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部编人教版七下历史《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部编人教版七下历史《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了解安史之乱的过程,掌握其背景、时间和影响
2.了解黄巢起义的相关史实。掌握唐朝衰亡的原因、灭亡的时间和标志
3.知道五代十国更迭与分立的局面,辩证分析其影响
唐玄宗后期统治的腐败;唐朝的灭亡
唐朝的衰亡原因;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一、自主学习
1.开元末年以后,_________追求享乐,任人唯亲,社会尖锐,边境形势日益紧张。
2.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形成的局面。
3.755年,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被拥立为帝,即。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年被平定。
4.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唐朝的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的局面。
5.唐朝后期,统治腐朽,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严重,相互之间发生。
6.人民发动了大规模起义,在________的率领下,起义军攻入长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7.______年,朱温建立了政权,唐朝灭亡。
8.唐朝灭亡后,先后出现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____________”。
9.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局面的延续,虽然政权分立,但______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二、合作探究
史称“得人者昌”,“失贤则亡”。试结合唐代前期百余年用人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并总结其经验教训。
三、练习巩固
1.唐朝朝政日趋衰败是在()
A.贞观初年B.贞观末年C.开元初年D.开元末年
2.唐玄宗任人唯亲,此处人不包括()
A.高力士B.李林甫C.杨国忠D.魏征
3.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内奸,和部下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
A.安史之乱B.七国之乱
C.八王之乱D.唐太宗对突厥用兵
4.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这是()
A.黄巢起义军B.陈胜吴广起义军
C.钟相、杨幺起义军D.李自成起义军
5.唐朝灭亡的标志是()
A.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
B.朱温兼并了北方割据势力
C.朱温建立后梁
D.安史之乱的发生
6.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评价错误的是()
A.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
B.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
C.南方地区受战乱影响较小
D.政权分裂使统一成为不可能
7.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什么?简述这一事件的经过及造成的影响。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唐玄宗矛盾2.行政外重内轻3.安禄山安史之乱唐肃宗7634.由盛转衰中央权力藩镇割据5.宦官兼并战争6.黄巢7.907后梁8.北方黄河流域五代十国9.藩镇割据统一
二、唐太宗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听取规劝,调整统治政策,出现“贞观之治”;武则天重视人才,任用贤臣,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在开元年间,重视官员的选用与考核,任姚崇、宋璟等为相,出现“开元盛世”。“开元”以后用人失当,任李林辅、杨国忠为相,酿成“安史之乱”。经验教训:完善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要用德才兼备、敢言直谏者;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危害严重。
三、1.D2.D3.A4.A5.C6.D
7.安史之乱。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在灵武被拥立为帝;唐朝内调西北地区精兵,并在北方少数民族的援助下,在763年平定了叛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相关推荐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知识与能力 知道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大大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加深了唐后期政治的腐败和国势的衰落,理解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过程及影响;了解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认识五代十国的名称及出现分裂局面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从而提高总结和分析历史经验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五代十国朝代不断更迭的原因,使学生明白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对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帝王昏庸享乐导致国家衰亡的道理;通过五代十国南北方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政局稳定,经济才能发展。

教学重点:安史之乱。
教学难点: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多媒体出示新闻材料:2016年10月28日讯,凝聚了梅葆玖先生艺术追求的大型交响京剧《大唐贵妃》将于2016年12月3日、4日登上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的舞台。这是继2003年首演、沉寂了13年后的首次重排。杨贵妃和唐朝衰亡有没有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段历史。

一、安史之乱
教师讲解:唐玄宗统治后期,由于宠爱杨贵妃,重用李林甫和杨国忠,逐渐不理政事。正因为他的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节度使权力膨胀,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此时边将安禄山身兼三地节度使,位高权重,逐渐扩张势力,于755年联合部将史思明发动了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这一部分内容,理清安史之乱的过程。
教师出示图示,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回答: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从河北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
多媒体出示: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杜甫《垂老别》
汝、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或有衣经者。
——《旧唐书回纥传》
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榛荆,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旧唐书郭子仪传》
以上材料说的是什么事件?此事件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补充:以上说的就是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于是农民们发动了大规模起义。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上的相关内容,并试着找出黄巢起义的原因。
学生回答: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②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无力控制藩镇;③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④连年灾荒。
多媒体出示黄巢起义路线图:
教师讲解:公元875年,王仙芝、尚让等在长垣(今河南长垣东北)起兵。黄巢在冤句(今山东菏泽市西南)与子侄黄揆和黄恩邺等八人起兵,响应王仙芝。所以又说黄巢起义是王仙之起义的后续。在黄巢带领下,起义军采用流动作战的方式,避实攻虚,走遍今天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陕西等省广大地区,动摇了唐朝的统治。最后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黄巢起义在唐末民变中,是历时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但最终却被朱温与其他藩镇势力联合镇压。
之后原农民起义军将领,后投降唐朝的节度使朱温逐渐控制了朝政,最终于907年,建立后梁,唐朝至此不复存在。由此也拉开了五代十国的序幕。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五代十国是唐宋之间,诸多政权并立,封建王朝频繁更替的大分裂时代。朱温用“禅让”的办法夺得帝位,国号梁,因这个国号在前面历史中出现过,所以给它加“后”字以区分。此后的五十多年里,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相继统治黄河流域,合称五代。那时候,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总称十国。
可以看出,这时的政权四分五裂,更迭频繁。比如五代,50多年里就更换了5个朝代,也就是说,谁兵强马壮,拥有重兵,谁就能当皇帝,那么,这种政权的实质是什么呢?
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教师总结:正因为如此,人民生活十分困苦,渴望统一,到了五代十国后期,统一趋势不断加强。五代中的最后一个君主周世宗就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所进行的政治改革,加快了统一的进程。那么,周世宗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哪些?作用如何?
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知识拓展“周世宗改革”。
学生回答后,教师评讲:
周世宗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①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修订法律;②经济上注重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③军事上整编中央禁军,削弱地方兵权。经过改革,经济得到了恢复,疆土得以扩展,为后来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准备了重要条件。

七年级历史下册《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学案人教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下册《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学案人教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七年级历史下册《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学案人教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了解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和背景;了解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的基本史实;把握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后期的比较,让学生体会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将直接导致不同的后果,培养学生对比辨析、以史为鉴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比,认识到统治者个人的作为,将直接影响历史发展的轨迹,甚至导致一个王朝,一个国家的衰亡,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2.从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维护国家大一统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唐玄宗后期统治的腐败;唐朝的灭亡
教学难点:唐朝的衰亡原因;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玄宗幸蜀图》图)讲述杨贵妃的死:唐玄宗一众到了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市西北23里)途中将士饥疲,六军愤怒,陈玄礼认为杨国忠作乱才导致安禄山谋反,请李辅国转告太子想杀杨国忠的意图。这时吐蕃使者正率领20多人围堵杨国忠,抱怨没食物。有官兵喊:“杨国忠与胡虏谋反!”杨国忠骑着马逃到西门,被众人杀死肢解,头被枪挑着竖在驿站门口。陈玄礼及韦谔请求玄宗杀死杨贵妃。高力士劝说玄宗保军心安定,杀死杨贵妃。玄宗忍痛命令高力士在佛堂缢死杨贵妃。此后,玄宗入蜀。后世史家认为“马嵬之变“是一场“有计划的兵变“。这就是《玄宗幸蜀图》的历史背景,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朝由盛世到衰败的过程,以从中汲取教训。
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安史之乱
(一)背景(原因):
(多媒体展示唐玄宗的画像)学生探讨:安史之乱爆发的历史背景?

答案提示:1.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2.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3.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4.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二)过程
(多媒体展示以下列材料)史料解读
安禄山兼三大兵镇独掌15万的兵力,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讨杨之名举兵叛唐。
1.(多媒体展示黄巢起义图)学生读教材和图,抢答黄巢起义的背景和结果

答案提示: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日益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结果:起义军虽然一度攻占了长安,最终却被原为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起义。
2.(多媒体出示问题:唐朝灭亡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朱温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目标导学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五代十国,包括五代与十国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2.(多媒体出示问题: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根据课本知识,抢答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
答案提示:唐朝藩镇割据。
2.(多媒体出示五代十国的地图,提出问题: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答案提示: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三、课堂总结
唐朝盛极一时,最后因为唐玄宗的奢侈腐化而导致了王朝的衰败,和接下来几百年的混乱,我们应该从唐玄宗前后半生的所作所为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戒骄戒躁,始终如一。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再现了唐朝由盛世到衰败的过程,重点是记诵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得出正确的教训和人生观。在本课中,充分展示了唐玄宗统治后期的腐化,和其带来的严重后果,以此启发学生,让他们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在就是认识到五代十国虽然混乱不已,但其中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从而意识到,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宿愿。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酿成“安史
之乱”的情况;知道唐末农民起义及唐朝的灭亡、中国进人纷乱的“五代
十国”时期等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的了解,认识到治理国家要完善人才
选拔制度,用人要德才兼备的重要性;通过思考“强盛的唐朝为什么会爆
发安史之乱”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唐末农民起义的爆发也
是唐朝政治腐败的结果;理解出现“五代十国”纷乱局面中的统一因素,
认识到国家民族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重点安史之乱、五代十国。
教学难点“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及影响、认识到安史之乱是唐朝
由盛转衰的转折点r藩镇割据的概念及其所造成的危害。理解五代十国
时期存在的统一因素。
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新授课
唐朝安史之乱、反映安史之乱的诗歌及五代十国形势图等

一、复习
提问上节内容,突出“开元盛世”。
二、导入新课
唐朝有一位著名的诗人,写了一首《忆昔》诗,称赞“开元盛世”,同学
们还记得这位诗人的名字吗?(杜甫)大家还记得这首诗的内容吗?(忆
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答得很好。尽管这首诗不无溢美之处,但大体上还是符合事实的。这么
一个难得的盛世局面,到了天宝年间竟从顶峰急剧地跌落下来。唐朝由
盛而衰,从衰落到灭亡。这些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总结:朝政腐败,预伏着危机。
2.安史之乱:让学生看《安史之乱》示意图。
让学生说出安史之乱的时间、叛军将领。
简单概括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内部兵力空
虚。直接原因:节度使势力日益强大。
3.安史之乱的重要影响:藩镇割据
(1)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唐朝的
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地方上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
局面。
(2)教师可补充介绍:玄宗时,边境共设10个节度使。安史之乱期
间和以后,唐朝增设了许多节度使。不少节度使管辖的地区,名义上是唐
朝的藩镇,实际上是割据势力。“虽称藩臣,实非王臣”。藩镇之间、藩镇
和中央之间,不断争战,一直持续到唐朝灭亡。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
了唐朝后期的统治力量。
三、讲授新课
(一)安史之乱
1.引述白居易《长恨歌》中的诗句,讲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3)注意讲清藩镇割据的概念;结合《敦煌壁両中的节度使出行图》,
加强形象记忆。
4.评价唐玄宗
学生讨论后得出: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贤人,励精图治,锐意改革,
使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空前发展,把唐朝推向全盛,
出现开元盛世的局面,这是他的功绩。而唐玄宗统治后期,却重用奸臣,
贪图享乐,荒于朝政,导致安史之乱,国家日趋衰落,这又是他无可争辩的
过失。所以,唐玄宗有功有过。但总起来说,唐玄宗应该是一位有作为的
皇帝。
经验教训:完善人才选拔制度,用人要德才兼备,任人唯亲,姑息养
奸,危害严重。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唐朝后期政治腐败:藩镇割据,混战不已;宦官专权,把持朝政。
2.黄巢起义:
(1)背景: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灾荒,无以为生,大
规模农民起义爆发。
(2)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
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学习此节内容时,可让学生看《黄巢起义流动作战》示意图,自制《唐
末农民战争》表。通过图和表让学生记住黄巢起义的主要内容:
原因土地兼并,租税苛重,战火连綿
爆发875年,黄巢;山东、河南一带
特点流动作战,转战大半个中国
高潮进入长安,建立政权
失敗884年,黄巢在泰山兵败自杀
作用瓦解了唐朝的统治
3.唐朝灭亡: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的朱温,后投降朝廷,被封为节度
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他逐渐控制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
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概念:唐朝灭亡后的50多年里,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
朝代,相继统治黄河流域,合称五代。那时,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先
后出现了十个割据政权,总称为十国。
2.让学生看P25“五代十国形势图”,了解五代十国的基本情况。
教师归纳: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割据继续扩大,军阀间的不断混战,给
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符合历史发展的
趋势和广大人民的愿望。
3.结合P26《知识拓展周世宗改革》,了解到了五代十国后期,统一
趋势不断加强。五代中的最后一个君主周世宗就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
帝,他进行政治改革,经济得到了恢复,疆土得以扩展,为后来结束分裂割
据局面准备了重要条件,加快了统一的进程。
四、课堂小结;
唐朝从618年李渊称帝起到907年唐朝灭亡为止,共存在了将近300年的时间。其前期和后期各占一百四、五十年。唐前期曾出现过“贞观
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盛世景象,唐朝呈现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国力强
盛的繁荣局面。唐朝后期,政治腐败,各种矛盾尖锐起来。唐朝从强盛转
向衰落,安史之乱是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以后,地方上出现了藩
镇割据的局面,中央政府里出现了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进一
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加速了唐朝的衰落。唐末,一场席卷大半个中
国的农民战争,瓦解了唐政权。最后唐朝被节度使所灭。

完成对应课时练习。
附:板书设计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165.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