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8课素芭学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8.*素 芭
无所畏惧就是拼的资本
年轻是一种资本,一种能让人信赖的资本。在这个繁杂喧嚣的世界,他们被多少人坑蒙拐骗过多少次?他们变得不再也不敢去轻易相信别人,跟别人谈心说事总是隔着肚皮。但是面对简单的你的时候,他们可以无所不谈,无所畏惧,因为他们心里有数。而你本来就一无所有,不论被人看穿还是揭穿,结果都真的不会怎样。
天下有很多金豆,要看你怎么去捡。
你连一个盛金豆的碗都没有,你有什么好担忧的。你要做的,就是无所畏惧地去努力,先获得一个,才能获得另一个,然后获得更多。而对于一路上失去的,不必担心,本来你就未曾拥有。不要因“痛”小而失大。
你不是投了几千万失败了就会破产,也不是抵押了房子和车子拿不回来,大不了就是失去一份糊口的工作,又没什么倾家荡产可言,你怕什么?
年轻的时候,你想要安稳;年老的时候,打算坐享其成,天下没有这样的好事。
在最敢做梦的年纪,去做梦;在最无所畏惧的年纪,勇往直前。
相关链接
一、作者介绍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5岁发表了第一首散文诗《野花》,才华横溢的泰戈尔从此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20世纪20年代,泰戈尔曾多次出国访问,并与世界各国文化名人一起组织反战的和平团体。30年代,当德、意、日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的时候,泰戈尔拍案而起,向全世界大声疾呼:“在我离去之前,我向每一个家庭呼吁——准备战斗吧,反抗那披着人皮的野兽。”1941年,泰戈尔与世长辞,享年80岁。写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写了《沉船》《戈拉》等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部短篇小说,《摩克多塔拉》《邮局》等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谱写了难以统计的歌曲。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亚洲作家。
二、写作背景
在印度,有94%的人口信奉印度教与回教,而这两种宗教都歧视女性。根据印度教的教义,一个人死前必须由儿子施以临终仪式,灵魂才能得救,而且儿子继承家产,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于是父母千方百计地想生男孩,女孩先天就受歧视。
在印度,婚姻是许多女子的隐痛,因为印度盛行嫁妆,女子出嫁,如果没有体面的妆奁,就易受夫家凌虐。而且嫁妆不是结婚时一次付清,夫家在婚后多年还会不断索要脚踏车、机车、电视或者洗衣机。妻子因为父母无力负担,而被夫家浇上汽油活活烧死的新闻,屡见不鲜。父母为了女儿的幸福,不得不勉力营治,女儿于是成为家庭的包袱。
泰戈尔在他的短篇小说中一直关注女性的悲剧命运。
自主学习
一、字音辨识
1.生难字
押韵() 硕大() 恍然大悟()
岸埠()蜷缩()炎热炙人()
休憩()疵点()海市蜃楼()
絮语()黑眸()踌躇满志()
答案 yā shuò huǎnɡ bù quán zhì qì cī shèn xù móu chóu
2.多音字
禁()不禁()禁地畜()牲畜()蓄养
亲()亲手()亲家颈()脖颈()颈联
答案 jīn/jìn chù/xù qīn/qìnɡ ɡěnɡ/jǐnɡ
二、词语辨析
1.祈求 乞求
都含有“求”的意思。“祈求”指恳切地希望或请求,向神恳求;“乞求”是低三下四地要求。
(1)儿子酒醒后非常后悔,来到医院痛哭不已,对其鲁莽的行为表示深深地忏悔,________父亲的原谅,并四处筹钱给父亲治伤。
(2)奥朗德的国家正在爆发数十万人的街头抗议,英国的脱欧公投更是G7最大的问题。报道称,G7解决不了世界危机,只能在日本神宫________守护神。
答案 (1)乞求 (2)祈求
2.变幻 变换
都是动词,都含有变化的意思。“变幻”所指的事物,多是动荡不定、变化无常的,使人不可捉摸和难以预料,如风云变幻、变幻莫测。“变换”一词所指的事物较实在具体,如变换位置、变换角色。“变换”一词也用于贬义,如“变换手法”。“变幻”一般不带宾语,“变换”却常带宾语。
(1)从钱江一桥至三堡船闸之间的江水、堤岸、建筑、绿化,在五光十色的灯光中,共同描绘出一幅长逾10公里,光影________、宛若仙境的璀璨长卷。
(2)历史上福建与台湾关系密切,福建在近现代以来的台海风云________中一直处于特殊地位。
答案 (1)变换 (2)变幻
三、成语积累
1.不屑一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数不胜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包罗万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评头论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对某事物极端轻视鄙夷。
2.形容好的东西很多,数不过来。
3.内容丰富,应有尽有。
4.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
主旨归纳
素芭是一个美丽聪慧、心地善良的哑女,她“有一双长长睫毛掩藏着的大黑眼睛”,有着纯真清澈的心灵,但由于自身的缺陷和世俗的偏见,却只能独享孤独和寂寞,最后被父母骗嫁到远方,最终被抛弃。作者通过对素芭遭遇和命运的叙写,表达了对素芭不幸命运的同情和对世俗的不满情绪。
文本探究
1.本文在开头结尾上有何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文在结构安排上,情节单纯,开头结尾既各有特色又朴实动人,显示了匠心独到、别具一格和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文章开头说“这个姑娘被起名为素芭茜妮时,谁会料到她竟是位哑巴呢!”名字和实际恰恰相反,这是怎样的一种巧合呢?结尾处“她的丈夫用自己的双眼和双耳,非常仔细地察听,相了亲,娶了一位会说话的姑娘”,这段话引起人们的思索:素芭以后的生活会怎样呢?
2.素芭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自然环境:素芭生活在一个美丽如画的地方,在远离尘嚣的小村庄,小溪、小鸟、树叶、蟋蟀,仿佛是世外桃源。
(2)人文环境:①父母对素芭很冷漠,对女儿的内心和女儿今后的生活根本没有丝毫的关心。在这里,我们看不到人性的美好,看不到亲情的可贵,只有欺骗和交易,仅仅因为素芭是个哑女!②村里人似乎把这个哑巴女孩看成是村子的一个耻辱,是一个不祥之物。“甚至要把他们逐出种姓的流言飞语,到处扩散着。”③唯一的朋友帕勒达帕也并不是真正关心她、理解她。
素芭没能从她的乡亲,甚至是她的父母、朋友那里得到理解和关爱。她只能从动物朋友那里寻找安慰,得到温暖,只好扑倒在人类无言的大地母亲的怀里哭诉。素芭生活的这个地方的确是一个美丽如画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人情冷漠的地方。
3.泰戈尔塑造素芭这个哑女形象时,采用了什么手法?阅读全文,说明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通过肖像描写突出对眼睛的特写,通过对心理细腻的刻画正面展示了素芭的美丽、独特和聪慧。通过把素芭放置到比社会环境温暖得多的自然环境中展示素芭的美好、快乐,侧面烘托出素芭的孤独寂寞。通过素芭身边的人们对素芭的冷漠麻木和动物对素芭的温情依恋的鲜明对比,反面衬托出素芭的不幸和悲惨。
4.作者为什么要将素芭与动物之间的友谊描写得如此细致、温馨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是因为素芭无法从人类那里得到关心和理解,所以她只能从动物那里寻找安慰。这个温馨的画面从侧面写出了素芭的不幸和孤独。
不会说话的素芭只能从动物那里得到温暖,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人情的冷漠。
5.素芭是作者塑造的一个凄楚动人的形象,阅读全文,举例说明这个形象的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形象的特征具体表现
美丽、聪慧、敏感素芭不会说话,却有一双长长睫毛掩藏着的大黑眼睛;她的两片嘴唇,只要获得心灵情绪的少许暗示,就会像两片娇嫩的新叶,颤抖不已
感情丰富小溪的絮语、村人的喧哗……犹如大海波涛,拍打着那位姑娘永恒孤寂的心灵的彼岸
善良除了两头牛外,还有一头山羊和一只小猫……对素芭都相当亲热,都十分依恋
命运悲惨她是亲人的负担、被朋友疏远、被丈夫抛弃
写作特色
1.善于运用真实典型的细节描写
泰戈尔多次运用细节描写来真实地再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推动情节的发展,从而更加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譬如:“素芭不会说话,却有一双长长睫毛掩藏着的大黑眼睛;她的两片嘴唇,只要获得心灵情绪的少许暗示,就会像两片娇嫩的新叶,颤抖不已。”
在此,作者通过对素芭眼睛的描写,特别是对其嘴唇的细节描写。将“素芭的哑”与“嘴唇的灵动”进行对比,形象地揭示了素芭美好的内心世界。又如:“一天,月圆的深夜,素芭缓缓地打开自己闺房的窗户,惶恐地探出头,朝外窥望。她似乎感到,月圆时节的大自然,像她一样孤寂地坐在熟睡的大地上,觉醒着。她也仿佛全身充盈着青春的欢乐、激情和忧伤情愫,抵达那无限孤寂的边缘,甚至超越了那边缘,默然无言地、丧失感觉地、纹丝不动地端坐着。”
2.诗意的叙述,诗化的语言
无论是小说故事的叙述还是场景的描写,都洋溢着一种浓浓的诗意:“他们的眼睛语汇却是无比丰富,无限深沉,就同大海一般深沉,就像蓝天一般清澈。从日出到黄昏,从黎明到黑夜,又从黑夜到清晨,自由嬉戏的阴影世界和孤寂大地是那么庄严,那么静谧。”
“当素芭钻进牛栏。用双臂抱住萨劳的脖子,把自己的脸颊紧紧贴在它的耳旁,亲热地磨蹭,那时班劳就用爱抚的目光注视着她,用嘴舐她的身子。”读到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人们的心不由得被深深感动,一种诗意的美透过悲哀与同情涌上我们的心,从而诱发我们对生活中弱者的关注与理解。
3.独到的结构
本文在结构安排上,情节单纯。开头、结尾既各有特色又朴实动人,显示了匠心独到、别具一格和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文章开头说:“这个姑娘被起名为素芭茜妮时,谁会料到她竟是位哑巴呢!”名字和实际恰恰相反,这是怎样的一种巧合呢?结尾处“她的丈夫用自己的双眼和双耳,非常仔细地察听,相了亲,娶了一位会说话的姑娘”,这段话引起人们的思索:素芭以后的生活会怎样呢?
喀布尔人
泰戈尔
我的五岁的女儿敏妮,没有一天不叽叽咕咕地说个不停。
我屋子的窗户是临街的。我正在专心地写小说的第十七章。忽然间敏妮不玩了,跑到窗前,喊道:“一个喀布尔人!一个喀布尔人!”下面街上果然有一个喀布尔人,正在慢慢地走过。他穿着宽大的污秽的喀布尔族服装,裹着高高的头巾,背着一个口袋,手里拿着几盒葡萄干。
没过几天,有一个早晨,我正要出门,出乎意外地发现敏妮坐在门口长凳上,和那个坐在她脚边的大个儿喀布尔人,又说又笑。我这小女儿,一生中除了她父亲以外,似乎从来没遇见过这么一个耐心地听她说话的人。她的小纱丽的角上已经塞满了杏仁和葡萄干——她的客人送给她的礼物。“你为什么给她这些东西呢?”我说,一面拿出一个八安那的银角子来,递给了他。这人不在意地接了过去,丢进他的口袋里。
糟糕得很,一个钟头以后我回来时,发现那个不祥的银角子引起了比它的价值多一倍的麻烦!因为这喀布尔人把银角子给了敏妮,她母亲看到这亮晶晶的小圆东西,就不住地追问:“这个八安那的小角子,你从哪里弄来的?”
“喀布尔人给我的,”敏妮高兴地说。
“喀布尔人给你的!”她母亲吓得叫起来,“呵,敏妮!你怎么能拿他的钱呢?”
“我没有要,是他自己主动给我的。”敏妮差一点要哭出来了。
后来才知道,敏妮和喀布尔人已不是第二次见面了。小贩每次来,总是用干果来贿赂敏妮那小小的贪婪的心。
他取得了敏妮的信任。
我看到,他们常说些好玩的笑话,给他们增加许多乐趣。敏妮满脸含笑地坐在喀布尔人的面前,小大人似的低头看着这大高个儿:“呵,喀布尔人!喀布尔人!你口袋里装的是什么?”
他就用山民的鼻音回答说:“一只象!”也许这并不可笑,但是这两个人多么欣赏这句俏皮话!依我看来,这种小孩和大人的对话里面,带有一些非常引人入胜的东西。
敏妮的母亲偏偏是个极胆小的女人。因此,她对于这个喀布尔人充满了疑虑,常常叫我注意他的行动。
每年一月中旬,这个喀布尔人总要回国去一趟,快动身的时候,他总是忙着挨家挨户去收欠款。今年,他却匀出工夫来看敏妮。旁人也许以为他们两人有什么密约,因为他若是早晨不能来,晚上总要来一趟。
在他决定动身的前几天,有一天早晨,我正在书房里看校样。忽然我听见街上有吵嚷的声音,往外一看,我看见这个喀布尔人被两个警察架住带走了,后面跟着一群看热闹的孩子。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他被人忘却了。我们仍在原来的地方做原来的事情,我们很少或是从来没有想到那个曾经是自由的山民正在监狱里消磨时光。
一年一年过去。又是一个秋天,我们把敏妮的婚礼筹备好了。从清早起,房子里就充满了嘈杂和忙乱。有一个人进来了,恭敬地行过礼,站在我面前。原来是那个喀布尔人。
“这儿正在办喜事,”我说,“我正忙着。你能不能过几天再来呢?”
这个人的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他不满意地看了我一会,说声“再见”,就走出去了。
我觉得有一点抱歉,正想叫住他,发现他已自动转身回来了。他走近我跟前,递过他的礼物,说:“先生,我带了这点东西来,递送那小人儿。您可以替我交给她吗?”
我把它接过来,正要给他钱,但是他抓住我的手说:“您是很仁慈的,先生!永远记着我。但不要给我钱!——您有一个小姑娘;在我家里我也有一个像她那么大的小姑娘。我想到她,就带点果子给您的孩子——不是想赚钱的。”
眼泪涌到我的眼眶里。我忘了他是一个穷苦的喀布尔小贩,而我是——,但是,不对,我又哪儿比他强呢?他也是一个父亲呵。
(选自《人文精神读本》,有删节,
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版)
【品读】本文塑造了一个伟大的父亲的形象。文章开篇设置了悬念:喀布尔人为什么喜欢“我”的孩子?是不是抱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带着悬念去读,读到结尾,才知道他也有一个这么大的女儿,他深爱女儿,可是身在异国他乡,短时间又不能回家,爱又鞭长莫及,于是移情去爱敏妮,以此聊以自慰。文章通过一个又一个的细节描写,刻画一个平凡人的伟大父爱。作者行文时,发自肺腑,激荡心灵。本文以抒情见长,读罢无不为之动容:天下竟有这样伟大的父亲!他爱女儿爱得如此深沉,实在让人想不到。他只是一个穷苦的小贩啊!父亲的伟大与出身、职业是没有关系的。

精选阅读

第8课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教学案


第8课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教学案
清单一 领导美国独立战争
 大陆军的统帅 

1.1774年,出席了在费城召开的第一届“大陆会议”,以坚决抗争的立场赢得了普遍的尊重和信任。
2.1775年4月,北美民兵在来克星顿打响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第一枪。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3.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
4.1781年,华盛顿率军包围约克镇英军主力,英军被迫投降。
5.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清单二 建立联邦共和国
 开国立制 

1.主持立宪
(1)背景:华盛顿坚持将美国建成一个民主的联邦共和国。
(2)概况
①1787年,制宪会议在费城召开,会议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宣告美利坚合众国成立。
②推选华盛顿为第一任总统。
2.担任总统
(1)时间:1789~1797年。
(2)成就
①经济:建立了第一个合众国银行,统一了货币,促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对外贸易。
②司法:成立了联邦最高法院;通过了《权利法案》,使宪法趋于完善。
③政治:反对地方主义和政治派系之争。
④教育:重视普及教育。
⑤外交:确立“与其他国家保持中立关系”的外交原则,被誉为“华盛顿的伟大法规”。
[深化认知]
华盛顿的部下曾想推举他做国王,华盛顿拒绝这一要求;主张建立共和政体;主持制宪会议并通过1787年宪法;建立联邦制共和国。

清单三 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典范
 不迷恋权力 

1.原因
华盛顿决心以行动捍卫美国民主,绝不迷恋个人权力。
2.表现
(1)1783年,把总司令之职交还给大陆会议。
(2)1796年,向内阁发表《告别辞》,谢绝了请他再次连任总统的要求。
[深化认知]
华盛顿开创了美国总统任期不超过两届的先例,防止了专制独裁局面的出现,保障了美国民主制度的健康发展。杰斐逊在第二届总统任期届满时,两党都要求他连任第三届。杰斐逊表示:“华盛顿将军在任总统八年后自愿放弃竞选,树立了榜样,我要仿效他。”

清单四 华盛顿的历史地位
 美国“国父” 

1.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
2.在美国独立战争和建立共和国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领导作用。
3.他的内政外交原则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美国人民尊称他为“国父”。
探究点一 评价华盛顿 

[史料探究]
材料一 世谓华盛顿创西国民主之局,非也。……纵观西国英雄,如法之拿破仑,英之格朗艺(即克伦威尔),其初皆起于民主党,及功成名立,仍谋世袭,独华盛顿坚拒诸将奉为皇帝世袭之请,异矣。
——宋恕《六字课斋津谈》(1895年)
(1)你认为材料一中的“世谓华盛顿创西国民主之局,非也”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指出宋恕所认为的华盛顿杰出之处。
[答案] 正确。理由:此前已有古希腊的民主制度,近代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杰出之处:超越同时代的其他领袖人物,拒绝称帝,反对世袭,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材料二 若华盛顿,若拿破仑,此地球人种所推尊为大豪杰者也,然一华盛顿、一拿破仑倡之,而无百千万亿兆华盛顿、拿破仑和之,一华盛顿何如?一拿破仑何如?
——邹容《革命军》(1903年)
(2)宋恕、邹容论述华盛顿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答案] 宋恕侧重于领袖个人的作用,邹容则侧重于民众的作用。
(3)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答案]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看历史人物是否引领时代潮流;正确看待领袖在社会发展中的突出作用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关系等。,[结论形成]
评价华盛顿
(1)品格高尚: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幸福之上,不恋官位,不慕权势,坚持民主,警惕专制。
(2)功绩:领导北美独立战争——为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作出杰出贡献;拒绝王位,主持制宪,建立联邦制政治,不当终身总统,维护国家民主政治。
(3)局限:宪法歧视黑人、妇女等。
(4)总评: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无愧于“国父”的称号;是美国也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
探究点二 华盛顿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 
[史料探究]
材料一 (按:独立战争后捐税沉重,骚乱不断。)华盛顿说:前些日子……为了建立我们自己选择和创立的制度,我们还在流血牺牲,可是现在我们又拔出刀来,想要推翻这些制度,这件事真难以解释……
——《世界近代政治思想史》
(1)在材料一中,人们为什么“想要推翻这些制度”?华盛顿为什么难以解释该历史现象?为解决这个问题,华盛顿做了什么?
[答案] 原因:邦联的软弱危害北美人民的利益。因为华盛顿站在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立场上。做法:召开制宪会议,制定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就任总统,巩固共和政体。
材料二 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但不管怎样,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顶王冠。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
——陈森《华盛顿——美国的开国元勋》
(2)材料二表明华盛顿拒绝称王,其个人原因何在?但有人认为,华盛顿实际上具备称王的条件,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答案] 个人原因:华盛顿有着强烈的共和思想(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不贪恋权力。条件:华盛顿通过领导美国独立战争而赢得个人威望,大陆军中的一些军官要求华盛顿当国王。
[结论形成]
华盛顿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
(1)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军事领袖。华盛顿是适应时代的要求、坚决维护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的利益、积极主张北美独立的代表人物。在北美独立战争中,华盛顿以坚强的毅力和高度的爱国心,组织军队,整顿军纪,筹集物资,指挥作战,表现了卓越的组织才能,建立了不朽功勋。
(2)华盛顿是制宪会议主席。虽然他的思想对美国宪法的形成没有起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他的支持和他的名望对各州批准这部宪法却起了重大的作用。当时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反对新宪法,若不是华盛顿的影响,很难说这部宪法能实行。
(3)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美国能有一位华盛顿这样德才兼备的人作为第一任总统是幸运的。翻开南美和非洲各国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一个以民主宪法为伊始的新国家,堕落成为军事专制国家也是易如反掌。华盛顿是一位坚定的领袖,他保持了国家的统一,但是却没有永远把持政权的野心,既不想做国王,又不想当独裁者。他开创了主动让权的先例——一个美国至今仍然奉行的先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至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变革”是指()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废除君主立宪制
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解析:选D 根据题干材料“1787年3月至麦迪逊”、“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等可判断此变革指的是改变松散的邦联制。
2.华盛顿说:“剑是维护自由的最后手段,一旦自由得到确立,就应该将它放在一旁。”下列华盛顿的活动不能体现的是()
A.首任总统后改善与英国关系,与周边印第安人签订友好条约
B.领导独立战争期间力主与英国和谈
C.欧洲英法开战之际宣布“严守中立”政策
D.告别演说告诫不要感情用事同外国进行友谊的结合或敌对的冲突
解析:选B 从材料中“自由得到确立”可以判断应该是美国独立之后,故B项错误。
3.“他(华盛顿)担任第一任总统时的坚定态度和树立的榜样限制了党派之间的激烈斗争,把国家的分裂推迟了六十年。”下列华盛顿的活动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主持制定联邦宪法平衡南方和北方的利益
B.宣布“严守中立”,使美国避免卷入欧洲战事
C.网罗人才,使南北方、各党派等集团意见在政府中都有反映
D.发表告别辞,告诫大家要摈弃党派的意见,维护联邦的统一
解析:选C 据材料可知华盛顿是在党派之间调停,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故C项正确。
4.“我走在尚未踏实的土地上,我的所作所为将可能成为以后历届总统的先例。”在美国历史上,由华盛顿开创、后来以法律形式加以肯定的传统是()
A.总统任期不得超过两届B.总统不得连任
C.总统不得陷入党争D.总统不得驳回国会决议
解析:选A 华盛顿不迷恋个人权力,谢绝了请他再次连任总统的要求,开创了总统任期不得超过两届的先例。后于1951年,宪法修正案正式写入宪法。
5.如果你是美国公民,你投票赞成华盛顿为美国历史上最受尊敬总统的理由是()
A.他的名字与本国首都名字一致
B.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
C.他起草了《独立宣言》
D.他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做出卓越贡献
解析:选D 华盛顿的杰出贡献在于领导北美人民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以及为美国的政治民主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6.“剥掉华盛顿头上的神圣光环,变神为人,虽然肯定其军事成就,但对他的政治态度和思想却评价不高。如:华盛顿并不是不讲个人及本阶级经济利益的人,开国元勋们提出的五项经济利益,华盛顿就拥有四项。华盛顿在美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并不占主要地位。华盛顿只是一位职业军人,骨子里对政治争论和殖民地权利、独立问题都漠不关心。”此材料强调了()
A.华盛顿的优秀品质B.华盛顿杰出的军事才能
C.华盛顿的阶级属性D.华盛顿对美国的贡献
解析:选C 材料提到华盛顿在政治态度和思想上存在着局限性,这是由他的阶级属性决定的,答案为C。
二、非选择题(第7题14分,第8题12分,共26分)
7.华盛顿是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774年10月9日致麦肯齐上尉的信中,华盛顿写道:“我深感满意的是:在整个美洲,任何有头脑的人并不企求独立;恰恰相反,他们所馨香祷祝的是获得自由。”在1776年2月10日致里德的信中,他写道:“告诉他们,如果除了奴役就不能使暴君及其凶狠的大臣满意,我们已决心与如此不公正、不人道的国家一刀两断。”
——摘自《华盛顿文选》
材料二 华盛顿认为宪法所赋予的政府权力是来自于人民、属于人民,政府需要通过人民给它的这种权力来进行政治统治,要受到宪法对政府权力的限制。……在一个自由的国家里人们一定要习惯去思考如何在宪法所限制的范围内进行活动,不要越过宪法的范围也不要侵犯到他人的权利。
——赵天越《华盛顿的宪政思想及影响述评》
材料三 他当时是没有必要离开总统宝座的。他可以轻易地赢得第三任。……华盛顿的让权使得总统选举能在他的有生之年,在他的赞许下举行。他的让权之举明确无误地指出,民众和宪法是这个新生国家里的唯一主人。
——[美]雅各布尼德曼《美国理想:一部文明的历史》
(1)据材料一,华盛顿的政治要求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6分)
(2)据材料二,概括华盛顿宪政思想的主要内涵。据材料三,分析华盛顿对美国民主政治作出的贡献。(8分)
解析:第(1)问,从两封信的内容变化中对比概括华盛顿政治要求的变化,其原因要从北美殖民地与英国的矛盾中分析。第(2)问,据材料二省略号前的两层层意中概括华盛顿宪政的内涵,从材料三的最后一句话中分析其贡献。
答案:(1)变化:由仅仅要求殖民地人民获得自由到坚决要求独立。
因素:北美殖民地与英国的矛盾激化;独立战争的进行。
(2)内涵:宪法体现人民主权;宪法应对政府权力进行有效制约;任何人都要遵守宪法。
贡献:为总统连任不得超两届的制度创立范例;维护了总统共和制;巩固了宪法至上地位。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乔治华盛顿是种植园主之子,外貌英俊,体魄健壮,20岁时继承一笔可观的财产,成为农场主。曾参加七年战争,获上校衔。1758年解甲回到弗吉尼亚,与一位带有两个孩子的富孀玛莎丹德利居卡斯蒂斯结婚,但他没有亲生子女。随后的十五年,华盛顿经营农场。1774年参加第一届大陆会议。1775年7月第二届大陆会议推选为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率领这支由地方民军组成的队伍,击败英军,取得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在他主导下发表《独立宣言》,宣告脱离英国建立美利坚合众国。1783年12月递交辞呈,解甲归田。1787年主持制宪会议,制定美国宪法,确立美国联邦共和政体。1789年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后连任。任总统期间推行很多好的政策,有些沿用至今。华盛顿廉洁奉公,受到广泛称赞。两届任期结束后,自愿放弃权力不再续任。1796年,华盛顿发表著名的《告别辞》,呼吁全国要保持团结,珍视联邦,遵守联邦法律,服从选举结果,他告诫同胞要与一切国家和睦相处,“避免与国外世界的任何一部分永久结盟”。华盛顿的话,对美国后来的内政外交有重大的影响。1797年3月,华盛顿向继任者和平移交权力,再次恢复平民生活,隐退在弗农山庄园。1799年12月在家中病逝,终年67岁。
(1)根据材料,概括华盛顿的优秀品质,并简要说明。(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的主要历史功绩。(5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史实予以概括即可。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从领导北美独立战争、发布《独立宣言》、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自愿放弃连任、开创美国民主传统来概括。
答案:(1)品质:①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顺应历史潮流,追求民主、平等自由和进步;②意志坚强,勇敢:参加七年战争,领导北美独立战争,三次复出;③敢于创新:制定1787年宪法,创立联邦共和政体,引领美国走上民主法制道路;④才能杰出,经验丰富:指挥军队、担任总统、制定法律、经营农庄,有远见卓识;⑤热爱国家和人民:建立美国,为国家和人民三次复出,维护国家的团结和统一;⑥大公无私,品德高尚:主动放弃权力,不追求功名利禄,廉洁奉公,平民生活;⑦爱好和平:主张与一切国家和睦相处。
(2)功绩:领导北美独立战争取得胜利,建立美利坚合众国;发布《独立宣言》,奠定美国建国原则;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美国联邦共和政体;自愿放弃连任,开创美国民主传统。

第8课笔墨丹青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第8课笔墨丹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8课笔墨丹青
课标要求

概述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落实课标

一、绘画艺术的起源

1、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的源头;形式有有彩陶画、岩画、壁画等;风格自然、生动、质朴、粗犷、浪漫。

2、战国:形式有帛画与壁画;风格浪漫、古拙,线条流畅,色彩艳丽;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二、绘画的成熟

1、魏晋----文人画出现:

①条件:佛道发展,文化多元;逐渐形成士人群体;成就:文人画出现;绘画理论出现;顾恺之“以形写神”,代表作《洛神赋图》、《女士箴图》。

2、唐代:①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吸取印度与波斯外来美术风格;体现盛唐气象;④题材多样;⑤吴道子、阎立本等。

三、文人画的发展繁荣

1、魏晋:士人群体形成,文人画开端

2、北宋:成就:山水画独立;从写实到写意;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条件:重文风气;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内敛;

3、明清特点: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个性鲜明,流派众多,出现“扬州八怪”等风格奇特的画家;

4、文人画的主要特点:

①写意手法,不重色彩,讲求神似;追求意境和气韵,寄托情怀;非功利目的,自娱性质;形式上诗书画印一体,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宇宙观、自然观和人生观。

四、民间风情画的发展繁荣

1、宋代: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民间文化繁荣,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上最大亮点,代表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2、明清:小说插图、年画、壁画、布贴画、剪纸等形式喜闻乐见,生活实用性强。

第8课张居正改革


第8课张居正改革
导入:如同其他王朝一样,步入中晚年的明王朝也开始百病丛生、步履蹒跚起来。危难之际,治国能臣张居正登上了晚明波诡云密的政治舞台,殚精竭虑,力挽狂澜,一度使大明王出现中兴之象。可惜的是,“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张居正的鞠躬尽瘁究竟没能改变历史的步伐。扼腕叹息之余,我们不禁对这位帝师和内阁首辅油然而生敬意与好奇——张居正究竟是怎么做的呢?最后为什么没能妙手回春呢?
(阅读教材,从客观、政权因素、个人因素等方面分析其背景)
一、张居正改革的背景------(时代的呼唤)
1、明朝中后期内外交困、危机四伏(必要性)------客观原因
(归纳内外交困表现在哪些方面?(思路:从政治、经济、阶级关系、对外等方面思考)
内:(1)最高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政治腐败、官员贪污,财政严重亏空
(3)阶级矛盾激化-----土地兼并
官府搜刮
变本加厉的搜刮导致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人民起义此起彼伏(李自成、张献忠)
外:(4)边患猖獗、外来侵略乘虚而入,
少数民族劫掠:北方蒙古贵族的劫掠;
外来侵略:倭寇侵略东南沿海、葡萄牙侵占澳门
(1572,明神宗即位,张居正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变法革新运动)
2.明神宗的支持----政权因素
3、万历年间,锐意改革的张居正升任内阁首辅(可能性)张居正的才识与决心----个人因素
明朝著名首辅,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湖北江陵)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终太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为人聪明敏捷,深沉机警,胸有大志,勇于任事。在他辅佐年幼的万历皇帝执政的十年间,策划和推动了改革。
小知识:内阁制与内阁首辅
明清两代的内阁是封建皇朝中央政府的最高办事机构,明朝永乐年间,为了方便协助处理政事,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明中叶以后,由于政治腐败,皇帝不亲政事,故事权下移,由内阁代替皇帝草拟诏命、敕诰,六部尚书凡事须请示内阁大学士,而且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内阁大学士有多人,地位类似前代的宰相。其中一人为首领,称“首辅”。首辅更是位极人臣,一切朝政归其调度,俨然成为实际的宰相。嘉靖时把持朝纲20年的严嵩和万历时主持改革的张居正,都是明后期影响很大的内阁首辅。
二、张居正改革
(1)、目的:挽救危机,维护封建统治
(2)、内容:影响:
政治上:------整顿吏治-----“尊主权”-----整肃朝纲
(首先)以法理政------振扬风纪、使民信服
推行考成法-------提高办事效率
(讲解):整顿吏治既是改革本身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关系到整个变法能否启动并取得成功的前提
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尊主权”,强调“朝廷尊,而下有法可守”
颁行考成法
三级机构逐层定期审核各级官吏政绩、实行赏罚的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课本,完成以下问题):
“万里之外,朝下而夕奉行,如疾雷迅风,无所不披靡”。----傅维麟《明书》
思考:
1、该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张居正改革使吏治得到整顿。)
2、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①尊主权伸张法纪,依法理政②颁行考成法)
3、这一现象的出现对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高了办事效率、为全面推行改革铺平道路)
(政治上的改革)影响:卓有成效,为各项改革措施铺平了道路
国防上:-----实施边防新政------“内修守备”-------军事力量增强、防御体系完善、
震慑效果显现
:A起用戚继光等著名边将,积极操练兵马
B大力增修、加固长城
-------“外示羁縻”------节省大量军费、增进蒙汉交融
:改善汉蒙关系,加强互市友好来往
长城为防御草原游牧民族而修筑,“用险制胜”,成为各民族战争的舞台,但并不能真正遏制游牧民族的南下。同时,长城在客观上也起到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作用,成为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一个见证。随着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与巩固,长城作为防御工程的作用日趋减弱直至消失,其实际的政治军事功能完全转变为一种文化和心理上的象征。
戚继光抗倭
背景:明朝中期的倭患
错误认为倭患源于海上贸易,实行海禁,一些奸商和倭寇勾结。
明朝后期的政治腐败,海防松弛——根本原因
概括:浙东——台洲九战九捷(1561)
到福建、广东与俞大猷合作,
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
评价:戚继光的抗倭斗争,有利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他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
16C始,不断侵扰我国东南沿海-----1553年借口借地晾晒物品------租借澳门为暂居贸易地-----设机构、任官吏、派驻军,强租占
(国防上的改革)影响:①使边塞得到开发
②蒙汉之间相互熏染融合
③明显成效,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经济上:-------赋税改革-----清丈田地----------打击豪强、限制兼并减轻负担、增加收入
刺激商品、货币流通
推行一条鞭法
(讲解:)
把原来的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田亩多少收税,叫做“一条鞭法”。
1、背景
(阅读课本思考):
(1)实施一条鞭法的客观形势是什么?:A土地兼并严重
B清丈田地卓有成效;
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2)张居正发挥了什么作用?
先试行,再向全国推广。既策略,又坚决,审慎、灵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主观因素)
2、归纳一条鞭法内容及影响:
A按田亩多少征收,使政府从掌握大量田亩的地主手中增加税收,又使无地、少地贫民减轻负担。
B简化手续由宫府直接征办,限制豪强地主盘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C计亩征银交钱代役,利于稳定农业生产,大量农产品纳入市场,刺激了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促进了城镇手工业雇佣劳动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经济措施的影响):A、国家税收增加
B、农民的负担减轻,对国家的依附关系有所放松
C、稳定农业的发展,刺激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关系萌芽的发展(刺
激了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
D、利于抑制土地兼并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沿革
1、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以两税法为标志。
2、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3、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
4、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以“庸”为标志。
5、税种由繁多逐渐减少,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6、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
这种演变说明,随着历史的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的相应反映。
对当前农村税费改革的哲学思考
1、体现了政治和经济的辨证关系。
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将会更好的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巩固农村改革所取得的成果。
2、体现了党和国家实行依法制国的原则。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依法调整和规范国家、集体与农民的利益,将农村的分配制度进一步纳入法治轨道,正是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
3、体现了国家的对内职能。
一是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二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4、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国家机关对人民负责的组织活动原则。
(3)、结果:
A一度使明王朝恢复了生机,(张居正执政十年是明中后期最有生气、最为光辉的时期)
B最终失败,改革成果毁于一旦,身后毁誉。
(阅读教材提炼改革失败的原因)
(4)失败原因:
A:触动了豪强权贵和腐败官吏的权益,招致他们的的反攻倒算
B:明神宗的蜕变(昏庸腐化)(对权相劝教约束早怀不满的明神宗下诏废弃新法)
三、评价张居正改革
思考讨论:
张居正改革的最后结局,令人扼腕叹息。假如张居正能长寿一些;假如万历皇帝始终如一地支持他的改革,结局会怎样呢?
张居正改革的确能减轻当时的社会积弊,缓和社会矛盾,维持封建统治的短期稳定。但是,张居正是在整个封建政治经济体制框架下的一种微调,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体制的弊端。这就是张居正改革的历史局限性所在。
如:土地兼并问题根源封建土地所有制
吏治腐败问题根源封建君主专制
感悟:改革家张居正有哪些闪光点值得今天我们去学习?
立志高远,坚韧不拔
忧国忧民,勤勉务实
无私无畏,善于用人
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1587年,是为万历十五年,丁亥次岁,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有的身败,有的名裂,还有的人则身败而兼名裂。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第8课笔墨丹青教案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第8课笔墨丹青教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第8课笔墨丹青教案
[课标要求]该书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知识梳理]
一、绘画艺术的起源——从新石器时代到战国
1.新石器时代
①代表:集体舞蹈图、人面纹岩画
②内容:人物、动物和简单的色彩和图案
③特点:虽线条稚拙、色彩和图案简单,却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
2.战国秦汉的帛画(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
①代表:《人物龙凤图》和《马王堆汉墓帛画》
②特点:充满珍奇异兽、神仙怪魔,色彩鲜艳,气势宏大,形态飞扬,体现浪漫、神秘而又不失古拙的特色
③历史原因:A、绘画材料、工具的改进;B、人们对吉祥动物的膜拜;C、跟战国秦汉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开拓进取、开疆扩土和充满民族信心的时代精神分不开。
二、绘画艺术的发展繁荣阶段——从魏晋到隋唐
1.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凸现个性的文人画
[问题探究1]魏晋时期,为什么会出现凸现个性的文人画?
(1)背景:①社会动荡、政治混乱,士人将自己的道德情操和理想融入绘画之中;②佛道发展,文化多元
(2)代表人物——“画祖”顾恺之:顾恺之是东晋人,是我国绘画史上第一个有作品可考的著名画家,其传世作品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他也开创了我国古代的绘画理论——“以形写神”,注重抓住绘画对象的精神气质。
2.唐朝时期——淋漓尽致描绘和再现雍容华贵盛唐气象
①背景:唐代国家的统一,国势强盛,经济繁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兴盛,文化全面辉煌、博大精深,这一时期的绘画淋漓尽致描绘和再现雍容华贵盛唐气象的特征。
②代表人物——“画圣”吴道子(被誉为“吴带当风”)
三、宋元明清时期——文人画
1.两宋时期
(1)文人画兴起的原因:①北宋王朝推行“重文轻武”、优待文人的国策,文人阶层不断扩大。②理学的兴起使士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
(2)特点:注重意境
①北宋构图气势恢弘,画风阳刚豪放,体现了国家统一后的开阔心态;
②南宋构图不讲究对称,墨色恬淡,“残山剩水”,体现因“靖康之变”的民族耻辱,半壁江山的偏安政治而产生的愤恨的社会心态,在画家身上不自觉地流露。
③代表:马远(马一角)《山径春行图》夏圭(夏半边)《山水十二景》
2.明清时期
(1)背景: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动荡
①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和发展;②传统社会秩序的松动和价值观念的变化;③异族统治下的思想文化专制。
②特点:风格独特、不拘成法
③代表人物——“八大山人”朱耷《松鹰图》
四、民间风情画
1.背景:宋代以来,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民间文化繁荣
2.题材和绘画代表
(1)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2)木刻版画
①原因:随着明清小说在社会上的广泛流行,以木刻版画制作的小说插图更成为雅俗共赏的绘画形式,在社会上发挥了日益重要的影响。
②《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人们熟悉的名著小说插图
(3)年画、布贴画、剪纸画——是反映下层民众生活情趣的绘画形式,杨柳青年画《五子夺莲》
五、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特点和作用
1、风格特点:写实与写意的两大风格,早期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后来逐渐出现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
2、作用:国画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结]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和发展脉络:
(1)原始社会到秦汉时期是中国绘画起源和初步发展的阶段;
(2)魏晋隋唐时期凸现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出现了一批名家和名作;
(3)宋元明清时期山水画兴起并发展,绘画更加注重意境;自宋以后,描绘民间题材的画作和民间绘画发展起来。
(4)明清时期出现与正统画风不同的、风格奇特和不拘成法的画家画派,更加体现文人画的个性特点。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9318.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