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生活中的大数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活中的大数”,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的数位顺序。

2、使学生通过联系实际等活动,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3、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

教学重点:

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调查生活中有哪些数据。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

1、师:同学们,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很多数,比例如说,我家刚买了个空调用去了3100元,你知道哪些生活中的数呢?

学生汇报。

2、针对有特点的数相应板书

A、(如千以内的数)学生大声读。指名说各数的组成。

B、(如万以内的数或更大的数)同学们,这些都是生活中我们用到的比较大的数,从这节课开始就来一起认识一下。

3、揭示课题:生活中的大数。

(设计意图:从生活出发,选择孩子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新课,使孩子对数学有着更多的亲切感,以学生收集的数据资料,引出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大数,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

二、自主探究

1、万以内数的读法。

(1)我们的老朋友蓝灵鼠最近搬了家,新添置了很多家用电器,让我们到他的家去看一看吧!

(2)课件出示商品图片及标价,你能读出这些数码?

空调:3200元

全自动洗衣机:4008元

电脑:8080元

电冰箱:2165元

(3)指导读法:把这些数写在数位顺序表中,按照以前学过的方法试读。

(4)学生试读并指名读。

(5)重点指导中间、末尾有零的3个数的读法。

(6)说出上面各数的组成,同桌互说后,集体订正。

(7)在数位顺序表中,你发现新朋友了吗?(发现了万位)从右往左数万位在第几位?(第五位)

(8)反馈:读出2118、1870两个数。

(9)总结万以内数的读法。

2、万以内数的写法。

(1)课件出示4幅图片,读下面的说明文字,鼓励学生把信息中的数字写出来。

(2)学生试写,指名板书。

(3)集体订正。

(4)总结写法。(小组讨论、汇报)

3、质疑:关于万以内的数的读、写,你还有问题吗?

三、快乐尝试

1、师:大头蛙知道了同学们掌握读、写数的新本领后很高兴,它很想知道同学们的学习效果,让我们一起接受它的考验吧!

第一关

(1)写出下列各数。

①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约六千三百千米。

②水源小学有学生一千零八名。

(2)连一连(把数字相同的小兔和胡萝卜图片连起来)。

第二关

(1)7206是由()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2)5341是由()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第三关

(1)一个四位数,个位上是9,千位上是4,十位上是5,百位上是0,这个数是()。

(2)北冰洋的平均深度数是由1个千、2个百和5个一组成的。它有()千米深。

2、小结:谈收获。

四、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刘翔奥运赛场夺冠照片。

①他带的号码布是多少号?(1363)1363表示什么?

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刘翔在奥运赛场上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2、国情教育(显示)中国骄傲的大数

中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世界第三;人口数量:13亿,世界第一;淡水资源:28000亿立方米,世界第四;

3、环保教育(显示)惊人的大数

全球现在有11亿人缺水,每年排放的污水达4000多亿吨,

造成5万多亿吨水被污染

看到这些数据,你想说点儿什么呢?(保护环境,从自己做起;环境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爱护,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中国骄傲的大数和惊人的大数的鲜明对比,抓住时机适时对孩子进行国情和环保的思想教育,把教学自然拓展到课后。)

五、全课小结

老师:同学们,你们瞧!今天我们很高兴地认识了许多生活中的大数,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许许多多的大数,课后同学们可以去生活中调查,下节课我们来比比,看谁调查的数大,好吗?

(设计意图:这样的结束既对以上的知识做以总结,又引出下节课的内容比一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精选阅读

二年级数学生活中的大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数学生活中的大数教学设计与反思”,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生活中的大数

教学准备

1、课前调查:生活中有哪些大数?

2、学具:豆豆

3、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体验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2、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教学情景,使学生对一千和一万有具体感受。

4、让学生理解并熟记万以内数位顺序。

过程与方法培养孩子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教学要点、重点

1、体验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2、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教学情景,使学生对一千和一万有具体感受。

4、让学生理解并熟记万以内数位顺序。

难点: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兴趣点:大数贴近生活,与生活密切联系

作业要求①基本要求:体验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②较高要求:准确感受“千、万”的具体含义

③个性探究:让学生理解并熟记万以内数位顺序。

【教学过程】

(一)感受生活中的大数

1、谈话:认识图中的地点吗?你喜欢这所学校吗?为什么呀?那你对这个美丽可爱的学校了解多少呢?知道吗?例如:共有多少名老师?占地面积多大?……

今天老师就先做一次解说员!(课件显示)听了刚才的介绍,你有什么发现吗?老师也找到了一些生活中的大数,想看吗?(显示:四幅图)读了这些说明,你有什么感受?把收集的资料先和同桌说一说,然后再说给大家听!(指名上台说,并及时评价)

2、揭示课题: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大数!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和探讨《生活中的大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生活出发,选择孩子熟悉的生活场景——校园引入新课,使孩子对数学有着更多的亲切感,以学生提出有很多比100大的数为引线,先展示老师提供的资料,再交流学生自己收集的资料,引出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大数,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

(二)、认识计数单位

1、数豆子(建立个、十、百的单位概念)

先数10个:你是怎么数的(板书:一个一个地数(个)

十个一是10(十))

老师想收集100个豆子,谁能帮我想想,我可以怎么做?(重在引导学生只要从十位同学每个人收集十个,就有100个了,而不必去数100。)

2、数正方体

(1)老师师今天带来了一个非常大的正方体!(出示积木图)一共有多少个小积木呢?这么多怎么数啊?(同桌说一说)

(2)汇报数的过程

(3)小结: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板书,齐读)

(4)感受生活实际

显示100页的书;大约一千名学生的学校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对一千和一万这两个数的大小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不但训练了学生的估算技能,更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3、教师指出:一、十、百、千、万叫做计数单位。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是十进关系。

4、补充数位顺序表: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设计意图:先让孩子充分观察、估一估,再引导孩子在小组里充分讨论交流并总结数法。在些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合作数数,由抽象到具体,突破重难点,同时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三)、作业实践

1、说一说:

四位小朋友心里各想了一个数字,并把它用积木堆出来了,同学们能猜出是多少吗?(课件说一说)

2、我会填:

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是一千,()个一千是一万;

653是由()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2300是由()个千和()个百组成的;

3、我会估:“十、百、千、万|”填哪个单位合适?

4、我会涂。

(设计意图:通过我说你摆,巩固对数位顺序的理解,同时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我会填,进一步巩固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和数位的排列顺序;我会估,帮助孩子灵活掌握“十、百、千、万”在生活中的运用;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方向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

(四)、课后拓展:

1、国情教育——(课件显示)中国骄傲的大数

中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世界第三;

人口数量:13亿,世界第一;

淡水资源:28000亿立方米,世界第四;

2、环保教育——(课件显示)惊人的大数

全球现在有11亿人缺水,每年排放的污水达4000多亿吨,

造成5万多亿吨水被污染…………

3、看到这些数据,你想说点儿什么呢?(保护环境,从自己做起;环境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爱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中国骄傲的大数和惊人的大数的鲜明对比,抓住时机适时对孩子进行国情和环保的思想教育,把教学自然拓展到课后。)

(五)、谈一谈: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六、【课后反思】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本节课上我力图做到以下几点: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给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学习情境。

老师在尊重教材的同时,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了“了解校园”这一主题情境,让丰富有趣的信息资源,给学生探究发现新知,提供广阔的天地。

2、强化“生活性”,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生活实例,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设计一系列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地进午观察、猜测、动手操作、推理与交流。如通过“估计大正方体有多少个小正方体、体会一千页书的厚度、猜学校人数、观看天安门国庆场景感受大数、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搜集到的大数”等情景串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大数的实际含义,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体验了认识大数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与提高了学生解决简单实际生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学科整合,课后拓展

在教学活动的最后,我设计了让孩子通过了解中国的人口数量、领土面积、淡水资源等这些让我们值得骄傲的大数后,马上让孩子继续了解生活中白色垃圾等这些惊人的大数,适时进行国情和环保的思想教育,进行课后拓展。

二年级数学下册《生活中的大数》知识点复习


二年级数学下册《生活中的大数》知识点复习

知识点

数一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

知识点:

1、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2、2、了解万以内计数单位间的关系: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3、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从右起第一位开始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4、结合具体情景,对“一千”和“一万”有具体的感受。

5、初步感受“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拨一拨(万以内数的读写)

知识点:

1、会数数: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一百一百地数等。

2、会读万以内的数:从高位起,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末尾有零都不读,中间有一个或两个零只读一个零。

3、会写万以内的数:从高位起,依次写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位上写零。

4、初步感受“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比一比(万以内数比较大小)

知识点:

1、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方法:先比较数位的多少,数位多的数比较大,如果数位相同,先比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

2、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3、能结合实际进行万以内数的估计

练习题

1.3045是一个()位数,最高位是()位.

2.一个三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3.1256是由()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

参考答案

1.3045是一个(4)位数,最高位是(千)位.

2.一个三位数,它的最高位是(百)。

3.1256是由(1)个千,(2)个百,(5)个十和(6)个一组成。

生活中的推理


《新课标》在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思考方法的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强调学习是学生的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只有当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需求时,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意识和心理倾向,并逐渐进入乐此不疲的境地。这种可贵的学习状态,需要教师将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的学习情感为基本出发点来设计课堂教学,使学生充满兴趣的学习数学,并从中获取更多的快乐体验。

我以《生活中的推理》一课为例来阐述我对数学教学的几点理解与感悟。

《生活中的推理》是新课程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指出:1、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能对生活中的某些想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其结果;2、把自己推理的过程和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初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4、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和挑战自己的成就感。

1、活化教材,问题从学生中来。源于现代数学教学思想,数学知识应是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的,使学生学会了知识能够将其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本课的课题又是生活中的推理。所以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只有植根于生活才能赋有活力与灵性。基于此我没有采用书上的例题,虽然书中的问题也创设了问题情境,但离学生的实际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所以我没有采用,而是在课前以和学生交朋友的形式,在互相了解中将推理题呈现给大家,也不知不觉的将学生带进了课堂教学。

片段一

师:同学们,大家好!知道我是谁吗?

生齐说:你是老师。

师:你们凭借已有的经验推断的很准确。我们互相了解一下好吗?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老师,你姓什么?

师:能猜出来吗?

生齐说:不能。

师:提供给你们一条信息,我姓张、刘两个中的一个,我不张,知道了吗?

生齐说:你姓刘。

师:你怎么想的?

生:老师姓张或姓刘,而又不姓张,所以只能姓刘了。

生:老师,你有什么爱好?

师:我喜欢游泳、集邮中的一项,我没有一张邮票。

生齐说:游泳!

师:答对了!该轮到我来了解你们了。你们都喜欢什么课外活动?嘘!悄悄的告诉我。(找三名学生来和老师说悄悄话)哦,我知道了,我想和大家做个游戏,你们来猜一猜他们的兴趣。他们三个分别喜欢唱歌、踢球、看书中的一项,李*不喜欢踢球,王*不爱唱歌,林*经常看课外书。你能猜出他们的兴趣吗?

在课前教师就为本课的推理做好了铺垫,之后找三名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然后神秘的编成一道推理题,呈现给全班学生。数学课是从和老师交朋友开始的,问题又是来自他们身边的同学,这样来自于自身,富有亲和力、吸引力的问题情境,很好的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得他们一开始就兴趣昂然。同时,这样的情境,又使学生心情舒畅、情绪饱满,享受到轻松愉悦的情绪体验。

2、合作学习,交流推理的过程。课上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自由的驰骋。学生的思维是有差距的,在一个问题提出后,有的学生已经很快的有了答案,而另一部分还很混乱,这时,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一方面快的学生在组织语言表达的同时又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思路混乱的学生指点出路,从而达到共同进步,也为每一名学生创造了更多说的机会。个人的想法得到了同学的认可,更加激发了学生继续解决难题的兴趣。

片段二

前面问题提出后。

师:需要商量就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也可以动手画一画。

学生交流。

师:有结果了吗?谁愿意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李*喜欢唱歌,王*喜欢踢球,林*喜欢看书。因为林*喜欢看书,是已知的,李*不喜欢踢球,又不可能是看书,所以只能是唱歌,最后剩下的王*肯定是喜欢踢球的了。

生:我是用连线的方法知道的。林*喜欢看书,就把它们连上,李*不喜欢踢球,又不能是看书,所以就和唱歌连起来,最后剩下王*和踢球了,把它们连起来。

李踢球

王唱歌

林看书

师:你们的方法都很好,我也有自己的方法,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会把它们画成一个表格。(教师出示画好的表格)

唱歌踢球看书李王林师:仔细看了,我是这样利用表格的。我们先来整理信息,李*不喜欢踢球,就在这打叉,王*不爱唱歌,就在这打叉,林*经常看课外书,就在这打勾。接着我们来分析一下,因为他们三个分别喜欢其中的一项,李*不喜欢踢球,而他又不能是喜欢看书,就只能喜欢唱歌了,在这打勾,最后剩下的王*肯定是喜欢踢球的了。我的方法怎么样?愿意给我点自信吗?

生:我觉得,老师画表格的方法很好,很清楚,能够让我们一目了然。

师:谢谢你!

生:我觉得画表格的方法不容易出错。

生:画表格更加方便我们进行推断。

师:谢谢同学们给我自信,我也希望好的方法可以与大家共享。

师:知道我是教什么的吗?

生:数学。

师:你们能知道我们学校里其他三位老师是教什么的吗?给你一些信息。王、李、张三位老师分别教美术、音乐、体育三门功课中的一门,王老师不时美术老师,李老师不在操场上课,张老师上课要用钢琴。想一想。你可以用我提供给你的表格,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看看谁推的更快更准确。

课堂教学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感悟数学,得出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问题提出后,学生已经有了探究的欲望,于是教师将问题的探究权还给了学生,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发挥了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组内交流讨论,用不同的方法得出结论,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体验。在汇报过程中,教师也是平等中的首席,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表格是推理中常用到的方法之一,教师将其作为其中的一种方法介绍给大家,在同学们的评论中,都觉得表格是一种好方法,学生们更愿意接受,掌握的也更牢固,这与老师一开始就要求用表格去做是有区别的。

3、由浅入深,问题具有挑战性。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对此,我设计了由浅入深的练习题。自始至终让学生挑战一个又一个的推理问题,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解决。我将习题分为三个层次:1、通过观察比较身高判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渗透给学生推理的方法是要仔细观察。2、推断五种玩具的位置,其中有逆向思维的过程,有难度,我为学生提供了卡片,可以在小组内摆一摆,使之由实物到抽象,总结方法,理清思路,并告诉学生推理时要紧紧抓住所给条件之间的联系。3、最后一题则要判定六个人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找准突破口逐一判断。学生的兴趣被有挑战性的问题一次次的激发,致使整堂课都在有兴趣的自主学习。

总之,一堂好的数学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的学习愿望,让学生爱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句话很有道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努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整理得出自己的解题策略,在这样的过程中使学生不断丰富对数学的理解,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中的负数


1、以启发诱导为活方法,较好突出了数学课教学的特点,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是要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以三个教学环节①是课前通过让学生调查一些城市的气温,唤起学生对温度的熟悉,并提出有关温度的问题,创设这一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让学生汇报自己课前的调查结果及调查方法,这一教学环节目的是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入行教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同想法,规范了温度的读法写法及单位。

③在教学零下温度时,启发学生通过对比发现零下温度的写法并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衣着感知不同温度的冷热。

在这三个环节的教学,体现以学生为本,变教师的讲为引,变学生被动的听为主动的探索,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在教学行为上,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老师不但创造性地把握教材,还对教材的内容入行了拓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注意经历,体验和发展老师尽可能地多为学生做演示,使学生能直观地学到数学知识,激发学生潜意识中学习数学的本能和欲望。

3、本堂课的教学老师作为一个组织者、参与者、提供材料者的角色,与学生一起学数学,两个探究活动都是围绕问题一一交流解答,提高学生的兴趣,在老师的启发下,探究获得信息,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体现了新课程中自立、合作、探究的学习原则。

通过听了杨老师的这节课我自己有以下3点感受。

生活中的小数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676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单名数和复名数的概念,掌握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掌握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方法。

3、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把单名数改写成小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1、直接写出答案

410=2.85100=6.021000=7.5100=0.76100=0.3741000=4.210=510=0.3100=4.04100=201000=0.6100=

2、请你说出一些生活中的小数

3、填空

2千克=( )克3米=( )分米4厘米=( )毫米2米4厘米=( )厘米

二、新课引入

前几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的规律,也了解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今天我们进一步了解、认识生活中的小数。(出示课题)

生活中的小数

三、汇报交流

1、先看课件的图片,请学生说说图片上小数表示的意义

(1)运动会上老师为同学们记录了成绩:我的50米赛跑成绩是7.98秒。

(2)体育老师给大家测量体重:我的身高是1.35米。、 我的体重是39.4千克。

(3)医生替小红量体温:你的体温是38.5℃,发烧了。

(4)面包的价格0.90元、火腿的价格2.85元、牛奶的价格5.98元。

2、为了参加学校举行舞蹈比赛,四(1)班选了4名同学参加,他们需要根据身高排成一队,下面是他们的身高,给他们排排队(出示图片)

讨论:有什么比较好的方法进行解决这个问题?

汇报交流后得出:把它们改写成相同计量单位的数

师:80厘米,1米45厘米,0.95米,1.32米这几个数,有的只有一个单位名称,如80厘米, 0.95米,1.32米,叫做单名数;有的有两个单位名称,如:1米45厘米,叫做复名数。

80厘米用米作单位应该怎样改写呢?

3、小组讨论后汇报总结

(1)直接利用计量单位的关系,如:1米=1/100米,80厘米里面有80个1/100米,所以80厘米=80/100 米=0.80米。

(2)另一种利用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因为1米=100厘米,80厘米=(80100)米。

80100根据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的规律,80除以100只要将8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可以了。得出80厘米=0.80米,并根据小数的性质最后得出

80厘米=0.8米。

4、你喜欢哪种方法?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把低级单位的书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我们可以把低级单位的数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如果进率是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一位,两位,三位,。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讨论1米45厘米是多少米?

独立思考,完成后汇报总结

小结:复名数中高级单位的数不动,作为小数的整数部分;把复名数中的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作为小数部分,而且可以通过小数点的移动来实现。

总结:由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化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板书)

5、给刚才这四名同学按高矮顺序排队。(学生练习,巡视辅导)

三、反馈检测

1、完成课本70页 练习十一 第1,2,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师讲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2、补充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5厘米=( )米 450米=( )千米

41公顷=( )平方米 72克=( )千克

8平方分米=( )平方米 97千克=( )吨

5千米250克=( )千克 2米6分米=( )米

3千米700米=( )千米

23分米=( )米 1350克=( )千克

7450米=( )千米 9020千克=( )吨

1米5厘米=( )米 19元5分=( )元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3、拓展延伸

如果让你把10万张一元的人民币每张首尾想来摆成长龙,这条长龙最多能摆多远?,先估一估,再计算。(一元的人民币的长度为0.138米,宽为0.063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课本71页 练习十一 第4题、8题、10题。

板书设计:

由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化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教学反思: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以及数学思想和方法。我在创设例1这一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教学用具,让学生充分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

1.6.14生活中的数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1.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数就在我们身边。

2.让学生能用所学到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3.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5.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精神。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第57页、第87页“生活中的数”。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学卡片、学具盒中的数字、算式卡片。

教学设计

导入

小朋友们,在我们已经认识的数中,哪个数最小?哪个数最大?你们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来吗?(生边拍手边说:0、1、2、3、4、5、6、7、8、9、10)再让学生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以师生拍手对口令的形式复习已学过的数,形式活泼。]

师:小朋友们说得很好,这些数可是我们的好朋友,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能见到它们。今天,我们就先来说说生活中的数。

板书:我会说

我会说

1.师:在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数?(让学生充分地去说)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师:小朋友们说得很好,说明你们平时观察得很仔细。现在就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走进生活,看看生活中的数。

(多媒体课件演示校内、校外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

[直观演示,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师:看完录像,你们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数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是我们人类的亲密伙伴,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用数来和别人交流。

请学生把教科书翻到第46页“生活中的数”。

师:看看书上的几位小朋友在向我们说什么?(指导学生看书上带数的话)

[尊重教材,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沟通数学学科与语文学科的联系,培养了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听、说能力。]

师:第一位小女孩正在干什么?她说了什么?(生:我7岁了。)

第二位小男孩指着一张全家福照片,他说了什么?(生:我家有5口人。)

第三位小男孩正背着书包去上学,他又说了什么呀?(生:我在一年级四班。)

最后一位小女孩放学回家,她对我们说:“我家住302。”

问:小朋友,你知道302指的是什么吗?(生:门牌号码)

师:这四位小朋友说的每句话中都有数,你能像这四位小朋友一样,说出一句带数的话吗?(多请几位学生说)

我会摆

1.师:小朋友们,你们会打电话吗?(请一名学生说如何打电话)问:拨的数字就是什么?(生:电话号码)

[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贴近生活。]

你们知道家里的电话号码吗?请你们用学具盒中的数字,摆出家里的电话号码。(教师巡视)摆好后,学生汇报。

[通过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合作意识。]

师:数一数,你们家里的电话号码有几个数组成?(生:7个。)

师:我们芜湖市的家庭电话号码都是7个数字,所以,你们打电话的时候,这7个数字一个也不能遗漏。你们想知道别的小朋友家里的电话号码吗?(想)

好,老师给你们一点时间,你们可以自由下位去记你们好朋友家的电话号码,记住带上纸和笔。开始吧!

教师播放欢快的音乐。

[师生之间创设了一种亲密的伙伴关系,课堂气氛欢快、民主、和谐。]

2.师:同学们刚才记得都很认真,你们想知道老师家的电话号码吗?(教师写出电话号码,让学生快速记下)

师:如果遇到什么困难,就打电话给老师。

课间休息,说数字儿歌。

我会猜

(播放多媒体课件)

1.师:小朋友们请看,小动物们去旅游了,每个小动物坐在不同的车厢里。小白兔第一个上火车,所以它坐在第一节车厢里,小鹿在第三节车厢里,其余的小动物在哪节车厢,你能猜出来吗?比一比,看谁猜得又对又准。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板书:我会猜

小组内的小朋友先在一起讨论,再进行汇报。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发扬民主,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

2.课件演示生活场景:三个小朋友放学回家了,以三个学生的交谈来猜猜小红和小刚分别住在哪一层?

3.师:平时你们看不看天气预报,根据你的经验,你能猜猜今天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度吗?(分组猜,最后教师出示温度计,指导看温度,猜得最接近的组给予表扬)

4.同桌同学互相玩一玩猜学具的游戏。

我会算

1.师生共同完成:老师出示一个数,让学生找出相应的口算卡片,同桌同学互相检查。分组做游戏,组长举答案,其余同学找算式。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2.师:同学们口算得又快又好,小明的妈妈想请你们帮她算一算:

[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

a.妈妈上午买了4只鸡蛋,下午买了3只鸡蛋,一共买了几只?

b.妈妈买了6个苹果,小明吃了2个,还剩几个?

[使学生知道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师:我们只要从现在开始学好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就能成为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全课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猜一猜、算一算,更加认识了生活中的数。这些数不仅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还能拼成许多美丽的图案。

[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

展示用数字拼成的图案。

问:这些分别是什么图案?你能看出是由哪些数字拼成的吗?

回去你也动手拼一拼,看能摆出什么图案?

专家评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四个特点:

1.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目标的定位都有新的突破

本节课将“生活中的数”专门作为一节实践活动课来进行教学,是教师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重组。而将本节课的目标定位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数就在我们身边”,以及“用所学到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目标较以往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做了一次大胆而有益的尝试。

2.紧紧围绕“数与生活”设计教学环节

本节课教师通过录像演示,创设生活情境,在现实世界中寻找生活素材,成功地将学生的视野拓宽到他们熟悉的生活空间。然后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猜一猜、算一算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思考等多种实践活动,积极性非常高。可以说,教师在围绕“数与生活”这一中心设计教学活动时,也在积极地进行构建“生活数学”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尝试。

3.教师将学生的合作学习与交流落到了实处

例如:教师请学生用学具盒里的数字卡片摆一摆家里的电话号码,学生活动时,因为学具盒里的数字只有1~9,所以如果出现重复数字就不够摆,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在不知不觉中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分享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再让学生自由下位去找好朋友家的电话号码时,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下位交流。还有小组同学猜学具个数等活动,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也比较充分,促使合作学习和交流的意识渗透到教学环节中去,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与他人合作、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4.利用多种形式组织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得当

本节课中以“对口令”、“儿歌”等形式调节、控制课堂气氛和节奏。教师设计的配套课件,使用恰到好处。课件中没有从头到尾将教学环节罗列起来,而是有选择地配上合适的音、像、动画等,使数学活动显得生动有趣。其中,录像出现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数,更是画龙点睛,使学生不知不觉走出教室,接触社会,增大了信息量。学生看到、体会到不仅生活中有数学,数学还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这样,不仅有利于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也正是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意义所在。

执教:安徽省芜湖市狮子山小学严慧

指导教师:安徽省芜湖市新芜区教委教研室孙静兰李艳

评析:安徽省芜湖市教科所小数教研员车文胜

1.6.14生活中的数

《大数的认识》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数的认识》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大数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大数的产生和作用,进一步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知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通过数学活动,掌握数位顺序表,认识数位、数级,理解“位值”的概念,知道亿以内数的组成,感受我国“四位一级”的计数习惯。

3.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几何直观,渗透类比、数形结合思想,进一步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的概念,发展数感。

教学难点: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

三、教具:计数单位卡片,数位卡片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大数(数据越原始越好,尽量不要抄写在本子上)

一、复习导入、唤起知识经验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生活中的数,谁愿意来读一读?(课件出示,指名读。)这些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万以内的数,我们再来看这个数(4589),你能说一说这个数中每个数字的含义吗?

生:4个千,5个百,8个十,9个一

师:一、十、百、千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计数单位。(课件出示:计数单位)

师:一起来读一下这个数(生读:四千五百八十九),看来我们在读数时就是在读它的计数单位。

2、师: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还经用到比万大的数,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比万大的数。(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认识新的计数单位。

1、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欲望。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大数,都搜集到了吗?下面就请同学们把你搜集到的大数和同桌小声交流一下。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搜集到了许多大数,看来大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那么你们在搜集和交流这些大数的过程中,都想研究什么?

生:……

小结: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思考,其实在这些大数里面还藏着许多更大的计数单位,要想解决同学们提出来的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得知道这些大数中每个数字的含义。

2、认识计数单位“十万”

(1)师:我们就以这个大数为例(例:19612368),(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在这个数中,你知道每个数字的含义吗?

师:(指个位上的8)这个8表示什么?

生:表示8个一。(师在相应的位置板书:“一”)

生说其他数字的含义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相应的位置板书计数单位:一、十、百、千、万)

师:(指十万位上的6)这个6表示什么?谁知道?

生:表示6个十万。

师:他说这个6表示6个十万,还有谁知道十万这个计数单位?

师:这么多同学知道,那十万有多大呢?

生:就是十个一万。

师:大家同意吗?那你能在这个计数器上表示出十万吗?

课件出示计数器:

生:在万的上面拨10个珠子。

师: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拨拨看,(拨一颗珠子)这是?(一万),继续数数看,(生:两万、三万……十万)

师:我们一万一万地数,数了10个一万就是?(十万)。

(3)创造单位。

师:如果只有1颗珠子,怎么在计数器上表示出十万?

生:画一个十万的计数单位,在十万上画1颗珠子。1个十万

就是十万。(指2名学生说)

师: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同学们都想到了要创造一个新的计数单位,非常好的想法,我们一起来看,刚才我们数了十个一万,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满十了,应该怎么办?

生:满十往前进一。

师:这一个珠子就表示?

生:一个十万

师: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十万”(板书:十万)

师:谁能再来说一说,我们是怎么得到十万的?(找2名同学说)

生:一万一万地数,十个一万就是十万。(板贴:10个一万是十万)

师:现在请同学们思考,十万和我们以前学的计数单位有什么不同?

预设1:比我们以前学的计数单位大

预设2:它有两个字。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我们一起来看,前面的计数单位满十进一的时候都变了一个名称,而十万没有,只是在万字前面加了一个十字。(设计意图:“十万”是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的起点和启发点,要让学生明白:一是怎么来的,二是和以前的计数单位有什么不同。)

3.认识其他的计数单位

(1)师:那还有比十万大的计数单位吗?

根据我们刚才得到“十万”的过程,你还能想到哪些计数单位,把你想到的或已经知道的计数单位补充在老师发给你的学习单上。

(2)指两名学生汇报(一个万万、一个亿)

师:请大家坐好,我们一起来看这两位同学的作业。

师:请同学们比较这两位同学写的计数单位,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百万、千万都是一样的

师:采访一下你们两个,是怎么想到写百万和千万的?

生:因为10个十是一百,所以10个十万是一百万,十个一百是一千,所以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不同:一个是万万,一个是亿

师:这个万万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生:10个一千万

师:亿呢?

生:也是10个一千万

师:虽然这两位同学用的单位名称不一样,但在这里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都表示10个一千万。也就是说这里的“亿”表示的就是“万万”。

(3)介绍“亿”的形成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用亿来表示万万,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早在东汉时期,亿就已经作为计数单位进行使用了,应劭的《风俗通》中曾说:“十万谓之亿”,也就是说,这时的“亿”表示的是十万。

后到清朝时期的《康熙字典》中对“亿”的含义又有了进一步的扩充,一种是表示十万,一种是表示万万。

直至上世纪四十年代初,亿的表述方法也还不统一,为了避免这种混乱的叫法,1944年的国民参政会确定,用亿来表示万万。从这个时候起,万万就用“亿”来表达了。
(4)梳理计数单位,进一步理解满十进一。
师:好了,同学们,下面我们再一起来梳理一下这些新的计数单位,这是十万,十万十万地数,十个十万就是?

生:一百万

(板贴:十个十万是一百万,)

师:那这个9就表示?(生:9个百万)(板书:百万)

师:继续这样满十进一地数下去,十个一百万就是?(一千万)(粘贴: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师:那这个1就表示?(生:一个千万,板书:千万)

一千万一千万地数,10个一千万是?(生:一亿)。

对,就变成了一个新的名字,叫“亿”(板贴:10个一千万是一亿)(板书:亿)

师:有了“亿”这个计数单位,接下来,十个一亿就是?(板书:十亿)

十个十亿是?(板书:百亿),10个一百亿就是?(板书:千亿)

还可以数下去吗?数的完吗?是啊,因为我们的数有无穷无尽,所以会有无限多的计数单位。我们用省略号来表示。

师:你们的计数单位都写对了吗?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完善一下。

4.揭示十进制计数法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又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一起读一遍。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前面的研究过程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师:像这样每相邻两个计数之间的进率是十的计数方法我们叫十进制计数法。(板书:十进制)

三、认识数位和数级

1.认识数位

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按照这样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数位。(课件:数位)这里的“一”我们也可以叫“个”,它的位置我们叫个位。

师:那计数单位十所占的位置就叫?(生:十位)你还能说出其它计数单位所在的数位名称吗?请你在你的探究单上写一写。写在计数单位的上面。写完了吗?是这样吗?

2、认识数级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数位:它们的排列有规律吗?你能不改变它们的顺序来给他们分分组吗?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先交流一下。

生:说分组的方法和理由

师:谁的想法和他一样?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根据我国的计数习惯,就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组,为什么这么分呢?我们一起来看,这里万位的计数单位“万”我们可以看成是“一万”,亿位的计数单位“亿”可以看成一亿。

这样,每一组里的计数单位都是按照一、十、百、千这样的顺序进行排列的,每个组都有一个级别,这是个级,这些带有万字的是万级,这些带有亿字的是亿级。个级、万级、亿级叫数级,当然,还有更多的数级。

3、认识数位顺序表。

师:我们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还知道了数级。这样就形成了完整的数位顺序表。

请你用我们刚才找到的规律,快速地记一记这些数位的顺序。

下面我来考考大家,我们用抢答的形式,知道的就大声说出答案,看谁说的又快又准确。

师:从个位起,第五位是什么数位?第九位呢?千万位在从右起

的第几位?

师:你怎么记得这么准?有什么秘诀?

生:四个数位为一级,第九位是亿级第一个,所以是亿位。

生:千万位是万级最后一个,所以它在第八位。

四、了解“数位”的意义,体会“位值”的含义

1、师:有了数位顺序表,我们就可以更快地说出每个数字的含义了,一起来看这个数。

(课件出示,生答)

你能说完整地说出这个数的组成吗?(生回答,课件显示)

师:说的真好,数位上是几,他就表示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2、下面就请同学们在你的作业纸的数位顺序表下面把你找到的大数写下来,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找的大数的组成。

3、同学们都能说出大数的组成了,那如果这样说呢?这个数由多少个万,多少个一组成?(生答)

大家同意吗?是的,亿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个亿,万级上的数就表示多少个万,个级上的数就表示多少个一。现在你能自己试着读一读这个数吗?(生读)大家读的对不对呢?这个问题留到下一节课来研究。

(设计意图:理解“位值”制的含义。)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还知道了怎么分级,这些都是我们今后继续学习大数的基础。

孩子们,数学也是门艺术,当你带着数字看世界,会有不同的感受,让我们一起来看。(播放课件,感受一亿有多大)

结束语:数的世界是无穷无尽的,世界的奥秘、宇宙的奥秘也是无穷无尽的,等待着大家去探索!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一亿”有多大,培养学生的数感。)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单元备课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认读及大小比较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据学前对学生的调查及分析,部分学生认为本单元比较难学,我想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尽管大数在生活中普遍存在,但绝大部分学生平时极少关注和接触,所以整体上感到比较陌生,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创设机会和条件,引导学生充分发掘身边资源,加强对大数的体会,并在学习中不断体会“位值制”和“进位制”。不过由于学生对于百以内数大小的比较、估计等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来学习大数的大小比较和估计。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生活中的大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进一步发展数感。
3、进一步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叙万以内数的大小。
4、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5、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能认、读、写万以内数。
(2)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难点
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
3、关键
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建立清晰的数位概念,了解和掌握数位的意义。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学生从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渠道寻找生活中的大数,即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大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眼光来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五、单元评价要点
1、能理解数位的顺序;
2、能正确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3、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4、能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

课题数一数教时四116

学习
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
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数一数”“拨一拨”“估一估”“比一比”等活动,对
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学生数感。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并熟记万以内数位顺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谈话导入
1、师展示学校图片,介绍。
2、让学生说说能找到哪些数字信息,学生找到并回答。??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索
1、体会生活中的大数。
1)感受师提供的大数
2)班内交流学生自己找的的大数。
2、小组合作、自主探索认识“千”。
1)估计大正方体中小正方体的个数
2)小组合作、认识“千”、“万”
展示学生数的过程。其他学生质疑,该生释疑。??
3)认识“万”
4)感受一千、一万的大小
A、5)数位顺序表的排列
A、回顾学过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B、班内反馈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1、课本29页“说一说”
2、课本31页“涂一涂”??
班内反馈交流,只要学生涂的正确都给以鼓励,涂法可以多样化。
四、班内总结汇报
学生活动
学生估计一下有多少个,并说说自己是如何估计的。
学生仔细观察大正方体,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学生回答,并说出原因。
学生在课前发的表格中按一定的顺序填写。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数一数有多少个,班内汇报,让学生说出自己是如何数的。
学生独立涂出二百三十八个小方格,要求要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是二百三十八个小方格。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数位顺序表
10个一百是一千
10个一千是一万……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课题拨一拨教时四217

学习
目标
1.在活动中激发读、写数的兴趣。
2.在数学活动中对大数有具体感受,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活动,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学习重点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活动一:拨一拨
(一)出示信息(投影)

(二)组织学生分组活动
1、第一类:不带0的数。
抽学生代表说说数的读法,该怎么读?为什么这样读。
抽几桌汇报。
2、第二类:中间带0的数
(1)老师将这两个数先后出示在计数器上,要求学生先读数,再说说这个数的组成,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结:读中间带0的数的方法;不管中间是几个0,都只读一个0。
(3)出示只有中间带0的数,让其他小组的学生读。
3、第三类:只有末尾带0的数

老师归纳。
4、第四类: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数
(1)读一读、说说方法,老师小结。
(2)出示一个代表所写的数,看谁读得快,学生自己读后,抽生读。
(三)你拨我写
(四)总结读、写数的方法。
活动二:练一练
1、说一说商品的价钱
2、写出横线上的数
3、填一填学生活动

学生试着读读划线的数。然后将这些数进行分类。
分组讨论交流这4种数的读法,并将自己讨论的一类数各摆出5个。
学生再读读数,然后将数拨在计数器上。
每人写一个不带0的数,请同桌读一读。
派代表说说这类数的读法
出示你所写的数,让其他学生读。

板书设计
拨一拨

298(299)(300)(301)302八百零六(806)
3800,(3900),(4000)4100九千零三十(9030)
四千八百(4800)
课题比一比-比较万以内数大小教时四318

学习
目标
1、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估一估”的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学习重点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活动一:比一比
创设情境:小鸟认数
1、学生扮演小鸟认数:
108498237564184
2、比大小
出示108498237564184
3、讨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4、交流:
5、明确:
(1)四位数比三位数大
(2)位数相同,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相同,就比较下一位。
活动二练一练
在○里填上“”或“”
1074○846389○9825102○5184
活动三:试一试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这么多的数,怎样能很快地从小到大排列呢?
想一想:
最小的四位数是多少?
最大的四位数是多少?
活动四:猜数游戏
活动五:估一估
1、大约有多少粒豆子?
2、估一估,填一填
树上大约有一()个桃子,大约有三()片叶子,河里大约有五()只鸭子。学生活动

说一说各自的想法
学生独立练习
交流想法,着重说一说最后一题。

学生独立思考
讨论:
交流解决问题的步骤
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比一比
??
??1084982
?37564184
课题练习五(万以内数认识的练习)教时四419

学习
目标1、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并能运用词语描述两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
2、能熟练读写万以内的大数。
3、正确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培养学生的数感。
学习重点熟练读写万以内的大数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基础练习
1、解决课本38页第1题
班内汇报,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2、解决课本38页第3题。
??班内汇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师生共同判断。
??3、解决课本38页第3题。
??班内交流。展示学生的答案,全体师生共同判断。
??二、综合练习
??1、解决课本38页第2题。
??班内交流答案。让学生先说出自己的答案,然后说说自己找到的是什么规律。
??2、解决课本39页第5题
??班内汇报答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3、解决课本39页第6题
??班内交流
??最接近8000的数可以比8000大有可以比它小,但它与8000相差最小,答案是8002
??三、班内总结汇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看题理解题意,在班内说说如何做,然后独立完成。
学生读一读自己写的数字。
A、自由读数B、同位两人每人选两个数,说说各数中的“7”在什么数位上,各表示多少。

A、学生说说题意。连线-把数字和相应的读法联系起来。B、独立连线完成题目。

A、读懂题目,先找规律然后根据规律填空。B、让学生独立找规律然后填空。

A、仔细观察情景图,说说从图中能发现那些数学信息。B、学生独立完成题目,用自己喜欢的图标画在相应的表格内。
A、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哪个数最接近8000。B、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板书设计

练习五-----万以内数读写的练习

30402005

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测量》单元备课
一、教学内容:P42~P47
二、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的长度。
2、在测量中,统一建立度量单位。
3、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
4、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5、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6、能估计一些物体长度,并进行测量。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2、难点: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3、关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课时划分:
6课时

课题五、测量铅笔有多长教时五120

学习
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估测能力。
学习重点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亲身体验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猜一猜这支铅笔的长度。
2、学生说一说猜测的原因。
二、自主探究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估一估10厘米红色纸条的长度,记下来,再量一量它的长度。
2、教师引疑自答“象这样10厘米长还可以用什么单位表示呢?10厘米也就是1分米”。教师介绍“1分米”也可以写作“1dm”。
3、教师引导学生想想,1分米是几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4、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1米是多少厘米?1米是多少分米?
(教师板书:1m=100cm1m=10dm)
5、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你见过什么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活动二: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1、让每个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长6.3厘米的黄色纸条。先估一估长度,记下来,再量一量长度,记下来,然后看看估得怎样。
2、教师介绍,1厘米中的1小格长是1毫米,教师介绍“1毫米”写作“1mm”,
3、引导学生观察,1厘米中有几个小格?(10个小格),1厘米等于几毫米?(10毫米)
4、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有哪些东西长度大约是1毫米?
学生活动

学生用拇指和食指的间隙比一比1分米的长度。

学生读三遍,书写一遍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会说:手掌长大约是1分米,半支铅笔长大约是1分米,尺子的一半长是1分米等

学生先估一估,再动手量一量
学生会疑问,纸条长“6厘米多一些”“6厘米多三格”怎么记?
学生用手指比一比1毫米的长度。

学生读三遍,书写一遍。
板书设计
铅笔有多长
1分米=10厘米1dm=10cm
1米=100厘米1m=100cm
1米=10分米1m=10dm

课题1千米有多长教时五221

学习
目标
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习重点体验1千米有多长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活动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你走一步有多长吗?请一位同学量一量.
二.玩中学
1.走一走。
通过实际测量,感受走100米用多长时间。
回到教室,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步测结果,再说一说走完100米后有什么感受。
2.估一估。
通过刚才学生的亲身感受,猜测思考1千米的长度。
(1)刚才我们测量出100米大约有多少步,思考: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估一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
(3)(课件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走()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我们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几分钟?沿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
3.想一想。
进一步体验感受1千米有多长。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在脑海里沿马路走一走,感受1千米的实际长度。小结:1千米=1000米
4.读一读。
揭示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2)讲解:千米也称公里,可以用字母km表示。想一想,怎样用字母表示出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呢?
指名板演
5.填一填。
初步感受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1)我们知道1千米有多长,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走1千米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呢?
(2)(课件显示)请看老师在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6.估一估。
(1)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有1千米?
(2)师小结:1千米,我们大约走2000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呢?
三.学中做
1.完成43页的第1题。
2.完成43页的第2题。

四、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教学目标

1.数,认,读,写10以内的数.

2.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1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1.数数时,做到手口一致,与实物对应.

2.书写要正确、规范.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数出10以内物体的数量.

2.掌握10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建议

1.教师要组织学生学习,反复演示,反复指导,反复纠正.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观察、书写、思考的能力.

4.课堂气氛要活而有序.

5.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课时安排

5课时

第二单元比较

教学目标

通过对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并理解“<”“>”“=”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这些符号.

教学重点

掌握如何比较事物的经验.

教学难点

1.正确操作“<”“>”“=”.

2.进行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要求

1.通过对事物的多少、大小、高矮、轻重比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生

活中处处有数学.

2.认识并理解符号“<”“>”“=”的含义.

3.能熟练运用“<”“>”“=”.

4.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

教学建议

1.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

2.课堂上多用实物进行演示,引导学生思考与交流.

3.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多发现,多提问.

课时安排

3课时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复习学案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复习学案

一、习作目标

利用传统节日“端午节”,指导学生整理、综合有关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资料;让学生选定自己最想告诉大家的一个方面,写成习作;在收集、整理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语文综合能力。二、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资料,并加以整理。

2、在“口语交际”中展示。

三、重难点

抓住一种传统文化,介绍条理清晰、详略得当。

课时安排:二课时

习作指导课

一、回顾课文,引出习作内容。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了解了古代神话故事《愚公移山》,欣赏了古代建筑(故宫博物院),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今天我们就用自己手中的笔来写写我们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师板书: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二、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1、想想这次作文的要求是什么?(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来组织内容,表达清楚、有条理。)

2、审题:这次作文写什么?(写自己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

也就是说,我们既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写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情。

三、抛石引路,拓宽思路,学习方法。

“端午”引路,学方法

1、传统节日习俗:

请学生讲讲端午节的来历(师板书重点词语: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春秋时代楚国人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汨罗江凭吊)

请生想想其余传统节日的来历

2、传统食物介绍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一直延传至今,你会包粽子吗?

播放视频“包粽子”。(师板书重点词语:原料:粽叶、米、枣等。包法:漏斗状、放进、包裹、扎。样子感受)

3、传统手工艺品

香包(师板书重点词语:制作原料样子故事感受)

四、归纳提纲(只选一种写)

开头开门见山

中间传说故事/制作原料(相关活动/物品样子)

结尾自己的感受、心情

五、生列提纲,确定自己要写什么,怎样写。

六、学生打草稿

《角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角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三课时

课本P42、43页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紧密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加深对角和直角的把握。

教学难点:

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方格纸、正方体和长方体盒子、直尺、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完成第42页练习八的第2题。

出示三角形和四边形。

观察这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指名汇报。

学生观察图形并思考。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角和直角。

[设计意图]:情境学习,进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

1、完成第42页练习八第3。

要求观察区分出题中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说说理由。

学生观察题中的图形然后判断,汇报说明理由。

如第2个图可以引导学生说两条线相接的地方不是一个顶点,而是一段弯曲的线,所以不是角。

2、完成第42练习八第3题。

教师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或把这两个角做成投影片,把他们重叠起来验证。

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从而验证角的大小。

指名汇报并说明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第42练习八第4题。

教师先让学生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来检查题里的角是不是直角。

学生先独立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检验。

指名汇报,并说明理由。

4、完成第42练习八第5题。

教师用钉子板或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照样子画出两个图形,然后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检验一下是否是直角。

学生活动。

5、完成第43练习八第6题。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照教科书上的样子画。

观察这两个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两个三角形,观察图形、思考、汇报。

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了解到: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角的大小与画出的边的长短无关;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都有直角。学生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习效果测评

1、完成第43练习八第7题。

左图中有3个角,中图中有7个角,右图中有8个角。做题时教师要先让学生找,教师作必要的指点。

2、完成第43练习八第8题。

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盒子上各面共有24个角。教师指导学生数数看一共有多少个角。

学生活动。

指名汇报并演示数法。

[设计意图]:变式练习加强学生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课堂总结

五、教后反思:

1、经过补充练习、综合练习,学生对角、直角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所有的孩子都能掌握了基础知识,部分孩子的创新思维、空间观念得到较好的发展。

2、但是,一些孩子在画角时,两条边画得不够直,涂改较多,课后要个别辅导。

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整理和复习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整理和复习”,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的:

1、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明白加法:把数合起来;减法:(1)从总数里去掉;(2)求()比()多几或少几?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恰当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正确的看图方法和审题方法

教学准备:自制CAI课件,自学生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猜数游戏:

师:我们来玩个猜数游戏好吗?我左手拿7个珠子,右手拿6个珠子,合起来有几个珠子?你是怎样猜的?

预算;我是用加法算的:7+6=13

师:真棒!你懂得用加法解决问题。如果我一共有16颗珠子,左手有9颗,那我右手有几颗?

预算:我是用减法算的:16-9=7,右手有7颗。

二、揭题:

师:真棒!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的问题可以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的!今天我们就来整理一下我们生活中的加减法问题。

三、收集生活素材,梳理加减法知识。

1、梳理加法知识: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收集了一些加减法问题,请把你的收集到的加法问题跟同位读一读。

汇报:全班读出自己的加法题目;集体判断是否加法问题。

设疑:其实像这样的题目我们都能用加法解决,想想这些题目的问题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预算:(1)表示把数合起来(2)表示求总数(3)求原来的部分

小结:对表示把数合起来我们可以用加法解决。(板书)

2、梳理减法知识

师:那你在生活中又找到哪些减法问题呢?

预设:提有关求剩下的问题

师:对表示求剩下的,要从总数里去掉的(板书),我们说这是减法1谁提的问题跟他类似?找3个同学找出自己类似的题读一读。

师要求其它同学把自己跟这个同学提的问题差不多画出来,小组里读一读。

师问:有没有减法问题跟这个问题提法不同的?

预设:提有关()比()少几和多几的问题

师:对求()比()少几和多几的问题,就是求相差多少,这是减法第2种(板书)。其它学生找出自己的求相差多少的问题,同位读,再全班读。

师设疑:通过整理,我们知道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呢

预设:把数合起来我们可以用加法解决;从总数里去掉的,用减法;求()比()少几和多几的问题,就是求相差多少,这也是减法。

四、练习巩固

1、激发兴趣:看谁来了?(喜洋洋)喜洋洋带了很多礼物来,想要吗?那就来夺星行动吧。

2、一星题:(见练习纸1)

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说列式的原因。展示错例,找出错因。

提醒做题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说原因。

3、二星题:(见练习纸2)

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说列式的原因。分享错题,找出错因。

提醒做题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说原因。

4、三星题:(见练习纸3)

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说列式的原因。

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整理和复习

减法加法

1、从总数去掉把数起来

2()比()多几或少几,求相差数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能积极配合老师,顺利里完成学习任务。但上完这节课,我觉得有些地方可以该进一下:1、在知识整理部分,老师应该设计一表格让学生回家进行填写,这样学生比较清晰明了该干些什么?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举例加减法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到实物投影上展示出来,这样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让发言的学生有荣誉感;另外,老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知识整理时,形式是:学生举例-总结方法-学生之间再找加法例子,如此反复反复操作三次;这样操作,课堂组织上,感觉拖着学生走,而且耗时,不利于学生的倾听,可以改为:,学生举例-总结加法—学生举例减法--减法方法-学生之间再找同样的例子,把学生之间找的例子在小组内一次完成,回报时再让学生说明白是属于哪张就可以了;2在练习设计上,老师的问题基本上涉及到。“一共”“原来”或“剩下”的关键字句,建议在二星题,插入一些没有这些字句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一节课总是有改进的地方,希望以后再上这样的课的时候,能上得更好。

生活中的百分数 教学设计资料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能掌握生活中各类百分率的计算方法,能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解决生产、生活中求百分率问题的能力。

3、创新目标: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德育目标:初步渗透概率统计思想。

5、教学重点:学会解答生活中的百分率的实际问题 。

6、教学难点:对一些百分率的理解。

五、教具准备:CAI课件,学生准备计算器。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观看广告用语。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CAI显示广告语。如:农夫山泉,有点甜!)

你能说几句广告语吗?

师:有的广告语是这样表示的,还有的是用数学知识表示的。(CAI显示价格表,简要介绍DDC是一种数据传输方式)

“立即加入DDC用户行列,分分秒秒都可享受比一般话费节省25%的长途电话服务”

国家 DDC储值优惠价(元) 一般话费

加拿大 5.42 6.70

美国 5.42 6.80

英国 6.27 8.80

澳洲 5.87 7.20

日本 6.56 7.90

新加坡 5.89 6.90

2、质疑:哪一种话费要节省些?

师: 如果你是顾客,你能直接看出用DDC由香港打向哪个国家的话费最节省吗?

二、自主学习,反馈信息。

1、百分数的计算。

师: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并改进价格表。怎样让顾客一眼看出打向哪个国家的话费最节省?

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再反馈信息。

教师根据学生意见,增加一栏“节省的百分比”。

国家 DDC储值优惠价(元) 一般话费 节省百分比

加拿大 4.82 6.70

美国 4.90 6.80

英国 6.34 8.80

澳洲 5.18 7.20

日本 5.59 7.90

新加坡 4.97 6.90

师:怎样计算节省的百分比?请同学们先讨论,再用计算器计算各项的百分比。

学生分组讨论后,反馈信息,归纳计算方法。

[板书:(DDC优惠价- 一般话费) 一般话费=节省率 ]

小结:节省率越高,使用的话费越少,越节省。

2、实践应用

师:打向英国的话费节省率比广告语中的还要高,我们来帮广告公司将广告语作个小小的改动,让它更吸引顾客。(CAI显示“25%”改为“28%”)

师:现代社会的商业竞争太激烈了,广告公司为了能吸引更多的顾客,将节省率全部定为28%。那么,现在利用DDC打向各国的优惠价各是多少,你能帮着算一算吗?

学生讨论、计算后汇报计算方法和结果。[师板书:一般话费 (1- 28%)= 优惠价 ]

3、拓展应用

(1)、计算优惠率。

师:同学们爱吃“麦当劳”吗?(展示“麦当劳”餐厅赠送的优惠券)如果让你去买,你认为买哪种更合算?(CAI显示两种不同的优惠券:A、7元的鸡翅优惠为5元,B、14.40元的汉堡包优惠为10元。)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验证猜测。

集体验证结论,小结方法。

(2)、计算赠量前的重量。

师: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真是太广泛了。你瞧,方便面的广告中也用到了百分数。(CAI显示方便面袋上的广告:赠量25%,加量不加价。)

师:现在的重量是78克,你知道赠量前是多少克?

学生先讨论计算方法,再分组解答。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原来的重量 (1+25%)=现在的重量]

(3)、思考题:

小明在放学路上,拾得100元钱,在寻找失主时,小明开玩笑说:“我书包里原有100元钱,现在又拾得100元,我的财富增加了100%。”小明将钱还给失主后,小明却说,拾来100元,使我的财富达到了200元,现又还给失主100元,就是减少了50%,我还赚了50%。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三、全课小结。

1、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谈谈今天所学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

2、师 :你认为今天谁学得最好?你觉得你自己学得怎么样?

《生活中的大数》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高中经济生活的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604.html

更多
上一篇:数学广场―数苹果 下一篇:0×5=?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