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四渡赤水出奇兵》导学案2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四渡赤水出奇兵》导学案2”,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四渡赤水出奇兵》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萧华的文学常识和《长征组歌》的创作背景。

2.了解长征和四渡赤水的历史知识。

3.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4.学习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预习检测:

1、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敌重兵(zhòng)压黔境(qián)雪皑皑(ái)草毯泥毡(zhān)

2、写作背景: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准备北渡长江,在川西北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1935年1月29西渡赤水,在云南扎西,遇重兵围堵,放弃北渡。2月18日东渡赤水,主力占桐梓、娄山关、遵义城,遵义地区作战,击溃和歼灭两个师八个团,俘三千人。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仗。后遇敌南北夹击,再次西进。3月16日西渡赤水,出兵川南古蔺。3月21日东渡赤水,小部牵制,主力向南,二渡乌江,将几十万敌军甩在江北。红军佯攻息烽,兵临贵阳,进军云南,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决定性的胜利。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途中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次渡过赤水河,牵着敌人走,调敌人的兵力出云南,为红军北上摆脱敌人围追堵截的得意之作,因为用兵出神入化,所以说“出奇兵”。

3、填空:萧华(1916—1985),江西兴国人。1930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65年他抱病写作完成了12首长征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同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轲、遇秋择其10首谱成《长征组歌》。

三、学习指导:

(一)、朗读感受: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读出气势。

(二)合作探究:

1、歌词内容可以分为哪两部分?中心句是哪句?

答:第一部分(第1—6行),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和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深情。

第二部分(第7—末行),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这一部分分两层。

第一层(6——9行),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

第二层(10—17行),展现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调动敌军最终摆脱其围追堵截而进行的几次重大战斗画面,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2、歌词的中心句是哪句?

答:中心句是最后一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3、歌词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毛主席的用兵如神?

答:歌词中展现了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调动敌军,最终摆脱其围追堵截而进行的几次重大战斗场面。表现了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这些场面有: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

4、红军长征途中困难重重,战胜这些困难的原因是什么?

答: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5、找出你自己喜欢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其所表达的情感。你觉得文中哪些词语用得好,说说理由。

(1)“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

答:写工农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时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2)、“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答:写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交代了红军四渡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

7、《四渡赤水出奇兵》中一系列动词的运用有什么作用?

答:《四渡赤水出奇兵》中的“压”,写敌军来势汹汹;“弃”、“丢”:写敌人狼狈不堪,前后对比鲜明“出”“飞渡”“临”“逼”“赶”“袭”,写红军作战机动灵活,“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8、歌词中为什么用了两次“横断山,路难行”,是简单的重复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这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

四、主题思想:

这首歌描写红军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活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五、当堂训练: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题:

1.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四渡赤水出奇兵》这个乐章的开头几句歌词用的都是三字短句。想一想,为什么?(6分)

答:。

2.就歌词内容看,《四渡赤水出奇兵》这一乐章除了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外,还表现了________,赞扬了________。

参考答案:1.都是用短句突出局势的严峻。《四渡赤水出奇兵》用短句拟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自然环境;2.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情,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战天斗地以野菜充饥(意思对即可)。

小编推荐

《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2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2”,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

1、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2、体会歌词中表现毛主席用兵如神,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所表现出的钢铁意志。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歌词中心句。

2、难点:体会歌词的气势美和音乐美。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四渡赤水出奇兵

课时目标:

1、了解有关四渡赤水的知识,体会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与乐观豪迈;

2、体会环境烘托与渲染的作用。

一、课文导入:

本文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①告别②突破封锁线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飞渡大渡河⑥过雪山草地⑦到吴起镇⑧祝捷⑨报喜⑩大会师。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成,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避孕药,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

二、作者简介:

萧华,江西兴国人。1930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军的团政委、总政治部青年部长、少共国际师政委。长征中任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共第八、十一、十二届中共委员。

歌词内容包括哪两部分?歌词的中心句是哪句?

三、背景介绍

四渡赤水: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1935年1月19日,一渡赤水;2月中下旬,二渡赤水;3月,三渡赤水、四渡赤水。红军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急行军渡过金沙江。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四、课文诵读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相结合。

五、结构分析: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歌词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6行),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和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深情。

第二部分(第7—17行),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歌词的中心句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六、文本赏析

1、“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开头几句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自然环境。

2、“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这两句写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交代了红军四渡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

3、“横断山……压黔境”,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这两句突出了四渡赤水河战役中红军巧妙运动、出奇制胜的特点。

4、“乌江天险重飞渡”,讲的是中央红军第二次渡过乌江的战事

5、“兵临贵阳逼昆明”,红军南渡乌江后,佯攻息烽城,大军继续南下,蒋介石当时正在贵阳指挥督战,害怕我军直取贵阳,急忙抽调部队增援息烽,并调云南军队到贵阳附近来防守。这时,红军出其不意,不沿公路直趋贵阳,而是向东进发,敌军纷纷向东调动,不料红军又突然转向西南,向云南方向急进,敌军担心红军进逼昆明,火速调集民团来守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指贵州军阀的“双枪兵”(敌军带有步枪和鸦片烟枪,人称“双枪兵”)不堪一击,一打就逃,红军乘胜急行军,向预定目标进发。

6、“调虎离山袭金沙”,指红军在调动大批敌军防守昆明后,虚晃一枪,撇开有防备的昆明,向敌人防守薄弱的金沙江挺进,抢占金沙江边的皎平渡渡口,经过7天7夜,红军全部渡过了天堑金沙江,跳出了数十万国民党军围迫堵截的圈子,由被动争取到主动,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7、“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最后一句是歌词的中心句,它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七、合作探究

1、体会“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描写作用?

明确:极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2、“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明确:写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交代了红军四渡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

3、红军面临的困境有哪些?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明确:⑴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⑵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

4、对这些困境的渲染有什么作用?

明确:为后文突出红军的神勇作了铺垫

5、课文中是如何表现红军的胜利的?

明确:⑴红军涉赤水渡天险的英勇,又写了军民鱼水般的感人亲情;⑵毛泽东运筹帷幄、料事如神的神奇出兵;⑶讽刺的手法把敌人溃不成军的丑态展示在我们面前。

6、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用凝炼的语言、丰富的画面展示了工农红军的英雄性格,塑造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

7、歌词的写作,除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力求生动形象之外,还讲究用词准确生动。试体会这两首歌词中用得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的一些词语。

明确:例如:“临”“袭”,写红军作战机动灵活、毛主席“用兵如神”。一个“迎”字,把雪山拟人化,写出了红军可亲可爱,写出红军的豪迈气概。

8、《过雪山草地》在组歌中是男高音领唱与合唱。你认为演唱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明确:根据歌词的中心句“革命理想高于天”,我们可以把感情基调处理为:坚毅、豪迈、有力。

八:理解背诵

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当堂背诵课文。

九、课时小结

1、中心意思:这首诗描写红军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活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2、写作特点:歌词长短相间,适当反复,语言高度概括,巧用动词。还多处运用贴切的比喻。增强了表达效果。

十、课堂巩固

阅读《四渡赤水出奇兵》完成下面练习。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1、歌词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路途艰辛,二是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

2、歌词中具体写出“出奇兵”含义的词语有:

3、从歌词看,红军克敌制胜的原因有哪些?

4、“敌人弃甲丢烟枪”,怎么是丢的是烟枪而不是枪,是否写错了?请说说你的看看法。

5、这两首歌词用简练的语言描写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两件大事__________

和__________。这两首歌词的中心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渡赤水出奇兵》教案教学设计3


(一)课文导入:

直接导入欣赏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

背景介绍:本文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①告别②突破封锁线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飞渡大渡河⑥过雪山草地⑦到吴起镇⑧祝捷⑨报喜⑩大会师。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成,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避孕药,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

四渡赤水: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1935年1月19日,一渡赤水;2月中下旬,二渡赤水;3月,三渡赤水、四渡赤水。红军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急行军渡过金沙江。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2、了解有关四渡赤水的知识,体会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与乐观豪迈;

3、体会环境烘托与渲染的作用。

(二)学

自学提示(自读歌曲完成1-5题)

1、“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描写作用?

明确:开头几句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自然环境。

2、“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明确:这两句写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交代了红军四渡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

3、红军面临的困境有哪些?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⑴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

⑵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

4、对这些困境的渲染有什么作用?(为后文突出红军的神勇作了铺垫)

5、课文中是如何表现红军的胜利的?

⑴红军涉赤水渡天险的英勇,又写了军民鱼水般的感人亲情;

⑵毛泽东运筹帷幄、料事如神的神奇出兵;

⑶讽刺的手法把敌人溃不成军的丑态展示在我们面前。

合作探究

1、《四渡赤水出奇兵》用词非常准确生动,请你从敌人、红军两方面各找出一些用得好的动词,分析其作用或妙处。

〖参考〗“压”写敌军来势汹汹,“弃”、“丢”写敌人狼狈不堪、望风而逃,前后对比鲜明,反衬我军的神勇;“出、飞渡、临、逼、赶、袭”写红军作战机动灵活,“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走”古义是跑,这里既说明红军徒步长征的艰难,又写出红军运动的快捷;“飞”写出红军再渡乌江天险的神速。

(三)悟

1.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神”在哪里?

如:“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度、调虎离山袭金沙等句”

2、读了本文后,你们体会最深的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用凝炼的语言、丰富的画面展示了工农红军的英雄性格,塑造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

(四)链

1、有感情朗读颂唱歌曲

2、理解背诵

呼风唤雨的世纪2导学案


呼风唤雨的世纪2导学案
学习内容呼风唤雨的世纪2
学习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学习分析学习时,可以先借助工具书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理解课题。然后围绕“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重点阅读第3、4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了解“农耕社会”是个怎么样的社会,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在近一百年中变为了现实。
学习准备资料卡片
学习流程导学策略
文中写哪个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板书: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
交流感悟。从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20世纪非常了不起?全班交流相关的句子,简述自己的感受。
【出示第四自然段】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①学生自由读这一段。
②这段话中举了哪些科技成就?这么多巨大的成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跟我们的祖先比比,哪儿方便了,哪儿舒适了?③对这些成就,这些改变,你的心情怎样?读一读这一段,把高兴、激动、自豪、幸福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齐读。④大家发现没有,这段话举了很多例子告诉我们20世纪的成就。你还能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吗?⑤在人类历史的百万年间,我们只用了短短的一个世纪,短短的一百年,就取得了那么多巨大的科技成就。太令人骄傲了!文中有一句诗对此进行了称颂,在哪儿?⑥所以,面对这样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改变,我们不能不承认——(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出示第三自然段】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①学生读这段话。②我们的祖先他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他们想过上好的生活吗?但是他们只能靠幻想,那我们祖先的幻想在哪儿,他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现在有没有让“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变成现实?怎么实现的?③何止这么一点幻想变成了现实!你随便代我们祖先说一个幻想或者美好愿望,现在一定能帮你实现。谁来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感受科学成就之大)⑤祖先的幻想,今天的现实!多么强烈的对比呀!你感受到了吗?其实,对比是一种很好的说明方法。通过对比让我们更直观,更清楚地感受到了20世纪取得的巨大成就。⑥在20世纪的一百年中祖先的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我们又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同学们的证据充足,我们不得不赞叹: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加感叹号)是什么让20世纪呼风唤雨呢?正如——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文章的前面也讲到这个意思,你知道在哪吗?科学技术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时代,给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同学们感受到了吗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出示问题,小组学习
三、个人展示
四、老师总结,升华主题。
教学后记

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2(人教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2(人教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2(人教版)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材是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进行编排的,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两篇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语文园地七》是综合训练。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周恩来少年时代在感受到中华不振的现实之后,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故事,表现了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那片绿油油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一篇作文并请他到他家做客的故事。《乌塔》讲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则以书信的形式,讲了一个小朋友向一位作家请教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5、能对课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6、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7、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8、通过口语交际和习作,回忆成长中体验到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1、在阅读中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学习修改作文的具体方法。

3、对文中的人或事进行评价,阐述自己的独特看法。

4、学习书信的正确格式及写法。

5、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6、围绕成长的故事,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

四、教学课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课时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2课时

《乌塔》1课时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1课时

《语文园地七》5课时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教学目标:

1、学文识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学会用“不但……反而……”说一句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重点)

4、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这也是本文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二、教学准备:

收集补充与课文所处时代相关的背景资料,了解租界和八国联军入侵的一段历史,拉近学生与文本、人物之间的距离,为深入体会写人文章,感受人物的思想酝酿情感因素。

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揭题

1、开火车读题。题目读懂了吗?重点理解“崛起”。

2、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周恩来

3、简介周恩来。课件出示周恩来图片,关于周恩来你知道些什么?

是的,周恩来总理一生都在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在周恩来总理写的随笔中,他曾说十二岁那年的沈阳之行,是他人生的重大转折点。正是那些年的沈阳之行使他立下了坚定的不可动摇的信念: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么,在沈阳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是什么对年少的周恩来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呢?

(二)初读课文,梳理大意。

1、认真读一读这个故事,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

2、读后请想一想,从故事中你知道了些什么?还有哪些地方读不懂的?

3、自学反馈。

(1)认读词语:

伯父模范巡警吵嚷惩处抱负胸怀喝彩妇女

闯进租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风和日丽耀武扬威得意扬扬振兴中华帝国主义铿锵有力

(2)质疑问难:请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重点引导理解以下词语:

帝国主义模范巡警惩处吵嚷铿锵有力

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地方?(外国租界地)知道什么是“租界”?

(补充资料)

租界:顾名思义是被租的地方。而实际上是帝国主义以在我们中国居住和经商为名,用武力威胁和欺骗的方式强迫清政府,允许他们永久或长期(比如30年)占用我们中国的一些地段。这些被占用的地段就叫租界。当时帝国主义列强在我国上海、广州、厦门、福州、天津、镇江、汉口、九江、烟台、芜湖、重庆、杭州、苏州、沙市、长沙、鼓浪屿等16个市区强占有“租界”。这些被占用的地段其领土主权虽然仍属中国,但帝国主义依靠得寸进尺,变本加厉,清政府的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在租界的洋人胡作非为,而中国人则遭受百般压迫、侮辱和虐待。租界成了“洋人的天堂”“中国人的地狱”。

(3)指名开火车读课文,正音。

(4)通过刚才几次的朗读,你知道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预设:

不懂:

词:衣裳褴褛诸生有志者当效周生欺凌

句:“‘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为什么没处说理?

“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样呢?”租界是中国的地方,而且肇事者是洋人,为什么不敢怎样?

(三)研读1—6自然段

1、自由读,发现什么?

2、课件出示对话,指名分角色读,随机评点:周恩来的话读出他的疑惑不解,而伯父的话重点指导叹了口气说的话。

3、全班分角色读。

4、“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中华不振什么意思?伯父的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你们不懂!那么当时的周恩来懂吗?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适时地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疑惑不解)

后来在租界里周恩来看到了什么?伯父的话周恩来理解了吗?下节课学习。

四、写字指导

重点:范上下结构

嚷右边部分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引入课题,抓住“崛起”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从小立下的誓言。

2、请快速地在文中找出周恩来说的这句话。并想想他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说出这句话的。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3、生: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这是第一处!还有吗?

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第二次,周恩来是怎么样地回答?(铿锵有力)

周恩来铿锵有力地回答道——一起读!

4、周恩来是在什么时候说出这句话的?

旨在与同学们对比。如果学生讲到同学们有的……有的,直接引读周恩来的话。

如果学生仅仅讲到修身课上,魏校长问,那么引读:那天的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了一个问题——

而周恩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说——

周恩来铿锵有力地回说——

5、听这同学们的回答,读着周恩来的话,你有什么想说的?

师:是呀,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孩子却说出如此有抱负的话,真是不同一般哪,其实这掷地有声的九个字背后隐藏着周恩来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

(二)学习7、8自然段,感受“不振”

1、请自由读7、8两个自然段,走进这个故事中,用心去感受!

2、目睹了发生在租界的这一幕,你的心情怎样?请用一个词来说一说。

师:看到同学们如此感慨,肯定故事中有许许多多的地方刺痛了你的心,请再默读这两段话,把它一一划出来。

3、交流:发生在租界的这一幕,谁的行为深深地刺痛了你的心?

生:……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课件出示)

生:中国巡警。因为课文中说……中国巡警原本应该惩处肇事的洋人,结果没有惩处肇事的洋人,还把中国妇女训斥了一通。

师:请你读一读!

师:一个“不但……反而……”道出了一个是非颠倒的事实。还有谁想读!

师:这个她字你读得很特别!为什么?

师:又是一个黑白不分、是非颠倒的事实。你能用上“不但……反而……”来表达吗?

我听出了你的忿忿不平!

谁还想读!

师:中国巡警的行为深深地刺痛我们的心,更刺痛了亲眼目睹这一幕的周恩来的心!一起读!还有谁的行为刺痛了你的心?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lán)褛(lǚ)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课件出示)

生:洋人。

师:通过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

谁还想读!

听得出来,同学们对“得意扬扬”这个词很有感触。从“得意扬扬”中,你读懂了什么?

师:这个仗势欺人、为所欲为的洋人太令人气愤了!一起读!

读着读着,这句话中刺痛你的心的仅仅是洋人吗?

生:衣衫褴(lán)褛(lǚ)(——贫穷)哭诉

师:她会哭诉些什么呢?请你联系上下文说说。

中国妇女的一声声哭诉刺痛着我们每一位同学的心!谁来读一读!

中国妇女的这一声声哭诉更刺痛着亲眼目睹这一幕的周恩来的心!一起读!

谁来读一读。

师:这个故事中,还有哪些地方也刺痛了你的心,你也想读读的?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师:“紧握着拳头”你读懂了吗?

可他们这么做了吗?引读:在外国租界里……

能说说你此时的感受吗?

师:还有哪里也刺痛了你的心?谁还想读?

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师:这街道是谁的呀?可现在两旁行走的却——

4、当周恩来刚到东北,听伯父说起租界的事时,一连串的问题使他疑惑不解,可是现在目睹了这一幕一幕,又早已有一个个“为什么”在他胸中激荡。谁能替他问一问?(联系7、8段)

师:为什么?为什么?一起读!出示伯父的话。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了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板书)你体会到了吗?

5、让我们一起合作读7、8自然段,再来体会体会。

正因为中华不振,这一条条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的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

正因为中华不振,那衣衫褴(lán)褛(lǚ)的妇女在哭诉着什么,而大个子洋人则——

正因为中华不振,原本应该为妇女讨回公道的中国巡警不但——反而——

正因为中华不振,围观的中国人都——但是——只能——

(三)走进内心,回归“崛起”

1、师:因为中华不振而引起的一幕一幕每天都在租界上演着。你看——

(出示地图)这些蓝色的部分都设有租界!

(课件出示事例)!在这些租界里——

看着这一幕一幕,作为中国人,你的心能平静吗?而亲身经历这样一幕的周恩来更是心潮澎湃。读——从租界回来后……

他到底在想什么呢?请你联系修身课上的回答写一写。

2、反馈。从租界回来后,周恩来想了很多很多,他想……他想……他想……

请同学们拿起自己的纸,读一读吧!

3、周恩来是这样想的,因而在一次修身课上,他这样清晰而坚定地说——

他这样铿锵有力地说——

4、他不仅这样说,他也是这样做的,在少年时代,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青年时代,他为中华之崛起而工作;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句誓言不仅激励着周恩来,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老师相信,在座的同学们也都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同学们,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一句誓言吧!

四、提出综合性学习要求

同学们,读了周恩来总理小时侯的故事,我们深有感触。在这个单元里让我们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让我们来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并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别人“成长的故事”。可以了解伟人、名人的成长故事,也可以了解熟悉的亲人或小伙伴的成长故事。然后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报等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一、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多音字“曲线”,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愣住、删掉”等词语的意思,读好描写叶老修改作文后整体感受的长句子。

2.理清课文思路,通过品读叶老的几处作文修改,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叶老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感受老一辈文学家对年轻一代文学爱好者的真切指导和关心爱护。

3.通过找读课文句子、看修改的作文图仿说练改,初步学会看人改作和评改作文的一些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初步学会看人改作和评改作文的一些方法。

四、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猜谜

1.字谜:“不用手攀。(打一字)”揭晓谜底:樊(fán)

2.谜语:青藤弯弯细又长,绿叶密密两相傍,藤上长出卷胡须,轻轻快快爬高墙。(打一植物)(爬山虎)

(一)揭题导入

1.导入: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课文也跟爬山虎有关。板书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读着这个题目,你的眼前一下子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呀?

3.课文写的就是这一墙碧绿的爬山虎吗?请同学们快速自读课文,给课文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把字音读准,并想想课文写了什么。

(二)正音识字

1.出示:推荐删掉燥热余晖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映入眼帘春风拂面

请学生读准,并领读。

2.出示:莫名其妙愣住意外

认真平和质朴

生自由读读这两组词,想想第一组词和第二组分别是写谁的,引出主人公。

板书:叶圣陶“我”(肖复兴)

3.课文围绕“我”和叶圣陶写了什么?

理清课文结构:改作文(1~5自然段)邀做客(6~10自然段)

(三)品味“修改”

1.下面就让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件事。请学生默读1~5自然段,用“_”和“﹏”分别划出我拿到叶老给我修改的作文,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交流,预设如下:

拿到叶老给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指名交流,其他同学认真听,(用上这个句式说说看,师帮助)还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

①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②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

③“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④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我的感受: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3.这么多处的修改,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我拿到叶老修改的作文后的整体印象?

⑴指名读: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读通读顺句子,读第4段来猜读理解“密密麻麻的红色的修改符号、增添的小字,以及红色的圈、勾、直线、曲线”。)

⑵作者在写的时候,先写“把什么改成什么”,再写他“怎么改”,最后写上“这样改的好处”。我们从他的描述中,我们感受到作者真正体会到了叶老先生改这篇文章的良苦用心,其实,叶老先生改这篇文章的良苦用心,还体现在许多地方,你能来看看,模仿作者的说法,说说叶老还有在什么地方怎么改的吗?(出示作文图仿说)

⑶同学们,从作者的字里行间,以及我们刚才仔细品味叶老给作者所改的作文,现在你知道这密密麻麻的红色的修改符号、增添的小字,以及红色的圈、勾、直线、曲线都是什么呀?(有的是加上去的字,有的是需要删掉的部分,这每一笔每一划都是叶老对肖复兴得精心修改,认真批阅啊!)引读第三自然段: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看着这密密麻麻的修改,你虽然未见他的面,但是你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了什么?

(认真、一丝不苟)作者与你有着同样的感受: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⑷引读一:当时,叶老修改这篇作文的时候,已是70岁高龄,可就是这样一位年老体衰的老人,在修改作文时,连一个字都不肯放过,可见他是多么认真、负责,这不由得让我由衷地感慨: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⑸引读二:同学们,此时的叶老,已经是国家教育部的副部长,可是他却为了一个普通的初三孩子,字斟句酌,不由得让我们由衷感慨: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4.引语:同学们,叶老先生不光给我做了细致地修改,而且还为我写了评语,但是这则简短的评语却让我终生难忘。作者在写这篇文章已是40多岁了,已成为了一位有名的作家,然而当他回忆20多年前叶老给他写的评语时,字字句句,一字不漏地写了下来。这到底是一则怎样的评语?为什么会给我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引读三:作为老一辈文学家,面对年轻一代,不仅给予了认真严格地批改,更有真诚地教导、关心和鼓励,使肖复兴一辈子收益终生。怪不得,我会如此感慨: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6.同学们,文章就是这样,把我所看到的修改情况和我看到后的感受和谐地结合在了一起,在具体叙述修改情况时,

按照先写“把什么改成什么”,再写“怎么改”,最后写“这样改的好处”写得非常清楚,从而让我们体会到了叶老作为老一辈文学家对年轻一代的关心和指导如“春风拂面”。

(四)课后延伸

1.课文写了两件事,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件事,可是文中却只字未提“爬山虎”,那么课文为什么要取《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个诗意的题目呢?我们下节课来讨论这个问题。

2.课后,老师还想请我们同学也来当当肖复兴,一句句读,一字字品这篇作文,按照先说“把什么改成什么”,再说“怎么改”,最后说“这样改的好处”的方法,选择你认为叶老改得最精彩的地方来写一写。

板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我”(肖复兴)

把什么改成什么

改作文怎么改春风拂面

这样改的好处

邀做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回忆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几件事?

2、出示课题: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文章是记事写人的,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

二、再读课文,找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1、默读课文,划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2、交流朗读三处句子。

三、品读语句,体验人物品格。

引入:这三句话表面看是在写爬山虎,却有着深刻的含义。让我们细细品味这三句话。

品读句子一:“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1)、这一片绿绿的爬山虎美吗?通过读体现美。

(2)、透过这美丽的爬山虎,我们还能体会到当时“我”的心情如何?你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

(3)、“我”为什么这么高兴、激动?

一个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中学生,还请到自己家里来,足可以看出叶老是一个平和、(没有一点架子)的人。

(4)、有感情地读这句话,读出我的激动,读出叶老的平和。

品读句子二:“落日的余辉染红了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1)、读着读着,你读出了什么?点出关键词:沉郁、浓浓的湖水、虎虎有生气

(让人感受到这一墙爬山虎充满了一种生机与活力。

(2)、爬山虎显得更加沉郁,更加有活动力,也仿佛看到我充满了信心和活力。“我”为什么也会充满信心和活力?

(3)从叶老和“我”的交谈中,又让我们体会到了叶老是一亲切、和蔼可亲的人。

(4)通过朗读来体现叶老的人格魅力。

小结:通过对这两句话的品读,不光让我们感受到爬山虎的美丽,更让我们体会到的是叶老亲切、平和的人格美。

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夸夸叶老。

品读句子三:“就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1)、结合上节课的学习,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让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

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写的。

(怎样)(怎样)

品读句子四:“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难道这仅仅只是一片美丽的、生气勃勃的爬山虎?还是(叶老人格魅力的写照。)

总结:

现在你知道课文为什么要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了吗?

因为叶老()的人品和()的作品,这种人格魅力就像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样,永远那样绿着。所以课文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再读那三句话,并背诵这三句话。

七、作业巩固

1、摘抄文中描写爬山虎的语句,边抄边想它的深刻含义。

2、试着学习叶老先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同学间互改一篇作文。

板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老人品和作品的象征)

作品:修改作文--认真细致

(堪称楷模)

人品:邀“我”做客--平和亲切

27、乌塔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能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二)能力训练点乌塔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二)疑点

1.14岁的乌塔为什么要独自一人游欧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险吗?遇到困难时,她会怎样解决?

2.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她?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

(三)解决办法

1.可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

2.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也许到过很多地方去旅游,都和谁到过什么地方?

2、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看看她是怎样旅游的?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建议(幻灯片1)。

(1)再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

(2)认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

(3)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学生自学课文。

3、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再读感悟,研讨释疑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l)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有的同学会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有的同学会认为只要做好充分准备,乌塔可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对她今后的成长会有好处……

(2)围绕自己的观点到课文中去寻找证据,想办法说服别人。

(2)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你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4、快速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乌塔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⑴自理能力强。如:说话间,它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⑵生活经验丰富。如: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激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卖。”

⑶热情、活泼。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

⑷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⑸有责任感。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⑹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如: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的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讨论交流,请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出示幻灯片2)

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

⑶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

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来谈。

2、小结,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

⑴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⑵一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

⑶要像乌塔一样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

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

五、布置实践作业:(幻灯片3)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日记:从《乌塔》想到的。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发思考

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封信——齐读课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看着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阅读提示,带着问题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说说这两封信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3、读第一封信,说说张国强同学碰到了什么烦恼的事?他认为引发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3、读第二封信,说说柯岩的回信中哪几段话对国强帮助最大。

4、指名朗读6、7两段话,说说柯岩是怎样帮国强找到朋友与他疏远的原因的。划出能帮助国强解决烦恼的句子。

5、读句子,谈感受。

“班主任曾找我谈过话,给我讲过‘人上有人,天外有天’的故事,也说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话。”

“我学着发现人家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不足,我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

“一个人如果总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那么他不但会停止前进,还会形单影只,十分寂寞;如果他能不断找出自己的短处,不断发现与学习别人的长处,他就会飞快地进步,越来越奋发乐观。”

6、讨论:当自己取得些荣誉,朋友和你疏远时,该如何处理?

7、将柯岩的回信中对你有帮助的句子背下来,或写下来做为勉励自己的话。

三、联系实际,明白道理

1、读了这两封信,从国强的事与柯岩小时候的经历中,你又有什么收获?

2、出示句子:

《楚辞.卜居》云:“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齐读,谈谈自己的理解。

3、你还从哪些故事或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感受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吗?

四、了解信的格式,学习写回信。

1、读课后的泡泡,说说有什么发现。

2、自己去读信,再去寻找写信在格式上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做上记号。

3、全班交流,并归纳出信的一般格式。说说回信在写法上要注意什么?

4、拓展阅读

马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中学生,有个难题想请教您。

我有个好朋友,我们亲如姐妹。可是,最近我们因为一点小事分手了。我知道这回闹别扭是我的错,也知道应该向她道歉。可是,我就是没有勇气面对她。不跟她道歉和好,我们都感到很别扭,特别是我,心里总是很难受,有愧于人的感觉真不是滋味。几次想对她开口,又欲言又止,怕说得不是时候不是地方,怕……您说我该怎么办?

敬祝

身体健康

李萍

9月10日

5、尝试着给李萍写回信

教学反思

推荐上完了这篇课文后之后,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可以有所改善:

1.在教学时,建议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中悟出些什么”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柯岩在回信劝告国强时是非常真诚、耐心的,这样才可能令国强信服。然后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推想: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何看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畅所欲言,还要注意倾听,相机指导,形成互动。

《语文园地七》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口语交际与习作:通过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深入思考和交流成长中的故事和成长中的问题。

2.我的发现:通过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和习惯,体会到:读书时要深入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3.日积月累:积累一些古代名句,通过了解古人对于成长和人生的一些积极向上的看法,受到启发和激励。

4.展示台: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成果,体验成长的快乐。

教学时间

4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课前布置学生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收集资料)

一、引入学习

1.回忆本组课文,围绕“成长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

2.谈话: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过获得成功的喜悦,有过遭受挫折的烦恼,也遇到过困惑不解的问题。但无论怎样,成长的经历都是令人难忘的。

板书题目:难忘的成长经历

二、明确要求

1.自读题目,勾画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要求。

2.交流:

说、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

交流读《乌塔》的想法,写“从《乌塔》想到的;

讨论信中的问题,写回信。

三、口语交际

1.认真阅读书中提示,以及《乌塔》、书信,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2.按要求独立准备,并说给自己听一听。

3.根据选定话题进行分组。

选同一话题的人过多,则可再分小组,每组以4—6人为宜。

4.分组交流,要求每人都有机会交流自己的看法。

5.指名在全班交流,集体评议。

6.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谈话内容,说给同桌听,注意两人间的交流。

四、引导总结

1.请你来总结这次口语交际活动。

可从同学表现、老师表现、交际内容、交际方式等进行总结。

2.请你为下一次口语交际活动提建议。

教学后记: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引入

谈话:上节课,同学们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交流了难忘的成长经历。听过之后,我也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那些难忘的经历。

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难忘的成长经历”。

二、明确习作内容及要求

1.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要写得清楚具体。

2.写“从《乌塔》想到的”。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3.给“需要帮助的王虹”写回信。要把想说的意思写清楚,书信格式正确。

三、指导习作

1.根据自己选择的话题理出提纲。

2.交流提纲,分组指导。

话题一:写谁的什么事。阅读本单元课文学习如何写。

话题二:《乌塔》主要讲了什么事?你对文中什么问题最感兴趣?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建议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例子)。

话题三:王虹遇到了什么烦恼?你的看法是什么?你认为她该怎么做?(指导书信格式)

四、学生独立习作,老师巡视指导

五、习作交流与讲评。

1.指名读习作,集体评议。

2.每个话题选出代表作讲评。

六、修改誊抄。

1.生根据讲评修改习作,可同桌互相提建议修改。

2.誊抄习作。

七、拓展活动

话题一:编成短剧演一演。

话题二:开展读书心得展示活动。

话题三:自学信封写法,把回信寄给老师。

教学后记:

第四、五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

一、我的发现

1.自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对你有什么启发。

2.归纳小结阅读方法:一边读一边想。

3.交流自己的读书经验,说说自己读书时是怎样深入思考、发现问题的,以及发现问题后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二、日积月累

1.自由阅读,要求读得通顺流利。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默读,从中选择一句说说自己的理解,也可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谈谈体会。

4.背名句竞赛。

5.你还搜集了哪些关于成长的名言?交流。

三、展示台

1.谈话: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回忆了自己成长的经历,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了别人的成长故事。你打算怎样展示这些成果呢?(自由说)

2.个人或分组汇报自己展示成果的形式,根据不同形式安排展示程序。

3.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4.总结,评奖。

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导学案


Unit2EnglishAroundtheWorld导学案

PartOne:TeachingDesign(第一部分:教学设计)
Period1:Asamplelessonplanforreading
(THEROADTOMODERNENGLISH)
Aims
TotalkaboutvarietiesofEnglish
ToreadaboutthehistoryofEnglishlanguage

Procedures
I.Warmingup
1.Warmingupbyansweringaquestionnaire
1).TellthestudentstheyaregoingtoansweraquestionnaireaboutwhytheyarelearningEnglish.
2).Writethewords:Reasonsforlearningaforeignlanguageonthecenteroftheboard:
3).Askthestudentstosuggestasmanyreasonsastheycanthinkof,forexample,forwork,asahobby,tolearnaboutotherpeople,totravel,toreadliteratureintheoriginal,toreadresearchpapers,tomeetforeigners,tosurftheInternet,topassexams,etc.Writetheirsuggestionsontheboardastheymakethem.
4).Dividetheclassintopairs.
5).Giveouteachstudentonequestionnairepaper.
6).Explainthetask.Thestudentsmustquestioneachotherabouttheirlanguagelearningneeds(ormotivations).Tellthemthatyouaregoingtotakeinthequestionnairesattheend,andthatyou’dlikethemtomakeclearnotes.Itworksbetterifthetwopartnersswaptasks(questionsandanswers)aftereachsectionofthequestionnaire.Iftheywaittilltheendtoswap,onestudentmayuseupallthetimeavailable.
7).Whenthetaskisfinished,askacoupleofstudentstosummarizetheirpartners’answers.(Thismaydevelopintoaclassdiscussionaboutlanguageneeds).
8).ThestudentswritefivesentencesontheirfeelingaboutlearningEnglish.
9).Collectthequestionnaires.

NeedsAnalysisQuestionnaire
Interviewer_______________
Interviewee_______________
Presentuse:situationsandskills
Reading(faxes,lettersnomatterwhether:Helikestohelpusevenifheisverybusy.
2)communicatewith:exchangeinformationorconversationwithotherpeople:Helearnttousebodylanguagetocommunicatewithdeafcustomers.
3)actually=infact:usedwhenyouareaddingnewinformationtowhatyouhavejustsaid:We’veknownforyears.Actually,sincewewerebabies.
4)bebasedon…:
5)makeuseof:usesth.available
6)Onlytimewilltell:tosaythatsomethingcanonlybeknowninthefuture:WillChina’snationalfootballteamenterforthenextfinalsoftheWorldCup?Onlytimewilltell.
LanguageChunksfromUnit2Englisharoundtheworld
bedifferentfrom,payarole(part)in,becauseof,either…or…,in/onateam,thenumberof/anumberof,thaneverbefore,evenif,compupto,overtime,communicatewith,bebasedon,makeuseof,haveone’sownidentity,suchas,Onlytimecantell,nativespeaker,aswellas,solveaproblem,believeitornot,nosucha…,allovertheworld,atthetop(bottom)of,penfriends,tothisday,sumup,Pardon?,begyourpardon,goabroad,beusedfor,moreofa…,encouragesb.todosth.,workon,feellikesth.,fromtimetotime,English-speakingcountries,fromone…toanother,dobusiness,ontheair,wouldlikesb.todo,makenotes,fightagainst,keep…asecret,eventhough,savetime(money),aformof…
Period2:AsamplelessonplanforLearningaboutLanguage
(IndirectSpeech(II)requests&commands)
Aims
Todiscoverusefulwordsandexpressions
Todiscoverusefulstructures

Procedures
I.DirectandIndirectSpeech
DirectSpeech
IndirectSpeech
simplepresent
Hesaid,“Igotoschooleveryday.”
simplepast
Hesaid(that)hewenttoschooleveryday.
simplepast
Hesaid,“Iwenttoschooleveryday.”
pastperfect
Hesaid(that)hehadgonetoschooleveryday.
presentperfect
Hesaid,“Ihavegonetoschooleveryday.”
pastperfect
Hesaid(that)hehadgonetoschooleveryday.
presentprogressive
Hesaid,“Iamgoingtoschooleveryday.”
pastprogressive
Hesaid(that)hewasgoingtoschooleveryday.
pastprogressive
Hesaid,“Iwasgoingtoschooleveryday.”
perfectprogressive
Hesaid(that)hehadbeengoingtoschooleveryday,
future(will)
Hesaid,“Iwillgotoschooleveryday.”
would+verbname
Hesaid(that)hewouldgotoschooleveryday.
future(goingto)
Hesaid,“Iamgoingtoschooleveryday.”
presentprogressive
Hesaid(that)heisgoingtoschooleveryday.
pastprogressive
Hesaid(that)hewasgoingtoschooleveryday
DirectSpeech
IndirectSpeech
auxiliary+verbname
Hesaid,“Doyougotoschooleveryday?”
Hesaid,“Wheredoyougotoschool?”
simplepast
HeaskedmeifIwenttoschooleveryday.*
HeaskedmewhereIwenttoschool.
imperative
Hesaid,“Gotoschooleveryday.”
infinitive
Hesaidtogotoschooleveryday.

DirectSpeech
IndirectSpeech
simplepresent+simplepresent
Hesays,“Igotoschooleveryday.”
simplepresent+simplepresent
Hesays(that)hegoestoschooleveryday.
presentperfect+simplepresent
Hehassaid,“Igotoschooleveryday.”
presentperfect+simplepresent
Hehassaid(that)hegoestoschooleveryday.
pastprogressive+simplepast
Hewassaying,“Iwenttoschooleveryday.”
pastprogressive+simplepast
Hewassaying(that)hewenttoschooleveryday.
pastprogressive+pastperfect
Hewassaying(that)hehadgonetoschooleveryday.

DirectSpeech
IndirectSpeech
can
Hesaid,“Icangotoschooleveryday.”
could
Hesaid(that)hecouldgotoschooleveryday.
may
Hesaid,“Imaygotoschooleveryday.”
might
Hesaid(that)hemightgotoschooleveryday.
might
Hesaid,“Imightgotoschooleveryday.”
must
Hesaid,“Imustgotoschooleveryday.”
hadto
Hesaid(that)hehadtogotoschooleveryday.
haveto
Hesaid,“Ihavetogotoschooleveryday.”
should
Hesaid,“Ishouldgotoschooleveryday.”
should
Hesaid(that)heshouldgotoschooleveryday.
oughtto
Hesaid,“Ioughttogotoschooleveryday.”
oughtto
Hesaid(that)heoughttogotoschooleveryday.

Module9Unit2HasAmygotabike导学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Module9Unit2HasAmygotabike导学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目标引导案
设计老师
执教时间 课型序号
学习内容Module9Unit2HasAmygotabike?
学习目标
1.识记单词:bike,bus,by,gotowork,walk
2.掌握句子:
HasAmygotabike?
Yes,shehas.No,shehasn’t

重点难点1.发音准确,能听懂录音,模仿录音语调。
2.培养学生用英语向大家展示自己以及家人的交通工具及交通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板书设计HasAmygotabike?
Yes,shehas.
No,shehasn’t.
执教教师修改案
课前预习教师准备: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理解词汇
bike,bus,by,gotowork,walk
教后反思

教师引导、点拨案
(教师活动)自主、合作、探究案
(学生活动)执教教师修改案

(一)组织教学,热身复习
T:Classbegins!Helloboysandgirls!S:Hello,MsLi.
T:Thisclassisveryimportant.
Areyouready?
First,let’ssingan“ABCsong”,ok?S:Ok.(欢快的歌曲之后)
T:Happy?
2.Freetalks
1.T:DoyoulikeEnglish?
T:DoyoulikeyournewEnglishteacher?Doyoulikeme?
T:I’mverygladtohearthat.Ilikeallofyou.
3.T:Howareyou?
T:I’mfinetoo.
4.T:Howoldareyou?
5.Revision
T:Okclass,I’vegotabook.It’saboutMaxiaotiao.Ilikeit.Doyoulikeit?Haveyougotabook,too?

T:What’sitabout?

S:Hello,MsYang.

singan“ABCsong
together

S:Happy!
S:Yes,Ido.

S:Yes,Ido.

S:I’mfine,thankyou.Andhowareyou?

S:I’m10.

S:Yes,Ihave.

教师引导、点拨案
(教师活动)自主、合作、探究案
(学生活动)执教教师修改案
T:Ilikereading.Doyoulikereading?Becausereadingisveryhelpfulinallmylife.Means:读书益人生。So
muchforthis.Inthisclasswe’lllearn------Module9Unit2Shegoestoschoolbybike.
二、激趣导入Game:Let’shaveagame“Guessing”game.Let’sseewhohaswiseears.Wisemeans“敏捷的”。Wiseearsmeans“千里耳”。Areyouready?
课件先出示交通公具:火车,公共汽车,小汽车,自行车的声音,学生根据声音判断,接着课件出示该单词,train,bus,car,bike,并在此过程中通过回音,传单词卡学习新单词bus,bike。
S:
It’saboutEnglish.

Guessinggame
S:Yes.
学生根据声音判断,接着课件出示该单词,train,bus,car,bike,并在此过程中通过回音,传单词卡学习新单词bus,bike

过关展示案执教教师修改案

一、我会连

by乘坐,以的方式

bike自行车

bus公共汽车

walk步行

gotowork上班

二、我会译

1.HasAmygotabike?

2.Hegoestoschoolbybus.

3..Shegoestoworkbybike.
目标引导案
设计老师杨栋栋审核人宿荣珍执教老师
执教时间 课型序号
学习内容Module9Unit2HasAmygotabike?
学习目标
1.识记单词:bike,bus,by,gotowork,walk
2.掌握句子:HasAmygotabike?Yes,shehas.No,shehasn’t.
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展示,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树立学生“关爱生命,安全出行”的意识。

板书设计HasAmygotabike?
Yes,shehas.
No,shehasn’t.
执教教师修改案
课前预习教师准备: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理解词汇
bike,bus,by,gotowork,walk
教后反思

教师引导、点拨案
(教师活动)自主、合作、探究案
(学生活动)执教教师修改案
学习课文
T:I’vegotabike.Haveyougotabike?

T:I’vegotabike.Igotoschoolbybike.Let’sseehowTheSmartfamilygotoschoolandgotowork.课件出示骑自行车的图:
T:It’sAmy.What’sthis?
T:HasAmygotabike?
:Wonderful!Amyhasgotabike.Shegoestoschoolbybike.(课件显示)通过回音,学习短语hasgot,bybike,通过慢,快读
句子。
课件展示:Samhasn’tgotabike.Hegoestoschoolbybus.通过传话学习hasn’tgot,bybus,然后把hasgot,hasn’tgot拿在手里,把其中一个藏起来,让学生猜,以次来练习这两个短语。MrSmarthasgotacar.Hegoestoworkbycar.MsSmarthasn’tgotacar.Shewalkstowork.学习单词walk,通过肢体语言练习,边说walk边走到一个同学前,由这个同学说walk在走到另一个同学前,练习walk

S1:Yes,Ihave.
S2:No,Ihaven’t.
seehowTheSmartfamilygotoschoolandgotowork.
S:It’sabike.
S:Yes,shehas.
通过回音,学习短语hasgot,bybike,通过慢

通过传话学习hasn’tgot,bybus,然后把hasgot,hasn’tgot拿在手里,把其中一个藏起来,学生猜,以次来练习这两个短语。
学习单词walk,通过肢体语言练习,边说walk边走到一个同学前,由这个同学说walk在走到另一个同学前,练习walk

教师引导、点拨案
(教师活动)自主、合作、探究案
(学生活动)执教教师修改案
Listentotherecorder,firstlisten,pointandsay.Thenanswerthequestions:
1.HowdoesAmygotoschool?
2.HowdoesSamgotoschool?
3.HowdoesMrSmartgotowork?
I’mAmy.Ihavegotabike.Igotoschoolbybike.
I’mAmy.Ihavegotabike.Igotoschoolbybike.
I’mMrSmart.Ihavegotacar.Igotoworkbycar.
四、创设情景,巩固练习
龟兔赛跑Class,Doyoulikegame?Yesorno?Let’shaveaninterestinggamebetweentortoiseandrabbit.Lookatthescreen,please.Herearetherules.

Listentotherecorder,firstlisten,pointandsay.Thenanswerthequestions:
Readthetext,andactthedialogue.

巩固练习
龟兔赛跑

过关展示案执教教师修改案

一、写出下列意思。

1.hasgot
2.bybike

3.walktoschool

4.bycar

5.flyakite

二、连词成句

1.gotAmyhasabike

2.walksheschoolto

3.goesworktoshebybus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导学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导学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导学案

教学内容:教材P23页例3及P24页练习五的第1小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3、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课件出示

二、探索学习。

1、出示例3的第一个问题。

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

(1)、读题,理解题意。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2)、学生交流、汇报。

知道了:要把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是:每个纸盒放几只?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3)、这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请同学们想办法,可以动手画一画,算一算,看看谁解答的理由最充分。

?只?只?只

从图中可知:将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将15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列式计算:15÷3=5(只)

(4)、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上面的解答正确吗?请同学们自己验证一下。

每盒放5只,3盒一共15只,上面的计算结果正确。

口答:每个纸盒放5只。

2、出示例3的第二个问题。

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

(1)、读题,理解题意。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2)、学生交流、汇报。

知道了:有15只蚕宝宝,每5只放一个纸盒里。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是:15只蚕宝宝要用几个纸盒?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3)、这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请同学们想办法,可以动手画一画,算一算,看看谁解答的理由最充分。

?个纸盒

从图中可知:求要用几个纸盒,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用除法计算。

列式计算:15÷5=3(个)

(4)、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上面的解答正确吗?请同学们自己验证一下。

3个纸盒,每个纸盒里放5只,一共15只,同问题中蚕宝宝的总只数相等,上面的计算结果正确。

口答:要用3个纸盒。

3、比较两题的异同。

(1)、不同点。第(1)小题已知总只数与盒数,求每盒的只数。第(2)小题已知总只数与每盒的只数,求盒数。

(2)相同点。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解决问题,计算时都用“三五十五”这句乘法口诀来求商。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P24页练习五的第1小题。

12筒茶叶,每个盒子放6筒,要用几个盒子?把12筒茶叶平均放在2个盒子里,每个盒子放几筒?

(1)、请学生认真读题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题里的意思,真正理解题意。

(2)、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后评价。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知道了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都需要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来解决。

Module10Unit2She’sgotanorangesweater导学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Module10Unit2She’sgotanorangesweater导学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目标引导案
设计老师
执教时间 课型新授序号
学习内容Unit2She’sgotanorangesweater.
学习目标
1、识别单词:whitephotoskirt
2、学习句型:She’sgotanorangesweater.
重点难点一般现在时语句的运用。

板书设计Unit2She’sgotanorangesweater.执教教师修改案
课前预习教师准备: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理解词汇
教后反思

whitephotoskirt

教师引导、点拨案
(教师活动)自主、合作、探究案
(学生活动)执教教师修改案
1、呈现SBUnit2活动1的图片或动画,请同学们看图理解故事情境:为了拍摄班级合影,Sam穿了一件白衬衫去学校,但在就要到学校门口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白衬衫被弄脏了。
2、播放录音,请同学们在此感知;再次播放录音,全班跟读、小组跟读,直到学生能读出所有语句。鼓励学生模仿录音的语音语调。(学习“classphoto”时,教师展示全班合影,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Step3:课文学习
1、播放SBUnit12活动2的动画或者录音,请同学们看图,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skirt”时,可以与上一模块学习的“dress”进行比较,然后把“skirt”把这个词补充到服饰词

同学们看图理解故事情境

同学们再次感知;再次播放录音,全班跟读、小组跟读
学生模仿录音的语音语调
请同学们看图,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skirt”时,可以与上一模块学习的“dress”进行比较,然后把“skirt”把这个词补充到服饰词

教师引导、点拨案
(教师活动)自主、合作、探究案
(学生活动)执教教师修改案
汇挂图上去。再次播放录音,请学生们完整的听一遍,提醒学生注意讲解的个别重要单词和语句,也可边听边做动作,提醒学生注意语音语调。3、第三次播放录音,请学生们逐句跟读。请学生全班朗读、小组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尽可能模仿录音的语音语调。
4、引导学生把词汇和相关语句抄写到自己“Pictionary”的相应位置上。

学生们完整的听一遍,提醒学生注意讲解的个别重要单词和语句,也可边听边做动作
学生们逐句跟读。请学生全班朗读、小组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尽可能模仿录音的语音语
把词汇和相关语句抄写到自己“Pictionary”的相应位置上。

过关展示案执教教师修改案

一、写出下列单词的汉语意思
1.orange
2.shirt
3.shoe
4.white
5.photo
6.skirt

二.翻译下列句子

1.She’sgotanorangesweater.

2.Hashegottrousers?

3.It’sfortheclassphoto.
目标引导案
设计老师杨栋栋审核人宿荣珍执教老师
执教时间 课型新授序号
学习内容Unit2She’sgotanorangesweater.
学习目标掌握单词:turnwhitephotoskirt。
句型he’sgot……she’sgot…..
听懂并且会说turnwhitephotoskirt。句型He’sgot……She’sgot…..

重点难点
一般现在时语句的运用。
板书设计Unit2She’sgotanorangesweater.
执教教师修改案
预习反馈教师准备: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理解词汇
whitephotoskirt
教后反思

教师引导、点拨案
(教师活动)自主、合作、探究案
(学生活动)执教教师修改案
1、播放SBUnit2活动2的动画或录音,请学生看图,教师带领学生理解语境。
2、再次播放录音,请学生完整地听一遍;第三次播放录音,请学生逐图跟读语句。
3、学习“skirt”时,可以和上一模块学习的“dress”进行比较,然后把“skirt”这个词补充到服饰词汇挂图上去。
4、请学生分角色朗读并表演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模仿语音语调。
5、引导学生把服饰词汇和相关语句抄写到自己“Pictionary”的相应位置上。
四、训练巩固
1、完成SBUnit2活动3。教师先带领学生看图说词,以复习学过的有关服饰的单词。然后向学生说明题目要求。之后教师播放录音,请学生整体感知;再次播放录音,请学生
学生看图理解语境。

学生逐图跟读语句。

学习生词
学生分角色朗读并表演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模仿语音语调。

完成SBUnit2活动3。
教师引导、点拨案
(教师活动)自主、合作、探究案
(学生活动)执教教师修改案
根据听到的内容与图片是否相符画钩或叉;第三次播放录音,全班核对答案。
2、完成SBUnit2活动4。播放录音,请学生整体感知韵句;再次播放录音并逐句停顿,请学生跟着录音说韵句。等全班学生能基本说出韵句之后,把全班分成两组,一问一答得分角色说韵句。
3、完成SBUnit2活动5。学生熟悉游戏规则后,可分组开展游戏。最后请若干小组到教室前面进行展示。
五、总结
根据听到的内容与图片是否相符画钩或叉;第三次播放录音,全班核对答案。
完成SBUnit2活动4。播放录音,请学生整体感知韵句;再次播放录音并逐句停顿,请学生跟着录音说韵句。等全班学生能基本说出韵句之后,把全班分成两组,一问一答得分角色说韵句。

过关展示案执教教师修改案

英语、汉语对号入座。
()1.Theboyisbehindthedoor.
()2.She’sgotanorangesweater.
()3.Hegoestoworkbybus.
()4.Iflyakiteinthepark.
()5.It’ssunnyandwarmtoday.
()6.WhatdoesTomhaveintheafternoon?
()7.DoesAmygotoschoolonSaturdays?
()8.Here’sayellowhat.
A.今天天气晴朗温暖。
B.这是一顶黄色的帽子。
C.那个男孩在门后。
D.他乘坐公共汽车去上班。
E.她有一件橙色的毛线衫。
F.埃米每星期六都上学吗?
G.我在公园里放风筝。
H.汤姆下午有什么课?

四上《角的分类》导学案


四上《角的分类》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并能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周角的关系。
2、理解各类角的意义,初步建立有关角的空间感念。
3、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比较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各种角的概念
难点:区别周角与射线,平角与直线。
(一)自主学习
1.(1)课前批改8个角的度数。
课始,评价批改结果,完成较好的小队加2分,都完成的小队加1分。
课件出示个角度数。
(2)师:哪个小队愿意来展示你们测量的度数结果?
小队展示,师课件出示。90°角的符号表示什么?说明它是:(直角)
(3)师:在测量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那就是6,7号角比较特殊,谁能向大家介绍它?
【平角】师:听懂刚刚这位同学的介绍了吗?
谁能再来说一说?
那你能用学具小棒演示一个平角给大家看嘛?先自己动手试试看。
谁想来展示给大家看?
能指一指它的边在哪里?还有谁也想来展示一下?
还有谁?
老师用课件做了一个平角,请大家一起看。(课件展示)
板书平角的定义
【周角】师:听懂刚刚这位同学的介绍了吗?
谁能再来说一说?
那你能用学具小棒演示一个周角给大家看嘛?先自己动手试试看。
谁想来展示给大家看?
能指一指它的边在哪里?还有谁也想来展示一下?
还有谁?
老师用课件做了一个周角,请大家一起看。(课件展示)
板书周角的定义
师:那你们能画一个周角,一个平角吗?
展示学生作品。(找出没有标角的符号的学生作品,完整画角的学生作品)
区分周角和射线的区别,平角和直线的区别。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学利用身边有限的学具研究平角与直线,周角与射线的区别,再通过研究讨论得出平角与直线,周角与射线是不同的,然后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平角、周角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平角、周角的理解,掌握平角、周角的度数。]
2.分类
师:回到前面8个角你们分成了几类?哪个小队可以来介绍?
鼓励不同的分类方法。只要理由合理即可。学生说的时候同时板书锐角、直角、钝角。
教师点评:看来不同的标准下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若学生未得出锐角,钝角的度数范围,师:我们已经知道直角90度,平角(180度),周角(360度),那你们知道锐角的度数吗?那怎么用度数区分这些角?】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并且鼓励同学们的创意分类。理解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小结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的关系。
(二)合作探究
1.我来研究: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把结果写在小黑板上。
小组讨论直角、平角、周角的关系,用一个等式进行联系。师巡视指导。
小组汇报。
可以借助黑板,画一画3个角之间的关系。
老师点评,打分。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四)过关检测
完成过关检测。
校对。
【我的反思】
这样一节课上下来,基本完成教学任务,过关检测留到了课后进行。这节课要求学生掌握以下两个知识点:认识直角、平角、周角,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明确大于0度小于180度的角分为锐角、直角钝角,会根据图形或度数判断是哪一类角。周角的认识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这节课,我把“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作为判断平角和周角的依据,是对学生用角的组成来判断角的一个知识提升,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把这节课分为四个环节进行:1、课前准备,学生量角。2、认识平角、周角,这个环节我又分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质疑——引出平角、周角——学生用活动角摆出平角、周角——探索平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教师小结。3、分类,只要学生的方法合理都给予肯定。4、合作探究,研究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
系。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我们除了设计以上教学步骤还很好的运用了多媒体
展示动态的角,学生在小黑板上总结研究方法,和活动角操作来帮助学生认识周角。
在认识周角这个环节,我们为了让学生感受随着边的张开角是由小到大变化的,在用动画展示的时候,在180度和360度之间稍作停留,让学生判断这时的图形是不是角,猜想一下它大于180度还是小于180度,通过判断想加强学生对“两条边叉开的越大,角越大”这句话的理解,为周角的认识作铺垫,让学生知道周角是360度,而不是0度,也让学生知道180度和360度之间还有别的的角存在。
纵观整节课,教学目标还是很好的完成了,但是还是存在很多不足:1、四人小组活动还是流于形势,没有实质性的训练,学生不能很好的分配工作量,基本上都是成绩较好的几个孩子在说在写,其他孩子参与的很少,这一点需要向生本教育的老师多多请教。2、时间控制不好,练习时间不足。3、在判断180度和360度之间的图形是不是角时,教师没有指着角的符号来提问学生,指向不明,导致部分学生出错,这里浪费了一点时间。4、在语言的组织方面还要很多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加锻炼。

三下《春天的雨点》导学案2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下《春天的雨点》导学案2,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主备人:审核人:

()班

小组:

姓名:

编号:

课题:春天的雨点

总课时:两课时

分课时:第二课时

课型:展示提升课

学习目标:

1、运用读书记号学习第一、二、三段。

2、根据问题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能说出文中省略号的用法。

3、看图想象说话,进一步感受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重点难点)

4、质疑问难,重点理解最后的点题之语。(难点)

【知识链接】

赞美春天、春雨的诗篇。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我最棒)

(1)自由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用“~~”做好读书记号。

(2)课文中哪些句子是描写课文幅图的内容的?用“~~”划下来,反复读。

(3)联系上下文,看图想象,在护送的路上发生了什么事?师生俩会怎么说,怎么做?

【合作探究】(合作力量大)

1、“走神”什么意思?文中哪句话告诉我们达丽玛上课走神了?

2、老师从42双眼睛里,发现了达丽玛这双走神的眼睛,说明了什么?

3、想象:被发现后,达丽玛会想些什么?

4、你觉得怎样读才能表达丽玛此时的心情?乌汉娜老师的话又该怎么读?

放学后,乌汉娜怎样给达丽玛补课的?达丽玛是怎样听讲的?

【展示激励】(我展示我快乐)

小组分工展示:

【深化引领】

(1)达丽玛摸着自己干燥的衣服,依在门前深情地望着老师的背影在蒙蒙细雨中远去……

(2)天的雨点,落在草原上正萌发勃勃生机。春天的雨点,仿佛也落在达丽玛心里。

两个“春天的雨点”有什么不同?

【拓展延伸】

提出做读书记号的疑难点,交流经验,讨论解决。(如记什么,记在哪儿,怎么记等。

【盘点收获】(收获多多快乐多多)

【达标检测】(轻松闯关)

1、判断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达丽玛坐在教室的板凳上,圆溜溜的一双眼睛望着老师乌汉娜,但是她的心却跟着春风一起,游荡到大草原上去了。”达丽玛瞪大眼睛望着老师是故意装给老师看的,为是的不让老师发现她思想开小差。()
(2)、“‘达丽玛,这个问题你来回答。’乌汉娜老师从42双眼睛里,发现了达丽玛这双走了神的眼睛。”乌老师能从那么多同学中发现达丽玛“走了神”,是因为她上课时特别注意达丽玛。()
(3)、“达丽玛坐下来,竭力忍住,才没让眼泪掉下来。”这句话是写达丽玛为自己做错了事,给老师添麻烦悔恨极了的心情。()
(4)、“‘老师,下雨了!’她惊奇地说。”达丽玛之所以感到惊奇是因为草原上春天下雨极为罕见。()

古人计数第2课时导学案


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导学案

上课班级一(1)班课题古人计数(第2课时练习课)

主备教师宋娇副备教师上课时间2014年12月8日星期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练习及活动中,进一步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进一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体验数位的含义,建立数位的概念,并培养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的趣味性,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巩固对“数位”的理解。

教具准备学具小棒计数器

教法运用讲述、练习、讨论

学法指导合作探究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导入

新课

(检查预习)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学生:认识11—20各数,认识了个位和十位。师:这节课老师来考考同学们,看你们掌握的如何?学生思考并数出11-20各数,说出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复习巩固上节课的知识,

(初步探究)二、巩固练习

1、完成书本75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完成书本75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完成在书上,再点名回答,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写成这个数。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完成在书上,再点名回答,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画珠子。

帮助学生理解数位概念,通过用多种形式来表示数,及画珠子来丰富学生对2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概念。

(合作学习)3、完成书本76页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4、完成书本76页第4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让学生演板。

5、完成书本76页第5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若部分学生不懂,教师可做出解释,再集体订正。

6、完成书本76页第6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找学生演板。

学生认真观察尺子上的数,独立完成,再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并抽同学到黑板演板,再集体交流比较大小的方法。

学生圈一圈,写一写。

学生独立完成,再找学生演板,集体交流,发现加法的交换律在尺子上填数,感受数的顺序。

进一步巩固两个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巩固对数位概念的理解

引导学生体会加法交换律中蕴藏的规律。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深入探究)7、完成书本76页第7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8、说一说(书本76页第8题)

先教师和全班同学一起说一说,再小组合作,同桌相互说一说

9、书本76页第9题

学生与老师一起读一读,讲一讲。学生练习数数,写数。

学生与老师说一说,然后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读一读。通过练习,渗透20以内数的顺序,并发现1个1个数,2个2个数其中的规律。

通过说一说,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数位的理解。

通过古人计数的故事,渗透数学文化,体会数学创造的美。

(学习诊断)1,口算

2+10=3+10=8+10=

10+2=10+3=10+8=

2,填空

20里面有()个一

17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个一和一个十合起来是()学生独立完成提高学生口算能力

巩固学生对数位的理解。

(梳理归纳)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巩固新知识

作业布置(检查反馈)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完成新概念的相关内容1,口算

2+10=3+10=8+10=

10+2=10+3=10+8=

2,填空

20里面有()个一

17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个一和一个十合起来是()

《2-5的分与合》导学案


《2-5的分与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30页例题、“试一试”及第31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2—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对分与合的联系有初步体会,初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得出4、5的组成。
教学难点:
在每一组分发中得出相应的数的组成,并联想出另一种分发。
教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每小组4张桃子图片、4张盘子图片、5张星星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课件,同学们,豌豆博士又来考我们了。他说:“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我们班做客,想请小朋友们把每个小组准备的4个桃子放在两个盘子里来招待老师们,小朋友们想想可以怎样把四个桃分放在两个盘里呢?”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索
(一)4的分与合
1、学生拿出发的桃子纸片,在小组内尝试着分一分,再组织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出示课件)
4个桃分成1和3;4个桃分成2和2;4个桃分成3和1。
2、那我们把4的三种分法先按顺序排一排,再请大家相互说一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师边说边点出相应的内容)
(课件内容:444
///
312□□□)
3、现在请小朋友打开书,翻到第30页,把我们刚才4的分法填在书上。
4、小朋友们真了不起,自己学会了4的几种不同分法。这回茄子老师可高兴了,她想请小朋友们再回答一个问题。请小朋友反过来想一想,几和几可以合成4呢?(或者说几和几可以组成4?à1和3可以合成4。2和2可以合成4。3和1可以合成4。)
指名学生说一说,其余在小组内说一说。
(二)5的分与合。(试一试)
1、白菜先生看到你们这么聪明,一会儿就将4的分与合学会了。高兴极了,每人奖励了5颗星星,请你们把5颗星星分成两堆,自己学习5的分与合。
2、请大家拿出老师发的星星图片在小组内分一分,看看5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可以合成5?再把书上第30页的方格填写好,听清了吗?开始!
3、学生活动,老师巡视对个别辅导,小组同学互相交流、汇报,得出多种分法。
4、学生反馈,老师出示相关课件内容:
(出示:5555
////
41142332)
5、小组派代表汇报:5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可以合成5?师板书:
5可以分成4和1,5可以分成1和4……
4和1可以合成5,1和4可以合成5……
三、拓展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摆一摆,填一填。
(2)用几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几说说2和3的分与合。
(3)完成书上练习。
2、游戏:出手指游戏。
(1)教师说明游戏规则:我们一起来做出手指的游戏好吗?我出一次,小朋友们出一次,然后再说出两次合起来是几?如:师:我出1,生:我出2,2和1可以合成3。
(2)小组内说一说其他的数。
(3)同桌继续玩玩说说。
3、完成第3题。
(1)出示自制教具卡车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看谁最聪明,在卡车的窗户上写出最合适的数。
(2)学生自己填写,教师巡视。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
(3)小组派代表汇报填写情况。说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能不能找到规律。
(4)找规律:/321/4321
45
1231234
小组交流,汇报发现的规律。
4、完成第四题。
(1)照样子画一画,谁能说说它有什么规律?OOOoOOOo
(2)请小朋友们完成第二题,边做边想想有什么规律?
(3)照样子接着画下去。交流订正。
5、完成第五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总结评价,揭示课题
今天,同学们学的很开心吧!都积极主动地参加了活动,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谁能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了些什么?分小组互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教师归纳。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导学案2


※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能抓住关键语句,把握文章内容。

2、品味深邃的思想。

3、分析文中论说的方法。

【学法建议】

1、要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容,抓住关键句,品味鉴赏内涵丰富的句子。

2、学习时,应把自己的人生积累和经验带入文章,演绎自己的认识,与文章融为一体,以得到精神的洗礼。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布莱兹帕斯卡尔(1623-1662)是法国十七世纪著名的数理科学家、思想家,一生体弱多病,只活了三十九岁,但却为自己留下了高耸的纪念碑。他在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两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几何学上的帕斯卡尔六边形定理、帕斯卡尔三角形,物理学上的帕斯卡尔定理等均是他的贡献。他还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制作了水银气压计。他同时还是概率论的创立人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是《外省通信》和《思想录》,前者常被看作是法国古典主义散文的奠基之作,后者则为哲学和宗教方面的探讨提供了丰富的源泉,成为人因思想而伟大的一个明证。

《思想录》是帕斯卡尔重要的理论著作,它与蒙田的《随笔集》、培根的《思想录》一起被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的三大经典。它是由作者的一些未完成的手稿整理编排而成,在他死后出版的。在西方思想史上,《思想录》一书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伏尔泰等思想家都比较重视对帕斯卡尔思想的研究。

2、资料链接

(1)背景知识

《思想录》一书集中地反映了帕斯卡尔的神学和哲学思想。帕斯卡尔是一个宗教色彩十分浓厚的思想家。他认为人完全处于罪孽之中,要靠上帝的恩赐才能得到拯救。浓厚的宗教色彩使他与当时处于主流地位的理性主义思想潮流有很大的不同,但他并未否定或贬低人类的理性。实际上,从另一方面来看,他也继承了理性主义的传统,对人性、人生、社会、哲学和宗教等问题进行了理性的探讨。或许可以这样说,帕斯卡尔在本书中是把宗教信仰和理性问题分开,从不同的方面论述与此相关的问题。

帕斯卡尔又是当时杰出的数理科学家,对人类科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相信对自然的研究需要充分地发挥人类理性的作用。他的科学研究工作也对其世界观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他在反对耶稣会的论战中也体现出一些光辉的思想和方法。他反对墨守古代权威教条,用实验证明真空的存在,反对“自然害怕真空”的教条,这些都是近代科学精神的积极反映。

(2)名句分享

人们对思想的恐惧远远超过对地球上任何东西的恐惧——甚至超过对死亡的恐惧。

——罗素

思想像利刃一般危险,甚至对思想者本人。没有任何一种牲畜能面对闪烁的光芒而不眨眼。

——蒙台涅

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

人要有三个头脑,天生的一个头脑,从书中得来的一个头脑,从生活中得来的一个头脑。

——蒙田

思想——自由的精灵。——莎士比亚

最难得的勇气,是思想的勇气。——法朗士

没有思想的自由,就没有科学,没有真理。——勒南

智者受理智的指导,常人受经验的指导,而野兽受知觉的指导。——西塞罗

思想是会享用它的人的财富。——爱默生

3、预习思考

(1)预设问题

①文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②作者以“苇草”为喻说明什么?

③最后一节以“伟大的君主”、“失了位的国王”类比,是要强调什么?

(2)预习课文后,你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

※互动课堂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自学评价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苇草()蔑视()脆弱()愚蠢()纵使()

卑贱()禽兽()无与伦比()

2、怎样理解“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3、怎样理解“想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

二、文本研习

1、层次结构

第1段是文章的一个核心观点:。

第2、3段,写思想能使渺小的人变得。

第4段,写人心灵追求与实际表现的矛盾。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存在状态中,才有了人性的不幸和悲哀、高尚和喜乐。

第5、6、7段,写思想的。

第8、9段,写人是的统一体。

第10段,以“”、“”类比,仍然强调人是伟大与可悲的统一体。

2、艺术特色

采用内心独白式的写作方式,带有强烈的个性与自由的色彩,使得文章思想精练,充满了思辨的色彩;内容丰富,展示了内心的世界;文字隽永,蕴涵了文学的意味。

三、问题探讨

1、作者为什么要用“苇草”来比喻人?

2、为什么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选修延伸

【师生互动】

学习完这篇文章后,你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

生:

师:

师: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

①预习思考

1、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意思即人之伟大源于他拥有思想。

2、这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人的渺小、脆弱,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击。

3、强调人是伟大与可悲的统一体。

二、自学评价

1、wěimiècuìchǔnzòngbēiqínyǔ

2、作者认为:“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因此,我们存在于世界的意义,人在自然中的崇高使命就是“提高自己”,“努力好好地思想”。作者把这一使命上升到道德层面,换言之,人若不努力思考,就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即丧失了人之为人的起码条件。

3、作者认为,人的心灵追求与实际表现是矛盾的。人,即使他堕落了,但也没有完全泯灭心中的灵性之光,所以他才会想表现为天使;但是这个善良的愿望只是人的显意识,而在这一意识的冰山下蠕动的,常常是连禽兽都不如的邪恶,而人又常常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漠视这种邪恶。有一句老话:善良的愿望有时把人引导到地狱中去,这些善良的愿望可以用自有、民族、平等、博爱等名之,也可以用幸福、革命、富裕、正义等描绘,但在历史上,有多少罪恶都是凭着这些善良的愿望而大行其道。

三、文本研习(此中答案仅供参考,大意对即可)

1、人之伟大源于他拥有思想伟大和卑贱高贵和有尊严可悲与伟大

“伟大君主”“失了位的国王”

四、问题探讨

1、参考意见:

这样比喻是为了衬托出思想的力量:思想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宇宙的浩大,能毁灭脆弱渺小的人;人却因为思想,可以囊括宇宙,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严。

2、参考意见:

作者把思想看作人之所以为人及人超出其他万物的标志。因为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人有着绝对的优势,它的优势表现在精神上,在他的思想上,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质,可以通向无限,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所以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3、思想是伟大的,因为它是独立的、自由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可惊叹的、无与伦比的东西。正是它使人如芦苇一样脆弱的生命变得有力;它使人高于其它万物,超越了一切貌似强悍的对手,成为万物灵长;它使人拥有了尊严,形成了人的伟大。这就是思想的本性。同时,它又是卑贱的。帕斯卡尔认为“欲念和强力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根源”,人们总是被许多虚幻、邪恶的欲念包围着,它驱使人们追求享乐、追求安适、追求衣食温饱,追求天伦之乐,人们永远不会满足于此,妄想得到更多更高的来自别人的关怀,所以思想难以超越这些虚荣而真实地生活。这就是思想的缺点。

4、人是卑鄙渺小、微不足道的,因而是可悲的,但是人能认识到他的可悲,其他万物,譬如一棵树就做不到,因此人又是伟大的。

《《四渡赤水出奇兵》导学案2》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幼儿园教案四季”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009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