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词语盘点
生字盘点
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
坝(bà)汉(hàn)艳(yàn)扮(bàn)扬(yáng)读(dú)摔(shuāi)
跤(jiāo)凤(fèng)洁(jié)晨(chén)绒(róng)球(qiú)服(fú)
装(zhuāng)静(jìng)停(tíng)粗(cū)影(yǐng)
坝:(大坝)(堤坝)(水坝)汉:(汉朝)(汉族)(汉字)
艳:(鲜艳)(艳丽)(美艳)扮:(打扮)(装扮)(扮演)
扬:(飞扬)(扬起)(飘扬)读:(读书)(阅读)(朗读)
摔:(摔跤)(摔倒)跤:(摔跤)(跌跤)
凤:(凤凰)(龙凤)洁:(洁白)(皎洁)(光洁)
晨:(早晨)(清晨)(凌晨)绒:(绒毛)(毛绒绒)(绒球)
球:(足球)(气球)(圆球)服:(衣服)(服装)(服气)
装:(服装)(装扮)(化装)静:(安静)(静谧)(宁静)
停:(停止)(停下)(停车)粗:(粗细)(粗心)(粗糙)
影:(影子)(倒影)(背影)
第二课花的学校
荒(huāng)笛(dí)罚(fá)假(jià)裳(shang)落(luò)舞(wǔ)
狂(kuáng)互(hù)所(suǒ)够(gòu)猜(cāi)臂(bì)
荒:(荒草)(荒野)(饥荒)笛:(笛子)(吹笛)(牧笛)
罚:(惩罚)(罚款)(处罚)假:(放假)(假期)(请假)
裳:(衣裳)(霓裳)落:(落下)(坠落)(落差)
舞:(跳舞)(舞蹈)(起舞)狂:(疯狂)(狂欢)(癫狂)
互:(相互)(交互)(互相)所:(所以)(厕所)(所见)
够:(能够)(足够)(够着)猜:(猜测)(猜谜)(猜拳)
臂:(手臂)(双臂)(小臂)
第三课不懂就要问
背(bèi)诵(sòng)例(lì)圈(quān)段(duàn)糊(hú)练(liàn)
涂(tú)呆(dāi)戒(jiè)厉(lì)挨(ái)楚(chǔ)
背:(背诵)(背书)(背叛)诵:(背诵)(诵读)(朗诵)
例:(例子)(举例)(例如)圈:(圆圈)(圈子)(圈住)
段:(段落)(分段)(几段)练:(练习)(操练)(训练)
糊:(糊涂)(糊弄)(浆糊)涂:(糊涂)(涂鸦)(涂料)
呆:(痴呆)(呆子)(呆若木鸡)戒:(戒烟)(警戒)(戒尺)
厉:(严厉)(厉声)(厉害)挨:(挨着)(挨打)(挨骂)
楚:(苦楚)(清楚)(楚楚动人)
◆日积月累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走进课文
一、近义词、反义词汇总
(一)近义词
鲜艳—艳丽打扮—装扮敬爱—敬重朗读—诵读安静—宁静热闹—喧闹
摇晃—摇摆湿润—潮湿流利—流畅霎时—瞬间详细—细致认真—仔细
(二)反义词
鲜艳—黯淡安静—吵闹热闹—冷清古老—新颖湿润—干燥流利—结巴
详细—简略认真—马虎
二、多音字组词
假
jià
(放假)
裳
shang
(衣裳)
背
bèi(背诵)
jiǎ
(真假)
cháng(霓裳)
bēi(背包)圈quān
(圆圈)
挨
āi
(挨着)
juàn
(圈养)
ái
(挨打)
三、课文主要内容
1.大青树下的小学
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2、花的学校
《花的学校》节选自泰戈尔《新月集》。作者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顽皮活泼而且具有丰富细腻的想象力的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冒出的花儿时,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起来。作者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出花儿们的美丽、活泼、可爱、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
3、不懂就要问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孙中山在私塾中大胆问老师,不怕被批评,最终得到了老师的解答的故事。
四、课文心得体会
1、《大青树下的小学》让我感受到: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2、《花的学校》让我感受到:花儿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
3、《不懂就要问》让我感受到:要勇于提出问题,学习不懂就要问的精神。
五、词语解释
鲜艳:鲜明而美丽。
打扮:修饰装扮出来的样子。
绚丽多彩:形容色彩丰富华丽。
好奇: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招引:吸引。
粗壮:指粗大而结实。
枝干:树木的主干与旁枝。
荒野:荒凉的野外。
狂欢:纵情欢乐。
碰触:接触、碰撞。
扬起:高举、卷起。
◆语文园地
一、好词积累
带身体部位的成语: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
◆单元习作
习作
我们来做一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吧!
选择一个同学,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写一写他。不能在文中出现他的名字,但是要让别人读了你写的内容,能猜出你写的是谁。
你选的是谁?他有哪些地方让你印象深刻?选择一两点写下来。
写的时候,注意开头要空两格。写好以后,读给同学听,看看他们能不能猜出你写的是谁。也可以把全班同学的习作贴在墙报上,大家一起来猜一猜。
详细分析请看习作资料包。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长城和运河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诗歌,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3、明白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教学
重难点
读通全文,理解词义,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明白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教学
资源
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
长城:因逾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以后历代君王大都加固增修。长城东起河北省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10个省区市。长城的总长度为8851.8千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9.6千米,壕堑和天然形成长度为2592.2千米。根据历史文献记载,长城超过5000公里的有三个朝代:一是秦始皇时修筑的西起临洮,东止辽东的万里长城;二是汉朝修筑的西起今新疆,东止辽东的内外长城和烽燧亭障,全长1万三千多公里;三是明朝修筑的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畔的长城,全长8851.8公里(2009年修订)。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总计起来,在5万公里以上。这些长城的遗址分布在我国今天的北京、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新疆、天津、辽宁、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和山东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就有遗址1.5万多公里。其次是甘肃的长城。
由于时代久远,早期各个时代的长城大多残毁不全,现在保存比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所以一般人谈的长城,主要指的是明长城。所称长城的长度,也指的是明长城的长度,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达鸭绿江畔。
运河: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均起了巨大作用。京杭大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京杭大运河显示了我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大运河与长城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
预习
设计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
2、自学生字词,在文中画出生字词。
3、收集资料,了解有关长城和运河的知识。
4、多音字组词。
háng()qū()zhé()
行曲折shé()
xíng()qǔ()zhē()
5、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6、读了课文,我喜欢课文的这些句子:()
我知道长城像(),运河像(),创造这奇迹的是()。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激趣导入(5分钟)
1、说出两大人间奇迹的名字。
2、生齐读课题。
3、看图,说说对长城和运河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25分钟)
1、指名读这些词语,读好多音字“曲”、“折”、“行”,并给多音字组词。
2、开火车读词。
3、学生交流词语的意思。
4、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5、学习单: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个部分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小小组讨论交流。
(3)时间:4分钟
(诗歌的每一部分都先写了奇迹的名称和特点,然后抒发对奇迹的赞美之情,最后点明奇迹的创造者。)
三、教学生字(10分钟)
1、学生自由交流,找出难记难写的字提醒大家注意。
2、学生组词。
3、完成《习字册》。
一、激趣导入。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
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出示图片)
3、课文中的“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上也看到了长城和运河,“我”眼中的长城和运河又是如何的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去探个究竟吧!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
(1)小黑板出示词语:
驾驶航行谱写创造连绵起伏不朽的诗篇奇迹民族祖先绸带曲折蜿蜒奇异的景象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指名读课文,其余学生倾听读得是否正确?
4、理请文章脉络。
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三、教学生字:
A、出示生字:驾折蜿蜒谱朽篇创族绸
自读生字。
B、交流:说说你在自学时有哪些生字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C、重点指导:
“蜿”:右边的“宛”不要多加一点。
“蜒”:右边的“延”不要写成“廷”。
“创”:注意左半部分的写法。
“族”:注意右半部分的写法。
D、组词。
作业
设计
1、熟读课文。
2、形近字组词。
骂()使()蓝()导()象()
驾()驶()篮()异()像()
绵()峪()蜿()蜒()扁()
棉()浴()碗()诞()篇()
折()绸()朽()州()飘()
拆()调()巧()洲()漂()
3、完成《一课一练》一、二、五。
完成《补充习题》一、五。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
施教时期年月日
教学内容
1、长城和运河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或者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
重难点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或者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
资源
学生因为环境所致,没有丰富的旅游经验,但是他们通过电视、书籍等途径对一些伟大的工程有所了解,在教学时应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启发他们回忆这些伟大的工程。
预习
设计
阅读《新补充读本》P18《长城》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检查复习(6分钟)
1、学生听写、纠正。请四位学生上黑板默写。
2、齐读尼克松的话,简单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3、学生运用词语,观察插图练说。
二、学习第一部分(12分钟)
1、答案预设:奇异的景象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长城奇异在哪。
3、学生练习朗读。
4、(借助动作演示来读懂、读好“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有陡峭的山坡、深深的山沟、高高的山顶)
5、学生朗读第二、三行。
6、答案预设:“穿行”更能显示出巨龙的气势。更能表现磅礴的气势。“穿行”把龙写活了,更加表现出长城的雄伟壮丽。
……
7、学生齐读“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8、(雄伟壮丽)
学生朗读。
9、(自豪、敬佩)
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儿女。
三、学习第二部分(16分钟)
1、(京杭大运河)
2、学习单:
(1)学生自由朗读,画出描写奇异景象的相关语句。
(2)同桌交流。
(3)时间:3分钟
3、汇报交流: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大地。
(柔软长有光泽)
学生朗读。
(柔美、动人、秀丽……)
运河长,开凿这样的运河真是不容易。……
4、出示:美丽的运河像————————,宽阔的水面上——————。
学习单:
(1)回忆水乡歌,创编运河歌。
(2)小组内朗读,再合编成一首《运河歌》。
(3)时间:5分钟
5、学生看图试说。
6、学生自由交流。
7、学生齐读。
8、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9、学生朗诵。
四、拓展(6分钟)
1、学生选择。
2、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
2、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
出示: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3、这是外国人眼中的长城,看着课文插图,说说你眼中的长城。用上“曲折蜿蜒连绵起伏巨龙奇迹。”
二、学习第一部分
1、那么在作者眼中,从飞机上俯视看到的又是怎么样的长城呢?
2、在作者眼中长城是——奇迹?什么是奇迹?联系上文中的短语来解释。
再读读这些句子,你觉得长城“奇异”在哪呢?
长城像巨龙,有多长?
东起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西到嘉峪关(在甘肃省嘉峪关市西,是长城的终点),(看地图)有一万多里,所以长城又叫——(万里长城)如果每天走100里路,那么需要100多天才能走完长城。(读好“万里长城”,读出它的“长”)
3、想象一下,“巨龙”穿行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看看图,长城通过的地形怎么样?
用手指在插图上和长城一起行走。
正因为长城修筑在高低不同的地方,又那么长,所以——(引读第二、三行)——
4、比较句子。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像巨龙爬行在大地。
5、几千年以前,国家之间为了相互防御,各在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长城,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引读“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6、如果用一、两个词来概括长城的特点,你想用哪个词?把体会到的长城的特点朗读出来。
7、引读最后两行诗句。当你读到“中华民族的祖先”时,你的心情怎么样?你想说些什么?
三、学习第二部分
1、跟随作者继续鸟瞰祖国大地欣赏另一人间奇迹——运河,谁来说说它的全称。
2、自由读文,画出描写奇异的景象的句子。
运河和绸带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3、能把这样的特点,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如果说长城留给我们的是雄伟壮丽,运河留给我们的是另一种不同的风格,那是什么呢?再来读读,读得再轻柔些。
4、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你们又读出了什么?
5、看地图,是啊,瞧!这是古时候很多朝代的国都,也是我们今天中国的首都北京,这是天堂杭州。从北京到杭州之间,就这么一条细细的线条,无法让我们体会到京杭大运河到底有多长,那就听听老师收集的资料吧!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经过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我们祖国河流众多,绝大多数都是由西向东流的。京杭运河是我国唯一南北走向的长河。京杭运河横穿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因而使我国这5大河习连成一个江河网。运河就成了当时交通运输大动脉。古时候没有火车、汽车,船就是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
5、观察课文插图,我们来看看现在的运河,谁来说说运河的样子。
(1)回忆我们学过的《水乡歌》你也来编一首《运河歌》
(运河清,运河长,千只船,万只驳。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水面飘满河。)
(2)再来看看运河两岸的画卷吧。
那碧绿的一片是——
那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是——
那一家家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是——
那古色古香的是——
那纵横交叉而又平坦宽阔的是——
到处是一派——————景象。
总结:孩子们运河实现了人们“陆地行舟”的梦想,它是我们东部的母亲河灌溉农田让南水北调,它繁荣了两岸的经济,促进了人们的交流。我们江苏的苏州、扬州和淮安等城市都在运河边上,它们在历史上的崛起和发展,运河是他们吸允的乳汁,运河是它们得以成长的血液。
5、听了我的介绍,你想说什么?把你的想法带入课文中,一边读一边想,好吗?就是这么一条绵延千里的运河,就是这么一条连接南北的大运河,就是这么一条美丽的大运河,它今天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这得感谢——
6、指导朗诵。
四、拓展
1、我们的祖先不只为我们创造了长城和运河这两大奇迹,在我们中华大地之上,有许许多多伟大的创造,都是我们的祖先用双手、用血泪、用汗水修筑而成的。先看看老师这里的几个词儿,哪些是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呢?
金字塔、九寨沟、莫高窟、乐山大佛、黄河壶口瀑布、东方明珠、故宫、美国自由女神像、秦始皇兵马俑
2.续写。提醒注意比喻的贴切。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谱写了_______诗篇。
是谁创造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作业
设计
※1、背诵课文。
2、完成《一课一练》其余题目。
完成《补充习题》其余题目。
※※回忆刚才交流的过程,写一写你眼中的运河。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
施教时期年月日
教学内容
2、美丽的南沙群岛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能结合语境理解有关词语意思。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南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激发学生爱国爱岛之情。
教学
重难点
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生字新词,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
资源
南沙群岛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海岛”之一。因为领土纠纷的问题,南沙群岛一直没有作为正式的旅游目的地对大众开放,只有少数人因为工作的需要得于目睹南沙群岛的美丽。南沙群岛不仅是一个美丽岛群,而且还是一个大宝藏,有极其重要的地理战略地位。
南沙群岛在我国古代有“千里长沙、万里石塘”之称。群岛中部,岛、礁、沙、滩星罗棋布,水下地形十分复杂,被称为“危险地带”。
南沙群岛的永暑礁上,一座美丽的人工岛拔海而立,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南中国海的天空上。
预习
设计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2.在语文书上描红、划出生字词,给生字组2个词语。
3.结合字典与课文内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蕴藏、星罗棋布、浩渺、难以计数、辽阔、蔚为壮观。
4.读了课文,我知道了课文先概括地介绍了南沙群岛位于,它享有的美誉;然后分别从和两个方面具体描绘它的美丽富饶,最后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直接导入,出示课题(5分钟)
1.学生齐读课题。
2.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对于这么美丽的南沙群岛,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3.读出南沙群岛之美,岛屿之多。
二、初步整体感知课文(27分钟)
1.出示词语后,学生自由读词语。
2.指名读词语,会正确区分多音字,并给多音字组词。
3.开火车读词语。
4.交流预习作业,说说词语的意思。
5.指名分段读课文。
6.学习单: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南沙群岛。
(2)同桌交流。
(3)时间:3分钟
三、指导写字(8分钟)
1.出示生字,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字形的。
2.学生看老师书写难写笔画。
3.学生组词,给生字描红。
一、直接导入,出示课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的两大奇迹——雄伟的长城和运河,今天我们一起再去祖国的最南端欣赏那些美丽的岛屿。(出示课题:美丽的南沙群岛)齐读。
2.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对于这么美丽的南沙群岛,你们想知道什么?
3.那你能把南沙群岛之美,岛屿之多读出来吗?(指名读好课题)
二、质疑课题,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自学情况:
A(小黑板出示词语)
星罗棋布搏击风浪生息繁衍难以计数
用之不竭水天相连蔚为壮观清澈明亮
五彩缤纷心旷神怡碧波浩渺充满魅力
B指名读这些词语,读好多音字“数”、“难”、“曾”、“传”并给多音字组词。
C开火车读词。(交流预习作业2)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交流预习作业3)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指名读课文,其余学生倾听读得是否正确?(交流预习作业1)
4.理清文章脉络。
讨论后交流:
①主要介绍了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
②说明了南沙群岛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和迷人的世界。
三、指导写字
A出示生字,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的。
B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几个难写的字:
“阔”字是半包围,门字框里面是个“活”;
“屿”的第五笔是竖折弯钩;“龟”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写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
C给生字组词。
D生描红生字,师巡回指导,纠正姿势。
作业
设计
※1.熟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书写。
※※1.阅读《新补充读本》中的相关文章。
2.搜集南沙群岛的图片、文字资料。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
施教时期年月日
教学内容
2.美丽的南沙群岛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2.感悟南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3.初步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教学
重难点
重点:注重对学生语言的积累。
难点:初步理解课文“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教学
资源
小黑板、课文挂图
预习
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以及她的美誉,了解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具体描绘它的美丽富饶。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复习(6分钟)
1.学生默写词语,对照检查并订正。
2.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全班交流。
二、感知课文第一自然段(14分钟)
学习单: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找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把它画下来。
2.体会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还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20分钟)
学习单:
1、自由朗读2、3自然段,看看南沙群岛哪儿更吸引你,把相关的词句划一划。
2、读读划到的词句,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3、时间:4分钟
结合理解“蕴藏”“用之不竭”。
学生练习用总分的方式进行说话:她拥有难以计数的海洋生物,有章鱼,海星,乌贼、美丽的珊瑚等等。她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石油、锌、天然气等。她贮藏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有风力、潮汐等。
生自由试读,再比赛读。
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学生自由读第3自然段,把表示颜色的词找出来。
看图,试背第2、3自然段。
语文实践活动:小记者采访小游客,介绍南沙,以及自己的感受。
一、复习
1.听写下列词语。
辽阔岛屿宝库资源海龟壮观
矿产星罗棋布水天相连
(1)师报生默。
(2)生对照小黑板上的词语,自己批改。
错误的同学自己订正。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些什么?(指名回答)
二、感知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述:南沙群岛不仅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而且是个迷人的世界,更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学生边读边思考:
(1)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2)交流出示:“一串串晶莹的珍珠”体会出南沙群岛美,像晶莹透亮的珍珠,从“一串串”三个字体会出岛屿之多。
(3)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岛屿之多?边读边想象,并找出重点的词语。“二百多座、星罗棋布”,相机理解“星罗棋布”。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句。
3.这段话还告诉我们什么?朗读第三、四句话。
4.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南沙群岛上,说明自古以来美丽的南沙群岛就是我国的领土,我相信你们一定会为之骄傲的。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情感读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
过渡:美丽的南沙群岛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也去迷人的南沙群岛欣赏一番,请同学们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二、三自然段。
1.你是被南沙群岛的丰富物产吸引了呢,还是被迷人的景色所吸引?哪儿吸引你,就在哪儿多看看,等会请你谈谈感受。
2.学生交流第二自然段。
出示:
(1)“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
(2)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南沙群岛是“巨大的蓝色宝库”?指名回答,理解词语“蕴藏”“用之不竭”。
(3)师讲述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练习用总分方式来说话。
(4)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南沙群岛是巨大的蓝色宝库”吗?生自由试读,赛读,齐读。
3.学生交流第三自然段。
出示:
(1)“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
(2)作者是怎么描写迷人的南沙的呢?指名读。其他学生也把自己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进行交流。
(3)看图交流:一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写出了南沙的五彩缤纷。
(4)谁想把这么美的景色读给大家听?(试读,赛读)
(5)南沙景美,写南沙的文字也美。请同学们看着图,把优美的景色与文字记在脑海里。(学生尝试背诵、指名背、齐背)
(6)看到这么优美的景色,我们由衷地说——生接说最后一句。
4.发展练习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对南沙群岛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下面老师请位同学做小记者,现场采访你们一下你们这些游客?(教师随机请一位同学当小记者进行采访)师总结。
板书设计
2.美丽的南沙群岛
蓝色宝库
晶莹的珍珠(最南端)
迷人世界
作业
设计
※:1.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摘抄课文中的妙词佳句。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以“公园真是鲜花的海洋”或“菜市场真是营养的宝库”为中心句写几句话。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
施教时期年月日
教学内容
3.庐山的云雾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一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腾云驾雾”、“飘飘欲仙”。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丽。
4、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一小节,学会课文后的生字词,理解部分的词语。
教学难点
体会遣词造句的优美,体会庐山云雾的奇幻,神秘。
教学
资源
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的鄱阳湖盆地,九江市庐山区境内,滨临鄱阳湖畔,雄峙长江南岸。庐山山体呈椭圆形,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一展庐山的无穷魅力。庐山尤以盛夏如春的凉爽气候为中外游客所向往,是国内久负盛名的风景名胜区和避暑游览胜地。
关于庐山的诗词: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预习
设计
1.给文章标上自然段的序号。用“△”划生字,“——”划新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想一想新词的意思。有疑难的地方用“?”划出。
2.大声地将课文读几遍,读通顺。把你觉得最有意思的部分再有感情地读几遍。读完之后,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读了这篇课文,知道庐山的云雾有哪两个特点?
4.看看生字表,哪几个字以前就会了?给这些生字扩词。哪些字还不会?看清它的偏旁部首,想一个聪明的办法记住它们。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读懂课题(5分钟)
1.学生知道的话简单讲讲庐山最有名的景点或者景致。
学生吟诵《望庐山瀑布》。
2.学生读题,思考课文会重点写什么?生:这篇课文会重点写庐山上的云雾。
3.学生读题、质疑。
生:为什么要写庐山的云雾?
生: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稀奇的?
生:庐山的云雾是什么样的?
二、读准生字,读通课文(12分钟)
1.学生自读课文,打开书,拿起笔,轻读课文,把不懂的词语作个记号,同时想一想刚才提的问题。
2.
(1)同桌合作读词语,正音。
(2)指名开火车领读,正音。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学习单:
(1)默读课文,思考庐山的云雾有哪两个特点?能用课文中的两个词语概括吗?把它圈出来。
(2)时间:3分钟
三、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13分钟)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2.个别展示朗读,第一句的前半句读的较舒缓,是一般的语调,后半句则加重语气读出云雾的变幻无常。齐读体会。
3.学生加动作、表情、语气读第二、三句话;指名三人做动作,其余学生齐读。
4.试背。
5.有感情的朗读或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生字。(10分钟)
1.用不同的方法记忆生字的形。
2.完成习字册上的生字部分。
一、谈话导入
1、(板书:庐山)认识吗?
师述:一提到庐山,我们就会想起学过的《望庐山瀑布》那首古诗,大家还记得吗?
2、师小结:多壮观啊!可是你知道吗?吸引古今中外游客的不仅仅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更有那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云雾。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庐山欣赏那美丽神奇的庐山的云雾吧!
板书:庐山的云雾
3、读了这个题目,你觉得课文会重点写什么?(师在“云雾”的下面加上点。)
读题目要动脑筋,好多文章的题目会告诉我们写什么。读了这个题目,我们看出作者重点要写(庐山的云雾)。现在你脑袋瓜里面还会有什么问题?(师板书:?)这两个问题,老师都明白。你们是想让我告诉你们,还是自己到书里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
学生拿笔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把不懂的词语作个记号,同时想一想刚才提的问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谁能把这些词语读正确了。出示词语:
A庐山瀑布神秘似乎笼罩系带缠绕漂浮天幕
B景色秀丽变幻无常腾云驾雾飘飘欲仙千姿百态
C瞬息万变随风飘荡一泻千里四蹄生风云遮雾罩流连忘返
指名领读,正音。
2.指名读课文(分节)咱们同学都很会学习,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庐山的云雾之中去感受一下。
3.读完了课文,你知道庐山的云雾有哪两个特点?
三、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想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2.这段只有三句,先读读第一句,并思考这句的前半句该怎么读,后半句该怎么读才有味道?
3.有好几个同学划出的不理解的词是“腾云驾雾、飘飘欲仙”请你们读这两句话“在山上游览……”想站的就站,想坐的就坐,可以做一些动作。通过你们读课文的动作、表情、语气,我可以知道是不是理解了这两个词的意思。
请三位做动作的同学到庐山来游览。(师指着黑板前说)这是庐山的小道,你们到这里来高兴不高兴?那请你们笑一笑。游览就是放松的,散步就要随便走走,不要紧张。注意,山上山下到处是云雾。其他同学读书,请他们三位做动作。有的同学已飘飘欲仙,让人想起(谁腾云驾雾)
4.看了他们表演的动作,加上自己的想像,大家再读第一节,就会读得更漂亮,能试试背的话更好。
5.有感情地齐读或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四、教学生字。
重点指导几个字:“幻”的第四笔,“系”的第一笔,“罩”的上半部写扁一点,“瀑、泻、似”注意左窄右宽
作业
设计
※1熟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完成《习字册》描红及书写。
3完成《补充习题》1、2、3题
4完成《一课一练》1、2、3题
※※
1.阅读《新补充读本》P
两湖两广两河山,
五江云贵福吉安,
四西二宁青甘陕,
还有内台北上天。
诗中首句指的是湖南(湘)、湖北(鄂)、广东(粤)广西(桂)、河南(豫)、河北(冀)、山东(鲁)、山西(晋);
第二句指的是江苏(苏)、浙江(浙)、江西(赣)、黑龙江(黑)和新疆(新);
第三句指的是四川(川)、西藏(藏)、宁夏(宁)、辽宁(辽)、青海(青)、甘肃(甘)、陕西(陕);
末句指的是内蒙古(内)、台湾(台)、北京(京)、上海(沪)、天津(津)。
目前,我国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共34个----在原30个基础上加上海南省(琼)、重庆直辖市、香港和澳门特别。
这样我们把这首诗最后一句稍微改动一下:
两湖两广两河山,
五江云贵福吉安,
四西二宁青甘陕
海内台北上重天。
(二)《各省市自治区简称歌》之二
京津沪,辽吉黑,冀鲁豫,晋陕甘,
闽粤桂,川滇黔,苏浙皖,湘鄂赣,
青新宁,蒙藏台,渝港澳,加海南。
(三)《各省市自治区简称歌》之三
辽吉黑蒙冀晋陕宁
鲁皖苏浙渝沪津京
川黔滇桂甘新藏青
豫鄂湘赣台闵粤琼
港澳回归举国欢腾
预习
设计
观察地图,找出自己的家乡,长城、运河、庐山、南沙群岛。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20分钟)
学习单:
1.自读题目,弄清题目要求。
2.大声朗读两遍,注意读音正确。
3.取出《字典》小组内合作学习弄清这些简称各是指哪里。
4.借助地图了解我国有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
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内蒙古
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时间:10分钟
二、理解有关各省、市、自治区的句子。(12分钟)
学习单:
1.读句子,把简称代表的省、市、自治区写在旁边。
2.小组交流理解句子意思
3.时间:4分钟
三、写好钢笔字(8分钟)
读“我的提醒”。
观察老师范写生字的笔顺规律,注意捺画的写法,并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一、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1.指导学生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朗读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歌:
(1)教师范读简称歌。
(2)出示中国地图,对照地图说这些简称各是哪个省市自治区,弄清简称的意思。
(3)全班交流
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内蒙古
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直辖市是由中央直接领导的城市,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是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区地方。
4.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简称。
辽_辽宁,吉__吉林,黑__黑龙江,蒙_内蒙古自治区,冀__河北,晋_山西,陕__陕西,宁-宁夏回族自治区,
鲁__山东,皖__安徽,苏__江苏,淅_浙江,
渝_重庆,沪__上海,津_天津,京__北京,
豫_河南,鄂__湖北,湘__湖南赣__江西,
台__台湾,闽_福建,粤__广东,琼_海南,
川__四川,黔_贵州,滇_云南,桂_广西,
甘__甘肃,新__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藏_西藏自治区,青__青海,
港__香港,澳_澳门,
5.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6.找朋友游戏。
巩固对简称与省、市、自治区名称之间对应关系的了解。
二、理解有关各省、市、自治区的句子。
1.出示三个句子。
2.指名读句子,理解句子意思。
小结:恰当地运用简称能使语言表述更简洁。
3.指导朗读,读出民族自豪感。
4.灵活运用
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如:黔驴技穷、湘江、滇池、京沪铁路,沪宁高速公路等。
三、写好钢笔字
1.指导学生读题中的“我的提醒”。
2.认读生字,说出这几个字在结构、笔画上的共同点。
3.范写生字,介绍写半包围结构的字的笔顺及捺画的写法,重点指导写“越”。
4.讲评
作业
设计
※
1.继续背诵省市自治区简称歌。
2.完成《一课一练》1~4题。
※※
收集一些运用简称的词句。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
施教时期年月日
教学内容
练习一
共几课时
3
课型
练习
第几课时
2
教学
目标
1.联系《庐山的云雾》课文内容或查字典理解成的意思,并熟记8个成语。
2.学习《夏日田园杂兴》了解诗意并能熟练背诵,懂得欣赏乡村美景。。
教学
重难点
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大致体会成语。
教学
资源
夏日田园杂兴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四时田园杂兴》
其二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晌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其十五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其四十四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冬日田园杂兴
放船闲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预习
设计
1.正确朗读成语、古诗,初步理解意思。
2.搜集《夏日田园杂兴》诗1首,抄写在练习本上。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熟记8个成语。(20分钟)
学习单:
1.把成语读正确。
2.看到了这些成语想到了什么?
3.交流成语的意思。
4.读好成语。
二、背诵《夏日田园杂兴》(其七)(20分钟)
学习单:
1.看图读古诗
2.交流古诗的含义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一、熟记8个成语。
1.出示成语。
2.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3.理解意思(结合第一单元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加以理解。)
4.组织学生说,学生补充,老师点拨。
风云变幻:像风云那样变动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安。
气象万千:气象,景象。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
飘飘欲仙:漂浮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
白云苍狗:天上的浮云像白衣裳,顷刻间又变成了像黑狗。比喻世事的变化无常。
5.指导学生以各种形式练读,读出这组成语歌的韵味。
二、背诵《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今天,我们学一首诗,《夏日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写的,他字致能,号石湖居士,他写了一组四季田园杂感诗,共60首,我们今天学习《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2.引导学生看图,并借助图画读读古诗。(大致体会诗的意思与表现的情趣)
3.小结:全诗用通俗的语言描绘了夏日农家昼耕也织的忙碌景象和儿童不会帮助织布,却在树下学种瓜的有趣情景。
4.指导学生熟读背诵。
5.交流搜集到的其他《夏日田园杂兴》进行积累诵读。
作业
设计
※
完成《一课一练》五、六、八题。
※※
1.选用一个成语写一句话。
2.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语说一段话。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
施教时期年月日
教学内容
练习一
共几课时
3
课型
练习
第几课时
3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一是让学生想说,二是让学生会说。
2..让学生懂得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是融为一体的。
3.练习两个笔画及含有这两个笔画(横撇、撇点)的字。
教学
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教学
资源
祭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扫尘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赶乱岁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因此,人们根据现实生活需要,发明了这一特殊的时间民俗。可见,在传统社会里,民众生活秩序是依赖着民俗进行调节的。
照田蚕
也叫“烧田蚕”、“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有些地方在年三十举行这一活动。
千灯节
是蒙古族、达斡尔族的宗教性节日。蒙语称“明干卓拉”,意即千盏灯节。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做“明干卓拉”去庙里点燃,认为点得越多越吉利。这一节日习俗,在新疆维拉特蒙古族中最为盛行。当地群众在这天吃烤牛羊肉,举行传统的体育游艺活动。
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小除夕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过赶年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也叫“调年会”。土家族比汉族提前一天或几天过春节。
预习
设计
向家长打听关于过春节的习俗。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口语交际
(30分钟)
聊聊过春节的体会、感受。
小组交流。
班级交流,学会倾听。
说说自己家怎么过春节的。
二、学写毛笔字(10分钟)
学生练习书写“夕”“女”
一、口语交际
1.导入:
愉快的寒假虽然已经过去了,但快乐的春节仍使我们记忆犹新。春节,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佳节,想必大家过的很愉快,下面大家来说说自己过春节的体会和感受吧!
2.出示题目:聊聊春节
3.借助插图(贴春联、全家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舞龙灯、吃年夜饭、给老人拜年……)引导学生观察,勾起回忆。
4.小组内交流昨晚搜集的关于过春节的习俗。
5.班级内交流搜集的资料。
6.说说本地春节的习俗。
7.你家是怎么过春节的。
二、学写毛笔字。
1、明确学习内容:今天我们学习“横撇”和“撇点”的写法。
2、老师书写横撇,并指导运笔方法:注意拐弯处的提笔与顿笔,横要短,撇要长而舒展。点撇注意起笔时要顿笔,收笔时回锋,到折处主要用的是笔锋,以提笔为主。。
作业
设计
※
完成《一课一练》第七、九题。
※※
1.在春节中,你记忆犹新的事情是什么呢?用你的笔把它记录下来。
2.收集其他民族或国家欢度春节的习俗。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同步作文指导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同步作文指导教案
第一单元习作指导
猜猜他是谁
写作思路:
1.审阅题目:结合本次习作给出的主题,写一写自己的同学。
2.选定内容:
(1)人物的外貌特点。
(2)通过具体的事情写出人物的特点、品质。
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
4.表现手法:开门见山、首尾呼应。
5.结构顺序:先介绍人物的外貌,接着通过具体的事例反映人物的品质,最后首尾呼应,点明人物的性格特点。
下水文:
我的好朋友
她,长着蘑菇似的头发,白里透红的脸上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下面是一个高挺的鼻子。再往下看,是一张能说会道的樱桃小嘴。
她非常爱看作文书。如果你去看一看她的抽屉,你一定可以从她的抽屉里看到好几本作文书。记得上一次,学校就要进入读书时间了,而班里面总有那么几个同学忘记带书来学校看,所以此时,那些同学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时,她就会从她的抽屉里拿出她的作文书,说:“我这里还有好几本作文书,你们都拿去看吧。”那些没带书的同学像是抓住了一把救命稻草一样,欣喜若狂地接过书,连声道谢。
她也是一个很爱帮助别人的人。她的书包里有一个“百宝箱”,里面有许多的东西。例如:美术课要用的剪刀;语文课要用到的订书机;数学课要用的固体胶……应有尽有。每当上课需要用到“小百宝箱”里的工具时,她总是毫不犹豫地给别人先用,自己最后才用。
她还是一个很尽职的人。她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组长,但是她做组长也做得非常尽职。每一次收作业,她都是第一个收齐;每一次发作业,她都发得最多。
她就是我的朋友——夏优璇,她就是我那个爱看作文书、爱帮助人、做事非常尽职的好朋友。
开头简介人物的外貌特征,给人留下整体印象。
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夏优璇爱看作文书的特点。
通过爱帮助人的具体事例的描写,我们能够体会到夏优璇的善良、热情。
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我能照样子写一写我同学的外貌。
语文园地一
教学要求:
1.积累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积累《所见》一诗。
2.积累带身体部位的四字词语。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朗读句子,表达句子意思。
3.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然后小组内为小组取名字,小组内成员策划活动方案。成员间交流方案是否有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教学重难点:
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然后小组内为小组取名字,小组内成员策划活动方案。成员间交流方案是否有改进的地方。最后开始实施方案。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让同学把课本看到第一课,找到自己认为有新鲜感的句子。
2.点名让学生大声朗读出来。
3.男生、女生分别读一些有新鲜感的句子。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4.师总结:有新鲜感的句子一般都运用了某些写作手法。我们平时要注意积累,还可以尝试仿写。
二、词句段运用
1.把课本上13面词句段运用第一题的两行词语找男生读一次。
2.学生都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
3.分组说说自己的发现。
4.师点拨。
5.课下让学生积累词语。
6.老师点名让学生读课本演示出来的三个句子。体会句子意思。
7.老师引导学生思考。
8.同学间互相交流。
第二课时
一、组织兴趣小组。
1.先让学生说出自己感兴趣的方面,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建立兴趣小组。
2.小组内为取小组名字献计。
3.最后把小组名字定下来。
4.学生间相互交流活动内容。老师在一旁点拨,然后学生再思考。活动内容要围绕小组名字来。
5.老师总结,学生课后思考。
二、日积月累
1.师范读古诗。
2.师引导。
3.生模仿读。
4.同学间比赛读
5.师生合作、表演。然后竞赛背诵。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01-
第一单元
1、多音字
(1)假:假装、假日(2)好:问好、好奇(3)发:发现、白发(4)晃:晃眼、摇晃(5)朝:朝向、朝霞
2、学写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3、阅读:找出文中描写的字句或段落(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描写的作用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
如:《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找出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金色的草地》一文,找出描写草地可爱、蒲公英有趣的字句。
4、体会句中词语的妙用,以及传达的情感
如:《爬天都峰》一文中,“爬呀爬终于都爬上了”(终于:突出了爬山之路的艰辛,以及爬上山后的喜悦)
5、写作:记叙课余活动
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6、古诗积累《小儿垂钓》
(诗的后两句写出了小孩子垂钓时的专注神态,绘形绘神,跃然纸上)
课题1.春天的小雨滴滴滴课时1累计课时1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生字新词。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材分析重点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难点掌握识记生字和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法朗读法情境创设法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过程二次修改
()
分钟一、激趣导入:
提供展示台,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关于春雨的词语、诗句,师归结,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①、自学生字,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②、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检查自读课文情况。
①、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②、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针对课文内容质疑。
3、出示生字,认读生字,重点检查并纠正以下字的读音:品尝播种血脉
4、指导学生记住以下生字的字形:沟蹄滑密撒播乳
()
分钟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课文通过对春雨的声音、春雨唤醒春天、催发种子的描写,说明无私的春雨给人们带来了美好、和谐、生机和希望,表现了对春雨的无比喜爱和赞美之情。
()
分钟四、指导写字。重点指导:
推:左、中、右三部分布局要合理,右边的四画不要写成三画。
密:下部的“山”不要写成“虫”。
五、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小结:
同学们,春雨到底有多美,美在哪,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运用
拓展
()
分钟1.比一比,再组词。
推()撒()脉()密()常()沟()
堆()散()泳()蜜()尝()钩()
2.在括号填上合适的词。
一()春雨一()清泉一()花伞一()音乐厅一()水沟
一()鼓一()树林一()微风一()水珠厅一()水沟
()的花伞()的泉水()的声音()的乳汁
3.照样子,写词语。
凉丝丝()()咚咚咚()()
淅淅沥沥()()哗啦哗啦()()
六、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并组词。
2.摘抄课文优美词句。
板书
设计
1.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美丽的鲜花蒙蒙的细雨路边的小草
教学反思:
课题1.春天的小雨滴滴滴课时2累计课时1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理解句子中词语的意思,能联系课文说说春雨美在哪里。
教材分析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难点能联系课文说说春雨美在哪里,背诵课文。
教法朗读法情境创设法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过程二次修改
()
分钟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册教材的开篇之作。它和春天、和小雨有关,让浓浓的春意吹进我们的教室,让甘甜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吧!齐读课题。
1、进一步理解课题:
课题中一连用了三个“滴”字,春天的小雨给你什么感觉呢?该怎么读题呢?注意节奏和停顿,再次读题。
2、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这场雨已经下了很久了,我们和作者一起沐浴在春雨中去走一走,听一听,看一看吧。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
分钟二、学习课文,交流感受,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体会描写春雨声音美的内容。
1、回忆哪些自然段写了雨的声音?这几个自然段都写雨的声音,听雨的地点有什么不同?
2、“屋前听雨”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春雨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说说听到了什么?
(2)捕捉表示声音的词,体会小雨滴发出声音的不同。
(3)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4)抓住“推、挤”感受小雨滴的欢快,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林中听雨”加深感受声音美,解决难点。
出示文字: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哗啦哗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片森林就像一座音乐厅一样。
(1)第二自然段写雨的声音,这句话也写雨的声音,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
(2)想象:音乐厅里正在演奏什么曲目呢?
4、朗读声音美部分。(板书:声音美)
(二)、感受描写春雨形象美的内容。
1、听雨让我们感受到声音美,看雨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读一读,说一说。2、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春雨的样子。(板书:样子美)
(三)感受赞美春雨精神美的内容:
1、指名读8、9自然段,想想人们赞美春雨还有什么原因?
2、出示儿歌:《春雨》。读一读,感受万物盼望春雨的心情。
3、想一想,儿歌中的种子、花朵、麦苗和春雨有什么关系呢?
4、如果你就是春雨,听了生灵们渴望你到来的心声,你会怎么做的?(板书:精神美)
(四)、齐读最后一段,表达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
分钟三、总结全文:
1、谁能结合板书说说春雨美在哪?
2、总结写法:
文章着重写了春雨的声音美,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声音的世界,以后写文时可以学习作者的写法,写出的文章会更精彩。
()
分钟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录描写声音的词语,写在积累本上。
板书
设计1.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声音淅沥嘀嗒哗啦啪啦
春雨演奏
播种
(春天到了)
教学反思:
课题2.瀑布课时1累计课时3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生字新词。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材分析重点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难点掌握识记生字和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法朗读法情境创设法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过程二次修改
()
分钟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是瀑布?你们在哪儿见过瀑布,是什么样的?
2、书中描写的瀑布又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自由读)
()
分钟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检查自学情况。叠(提醒学生:中间是秃宝盖,要写在横中线上)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2)提出自己认为难读、难写的字。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分析结构复杂的字的字形,同桌交流识记方法。
2、自读诗歌,画出新词并把新词带到句子中去读一读。
3、小结: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牢固地掌握新字,理解新词,并把好词语记下来在写作时加以运用。
()
分钟三、读文质疑,理清顺序。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瀑布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了解主要内容。(先写声音,后写样子)
2、练习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诗。
(3)、小结:把诗读熟,试着背一背。
四、指导写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新词放入词语花篮中。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试着背诵。
3、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抄在《我的采集本》上。
运用
拓展
()
分钟:1.比一比,再组词。
瀑()涌()难()愉()输()村()屏()
暴()勇()滩()喻()愉()村()并()
2.写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忽然——()仰望——()
反义词:仰望——()伟大——()
3.照样子,写一些。
例:一朵一朵朵一朵朵白云一叠()()一道()()
一座()()一片()()一条()()
六、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并组词。
2.摘抄课文优美词句。
板书
设计
2.瀑布
样子声音
教学反思:
课题2.瀑布课时2累计课时1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2.体会诗所描绘的意境,背诵默写诗歌。
教材分析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所描绘的意境。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教法朗读法情境创设法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过程二次修改
()
分钟一、检查旧知,引入新课:
1、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交流抄写的语句。
()
分钟二、自学思考:
1、出示要求:
(1)默读全诗,思考:哪些诗句是写瀑布声音的?哪些诗句是描写瀑布样子的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去欣赏瀑布的?
(2)提出不懂的问题。
2、自学讨论:
3、班内交流。
质疑
再探
()
分钟三、重点研读问题:
1、瀑布声音的特点。
(1)、指名读这一节诗。
(2)、出示文字:
瀑布的声音,好像(),又像()。思考: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瀑布声势浩大,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指名朗读、齐读。
2、远望瀑布的样子。
(1)、自由读有关诗句。
(2)、从“忽然一转”这几个字中,你能想到作者刚才是在瀑布的哪一面听到声音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从背面听声音大,现在转到正面声音就更大了,感受到瀑布的声势巨大,一定雄伟壮观。)
(3)、“啊”字该怎么读呢?为什么这么读,或从他的读中你听出了什么?
(4)、瀑布什么样,作者是怎么打比方的?为什么先说没法比喻?又说“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5)、读出情感(指名读、领读、齐读等方式展示)。
3、近看瀑布的样子。
(1)、指名读这一小节。
(2)、“仰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站在山脚下仰望?(用诗句中的语句回答)从这个词中感受到什么?
(3)、为什么把瀑布比成“珍珠的屏”?
(4)、为什么说被风吹过的瀑布如烟、如雾、如尘?
(如烟:轻柔飘逸,弥漫如雾:白茫茫一片,朦朦胧胧如尘:纷纷扬扬的落下。)
(5)、赛读,读出美感。
四、总结全文,体会情感。
1、归纳板书,深入体会。
2、根据板书提示,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
运用
拓展
()
分钟1.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瀑布的声音像()
2.瀑布的全身像()
3.站在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好像()
4.时时来一阵风,瀑布被吹得像()
5.《瀑布》这首诗是分()节来写瀑布的。第一节些瀑布的();第二节写()瀑布的();第三节写()看瀑布的()。
板书
设计2.瀑布
声音浪涌岸滩风吹松林
颜色白银珍珠屏雄伟壮丽(由远及近)
形状如烟如雾如尘
教学反思:
课题3.古诗两首课时1累计课时5
教学目标1.朗读古诗《惠崇〈春江晓景〉》,掌握课文生字新词。
2.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材分析重点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掌握课文生字新词,背诵古诗。
难点理解诗意,体会事诗情。
教法朗读法情境创设法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过程二次修改
()
分钟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小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
分钟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明确: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明确:不是,是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
分钟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明确: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朗读。
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师补充的内容:
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
(竹林桃花春江鸭子蒌蒿芦芽河豚)
运用
拓展
()
分钟一.默写古诗,回答问题。
1,解释字义。
晓:知:
正:欲: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这首诗是()朝()写的。描写的是()季的景物,其中重点描写的景物是()。
四、作业设计:
1.背诵古诗。
2.默写古诗。
板书
设计《惠崇〈春江晓景〉》
桃花——三两枝
春江暖水——鸭先知(喜爱之情)
河豚——欲上时
教学反思:
课题3.古诗两首课时1累计课时6
教学目标1.朗读古诗《惠崇〈春江晓景〉》,掌握课文生字新词。
2.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材分析重点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掌握课文生字新词,背诵古诗。
难点理解诗意,体会事诗情。
教法朗读法情境创设法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过程二次修改
()
分钟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知诗人,解诗题。
1、作者简介:
叶绍翁是南宋中期诗人,作为南宋江湖诗派的一员,写下了许多描写田园风光及生活的诗作。
2、释诗题:
①、齐读诗题。
②、从诗题上你知道些什么?读懂了什么?
(诗人前去游园,园主人不在,没能进到园子里。)
③、释“园”、“不值”。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区分“园”古今含义)
古:唐宋时期富人多有私人花园,供自家观赏,因而指私人花园。
今:公园,公开供人们游玩的场地。“不值”:没有遇到要访的人。
()
分钟三、抓字眼,明诗意。
1、出示插图。
春季的一天,诗人望着窗外春天的景象,不由得兴致勃勃,想去朋友家的园子里畅游一番,欣赏园中春景,于是便乘兴前往。到了朋友的住处,在园子门外看到了什么?(请生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2、学生汇报。
3、诗人是怎样写下自己看到的景象?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
4、哪些诗句描写了诗人所看到的景象?请生读诗句。
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及诗歌的内容。
5、小组讨论交流,学生质疑。
应:原意“应该”,这里指“大概”、“可能”。
怜:爱惜。
6、汇报小结。
大概是园主人爱惜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
分钟四、读诗句,悟诗情。
1、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诗人虽然未能进园观赏,但春天的勃勃生机依然到处可见,一枝露出墙头的红杏使诗人联想到满园繁花似锦的春色。此时此刻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愉快、高兴、陶醉、赞美)
2、指导感情朗读。
你们能读出这种感情吗?请生读、齐读。
3、指导背诵课文。
你们也仿照诗人来到园子门外,看到这美丽的春景时,你又是如何情不自禁地吟咏出这首诗歌的。(根据板书,加入动作)
五、总结全文,齐背诵课文。
作者游园时的心情怎样?(失望——欣慰)又会想到什么?
运用
拓展
()
分钟一.给下面字注音。
慧()崇()扣()欲()扉()印()
二.辨字组词。
晓()欲()齿()扣()豚()值()
浇()浴()止()叫()逐()植()
三.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应{苔{正{
——()——()——()
板书
设计游园不值
怜苍苔一枝红杏
久不开(扫兴)满园春色(欣慰)
(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与赞美)
教学反思:
课题4.柳笛和榆钱课时1累计课时7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生字新词。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材分析重点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难点掌握识记生字和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法朗读法情境创设法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过程二次修改
()
分钟一、实物导入
导语1: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教师展现柳笛、榆钱实物)
板书课题:柳笛和榆钱(展示课件第二屏)
导语2:文章的作者,围绕着柳笛和榆钱都写些什么呢?让我们细细地读读课文,通过自己的边读边思考去寻找答案吧!
()
分钟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一)明确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2.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准备和同学讨论。
3.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4.检查自学效果。
(1)开火车认读词语。
(2)开火车一人一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
分钟二、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
1、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2、想想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欢乐?
3、提出不懂的问题。
运用
拓展
()
分钟一.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榆钱()沐浴()拧开()
混合()遮蔽()奉献()
二.辨字组词。
略()呈()浴()榆()混()
格()程()欲()偷()昆()
三.写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呈现—()奉献—()温驯——()
反义词:奉献—()遮蔽—()仔细——()
四.词语模仿秀。
自由自在
亮晶晶
五.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柳枝()的榆钱()的芬芳()的玉荚
()的树皮()的歌声()的露珠()的滋味
四、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并组词。
2.摘抄课文优美词句。
板书
设计4.柳笛和榆钱
(北方的春天)
教学反思:
课题4.柳笛和榆钱课时1累计课时8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材分析重点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法朗读法情境创设法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过程二次修改
()
分钟一、检查旧知,引入新课:
1、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思考:柳笛和榆钱给春天里的孩子们带来哪些乐趣?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
()
分钟二、师生对话、感悟文本
(一)小组合作读
出示组内学习方法:(展示课件第三屏)
(二)、全体同学交流,互相补充。
1.做柳笛带来的欢乐。
(1)找出描写做柳笛动作的词语,读一读。
(2)从动作中感悟到什么?
(3)自由读,指名读。
2.吹柳笛带来的欢乐。
(1)课文通过以下几点体现欢乐之情。(相机展示课件第四屏步骤一、步骤二)
▲愿怎么吹就怎么吹。
▲吹出的音色各不相同。
▲我们的样子。
(2)边读边说自己从中怎么体会到这份欢乐之情的。
柳笛:可以抓住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折下”“切割”“撮一撮”“猛一下抽出”,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做一做这些动作!
(3)小组合作读。(分3个方面读)
(4)出示文字片(展示课件第四屏步骤三)
①请你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自己读读这段话,感受这份情感。
3.榆钱给孩子们带来怎样的欢乐?
(1)摘榆钱(展示课件第五屏)
①找出描写榆钱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②思考: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③你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结:童年的趣事令人回味,令人向往。
榆钱:抓住一个形象贴切的比喻:“亮晶晶、绿莹莹,真像一串串晶莹的玉荚。”也可以让学生亲口尝一尝。
()
分钟三、回读全文,讨论解决:
1.为什么开头写柳树、榆树的样子?与做柳笛、吹柳笛、吃榆钱有什么联系?
2、总结全文,谈收获。
(1)学习组材方法:先总后分。
(2)情感体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对大自然热爱之情。
(3)如何学习略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一)柳树和榆树给春天里的孩子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你还知道有哪些树给春天增添了色彩,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呢?
(二)积累文中描写的生动的词语或句子。
运用
拓展
()分钟一.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把柳枝做成柳笛。(改为被字句)
()
2.榆树常常把身子探出墙头,向我们招手。(仿写拟人句)
()
3.榆钱真像一串串晶莹的玉荚。(仿写比喻句)
()
二.读句子完成练习。
榆树的长发披散开来,自又自在地沐浴在春风里;榆树常常把身子探出墙头,向我们招手。
“柳树的长发”是指();“榆树常常把身子探出墙头”中“探”字的作用是()。
板书
设计4.柳笛和榆钱
柳笛——吹
榆钱——吃(春的赞歌)
孩子——乐
教学反思:
课题语文百花园一课时1累计课时9
教学目标1.认识形近字。2.认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3.完成读读背背。
教材分析重点认识形近字。完成读读背背。
难点.认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教法朗读法情境创设法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过程二次修改
()
分钟一、语海畅游。
今天,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畅游语海,先看有趣的汉字。
1、认识“”旁和“束”旁,说说它的由来。
2、读有“束”旁和“”旁的字。
3、说一说怎样从字的含义上区分“束”和“”旁的字。
导语:我们再看看下面的句子。
1、通过读语句,比较下面句子的区别。
第二句比第一句形象生动,可以让我们知道声音好听的程度,水花飞舞的具体样子,使人如临其境。
2、体会比喻、排比句的好处。
3、用带点词语说一句话。
4、师生评价说的句子。
()
分钟二、积少成多。
1、读读词语,发现这些词语都有什么特点?
2、这些成语什么意思?能用来描写春天的哪些特点?
3、还知道哪些带有“春”字的词语,说一说,再积累下来。
4、把诗句读一读,说说意思,再背下来。
5、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古诗、名句,再积累下来。
()
分钟三、阅读平台。
1、自由读这段话,说说自己的初步感受。
2、带着课文问题默读这段话,自己试着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和同学交流看法。
4、能为这篇短文画插图吗?请四人上黑板上画,其余人在书上画。
5、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评价画得怎样,为什么这么画?
(1)评价不要脱离课文内容,要边读边体会重点语句,谈自己感悟到什么了?
(2)你从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6、句式练习:
夏天的风应该是蓝色的,因为夏天天气炎热,浅蓝色看起来很凉爽。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改写这句话。把“秋天”这句话也改写成“因为……所以”的句式。
7、品读全文。可以运用自由读、男女生赛读等形式。
8、积累文中好的词语、句子。
运用
拓展
()
分钟一.分别写出三个带有以下部件的字。
月()()()且()()()
走()()()天()()()
二.组词。
瓶()密()常()晓()
屏()秘()尝()浇()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
春回()()()()明媚春()花()
春()化()春色()()春满()()
四.造句。
……仿佛……
……如……如……如……
板书
设计语文百花园一
比喻拟人
教学反思:
课题语文百花园一课时2累计课时10
教学目标1.完成阅读平台——假如风有颜色。
2.能说会道——花的世界。
教材分析重点朗读短文,让学生感受作者神奇,大胆的想象。
难点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收集展示材料的能力。
教法朗读法情境创设法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过程二次修改
()
分钟一、教师谈话:
二、交流收集的资料:
1、你看到了什么花,请说说你的观察感受。(要求学生介绍花名、花的姿态、形状、颜色、长势等)
2、还可以把有关花的花期、用途等资料做介绍。
()
分钟
三、出示图片,指导写文。
1、出示图片:
迎春花桃花月季樱花玉兰花等
2、指导写文。怎么介绍这些花呢?
迎春花:
(1)出示文字在“迎春花”图片的下边。
(2)读描写迎春的例段。想想这段话是怎么介绍的?(从形、色、姿态几方面介绍的。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写的。)
桃花:
(1)出示文字在桃花图片下,读例段。
(2)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3)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桃花的?花名传说、用途、生长地、生长期、花期)
3、小结介绍花的角度:
(1)可以从花的颜色、形状、姿态、气味等几方面写。
(2)可以从花的传说、花的学名、花的生长地、生长期、花期、用途等方面介绍。
(3)还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写。
(4)赞美花:
从花的特点谈如耐旱等。从花的精神、花的用途、它带给人的启示等方面赞美。
4、怎么写
(1)有顺序:从整体到局部,局部又是从上到下的顺序安排的。
(2)运用多种写法。
(3)小结:运用比喻、拟人手法使人像看到了花一样,带着喜爱之情写,表达自己对花的喜爱之情。
开头:什么花?生长地重点:花的特点,形,色,味。
结尾:抒发自己的感情,对花的赞美。
()
分钟四、写作要求:
围绕“花”写一段话,写好后和同学交流并修改。
()
分钟
五、作业设计:
修改自己的作品,抄写到作文本上。
板书
设计我喜欢的XXX花
形状
颜色
气味
生长地
作用
教学反思:
课题第一单元练习课时1累计课时
11
练习目标1.掌握本单元生字,词语。
2.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
内容分析重点
难点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
练习形式自主练习
练习过程
一、练习内容。
1.给词语注拼音。
铁皮()叶脉()敲鼓()跌倒()播撒()
演奏()乳汁()瀑布()比喻()衬衣()
2.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答佛应苔吱正
3.课后重点词语理解。
你推我挤播种沐浴奉献飘洒
二、练习方式:
自主练习后,小组检查讨论,最后教师总结。
三、预设需要讲解的练习中出现的重难点内容。
1——4课字词语听写。
练习课反思:
课题第一单元练习课时2累计课时12
练习目标理解本单元课文内容,捉住问题要点。
内容分析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问题回答完整。
难点抓住要点,有条理回答。
练习形式自主练习
练习过程
一、练习内容:
1.你听到过春雨的声音吗?练习课文内容,说说春雨美在哪里?
2.朗读《瀑布》,说说瀑布美在哪里?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带来了那些快乐?
二、练习方式:
自主练习后,小组检查讨论,最后教师点拨总结。
三、预设需要讲解的练习中出现的重难点内容。
1.你听到过春雨的声音吗?练习课文内容,说说春雨美在哪里?
2.朗读《瀑布》,说说瀑布美在哪里?
4.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带来了那些快乐?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说明
学情分析
《燕子》是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写的是在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而这些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难点就在于怎样让学生学会这种“通过观察和想象能力来描绘这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本文的另一个重点是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这是本班学生所欠缺的,所以在课堂上要着重讲解。
古诗对于学生来说已经不陌生了,但是面对没学过的、不明白诗意的的古诗来说,就有一定难度了。所以,我们必须要让学生大体了解并简单能说诗句的意思,便于他们永久记忆。本课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和赞美春天景色的。《咏柳》写的是初春二月的柳树。《春日》则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两首诗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的喜悦。
《荷花》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记述了作者到公园里看荷花的情景及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课文第二、三段描写了不同姿态的荷花,挨挨挤挤的荷叶,要重点指导,让学生体会作者的精妙之笔,咬字嚼句,反复品味,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落笔的生动准确,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课文第四、五段作者从想象的角度,对荷花进行比喻性的描写。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风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可以充分发展3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熏陶。对于这种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所以在教学本课时要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因为文章的“美”是学生通过多种读法品味出来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珍珠泉》是一篇文辞优美的文章,特别是文章对于泉水的描写,十分的精致优美,那么如何把这样优美的文字内化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是比较难的一个地方。在课前可以让学生去了解一些泉水的资料,什么叫泉水,他跟溪水、河水有什么区别呢?这篇课文主要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了解珍珠泉的美丽景色。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布置他们也去关注下家乡的
景物,为以后的习作做准备。
这次的语文园地,涉及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等五个板块,主要内容与家乡和景物密切相关,其中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话题都是”介绍家乡的景物”。
为了让三年级的孩子有话可说,并且能说得清楚生动,教师课前就提示孩子可以和家长一起游览家乡的一个景点,搜集好相关的资料和照片,做好充分的准备。
本次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要求是”仔细观察,说出景物的特点”“按照顺序,说清楚”“表达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展开丰富想象”,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学时,可以借助本组课文在观察特点和写作顺序上的方法,想想家乡的植物、动物、风景有什么特别之处,怎样介绍更清楚,引导学生把自己家乡的美和可爱之处表达出来。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旨在通过发现、运用、读背等形式,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激发学习兴趣。宽带网的设置意在抛砖引玉,让孩子学会在课外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勤做摘录和卡片,提升写作能力。
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燕子呓呢,柳树发芽,荷花绽放,泉水丁冬流淌。本组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四篇课文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还有的描写了家乡的珍珠般的泉水。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本单元的导语提示了观察家乡的景物,并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是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作准备。本单元的其他内容和活动,都是围绕大自然景物专题安排的。课后的资料袋介绍了我国的自然奇观——神奇的泉。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说、写自己观察和发现的家乡美好景物。“宽带网”安排了了解和搜集作家笔下的有关大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写。
学习本组课文,要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与本册课本配套的选读课文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外自行阅读。
本单元教学用16课时。
2.美丽的南沙群岛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初步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出示课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的两大奇迹——雄伟的长城和动人的运河,今天我们一起再去祖国的最南端欣赏那些美丽的岛屿。(出示课题)齐读课题:美丽的南沙群岛。
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那你能把南沙群岛之美,岛屿之多读出来吗?(指名读好课题)
二、质疑课题,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1、对于这么美丽的南沙群岛,你们想知道什么?
2、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以上问题。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辽阔岛屿星罗棋布矿产仅曾母暗沙蓝玉合璧海龟
(2)开火车读词语,纠正读音,指导学生读好多音字“曾”,并组词。
(3)联系课文和日常积累,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浩瀚:广大。浩渺:形容水面辽阔。
(4)齐读词语,读好词语。
4、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
5、交流答案。
三、感知全文内容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南沙群岛是祖国的(),也是()。
2、在课文中划出句子,齐读这几句话。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的。
2、全班交流
3、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几个难写的字:“阔”字是半包围,门字框里面是个“活”;“屿”的第五笔是竖折弯钩,“龟”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写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
4、生描红生字,师巡回指导,纠正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些什么?(指名回答,相机板书)
二、精读感悟
(一)引入情景,感知课文第一自然段
1、感知课文
出示挂图,师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边看图边思考:
(1)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2)交流出示:“一串串晶莹的珍珠”体会出南沙群岛美,像晶莹透亮的珍珠,从“一串串”三个字体会出岛屿之多。
(3)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岛屿之多?边读边想象,并找出重点的词语。——二百多座、星罗棋布。相机理解“星罗棋布”。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句。
(5)这段话还告诉我们什么?交流,理解词语“生息繁衍”。朗读第三句话。
过渡:美丽的南沙群岛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也去迷人的南沙群岛欣赏一番,请同学们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二、三自然段,你是被南沙群岛的丰富物产吸引了呢,还是被迷人的景色所吸引?哪儿吸引你,就在哪儿多看看,等会请你谈谈感受。
生交流第二自然段出示:
(1)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
(2)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南沙群岛是“巨大的蓝色宝库”?指名回答,理解词语“蕴藏”“用之不竭”。
(3)师讲述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练习用总分方式来说话:
她拥有难以计数的海洋生物,有章鱼,海星,乌贼、美丽的珊瑚等等。
她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石油、锌、天然气等。
她贮藏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有风力、潮汐等。
(4)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南沙群岛是巨大的蓝色宝库”吗?生自由试读,赛读,齐读。
生交流第三自然段出示(挂图):
(1)“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
(2)作者是怎么描写迷人的南沙的呢?指名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进行交流。
(3)看图交流:一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写出了南沙的五彩缤纷。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写法写出浪花的洁白喜人。
(4)谁想把这么美的景色读给大家听?(试读,赛读)
(5)南沙景美,写南沙的文字也美。请同学们看着图,把优美的景色与文字记在脑海里。(学生尝试背诵、指名背、齐背)
看到这么优美的景色,我们由衷地说——生接说最后一句。
三、发展练习: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对南沙群岛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下面老师请位同学做小记者,现场采访你们一下你们这些游客?(教师随机请一位同学当小记者进行采访)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2美丽的南沙群岛
蓝色宝库
晶莹的珍珠(最南端)
迷人世界
3庐山的云雾
教学要求:
1、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流连忘返”、“飘飘欲仙”、“瞬息万变”等词语的意思。会用“流连忘返”造句。
3、继续学习总分段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4、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体会2、3自然段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写出庐山云雾的美的。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照片: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你们不能不去一个地方:庐山。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有同学去过或者在电视杂志上看过有关庐山的介绍了吗?那就简单讲讲庐山最有名的景点或者景致。
结合谈话看照片(例如庐山瀑布、五老峰)
2、其实,庐山最神奇的景致要算云雾了,今天我们就让我们在文字创造的美妙意境中去游一游。(板书:庐山的云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指导正确朗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
A、读准生字音,将课文读正确。
B、用“------?”划出文中的新词,查词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A、指名读生字、词语,及时正音。
B、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结合理解词语。
第一节:
这小节有好几个成语,你通过自学,懂得了哪个成语的意思?
变幻无常: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形容云雾变化多、姿态万千。
飘飘欲仙:看到美丽的云雾内心很舒服,像成仙一般。
腾云驾雾:原来指仙人能借助云雾飞行,这里指看到美丽的云雾,心里很舒畅。
第二节:绒帽(rong)缠绕(chanrao)系ji系鞋带xi关系
这小节中,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请同学来帮帮忙。
弥漫:(雾气)布满、充满。
缠绕:环绕。
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
第三小节:
这小节也有好几个成语,你理解了吗?让同学也来享受你学习的成果。
瞬息万变:形容变化极快。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四蹄生风:形容马跑得非常迅速。
第四小节:
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理解“云遮雾罩”、“流连忘返”。
三、同桌互读,把课文读流利。
默读,理清文章脉络。
几遍读下来,庐山云雾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课文用四个小节来介绍庐山的云雾,每小结分别写了什么?
四、作业:
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想细细品味庐山云雾奇丽的美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
你读懂了什么?
2、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那么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你特别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
3、确实,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看,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此时,你会感觉自己————)
三、精读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想一想:这小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山头的云雾(像白色绒帽)
半山的云雾(像一条条玉带)
山谷的云雾(像茫茫的大海)
遮挡山峰的云雾(像巨大的天幕)
3、你觉得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怎么样?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小句好在哪里。
4、你能不能仿照作者的方法也来用美妙的文字形容一下各种姿态的云雾?
5、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让我们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6、总结学习这一小节的方法:读——划——品——读
四、精读课文第三小节:
1、运用刚才第二小节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小节。
2、指名说这一小节的中心句。理解“瞬息万变”。
3、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怎样的情景呢?你怎么读吃来的?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这句话,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
这“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是真的吗?对,是作者看到云的想象,你能象作者一样展开丰富的想象,仿照他的写法也来写写云雾的瞬息万变吗?
4、这么奇异的景致,我们应该读出自己的惊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一小节。)
五、到这里,老师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样感叹: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想说什么?
六、作业:
仿照文中二、三小节的结构写法,写一处景物。
板书设计:
3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练习1
教学要求:
1.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2.书写时注意写好捺画,并巩固笔顺规则。
3.熟记8个成语和记诵古诗《夏日田园杂兴》。
4.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一是让学生想说,二是让学生会说。
5.练习两个笔画及含有这两个笔画(横撇、撇点)的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1.出示中国地图。
帮助学生对中国地图有一个整体认识,即中国地图像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鸡。
2.借助地图了解我国有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
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内蒙古
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3.了解有关内容
直辖市是由中央直接领导的城市,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是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区地方。
4.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简称。
5.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6.找朋友游戏,巩固对简称与省、市、自治区名称之间对应关系的了解。
二、理解有关各省、市、自治区的句子。
1.出示句子。
启发学生边读边想:通过刚才的学习,哪些原本不理解的内容现在理解了?
2.交流。
3.巩固对简称所代表的含义的认识,初步知晓我国几大地方戏的名称。
小结:恰当地运用简称能使语言表述更简洁。
4.运用简称的词句。(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如:黔驴技穷、湘江、滇池、京沪铁路等。
第二课时
一、写好钢笔字
1.看看写的字。(“遮、越、处”三个字)要注意什么?
2.讨论要注意的地方。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三个字的捺画的不同走势。
正确把握三个字的捺画起笔走势。
“遮”字一捺走势平缓;“越”字一捺比“遮”陡;“处”字一捺更陡。
4.知道学生认真、仔细、规范地描红、仿写。
5.注意写字姿势。
二、读读背背。
1.熟记8个成语。
(1)结合课文《庐山的云雾》加以理解。
风云变幻:像风云那样变动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安。
气象万千:气象,景象。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
飘飘欲仙:漂浮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
(2)指导记忆。
2.背诵《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介绍:范成大写了一组《夏日田园杂兴》,今天学习《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2)引导学生看图,并借助图画读读古诗。(大致体会诗的意思与表现的情趣)
(3)小结:全诗用通俗的语言描绘了夏日农家昼耕也织的忙碌景象和儿童不会帮助织布,却在树下学种瓜的有趣情景。
(4)指导学生熟读背诵。
(5)搜集其他《夏日田园杂兴》进行积累诵读。
第三课时
一、口语交际
聊聊春节
1.设问导入:今年的春节,你是怎么过的?你知道过春节时,咱们这儿有什么习俗吗?今天咱们一起来聊聊春节。
2.出示题目:聊聊春节
3.借助插图(贴春联、全家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舞龙灯、吃年夜饭、给老人拜年……)勾起回忆。
4.交流本地春节的习俗,也可交流其他地方过春节的习俗。
5.自由练说,同桌练说,全班交流。
6.指名说。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或教学挂图,指导学生预习,教给预习方法,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2.通过指导观察课本图画或教学挂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写毛笔字的行款要求,养成按行款要求写毛笔字的习惯。
重点难点:
1.教给预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养成按行款要求写毛笔字的习惯。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我们学好各门功课,还有助于提高我们各方面的素质。从今天起,老师要求大家养成一个新的好习惯,那就是预习习惯。(板书:预习)
二、看图,讲明预习意义,明确预习要求
1.有的同学不禁要问,每篇课文老师都要进行认真细致的讲解,我们为什么还要预习呢?预习有什么好处呢?
师小结:预习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为学好课文作必要的准备。
2.对于我们三年级学生来说,预习有什么具体要求呢?请把书打开。
(1)第一幅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
(2)指名读黑板上的预习要求并板书。
①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②自学生字新词。
三、学习预习方法,借助方法预习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怎样才能达到预习要求,完成预习任务呢?我们平时要注意掌握正确的预习的方法。
1.看书上的插图。
思考: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是怎样做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动嘴读课文,动手画生字新词。
动脑想课文内容,动口问疑难问题。
2.预习第一课。
(1)出示预习步骤:一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二读课文,读顺句子,了解大意。
三读课文,开动脑筋,不懂就问。
(2)用以上步骤试着预习第一课。
第一步:学生试读课文后用“———”画出生字新词,提问:画出了生字新词,你会怎么处理?
师小结:①查字典,理解词语意思,读准字音。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
③实在不会,打上“?”质疑。
第二步:学生再读课文后,出示句子:“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学生试读,一次读不顺再读。
师小结:遇到难读顺、难理解的句子,要多读几遍,反复练习,仔细琢磨。
第三步:学生再读课文后,让学生质疑,师个别指导。
师小结:预习中遇到难题,同学们要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同学间可以相互讨论,实在不会可打“?”,个别问老师。
总结:刚才同学们预习得很好,和书上画中的孩子一样专心、认真,通过预习,我们对第一课有了初步的了解,相信老师在讲这篇课文时,同学们会更主动,更积极。
四、提出课外自觉预习的要求
看第3页最后一幅图。
提问: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师小结:课堂上时间有限,我们在课外应像今天课内一样自觉预习,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五、总结全文
自觉预习是一种很好的习惯,它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促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对学好每门功课都十分重要,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三年级时学过写毛笔字的内容,有不少同学对写毛笔字很感兴趣,初步养成了写毛笔字的良好习惯。怎样写好毛笔字呢?我们一起来看挂图。
2.看图说话,复习旧知。
看图,说说图上老师在做什么?
师示范讲解写毛笔字的握笔方法和写字姿势,学生模仿。
教师巡视、检查、纠正。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写毛笔字。
(板书:学写毛笔字)
二、出示学生佳作,师生共同赏析
1.朗读作品内容。先自由读作品内容,再指名读,最后齐读。
2.小结读法。这些书法作品跟我们平时学习的课文的读法不一样,我们在读的时候,如果是竖行的,就要从右向左朗读,如果是单行的,可以从左向右读,也可以从右向左读。
3.讲解行款要求。我们刚才为什么要这样读呢?因为写毛笔字有它的行款要求:如果是竖行写的话,就必须先从上向下写,字写满一行后,再向左写第二竖行,就这样依次从右向左一竖行一竖行地写。(板书:竖行从上向下从右向左)如果是横行写,可以从左向右写,也可以从右向左写。(板书:横行从左向右从右向左)以后我们写书法作品时,也要按照这样的款式要求去写,要养成这样的书法习惯。
4.赏析作品,谈谈感受。
5.注意事项:
(1)养成按行款要求写毛笔字的习惯。
(2)每一行的字数要尽量相同,最后一行可以少写几个字,但不可以多写字。
(3)竖行和横行的字要对齐,字的大小要一致。
(4)要学会折格子。(教师示范几种折法,学生可练习折格子)
(5)写字时要注意整洁,要特别小心纸上不能有污点,写的字墨迹未干时,不能碰字,且尽量站立、悬肘,写字的手不能碰纸面。
三、指导看图,学习站立悬肘写毛笔字
1.看第五页右下角的彩图,说说图上是谁,在干什么,他写字时姿势与我们平时写毛笔字有什么不同.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具体要求.
3.学生模拟练习,训练写字姿势,教师巡视.
四、练习站立悬肘,书写作品
1.出示写字内容“业精于勤,形成于思”。
2.学生练习折好格子。
3.摆放好书写物品。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教师小结,鼓励表扬毛笔字写得好的同学,激发学生写字兴趣。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观察挂图,了解了写毛笔字的行款要求,只要我们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写并且长期坚持练习,也一定能写出一手漂亮的毛笔字。
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习惯
自主预习复习
认真完成作业
1、长城和运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
2.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3.生齐读课题)
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引出主要内容的.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
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
5自己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
7诗篇.不朽有哪
8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
9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
10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11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12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13.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4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5指名读,生评议.
16齐读.
五.布置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连绵起伏奇迹曲折蜿蜒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
5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6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7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8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9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10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
11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1、长城和运河
长城像巨龙
人间奇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运河像绸带
2、美丽的南沙群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顺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星罗棋布,合壁等词语.
4.通过朗读感悟课文内容,感受南沙群岛迷人的景色和丰富的特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海疆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课文内容,感受南沙群岛迷人的景色和丰富的特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海疆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欣赏课件画面.
2.配乐解说:宽广无限的大海真美啊,浪花飞溅,蔚为壮观.一派烟波荡荡接天河,巨浪悠悠通地脉的迷人景象.这就是祖国的南大门,美丽富饶的南沙群岛.
3.指导读题:美丽的/南沙群岛.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结合学生朗读纠正字音.
三.感知全文内容
1.引导学生边读边看图思考:
2.在课文中画出有关语句,齐读这三个句子.
3教师小结: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不仅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而且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生字
1.巩固生字.
(1)认读生字新词及其所在的主要句子.
浩瀚海域岛屿辽阔
繁衍心旷神怡星罗棋布海龟
(2)查字典,说说带点字词的意思.
星罗棋布心旷神怡繁衍碧波浩淼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礁和域两个左右结构的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上节课我们读了美丽的南沙群岛这篇课文,你们知道些什么?
2.这节课请同学们放慢脚步,边读边想象,细细欣赏那蓝色宝库般迷人的海岛.
二.精读感悟
1.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晶莹的珍珠指什么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说明什么?
(岛屿多)
(2)南沙群岛有多少岛屿?齐读第二句,边读边想象.
(3)指导朗读第一,二句.
师小结.
(4)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是怎样在南沙群岛上生活的?
u指名读第三句,其他同学注意听.
u评议朗读,结合朗读理解浩瀚,生息繁衍等词语的意思.
3.默读第1自然段,回答课后第五题.
师小结.
4.了解南沙群岛的悠久历史后,我发给你们每人一把金钥匙,开动脑筋去打开这座蓝色宝库.
u学生自学第2自然段.思考:你用什么方法打开宝库?在宝
u库里你发现了什么?
u组织讨论自学方法和所学内容.结合句子理解蕴藏和用之
u不竭的意思.
u为什么说南沙群岛是一座宝库?请你通过朗读告诉我们.
u为什么说南沙群岛是一座蓝色宝库?
u师生朗读,体会总分写法.小结:南沙及其海域有丰富的矿产资
u源,水产资源,真不愧是一座巨大的蓝色宝库.
5.讴歌了南沙群岛的富饶,你们想背上小画板去海边散步写生吗?
a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把表示颜色的词画下来.
b那金色的沙滩,黝黑的礁石,雪白的浪花,翠绿的海水……任意的组合都是一幅美丽迷人的热带风光图.这些句子你们读懂了吗?试着画下来.
C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边创作绘画.
评点学生作品,讨论为什么这样画?用书上的词语和句子说说.结合创作绘画和课文理解清澈明亮,蓝玉,五彩缤纷,心旷神怡,碧波浩淼,充满魅力等词语的意思.指名朗读学生喜欢的词句.
E指导朗读本段的两个比喻句.用……像……的句式把这两句练习说一说.
F练习试背第3自然段.
三.仿段练习
1.课文的第2,3自然段都是围绕中心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南沙群岛的
2.富饶和美丽.
3.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以公园真是鲜花的海洋或菜市场真是
4.营养的宝库为中心句写几句话.
四.布置作业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根据课文写几句歌唱南沙群岛的歌词,老师为你们谱曲.让我们一同讴歌美丽富饶的南沙群岛.
3.摘抄课文中的妙句佳句.
板书设计:2、美丽的南沙群岛
物产丰富
景色迷人
3、庐山的云雾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流连忘返”、“飘飘欲仙”、“瞬息万变”等词语的意思。会用“流连忘返”、“秀丽”造句。
3、继续学习总分段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4、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体会2、3自然段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写出庐山云雾的美的。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照片: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你们不能不去一个地方:庐山。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有同学去过或者在电视杂志上看过有关庐山的介绍了吗?那就简单讲讲庐山最有名的景点或者景致。
结合谈话看照片(例如庐山瀑布、五老峰)
2、其实,庐山最神奇的景致要算云雾了,今天我们就让我们在文字创造的美妙意境中去游一游。
板书:庐山的云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指导正确朗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
A、读准生字音,将课文读正确。
B、用“------?”划出文中的新词,查词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A、指名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及时正音。
增添(zengtian)姿态(zitai)遮挡(zhedang)
B、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结合理解词语。
第一节:
这小节有好几个成语,你通过自学,懂得了哪个成语的意思?
变幻无常: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形容云雾变化多、姿态万千。
飘飘欲仙:看到美丽的云雾内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
腾云驾雾:原来指仙人能借助云雾飞行,这里指看到美丽的云雾,心里很舒畅。
第二节:
绒帽(rong)缠绕(chanrao)
系ji系鞋带
xi关系
这小节中,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请同学来帮帮忙。
弥漫:(雾气)布满、充满。
缠绕:环绕。
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
第三小节:
这小节也有好几个成语,你理解了吗?让同学也来享受你学习的成果。
瞬息万变:形容变化极快。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四蹄生风:形容马跑得非常迅速。
第四小节:
云遮雾照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理解“云遮雾罩”、“流连忘返”。
三、同桌互读,把课文读流利。
默读,理清文章脉络。
几遍读下来,庐山云雾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课文用四个小节来介绍庐山的云雾,每小结分别写了什么?
1、总学了庐山云雾的多和美。
2、庐山云雾千姿百态。
3、庐山云雾瞬息万变。
4、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四、作业:
1、抄写词语三遍。
2、摘抄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想细细品味庐山云雾奇丽的美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那么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你特别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尤其)(神秘美)
3、确实,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看,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此时,你会感觉自己就象————?
4、那么奇丽的云雾想想细细去欣赏?
三、精读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想一想:这小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山头的云雾(象白色绒帽)
半山的云雾(象一条条玉带)
山谷的云雾(象茫茫的大海)
遮挡山峰的云雾(象巨大的天幕)
3、你觉得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怎么样?(美奇丽神奇美不胜收……)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比喻)
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小句好在哪里。
4、你能不能仿照作者的方法也来用美妙的文字形容一下各种姿态的云雾?
5、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让我们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6、总结学习这一小节的方法:读——划——品——读
四、精读课文第三小节:
1、运用刚才第二小节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小节。
2、指名说这一小节的中心句。理解“瞬息万变”。
3、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怎样的情景呢?你怎么读吃来的?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这句话,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
这“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是真的吗?对,是作者看到云的想象,你能象作者一样展开丰富的想象,仿照他的写法也来写写云雾的瞬息万变吗?
4、这么奇异的景致,我们应该读出自己的惊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一小节。)
五、到这里,老师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样感叹: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想说什么?
六、作业:
1、补充习题。
2、朗读背诵课文。
3、仿照文中二、三小节的结构写法,写一处景物。
板书设计:3、庐山的云雾
山头绒帽
千态姿态半山象玉带
庐山的云雾
弥漫山谷大海
遮挡山峰天幕
瞬息万变眼前……刚刚……转眼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又变成……
习作1
教学要求:
1.能借助观察图画读懂例文《脱棉衣》,感知小作者的所思所想。
2.能通过讨论交流,明确观察多幅图作文训练的要领。
3.能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书上提供的两组图,选你喜欢的一组,练习写一件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其中书面习作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画面,学习例文,总结要点
1.图上有几个人物?能说清图上人物的关系并给他们分别取个名字吗?
2.这四幅图写了一件什么事?
3.分图简要说说图的意思。
4.观察第二幅图的景物,引导学生思考叙述图上场景的顺序。
5.阅读全文。
6.教师小结:
这四幅图画的是宋霞的妈妈给宋霞脱了棉衣,觉得很轻快,由此想到要为家门口的小树脱棉衣的事。全文按图写了四段话,交代了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他们看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样的方法仔细观察下面两组图,也请大家选你自己喜欢的一组,练习写一件事。
二、观察图画,运用要点,分图口述
1.观察第一组图,说说这三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给这件事加个题目,给图中人物起个名字。
(讲的是要爱护公物,不能乱写乱画的事。小猴子叫孙小圣,熊猫叫常助林。题目可以是“我错了”)
2.观察第一幅图。
说说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3.观察第二幅图。
这时他们到了什么地方?孙小圣做了什么?常助林怎么做的
说说孙小圣是怎么想的,常助林是怎么劝阻的。
4.观察第三幅图。
常助林在做什么?孙小圣的表现怎样?
说说常助林怎么批评孙小圣,孙小圣的态度怎样,孙小圣会怎么说。
三、学生练写,指名点评,修改文稿
同座同学先看图分段口述,再连起来完整地说,相互补充,相互纠正。学生练写,教师巡回检查指导,收集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选择两名学生的习作进行点评,修改文稿,指导誊写。
练习1
教学要求:
1.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2.书写时注意写好捺画,并巩固笔顺规则。
3.熟记8个成语和记诵古诗《夏日田园杂兴》。
4.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一是让学生想说,二是让学生会说。
5.练习两个笔画及含有这两个笔画(横撇、撇点)的字。
教学重、难点:
1、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2、启发学生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3、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大致体会成语。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1.出示中国地图。
帮助学生对中国地图有一个整体认识,即中国地图像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鸡。
2.接着,借助地图了解我国有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
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内蒙古
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3.了解有关内容
直辖市是由中央直接领导的城市,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是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区地方。
4.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简称。
5.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6.找朋友游戏。
巩固对简称与省、市、自治区名称之间对应关系的了解。
二、理解有关各省、市、自治区的句子。
1.出示句子。
启发学生边读边想:通过刚才的学习,哪些原本不理解的内容现在理解了?
2.交流。
3.巩固对简称所代表的含义的认识,初步知晓我国几大地方戏的名称。
小结:恰当地运用简称能使语言表述更简洁。
4.运用简称的词句。(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如:黔驴技穷、湘江、滇池、京沪铁路等。
第二课时
一、写好钢笔字
1.看看写的字。(“遮、越、处”三个字)要注意什么?
2.讨论要注意的地方。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三个字的捺画的不同走势。
正确把握三个字的捺画起笔走势。
“遮”字一捺走势平缓;“越”字一捺比“遮”陡;“处”字一捺更陡。
4.知道学生认真、仔细、规范地描红、仿写。
5.注意写字姿势。
二、读读背背。
1.熟记8个成语。
(1)结合第一单元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加以理解
风云变换:像风云那样变动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安。
气象万千:气象,景象。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
飘飘欲仙:漂浮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
(2)指导记忆。
2.背诵《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介绍:范成大写了一组《夏日田园杂兴》,今天学习《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2)引导学生看图,并借助图画读读古诗。(大致体会诗的意思与表现的情趣)
(3)小结:全诗用通俗的语言描绘了夏日农家昼耕也织的忙碌景象和儿童不会帮助织布,却在树下学种瓜的有趣情景。
(4)指导学生熟读背诵。
(5)搜集其他《夏日田园杂兴》进行积累诵读。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聊聊春节
1.设问导入:今年的春节,你是怎么过的?你知道过春节时,咱们这儿有什么习俗吗?今天咱们一起来聊聊春节。
2.出示题目:聊聊春节
3.借助插图(贴春联、全家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舞龙灯、吃年夜饭、给老人拜年……)勾起回忆。
4.交流本地春节的习俗,也可交流其他地方过春节的习俗。
5.自由练说、同桌练说、全班交流。
6.指名说。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使学生了解正确书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方法,训练正确的书写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通过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使学生知道正确书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方法,逐步养成乐于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习惯。
3、教会学生认字,懂得使用保养毛笔。
教学重点:
了解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学好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兴趣。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真写钢笔字
(一)观察插图,教给学生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1、第一页左上角
(1)这位同学用的是什么笔?是怎样握的?
(2)小结
(3)学生模仿执笔方法。
2、右下角背景图
(1)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使用的是什么笔?他们的姿势怎样?
(2)教师提示正确的写字姿势,出示写字歌。
学写字,要注意,头要正,肩要平,身要直,纸放平,一尺一拳要记清,手离笔尖一寸远,写字认真心要静。
(3)学生朗读:写字歌
(4)学生练习写钢笔字。
3、小结
(二)引导动手,教会学生使用和爱护钢笔。
1、出示各种钢笔,教师讲解钢笔的组成。
2、小组交换看钢笔。
3、指导看图,教师介绍,教师动手操作,注意卫生。
(三)欣赏作品,激发学生写好钢笔字的兴趣。
1、引导观察第二页上的插图,问:从插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模仿练字。
3、作品欣赏
4、小结
二、认真写毛笔字
(一)欣赏作品,激发兴趣。
(二)指导看图,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
1、回忆《写字歌》(1)指名读(2)齐读
2、指导
写毛笔字的姿势与写铅笔字,钢笔字的姿势一样。
(1)提醒学生坐姿正确。
(2)示范毛笔的执笔姿势。
(3)学生模仿执笔
强调:五指执笔后,应做到:指实,掌虚,笔直
3、学生反复练习
(三)指导学生爱护使用毛笔。
1、观察第5页上面的插图,初步认识“文房四宝”,说一说你在哪里见到过书法作品,感想任何。
2、观察第5页上面的特写图,体会这些学生严肃认真的练字态度,让学生通过模仿,再次训练正确的执笔和写字姿势。
3、请班上有基础的“小书法家”示范姿势。
4、观察几幅插图,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5、学生看图,同桌互相说说如何正确使用和爱护毛笔。
6、收好工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回忆钢笔与毛笔的执笔与写字姿势。
2、学生练习,教师及时纠正。
二、观察作品,掌握写字的行款。
指导观察第2、3页上的钢笔字作品
1、抄写课文或作文时,应注意什么?
2、讨论交流
3、小结
三、组织练习,训练学生养成习惯
1、学生练习写钢笔字。
2、教师辅导,纠正执笔方法,写字姿势。
3、说说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四、总结,提出希望
1、通过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你准备怎样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
3、提出希望
五、作业
练习如何正确使用钢笔和毛笔。
1.让我们荡起双桨
学习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7个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生活的幸福,引导学生懂得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7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田字格小黑板、歌曲磁带和录音机。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7个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田字格小黑板、挂图、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看图听音乐,说说你从歌词和图画中都知道或感受到了什么?
2、大体介绍歌曲创作背景,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
歌曲创作背景:
每当唱起这首《让我们荡起双桨》,就会不知不觉地走进歌词中描绘的这种如诗如画的意境,让我们想起刚刚过去,或者早已逝去的童年。童年的歌,总是令人难忘;这一首歌,更令几代人都难以忘怀,因为,它不但有优美的旋律,更有着诗一般的歌词。它的词作者,就是人称“词坛泰斗”的著名词作家乔羽。1955年,乔羽为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创作了不足200字的歌词,从此,这首歌广为流传,打动了几代儿童的心。50多年来,乔羽共创作了1000多首歌词,每首都不过数百甚至数十字,似乎并不起眼,但是品味着抒情的歌词,心头却会涌起纯真、振奋、美好的感觉。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准字音。
(2)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小组合作交流认识的字。
(方法提示:小组长负责抽卡点名认读;或全组轮读;同座互相抽查。)
(3)全班集体交流反馈。
2、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认了字,又读了词,把他们放到课文中,你们还读的准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后还可以把课文读给身边的小伙伴听。
3、指名读,检查生字和课文的认读情况。
4、整体感知
(1)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看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些什么?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指名反馈。学生说,老师总结。
三、精读课文。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2、同座互相读课文,把文章读通顺,并说说诗歌写了什么。
四、书写生字。
1、自由认记“浪、周、轻、凉”,想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2、重点指导“轻”,右边的书写要重点提示。
3、学生自由练写,老师巡视。
五、课后作业。
1、认读生词。
双桨、推开、倒映、白塔、凉爽、幸福、波浪、四周、轻轻、安排、做功课
2、写出下列多音字的两个不同读音,并组词。
倒()()()()中()()()()
3、熟练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生词,学会书写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生活的幸福,认识到要好好珍惜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1、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课文、
1、教师质疑:课文诗歌有三节,分别写了些什么?是怎样写的?你会用怎样的感情来读?为什么?
2、小组选择你喜欢的一节探究学习。教师听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及时给予评价。
3、汇报交流学习情况,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提示: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词,分为三个小节,每节的结构基本一致,内容浅显易懂,但是在引导学生读的过程中,也应当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表达顺序。作者在描写景物是按照从远到近,从静到动的顺序来写的,先写远处的白塔、绿树、红墙,后写水中的鱼儿。同时在写鱼儿的时候,作者还运用了拟人的描写手法。最后一节是写小伙伴的质疑“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可以在学生的自我感悟中的出答案。歌词中有一个句子反复出现了三次,“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每一次出现的语言环境是不同的,所以朗读的情感也应该不一样,第一次是被美丽的风景陶醉,可以读的轻柔一些;第二次是面对活泼的小鱼,可以读的轻快一些,最后一次出现在感受幸福生活的快乐,语音可以适当的提高,读出愉悦欢快的感受。
4、学生感情朗读全文。
5、练习背诵课文。
6、指名背诵课文。
三、书写生字。
1、自由认记“洒、做、课、排”,想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2、重点指导“洒”,右边是“西”。
3、学生自由练写,老师巡视。
四、作业设计:
1、用下面的部首组成本课学习的生字。
2、扩词。
浪()()()周()()()
凉()()()课()()()
排()()()洒()()()
3、区别组词。
浪()轻()做()课()
很()青()作()棵()
4、学唱这首歌
五、板书设计。
让我们荡起双桨
海面:白塔
四周:绿树、红墙
水中:鱼儿
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2.学会查“无字词典”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6个生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课文。
3.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思。
4.用“骄阳似火”一词,描写夏日天气的炎热。
二、重点难点:
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骄阳似火”、“惊涛拍岸”两个词语,引导学生查字典,说说词义。
2.过渡到新课。
3.板书课题:2学会查“无字词典”
4.设疑:
“无字词典”指什么?
怎样查“无字词典”?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指名试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
无字词典山崩地裂旅游解释烈日当空骄阳似火
惊涛拍岸岩石理解意味深长聪明不断
4.练读生字词,理解词语。
5.识记词语,描红。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扩词练习;读词语。
二、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⑵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2.细读2--5自然段:
集体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爸爸向聪聪提出了什么问题?②聪聪是怎么回答的?③聪聪的回答对吗?
读后讨论:
爸爸是怎样解释“骄阳似火”的。(板书:骄阳似火--晒焉)
讨论:
爸爸听了聪聪的回答“笑了笑”表示满意吗?
如果是你应怎样回答?/span看图1
爸爸的解释和聪聪的解释有什么不同?
“无字词典”指什么?
教师范读2-5段,同桌练习对话,自由读。
3.细读6-8自然段。
同学自读6-8自然段。
读后讨论:
爸爸和聪聪来到大海边看到了什么?
这时爸爸想起了什么?
聪聪为什么大笑起来?
指导看图2,说说词语的意思。
4.小结。
5.指导朗读,启发朗读。
三、细读第9段:
1.指名读:
2.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3.讨论:
为什么查“无字词典”更重要。
怎样查“无字词典”?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完成书后三、四题;
3、用“骄阳似火”写一句话。
板书:
2学会查“无字词典”
骄阳似火-------晒焉
涌,撞,崩-------惊涛拍岸
3.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⒉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⒊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多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
⒈板书课题。
⒉介绍作者。
这首诗诗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⒊解题。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三、学生自学课文。
⒈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画出生字。
⒉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四、检查自学效果
⒈认读生字“径”“飘”
⒉读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
⒊指名读课文。
⒋回答问题:
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五、理解诗句。
⒈讲读第一句:理解“远山”“石径”“斜”
回答问题:
⑴为什么称为“寒山”?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
读第二句。
理解“白云生处”。
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⒊读第三行诗。
理解“坐”“爱”
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
看图。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
⒋读第四行诗。
理解“霜叶”“红于”。
红叶比什么还红?(比春天的花儿还红)
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再把三、四句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
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六、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七、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八、作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⒈背诵《山行》
⒉《山行》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二、学习第二首诗《枫桥夜泊》
⒈揭题,解题。
⑴板书课题。
⑵指名读题。
⑶解题。
⑷介绍作者。
⒉自学课文。
⑴轻声读课文,读好字音,画出生字词。
⑵自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词典。
⑶想想每首诗的意思,同座可以讨论。
⒊检查自学情况。
⑴认读生字。
⑵指名读课文。
⑶质疑。
⒋理解每句话。
⑴理解一二句。
轻声读一、二句边读边想象诗句中的描绘的画面。
这是什么季节?从那儿可以看出来?这是诗人的心情诗什么样的?
理解“愁”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话的意思?指名回答。
⑵学习第三、四句。
指名读三、四句。
回答问题。
①“姑苏”在什么地方?
②到是什么意思?
③说说三四两句的意思。
⑶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⒌总结全诗,体会情感。
这首诗描写哪些景物?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
⒍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和重音。
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
练习背诵。
⒎指导书写。
三、作业。
⒈用钢笔描红。
⒉背诵课文。
⒊抄写词语。
4.做一片美的叶子
教学目的: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树叶的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懂得要找正自己的位子,为集体服务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好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做一片美的叶子”的含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提问引思
1.同学们,植物的叶子你们看得一定不少,知道叶子有什么作用吗?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题目就是:做一片美的叶子。(板书)
3.问:这题目里最重要的词是什么?
4.学生根据课题提问。
5.就让我们学习课文来弄懂这两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
1生自读课文,(揭示要求:
(1)反复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尝试理解。
(3)按照“远望——近观——联想”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2和小组的同学合作,轮读课文,解决问题。
3检查初读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指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注意正音
(2)出示词语卡片,轮读,理解部分词语意思。(注意理解词语的方法)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段。
三、感知全文
1、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分为几个部分?
2、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怎样摆好看。
4.学生描红练习。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比较下面各组字,并组成词语。
异()汁()间()各()
导()计()问()备()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课文分为怎样的三部分?各部分写了什么主要内容?板书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部分
1、欣赏FALSH画面,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叶子?心里有什么感觉?
2、轻声读读第一、二部分,想想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树、叶的美?用铅笔划一划。
3、指名读读划到的句子,说说你读时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情形?
(1)指导朗读好重点句:“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显示FALSH画面,学词“根深叶茂、枝繁叶茂”,并有感情地读好句子。
(2)、指导朗读好第4节(抓重点词理解“形态各异”,显示FALSH画面,说说叶子的姿态有何不同?给你什么感觉?)
(3)指导朗读好第5节(说说叶子的作用,知道奉献是一种美)
(4)配音范读第6节,让学生谈感觉、谈画面,并观赏美的画面,体会散文诗的意境,读出诗的韵味。
指导朗读,读出美的意境。
(5)再读课文,深入体会树和树叶的关系。
(6)假如你是大树上的一片叶子,你想对大树说些什么?
(7)从课文中的“大树”和“叶子”,你想到了什么?
(二)学习第三部分
1.出示第9节,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段话。
(学生漫谈:假如三(1)班的每位同学是一片叶子,就是大树;假如万红的每位同学……)
2.小结
A、这是作者的联想。人跟社会的关系就像叶子跟大树一样。
B、“大树站在太阳和土地之间”大树不能凭空生长,上靠阳光照耀,下靠土地滋养,才能茁壮成长。
C、“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社会是一棵大树,我们每个人都做品质善良、工作勤奋的人,社会就会发展、进步。社会发展进步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就会越来越幸福!
3、填空练习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为了-------,做一个-----的---吧!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练习
板书设计:
4做一片美的叶子
远望一棵大树(社会)
近看每片叶子(每个人)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习作1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结合作文提示,让学生明白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的见闻记下来,把自己所想的写下来。
2、在练说的基础上,按事情的顺序,有条理地把招待客人的过程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接待客人这件事写下来。
难点:按照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
课前准备:
⒈例文的录音。
⒉可供学生表演的简单道具。如大人的眼镜,玩具电话等。
⒊准备一个小室内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早晨我从床上爬起来,推开窗子一看,呀,太阳公公已经笑眯眯在天上望着我了!我连忙穿好衣服,刷牙,洗脸,吃早饭,然后,哼着歌往学校走去。路边的小树好像在向我招手,我的耳边还不时传小鸟悦耳叫声,非常有趣。
2.老师在说什么呀?
3.对,告诉你们,这就是作文。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学习写作文了。写作文其实一点也不难,就像老师刚才说的一样。只要把你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想试试吗?
二、读懂例文
1.学生自由读例文《好阿姨》,思考:例文中写了什么?
(1)小小组讨论讨论。
(2)大组交流,指名回答。
2再读例文《好阿姨》,讨论写法。
(1)我们来听听小作者是怎样介绍自己买牙膏时遇到那位好阿姨的。(放录音)
(2)小作者先讲什么?然后呢?最后谈了什呢?
(3)再读读这篇作文,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对,原来小作者只是把自己说的话写在纸上,就是作文啦!
3.读懂例文《假如我有一支神笔》,启发想象。
(1)学生自由读:同学们,有一个小朋友非常可爱,他很喜欢想象,常常把自己想的写下来,变成一篇篇小作文,我们来读一读吧!
(2)指导模仿说话:
如果你也有一支神笔,你想干什么?
小小组交流。
大组交流,指名说。
(3)小结:我们的同学想象力真丰富,写出的作文一定回出色!
三、指导习作
1、明确写作要求。
下面我们就来试试,轻轻松松地写出我们的第一篇精彩的作文!写什么呢?
2、学生表演,创设情境。
(1)两名学生表演小剧《客人来了》。按照“请进”——“请坐”——“倒茶”——“削水果”——“给爸爸打电话”的顺序进行表演。
(2)学生评议,从表情和语言两个方面,给予补充。
(3)再请一组同学表演。
1、学生写草稿。
现在我们拿起比,把你招待客人的经过写下来,写的时候可以想一想我们刚才的表演。
4、点评。
(1)同桌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互相纠正,互相表扬、肯定。
(2)推荐你认为写得好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3)交流评议.
5、学生修改。
6誊写作文。
练习1
【教学目的】学用字词句、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口语交际和写字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四人小组自由朗读六个词语。
(2)不认识的字可以在小组内请教同学或老师,也可以查字典。
(3)连读词语,想象画面,了解词义。
小组学习:首先观察题中的画面,想象情境,感知词义的优美意境。然后凭借熟字推想词语的意思和所描绘的情境。
(4)读词语,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说说词语所描绘的优美意境。
2、第二部分
(1)观察插图想像情境。
(2)熟读词语,练习与画面连线。
(3)教师指导,巡视纠正。
3、第三部分
(1)看图,想想图中画了些什么。
(2)四人小组练习看图说词语。
(3)小组交流比赛词语。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识要写得字,想想是什么结构的字。
生: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师: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
2、咱们还是看看“小小建议”吧:左部收,右部放,撇要缩,捺要伸。
3、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4、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笔和坐姿,巡视指导。
展示钢笔字写得好的同学的作品。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背词语。
(1)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2)朗读课文《做一片美的叶子》,体会叶子和大树的关系也正如一个人和社会群体的关系,感受其中蕴含的哲理。
(3)多次连续词语,体会词语的整齐美和节奏美。在诵读中了解词语之间的联系和意思。
2.读背古诗《夜书所见》。
(1)带读全诗。
(2)看图,说说两个小孩在干什么,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深秋的夜晚。
(3)熟读成诵。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同学们,从这学期我们就开始学写毛笔字了,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老师告诉你们写毛笔字有哪些好处?
生:闭气凝神,陶冶情操。
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同学们说的有道理,我们现在学习“横”。
指导:横有长横和短横之分。
3.教师书写长横和短横。指导运笔方法。
(1)长横:笔画稍长,左低右高,略带斜势,起笔较重,中腰略细。向左上逆锋起笔,旋即转向右下稍按,以中锋向右行笔,至收笔处顿笔回锋,藏锋收笔。
(2)学生练习写长横
(3)短横:起笔轻快,可顺锋入纸,向右行笔,渐行渐按,至收笔处稍顿缩锋收笔。写时略带仰势。
学生练习写短横。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最近读的书,摘抄书的作者,主要内容和精彩片段。
1.教师谈话:我们在与大家讲话或听别人讲话时,要注意什么?
2.仔细看插图,四人小组讨论。
3.小组交流:组织语言时注意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中。听别人发言,要精神集中,注意礼貌。
4.大家特别喜爱读课外书,今天我们就开个“小小读书交流会”。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都读过哪些书,请你们上来把你读过的书名写在黑板上好吗?
5.把你们在读书过程中所了解的书的作者、主要内容,摘录的精彩片段,用自己的话说给大家听。
6.同学们开始组织语言,努力讲得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中。
例生:我读的书是《十万个为什么》的天文地理卷,作者是石宗宾。它主要介绍了天文和地理方面的知识,如“为什么太阳会发热”“什么是自然界‘蝴蝶’效应吗?
7.教师评价:听别人发言,同学们要精神集中,注意礼貌。你们对她的发言还有什么建议吗?
8.学生评议。
二、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教师巡视。
三、师随机进行总结。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s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s版)
4*沙滩上的童话
设计思路:
[《沙滩上的童话》讲的是一群孩子在沙滩上修筑城堡并编织了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表现了儿童天真活泼、富于幻想的天性和勇敢、善良的美好品质,同时也表现了童年生活的幸福和快乐。课文教学从质疑入手,在初读课文环节渗透识字教学,解决生字读音,整体感知课文;分三大板块进行感悟理解教学,注重从学生读文后,抓住字词品读,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在以上教学环节的铺垫之下,学生进行拓展训练——续编童话,将语文教学由文本走入生活。]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小朋友们在沙滩上编织了一个什么样的童话。让学生试着编一个沙滩上的童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扔、趣、堡、筑、魔、攻、驶、药”等8个生字。
[4.学习小朋友们勇敢、善良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小朋友们在沙滩上编织了一个什么样的童话;学习小朋友们勇敢、善良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让学生试着编一个沙滩上的童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课前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引入,读题质疑
1.同学们喜欢看童话吗?你们看过哪些童话?师简介童话。(板书:童话)
2.(展示课件第二屏)板书课题:沙滩上的童话(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沙滩上怎么会有童话?童话怎么会在沙滩上呢?)]
4.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这沙滩,看一看究竟发生了什么动人的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渗透识字方法,整体感知
[1.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画出生字。]
2.同桌互相检查、认读生字。
3.(展示课件第三屏)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读音。
[4.教师配乐朗读课文,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学生再读课文,说说孩子们在沙滩上编了一个什么童话。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找出写童话内容的部分自由朗读。为读得好的同学颁发小标志。]
2、分角色朗读。
3.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童话故事。
[4.你喜欢这个童话吗?为什么?]
四、作业设计。
1.把本课生字词制作成词语卡片。
2.熟读课文。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自制的词语卡片。
2.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二、理解课文,感悟朗读
1.自由朗读第1-7自然段。
(1)(展示课件第五屏)说说“快乐天地”在哪儿?我们为什么称它为“快乐天地”?
[(2)(展示课件第六屏)我们玩了一个什么“有趣的活动”?活动是怎样做的?我们编织了一个什么童话?(理解“编织”)出示对话: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这城堡里住着一个凶狠的魔王。”“他抢去了美丽的公主!”“你们快听,公主在城堡里哭呢!”就这样,我们编织着童话。转眼间,我们亲手建造的城堡成了一座魔窟,我们也成了攻打魔窟的勇士。]
师:这就是孩子想要攻城堡的原因吧,看他们想象多丰富,编得多有趣。
(3)师再次引读第1-7自然段。
2.学习文中“救出公主”部分内容(第8-16自然段)
(1)指名读并评议。
[①抓住“趴”、“四面八方”、“挖呀、挖呀”、“欢呼”、“终于”、“一就”等词句来体会小朋友心地纯善。]
②“我们欢呼着胜利,欢呼着炸死了魔王,欢呼着救出了公主。”排比句写出了孩子们战胜邪恶、赢得胜利的无比兴奋的心情。
(2)指导后再次分角色朗读,赛读。(展示课件第七屏)
3.学习文中“找到公主”部分内容(第17-23自然段)
(1)自读第17-23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听老师朗读18自然段,学生思考:妈妈怎么会出现在身后?妈妈为什么开心地笑了?(展示课件第八屏)
[孩子们的故事是真的吗?妈妈为什么会被我们当作是公主?听老师朗读,学生思考。(我们太高兴了,我们被当时的情景感染了。)妈妈怎么会出现在身后?(结合第一自然段的“偷偷”来理解:“偷偷”说明我们怕大人知道批评我们贪玩,制止我们去玩。于是只好不告诉大人,私自去玩,还自以为大人不知道。可事实上,妈妈或许见我们玩得很高兴很有意思,并没有责怪我们。只是见我们没按时回家有点担心我们,便找来了。)引导学生充分说,来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天色已经晚了,妈妈也许早就在他们身后了,可是看见孩子们玩得那么开心,编的童话如此有趣,真不忍心打搅他们。而当孩子们回头看到了温柔美丽的妈妈,怎么会不把她当作美丽的公主呢?也许在每个孩子的心中,妈妈就是公主。指名读。]
(3)练习分角色朗读,指名朗读。仿照人物的语言发挥想象说说。
(一个小伙伴说:“阿姨,您是我们救出来的公主。””“您好漂亮,阿姨像公主一样漂亮!”另一个小伙伴说。从中体会大人和孩子之间的和谐关系)
4.你们觉得课文中的小朋友们可爱吗?为什么?
三、拓展延伸
[师小结:“瞧,在沙滩上的孩子多么开心、快乐呀!你知道故事过后还会有什么事发生吗?请你再讲一讲吧!”(小组内开始交流)]
师:“你和小伙伴们的乐园在哪儿?说说你们在那里做得最得意的事吧!”
板书设计:
4*沙滩上的童话
魔王抢公主
炸死救出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从质疑入手,在初读课文环节渗透识字教学,解决生字读音,整体感知课文;分三大板块进行感悟理解教学,注重从学生读文后,抓住字词品读,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在以上教学环节的铺垫之下,学生进行拓展训练——续编童话,将语文教学由文本走入生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指导学生自读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保证阅读的效果奠定了基础。
语文百花园一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一个有趣的学习氛围中,鼓励学生想学、爱学、自主的学,在自主的学习中发现知识,积累语言,培养观察及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衣”字和“示”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明白偏旁与字义的关系,区分衣字旁和示字旁,了解汉字的特点,增强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初步感知形容词的特点和作用,训练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说明事物。
3、仿写句子训练学生观察和语言运用能力。
4、背诵古诗,了解大意,积累语言。
[5、阅读短文,学习如何把一个游戏场面说清楚,进行简单的习作训练。
6、课文大课堂中让学生感受“玩”的乐趣,在玩中学会观察并训练说和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借助仿写短语、仿写句子及写游戏场面,训练观察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说和写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语海畅游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语文百花园中一起快乐学习,收获知识,勇闯难关。
一、汉字真有趣
1、出示课件展示“衣”字和“示”字的演变过程。
[2、学生观察比较图画及字体,说说有什么发现。]
3、学生说说怎样区分衣字旁和示字旁。
4、归纳:衣字旁的字大多与衣服有关。例如:衬衫裙子
[示字旁的字大都与祭祀、崇拜、祷祝有关。例如:祝福神话]
5、拓展:你还能列举衣字旁和示字旁的字吗?(宝)
[6、举一反三:说说“”和“穴”各表示什么意思,你能说几个带有这些偏旁的字吗?]
例如:宝贝
窟窿
[通过课件形象地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然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汇报自己知道的汉字变化和发展情况,激发学生了解汉字的愿望和喜欢汉字的感情。]
二.读词语,说词语.
1、课件出示两组词语:
尾巴长长的牛角尖尖的泡泡圆圆的
雪白的浪花蔚蓝的大海金色的沙滩
2、自由读两组词语,思考:每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两组之间对比有什么不同?
第一组描写事物的性质、形状,第二组描写事物的颜色。
[3、启发思考:你平时观察到哪些事物的形状或颜色呢?你还能仿照两组不同的词语说一说吗?]
4、同桌互相说,启发积累。教师评价订正。
总结: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点,观察时一定要仔细,描绘事物时所选用的词语一定要搭配得当。
5、练习天空
头发()小草()大山()
()的树林()的草原()的天空
[让学生自己读词语,自己感悟异同,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和比较总结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仿照说词语,进行拓展学习,积累词语,并以此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三、读句子,写句子
1、课件出示例句。
2、指名读,思考这个句子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3、归纳:这个句子展现了泡泡的4个特点,形象地描绘了泡泡的美。
[4、出示一张小妹妹的图画,请学生观察,说说小妹妹有什么特点。]
5、归纳:可爱、乖巧、聪明、漂亮、听话、调皮。
6、仿写句子,完成练习。
7、评点句子,对两个并列分句发生的重复和出现矛盾的毛病,及时指出纠正。
[两个句子的练习,体现了先扶后放、由易到难的特点。学生练习时,教师在引导的基础上要让学生打开思路多说句子。]
四、积少成多
1、介绍诗人:同学们本次“读读背背”安排的内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写的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家”。
2、借助拼音把古诗读通顺。
3、教师配乐范读。
4、学生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5、根据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情境。
[6、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画面。]
(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弯曲的小路伸向田野的远方。小树枝头上的花已经飘落,枝头的绿叶才长出,没有形成树阴。小路旁有几个孩子正兴高采烈地追扑黄蝶,可黄蝶飞入菜花地再也找不到了。)
7、背诵全诗。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背诵古诗,揣摩诗意,感受意境。]
五、阅读平台
1、读短文,扫清生字障碍,了解短文意思。
2、细读短文,思考课文中所写的“贴鸡毛”游戏是怎样玩的。
3、学生自己练习用自己的话按顺序说说游戏的玩法,再说给同桌听。
4、指名说,全班评议。
5、齐读短文,体会作者的快乐。
[此题练习时应以自学、合作学习为主。老师适当适时点拨指导,使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理解短文。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体会贴鸡毛的游戏是怎样玩的和游戏的有趣,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快乐生活的留恋。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培养锻炼。]
六、作业
1、背诵“积少成多”中的古诗。
2、把“贴鸡毛”游戏的玩法告诉你认识的朋友,和他们一起玩玩。
板书:选鸡毛——找大门——鸡毛发电、同时唱歌——贴鸡毛
第2课时
[这次语文大课堂安排了“玩得真开心”这个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把口语交际和习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与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整合,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玩”的乐趣,在玩中仔细观察活动场景和人物的动作、神态,然后再由说到写,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一、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一定会玩很多游戏吧?都玩过什么呢?能说一说吗?(丢手绢、老鹰捉小鸡、抢板凳……)
二、课件展示游戏场面,感受儿童丰富多彩的、愉悦的童年生活。]
三、尽情游戏
1、读题,明确要求。
(1)自由组合成小组。
(2)商量玩什么,怎么玩。
(3)玩的时候要注意观察活动场景和人物的动作、神态。
[尊重学生个性,不强行要求学生统一玩同一种游戏。使学生说时有兴趣、有内容。]
2、学生尽情游戏,注意观察。
1.学生讨论:我们要观察哪些内容?
游戏前有什么准备?各自什么心情?
游戏过程中人物做了哪些动作?
说了什么?
什么表情?
什么心理?……
游戏结果怎样?
各自什么心情?
2.思考:要想把游戏说好还得把哪些内容说清楚?
游戏名称是什么?游戏规则是什么?
[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肯于把时间给学生去玩、去观察。加强实践,在真实的游戏中去感受,去发现,去表达。]
四、相互交流
1、小组交流玩游戏过程中所见所闻所感,可互相启发,互相补充。
2、评一评,看谁把玩的经过说得最清楚,选代表在班上发言。
3、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作补充及提问。
[在口语交际的环节要充分给学生创造想要表达的欲望和氛围,这样才能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还要在交际中指导学生说话有条理。]
板书:
游戏真快乐
游戏名称:
游戏规则:快乐
游戏过程:
所见、所闻、所感
第3课时
一、范例评析
1课件出示例文
丢手绢
丢手绢是个紧张又有趣的游戏!
每当下课,我就会召集同学们玩丢手绢的游戏;谁要玩丢手绢的游戏?我要!我要!同学们纷纷叫着.
游戏开始了,我们先手拉手围成一圈,再蹲下来.先是由曾文杰丢,他拿着手绢,猫着腰,跑了一圈又一圈,我心跳得速度简直比兔子跳还快,眼睛不时向身后瞟一眼,生怕手绢丢在我身后,心里念着佛经:不要丢到我身后!------我豆大的汗珠滴了下来.这时,曾文杰经过我身后,速度加快了,我扭头一看,手绢丢在了我的身后!我立刻转身,捡起手绢,还没站好.就飞也似地追了过去,心里想:一定要抓住他,一定要抓住他!于是,我一把扑过去,没想到他身子一偏,抓空了.我正要再去追时,曾文杰却早已蹲在了我的位置上了.
我拿着手绢,放在口袋里,走啊走啊,把目标投向了跑步慢的林佳烨,到了她身后,我把手绢掏出来,放在了林佳烨后面.之后,还是若无其事的向前走,这是我的伪装术!走啊走啊,为了不让林佳烨起疑,我走了两圈,经过王鲁佳身后,就跑了起来,让林佳烨认为把手绢丢在了王鲁佳身后.近了,近了!我叫了起来,可林佳烨还是像木头一样蹲在那里,我一看,有机可趁,就一把捉住了.林佳烨无可奈何,只好跳了一支舞.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操场.虽然这次的游戏的时间很短暂,但它的快乐还常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
2、评析作文
a:游戏的过程有没有描写清楚?
b:文章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C:文章分几个自然段来写的?
D:你能提出他的不足之处吗?
[出示作文例文目的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差一点的学生有借鉴的作用,好一些的学生可以分析提出文章的优缺点。为自己的文章开拓思路。]
二、指导写作
上节口语交际课,我们在游戏的过程中用心观察了活动场景和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好好回忆一下,这些都是我们今天习作的素材,动笔写一写,写的时候还要注意:
1、把内容整理一下,把游戏的过程记录下来。
2、文章要有条理,分段写。要把过程、心情都写出来。
3、指导写作格式,题目、分段要求。
[在游戏、口语交际、范例评析多层次铺垫下,重申要点和要求。学生能达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完成习作
1、学生认真完成习作
2、把你写好的内容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互相评议。
3、选择写得最好的习作,全班品读。]
4、修改习作
四、作业
1、把习作读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抄写习作。
语文大课堂:玩得真开心
【教学目标】
1、以“玩儿”做话题,开展一次活动。
2、在玩中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当时的场面。
[3、练习说话,把说的内容整理下来,写一段话,做到语句通顺,详略得当。]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一定会玩很多游戏吧?都玩过什么呢?能说一说吗?(丢手绢、老鹰捉小鸡、切西瓜……)
二、交待什么是活动课
这节课,是一节活动课。活动是指有目的,有组织多人参加活动,活动课分活动前、活动时、活动后。
[这一环节设计意在激起学生对游戏的兴趣,营造愉悦、宽松的课堂氛围。同时明确要求有助于学生知晓学习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小组讨论:想玩什么?怎样玩?
[尊重学生个性,不强行要求学生统一玩同一种游戏。使学生说时有兴趣、有内容。]
四、组合玩游戏,同时注意观察。
1.学生讨论:我们要观察哪些内容?
游戏前有什么准备?各自什么心情?
游戏过程中人物做了哪些动作?
说了什么?
什么表情?
什么心理?……
游戏结果怎样?
各自什么心情?
[2.思考:要想把游戏说好还得把哪些内容说清楚?
游戏名称是什么?游戏规则是什么?]
五、出示范文《捉迷藏》,引导学生找到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六、选择喜欢的进行小组游戏。
[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肯于把时间给学生去玩、去观察。加强实践,在真实的游戏中去感受,去发现,去表达。]
七、说一说、合作交流
1、向同座说游戏过程。听听别人是怎么说的,再相互评一评。
2、小组交流游戏过程。把你看到的情景,注意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说具体。
3、小组汇报,学生评议,老师点拨。板书学生说话时带出的好词佳句,反复诵读,进行积累,强化合作学习的意识。
[对于学生说游戏的条理性不要过多要求,要以激发兴趣为主。让学生说真实的想法和体验。教师可以在学生说的过程中以点拨、提示的方式进行指导。]
4、选评。评出说得好的学生。
[这一环节是为了锻炼学生听说能力,让学生自由说,同座互评,是尽可能让更多学生参与听说活动,达到最佳效果。]
八、写一写,自主习作
1、过渡:老师这儿还有一颗智慧星,看谁写的好就送给谁。
2、把内容整理一下,把游戏的过程记录下来。要求:把前面说的话写下来,把游戏的过程、感受有步骤的顺序地写下来。
[这一环节是说写结合。一般说来,说易写难,说是为了理清思路,是写的基础,有利于写的训练,而写的练习又能促进说话能力的提高,这样能做到言之有序]
3、把你写好的内容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互相评议。
九、修改习作,交流评价
1、小组修改,学生写好作文后以小组为单位互读互改。
评议重点:
(1)是否写清楚了游戏过程,是否用了好词、佳名。
(2)是否用适当的词语把动作表达出来了。
(3)是否写出自己的感受。
2、集体修改。在小组互评的基础上,每个小组推荐出一篇。比较好的习作进行集体交流。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好的写法。最好评出佳作,赠送智慧星。
[这一环节意在培养学生学会修改文章的能力,以及相互交流互相借鉴的意识。]
板书设计:
玩得真开心
游戏名称、游戏规则玩法
游戏前(准备、心情、表情、语言)
游戏中(动作、神态、语言、心理)
游戏后(胜负双方什么样?动作、神态、语言)
[教学反思]
让学生感受“玩”的乐趣,在玩中仔细观察活动场景和人物的动作、神态,然后再由说到写,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部分学生观察不够细致,以后要多多培养。
5山雀
设计思路:
[课文中的小小的山雀有着高尚的心灵和美好的品质,它们勤劳、聪明、机智、团结、互助、友爱。而文中的“我”更是通过耐心的观察,加上丰富的想象力,让小山雀变成了能够说话,能够沟通的可爱的小精灵。这是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文章。
本课教学设计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通过欣赏图片把优化美化和谐化带进语文课堂的各环节,让学生的语文课学习达到一课一得的收获;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中学会与人为善、与人合作;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读(课文)—圈(生字)—画(新词)—匡(三字或四字词语)—拼(生字)—写(生字)—组(两个词语)—听(听写生字)”八步法完成自学课文,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预习的自觉性,扫清学习课文生字的障碍;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在多种形式的读文中理解,读中感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小的山雀勤劳、聪明、机智、团结、互助、友爱的高尚品质,受到关爱他人的教育。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悄悄地、绕、偷偷”的意思。
3.会写“雀、取、肯、烂、瓦、耐、绕、躺、猜、追、逃、附”等12个生字;会认“锯、瓦、斑、掌、猜、警、拘”等7个生字。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来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根据它们的叫声、动作,猜一猜它们在想什么,会说什么?把自己的猜想写下来。]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抓住山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读懂“我”猜想的依据。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根据它们的叫、声动作,猜一猜它们在想什么,会说什么?把自己的猜想写下来。]
课前准备:
山雀的图片、各种动物叫声的录音。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介绍山雀、欣赏图片导入
1.山雀的种类很多。你们看屏幕(展示课件第三至七屏)山雀捕捉害虫的本领可强啦!一天能捕食400多条害虫呢!山雀经常群居在山林和平原地区。除了山雀还有很多鸟也是好漂亮的哦!
2.过渡谈话:欣赏了图片,你一定觉得这些小山雀百看不厌,对不对?相信今天的课一定会让你发现山雀可爱的另一面。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动物朋友——山雀。看得出,大家被深深地吸引了。俄国作家普里什文在观察了山雀之后写出了一篇引人入胜的好文章,文章的题目就以这种小动物的名字命名——(板书:山雀)
[师:你们见过小麻雀吗?能说说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吗?
(引导学生自己说说见到的麻雀)]
二、检查预习情况
老师在课前布置大家以“读(课文)—圈(生字)—画(新词)—匡(三字或四字词语)—拼(生字)—写(生字)—组(两个词语)—听(听写生字)”八步法完成自学课文。老师不知道大家是否做到了这些要求。因此请大家看屏幕和上面的生字、词语打招呼吧!
[1.(展示课件第八屏步骤一)带拼音齐读生字词。
2.(展示课件第八屏步骤二)去掉拼音,男生读生字词。
3.(展示课件第九屏)女生读单个生字。
4、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圈画文中的生字词语。]
三、感知课文交流展示
1.出示学习指南:自读——再读——从字、词、句、标点、感悟、体会等方面标画圈点自己的新发现——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指正——畅所欲言,大胆汇报。(展示课件第十屏)
2.快速自读课文。
3.再读课文,把自己的发现标出来。
4.和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
5.同学汇报,教师相机引导。
[师:过瘾吗?好文章读起来真痛快!那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比如:读起来有些吃力的句子,不太明白的词或者产生疑惑的问题]
四、抓住重点句子品悟
[你们觉得这篇文章的哪些段落写得特别精彩?
和你的同桌一起读读这些描写吧,可以齐读,也可以你一段我一段地读,还可以选你们喜欢的其它方式读,看看哪对同桌读得最投入、最生动。(生合作读文)]
1.(展示课件第十一屏)下面看屏幕显示的句子:这两只小山雀都是瓦灰色的,白色的两颊鼓鼓的,上面有几个斑。
(1)多种形式品读该句子,说说品读的感悟体会或新发现。即:抓住颜色写山雀样子,如瓦灰色、白色、黑;这是描写外形的句子;这山雀真美啊!这是静态的描写等。
2.(展示课件第十二屏)句子:我用望远镜耐心地观察它们,直到后来,一只山雀只剩下尾巴露在外面。这时我便悄悄地从后面绕过去,偷偷走到露出小尾巴的那个地方,用手掌堵住了窟窿。
(1)多种形式品读该句子。
(2)说说品读后有什么感悟体会或新发现,联系上下文理解了“悄悄地”“绕”“偷偷”等词语意思。
[①作者的观察点由“在远处望”(用望远镜耐心地观察)到“近处”(走到露出小尾巴的那个地方),可见,作者是按观察顺序来叙述的;
②“悄悄地”“绕”“偷偷”这几个词语都是表达作者轻轻地避开不让洞中山雀发觉他的到来,以便他更仔细地观察小山雀,要是没有这几个词语就不会有洞外不远处的那只小山雀为它传递信息了,因为这洞内的小山雀也许早已发现了他并且飞出去了;作者观察事物真耐心仔细啊!真值得我们学习!这也正是作者猜想两只山雀时不时的叫声就像是传递信息的依据啊!]
评价一下同桌的表现吧,肯定他的优点,真诚地指出他的不足,帮他纠正。(生交流)
指名一对同桌相互评价,师生相机点拨。
[3.分角色读两只山雀的对话后自由交流和汇报,体会山雀的聪明、机智、团结互助。师相机进行关心他人的教育和爱鸟护鸟的教育。]
五、拓展反馈
师:山雀被你们认真而热烈的学习气氛所感染,想出来和你们再次见面呢,那咱们就用友好的注视和静静地思考欢迎他们吧!
「展示课件第一屏」再次播放山雀的相关图片
1.(展示课件第十三至十六屏)观看屏幕了解爱鸟知识。
2.(展示课件第十七屏)补充句子练习。例:山中的溪流顺山欢快地流下,发出“叮咚叮咚”的声音,好像告诉我:“快来呀,快来呀,我的家好美好美哟。”
[(1)学校的水龙头没有拧紧,水哗啦啦地流着,发出“_____________”的声音,好像在催我:“_____________”
(2)客厅里的电话“_____________”响起来,好像喊我:“____________”
(3)阳台的风铃发出“_____________”的声音,好像在跟我说:“_____________”
(4)秋天到了,窗外的树叶发出“____________”的声音,好像在跟我倾诉:“_____________”(5)大雨像瓢泼似的下着,发出“____________”的声音,好像在告诉人们:“_____________”六、师总结后布置后续作业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注意它们的动作和叫声,猜猜它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第2课时
师:无论是人还是动物,可爱就格外地受欢迎。那么你是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了小山雀的可爱呢?用心地默读课文,标出相应的词、句、段,细细体会。
有感情地为大家朗读你标注的文字,谈谈你的体会。
〖预设〗:
1、“这两只小山雀都是瓦灰色的,白色的两颊鼓鼓的,上面有几个黑斑。”
(1)、生朗读,谈体会。
(2)、师生评价。
[(3)、师点拨:这段外貌描写确实不错,颜色词用得准确,“鼓鼓”又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山雀的憨态可掬,尤其是抓住了“黑斑”这个特点——人们常说“哪个哪个小姑娘脸上长着几个小雀斑,真可爱”。“雀斑”也许就是小山雀脸上的黑斑呢!忽然觉得它们又多了几分淘气。一起来读出它们的可爱样子吧。]
(4)、学生读句子。
2、“我用望远镜耐心地观察它们,直到后来,……我用手指头摸摸它的背,它还是像死了似的躺在那儿。”「展示课件第三屏」
(1)、生汇报。
[(2)、师引导学习观察顺序:起初作者用(望远镜)观察小山雀,(板书:远)后来又来到他的身边(碰碰、摸摸),(板书:近)这种观察的顺序就是——由远及近。(板书:由远及近)那同样的,先观察近处,再观察远处就是由近及远。(补充板书)]
(3)、这部分描写作者和小山雀的动作时用的很多词妙极了,标出来,品味品味。
[理解——悄悄地(绕)、偷偷地(走)、碰碰、摸摸、纹丝不动等词语,体会作者小心翼翼,怕惊动山雀的心理,感受小山雀的机智可爱,领悟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之“静态”观察。]
(4)、指导朗读。
3、两只小山雀的对话部分。
师:最精彩的一幕上演了!想不想扮演小山雀体会一下当时那紧张又充满友情氛围的情景?
(1)、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表演。
(2)、指名一到两对同桌分别进行朗读和表演,请其他同学担任旁白。师生于评价中进行朗读的切磋、交流。
[(3)、重点强调“劝告”与“警告”的区别,体会自由山雀紧张情绪的升级,指导练习朗读。]
小练笔
一、说说上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观察方法和写作知识。
二、(展示课件第十八至二十二屏)欣赏各种动物图片和叫声。
[三、把观察到的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注意它们的动作和叫声,猜猜它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把你的猜想写下来。]
四、把所写的话读给小伙伴听。
板书设计:
5.山雀
远处观察
近处观察
更近处观察
自由的山雀
拘禁中的雀
“我”想到
[教学反思]
本课的学习目的在于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小的山雀勤劳、聪明、机智、团结、互助、友爱的高尚品质,受到关爱他人的教育。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品悟课文,理解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品读细腻不重复,恰到好处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来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根据它们的叫声、动作,猜一猜它们在想什么,会说什么?把自己的猜想写下来。读写结合,培养学生习作能力。
6蜗牛
设计思路:
[这篇课文是精读课文。写作者听到一首歌谣然后回忆童年时观察蜗牛的事。本课教学从画蜗牛导入,把优化、美化、和谐化带进语文课堂的各环节;通过观察与习作结合,让学习达到一课一得的收获;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读(课文)—圈(生字)—画(新词)—匡(三字或四字词语)—拼(生字)—写(生字)—组(两个词语)—听(听写生字)”八步曲完成自学课文,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预习的自觉性,扫清学习课文生字的障碍;激励学生自主地学习,通过多种形式读文,读中理解、感悟,启发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体会发现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语“探出、东张西望、巡视、慢慢、伸出”等的意思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写“邻、居、硬、触、胆、继、续、脑、袋、端、趴、免、熟、悉”等14个生字;会认“邻、触、番、危、脖、畏、惧、途、免、悉”等10个生字。
4.学习作者既观察静态又观察动态的方法。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蜗牛的看法的转变,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观察事物的细致。]
教学难点:品味词语,了解蜗牛的“胆小”,体会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受作者由嘲笑到“敬佩”的心理变化。
课前准备:
1.字、词卡片。2.课件、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蜗牛童谣》、蜗牛图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展示课件第三屏)听童谣导入课题。
你们见过蜗牛吗?它长什么样儿?(生描述)就这样儿——「展示课件第一屏」(播放有关蜗牛的短片或图片供学生观看)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动物朋友——蜗牛。(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展示课件第四屏步骤一)带拼音齐读生字词。
2.(展示课件第四屏步骤二)去掉拼音男生读生字词。
3.(展示课件第五屏)女生读单个生字。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读这些描写吧,去享受美好的文字带给你的精神盛宴。]
这篇文章的哪些段落特别吸引你?
三、学习课文,感知课文。
1、检查识字情况:
(1)、同桌合作试讲。
(2)、学生依座位顺序讲生字,每人一个,其他同学可补充。
[2.出示学习指南:自读——再读——从字、词、句、标点、感悟、体会等方面标划圈点自己的新发现——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指正——畅所欲言,大胆汇报。(展示课件第六屏)]
3.快速自读一次课文。
4.再读课文,把自己的发现标出来。
5.和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
四、交流展示
1.(展示课件第七屏)品读句子:不一会儿,从硬壳里探出一对长着小黑眼睛的触角,东张西望地“巡视”一番,直到觉得四周没有一点儿危险,才慢慢地伸出头来。
[(1)多种形式品读。
(2)说说品读的感悟体会或新发现。即:抓住蜗牛的动作写它胆小,如“探出”“东张西望”“巡视”“慢慢地”“伸出”,这是动态的描写,可以看出作者觉得蜗牛很胆小等。]
2.(展示课件第八屏)品读句子:终于,经过几十分钟的长途跋涉,它到达了墙壁的顶端。
(1)多种形式品读
[(2)说说品读后有什么感悟体会或新发现,联系上下文理解“终于”“长途跋涉”等词语意思。]
(3)师小结作者对蜗牛的佩服之情。
五、拓展反馈
[1.(展示课件第九至十一屏)了解蜗牛生活习性。
蜗牛-生活习性
最适环境:温度16~30℃(23~30℃时,生长发育最快);
蜗牛的4个时期:孵化期、幼螺期、成螺期、种螺期]
2.(展示课件第十二屏、第十三屏)教师介绍与蜗牛相关的知识。
2.对蜗牛说一句或几句话。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摘抄好词句。
第2课时
一、复习、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抽读卡片,巩固读音与字形掌握,强调易错处。]
2.听写字词。
3.学生互查,改错。
一、导入新课
[一段美好的生活,总会留下一个难忘的回忆。而在美好的童年里,在潮湿的墙根儿下和蜗牛亲密接触的幸福和幸运可不是人人都能拥有的。如今,当蜗牛更多地被作为美味端上餐桌时,关于墙根儿下的抓蜗牛、看蜗牛的回忆就显得更加珍贵了。一起走进郑晓东的回忆。(板书课题)]
二、总结本文写作方法。
二、新课教学
1、文章中到处弥漫着作者的真情实感,请你轻轻地朗读课文的一、二、五自然段,读好后想想:感受到了什么?
[2、作者对蜗牛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请大家用心地默读课文寻找答案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这两个自然段,思考:为什么“我”开始嘲笑蜗牛是胆小鬼,后来又敬佩它了呢?标出相关的词、句、段,好好体会。]
三、交流展示(展示课件第十四屏)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读写结合,培养学生习作能力。(展示课件第十五屏)观看动物图片,通过学习课文知道了什么?
四、反馈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日记《我___蜗牛》。
2.仔细观察一种动物,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6.蜗牛
听唱蜗牛歌谣回忆蜗牛
小时候:胆小
一次发现:勇敢想念蜗牛
对蜗牛充满喜爱和敬佩之情
[教学反思]
新课伊始听童谣并结合课文第一自然段自然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探讨课文知识的欲望。抓住重点句子、词语品悟课文,理解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品读细腻不重复,恰到好处地突破了教学难点。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这一环节很好地拓展了课外知识,同时有起到加深思想教育的作用。
7寓言两则
设计思路:
[这篇课文是精读课文。分别是《狐假虎威》《鹬蚌相争》两则寓言。教学时先通过看动画片导入把优化、美化、和谐化带进语文课堂各环节,接着读一读演一演文本;以“八步法”完成自学课文,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预习的自觉性,扫清学习课文生字的障碍;重点部分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启发学生领悟寓言寓意。]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两则成语的寓意,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认读文中“狐、威、茂、狸、兽、违、抗、撒、顿、肉”10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狐、假,虎、威、茂、寻、狸、扑、疑、猴、猪、鹿、害、肉、吵”15个生字。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的内容和寓意;练习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的寓意是什么。]
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2.头饰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看动画片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曾学过哪些寓言。
2.(展示课件第三屏)看动画片《狐假虎威》,谈观后感受。
[贴出虎、狐图:同学们,这是什么动物?
板书:狐虎
谁能说说你对这两种动物的有什么看法?
板书:狡猾威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片关于狐狸和老虎的语言故事:
板书:假威
齐读课题;质疑:有什么问题吗?(“假”什么意思?)
导入: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采取自己喜欢的办法解决这些不认识的字。
2.标出自然段。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同时思考: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4.再读课文,思考:“假”可能是什么意思?]
老师在课前布置大家以“读(课文)—圈(生字)—画(新词)—匡(三字或四字词语)—拼(生字)—写(生字)—组(两个词语)—听(听写生字)”八步法完成自学课文。老师不知道大家是否做到了这些要求。因此请大家看屏幕和上面的生字、词语打招呼吧!
1.(展示课件第四屏步骤一)带拼音齐读生字词。
2.(展示课件第四屏步骤二)去掉拼音男生读生字词。
3.(展示课件第五屏)女生读单个生字。
三、学习课文,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之后,你感受到故事中的狐狸怎样?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狐狸的狡猾?]
3.小组交流、讨论、并研究怎样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
4.小组汇报、品味语言、教师点拨、研究朗读。
[1.出示学习指南:自读——再读——从字、词、句、标点、感悟、体会等方面标划圈点自己的新发现——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指正——畅所欲言,大胆汇报。(展示课件第六屏)]
2.快速自读一次课文。
3.再读课文,把自己的发现标记出来和同桌交流。
4.指名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四、交流展示
(1)感悟课文第2自然段:
[“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表演:什么样?狐狸这时心里想什么?“你敢吃我?”怎样读?]
(2)感悟第3自然段:
“老天爷”是什么人?狐狸是说话时什么语气?
(3)感悟第4自然段中狐狸说的话:
[指名读:思考:此时狐狸什么神态?(昂首挺胸、摇头摆尾)
赛读,感悟狐狸的狡猾。]
1.(展示课件第七屏)出示句子。多种形式品读,说说感悟或新发现。
2.抓住“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你敢吃我”指名演一演。
3.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和狐狸、老虎的心理。探究哪种读法更合适?练读并评议。
4.再次朗读,说说感悟。
5.师相机肯定、总结寓意。
五、反馈拓展
[表演感悟狐狸的动作神态。
指名表演:请五位同学分别扮演狐狸,、老虎、猴子、小白兔、野猪、梅花鹿。其他的小朋友当导演,看看他们表演得对不对。
通过导、演理解: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
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些词什么意思?
1.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
(1)自愿组合练习。
(2)带上头饰进行表演。
2.拓展思维:
[接着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想一想,说一说。
总结归纳:我们不仅从语言上,也从动作神态上感受到狐狸的狡猾。它假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人们就用“狐假虎威”这个词语比喻一种人,什么样的人呢?(自己没有本领,却仗着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的人。)]
六、布置作业
1.把《狐假虎威》讲给爸爸妈妈听;把自己看过或听
过的寓言故事讲给同学听。
[2.续编《狐假虎威》的故事。]
第2课时
一、猜谜语导入
1.(展示课件第八至十一屏)猜是什么寓言故事?
[2.解释什么是寓言?如何学习寓言?(“寓”字里面有“道理”,“言”字里面有“故事”。)]
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鹬蚌相争》。
(板书课题,“鹬”“蚌”两个字写在田字格里。)
二、过关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请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读一读:鹬蚌相争毫不示弱啄夹、啄、夹各是什么意思?]
3.再读课文,思考:鹬和蚌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4.读词:
[从这“蚌”个字形你知道了什么?(展示课件第十二屏)这有一个蚌,你见过吗?
“啄”什么意思?能做个动作吗?啄一下。
“夹”什么意思?能做个动作吗?能把这四个词
都用上,结合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吗?(鹬啄蚌,蚌夹鹬。)]
5.过渡:鹬和蚌之间又会怎么说,怎么做?结果怎样呢?
三、品读故事
1.默读课文,思考:(1)鹬和蚌为什么会争斗起来呢?
(2)它们是怎么争斗的呢?
(指答读文)
2.展示课件:鹬蚌相争时的对话内容的文字片
3.指导学生朗读
[4.同桌再练着读读,可以加上表情、动作;再指名读,评价;男女生赛读。]
5.双方互不相让,谁也不可让谁,结果怎样?
6.把这则寓言再完整地读一读,注意读出语气。
7.谈谈读后感受或体会。
四、交流展示
[1.问:谁还想读?谁当这只鹬?你就是这只鹬,你就是这个蚌。老师给你们旁白。其他同学,咱们要看动画片喽!]
2.问:你们笑什么呢?(指名3-4人。)
3.动画片挺好看的,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自己演一演?四人一组自编自演。
4.指1组演。其他同学思考: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5.师对鹬和蚌:听了他们的提醒,你想说些什么呀?
[4.鹬和蚌谁也不肯放开谁,谁也不肯让着谁,双方互不相让,结果怎样呢?(被渔夫捉去了。)]
5.请学生戴上鹬和蚌的头饰进行表演。
6.出示图:假如,鹬和蚌从渔夫那里逃了出来,有一天,鹬和蚌又相见了,他们之间会怎样说?渔夫又来了,他们又会怎么做?
[7.看来他们也明白了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再读这个小故事,体会其中的道理。]
五、反馈拓展
1.这个寓言故事出自古书《战国策》,这是原文,读一读吧!出示原文读一读。
[2.“鹬蚌相争”也由此变成了一个成语。像这样出自寓言的成语还很多,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你还知道哪些?]
1..展示课件:鹬蚌相争的完整动画片。
[2.指名分角色朗读全文,请学生思考:鹬和蚌为什么会一起被渔夫捉去了?你认为鹬和蚌怎样做就可以不被渔夫捉去?]
3.讨论: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六、总结:一个简短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有兴趣的话,课下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你懂得会更多。
七、作业:选择其中一个来完成。
1.续写《鹬蚌相争》;
2.把课文改写成课本剧。
[再去搜集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读一读,体会它蕴含的道理。]
板书设计:
7寓言两则
狐假虎威
虎狐百兽
鹬蚌相争
鹬蚌渔翁得利
[教学反思]
《狐假虎威》这则寓言的教学结合上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发展想象力,并通过表演及引发争论,感悟狐狸心理和语气。不仅重视语言的感悟,更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鹬蚌相争》这则寓言的学习在点拨生字中自然引导感知课文内容。以读代讲,培养读中理解的能力。以表演的形式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并延伸了故事内容,为续编故事铺上合理的台阶。进一步理解了《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的寓意是什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教案(北师大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1.亲情
单元分析:
春节刚过,孩子们在这个传统节日中,在“家家户户庆团圆”的日子里一定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以及亲情所带来的温暖与快乐。本学期的第一单元就以“亲情”为主题编排了三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
《礼物》这首现代诗歌使学生通过亲人送给自己的礼物,感悟到亲人对自己的爱和期望。《奶奶最喜欢的铃儿》使学生初步感悟到亲人间情感互动的过程,要学会用行动去关爱亲人。《平分生命》这篇外国文学作品告诉人们亲情是一种责任,要像文中的哥哥一样,甘愿为亲人无私奉献。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体会亲情的可贵与伟大,为自己能拥有浓浓的亲情而感到幸福,同时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能为亲人做些什么?在阅读时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找出课文中的重要词句,培养概括能力,练习记叙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使学生在交流、制作家庭小档案等具体的语文实践中,进一步体验亲情。
课时安排:8——10课时
课题:礼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诗歌,懂的礼物的真正含义,感受亲人的关爱和期盼。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四次收到的礼物,从中体会亲人对“我”的关爱和期盼。
教学难点:
1.、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2、理解每件礼物的真正含义。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学生自带礼物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能够正确地读写。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精美,奇妙。”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入:从小到大,你一定收到亲人送的礼物吧!给你印象最深的是那一次?谁送你的什么礼物?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详细说。
2、板书课题:礼物
3、收到礼物的人固然欣喜,高兴,而明白送礼物人的真正用意是不容易的,让我们去看看作者都受到了那些礼物。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
(2)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生字在文中圈画出来
(3)思考:作者什么时候收到了谁的什么礼物?
2、学生学习时,老师巡回指导。
3、检查学习成果。
(1)对照生字表,说说那些字音最容易读错,提醒大家注意。
妙:这个字读“miào”,中间是介母“i”
幼:这个字读“you”不要读成“yu”
(2)出示新词。
泥土指针奇妙精美发芽幼小
①指名认读,正音。
②小组“开火车”练读。
③分节指名读诗歌,在读的过程中巩固生词。
4、理解词语。
品读:细细地读。
精美:精致美好。
寄托:把理想,希望,感情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滋润:增添水分,使不干枯。
5、作者什么时候收到了谁送来的什么礼物?
生讨论回答,师随机板书。
去年春天爷爷送种子
今年春天奶奶送小鸡
去年春天妈妈送手表
今年春天爸爸送《少儿百科全书》
三.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请同学们用我们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记忆字形。
2、同桌互相交流识字心得。
3、全班交流
泥:左右结构。部首是“氵”不要写成“冫”。
针:左右结构。右边是“十”不是“干”。
妙:左右结构。部首是:“女“,注意与“秒”区分开。
精:左右结构。“青”字左边加“米”就是“精”。
芽:上下结构。“牙”字加上“艹”,就是“芽”。其中“艹”的横最长。
幼:左右结构。右边是“力”,注意与“幻”区分开。
4、在田字格里书写生字。
5、扩词练习。
四.布置作业。
1、给下面的字加上一部分,组成新字,再组词。
青——()牙——()少——()力——()
2、熟读诗歌,试着背一背。
板书设计:
礼物
去年春天爷爷送种子
今年春天奶奶送小鸡
去年春天妈妈送手表
今年春天爸爸送《少儿百科全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读准字音。
2、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使学生学会用礼物表达自己的心意。
3、仿照课文前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仿照课文前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带来了什么心爱的礼物,谁来说说自己的礼物是什么时候,谁送给你的?
2、有位小朋友她的宝贝可多了,你想不想看看是些什么?就让我们大家把课文打开,看看都有什么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
2、教师抽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卡片
礼物发芽懂得一套书
精彩寄托果断滋润
(2)理解词语
渐渐指针精美
期盼幼小博大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出长短句的停顿。教师重点指导第三节。
3、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小节。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小节?
4、组织学生讨论诗歌描述的画面、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重点指导:
我收到了哪些礼物?
我从一粒种子生根发芽,读懂了哪些自然?(种子在春天会生根发芽,生长时需要阳光,水。植物给大地带来了绿色,可以吸收有害气体,释放出氧气)
看到小鸡渐渐长大,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小鸡是那么可爱,只要对它们好,它们也会对你友好。它们和人一样,都是有感情的。生命是可贵的,动物长大是多么不容易呀,我们要保护动物。)
看着手表的指针不停的跳动,我懂得了什么(时间就这样不停歇,当你玩的时候,它就从你的身边悄悄溜走了。我们要珍惜时间)
为什么说世界是博大和精彩的?能把你知道的精彩的事讲给大家听吗?
为什么说小小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你收到过亲人什么礼物?
5、仿照课文前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四、总结全文
中国讲究“礼尚往来”,即使是自己的亲人,大人往往为我们操心,我们是不是也应该送大人们一份礼物呢?这份礼物可能不用钱买,也许不太昂贵,但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亲情感受。
五、布置作业:
1.仿写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礼物-------关爱和期盼
去年春天爷爷送种子-----------自然
今年春天奶奶送小鸡-----------生命
去年春天妈妈送手表-----------时间
今年春天爸爸送《少儿百科全书》-------精彩的世界
教学反思:
课题:奶奶最喜欢的铃儿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冬冬的奶奶最喜欢那只铃儿及原因,体会奶奶和冬
之间深厚的祖孙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能正确读写。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知道奶奶最喜欢每个星期六早晨听见冬冬按响门铃的原因。
2、能复述课文,体会奶奶和冬冬之间深厚的祖孙情。
教学难点:
懂得爱是相互的,只有付出爱才能收获爱,要学会主动关心他人。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能正确读写。
2、初步了解课文,理清课文线索。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教学设计:
一、质疑导入
1、板书课文题目:《奶奶最喜欢的铃儿》
2、学生对课文题目进行质疑。
师: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说(讨论)
师小结:1.谁的奶奶?2.奶奶最喜欢什么样的铃儿?
二、初步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提出自学要求自读课文,要求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
(2)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学生按照自学要求预习
3、交流自学情况
(1)出示小黑板,指名认读
铃铛看望热乎乎收藏砂糖戴红领巾
搂抱陪伴捎带擦一遍确实抹布
(2)理解词语
问候:慰问,问好。
肉桂:常绿乔木,叶长,椭圆形,花白色。树皮叫桂皮,可以入药或做香料,叶,枝叶树皮磨碎后,可以蒸制桂油
热乎乎:状态词,形容热和
收藏:收集保藏
(3)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纠正错误的读音
(4)四人一组,在组内说说课文大意
三、学习书写生字
(1)在组长的带领下,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2)集中汇报交流
(3)重点指导字形
铃:左右结构,注意不要忘写最后一笔点
戴:半包围结构,部首“戈”
不要少写一撇,与“带”区分记忆
陪: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与“赔”区分记忆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书写生字新词
板书设计:
奶奶最喜欢的铃儿
铃戴陪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冬冬的奶奶最喜欢那只铃儿及原因。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奶奶和冬冬之间深厚的祖孙情,懂得爱是相互的,只有付出爱才能收获爱,要学会主动关心他人。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冬冬的奶奶最喜欢那只铃儿及原因,感受奶奶对冬冬的关爱以及冬冬对奶奶的孝敬。
教学设计:
一、学生初读课文提出问题,师归纳,
1、奶奶最喜欢那只铃儿?
2、奶奶为什么最喜欢这只铃儿?
二、学生分组围绕两个问题展开学习
1、组内分角色读课文,揣摩奶奶和冬冬两人的语气,语词,体会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2、讨论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找出两个问题的答案。
三、共同学习,释疑解疑
1、出示小黑板句子:①每个星期六早晨,冬冬都要去看望奶奶,陪奶奶说话,并捎去爸爸妈妈的问候。
师:从这句话中,你能感悟到什么?
(“每…都…”中,可知道奶奶经常被冬冬看望,从“早晨”一词可知道冬冬去看奶奶,一大早就去,她会陪奶奶一整天。从后半句中,知道冬冬和奶奶聊天,爸妈工作忙,她就一个人去。)
师:说得真好,从同学们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知冬冬对奶奶充满了怎样的感情呢?
学生充分说
师小结:说得真棒,正是因为冬冬爱奶奶,所以她每周六都去看奶奶。
2、出示句子②:奶奶总是先给她烤一片热乎乎的面包,还给她那片面包上撒上砂糖,肉桂什么的,然后冬冬就拿起抹布帮奶奶把收藏的铃儿擦一擦。
提问:从这两句话中,你又感受到什么?
生讨论后回答。
总结概括:①“先”“烤”“热乎乎”“撒”等词语说明奶奶非常喜欢冬冬,对冬冬的到来,她非常高兴。
②从“总是”一词,我们知道奶奶不厌其烦地为冬冬做了一次又一次好吃的,而且还很用心,因为她还撒了“砂糖”和“肉桂”。
③从这可以看出奶奶是非常爱冬冬的。此外,第二句承上启下,引出主体。
3、分角色朗读第3至第12自然段。
4、“奶奶把冬冬一把搂在怀里,紧紧地搂着他说:“我最喜欢的是每个星期六早晨,听见你按响的那只门铃。”
5、师提问:这句话道出了奶奶最喜欢的铃儿。那个门铃怎么会是奶奶最喜欢的呢?
师小结:的确,奶奶喜欢的不仅是每周六都响起的铃儿,她喜欢的更是见到冬冬,冬冬就像清晨的一缕阳光。每周六照进一位孤独老人的心理,这比任何一种铃儿都可贵。
6、“冬冬笑了,他也紧紧地抱了一下奶奶,说:“那也是我最喜欢的铃儿。”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生同桌互相讨论——指名回答
小结:正是因为奶奶和冬冬都相互爱着对方,所以他们都渴望着每周六响起的铃声,那也是他们最喜欢的,现在,大家找出那两个问题的答案了吗?四、布置作业,总结全文。
1、学完这篇课文,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充分说。
3、回去将自己谢谢长辈的话写成一封短信给他们。
板书设计:
奶奶最喜欢的铃儿
冬冬奶奶
看望、陪烤面包,撒砂糖肉桂
捎去问候、擦铃铛揽、紧紧地搂
笑了、紧紧地抱
课题:平分生命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读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感受小男孩为妹妹输血的巨大勇气,体会亲情的伟大,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
教学难点:
1.感悟生命的真谛,学习小男孩为妹妹输血的巨大勇气,
2.体会亲情的伟大,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读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震撼”“平分”一词在文中的意思
教学设计:
一、板书题目质疑
1、板书“平分”说说什么叫平分?生活中我们可以平分什么?
2、再板书生命,引导质疑:生命怎么能够平分呢?为什么要平分生命呢?
3、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感人的故事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目的
(2)遇到生字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下来
(3)注意读书姿势:头正、身直、脚放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不认识的字,并多读几遍。
3、注意读书情况。
(1)重点检查几个字词的读音。
血:在“输血”一词中读“xiě”在血液一词中读“xuè”文中还有好几处出现这个字,注意分清字音,辨别读音。
相符:“符”不是多音字,这里读“fú”,不要读成“fǔ”。
颤抖:这个词读作“chàndǒu”。
(2)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正音。
相依为命降临医生抽血邻居停止死亡哥儿俩需要
(3)指名分段读课文,在读中巩固生字。
(4)理解词语。
犹豫:拿不定主意。
震撼:震荡,撼动。
一瞬间:转眼之间,形容时间极短。
郑重其事:形容说话,做事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三、理清脉络,划分段落。
1、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两段。
第一段:(1—3)男孩为了救病重的妹妹,最后同意输血。
第二段:(4—7)医生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当他得知输血不会死时,又一次伸出胳膊,想和妹妹平分生命。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记忆字形,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用学过的识字方式记忆字形。
2、同桌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3、全班交流,老师在黑板田子格中范写生字,重点指导“临”、“医”、“邻”
4、扩词练习。
需—()亡—()渗—()
型—()挽—()临—()
五、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有关语句感悟男孩的无私、纯真。体会人世间的真善美。
2、有感情地朗读部分句子。
3、根据课题推想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
1.品读句子感悟。
2.能通过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词语体会他的心里。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2、导入:同学们,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生命的理解吗?平分生命又是什么意思?
3、质疑:(板书课题)面对这个题目,你都想知道什么?
4、归纳:谁和谁平分生命?为什么平分生命?怎样平分生命?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课文。
二、初读理解。
1师:好,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读后交流:读了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3根据交流出示:
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师:这是孩子无心的承诺吗?(不,这是——)
出示:
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
师:你知道什么是诺言,你能帮它换个词语吗?(承诺、誓言)
自己试着读读,该怎样读好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师:听着大家深情的朗读,我心中不由产生了一个疑问(可由学生提出)为什么这诺言是最无私最纯真的呢?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用心地读一读,找出你感受最深的一处。
三、精读赏析。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分享一下。
男孩稍一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深思熟虑……神情。
△当医生征求男孩的意见时,男孩犹豫了,你就是那个男孩,你心中在犹豫什么呢?把你的忧郁,把你的思考说出来,好吗?(谁先来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
△是啊,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更何况他只是一个10岁的男孩,所以一开始,他——(犹豫了)可这又是一个多么善良的孩子呀,他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为了妹妹,他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了死亡的决心,当我们有了这些感悟时,再来读读这句话。
男孩安静地不发出…………………………微笑。
△望着殷红的鲜血一滴一滴地流入妹妹的血管里,此时男孩在想些什么呢?
△(这是发自内心的微笑,这是最幸福的微笑,这是人世间最美丽的微笑,感受到这一点,我们再深情地读读这句话。)
他在地上转了几圈……………………胳膊。
第一次抽血时,男孩是犹豫的,而现在男孩却(勇敢的,毫不犹豫的慷慨的)勇敢的男孩们,站起来,挽起你们的手臂,挺起你们的胸膛,说:“那就把我的血…………50年。
面对这一切,医生震撼了,(出示:这就是人类最……)
面对这一切,我们震撼了,(出示:这就是人类最……)
面对这一切,所有的人震惊了,(出示:这就是人类最……)
四、写话。
生命是如此短暂,如此宝贵,同别人平分生命,即使亲如父子,恩爱如夫妻,又有几人能如此快乐如此坦诚如此心甘情愿地说出并作到呢?然而这个10岁的男孩作到了。
此时此刻,如果这个孩子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交流
五、总结全文
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但是当为了实现自己生命的最大价值时,我们就会毫不吝啬的献给自己最亲的人。
六、布置作业
学完课文后,你一定对生命有了新的理解,请你用一句简洁的话写一写。
板书设计:
男孩——平分生命——妹妹
抽血前犹豫点了点头
抽血时安静微笑伟大的勇气亲情的力量
抽血后伸挽昂
教学反思:
语文天地(一)
教学目标:
1、区分形近字。
2、学习在一个句子中写出人物的动作与语气。
3、学习自读古诗,体会诗的意思,并背诵。
4、自读《妈妈的葡萄》,通过“畅所欲言”“笔下生花”等活动,进一步体会“亲情”的可贵与伟大。
教学重点:
1、区分形近字。
2..会正确书写并运用本单元重点词语
教学难点:
1、学习在一个句子中写人物的动作与语气。
2、通过“畅所欲言”“笔下生花”等活动进一步体会“亲情”的可贵与伟大。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区分形近字,学习在人物描写中写出动作和神情。
2、分析古诗及明确大意并背诵。
3、自读《妈妈的葡萄》体会“亲情”的可贵。
教学重点:背诵《游子吟》自读阅读分析并体会文章的大意及亲情的可贵伟大。
教学设计:
一、日积月累,形近字比较组词。
1、给出形近字,学生自己提前预习。
2、针对个别难区分的字讲解,主要从意义上区分。
“幼”“从”(排行最小的)从“力”,会意字,表年小力薄。
易写错的字:“耍,要”一个上面是“西”字头,“耍”上面是“而”字头
(采、彩):“采”会意字,上面是乎,下面是木,可以表示动作,“彩”表示各种颜色,右边三撇表示数量多。
3、反复识记在阅读中多训练。
二、写一写。
1、先读课文中的原句,回味句子的美
2、提问,你从此句中学到了什么?试着说。
3、师小结,并点名描写人物的动作及神情,课堂指名造句,出示叙述动作或叙述语言的句子
例:爷爷笑眯眯地拍拍冬冬的头,——————。适时提供语境:妈妈说,要带东东去公园玩,东东很高兴。
1、小组内互相读所写句子
三、古诗背诵及简要介绍
1、《游子吟》唐代诗人孟郊的名篇,诗歌以一个极为平常而有十分典型的生活细节揭示了母爱的伟大,语言朴素,而内涵深厚,扣人心弦。
2、师范读生体会韵味
3、同桌互读体会诗的意义
四、自读《妈妈的葡萄》
1、自读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
2、讨论,狐狸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
3、体会狐狸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
4、分角色读,再次体会
5、感受爱,使者表达爱(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假如你是小狐狸,你对母亲对自己的爱又会有什么反映,或者说有什么想对他说的)
6、生讨论回答
五.布置作业
将你的感受写在小练笔本子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畅所欲言”锻炼口语表达,把话说完整。
2、通过“笔下生花”的小档案填写,进一步了解家情况。
3、完成自检,掌握金钥匙的知识。
教学重点:
1、掌握金钥匙的知识。
2、锻炼口语表达,把话说完整,把句子写完整通顺。
教学设计:
一、看图说话
1、看课本P10三幅图,感受三位小朋友和家人在一起的机会
2.各抒己见:说一说你和家人在一起会做哪些事情,你的感受是什么?
二、制作家庭小档案
1、亲情互动,了解家庭成员
2、先说,主要把话说完整、通顺
3、将说的、想的写在习作纸上
三、金钥匙,领悟妙招
1.学会概括文中主要内容。
2.理解文章时可以抓住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四、自检小妙招,你会了吗?
教学反思:
2.春天的脚步
单元分析:
本本单元以“春天的脚步”为主题分别有三篇主题课文《古诗二首》《理想的翅膀》《春天的雨点》和两篇自读课文《梦已被染绿》及《雨在歌唱》,旨在让春的脚步走进孩子们中间,让春的雨露滋润孩子们的心田。
《古诗二首》分别向我们展示了沐浴在和煦阳光下和谐优美的大自然春光画和春意浓浓、令人向往的农村春景图。《理想的翅膀》描绘了在春风拂柳、草长莺飞的季节里,孩子们满怀希冀,把亲手扎制的风筝飞到蓝天上,同时也放飞了自己美好的理想。《春天的雨点》记叙了乌罕娜老师放学后耐心的给达丽玛同学并冒雨护送她回家,第二天达丽玛同学冒雨为老师送伞的感人故事,热情赞颂了师生之间真挚的情谊。《梦已被染绿》及《雨在歌唱》这两篇文章学生通过自读,将更深刻地感受春天的诗情画意和生机勃勃。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带学生享受春的快乐,体会人与人之间春雨般的感情。“语文天地”也围绕着“春天的脚步”这一主题设计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和创造性想象的能力,并依据自己的感受,主动背诵喜欢的段落。通过读句子,仿写句子,练习在描写后写想法。以“春天的脚步”为题办展览或进行春景的诗,文配画发挥创造精神,培养实践能力。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对方意识。
课时安排:8——10课时
课题: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味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首古诗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
3、欣赏诗中的优美词句,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
1、理解词语,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景物,能用自己的话说出
2、每首诗的意思,仔细体会这两首诗,领会诗的意境,提高欣赏水平。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诗句,能展开丰富想象。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形,学会运用。
2、了解古诗《绝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了解字形,学会运用。
2.了解诗意体会感情。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以前我们读过许多古诗,其中大多数是写景抒情的,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描写春天的诗。读古诗《绝句》想想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读一读,想一想。
二、初读古诗,指导交流
1、知道学习《绝句》
自由读古诗,借助字典诗读,反复朗读,把生字和不熟的的字多读几遍。
2、指导交流
(1)知诗人,解诗题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后迁居讯县(今河北南巩义市)。唐代大诗人有“诗圣”之称,杜甫生活的时代,是唐朝由盛到哀的转变时期。他的诗歌深刻的反映了这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因此,人们称他称他为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绝句;就诗的一种体裁。又称“绝诗”“断句”规定为四句,每句五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字的叫七言绝句这诗属于五言绝句。
三、转字眼,晓诗意。
1、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理解古诗的意思。
“迟日”是指春日,“丽”是美丽。秀丽的意思。“泥融”是泥土变得松软的意思,“沙暖”是指温暖的沙滩上。“鸳鸯”是一种水鸟,经常雌雄一起出现。
2、诗的前两句意思是春天来了,江山格外美丽,伴随着春风,吹来各种花草的芳香,这两句描写春天明媚的阳光照射下美丽如何画的江山,仿佛让人看到了盛春开的鲜花,如因的小草,就感了何须的春风,问到了馥郁的花香,使人犹如身临其境。
诗的后两句意思是温馨的春泥吸引来一只只飞燕,温暖舒适的沙滩睡着对对鸳鸯,后两句描写日出而泥融,飞燕衔泥筑巢,风和而日暖,鸳鸯登岸憩眠,这样“风”-“睡”的巧妙对照,更增添了春日迟迟,风送花香的醉人气氛。
3、完整地复述了诗意,边复述边想象了诗中描写的美丽画面,同桌互相说,并且用“仿佛我看到了…”把你想象到的内容说一说。
四、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古诗。
2.熟记诗意诗情。
板书设计:
绝句
飞春日迟迟
增添了醉人氛围
睡风送花香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村居》,体会诗中所描述的美好景象。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教学重点:
1.学习古诗《村居》,体会诗中所描述的美好景象。
2.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他以简明的语言,和谐的韵律反映出炎黄子孙的智慧,歌颂祖国山川之美,赞扬英勇将士的爱国精神,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2、(投影出示课文小孩放风筝的插图)结合画面了解古诗意思,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美丽景色,初春时节。诗人外出踏青,看着春天明媚的风管和儿童放学归来放风筝的情景,诗人有所触动,写了这首诗。
二、记忆字形,知道学生书写和字
居: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是“古”不要写成“右”。
趁: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是“珍”字去掉“王”
杨:左右结构,“杨”的部首是“木”不要写成“木”
三、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解释题
2、抓字眼,晓诗意
3、入诗境,悟诗情
四、知诗人,解诗题
高鼎:生卒年不详,字象一,文字拙吾,浙江省杭州人,大活于清朝咸丰年间,其诗多描写自然景物。村居:乡村居民,这里指乡村居民的场景。
五、抓字眼,晓诗意。
1、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理解古诗中诗中字词的意思。
(1)诗的第一句意思是:早春二月,小草长出来了,黄英在天上飞。
(2)“佛提杨柳”是杨柳的枝条轻佛提岸的意思,第二句意思是:杨柳的枝条轻佛提岸,仿佛沉醉在浓浓地春烟里。
(3)“散学”是放学的意思,第三句诗的意思是: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回家。“纸鸢”是风筝,第四句诗句的诗意是:趁着东风,(孩子们)忙着放起了风筝。
2、复述诗意
3、指名读,齐读体会诗的意境
4、入诗境,悟诗意
5、这首诗描写了哪些场景?
6、这首诗写的好吗?好在哪里?为我们勾画了怎样的美景?
春天生机勃勃,村居生活宁静,儿童天真烂漫,全诗格调明快语出一幅言清新自然,为我们勾画了怎么的美景?
春天生机勃勃,村居生活恬淡宁静,儿童天真烂漫,全诗格调明快语言清新自然,为我们出一幅生机勃勃,美丽动人的“村居春景图”
六、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2、搜集这两个诗人的其他作品,读一读。
板书设计:
村居
草长莺飞佛提杨柳
村居春景图
儿童纸鸢
教学反思:
课题:理想的翅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会写由生字及组成的新词。
2、学习课文内容,了解风筝飞的含义。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不同的风筝代表各自不同的理想。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的志愿。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段落。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像鸟不是鸟,能在天空飞。
你懂它就动,线儿把它牵。
谜底:风筝
2、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放风筝吗?互相交流自己放过什么样的风筝?
3、板书课题:理想的翅膀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和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去放风筝。
4、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
②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达到读准自由,读通句子的目的。
③遇到生字是用自己的方式学习不认识的字,并多读几遍。
三、检查读书情况
①重点检查几个字的读音。
扎:应该读“zhā”不要读“zā”
扇:多音字,在课文“一扇一扇”这个词中读“”
②同桌汇报生字学习情况
③请一名学生做小老师,帮老师检查字音
④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纠正字音
士兵翩翩起舞巧手钢琴勺子拖拉机尾巴扇风
四、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五、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段落
①标画自然段(全文共7个自然段)
②哪个段落写他们开始放风筝?以此划分段落。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1):春天我们喜欢风筝
第二段(2--6):“我”和小伙伴放飞理想的风筝
第三段(7):风筝带着我们理想越飞越高
六、学习书写生字.
1、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2、用自己已学过的识字方法记忆字形
3、全班交流。
兵:独体字。注意与“兵”“乓”的区别。
舞:上下结构。上边三横,四竖。下边由“夕”和“井”两部分组成
巧:左右结构。上边是“工”不要写成“土”
琴:上下结构。下边是“今”不要写成“令”
勺:半包围结构。
拖:左右结构,注意与“托”区分开。
尾:半包围结构部首是“尸”
啊:左右结构,不要漏写“口”
扇:半包围结构。部首是“户”
4.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舞”。
舞:上边第三个横要长些,压横中线,下边两部分要摆正
4、学习在田字格中书写生字,老师巡回指导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书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理想的翅膀(越飞越远,越飞越高)
放风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课文,了解“我”和小伙伴都放飞了什么样的风筝
2、段意的方法。
3、学生从小树立理想的情感。
4、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我”和小伙伴都放飞了什么样的风筝。
2.学习概括段意的方法,体会课文先概括具体的方法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文题目
1、提问: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我”和小伙一起放风筝,我们的上是什么风筝?(理想的风筝)
2、导入:我们每个人都要自己的理想。小朋友把自己的理想制成风筝。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都有哪些理想呢?快和我一起看看吧!
二、深入学习放飞理想。
1、(1)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我”的理想是什么?我的风筝是什么样的?
(2)指导朗读,读出“我”对海军的幢憬
(3)播放课件
请你从这些风筝中找一找看哪个是“我”的风筝
(4)配乐再次朗读。
2、第4至第6自然段
(1)提出自学要求。
①课文还介绍了谁的什么风筝?他们的理想又是什么呢?一边学习,一边用“—”画下来。
②挑选一个自然段读一读。
(2)学生自学,老师巡回指导,。
3、汇报学习成果
(1)学习第四自然段。有感情的朗读,从课件中找一找小薇薇的风筝,
(2)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这一自然段共写了三个小朋友的风筝,其中二喜和双胞胎的风筝是略写,根子的风筝是详写。
②从课件中找找他们的风筝吧。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3)学习第6自然段。指名读一读。
4、概括段意。那一句话能概括第2至第6自然段的意思?(这些在天空中飞着的都是我们理想的翅膀)
三、展开想象,放飞自己。
1、小朋友们不仅放飞了风筝,更放飞了自己远大的理想。同学们你想放飞什么样的风筝?
2、全班互相交流。
四、总结全文。
1、齐读第7自然段。
2、师小结:这美好的理想一定会随着长长的风筝线越飞越远,越飞越高。
五、布置作业
请你根据此篇课文画一画你的“理想的翅膀”并将你的理想写一写。
板书设计:
理想的翅膀
我水兵帽当海军
小薇薇大蝴蝶当昆虫学家
二喜瓦片当建筑师
兰兰和红红双体花瓶?(园艺师)
根子竖琴当音乐家
芳芳自己……
教学反思:
课题:春天的雨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学会两个多音字。
2、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感受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词句。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地认读,书写。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段落。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文章大意。
2.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段落。
教学设计:
一.古诗导入,揭示课文题目。
1、师生齐读杜甫的《春夜喜雨》感受春雨的美好。
2、揭示题目:春天的雨点
古往今来,赞美春雨,春天的诗篇举不胜举,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如何赞美春雨的呢?
二、自学课文,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的要求。
(1)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用喜欢的符号标画出生字。
(3)标画文章自然段。
(4)想想课文主要写了谁了什么?
2、学生初读课文,老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成果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注意纠正。
竭:这个字读“jié,”不读“jí”
偏:这个字读“piān”不读“biān”
调:多音字,在“调皮“一词中读“tiáo”,还有一个音读“diào”
蒙:多音字,在本文“绿蒙蒙”一词中读“méng”在蒙古中读“měng”,在蒙人一词中读“mēng”
(2)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纠正字音。
溜号忍住嗓子沙哑扭动偏偏理睬印证
(3)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巩固生字。
(4)理解词语。
溜号:溜走。竭力:尽力。
抑制:压下去,控制。朦胧:不清楚,模糊。
蓬勃:繁荣,旺盛。萌发:开始发生。
4、提出不懂的问题。
5、课文主要写了谁?(乌罕娜和达丽玛)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板书:发现补课护送
三、理清文章脉络,分段落。
1、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划分段落。
2、汇报。
全文22个自然段,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1-5):马罕娜老师叫达丽玛放学后到办公室补课。
第二段(6-14):马罕娜老师认真给达丽玛补课。
第三段(15-20):马罕娜老师冒雨送达丽玛回家,达丽玛很感动。
第四段(21-22):第二天,达丽玛举着伞接老师。
四、记忆字形,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用已经学过的识字方法记忆字形。
2、全班交流,重点指导“忍、睬”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
“忍”上下结构,“心”字上边一把“刀”。流了一滴血,不要忘记写“点”。
“睬”左右结构,右边是“采”,不要写成采。
五、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
2.从课文中找出ABB式的词语写在下面。
板书设计:
春天的雨点
马罕娜发现补课护送
达丽玛溜号专心感激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师生间真挚的感情。
2、理解课题的象征意义。
3、指导摘录好词好句。
教学重点:
1.画出最能表现乌罕娜老师关心,爱护学生的句子。
2.体会教师的优秀品质,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
教学设计:
一、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上课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1)自由读第一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用“~~”做好读书记号。
(2)交流,重点以下几点:“走神”什么意思?文中哪句话告诉我们达丽玛上课走神了?
老师从42双眼睛里,发现了达丽玛这双走神的眼睛,说明了什么?
想象:被发现后,达丽玛会想些什么?
(3)你觉得怎样才能达丽玛此时的心情?乌汉娜老师的话又该怎么读?指导朗读。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做读书记号。
交流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2、学习第二段。
放学后,乌汉娜怎样给达丽玛补课的?达丽玛是怎样听讲的?
(1)自由读第二段,质疑问难,并有用“——?”做好读记号。
(2)交流:你有哪些不理解或是认为值得研究的问题。
(3)梳理问题后,再次自学,尝试解决。
(4)讨论释疑,相机理解重点句的意思,指导朗读。
达丽玛望着老师严肃的面容,心里发誓:上课再也不能让心跑向大草原了。(“发誓”在这里指什么?想像一下,达丽玛的誓言是什么?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你没有看见闪电吗?没听见雷声吗?”乌老师问。达丽玛摇摇头。(达丽玛为什么“没看见闪电”,“没听见雷声”?)
“哦,达丽玛……你会学好的我放心了……。”(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乌汉娜老师为什么那么激动?)
(5)感情朗读第一二段。
3、默读第三、四段,思考,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分别做好读书记号。
4、交流中引导理解:两个“春天的雨点”有什么不同?
小结:在春雨无声无息地滋润下,万物萌生。同样在乌汉娜老师的关心、爱护下,达丽玛进步成长进来。广大教师正是发春雨般“润物细无声”的精神培养着祖国的新一代,新一代才得发茁壮成长。
二、重点赏析
1.学生根据课文理解最后一段话重点句子的意思。
2.学生交流理解下面两句话,两个春天的雨点有什么不同?
(1)达丽玛摸着自己干燥的衣服,依在门前深情地望着老师的背影在蒙蒙细雨中远去……
(2)春天的雨点,落在草原上正萌发勃勃生机。春天的雨点,仿佛也落在达丽玛心里。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升华课文主题。
三、总结全文
《春天的雨点》记叙了乌罕娜老师放学后耐心的给达丽玛同学并冒雨护送她回家,第二天达丽玛同学冒雨为老师送伞的感人故事,热情赞颂了师生之间真挚的情谊。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春天的雨点
乌罕娜达丽玛
上课时发现溜号
决定补课知错后悔
补课时放心专心
回家时遮雨送雨伞
教学反思:
语文天地(二)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日积月累”知识,掌握描写春天的词语及仿写的能力。
2、通过“开卷有益”中两篇阅读,使学生体会春的生机,从而体会语言美,景色美,感情美。
3、通过对“初显身手’及”金钥匙”的学习,提高个人行为习惯及知识储备的修养。
教学重点:掌握有关春天的词语、语句、文,诗。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阅读《雨在歌唱》体会语言美,景色美,感情之美。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区别同音字、形近字,能熟练掌握而本单元中容易写错的生字
2.掌握本单元重点词语,学会运用词语。
3.积累一定量的描写春天的词语,养成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对日积月累中加点字的重视。
教学难点:如何分析句子类型,仿照课文写一写。
教学过程:
一、抄写,注意带点字容易错的部分。
1.带点字都是易错字,提醒学生发现他们的易错部分。
2.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字,说一说哪些部分容易写错。
柳、纸、舞、琴、印、扭
二、复习本单元重点词语。
1.读一读词语,用个别重点词语造句
2.抄写两遍
三、积累描写春天的成语。
1.学生读一读成语,在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语。
2.集体交流积累。.
学生读一读基本词语。
从本单元的课文中再摘抄一些自己喜欢的词语。再进行抄写。鼓励学生从课外书籍中摘抄积累。
学生课前收集一些描写春天的词语,如姹紫嫣红,春暖花开……
还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掌握的描写春天的句子及表示春天来了的现象。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采用多种形式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我”对春天的向往。
2.通过学习诗歌,使学生懂得要像“我”那样细心观察周围事物,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兴趣。
3.完成本单元的仿写练习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课,揭题: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喜欢春天吗?说说你眼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春天的诗歌,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
指导学生学习多音字“散”,并口头扩词。
三、自读课文,感知诗歌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你从那些语句知道诗歌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读出“我”发现田野秘密的那种喜悦、自豪的语气。
2、读最后一句话,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
师可适当引导,体会“我”对春天的向往,并将自己感悟到的读出来。
四拓展与延伸
学习了这首诗歌,你发现“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像他学习些什么?
五、练习仿写句子
1.学生熟读例句
2.教师分析句子的特点
要求前面的部分是叙事或者描写,后半部分是“想法”的部分,可以解释前面。
3.教师给出几组例句
4.学生仿照样子说一说
5.练习仿写。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完成初显身手以《春天的脚步》为题办个小展览:
2.自读为主学习《雨在歌唱》
3.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
教学设计:
一.学习《雨在歌唱》
1、以自读为主学习《雨在歌唱》:
2、查找生字、词;
3、提出不懂的问题;
4、有感情朗读……
二、初显身手:以《春天的脚步》为题办个小展览:
1.提出要求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有诗、画、文、歌……
2.汇报交流自己积累的有关春天的资料或者自己的计划安排
三、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
讨论时,听到不同的意见,我能够做到:
★心平气和★认真思考★吸收别人正确的意见
你还能想到些什么?
《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初探》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3408.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