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1、长度单位及单位间换算
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
1km=1000m1m=10dm1dm=10cm1cm=10mm1m=100cm
1mm=1000m1m=1000nm
2、时间单位及单位间换算
小时—h分钟—min秒—s
1h=60min1min=60s1h=3600s
3、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取参照物。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4、运动的快慢:
(1)速度的定义: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2)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计算公式:v=s/t
(4)速度的单位: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
(5)1m/s=3.6km/h1km/h=1/3.6m/s
(4)(6)平均速度的计算:v=s/t
5、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真空中不能传声。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
6、声音的特性: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声音本身的一种性质)。
人们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7、声的利用:
(1)声音传递信息:雷达、B超、声呐系统
(2)声音传递能量: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清洗物体
8、噪声的控制:(1)在声源处-----阻止噪声的产生
(2)在传播过程中-----阻止噪声的传播
(3)在人耳处-----阻止噪声进入人耳
9、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温度计的使用规则:(1)温度计的液泡全部进入液体,不能碰到容器的底部或壁部;(2)温度计的液泡放入液体一会儿,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的液柱的液面相平。
10、体温计的量程:35~~42,分度值时0.1。
1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吸热
晶体熔化时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做晶体的熔点。
非晶体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没有固定的熔点。
1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13、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
汽化的方式:
(1)沸腾: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持续加热。
(2)蒸发:再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缓慢地汽化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14、液化:物体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放热
液化的方式:(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15、升华:物体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
16、凝华:物体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常见自然现象的形成:
雨-----液化露-----液化冰-----凝固雹-----凝华
雾-----液化白气----液化霜-----凝华
1、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同种均匀介质。
3)、光线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
4)、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
5)、光在真空中的速度:3×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近似和真空中的速度相同。
2、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内容: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4、光的折射:
1)、概念: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的两种情况: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光在密度不均匀的同种介质中传播,也会发生折射。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光折射的特点: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5、光的色散
1)、定义:太阳光通过棱镜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2)、色散的实质: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折射,且不同的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其偏折程度不同,这样白光就被分离开了。
3)、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6、透镜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对光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对光有发散作用。
7、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投影仪(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放大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8、透镜成像规律:
9、眼睛和眼镜:
1)、眼睛中的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从物体射入人眼睛的光线经晶状体折射后,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近视眼:人眼只能看到近处的物体,可利用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来矫正;
远视眼:人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可利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来矫正。
10、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是由两组透(目镜和物镜)镜组成,每个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被观察的物体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被观察的物体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最终人眼看到的相当于被观察的物体的倒立、放大的虚像。
2)、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物体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体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1、质量
1)、定义:物理学中,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2)、单位:国家单位:千克-------kg;
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3)、单位换算: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4)、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学生天平
5)、托盘天平的使用:
放、拨、调、测、读、收。
12、密度
1)、概念: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ρ=
3)、单位:千克每立方米---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质量
1、质量的定义: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你知道什么时候物体的质量会发生变化吗?请举例说明)
3、质量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其它常用单位还有吨、克、毫克。
4、质量的测量:常用测质量的工具有杆秤、案秤、台秤、电子秤、天平等。
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来测量质量。
5、托盘天平
(1)原理:利用等臂杠杆的平衡条件制成的。
(2)调节: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线处。
2: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有些天平,只在横梁右端有一只平衡螺母。有些天平,在横左、右两端各有一只平衡螺母。它们的使用方法是一样的。当旋转平衡螺母使其向左移动时,相当于向左盘增加质量,或认为从右盘中减少质量。当旋转平衡螺母使其向右移动时,情况正好相反。
(如何通过指针来判断调节平衡螺母的方向和判断是否调平了。)
(3)测量: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什么顺序加砝码,怎么知道调平了?这时能调节平衡螺母吗?调了又会怎么样影响测量的结果呢?)
(4)读数: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如果砝码质量变大了或变小了测量值又会怎么变呢?)
(5)天平的“称量”和“感量”。
“称量”表示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大质量数。“感量”表示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小质量数。称量和感量这两个数可以在天平的铭牌中查到。有了这两个数据就可以知道这架天平的测量范围。
(测量后能更换地点再测吗?如果真换了该怎么办呢?)
6、会估计生活中物体的质量(阅读117页)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物态变化”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物态变化
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3、温度计的使用:
a.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b.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c.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
四、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一)熔化和凝固
1、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3、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4、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5、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6、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7、晶体熔化的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
8、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9、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10、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1)AB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
(2)B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始熔化;
(3)BC物体股、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4)C点为液态,温度仍为50℃,物体刚好熔化完毕;
(5)CD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
(6)DE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7)E点位液态,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50℃),开始凝固;
(8)EF段为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9)F点为固态,凝固完毕,温度为50℃;
(10)FG段位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
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二)、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D)沸腾比蒸发剧烈;
(3)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
(4)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
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三)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
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
(四)、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
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
2、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6351.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