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四年级小学数学《计算器》教学设计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完成制定的工作目标!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四年级小学数学《计算器》教学设计”,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四年级小学数学《计算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用计算器计算比较复杂的小数乘、除法,并有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在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算式中的规律,并能按规律直接填得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引导发现规律、描述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中的美以及探究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遵循新课程标准,本节课我将把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并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2.教学难点:

发现规律。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是充分运用计算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计算、猜测、验证、总结归纳,体验探索,突出主线,层层深入,逐一突破重难点。

四、教法:

常言道:“教必有法,教无定法”。所以我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水平,大胆地处理教材,并作了精心的安排,充分体现数学是源于实践又运用于生活。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获取知识。

1、谜语开题,激趣导入。老师利用“四四方方一座台,士兵个个台上站,只要手指按一按,答案马上就出来。”(打一学习用品)这一条谜语进行开课。用“缺8数”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探索规律,体会发现的乐趣。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学生对规律的发现要经历一个观察、对比、分析等过程,所以教学中给学生留足发现规律的时间,先让学生独立发现,再小组交流的方式组织教学。这样既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机会,又能借鉴同伴的发现结果,还能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把发现的规律都说出来,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3、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注重探索过程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听为自主学,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通过计算、猜测、验证、总结归纳,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突破难点,提高效率。

五、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前素质教育的主流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能借助计算器观察、归纳、概括、推理、探索和数字想象等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被动学会”自主转变成“主动会学”。在引导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同时,力图让他们体验到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课堂上要采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方法组织教学,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体会参与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感知数学的奇妙。

六、课前准备:师:计算器、多媒体。生:计算器。

七、教学过程:

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与学法的基础上,我设计的教学程序分四大环节进行,即:激趣引入→合作探究→归纳反思→达标测评

(一)激趣引入

下面我们用计算器来玩一个“猜数字”的游戏。从‘1——9’这九个数字中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想在心里,别说出来。比如我最喜欢数字‘2’,就在计算器上一连输入9个“2”,然后把它除以“12345679”。除完以后你只要把结果告诉我,我很快就能知道你最喜欢的数字是几。大家信不信?

师:同学们知道诀窍在哪了吗?玩过之后,你有什么收获吗?今天,我们还将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的有趣的神奇的数学规律,有兴趣吗?(板书课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设计意图:开课激趣,利用“猜数字”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让学生探索规律,体会发现的乐趣。

(二)合作探究

1.出示教材第35页例9。

例9.用计数器计算下面各题。

1÷11=0.0909…2÷11=0.1818…

3÷11=4÷11=

5÷11=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教师订正答案:

1÷11=0.0909…2÷11=0.1818…

3÷11=0.2727…4÷11=0.3636…

5÷11=0.4545…

师小结:这些都是循环小数。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你发现了哪些规律?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说出规律:商是循环小数;循环节都是9的倍数。

2.引导学生按规律写结果:同学们,通过用计算器计算,观察计算结果,我们发现了规律。现在大家能不能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呢?(出示以下例题)

6÷11=7÷11=

8÷11=9÷1l=

学生汇报得出的结果。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写这些商的?

(根据1÷11,2÷11……5÷11的结果得出的规律来写商的。)

3.检验:同学们写出的规律对不对?用计算器来检验一下。

学生自主验证计算结果,与自己得出的结果作比较。

设计意图:例9的教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例题包括“用计算器计算——观察发现规律——利用规律写商”。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巩固循环小数;二是熟练计算器的使用;三是探索规律。但教学重心是规律的探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始终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通过让学生试算、观察、比较、讨论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规律的发现过程,体现学生学习自主性、过程性、探索性等原则的新理念。(三)归纳反思

⑴这节课我学会了:

⑵易错点:

⑶这节课还存在的疑问: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谈收获,体会到(1)用计算器计算省时省力又很精确;(2)观察得到规律,不用计算器也能很快得出结果。

(四)达标测评

1.用计算器计算前3题,试着写出后3题的商。

1÷9=2÷9=

3÷9=4÷9=

5÷9=6÷9=

7÷9=8÷9=

2.不计算,运用规律直接填出得数,再用计算器验算。

6×0.7=4.2

6.6×6.7=44.22

6.66×66.7=

(猜猜6.66×66.7的积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6.666×666.7=

(想一想6.666×666.7整数部分有几个4,小数部分又是多少?)

3.用计算器计算前4题,试着写出后2题的积。

3×7=

3.3×6.7=

3.33×66.7=

3.333×666.7=

3.3333×6666.7=

3.33333×66666.7=

你能用发现的规律接着写出下面一个算式吗?

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四个题,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有什么规律。

规律:第一个因数的整数部分与第二个因数的小数部分不变,第一个因数的小数部分与第二个因数的整数部分有变化而且数位相同。因数有几位数,积的整数部分就有几个2,小数部分就有几个1,再根据规律试着写出后两题的积。

4.用计算器计算前3题,直接写出后3题的得数:

1234.5679×9=

1234.5679×18=

1234.5679×27=

1234.5679×36=

1234.5679×45=

1234.5679×54=

利用计算器计算出结果,并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规律: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是9的几倍,积的整数部分就有5个几,小数就有4个几。

5.先找出规律,再按规律填数。

(1)1,1.1,1.3,1.6,(),(),3.1,().

(2)0.81,0.64,0.49,0.36,(),(),().

(3)1.5,0.75,0.375,(),().

先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规律,再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得数,最后用计算器验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有怎样的规律,可以培养观察的能力。从上往下观察被乘数、乘数是怎样变化的,积是怎样变化的。帮助学生形成观察的方法,分析算式之间的关系。接下来,学生概括表达规律,接写下一个算式,得出一个一般的规律,并进行类推。通过这两个环节,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教学中还要重视“根据规律续写算式”环节,因为,续写算式有利于学生对规律结构的把握,加深对规律的认识。

八、本节课设计特色的说明:

一、有效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在探索规律这一环节中,设计的探索题,激发了强烈的探索兴趣和能力。学生不自觉地就进入了新规律探索的状态中,发现新的规律也成为学生的主题需要,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者、参与者成为主动地创造者、主体者,而教师的角色更符合顾问,适当的时机引领学生的探索走向深入、持久、有效。

二、高效教学

适时引入计算器。在探索规律时,有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这时引入计算器省时又精确,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计算器的作用和优势,同时培养了学生灵活选择计算方法和工具的意识。

整节课自始自终,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通过让学生试算、观察、比较、讨论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规律的发现过程。而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可使学习内容在大脑建立多层次、多网络联系,利于学生理解记忆,也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学习变成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三、魅力教学

要使学生感悟小学数学中蕴涵的丰富美,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亲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

“数学是美的王国”。本课教学中,让学生从一组组有趣的算式中寻找出了一个个固定不变的规律,即美的存在,感悟到数学的“统一美”,接着根据已发现的规律,让学生写出符合规律的等式,感悟到数学的“神奇美”,数学规律被发现、被理解,这个过程本身也会令学会兴奋和满足,引起审美喜悦。整节课上学生还能体验到整个教学过程的和谐美。

相关知识

小学数学六年制四年级下册《计算器》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制四年级下册《计算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以上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和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以上连续运算。教学难点: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具准备:课件、计算器。

学具准备:计算器。教学过程:

一、观看微视频

二、交流收获

1.同学们,课前我们观看了《计算器》一课的微视频,相信大家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下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收获。(小组交流)

哪个小组先来交流一下你们的收获?

2.学生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适时小结:

(1)你们的收获是认识了计算器,它包括液晶显示屏和键盘两部分,键盘部分又包括数字键、开关机键、运算符号键。

这些键都是我们常用的基本键,有些键由于我们学的知识有限现在还不能用,可以将来再学习。

(2)同级运算的两步计算题,根据运算顺序从左往右,直接按键算出结果。

板书:同级左——右

(3)不同级的两步计算题,普通计算器应先算高一级的运算,再算低一级的运算。有些科学计算器会自动先乘除后加减。同学们手中的计算器一般都是普通计算器,我们要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板书:不同级高——低

三、巩固练习

从刚才的交流中,老师发现同学们不仅认识了计算器,还学会了怎样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敢接受挑战吗?

师补充说明:请同学们拿出研究单,完成研究单一。做完之后和同桌说一说你的运算顺序?

1.用计算器计算

721-324+168=3123÷9×15=

5846-(1428+519)=667+234×12=

集体交流:交流的同学先说一说运算顺序,然后再说答案。

修改说明: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两步以上连续运算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之一,为了突出这一重点,我设计了“同级运算”和“不同级运算”的两步计算题,目的是让学生在尝试使用时规范操作方法,在掌握操作方法后熟悉键盘,进行熟练操作。

四、拓展延伸

1、设置疑问,探索规律。

看来同学们对微视频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小,对于这节课你还有没有什么疑问?老师有一个疑问,是不是所有的题都能用计算器来计算呢?

你能用计算器迅速算出111111111×111111111的积等于多少吗?

课件出示:111111111×111111111=()

谁来汇报一下你的计算结果?

为什么大家的答案都不一样呢?你觉得问题出在哪儿?

预设生:因为我们手中计算器的屏幕长度不同,有的只能显示7位数,有的只能显示9位数,都不能完整地显示出计算结果。

那这一题还能用计算器计算出结果吗?怎么办呢?

我们先暂且留下这个疑问,来看这几道算式。

课件出示:1×1=()11×11=()111×111=()1111×1111=()能用计算器计算吗?下面请同学们先用计算器算出这几题的结果,然后观察一下计算结果有什么规律?完成在研究单二上。

生交流结果,师填在课件上。

1×1=(1)11×11=(121)

111×111=(12321)1111×1111=(1234321)11111×11111=(123454321)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预设:①两边数字按照顺序依次对称排列。

②乘数有2个1,得数正中间的数就是2。乘数有3个1,得数正中间的数就是3。乘数有4个1,得数正中间的数就是4。乘数有几个1,得数正中间的数就是几。

同学们都非常善于观察,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刚才的发现。(课件)

师补充说明:你能照样子,继续把等式说下去吗?

111111×111111=12345654321

1111111×1111111=1234567654321

那么现在你知道111111111×111111111的积等于多少吗?

你是怎么知道结果的?(这道题的结果是有规律的,可以根据前面的几道算式,推算出结果。)

是啊,像一些大数目相乘的积虽然不能用计算器直接计算,但是我们可以先用计算器算一些和它们有关系的较小的数的积,找出其中的规律,从而得到大数相乘的积。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板书课题)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计算器没有办法解决的难题,可以说比计算器更聪明。

修改说明:通过让学生计算一组较小算式的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类比发现这些算式的规律,当规律总结出来之后,让学生继续把等式说下去,从而探究出111111111×111111111的积是多少,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器的作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规律。

2、应用规律体验成功

(1)课件出示:9999×11=9999×12=9999×13=9999×14=请同学们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完成在任务单三上,做完后和同桌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

集体交流答案。

预设:

①得数的前两位数比乘数少1。

②得数的个位数与乘数的和是20。

③得数的中间部分都是998。

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不用计算器,你能快速算出9999×18和9999×19的结果吗?(抽生回答)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发现规律,我们就能比计算器算的还快。大家想不想继续挑战一下自己?

(2)请同学们多选几个数,用计算器算一算,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大家在交流的时候要注意说清楚你选的数是几,计算结果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多找几个同学交流)

小结:刚才同学们选择了2、3、10……这样的自然数,大家发现选择的自然数是多少,结果就是多少。

师补充说明:如果把选择的数使劲往大点想,也能得到这个规律吗?下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谁来选数?(生选数师算)谁再来?

修改说明:学生选择的数都是一些较小的自然数,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来选择更大的数进行验证,从而得到选择的非零自然数是多少,结果就是多少这个规律。

看来正如同学们所发现的,选择的非零自然数是多少,最后的结果就等于多少。

这就是我们数学上的一个有名的规律—数学黑洞。(播放课件)同学们自己轻声读一读。

其实,数学中像这样奇妙的规律还有很多,如果感兴趣,同学们可以从各种数学科普书中去寻找、了解。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小结:这节课我们借助计算器计算发现了规律,根据这个规律我们推算出了更多类似题的结果。大家的表现让我想起这样一句话“仅仅拥有知识的人从石头里只能看到石头,拥有智慧的人就能从石头里看到风景,从沙子里看到灵魂”。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计算器》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计算器》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名称和功能,并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计算。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秘密的意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3、通过课堂活动的开展,锻炼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向学生渗透节约、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教学难点:
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看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吗?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计算器。
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1、让学生说一说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这时,学生可能会展示一些简单的加、减速法的计算方法。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较多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技能、知识。从中也可以了解本班学生对操作计算器的认识程度,为教学工作提供帮助。
2、认识一些功能键。
(1)由学生来说明。
随着计处器的普及,大多数学生在教师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前,已经懂得了一些操作计算器的方法以,所以本活动可以先让一部分学生做小才师,来介绍计算器各功能键的作用,然后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再作适当的补充。
(2)集中说明一些功能键的作用。
①开关及清除键。“on/off”“CE”
按一下此键,打开计算器,再按一下就关闭计算器。
②运处符号键。
只要介绍“+、-、×、/“键的使用方法。
③数学键
数字键的使用。如按12。显示屏就显示“12”。
④等号键
按下数字键及运算符号键后,按下此键,显示屏就显示出输入算式的计算结果。
⑤小数点键
按下此键,就呈现一个小数点
因为学生所准备的计算器的型号不同,所以各计算器中配置的功能键也不一样,以上5种功能键是比较普遍的存在。如果学生有兴趣,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计算器,介绍一些其他的功能键。
如:时间键、日期键、括号键、存储运算键等。
⑥介绍“M+”、“MR”的使用方法。
师:那8765-32×21的结果是多少?你们是怎么操作的呢?
生1:等于183393,我是直接从左往右输入数,然后按照这个顺序计算的。
生2:我计算出的结果是8093,我先算乘法32×21,然后记录下这个答案,最后再计算减法。
师:那么究竟哪个答案是对的呢?
师:我们还有没有其他更简便的方法吗?请大家看看,计算器的键盘上是不是有两个键“M+”、“MR”?知道它们有什么用吗?教师介绍“M+”、“MR”的使用方法,同时通过课件演示
先按32×21,得数是672。然后按下“M+”,这样就可以把这个答案保存下来,然后我们按“8765-”,再按“MR”就可以把刚才的672调出来了,最后我们就可以得到答案8093。
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尝试进行操作,然后让同桌再互相说一说操作的过程。
师:同学们,做了这么多练习,你对于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吗?对于计算器的使用还有什么疑问吗?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及时教育学生:要看清数据,仔细操作,遇到不清楚的还可以向说明书求助,从而了解其他按键的使用方法。
3、尝试练习。
(1)计算25×4
操作过程
输入25→×→4→=,屏幕上呈现100,就是计算的结果。
(2)计算一份菜单的价钱。
①菜单
酒:14元凉拌豆腐:3元肉丝:5元清蒸鱼:16元
三鲜汤:12元甜点:8元青菜:3元
②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③反馈计算结果。
4、索一些数学规律。
(1)呈现计算题。
①1+2+3+4……+98+99+100
②999×99999×999999×9
(2)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巡视课堂。
(3)反馈计算结果。
(4)引导提问: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特别指导观察第②题中各算式的计算结果,并进行比较)?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简便的计算方法。
如:①1+2+3+1+……+98+99+100=101×50,只要用计算器计算101×50
②999×9=89919999×9=8999199999×9=899991
发现:积的个位都是1;积的最高位都是8;中间几位数都是9,9的个数比第1个因数中的9个数少一个。
接着,让学生说一说以下几个算式的结果
999999×99999999×999999999×9
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观察计算结果、发现规律,同时突出了运用简便方法计算很可能比计算器还要快定眯,充分体现了计算方法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巩固应用。
课文第39页的“试一试“。

用计算器计算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用计算器计算”,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1.10用计算器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课题1.10用计算器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本课题教时数1本教时为第1教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了解计算器的种类及科学计算器的大致构造,使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和乘除、乘方运算,并能熟练运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混合运算熟练使用计算器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计算器进行复杂计算的思维能力,经历计算器求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计算器运算快,操作简便,功能全的特点的感知,让学生形成解决复杂问题的程序思想,让学生感到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现代化的革命,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探索知识的积极性与时代同步,从现在做起。通过运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运算,培养熟练使用计算器的能力,激发爱科学、学科学、运用科学技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实际操作,并熟练使用计算器中常用功能键进行复杂问题的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地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用交换键输入数字。
教学用具自制投影材料
教学程序备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明做了一个圆柱模型,测得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为3.59cm,它的高为12.5cm。请你帮助小明计算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二)探究知识:
1、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2、若直接用笔算把上述结果计算出来,你是否感觉有困难?
3、有没有其他的计算工具来替换笔算吗?
4、用计算器计算时,正确的按键顺序是怎样的?
(三)明晰知识:
1、用科学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及其混合运算时,只要将算式按书写顺序输入计算器就会正确算出结果。
2、不同型号的计算器可能会有不同的按键顺序,不要相互混淆。
(四)应用拓展:
1、例题:
用计算器求出
(1)345+21.3
(2)105.3-243

(3)8.2×(-4.3)÷2.5
(4)62.2+4×7.8
(5)(-29.4)×2÷4.2÷(-7)
(6)2.7
(7)求本节开头所提的圆柱的体积
(结果保留3个有效数字,取3.14)
2、练习:同步练习
(五)归纳总结、纳入知识系统:
(六)1.作业:课后习题
2.效果回授:课后阅读阅读材料。

以下内容,师生共同完成。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对于要使用的那个型号的计算器,所以还是应该多准备一下,充足的准备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9443.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