3、师:一个星期有几天啊?那两个星期有多少天呢?你能列出算式吗?3个星期呢?你是怎么算的4个星期呢?5个?6个?7个?
4师:我们来欣赏一首诗《山行》。像这样每句都是七个字的,又被称为“七言诗”。这首诗一共有多少个字?你能算出来吗?算式?用了哪句口诀?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二年级数学上册《6的乘法口诀》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6的乘法口诀》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产生,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口诀的特征,并熟记口诀。

2、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交流的意识。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熟记口诀。

教学难点:

掌握口诀的特征,学会运用口诀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1-5的乘法口诀。

2、说口诀算得数

2×3=4×2=1×5=4×4=3×5=等等

同学们,口算能得这么快,主要是因为学了什么(乘法口诀),所以说乘法口诀的作用可真大呀,今天我们继续学习6的乘法口诀。

二、自主探究,创编口诀

1、出示书中豆荚图,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2、一个豆荚有6颗豆子,是1个6。两个豆荚就是几个6相加?(2个),那么3个豆荚(3个6相加),在2个6的基础上再加一个6(也就是说多一个豆荚就多加1个6),3个豆荚再加1个6是几个6,又有多少颗豆子呢?同学快速把书翻到60页,独立完成书中表格。

3、1个豆荚有6颗豆子,是1个6,用乘法算式怎么表示?2个6,3个6,4个6……又怎样用乘法表示,它们对应的乘法口诀又是什么?你能根据1-5的乘法口诀编出6的乘法口诀吗?

4、出示学习提示,明确自学要求。

5、同桌交流自己填写的乘法算式与口诀,看看与同桌有不一样的地方吗,看看问题出在哪?

6、同桌一起汇报,一人说乘法算式,一人说对应的乘法口诀。

7、指生读一遍6的乘法口诀。

8、全体学生齐读一遍6的乘法口诀。

9、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自由背诵6的乘法口诀。

10、同学与老师合作玩拍手游戏,老师说前半句,你们说后半句。

三、检测导结

1、看到同学们刚刚把6的乘法口诀背的很扎实,不知同学们能不能灵活运用到实际的计算中,请同学们把数学书轻轻翻到60页,独立完成做一做第一题(完成后指名汇报)。

2、完成第二题。(先说图意再列算式)

3、数学游戏

恭喜孩子们闯关成功,给自己一点掌声吧!为了奖励你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游戏“数青蛙”,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1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

4只青蛙4张嘴,8只眼睛16条腿。

5只青蛙5张嘴,10只眼睛20条腿。

6只青蛙6张嘴,12只眼睛24条腿。

你发现什么规律啦?

跟老师拍手打节奏一起数青蛙吧,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六、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学习了6的乘法口诀,齐背一遍1-6的乘法口诀。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口诀求商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0312.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