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九年级下册化学溶液复习(第1课时)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九年级下册化学溶液复习(第1课时)”,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中山外语学校教师教学设计文本
课题溶液复习(一)
教学
目标1、能说出并会辨析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等基本概念。
2、弄懂溶解度的概念及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3、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网络的建构,使学生逐步养成善于思考、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
4、提高学生对表格、图形的分析、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溶解度的概念及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教学难点溶解度的概念及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对溶液概念、饱和溶液、固体物质溶解度等概念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容易混淆,未能形成知识系统,对表格、图形中所给信息的理解、分析不到位,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以期对上述概念及信息加工能力能有所巩固和提高。
教学材料课件、学案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生活在盐碱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NaCl),冬天捞碱(Na2CO3)”。
问你能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新授:
一、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二、考点过关: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中【考点过关】的练习题,老师巡视课堂,观察解答情况。
三、师生交流,归纳总结:(以练习题为载体,分析题目考查知识点,对该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考点1溶液的形成
归纳1: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溶液的特征是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归纳2:判定溶液中溶质、溶剂的方法是(课本28页)
针对性练习:说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1)盐酸________(2)75%的酒精________(3)硫酸铜溶液________
(4)将食盐和少量氯化钾溶于水后的溶液_________(5)大理石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后所得溶液________
考点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归纳1:溶液按照是否可以继续溶解某种溶质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它们相互之间的转化: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强调:改变温度使二者进行转化时,上述结论不是对所有物质都适用。像氢氧化钙这种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恰好相反。
归纳2:结晶方法: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思考】“夏天晒盐(NaCl),冬天捞碱(Na2CO3)”分别用了哪种结晶方法。
考点3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
归纳1:固体溶解度的四要素:(1)一定温度(2)100g溶剂(一般指水)(3)饱和状态(4)单位:克
归纳2:曲线的含义(点、交点、走向)
溶解度曲线上每一点表示一定温度下,这种物质的溶解度
交点表示一定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曲线走向表示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情况
归纳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
影响气体的溶解度的因素是压强和温度
【思考】用溶解度的相关知识如何解释“夏天晒盐(NaCl),冬天捞碱(Na2CO3)”。
四、课堂小结、当堂测试
1、请学生完成学案中的知识网络图或自建本单元知识网络图。
2、学生完成学案中的随堂检测题,老师巡视。

相关阅读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教案教


标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③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2.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讨论和实验研究,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学会辨证地看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建立有关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教学难点对溶解过程的微观认识。教学方法实验、分析讲解相结合。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
情景1.展示:多媒体地球图片
讲述:地球的大部分表面都被蓝色的海洋覆盖着。
2.提问:海水是纯净物吗?清澈的海水中并没有看到其它的杂质,你们为什么认为它不是纯净物呢?1、观看、感知
2、结合经验讨论
说明海水是混合
物的理由(海水
有咸味)由生活问题入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意识。溶液的
形成1.演示(实验9-1):将蔗糖溶于水中
2.提问:现在还能看见蔗糖吗?为什么蔗糖会消失呢?这杯糖水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一样的甜吗?外界条件不改变时,蔗糖与水会分离吗?
3.图片及动画模拟蔗糖晶体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讲述:同样如果食盐溶于水,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食盐表面的氯离子和钠离子会不断地脱落下来,被水分子包围均一地分散到水里,形成一种稳定的混合物溶液。
板书:溶液的定义1.观察、现象。
2.小组讨论:认识糖
水水的组成,特
征。通过动画模拟突破难点,理解溶解的微观过程。溶液的组成及特征1.多媒体小结:溶液的形成
2.提问:溶液是由什么组成?
溶液有哪些特征?1.根据定义,结合上
述糖水实际情况,
讨论,得出溶液的
特征,均一性、稳
定性。
2.溶液的组成:
溶质和溶剂。通过对溶液形成的理解得出溶液的组成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溶液的
应用1.讲述溶液在生产和科技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联想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大家相互讨论,谈谈溶液的用途。
2.展示图片:溶液的应用
讲解:溶液对生命活动过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动物摄取食物里的养分必须经过消化,变成溶液才能吸收,动物新陈代谢也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现代农业的无土裁培技术,就是利用溶液代替土壤,同样提供植物所需养料;医疗上用的葡萄糖溶液和生理盐水,各种注射液都是按一定要求配成溶液使用的;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速率较快。
3.出示一瓶汽水和一瓶营养快线提问:它们是溶液吗?汽水中有哪些溶质?营养快线为什么不是溶液?1.学生讨论。
2.观看图片,理解溶
液的应用。
3.理解为什么化学
反应在溶液中进
行速率较快?
4.结合实际,分析、
讨论:
汽水中含有的溶
质:二氧化碳(打
开瓶盖会冒气
泡)、柠檬酸(有
酸味)、蔗糖(有
甜味)
营养快线不是溶
液的原因:标签说
明:喝前摇一摇。联系实际体会化学知识的应用,让学生体验到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溶质与溶剂的关系1.讲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
2.提问: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其它物质能不能作为溶剂呢?
3.归纳:溶质对溶剂是有选择性的汽油,乙醇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4.提问:酒精与水能够互溶吗?
5.演示(实验93)
6.归纳小结:①一般:固体、气体溶于液体,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②液体溶于液体时(没有水),量少的溶质,量多的是溶剂。③水是常用的溶剂。只要有水的溶液,水为溶剂,如70%的医用酒精。④不指明溶剂时,水为溶剂,如稀盐酸。⑤酒精、汽油也是常用的溶剂。1.活动与探究一
溶质与溶剂的关
系(实验92)
2.观察现象并讨论
归纳:
①汽油能像水一样溶解其他物质。
②不同的物质在
同一溶剂中的溶
解能力是不一样
的;同一物质在不
同的溶剂中的溶
解能力也是不一
样的,这说明水不
是万能溶剂。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得信
息,并及时归纳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乳浊液及乳化作用1.情景提问:修车师傅的双手沾满了黑古隆冬的润滑油,他该用什么东西去洗手上的这些润滑油呢?
2.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沾有油渍的餐具如何将油污除去,请大家讨论。
3.板书:乳浊液
4.展示去污原理的图片及动画模拟,说明:乳化不是溶解。
5.分析:冲洗后的两支试管不一样干净的原因,洗涤剂主要成分的分子一端亲油,另一端亲水。当遇到油污时,亲油的一端溶于油污中,亲水的一端则留在水里,在油和水之前排列得整整齐齐,将油污团团围住。随着揉搓,冲刷,油污被分散成液滴并脱离附着的表面而被除掉。1.讨论、理解汽油可溶解润滑油。
2.活动探究二:
实验(94)
3.讨论生活中的乳
化现象。使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乳化现象的应用设问:乳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你能否举出几个例子?讨论加深学生对乳浊液在实际中应用价值的体会。小结与
思考1.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习题。讨论与反思,归纳出本节课的相关知识点。板书设计:
课题1: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组成:溶质、溶剂
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二、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乳化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的浓度》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

2.能根据溶质和溶剂质量,计算溶质质量分数。

3.能计算配制一定质量的质量分数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质量。

4.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配制不同浓度的果珍溶液,根据颜色认识溶液的浓、稀与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配制50g16%的氯化钠溶液和稀释溶液,加深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和相关计算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学习,认识到严格控制浓度在生产、科研中的作用,通过配制16%的溶液和稀释溶液,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1.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配制16%的氯化钠溶液。

三、教学难点

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水、药匙、果珍、氯化钠、玻璃棒、100ml烧杯、50ml量筒、托盘天平

五、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2分钟

实验引入:室温下,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g、2g、3g果汁,搅拌,得到的溶液哪个最浓?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小结:对于有色溶液来说,根据颜色的深浅可以区分溶液的浓稀。但在科研、医药、工农业生产中,我们需要准确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含有溶质的含量。溶液的组成的方法有多种,今天我们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

第三杯溶液最浓,判断依据是颜色最深,或者说溶剂的质量相等,而第三杯溶质质量最多。

学生聆听老师讲解,交流生活中常见的溶液,例如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植物营养液等这些溶液都标有一定的浓度。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新课讲授25分钟

讲解:溶质质量分数等于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比,计算式为:

请同学们计算刚才配制的果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老师巡视、检查学生计算情况。

追问:你从溶质质量分数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以10%的氯化钠溶液为例说明。

学生聆听老师讲解,然后计算果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讨论从10%氯化钠溶液中获得的信息。(1)每100g氯化钠溶液中,含有10g氯化钠;(2)氯化钠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10;(3)氯化钠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9等信息。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表达能力,加深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

追问:将以上公式变形可以得到哪些式子?

讲解:根据推导出的公式,我们可以根据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也可以根据一定量的溶质,求出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质量。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请同学们填写下列表格中的空白。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

追问,在20℃时,能配制40%的氯化钠溶液吗?

学生推导公式: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学生计算,填写表格中空白。请三名学生到黑板板书,并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印象。

学生讨论,得出不能配制40%氯化钠溶液。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加深对溶质质量分数的理解和运算。

通过讨论理解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布置试验:农业上常用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请同学们利用所给仪器配制50g16%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中注意托盘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并用相机拍下一些错误的操作,实验完毕,将所拍照片投影出来,和学生分析可能产生的误差。

学生动手实验。

交流错误操作产生的误差。

量取液体时,仰视或俯视读数,配制溶液浓度会对偏小或偏大。

烧杯中有水,结果会偏小。

培养动手能力,将所学知识利用到生活中,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课堂小结3分钟

1.溶质质量分数含义和有关计算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2.配制溶液

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误差分析:称量固体药品时,量取液体时都会产生误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的浓度》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溶液稀释和增浓的计算。

2.初步学会溶液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稀释16%的氯化钠溶液,分析稀释过程中溶质、溶剂、溶液质量,然后进行计算。

2.通过分析溶质质量分数增浓的方法,加深对溶质质量分数的理解。

3.分析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反应前后溶质、溶液质量进行溶液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计算和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1.溶液稀释和增浓的计算。

2.溶液与化学方程式综合计算。

三、教学难点

溶液与化学方程式综合计算。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水、玻璃棒、50ml烧杯、16%的氯化钠溶液、50ml量筒、细口瓶

五、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2分钟

提出问题:许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例如实验室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而我们实验室里购买的过氧化氢溶液是30%的,为了在实验室达到反应速率适中的效果,我们需要将30%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稀释。

学生聆听、思考,讨论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溶剂、溶液质量变化情况。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讲授26分钟

例:将50g30%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5%的过氧化氢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

独立计算,然后小组交流,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指导学生实验:将10g16%的氯化钠稀释成4%的溶液。教师巡视,和学生交流,并指导实验。

实验结束后,追问:如果将溶液的浓度增大,应怎么办?在这个过程中,溶质、溶剂量如何变呢?

按照幻灯片提示,计算并进行实验。

学生由生活经验可以讨论得出:(1)加溶质,溶剂量不变;(2)蒸发溶剂,溶质量不变;(3)或者加入更浓的溶液,溶液混合前后溶质的总质量恒定。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能力。

提出问题:为测定某失去标签的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将2.5g二氧化锰放入盛有100g过氧化氢溶液的锥形瓶中,反应完全结束后,共收集到1.6g气体。原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指导学生解题。

学生思考、交流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的求法,及溶质质量分数求法,并进行计算,一学生板书,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列举实验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概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题:100g某硫酸溶液恰好与13g锌完全起反应。试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教师和学生互动并板书讲解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求法。

写出反应锌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与老师一起分析并计算:13g锌可以和多少克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能够生成多少克硫酸锌和氢气。然后计算出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根据老师讲解和黑板上的图示写出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的计算式:100g+13g-0.4g=112.6g,最后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讲练结合,加深对化学方程式和溶液综合计算的印象。

利用图示讲解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简单,易懂。

练习:100g稀盐酸和10g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学生做练习,让两个学生板书,发现问题,然后交流,并解决问题。

巩固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小结2分钟

1.溶液稀释和增浓计算

稀释: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增浓:

(1)加溶质,溶剂量不变;

(2)蒸发溶剂,溶质量不变;

(3)或者加入更浓的溶液,溶液混合前后溶质的总质量恒定。

2.化学方程式和溶液综合计算

(1)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找准代入方程式中的纯净物质量,计算溶质和溶液质量。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7581.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