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种群数量的变化》同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种群数量的变化》同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4.2《种群数量的变化》同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课题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教学

目标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2.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3.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4.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教方学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析重点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难点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种群数量的变化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图一)
产生原因: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
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图二)
产生原因:环境条件如空间、食物、天敌等制约。

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图一)
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
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图二)
影响因素
人为因素:如人工养殖
〖引入〗在第一节中,我们学习了种群数量的影响因素,大家看“问题探讨”,思考讨论准备回答。
〖提示〗1.Nn=2n,N代表细菌数量,n代表“代”。
2.N=2216。
3.细菌数量不会永远按这个公式增长。可以用实验计数法来验证。
〖问题〗再以“本节聚焦”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注意力。
〖板书〗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并完成P66图4-4细菌种群的增长曲线

教学过程〖旁栏思考题1〗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不够精确。
〖问题〗在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是怎样的呢?
〖答并板书〗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学生活动〗阅读P66第三段到第五段。
〖板书〗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型。
Nt=N0λt
〖问题〗“J”型增长能一直持续下去吗?
〖板书〗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学生活动〗阅读P67并完成“思考与讨论”。
〖提示〗1.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可以采取器械捕杀、药物捕杀等措施。2.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可以采取措施降低有害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①如将食物储藏在安全处,断绝或减少它们的食物来源;②室内采取硬化地面等措施,减少它们挖造巢穴的场所;③养殖或释放它们的天敌,等等。
〖旁栏思考题3〗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同一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问题〗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都能在K值维持稳定吗?
〖板书〗3.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典型例题
例1(2000年广东卷)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
A.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B.所有生物成熟个体的总和
C.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D.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解析种群是指一定时间、空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不同的生物不属于同一个种群;同一时间、空间内的同种个体是一个种群,这些个体不仅包括所有成熟个体,也包括所有幼年、青年、老年等所有个体。但种群不是同种生物简单的相加,而是具有一系列一个个体所不具备的种群特征。即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才能成为真正的种群。本题正确答案是C。
例2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a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b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解析根据题意,种群a随着时间的延续,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达到K值时趋于平衡,呈现出“S”型增长曲线。之所以不能无限增长,主要是种群数量的不断增加,种内斗争加剧而致。种群b在前期不断增长,尚未达到K值就锐减,既不是“S”型、也不是“J”型增长曲线。从曲线图分析推出二者不是竞争关系,因为开始时二者的数量同步增长了一段时间,排除竞争可能性;也不是捕食关系,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呈波动的关系,且不同步,相差一个时间段。从图中看不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
目标检测
1.适当密植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但种植过密反而减产。用生态学观点进行的
正确解释是()
A.过度密植导致害虫大量繁殖B.过度密植造成通风不良
C.过度密植造成种内斗争激烈D.过度密植造成杂草生长旺盛
2.用标志重捕法来估计某个种群的数量,例如在对某种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对该种群的数量估计,哪一项是不正的()A.种群数量可用N表示B.种群数量大约为88只
C.该种群数量大约为100只D.N=39×34÷15
3.下图是一个鼠群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生长曲线图。试分析在曲线中哪段表示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速率的限制因素
A.EF段B.DE段C.BD段D.CB段
4.(多选)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CO2浓度条件下,分别测定强光和弱光时不同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量如下图所示,请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题中叙述的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光照
B.同等光照条件下,玉米比小麦的净光合作用量高
C.植物在强光下,光反应较强,导致植物强光下的净光合作用量高于弱光下
D.大多数农作物属于喜阳植物
5.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地行调查。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统计结果:
(1)A、B、C三种类型的草原对放牧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导致这三种类型的草原物种数量不同的关键生态因素是。如果将A草原与我国东北针叶林相比,两者之间恢复力稳定性较强的是。
(2)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①选取40cmX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参考答案
1C2.C3.A4.ABD
5.(1)A、B、C水A草原(2)①选取的样方面积不对。应取物种数量达到稳定的最小面积100cm×100cm。②取样方法不对。应在B草原中随机取样。③对种群密度值的估计方法不对。应以调查样方的单位面积中种群个体数量的均数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扩展阅读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案(1)


第四章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
1.导入
教师以“问题讨论”直接引发学生讨论: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无限的情况下,某种细菌每20min分裂一次。请同学们思考:n代细菌的数量是多少?(看教材“细菌繁殖产生的后代数量”图)
学生:2n
那么,你是怎么得到这个式子的?你是如何思考的?
2.种群增长模型的构建
(1)我们通过观察发现:
细菌每20min分裂一次,分裂后
的数量是上一次的2倍

如果资源和空间无限的话,
它的增长就不受种群密度的影响

第1代:2;
第2代:4
第3代:8;
……
第n代:2n
若以Nn代表n代的细菌数量,
则可以数学形式表示:Nn=2n

数学模型是否正确,需要
进一步的验证和修正。

(2)接着,大家来尝试构建数学模型。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无限的情况下,某种一年生生物T有4个体,一年后为40个个体。请同学们思考:此种生物第n年时的数量是多少?(要求同学们按照研究方法构建数学模型,临近同学可以讨论)

①每隔一年繁殖一次,繁殖后的数量是前一年的10倍;
②若资源和空间无限,其数量不受种群密度的影响;
③第1代:40;
第2代:400
第3代:4000;
……
第n代:4×10n
若以Nn代表n代的生物数量,即Nn=4×10n;
④进一步的检验和修正。
请大家完成T种群的增长曲线。(请一学生在黑板上完成曲线图,并修改)

3.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数学模型
在营养和资源无限的情况下,种群增长的曲线近似于字母“J”,所以称为“J”型曲线。根据前面的实例,同学们能否归纳出“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N0为种群的起始数量,则在问题探讨中N0为多少?在后一实例中N0为多少?
t为时间(年),也可以是月、日、小时等;
λ为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的种群数量的倍数,则在问题探讨中λ为多少?在后一实例中λ为多少?
Nt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
数学模型:Nt=N0λt
实例:1859年,一个英国人到澳大利亚定居,带去了24只野兔,没想到,一个世纪之后,这24只野兔的后代竟然达到6亿只以上。大量的野兔与牛羊争食牧草,啃树皮,造成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
问题:为什么24只野兔可以发展到6亿只以上?学生:食物、空间充裕,气候适意,没有天敌……
问题探究:你能否计算出这个实例中的λ?
学生:N0=24;t=100;Nt=6×108;则
6×108=24×λ100
4.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种群“J”型增长的过程中,如果突然出现了资源和空间限制,种群的数量增长将发生什么变化?请你修改“J”型曲线,假设这个区域最多能容纳20万个生物T。
学生修改结果:

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情况下,种群的数量趋于稳定,为什么?
学生:资源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对资源空间的竞争加剧,天敌增多,死亡率上升,出生率降低,当死亡率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停止,从而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
在资源、空间有限的情况下,种群的增长曲线近似于字母“S”,我们把它称为“S”型曲线。
著名的生态学家高斯做过一个实验:在0.5mL的培养液中放入5只大草履虫,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数量。经过反复实验,结果如图:

在第2、3天时,种群的增长很快,但是在第5天时种群数量基本维持在375只的水平上。也就是说,0.5mL的培养液所能维持的大草履虫的最大种群数量是375只。
我们把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最大种群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上一个实例中,K值是375只。比如,一个池塘在各种条件没有明显变化时,鲤鱼最多可以繁殖到2500条,则其环境容纳量即K值为2500条。
那么,在实际情况中,K值是不是固定不变的呢?可能发生什么变化?
如果环境进一步恶化,K值下降;如果环境进一步改善,K值上升。
①基于这一认识,你认为应该如何保护濒危动植物资源?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
禁止非法猎杀濒危动物和采集濒危植物;
减少污染;
避免人类活动的干扰。
总之,目的是提高环境容纳量。
②家鼠是有害动物之一,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方法才能有效地控制家鼠的数量?
学生:隐藏食物,避免暴露;堵塞洞穴,减少藏身之所;养猫;机械捕捉。总之,目的是降低环境容纳量。
5.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可见,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到了食物、空间、天敌、气候以及传染病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的种群数量总是在波动之中的。鲸鱼的数量在二战时恢复到较高水平,但是战后捕鲸业恢复了,捕鲸船吨位不断上升,导致鲸的数量急剧下降,甚至濒临绝灭。图示日本捕鲸:日本在11月18日开始,在南太平洋海域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捕鲸行动,他们挂着“科学研究”的旗号,不顾国际捕鲸协会的反对,坚决开始了日本迄今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捕鲸行动,并且计划捕鲸上千头,其中包括列入濒危物种的座头鲸。

在了解这些资料以后,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地利用资源?从“S”型曲线来看,你认为应该在曲线的什么区域上利用资源最好?
学生:K/2
为什么?
学生:增长速度最快,种群数量的恢复较快。
如果在K/2之上呢?
学生:可以,这时增长率降低了,但是种群数量较大,所以可以首先捕获一定数量的资源。
如果在K/2之下呢?
学生:不可以,增长率降低了,而且种群数量较小,很容易引起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甚至濒临绝灭。
总而言之,我们要坚持合理的利用资源,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资源由于过度利用而枯竭,这对于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板书:
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
观察:20min分裂一次,2倍
假设:资源空间无限,增长不受影响
数学形式表达:第1次:2
第2次:4
第3次:8
……
第n次:2n
Nn=2n
检验修正
“J”型曲线的数学模型:t表示时间(年),N0表示起始数量,
λ表示倍数,Nt表示t年后的种群数量。
则Nt=N0×λt
条件:食物、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
“S”型曲线条件:资源、空间有限
环境容纳量:环境不受破坏,一定空间,最大数量(K值)
环境恶化,K值降低;
环境改善,K值升高。
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的因素:食物、空间、天敌、传染病、气候
对资源的利用:K/2,增长率最大,有利于资源的再生

教学反思:数学模型的建构体现了学科交叉的思想,在教学应适当给予渗透;另外,在教学内容最后最好能够做进一步的归纳和总结,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更清晰和概括的认识,并加强学生记忆。

种群的数量变化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高中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种群的数量变化”,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十一课时
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2、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3、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4、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学习重点: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学习难点: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知识点观察与思考归纳与总结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阅读课本65-66页,思考:
根据细菌繁殖产生的后代数量,如何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结论:
以为横坐标,以____________为纵坐标,即可画出种群增长曲线。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一)阅读课本66页第3-5段,思考:
1、在理想条件下,种群的增长曲线会呈现何种增长方式?
2、自然条件下,在何种情况下种群易出现这种增长方式?结论:
自然界中,理想条件下,如果以_______为横坐标,_________为纵坐标来表示,曲线大致呈型增长。
(二)“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回答:
在何种情况下会出现“J”型增长?其数学计算公式如何?模型假设:
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t年后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____。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观察课本67页图4-6,思考:
1、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是否符合“J”型曲线,为什么?

2、什么是环境容纳量?结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观察课本68页图4-7,思考:
种群的数量是否是一成不变的,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有哪些?结论:
在自然界,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很多,如、、_______、等,因此种群的数量总是在;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_________甚至。


〖例1〗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C、“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解析: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而保持相对稳定。可见种群增长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答案B

〖例2〗右图中表示在良好的生长环境下,“小球藻分裂繁殖的细胞数量”,“鸡产蛋数量(每天产一枚)”和“竹子自然生长的高度”这三个现象与时间的关系依次是()
A.乙.甲.丁B.甲.丙.乙C.丙.甲.乙D.丁.乙.丙
解析:在自然环境良好的情况下,对于小球藻来讲是可以无限制的增长,并且其增长速率是逐渐增加的,其增长曲线属于“J”型曲线,所以符合丙图的曲线;鸡每天只能产一枚鸡蛋,在数量上增长的速率是不变的,所以应该属于甲图所示的曲线;竹子虽然是在良好的生长环境中生长,也不可能是无限制的,这涉及到植物水分运输问题,其增长率是先增后减,为“S”型曲线,应该与乙图相似。
答案C


阿利氏规律
1.中心内容:动物有一个最适宜的种群密度,种群过密或过疏都可能对自身产生不利影响。
2.简析:动物的集群对物种的生存具有重大意义,但是集群的程度又意味着种群密度的高低或拥挤程度。阿利首先注意到,随着种群密度过大,将对整个种群带来不利影响,如它将抑制种群的增长率,增大死亡率,他还发现,集群后的动物有时也能增加存活率,降低死亡率。下图概括了阿利氏规律:(A)表示种群小时存活率最高(对某些种群来说是这样的);(B)表示种群中等大小时最有利,过疏过密都有害。此规律可指导保护珍惜濒危动物。要保护这些珍稀动物或将其引种到其他适宜地区,就要保证其具有一定密度若数量过少或密度过低就可能导致保护或引种失败,此规律对于指导人类社会也是有意义的。如在城市化过程中,小规模的城市对人类的生存有利,规模过大,人口过分集中,密度过高等,就可产生有害因素。因此,城市人口也应该有一个最适规模。在某些种群增长中,种群小时存活率最高(A),另一些种群中,在种群中等大小时最有利(B)。

种群数量的变化导学案


生物导学案
第4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1.说明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2.尝试构建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3.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构建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预习导航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____________。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包括: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概念: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在__________条件下种群增长的形式,如果以________为横坐标,
_____________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型
2.曲线:

3.模型假设:在__________充裕、气候适宜、没有__________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
的倍数增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的数量的________倍
4.建立模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模型中各个参数的意义:N0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Nt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
λ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概念:种群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____________的增长曲线,称为“S”型曲线
2.曲线:

3.在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_____________数量,称为环境容纳
量,又称______值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在自然界,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如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此,大多数种群的数
量总是在__________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______________甚至____________

互动课堂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2.原因:理想状态——_________________
3.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适用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2.原因:____________——资源空间有限
3.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适用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比较J和S型曲线
J型S型

形状

增长速率持续增长
增长率逐渐减小
应用1鱼类捕捞:在k/2时捕捞—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虫害、鼠害防治:在k/2以下防治,或者将其控制在k/2以下,更有效方法是降低环境容纳量
3保护濒危物种:提高k值,建立自然保护区

思考:
1.J型曲线的λ值分别处于什么范围内,种群的数量会上升、稳定、下降?
2.S型曲线的K值对于同一种群来说,是否是固定不变的?

五.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1.波动:自然界中大多数种群数量在波动中,即达到了动态平衡。
2.下降:在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下降甚至消亡。
3.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实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的成分、空间、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菌种、无菌培养液、_____________、滴管、显微镜
⑴将10ml无菌培养液加入试管中
⑵将酵母菌接种入试管中的培养液中,__________________
⑶将试管在__________℃的条件下连续培养7天
⑷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将__________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_______,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将计数板放在_______,___________观察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量
表格:
时间/天123456……
数量/个

曲线:

1.本实验需设置对照吗?

如果需要,请讨论对照组应怎样设计和操作?如果不需要,请说明理由

2.本实验需要做重复实验吗?请说明理由
3.如果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过多,难以计数,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

4.对于压在小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应当怎样计数?
5.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教案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
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2.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3.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4.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2.教学难点
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三、教学过程
〖引入〗在第一节中,我们学习了种群数量的影响因素,大家看“问题探讨”,思考讨论准备回答。
〖提示〗1.Nn=2n,N代表细菌数量,n代表“代”。
2.N=2216。
3.细菌数量不会永远按这个公式增长。可以用实验计数法来验证。
〖问题〗再以“本节聚焦”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注意力。
〖板书〗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并完成P66图4-4细菌种群的增长曲线。
〖旁栏思考题1〗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不够精确。
〖问题〗在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是怎样的呢?
〖答并板书〗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学生活动〗阅读P66第三段到第五段。
〖板书〗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型。
〖旁栏思考题2〗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①食物和空间田间充裕;②气候适宜;③没有天敌等。
〖板书〗“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Nt=N0λt
〖问题〗“J”型增长能一直持续下去吗?
〖板书〗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学生活动〗阅读P67并完成“思考与讨论”。
〖提示〗1.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可以采取器械捕杀、药物捕杀等措施。2.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可以采取措施降低有害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①如将食物储藏在安全处,断绝或减少它们的食物来源;②室内采取硬化地面等措施,减少它们挖造巢穴的场所;③养殖或释放它们的天敌,等等。
〖旁栏思考题3〗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同一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问题〗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都能在K值维持稳定吗?
〖板书〗3.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学生活动〗阅读P67~P69并完成“探究”。
〖小结〗略。
〖作业〗练习一二。
〖提示〗一、基础题
1.(1)在食物充足、空间广阔、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优越条件下,种群可能会呈“J”型增长。例如,澳大利亚昆虫学家曾对果园中蓟马种群进行过长达14年的研究,发现在环境条件较好的年份,种群数量增长迅速,表现出季节性的“J”型增长。(2)在有限的环境中,如果种群的初始密度很低,种群数量可能会出现迅速增长。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竞争就会加剧,因此,种群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停止增长,这就是“S”型增长。例如,栅列藻、小球藻等低等植物的种群增长,常常具有“S”型增长的特点。
2.(1)以年份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根据表中数字画曲线。
(2)食物充足,没有天敌,气候适宜等。
(3)作为食物的植物被大量吃掉,导致食物匮乏;自然灾害等。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408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