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乘法的估算
教学内容:(人教社)教科书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7题。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用多媒体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图片内容是:
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电影院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台,每盒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课本第70页例2主题图:三年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
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算式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拓展引申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即可。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用上课开始时呈现的几个问题情境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
3.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2.上这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我们应尽可能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5的乘法”,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5的乘法
教学内容
5的乘法(课本第79页,第82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理解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课件显示:小朋友划船
每只船上坐5人,一共有多少人?
小组合作画一张表,并算一算。
船的只数12345
人数5
二、作探究
以前大家知道了1-4的乘法口诀,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研究学编5的乘法口诀。
1、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样编出口诀的?
2、生汇报教师板书
1个5是55×1=5一五得五
2个5想加5×2=10五五二十五
3个5想加3×5=15三五十五
4个5想加4×5=20四五二十
5个5想加5×5=25五五二十五
3、你发现这些算式或口诀中,乘数、积有什么特点?
点拨:同学们真聪明自己发现规律编出了5的乘法口诀,还知道了5的乘法算式中,随着乘数一个比一个大,积就一个比一个大5。
三、形成应用
1、将5的乘法口诀读一读。
2、同桌互背5的乘法口诀。
3、师生对口令
4、游戏:翻一个数码上说出它与5的积,比一比谁最快。
5、课本第80页。
四、知识拓展
小兔子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秘密?
5×=205×=25
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秘密:积的个数是0,乘数应填双数,积的个位是5,乘数应填单数。
五:总结评价
今天同学们自己编出了5的乘法口诀,还会用5的乘法口诀算乘法,你们学的真不错。
课堂作业。
教材第81页“想想做做”第3题。
课题
8的乘法口诀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1、借助具体情景,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编制8的乘法口诀。2、在编制口诀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能力及迁移类推的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
重
点
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寻找规律编制记忆口诀难
点
寻找规律记忆口诀教具准备
小黑板、情境图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教学过程
复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谈话导入今天,小凯蒂又来到了同学们中间,看看她在向大家学什么手艺?(看37页情景图)原来凯蒂来到教室里学习编中国结。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提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一共需要多少个圆环?做2个中国结需要多少个圆环?每周要安排多少人做值日?……这节课我们就和小凯蒂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1、编儿歌,填填表(教学红点)我们一起来看“一共需要多少个圆环?”这一问题在老师送给小凯蒂的儿歌中能不能找出答案。(出示儿歌)小小凯蒂志气高编起结来手儿巧中国结儿传友谊我们一起瞧一瞧一个结上8个环……谁能接着往下编:2个结上……?3个结上……?……学生按照共同编好的儿歌,边说边完成38页“填填表”2、读儿歌,编口诀同学们数得很好,你是怎样数的?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方法。(学生交流方法)同学们猜想一下,根据以往乘法口诀的学习经验,8的乘法口诀共有几句?你们能编出口诀吗?(学生试着编口诀,并将整理好的口诀进行板书)3、寻找规律记忆口诀(1)来看一下我们编出的8的乘法口诀,一起来读一读。(2)仔细观察,同桌讨论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引导学生比较发现规律)(每相邻两句口诀相差8,三八二十四和四八三十二相差几呢?4个8比3个8多几?比5个8少几?)(4)如果忘记了“六八”这句口诀,怎么办?(5)你认为哪句口诀最好记?哪句最难记?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它?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记忆口诀。三、解决问题走进生活(教学绿点)1、一周安排多少人做值日?能很快解决吗?(学生先独立计算解决,然后再同桌交流)2、全班交流:谁能代表你们小组说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们是怎样想的?用到了哪句口诀?(学生独立思考)就是求5个8是多少?可以列成5×8或8×5,用到的口诀都是五八四十。……四、自主练习巩固深化1、自主练习1“对口令”游戏现在我们大家一起做一个对口令的游戏。(师说上半句,生说下半句。再轮换,增加趣味性。)练完之后再由同桌两人继续练习。2、7个8比6个8多(),比8个8少()提问:7个8比6个8多几个8?你能照样子说一句吗?3、一组一组地做,做完后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每一组的得数为什么是一样的?3×8+8=5×8+8=6×8+8=4×8=6×8=7×8=8×4=8×6=8×7=4、同学们愿意接受挑战吗?(看得数、讲算式)485624除了用数字告诉大家用,你还能用算式来告诉我们吗?五、总结评价延伸拓展学了这节课,你有新的收获吗?(学生说感受,并一起回忆8的乘法口诀)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8的乘法口诀呢?如:一只螃蟹几条腿?两只?三只?你能编首儿歌吗?(学生做拍手游戏)同学们编儿歌的兴趣真浓厚,等我们以后学了9的乘法口诀,还能解决更多的生活问题。只要同学们用心去发现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收获的更多。板书设计
8的乘法口诀
一共需要多少个圆环?
一八得八
二八十六
三八二十四
四八三十二
……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4的乘法口诀”,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科目:数学第课执教时间:2011年月日课题4的乘法口诀编写者: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4的乘法口诀的来源,会运用口诀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归纳新知的能力。教学重点:知道口诀的来源,理解口诀表示的意思。教学难点:知道口诀的来源,理解口诀表示的意思。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师:我们学习了2、3、5的乘法口诀,小精灵要考考你们。1.我说你对。2.抢答乘法题。1X25X12X23X35X51+22X33X14X5你用哪句口诀?熟记口诀可以使我们计算又对又快,今天我们学习4的乘法口诀,小精灵要和你们比赛呢。二、新授1.摆一摆,编一编。(1)师:你能用小棒摆一个正方形?摆一个正方形,你用了几根小棒?(2)师:两个人用几根?你们组共用几根?请你们小组合作算一算、写一写,编出口诀。1.学生摆。2.学生回答3.小组合作,组长组织填写题卡。4.汇报各种形式读(3)板书。提问口诀意思。2.发现规律,熟记口诀。(1)共几句?(2)读口诀。(3)4的口诀有什么规律?游戏巩固1、开火车,对口令
2、背一背
二三()五五()四五()二四()三三()二二()三四()三五()二五()四四()一一()一四()
[设计意图]巩固2~3的乘法口诀,达到熟练运用。
3、填一填
5×3=★◆×5=10●×5=25■×2=104×◎=20
1×5=□△×5=15☆×5=20◇×◆=255×★=30
[设计意图]用新颖的复习手段,来帮助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
4、算一算
1)两个因数都是5,它们的积是多少?
2)摆一个◇需要根小棒,摆这样的3个◇要多少呢?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修改意见:
备注花儿为你写诗
天有情,地有意,万物有灵,若花儿有灵那让我为你写诗吧。
冬来雪满地,梅,你太冷艳,冰霜为你铸就一副筋骨,给你傲视万物的容颜,可谁又懂在万物死寂,那个死沉的世界,孤芳自赏的无奈。或许水仙仍在开放,可温室里的娇儿,有怎配和你为你为伴?
曼陀,你太过妖异,你那白煞世人的脸庞,注定了你的孤独,或许是注定中的悲惨命运,你那有毒的通体,让万物都望而却步,晚上没有萤火虫的飞舞,白天没有调皮虫儿的抚摸,在明星郎月中你默默的忍受着。可我在饮药时,那淡淡的苦味让我想起那无人角落孤寂的你
也许山茶花的命运是较之最好的,山野给了它灵智,它在此懂得浪漫,漫山的红朵朵在树间弥漫开来,招来了好事的鸟儿还有那痴痴怨怨的恋人
不是所谓的奈何桥畔一片茫然,大片的彼案花海充斥视野,尽管它虚幻,但红的似血,妖艳诡异,虽说代表忘却,可在花海上演绎的是最最珍惜的今世,尽管对面是黄泉,有过奈何便是彻底忘却,可今生却在此刻彻底铭记
如果说彼岸花代表忘却那蒲公英便是分离。秋风起了,便化散一球的千羽,不管你是他的你,还是你是你的他,都各自散落在天涯。可散落后依旧是扎根天涯海角,然后再次生长在次分离,这便是它的命,为生长而分离,因分离而生长。
最近认识了一种花名曰马兰,它生于号称死亡之海的沙漠,也许是骨子里的不服,不生于肥沃,但不甘于沦败,骨子里的强者之气,所以能在这死亡之地傲视苍穹
我一直很喜欢牧丹,尽管所谓的士大夫说她太奢靡,可它生来本富贵,却丝毫不做作,生便生的富贵,笑就笑的华美,本命如此何必强求,或许是世人太过赞喻莲,可我觉得它太做作(这叫逆反吧)不喜欢它那淡淡的素颜,也不喜欢那迎风而摆的荷叶,太过圆滑太过迎合。
我知到你不够华美,不够娇人,你不让我在你身边给你呵护,可你依旧是那盏清纯的小百合,我拜托喃呢的春燕帮我传达这分情愿。
语文教案-大瀑布的葬礼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为大瀑布举行葬礼,而且是由一位总统亲自主持,这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你可能对此感到奇怪,学习了课文,我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一)分组学习、讨论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
3.思考下列问题:
(1)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什么要为一个瀑布主持葬礼?
(2)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景象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3)这一闻名世界的大瀑布是怎样被葬送的?
(4)巴西总统在主持葬礼时那饱含深情的话语说明了什么?
4.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全班汇报,检查学习情况。
三、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课文的哪部分描写了大瀑布昔日的雄奇景象?请你找出并读一读。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课文的哪部分写了大瀑布发生变化后的样子?指名读一读。理解像生命垂危的老人一般,形容枯槁,奄奄一息。
3.由此你想到什么?
4.巴西总统是如何为大瀑布举行葬礼的?这次行动的重大意义何在?(号召人们立即行动起来,注意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
5.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四、总结、扩展
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这个曾经给巴西和阿根廷人民带来骄傲与欢乐的大瀑布,由于人们的肆意破坏而逐渐枯竭,而巴西总统的行动,也唤起人们保护环境的责任心,让我们一同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五、布置作业
注意观察你周围环境的变化,想想我们该为此做些什么?
附:板书设计
28*大瀑布的葬礼
昔日雄伟壮观
如今逐渐枯竭
(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
教案点评:
文章通过对绝无仅有的葬礼的简介及大瀑布前后不同景象的描绘。深刻地反映了人类要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和爱护地球的主题。教学设计体现了这样的特点:1、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2、采用读画议说的自读方式,先快速阅读课文,就课文内容和写法提出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老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归纳、整理、小结。3、课文内容理解之后,提出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的问题,请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感受。学习小结后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注意观察你周围环境的变化,想想我们该为此做些什么?将课内外学习相结合,将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39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1.理解乘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掌握求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的关系式。
2.学会能根据文字题的题意,列出含有未知数调的算式,并求出调的值,做到书写格式规范。并养成认真审题,检验得数的习惯。
教学准备
小黑板、纸条、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一说:什么叫乘法?什么叫除法?乘除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2.练习:把下列两道乘法改写成四道除法算式。(小黑板)
402=80 243=72
指名两人板演,其他同学草稿本上做。
(二)新课教学
1.出示例2。 802=160(板书)
(1)先让学生说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学生表述,教师板演)
(2)把上式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学生表述,教师板演)
(3)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说出乘法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从上面各部分的关系中,可以看出,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贴数量关系式)
(5)学生朗读关系式。
(6)指名两人板演,其他书中练习。
2.练一练第1题。
(1)校对,同桌互改。
3.教学例3。
(1)出示例3。(投影出示)
(2)指名读题,说说题中哪几个字是我们要求的数?(一个数)这一未知数我们可以用什么字母来表示?
(3)你能根据题目的意思,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吗?
板演:用表示要求的这个数。
24=408
=40824
=17
(4)为什么可以用40824来计算?根据是什么?
(5)注意解题的格式:等号对齐。
(6)要知道=17这个结果是否正确,可以怎样进行检验?
4.试一试第1在题。
(1)指名三人板演,其他草稿本上做。
(2)师生纠正,强调书写格式,同桌互改。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2题。求未知数调。
(1)学生分3组练习,每组两题。
(2)校对、反馈。
(3)讨论:这两组有什么共同之处?(计算方法相同)未知数所在的位置不同,为什么计算方法都相同?(都是求一个因数)
2.练一练第3题。
(1)独立完成作业。
(2)说说求文字题中未知数。的关键要找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求乘法算式中的未知数。(出示课题)求乘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是根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来求的。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书写格式:等号对齐,写在等号的左边。计算好后,为了正确无误,我们还要进行口头检验得数。
(五)作业:《作业本》第33页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2、通过同数连加引出乘法算式,掌握写法、读法及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重点难点:
1、理解乘法的意义。
2、乘法算式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算一算
2+2+2+2=4+4+4=23+3+3=
2、思考:像这样加数都相同的加法算式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呢?
二、探究新知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有关乘法的知识。(此处我认为不是提出“乘法”这一概念的最佳时机)
1、电脑出示课件,根据画面你能提出问题吗?(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组合作,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
2、交流。
3、针对5+5+5+5+5+5+5+5=40进行乘法教学。
用加法算宝葫芦的个数太麻烦了,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在这里提出乘法自然而然,让学生充分体会出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问: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
相同加数是5有8个这样的数,可以用乘法表示。
板书:8×5=405×8=40,介绍各部分的名称,读法。
4、小组将本组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汇报。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4+4+4=()(只)
写成乘法算式:()×()=()(只)
或()×()=()(只)
三、试一试
1、课本第6页自主练习1
()+()=()()+()+()+()=()
()×()=()()×()=()
2、填一填
3+3+3+3=()×()5+5+5+5+5+5=()×()
7+7+7=()×()6+6+6+6+6=()×()
3、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4个2相加3乘56和4相乘
()()()()()()
4、找朋友
7×34×62×56×45+5
2+2+2+2+27+7+76+6+6+63×74+4+4+4+4
5、把图画补充完整。
2×4
6、课本第7页第7题。
(1)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滑冰?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适时引导,加强学生的理解。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6的乘法口诀》”,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6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例7。
教学设计理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用好教材,活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本课设计与教学,是在深入钻研与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已有的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知识迁移作用,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编出6的乘法口诀,理解这些口诀,并能熟练地应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让学生在开放、互动的课堂中轻松、愉悦地学习,从而体验到数学创造的乐趣,同时又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体会数学的价值功能性及其探索性,特设计了本节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探索,使学生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熟记6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应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2、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经历归纳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自己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
3、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主题图,口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我们前面学习了几的乘法口诀?全班齐背。
2、指两生分别背4、5的乘法口诀。
3、把口诀补充完整。(出示卡片)
二五()()二十三四()()得八
五五()()得九三五()()十六
4、看卡片说得数,并说说应用了哪句口诀。
3523554+4+445
423+3+3442+2+2+2+232
5、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下面应该学习几的乘法口诀了?(板书课题:6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迁移总是以先前的知识学习为前提的,前后教材的共同因素越多,也就越容易进行正迁移。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以不同形式练习1~5的乘法口诀,让学生尽量设法在回忆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这样不但可以复习巩固旧知识,还可以使学生对新知识不感到陌生,充满信心地去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参观过过水族馆吗?在那里有许多非常漂亮的、各种各样的鱼,想不想去看一看呢?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一下好吗?(出示课件)
(2)师:同学们快看,这里游来了一群小金鱼,漂亮吗?(出示主题图)
提问:小金鱼是用什么图形组成的?(出示课件)组成一条小鱼用了几个三角形?(填表:6)是几个几?组成两条小鱼用了几个三角形?(填表:12)是几个几?
(3)师:像这样的3条、4条、5条、6条小鱼分别要用多少个三角形呢?[课件显示增加到6条小鱼]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直观思维强,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但他们比较喜欢有趣、新奇的事物。结合这一特点,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将美丽的水族馆图画引入课堂,创设了生动的情境。抓住了他们的心理,符合了他们的需要,诱发了他们探索的欲望,唤起了他们的学习的兴趣,从水族馆过渡到小鱼再到摆小鱼所用的三角形的数量上,从学生直接对图画的兴趣转移到对数字的兴趣,吸引了他们自觉地参与教学过程。)
2、学生独立填表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1页,边观察图,边填写例7下面的这个表格。
鱼(条)123456
(个)612
(2)学生独立填写。
(3)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教师将表格补充完整。
(4)引导学生说出表格中每一列是什么意思?分别表示有几个几?明确:1个6是6、2个6是12、3个6是18、4个6是24、5个6是30、6个6是36.
(设计意图:简洁的引入设计,让学生自主尝试,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通过学生对6的规律的发现,为编6的乘法口诀作了充分准备,也是为口诀的编制提供一种思考的契机。)
3、列乘法算式,编乘法口诀。
(1)师:你能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吗?
(2)学生列乘法算式,教师板书:
16=661=6
26=1262=12
36=1863=18
46=2464=24
56=3065=30
66=36
(3)师:我们已经列出了乘法算式,你能根据乘法算式编出相应的口诀吗?
(4)学生试着在练习本上编出口决,然后同桌交流,最后全班汇报。教师板书:
16=6一六得六61=6
26=12二六十二62=12
36=18三六十八63=18
46=24四六二十四64=24
56=30五六三十65=30
66=36六六三十六
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6的乘法口诀。全班齐读一遍。
(设计意图:“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因此,教学中我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编口诀的欲望,使学生充分感知6的乘法口诀的意义,沟通乘法算式与口诀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独立编6的乘法口诀。在这个过程,使学生探究、体验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由具体感知上升到抽象概括。)
4、观察口诀,发现规律
(1)师:仔细观察这些乘法口诀;你能发现了什么规律吗?
(2)学生谈发现的规律。
(3)教师进一步提问,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提问:
怎样看出是6的乘法口诀?
每句口诀第一个字表示什么?
6的乘法口诀的得数,后一句与前一句有什么关系?
如果你忘掉了其中的一句口诀,如:四六(),你能不能用最快的方法想起它的得数?
(设计意图:引到学生观察,发现口诀排列规律,有意识的进行有序思考,乘法变化规律的疏导为后继教学做铺设,在发现、比较、归纳过程中让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性和结构美,加强记忆。)
5、熟记口诀
(1)熟读口诀,自己试背口诀.
(2)全班背口诀,并指名背。
(3)同桌互背、对口令。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背诵口诀,使学生始终在浓厚的兴趣中熟悉口诀,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摒弃了以前那种枯燥无味、死记硬背的方式。这样安排,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并掌握6的乘法口诀。)
6、练习。
(1)师生对口令.(出示课件:把口诀补充完整)
(2)看算式说得数。(出示课件)
26=64=56=
66=16=63=
(设计意图:为了巩固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助于帮助学生记忆口诀和运用口诀计算,同时熟记口诀又是学生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关键。)
三、课间游戏:“开火车”背1—6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短,很难长时间的全神贯注的集中在课堂上。在课间开展数学小游戏,不但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在游戏中将所学到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为下一段的教学奠定好基础。)
四、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基本练习
(1)[出示课件]:摆了一个六边形用几根小棒?你知道摆2个六边形用几根小棒?摆4个六边形用几根小棒?摆6个呢?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动手用小棒摆出六边形,并回答问题。
(2)[出示课件]:小猴摘桃。让学生帮助小猴计算6的乘法算式,做对一题帮小猴上一个台阶,直到做完全对就能帮小猴摘到桃子。
(3)[出示课件]:找新家。让学生帮助小动物们找到自己的新家。
2.综合性练习
(1)[出示课件]:一只蜻蜓有几条腿呢?那两只蜻蜓呢?三只呢?四只。。。。(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2)[出示课件]:4只蚱蜢腿的条数、3只鹦鹉腿的条数、6辆小汽车轮子的个数、5朵花花瓣的片数
(3)[出示课件]:帮青蛙妈妈算一算它有多少只孩子。
3.发展性练习
[出示课件]:在森林里乌龟给小朋友们出了几道题,比一比、看一看,谁学得最好,最棒!
5+5+5+5+5+46+6+6+6+6-4
3+3+3+3+3+3-22+2+2+2+2+2+4+4+4+4+4
4、送礼物。为了表扬学生们这节课学的非常好,做对一题送一个礼物。
466535664326
(设计意图:有效的练习可以巩固学生的新知及掌握技能,沟通知识间的联系。练习设计结合具体情境展开,精心安排趣味性、活动性、开放性、发展性的练习,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把本节课的新知识得到巩固和深化,进一步得到体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既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要,又适应了学生学习的不同层次。)
五、课堂小结:
1、提问: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几的乘法口诀?共有几句?
(2)每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相差多少?
(3)还学会了用一句口诀计算几道有联系的乘法算式?
2、师小结:同学们在这堂课中学会了这么多知识,真了不起,希望同学们以后能正确、熟练地应用它们。
(设计意图:画龙点睛的课末小结,对于帮助学生总结重点,理清脉络,加深记忆,巩固知识,活跃思维,发展兴趣具有重要作用。小结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要立足于引导,让学生参与,展现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六、板书设计:
6的乘法口诀
鱼(条)123456
(个)61218243036
16=6一六得六61=6
26=12二六十二
62=12
36=18三六十八
63=18
46=24四六二十四
64=24
56=30五六三十65=30
66=36六六三十六
(设计意图:板书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之一,板书设计对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我精心设计的板书,遵循简结明了,重点突出,布局合理,形象直观的原则,
伴随着教师的讲解适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突出数学知识的重点和关键,解决教学难点;能够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及相互间的联系与区别,可以有效地组织学生的有意注意及进行思维导向,还能把抽象静止的教材内容变为有动感的视觉形象,发展学生的智力。)
教学内容:
教材80页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3、通过乘法口诀的小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
教学难点:
编制8的乘法口诀并记忆。
教学准备:
教材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口算练习。
4×77×23×65×6
6×43×35×27×3
7×4+75×7+56×6+63×5-3
7×4-46×3+64×4+45×6-6
2、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1)7的5倍是多少?
2)4的3倍是多少?
3)6个4相加得多少?
4)7和5相加的多少?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练习的目标。
二、自主探究8的乘法口诀
1、出示出示图,引导学生观察,每排站了多少人?有几个这样的一排?
2、引导学生完成数轴图,填出数轴上所缺少的数。
081624324048……
3、引导学生写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在书上写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和口诀,并和同桌交流。
二八()三八()四八()
五八()六八()七八()八八()
【设计意图】:用加法算出相应的结果,为编制口诀做准备,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4、指导学生齐读8的乘法口诀。
5、指导学生齐背8的乘法口诀。
6、组织学生对口令。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81页1~4题。
2、独立完成81页5题。
3、背诵8的乘法口诀。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学会了什么?
五、拓展性学习:
1、请你试一试,填出适当的数。
3×8=246×6=3624=□×□
36=□×□24=□×□×□36=□×□×□
信息窗1——变花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看魔术,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2.通过感受生活中的通数求和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多方位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列出的加法算式不同.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魔术.
五.教学过程
(一).“看魔术”话题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魔术吗?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同学们喜欢看的魔术,要仔细看魔术师都变了那些魔术.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投影出示.
(二).探究新知
师:看了魔术表演后,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一共变出了多少朵花?4个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鱼?
生2.一共有多少个灯笼?一共有多少个灯泡?
......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一共变出了多少朵花?你是怎么知道的,同位说一说.
(同位活动)
学生交流:
生1.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1、2、3......
生2.还可以2个2个地数,2、4、6......
生3.魔术师每次变2朵花,变了3次,可以用2+2+2=6来计算.
......
师:同学们的办法真多!运用这几种方法都能变出了6朵花.你知道2+2+2=6是几个2相加吗?
生:3个2相加.
师:请同学们接着看屏幕.(屏幕显示:魔术师继续2朵2朵地往外变化)我们一起来帮魔术师数,看他一共变出了几个2朵?
师:7个2朵一共是几朵?
生:2+2+2+2+2+2+2=14(朵)
师:刚才我们提出的其他问题你会解决吗?自己试试看.
......(本段教学,重点意图在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上,引出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然后重点认识几个几。引导学生充分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解决其他问题.
集体交流.
(三).课堂作业设计
1.()+()=()
2.()+()+()=()
()个()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掌握不错。
2、有个别同学不明白同数连加指什么,教师必须解释清楚。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7的乘法口诀》,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乘法意义,编制7的乘法口诀。
2.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编口诀、用口诀中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感悟口诀编制方法,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熟记。
【教学难点】:熟记7的乘法口诀,应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知道一个星期有几天吗?两个星期呢?三个星期呢?六个星期呢?你知道有什么简便算法吗?如果学习7的乘法口诀后就能很快解决这些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
2、提出学习目标:同学们想一想,7的乘法口诀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乘法意义,编制7的乘法口诀。
(2)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根据表格,学生独立学习,把表格内的算式填写完整,并编出7的乘法口诀。请在书上试着填一填,完成后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交流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口诀。
(1)编出7的乘法口诀
师:你编出哪些乘法口诀,能解决哪些乘法算式呢?你想说那句就说那句?
(2)、熟记7的乘法口诀
a、发现规律,引导记忆
师:同学门,7的乘法口诀比较难记住,但只要我们掌握了它的特点、规律,我们就能牢牢把它记住,这些特点、规律你找到了吗?
预设:
生:乘号左边的因数是1~7,从小到大,乘号右边的因数都是7,积也是从小到大。
师:你的发现很重要,当一个因数变化,另一个因数不变时,积也会随着变化,它变大,积也会变大,它变小,积也会变小(手指因数和积)
师:这些规律对记住口诀很有帮助,你们记住这这7句口决了吗?让我们来试一试,有没有信心?
(生背口诀)
师:在背口诀时,感觉哪句最好记,哪句难记一些?
学生各抒己见,并说出理由。例如:三七二十一,七七四十九比较好记。难记的可以利用前一句或者后一句口诀帮助记忆。
b、利用规律,有效记忆
请学生集体背一背7的乘法口诀。然后进行师生对口令的游戏。
三、拓展延伸知识
(1)请快速口算并说出它的口诀
57=73=74=76=
77=72=17=47=
(2)看图列式
(3)判断下面各题(用手势)
(4)每天上7节课,一周5天上几节课?
爸爸到北京去了3个星期,去了多少天?
一个人一天要喝6杯水,一个星期要喝多少水?
(5)你能用7的乘法口诀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吗?
四、总结完善认知: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文章来源://m.jab88.com/j/4607.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