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贝壳》教学设计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贝壳》教学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贝壳》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新增的一篇自读课文,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按照新课程标准去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感悟人生,现将上课情况简介如下并略做评述。
一、课堂教学主要步骤:
1、教师向学生简介作者席慕容,饱含感情的朗读两首席慕容的抒情短诗,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导入《贝壳》一文的教学。
2、教师范读课文,多媒体配乐(葫芦丝)和画面(碧蓝的大海、金黄的沙滩、贝壳特写)要求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3、学生齐读课文,发现自己最喜爱的句子。要求:注意朗读速度(舒缓),配乐。
4、师生共同品读1、2两节,学生体会贝壳的外形特点,学生结合课文描述自己所看过的贝壳的外形;教师提出讨论题:你看到贝壳时,你想到了什么?(此时,学生展开热烈讨论,向身边的同学谈自己的想法,教师提2-3名学生回答。)
5、分别抽学生美读3、4、5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情来(找6--8名学生站起来读,其他学生先后对上述学生的朗读做出评价)
6、启发学生找感受最深的语句,教师和学生一起反复朗读这几个句子。经过学生品赏,一致认为以下两句最感人:
(1)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他制作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
(2)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
7、围绕上述两句学生畅所欲言,感悟人生,升华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8、配乐齐读课文,从整体上揣摩课文结构、思想,感悟席慕容的人生情怀和哲理思考。
二、对本节课的一些思考
第一,课文要好好地读,在朗读中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遵循学科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共同解读教材,解读人文,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遵循学生的阅读心理规律,把学生的体验感受放在首位。在《贝壳》一课的教学中,我把学生的体验感受读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人生,体会人生的意义,应当说,席慕容的这篇散文给培养学生情感提供了很好的载体,在朗读过程中,随着朗读次数的增多,在老师的点拨和学生的感悟的共同作用下,全体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愈加深刻,在朗读中,我明显地感觉到学生们的感情变化,在赏读一些段落和句子时,许多学生都动了真情,有的学生眼眶都湿润了。
第二、师生关系有了新的定位,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着重强调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特别张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本课的设计中,有意识的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以学生的朗读感悟为教学的主线贯穿全课;把学生之间讨论作为解决读文疑难的重要手段;用“找最喜爱的句子”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感受文章的美;课堂小结是让学生畅所欲言,谈对人生的思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韩愈曾说,教师的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今天看来,这只能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形象了,在信息化的21世纪的今天,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因此,教师应当是教学流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学习过程的评价者”,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已经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第三、应注意构建语文课堂教学的多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课堂绝不是教师的独角戏、一言堂,而是师生对话的平台。就文学作品而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在文学欣赏中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那么,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为什么非要学生对作品(课文)只能按教参或者老师的一种理解去记忆呢?让“一千个读者,有一个哈姆雷特”是违背人的审美心理规律的。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感悟课文,老师只是拿出自己的观点与学生交流。例如:在前文所述的两个最喜爱的句子欣赏中,有的学生赞叹贝壳的坚韧不拔,有的感慨生命的短暂,有的赞美平凡的伟大,不一而足,我对他们的回答一一肯定,也许教参给定的答案很完美,但对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却是弊大于利。
通过《贝壳》的教学,使我对新课程标准又有了新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张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构建课堂教学的多元,把师生的平等的关系展示出来,走出技术设计的误区。

相关知识

《蝉贝壳》导学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蝉贝壳》导学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蝉贝壳》导学案
班级___组名___姓名___
导学指南:
教学目标: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了解先抑后扬及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4、领悟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生活、认真对待生命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1、感受作品语言柔美、细腻的风格,学习文章先抑后扬的写法。
2、联系生活,深人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学法指导: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识记字词:
收敛()聒聒()宽恕()
短暂()脆弱()卑微()一丝不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作者简介。
 小思,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原籍广东番禺,一九三九年香港出生,一九六四年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毕业,翌年进入罗富国师范学院进修,获教育文凭。七三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当研究员。八一年,以论文《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获香港大学硕士学位。她以笔名“小思”出版了散文集《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不迁》、《彤云笺》、《香港文学散文》等。
席慕蓉,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1943年生于四川重庆,祖籍察哈尔盟明安旗贵族。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及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毕业。她是台湾知名画家,更是著名散文家与诗人,著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江山有诗》,美术论著小心灵的探索》、《雷色艺术异论》等。她的作品浸润东方古老哲学,带有宗教色彩,透露出—‘种人生无常的苍凉韵味。
4、自读课文,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a、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b、蝉的生命意义是什么?我们能从蝉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c、《贝壳》一文中,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

二、合作探究展示
1、《蝉》一文中的“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噪”,“秋风颜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2、《贝壳》—文中的“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3、《贝壳》最后一段说: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巳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尸你怎样理解此处的“怎样固执而又怎样简单的心”?

4、试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三、拓展延伸
清同学们收集一些有关小思和席慕蓉的诗文,让同学们自己去欣赏和品评。

四、作业
1、实践作业:课外搜集——些关于热爱生命、对生命执著追求的名人事例,并讲给你身边的人听听。

2、写作:生命是辽阔的大海,蕴蓄着不尽的情思;生命是深邃的湖泊,孕育着无限的希望;生命是广袤的星空,绽放着智慧的花朵。请以“感受生命”为话题写——篇文章。要求:题目自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蝉、贝壳导学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蝉、贝壳导学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语文七年级上人教新课标18《蝉、贝壳》导学案
目标呈现: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重点词语,理解文章主题。
3.学习课文谋篇布局的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学习重点
1.读懂课文,体会文章的寓意;
2.借鉴文章的“先抑后扬”和“直接切入”的方法。
学习难点
1.理解文章故事的寓意,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从整体结构上把握文章的布局。
一、预习热身
1、【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小思: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luán),另有笔名明川、卢颿。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1978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不迁》《彤云笺》《香港文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判,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席慕蓉,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祖籍内蒙古,1943年生于重庆。她写诗写散文,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主要作品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三弦》《同心集》《写给幸福》等。
2、自主学习
学习方法指导:同学们请相信自己,先自行完成以下练习,如果碰见不会或不确定的先空着,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习题后,向组长询问或查找工具书,最后都完成后组长核对答案,在核对答案时结对子的同学互换。
(1)、写出下列词中加点字的读音。
收敛()聒聒()宽恕()短暂()
一丝不苟()卑()微
(2)、字词解释
收敛:
聒聒:
宽恕:
短暂:
一丝不苟:
卑微:
上苍:
把玩:拿在手中玩赏。
(3)、默读课文《蝉》,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找出本文的主旨句,并谈谈对它的理解。

(5)、默读课文《贝壳》,作者对贝壳的精美做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

(6)、“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一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活动探究
1、“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怎样理解这句话?

2、“这是一颗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说说你对这句话理解.

3、试比较两篇散文的异同?

三、盘点提升:
仿照下列例子,你也写两句。(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
①生命就要像蝉一样,即使短暂,也要固执地等待。

②生命就要像贝壳一样,即使卑微,也要一丝不苟。

四、我的收获
学完本课后,你的收获是什么?请写在下面。
1、

2、

18短文两篇《蝉》、《贝壳》


18短文两篇《蝉》、《贝壳》
姓名班级

【教学目标】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和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测
1、自由朗读课文《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把你认为重点的句子画下来,反复朗读。
2、字词学习: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这个词
收敛()聒聒()宽恕()
二、课堂研讨
1、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蝉的生命意义是什么?我们能从蝉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3、《蝉》中的“想起秋风颜色”,“秋风颜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三、研讨展示,互动交流
四、课堂检测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
五、课后作业完善学案,完成课文后习题

第二课时
一、预习检测
1、自由朗读课文《贝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把你认为重点的句子画下来,反复朗读。
2、字词学习,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这个词
卑()微一丝不苟()
二、课堂研讨
1、作者为什么说贝壳“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宝贝”?

2、作者看到这美丽的贝壳感悟是什么?

3、父亲结尾的一句“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中“固执”“简单”是什么意思?

4、对比阅读《蝉》《贝壳》这篇文章,说说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三、研讨成果展示,互动交流
四、课堂检测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
五、课后作业完善学案,完成课文后习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450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