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英语期末试卷分析
一、学生成绩分析:
全年级84人参加考试,总分5209分,平均分62.01分,最高分100分;最低分38分。及格率76.35%;优秀率34.26%,总体来看成绩比较理想。
二、试题的特点与分析:
1、本次英语考试,无听力部分,只有笔试部分,满分100分,题型与往年大径相同,从内容方面看,内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贴近生活,题目设计也比较灵活,难度不大,试卷中能充分体现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为主要目标的命题原则,对于一些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作为重点考查的内容,因为这些知识的掌握能更好地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渗透了能力考查的要求。学习语言是为了交际。小学英语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最基本的语言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运用语言的方法和能力。在试卷的问题设计上,增加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活用语言能力的考查。
二、答题情况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答题的情况,我们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了分析,由于整体来看各题题目难度不大,学生答题情况比较乐观,答错的原因主要是:一是部分单词和主要句型没有掌握。二是没有能把课本上的对话熟读,并且背诵出来。
三、对今后教学的几点看法
1、重视核心单词教学,夯实英语语言基础
单词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要学好英语,首先要识词,要掌握一定数量的单词。
要提高学生的成绩,首先应重视单词的过关。在检测卷中,单词辨析类的题目只要学生平时稍加努力,就可以得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单词听写和抄写训练,同时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训练和巩固学生对单词的掌握。
2、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引导学生自编简单对话
从分析结果来看,连词成句题的得分率是比较低,说明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还不强,语感较差。因此,教师在句型操练教学中,要通过开展有趣的游戏引导学生进行充分有效的操练,有效的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大声的朗读课文和理解课文,鼓励学生自编小对话并及时的检测学生复习情况。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英语,在不同的情景中加强对句型的理解。比如教师可以针对所教的课文主题布置调查报告类作业,如让学生去调查自己周围同学的爱好等等。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又能使学生在变化的语境中恰当的运用所学的知识。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试卷分析反思
一、试卷分析
本次测试的主要内容是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试卷较全面的考核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从试卷难易来分析还是偏灵活一些。从试卷卷面情况来看,考查的知识面较广,类型比较多样灵活,同时紧扣课本、贴近生活。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把握的程度,又考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计算、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顾及了各个层次学生的水平,又有所侧重。这份试题尤其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检测,以及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具体分析如下:
本次试题共有11道题目,囊括了一单元的所有知识点。从成绩来看,两个班都有十个同学获得100分,但也各有10名同学是八十多分,没有八十分以下的。因为题目少也就意味着每个题目的分值都是比较高的,都在8到10分,所以稍微不注意出现错误则扣分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在第十题和第十一题上丢分比较严重。第十题问题的要求是妈妈和孩子一共包了多少个饺子,可有些同学因为读题不仔细,只是把妈妈的求出来就完了,导致丢掉一半的分数。第十一题填表的题目,本来课本以及同步训练中都有出现类似的,最后求的是总数量,可还是有学生做题注意力不集中,只是求了部分的数量就填表了,导致失分较多。
二、学生的基本检测情况如下:总体来看,学生都能在检测中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
1.从基本知识方面来看,完成的情况基本较好。应该说题目类型非常好,而且学生在先前也已练习过,因此正确较高,这也说明学生初步建立了数感,对数的领悟、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良好思维的培养就在于做像这样的数学题,改变以往的题目类型,让学生的思维很好的调动起来,而学生缺少的就是这个,以致失分严重。
2.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现在稍复杂的数据和文字都会对一些能力较弱或习惯较差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卷面上有不少单纯的计算错误、抄错数据、漏做题等低级错误。
3.对于应用题,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很关键。自己读懂题意,分析题意在现在来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这次考试后面几道题错误较多,主要原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对于新知体验不深,头脑中建立的概念不清晰、不扎实。
4.还有平时应该多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自己的操作中学会灵活运用知识。这方面有一定的差距。
三、几点反思
通过前面对试题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知识点覆盖面之外,还要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中知识与理念的结合点,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嵌入点,凭借教学手段、方法,在教学数学知识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理解、掌握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从而达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最终目的。
四、改进措施:
1.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2.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水平。
3.加强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等等
4.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年级数学下册《推理》学案
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2、在观察、猜测等活动,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以及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学习重点: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学习关键: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及数学表达能力。
学习过程:
一、自我检测
有两本书语文和数学,小明拿的不是数学,小红拿的是()
二、探究与交流
自学课本第109页例1,完成下面各题。(学法指导: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比一比哪一组回答的最精彩!)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下面三人分别各拿一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请先独立思考,把解决问题的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
(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的方法,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三、自我挑战:
1、小东、小雨、小伟三人分别在一、二、三班。小伟是三班的,小雨下课后去一班找小东玩。小东、小雨、小伟各是几班的?
2、有三种水果,请根据动物们说的话,猜一猜,哪种水果最重?哪种水果最轻?小猴说:“香蕉比桃重”。大象说:“苹果比桃重”。小兔说:“苹果比香蕉轻”。
3、(选做题)小鹿、小松鼠、小猴和熊猫在动物园里玩跷跷板,你能判断出谁最重,谁最轻吗?四、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学习了______,我的收获是_______。
二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学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使学生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经历简单的排列和组合规律的探索过程;
2.使学生初步学会排列组合的简单方法,锻炼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马上就是新年了,你们打算怎么过年这?
学生自由回答。
师:老师决定今天这节课带大家去游乐园玩一玩,你们愿意吗?
(课件出示场景,学生兴趣盎然。)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初步感知。
师:瞧!有这么多好玩的,我们先到数字宫去一玩。
课件显示:
学生同桌讨论,指名回答:12和21。
2.合作探究。
师:(课件在原基础上加一个3)如果是1、2、3三个数字呢?能编出几个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请大家拿出数字卡片动手摆一摆,组长把大家的讨论结果记录在答题卡上。比比看,哪个组找的最多。
(活动开始,教师巡视。)
以组为单位派代表上台汇报,将答题纸展示在投影仪上。
师:有的组摆出了4个不同的两位数,有的组摆出了6个不同的两位数,你们是怎么摆的?有什么好办法?
(鼓励方法的多样化,对各组的不同方法进行肯定和表扬。)
结合发言,引导学生进行评价,选出优胜组。
师生共同归纳:用数字排列组成数,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确定十位上的数,然后考虑个位上有哪些数可以与其搭配。
板书:不重复、不遗漏、有顺序
3.握一握。
师:刚才各组同学都合作得非常好,大家真了不起!(走到优胜组旁边,伸手和优胜组的4名同学握手)向你们表示祝贺!
师:握手是我们见面时表示礼貌的一种方式,提到握手啊,老师要考考你们了,如果组内的4名同学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呢?猜猜看!
(指名回答,学生进行猜测。)
师:究竟是几次呢?请大家互相握握看吧!
请一个组的同学上台演示,其他同学一起数数。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乒乓球赛。
师:这里在干什么?
(课件播放录像片段:乒乓球比赛。)
师:三个运动员每两位只打一场,他们要决出冠军需要进行几场比赛?
如果老师也参加进去呢?
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发言。
2.搭配服装。
师:激烈的比赛结束了,马上就要进行颁奖典礼了,这里有两件衣服和两条裤子,同学们,获奖选手可以怎样搭配衣服呢?
(课件出示图片。)
学生拿出学具卡片,独立解决问题。
汇报交流,投影展示,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设计。
师:你想让他们穿哪套呢?你是怎么想的?
3.付钱问题。
师:为了奖励获奖运动员,组委会决定给他们买一份特别的奖品。
(课件出示奖品盒以及标价:5元。)
现在有一张5元,2张2元、5张一元,可以有几种拿法?
学生摆学具,上台汇报,教师及时进行表扬。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今天大家玩的开心吗?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学习收获。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讲评试卷》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系统回顾学过的知识,强化知识的薄弱环节;明确试卷存在的错误及原因、解题的方法及拓展。
2.课前学生独立订正--课上教师总体分析--师生互动,重点讲评、拓展。
3.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自觉查漏补缺,认真订正试卷错误。
教学重点
1.教师根据学生试卷中较为普遍的问题,归纳、整理学生知识上的不足和答题方法、答题思路上的欠缺,使试卷分析更有针对性。
2.要求学生课前独立订正试卷,自己查漏补缺,最后确定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试卷整体分析
分析试卷:
1、检测题的形式与平常要求一致。
2、试卷的知识点分布,基础知识、知识的应用安排较合理。
3、难度系数偏低。
分析学生:
1、题不够规范,部分学生不会表达自己的意思。
2、部分做得较好, 部分问题较多。
(二)重点题目分析及知识拓展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移》学案分析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3单元图形与变换第二课时,教科书第41-42例一和做一做。
活动目标:
1.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现象。
2.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培养学生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
一、激趣引人
(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的41页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图,想一想,三幅图中分别画的是什么?他们是怎么活动的?
在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互相说一说。
(2)教师用课件演示它们运动过程,让学生直观的观察这些平移现象。
二、分队发牌并介绍活动规则
1.按班级人数分5队,发五种颜色的牌并由牌的颜色给每队命名。
2.活动规则:在记分统计表上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各队的成绩。没进行答题的学生都可做裁判,老师是主裁。
三、活动内容
活动1:感知平移和旋转---举例比赛
1.各队以开火车形式进行比赛,每人各举一个生活中平移、旋转现象的例子。要求不能重复,语言叙述要严密、准确,说对一个得1分。
2.各队选一名代表,做出一个平移和一个旋转的动作。要求只能利用现场的实物,边做边说介绍。(如:我把窗户向左推是平移)做对一个得1分。
活动2:体会平移和旋转---玩学具回答问题
(1).拿出作好的教科书上第133页、第135页的学具,队内合作,拉一拉,转一转。并思考共有几种搭配方案。把答案写在纸上。限时一起亮答案,按接近准确数的程度给5~1分。
(2).各队选一名代表说说你们最喜欢哪一个组合?是怎样得到的?喜欢的理由是什么?根据说的情况评5~1分。本节课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充分感知了平移和旋转的特征,体验了图形变换的奇妙,领略了数学的美。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出色,显露出了你们的智慧和才华。在活动中,我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你身边。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能发现数学的魅力所在。
3.在方格纸上平移。
(1)教师出示教材第41页的方格图。
把房子向右平移7格,就是把房子向右沿直线方向移动7格。教师演示后,在组织学生自己操做。
(2)组织学生将房子向上平移五格,并说一说画法。
三:巩固练习。
(1)例二上面的做一做。
教师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再让学生利用学具画一画。
(2)练习十第一题。
先让学生选一选,再说一说为什么?
四.全课总结。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进行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在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掌握综合算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3.养成认真细心、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综合算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学习关键:能进行混合运算的正确计算。
学习过程:
一、自我检测
23+6-112×8÷472÷8÷3
二、探究与交流
自学课本第48页例2,独立完成以下问题。(不会的同桌交流)
1.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所求的问题是什么?(生汇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独立列出算式解答。
2.学生展示不同算法,比较相同点、不同点。小组讨论后汇报。3.观察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明确脱式计算的格式。
4.归纳总结:。
三、自我挑战:
1.脱式计算
20-8÷22×8-472-8×332÷4-8
2.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13-4×33+8÷418÷6-3
=9×3=3+2=18÷3
=27=5=6
3.成人票8元,儿童票4元
(1)有50元,买8张儿童票,应找回多少钱?
(2)买1张成人票和6张儿童票,共花多少元?
4.把下面每一组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选做)
3×3=99-9=0
18÷3=66+9=15
四、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学习了______,我的收获是_______。
五、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学案
学习目标:
1.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深化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3.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会选择有效信息用除法解决如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理解稍复杂的数量关系,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学习过程:
一、自我检测
填出()里的数,并说出自己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3×()=21()×4=362×()=16
8×()=24()×6=425×()=40
二、探究与交流
自学课本第42页例3,思考: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样的数学信息?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先独立思考,不会的做标记)
2.你会列式计算吗?为什么这样做?(小组讨论,组长汇报)
3.独立思考,验证结果。
三、自我挑战:
1.有15条金鱼,如果每个鱼缸放的一样多,需要几个这样的鱼缸?
2.30根香蕉平均分给下面这小猴,每只小猴分几根?
3.有24名同学乘车去公园,如果有4辆车,平均每辆坐几人?如果每辆只准坐4人,需要几辆车?
4.(选做题)把16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后,再各自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个?
四、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学习了______________,我的收获是_______。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点归纳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厘米:认识厘米的长度,1厘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cm表示;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用尺子上以厘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认识米的长度,1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m表示,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尺子以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厘米和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线段的特征: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和米);根据图形数线段的数量;画线段: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5、解决问题:估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长度单位(限厘米和米)。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注意个位进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加掉了。
1、不进位加法;2、进位加法。
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十位借一作十。注意十位借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减掉了。
1、不退位减法:2、退位减法。
两步计算:无括号,一个竖式来计算,有括号,分两步,先算括号再算外,注意进位和退位,别把进退给忘掉。
1、无括号: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2、有括号:括号在后面两个数上。
解决问题:
1、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的数。
通过连贯思考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
第三单元、三角形的初步认识
一、认识角
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
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
角的画法:(1)、定顶点。(2)、由这一点引一条直线。(3)、画另一条边(直角时,用直角边对准画好的一条边后,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线)
二、角的分类:
1、认识直角:直角的特点,
2、认识锐角和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3、会用三角尺来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吧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被比较角的顶点重叠在一起,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与被比角的一条边重合,最后比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与被比角的另一条边,线上为直角,内为锐角,外为钝角。
4、画直角、锐角和钝角。
三、解决问题。
第四、六单位表内乘法(一)(二)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
1、意义:几个几相加用乘法计算。相同的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
2、名称:乘数×乘数=积
二、1-9的乘法口诀:熟记口诀,会口算乘法算式。
1、补充口诀。
2、根据口诀写出乘法算式、看图写乘法算式。
三、解决问题。
1、已知每个多少和个数,求一共多少?每个数量×个数=一共的数。
2、加法和乘法对比解决问题:求一共有多少?
理解题意、仔细审题、选择方法:看单位,分方法,单位相同用加法,单位不同用乘法。
3、乘加、乘减的算法多样化:根据不同的观察方位选用不同的解决问题。先算乘法,再算加、减。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
1、辨认从不同位置(前面或正面、侧面或左面右面、后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辨认从不同位置(正面、左侧面、上面)看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
3、用推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1、认识时间单位“分”:1分时间的长短,知道钟面上分针周1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知道1小时=60分;
2、认识几时几分:会认、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一刻等时间。时针在指几是几时,分针指几,就要几乘5,乘积就是几分。
3、解决问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的认识》学案
学习目标:
1.联系具体生活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克。
2.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等活动,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
3.了解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克。
学习关键: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
学习过程:
一、自我检测:
同学们,你们和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一起买过东西吗?
出示课本主题图,超市中水果区域的情境,呈现价签上的钱数和500克等。
二、探究与交流
自学课本第101页例1,完成下面各题。(学法指导: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比一比哪一组回答的最精彩!)
1.掂一掂1枚2分硬币,初步感受1克有多重。
2.2.用天平称1克黄豆,数一数有几颗?
3、说一说哪些物品比1克轻,哪些物品比1克重。
归纳总结: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作单位。
比较轻的物品常用称。
三、自我挑战:
1、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2、一包口香糖大约重3()一个苹果大约重200()
一包瓜子大约重100()一袋盐大约重500()
3、判断对错。
(1)小明身高130克。()
(2)一个西瓜重3克。()
(3)一个足球重450克。()
4、下面的物品有多重,用哪个单位合适?圈一圈。
二数下册《克的认识》学案
300(克、千克)4(克、千克)450(克、千克)500(克、千克)
四、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学习了______,我的收获是_______。
五、教学反思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路线》复习学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路线》复习学案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八个方向,不知道同学们还记得吗?(生回答教师板书)
嗯,说明同学们还没有忘记。假如说我们学校明天要来一批外地的小朋友,学校想在我们班选几名同学当小导游带着这批小客人乘坐1路车去动物园。如果你是小导游,你能向客人介绍一下1路车的行车路线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认识路线》。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出示课件——例题探索。
师:瞧!这里是一张1路车的行车路线图。
北
(介绍方向标)
师:1路车是从广场开往哪里的呢?
(要求叙述时应从方向和路程/距离两个方面进行叙述)
生:动物园。
师:谁能说说1路公交车从广场到动物园的行车路线呢?
(1)请你在小组中说一说。
(2)全班交流。
(3)指明学生回答。(予以表扬鼓励)
(4)课件演示。
①对“1站路”的概念加以讲解习惯性的将两点之间的这一段叫做——1站路。
②改变方向后不能准确判断此时的方向时用画小坐标+的方法来判断。
然后完成“试一试”的填空题:从广场出发向行驶站到电影院,再向行驶站到商场,再向行驶站到少年宫,在向行驶站到动物园。
2.师:当我们逛完动物园了需要回去的时候要怎么乘车呢?这时起点是哪里终点又是哪里呢?
(指明学生回答)
(1)小组内说一说回去的路线。
(2)全班交流。
(3)课件演示。
师:同学们观察去的路线和回来的路线你发现了什么?
生:是相反的,去和回来的路线方向是相反的。
师:(表扬鼓励)对,举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
出示课件1路车的路线图,我们就可以说这是1路车的往返路线。(解释“往返”的概念)
小结:看来同学们已经认识简单的路线图了,相信你们会是一个优秀的小导游,带领我们的小客人玩转动物园啦!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24页说一说中的3道题。
(1)淘气从商场出发坐了4站,他是在哪站下车的?
(2)笑笑坐了3站在少年宫下车,她可能是从哪站上车的?
(3)你想从哪儿到哪儿去?在小组内交流你的行车路线。
通过这样的说一说,使学生对认识方向与路线的基本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在平时的生活中怎样解决与方向路线相关的问题,使知识生活化。(全班交流,课件演示)
1.练一练。
课本25页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出示课件:说一说小红上学放学路线。
小红从家出发向走米到打谷场,再向走米到小树林,再向走米到小商店,最后向走米到学校。
放学回家的路线又是怎么走的?讨论后进行小组汇报,在全班达到共识。
2.综合练习。
接着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出示中心公园游玩图,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然后个别学生回答:
(1)海底世界、海上乐园、居民区、果树林、气象站分别在中心公园的什么方向?
(2)居民区的居民怎样走可以到达山洞?
小结:一般我们到某个地方旅游时,总是要先看看游览的路线图,要游玩什么景点,怎样走才能不走重复的路线,路线图都会告诉我们,因此认识路线图十分重要!
四、总结
同学们学完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同时使学生明白数学知识和我们平时生活的联系。)
五、布置作业
回家和父母说一说你上学和放学的往返路线。
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学案
1.知道对称轴,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经历操作、观察、想象、交流等活动增强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感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习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
学习关键:识别轴对称图形。
学习过程:
一、自我检测
同学们,我昨天到眼镜店看到了一副眼镜,请大家帮我看一看,我要不要买呢?(道具)大家都说眼镜不对称,到底怎样才是对称的呢?可以用手比划一下。
二、探究与交流
自学课本第29页例1,独立完成以下问题。(不会的同桌交流)
1.剪T恤衫、松树、心形、葫芦共同点是什么?
2.将这4副图形对折你有什么发现?
3.你能分别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吗?(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结果,组长汇报)
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三、自我挑战:
1.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在()里画“√”
二数《轴对称图形》学案
2.
二数《轴对称图形》学案
3.想一想生活中的数字、汉字、图形哪些是轴对称的,试着画几个。(选做题)
四、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学习了______________,我的收获是_______。
五、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练习课》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内容】练习三3—6题《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讲评课学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8543.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