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南京长江大桥(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南京长江大桥(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孔春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

个生字和多音字扁。掌握29

个词语。

2.能用查字典据词定义的方法理解明媚,挺立顶端,

检阅,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能背诵2,3,两段;能按提示与说出大桥各部分是怎样的,从而明白本文是作者观察点的转移,有条理有层次的描写景物的。

4.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能与作者一起为祖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而自豪。

教学课时: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通顺地朗读全文。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和第1段的新词。

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第1自然段,指导作者的观察点在引桥始端;能按提示说出大桥分哪几部分,每部分各是怎样的,理出写作思路。

教学过程:

1.谈话激情,引导学生入文。

(1)说说中国最长的江叫什么名称。

(2)简介:中国长江

(3)揭题入文。

2.自读课文,重温预习内容,提出学习交流的意见。

3.学况交流,巩固预习成果。

(1)识字:指名读生字,带词读,说说同学提出的疑难词的意思,说出你是怎样学懂得。

齐读生字。

(2)朗读课文,以正确,通顺作评价并矫正。

(3)用题目加读书时获得的感觉说说课文主要些什么,而表达感觉的词可取之处于课文,如:壮丽,巨大,高大,宽阔等等。

再读课文,提出课文中写作者看大桥的自然段。

4.阅读思考,理解第1段。

(1)自读第1段,用课后问题和自题问题思考课文意思。读或反馈自题的问题。

(2)提取重要问题开展学习交流:

这一段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大桥?

8

个句子中几句介绍南京长江大桥?

简答38句各写了大桥哪些部分,说说大桥各部分是怎样的。朗读有关句子,谈谈自己的感觉。

理解:1.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的意思和这样比方的作用。

2.公路两侧,宽阔,穿梭似的,双轨等词的意思。

思考:正桥接引桥,上层到下层,分别说明作者是怎样观看大桥的。要学生据此划出本段写作思路示意图。

读38句,说出第3句和后5句的关系。

(3)小结概括:

说出这段课文内容概要:介绍作者在引桥上看见的大桥全貌。

说说读了这段课文,你觉得南京长江大桥怎样的?

第2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复述第1

段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内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第2

段,理解这一段写的是作者在正桥看到的和感觉到的。

3.能查字典辨别两侧,侧耳中的侧的不同意思,理解挺立

与耸立的差别。

教学过程:

1.谈话入境,复习联络前后阅读。

(1)谈话:一天清晨,作者来到南京长江大桥。作者来到南京长江大桥。他走在引桥上,远望整座长江上的大桥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壮丽,壮是雄壮的意思,作者介绍了哪些方面,使我们觉得大桥十分雄壮?

(2)复述:第1段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内容。

2.积极阅读,自学第2自然段。

3.学情反馈,交流学习信息:

(1)交流提出的问题和疑难,分析问题,编排学习交流程序。

(2)开展学习交流活动:这一段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大桥?在正桥上作者先看到些什么?

训练:找出写塑像,桥头堡,玉兰花灯的句子,读一读:说出巍峨,顶端,鲜艳夺目,检阅等词语的意思,比较挺立耸立的不同意思;再说句子,想象它们所描写的事物和样子,看图找出它们在桥上的具体对象;熟读这3个句子,并背诵。

(3)作者为什么要写眺望江面和倾听火车鸣笛的事?

(4)部分学生不懂的疑难词语,要学生用查字典据词定义的方法自己去理解。如:桥头堡,汽笛,呼啸而过,仪仗队,等等。

4.收束交流活动,概括学习成果:

收束训练:齐读第2段,背诵第2段。复述第1段内容概要,说出第2段内容概要。

5.做作业,巩固知识。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复述第2段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内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第3

段课文,体会出作者在第一段里表达的赞美之情,能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理解并说出征服,通途的意思,能听写本课生字新词,能查字典区别宽阔和广阔的意思差异。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朗读第1.2.两段课文。

2.接着老师提示的话,复述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内容。

提示:作者来到南京长江上,走在引桥上看见,走在正桥上他看见

二.谈话激情,诵读第3段。

1.谈话:在滔滔奔流的长江上,自古以来没有人造过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脱离了苦难的中国人民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亲手建造了长江上的第一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它像一条巨龙飞越江面,连接大江南北。望着这座大桥,作者说了什么

2.自读第3

段,回答提问:作者说什么?

引导理解:江水滔滔,奔向大海说明长江和过去一样,阻隔着祖国的南北,所以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为天堑。查字典理解天堑。

自古被称作天堑的长江,被我们征服了。查字典理解征服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说出句子意思:一座大桥高高的架在长江上,连接了长江南北,阻隔南北交通的天堑变成四通八达的通路。

(2)细细品读,作者说这些话时,心里充满了怎样的感情。

三.总结反思,提高学习质量。

1.复读全文

2.反思交流:学本课后有什么收获?

3.巩固重点训练。

按课后第3

题要求训练;

4.复习,检查字词知识。

四.课外作业:完成作业本第5题。

延伸阅读

《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三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三”,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的意义,激发学生对祖国建设成就的自豪之情。

2.了解作者介绍大桥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词,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进而读懂自然段。

5.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弄清课文1、2自然段的叙述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生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弄懂词义。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词,理解词义。

三、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挂图。

2.提问:谁去过南京长江大桥?请去过的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3.谈话导入。

雄伟壮丽的南京长江大桥位于南京市下关和浦口之间,跨越长江,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双层桥梁。大桥1960年初动工,1968年全面建成通车。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加强了我国南北交通的联系,在政治、经济和战略上具有重大意义。

(二)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词及自然段序号。

2.学生通过查字典认识生字,并用填表法按要求完成自学。

(三)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注意纠正读音。

(1)塑像的塑读s,不要读成sǔ。

(2)穿梭的梭读suō,不要读作shuō。

(3)多音字可采用组词的方法分清读音的用法。

3.分析字形结构,区别形近同音字。

(1)让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轨左右结构,右边是九不是丸;

滔左右结构,右下边是臼不要写成白;

塑上下结构,第五笔是小竖(),第六笔是竖撇(丿)。

(2)可采用形近、同音字组词的方式作巩固练习。

(四)理解词义。

1.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明媚字典中有两种解释:一是鲜明可爱;二是明亮动人。前者多指景物,后者多指眼睛。因此,在本文中应取第一种解释,指天空一片碧蓝,鲜明而又可爱。

时起时伏伏:低下去。词的意思是:有时起来,有时低下去。在文中是说长江的轮船随着滚滚的波浪时而起时而又落下去,起伏不定。

2.比较近义词,理解同义。

壮丽与美丽都含有好看的意思。不同的是壮丽重在壮字上,美丽重在美字上。壮丽在文中的意思是南京长江大桥在阳光下十分雄伟、美丽。

3.出示卡片、指读词语。

4.还有哪些不懂的词语?让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五)学生自读课文,巩固识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思考:本文从哪几方面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

2.指名回答。

(本文作者通过看到、听到、想到的情景的描写,从大桥的外观、结构及建造的意义等三个方面介绍南京长江大桥。)

(六)作业。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抓住重点词句,了解句间联系,读懂自然段。

(二)了解各自然段中作者介绍大桥的顺序,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二)弄清1、2自然段的叙述顺序和句间联系,读懂自然段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指名让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

(二)想一想作者是从哪三个观察点参观南京长江大桥的?

回答这个问题时,学生很容易从第2自然段中找出走近大桥、站在大桥上这些表示观察点的词语。但在第1自然段中都没有这样明显地指名观察点位置的词语。讲课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看图入手,思考作者怎样才能看到南京长江大桥的全貌?让学生从中领悟到站得远看得全的观察方法。

(三)学习第1自然段。

1.指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本段有几句话?其中哪几句是描写大桥的?

(本段共有7句话,其中3至7句是描写大桥的外观。)

2.指读3至7句。

(1)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雄伟、壮丽)

(2)从哪儿看出雄伟、壮丽?

(3)指名回答后,出示句子:

正桥连接着22孔线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4)钢铁巨龙指的是什么?

(5)为什么把南京长江大桥比作钢铁巨龙?

讨论中教师可随机介绍有关南京长江大桥的资料:铁路桥长6772米,公路桥长458米,正桥长1577米,9个巨大的桥墩高80米,这样又宽、又长、又高的大桥是用钢铁建造的,而且引桥和正桥呈S形,所以作者用钢铁巨龙来比喻南京长江大桥非常恰当。

(6)让学生反复读这句话,把大桥雄伟壮观的气势读出来。

3.开头1、2两句写得是什么?

(交待了作者来到南京长江大桥的时间及天气情况。)

4.这些内容与介绍南京长江大桥有什么关系?

经过讨论,让学生弄清因为是在天气格外好的清晨所以才阳光明媚。在明媚的阳光的照耀下,大桥才更显得壮丽。因此,这三句话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5.再次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大桥的?

(由远及近,先远看大桥十分壮丽、近看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从结构上看,大桥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公路,下层是火车道,并且看到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

(四)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思考:作者走近正桥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用笔将有关词语标画出来。

2.指名回答。(板书)

(塑像、桥头堡、玉兰花灯柱)

3.出示词语搭配练习,让学生按课文内容填写。

红旗____,公路____,塑像____,桥头堡____,玉兰花灯柱____。

(1)出示挂图,让学生说说玉兰花灯柱、桥头堡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随机介绍桥头堡高70米。

4.这样的描写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景象十分美丽、壮观。)

5.站在大桥上远望江面,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看到: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听到:火车呼啸而过。

想到:长江天堑被征服。

(1)讨论:为什么江面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扁舟是小船。一叶叶扁舟就是像一片片树叶那样的小船。因为作者远望江面,看到的是江面宽阔,江水浩荡,所以看到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同时这句话也从侧面反映出桥体的高大。

(2)为什么不写看见火车?而写侧耳倾听?

(因为火车道在下层。火车呼啸而过,所以是听见而不是看见。)

(3)这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由近及远、由看到听的顺序。)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体会作者叙述的顺序。

(五)学习第3自然段。

1.齐读第3自然段。

2.出示句子: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1)谈话。

教师告诉侗学们这是毛主席诗词中的一句话,原来是用来赞美武汉长江大桥的,这里引用这句话来赞美南京长江大桥。

(2)让学生查字典解释天堑。

天堑是天然形成的大沟,本课指天然形成的隔断南北交通的长江。长江自西向东奔流,使南北两岸交通不便,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使天然形成的隔断南北的长江如今变成了畅通无阻的大道。作者引用这句话再现了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气势,又生动形象地点明了南京长江大桥的作用,同时也赞美了大桥建设者的巨大贡献。

(3)齐读这句话,体会作者情感。

5 南京长江大桥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5 南京长江大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5南京长江大桥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的17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理解其他新词语。

2.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3.以第1自然段为例,指导学生着重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引导学生理解比喻句和引用诗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6.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意义,激发学生对祖国建设成就的自豪感,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结合插图和重点词句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二是着重弄清课文第1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是理解引用诗句的含义。

教学思路:

本文的教学步骤是: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读音,了解全文的大体内容;细读课文,具体理解词句的意思及各段课文内容;精读课文,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并体会思想感情;综合训练,熟读课文并背诵第1自然段,掌握生字字形并读写有关词语。

细读、精读课文这两步,运用读议导练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理解词句与自然段的意思及其联系。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插图理解有关词句和课文内容,获得真切的认识。

对于意思相近的词语,如挺立、耸立,采用比较法理解;对于难懂的词语,如天堑、通途,运用对比法理解。

教学各段课文注意防止平均用力。要以第1自然段为例,引导学生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分析句子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以突出连句成段的训练重点。

教学资料:

南京长江大桥,位于江苏南京市下关和浦口之间,跨越长江,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铁桁梁桥。铁路桥全长6772米,双轨。公路桥全长4589米,宽19.5米。正桥长1577米,有10孔钢梁,跨度除江北第1孔为128米外,其余均为160米。江中桥墩9个,高约80米,扎根在江底岩盘上。正桥两端各有桥头堡一对,高70米。公路桥两侧人行道各宽2.25米,两岸公路引桥由富于民族特色的双曲拱桥组成。1960年初动工,1968年底全部建成通车。它连接津浦、沪宁两铁路以及苏南苏北的公路,加强了我国南北的交通联系,在政治、经济和战略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理解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南京在什么地方?你到过南京长江大桥吗?你见到的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

3.结合学生的回答作简要介绍。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汉语拼音把生字词读准确,并把句子读连贯。同时思考问题:(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再想想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2)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2.检查。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让学生正音、正读。

(2)回答:

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我参观南京长江大桥的事。)

②课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先写了从远处看长江大桥,后写了在桥上看到的和听到的,最后写了我的感受。)

(3)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

(4)结合学生的回答作简要的概括。

三、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2.回答。

3.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4.议论引导。(7句话:①时间、地点;②天气;③大桥壮丽;④桥墩;⑤正桥连接着引桥;⑥大桥分两层;⑦公路上行人车辆多。)

议论每句话的意思,要先引导学生结合句子理解有关词语,再结合词语理解句子;对两个比喻句,要着重引导理解。万里碧空:碧空,浅蓝色的天空。形容天气非常晴朗。

明媚:鲜明可爱。

显得:表现出。

壮丽:雄壮而美丽。

稳稳地:结合插图理解,说明桥墩的巨大、坚固。

仿佛巨龙:结合插图引导想象,体会大桥宏伟的气势。

双轨:可供两列火车同时运行。

穿梭似的: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形容来往行人车辆很多。

5.默读课文,思考:这7句话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6.议论引导练习。

(1)议论7句话的顺序。(先写参观的时间、地点、天气,再总写大桥的壮丽,接着从下到上写桥墩、正桥与引桥、下层与上层、公路上。)

(2)引导的重点是第3句与以后各句的关系(总分)。(3)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你体会到了什么?

7.概括段意。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议论。

(3)概括:这一自然段写了我从远处看到的南京长江大桥十分壮丽。

四、练习。

熟读并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背诵第1自然段。

2.说说第1自然段的大意。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回答。

(3)课文中写我的观察点是一处吗?请划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4)我在走近正桥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

(5)议论引导。

工农兵塑像、桥头堡、红旗、玉兰花灯柱,联系插图让学生认识;对比喻句要认真引导理解。

挺立、耸立:都有高高地立着的意思,但前者侧重于直,后者侧重于高。

检阅:高级首长检验军队或群众队伍的仪式。

(6)你从这几个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大桥雄伟壮观。)

(7)这几个句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按照我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

(8)指名朗读第5句。思考:这句话写了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

(9)议论引导。

(看到和听到的情景;大桥雄伟。)

扁舟:小船。

时起时伏:一会儿升起来,一会儿落下去。

侧耳倾听:形容集中注意力听的样子。

呼啸而过:本课指火车发出长而高的声音迅速通过。

(10)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议论后概括:这一自然段写了我在桥上看到和听到的情景,南京长江大桥既雄伟又壮观。

2.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我的感受)

(2)议与导。

浩浩荡荡:形容水势浩大。

天堑: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沟。

通途:畅通无阻的大道。

引导的重点:我们指谁?水势浩大的长江自古被称作天堑,结果被我们征服,变天堑为通途,说明了什么?(我们指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说明我们具有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3)默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议论后概括:这一自然段写了我看了南京长江大桥后的感受,为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感到高兴和自豪。

三、精读课文。

1.默读全文,回想各自然段大意。

2.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写了我参观南京长江大桥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写出了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

3.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答,但务必真实。)

第三课时

教学步骤:

一、熟读课文。思考:以一个自然段为例,说说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怎样把句子连接起来的。

在议论中引导学生认识:观察事物要有顺序,写的顺序就是观察事物的顺序。如:第1自然段的第3至7句,是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第2自然段的前4句,是由近及远的顺序。

二、指导写字。

可重点指导卧、塑、阅、滔等字。注意是先分析字形结构,再指导难写或易错部件的写法。

三、读写词语。

《思考练习》第5题。

附:板书

远处:桥墩正桥(上下两层)引桥

想天堑变通途

5.南京长江大桥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5.南京长江大桥》,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5.南京长江大桥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的意义,激发学生对祖国建设成就的自豪感,从而更加热爱祖国。

2.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大桥的,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体会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3.学会本课17个生字,并能掌握用生字组成的新词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4.会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

1.通过词句训练,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弄清课文第1、2自然段的叙述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随着观察点的变换,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叙下来的。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片、训练题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利用投影,出示插图,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出示插图,提问:这是什么桥?齐答:南京长江大桥。板书课题。

(二)再问:谁去过南京长江大桥呀?请看见过南京长江大桥的同学说一说你看到的和你的感受。

今天,我们就随作者一起去参观南京长江大桥。

二、指导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将不认识和不理解的字词画下来。

2.运用查字典的方法进行自学,查出不认识的字词,进行拼读,理解,识记。

3.组织学生发言;读读生字新词,质疑,解答学生提出的不理解的问题。

(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2.边读边想;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南京长江大桥的哪些方面?(外观、结构、作用。)

3.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引导学生理出文章的线索,找出作者的观察点。

(1)本文以我参观南京大桥所看到的景物为线索,介绍了大桥的位置,结构和桥上的建筑物,反映了大桥的雄伟壮观。

(2)随着作者参观大桥脚步的移动,不断变换观察点:第1自然段远看大桥。第2自然段走近正桥和站在大桥上看到的。第3自然段,面对江水想到的。

5.作业:读熟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一)边读边思考,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1.自己读第1自然段,看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用笔标出序号。

2.进一步认真阅读,思考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3.提问:哪几句是写大桥的?(3~7句)读了之后,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雄伟壮丽。)

4.讨论,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1)弄清写时间写天气和写大桥的关系。

只有在天气格外好的清晨,阳光才是明媚的。在明媚的阳光下,大桥才更显得壮丽。

(2)弄清桥墩、桥身、正桥、引桥的关系。

运用投影,打出南京长江大桥图。使学生认识大桥的各个部位,结构,使学生更清楚地看出作者先写桥墩,再写桥身,正桥和引桥。

(二)指名读第1自然段,理清记叙顺序。

(由远及近的顺序。)

(三)抓住重点词句,熟读深思,进行理解训练。

1.远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的?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十分壮丽)在文中画中如何具体写长江大桥十分壮丽的句子:波浪滚滚的江水中,9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正桥连接着双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2.找出比喻句。出示训练题板①:正桥连接着22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1)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这句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这句把南京长江大桥比作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是因为大桥是用钢铁建造的,而且又宽又长,引桥和正桥是S形,用钢铁巨龙作比非常恰当。教师还可介绍数字:铁路桥全长有6772米,双轨。公路桥长4589米,宽19.5米。正桥长1577米。每个桥墩高约80米。通过比喻,突出了大桥的雄姿)。

(2)将比喻词仿佛换一个意思相同的词,来叙述句子。(可换成好像、如同、犹如等。例:正桥连接着22孔引桥,好像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3.读六、七句,思考:

(1)大桥分几层?每层各是什么?(大桥分两层,底下一层是火车道,铺着双轨,上面一层是公路,公路两旁是人行道。)

(2)公路上是什么景象?出示训练题板②:宽阔的公路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理解带点的词语穿梭似的。(穿梭:织布的梭子穿来穿去,来回来去。形容来来往往的行人,车辆特别多。)

(3)讨论:这一景象说明什么?(大桥的作用。)

(4)教师点拨:作者的观察点已转移,从远看大桥到近看大桥。现在已走近大桥,站在大桥附近的侧面观察大桥,因此看到了大桥分两层,也看到了大桥公路上的行人和车辆。

4.读读全段,练习概括这段的主要意思。

(1)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2)找出能概括这段主要内容的句子。(第三句话: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

(四)依照板书,练习背诵第1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一)了解走近正桥看到的景物,体会美的特点。

1.读课文,用笔画出走近正桥看到了什么。(工农兵塑像,桥头堡,玉兰花灯柱。)

2.运用投影,打出图画,使学生认识:塑像,桥头堡,玉兰花灯柱。

3.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展开讨论,谈对挺立耸立十分艳丽等词的理解。

4.出示训练题板③:

正桥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候检阅的队伍,站得整整齐齐。

(1)认识,这是一句什么句?(比喻句。)

(2)把什么比作什么?(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比作站得整齐的等候检阅的队伍。)

(3)这句话说明什么?

说明:灯形美,玉兰花的形状。

灯数多,一对对,队伍。

灯柱高,在灯柱上排列。

排列整齐,像等候检阅的队伍,站得整整齐齐。

(4)体会比喻句的作用。(使意思表达得更明白,更生动。)

5.通过作者的介绍,正桥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美丽。)

6.指导朗读。

(二)读第2自然段紧后一句话。作者最后手扶栏杆站在桥上,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看到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听到了一列列火车鸣着汽笛,从脚下呼啸而过。)

1.讨论理解:扁舟(小船的意思)呼啸指人或动物发出的长而高的声音。本课指火车高速行进时的隆隆声和汽笛声。

2.在大桥上远望江面,江上的轮船为什么像一叶叶扁舟?(说明桥高大,离江面距离远。)

为什么不写看见火车什么样,而只写侧耳倾听到的声音?我是在什么地方看大桥的?(因为站在桥上,火车在桥下,所以只能听、看不到。)

3.教师点拨,作者的观察点在桥上。从中也看出:作者叙述方位清楚,明白。

4.讨论:这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先看到,后听到。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一)齐读,思考,这段主要是作者的感想,作者都想到了什么?

(二)重点理解。

(1)天堑的意思。

(2)你对自古称做天堑的长江,被我们征服了。这句怎样理解?

(自古以来,长江把两岸隔开,谁都没能征服它,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伟大的中国人民才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把它征服了。这座大桥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1960年初动工,1968年底全面建成通车。)

(3)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这是毛主席的诗词,意思是一座高架的大桥跨越长江南北两岸,自古以来的天险变成了畅通无阻的大道。再现了大桥的雄伟气势,点明大桥的巨大作用。)

(三)有感情地练习朗读第3自然段。

四、总结谈话

本文通过作者参观南京长江大桥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朴朴实实地记叙下来。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介绍了大桥的外观,构造和作用,使我们了解了大桥的雄伟壮丽,赞颂了建设者们的智慧和勤劳。

五、作业;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检查朗读课文情况

(一)集体朗读全文。

(二)同桌互相听读课文。

(三)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二、继续练习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检查背诵情况。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重点:记忆字形。

(一)出示本课生字。

(二)汇报课前预习情况(生字的读音,大写字母,偏旁部首,笔顺笔画,用生字组词。)

注:每个字的偏旁部首用红色粉笔标出。

(三)重点指导。(由学生讨论记忆。)

1.正音:媚、塑、扁、堑。

2.正字:塑下是土不要写成王。

轨右部是九不要写成丸。

3.指导书写:

4.区别形近字:

(1)区别字音。

(2)区别字形。

(3)做组词练习。

端()检()扶()稳()

瑞()捡()伏()隐()

壮()滔()轨()

状()稻()软()

5.多音字。

(1)读出多音字的不同读音。

(2)用多音字练习组词。

(四)读读写写。

稳稳连续双轨塑像

顶端扶着检阅通途

工农兵玉兰花万里碧空时起时伏

四、作业:写生字,词语

板书设计

蜜蜂(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蜜蜂(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春夜喜雨

学习目标

①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年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③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④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也可制成电脑课件,生字的部首和部分笔画可以闪烁)。

②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第一课时

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①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②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③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③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b.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c.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④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①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读一读。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

c.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可板书试验两字)

②学习第二自然段。

a.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

b.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c.写一写。请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d.议一议。

◆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e.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

f.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

课堂练习

①学习生字。

a.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b.书写后,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学生写的字。

②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①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②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

③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①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a.自由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b.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c.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②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③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④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a.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b.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中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再请多人次说)

c.其他同学评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d.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①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

②学生自读体会。

③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现性地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①诱导生疑:读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②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③教师引读。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④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⑤教师再引。

a.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b.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写的生字:测、括、确、误、途、超,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②学生组词书写书,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优点或不足。

拓展活动

分工合作,搜集有关昆虫奥秘的资料,设计一张手抄报。

掌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掌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春夜喜雨

学习目标

①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特别是给身处困境的人鼓励与帮助。

课前准备

①展示屏。

②搜集一些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

第一课时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响起来,你的心情怎样?(让学生自由说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掌声,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①学生一读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畅。

②学生二读课文(和同座合作读),可以每人读一节,互相指正读错的地方。

③学生三读课文(指名读或开火车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④学生四读课文(默读),想一想:课文围绕掌声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精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变化

①屏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内容,让学生自由读,读后说说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屏显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内容:指读,读后让学生说说这时的英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联系第一自然段,理解忧郁的意思。)

③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和第四两个自然段。

④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呢?

引导学生提出: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呢?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可作为下一阶段学生自主阅读的目标。培养学生边读边疑边悟的能力。

指导认字和写字

①屏显本课的生字。

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

③引导观察要求写的字。重点探讨姿、势、吞、烈、普这5个上下结构的字的写法。教师板书给学生看。

④学生练习写13个字。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价、指点。

拓展活动

学生继续搜集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明确阅读目标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的呢?)

精读课文,自己释疑

①学生自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带着以上的问题自读自悟。

要求学生在文中勾勾画画,可以适当地写一点读书感受。

②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提出讨论的要求:

人工明确:组长负责,确定代表小组发言的人。

人人参与:要求每一个人在小组内都发言。

③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余成员可以补充。

学生发言的要领主要是认识掌声对英子的帮助,谈从两次掌声中体会到了什么。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a.学生自己先练读。

b.然后展示朗读水平,可以进行赛读,挑战读。

学生读后,组织学生进行评议,哪个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拓展延伸,加深认识

①屏显英子信的内容: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a.学生齐读这段话。

b.联系全文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②生活中,你得到过掌声吗?当时有什么感受呢?你给过别人掌声吗?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

③学了,又谈了那么多,还想对自己或别人说些什么呢?

抄写词语

先读、记,再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交流搜集的名言,背诵积累

①你搜集到了哪些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呢?

②组织学生交流。

③让学生读读背背这些名言和谚语。

实践活动

假如你的一个好朋友考试考得不好,他很难过,请你写一两句鼓励他的话。

燕子(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春夜喜雨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事物的能力,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

2.学习课文从不同方面写出燕子特点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燕子(看图学文)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春天到了,在树林、在山野、在城市、在农村,随处可以看到一只只可爱的小燕子,你们谁见过小燕子,它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能给大家说说吗?

让几名同学说一说。

三、预习

请大家看图,读课文,想想图上画了哪些景物,小燕子是什么样子的?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俊俏:(相貌)好看。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聚拢:聚集。

偶尔:间或,有时候。

看图,你从哪儿看出是春天?小燕子有什么特点?

四、读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由读,思考大意。

2.指名读,并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第1自然段:了解燕子的外形特点。

第2自然段:春天来了,燕子为春光增添了无限生机。

第3自然段:燕子在空中飞舞。

第4自然段:燕子为春天谱写出一支美丽的赞歌。

3.再读文,思考课后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回忆,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全文,思考课文都写了什么?

2.回答。

3.指名读第1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看图、边思考:写了燕子的什么特点?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活泼机灵

羽毛

翅膀

尾巴

4.朗读第1自然段。(要求:有语气。)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活泼可爱的燕子为春光增添了无限生机。

看图:图中突出了春天的哪些特点?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让学生看图,对照第2自然段内容说说。

指名读第

2自然段,有语气。

重点体会:聚拢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写出了什么特点?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说一说你的感受。

写出了活泼、充满生机的小燕子。

2.仔细体会。(对照插图和文字。)

①看图,小燕子到哪儿去了,它是什么样的?

②读文,体会小燕子生机勃勃的特点。

3.朗读第3自然段。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思考:这段写了什么?

小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杆上。

2.课文中把小燕子比作什么?你是怎么体会的?说一说。

3.为什么说燕子正在谱写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4.小结。

赞美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检阅(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检阅(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春夜喜雨

学习目标

1、会认俱、拄等5个生字。会写俱、博等14个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第一课时

出示挂图,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幅图,是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许多的游行队伍在这一天接受国家领导人、外国贵宾和亿万群众的检阅。对每一位波兰人来说,这一刻都是激动、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把视线移到这一队正走过主席台的儿童队员身上,请你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自由说)就从这一队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板书课题:检阅

自学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认读生字。

3、思考:课文写了队员们的什么事?观众们怎样夸他们?用笔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

检查自学效果,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词,生字。再练习读课文。

3、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a.小组间交流;课文写了什么事?观众们怎样夸他们?

b.全班交流。相机理解棘手。

棘手的事指什么事?

能读出这事是怎样棘手吗?

练读第26段。指名读,评价读得怎么样。注意读出为难的语气。

讨论:为什么孩子们这样为难?直接告诉他不就行了吗?

小结:多么善良的孩子们呀!那么怎么做才不会伤害这个残疾孩子博莱克呢?故事的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下节课我们来讨论这些孩子们棒在哪儿,好吗?

书写生字

1、进一步认读生字。

2、记忆字形。交流记忆方法。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

博、羡、慕三个字,要注意字的结构,摆放匀称。博左小右大,羡、慕上小下大。

席的笔顺。

截的笔顺。

4、抄写词语:

俱乐部博士鸦雀无声截肢队伍

沉默局面真棒羡慕主席台

观众纠正

第二课时

围绕重点,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投影出示两句话:

这个小伙子真棒!一名观众说。

这些小伙子真棒!另一名观众纠正说。

指名读这两句话。

2、讨论:观众为什么这样说?

a.读书找找理由后,参与小组的讨论。

b.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全班的讨论。

◆说博莱克棒,是因为他是个残疾人,却走在队伍前面,走得那么好,又那么精神。

指导读出博莱克的棒。(课文第12段)

◆说这些小伙子棒,可能有以下理由:一是让一个残疾孩子参加检阅队伍,二是不是把他藏在中间,也不是把他放在队后,而是让他走在第一排。他们是那么的呵护着他,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不歧视残疾人。

指导读课文第7、8、9段,读出孩子们真心地为他人着想的做法,体会他们美好的心灵。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激情总结,引导写话

1、总结:

读完了课文,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相信每个人都永远忘不了这次难忘的检阅。你们一定有好多心里话要说,对吗?

2、任选一个内容,写写你想说的话。

a.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

b.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我想对他说:

3、指名读小练笔,评价修改。

拓展延伸

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赵州桥(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春夜喜雨

学习目标

①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③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

②生字生词卡片。

③搜集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能的资料及有关桥梁的资料。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①播放课件:昔日的洨河风光。

②谈话导入。

洨河两岸景色优美,可阻碍了两岸文化的交流、经济的发展,官府决定在这里建一座桥梁。造一座怎样的桥呢?官座决定向社会公开招标,石匠李春设计了方案被采用了。想知道李春的设计方案吗?读读课文就清楚了。

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初读感知

①学生自讯课文,画出生字词,结合注意多读几遍。

②采用自读、同座互读的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③教师检查。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词,再让学生选读自己读得最好的语句和段落。

自主感悟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怎样的?

②汇报交流。

学生可用多种方式汇报自己读书的收获。

a.画一画赵州桥的结构示意图。

b.以李春的口吻介绍赵州桥的建筑特色。

c.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读出赵州桥的主要特点。

③引导小结。

通过大家的介绍,你觉得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④播放课件:赵州桥今日风貌。

识字学词

①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

②给生字组词。认读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③指导写字。

a.分类指导,教师范写并提示。

左右结构:部、横、跨、栏、设

上下结构:参、坚、案、贵

独体字:爪

b.学生写字。

c.学生写完后,选取有代表性的展示、评议。

布置作业

①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②搜集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

①听写词语。

听写后,同座互相批改。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赵州桥的特点。

朗读体验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

②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③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扩展交流

展示课前搜集的桥的资料,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桥的特点。

布置作业

有兴趣的,可完成课件选做题。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读课文,学方法——《南京长江大桥》导读


读《南京长江大桥》一文,为同学们观察景物,生动地描写景物提供了学习的范例。那么,作者是怎样把大桥描写得生动具体的呢?

1.按观察顺序,条理清楚地描写景物。作者参观、游览南京长江大桥是按照“远看大桥—近看大桥—观看后的感想”的顺序来写的。这样写条理清楚,不会给人杂乱无章的感觉。

2.用总分法,具体分述。第一自然段,用“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的总述句,写远看大桥,外形雄伟壮丽;接着从“9个巨大的桥墩”、“正桥连接着22孔引桥”、“大桥分两层”三个方面分述了大桥的高大、稳固、又宽又长,向人们展示了一幅雄伟壮丽的图画,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难以忘怀。

3.“看听”结合,具体介绍。第二自然段,作者近看大桥,运用“看听”结合的方法来写。先走近正桥看到“雄伟的工农兵塑像”、“高大的桥头”和“顶端的一面面红旗”;再讲看到笔直公路上整齐的“玉兰花灯柱”;最后讲站在桥上远望江面十分宽阔,江上的轮船就显得很小,“像一叶叶扁舟”;同时还侧耳倾听到火车在下层的铁路上“呼啸而过”。这样按照走在正桥上所见所闻的观察顺序,具体地介绍了大桥是多么的雄伟壮丽。

4.借观后所想,抒发感情。作者面对着“滔滔的江水”,看见雄伟的大桥,感慨万千。想到“自古称作天堑的长江,被我们征服了”,并引用毛主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诗句,抒发了“我”对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的赞美之情。◆

画杨桃(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画杨桃(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春夜喜雨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2.根据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要求,进行一次练笔。

3.培养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德育渗透点

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二)解决办法

一是通过实物亲自去实践,二是同学之间讨论。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自学。通过查字典解决生词问题及初读课文。

(二)在教师提示下自学,教师出示一些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

(三)小组讨论交流一些难解决的问题,如课文中的难点、疑点。

五、教具准备

课文中生字新词卡片实物杨桃及写有课文中难理解的句子的投影片。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杨桃基本上是椭圆形的,大多数杨桃有5条棱,在我国的华南地区经常能见到这种杨桃。这节课我们先初读课文并学习本课的生词。

(二)给学生10分钟时间自学。

内容:一是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二是通过查字典理解生字新词。

教诲教导、训导

受用得到益处

(三)教师注意强调的内容。

教强调是阳平,悉是阴平,诲是去声,审、晌是翘舌音,肃是平舌音,应注意读准。肃字的笔顺容易写错,要进行指导。

(四)让学生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通过作者画杨桃发生了什么事,从中我们还能懂得一个道理,继续学习课文。

(二)整体感知。

自由读一遍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②出示投影片是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4至6自然段

默读第4至6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的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7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提问(1)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提问(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是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6.总结: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7.齐读倒数第12自然段并试背诵

第三课时

(一)明确目标。

这节课,我们将完成第29课课后作业中的练笔。

(二)教师导入。

1.老题讲清练笔要求:画杨桃这一课,是作者上小学四年级的事情,在他作为成年人写这件事的时候,仍然记忆犹新,说明这件事让他难忘,咱们读来也觉得很有意思而且从中学到了一个道理,今天我们也来写一件事。

2.投影出示:在你身边每天会发生很多事语句要连贯。

(三)具体指导。

1.让学生说出这次文章的内容及写作要求。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想写的事,让大家评一评,内容不限。

3.确定内容之后,按照写作要求在课堂上写。

4.最后读一读,议一议。

七、布置作业

预习第30课,读两遍课文,查字典解释生词词义。

找骆驼(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找骆驼(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孔春芳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区别多音字哄、吗的读音,理解11个新词的意思,能区别走失和丢失的不同意思。

2、能仿照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补充完整。

3、初步学会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4、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样子的,懂得遇事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让学生初步学会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理解老人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推理的过程;能用因果倒装句式正确地把老人的推理过程说出来。

2、培养学生预习课文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平时多观察,勤思考的好习惯。

三、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区别多音字哄、吗的读音。

3、能区别走失和丢失的不同意思。

4、初步学会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投影骆驼图后问:这是什么动物?谁能说说骆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2)投影从前有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问:走失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丢失吗?

(3)商人走失了骆驼,于是就发生了一个找骆驼的故事,出示:13

找骆驼

(4)看了课题,你想知道那些问题?

2、引导质疑

(1)听课文录音,想想刚才提的问题,那些听了录音就解决了。

(2)今天老师还要教给大家一种新的预习课文的本领。出示阅读提示,通过学习提示,明确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学习课文,学会提出不懂的问题。

(3)指导预习课文的方法与步骤。

①读通课文,读准生字的音;注意多音字的读音;分析生字的形,记住字形。

②划出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想想新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词语写在作业本上。

③再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句子和内容下划上线,打上?。

3、反馈交流,评析学生提出的问题。

(1)认读生字卡片。

(2)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对有价值的问题要及时表扬肯定,对偏题要妥善处理

,正确引导。

(3)紧扣阅读训练重点及学生预习前、后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结。

4、完成作业。

(1)《作业本》题2。

(2)抄写生字。

第二

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生字,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并能仿照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式补充完整。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检查生字,听写生字。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主要讲什么。

(2)这段主要讲什么?从那里看出商人的心理很着急?用着急的语气读读商人的话。

3、学习29自然段。

(1)布置自学。要求:①轻声朗读29自然段。②同桌讨论:老人知道商人丢失的那只骆驼有那些特征?老人说得对吗?你从哪儿看出来?

(2)反馈

①让学生用老人知道商人丢失的那只骆驼

的句式说出骆驼的三个特征,先分三句说,后综合起来说。

②商人三次回答老人的话是怎样说的?

③比较是的、不错、对极了的异同,说说商人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④忿忿是什么意思?商人的心情为什么会转喜为怒?该怎样读出忿忿的语气来?

(3)分角色朗读29自然段。

4、学习第10自然段。

(1)默读第10自然段

,思考:老人并没见过商人的骆驼,可却能那么准确地说出骆驼的特征,这是为什么?请把老人得出结论的依据找出来。

(2)不紧不慢是什么意思?

(3)请用不紧不慢的语气说说老人的话。

(4)练习用因果句式说写句子。

5、作业:(1)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2)抄写词语。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遇事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继续进行因果句式的说话训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复习。

(1)听写词语。

(2)分角色朗读19自然段。

(3)请你用不紧不慢的语气,仿照例句回答商人的疑问。

2、继续学习第10自然段。

(1)齐读至于顺着它的脚印去找句。

(2)理解至于的意思。

(3)仿照例句说话。

3、学习第11自然段。

(1)齐读第11自然段,看看商人找到骆驼了没有。

(2)果然是什么意思?果然说明了什么?

4、总结。

(1)老人为什么能帮助商人找到骆驼,你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2)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还知道了什么?

5、课堂练习:《作业本》3、4、5题。

月球之谜(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春夜喜雨

教材说明:

《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的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学生通过对这么主题活动的探究,进一步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认识月球,了解月球,讨论月球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分组卡片、主题网站、月光奏鸣曲、春江花月夜

学生准备:概念图作品、学习网站、幻想画、神话传说

教学时间:5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月亮自古以来,就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的月光,富有变化的月形,激起了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师生背诵有关月亮的诗词)

月亮在诗人们的描绘下是如此的美好,课前大家针对自己不同的特长和兴趣分小组展开的对月球的探索,现在就来看看我们的成果。(分别展示概念图、诗词网站、幻想画和神话传说)我真为大家的聪明智慧所叹服!

二、学习课文,解疑问答

1、自读课文

现在就让我们登上月球,去看看那是个怎样的世界!打开课本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3、小组活动:写出人类探索月球未解之谜。教师准备红、黄、绿、蓝、紫、橙六色卡片四套,分别写有1、2、3、4、5、6。由学生随机抽取,按照数字相同的规律做在一组,每组发给1张白纸,然后按照顺时针依次传给其他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尽量多的问题,最后一名同学汇报,比赛哪个小组获胜。

4、总结表达,读懂了什么,讲述疑惑,

三、网络探究,自主学习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人类选择走出地球,那么第一站就自然而然的选择了离我们最近的未知土地月球。可能许多年后回首人类登月的历史,我们会觉得我们现在所取得的成绩很微薄,但是对人类进步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一位踏上月球的人所讲:虽然这只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让我们一起登入主题网站,看看月球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请特别关注人们探索月球之谜的历程。

四、高智慧学习,小组讨论

结合实例,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孜孜不倦的探索着宇宙星空的奥秘,不仅仅是月球,还有火星,银河系等等,为什么会出现哥伦比亚事件?为什么今年美国对于火星的探索遇到困难的新闻牵动了全世界的关注?我们知道就是因为这样一种探索的精神使得今天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那么科学进步的含义仅此而已吗?提出不完整的等式,科学进步=牺牲+探索++++启发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填写不等式。说出相应的理由

小组活动:按照形状相同的规律划分小组,小组讨论填写等式,然后按照颜色分组到别的小组讨论,了解别人的想法,最后回到自己的小组,修改本组的观点,红色留下负责解释本组的想法,全班汇报交流。

五、课堂小结

假如30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准备去做什么?

六、教后反思

每次上过类似今天这种情况的网络课,总是引发很多的思考和争议,许多人关心的总是他与语文课的关系,把脱离语文教学目标和听说读写能力作为强有力的驳斥论据,以前我也曾懵懂的认为我是不是脱离了目标,在走俏啊?在确定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之后,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体现课程与技术的整合,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体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体现多元智能学习,最终实现融合性学习,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信息素养的形成为最有力的说明!

反思课堂教学设计,我认为教学策略的设计最为重要,同样,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设计中应加强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和探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一、问题策略的设计

这个主题活动,我始终贯穿着这样几个问题的设计,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种思维的框架,那么将来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都能受到这种思维的启发,相信这就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继而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你知道什么?关于月球的知识你了解多少,是对以前知识的一个积累和概括。

2、你想知道什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

3、你怎样知道的?对于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的认识。

4、你学到了什么?总结学生经验。

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层次性,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关键要设计好基本问题,基本问题的设计要体现高级思维的训练,比如教师在设计科学进步=探索++就是要培养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和具体事例从不同角度和层次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

二、活动策略的设计

有效的小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集体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通过两次小组活动的开展,一次问题接龙,展现一个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比赛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多而且精彩有价值,使得每个学生的头脑细胞活跃,富有创新意识,月球上有传染病毒吗?月球和地球哪个的年寿高?月球的尘土具有杀菌的作用吗?另一个活动是小组讨论填写等式,然后到别的小组吸取经验,回来补充自己的观点,这个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表达、倾听、再思维的能力,可以说选择一种好的组织形式,对于提高课堂效率也是相当的重要。

三、评价策略的设计

这堂课中我认为比较失败的就是没有很好的体现评价的过程,无论是对于学生精彩的展示还是小组活动,教师的引导,教师的语言显得有些干瘪,吝啬,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上好课重要标准,另外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过程和效果。

自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实现载人登月以来,根据对月球的多次实地勘探和对从月球带回的岩石。土壤进行分析研究的结果,人类对月球的面貌已有了较多的了解。科学家认为,月球和地球所具有的元素基本是相同的,月球上的岩石比地球上的还要古老。月球上空气稀薄,大气成分比较复杂,通常在黑夜时由40%的氢,40%的氖和20%的氦组成.到日出时还会加入少量的甲烷和氨等。

月球上共有30多万座环形山,星罗械市,彼此环抱,其中最大的一座环形山,直径近300千米,海拔高达6000千米,十分壮观。遗憾的是,由于月球上没有水源,这些山是光秃秃的,寸草不生,十分荒凉。因此,解决月球上的供水问题是困扰科学家一个难题,多年来,人们提出各种设想。有一个方法是:采掘月球上储存量极为丰富的氧化铁,用太阳能熔化炉进行熔炼,使其放出大量的氧,与运输飞船从太空中收集制取的液态氮相结合,来生成水。

由于月球上的空气太稀薄,原本大量存于太阳的高能粒子流(太阳风)中的氦一3喷射出来,直接降落到月球表面的沙粒、岩石中,大约有100万吨左右。这是对人类最具吸引力的宝藏。因为它比地球上核电站所用的氘原料的放射性要低得多。若能大量开采,不但可供月球开发之用,还可成为地球21

世纪用之不竭的核原料。

月球的白天和夜间持续时间都长达半月之久,白天气温高达127℃,夜问温度又低达零下183度,这是月球上没有人烟和生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俄罗斯科学家通过对月球的一些实测数据进行分析,认为月球很可能是一个空心球体。基于这一认识,有朝一日,就可在月球表面打一条通道,进入月球地壳深处的地下月宫,在那里建造一座适于人类居住的地下城。这样,乘坐飞船奔月的旅游者,可在这座地下城找到过夜的旅馆。当然,科技工作者就可以以这座地下城为基地,从事月球资源勘探、太空产品生产、天文观测等活动。

小朋友,我们站在地球上看月亮,是不是发现天上的那个大月亮经常变样儿啊?是呀,它时而像一个大银盘高挂夜空;时而像一个弯弯的月牙斜桂树梢。那么,月亮为什么会有圆缺变化呢?

原来呀,月亮和地球就像一对好邻居,它们呀,共同组成了一个天体系统,叫做地月系。月亮在不停地绕着地球旋转的时候,它与太阳和地球的相对位置也在不停变化着。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只能反射太阳的光。当月亮朝向地球的那一面背对着太阳的时候,月亮就不亮了,小朋友们整夜也见不到月亮,这就叫朔,也就是爸爸妈妈常说的新月了。

新月以后的两三天呀,月亮沿着轨道慢慢转过来了,太阳的光逐渐照亮它向着地球的这半边的边缘了,于是,小朋友们在夜空中就能看见一钩弯弯的小月牙了,这时,月亮的样子就像漂亮阿姨额头上弯弯细细的眉毛,这时的月亮叫做弯月或是娥眉月。

打这以后,月亮继续转呀转,它对着地球的这半边,一天比一天多地照到了太阳光,于是,我们所看到的弯月牙儿也就一天比一天胖了,到了第七八天,月亮向着地球的这一边,有一半照到了阳光,我们在晚上就看到了如同半块大烧饼似的月亮,这叫做上弦月。以后再渐渐地变成凸月。

后来,月亮慢慢转到太阳相对的一面去,它那对着地球的半面,受到阳光照射的面积也就越来越大了。当地球被太阳和月亮夹在中间的时候,月亮的受光部分便完全对着地球,这时候,我们就看到了一个玉盘似的又圆又亮的月亮,这就是满月,也叫望月。

满月照射的时问非常短,只有一两天。往后,月亮又继续转,它向着地球的受光部分又慢慢变小,先变成凸月,又变成半圆形的,这就是下弦月了。

从这以后呀,小朋友们会发现我们那个挂在天上的大月亮又一天一天地变瘦下去,成为残月,最后又变成弯弯细细的了。再过一两天,月亮就会再次消失,朔又来临。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

说起中秋的来源,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

最为人熟悉当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也有多个版本。在较早的记载中,嫦娥偷吃了仙药,变成了癞蛤蟆,被叫着月精。

奔月后,嫦娥住的月宫其实是一个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树和一只兔子,就别无他物。可是又有另一个说法是,在月宫里还有一个叫吴刚的人。

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时,你也许会想:月亮上面有什么东西?它和地球一样吗?月亮是从哪里来的?这些问题,不但你在想,也一直是科学家在探索研究的课题。古往今来,风风雨雨,人们为了探索月亮的秘密曾经付出了巨大的劳动!

月球离我们有38.4万千米远,假如乘喷气式飞机,从地球飞到月球要18天才能到达。不过,喷气式飞机是离不开地球的。

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用宇宙飞船把宇航员送上了月球,去探索月球上的秘密。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是美国的两个宇航员。他们在1969年7月20日乘阿波罗11号登月载人宇宙飞船在月球上着陆,进行了探险。他俩看到了人们在地球上无法看到的景象,证实了许多科学家们的猜想。他俩还在月球上做了一些实验,并把月球上的石块和尘土等带到了地球。

回到地球上,他俩回忆:登上月球后,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十分奇异的景象。在地球上,人们看到的天空是蓝色的,白云在空中飘浮,金色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可是,在月球上,看到的天空是黑洞洞的,月球的地面上却洒满了灿烂的阳光;天空中的星星分外明亮,似乎直瞪瞪地盯着你;月球的一边高悬着一个大蓝球──地球。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没有生命,只有岩石、环形的高山和尘土,处处是一片荒凉,静得出奇。

科学家们把宇航员从月球上带回来的东西进行了各种化验,化验结果表明,还有许多奥秘等待人类去探索。

──显微镜下的月球石块,在坑坑洼洼的石面上布满了一层玻璃质的东西,还在闪闪发光。

──月球尘土,经化验,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它竟有一半是有棱有角的玻璃粉。

月球上的玻璃质为什么这么多呢?真是个难解的谜!

从月球取回的样品中,还发现了一些铁质颗粒。奇怪的是带回来放了那样久的铁质颗粒一直未生锈,拿去做生锈实验,也还是不生锈,这又是一个谜。

科学家们把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尘土撒到地球的细菌上,试试月球的尘土能不能像地球尘土那样成为细菌的温床?

咦?细菌一下子都死了!难道月球上的尘土能杀死细菌?怎么会有这种特殊的杀菌能力呢?又是一个谜!

科学家们还用植物做试验,把玉米种在月球尘土里,它的生长和在地球土壤里的生长没有明显的不同。水藻在月球尘土里长得特别鲜嫩青绿。这是什么原因?又是一个谜!

玄武岩是火山爆发而形成的岩石。月球中有玄武岩,这证明月球早先有过火山活动。分析这些岩石,估计出它的年龄已有46亿岁了。但是,在地球上,只有在格陵兰最偏僻的地方才能找到有40亿年的石块。难道月球的年龄比地球的年龄大吗?又是一个谜!

小朋友们,月球之谜等待着你们去探索,去揭开,神秘的宇宙在向你们召唤,努力学习吧!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太阳光射到地球要花8分钟的时间,平均行程足足有15000万千米;而月球到地球的平均距离却只有384404千米,约相当于地球半径的60倍;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而月球环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却等于地球上的27.3天。地球自西向东绕轴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也就是地球的一个昼夜;而月球自转的周期却正好等于它公转一周的周期,所以月球的一天就相当于地球的一个月。

月球白天与黑夜的时间约各相当于地球的两个星期。由于月球公转和自转的周期相等,所以永远只有一面对着地球,另一面背着地球,从地球只能看到月球表面面积的59%,约相当于南美洲这么大一块区域。当登月飞船飞到月球的背面,无线电通信就会被阻隔而中断,所以飞船登月的地点,都选择对地的一面。人们用光学望远镜、雷达来研究月球,都只能局限于它的正面,对它的背面则一无所知。自1959年以来,发射了月球探测器,才逐步解开了月球背面的千古奇谜!月球的引力造成地球上海洋的潮汐涨落,同时它对地球某些部分的作用,使地球呈现梨形。地球对月球的引力也使月球正面有明显的鼓起。

地球的平均直径为12742千米,是太阳系中比较小的行星;月球的平均直径为3475.8千米,约为地球的四分之一,是太阳系中比较大的卫星。所以天文学家常常把地球月球系统当作一组美丽的双行星。月球表面面积为38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地球表面面积的十四分之一,比亚洲的面积略为大一些。月球的体积是220亿立方千米,相当于地球体积的49分之一。月球的质量为地球的1.23%,约为7350(10的16次方)吨。月球平均密度为3.34克/厘米,而地球的平均密度则为5.52克/厘米,这表明月球内部不像地球那样有一个比较紧密的核心。

月面的重力差不多只相当于地面重力的六分之一,一个在地面上重60千克的人,在月面上只重10千克。如果在月面上跳高,人的重心提高的高度约可等于在地面提高的6倍,一个跳高运动员可以跳离月面8米多,已是世界纪录的3倍多了。如果举重,人们可举起6倍于地面的重量,而月面力拔千斤并非难事。在月面上物体下落要比地面上慢得多,好像电影中的慢镜头一样。例如从20米高的地方垂直抛下一块石子,在地球上2秒钟就可落地,但是在月球上却需要5秒钟。

月球以前是否有过大气,至今科学家尚无定论。如果月球在几十亿年前确曾有过大气的话,由于它的重力小,无法吸住保留,也早逸散到宇宙空间去了。月面上既无大气存在,自然就没有风、云、雨、雪、雾、雹、霜、露、晕、虹、霓等气候变化,也就没有什么春夏秋冬的季节。但因月面上没有大气和水可以调节温度,使太阳照射的热量有93%为月面所吸收,而地球只吸收57%,因此月球白天在太阳照射下,特别炎热,中午温度可达127℃,斜射时随着阳光斜度的变化逐渐降低到50℃以下;白天阴影处为-65℃;夜晚由于月面散热特别快,夜晚时间又特别长,所以非常寒冷,至黎明前为-183℃,能使温度计中的水银冻结,真不愧为广寒宫了!太阳除了辐射热外,还发出放射线,轰击月球。这种放射线的突然爆发,对登月的航天员也是非常危险的。

由于月球没有空气传送声波,所以真是万籁俱寂,连登月的航天员彼此之间讲话,也要用无线电通过耳机才能听到。月球没有大气也就没有反射和散射光,所以在阳光下特别光亮,比地球上的亮度约大100倍,而在太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几乎是绝对的黑暗无光,其明暗对比十分强烈。因此在月球上白天的天空也呈黑色,不像地球蓝天白云那样的明媚绮丽。在月面上看地球,像在地面上看月球一样,从升起到落下的27天中,也有新月形、半月形、满月形的变化。更奇妙的是,随着人在月球上位置的不同看到的地球可以在东方,也可以在南方、西方和北方。如果站在月球正面的中心区域,则可看到地球一直悬挂在天顶附近。在月球上看到的地球既大又亮,视直径大约比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大3倍。地光比月光明亮数十倍,在月球上的夜晚,尽可以阅读书报。

人们用肉眼可以看到月球有明有暗,暗区很平坦,而发亮的明区则高低不平。暗区称为月海,明区称为高地,高地约占月球正面面积的60%。月球上有着起伏的山峰、崎岖的高地、广阔的平原、深长的峡谷,还分布着小川、山脊、石壁和断层。在陨石亿万年的不断撞击下将月球表面的岩石撞击成灰尘,因此使月面覆盖着一层尘土。月面上到处有着形如环形山的坑穴,数量在百万个以上。登高遥望,真是千疮百孔。直径最大的环形山是月球南边缘的克拉维斯环形山,直径达256千米左右,最小的坑穴直径只有几十厘米。环形山的高度有高达5000米以上的。坑穴深浅不一,最深的坑穴达好几千米。

月球上的山脉和地球上差不多,但峰峦更为峻峭,大都环绕着月海,其数量比环形山少得多。美国阿波罗15号飞船降落地点亚平宁山脉为月球正面最长的山脉,蜿蜒多600千米。阿波罗17号飞船降落在金牛山脉地区。这里群山环抱,巨石参差,坑洼崎岖,地质复杂,在表面上是一层深色物质,而且历史久远,可找到月球初期的岩石。在附近又可拾取可能是近期火山爆发的尘土,所以容易引起兴趣不同的科学家们的注意。过去虽测量过月球1000多座山峰的高度,其中有6座山峰高达6000米以上,月球正面的莱布尼兹山脉的最高峰据信高达9千米,超过地球的最高峰。

地球上的地震,每年达几百万次,而月球的月震每年仅三四百次,因此月球被称为寂静的天体。而在震动的强度方面,地球每年平均释放出的地震能量比月球释放出的月震能量要大50亿倍。月震同地震还有一个显著的区别,月震波在月球内部要经过多次的回波反射,一般震波要持续1小时以上;而地震波回波反射次数很少。例如,美国阿波罗飞船与运载火箭土星5号第三级分离后,火箭即循另一条轨道在飞船之前先到月球,以每秒2.5千米的速度撞击月球,其威力相当于11吨TNT炸药的爆炸,炸开直径约40米、深为20米的巨坑,使月球震动达3小时20分钟之久,而如果在地球通常只会震动几秒钟而已。

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卫星,对地球具有引潮力的作用。科学家们已经研究证实,月球引潮力不仅能诱发地震、对人体健康和生物活动产生影响,而且对地球的天气气候也有影响。

首先,月球引潮力能使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角保持稳定,从而使地球的气候相对稳定。如大家所知,月球和地球作为两个不同的天体,相互之间具有引力作用,现在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角变化在5度以内。但是如果没有月球,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角会以数百万年为一周期由050度变化,地球气候因而也会大幅度变化,最终将使地球成为生物无法生存的环境。

其次,月球引潮力还会掀动大气,形成所谓的气潮。气潮可以影响气压和天气,比如满月时的气压就往往较低,古希腊人认为新月两头发红连续三个夜晚,就要当心发生风暴;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也发现,全美国最厉害的暴风雨发生在新月后13天或月圆后的35天。因此,有人主张在预报天气时应考虑月相。

另外,月圆之夜地球还会稍许变暖。这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气候学专家罗伯特巴林和兰德尔塞维尼通过分析气象卫星的观测结果后发现的。在过去的15年间,气象卫星精确测定了月光照射后产生的地球表面温度的细微变化,结果发现满月时地球的平均气温上升了0.017摄氏度。实际上,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它是通过对太阳光的反射向地球传送热量的,满月之际亮度最高,此时照射到地面上的月光大约携带着每平方米0.0102瓦的热量。

孔子拜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孔子拜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春夜喜雨

学习目标

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①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②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自由说说。)

③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初读感知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②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③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④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研读感悟

①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用一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②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③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a.谈孔子。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孔子连忙说:学后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b.谈老子。

◆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c.学生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

①认读、书写生字。

同桌交流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小字的写法。然后练习写生字。

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③引入:大家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朗读感悟

①生自由练读。

②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③师引读。

演读感悟

①分小组演一演。

②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先议论一下哪些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完后适当展示、指导。

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引用孔子的名言)。

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生活中,我们也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闪光的金钥匙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①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合作学习小组。

②明确责任:各小组主民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小组的活动。

③商定方案: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商定准备了解哪些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形成文字报老师处。

《南京长江大桥(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高中教师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637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