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重要复习资料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重要复习资料”,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重要复习资料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一、走进分子世界
1.分子模型的建立:
(1)物质可分,许多现象可以用物质的微粒模型来解释;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可分。
2.分子动理论主要内容: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很小,分子之间有空隙。
a.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直径数量级为10-10m;
b.酒精与水互溶,总体积变小。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a.扩散现象(布朗运动);
b.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a.固体很难被拉长,说明分子引力的存在;
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斥力的存在;
c.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具有同时性。
3.用分子模型解释固液气的性质
(1)固体:分子间距较小,有规律排列,只能围绕某点振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液体:分子间距较大,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运动,有一定的体积,而形状不确定。
(3)气体:分子间距为液体的10倍以上,能自由地沿各个方向运动,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二、静电现象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1)单质分子:由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如金刚石;
(2)化合物分子:有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如水;
(3)原子可分:原子是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数量相等,原子呈电中性,原子构成的物体也呈电中性。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1)现象: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
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带正电)
(2)带电:经摩擦过的绝缘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即称为带了点。
3.两种电荷:
(1)富兰克林定义:
正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为正电荷;
负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为负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原子构成初步及对摩擦起电的解释
(1)原子可分,原子内部正负电荷数量相等。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2)摩擦起电实质: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三、探索更小的微粒
1.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时间:1911年英国卢瑟福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核式结构模型。
(2)理论: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核外电子受原子核的吸引,绕核做告诉运动。
(3)原子核的直径约为10-15m。
(4)物质的组成:

2.近代物质微粒发展
(1)分子:阿伏加德罗(意)1809
(2)原子:道尔顿(英)1808
(3)电子:汤姆生(英)1892
(4)质子:卢瑟福(英)1919
(5)中子:查德威克(英)1932
(6)夸克:盖尔曼(美)1961
3.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利武器。
四、宇宙探秘
1.认识宇宙的历程:
(1)古代人:观察星空,绘制草图,命名星座。天圆地方论。
(2)地心说:托勒玫。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日月星辰都围绕着地球旋转,符合神权统治思想。
(3)日心说:波兰、哥白尼。认为太阳位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围绕着太阳旋转,受到教会迫害。
(4)近代:借助天文望远镜不断探索,认为一切物体都在运动,恒星也在运动,天空有无数的星系也在运动。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2.量天尺的单位之一:光年:光仔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1光年=9.461×1015m
3.宇宙从何而来:
(1)宇宙爆炸学说:
早期宇宙是一大片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均匀气体,温度极高,密度极大,极不稳定,且以很大的速率膨胀爆炸,涉及到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温度则相应下降,到一定程度逐步形成超星系团、星系团乃至恒星和行星等。
(2)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
a.气球膨胀,任意两点距离都在增大。
b.多普勒效应:物体远离,声波波长变长。哈勃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

精选阅读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复习提纲

第七章《欧姆定律》复习提纲

一、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1.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

2.设计实验: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即: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

3.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信息:(会进行表格设计)

4.分析论证:分析实验数据寻找数据间的关系,从中找出物理量间的关系,这是探究物理规律的常用方法。

5.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1.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I=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I—电流—A,U—电压—V,R—电阻—Ω

说明:

①式子中,I、U、R是针对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而言的。不同时刻、不同导体或不同段电路三者不能混用,应加角码区别。

②同一导体(即R不变),则I与U成正比;同一电源(即U不变),则I与R成反比。

③R=U/I是电阻的数学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可由U/I给出,即R与U、I的比值有关,但R与外加电压U和通过电流I等因素无关。

☆解电学题的基本思路:

①认真审题,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②在电路图上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必要时加角码);

③选择合适的公式或规律进行求解。

2.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1)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它等于各分电阻的阻值之和。

R=R1+R2

理解:把n段导体串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段导体的电阻都大,这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特例:n个相同的电阻R0串联,则总电阻R=nR0。

(2)并联电阻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阻值的倒数之和。

1/R=1/R1+1/R2

求两个并联电阻R1.R2的总电阻R=

理解:把n段导体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段导体的电阻都小,这相当于导体的横截面积增大。

☆特例:n个相同的电阻R0并联,则总电阻R=R0/n。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

3.电路图:

4.步骤:

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连接实物时,必须注意:开关应断开

滑动变阻器:接线柱“一上一下”

阻值最大处(滑片远离连线的接线柱)

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

“+”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量程选择,计算最大电流I=U/Rx

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

“+”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量程选择,主要看电源电压

②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填入表格。

③算出三次Rx的值,求出平均值。

④整理器材。

5.讨论:

⑴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压),同时又保护电路(限流)。

⑵测量结果偏小是因为:有部分电流通过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大于实际通过Rx电流。根据Rx=U/I电阻偏小。

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1、电压越高越危险

触电危害的真正原因是有较大的电流通过人体。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加在人体的电压越高,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大到一定程度就会有危险。只有不高于36V的电压才是安全的。

2、断路和短路

通路:用电器能够工作的电路。(接通的电路)

断路:断开的电路。如,接线松动,接触不良,也是断路。

短路:电流不流经用电器,而是电源两极直接相连。

根据欧姆定律知道,由于导线的电阻很小,电源短路时电路上的电流会非常大。这样大的电流,电池或者其他电源都不能承受,会造成电源损坏;更为严重的是,因为电流太大,会使导线的温度升高,严重时有可能造成火灾。

3、注意防雷

雷电是大气中的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云层之间、云层和大地之间的电压可达几百万伏至几亿伏,放电时的电流可达几万安至十几万安,产生很强的光和声。

高大建筑的顶端都有针状的金属物,通过很粗的金属线与大地相连,可以防雷,叫做避雷针。

串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I=I1=I2(与电路中各用电器大小无关)

2.电压: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U=U1+U2(当各支路用电器大小相等时U1=U2

当各支路用电器大小不等时U1≠U2)

3.电阻: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R=R1+R2

4.分压定律: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与其电阻成正比。

U1:U2=R1:R2或U1:R1=U2:R2

并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

I=I1+I2(当各支路用电器大小相等时I1=I2

当各支路用电器大小不等时I1≠I2)

2.电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

U=U1=U2(与电路中各用电器大小无关)

3.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

1/R=1/R1+1/R2

求两个并联电阻R1.R2的总电阻R=

特例:n个相同的电阻R0并联,则总电阻R=R0/n

4.分流定律:并联电路中,通过各支路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

I1:I2=R2:R1或I1R1=I2R2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导学案

1、力的定义:。力的单位:。

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三要素;、、。

力的示意图:(1)确定受力物体;(2)确定力的作用点;(3)以作用点为起点沿力的方向做力的作用线;(4)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并标出力的符号和大小。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怎样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也就是力产生效果时,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3、判断运动状态改变:(1)从静止变为运动或从运动变为静止;(2)运动快慢变化;(3)运动方向变化。

4、弹力:

定义: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所产生的力。

物体发生的弹性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也越大。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

5、重力:

定义: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

大小:G=mg

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重心。重心: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铅垂线是重力方向的应用

物理量

质量

重力

概念

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

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

没有方向

总是竖直向下

位置对大小的影响

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同一物体在任何地方,质量不变。

同一物体在地球不同地方或不同高度,重力大小略为不同

单位

千克(kg)

牛顿(N)

符号

m

G

测量工具

天平

弹簧测力计

联系

G=mg

6、下列给出的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关闭发动机后向前滑行的汽车

B.汽车匀速转弯

C.正在空中匀速下降的伞兵

D.钟表来回摆动

7、关于重力的正确说法是()。

A.向上抛的小球在向上运动过程中不受重力作用

B.空中飞行的飞鸟不受重力作用

C.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就是此物体的重心

D.一个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导学案:第七章力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导学案:第七章力,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导学案:第七章力

1、力的定义:。力的单位:。

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三要素;、、。

力的示意图:(1)确定受力物体;(2)确定力的作用点;(3)以作用点为起点沿力的方向做力的作用线;(4)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并标出力的符号和大小。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怎样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也就是力产生效果时,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3、判断运动状态改变:(1)从静止变为运动或从运动变为静止;(2)运动快慢变化;(3)运动方向变化。

4、弹力:

定义: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所产生的力。

物体发生的弹性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也越大。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

5、重力:

定义: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

大小:G=mg

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重心。重心: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铅垂线是重力方向的应用

6、下列给出的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关闭发动机后向前滑行的汽车
B.汽车匀速转弯

C.正在空中匀速下降的伞兵
D.钟表来回摆动

7、关于重力的正确说法是()。

A.向上抛的小球在向上运动过程中不受重力作用

B.空中飞行的飞鸟不受重力作用

C.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就是此物体的重心

D.一个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626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