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战后社会主义国家
一、战后社会主义国家1、战后初期的苏联(1)建设成就:实行“四五计划”:
项目
基本概况
实施
背景
①二战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②西方断言:苏联“将从世界大国的名单中被勾销”;时间
1946年—1950年;突出
成就
经济
方面
①取得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1950年,工业总产值超过1940年的73%,农业总产值接近战前;国防方面
①1946年,苏联建成了原子能反应堆;②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2)存在问题: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弊端日益显著;②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有增无减;③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继续遭到破坏;④学术问题被当作政治问题进行批判,给科学文化发展造成巨大损害;2、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1)人民政权建立:项目
基本概况
条件
①二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②各国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把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斗争发展为人民民主革命;③苏联的帮助;建立
模式
①主要依靠本国反法西斯力量,苏军起配合作用;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②本国反法西斯力量推翻反动政权,转向盟国,苏军协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③本国反法西斯力量较弱,主要靠苏军“铁犁”;波兰,捷克,匈牙利;④苏联占领区建立人民政权;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实质
无产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和各民主党派的联合专政;主要
国家
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胜利的
原因
①法西斯国家在二战中失败;②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根源)③苏联强有力的援助;(2)人民政权巩固:苏联体制在东欧的确立;项目
基本概况
原因①只有苏联有社会主义建设经验;②除捷克斯洛伐克和民主德国,大多数国家工业落后,封建残余严重;③苏联的强制推行;(主要原因)时间1948年至1953年,苏联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东欧确立;影响积极性①促进了东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初步改变了东欧地区的落后面貌;消极性苏联体制束缚了各国的发展,为日后国民经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提示点拨:苏联在东欧强制推行斯大林体制:项目
基本概况
原因
美苏战后冷战加剧,苏联加紧了对东欧的控制;表
现①1947年,成立受苏联控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②苏联不再允许东欧各国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③1948年,把反对苏联控制的南斯拉夫共产党开除出情报局;④清洗东欧各国反对苏联模式的领导人;3、亚洲人民民主国家的成长(1)蒙古人民共和国:①1946年初,中国政府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②1958年,蒙古人民革命党宣称:蒙古由“畜牧业国家转变为农业工业国”;③1959年,蒙古政府宣布:蒙古完成了农村中的社会主义改造;(2)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①朝鲜分区占领:苏联和美国以北纬38°分别进驻朝鲜半岛北部和南部;②大韩民国成立:1948年8月,朝鲜南部,以汉城为首都;③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1948年9月,朝鲜北部,以平壤为首都,金日成为首相;(3)越南民主共和国:
项目
基本概况
越南
独立
①1945年8月,印度支那共产党领导越南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取得胜利;②1945年9月,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胡志明任主席;抗法
战争
背景
法国重新侵入,企图重建殖民统治;战役
1954年,奠边府战役,越南打败法国;《日内瓦
协议》
时间
1954年;内容
恢复印度支那和平,以北纬17°为界,越南北方解放;(4)中华人民共和国:项目
基本概况
成立
1949年10月1日;历史意义
国内意义
①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②中国人民从此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枷锁;③中国人民开始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④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世界意义
①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②极大地增强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③有力地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④沉重地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二、社会主义阵营1、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1)形成标志:新中国成立后,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很快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在各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合作;(2)形成关键:苏联的推动;(3)成员国家:核心:苏联;东欧:民主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以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亚洲: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蒙古人民共和国、越南民主共和国;(4)形成作用:①巩固了社会主义成果,支持了民族解放斗争;②有利于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世界和平;2、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1)解体之因:①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和大国强权政治②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2)解体过程: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第十二课 二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示例”,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十二课二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教学设计示例需要掌握的知识:苏联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背景、措施、成就;欧亚人民民主国家诞生的具体条件、人民民主国家的概念以及这些国家是怎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新中国成立的世界历史意义。
通过对本课有关内容的讲解,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概括能力,分析比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通过对苏联反法西斯的胜利和战后经济的恢复发展,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新中国的成立是十月革命后的重大事件,加强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战后初期的苏联。
难点:人民民主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战后初期的苏联
苏联在二战中经受了血与火的严峻考验,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然而,苏联人民在欢庆胜利的同时,却不能不面对满目疮痍的国士,苏联在战争中遭受了极大的损失。
1.苏联在二战中的巨大损失
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图表和柱状图等形式展示二战期间苏联各方面的损失。
由此可见,战后初期苏联人民的重要任务就是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夏和发展国民经济。
2.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二战结束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及时地把工作重心从战争转向和平的经济建设。苏联政府一面大规模地复员军队,一面对国家机关进行职能和结构上的调整,如撤销战时最高权力机构国防委员会,把许多军工部门改组成民用工业部门,以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
为了切实完成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工作,苏联制定和实施了第四个五年计划,其基本任务是:重建家园,使工农业生产达到并超过战前水平。为此,苏联人民以饱满的热情和忘我的工作,积极投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下面分几个方面看看苏联人民取得的振兴经济的巨大成绩。
在工业战线上,工人们热火朝天地开展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例如:顿巴斯煤矿的工人排除了6.5亿立方米的矿井积水,等于排干了一个面积70平方公里,水深10米的湖,矿工们还修复了2500多公里倒塌的坑道,这几乎相当于在莫斯科和巴黎之间修筑了一条离地面200—700米的隧道。经过艰苦奋斗,工业战线提前9个月完成了“四五”计划。修复、新建投产的大型工矿企业6200多个,相当于第一、二个五年计划新建企业的总和。1950年工业产值比战前的1940年增加了73%。接下来再看看农业战线的情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为了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政府坚决制止非法侵占集体农庄公有土地的现象,精简集体农庄的行政管理人员,加快恢复农业机械的生产等等。到1946年底,共归还了470万公顷集体农庄的土地;有45万多行政管理人员转入了生产部门;5年中,拖拉机总数增加了30%、联合收割机增加了40%。经过辛勤努力,1950年播种面积已经达到战前1940年的97%,农业总产量达到1940年的99%。
在经济建设中,苏联的知识分子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发展科学技术和加强国防力量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核物理、半导体、计算机和航天技术等方面有许多建树。例如,1946年建成了原子反应堆。1949年掌握了原子弹制造技术,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1950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投入运转。这些,无不凝聚着苏联知识分子的心血。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苏联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四五”计划完成时,苏联的国民收入比战前的1940年增加了64%,人民的实际收入增加。国家三次降低日用品的零售价格,在城市修建了1亿平方米的住宅,农村修建住宅270万幢,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教育、文化、卫生事业也有很大的发展。
总之,战后初期的苏联,在西方帝国主义遏制、封锁的情况下,取得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巨大成就,增强了国力,增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对战后欧亚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那么,欧亚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是如何诞生的呢?
二、欧亚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的诞生
1.原因
(提示学生看课文,并提问:“二战后欧亚出现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予以归纳、概括)诞生的原因可以从外因和内因两方面来分析,先谈谈外因。
①苏联的巨大影响
②帝国主义力量的严重削弱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嚣张一时的德、意、日法西斯被彻底打垮。第二,英、法等国家由于战争的破坏而实力大减。第三,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美国虽然例外,其实力大大增长,但从整体看,帝国主义的实力是相对下降了。从各国内部原因看,则是各国人民民主力量日益壮大。
③各国人民力量的日益壮大
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各国人民经受了锻炼,提高了觉悟,建立了武装,民主和进步的力量大大增强。
2.概况
运用多媒体展示《1949年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图》,看图讲述,每讲一个国家,就在该国地理位置上用红色覆盖,增强学生的时空概念和直观感受。
①依靠本国自己的力量:中、越、南、阿
②得到苏军配合和帮助:罗、保、匈、捷、波、民主德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二战爆发前,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国吞并。1945年5月,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在苏军帮助下获得解放,第二年成立了以共产党领导人哥特瓦尔德为总理的联合政府。1948年反动势力策划了“二月事件”,制造“政府危机”,准备发动反革命暴乱。很快,他们的阴谋被粉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波兰在大战初期被德国占领,波兰政府流亡伦敦。1944年7月,苏军攻入波兰,波兰工人党联合国内抵抗力量成立了临时政府。1945年组成了以临时政府为基础,包括流亡政府代表在内的民族统一政府。在1947年的制宪议会选举中,以波兰工人党为首的民主党派联盟获胜,成立了波兰人民共和国。
二战后,根据盟国协议,德国及其首都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实行军事管制。1949年,在美、英、法三个占领区合并的基础上,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西德,首都波恩。随后,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德。
而在亚洲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以北纬38度线为界,苏军进驻朝鲜北部,美军进驻朝鲜南部。1948年8月,南半部宣布成立大韩民国,简称韩国或南韩。9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北半部成立,简称北朝鲜,金日成任内阁首相。
这样,到1949年10月,在欧亚共建立了12个(包括蒙古)人民民主国家,这些国家都是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把民族解放斗争发展为人民民主革命,并取得胜利。这些人民民主国家是过渡时期的国家,因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的发展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
那我们如何区别区别人民民主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呢?欧亚各人民民主
引导学生回忆回忆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史实。把中国放在世界的大环境中去考虑。
随着苏联的恢复和一批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社会主义阵营空前壮大,请大家思考,在这辉煌的背后,是否有危机呢?
学生分组讨论。
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出:社会主义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社会主义国家缺乏经验,不考虑本国实际情况,照搬苏联模式,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方面都存在着问题。如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轻工业,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以及党政不分、官僚主义、法制不健全、民主生活不正常等等,阻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导致从60年代起,经济增长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说明社会主义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光辉的,然而也是漫长的、艰难曲折的。
二战后诞生的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尤其具有伟大而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世界历史意义
提示学生回忆学过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
提出问题A中国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B中国革命经历了哪两个阶段?
C什么叫新民主主义革命?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归纳整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世界历史意义主要表现在:
1.大大加强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
有4亿多人口和约960万平方公里面积的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使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占了世界人口的1/3以上和世界陆地面积的1/4以上,亘贯欧亚、连成一片。使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巨大变化,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
2.大大鼓舞了亚非拉的民族解放斗争
从以上可以看出,中国革命的胜利极大地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和世界的面貌。
二战后初期,作为社会主义的旗帜——苏联的迅速恢复意义重大。在它的帮助下,一批人民民主国家诞生,并逐步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社会主义阵营空前壮大。在这中间,占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中国的独立,对整个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5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一、苏联的改革和挫折1、苏共二十大(1)历史背景:①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苏联政局一度动荡;②赫鲁晓夫的最高领导权确立,开始调整内外政策;(2)召开时间:1956年2月;(3)主要内容:①赫鲁晓夫作党中央的工作总结报告;②听取赫鲁晓夫作的揭露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秘密报告;(4)历史影响:①破除了对斯大林的迷信,会后开展了对斯大林的批判活动;②促使会后苏联展开了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工作;③给各国共产党造成不同程度的思想混乱,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巨大的困难;④对中国: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⑤帝国主义借此掀起反苏反共浪潮,一度造成东欧政局的动荡;2、赫鲁晓夫改革:
项目
基本概况
历史
背景
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②斯大林逝世后,革故鼎新,涤除时弊已成为时代潮流;改革
内容
政治
领域
①开展批判斯大林和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活动;②进行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经济
领域
①农业方面是经济改革的首发点,又是改革的重点;②工业方面下放权力,精简机构;改革结果
农业生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未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状况,最终失败;失败
原因
①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主观冒进;②具体做法上只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小修小补,没有改革原有体制;③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④行动目标不切实际:声称“20年内将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基本评价
积极
性
①破除了对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和迷信;②揭开了对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根本缺陷
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3、勃列日涅夫改革项目
基本概况
历史
背景
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②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败,给苏联造成混乱局面;改革内容
经济改革重点放在工业方面,特别是重工业;改革
结果
①执政前期军备力量大增,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人民生活有所改善;②执政后期,社会矛盾丛生,国家陷入困境;失败原因
①个人专断作风滋长,政治生活僵化;②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活力衰退,对外扩张使国家陷入困境;③根本缺陷:未改变高度集中经济政治体制;※点拨提示:苏联改革的特点是:坚持计划经济,在原有体制上的小修小补。二、东欧国家的变革1、变革背景(1)根本原因:照搬苏联体制,造成严重的消极恶果;①导致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未能提高,抑制了生产力的发展;②追随苏联搞个人崇拜和阶级斗争扩大化,打击迫害要求改革、主张走独立自主的干部;(2)苏联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干涉别国党政,导致东欧各国社会矛盾重重;2、变革目的:摆脱苏联束缚和控制,走独立自主道路;3、各国概况(1)南斯拉夫改革:最早抛弃苏联模式,实行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改革;项目
基本概况
背景
1948年,被开除出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处境十分困难;(直接原因)领导
铁托;目的
摆脱苏联体制的束缚,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内容
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包括政治自治制度和经济自治制度;认
识
①摆脱了苏联模式束缚,逐渐走了一条结合国情,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道路;②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使国民经济获得发展;③带来许多严重问题;①削弱了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②引发了分散主义、自由主义,使民族问题日益尖锐;(2)波兰改革项目
基本概况
背
景
①僵化的苏联模式造成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②苏共“二十大”的影响,造成波兰政局动荡;③人民对经济状况不满;④1956年,波兹南事件发生,成为改革的导火线;领导
哥穆尔卡(出任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一书记);措施
①实行中央计划和企业自治相结合的方针;②扩大企业自主权;结果
未取得明显成效,60年代末出现了经济困难,长期无法摆脱困境;(3)匈牙利改革项目
基本概况
背景
①人民强烈要求进行政治经济改革,一些知识分子组成“裴多菲俱乐部”;②人们要求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纠正匈苏关系中的不平等现象;③1956年,爆发了匈牙利事件;领导
卡达尔;措施
①1956年,实行新的经济政策;②实行大规模的经济体制改革;时间
1968年起;内容
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础上,把国民经济按计划发展的中央管理与商品关系、市场积极作用有机地联系起来结果
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一段时间里,人民生活有较大提高;点拨
在东欧各国的改革中匈牙利改革成就最突出;※综合总结:波兹南事件和匈牙利事件;相
同
不同
波兹南事件
匈牙利事件
背景
①照搬苏联体制造成消极后果;②苏共“二十大”冲击,激化矛盾;人民对经济状况不满;工人要求增资减税;知识分子组成裴多菲俱乐部,要求进行政治经济改革;过程
①大规模流血冲突,有外国势力参与;②改组了党和政府,靠军队控制局面;国内外敌对势力挑动,波兰政府出兵平息,控制局势;国内外反动势力直接参与活动,靠苏联出兵协助才控制局势;影
响
①造成大量人力、物力损失;②推动了社会改革;性质
——————————人民内部矛盾;武装暴乱,敌我矛盾;(4)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布拉格之春”;项目
基本概况背景
60年代,经济严重困难,党内斗争激烈;领导
1968年初,改革派杜布切克(出任捷共中央第一书记);内
容
公布革新社会主义的《行动纳纲领》政治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党的领导体制;被誉为“布拉格之春”;经济
贯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对外
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认识
①布拉格之春出现说明东欧国家要求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和控制,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谋求独立发展;②改革涉及内容最全面;结果
苏联和东欧4国出兵占领捷克斯伐克;时间
1968年8月,苏、保、民德、匈、波五国;借口
捷共《行动纲领》背离社会主义道路;后果
中断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说
明
①社会主义改革复杂艰难,充满曲折;②苏联大国强权主义发展到武装干涉他国内政;※综合总结:(1)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启示:①只有改革,才能不断发展;②改革必须实事求是,切合本国国情;③改革必须在独立自主的情况下进行,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改进;(2)改革中国成功,苏东受挫原因分析:最主要原因
最主要原因是各自的指导思想与路线不同;具体
分析
中
国
①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创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③制定了符合国情的基本路线;④走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苏联
东欧
①没能完全摆脱苏联体制影响;②没能完全把握本国国情;③东欧没有完全摆脱苏联干涉控制;④苏联热衷于霸权主义,军备竞赛,干涉他国内政;1、知识与能力
了解列宁创建布尔什维克的主要过程及其在流亡国外期间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取得丰硕理论成果的史实。了解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主要活动和理论贡献。探讨列宁结合本国国情探索俄国革命道路的创新精神及其革命品质。
2、过程与方法
了解和收集有关列宁创建布尔什维克,捍卫、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等方面的基本史实,观看相关的历史题材影片,或运用多媒体手段重组历史资料,使学生在再现历史情景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提高对历史人物的感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列宁不屈不挠、矢志革命的勇气,以及他结合本国实际而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点击下载: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271873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8465.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