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陈情表》学案导学教学设计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写好一份优质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陈情表》学案导学教学设计”,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课题:《陈情表》学案导学教学设计

区(县)、学校

首都师范大学大兴附属中学

姓名

郑宁宁

课题及教学内容的分析:

本文的主旨,是向皇帝申诉自己同祖母刘氏相依为命的境况,申诉暂时不能应召为官的苦衷。因而申诉什么、如何申诉就成了文章的重点。本文出于情字,归于理字,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令人读之怅然。教学中要把握这个写作特点,加强诵读,在诵读中体会作者融于字里行间的心绪、感受、愿望等。另外,本文说理逻辑性很强,可通过理清文章的思路来进行体会,并留意文章前后内容的照应,留意整体把握,读出层次,读出感情。落实文本来看“孝”字,联系现实中的“孝”,吸纳文中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

在学习此文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性,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去一步步解开文中的各个“情与理”,从而更好的理解文本。

学习目标:1、学习文言知识,体会作者的苦情、亲情、忠情。

2、赏析本文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语言特色

3、结合实际生活,理解“孝”的含义。

学习重点与难点:1、学习本文语言表达的委婉、畅达。

2、体会文章深挚朴实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孝”的含义。

学习方法:诵读、点拨、合作交流探究

学习资源:互联网、多媒体幻灯片、书籍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中华民族有很多传统的美德,譬如勤劳、善良等,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便是“孝”了。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下面我们就来看以“孝”而著称的《陈情表》。

一、课前小提示

1、作者,李密,一名字,代,家

2、释题:

(1)出处:

(2)“陈情表”中的“陈”为的意思,“情”为的意思,“表”为,又称,例如《出师表》。

3、背景: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晋初散文家。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为人正直,颇有才干,以孝著称,受举荐,曾仕蜀汉为郎中和尚书郎,曾多次出使东吴。蜀亡以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他上表陈情,以祖母年老无人供养,辞不从命。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以文学见称,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然而,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二、诵读中落实基础知识

教师范读第一段,

帮助学生解决其尚未圆满解决的疑惑。

三、走近文本,体味情感,挖掘内涵

1、

根据课堂中生成因素,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对“情与理”的逐层深入分析。

根据学案中的背景提示,充分预习文本,并自我扫清文本中设计的文字障碍

1.同学诵读其他段,在诵读中寻疑惑,并在学案的“疑问”横线出写出疑惑点

2.小组自由诵读,合作解决疑惑,并落实下列知识点

(1)正字音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期功强近茕茕孑立常在床蓐除臣洗马猥以贱微生当陨首责臣逋慢刘病日笃

犹蒙矜育过蒙拨擢宠命优渥日薄西山更相为命

注意以下列通假词并解释

闵:零丁:蓐:

虚词“以”的用法

臣以险衅()

猥以微贱()

臣具以表闻()

圣朝以孝治天下()

但以刘日薄西山()

无以至今日()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拜表以闻()

以下属于什么句式

而刘夙婴疾病。()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成语

孤苦伶仃:

茕茕孑立:

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朝不保夕:
结草衔环:

(一)自由诵读并思考:

1、李密为何要向皇帝陈情?(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2、陈的是什么“情”,即所陈的“情”分几个层次?

3、怎样陈的“情”,即作者面对两难的境地,用什么方法让皇帝接受他的请求?

(二)小组合作探究: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任选文中四段中的一段,思考如下问题1.用什么“情”打动人

2.用什么“理”来明人

3.所选文段中,哪句最能引起你的共鸣,理由。

四、自我深情诵读本文,体味“孝”道。

五.实践运用

倘若老师想让你当班干部,而你又不想接受这个任务,如何“陈情”,写一篇《陈情表》。

自主导学辅助提示:

第一段:奏诉早年家庭不幸,祖孙相依为命。

(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思考分析: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

四大不幸……

第二段:禀诉祖母供养无主,实诉奉诏进退两难。

(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思考分析: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

晋对李

陈情

李对晋

察臣

供养无主

辞不赴命

举臣

拜臣

具以表闻

辞不就职

除臣

责臣

刘病日笃

告诉不许

进退两难

催臣

第三段:坦陈经历态度,以求皇帝体恤。

(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思考分析:

1、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

2、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3、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

第四段:

陈表乞养祖母,先尽孝后尽忠。(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1、假设你是晋武帝与李密面谈,此时在此处李密直接提出了终养祖母的请求,你晋武帝能不能一两句话就把李密驳得哑口无言?

2、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合情

合理

合法不幸的家境——未曾废离

(陈情依据)

两难的处境——忠孝难全

(博取同情)

不仕的理由——克尽孝道

(表明心迹)

“两难”的解决——先孝后忠

(提出要求)

语言特色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

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

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成语:丰富了中国语言的词汇。

知识点自学辅助: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引导: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引导: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引导: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
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引导: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也是对偶句,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都是对偶句。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3.“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1.导语的使用是为了引入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好奇心,究竟是什么样的文章能有如此威力,让人落泪。激发其阅读兴趣

2.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课下注释,工具书,学案等疏通文本,扫清文字障碍。

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其合作探究的能力。

在诵读中扫清文本障碍,落实文言基础知识。

利用学案中的提示,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利用已有的学习资源进行自我学习。

养成文言文诵读的习惯,在诵读中体味情感。

检测课堂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进行写作训练

自主导学辅助提示部分主要是帮助学生们梳理思路,启发对“情与理”的深入思考,能在适当的辅助下,独立完成文本的深入学习。

附:《陈情表》学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文言知识,体会作者的苦情、亲情、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语言特色

3、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理解“孝”的含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习本文语言表达的委婉、畅达。

2、体会文章深挚朴实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孝”的含义。

教学方法:

1、诵读: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点拨:通过教师点拨使文言知识加以落实

3、合作探究: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理解课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小提示

1、作者,李密,一名字,代,家

2、释题:

(1)出处:

(2)“陈情表”中的“陈”为的意思,“情”为的意思,“表”为,又称,例如《出师表》。

3、背景: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晋初散文家。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为人正直,颇有才干,以孝著称,受举荐,曾仕蜀汉为郎中和尚书郎,曾多次出使东吴。蜀亡以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他上表陈情,以祖母年老无人供养,辞不从命。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以文学见称,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然而,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二、诵读中落实基础知识

1、教师范读第一段,同学诵读其他段,在诵读中寻疑惑

2、小组自由诵读,合作解决疑惑,并落实下列知识点

(1)正字音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终鲜兄弟门衰祚薄

期功强近茕茕孑立常在床蓐除臣洗马

猥以贱微生当陨首责臣逋慢刘病日笃

犹蒙矜育过蒙拨擢宠命优渥日薄西山

更相为命gēng

注意以下列通假词并解释

闵:

零丁:

蓐:

虚词“以”的用法

臣以险衅()

猥以微贱()臣具以表闻()

圣朝以孝治天下()

但以刘日薄西山()

无以至今日()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拜表以闻()

以下属于什么句式

而刘夙婴疾病。()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成语

孤苦伶仃:

茕茕孑立:

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朝不保夕:
结草衔环:

(2)知识点疑惑处

疑惑处:1

2

3

4

5

三、走近文本,体味情感,挖掘内涵

(一)自由诵读并思考:

1、李密为何要向皇帝陈情?(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2、陈的是什么“情”,即所陈的“情”分几个层次?

3、怎样陈的“情”,即作者面对进退两难的境地,用什么方法让皇帝接受其请求的呢?

(二)小组合作探究: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任选文中四段中的一段,思考如下问题

2、用什么“情”打动人

3、用什么“理”来明人

4、所选文段中,哪句最能引起你的共鸣,理由。

四、自我深情诵读本文,体味“孝”道。

自主导学辅助提示:

第一段:奏诉早年家庭不幸,祖孙相依为命。

(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思考分析: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

1

2四大不幸

3

4

第二段:禀诉祖母供养无主,实诉奉诏进退两难。

(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思考分析: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

晋对李

陈情

李对晋

察臣

供养无主

辞不赴命

举臣

拜臣

具以表闻

辞不就职

除臣

责臣

刘病日笃

告诉不许

进退两难

催臣

第三段:坦陈经历态度,以求皇帝体恤。

(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思考分析:

1、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

2、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3、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

第四段:

陈表乞养祖母,先尽孝后尽忠。(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1、假设你是晋武帝与李密面谈,此时在此处李密直接提出了终养祖母的请求,你晋武帝能不能一两句话就把李密驳得哑口无言?

2、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合情

合理

合法不幸的家境————未曾废离(陈情依据)

两难的处境————忠孝难全(博取同情)

不仕的理由————克尽孝道(表明心迹)

“两难”的解决————先孝后忠(提出要求)

语言特色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

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

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成语:丰富了中国语言的词汇。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引导: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引导: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引导: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
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引导: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也是对偶句,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都是对偶句。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3.“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相关阅读

《陈情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所陈之情,欣赏陈情艺术。

2.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3.通过诵读、背诵,积累文言词汇,积淀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4.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

李密,不是瓦岗寨的李密。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师事当时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马,迁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

二、背景分析

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

李密为什么辞不就职呢?大致有这样三个原因:第一,李密确实有一个供养祖母刘的问题,像文章中说的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第二,李密是蜀汉旧臣,自然有怀旧的思想,况且他还认为汉主刘禅是一个可以齐桓的人物,对于晋灭蜀汉是有一点不服气的。第三,古人讲:做官如履薄冰。皇帝高兴时,臣为君之心腹;皇帝不高兴时,臣为君之土芥。出于历史的教训,李密不能没有后顾之忧。晋朝刚刚建立,李密对晋武帝又不甚了解,盲目做官,安知祸福。所以李密辞不就职,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此时此刻不宜做官。

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为了唤起武帝的怜悯心,作者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围绕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

李密的《陈情表》把晋武帝感动了,皇帝不但准奏,而且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可见此文感染力之大。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向谁陈情?

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2)陈什么情?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3)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李密要想说服晋武帝,是应该先晓之以真情呢,还是喻之以大义?是的,李密先自诉家庭的悲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始就落入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

四、分析课文(一)

1、齐读第一段。

2、译本段文字。

1)、实词

夙遭闵凶门衰祚薄,晚有儿息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夙婴疾病

2)、古今异义

不行至于成立

3)、通假字

闵悯蓐褥零丁伶仃

3、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总摄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4、学生对照板述试背第一段。

五、结束语:

仅仅有第一段的悲苦说辞,能够打动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吗?晋武帝会不会认为这是他为保留名节坚辞不仕的托辞呢?这个问题对于李密来说至关重要,这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李密是怎样陈述的,我们下一节课再赏读《陈情表》的其他章节。

《陈情表》导学案2


第一单元至爱亲情预习学案

陈情表

学习目标:

1.读懂文章,把握文章中的重点词语

2.能翻译重点的句子

3.把握文章所体现的情感

预习内容

1.相关资料(见基础训练)

2.预习过程

⑴全文阅读,结合注解,先划出不熟悉的字、词、句。了解全文的思想情感。

①全文的思想情感是什么?__________

⑵分段阅读

文章第一段:

①重点词语:

实词:

衅___夙___见___鲜___祚___息___茕茕___孑___吊___婴___废___

虚词:

以___于___

古今异义:

不行:古义:____今义:____

成立:古义:____今义:____

通假字:

夙遭闵凶闵:_________

零丁孤苦零丁_________

常在床蓐蓐__________

②重点句子:

默写并翻译: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本段的情感:

文章第二段:

①重点词语:

实词:

逮___奉___察___辞___特___寻___具___闻___峻___逋___日___笃___告诉___狼狈___

虚词:

以:①臣以供养无主②臣具以表闻

于:急于星火

古今异义词:

沐浴古义___今义______

②重点句子:

默写:

翻译: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③本段的情感

文章第三段:

①重点词语:

实词:

犹蒙矜育___特为尤甚______不矜名节___至微至陋___擢___更___

虚词:

以: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___②但以刘日薄西山___③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______④是以区区不能废远___

为:①特为尤甚___②更相为命___

②重点句子:

默写并翻译:

今臣亡国贱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本段的情感

文章第四段:

①重点词语:

实词:

愿___终___鉴___听___庶___卒___

虚词:

之:_________以:_______

古今异义词:

辛苦:古义:______今义:_______

通假字:

有:___________

②重点句子:

默写并翻译:

-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愿乞终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谨拜表以闻。

③本段的情感

背诵这篇文章。

预习检测题

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险衅()夙愿()期年()

笃厚()祚薄()闵凶()

猥琐()孑立()优渥()

陨首()宦达()奄奄()

逋慢()盘桓()

二、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拔擢斑驳伶仃委屈求全

B、赡养希冀嘻戏茕茕孑立

C、侥幸切峻啜泣日薄西山

D、栏遁矜持颤抖歌舞生平

三、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B、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C、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D、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四、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责臣逋慢逋:懈怠

B、未曾废离废:废止

C、形影相吊吊:安慰

D、终鲜兄弟鲜:少

五、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成立成立:成长,能自立

B、臣之辛苦辛苦:指辛酸苦楚的处境

C、臣欲奉诏奔驰奔驰:驾车快跑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区区:谦词,诚挚恳切

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头里有老太太,到底还疼我些;如今也死了,留下我孤苦伶仃,这可如何是好呀?

B、清末,中国社会气息奄奄,中华民族族命危浅,朝不虑夕,前景不禁令人担忧呀。

C、文章根据感情脉络的起伏变化,剪裁布局、遣词造句,把姐弟间的乌鸟私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D、这都不懂,说你呆你还真呆,阿俊长得俊美简直无人可比,这是大家实所共鉴的。

七、指出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并解释其意义

1、则刘病日笃_________________

2、谨拜表以闻__________________

3、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以终余年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非臣陨首所能上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虚词

1、以(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3)谨拜表以闻

(4)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5)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2、于(1)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2)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3)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九、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3、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陈情表》导学案3


《陈情表》导学案

【预习导读】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李密的生平、文章写作背景。

2、了解本文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评价。

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能诵读全文,基本了解文章大意。

★二、重点难点

1、实词“险衅”、“夙”、“祚”、“薄”、“拔擢”、“除”、“笃”、“息”、“逮”、“寻”、“逋慢”、“区区”、“卒”。

2、虚词“见”、“以”、“之”、“于”。

★三、学习方法:诵读法、探究法

★四、课前热身

(一)认识李密其人以及文章写作背景

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官职不详)。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仕途已失,便在家供养祖母刘氏。公元265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为洗马(即太子侍从官),就是文中说的“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为如此,李密屡被征召。

(二)文学史上对《陈情表》的高度评价

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南宋谢枋得《文章轨范》引安子顺之说:“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此三文遂被并称为抒情佳篇而传诵于世。

(三)认真诵读,排除障碍,初步感知

1、字音。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终鲜兄弟门衰祚薄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夙婴疾病常在床蓐逮奉圣朝

前太守臣逵供养无主除臣洗马猥以微贱

当侍东宫责臣逋慢刘病日笃苟顺私情

犹蒙矜育少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日薄西山四十有四矜悯愚诚庶刘侥幸

保卒余年生当陨首犬马怖惧之情陛下

2、字音小拓展。本文出现的很多字都是多音字,看看这些多音字组成的以下词语,你都会读吗?友情提示:高考第一题经常在多音字的读音上设置障碍。

新鲜鲜卑

鲜为人知鲜见鲜有寡廉鲜耻

-

妄自菲薄日薄西山广种薄收薄弱单薄刻薄轻薄鄙薄厚古薄今薄情薄海欢腾薄(靠近义)海传诵薄(少量义)产薄(不肥沃义)地请笑纳薄礼薄利多销厚薄

薄田薄饼如履薄冰

薄荷

期年(一整年义)期月(一整月义)

期限

勉强强迫强逼强辩强词夺理强求强人所难强使服从强颜欢笑强不知以为知

强制强占强弩之末强行

倔强强嘴(也写作犟嘴)

太子洗马

洗耳恭听洗劫一空洗雪冤屈洗心革面

供养提供

供佛供品供奉口供供词供认不讳供职供事

逮捕力有未逮

逮兔子逮蚂蚱

3、字形。找出错别字。没有错别字的在()内划对号。

挑衅()河畔()夙愿()宿愿()帝祚()

宿怨()夙怨()奔弛()矜持()庶民()

待奉()怜悯()抚养()扶养()李逵()

赴命()陨石()陨首()严峻()

崇山峻岭()孑然一身()凤兴夜寐()

【课堂导学】

第一课时:了解写作背景,初步诵读感知,疏通一、二段文义。

1、文章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当时的政局是怎样的?

2、文章题为“陈情表”,“陈”是什么意思?“情”指的是什么?“表”是怎样的一种文体,初中时我们接触过的有一篇名篇体裁为“表”,你能说出来吗?

3、请设想,新政权建立以后,旧朝臣子李密推辞不做官,当今天子会怎么想?如果当今天子怀疑李密是因为对新政权不满,才推辞不做官的,那么李密将面临什么样的命运?李密在文章中是否消除了天子的怀疑?

4、对照课下注释以及老师的讲解疏通一、二段文义。

第二课时:疏通三、四段文义。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思想感情。

1、本文的语言艺术令人称道,大量运用排比、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请找出,并有感情地朗诵。

2、本文给后世留下了许多成语,如“茕茕孑立”,你还能找出哪一些?

3、典故,是指诗文里引用古书的故事或者词句。本文里有一个典故,请找出,并把故事和含义讲给大家听。

4、本文以情感人,哪些地方读来令你感动?请指出。

5、对照课下注释以及老师的讲解疏通三、四段文义。

第三课时:练习巩固(新课堂、基础训练)

【课后导练】

一、解释以下加点的实词:

1、臣以险衅2、夙遭闵凶

3、慈父见背4、躬亲抚养

5、终鲜兄弟6、门衰祚薄

7、晚有儿息8、茕茕孑立

9、形影相吊10、逮奉圣朝

11、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12、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13、拜臣郎中14、寻蒙国恩

15、除臣洗马

16、臣具以表以闻17、辞不就职

18、责臣逋慢19、则刘病日笃

20、犹蒙矜育21、本图宦达

22、不矜名节23、过蒙拔擢

24、宠命优渥25、岂敢盘桓

26、有所希冀27、但以刘日薄西山

28、气息奄奄29、无以至今日

30、母孙二人,更相为命3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32、愿乞终养33、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伯牧所见明知

34、听臣微志35、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36、庶刘侥幸37、保卒余年

38、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二、解释下列加点虚词

1、臣以供养无主,辞不复命2、臣具以表闻

3、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4、但以刘日薄西山

5、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三、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并解释

1、九岁不行2、至于成立

3、则告诉不许4、沐浴清化

臣欲奉诏奔驰臣之辛苦急于星火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夙遭闵凶2、零丁孤苦

3、臣密今年四十有四常在床蓐

五、指出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2、臣具以表闻

3、则刘病日笃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5、谨拜表以闻

六、根据表述,将下列句子概括成成语。

1、太阳接近西山,喻人的寿命即将终结了。()

2、早晨不能想到晚上怎样。()

3、孤单无依靠地独立生活()

4、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

七、默写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2、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

3、臣无祖母,;,。母孙二人,,。

4、,报养刘之日短也。,。

5、诏书特下,,,。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八、文言句式

1、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2、而刘夙婴疾病

3、急于星火

九、一词多义

1、见

(1)慈父见背

(2)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

(3)见欺于王

(4)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2、行

(1)行年四岁

(2)九岁不行

(3)琵琶行

3、终

(1)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2)无以终余年

4、息

(1)晚有儿息

(2)气息奄奄

5、薄

(1)门衰祚薄

(2)日薄西山

6、区区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感君区区怀(《孔雀东南飞》)

(3)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十、重点句子翻译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3、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预习导读】

1、字音。

臣以险衅xìn夙遭闵凶sùmǐn悯臣孤弱mǐn躬亲抚养gōng

终鲜兄弟xiǎn门衰祚薄zuòbó外无期功强近之亲jīqiǎng

茕茕孑立qióngjié夙婴疾病sù常在床蓐rù逮奉圣朝dài

前太守臣逵kuí供养无主gōng除臣洗马xiǎn猥以微贱wěi

当侍东宫shì责臣逋慢bū刘病日笃dǔ苟顺私情gǒu

犹蒙矜育jīn少仕伪朝shì本图宦达huàn不矜名节jīn

过蒙拔擢zhuó宠命优渥wò岂敢盘桓huán有所希冀jì

日薄西山bó四十有四yòu矜悯愚诚jīnmǐn庶刘侥幸shù

保卒余年zú生当陨首yǔn犬马怖惧之情bù陛下bì

2、字音小拓展

新鲜鲜卑xiān

鲜为人知鲜见鲜有寡廉鲜耻xiǎn

妄自菲薄日薄西山广种薄收薄弱单薄刻薄轻薄鄙薄厚古薄今薄情薄海欢腾薄(靠近义)海传诵薄(少量义)产薄(不肥沃义)地请笑纳薄礼薄利多销厚薄bó

薄田薄饼如履薄冰báo

薄荷bò

期年(一整年义)期月(一整月义)jī

期限qī

勉强强迫强逼强辩强词夺理强求强人所难强使服从强颜欢笑强不知以为知qiǎng

强制强占强弩之末强行qiáng

倔强强嘴(也写作犟嘴)jiàng

太子洗马xiǎn

洗耳恭听洗劫一空洗雪冤屈洗心革面xǐ

供养提供gōng

供佛供品供奉口供供词供认不讳供职供事gòng

逮捕力有未逮dài

逮兔子逮蚂蚱dǎi

3、字形

只有三个错误,应为:侍奉奔驰夙兴夜寐

帝祚的意思是皇帝的位置。

夙愿宿愿两种写法都是正确的。意思也一样,是指一向怀着的愿望。

宿怨夙怨两种写法都是正确的。意思也一样,是指旧有的怨恨。

夙兴夜寐的意思是早起晚睡,形容勤劳。

扶养和抚养两种写法都是正确的,意思相近,但是有所区别。扶养指养活,抚养指爱护并教养。注意本文中是“抚养”。

【课堂导学】

第一课时

1、政权交替不久,新政权——晋朝建立。

2、陈,是陈述、陈说的意思。情指的是两种。一种是奉养祖母的孝情,一种是对于朝廷的忠情。表示臣下写给皇帝的书信,初中时我们学过《陈情表》。

3、当今天子会觉得李密是眷恋旧主,不肯做官。如果天子怀疑李密以奉养祖母为借口推辞不做官,对新政权表示不满的话,那么李密可能会面临杀身之祸。所以在本文中李密必须打消晋武帝的顾虑。打消了。

4、略。

第二课时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2、躬亲抚养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3、结草。故事见课下注释。后人常用“结草”来指代报恩。

4、融情于事。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

5、略。

第三课时

【课后导练】

一、解释以下加点的实词:

1、臣以险衅灾难祸患2、夙遭闵凶早

3、慈父见背背弃我,指去世4、躬亲抚养亲自

5、终鲜兄弟少6、门衰祚薄福气、福分

7、晚有儿息子女8、茕茕孑立孤单的样子孤单

9、形影相吊安慰10、逮奉圣朝到了

11、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考察后予以推荐12、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举荐

13、拜臣郎中任命14、寻蒙国恩不久承蒙

15、除臣洗马原是除旧官,任新官的意思,后来通用指官职

16、臣具以表以闻详尽使……知道17、辞不就职辞谢

18、责臣逋慢有意拖延,态度傲慢19、则刘病日笃病重

20、犹蒙矜育怜悯21、本图宦达官职显赫

22、不矜名节顾惜23、过蒙拔擢过分提拔提升

24、宠命优渥优厚25、岂敢盘桓徘徊逗留

26、有所希冀希望,非分之想27、但以刘日薄西山迫近

28、气息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29、无以至今日没有办法(来)

30、母孙二人,更相为命互相3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之情

32、愿乞终养希望33、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伯牧所见明知知道

34、听臣微志听任,这里是请允许的意思35、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明察

36、庶刘侥幸或许37、保卒余年终

38、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能够承担或承受

六、解释下列加点虚词

1、臣以供养无主,辞不复命因为2、臣具以表闻用

3、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用4、但以刘日薄西山因为

5、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比

七、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并解释

1、九岁不行不能行走2、至于成立成人自立,指到了成年的时候

3、则告诉不许申诉4、沐浴清化受润泽,得到恩惠

八、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夙遭闵凶悯2、零丁孤苦伶仃

3、臣密今年四十有四又

九、指出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名-状向上2、臣具以表闻使动使……知道

3、则刘病日笃名-状一天天的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动远离

5、谨拜表以闻使动使……知道

六、根据表述,将下列句子概括成成语。

1、太阳接近西山,喻人的寿命即将终结了。(日薄西山)

2、早晨不能想到晚上怎样。(朝不虑夕)

3、孤单无依靠地独立生活(茕茕孑立)

4、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影相吊)

七、略

八、文言句式

1、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状语后置

2、而刘夙婴疾病被动句

3、急于星火状语后置

九、一词多义

1、见

(1)慈父见背用在动词前面,代指自己(指对自己的动作)

(2)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同上

(3)见欺于王表被动

(4)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看见

2、行

(1)行年四岁经历

(2)九岁不行行走

(3)琵琶行一种文体

3、终

(1)既无伯叔,终鲜兄弟与“既”配合使用,相当于“就”

(2)无以终余年结束,度完

4、息

(1)晚有儿息子女

(2)气息奄奄呼吸

5、薄

(1)门衰祚薄浅薄

(2)日薄西山迫近

6、区区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之情

(2)感君区区怀(《孔雀东南飞》)诚挚的

(3)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小

十、重点句子翻译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在外没有任何近亲,在家里没有可以照应门户的童仆。孤单的生活,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

2、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这样看来,我尽忠于陛下的日子远长,而报答刘氏的日子却不多了。

3、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生下来还是婴儿的时候,慈父就背弃了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舅逼母亲改嫁。

陈情表教学设计


陈情表
一、内容与解析
本课要学的内容《陈情表》是一篇抒发亲情的古代散文,其核心是要理解作者流露的感情,理解它的关键是要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处境,从而理解作者陈了那些情。学生已经学过《归去来兮辞》和《滕王阁序》,知道它们分别表达了回归田园的乐情和怀才不遇的悲情,本课内容中所抒发的亲情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但格调和笔法均有所不同。由于它与之前所学课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且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有借鉴意义,因而在本学科中处于重要地位,在本单元学习中有巩固、提高的作用。教学的重点是理解作品流露的情感,解决重点的关键是掌握作品融情于事的笔法,其方法要多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感悟。
二、目标与解析
目标定位:①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②注意作者的处境和在文中表露的情感;
③掌握融情于事的写作手法;
④背诵全文。
2、目标解析: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传世名作,宜采取多种方法反复诵读。
三、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作者进退两难处境的不理解,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功利心或实用主义作怪。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中关键还要联系时代背景。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本课文言字词和文化常识教学中,准备使用幻灯片,以有效利用时间来总结字词,介绍文学常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苏轼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三)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和文体
让学生阅读课下注释①,标划要点,老师再补充。
1、解题
点拨: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表”,是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也是一种文体。“陈”是陈述的意思,“情”,课下注释中没有注解,那是什么意思呢?(提示:情:①情况(事实);②衷情(孝情、忠情);③情理(忠孝之道)。)
点拨:李密为什么要给皇帝写《陈情表》呢?自然引出对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
2.作者及背景介绍
李密自幼丧父,四岁时母亲改嫁,依靠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闻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屡次出使东吴,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蜀国灭亡后,李密退居家里侍奉祖母。
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了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蜀国灭亡后,晋武帝为笼络人心,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没有接受任命;晋武帝又征召李密为郎中,李密又未去应诏;不久,晋武帝又征召他为太子洗马,李密又上表辞谢;晋武帝很生气,地方官催逼甚紧。在这种情况下,李密写了这篇千古闻名的《陈情表》。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的高度评价将两篇文章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四)研讨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听读。放录音或者老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体会字音、节奏和感情。
2、.老师展示一、二段的部分重点字词。
点拨:重点词的分类,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文学常识、成语等方面。
3、学生质疑,针对第一、二段的字词和文意理解等有关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4、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第一段中李密的苦情,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点拨:苏轼说,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默读第一段,设身处地的体会李密的不幸命运。??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根据情况进行肯定或者引导。
老师引导要点如下:①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父亲是家庭的顶梁柱;人生有三大不幸,第一就是“幼年丧父”。②孤儿寡母生活往往比较艰苦,如果再失去慈爱的母亲,那是更大的不幸。请思考一下,李密的母亲为什么要改嫁?母亲改嫁时为什么没带上李密?③祖母比李密大几岁?(从文章最后一段可知是52岁)那么,李密四岁时跟着56岁的祖母生活,试想象一下母孙二人生活的艰难程度。李密这一棵独苗“九岁不行”,特异的体弱又会使年迈的祖母如何操劳且提心吊胆啊!④如果叔伯和兄弟较多,李密家人丁兴旺,有亲戚们照应帮助母孙二人,那也会生活好过一点。可是……⑤如果家庭富裕,能请一些丫环和仆人来服侍母孙二人,那也会生活好过一点。可是……⑥李密“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大不幸又一次在必然中发生了,“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李密只好“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5、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第二段中李密进退两难的狼狈处境,加深对文意的理解。点拨:默读第二段,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①晋武帝为什么会“诏书切峻,责臣逋慢”呢?试站在晋武帝的角度,想一想皇帝可能会怎么想、怎么做。②一方面是皇帝生气、地方官催逼,另一方面是祖母一天天的病重。如果你是李密,你能怎么做呢?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根据情况点评激励和引导。
6、理清思路。
学生讨论,老师明确,提醒学生用竖线标清层次。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第一段第一层、总起:命运不好,幼遭不幸。
第二层、父死母嫁,祖母抚养,多病成人。
第三层、门衰祚薄,形影相吊。
第四层、祖母病卧,臣侍汤药。
第二段第一层、总起: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第二层、孝廉秀才,辞不赴命。
第三层、郎中洗马,辞不就职。
第四层、诏书切峻,郡州逼催。
第五层、奉诏刘病,进退狼狈。
7.熟读背诵。
8.小结。回顾本课时的目标。
9.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第一、二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一、二自然段
1.找学生复述第一、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2.找两名学生分别背诵第一、第二自然段,老师点评激励。
(二)研讨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听读。放录音或者老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体会字音、节奏和感情。
2.老师展示三、四自然段的部分重点字词。
点拨:回忆重点词的分类,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文化常识、成语。
点拨的目的是强化学生识别重点词的能力。
3.学生质疑,针对第三、四段的字词和文意理解等有关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4.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第三段的文意,体会李密的陈情技巧。
点拨:默读第三段,请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
①朝廷多次征召李密,官职一升再升,直至太子洗马,可以说是皇恩浩荡啊!李密呢?却是一推再推,辞不就职,试站在晋武帝的角度,想一想晋武帝可能会怎么推测李密的心理。
②李密猜测到晋武帝的可能的心理了吗?如果你是李密,你可能怎么给皇帝解释呢?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根据情况进行肯定和引导。
5.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第四段的文意,体会李密的陈情技巧。
点拨:默读第三段,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①李密想怎样解决“尽节”和“报养”的矛盾呢?他的想法是否合情合理?
②本段既能读出李密报养祖母的孝情,又能读出对晋武帝的忠情,试找出段中的有关语句做具体分析。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根据情况进行肯定和引导。
6.理清思路。
学生讨论,老师明确,提醒学生用竖线标清层次。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第三段第一层、孝治天下,况臣尤甚。(该层第一个词:伏惟)
第二层、少仕伪朝,不矜名节。(该层第一个词:今)
第三层、过蒙拔擢,岂有希冀。(该层第一个词:且)
第四层、但刘奄奄,朝不虑夕。(该层第一个词:但)
第五层、更相为命,不能废远。(该层第一个词:臣)
第四段第一层、忠长孝短,愿乞终养。
第二层、臣之辛苦,人神共鉴。
第三层、矜悯愚诚,刘终余年。
第四层、生死效忠,犬马拜表。
7.熟读背诵。
8.小结。回顾本课时的目标。
9.作业:背诵并默写第三、四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找四名学生分别背诵课文的四个自然段,老师点评激励。
(二)理清全文思路,鉴赏并学习作者巧妙的说话技巧。
1.理清全文思路,概括各段意思。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老师点拨并明确。
第一段、家庭不幸,祖孙相依为命。(陈情不仕的唯一事实)
第二段、忠孝难两全的狼狈处境。
第三段、从四方面打消疑虑,求得体恤。
第四段、提出陈情的目的“愿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
2.鉴赏并学习作者巧妙的说话技巧。
点拨①:试将四个自然段的顺序调整一下,再与原文相比,体会说话效果是否有所不同。
学生思考、讨论、质疑,老师点拨明确。
第一段内容是陈情不仕的唯一事实根据。作者写的凄切感伤,以使晋武帝对自己由恼怒严责化为同情怜悯。这叫做先动之以情。
第二段,先表达自己对晋武帝的感激之情,再历叙州郡朝廷优礼有加的事实,“奔驰”一词绝妙的表达了作者急切希望赴京为皇家奔走效劳的焦急心情,作者用二难推理使晋武帝既感受到作者的忠敬之心,又感受到对祖母的孝顺之情,以此来打动晋武帝,再次动之以情。那么,怎样进一步说服晋武帝呢?作者留下了悬念。
第三段,首句即言晋朝“以孝治天下”的纲领,言外之意是自己孝养祖母既合情也合理合法,为下文“愿乞终养”给出理论根据。接着陈述自己的从政经历和人生态度,打消晋武帝怀疑自己“矜名节”的顾虑;又强调自己的卑微和皇恩浩荡,说明自己绝无非分的愿望;最后强调自己不应诏的唯一原因就是祖母病重,大寿将终。这样就从可能的各个方面打消了晋武帝的疑虑,求得晋武帝的谅解和体恤。
第四段,先用具体的数字说明尽孝之日短,尽忠之日长,再提出“终养”的请求。接着,又诚恳的说明自己的情况是天人共鉴,希望晋武帝体恤;最后再次表达自己对朝廷生死必报恩的忠心。
点拨②:学习本文后,你学会了什么说话技巧?你在平时和别人的交往中,又体会到了哪些说话技巧?
学生思考、讨论、自由发言,老师点评激励。
(三)鉴赏写作特色
学生思考、讨论、自由发言,老师点评明确。
1.陈情于事
2.生动精炼的语言
点拨:浏览全文,读出你认为特别精彩的语句;然后结合文章的构思,说说这些语句好在什么地方。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点评激励。
(四)理解“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让学生阅读课后习题三的有关内容,说说对“孝”的看法。
学生思考、讨论、自由发言,老师点评激励,最后明确,统一认识。
2.今天的我们,怎样做就算是尽到了孝心?
学生思考、讨论、自由发言,老师点评激励,
(五)拓展延伸
思考讨论:
1.晋武帝为什么要重用李密?
参考答案:第一、用怀柔政策收买人心,减小灭吴的阻力。第二、李密以孝闻名,晋武帝“以孝治天下”。
2.李密辞不就职的原因很可能有哪些?其中,哪些原因在文中没有出现?
参考答案:第一、确实有供养祖母的问题。第二、有怀旧思想,“忠臣不事二主”,且李密认为刘禅是一个“可以齐桓”的人物,对于晋灭蜀汉有一点不服气。第三、伴君如伴虎,李密对晋武帝不甚了解。
3.在今天,如何理解“忠孝”二字?如果二者冲突时,,你很可能会怎么做?
本课小结:
作者将自己的心情、感受、愿望都凝聚于叙述之中,融情于事,表达了报养祖母的尽孝之情和尽节于皇上的尽忠之中。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513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