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溶解度》学案分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溶解度》学案分析
学习目标
1.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
2.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3.了解结晶现象。
重点和难点
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一杯白糖水,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要想让杯子里的水变得更甜,我应该怎么做?是否向杯子里加的白糖越多,水就会越甜?
二自主学习
<一>、饱和溶液
【活动探究I】:阅读P33,小组讨论,提出假设: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确定方案(画出实验简图)。
操作
加入5g氯化钠搅拌
再加入5g氯化钠搅拌
再加入5ml水,搅拌
现象
结论
【结论】:
【活动与探究II】.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5g硝酸钾
再加入5g硝酸钾
……
【结论】:
温度改变,杯底没溶的硝酸钾固体能否继续溶解?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热
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
冷却
【形成概念】: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饱和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不饱和溶液。
2、这一过程叫做结晶。
结晶包括结晶和结晶。
【分析归纳】:饱和溶液二要素:、。
三合作探究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2:由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饱和溶液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变为不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变为饱和溶液;
四自主测试
1.对于多数固体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要使之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同种溶质;④加溶剂;⑤恒温蒸发溶剂
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⑤
2.室温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g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加入10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水前是饱和溶液B.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在一瓶NaCl饱和溶液中,当温度不变时,加入少量NaCl晶体,则()
A.溶液的质量增大B.晶体的质量不变C.晶体的质量增大D.晶体溶解一部分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中所含的溶质多
B.当温度、压强、溶质质量不变时,不饱和溶液不可能变为饱和溶液
C.当温度、压强、溶质质量不变时,饱和溶液不可能变为不饱和溶液
D.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5.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个孔,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在相同的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可以溶解少量的食盐,这说明倒出的溶液()
A.是饱和溶液B.是不饱和溶液C.氯化钠溶解度升高D.氯化钠溶解度降低
6.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可与两种方法:一种是;另一种是。例如,从饱和食盐水中得到食盐晶体可采用法;从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得到硝酸钾晶体,可采《溶解度》学案xx用法。
五拓展延升
1、右图中的四个圆分别表示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通过对阴影B、D的分析,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1);
(2)
六课堂小结
师指名小结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溶解度》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学案一
班级:姓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涵义,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活动与探究,并思考、交流从而获取相关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学习辩证法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如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
自主学习走进教材
阅读教材P33-35页完成下列问题
1.在一定__________下,向一定量的____________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__________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_______________的溶液,叫做_________________。
2.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交流与点拨
一、饱和溶液:活动与探究:
1.常温下,向装有2mL水的试管中加入食盐,把观察到的情况填入下表:
操作加少量食盐,振荡再加少量食盐,振荡……加水
现象
结论
2.将硝酸钾代替食盐进行上述实验,把观察到的情况填入下表:
操作现象结论
加少量硝酸钾,振荡
再加少量硝酸钾,振荡
……
加热
再加硝酸钾,振荡
冷却
3.看书,归纳: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饱和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饱和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4.讨论:
(1)结合前面的两个实验,说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时,为什么要强调“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这两个前提条件?
二、结晶
1.结晶:已溶解的物质从溶液中析出来的过程,叫做结晶。
2.讨论:结晶的方法有那两种。
从硝酸钾溶液中析出硝酸钾晶体,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从海水中提取食盐晶体,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上述流程中Ⅰ、Ⅱ、Ⅲ中溶液的状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
1.要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铵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倒出少量溶剂B.投入硝酸铵C.蒸发部分水D.适当降温
2.下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A.浓溶液B.加入同种固体还能溶解的溶液
C.蒸发水后会析出晶体的溶液D.降温后会析出晶体的溶液
3.将ag氯化钠粉末放入b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A.等于(a+b)gB.小于(a+b)gC.大于(a+b)gD.不大于(a+b)g
4.一定温度下,将某种饱和溶液倒出一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饱和状态变为不饱和状态。B.向剩下的溶液中加入食盐晶体,仍能再溶解。
C.溶液中溶剂的量减少一半。D.溶液中溶质的浓稀程度不变
5.下面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有溶质较多的溶液。B.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C.不能溶解任何溶质的溶液D.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6.在一定温度下,要使任意一种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A.升温B.降温C.加入溶质D.恒温加入溶剂
7.某硝酸钾在20℃时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则该溶液为硝酸钾的溶液,向其中加入硝酸钾能继续溶解,则该溶液为硝酸钾的溶液。
8.在T℃时,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掉少量水后,无晶体析出,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填:增加或减少)
9.要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能力拓展
10.能证实20℃时原KNO3的溶液是饱和溶液的事实是()
A.降温到10℃时有KNO3析出B.蒸发掉10g水,有KNO3析出。
C.加热到30℃时,再加入KNO3晶体仍能溶解。
D.在20℃时,向KNO3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晶体,溶液的质量不变
11.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g氯化钠晶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没有溶解,再加入10g水后,剩余的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B.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D.加水后可能是饱和溶液
教学反思: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7.3溶解度”,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第三节溶解度
(2课时)
一.知识教学点
1.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2.溶解度曲线
3.气体溶解度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1)建立溶解度的概念
(2)了解溶解度曲线
2.难点:正确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区分溶解性与溶解度在概念上的不同。
3.疑点:溶解度与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间的关系。
4.解决办法:
(1)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大小?可以建立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区分溶解度与溶解性在概念上的不同。
(2)通过一些基础练习,加深学生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
(3)通过例题的示范,学生的练习,可以更清楚地使学生理解溶解度和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导入]:在生产和科研中,经常用易溶、可溶、微溶和不溶来表示物质的溶解性。那什么是物质的溶解性呢?
[板书]:一.溶解性
1.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
[学生活动]:根据生活实践讨论:溶解性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总结板书]:2.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还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学生活动]:讨论并设计实验:如何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如氯化钠、硝酸钾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大小?)
[教师活动]:启发引导学生:在相同温度下,将氯化钠、硝酸钾分别加入相同量的溶剂中,观察哪一种可以溶解更多一点。
[总结]: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溶解性大小:
(1)在一定温度下(相同)
(2)在一定量溶剂里(相同)
[目的]:锻炼学生利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为引出溶解度的概念作铺垫。
[板书]:二.固体溶解度(溶解性的定量描述)
[教师活动]:介绍固体溶解度。
[板书]:1.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练习]: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6克。
(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3)20℃时,在50克水中加入18克食盐后溶液恰好饱和,因此,20℃时,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8克。
(4)10℃时,100克水里溶解了15克蔗糖,所以,蔗糖的溶解度为15克。
[学生活动]:讨论以上说法是否正确,并认真归纳。
[板书]:2.理解溶解度应注意四个因素:(1)条件一定温度下。
(2)标准:100克溶剂中。
(3)状态:饱和状态。
(4)单位:克。
[目的]:通过练习归纳总结,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能力。
[提问]:“在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16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
①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
②20℃时,食盐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板书]:三.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教师活动]:讲解物质的溶解性,即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它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这种溶解能力既取决与溶质本性,有取决与它与溶剂之间的关系。而物质的溶解度,它是按照人们规定的标准来衡量物质溶解性的一把“尺子”,在同一规定条件下,不同溶质在同一中溶剂中所能溶剂外的不同数量,就在客观上反映了它们溶解性的区别。
[目的]:帮助学生理解在溶解度概念,为什么要强调“在一定温度下”和“在100克溶剂中”。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135,找出易溶物质、可溶物质、微溶物质和不溶物质溶解度的关系。
[总结板书]:20℃时:溶解度大于10克易溶物质
溶解度大于1克可溶物质
溶解度小于1克微溶物质
溶解度小于0.01克不(难)溶物质
[板书]:四.溶解曲度线
[讲解]:饱和溶液与温度和溶剂量有关,在描述固体溶解度时,溶剂量已经确定(100克),所以固体物质溶解度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表7-1。
[学生活动]:根据表7-1中的数据,以横坐标表示温度,以纵坐标表示溶解度作图。
[目的]:通过绘图,锻炼学生的作图能力,且有利于学生对溶解度曲线所包含的意义的掌握。
[板书]:1.溶解度曲线:以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画出的表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学生活动]:观察图7-1、7-2,完成以下练习,并总结归纳: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是什么?
[练习]:通过溶解度曲线图完成以下问题:
(1)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7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1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是;8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是。
(2)在70℃时,氯化钠、氯化铵、硝酸钾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分别为、、。
(3)时,硝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时,硝酸钠的溶解度等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时,硝酸钠的溶解度小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目的]:培养学生识图、用图及分析综合能力。
[总结板书]:2.溶解度曲线意义:
①可判断某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溶解度。
②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下或某一温度范围内溶解度的大小。
③反映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教师活动]:指出气体溶解度的概念。
[板书]:五.气体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某气体在101千帕,一定温度下,溶解在1体积水了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数。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137,回答:
(1)理解气体溶解度应注意哪些问题?
(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外界因素有哪些?
[总结板书]:2.注意:①气体溶解度在叙述中一定要指明:101千帕、一定温度、1体积水、饱和状态、无单位。
②气体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目的]:通过学生对固体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参照阅读材料,培养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去认识事物的能力。
四.布置作业
1.教材P139-140第1.2题
2.判断正误:
(1)向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克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增加。
(2)随水量的增加,能溶解的物质增加,所以溶解度随溶剂量的增大而增大。
(3)将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克采用加溶剂、降温的方法。
(4)一定温度下,100克氯化钾的饱和溶液中有氯化钾10克,则: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为10克。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7588.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