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八年级语文上册《端午的鸭蛋》知识点整理鲁教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八年级语文上册《端午的鸭蛋》知识点整理鲁教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语文上册《端午的鸭蛋》知识点整理鲁教版

一、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1939年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50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1961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1963年,发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1981年1月,《异秉》在《雨花》发表。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

二、字词

1、五毒:说法不一,一说指蝎子、蛇、蜈蚣、壁虎、蟾蜍五种毒虫。

2、寄名:旧俗幼童认僧尼为师而不出家,或认他人作义父母以求长寿。

3、门楣:门框上的横木。

4、雄黄酒: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汉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饮品。

5、硝药:指火药,炸药的一类。主要用作引燃药或发射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6、苋菜:苋科,苋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7、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8、肃然起敬: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9、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10、袁枚: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11、《随园食单·小菜单》:古代中国烹饪著作。

12、络子:依照所装的物件的形状,用线结成的网状的小袋子。

13、大襟:纽扣在一侧的中装的前面部分,通常从左侧到右侧,盖住底襟。

14、腌:把鱼、肉、蛋、蔬菜、果品等加上盐、糖、酱、酒等。

15、薄罗:薄薄的罗纱。

16、囊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囊萤,用口袋装萤火虫。映雪,用雪的反光。

17、车胤:字武子,南平新洲(今湖南津市)人。东晋大臣。

18、练囊:用一种白色的绢做成的口袋。

三、课后练习

1.解释词语。

①曾经沧海难为水:____________

②与有荣焉:____________

③囊萤映雪:____________

④肃然起敬:____________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①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明其妙的道道。

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

②每逢有人问起我的藉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

③用酒或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

④城皇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

3.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江苏高邮人。全文隐隐贯穿着这样一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流露出____________。

答案:

1.①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②因而也感到荣幸。

③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④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2.①“明”改“名”②“藉”改“籍”③“或”改“和”④“皇”改“隍”

3.汪曾祺端午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延伸阅读

八年级语文必修《端午的鸭蛋》学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语文必修《端午的鸭蛋》学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八年级语文必修《端午的鸭蛋》学案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2、通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叙事有详有略安排。
3、品味文章语言,感受作者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4、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从小小的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
一、资料链接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我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二、整体感知
1、查一查,读准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门楣()苋菜()籍贯()囊萤映雪()络()子
2、写一写,根据拼音准确写出汉字。
车yìn()城huáng()庙sù()然起敬yān()鸭蛋
3、想一想,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门楣:
莫名其妙:
曾经沧海难为水:
与有荣焉:
囊萤映雪:
练囊:
4、浏览课文,理顺文章思路。(找本文的中心句、过渡段理顺文章思路。)

5、作者善于发现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情趣,本文通过对“端午的鸭蛋”的难以忘怀表现了怎样的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探究赏析
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有何作用?(复述端午节的风俗。)


2、家乡高邮鸭蛋有何特点?在写法上有何特点?(朗读文章第2、3自
然段。)

方法链接:写作手法
A、对比B、衬托C、象征D、先抑后扬(先扬后抑)E、托物寓义
3、写“高邮咸鸭蛋”与“端午的鸭蛋”有何联系?


4、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是不是多余?为什么?(朗读文章第6自然段。)


5、汪曾祺是一位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得到体现。请举出两例并加以分析。
示例:“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此句中的一个“吱”字用得最妙,绘声绘色,把吃咸鸭蛋的那种动感,那种快感,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四、积累迁移
说说你的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谈自己的体会。
如:吃粽子、系百索子、挂符、赛龙舟等。 

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知识点整理沪教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知识点整理沪教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知识点整理沪教版

一、作者资料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
二、著名作品
茅盾同时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
三、写作风格
茅盾前期的文艺评论根植于“为人生”的现实主义观,后期又逐渐演变成革命现实主义文学观,但是无论观念的变化如何,他都紧紧结合着中国的文艺运动实际和作家的创作实际,来从事理论批评工作。同时茅盾坚持革命现实主义的文艺应与中国的革命取同一步调,长期坚持反对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注重艺术形式与艺术技巧的探索,积累了关于选材构思、谋篇布局、提炼情节、塑造人物、运用语言等一系列的成熟经验。茅盾一贯主张广大创作者学习世界文学中对自身有益的东西,在革命文学领域内重视艺术规律,以促进现代文学内容与形式的不断进步,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作出贡献。
四、人物评价
茅盾创造了现代小说大容量社会信息的传递和辨析的创作模式。茅盾小说注重创作题材和主题的深入挖掘,创造了现代小说与现代社会同步共进的全景化史诗性品格。社会科学家气质的茅盾,由社会活动和文学理论的热情活跃于文坛,这使得他进入创作便达到了空前的思想深度和广阔的历史内涵,他小说的创作题材所涉及的社会生活内容,涵盖了20世纪中国上半叶的历史全貌,时代的线索排列构成了社会的编年史。如从社会的政治、经济斗争和阶级矛盾以及社会各阶层人物看,茅盾小说反映出军阀混战、经济危机、工人罢工、农民暴动等社会重大问题,规模的宏大和分析的深刻,都是中国现代社会小说前所未有的。
五、小练习
《白杨礼赞》的作者是(),原名(),字(),现代作家。他著有长篇小《》,短篇小说《》《》《》《》等。本文体裁是(),选自()。“礼赞”含有()之意。

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教案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教案

教材分析:
《端午的鸭蛋》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本单元课文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本课则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意在让学生关注各地的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感受自身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以及作者对故乡的乡土风情、民韵习俗的深深思恋之情。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青春期,有求知欲,有好奇心,也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有些疏远,因为他们缺乏认知传统文化的机会,也就少了欣赏传统文化的情趣,本课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号召他们重视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端午文化,感受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习俗。
【能力目标】:1.加强朗读,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情趣。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1、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
2、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提倡保护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解读文本韵味,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教学难点:解读文本,品味语言。
教学方法:导入——朗读——品评——拓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小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思路:说风俗——理思路——品鸭蛋——赏语言——谈体验
课前学生预习:
1.自我朗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2.将你认为好的句子或有疑问的语句作上批注。
3、搜集家乡有关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传说资料或具体实物。
教学过程:
一、读诗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生答: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非常不错,大家懂得真多。下面我们一起看一首诗,请你们猜猜这首诗写的是哪一节日?(多媒体出示诗歌)
《午日观竞渡》
——边贡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端午节)
2、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吗?在你的记忆当中,端午有什么让你回味无穷的东西吗?
(挂艾草,插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吃五香蛋,赛龙舟、、、、、、、)(多媒体出示风俗图片)
3、今天,让我们一起欣赏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回忆性散文《端午的鸭蛋》,看看作者从一枚小小的鸭蛋里咂摸出怎样的生活情趣。
意图:在对传统节日的回忆中走入文本,感受民间文化习俗。
二、走近作者(学生课外搜集作者资料,课堂展示,教师多媒体补充。)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文风闲适自由,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nào记事》散文集《蒲桥集》等。
三、读文本,理思路。
1、自由有声朗读课文,要求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之后播放示范朗读)
2、再读课文,画出自己喜爱的语句。
3、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试试分别用小标题概括。
提示: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鸭蛋络子),这就是文章的写作思路!
意图:感悟文章情感的最好方法就是诵读。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既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朗读能力。
四、读文本,品“鸭蛋”。
1、齐读课文2、3段,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课文内容,并以“这是-----------------的鸭蛋,因为-----------------(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为句式说一段话。(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2、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感情向我们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高邮咸蛋呢?(赞美,自豪)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对鸭蛋名声和特色的介绍)可以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呢?(浓浓的爱乡之情)
意图:培养学生自主搜索文章关键信息的能力,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五、读文本,忆童年。
思考探究:说起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最难忘的要属儿时的记忆了。因而有人说,本文写得最有趣的要属四、五两段了。这两段写什么?(写挂鸭蛋络子)你认为最有趣的是什么?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学生自由发言。)
思考:家乡的端午除了吃鸭蛋、挂鸭蛋络子之外,还有哪些风俗活动让孩子们感到幸福和快乐呢?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写出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和怀念。)
小结:课文写家乡端午的风俗,写家乡的鸭蛋,写端午的鸭蛋,想表达的就是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和怀念。
意图: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
六、读文本,赏语言。
汪曾祺的散文除了在结构上闲适自由之外,语言也有特色,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a平淡而有味,b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c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你轻声朗读课文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探究课后练习二)(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小结:汪曾祺的语言,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
意图:让学生学会品味文章的情趣并抓住关键语句赏析。
七、思热点,谈体验。
同学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你回忆一下过去,你是怎样过端午节的呢?
小组合作探究: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传统的端午佳节。然而这个我们的传统节日,亚洲某国家(指韩国)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并且在2009年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你对此有何看法?(根据上课了解到:学生的看法基本都是去指责韩国非法窃取,不道德,厚颜无耻,根本没有进行自我剖析和检讨。)
学生交流后,多媒体出示网友们的评论:
1、果真人家要申报,我们也不必大惊小怪,尽管这节日的“出生证”在我们这里,但谁叫我们这几年连粽子都懒得吃了,而人家却有“规模和气派”地发展起“端午文化”了呢?
2、端午节等会不会被“端”走,根本还在于我们对待传统节日的态度问题,那就是我们对待民族特色的文化是不是热爱,以及热爱到何种程度。
3、与情人节、圣诞节等一系列洋节近年来在中国的火爆热闹相比,端午等中国传统佳节实在是太冷清,太受冷落了。
同学们都沉默了,现在大家也拿起手中的笔当作键盘,用我们的纸当显示屏,充当一回网友,或是透过自己的微博,也来发表一下建议和看法,好吗?
示例:网友“端午的眼泪”刷微博:我们的端午被“端”走了。
学生写,学生交流。(教师巡视、展示学生成果)
同学们,我们必须珍视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就像珍视自己生命的价值一样。我们要学会保护、宣传我们的文化传统,比如对联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小组合作讨论:我出下联同学们拟写上联。(教师巡视、展示学生成果。)
下联:话端午,品高邮鸭蛋乡情意浓。
示例:赏中秋,喝马洪老酒故土难离。
庆新春,尝罗坊湖藕喜气洋洋。
意图:此环节让学生中国传统习俗、传统文化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认识到重视传统文化,珍惜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而达到道德教育与审美熏陶的双重教育目的。
八、小结全文
《端午的鸭蛋》这篇民俗散文,以闲适自由,平淡有味的语言介绍了家乡高邮的端午风俗,包含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家乡咸鸭蛋的难以忘怀,实际上,这不仅仅是作者个人的心态,也是人类普遍的心理,儿时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会笼罩一层异样的光彩。
童年岁月中富含生活的情趣,日常生活中包含人生的韵味,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才能真正体验到生活的滋味。汪曾祺从小小鸭蛋里尝出生活的真味,我相信,我们也会从一片叶,一粒沙,一滴水中咂摸品味出生活的真趣,成长的快乐。
九、布置作业
如果你对家乡的端午体会不深,也可以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值得怀念的节日风俗,请将你的感触用美妙的文字表现出来。如以《月圆话中秋》来谈谈你的中秋情思……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404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