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参考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参考”,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m.jaB88.COM/p>

第五单元 步入书林

【单元学习目标】

一、有意识地培养阅读序言、后记和内容提要的习惯,通过序言、后记和内容提要的阅读,把握一本书的主要信息。

二、了解序言、后记和内容提要的基本架构,掌握序言、后记和内容提要的读写方法。

三、感受序跋作者如同向导那样引领我们步入书林的热切情怀,激发读书的兴趣。

【基础知识学习】

一、从音节看,单音词是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如:三、发、人。 复音词是由两个或更多的音节构成的词。复音词又分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双音节词包括联绵词、音译外来词。联绵词又有双声、叠韵、普通三类。多音节语素一般是音译外来词。

二、从语素看,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单纯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合成词主要类型有五种:

联合式,由两个语素并列融合而成,如:语言、矛盾、国家、高低、线索、形态。

偏正式,语素间有修饰被修饰关系,如:红旗、内部、粗心、热爱、笔谈、秋收。

补充式,语素之间有补充说明关系,如:认清、打倒、缩小、改正、煽动、打动。

陈述式,语素间有陈述被陈述关系,如:眼花、心虚、胆怯、心细、性急、年轻。

支配式,语素间有支配被支配关系,如:带头、动员、签名、耐劳、示威、举重。

【教学安排】

《〈安徒生童话〉前记》二课时;

《〈昆虫记〉译本前言》一课时;

《〈繁星〉〈春水〉内容提要》二课时。

【每周一诗】

1.《鸳鸯耳》池北偶:

两个耳朵,只用一个。

偏听偏信,不由分说。

用的发达,废的萎缩。

难过,难过!

2.《马嵬》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

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

泪比长生殿上多。

3.《鸳鸯耳》主要是讽刺“偏听偏信”的人。

精选阅读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1


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激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团结协作观念和舍己为人的品质。
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探险知识、地理知识和其他文化知识,继续提高阅读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继续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教学要点:
1.复习并巩固本单元的重点知识。丰富探险知识、地理知识和其他文化知识。
2.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团结协作观念和舍己为人的品质。
课前准备:
学生以列表格的形式总结本单元的内容。
教学设想:
这是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单元。它表明了我们对探险这一过去被国人相对忽视的人类文化活动的价值倾向。一个民族任何时候都需要有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而探险正代表了这种精神。当前,全球一体化在加速,不同民族、种族、国家、意识形态之间交流、沟通越加频繁,打破隔阂,互相借鉴、吸收对方的文化精华,这已成为当下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从这一角度说,本单元的复习,要拥有一种全球文化和视角,具涂抹上鲜明的时代色彩。在复习并巩固本单元的重点知识,丰富探险知识、地理知识和其他文化知识的同时,激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团结协作观念和舍己为人的品质。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项:学生讨论后展示单元知识总结。
师生一起总结。
课文题目中心内容知识要点
登上地球之巅(1960年5月,)中国登山队员(从北坡攀援而上,)克服重重困难,终于登上了地球之巅.学习抓住特点进行生动的景物描写
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
荒岛余生,鲁滨逊身陷荒岛他用自己的理智和智慧解决了生存困惑寻求到了精神的寄托
学习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
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现出的人类优秀品质的精华,珍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伟大的悲剧斯科特一行从南极绝望而归以至悲壮覆灭的激起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真正的英雄深深的哀痛和对英雄的赞颂体会课文思想感情,感受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的人文精神。。
培养困境面前永不言退,对未知领域进行百折不挠地探索的精神。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
《两小儿辩日》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
多角度理解两篇短文的内涵。

第二项:内容拓展
盘古开天辟地
我国一些古代小说中,往往开头都写道:“自从盘古开天地”以来如何如何,历史也常常从他写起。盘古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神呢?传说当天地还没有分开的时候,宇宙就好像一个大鸡蛋,黑暗混沌一团,盘古就孕育在这里面。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一觉睡醒过来,觉得挺闷气,于是抓过一柄板斧,用力一挥,大鸡蛋突然破裂开来,天地开辟了,有些轻而清的东西,就上升成了天,另一些浊而重的东西,就下沉而为地。天地分开以后,盘古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
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天和地都各以每天一丈的速度不断增长,盘古也随它们的变化而变化,每天长高一丈。又过一万八千年,天越来越高,地越来越厚,盘古也越长越高大,长到据说有九万里那样高。他为了不让天地再合拢来,一直顶着天,支着地,象一根大柱子那样撑着。
这位为人类开辟了天地的大神,死的时候是很威武的。古代传说中说,他的呼吸化成了变幻的风云,他的声音变成了轰隆的雷霆,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和躯体变成五座高山,他的血液成为了奔腾的江河,他的筋脉变成了道路,他的肌肉成为了肥沃的田地,他的头发和胡须变成天上数不清的星星,他的皮肤和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他的精髓变成为珍珠美玉,连他流下的汗水都成为甘霖雨露,浇灌着万物生长。这样,盘古成了“天地万物之始”。
关于盘古,还有另外一种传说,盛行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之中,他们认为盘古是人类的祖先。大意说,他原是高辛氏养的一条美丽的狗,后来他帮高辛氏除掉了他的对手房王,因而立了功,高辛王遵约把公主嫁给了盘古。经过六天的修炼,他变成了狗头人身的形状。盘古和公主结婚后生下了三男一女,这就是人类的来源。至今,我国南方苗、瑶、黎等民族中,对盘古十分尊敬,称他为“盘古”还给他修了盘古祠、盘古洞。
女娲补天
我国古史神话传说中,有一位女神,她叫女娲。女娲是个什么样的呢?传说她是人首蛇身。女娲是一位善良的神,她为人类做过许多好事。比如说她曾教给人们婚姻,还给人类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而使人们最为感动的,是女娲补天的故事。
传说当人类繁衍起来后,忽然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起仗来,他们从天上一直打到地下,闹得到处不宁,结果祝融打胜了,但败了的共工不服,一怒之下,把头撞向不周山。不周山崩裂了,撑支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
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以终止这场灾难。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埋塞向四处铺开的洪流。
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苍天总算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龙蛇猛兽佥欠迹了,人民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但是这场特大的灾祸毕竟留下了痕迹。从此天还是有些向西北倾斜,因此太阳、月亮和众星晨都很自然地归向西方,又因为地向东南倾斜,所以一切江河都往那里汇流。
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
传说中后羿和嫦娥都是尧时候的人,神话说,尧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庄稼都枯干了,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为天气酷热的缘故,一些怪禽猛兽,也都从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里跑出来,在各地残害人民。
人间的灾难惊动了天上的神,天帝常俊命令善于封射箭的后羿下到人间,协助尧除人民的苦难。后羿带着天帝赐给他的一张红色的弓,一口袋白色的箭,还带着他的美丽的妻子嫦娥一起来到人间。
后羿立即开始了射日的战斗。他从肩上除下那红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一支一支地向骄横的太阳射去,顷刻间十个太阳被射去了九个,只因为尧认为留下一个太阳对人民有用处,才拦阻了后羿的继续射击。这就是有名的后羿射日的故事。
但是后羿的丰功伟绩,却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们到天帝那里去进谗言,使天帝终于疏远了后羿,最后把他永远贬斥到人间。受了委曲的后羿和妻子嫦娥只好隐居在人间,靠后羿打猎为生。
嫦娥又是怎样奔月的呢?在古书上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根据《淮南子》的记载是,后羿觉得对不起受他连累而谪居下凡的妻子,便到西王母那里去求来了长生不死之药,好让他们夫妻二人在世间永远和谐地生活下去。嫦娥却过不惯清苦的生活,乘后羿不在家的时候,偷吃了全部的长生不死药,奔逃到月亮里去了。另一种说法是屈原(约前340椩记?78)《天问》的记载,说后羿后来对嫦娥有不忠行为,和河伯的妻子发生暖昧关系,因而引起嫦娥极大的不满,便离开后羿跑到天上去了。嫦娥奔月以后,很快就后悔了,她想起了丈夫平日对她的好处和人世间的温情,对比月亮里的孤独,倍觉凄凉。
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
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边界、海拔8848.13米的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主峰,也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在藏族神话中被认为是五位仙女中的第三女神。她是万山之尊、地球之巅。
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巍然屹立在莽莽喜马拉雅山脉的最高处,常年覆盖着冰雪。它那金字塔形的峰体,在百公里之外就清晰可见,给人以肃穆和神圣的感觉。珠穆朗玛峰以其地球之巅的美誉,成为世界各国(地区)登山家心目中的“圣殿”,是每一个登山家的终生夙愿。
1921年,英国等探险家纷纷组队,投入巨资,攀登世界最高峰。而且,探险家们更看重从难度大的中国一侧北坡攀登珠峰,先后共组织了8次之多,但是均未能成功。其中,1924年,著名英国登山家马洛里等,凭借先进的登山工具和丰富的经验,顽强地攀登到珠峰北坡海拔8680米处,即“第二台阶”,马洛里和他的队友不幸遭遇山难,功亏一篑。人类攀登珠穆朗玛峰历史
自从1953年希拉里和丹增首次从南坡登顶珠峰后,从北坡登顶珠峰一直是新中国登山运动员的梦想。中国登山队于1955年开始组建,史占春为第一任队长。1960年,尽管处于经济困难时期,但是中国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计划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支持,中国登山队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闯过了一道又一道险关,年轻的队员王富洲、屈银华、贡布3人于5月25日凌晨4时20分成功登顶,首次完成了人类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夙愿,
中国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后,又在现代登山运动史上先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1975年第二次从北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藏族队员潘多成为第一个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女性;1988年中国与日本、尼泊尔联合组队,首次实现了珠峰南北坡双跨;从1988年至1999年,年轻的登山家李致新、王勇峰二人用了11年时间完成了攀登世界七大洲最高峰;2003年5月21日、22日,中国登山队的两批队员登顶珠峰成功;从1993年开始,中国西藏登山队开始踏上攀登14座8000米以上高峰的征途,截至2003年5月,他们已经攀登上了其中的12座山峰,并争取在今后两三年里实现既定目标。中国登山健儿的历次次登顶珠峰
南极科考小资料
我国南极考察始于80年代。1980年,首次派出两名科学家赴澳大利亚南极凯西站。1984年11月,我国首次组织南级考察队赴南极进行考察,并于1985年2月在西南极乔治王岛建成南极长城站。1989年2月,我国又在东南极建成第二个南极考察站———中山站。
随着两个站的建成,我国南极考察从建站为重点转为科考为重点。1991年,开始实施的科考“八五”计划,在极地气象、冰川、高空大气物理、地学、极地环境、海洋生物、物理海洋等几十个学科取得丰硕的成果。一批科研成果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南极大陆
冰封的南极大陆
南极洲的面积为1360万平方公里,总面积的97%为冰层所覆盖,形成南极冰盖。冰盖所覆盖的并非全部是大陆,一部分冰盖伸出在陆地之外,浮处于海面上,形成冰棚。南极洲最大的冰棚为罗丝冰棚,面积约达50万平方公里。南极冰盖不仅覆盖面积大,而且冰层极厚。目前测得冰层最厚的地方达到了4200米。由于南极大陆极为广阔,所以,尽管人类已经拥有“冰雷达”等先进技术手段来测量南极冰盖的厚度,目前已测出冰层厚度的地方还不到整个大陆的一半。广阔的南极冰盖犹如遮盖在南极大陆真实地貌上的神秘面纱,至今尚未被人类完全撩开
冰盖的形成与演化
南极大陆陆基的平均海拔为-150米。如果没有冰盖覆盖,大陆的绝大部分都应是被大海所淹没。但由于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所以即使是含盐量颇大、冰点很低的海水,在这里也会冰封万里。同样,由于寒冷的原因,这里的降雪也只会堆积而不会融化。雪越积越厚,深处的雪就会被压缩而逐渐冰化。到达100米深处时,积雪完全冰化,做为含气泡的冰。据测算,南极内陆部分的冰层每年新增约3-4厘米,沿岸地区每年形成20-30厘米。新的冰层不断地形成,照此下去,冰盖应该越来越厚才对,但事实并非如此。由于冰在受到强大的压力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所以,冰盖会由较高处的中心向较低处的四周缓慢流动。大范围的冰盖流动将使冰盖向海面突出,形成浮出海面的冰棚。
南极冰盖下的湖泊
南极冰被盖下的湖泊是目前关于南极洲的最热门的一个话题。最初发现冰下湖泊的是英国的研究人员。他们在用飞机搭载的冰雷达大范围地测量南极冰盖的厚度时,接收到一种强烈的水平反射回声。这些回声和来自冰被下地基的回声完全不同,由此进一步观察研究,他们发现了冰盖下的湖泊。
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观测了南极大陆50%的地区,共发现大约90个冰下湖泊。俄罗斯东方基地下发现的宽50公里、长230公里、总面积14000平方公里的冰下湖泊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冰下湖可能已经存在了一百多万年。在这与世隔绝了一百多万年的环境中,会发现什麽样的未知生物呢?这一待揭的谜底令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激动不已,他们对此充满想象,期待着新的发现。
陨石的宝库
南极冰盖的形成与演化机制使得南极洲成为地球上发现陨石数量最多、品种最全的大
陆。截止目前为止,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在南极洲收集到的陨石的总数超过17000颗。这其中最为轰动的是1984年发现的火星陨石,科学家研究表明,这颗陨石上可能含有生命存在过的迹象。
由于南极大陆冰盖覆盖的特殊环境,使得在此发现的陨石比其它地区发现的陨石更少被污染、更富有研究价值。
有关资料:载人航天史10座里程碑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绕地球轨道一圈飞行了108分钟,成为空间飞行的第一人。
1963年前苏联女宇航员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驾驶东方-6号航天飞船绕地球飞行48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飞进宇宙的女性。
1965年前苏联宇航员阿列科谢.列昂诺夫首次实现舱外活动。
1968年阿波罗-8成为第一艘绕月球飞行的载人飞船。
1969年美国的阿波罗-11使人类第一次在月球表面着陆。
1975年7月18日,美国阿波罗飞船与苏联联盟号飞船在地球轨道实现对接,并进行首次国际联合飞行。
1981年美国第一艘可部分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进行处女飞行。
1998年国际空间站(ISS)开始建造。
1999年中国进行第一次未载人飞行。
2001年3月23日,和平号空间站在飞行15年之后坠毁。第三项:关于探险
探险故事―难达之极
鲁滨逊探险故事
太空探险的真实故事
中国科学家探险故事
第五:演讲活动:以“我看探险”为内容,各小组先选出本组中最佳演讲高手和稿件,然后再在班内进行演讲比赛。优胜者的音频资料在学校电台广播。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识记字词

2.复习新闻有关知识

3.大致复习一些病句的修改

4.重点进行专题复习——莲

复习过程

一、字音字形

1.字音:亘()古钦()佩步履()蹒跚()()吞噬()伫()立翩跹(xiān)粗犷(guǎng)舷(xián)窗剔()透翱()翔浩瀚()瞩()目苍穹(qióng)歼( )灭崭()新镶嵌()

2.字形:履行-木屐(jī)混沌-馄饨(tún)瞩()目-嘱咐

3.多音:湖泊(pō)—停泊落(là)下-落后锐不可当-恰当

二、词语积累及其运用

呕心沥血问鼎苍穹锐不可当举世瞩目

(注意其意思及其用法)

三、有关新闻常识

四、新闻组成部分:

1.标题:正副标题

2.导语:以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事实

3.主题:具体介绍事实(起因经过结果)

4.背景:社会背景(某种环境下发生)

要求学会捕捉新闻信息

精选试题加以巩固

五、病句修改

参看课文P207页的练习一,并总结病句类型

成分残缺2.重复罗唆3.语序颠倒4.自相矛盾

六、复习专题-莲

背诵《采莲曲》、《莲叶》、《赠荷花》、《白莲》、《莲》

欣赏《爱莲说》

1.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2.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7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8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9《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0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1“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12.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复习参考


第七单元 宋词集粹(上)
【单元学习目标】
一、在反复吟诵,感受词和诗的区别,初步体会宋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二、整体把握每首词的大意,感受课文表现的画面美、情感美、哲理美,体味其中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三、理解词中蕴涵的积极的思想感情和高尚的情怀志向。
【基础知识学习】
一、词,是我国古代一种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诗。它始于梁代,成于唐代,极盛于宋代。由于音乐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音乐拍节,填写长短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后来,词逐渐和音乐分离,成为一种独立的诗体。由于词的长短句式更便于抒发感情,所以“诗言志,词抒情”的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唐代,民间词大都反映爱情相思,所以它在文人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诗余”。以浓辞艳句驰名的温庭筠和五代“花间派”,在词的发展史上有一定的位置。南唐李后主被俘虏后的词作,开拓一个新的深沉的艺术境界,给后世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宋代通过柳永和苏轼的重大突破,词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三、词大体分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词,典雅涪婉、曲尽情态,代表有柳永、晏殊、晏几道、李清照等。豪放词,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广阔社会生活,代表有苏轼、辛弃疾等。
四、词大致分小令(58字以内,最短的仅14字《竹枝词》、16字《十六字令》)、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达240字《莺啼序》)。一首词,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两段,称双调;有三、四段,称三叠、四叠。词的段,称为片、阕。
五、词有词牌: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取自名人诗文的语句,如《西江月》;依据历史典故,如《念奴娇》;名家自制。每个词牌,有一定的词谱。
【教学安排】
41.《蝶恋花》二课时;
42.《浣溪沙》一课时;
43.《采桑子》一课时;
44.《苏轼词三首》二课时;
45.《卜算子》一课时;
46.《李清照词二首》二课时。
【每周一诗】
1.《赠刘景文》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苏轼是 宋 朝大文学家,他与 韩愈 、 柳宗元 、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合称“ 唐宋散文八大家 ”。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161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