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跨越百年的美丽》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二册)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跨越百年的美丽》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二册)”,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本课时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2、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

2、抽查: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感悟,全班研讨

研讨主题: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

出示上一课时学生提出的一些有价值的有关美丽的问题:①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②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③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④怎样理解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默读全文,看看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哪里?划出相关语句,并在旁边写上体会。

学生找到的语句可能有:

1、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

2、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3、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4、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着的追求。

5、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6、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7、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

教学时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当学生找到上述一些句子时,教师要启发他们围绕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谈体会。

2、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句子,教师要启发学生从关键词入手,联系上下文理解后再谈体会。例如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可以这样教学:①抓关键词淡蓝色的荧光和不屈的信念。提问:淡蓝色的荧光指什么?(居里夫人用三年零九个月的时间提炼出来的0.1克镭,也就是她的成就。)居里夫人不屈的信念是什么?(坚信其他物质也有放射性)②追问:居里夫人取得这项成就的代价是什么?(美丽的容貌、健康的身体)③填空:居里夫人发现镭、提炼镭这一伟大科学成就是以牺牲她容貌的美丽、身体的健康为代价获得的,也是坚持探寻其他物质也有放射性的信念的结果。这句话赞颂了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④比较:句子中的融入一词换成加入可不可以?为什么?⑤指导感情朗读。

3、当学生没有找到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着的追求。这个句子时,教师要启发学生:文中第四段有一句话最有力地回答了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这个问题,用直线画出来。学生找到这个句子后,教师应让学生速读36自然段,然后说说课文的哪个部分让你的这种感受最深?进而引出以下一些重点句子,通过谈体会感受和理解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她具有一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

①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②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③一天,疲劳之极的玛丽揉着酸痛的后腰,隔着满桌的试管、量杯问皮埃尔:你说这镭会是什么样子?皮埃尔说:我只是希望它有美丽的颜色。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

4、要通过追问居里夫人的美丽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谁还能从其他角度谈谈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这两个问题进一步体会居里夫人的美丽还体现在她为科学作出贡献,为人类作出贡献淡薄名利的崇高人格。

5、教师适当补充一些材料帮助学生理解。例如,补充镭是一种有剧毒的物质。居里夫人由于长期提炼镭,慢性中毒得了恶性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与世长辞了。医生的证明是:夺去居里夫人生命的罪魁祸首是镭!这个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精神。

5、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子,通过朗读感受、体会居里夫人的美丽。朗读方式多样化,如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引读等。JAB88.cOM

三、回归整体,升华美丽

教师在学生齐读课题后,启发:谁能说一说什么是真正的美丽?

学生看板书后举手发言。

教师小结:我认为这样的美丽不仅仅是跨越百年的,因为这样的精神(手指板书)将会激励一代又一代人,激励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继续在科学的道路上奋斗。居里夫人的性格、品格、人格以及成就之美岂但是跨越(百年的美丽),还是跨越(千年的美丽),甚至是(万年的美丽)。一句话,居里夫人的这种美丽是(一种永恒的美丽)。的确,这是一份永恒的美丽,难怪爱因斯坦会这样评价居里夫人,他说:(齐读)

出示句子,全体学生朗读有关语句:在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时,我们不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做出的贡献。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道德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还要大。

爱因斯坦《悼念玛丽居里》

延伸阅读

《跨越百年的美丽》(2课时)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跨越百年的美丽》(2课时)》,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n理解居里夫人的美丽的内涵。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目标,实现自我价值。

n学习本文运用联想,引用,类比,对比等手法深化主题的写法。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但它与很多同类型的文章有所不同,这篇文章抓住美丽大做文章,指出居里夫人最不简单的一点就是能超越天生美丽的容貌,而为人类作出伟大的贡献,实现自己最高层次的人生价值。而且,这篇课文跨度大,内容多,篇幅长,学生很不容易把握文章的线索和思路。所以,将美丽作为本课的切入点,以美丽带动学生纵观全文,引导学生理解美丽的深层含义,启迪学生都要正确认识自我的价值,为实现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这当然应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本文在材料运用上与其它同类文章也有很大的不同:丰富的联想,大量的引用,多处的类比和对比。既扩展了文章的取材范围,也使居里夫人在各种比较中更为丰满,更为美丽。但学生对这一点,不容易掌握,因此将此作为教学的难点。】

拓展思考

n鉴赏散文的美叙述之美、意境之美、哲理之美

n鉴赏《草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走近居里夫人的事迹)

1、人类自古以来对美的追求总是异常执著,而对美的理解又是各不相同,我们中国古代描写美的词语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等,请同学说说自己对美的理解。

2、今天我们学习的新课文是《跨越百年的美丽》,在学习这篇课文以前我想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文章的主人公:居里夫人的简历。(提示大家:A妇女受到歧视B死于白血病)

(二)讲读重点。(解读居里夫人的美丽)

1.品析重点语句。

你认为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以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她的(最好用四字短语)的句式来表达。

2.与以往的文章相比较,这篇文章描写居里夫人外表美的笔墨很多,为什么?对此你作何评价?

A为后文写她投身于科学事业,不被自己的美丽所扰,突出了她的内在美埋下了伏笔。

B有同学认为,可以通过她的事迹的描写来突出她的内在美,不一定写很多她的外在美。

C从作者的角度思考,打破了以往的写作模式,是一种新的视角。

3.在文章P7谈到:居里夫人有大志、大求,她知道只有发现、创造之花才有永开不败的美丽。有同学问:大志、大求是什么意思,这与她内在美很有关系,同学们现在分组讨论,文章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她的大志、大求。(在文章的P6、P8)(A爱国B对人类作出贡献C战胜自我,勇于创造)

4、这些大志、大求正是体现了居里夫人美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除了以上三点,在具体的科研活动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居里夫人的优秀品质?体现了她的内在美?同学们现在开始讨论,想到了就站起来谈谈你的观点。

(1)淡薄名利(P8),(2)追求真理,治学严谨(P5~6),(3)艰苦奋斗的作风(工作环境恶劣,社会环境也恶劣)当时的社会对女子还是有偏见和歧视的,要突破这些偏见就要付出比常人更艰苦的努力。【如何理解好像文章的四段】(4)持之以恒(P6)(5)忘我,执着,不怕失败的精神:(P6,居里夫妇搞到了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6)有自制力,故意把头发剪短(7)坚定、自信:必须使这种天赋由我们中的一个表现出来(P7)(8)科学献身精神:笔记本发射线(P8)

结论:居里夫人不畏艰难、勇于为科学献身、藐视名利,有大志、大求的人。

5、为什么说居里夫人的美丽跨越百年?

(1)百年是虚词:永恒:她的贡献和优秀的品质将永存。

(2)作者对她充满了礼赞:A最接抒发:P8B间接类比:P9

6、居里夫人的美丽给以我们什么样的启迪?

用跨越百年来修饰美丽好在哪里?

(三)突破难点。(再现居里夫人与世人)

毫无疑问,本文是赞美居里夫人的,可文中却插入大量别人的言语或事例,这是作者在一个劲地炫耀自己的学识广博么?这是否偏离了主题?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请在文中找出这些材料,看看哪些材料是同一类的,哪些是另一类。使用这两类材料有何好处?

【小结:运用联想,引用,类比,对比等手法,突出了居里夫人的美丽,深化了主题。】

(四)引申拓展。(探究居里夫人与我们)

有人说,居里夫人以自己的美貌和青春乃至生命为代价,追求她的事业,固然令人敬佩,但她不懂得享受人生,品味生活,这样做并不值得;也有人说,居里夫人放弃申请镭的专利,把那么多的奖金捐赠出去,这种做法并不明智,因为如果她能有这些本属于她的财产,既能改善贫困的生活,又能添置实验设备等等,说不定能为科学做出更大的贡献呢!你认为呢?

五年级语文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第二课时学案鲁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第二课时学案鲁教版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新词,回顾课文内容

1.听写下面词语:

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

2.同桌互查,自我改正,教师指导普遍存在问题。

3.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二、互相质疑解疑,深入探究文本

1.请同学们再来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是否还有不懂的问题,在课文中作出标记。

2.提出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与同学们一起进行探究。

3.共同探究:具备怎样的品质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

(此处可补充阅读玛丽·居里《我的信念》一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

三、欣赏品析课文,感悟表达方法

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特别好,作出标注。

2.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说明理由,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段。

教师相机出示有关语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特点。

3.上节课老师让大家试写居里夫人,列出写作提纲,现在对照你的提纲,想一想这篇课文在布局谋篇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4.教师小结:这篇课文作者选取了居里夫人人生中具有典型性的片段,由表及里,应用多种手法对居里夫人的形象、人格及心灵、精神进行了盛赞,使居里夫人的形象跃然纸上,熠熠生辉。作者的写作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四、进行随文练笔,提升内心感受

1.下面让我们也拿起笔来,把你心中对居里夫人的赞美之词写下来。

2.读一读刚才写下来的对居里夫人的赞美之词,共同赏评。

五、课外拓展阅读,自由进行习作

作业超市,任选一题。

1.继续搜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写一篇有关居里夫人的短文,可以按照原来拟定的提纲写,也可以结合自己阅读《跨越百年的美丽》和爱因斯坦写的《悼念玛丽·居里》后所受到的启发,重新构思并完成作文。

2.搜集其他一些科学家、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仿照《跨越百年的美丽》写一写你心目中最崇敬的一位科学家或历史文化名人。

教学反思

上完《跨越百年的美丽》后,第一感觉就是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没能更好地调动起孩子们情感。尽管教师很努力地用语言激励孩子,但是感觉孩子们一直很拘束,不能以轻松的状态面对课堂生活。仔细分析原因有二:

1、对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情感感受能力估计不足。没能在孩子们的情感发展区激励。

在刚刚开课的时候,想让孩子们谈谈对课题的理解,没想到孩子们一脸茫然,不知从何说起的样子,显然被我的问题问住了。耐心等待一段时间,仍然没有期待中的反应。只好自己将对课题的感受与孩子们分享。试图暗示他们面对一个陌生的课题应该有自然产生疑问的习惯,即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这需要长期的熏陶和感染。

2、内容容量过大,仍然有想求完整的心态。所以没有给学生留更多时间阅读、思考。

尽管一再告诫自己课堂节奏应该按着孩子课堂的发展韵律来把握,可是一到上课的时候就又犯了毛病。此刻更能感受老师们上公开课时的求全求美心态。可见某些形成的固有心智模式是很难改变的。之所以有这样的心态仍然是来自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明显高于学生,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仍然占据着我们的课堂,尽管对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教学理念有了深刻的认识,可是把这一理念转变到实践中仍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此的深刻认识,是上这节本课对于我而言极珍贵的价值。

如何创建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是目前需要更加深入探究的重点。前路漫漫,尚需不断思索。最关键是必须根植课堂,大胆实践,以研究的心态面对课堂教学的开放。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学习目标

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居里夫人的文字、图片或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围绕题目质疑

1.板书“美丽”,请同学们谈谈对美丽的理解,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很美丽?

2.板书“跨越百年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问题预设: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课文中去寻求答案。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指导较难写生字的书写,

12个生字要求会认会写。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涉及到一些物理方面的专用词语,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适当讲解,如,放射性元素镭物理学人工放射性天然放射性工业废渣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酸碱试管量杯诺贝尔奖

3.指生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句子。

4.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默读课文,解决课初提出的问题: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

5.再读课文,提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

问题预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理解方面的问题,如“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它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它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三、交流资料,认识居里夫人

1.学生交流搜集的居里夫人的资料。

2.教师对居里夫人进行简单介绍和补充。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听写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上节课同学们围绕着题目和课文内容提了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读课文来探讨这些问题,相信通过读书我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更新的认识。

二、品读感悟,全班研讨

同学们上节课提了许多有关美丽的问题,如“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怎样理解“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等等。让我们再次走入课文,去感受这份美丽。

⑴默读全文,看看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划出相关语句。

①居里夫人的外表美

指声朗读相关语句,谈出对该句的体会和认识,在感悟的同时,结合看图,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②镭的颜色美

想象当时的情景,尤其是在“幽暗的破木屋的映衬下”这点略带蓝色的荧光显得更美,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③居里夫人的内在美,人格美。

指导学生抓住全文有关语句进行朗读、感悟,注意读悟结合,切忌空谈;教师要善于点拨、提升和概括。

A、巨大贡献是美

关注语句:

“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使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心中”

“它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它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B、勇于探索、忘我献身是美

关注语句:

居里夫人却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矿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实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终于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

“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

“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C、淡泊名利是美

“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三、回归整体,提升认识

1.回读全文,谈谈对课题的理解。

照应问题;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为什么说居里夫人的美丽“跨越百年”?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

百年是虚指:意即“永恒”,她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她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永存。

2.总结收获,拓展阅读。

再谈对“美丽”的理解,或说说居里夫人的美丽给以我们的启迪?

读读课后“阅读连接”中的资料,课下读一读介绍居里夫人或其他科学家的书,做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

烟台的海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二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并理解描写大海的词语:凝重,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壮观,壮丽,惬意,呢喃细语,轻盈。

2、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并能模仿造句。

3)读写结合介绍某一地方的海,进行课文仿写。

3、情感目标: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关键词句,感受烟台海的壮观绚丽,人的勤劳能干。

难点:理解第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揭题

1同学们,大家想不想看海景,老师现在给出一段海景图片,大家看后,结合自己对海的印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2看中国地图,沿海城市很多,有没有北面面临着大海的城市呢?(烟台)

3揭题:烟台的海

(过渡)这里的海有什么独特的景观?作者想向我们介绍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看画面,听配乐朗诵,说说自己的感受。

2、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特点各不相同,景色太美了!请同学们自由轻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3、.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效果。

(1)出示,点名认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点名说字形特点及书写注意点。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说话提示: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2、是啊,烟台的海的确很迷人,烟台的海上景观更有着一份独特(板书)。课文是从几个方面的描写来体现烟台独特的海上景观的?(冬、春、夏、秋四个季节的海上景观)

3、烟台的海在不同的季节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谁能把课文中那句概括烟台海的四季特点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学生找书上的句子。指名说后齐读。

(过渡)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为我们介绍烟台海的四季特点的呢?冬天的海有什么独特之处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图片,冬天的海给你怎样的感觉?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用直线划出描写海的句子,圈出你要突出大海特点的词语。

3、冬天烟台的海是怎样的呢?谁来读一读,并能重点突出你刚才圈出的词语。

出示句子:

4、理解打比方的句子,感受冬季寒流袭来时,海浪汹涌的壮观景象,并仿造打比方的句子

出示句子: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

5、此时烟台的人在干什么呢?(观海、拍照)

6、壮观的景象指什么?壮丽的风景线说的是什么?

7、小结读:烟台人民和游客并未惧怕气势汹汹的大海,而是观赏这蔚为壮观的景象。让我们做一回烟台人,用不畏严寒、不惧风浪的豪迈情怀来读一读。

五、合作学习春、夏、秋季节的海。

(过渡)冬天烟台的海是凝重的,大家都觉得冬天的海上景观是最为独特的。其实,烟台的海在不同的季节有着不同的特点,在春、夏、秋三个季节也有着各自的独特之处。

1、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学习3、4、5自然段,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你们最喜欢的一个季节,也就是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来学习。学习时可以按照以下的要求:

(1)说说这个季节的海有什么特点?你为什么喜欢?

(2)你认为这部分哪些语句写得很美?为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表现出烟台的海的季节特点。

2、学生按上述的学习方法在小组内自学介绍春、夏、秋的三个自然段。

3、交流。

(提示)

第3自然段

1)(第3自然段:抓住嬉笑着追逐着奔向、触摸到、退了回去、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等词句,体会冬去春来,烟台的海微波泛起的景象。通过脱去、驾船驶过、播下希望的种苗,期待着收获的季节词句领悟烟台人不误春时、勤劳繁忙的情景和生气蓬勃、充满希望的幸福生活。)

2)小结:烟台人在勤劳播种,春天的海轻盈得像个顽皮的孩子,这是一片多么生机勃勃的春海啊!

第4自然段

1)(第4自然段:抓住凉爽和惬意、水平如镜、浮出、拖着、倒映、呢喃细语等词语,感受夏日烟台的海的浪漫可爱,人海相依的恬静和惬意。夏日烟台的海常常水平如镜,宛如一个恬静、温柔的少女。进行仿句练习)

2)小结:这真是一幅人海相依的恬静画面,所以说夏日烟台的海是浪漫的。

第五自然段

1)(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这又表现在哪里呢?从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体会出秋日烟台的海清新高远的格调和渔民紧张忙碌的生活。并且能找出与前文相对照的,春种秋收)

2)小结:这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烟台人充满希望和幸福的生活着,所以说秋天的海是充实与忙碌的。

六、回顾全文:

1总结板书,配乐朗诵25小节。

2我们再次来体会作者眼中烟台的海:

出示: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

3齐读,说说感受。为什么说烟台的海是一幅画?一道广阔的背景?一座壮丽的舞台?

(说是一幅画,是因为它像画一样美丽多姿;说是广阔的背景,是因为它是烟台人物质、文化生活的依托;说是壮丽的舞台,是因为它为烟台人的生存、发展、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七、总结全文:

烟台的海冬日凝重不畏严寒

春日活泼勤劳播种

夏日宁静人海相依

秋日高远充实忙碌

请你回忆曾去过的海边,用上我们今天积累的这些好词佳句,把那里的景色描绘下来?你可以选一个季节写一写,如果你有足够的自信,可以写2个季节或3个季节。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二册)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执教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的级下册第四组的一篇讲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传世之作,是一篇讲读课文、一篇精读课文,地位尤其重要。这篇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我认为这篇作品最光彩或者说最触动人心的地方是小女孩用细细的火柴点燃美丽的幻觉世界的那一刻,因为小女孩用她那细细的火柴为黑暗而又寒冷的世界点燃了温暖与光明。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生活在悲苦中的千千万万个孩子们的缩影,他们是社会生活中被压榨、被欺侮、被贱视的弱者。安徒生笔下的形象是一个弱者顽强不屈的抗争与追求,这是安徒生自身的写照。这个气息可闻、身形可见的小女孩,她的可怜、她的孤苦激起了读者切入心底的同情,与安徒生对小女孩的同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童话世界里,安徒生对小女孩怜悯的爱最终变成了一种抚慰的爱小女孩在痛苦的极点留下了微笑。安徒生最后给予小女孩的是永恒的爱。

二、说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以及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丰富的想像能力、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方法与过程目标:

通过对比、想像、朗读等多种方法,增强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激起小女孩的同情之心。

教学重点:

感受卖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激起对小女孩的同情之心。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说设计理念:

对于这样语言凄美、情感强烈且富于变化的文章来说,读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紧扣一个读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引领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过程:

《卖火柴的小女孩》我在设计本课时充分考虑了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在第一课时让学生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主要让学生体会了小女孩命运的不幸,并且通过读引起了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第二课时的教学,我分成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回顾不幸,情感铺垫。

本节课的导入我以对上节内容多角度的回顾作为引入方法,再一次引发上节节沉积在心中对小女孩的同情,将他们的情绪定格在文本中,通过回顾小女孩的不幸,走进小女孩五次点燃火柴的过程中。

(二)、品读过程,感受幸福。

感受小女孩幸福的过程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针对这一过程,我采用了整体把握和细细品味两种方法,先让学生浏览整体把握几次点燃都看见了什么,然后再认真、仔细的去品读,在品读过程中,做到边读边思边批画,将自己在文中读到的信息和感受写在旁边,最后再将这一感受融入文字,体现在朗读上,通过朗读来体现学生读书的学习的效果。

课文中有两句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句子,

(1)、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2)、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所以,我把这两句的理解放到文章最后去处理,由于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刻的体会,学生可以理解到:对于这个小女孩来说,死了才能得到解脱,她最终的幸福就意味着死亡。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走近人物,体验人物。

在课堂最后,设置了拓展延伸内容:假如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做些什么?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将在课堂上所学到的,所体验到的运用于生活实际,引发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二册)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二册)”,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4.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五次擦燃火柴的课件;乐曲《天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学生畅所欲言)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

2.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三、创设情境,唤起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

1.下面我们就静下心来,仔细地品读课文,试着走进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世界。认真听老师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说一说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这部分内容,小女孩目前的处境是怎样的,在文中空白处写一写。

3.结合具体的语句汇报

(非常寒冷;非常饥饿--光着头赤着脚;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人情冷漠,痛苦孤独--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分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4.找生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请同学结合自己的感受来评价,并提建议。再自由读这部分,感受小女孩的可怜。

5.指名配乐朗读。(播放《天鹅》。)

6.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现在最需要什么?(温暖、食物、疼爱等)可是,她又冷又饿,有家又不敢回,除了旧围裙里的火柴,一无所有。

第二课时

一、深入品读,感受女孩的悲惨命运

1.自由轻声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一写自己的感觉。

2.以汇报的方式,感受女孩的命运的悲惨。

(如,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女孩现实生活的残酷:小女孩特别寒冷,渴望温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炉;特别饥饿,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鹅;现实中孤独,渴望亲人的疼爱,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

现实与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女孩命运的悲惨。

3.选择让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小组同学听。

二、围绕中心,提出疑问

1.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两部分,提出问题。

2.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学生可能质疑: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为什么会看到?怎样看到的?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三、感情朗读,体会幸福

1.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使她感到幸福,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画出来。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大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3.观看表现美丽幻想的动画片,找生朗读,感受女孩虚幻的幸福。

4.选择你认为女孩看到会感觉最幸福的部分,练习朗读,把它的美丽与美好读出来。

四、感情朗读,体会现实

1.火柴再温暖,再明亮,带来的幻觉再幸福,总是要消失的。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句子: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2.交流:现实的残酷,女孩命运的悲惨。

3.比较句子:(1)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2)她又擦了一根。(3)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4)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体会:女孩由开始的不敢到敢,从抽出一根到后来的抽出一把,表现出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迫切渴望。而这种美好,只有在虚假的幻想才能得到满足。所以,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在死亡中,在另一个世界中,女孩终于摆脱了现实的残酷。

4.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段。

五、总结写法与读法

1.在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中,我们与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产生了共鸣,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走进这个童话世界的。(有感情朗读、质疑思考、讨论交流、联想入境,都是品味读书的好方法。)

2.这篇童话为什么让我们如此感动?(对比的写法,使女孩美好的幻想与残酷的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对照,让我们对女孩悲惨的命运有了深切的同情;详细的刻画,女孩的外貌、衣着和动作,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合理的想象,种种的美好,实际是那样平常与普通,对女孩来说却可望而不可及;悲剧的结局。)

六、拓展延伸

1.读完这个感人的童话,我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那个可怜的小女孩说。请同学们先来读一首9岁儿童刘倩倩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再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

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丹麦童话作家,一生为孩子们撰写了168篇童话,他的作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00多年过去了,仍在世界各国流行。《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人鱼公主》等,你读过了吗?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美好的幻觉

残酷的现实

命运悲惨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二课《用心灵去倾听》


12*用心灵去倾听

一、教材阅读

1.课文简说。

本文来源于西班牙的《都市生活报》,我国《参考消息》翻译并刊登了本文。课文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全文围绕“我”与苏珊的交往过程这条主线展开,脉络清楚。课文先写“我”开始以为苏珊是住在电话机里的无所不知的小精灵,只要拨“105”,就能得到她的帮助。然后写“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情急之中拨通了电话,得到了苏珊的热情帮助,对她产生了好感。接着写“我”与苏珊聊天,苏珊总是用心灵倾听“我”的声音,耐心地给“我”帮助与安慰,她成了“我”从未谋面的第二个母亲。最后写长大后,“我”利用回故乡的机会与苏珊取得了联系。就在我们约定见面的前夕,苏珊不幸病逝了。“我”深切地怀念她。

课文采用儿童的视角观察事物,选取一些平凡的琐事来表现人物品质,语言朴素自然,平凡中包含深情,读来真实可信,生动感人。课文多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如,第十四自然段“苏珊?你能告诉我‘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吗”与第七自然段“‘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照应;第十五自然段“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与第五自然段“我对小精灵说:‘我一个人在家,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了……’”照应;最后一段“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与第十自然段“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照应。这样写,使得全文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二是进一步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找到听“我”说话的人,其实就是找到了希望。那天,“我”在玩耍的时候,手指被锤子砸伤了,非常希望得到帮助,可是“家里没有人,哭也不会有谁听见”,“我”显得多么的孤独无助。只好把希望寄托在那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身上。听到苏珊的温柔的嗓音,“我”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了抚慰,终于放声大哭。这既是伤痛带来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独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②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在“我”的记忆中,苏珊是个无所不知的小精灵。苏珊面对“我”一个个简单而幼稚的问题,就像一位母亲那样“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中,两个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结成了母子般的情谊。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苏珊的爱心,语言虽然朴实,读来却令人十分感动。

③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不仅痛苦,同时对死亡充满了恐惧。如何化解“我”心中的伤痛,不让死亡留给“我”太多的恐惧呢?苏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种说法。是啊,小鸟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唱歌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听着这样的话,笼罩在孩子心头的阴影立刻消散了,快乐又回到了孩子的身边。苏珊的善良、乐观由此可见一斑。

④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谋面”就是见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第二个母亲”来形容苏珊,看得出“我”对苏珊的爱。苏珊不是“我”的母亲,我们也从没见过面,是电话线把两个人紧紧地连在一起:苏珊就像母亲那样,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予以安慰。这就是“我”长大后,离开家乡,知道电话是怎么回事后想见到苏珊的真正原因。文章这样写,也为下文“我”回到家乡后主动与苏珊联系作了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对词语的理解。

着迷:对人或事物产生难以舍弃的爱好。

密语:秘密的通信用语。为了保密,通常用数字、字母、单词等代替真实的通信内容,也叫暗语。

谋面:彼此见面,相识。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2.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建议

1.问讯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我国,许多公众服务场所也都设有问讯处,比如,医院、车站、码头。这些问讯处,为人们就医、乘车(船)带来很大的方便。学生对问讯处应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特别是农村孩子,即便出行也是有大人带着的。因此,结合本课教学,教师可稍作解释,也可以让学生利用双休日等休息时间,就近观察车站或医院的问讯处,了解问讯处的服务时间与服务内容,实地感受问讯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问讯处工作人员交流。

2.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记叙的内容又是儿童生活方面的,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然后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的哪些内容让自己感动,把感动自己的语句画下来,和大家交流。提醒学生重点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如,苏珊面对“我”的提问,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又如,“我”心爱的小鸟死了,苏珊却说是“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心声的美好心灵,感受“我”对苏珊母亲般深厚的感情。最后,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用心灵倾听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

3.课题“用心灵去倾听”,是对苏珊工作的高度概括与肯定,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苏珊作为问讯处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工作。对于文中的孩子,苏珊不仅用心灵倾听,更用心与孩子交流,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灵守护神。如,当孩子的手指被砸伤时,她从孩子的哭声中,听出了孩子的孤单、恐惧与无助,她用悦耳的声音帮助孩子消除恐惧,指导孩子实现自救,赢得了孩子的信任。又如,当孩子因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去伤心时,苏珊宽慰孩子,消除孩子对死亡的恐惧。可以围绕课题,引导学生谈谈各自的认识,启发孩子: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4.本文情感丰富,适合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老师可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如,回忆“我”的金丝雀突然死后的那部分语句,人物感情丰富,是感情朗读的好材料。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把握人物的心情:“我”伤心、痛苦,无法接受眼前的事实,渴望得到安抚;苏珊听懂了“我”的心声,她用自己乐观的生活态度影响“我”,引导“我”走出痛苦的阴影。然后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把感情表达出来,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5.目前,我国有相当数量的声讯台,这些声讯台良莠不齐。有的确实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也有不少声讯台以赚钱为目的,利用青少年辨别能力差的弱点,千方百计诱骗青少年拨打电话。个别的甚至利用色情引诱青少年上当受骗。因此,结合本课教学,也要引导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正确利用现代信息渠道。

四、教学案例

让生命更美好

师:请大家读读这个句子:“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唱歌。”

师:谁能告诉大家:是什么原因让苏珊说这番话的?

生:因为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很伤心。

师:你怎么知道“我”很伤心?

生:作者说“我非常难过,心比被锤子砸了的手指还疼”,锤子砸了手指,作者说心比手指还要疼。看来作者确实伤心了。

师:作者告诉苏珊自己很伤心了吗?

生:没有。

师:一起读“我”说的话。(生读)那苏珊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苏珊是从“我”的话里听出来的。

师:老师再读“我”的话,你们用心听,看听出了什么?(师读“能告诉……一动不动了呢?”)

生:我听出来了,作者非常不愿意金丝雀死去,他希望金丝雀只是不动了,过一会儿还能活过来。

生:我听出来了,作者对死充满了害怕。

生:我听出了作者伤心到了极点。

师:你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这些苏珊听出来了吗?

生:听出来了。

师:是的。她是一直用心在倾听“我”说的话,当然听出来了。那么,苏珊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作者金丝雀死了呢?这说明了什么?

生:她很有爱心。她不想让“我”太伤心。

生:她很乐观,把死看成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师:是的。让我们学着苏珊的语气来读这句话。(生读)

师:听了苏珊的话,“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生:作者不伤心了。我是从课文第11段中知道的。

师:请你读读这一段。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杂谈


〖高段阅读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感悟中教给理解的方法〗

课程改革已进行到第六个年头,在这六年的改革历程中,作为语文教学,我们已清晰地认识到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重要性,它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陶冶并最终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都要依赖于二者在教学中的统一、理论认识到位,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真正落实这一理念,这就是摆在老师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分析高段阅读教学的现状,不难发现存在以下突出的问题:第一,教学目标简化,情感体会唱主角。很多老师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把这篇课文弄懂、体会到情感就行,导致有的课要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被弱化。第二,教学提问单一,阅读课即感受课。我们都深刻地认识到课堂教学应该还给学生,重视学生的阅读感悟,但现在的阅读课几乎都是相似的模式,喜欢问学生感受到什么?体会到什么?老师的提问越来越贫乏。第三,阅读与写作脱节,解读高段的教材,很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许多课文本身就是很好的写作例文,但在教学中老师往往只注重了文本内容的感悟,却忽视了写作方法的渗透。

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说明,新的理念虽然深入人心,但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总结得太少。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提高阅读教学的时效性?我在教学中作了尝试,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进入高段,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成了教学重点,许多文章中心的感受、情感态度的升华都依赖于对句子含义日理解。那么在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的时候就不妨教给学生理解的方法,让他们更明确这样的理解是怎样得来的,以利于举一反三,形成能力。

理解句子的方法很多,比如:联系上下文、联系时代背景、联系生活实际、抓住关键词等。但要想学生能自觉运用这些方法,得来自学生自己的感悟。因此在教学时,老师教方法的意识要强,但得有策略,有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自己感悟,总结方法。这个方法在中段的阅读教学中就要重视。当我们出示一句话,让学生谈自己体会到的含义后,如果学生体会得好,别忘了追问一句:你怎么体会到的?这时,学生如果谈到:是根据前面的某一句话或后面的段落理解的,那么老师就要总结:你的方法很好,联系上下文进行了理解。如果学生谈到:是抓住某几个关键词体会到的,老师也要点明:抓关键词理解句子的含义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第二层次:有意训练,内化生成。当学生知道有这些方法,但还不能自觉运用时,老师就要经常提醒:是否可以用上我们教过的方法?当学生理解句子只停留于表面时,老师也可以借理解方法的指导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第四自然段中有一个关键句,同时又是难句: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这句话在教学之初学生就提出难以理解。

我是这样教学的,在学完第三、六自然段后我出示这句话,启发学生:运用我们总结的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来理解。

生:我联系上下文知道,居里夫人眼中的人生意义是为人类作贡献,不计名利,不计得失。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人生追求。

生:我联系课外资料知道,居里夫人年轻时十分美貌,但他并不在意自己的外表,而是一心进行科学研究,所以我的理解是: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贡献,为人类作贡献。

但这时学生的理解只是隔靴搔痒,谈得没有情感,没有兴趣,不能起到升华学生情感、奠定正确人生观的作用,于是我追问:

师:了解了居里夫人的人生意义,能否联系自己谈谈对人生的思考?

学生的交流就很精彩了:

生一:我以前只是想到当科学家很光荣,但没想到科学研究也要付出很多心血,牺牲很多自己喜欢的东西。看了居里夫人的故事,更坚定了我的决心,我也要像居里夫人一样为科学事业作贡献。

生二:我以前的理想是当老板,发财,今天学习这篇课文,我知道要为人类作贡献,因此,我会尽力找钱,然后把这些金钱用来帮助失学的儿童、流浪的老人,帮助需要帮助的所有人。

老师的引导穿针引线,将学生的感悟引向更深更广,像这样有教师参与引导的感悟,就比泛泛而谈要深刻得多,有意义得多。这样的教学过程既教给了学习的方法,又让学生在层层深入的训练中感受了一次思维的乐趣,训练了学生理解、概括、表达的能力,更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了有效的熏陶,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之呢?

【上海市奉贤中学刘赛邦】

〖问世间何为最美生当做人杰──永开不败的美丽〗

上海市二期课改语文教材,选文中人物光彩照人,熠熠生辉。现挑选几篇略作分析。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很有思想,很有针对性的美文。教读这一课,主要目的是认识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认识居里的美丽。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居里夫人的闪光点。如何达到这一美学教育的效果呢如果一段地一段教,估计同学们对居里夫人的认识可能是片面的,肤浅的,怎样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怎样让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熏陶学生感染学生呢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些思考题:

1、居里夫人是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的。

2、居里夫人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外貌的。

3、居里夫人是如何对待名利的。

4、居里夫人取得了什么成就有何划时代的意义我按照问题设计的顺序依次在黑板上写下学生讨论后明确的板书重点,分十字形排列,如迎难而上,坚持不懈,不为美丽所困惑,不为名利困惑,成就非凡,之后,画出一朵十字形花的形状,下面再用比喻性的语言来总结:居里──永开不败的花。最后,再画出每个花瓣作闪光状,问学生居里夫人闪烁着什么样的光芒,讨论后,在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处板书理想之光,在不为美丽所困惑和不为名利困惑两处板书道德之光,在成就非凡处板书智慧之光。居里夫人是一朵永开不败的花,扣住题目《跨越的美丽》,居里夫人的外貌像花,更可贵的是她的优秀品质像一朵永开不败的花。设计板书不单要把书本知识的重点内容写出,一定要突出重点,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对所学内容有浓厚的兴趣,让学生过目不忘,此板书中运用生物学知识,物理学知识,语文学知识,政治学知识等,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一节课,板书试用下来,学生好奇心大增,原来语文知识并不是孤立的,和其它学科是息息相通的,学生很佩服老师的独特设计,甚至连随堂听课的区教研员和其它老师也在听课之后露出微笑,点头赞许。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阳光小学钟丽兰】

〖做好教学常规工作提高课堂教学质效阳光作业实施──提高课堂教学质效的落实〗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阳光小学从锤炼教师基本功入手,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构建了和谐的师生课堂,从而稳步提高了教学质量。我校教师,来自祖国各地,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秉承爱生、严谨、灵活的教风,通过几年来的磨合,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较优秀的学习型组织,通过抓常规教学,提高教学质效,建立一支:方向坚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乐于奉献、勇于开拓的高学历高能力的科研型、复合型、学习型的教师队伍。

提倡教师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同时让老师们布置作业少而精,进行个性化作业的研究,节省批改作业的时间。个性化作业设计要求:

1、精心设计,分层布置。

2、要求规范,书写认真。

3、精讲多训,校内完成。

4、及时批改,适时讲评。

5、订正错题,提高成绩。

6、个性作业,自主选择。

案例:

《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文章是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业布置:

1、将居里夫人的故事复述给自己的亲人朋友听,你将是带去美丽的小使者。

2、推荐阅读书目《居里夫人》、《科学家的故事》,徜徉在一个个睿智的小故事中,你将是幸福的小书虫。

3、如在阅读中,你能记录下自己的感悟,让自己的《读书笔记》在下笔有神展览天地中进行交流,你将是快乐的小作家。

【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金蓓华】

〖新教材新模式新理念──语文新教材教学探索实录为良好的教学氛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二期课改的实验基地学校,我校于2002年秋季开始使用新教材授课。比较而言,新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无论内容和编排都与老教材有较大的不同:课文增多了,平均每单元有7篇课文(一册6单元);选文不同了,一些手法新颖、内涵深邃甚至有争议的篇目相继入选;教学内容增加了,除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外,新增了以专题探究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单元编排的依据变更了,能级训练目标让位于人生、生命、科学等各种主题。最明显的是辅教系统的变化──以往死板的课后练习被单元阅读活动取代,而单元阅读主要由开放性题目、比较性阅读、体验性的活动设计组成。

学生在预习中提出问题、写下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是将自己对课文的读解情况呈现给教师,而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实际上就是对学生进行了反馈,师生互动在教学活动的准备阶段就已经开始。此外,预习中往往会产生这样的情况:甲学生对课文某方面的理解,恰恰就是乙同学疑问所在。这样,由老师稍加组织,课堂上就可进行高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产生良好的共振效果。

比如,在《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的预习中,有学生问:作者为何特别在文中插入了居里夫妇在提炼镭时的一段对话(你说这镭会是什么样子?我只希望它有美丽的颜色。)?而恰有两个同学在预习中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一个认为,这说明居里夫妇千辛万苦地寻找新元素,不为名也不为利,只是为了发现的乐趣,这充分反映了他们淡泊名利、追求真知的高尚情怀;另一个认为,对美丽色泽的向往其实也是居里夫妇美丽灵魂的折射,美丽的镭实际上是科学家高尚心灵和智慧头脑的象征。虽然笔者更倾向于第一种看法,但还是将两种说法都提供给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因为答案来自于学生自身,所以调动起了他们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很热烈。讨论后,师生一致认为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从不同角度加深了大家对课文的理解。学生的个体阅读受到了重视,学习兴趣也明显增强了。

二期课改方兴未艾,我们的探索也刚刚起步。新教材,作为二期课改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我们钻研、共建的对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新型教学模式,采取更多措施,使教材本身蕴涵的先进理念得以充分展现。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片断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片断”,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片段:解读美丽的深层含义,感受美丽的科学精神。

师:同学们,1898年,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报告了她惊人的发现,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她的形象永远定格在人们的心里。让我们再仔细读读课文,想一想除了美丽的容貌外,跨越百年的美丽究竟是居里夫人的什么?这种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一找相关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把自己瞬间的感受批注下来。等会儿我们来交流。

(生自由默读课文,读中勾画、批注。)

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交流又让我们思维的火花碰撞,乐而为之吧!谁先谈谈?

生:我觉得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她的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

师:课文哪个部分让你的这种感受最深?

生:我觉得第三自然段写发现和提炼镭的过程让我感受最深。

生:我也觉得第三自然段写居里夫人提炼镭的过程最能体现她的坚定、刚毅和顽强的精神。

师:好,就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居里夫人坚定、刚毅、执著的追求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读书。)

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的句子及关键词谈谈自己的感受吧。

生:我读到这一句,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我知道了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但是我猜测,别人一定是遇到困难没有坚持研究下去,而居里夫人却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善于发现问题,执着探索下去的这种精神特别让我折服。

师:你是个很用心读书的孩子,你的感受也是发自内心的。还有谁来谈谈?

生:我觉得写居里夫妇提炼镭的过程让我感受最深。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从这段话里可以知道居里夫人从事科学研究的条件是非常艰苦的,他们提炼镭的工具只是一口大锅,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在这样的条件下居里夫人放下了美丽的容貌,坚定、执着地追求远大的目标太令我感动了。师相机板书:执着追求

生:工作条件的艰苦还可以从这句话看出来,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这说明工作不但辛苦,而且还常常有被烧伤的危险。

生:我来补充一点,从这段话里还知道,当时不仅工作条件非常艰苦,而且实验能不能成功还很难说。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这里有句话,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可能的意思就是也许能从这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出镭,也许还提炼不出。

师:你能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很好!从可能这个词语中我们还能体会到什么?

生:居里夫人的工作有可能成功,但也有可能他们的心血全都白费了。从这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艰辛。

生:我感受到的是居里夫人对科学研究的执著追求和不懈努力,她知道研究有可能失败,但她决不放弃。我想他们即使失败,也会继续努力,一直到实验成功的那一天。

师:说得真好!让时光倒流,让我们看看当时她怎样提炼镭吧。(ppt播放视频)

师:(ppt出示本段)让我们把这些感受读出来吧。

(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同学们能透过文本感受到这么多,老师很佩服大家。请同学们接着谈。

生: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一句,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从这句话中的几个数字我体会到虽然工作环境这样艰苦,可居里夫人仍然坚持不懈,用了近四年的时间,才从成吨的废渣中提炼出0.1克镭,这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她对科学事业的坚定信念和执著的追求太令人佩服了!我认为这种精神才是跨越百年的美丽。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0.1克镭大概是多少吗?它比我们的圆珠笔笔尖还要小。要从成吨的废渣中提炼出那么小小的0.1克镭,这是多么艰难呀!那么我们在读这句话时应该怎么读呢?

生:我觉得在读三个数字时应该读出漫长而艰辛的感觉。

生:我觉得终于这个词要读出居里夫人那种艰辛后获得成功的喜悦。

师:那你们俩能一起读一读这句话吗?

(生读。)

师:老师有个问题不太明白:作者在叙述居里夫人提炼镭的艰辛的时候,为什么要写她和皮埃尔的对话呢?

师:请两位同学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我们边听边想,从他们的对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分角色读。)

生:我体会到居里夫妇千辛万苦地寻找新元素,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让科学为人类造福,这就说明他们的追求目标是远大的。

生:我觉得这里还体现出居里夫妇的一种乐观精神。

师:是呀,如此艰苦的条件,如此艰难的实验,可是他们想要得到的是希望有美丽颜色的镭。他们得到了吗?读──

生齐读: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

师: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居里夫人的美丽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让我们再读读课文其他几个自然段。

(生读。)

师:谁来说说?

生:我认为居里夫人的美丽还表现在她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师:哦?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呢?

生: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到,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师相机板书:献身科学

师:既然课文说她美丽健康的容颜在悄悄地隐退,你们为什么还觉得这是居里夫人的美丽所在呢?

生:我觉得虽然居里夫人美丽健康的容颜在悄悄地隐退,但是居里夫人用自己的美丽和健康换来了科学实验的巨大成功,换来了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生:我也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精神打动。在她眼中,容貌美并不值得炫耀,追求理想、献身科学才是自己的远大目标。

师:是啊,她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ppt播放居里夫人的经典演讲视频)

师:居里夫人的人生意义就是外在美是短暂的,她追求的人生美是指向板书:执著追求、献身科学

师:说得好!她把外在的美丽变成了什么呢?一起来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ppt由下而上出示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生读。)

师:还有体现她献身精神的地方吗?

生:从第5自然段直到她身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读到这里,我就在想,做实验的时候,射线该是多么强烈呀!她知道射线对健康有害,可她还是坚持工作,我觉得居里夫人真正做到了为科学献身。

师:还有谁能从其他角度谈谈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呢?

生:我觉得居里夫人的美丽还表现在她的淡泊名利。

师相机板书:淡泊名利

师: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能够体现她的这种美丽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

(生默读5、6自然段。)

师: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我们知道居里夫人的每一项荣誉都是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她却视名利如粪土,一心只想着科学研究,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这种在名誉面前的淡泊更是一种美丽。

生:我从课文最后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评价中也可以知道她的淡泊名利,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师:是的,对居里夫人来说,人活着不是为了追求名利,而是为了对人类有所贡献!所以作者说,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让我们怀着对居里夫人的敬意把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读一遍。

(生齐读第5、6自然段。)

师:同学们,学习了课文,你们对跨越百年的美丽有了什么新的理解吗?

生:我认为课题中的美丽主要表现在她对科学执著的追求,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以及对名利的淡泊这三个方面。这种美丽是永远定格在了人们心中的,所以说是跨越百年的美丽,而且以后的以后还会有更多的人品读到,所以是一种永恒的美!

师:我觉得居里夫人的美丽还在于她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这种美丽已经成为人类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流传至今,而且还会继续流传下去。

师:出示:所以,爱因斯坦说,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光明的未来。我想,我们如果能学习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我们也能为人类作出贡献。

出示小诗《致居里夫人》,学生读后试着用诗写写自己的感受。

教后反思:

优点1:在教学时,我抓住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居里夫人的美丽?这个问题,进行整体教学,力求从多个方面让学生感受课题中的美丽,力求在教学中做到实与活相结合,课件的有效运用。

优点2:为理解美丽做好了铺垫。在理解居里夫人的美丽时,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意识,在课文的学习中,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读得训练较扎实,在让学生充分的品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画句子、写感受,从多个方面逐步深入的交流美丽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的发言几乎都抓住了所有的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谈出理解,谈出感受,有理有据,情真意切。实现了读中思、读中感、读中悟。

不足1: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关注欠缺,仅以个别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引导,少部分学生处于听的阶段,没有拔高。

不足2:教学任务到后面有点紧,让学生收集了居里夫人的名言却没有交流,只能课后补充了。

跨越百年的美丽精品教案A案反思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跨越百年的美丽精品教案A案反思”,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跨越百年的美丽精品教案A案_课堂实录_案例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A案

学习目标

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居里夫人的文字、图片或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围绕题目质疑

1.板书美丽,请同学们谈谈对美丽的理解,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很美丽?

2.板书跨越百年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问题预设: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课文中去寻求答案。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指导较难写生字的书写,12个生字要求会认会写。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本文涉及到一些物理方面的专用词语,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适当讲解,如,放射性元素镭物理学人工放射性天然放射性工业废渣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酸碱试管量杯诺贝尔奖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A案,跨越百年的美丽,希望对你有帮助!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让学生感受居里夫人的道德力量和理想光辉

2、比较阅读学习本文精选典型材料的写作特点以及运用类比、侧面烘烘托等表现手法。

3、领悟本文的哲理美。

教学安排

1、以标题为突破口,学生找出关键词句

2、难点:让学生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文章的前后的内在联系

3、重点:体会居里夫人的美丽所在

梁衡简介: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教学内容与步骤

(突破口:什么是美丽,为什么美丽能跨越百年?)

1、今天我们学习的新课文是《跨越百年的美丽》,在学习这篇课文以前我想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文章的主人公:居里夫人的简历。

(提示大家:A妇女受到歧视B死于白血病)

2、居里夫人的故事尽人皆知,粱衡却写出了另一番景致。首先,题目就不落俗套,《跨越百年的美丽》,非常吸引读者的眼球。那么什么是美丽,为什么美丽能跨越百年?请从文中找出具体的语句: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

(提示:外表、理性)

(1)淡薄名利,(2)追求真理,治学严谨,(3)艰苦奋斗的作风(工作环境恶劣,社会环境也恶劣)当时的社会对女子还是有偏见和歧视的,要突破这些偏见就要付出比常人更艰苦的努力。(4)持之以恒,(5)忘我,执着,不怕失败的精神,(6)有自制力,故意把头发剪短,(7)坚定、自信:必须使这种天赋由我们中的一个表现出来,(8)科学献身精神:笔记本发射线,结论:居里夫人不畏艰难、勇于为科学献身、藐视名利,有大志、大求的人。

3、比较阅读《悼念玛丽居里》,小组合作,完成下表

文体写作手法表现手法语言

《悼念玛丽居里》

《跨越百年的美丽》

4、人们常说,美是禁不起时间的考验的,有人老珠黄的说法,总结居里夫人的美能够超越时间的原因。

(1)百年是虚词:永恒:她的贡献和优秀的品质将永存。

(2)作者对她充满了礼赞:A直接抒发;B间接类比

5、再次精读全文,让学生理解苏轼《前赤壁赋》中的句子及文末排比句的含义

6、讨论:在别的领域有否与之相提并论的美(谢希德、特丽莎修女;庇隆夫人、戴安娜王妃等)

7、思路拓展,讨论:居里夫人的美丽给以我们什么样的启迪?

我眼中的美是怎么样的?

11、以《我眼中的美》为题写一篇短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二课《用心灵去倾听》教学方案


12*用心灵去倾听

一、教材阅读

1.课文简说。

来源于西班牙的《都市生活报》,我国《参考消息》翻译并刊登了。课文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全文围绕“我”与苏珊的交往过程这条主线展开,脉络清楚。课文先写“我”开始以为苏珊是住在电话机里的无所不知的小精灵,只要拨“105”,就能得到她的帮助。然后写“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情急之中拨通了电话,得到了苏珊的热情帮助,对她产生了好感。接着写“我”与苏珊聊天,苏珊总是用心灵倾听“我”的声音,耐心地给“我”帮助与安慰,她成了“我”从未谋面的第二个母亲。最后写长大后,“我”利用回故乡的机会与苏珊取得了联系。就在我们约定见面的前夕,苏珊不幸病逝了。“我”深切地怀念她。

课文采用儿童的视角观察事物,选取一些平凡的琐事来表现人物品质,语言朴素自然,平凡中包含深情,读来真实可信,生动感人。课文多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如,第十四自然段“苏珊?你能告诉我‘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吗”与第七自然段“‘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照应;第十五自然段“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与第五自然段“我对小精灵说:‘我一个人在家,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了……’”照应;最后一段“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与第十自然段“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照应。这样写,使得全文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选编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二是进一步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找到听“我”说话的人,其实就是找到了希望。那天,“我”在玩耍的时候,手指被锤子砸伤了,非常希望得到帮助,可是“家里没有人,哭也不会有谁听见”,“我”显得多么的孤独无助。只好把希望寄托在那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身上。听到苏珊的温柔的嗓音,“我”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了抚慰,终于放声大哭。这既是伤痛带来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独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②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在“我”的记忆中,苏珊是个无所不知的小精灵。苏珊面对“我”一个个简单而幼稚的问题,就像一位母亲那样“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中,两个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结成了母子般的情谊。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苏珊的爱心,语言虽然朴实,读来却令人十分感动。

③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不仅痛苦,同时对死亡充满了恐惧。如何化解“我”心中的伤痛,不让死亡留给“我”太多的恐惧呢?苏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种说法。是啊,小鸟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唱歌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听着这样的话,笼罩在孩子心头的阴影立刻消散了,快乐又回到了孩子的身边。苏珊的善良、乐观由此可见一斑。

④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谋面”就是见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第二个母亲”来形容苏珊,看得出“我”对苏珊的爱。苏珊不是“我”的母亲,我们也从没见过面,是电话线把两个人紧紧地连在一起:苏珊就像母亲那样,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予以安慰。这就是“我”长大后,离开家乡,知道电话是怎么回事后想见到苏珊的真正原因。文章这样写,也为下文“我”回到家乡后主动与苏珊联系作了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对词语的理解。

着迷:对人或事物产生难以舍弃的爱好。

密语:秘密的通信用语。为了保密,通常用数字、字母、单词等代替真实的通信内容,也叫暗语。

谋面:彼此见面,相识。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2.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建议

1.问讯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我国,许多公众服务场所也都设有问讯处,比如,医院、车站、码头。这些问讯处,为人们就医、乘车(船)带来很大的方便。学生对问讯处应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特别是农村孩子,即便出行也是有大人带着的。因此,结合本课教学,教师可稍作解释,也可以让学生利用双休日等休息时间,就近观察车站或医院的问讯处,了解问讯处的服务时间与服务内容,实地感受问讯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问讯处工作人员交流。

2.是一篇略读课文,记叙的内容又是儿童生活方面的,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然后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的哪些内容让自己感动,把感动自己的语句画下来,和大家交流。提醒学生重点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如,苏珊面对“我”的提问,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又如,“我”心爱的小鸟死了,苏珊却说是“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心声的美好心灵,感受“我”对苏珊母亲般深厚的感情。最后,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用心灵倾听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

3.课题“用心灵去倾听”,是对苏珊工作的高度概括与肯定,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苏珊作为问讯处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工作。对于文中的孩子,苏珊不仅用心灵倾听,更用心与孩子交流,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灵守护神。如,当孩子的手指被砸伤时,她从孩子的哭声中,听出了孩子的孤单、恐惧与无助,她用悦耳的声音帮助孩子消除恐惧,指导孩子实现自救,赢得了孩子的信任。又如,当孩子因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去伤心时,苏珊宽慰孩子,消除孩子对死亡的恐惧。可以围绕课题,引导学生谈谈各自的认识,启发孩子: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4.情感丰富,适合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老师可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如,回忆“我”的金丝雀突然死后的那部分语句,人物感情丰富,是感情朗读的好材料。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把握人物的心情:“我”伤心、痛苦,无法接受眼前的事实,渴望得到安抚;苏珊听懂了“我”的心声,她用自己乐观的生活态度影响“我”,引导“我”走出痛苦的阴影。然后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把感情表达出来,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5.目前,我国有相当数量的声讯台,这些声讯台良莠不齐。有的确实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也有不少声讯台以赚钱为目的,利用青少年辨别能力差的弱点,千方百计诱骗青少年拨打电话。个别的甚至利用色情引诱青少年上当受骗。因此,结合本课教学,也要引导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正确利用现代信息渠道。

四、教学案例

让生命更美好

师:请大家读读这个句子:“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唱歌。”

师:谁能告诉大家:是什么原因让苏珊说这番话的?

生:因为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很伤心。

师:你怎么知道“我”很伤心?

生:作者说“我非常难过,心比被锤子砸了的手指还疼”,锤子砸了手指,作者说心比手指还要疼。看来作者确实伤心了。

师:作者告诉苏珊自己很伤心了吗?

生:没有。

师:一起读“我”说的话。(生读)那苏珊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苏珊是从“我”的话里听出来的。

师:老师再读“我”的话,你们用心听,看听出了什么?(师读“能告诉……一动不动了呢?”)

生:我听出来了,作者非常不愿意金丝雀死去,他希望金丝雀只是不动了,过一会儿还能活过来。

生:我听出来了,作者对死充满了害怕。

生:我听出了作者伤心到了极点。

师:你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这些苏珊听出来了吗?

生:听出来了。

师:是的。她是一直用心在倾听“我”说的话,当然听出来了。那么,苏珊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作者金丝雀死了呢?这说明了什么?

生:她很有爱心。她不想让“我”太伤心。

生:她很乐观,把死看成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师:是的。让我们学着苏珊的语气来读这句话。(生读)

师:听了苏珊的话,“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生:作者不伤心了。我是从课文第11段中知道的。

师:请你读读这一段。

《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教案二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教案二”,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侵蚀、隐退、乏力、荣誉、头衔、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课后含义。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居里夫人的文字、图片或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力的精神。

难点: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文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第一课时

一、预读课文,交流收获

1、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⑴小组长检查生字认读。

⑵课件示词语,学生开火车读。

⑶重点指导:藤、誉。辨析:宠庞衔街

2、了解文中主要人物,请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

3、学生展示课文的朗读情况。

4、审题入手,预设问题

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含义吗?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

5、根据预习,学生解答一部分疑问。

教师相机播放居里夫人的演讲录像,领略居里夫人的美丽。学生描述居里夫人的形象,并读出文中句子。

教师小结:居里夫人确实拥有美丽的容颜,而外在美是短暂的,易逝的,是什么使居里夫人的美丽能跨越百年?(内在美)这种内在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让我们走进课文寻求答案。

二、细读课文,解读美丽

1、访问学生准备怎样读课文,领略居里夫人的美丽。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品读36自然段。

2、学生默读文章,画出相关语句。(学生可以把想法标注在空白处)

3、学生交流,教师边引导学生体会居里夫人的美丽所在,便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品读有关语段,深入理解美丽的内涵。

预设:A、对科学坚定执著,勇于探索的美。

a、就像是在海滩别人摘叶她问根。

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但别人没有研究下去,体现了居里夫人善于发现问题执著探究的精神。

b、为了提炼纯净的镭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引导学生从一口大锅、一个废弃的破棚子体会工作条件的艰辛。衣裙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体会不但辛苦,还有被烧伤的危险。可能体会到居里夫人的工作可能成功,但也有可能白费心血,体现出科学研究的艰辛及执著。

c、经过三年又九个月0.1克镭

三年又九个月时间漫长;成吨的矿渣和0.1克镭对比悬殊,体会她对科学事业的坚定信念和执著的追求;终于体现出成功的喜悦。

B、无私奉献

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浑身乏力,直到她身后40年不停地释放。引导学生理解她美丽健康的容颜在悄悄隐退。为什么还觉得这是居里夫人的美丽所在呢?

小结:居里夫人用美丽健康换来了科学实验的巨大成功,换来了对人类的巨大贡献,这种美丽是能够跨越百年的,是永恒的。

C、淡泊名利的美

她本来可以当玩具,在所有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夫人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联系生活实际,想想你和身边人是如何对待自己的荣誉的?

小结:居里夫人一心想着人类的科学事业,视名利如粪土。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居里夫人最美的地方。

4、适时指导朗读。

三、回读全文,提升认识

学习了课文,你们对跨越百年的美丽有什么新的理解?学生谈后小结: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表现在她美丽的容貌,更重要的表现在她那坚定执著的信

念与追求,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上。所以,她的美丽才会牢牢铭刻在人们心中,才会跨越百年,甚至永远。

四、作业设计

1、继续搜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

2、掌握生字词的书写。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回顾课文内容

1、词语: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

2、同桌互查,自我改正,教师指导普遍存在的问题。

3、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哪些地方给你留下印象最为深刻。

二、相互质疑,解疑,深入探究课文

1、请同学们再来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是否还有不懂的问题,在课文中做出标记。

2、提出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感性兴趣的问题与同学们一起探究。

3、共同探究:具备怎样的品质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

三、随文练笔,巩固拓展

1、交流学生课外搜集的居里夫人的故事,引导学生从多个侧面理解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

2、大家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也有一颗感悟美的心灵。同学们听了居里夫人的故事后,你还能发

现哪些美丽?鼓励学生拿起笔来,把心中对居里夫人的赞美之词写下来。

3、交流欣赏。

四、布置作业

1、将居里夫人的故事复述给自己的亲人听。

2、推荐阅读书目《居里夫人》、《科学家的故事》。记录下自己的感悟。

《《跨越百年的美丽》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二册)》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六年级的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620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