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案
课题语文园地二课时2授课时间2017年9月日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学会使用字典,学会用部首查字典的查字方法。
2、具有用字典独立识字的能力,养成在学习中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3、熟读并背诵对联,培养阅读和积累对联的兴趣。
4、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使用字典,学会用部首查字典的查字方法。
教学难点熟读并背诵对联,培养阅读和积累对联的兴趣。
课型精讲教法合作学习
教学
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字典
学法指导识字,分析字形,查看部首。
课时集体备课教案(1课时)
设计意图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化修改
儿歌导入,激发兴趣
自己动手,实践操作
引导学生学会遇到困难自己解决
一、读儿歌导入新课。
二、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1、学生读儿歌:
葡萄架,高又高,上面挂着紫葡萄,狐狸看见往上跳,跳啊跳,够不着。
够不着,心不甘,不说自己笨,倒说葡萄酸。
2、你们在读的时候,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有不认识的字我们怎么办呢?
提示新课:查字典。
1、学生自由读查字典四步法,巡视。
2、请同学汇报部首查字典的四个步骤。
3、老师把字典放在平台上作示范,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字典中找出“部首查找表”页码上的“部首目录”、“检字表”、“正文”告诉学生应该怎样看正文中的注音和解释,让学生明白,查字典必须按一定步骤进行,才能查到要查的字。
4、实践操作:学生用部首查字法,查查儿歌中不认识的字。
5、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生:齐读儿歌
生:有
生:自由回答
生:自由读,体会查的方法
生:指名汇报
生:仔细看大屏
生:练习查字典
课时集体备课教案(2课时)
设计意图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化修改
从生活入手,降低学习难度
积累对联,认识生字
读中感悟
多种形式读,感受儿歌的美
了解花名,认识不同的花一、提问引入,激发兴趣。
二、日积月累。
课间休息
三、我爱阅读。
安全提示语:
1、孩子们会说对联吗?你都知道哪些对联?
2、请部分同学来分享自己了解的对联。
3、提示新课,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对联。
1、课件出示对联,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小组合作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教师用课件出示对联中难读的生子。
3、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
4、学生逐句读对联,直到读通顺,读熟为止。
5、教师指导朗读对联,感受对联所表现的意境。
6、小组合作试读。
7、指名背诵,全班齐背。
听绘本故事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十二月化名歌”,小组合作读,指名读,齐读。
2、教师用课件出示儿歌中难读的生子。
3、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学生逐句读,直到读通顺,读熟为止。
5、学生再次自由读,并用横线勾画出每个月开的花名。
6、全班交流汇报。
7、拓展:你还知道哪些花是什么月份开的?举例说一说。
阴雨天不在大树下玩耍。
生:会
生:同桌互说对联
生:多种形式读对联
生:交流识字方法
生:熟读对联
生:多种形式读“十二月化名歌”
生:交流识字方法
教学反思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6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周集体备课教案(苏教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八大家小学集体备课最佳方案
(由主备人根据集体研讨整理)
单元解读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中,教师应认真抓好本册所安排的关于自主修改作文和多种渠道学语文的习惯培养,把它们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比如,本册习作课文中,专门安排了修改作文的练习,就应该将其作为一次习惯培养的实践来进行教学。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应以读为主,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含义,体会少年儿童热爱自然的情感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应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反复朗读,细细体会字里行间所体现出来的儿童的勃勃生机。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中教师可努力创设情景,采取学生交流等方式,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进一步感悟语言,体会语言的魅力。
《早》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在朗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推敲课文(包括词句、段落、篇章)的含义、情调、韵味,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和情绪,从而把自己当成作者,靠朗读代替作者讲话,代替作者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抒发情怀。
《古诗两首》教学中一定要认真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引导学生观察文中的配画或采用多媒体音像手段,帮助学生进入诗的意境。要启发学生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再现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文本所表达的内涵。
《习作1》本次习作教学教师应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将具体观察的影像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习作要点讨论”对例文的写法作了简要而精当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领会和借鉴例文的写作方法。
《练习1》着重指导学生积累,激发创作的兴趣。在反复诵读诗文中感悟文章渗透着的饱满情感,并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这些意境。能在具体的模拟情境中感受“如何请人帮忙”及“如何面对别人的求助”。
《古诗两首》都是描写春天的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渲染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宿新市徐公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诗篇描绘的是幽静安逸的田园风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和追逐黄碟的生动画面,前两行写春天景色的特征,后两行写儿童的活动,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渗透着诗人对美丽的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
《习作1》是一次写景状物类习作。本次习作教学教师应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将具体观察的影像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习作要点讨论”对例文的写法作了简要而精当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领会和借鉴例文的写作方法。
《练习1》共安排了五个板块,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其中诵读与欣赏、口语交际是训练的重点。
单元课时分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课时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2课时
2、《暖流》《只拣儿童多处行》……………...3课时
3、《只拣儿童多处行》…………………….…2课时
4、《早》……………………………………..…2课时
5、《古诗两首》…………………………….....2课时
习作一………………………………….…..….2课时
练习一 …………………………………..…...3课时
教学内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暖流》、《只拣儿童多处行》、《只拣儿童多处行》、《早》、《古诗两首》、习作一、练习一
教材分析 1、关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册课本承接前9册“习惯篇”的内容,继续在课本开头安排了有关自主修改和通过多种渠道学语文的图片,作为全套教材关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系列之十。教学中,教师应认真抓好本册所安排的关于自主修改作文和多种渠道学语文的习惯培养,把它们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比如,本册习作课文中,专门安排了修改作文的练习,就应该将其作为一次习惯培养的实践来进行教学。
2、第一单元的主题为“春光无限”。本单元由一首现代诗歌,两篇叙事散文,两首古诗组成,通过诗歌、散文的形式,让学生们充分感知春光的美好。乃至感受到春光也来源于自己----有儿童的地方就有春天!古诗的描绘更加证实了这些,那飞入菜花得意的蝴蝶,十分懊恼的儿童,二者相映成趣,透射着自然美和人性美。
春光在哪里?春光在青山碧岭之间——“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走遍青山碧岭,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春光在小天使般的儿童身上——“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春光在喷花的海棠树间——“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华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春光在冰清玉洁的梅花的花瓣上——“腊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春光在红杏枝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春光在黄蝶飞舞的菜花丛中——“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诗歌,描绘了植树造林对于改造荒山野岭,改善生态环境的巨大作用,表达了少年儿童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科学的认识,抒发了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怀。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一篇语言优美、情感纯真的散文,课文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赶春”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旺盛生命力的花儿。
《早》是一篇精美的游记,通过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腊梅花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的描述,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古诗两首》都是描写春天的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渲染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宿新市徐公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诗篇描绘的是幽静安逸的田园风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和追逐黄碟的生动画面,前两行写春天景色的特征,后两行写儿童的活动,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渗透着诗人对美丽的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
《习作1》是一次写景状物类习作。本次习作教学教师应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将具体观察的影像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习作要点讨论”对例文的写法作了简要而精当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领会和借鉴例文的写作方法。
《练习1》共安排了五个板块,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其中诵读与欣赏、口语交际是训练的重点。
学情分析 全校共有学生485人。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主的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平时喜爱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但是,由于少部分学生因为基础较差、没有学习兴趣或是留守学生,或者缺少家长的辅导帮助,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不能倾听,不爱思考,不能认真按时完成作业,需要老师加强督促,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兴趣;使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2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观察时做到按一定的顺序并能抓住重点,还要能根据事物的特点展开联想。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理解文本,能谈出自己对文本的独特体验。
4、学生能学会搜集、查阅相关资料和种种趣闻以及相关诗歌。
5、能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6、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7、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8、学会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或困难时向别人请求帮助,也要学会帮助别人。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观察时做到按一定的顺序并能抓住重点,还要能根据事物的特点展开联想。
难点:抓住景物特点。
教法与学法教法:自主实践,合作交流,通过演示,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求知的学习状态中展示个性。
学法:自主讨论、小组合作、实际操作、观察想象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亲自探索,主动发现,让他们学的轻松,学的快乐,学的愉快。
课前准备1、实物投影仪2、挂图。3、课文录音。 4、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分课时)二度备课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
教学目标:
1.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2.在观看图画的过程中,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
3.学生通过自主学
重点难点:
1.学生通过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2.学会修改作文。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2.课外阅读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
自主探究方案:
一、自主阅读。
1.看懂文中每幅图,弄懂每幅图的意思。2.能用一段话描述出图中描述的情景。
二、搜集资料。
搜集一些有关实践的名言。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展示自学——教师了解学情
1.同学们,从小学到中学语文一直是门很重要的功课,你知道为什么要学好语文呢?学好语文有什么意义?
2.学好语文是不是就是上好语文课,读好语文书呢?请你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你平时是怎样学习语文的?
二、学生“学习释疑”——教师“点难拨疑”
1.过渡: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学习语文的途径,除了这些还可以有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我们一起来看图。
2.学生看图,想一想:学习语文的渠道有哪些?
3.汇报交流,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称一称集体备课教案(新人教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课题称一称
课时
班级
编写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课本第87~89页。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通过“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亲自感受1课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质量单位的理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和分工合作的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曾经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并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所以要让学生建立起较准确的表象,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通过比较计算得出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学生的猜想得到验证,具体地感知“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在整个新知识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探索、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台秤、硬币、一袋苹果、鸡蛋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请同学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二、实践、操作领悟新知
1、称一称。
(1)我们通过调查,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如果想知道同学们带来的水果蔬菜的质量,可以用什么方法?
要称我们就要用到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称。这些称各有什么用途?
(2)下面我们来重点实践一下生活中最常见的盘称和电子称。
出示挂图称水果、蔬菜。
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能把书中的苹果数一数吗?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
(3)分组活动。
明确活动要求:各小组把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各称出1千克。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
【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自然引入新课。
菜各称出1千克。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
(4)刚才我们使用了盘称称物品的质量,是用什么作单位?请小组长上来汇报一下本组称的结果。
(5)通过刚才的小组活动,大家发现1千克的水果、鸡蛋有几个。鱼有几条?
2、估一估。
(1)大家能估一估你们带来的其他日用品的质量有多少吗?你估计的理由是什么?把估计的结果写到书上。
(2)称一称,验证学生估计的结果。
(3)请大家看书上的图,李奶奶从市场里买了苹果、鸡蛋、鱼,大家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1题。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2题。
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9页第7题。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的领会应用能力。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请大家想一想,说一说。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2题。
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9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请大家想一想,说一说。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的领会应用能力。
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鲁权屯镇集体备课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学科)
时间备课人董志刚袁振法
陈新课题:万以内数加减法的估算
授课人班级课型:新授课时:1
教
学
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知道估算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认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成功的喜悦。
4、增强学生的类推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会进行万以内数加减法的估算,会读估算算式,认识“≈”
难点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教具
教
学
过
程(一)新课导入:
1、复习近似数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601人,约是()人,
(2)小明家到学校有492米,约是()米,
(3)一台彩色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元,
2、谈话引入: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2)大家都学会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3、提出问题:上节课小朋友还有这样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呢,我们一起看一下(课件出示)三队和四队一共约有多少只蜜蜂?
(1)齐读问题
(2)这个问题要注意什么?
生:和近似数有关,要注意估算(板书课题,加减法的估算)
(3)你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吗
生:二队和三队一共约有多少只蜜蜂?
生:二队和四队一共约有多少只蜜蜂?
生:一队比三队大约多多少只蜜蜂?
……
设计意图:再一次回到整装待发的情境中,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引入估算算式的学习,估算策略多样性的研究。
(二)探究新知:
1.问题一:三队和四队一共约有多少只蜜蜂?
(1)列式:86+103≈
(2)小组内探究估算方法。先让学生各自独立尝试着估计,在同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想的。汇报:
①86≈100103≈100100+100=200所以86+103≈200
②86+103=189189≈200所以89+103≈200
③86≈90103≈10090+100=190所以86+103≈190
(4)估算方法优化
生:第一种方法是都看成整百数,估算出来是200.
生:第二站方法是先计算,根据结果进行估算是200.
生:第三种方法86看成了整十数,估算出来是190,
生:我喜欢看成整百数的,计算出来简单。
生:……
(5)向学生介绍估算的写法与读法:
86+103≈200“≈”约等号读作86+103约等于200
总结估算的作用:当我们不需要准确数时,可以使用估算确定大致的范围。
(三)巩固新知:
1.计算出下列算式的近似数:
296+103≈512-387≈786-412≈689+212≈
2.竖式计算
324+432=783-512=444+225=867-321=
个别学生上台做题,进行集体订正。
(四)达标反馈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870—()=670680+()=780
430—()=130260+()=760
2、估算。
998—302≈503—121≈
288+513≈113+642≈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六)布置作业
一、填一填。
(1)115+109≈(),‘≈’读作()
(4)红星小学有学生996人,男生大约有600人,女生大约有()人。
二、想一想,估一估。
202+197≈()想:()+()=()
187+234≈()想:()+()=()
793—597≈()想:()+()=()
三、估算
789+589≈319—106≈106+589≈
398—288≈217+308≈309—107≈
四、生活中的数学。
食堂有142袋大米,吃了42袋,又运来118袋,现在有多少袋大授课人设计
教
学
反
思
鲁权屯镇集体备课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学科)
时间备课人董志刚袁振法
陈新课题: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一次进位、退位)
授课人班级课型:新授课时:1
教
学
目标1、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一次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笔算。
2、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想,以及分析、对比和概括的能力。
重点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一次进位、退位)。
难点十位上相加满十,十位上不够减时的正确处理方法
教具课件,计数器
教
学
过
程(一)新课导入:
1、谈话导入新知
小蜜蜂飞到果园和花园,就开始采蜜了,它们个个都很能干,你想不想参观一下它们采蜜的场景。(想)
2、(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画面,充分表达从画面上看到的信息。
3、提出问题
小蜜蜂想知道什么?
果园到花园有多远?(板书)
第一队和第二队一共有多少只?
比多、比少问题:第一队比第二队多多少只?
(第二队比第一队少多少只?)
从家到果园比从家到花园远多少米?
(从家到花园比从家到果园近多少米?)
(二)探究新知:
1、谈话,我们先来帮小蜜蜂解决问题:从果园到花园有多远?
(1)应该从图画中寻找哪些有关的信息?你能把你找到的两个信息与小蜜蜂的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吗?(同位互相说)
如图(花园)————(房子)————————(果园)
(2)根据图意,你会列式吗?
学生列式:592+384
(3)探究算法:
生可能估算:
592接近600,384接近380,600+380=980,592+374≈980
生可能用竖式计算:(让生边说边板演)
592
+384
976
从个位加起2个一加4个一得6,十位上9个十加8个十是17个十,10个十是1个百,向百位进1,百位上5个百加3个百是8个百,再加进位的1个百得9百,结果是976。
(4)算法优化:引导学生比较各种计算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小组讨论,达成共识,笔算既方便又准确。。
(5)全班小结:小组讨论做这样的笔算应注意什么?全班交流小结:先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
(6)独立解决、交流解决及计算方法。518+227=745(只)。
518
+227
745
你有没有问题要问××同学?问:为什么要在十位上进一而不是在百位上进一?答:个位8个一加7个一是15个一,10个一是1个十,所以向十位进1。
2、解决问题第二队比第一队少多少只蜜蜂?
(1)谈话:我们学会了一次进位的加法,有没有信心,学习一次退位的减法(有)1、(2)课件出示问题:列出算式。
生:518-227
(3)探究算法: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生:可能估算:518≈500,227≈200,500-200=300,518-227≈300(只)
生可能用计数器拨一拨(边拨边说)
先拨518,再减227,个位8个一减7个一得1,十位1个十减2个十不够,到百位借1个百,10个十加1个十是11个十,11个十减2个十,得9个十,百位借走1个百还剩4个百,4个百减2个百还剩2个百,结果是291。
生可能用竖式计算(边板书边讲)518
-227
291
个位8减7得1,十位上1减2不够,到百位借1,得11个十,11减2,得9,百位借走1个百,剩4,4减2得2,结果是291。
(4)小结: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从个位减起。
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
(三)巩固新知:
1、直接写得数
430+560=742-210=390+203=
2、用竖式计算
526+358=623+194=359-178=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生:我学会了进位三位数加三位数,和退位三位数减三位数。
生:我竖式计算时一定要对准数位。
生:我知道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满十向百位1
(五)布置作业
授课人设计
教
学
反
思
鲁权屯镇集体备课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学科)
时间备课人董志刚袁振法
陈新课题:加减法法验算
授课人班级课型:新授课时:1
教
学
目标理解验算的意义,初步学会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验算。
经历加减法验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并通过交流,让学生体会到验算方法的多样性。
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难点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探究发现加减法的
教具
教
学
过
程(一)新课导入:
1、导入:小蜜蜂的故事还在继续,小蜜蜂的工作也在继续,我们一起看今天的小蜜蜂又在做些什么?
2、初步观察,弄清图意。图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3、深入观察、搜集信息;归纳整理、解决问题。
从这张蜂蜜生产和使用情况记录表中都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这张记录表,知道表中分了两个内容:1、生产情况记录,2、使用情况记录。
4、国王有令,让工蜂检查蜂蜜生产情况记录和蜂蜜使用情况记录,工蜂想知道怎样检查,我们和它一起想一想吧!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思考:生产情况记录和使用情况记录这两种表格的含义,引出数量关系:
(1)生产情况记录:一队的蜂蜜+二队的蜂蜜=合计573+318=891(克)
(2)使用情况记录:总量-用去的蜂蜜=剩下的蜂蜜891-264=627(克)
2、同学们真聪明,把小蜜蜂的表格看明白了,那表格对不对呢,怎样检查?
3、我们先算一遍,我们再算一下,看一下对不对,其实这样的想法在我们数学上就是验算,(板书课题:加减法的验算)
4、下面我们先研究加法的验算,自己在本子上试试看!
学生试着独立完成,教师可巡视了解一下学生的想法。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验算方法。
(1)学生可能验算的方法有:
生:用交换两个加数位置的方法,如:318
+573
891
生:和减其中一个加数的方法,如:891
-318
573
生:有的会再算一遍,如:573
+318
891
(2)同学们的方法可真不少,那让我们一起评判一下,哪个方法不好?
加法常用的验算方法:
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不是与原来的得数相同。
②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结果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5、研究减法验算
(1)有了刚才的经验你能检查一下使用情况记录吗?自己检查完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生:用差加减数的方法,如:627
+264
891
生:用被减数减差的方法,如:891
-627
264
生:也有的会再算一遍,如:891
-264
627
(2)归纳减法验算的方法:
①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②被减数减差等于减数
(3)巩固练习
(三)巩固新知:
1、429-154=678-169=
提问:为什么会出这么多错误呢?提问:如何就能避免错误的产生?
学生可能回答:要仔细认真,验算。
2、先竖式计算,再验算
808-436=483+125=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五)布置作业课后自主练习
授课人设计
第五单元谁的眼睛亮---观察物体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具有观察物体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本套教材第一次进行观察物体的教学。教材中让学生观察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特征明显的、结构简单的物体,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初步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1、素材的选取富有童趣。喜欢玩具是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选取的素材取自山东民间手工艺品布老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强调了数学学习的现实性。教材的选取都离不开学生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积累的感性经验,观察能力是在观察物体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需要更多地为学生创设这样的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能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形状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能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正面、后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
■教学建议
1、充分挖掘素材中的人文资源。
布老虎是一种古代就已广为流传的儿童玩具,是俗雅共赏的民间手工艺品,他的主要产地在山东。教师可以借此向学生进行关于布老虎的民俗教育,渗透热爱家乡的教育。
2、为学生学习创设现实情境。
根据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特点,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现实的学习情境。情境图只是为我们教学提供一个素材,现实教学中应把布老虎或者其他的素材带到课堂中来,以小组形式展开观察活动。
3、采用实践性、操作性的评价方式。
评价时,可以在多种多样的实践观察活动中,多角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
■课时安排
共2课时机动课时2课时
鲁权屯镇集体备课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学科)
时间备课人袁振法董志刚
陈新课题:观察物体
授课人班级课型:新授课时:1
教
学
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索的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在实际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物体的形状。
教具课件,布老虎
教
学
过
程(一)新课导入:
1、照片导入
(1)同学们照过相吗?先看老师拍的照片(课件出示照片)
(2)照片怎么都不一样呢?
生:因为拍摄的位置不一样
生:看的角度不一样。
2、总结:对,因为是从不同的角度拍到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1)想不想当摄影师?(想)下面我们就来当摄影师,听好要求
①四个人一组,布老虎放中间②。头不偏,手不动,认真观察③听老师口令:相机打开(手势模拟),拍照
(2)交流:你在布老虎的哪一边?你能看到布老虎的什么?
生:我在布老虎的前面,我能看到布老虎的五官,
生:我在布老虎的后面,我能看到布老虎的后背
生:我在布老虎的左面,我能看到布老虎的一侧胳膊、脸。
生:我在布老虎的左面,我能看到布老虎的一侧胳膊、脸。
(随着学生的描述,课件出示演示,教师板书:前面(正面),侧面(左面和右面),后面)
(3)总结:我们的照片一样吗?为什么?
生:因为位置不同,所以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不一样,照片也就不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次观察尝试,想让学生学会仔细地观察、流利地表达,并向学生介绍正面、侧面和后面的知识。
2、换位观察
(1)下面我们转动一周都来为布老虎留下不一样的照片
要求:举例说明四个人一组怎样转动。口令:预备,打开相机,拍照
(2)交流,转动一圈,你的发现是什么?
生:我在正面全部五官都能看到,反面就没有。
生:我在反面看不到正面的器官
生:……
(3)总结: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不同。
设计意图:换位观察,按照一定的要求变换座位,再次对布老虎进行观察。这次观察不仅要求学生说出看到布老虎的哪个面,同时要思考现在看到的布老虎的样子和刚才看到的是一样及原因。因为有了转换位置的活动,学生很容易就能看得出是因为改变了方向的缘故。
3、小组观察
(1)师知道你们今天还带了了其他玩具,下面我们进行小组观察自己的其他玩具,注意换位置,并说一说你的发现
(2)小组活动,教师进行巡视指导,提问个别学生的观察。
(3)交流
生:我在小狗的前面观察看到了小狗的五官。
生:我在小猫的后面,只看到小猫的尾巴。
生:……
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对于具有游戏因素但又不是吧学习变成游戏的学习形式学生很感兴趣。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体验着自主、挑战、胜利带来的愉悦,进一步明确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三)布置作业
右边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练一练
鲁权屯镇集体备课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学科)
时间备课人董志刚袁振法
陈新课题:观察物体
授课人班级课型:新授课时:2
教
学
目标能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形状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让学生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能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难点正确辨认从正面、后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
教具
教
学
过
程(一)导入:
猜物品游戏
(1)老师也观察了一些物体,拍了照片,帮老师辨认一下
(选择难辨认的物体的一面)
生:我猜是
生:我猜是
生:……
(2)课件出示答案,请学生思考,为什么难以辨认?
生:老师只让我们看到了一面
(3)总结:观察物体,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位置,全面地去观察,这样才能比较正确地了解这个物体的特点。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让学生猜一猜,紧紧抓住了学生好奇的特点,学生在猜测的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从而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看问题要全面。在学生知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基础上,又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个方面的特征,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
(二)巩固
1、请写出右面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2、右边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练一练
答案:1、小鸟,小猫。2、第一张照片是女孩看到的,第二张照片是男孩看到的,第三张照片是小鸟看到的。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题目,引导学生明确我们观察物体不仅可以从它的前面、侧面、后面来观察,也可以从它的上面进行观察,有时还可以从它的下面进行观察等等,观察的角度是多方面的。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生:我知道在不同的位置照的照片不一样。
生:我观察物体要多角度。
生:不同的位置拍到的物体的美是不一样的。
生:在刚才发言时我受到了你的表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课堂练习
1、课下继续观察身边的物体,观察身边的风景,从不同的角度。
2、谁看到的?连一连。
授课人设计
第六单元单元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知识基础:一是万以内数的认识;二是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2、教材的地位:本单元知识是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的延续及发展;是小学阶段整数加减法的终结和完善,是整数加减计算教学的最高阶段,是今后学习乘数是两三位数乘法和大数目加减计算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计算连续退位的整百数减三位数;增强估算意识,强调算法多样化;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简单的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的笔算方法。
四、课时安排:
4课时
鲁权屯镇集体备课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学科)
时间备课人董志刚陈新
袁振法课题:连续进退位的加减法
授课人班级课型:新授课时:1
教
学
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过程与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重点掌握三位数连续两次进位的加法、和连续两次退位的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两次进位和两次退位的算理
教具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导课:同学们,你们认识七星瓢虫吗?你都了解它哪些方面?你想不想去看看它们是怎样捉害虫的?
[出示信息图]
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一共有多少只七星瓢虫?
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有检查?
茄子比白菜多多少棵?
活动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我们先来解决刚才大家提出的“一共有多少棵白菜?”这个问题。你自己试着解决一下,好吗?
2、把自己解决方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看谁的方法巧妙。
1)估算:2)口算:3)笔算:说出算理及算法。
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说明理由。
3、我们计算了“一共有多少棵白菜”的问题。现在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地里一共有多少只瓢虫”这个问题吗?
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列竖式解答。
4、大家已经自己解决了两个加法问题,想一想,你觉得我们在计算加法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5、下面我们再来解决“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有检查?”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把你的算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算法:
1)估算:435≈440276≈280435-276≈160(棵)
2)用学具摆一摆
3)笔算:435-276=159(棵)
435
-276
159
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把你喜欢的方法介绍给小组同学。
(2)解决“已经检查的茄子比白菜多多少棵?”这个问题。
活动三:拓展延伸,巩固练习
一.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做法,教师及时予以指导和点拨。
二.看图填算式,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
3、自主练习第3题。
活动四:你认为这节课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授课人设计
时间备课人董志刚陈新
袁振法课题: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授课人班级课型:新授课时:1
教
学
目标知识与技能:会计算连续退位的整百数减三位数。增强估算意识,强调算法多样化。
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乐趣。
重点发现并概括出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其算理。
难点理解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具计数器、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夜幕降临,月亮出来了,山林里静悄悄的。老鼠们来到田园要偷点儿粮食,正在这时,被躲在枝干上的猫头鹰一家看到了,(出示情境图)瞧,它们可是捕捉老鼠的大英雄。
师:这是前几周猫头鹰爸爸妈妈捕鼠的情况:请你算出爸爸每周比妈妈多捉几只老鼠?
二、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猫头鹰有高超的捕鼠本领,当它看到野鼠就会没有一点儿声响的飞到它们头顶。用利爪逮住,然后吞掉。
(出示情境图)
这是猫头鹰一家,每月捉鼠情况的统计,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2、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学生提出减法问题,
3、先解决猫头鹰妈妈比孩子多捉多少只?
三.你会列算式吗?205-116
四.你想怎样算?
学生可能会回答:
估算;
先估算,再用竖式计算,然后进行验算;……
现在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回指导。)
4、全班交流。
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总结并板书。
5、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300-116请同学们用列竖式的方法在练习本上完成。
(学生计算,进行巩固,教师指导。)
全班交流:
谁想介绍一下你的计算过程?(学生到展台前说出计算过程。)
谁的结果和他不一样?(学生说出粗心出错的地方。)
6、教师小结: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中间或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像这样,个位上不够减,十位上又是0,你怎样来解决?
学生可能回答:就要从百位上退1在十位上作10,现在可以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作10
(学生通过回答,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
(教师及时评价:你说的这一点很重要,希望大家在计算的时候都应注意到这一点。)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1题。
找4名学生板演,做完后集体订正。
2、自主练习第5题。
3:火眼金睛辩对错。
要求学生先独立改正,再说一说错误的原因。课堂教学时,可根据学生这几天学习的实际情况,一些出错比较多的题让学生改一改。如:
以后在计算连续进、退位加减法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
4、自主练习7:
对于动物的知识学生比较感兴趣,练习时先让学生说说袋鼠、企鹅和鸵鸟的奔跑速度,然后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如:鸵鸟每分钟比袋鼠多跑多少千米?980-725=155(米)
鸵鸟每分钟比企鹅多跑多少千米?980-473=503(米)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每分钟跑多少米?
(猎豹每分钟大约是1680米)。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授课人设计
时间备课人董志刚陈新
袁振法课题:用万以内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授课人班级课型:新授课时:1
教
学
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合作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梳理数量之间的关系,把握解题思路
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梳理数量之间的关系,把握解题思路
教具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在田园里认识了菜园卫士和灭鼠能手这两位田园小卫士。今天我们再到田园里,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大树说:哎吆,最近呀,我生病了,真难受哇。怎么办呢?)
多可怜的大树呀,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它?还可以请谁来帮忙?对,请树林医生来帮忙。看!他们来了!(课件出示)
仔细观察,从画面上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指板书)
二、探究新知。
1、请大家拿出白纸条,我们用白纸条表示黄鹂捉虫的只数。多少只?(板书:146只)
2、如果用红纸条表示喜鹊捉虫的只数,你来试一试,选一选?(摆出4根不同长度的纸条)
谁说你选的哪一条?(上来选择后拿起来)
为什么选这一条?(因为啄木鸟捉的虫子比黄鹂多。)
(拿另外一条长的)这条也比白纸条长,为什么你不选它?(他说多38只,是多一些。这条是多得多了。)
他说的有道理吗?你真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
3、喜鹊捉的虫子比黄鹂多38只。这38只应该写在哪里?谁能上来指一指?
4、(指纸条)另一部分表示什么?问题是什么?应该写在哪里?
5、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很清楚看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你能算出喜鹊捉虫的只数吗?
6、把算式写在练习纸上。(指名板书:146+38=184(只))
为什么用加法?(求喜鹊捉虫的只数,就是把146与38合起来。)
7、146、38、184各表示什么?(上来指着板书说)
8、总结:你认为像这样的求多的数怎样求?
共同总结出:多的=少的+相差的
1、求啄木鸟捉虫的只数
1、你能用摆一摆、算一算的方法求出啄木鸟捉虫的只数。(指名:一人摆,一人列式)
2、汇报。你是怎么想的?(求啄木鸟的只数也就是从146只里面去掉12只)
算式里各数表示什么意思?
3、师生共同总结:少的=多的-相差的
三、拍手游戏
过渡:我们来做个拍手游戏轻松一下吧!
(师拍2下)我拍了几下?
指名:你能拍的比我多3下吗?生拍
你怎么拍的?谁听出来了?它先拍了几下?又拍了几下?
再来试一试?(师拍4下)你们拍的比我多5下。(全班齐拍)
老师刚才和小朋友玩了一个拍手游戏,你们自已想玩吗?那么同位来合作吧。老师喊停你们就停下来,好吗?玩吧!
五、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64页。
授课人设计
时间备课人董志刚陈新
袁振法课题:回顾整理
授课人班级课型:复习课时:1
教
学
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熟练掌握的计算方法并能又对又快地进行计算;引导学生回顾整理综合运用多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熟悉这类题目的结构;过程与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合作,大胆交流。
重点掌握算理,理清解题思路。
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梳理数量之间的关系,把握解题思路
教具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一、回忆呈现,查漏补缺
大屏幕出示:计算下面各题,你喜欢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算。
(1)32+47(2)546+217(3)497+139
580-200912-804603-205
学生可能出现:用口算、估算、笔算或用拨计数器等方法算。
谈话:通过刚才计算大家观察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二、比较深化加深理解
谈话:刚才同学们采用了不同方法进行了计算,也发现了这么多知识。下面大家用笔算计算下列各题并演算:
837—205329+182306—97
(指3名同学板演)
先让板演的三名同学向全班同学说说是怎样算的
相同点:都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算。
不同点:计算加法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三、实际应用,拓展延伸
1、以组为单位互相出题进行练习,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时间大约8分钟)
四、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66页第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图:
2.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3.全班交流
1、独立思考,组内交流
⑴学生读题,比较两题,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⑵分析这两道题,小组内交流思考方法。
●用画线段图的方式来分析第一题。(展示线段图)
所以要求小新的就是把16和25合起来
●用在脑子中画图的方式分析第一题。学生口述算式。
2、分析比较,揭示解题思路
用画线段图方法;根据题意直接写出算式。解答这类实际问题时应该注意:(1)知道谁和谁比。(2)知道谁多谁少。(3)知道要求谁。(4)根据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确定计算方法。
五、拓展应用
1、师生共同游戏,提出要求:老师在黑板上用磁卡片组成数403,学生在桌子上组成另一个数,你告诉大家,你的数比老师的数大几还是小几,其他同学猜一猜你组成一个什么数。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疑问吗?请提出来。
2、作业:完成69页的我学会了吗。
授课人设计
第七单元单元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单元的内容,将为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和图形的拼组。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
1、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2、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及拼组的过程,发展空间想像力和创新意识。
3、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美,培养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等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难点: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
四、课时分配:2课时
时间备课人董志刚陈新
袁振法课题: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授课人班级课型:新授课时:1
教
学
目标1、使学生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2、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等环保意识。
重点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了解他们的特征
难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得出,以及验证和比较
教具课件、长方形、正方形,三种鸟巢模型,钉子板、彩色橡皮筋
教
学
过
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春天来了,大森林里,各种小鸟在林间飞来飞去,高兴地唱着歌儿。瞧,她们在欢快地忙着做鸟巢呢!(课件出示情境图)
谈话:你知道每个鸟巢是什么形状的吗?我们把这个长方体的面画下来,(板书)你知道它叫什么图形吗?关于长方形你都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一)解决第一个红点问题,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认识长方形的特征。
(1)观察猜测。
谈话:仔细观察长方形的边和角,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2)操作验证。
①学生独立操作。
②班内交流,展示方法,认识长方形边的特征
③小结特征,认识长、宽。
长方形的长边叫“长”,短边叫“宽”。
(3)找生活中的长方形。
2、认识正方形的特征
(1)观察猜测。
谈话:仔细观察正方形的边和角,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2)操作验证。
谈话:能想法验证正方形的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吗?
①学生独立操作。
②班内交流,展示方法,认识正方形边的特征
③小结特征,认识边长。
(3)找生活中的正方形。
3、比较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异同:
(二)解决第二个红点问题和绿点问题,认识多边形。
五.认识五边形。
谈话:你知道蓝色的鸟巢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操作交流,认识五边形)
2、认识六边形。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自主练习第1题。
你能用钉子板围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2、自主练习第3题。
一、基本练习
1.判断题。(引导学生在辨析中,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2)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3)所有的四边形都是长方形。
(4)五边形有五个角、五条边。
2、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3、自主练习第4题。
学生观察对比交流。
四、今天你收获了什么?授课人设计
时间备课人董志刚陈新
袁振法课题:图形的拼组
授课人班级课型:新授课时:1
教
学
目标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借助图形的拼组,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认识。
2、在实际的情境(欣赏、拼摆、创作粘贴)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3、以爱为主题,启发学生爱护小鸟升至珍爱一切生命,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重点发现并感知图形之间的变化及联系
难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具课件、用彩色卡纸剪出若干个简单的几何图形
教
学
过
程课前谈话:
1、谈谈自己喜欢什么小动物?(肯定孩子的爱心)。
2、猜猜老师喜欢什么小动物?
活动一:欣赏壁画
2、导入新课:
老师喜欢的小动物是“小鸟”,你喜欢小鸟吗?为什么?因为“鸟是人类的朋友”。
3、创设情境:
春暖花开的季节到了,各种小动物都活跃起来了!小鸟也飞回到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为了倡导大家都来爱护小鸟,小朋友们做了一幅画,咱们一起来欣赏吧(课件展示信息窗2画面)!
4、欣赏:
此时此景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感受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现在再请你用奇妙的数学眼睛来观察能发现什么?
生交流。
4、揭示课题:看来这些美丽的图案都由刚学过的图形拼组成的!(出示课题:图形的拼组)
同学们有自己最感兴趣的图案吗?
小组内交流。
每组一名学生介绍本组最感兴趣的图案。
活动二:玩七巧板
1、引入:壁画中用图形拼成的事物就在我们生活中,学具盒中有一种玩具也能拼出美丽的图案,它叫——七巧板。你们能用七巧板拼出生活中什么物品的图案?
2、交流。
3、各自动手拼摆。
4、各组推荐一名有创意的同学上前展示。
5、展示与评价。
活动三:创作大赛
引入:同学们真是心灵手巧的孩子!假如把你们的智慧团结起来会更了不起!想不想用你们集体的智慧来创作一幅画?咱们举办现场创作大赛。
1、出示比赛有关事宜
⑴材料:使用学具盒中各种图形的纸片。
⑵作品:美观而且有一定意义。
⑶展示时说明设计意图。
另外本次大赛设有:创意奖(三角形的)、文明奖(六边形的)、智慧奖(五边形的)、爱心奖(圆形的)。
2、小组讨论:准备用哪些图形创作一幅什么有意义的作品?
3、汇报交流。
4、(播放音乐)各组在优雅的音乐中动手创作。
5、展示作品并说明设计意图。
6、评价并颁奖:
⑴各组的作品已经展示完毕,各个奖项该花落谁家呢?让我们一起来评一评吧?
⑵师生交流评价,达成一致意见。
⑶颁奖:获奖小组说明该奖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活动四:课堂总结
1、学生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
通过以上活动我们又熟悉了学过的平面图形,同时老师觉得小朋友们都有一颗善良而又智慧的心,希望在生活中能用你们的爱心去关心和爱护一切生命,为它们撑起爱之伞!用你们的慧心去创造美好的生活,让我们是世界更加美丽授课人设计
第八单元单元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以前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交流、合作,体验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3、在经历探索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充分感受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及思维方法
难点: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及思维方法
四、课时安排:2课时
时间备课人董志刚陈新
袁振法课题:解决问题(一)
授课人班级课型:新授课时:1
教
学
目标知识目标:在经历探索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充分感受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喜悦,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情感目标:充分感受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喜悦,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能力目标:体验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重点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具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活动一:
师:同学们知道农历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吗?老人节那天你都会做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红一家是怎么做的?
(出示课本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活动二:
逐一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1、买三件衣服共用了多少元?
师:自己试试看,能用哪些方法解决?
估计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1)估算:112元、103元、88元都接近100元,所以大约用了300元。(2)列算式计算:112+103+88=215+88=303元(3)用竖式计算(4)用凑整十整百法计算。……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
学生独立思考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并说明理由。
2、给姥姥买衣服比给姥爷买衣服多花多少元?
师:刚才我们解决了“买三件衣服共用多少元?”的问题,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给姥姥买衣服比给姥爷买衣服多花多少元”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算法?
全班交流,学生展示并说出想法。
活动三:
1、变魔术
师:小红和哥哥来到姥姥家后,和姥爷一起玩起了变魔术的游戏,你们想玩吗?(出示图片)
师:你们看,魔术图片上有6道算式,每算对一道,就会得到一张魔术卡片,大家赶快行动吧。
2、师:为了奖励同学们,姥爷决定带领大家去养鸡场参观,你们想去吗?看,车站上发生了什么事?你能帮助他们吗?(学生独立解决后,全班集体交流。)
3、开连环锁
师:到了农场,谁会开农场的连环锁呢?
(学生分为两队进行比赛,完成练习题。)
4、参观农场
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孵小鸡的知识,看一看小鸡们的表演吧。(出示第5题)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解决。
活动四: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进行反思,自我评价。)
活动五:
1、自主练习第8题
找到有用信息:成人的身体有206块骨头,婴儿比成人多99块.儿童比婴儿少88块骨头。
解决:儿童的身体有多少块骨头。要求把所有信息都列出来,然后进行计算。
集体交流纠正。206+99-88=217(块)
2、自主练习第9题
某家电商场销售空调情况
1、()月的销售量最多,()月的销售量最少。
2、前三个月一共销售多少台?
3、7月的销售量比5月、6月的总和多多少台?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七、补充练习
1、小裁判。(把错的改正过来)
400-(400+50)462-199+201388+122-122
=0+50=462-400=388+0
=50=62=388
2、请用526、738、482组成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试一试,能组成多少道不同的算式。
授课人设计
教
学
反
思
时间备课人董志刚陈新
袁振法课题:运用混合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
授课人班级课型:新授课时:1
教
学
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情境图引导学生综合应用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学生能独立提出问题并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
情感目标:通过情境图引导学生综合应用万以内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学生能独立提出问题并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
难点学生能独立提出问题并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
教具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一、导入
同学们,小红星期天去参观了姥爷的花圃,我们也一起去参观参观。
二、新授课
出示情景图,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你能找到图中给我们的丰富信息吗?(学生自由回答)
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自己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
选择自己喜欢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独立解决问题。
同位互相说说各自的想法和算法。
全班交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辅导。
三、共同解决
学生提出一个自己认为有点困难的问题,比如“一共有多少朵花?山菊花和一串红共有多少朵?郁金香和月季一共有多少朵?一串红还剩多少朵?”等问题。
说说自己的想法,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列算式计算,注意计算结果。
看图,说说你看明白了什么(父子两个在量身高)。
根据父子两人的对话和前年、去年的身高记录,分别填上今年林文和爸爸的身高。
求出林文比去年长高多少厘米。
观察父子俩的身高记录单,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爸爸的身高是不变的,而林文的身高是不断变化的,了解人的成
长规律。
四、教师进行课堂小结授课人设计
第九单元我是体育小明星----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
教材分析
在本单元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能够根据象形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简单回答。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了有关分类统计和画“正”字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知识。因此,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切实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为今后学习有关的统计知识做准备。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基本特点:
学习材料生活化。
素材选取与学扼杀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运动会是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询问班级运动会获奖成绩是每个学生在运动会中非常关心的问题,如全班每个运动员的成绩如何,获得的名次如何、获得第几名的人数最多、获得第几名的人数最少、获奖人数最多的项目是什么等等。教材提供的这一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统计欲望,从而体验了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现实情境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学会分类统计,并会用画“正”字等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过程与方法: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方式呈现整理的结果,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体会数据分析对决策的作用,初步感受数据分析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学习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按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统计。
2、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
教学难点1、分析数据,感受数据分析对决策的作用。
课时安排
共2课时机动课时2课时
鲁权屯镇集体备课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学科)
时间备课人董志刚袁振法
陈新课题:分类统计
授课人班级课型:新授课时:1
教
学
目标1、初步学会简单的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能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统计过程,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价值。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统计,激发学习的兴趣;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重点按照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
难点指导学生学会分类整理与统计数据。
教具课件,统计表,纸片
教
学
过
程(一)新课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
生:我喜欢跳绳生:我喜欢踢毽子
师:运动会上运动员们奋力拼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课件出示运动会学生比赛的照片)二年级一班学生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各种体育运动。咱们一起去看看好吗?学生观察一下画面(课件展示情境图),
2、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运动项目有男子60cm生:运动项目有女子100cm
3、你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获奖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生:我想知道哪个项目获奖的人数最多,哪个项目获奖人数最少。
4、从这个获奖成绩表中,你们能一下找到这些答案吗?
生:不能
生:为什么呢?
生:信息很多,很乱
5、信息很乱,就需要整理一下,想一想,可以怎样来整理?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统计。
设计意图:课前,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以学校运动会的话题引入,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巩固,通过观看比赛照片,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二)探究新知:
1、交流分类方法:你打算怎样整理?把你的想法在同桌中交流,集体汇报:
生:我想按名次来整理
生:我想按参加的运动项目进行整理
生:我想按男生、女生进行分类整理
师总结: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整理数据方法。像这样先分一分类来整理数据的方法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分类统计(板书课题:分类统计)
2、小组合作,统计数据:
(1)师:老师把大家刚才交流的分类方法整理了一下,制作了这些统计表。每种分类方法都有它们自己不同的分类标准。仔细看统计表,你明白合计的意思吗?
(2)生:合计就是把分类的每一项都合起来,求的是一个总和。
(3)小组内完成自己的统计,教师提醒:统计一定要细心一下吧!
3、汇报交流:你的统计数据完成了吗?
生:我们是按获奖名次来统计的,第一名有7人,第二名有3人,第三名有5人,合计是15人。
生:我们是按获奖的项目进行统计的,赛跑的有6人,立定跳远的有4人,投球的有2人,跳绳的有3人,合计是15人。
生:我们是按性别来统计的,男生获奖的有8人,女生获奖的有7人,合计也是15人。
4、总结:仔细我们完成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的合计都一样
生:分类的标准不同。
师总结:是的,在统计过程中,我们选择的标准不同,但最后合计的数却是相同的。(师板书:分类不同,合计相同。)
5、学习统计方法:
(1)在你们统计时,我发现有的同学做了这样的标记(展示学生的标记),你知道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吗?
生:很好的进行统计
生:能保证统计的正确性
(2)你还有什么好的统计方法:
生:用不同的符号不好标记
生:统计时要小心
总结:我们一定要仔细地进行统计。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生:我学会了分类统计。
生:我知道了要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统计
(四)布置作业
1、
分一分,填一填
合计大货车面包车小轿车摩托车
()辆()辆()辆()辆()辆
合计2个轮子的4个轮子的6个轮子的
(28)辆(8)辆(14)辆(6)辆
授课人设计
思
鲁权屯镇集体备课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学科)
时间备课人董志刚袁振法
陈新课题: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
授课人班级课型:新授课时:2
教
学
目标1、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
2、在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他们养成有序观察,以及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重点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
难点体会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的方便
教具课件,统计表,纸片
教
学
过
程(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咱们班体育小明星评选活动开始了。
谁能当选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那我们就来现场来统计一下。
设计意图:直接点题,进行体育小明星的评选活动,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学生亲自经历了统计过程,才会更真实的统计结果。
(二)探究新知:
1、个人选举,组内收集。
2、师:现在各组的选票都已经收集完了,接下来,我们应该把评选的人数记录下来,用什么方法记录最好呢?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法:
生:用画O的方法。
生:用画√的方法
3、介绍用画正字的方法。
(1)我这是写的什么字?
生:正字
(2)你会写吗?
生:板书正字的书写方法在许多的记录方法中,请大家伸出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写一个“正”字。(师生共同书写“正”字,写时师强调笔顺。)
(3)“正”字方法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下面,我们就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每人的得票情况,谁愿意当记录员?(师指4名学生到前面,分别记录票数。)
4、用各种方法进行统计,选择不同的方法,所有学生一起完成。(选不同方法的代表上台板演)
生:我用√进行统计
生:我用正字方法进行统计
师:你发现正字方法有什么优点吗?
生:我发现正字比较方便
5、完成统计表。
师:选举谁的人最多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6、汇报结果。
师指一组学生,到前面展示汇报统计结果。
7、完成统计图。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一起进行记录,让学生自己发现“正”字统计的优点,学生亲身经历了才会有更好的思路,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是最准确的,还是最有印象的。
(三)巩固新知:
学生独立完成,最后向全班汇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生:我“正”字统计方法
生:我会完成统计表,统计图。
生:在刚才发言时我受到了你的表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五)布置作业
1、下面是本班同学喜欢的电视节目情况记录:
动画片:12人电视剧:10人体育:9人新闻:8人
把上面的数据记录下来并回答问题。
节目动画片体育电视剧新闻
人数
(1)喜欢()电视节目的人数最多。
(2)共调查了()名同学。
(3)如果是你看电视,你会选什么节目?授课人设计
教
学
反
思
第十单元单元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综合情境图——奥运在我心中,意在弘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不断追求创新与超越,在孩子们心目中从小播下奥运的种子,长大为祖国争光。整个情境图可分为5个区域,呈现的信息和作用是这样的:看台上的座位数——复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运动员跑步、踢毽子——有余数的除法;足球场上同学的对话——图形与拼组;跳高的成绩——毫米、分米和千米;掷铅球——统计。第二部分是对全册内容的回顾与整理,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本学期所学的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长度单位、图形与拼组,统计等知识。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完善对已有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为奥运争光彩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
2、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3、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1、加深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2、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课时安排:4课时
时间备课人董志刚陈新
袁振法课题:复习和整理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授课人班级课型:复习课时:1
教
学
目标知识与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的知识,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归纳整理知识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回顾和反思的习惯,为奥运争光彩的爱国情感,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重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难点复习和整理的方法,对万以内数知识的运用
教具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一)新课导入:
1、谈话:2008年奥运会是在我国举行的,关于奥运会你都知道什么?
生:我知道4年举行一次奥运会
生:我喜欢奥运会中的跳水项目
生:……
2、有这样一群小学生,也在为参加奥运会做准备呢,我们一起看一下(出示情境图)
(学生自由畅谈)
3、上面的数学信息多不多,怎么看好呢?
生:从左往右依次看
生:按照上中下来找
生:按地方看台、跑道、足球场
……
4、小组内交流数学信息,看一下包含了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
生:有万以内数加减法
生:有余数的除法
生:长度单位
生:……
5、总结:是的,这个情境图蕴含了我们学过的所有知识,你们学的怎么样呢,一起来验证一下吧,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看一下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这么多的信息,让我们先来解决看台上蕴含的数学问题吧!
1、读信息:
生:A区有380座;B区有350座;C区有286座;D区282座。
生:全校共有学生1806人
生:一年级有376人,二年级比一年级少62人
2、提问题: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知道哪些数学问题?
生:二年级有多少人?
生:二年级和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生:A区和B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生:A区比C区多多少个座位?
生:A区、B区和C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3、老师也有几个问题,我们一起看一下吧:
(1)1806的组成是多少?
(2)A区、B区、C区和D区,哪个区的座位最多?哪个区的最少?
(3)C区和D区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4、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口答:组成、数位、比较、估算
(2)小组汇报交流的解决问题的算式,教师及时板书,并分好类。
(3)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分析,找到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三种形式。
(4)总结: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引导说出计算万能以内加减法时要注意的问题:
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从个位减起,哪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三)巩固新知:
基础练习:
(1)综合练习第1题:连一连(板贴卡片)
1000四个千和八个一
560九百九十九
4008最小的四位数
999千位上是2,十位上是7的数
2070五百六十
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流汇报。
2、写出下列数的近似数。
(1)我们学校有学生1952人,约人。
(2)滨海大桥长2052米,约米。
(3)一篇文章有8978个字,约个字。
(四)达标反馈
1、综合练习第6题:房子里可能住着哪些数字娃娃?
6()7>6573()49<3549789>()98
2、综合练习第7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六)布置作业
1、下面各数中的“6”各表示什么?
(1)623(2)567(3)986(4)6321
2、按要求数数
从八百七十开始,一十一十地数,数到一千零五十。
授课人设计
时间备课人董志刚陈新
袁振法课题:复习和整理长度单位
授课人班级课型:复习课时:1
教
学
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经历数、画、量、算探究毫米、厘米、分米、米与千米长度单位的学习过程,进一步完善对已有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
过程与方法:以动手实践的自主探究活动为基础,以帮助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表象为目标,实现数的认识、图形与空间两个领域的互相融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回顾和反思的习惯,为奥运争光彩的爱国情感,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重点长度单位知识的系统及应用
难点复习和整理的方法,长度单位的灵活运用。
教具课件,米尺
教
学
过
程(一)新课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在看台部分复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今天我们复习整理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板书课题,请看情境图)
2、找信息:你找到关于长度单位的信息了吗?
生:学校的跳高纪录是110厘米,4103号运动员的跳高成绩超过学校纪录2厘米
生:这个小朋友推铅球的成绩是15米
生:2205号运动员每天坚持跑步1千米
3、提出问题:这些信息,你想知道什么问题?
生:4103号运动员的跳高成绩是多少?
生:图上小朋友的跳高成绩是多少分米?
生:……
4、老师的问题是这些长度按照从大到小的规律排列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再一次回到“奥运”情境图,找信息——提问题,这里有些问题学生可能说不到,教师一定要及时的引导:我有这样的问题你会解决吗?给学生一个榜样,学生就会成为两个、三个……
(二)探究新知:
1、回顾一下,到现在为止,我们都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生: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从大到小)
生: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生:mm,cm,dm,m,km。
2、它们之间分别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
生:1厘米=10毫米
生:1分米=10厘米
生:1米=100厘米。
3、小组内解决问题(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生:学校的跳高纪录是110厘米,4103号运动员的跳高成绩超过学校纪录2厘米
生:这个小朋友推铅球的成绩是15米
生:2205号运动员每天坚持跑步1千米
3、提出问题:这些信息,你想知道什么问题?
生:4103号运动员的跳高成绩是多少?
生:图上小朋友的推铅球成绩是多少分米?
生:……
4、老师的问题是这些长度按照从大到小的规律排列是怎样的?
(1)1米=10分米,15米=150分米,(2)1千米=1000米
(3)110+2=112厘米(4)1千米>15米>112厘米>110厘米
5、总结:长度单位之间一定要注意互相转化
(三)巩固新知:
巩固练习:
(1)5千米=()米3000米=()千米8分米=()厘米
60分米=()米()毫米=3厘米()分米=9米
()米=8千米()米=70分米7厘米=()毫米
单位间的互相转化,学生多说自己的理由。
(2)画一条5厘米的线段。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2)画线段略。
(四)达标反馈
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
(2)我的手掌的长度大约是1()。
(3)粉笔盒的高度大约是1()。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六)布置作业
一、我会长度计算
(1)3千米-()米=1000米
(2)36毫米+54毫米=()毫米=()厘米
(3)5千米=2000米+()米
(4)1分米-5厘米=()厘米=()毫米
二、把下面的每组数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2dm、2m、2mm、2㎞、2cm
()﹥()﹥()﹥()﹥()
三、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教室的门高大约2()
(2)橡皮的厚度大约4()
(3)我步行15分钟大约行1()
四、有19米布,如果每2米做一条床单,最多可以做多少条床单?还剩多少米布?
五、长颈鹿身高610厘米,大象比长颈鹿矮370厘米,大象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授课人设计
教
学
反
思
时间备课人董志刚陈新
袁振法课题:复习和整理有余数的除法
授课人班级课型:复习课时:1
教
学
目标知识与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归纳整理知识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回顾和反思的习惯,为奥运争光彩的爱国情感,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重点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有余数除法的解决问题处理方法
难点复习和整理的方法,对有余数除法知识的运用
教具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一)新课导入:
1、复习:我会口算
8÷2=0÷6=35÷4=
27÷9=42÷7=19÷3
(1)仔细观察得数,有什么不一样?(有余数或没有余数)
(2)复习各部分之间的名称。
(3)下面的三个算式进行竖式计算。(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知道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4)总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与有余数的除法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复习和整理有余数的除法)
2、导入在小学生“奥运在我心中”运动会上,孩子们也碰到和除法运算有关的问题了,我们一起看一下(出示情境图)
3、找信息:在图上你找到了哪些信息?
(1)小芳踢毽子1分钟踢了13个,小明踢毽子2分钟踢了18个,小红踢毽子1分钟踢了15个
(2)跑四百米的运动员有22人,每4人一组,
4、提问题:根据你找到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跑四百米的运动员需要分成几组?
(2)小芳踢毽子每分钟比小明多踢几个?
(3)小明一分钟踢了多少个?
(4)小红每分钟比小明多踢几个?……
(二)探究新知:
1、问题一:跑四百米的运动员需要分成几组?
生:22÷4=5(组)……2(人)答:需要分成5组。
生:剩下的2人也要进行比赛,所以需要分成6组进行比赛。
总结:这是生活中有余数除法的进一法,生活中这样的数学问题有很多,你记住了哪一个?
生:搭帐篷问题,剩下的人也需要一个帐篷
生:运东西问题,剩下的一点也需要再来一次。
生:租船问题,剩下的人也需要一条船……
举反例:那有没有不考虑余数的情况呢,举例说明
生:做衣服时,剩下的布不够一件了,就不能说成能做一件
生:拼图形,剩下的不够拼成一个了,也不能进一。
生:……
2、问题二:小芳踢毽子每分钟比小明多踢几个?
18÷2=9(个)13-9=4(个)综合算式:13-18÷2=9(个)
分析运算顺序:
生: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加法运算。
生:先乘除法,后加减法。
总结:在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中,我们的运算顺序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三)巩固新知:
1、学生独立解决自己提出的其它毽子问题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4×()﹤22()×9﹤777×()﹤52()×8﹤66()×4﹤31
学生间说一下自己的根据是什么。
3、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7+16=54-12÷3=2×6÷4=34-72÷8=
(四)达标反馈
连一连,填一填。
(1)把14个苹果平均放到4个盘子里。
每盘放()个,还剩()个。
□○□=□(个)……□(个)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六)布置作业
1、火眼金眼辨对错。
(1)25÷5=5()
(2)18÷4=3……6()
(3)14÷3=4()
2、我会算
15÷2=26÷4=7×5=30÷6=
授课人设计
教
学
反
思
时间备课人董志刚陈新
袁振法课题:复习和整理图形与拼组、观察物体和统计知识
授课人班级课型:复习课时:1
教
学
目标知识与能力: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图形与拼组、观察物体和统计知识的理解,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归纳整理知识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回顾和反思的习惯,为奥运争光彩的爱国情感,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重点图形与拼组、观察物体和统计知识
难点复习和整理的方法,对图形与拼组、观察物体、统计知识的灵活运用。
教具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一)新课导入:
1、谈话:经过前面的复习,我们把大单元的知识都整理了,在这册教材中还有几个小单元的知识点呢,你能猜到是谁吗?
生: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
生:第七单元的图形与拼组
生:第九单元的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也就是统计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及时板书)
2、真不错,在我们“奥运在我心中”运动会中,你能找到吗?试一下吧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物体
1、课件出示“奥运在我心中”运动会情境图,观察小朋友跳高部分,你发现了你说的哪些知识
生:我找到长方形了,
2、看这是我为海绵垫拍到的照片,这是谁看到的
生;这是带黄帽和蓝帽的小朋友看到的,
生:这是带灰帽的小朋友看到的
生:……
3、总结:为什么照片不一样?
生:站的位置不一样,拍到的角度也不一样
生:观察物体,要注意自己的观察角度。
(位置:正面、侧面、后面、上面、下面)
二、图形与拼组
1、我们认识的平面图形有哪些?
生:三角形、圆形、长方形
生: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生:五边形、六边形
2、下面用你手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再一次研究他们的特点有什么?
学生自主活动,教师进行指导
3、汇报交流:
生:我通过对折发现长方形对边相等
生:我通过对折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相等
生:我用三角板的直角验证,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生:我通过对折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生:我用三角板的直角验证,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生:……
4、总结:
①长方形的名称:长边的长度叫长,短边的长度叫宽。②正方形的名称:正方形的边的长度叫边长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5、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
三、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统计)
1、参加运动会的人这么多,怎样来统计一下呢?
生:按男生和女生进行统计
生:按年级进行统计
生:按参加项目进行统计
2、男女、年级、项目等这些都是标准,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收集与整理就是分类统计,下面同学们一起完成这两个统计表吧(课件出示按项目统计、男女统计)
3、集体订正与总结:仔细观察这两个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生:标准不一样,合计是相同的。
(三)巩固新知:
1、说出下面每种色块各是几边形?
2、动手做
(1)先在一张长方形纸上剪出一个正方形,再在正方形纸上剪一刀,能剪出什么图形?
(2)与同伴交流一下,你们剪出的图形一样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六)布置作业
授课人设计
近似数
课时
班级
编写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课本第77页例8及练习十六第6题。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近似”的观念在小学数学知识里,有一个孕伏与发展的过程,在本课,第一次出现了近似数的概念,这个概念是相对于他们学过的精确数而言的。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通过比较大小和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几个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生活、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挂图、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准备练习
二、新课教学
1、接着数数。
1998、()、()、()
9997、()、()、()
497、()()、()
2、按照要求排列下面各数。
10019961008
()()()
205306402
()()()
1、组织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出示例8的主题图。
聪聪去调查了育英小学的学生数,他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育英小学有1506人,约是1500人。”育英小学到底有1506人还是1500人呢?为什么?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思考:后半句约1500人是什么意思?
小组汇报:
A、认为育英小学的认数是1506人,因为他告诉我们就是1506人,后半句他说的是约是1500人,是说他们学校的人数和1500人的差不多。
B、也认为育英小学有1506人,他说约有1500人是大概就是1500人的意思。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作好铺垫。
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思考:后半句约1500人是什么意思?
小组汇报:
A、认为育英小学的认数是1506人,因为他告诉我们就是1506人,后半句他说的是约是1500人,是说他们学校的人数和1500人的差不多。
B、也认为育英小学有1506人,他说约有1500人是大概就是1500人的意思。
师小结:我们把1506这个很准确的数字就叫做“准确数”,而1500这个和1506差不多的数就叫做“近似数”。(边说边板书)
引导学生明白近似数更容易记,因为它正好是正百数。
出示例8主题图比较一下1506和1500这两个数,体会一下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更容易记住
这两个数,体会一下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更容易记住
(2)聪聪那天不仅调查了育英小学的人数,还调查了新长镇的人数是9992人,约是()人,先独立填填,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谁来说说你写出的近似数是多少?
个别汇报:
A、约是10000人,因为我觉得9992人接近10000人,
B、我写的是“约9990人”因为9992人和9990只相差2。
同学们你们同意哪位写的呢?为什么?
师生小结:我们用近似数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容易记住,所以,一般我们都用整百、整千、整万数。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的学习,理解近似数的含义,感受到近似数的作用,同时掌握近似数的写法。
2、请你说说身边的近似数,找找生活中的近似数。按照教师的要求,先独立想想,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3、组织活动3——猜一猜。
(1)(练习十六第9题)
提出题中的要求。
请大家独立动脑筋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看你们手猜的一样吗?互相说说你们为什么要这样猜。
(2)组织进行集体交流。说一说你猜出来的结果是什么样的?你是怎么猜的?
及时肯定回答好的学生,并帮助学生总结应当怎样猜。
让学生将所准备的卡片,按照教师的要求摆一摆:将所准备的卡片组成三位数或四位数;读一读:同桌相互读摆出的数;说一说:再互相说一说对方所摆事出的数的组成;
[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猜一猜”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近似数与生活的联系。
三、课外训练
1、组织数学游戏——猜价格/
(1)电视节目“幸运52”猜商品价格的游戏大家看过吗?
其实这样的游戏应用的也是数学知识。今天我们也来玩一玩这样的猜数游戏。
(2)游戏规则:老师给你一个提示,比如这个数几千几百的数,然后就开始猜,老师提示手中的数比你猜的数大还是小。同学们再根据这个提示继续猜直到猜对为止。
(3)进行第一轮猜数游戏。
[设计意图]此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感。
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9.日月潭》教学设计
(执教时间:2017.3.7)
教材简析:
《日月潭》一文介绍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我国领土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作者的浏览顺序是:首先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美丽的风光景色;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最后介绍了日月潭中清晨和中午各异的秀丽风光。本篇课文中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文中的字里行间都体现着景色的迷人和秀丽,洋溢着作者对于日月潭的喜爱之情,对于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学会品析好词佳句的能力,还能够在课文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
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去过台湾参观过日月潭的人不多,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这里有所了解。本文文字优美,结构简单,所以学生理解内容也不会太难,只要能够明白一些词语的意思,能够通过对句子的分析和想象理解日月潭的美景,学会通过句子来表达美丽的景色。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环、绕、茂、隐、筑、晰、朦、胧、境9个生词,学生会写12个生词。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抓住“群山环绕、树木茂盛、清晰、朦胧、仙境、隐约”等词语,品味文中的佳句,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品味文中佳句,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教学难点:读中感悟,感受日月潭不同的秀丽风光,体会课文内容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法,媒体辅助法、范读法、引导点拨法、提问法等。
学法:朗读法、勾画圈点法、自读自悟法等。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师生搜集的台湾及其他风景区的资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台湾地形图和日月潭风景图片)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宝岛台湾。台湾省的中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在其中的一座高山上,有一个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湖,这个湖就是——日月潭。
2.板书课题,指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想知道课文是怎样描写日月潭的吗?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你喜欢的词语。(教师巡视指导。)
2.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注意读准“绕”“筑”“朦”“胧”“境”几个字)
3.小组合作学习: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如: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记忆“朦”“胧”“境”;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读记“环—坏”“境—镜”“绕—浇、烧”等字)
4.同学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5.给生字组词、造句。
6.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日月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朗读课文。
这次要求要比刚才读得更好、更流利。读完后同桌交流读懂的内容。
四、再读质疑。
1.学生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预设:
(1)日月潭为什么会在高山上?
(2)日月潭周围有哪些名胜古迹?
2.对问题进行评价,学习提问题。
五、积累词语。
全班交流自己喜欢的词语,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板书,再请学生当小老师带着同学读词语。可以鼓励学生把喜欢的词语抄一抄。
六、指导书写。
1.学生看“我会写”中的生字词,说说哪个字最容易写错,哪个字不容易写好,应该注意什么。如书写时容易多加点的:建、茂、绕。
“茂”:下面是“戊”不是“成”,斜钩写舒展,最后一点不能丢。
“盛”:上窄下宽,最长的一笔要写平直,使整个字平稳。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3.书写展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要继续昨天的“日月潭之旅”,大家准备好了吗?
2.这是一次特殊的旅行,需要大家发挥想象力,还要带上我们的生字朋友,先和他们热情地打个招呼,好吗?(复习词语)
二、朗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2.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日月潭的位置?“台中”指什么?
思考下面问题:①这个自然段共有______句话。②台湾省最大的湖是_______,位置在__________。③描写山多,树多的词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_。
3.看图理解“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的意思。说说你能体会到什么?(日月潭很美)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我们知道,“日”是指太阳,“月”是指月亮,这个湖真是那么大吗?大得能装下太阳和月亮?
1.自由读这一段,找出写名字由来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句子: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比较感知,指导朗读。
(1)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2)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三)学习三、四自然段。
过渡:日月潭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它像一个爱打扮的小姑娘,在不同的季节换上不同的新装,呈现不同的景色。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其他人想一想:这是描写什么时候的景色?
2.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月潭清晨时的景色,看图说说:湖面上笼罩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理解隐隐约约)
3.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找出一对反义词。(清晰——朦胧)
4.下雨时,日月潭会呈现什么景色呢?
(1)出示图片,找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好像童话中的仙境。)
(2)拓展练习。
(出示图片)你们看这就是日月潭黄昏的美,你能用什么样的词来形容?(……好像……)
(四)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段。
2.用一个词语来说说你了解的日月潭。(美丽,秀美,风光秀丽)
三、拓展。
1.当导游,带着大家去日月潭观光游览。
(1)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懂,抓住重点,准备做介绍。
(2)小导游注意要先做自我介绍,声音洪亮,自然大方。
(3)学生边听介绍,边看日月潭景色画面,思考:导游是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日月潭的?(指名回答,板书:位置、名字由来、景美、清晨、中午、下雨)
(4)同学对导游的介绍进行点评。
(5)大家推荐一位小导游做介绍。
2.通过小导游的介绍,我们知道了日月潭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她像一个爱美的小姑娘,在不同的季节换上不同的新装,呈现不同的景色。同学们想不想通过自己的朗读把日月潭的美表现出来?(进行朗读擂台赛。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的,读出感情。配乐。)
四、总结课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课本上的学习伙伴知道台湾有美丽的阿里山,你还知道台湾有哪些著名的景点?
五、布置作业。
扮演小导游将日月潭的风光介绍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9.日月潭
清晨隐隐约约
中午清晰可见风光秀丽
雨中一片朦胧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全册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全册教案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二年级集体备课计划》,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二年级集体备课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实施课程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强化教学教研工作,注重新、老教师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使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都能受益,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语文教学活动,促进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充分发挥全体语文教师的聪明才智,凝聚语文教研的集体智慧,浓厚语文教研的氛围。优化备课组活动,以研究课为中心,努力探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二、工作目标:
1、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深入课堂教学研究,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导处指导下,做好校本教研,提高教学实效。
3、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语文学科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自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三、具体实施步骤:
1、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是:个人粗备——集体备课——个人细备。备课组要实行先周集体备课。每课题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
2、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和大纲,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集体备课时详细介绍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教材重点难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每课课时分配,教学方法的设想等。
3、组内每位教师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各抒已见,充分讨论,统一认识,活动结束后,备课
组长要认真做好活动记录,以备学校领导及教务处检查。
4、集体备课时,除中心发言人作主题发言外,其他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教学设想并阐述理论依据,经过“争鸣”,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和实施教案。各位科任教师在这一教案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实施、总结和反思,最终形成对某一教学内容的最优秀的教学设计。其它教师在原有备课上进行修改,特别要注意记录好课后反思。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及教学反思(新教材)”,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补充描写春天的词语,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
2、能通过提问的不同,读出同一个句子句子不同的语气。
3、掌握左半包围的字的书写要点。
4、朗读背诵古诗,阅读短文,理解文本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掌握汉字书写规律。
难点: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小草的坚韧不拔。流利朗读文本,理解文本的意思。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我是小导游
1、出示生字卡,指名读生字,师生共同正音。
2、同学自由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看图认字:亭、厕所、宝塔
分析字形特点认字:餐
根据字义理解识字:管理、咨询
3、同桌检查读词语,互相评价校音。
4、老师指名读生词,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5、我来当小导游。
我们今天去中心公园玩儿,公园可真大,同学们可得认清楚指示牌,可别走丢了。谁来当小导游,带领着我们一起游览一下公园呢?简单的介绍一下公园里有什么。
6、小结:这张图就是我们在公园里经常见到的导览图,看到这张图,我们就知道这个公园里有什么设施,我们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认识这些指示牌,我们在公园里就能更好的游玩了,下次与家长去公园玩,你们也给家长讲讲这个导览图吧。今天我们就游览到这里。
二、读读写写
1、出示春天的图片,说说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观察春天的景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2、出示课本的练习题,举两个例子。
______的天空_______的阳光
______的田野_______的微风
______的柳条_______的草坪
示例:我看到碧绿的田野、细长的柳条。
暖暖的阳光让我感到春天来了。
同学们,你们还想到了什么,把你感受到的说一说。(指名说自己的想法)
微风:轻柔的、温柔的
草坪:嫩绿的、细软的、充满生机的
天空:蓝蓝的、广阔的、一望无际的
言之有理即可。
3、选择你喜欢的词语填在课本划横线的地方,字迹工整。
4、出示句子“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指名读句子。根据教师的提问读这个句子。
什么睡在松软的泥土里?(重读“种子”)
种子睡在哪里?(重读“泥土里”)
种子睡在什么样的泥土里?(重读“松软的”)
根据提问的侧重点不同,读的过程中,重读的地方也不一样,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提问所问的要点。
5、指导书写。
归纳总结:“底”“原”是左上包围的字,写的时候注意撇要写伸展;“处”“递”是左下包围的字,捺画要写得伸展。
学生描红,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这节课上,学会了如何看公园的导览图,与我们实际的生活紧密相关,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在生活中留心观察,扩大自己的识字量。
第二课时
一、走进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1、导入:小朋友们,学习这一单元课文后,我们发现了春天新长出的景物,如:小草从地下钻出头来。现在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2、初读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注意“枯”不能读成“gu”,不可写成“姑”。荣不要读成“yóng”。
3、理解古诗内容。
(1)自由读诗,画出朗读节奏。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再自由读诗,了解诗歌大致的意思。
(3)出示课本插图,学生观察。
(4)小组讨论后汇报。
大意释析:“离离原上草”,辽阔的大地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
(2)多媒体展示辽阔草原。看到后你的感受怎样?(惊讶,舒服,心旷神怡。)读出你的感受。
“一岁一枯荣”,出示春、夏、秋、冬草图,让学生讲两幅图的不同理解诗意。
(5)教师小结:“一岁一枯荣”是大自然的规律。大家看的这枯荣图有什么认识请读出来。
(6)看春秋草图理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7)教师小结:读到此句诗时,大家的心中对小草涌起了什么感觉,说一说。
它们无情摧残小草,枯萎衰败,春天一到,小草又恢复了生机。
4、师点拨:此时,你最想对小草说些什么呢?(小草的生命力真顽强啊!)
5、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怎样读?
(体会到了作者对小草的赞美、喜爱。第三句“野火烧不尽”语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小草的顽强,“烧不尽”读重音;第四句“春风吹又生”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又生”读重音。)
6、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二、我爱阅读
1、播放短文录音,请学生仔细听录音,把自己读不准的字圈划出来。不理解的句子划上波浪线。
2、小组讨论解决难点。出示:沙沙沙、轰隆隆、叽叽喳喳,重点指导读好拟声词。
3、学生自由朗读短文,把字音读准,语句读流畅。
4、说一说这一篇短文讲了个什么故事。(指名说)
5、分小组按照自然段顺序,轮流朗读短文。
6、师生合作读短文,分角色朗读短文,笋芽儿的话让女生读,妈妈教师读,旁白男生读。
三、课堂小结
1、背诵古诗
2、把我们学习到《笋芽儿》读给爸爸妈妈听吧。
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一
天空:蓝蓝的、广阔的、一望无际的
微风:轻柔的、温柔的
《赋得古原草送别》
小草坚韧不拔的精神,生命力顽强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想象、思维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课设计有梯度性,先课本上,再课外和生活中。如在完成第一题时,老师创设导游的情景,让学生练习说话;在完成第二课时,要求学生充分的抓住文本特点,通过朗读讨论的形式,来理解文本的意思,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能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作者的心情,并且能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充分的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会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周教案集体备课
数学 课程教案
6年级: 主备者: 马国霖 备课时间:10-9-3
周次
2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1 授课课题
整理与练习(2)
基本 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材第8页 “练习与应用”第5~10题。
目的 和要 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如ax±b=c、ax±bx=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能力和符号感。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题。
教学方法
及手段
通过教学使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巩固练习: 1、练习二、5 启发学生回忆三角形和长方形面积以及周长公式。 第二题根据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列出“2X+1.5×2=9”,也可以列出“X+1.5=9÷2”) 2、练习二、6 小组讨论题目中数量的相等关系。指名口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地铁一号线地上部分长度×2-0.7千米=地下部分的长度。 3、练习二、7 生独立解决,集体核对时让学生说一说题目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请学生口答检验过程 4、练习二、8 出示第8题,生独立解决后根据数据说说感想。 5、练习二、9和10 重点强调数量关系等以及如何解方程的。 6、思考题 启发:取了若干次后,红球正好取完,白球还有10个,说明什么? 说明取出的红球总数多10个。由此,可列出方程6X-4X=10。 作 业
练习二1——5题
板书设
计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结
周次
2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2 授课课题
整理与练习(3)
教学基本 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材第9页 “探索与实践”,“评价与反思”,完成第11~14题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如ax±b=c、ax±bx=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能力和符号感。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题。
教学方法
及手段
通过教学使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学法指导
观察思考并讨论练习。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探索与实践 1、第11题 组织学生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探索与实践”第11题。 2、第12题 实物投影出示。 操作完成后让同组同学互相测量分成的两段的长度,以检验各人操作是否正确。 3、第13题 可以提示学生课前在学校的跑道上或者其他已知长度的路上,按照正常的步行速度走一段距离,并记录好时间,反复2-3次后借助计算器算出平均每分钟大约步行多少米。 二、评价与反思 活动时,要引导学生根据评价指标回顾相关的学习情况,举例说说自己在这方面做得怎么样,有哪些成功的经验,还存在什么不足。然后实事求是地给自己作出评价。同时,要提醒学生针对自己本单元的学习情况,提出改进措施明确努力方向。
三、评价总结
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们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作 业
补充习题
板书设
计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结
周次
2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3 授课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
教学基本 内容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第10~11页的例1、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三第1~5题。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及难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方法
及手段
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学法指导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 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平面图形)。 今天我们学习立体图形。 像墨水瓶、罐头盒、魔方玩具、牙膏盒、排球、肥皂盒、台灯罩,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出示这组物体的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里面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师:说说你见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2、师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让学生观察: ⑴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⑵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长方体有多少条棱?量出每条棱的长度,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⑶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师:因为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画长方体。教师板演画法。 3、出示用细木条(或铁丝)做棱,用橡皮泥粘成的长方体框架,观察一下: ⑴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 ⑵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通过观察得出: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零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4组 。 引导学生总结出上面的两个问题,并回答。 4、 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说说长方体的特征有哪些,量出它的长、宽、高。 5、出示例2 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 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并在小组里交流。 6、选择一个正方体实物,说说它的特征,量出它的棱长。 7、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呢? 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汇报。 作 业 1、做练习三第1题。 让学生思考:第三个图形有什么特别之处。你是怎样知道的? 2、做练习三第2题。 3、做练习三第3题。 4、做练习三第4题。 判断出摆出的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指一下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再说说分别是多少厘米。
5、做练习三第5题。
板书设
计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结
周次
2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4 授课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识(2)
教学基本 内容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第12页的例3以及“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三第6、7题。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强化对长方体面和棱特征的认识。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及难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
教学方法
及手段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
学法指导
讨论交流,并认真听讲思考。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阅读书本12页,并初步理解解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复习特征、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谁能对着模型再来介绍一下? 4厘米 4厘米 (1)正方体的底面面积是( )平方厘米 (2)要焊接一个长方体框架长10厘米、宽8厘米,高4厘米,一共需要多少铁丝? 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进行学习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认识正方体的展开图 1、出示正方体纸盒: 师:你能够沿着这个正方体的棱把这个正方体纸盒剪开吗? 要求:剪的时候要沿着沿着棱剪,并且各个面要互相联在一起。 2、这个长方体纸盒你也能够沿着棱把它剪开吗? 看看长方体的展开图,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追问:你能从展开图中找到3组相对的面吗? 三、指导完成“练一练”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作 业
补充习题
板书设
计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结
周次
2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5 授课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教学基本 内容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第15页的例4,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四第1~5题。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及难点
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及手段
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学法指导
尝试与教师一同解决问题,积极思考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阅读书本15页,了解方程解应用的方法。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 复习导入 谈话:前两节课我们探索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这几个面之际有什么关系?他们可以分为几组?正方体呢?
二、自主探究 1、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出示问题:如果告诉你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你能算出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吗? 追问: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与这个长方体各个面有什么关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 (2)启发:请你借助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模型思考,根据长方体的特征,可以怎样计算这六个面的面积之和? (3)比较小结:这两种方法都反映了长方体的什么特征?你认为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要根据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关的长和宽) (4)提出要求:用这两种方法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都是可以的,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 2、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谈话:根据长方体的特征,我们解决了做一个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的问题,如果纸盒是正方形的你还会解决同样的问题吗?
3、揭示表面积的含义
谈话才我们刚才我们在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致少各要用多少硬纸板的问题时,都算出了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作 业 1、做“练一练” 2、做练习四第1题 3、做练习四第2题 4、做练习四第5题 板书设
计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结
快乐读书吧
教学目标:
1、认识图书,体会课外读书的乐趣。
2、学会分享有趣的故事,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故事书。
教学重难点: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并能在生活中广泛有效地阅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个人物形象——弗朗兹)同学们知道这是谁吗?同学们想知道关于他的小故事吗?
老师截取课外书中的一段故事,讲给学生听。
2、简单介绍这本书的作者:奥地利作家克里斯蒂娜涅斯特林格。
3、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像他这样的小男孩吗?(指名说一说)
4、(出示书本目录这一页图片)这个标题读什么?(目录)目录上有些什么内容?请你仔细观察图片,然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目录上有小标题,有页码。目录告诉我们书里主要写了什么,要读的内容在那一页。翻看目录可以更快的找到我们想要找的内容。
5、介绍目录的用法。先找到要读的内容,然后看到相对应的页码,翻到这一页,就是我们想找的内容。同学们,你学会了吗?
二、班级故事会
1、以小组为单元,轮流把自己读过的故事分享给其他同学。
2、每个组请一位代表把他的故事给全班同学分享一下。老师对讲的精彩的同学提出表扬,给小组加上一颗星,星星最多的小组最后获得“故事大王”的称号。
3、每个组推荐一本故事书,简单的介绍这本书中的故事情节。推荐书目:《绿野仙踪》《小猪变形记》《说说我有多爱你》等。
三、课堂小结
书中有各种各样的朋友等着我们去认识,书中有精彩绝伦的故事等着我们去欣赏,书中还有很多神秘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我们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能与他人分享自己读过的故事,也一定能收获更大的快乐和更多的朋友。
板书设计:
有趣的儿童故事
《弗朗兹的故事》
目录的使用
分享我的故事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于是在教学中,我注重将图片观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类型。既关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引导。通过分享故事的形式,促进学生的读书热情,能与人分享自己读的故事,从而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复述文本内容的能力,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技能,得到全方位的进步和提高。
2018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备课教案
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春天到了,看公园多美啊!你们想不想也到公园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呀?但去之前我们先要为自己准备午餐。
教师:看,这是超市的食品专柜,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一包饼干7元,一个面包4元,一个蛋糕6元,一盒牛奶2元,一筒可乐3元。
师:图中告诉了我们一些食品的价格。小红为春游活动准备了午餐,她想买3盒牛奶和1包饼干,一共要花多少钱呢?你能帮小红列式计算吗?把你的想法写在本上。
学生1:2×3=6(元)67=13(元)
学生2:2×3+7=13(元)
学生3:7+2×3=13(元)
教师:你们是怎么想的?(学生说说自己列式的想法)其他同学同意吗?这三种方法都很好。
教师:三位同学说的都很好,老师告诉你们第2个同学和第3个同学列的算式叫做综合算式,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混合运算。
二、新授
(一)乘加问题。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算式
①2×3+7
②7+2×3
学师:观察这两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1:2×3+7先算2×3=6(元)也就是三盒牛奶的钱数,再用三盒牛奶的钱数加上一包饼干的2元就是一共花的钱数。
教师:7+2×3又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2:虽然7在前面,但也要先算2×3=6(元)再加上一包饼干的2元,一共花了13元。
教师小结: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三位同学的想法,请你认真观察,动脑筋想一想,这三种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教师: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这三种做法表面有所不同,但是要求一共花了多少元?都要先计算三盒牛奶的钱数再用三盒牛奶的钱数与一包饼干的钱数这两部分合在一起就是要求总钱数,你们发现这三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了吗?
教师:那老师想问问你们,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综合算式,我们应该先计算哪一步呢?
学生: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
教师:刚才我们计算了小红出游准备午餐的价钱,现在你想不想为自己的出游准备午餐呢?任选2种食物试着买一买,数量不限,想想该怎样列式?
学生汇报,一个同学说他列的式子。
教师:快结合这幅图猜猜这位同学想买什么?这个综合算式该怎样计算?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乘法有加法,我们应该先算哪一步呢?
学生: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二)乘减问题。
教师:相信同学们也计算出了自己买东西要花多少钱了吧,小明也准备了午餐,但是小明在买东西的时候,遇到了困难,你们想帮助他吗?
教师: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我们来看看小明遇到什么困难,小明带了20元,想买4个面包,他想请大家帮他算算,他还能剩多少钱呢?你们会列示吗?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20—4×4=4(元)
教师:观察这个算式,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
学生:先算买4个面包用去多少元,再用小明带的20元减去用去的钱数就是剩下的钱数。
教师:你的思路真清楚,那这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先算4×4=16,也就是4个面包用去16元,再用小明带的20元钱减去用去的16元就是剩下的钱数。
教师:同学们你是这样想的吗?
教师:同学们你们真棒,这么快就帮小明解决了问题。刚才我们通过为春游准备午餐,一起认识了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现在请大家再来看看这些综合算式,(出示)想一想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加法或减法的综合算式,我们应该先记算哪一步呢?
学生:都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找2个同学说)
(三)除加、除减问题。
教师:同学们总结的真好,现在我们来做几组小练习,看看谁学得最好,请你观察这个综合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最后口算出结果。
28-6×3=5×9-40=54÷9—4=2048÷6=
教师:通过3、4题我们知道了像这种有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的综合算式,我们要先计算除法,再计算加法或减法。(找2个同学说)。
教师:那么通过我们上面的学习内容,你能总结一下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或减法,又有乘法或除法时,我们应该按着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吗?
学生:在算式中,有加减或乘除法,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板书)
三、练习
1.说一说先算什么,再计算。
6×44=25—3×7=72÷8—4=20—63÷9=
2.当小老师,判断,并改错。
69÷3=55÷55=69—3×2=1248÷8—4=2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老师相信只要你在课堂上积极开动脑筋,你就会越来越聪明的。
第二课时解决问题:混合运算及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题
一、用脱式计算
(1)(37–28)×4(2)8×6–30(3)42–30÷6
======
(4)196×5(5)35÷(28–21)(6)5×(28÷4)
===
===
二、列式计算(文字题只能写综合式,然后脱式计算)
(1)21加上24,再减去45得多少?(2)8乘以3的积再除以6得多少?
三、应用题
(1)体育老师买了一条36米长的绳子,做长跳绳用去15米,还剩多少米?
(2)体育老师买了一条36米长的绳子,做长跳绳用去15米,做短跳绳用去8米,还剩多少米?
(3)学校用80元买体育用品,买篮球用去60元,还剩多少元?
(4)学校用80元买体育用品,买篮球用60元,剩下的买了4根跳绳,每根跳绳多少元?
(5)菜站运来60筐黄瓜,一个食堂拉走30筐,剩下的分给6个副食店,平均每个副食店分到多少筐?
(6)水泥厂一天生产了98袋水泥,上午运走50袋,下午运走23袋,还剩多少袋?
(7)自行车厂要生产80辆自行车,已经生产了50辆,剩下的每天生产6辆,还需要多少天?
(8)要修一条90米长的水渠,修好了60米,――――――――――?
(把它编成用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再解答出来)。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青岛版)
单元教学内容
初步认识角,比较角的大小,画角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借助三角尺认识直角、锐角、钝角,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画角。
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分析
1、较好的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材中选择了学生最熟悉的教室内的活动作为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教材又适时地将其中的数学信息抽取起来,让学生观察、分析,理解知识,努力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强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教材从学生对角的已有认知入手,让学生在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等实践活动中认知角,借助学生所喜欢的小制作活动引起对角的大小的探究,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容易理解。
单元教学重点
角的认识
单元教学难点
比较角的大小。
课时分配
信息窗1教室里的角——2课时
信息窗2玩调皮猴——2课时
实践活动——我们身上的小秘密1课时
解决措施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切实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
2、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观察、比较和操作的方法自主学习。教学中,可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剪一剪、摆一摆、拼一拼、折一折等活动,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建立角的空间观念。
备注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2周集体备课教案(新教材人教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8370.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