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密度》教案分析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密度》教案分析》,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密度》教案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这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设计思想: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落实物理教育的基本目的,突出新的课程理念。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既觉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了探究情景,为后面的探究教学奠定了基础;密度的概念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经过计算、分析、比较、交流,最后得出的。这样既让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又让学生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还加深了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在第2课时,着重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密度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课题
第二章第三节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具
视频资料,玩具车、玩具人
学生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出问题
演示实验:
1、用纸包着一块肥皂和一块泡沫的长、宽、厚度一样,也就是体积一样,但是,用手掂一掂,肥皂的质量要比泡沫的质量大得多。
2、同样的两个烧杯分别装有体积不同的水和煤油,放在天平上却能平衡,说明它们的质量却又是相同的。
进一步提问:
1、为什么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相同?
2、为什么体积不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却又相同?
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学生动手参与、观察思考并回答
学生举例
猜想假设
启发学生对上述生活和实验中的现象进行大胆猜想:(将学生有代表性的猜想和假设列在黑板一侧进行归类,鼓励学生大胆去猜想和假设)
学生大胆进行猜想
实验探究
组织实验探究:1、引导学生理解实验方案,每种物质要选质量和体积不同的两组,是为了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与体积或质量有关?选三种不同的物质是为了探究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2、对实验过程进行指导。
按方案进行实验,合理分工,并做好实验数据记载。
实验数据如下:
质量(克)
体积(厘米3)
质量/体积(克/厘米3)
木块1
5
10
0.5
木块2
10
20
0.5
石块1
10
4
2.5
石块2
20
8
2.5
水1
50
50
1
水2
100
100
1
计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归纳总结
1、分析数据:
A.木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B.石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C.水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D.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于石块(水)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从表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
2、密度
A.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B.密度公式:ρ=m/V;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C.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3
分析
练习ρ的写法
练习单位的化法
交流与
讨论
3.思考与讨论
(1)对同种类物质,密度ρ与质量m和V的关系。
(2)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3)公式《密度教学设计》的物理意义。
思考讨论
小结
密度的引入目的、概念、公式、单位
作业
指导丛书P261、2、3
课题
第二章第三节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第2课时)
执教
王苹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体验和感悟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重点
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
运动会奖牌、1卷铝线、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出问题
出示:运动会奖牌、1卷铝线,问怎样知道这块金牌是不是纯金的?不用尺量,怎样知道这一大卷铝线的长度?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体是用花岗岩建成的,怎样知道碑体的质量呢?
用前面学过的密度知识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思考
解决问题
1.密度表
(1)查密度表,知道每种物质密度表示的物理意义。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2)通过阅读密度表,了解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密度大小规律
2.利用密度知识求物体质量。
公式:由《密度教学设计》得《密度教学设计》可算出质量。其中物质的密度可以查密度表,而体积如果没有直接给出,可以通过测量的方法得出,如果是规则的物体,可用体积公式求出来。
让学生据P35的数据求出石碑的质量。
3.用密度知识求物体的体积
公式:由《密度教学设计》得《密度教学设计》可算出物体的体积。
要得出铝线的长度,可先测出铝的质量,后据《密度教学设计》求出体积,再测出铝的半径r,由《密度教学设计》算出它的截面积S,由《密度教学设计》就可求出这卷铝线的长度。
例:这卷铝线的质量是16.2kg,横截面积是3mm2,求它的长度。
4.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公式:由《密度教学设计》,只要用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就可利用这个公式求出这种物质的密度,然后查密度表就可知道这物体是由什么物质制成的。
例:市中学生运动会的金牌质量为29.5克,体积为5.2厘米3,它是真金的吗?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查密度表
理解密度的意义
计算石碑质量
计算铝线的长度
注意单位统一
学生计算
小结
密度的意义,用密度计算的注意事项
作业
指导丛书P2611、12
教学反思
生活离不开物理,物理离不开生活。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本课题我从生活实际中引出物理问题,又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感受到物理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物理的魅力。在教学方式上也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来操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比前几届的学生好,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点也比较。

相关推荐

《物质的密度》教案


《物质的密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②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③会用量筒和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初步体验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②初步理解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②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应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良好品质。
③通过对各种物质密度的了解,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乐于探究日常现象中物理道理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密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㈠引入新课
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有着不同的特性,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不同特性来区分、鉴别它们。比如:
教师出示一杯清水和一杯盐水,问:哪个同学知道这里哪一杯是清水哪一杯是盐水?你是根据什么来鉴别的?
学生回答:可以尝一尝,有咸味的是盐水,根据味道。
教师出示一颜色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问:同学们怎么分辨老师手上拿的哪是铁块哪是铝块?
学生回答:测质量,质量大的是铁块。
教师问:“铁比棉花重”这名话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如果不对,加上什么条件才对?
学生回答:不对,因为它们的体积不同。
这说明:物质除了上面的(颜色、味道、熔点等)这些特性以外,还存在其它的某种特性,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一下,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
㈡新课教学
1:学生预习课本49页图2—17,问:同学们观察了图2—17后有什么发现?
(生: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又不相同)
2: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同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3:猜想与假设
4: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1)选择研究对象:取木块、铝块作为研究对象
(2)选择器材:实验中应选择哪些测量工具
(3)实验过程:实验的步骤有哪些?要收集哪些证据?怎样收集?
5:学生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
将学生分成九个小组,分别用大小不同的木块、铝块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通过处理,填写在课本50页的表格中。:

质量(g)

体积(cm3)

1cm3物质的质量m/v

铝块1

铝块2

铝块3

木块1

木块2

木块3

(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适当的点拨。如测水的质量与体积时是先测体积呢?还是先测质量?怎样才能使测量的误差最小)
6:分析与论证
问:通过实验,是否验证了你的猜想?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你还有哪些收获?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得出:木块(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它们的体积增大几倍,质量出跟着增大几倍。即“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表中数据发现:木块、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即:“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师述:“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量”,这反映了这种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特性我们将它命名为——密度。
教师补充:从数学除法的意义可以知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等于“物体单位的质量”,从而引导学生得出密度的概念:物理学中,将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师生一起归纳密度的计算公式,单位的来源,读、写及表达的物理意义。
密度=质量/体积
单位:质量的单位有g和kg;体积的单位对应有cm3和m3则密度对应的单位是g/cm3及kg/m3。
单位的互换:1g/cm3=103kg/m3
7:学生观察课本40页密度表。
从密度表中你能发现哪些信息?
教师总结:
①密度是物质本身的特性,与质量、体积、形状无关。
②同种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如:水和冰密度不同。
③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m3的水质量为1.0×103kg。(这一数据要记忆)
㈢自主归纳,评价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
㈣板书设计:
探究——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3:单位:g/cm3及kg/m3。
4:水的密度及物理意义: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m3的水质量为1.0×103kg。
㈤作业
见课堂作业。
课后反思:密度是第四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考试的题目千变万化,有实验设计实验探究计算题说理题等等,需要课后去琢磨,所以让学生理解密度的定义很重要。

八年级下册《密度与浮力》教案分析


八年级下册《密度与浮力》教案分析

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1.能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
2.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
3.在合作中注意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
4.能思考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
5.有团队精神。
6.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
科学内容
◇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全章概述
1.本章基本要求
本章涉及到的物理概念有:质量、密度、浮力;本章涉及到的物理原理、规律有: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本章涉及到的物理技能有:托盘天平、量筒和量杯的使用。
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初步认识应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质量概念,会正确使用天平与量筒或量杯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与体积,并从中学习一些基本的测量知识与方法。此外还要计学生对物理单位的大小形成具体的观念,进而发展他们的估测能力。
让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建立密度概念,鼓励学生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现象,解决与密度有关的简单问题,进而领悟物质的属性的研究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
引导学生应用实验探究的方式认识浮力概念,认识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
本章涉及到的具体的学习过程主要有质量、密度、浮力三个物理概念建立的过程和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探究过程。同时还涉及到三个概念,两个规律的应用过程。
在以上学习过程中均不可能离开科学的探究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具体到本章涉及到的方法,主要有科学抽象方法、比值方法、猜想与假设方法、实验方法等。
本章教学要通过学生切实进入概念与规律的认识过程之中,进而初步体验认识质量、密度、浮力三个概念和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与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意义和价值是的确有用的。要使他们能应用这些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物理现象、解决某些简单的问题时,能激发起兴趣并产生兴奋感。同时还要让他们去体验在获取和应用这些知识的过程中必须持科学态度的重要性。
2.本章编写思路
本章内容围绕质量、密度、浮力三个概念,以及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两个规律展开。重点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作了加强。如怎样引导学生进行物质密度、阿基米德原理,以及物体浮沉条件的探究。在这些探究中有的相对完整地层现了《标准》中提出的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有的则重点展现如何进行猜想与假设或怎样来制定计划。教材中还对“交流与合作”和“评估与反思”两个探究环节专门作了探究点拨,目的是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来完成这两个探究环节。此外,全章内容在科学思维方法的渗透上也作了适度加强,如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质量的概念;用比值的方法认识密度的意义;用实验归纳的方法认识浮力,以及用等效、制约等方法认识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等。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索取知识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参与探究过程的体验。
3.本章内容结构图:

密度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密度”,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三节密度(1)
[学习目标]
1.复述密度的定义,写出密度公式,说出公式中的各个字母所代表的意义,写出并读出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克/厘米3”,说明其含义,领会密度单位(复合单位)的确定方法。
2.会推导克/厘米与千克/米的关系。
3.会用公式ρ=m/v计算物质的密度。
4.认识用实验、比较的方法建立密度概念的过程,认识用比值定义密度的方法。
5.领会“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方法。
[教学重点]
1.建立、理解密度的概念。
2.“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方法。
3.应用公式计算物质的密度。
4.密度的单位。
[教学难点]
建立并理解密度的概念。
[教学方法]
启发式综合教学方法。
[教具和学具]
教具:托盘天平一架,体积相同的铜块、铁块各一个,体积相同的铝块两个,体积不相同的木块两个,投影器材,投影片若干。
学具:托盘天平一架,砝码一套,长方体蜡块(或木块)一个,刻度尺一把。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这里有两个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一个是铜块,一个是铁块,它们的体积相同,质量相等吗?怎么比较?
如果是同种物质,体积相等,质量相等吗?这两个都是铝块,体积相等(出示铝块并分别放在天平两盘上),质量相等吗?
如果同种物质,体积不相等,质量还相等吗?(将两个木块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盘中)这两个木块哪个质量大?同一种物质,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这仅仅是质量跟体积的粗略关系,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准确的数量关系呢?(渗透由粗略到精确,定量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板书:同种物质,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关系呢?
新课教学
实验研究
⑴设计实验:
师:要研究质量跟体积的数量关系,首先要把质量、体积的数值测出来。质量和体积怎么测?
生:质量用天平测量;体积可以先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宽、高,然后根据长方体体积=长×宽×高进行计算。
师:为了便于记录和分析测得的数据,我们需要设计一个表格,这个表格应该有哪些内容?
生:质量、体积。
师:当然还应标明被测物体。(投影出示表格1、2)
表1
体积(立方厘米)质量(克)质量/体积/(克/立方厘米)
蜡块1
蜡块2
蜡块3
蜡块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表2
体积(立方厘米)质量(克)质量/体积/(克/立方厘米)
木块1
木块2
木块3
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结论:同一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2)学生测量
师:请同学测量、计算出你桌上的蜡块或木块的质量和体积,并记录在表格中相应的空格内。
(3)数据分析
师:先看蜡块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有什么数量关系呢?
生:体积增大,质量也增大。体积增大到几倍,质量也增加到原来的几倍,质量跟体积成正比。
师:请再仔细看,三个蜡块的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有无相同之处?(稍停)刚才竖着看,发现蜡块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如果换个角度,横着看,你能发现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渗透“异中求同”的比较方法)
生:比例相等。
师:引导学生计算填表。
生:质量跟体积成正比,分子、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多少倍,分数值不变。
师:(投影结论)蜡块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师:那么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关系呢?
生: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
师:对于木块1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等于多少?木块2呢?木块3呢?有什么关系?质量跟体积的比值跟质量、体积有关系吗?据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师:木块、蜡块是不同物质,有没有共同规律?
生:质量跟体积成正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渗透“异中求同”的比较方法)
师:其他物质是否也有这个规律呢?那么蜡块、木块都具有的共同规律中有无不同之处?
生:比值不同。
(渗透“异中求同”的比较方法)
师:如果换用其他物质实验会发现,物质不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物质相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相同,就是说质量/体积跟什么有关?
生:物种的分类。
师:所以说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征,在物理学里用密度来表示物质的这一特征。
密度的概念
板书课题:三、密度
师:蜡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0.96,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生:1立方厘米蜡块的质量。
(渗透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师:木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0.28,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生:1立方厘米木块的质量,即木块单位体积的质量。
师:木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等于木块单位体积的质量,因此可以说木块的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木块的密度。
师:如果是蜡块、木块以外的某种物质,就应说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板书:1、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师:现在你能找到计算密度的公式吗?
生:密度=质量/体积
师:密度公式可以用字母表示为p=
板书: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师:根据密度的公式,就可以计算物质的密度。(投影出示例题)
例题
一块铁的质量是1975千克,体积是0.25立方米,铁块的密度是多大?
板书:3、单位:千克/立方米。
师:我们刚才求的蜡块、木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实际就是它们的密度,单位应是什么?
师:克/立方厘米。
师:由于物理实验中用的物质一般不多,质量单位常用克,体积单位常用立方厘米,因此密度单位常用克/立方厘米。
(渗透复合单位的组成方法)
师:既然两个单位都是密度的单位它们之间应该有明确的换算关系,怎么把克/立方厘米换算为千克/立方米?
(学生回答,然后投影出示换算过程)
1克/立方厘米=
师:你能把千克/立方米换算为克/立方米吗?请课后练习。
反馈总结
(投影出示思考题)
1.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哪个大?一个小铁钉和一个大铁块的密度哪个大?
2.一块砖分成大小不相等的两块,则()
A.小块的密度的大。B、大块的密度大
C.密度一样大。D、无法判断。
3.有人说,同一种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师生评析)
师:这节课我们首先提出了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关系的问题,然后选择三个大小不等的蜡块(木块),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体积、分析数据时采用了比较方法(板书:比较),先是比较三个蜡块,质量不同,体积不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相同,这种比较方法叫做同中求异(板书)。用同样的方法发现木块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相同。然后比较不同物质组成的蜡块、木块发现有一个共同的规律:质量都跟体积成正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这也是异中求同。不同物质虽然都有着个规律,但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各不相同,这种方法叫做同中求异(板书),由此我们认识到质量跟体积的比值跟物质有关,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我们用密度来表示它并进一步得到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
师:密度跟前面学过的哪个物理量很相似?
生:速度。
师:有哪些方面相似?(投影出示表格3)
密度速度
定义
公式
单位
生:①定义:叙述方式相似。
②公式:物理学中常常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来第一新的物理量,这种方法叫做“比值定义法”。
板书:比值定义法。
③单位组成方法相似,以后遇到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确定它的单位。
布置作业
课本第82页练习第1、3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576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