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优美的汉字-”,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优美的汉字《优美的汉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从音、形、意三个角度来欣赏汉字的美。
过程与方法:收集与整理与汉字有关的传说、书法、字谜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题
放歌曲《中国娃》
“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这是汉字的声音美;汉字的方方正正、横平竖直是它的字形美;汉字还有区别于其它文字的显著特征:表意。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汉字,感受它的美。
二、走近汉字
(一)汉字的起源
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
史皇氏,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人。《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传说中仓颉生有“双瞳四目”。
仓颉看见一名天神,相貌奇特,面孔长得好像是一幅绘有文字的画,仓颉便描摹他的形象,创造了文字。
《淮南子本经训》说:“昔日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还有一种传说,传说他仰观天象,俯察万物,首创了“鸟迹书”震惊尘寰,堪称人文始祖。黄帝感他功绩过人,乃赐以“仓”(倉)姓,意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
鲁迅曾对仓颉造字这一史实,作过精辟的论述,意即文字非一人独创,而是群众智慧的结晶。
(二)汉字的演变过程PPT展示
(三)鲁迅之汉字三美
1、听汉字的音美
播放诗歌《念奴娇赤壁怀古》《雨霖铃》
思考:学生从汉字声调的角度来谈谈自己听完诗歌后的感受。
教师指导:汉字讲究声韵铿锵有力、音节和谐、抑扬顿挫.刚才我们欣赏的作品或如奔放的大海、或如涓涓的小溪。其声犹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净化了我们浮躁的心灵。
2、看汉字的形美
展示名人的书法艺术以及学生的书法作品(这里学生课后准备)
思考:学生从汉字的笔画和字形的角度来谈自己的感受。
汉字的字形由点横竖撇捺等构成。其方方正正、四平八稳,那些经过艺术处理的汉字或跳起了拉丁舞、有的如同酒醉的成龙打起了醉拳更是让我们感到的是在欣赏汉字在纸张上跳舞,所以:书法是“纸上的舞蹈”。
我们用耳朵欣赏了汉字的音美,用眼睛鉴赏了汉字的形美,下面就请用我们的心来感受汉字的意美。简洁的明字,有怎样的意美呢?
3、品味汉字的意美
(1)欣赏汉字日、月、山(板书:)
教师:(幻灯片)一轮圆圆的红日描画出太阳圆圈的形状,如钩的新月与太阳的形状区别开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山。简单的几笔勾画,万物形态尽现。
学生讲解“明”字的象形构造,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由形美引发出怎样的意美。
(幻灯片):一轮似火的红日,一弯皎洁的月,交相辉映,为人们驱走夜的恐慌,带来无限的光明与希望。
(2)研讨:学生指出自己所找出的汉字的意义
劣平时如果用力少,到时就会比别人差;缺少能力的人,其表现就可能比别人差
舒舍予是一种忘掉自己的精神,这种境界多么令人舒畅;只有不断地舍弃和给予,才会感到舒心快乐
选走在前面的人,更有选择的余地;被挑选出来的人,应是事事走在别人的前面的。
美,羊大为美。原始社会过着狩猎的生活,物质欠缺。这也是游牧民族的生活特征和审美习惯。唐代社会“以胖为美”因为他也有游牧民族(鲜卑族)的血统。(学生会意的)
(3)是否任何汉字都可以这样解释呢?请听苏东坡和王安石的一段故事
坡滑鸠
王安石对苏东坡说:“我估计你是你家东面山上的一层皮,因为“土之皮”曰“坡”。苏东坡答到:“以老师高见,那么‘水之骨’曰‘滑’,可水是没有骨头的啊”。接着,苏问到王:“你知道‘鸠’为什么是‘九’和‘鸟‘组成的吗?”王答到:“因为它家有九个人。”苏东坡继续问到:“那为什么它家只有九个人呢?又是怎么构成的呢?”王只好摇头作罢。苏东坡答到:“桑之鸠兮,其子有七”《诗经》。
上面的故事告诉我们汉字并不是都能这样去会意的。这是因为汉字的构字不一样而导致的。主要是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
(4)探究汉字之美:
请仔细观察右边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然后思考:这个会徽蕴含了怎样的汉字之美?可以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准备用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在全班交流。
参考要点:上面的笔划,像字非字,似画非画;融字于画,寓画于字;笔划之间,舞姿翩翩;舞韵之中,笔墨纵情;充分显示了汉字“入画”的美感。
她像一个“人”,又像一个“京”字,还像一个“文”字,预示着我们首都北京将举办一个“人文奥运”。
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满怀热情和希望、富有激情和活力的舞者,一个充满生机与朝气、坚强与超越的运动员,一个龙腾虎跃的中国,正以满腔热情欢迎各国喜爱运动、热爱和平的人们。
三、汉字与我
用优美的语言来说说自己名字的意义。
四、猜字谜
1、春节三日(人)
2、一半在河海,一半在天空,到底在哪里?老家在山东。(鲁)
3、一个字,生得怪,六张嘴,两只角。(曲)
4、汉语文字国,有三个“兄弟”:
虽都是三笔,性格却不同。
大哥大张嘴,不管他人事;
二哥半张嘴,只管过去事;
老三闭着嘴,十点迟迟起。
(己已巳)
5、有心走不快,见水它过满,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曼)
五、用音形交交分辨错别字的技巧。
以音辨形:对于因形近而产生的错别字,如果读音有异,我们在默读的时候,就可凭读音来锁定它。
以形辨形对于不辨形声字形旁而产生的错别字,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形旁的方式推断。
以义辨形:对于不明词义或误解词义而造成的错别字,我们可以采用逐一释义的方式来锁定。
六、课堂小结:
汉字的音、形、意皆具独特魅力,足以让每个接近她的人心旷神怡、浑然忘我。汉字之美,还美在她只对真正爱她、懂她的人撩开自己神秘的面纱,希望大家都能够沉醉在汉字的海洋里不知归路。
五、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找一些汉字,体会汉字丰富的内涵。并以书法的名义把名字写在作业本内。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一语文《优美的汉字》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语文《优美的汉字》教案
教材地位:
此文被安排在新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梳理探究部分,有助于指导学生深刻理解我国汉字文化,把握汉字的结构,也有助于汉字意义的理解,并且还可以让学生以更饱满的激情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汉字的“优美”(形体美、音韵美、意蕴美等),增强学生对汉字和中华文化的了解和热爱,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学好汉字、传播汉字文化的使命感。
2、了解汉字的构成方法,掌握两种常见的文言文实词推断法(字形法与字音法)。
3、学会从现象梳理中发现规律,从规律探究中总结方法,养成规范正确书写汉字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记住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方面的基本知识。
2、能够运用汉字形体、构成方面的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分析:
这些高一的学生他们有自己收集资料并分析的能力;能够也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思想,能与同学们合作交流。
教学方法:
1.直观图片展示
2.现象梳理与问题引导相结合
学法指导:
1.现象梳理法:找出共性,发现规律
2.比较联想法:发现差异,把握特点
3.逆推思维法:逆推规律,指导应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1.请结合课本、网络、工具书等资源,梳理汉字的起源,汉字形体的演变及其演变规律,汉字的构成方法等知识。
2.查阅工具书或网络资源,各搜集10个常见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并写出它们的篆体。(课本上P74页出现的可以算在此列。)
3.请用优美的文字说说自己名字的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的演变历史及演变规律。
2、认识汉字的“优美”(形体美、音韵美、意蕴美等),增强对汉字和中华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3、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写好汉字、传播汉字文化的使命感。
新课导入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对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
文学家鲁迅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
能让这两位伟人如此的赞叹,汉字的魅力究竟何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优美的汉字》,感受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
(一)欣赏汉字的音美(梳理汉字字形演变)
1.投影各种形体的书法作品,让学生加深印象和感性认识。
问:欣赏历朝历代不同字体的书法名作,大家感受到的汉字了汉字的什么美?
明确:形体美
教师总结:汉字是由线条图形构成的表意文字,有点端庄秀美,有的自然简洁,有的流畅飘逸。正因为如此,中国才有那么丰富的书法艺术。
2、检测预习。(投影)
●汉字的形体变化
人文掌故
纪晓岚楹联趣事
1.乾隆在带领群臣巡视江南途中见一池塘的莲花正含苞待放,犹如握着红拳,忽有所感,于是出一上联让纪晓岚对:池中莲苞攥红拳,打谁?纪晓岚抬头见池边剑麻绿叶挺拔,甚是可爱,遂对道:岸上麻叶伸绿掌,要啥?
2.清代北京有个叫“天然居”的酒楼。一次乾隆路过这家酒楼,称赞楼名的高雅,遂以楼名为题作对联,上联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但下联却苦索不得。因为下联必须符合这样的条件:后五字是前五字的颠倒,既要语意完整,又要平仄协调,还要意境美好,的确困难,他便指令群臣属对。正当大家大伤脑筋之时,纪晓岚已经对出下联: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此联对仗工整,意境完美,博得随从群臣的称赞。据说后人对此也有一副对联是: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选自《国学周刊》2013年8月22日版)
名句有约
1.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3.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8.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9.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10.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素材积累
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圆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每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选自《名人故事》)
1.下列关于汉字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每一个汉字都是由特定的部件拼装而成的
B.汉字的每个部件可以和其他部件构成许多汉字
C.汉字的部件都有一定的语音和意义,这也可以帮助我们去了解字的具体意义
D.汉字的部首在不同汉字中的位置非常灵活
2.下列关于“金、木、水、火、土”这五行偏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金、木、水、火、土”五行偏旁能够和其他部件构成数量众多的汉字
B.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做偏旁的汉字的意义大多数与五行有关
C.古人认为五行相生相克,产生缤纷世界,于是在为那些“五行相生”所产之物造字的时候,也多采用它所属的五行做偏旁。这就是“金、木、水、火、土”这五个部首下收字众多的原因
D.“金、木、水、火、土”这五行偏旁,以固定的形态出现在不同的位置上
3.下列关于汉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偏旁是比部件更高一级的构字单位,也是构成汉字的最直接的单位
B.汉字有“独体字”和“合体字”的区别
C.独体字在结构上不能再拆分,象形字和会意字都是C独体字
D.合体字由独体字组合而成,合体字的表音或表意单位就叫偏旁
4.下面是对汉字的笔画和笔顺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
A.“臣”字共六画,起笔是横
B.“成”字的最后一笔是撇
C.“麦”字共七画,第三笔是横
D.“鼐”字共十五画
5.这是中央电视台的一期《对话》节目中展示的一位小学生的作文。这位同学把他在网上聊天所使用的词语用到作文里去了。请选出对其中用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D )
昨天晚上,我那很阳光的GG带着他那一点也不淑女的“恐龙”GF到我家来吃饭。饭桌上,GG和GF一个劲地向我妈妈PMP,酱紫真是好BT,7456,我只吃了几口饭,就到QQ上“打铁”去了。
A.“恐龙”指“长得不好看的女孩”
B.“PMP”表示“拍马屁”
C.“7456”表达“气死我了”之意
D.“打铁”表示“贴美眉”
6.有些对联的上下联是运用了汉字的合体结构和方块的特点,给下列一副对联,写出下联:
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答案: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7.下面这首诗每一句都是一个字谜,连起来正好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请写出这个句子。
鹅唱池边鸟惊飞,一首情人送别曲。
人立门前盼谁归,两行女子相见泪。
夕阳西下佳丽来,遥看嫦娥成双影。
故人并坐共举杯,有云遮月心又醉。
答案:我们要做个好朋友。
8.请猜出下面这些字谜。
(1)长安一片月______(2)重逢______
(3)村里安身______
(4)带头改革结硕果______
(5)2×6______ (6)242÷22______
(7)服装展览______ (8)干涉______
(9)闺中少女______ (10)国庆的早晨______
(11)江东二乔______ (12)巾帼______
(13)镜中人影______ (14)酒肉朋友______
(15)空山不见人______ (16)来日光临______
(17)李时珍名著______ (18)连夜造林______
(19)林海无边______ (20)毛遂自荐______
(21)每人栽树五棵______ (22)你我各一半______
(23)你我他______ (24)龋齿______
(25)缺一点良心______ (26)人需边上走______
(27)十五日______ (28)书签______
(29)双雁落平沙______ (30)水天相连______
(31)思想不集中______ (32)先先后后______
(33)向阳门第______
(34)欣闻廿年换旧貌______
(35)行行复行行______ (36)言出必行______
(37)一心向上________
(38)一边戏水,一边吃草________
(39)女人之将来________
(40)一字六笔无竖横,同心同德力无穷________
(41)周末晚会______ (42)自我批评______
(43)中心一点口不见______
(44)十个哥哥______
(45)樱桃小嘴______ (46)同胞兄弟______
(47)一人腰上挂把弓______
(48)武昌起义______
(49)岳父大人______ (50)两狗谈天______
(51)既有头,又有尾,中间生了四张嘴______
(52)一家十一口________
答案:(1)胀 (2)观 (3)榭 (4)丰 (5)积
(6)商 (7)裂 (8)步 (9)娃 (10)坦
(11)娱 (12)好 (13)入 (14)饺 (15)仙
(16)晃 (17)苯 (18)梦 (19)梅 (20)衙
(21)梧 (22)伐 (23)仨 (24)穿 (25)恳
(26)趁 (27)胖 (28)颊 (29)丛 (30)汩
(31)忿 (32)告 (33)间 (34)薪 (35)罢
(36)若 (37)必 (38)鲜 (39)妹 (40)众
(41)名 (42)记 (43)卜 (44)克 (45)如
(46)捉 (47)夷 (48)朝 (49)仗 (50)狱
(51)串 (52)吉
9.汉字结构确实精巧奇妙,古人常常借汉字的结构来拆字或组字,创制有趣的文字游戏。下面是一则关于拆字的妙对趣闻,流传已久。
相传风流才子纪晓岚与丁云和尚为棋友。一日纪晓岚去竹林找丁云对弈,丁云不在,纪晓岚独坐廊下等候。很久丁云才归,纪晓岚起身行礼,吟一联道:“竹寺等僧归,双手拜四维罗汉。”丁云一听,连忙还礼答道:“月门闲客在,二山出大小尖峰。”话音刚落,两人不禁大笑,挽手进屋下棋。不知不觉夜深,小沙弥便来报说寺门已经关闭。纪晓岚听此,便知小和尚是在下逐客令,于是才思涌出,遂吟一联道:“门内有才方是闭”;纪晓岚此联含有对弈雅兴未尽之意,责怪小沙弥太不懂事,而小和尚听后却不知所云,丁云赶忙答道:“寺边无日不知時”。老和尚这是借此给小沙弥解围,向纪晓岚赔礼。
上文拆字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联:竹寺→等;双手→拜;四维→羅(罗);“月”字在“门”内→閑(闲);两个“山”字→出;“大”“小”→尖。
第二联:“才”字在“门”内→闭;“寺”加“日”→時(时)。
10.在实际语言运用中,人们可以巧用“拆字”和“合字”的方法,达到含蓄而打动人心的表达效果。下面这联(采用当时的繁体字形)出现在袁世凯复辟帝制时期,请联系本课学到的知识并结合历史背景,讲讲此联的寓意和道理。
或入園中,推出老袁還我國;
余行道上,不堪回首問前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或”加“口”→國;“園”去口→袁;“余”加“辶”→途;“道”去“辶”→首。
此联作者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祸国殃民十分痛恨,对国家前途命运一片渺茫。
11.传说,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一次到妹婿秦观家里去做客。苏小妹见哥哥来了,大摆酒席,热情招待。饭后,秦观陪苏轼到书房小憩,忽然苏轼看见桌上有一幅秦观的字谜画,上面写着:“我有一物生得巧,半边鳞甲半边毛,半边离水难活命,半边入水命难保。”苏轼看完以后,对秦观说:“妙,妙,妙!”于是随手提起笔来,也写了一个字谜:“我有一物分两旁,一旁好吃一旁香,一旁眉山去吃草,一旁岷江把身藏。”写毕,秦观拍手道:“真妙,真妙!”苏小妹听了,跑进书房,说:“什么东西如此之妙?”俯身看罢,信口说道:“我有一物长得奇,半身生双翅,半身长四蹄,长蹄的跑不快,长翅的飞不好。”说完,苏轼、秦观异口同声地说:“妙极了,妙极了!”他们三个人说的是同一个字谜,请大家猜猜,这字谜的谜底是什么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鲜
12.旧社会商人在市场上讨价还价时,不愿意让旁人知道他们商量的价格,就会把手伸在对方的袖子里,用手指比划字形来交流。还有一种类似暗语的“价目析字语”来表示出价,就是利用汉字的结构特征,采用字谜谜面的方式暗示所要表达的价格。比如“一”说成“旦底”(取“旦”字的底),“二”说成“中工”(“二”字中间加一画就是“工”字),“三”说成“倒川”(把“川”字倒过来),“四”说成“横目”(把“目”字横过来)。此外如是两位数,就按顺序说出来,如“二十一”就是“中工旦底”,“三十四”就是“倒川横目”。下面是其余几个数字的暗语,请按照前面说的思路猜一猜,看看都对应哪些数字。
分头,缺丑,断大,早下,毛尾,旭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题目中的价目析字语分别是:分头=八(“分”字的上半边),缺丑=五(“丑”字缺一笔),断大=六(“大”字一撇断开),早下=十(“早”字的下半边),毛尾=七(“毛”字的尾部),旭边=九(“旭”字的左边)。
13.字谜多是靠拆解字形来设的,从字谜中往往能窥见汉字的构造规则,所以猜字谜既有趣味又能益智。请同学们猜猜下面的字谜,并从中体会汉字的构型特点。
①野径无人草丛生
②一口咬去多半截
③大火烧到耳朵边
④牛角上边来一刀
⑤东西南北无弯路
⑥雨余山色浑如睡
⑦空山之中一亩田
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⑨无角牛登上没峰山
⑩两人力大冲破天
挥手告别
千言万语
晕头转向
与我同行
添丁进口
边打边谈
两山相对又相连,中有危峰插碧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茎(“径”去双人旁加“艹”);②名(“多”去“夕”下边加一“口”);③耿(“耳”+“火”);④解(“角”+“牛”+“刀”);⑤置(“四”+“直”);⑥雪(“雨”+倒“山”);⑦画(“一”+“田”+“凵”);⑧踵(“千”+“里”+“足”);⑨击(“牛”去撇+“凵”);⑩夫(“二”+“人”);?军(“挥”去“手”);?够(“句”子“多”了);?晖(“晕”的“日”字头转到左边);?衙(“吾”插入“行”中间);?可(“丁”+“口”);?订(“谈”的半边“讠”+“打”的半边“丁”);?由(两“山”字相对成“田”,中间,出头成“由”)。
14.下面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会徽,请仔细观察理解这幅图,写一段话,概述它的象征意义。(不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会徽中三人合臂相拥的图形,既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三口之家,也抽象概括为“你、我、他”的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洋溢着崇尚和谐、聚合的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
示例二: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并与“2010”巧妙组合,相得益彰,表明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15.下面是一些字谜,试猜一猜各是什么字。
(1)远树两行山倒影,轻舟一叶水更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砍伐森林,水必流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一笔不好,加一倍不少。
答案:(1)慧 (2)梳 (3)夕
本节侧重于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汉字结构方面的知识,学习解答一些高考中与字形结构有关的新型语言运用题,如猜字谜、对对联、理解变形汉字在图标(徽)中的含义等。
猜字谜技法规律
为了帮助同学们寻求一条猜字谜的途径,下面从字谜创作所惯用的几种方法进行分析,以帮助同学们掌握其固有规律。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同样,猜字谜首先要了解一下它的构造。字谜的构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最基本的方法只有四种。即:借字法、写义法、笔画交代法、拟人法。只要我们掌握了这四种基本方法,最常见的综合法也就迎刃而解了。下面我们就详细介绍一下借字法。
借字法即借用其他字交代谜底。这是字谜中采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类:
一、合成法:由两个以上的字合成谜底
如:“一字十八口,一字口十八,十八中有口,口中有十八”。谜底为四个字,每字都由“十”“八”“口”三字合成,第一句合成为“杏”,其他三句分别为“呆”“束”“困”。
又如:“二山穿在一起,猜出没有道理”。前句是借“二”“山”两字,“穿在一起”是说谜底由“二”“山”合成,写出即为“击”。后句是为排除误解而设。
合成法的特点是把所借来用以合成谜底的字,都在谜面上作了明确交代,有时采用一句话,有时采用一成语,有时只用两字,猜测起来较为省力。
二、加字法:交代谜底加上一字所组成的字,用以暗示谜底
如:“见人就笑”。这是采用一句话提示谜底,因此不能把它作为通常的话来理解。它的意思是谜底加上“人”字就成了“笑”字,由此得知谜底为“竺”。
再如:“有耳听不见”。是说谜底加一“耳”为“聋”,因此谜底应为“龙”字。
加字法的特点是谜底加上的字在谜面中作了明确交代,谜底加上一字后所组成的字,有的作了交代,有的只是暗示,尚需猜测者自己判断。
三、减字法:交代一字减去一字(或两字)即为谜底
如:“夫人莫入”。即是“夫”字去掉“人”字,谜底为“二”。
再如:“一了百了”。意思是“一”字没有了,“百”字也就不存在了,因此谜底为“白”。
减字法的特点是谜底隐藏在谜面中,只需你把应减掉字的有关笔画减掉,谜底就暴露了。
四、离合法:拆开两字(或几字)各取一部分组成谜底
如:“给一半,留一半”。意即拆开“给”“留”二字,各取一半组成谜底。写出为“细”。
再如:“彼此各有一半”即是拆开“彼”“此”“各”三字,从中各取一部分组成谜底,乃“跛”字。
离合法的特点是向你提供谜底的各个组成部分。
五、暗示法:交代谜底匿于某字之中
如:“走在上边,坐在下边,堆在左边,挂在右边”。意即谜底在“走”字的“上边”,“坐”字的“下边”,“堆”字的“左边”,“挂”字的“右边”,显然是个“土”字。
又如:“天没有地有,我没有他有”。是说谜底在“地”和“他”字里。谜底为“也”。
暗示法的特点是谜底较为暴露,易于猜测。
巴尔扎克葬词
雨 果
各位先生:
现在被葬入坟墓的这个人,举国哀悼他。对我们来说,一切虚构都消失了。从今以后,众目仰望的将不是统治者,而是思想家。一位思想家不存在了,举国为之震惊,今天,人民哀悼一位天才之死,国家哀悼一位天才之死。
诸位先生,巴尔扎克这个名字将长留于我们这一时代,也将流传于后世的光辉业绩之中。巴尔扎克先生属于19世纪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之列,正如17世纪一群显赫的作家,涌现在黎塞留之后一样——就像文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样。
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之一。他才华卓著,至善至美,但他的成就不是眼下说得尽的。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这里有一切的形式和一切的风格,超过塔西陀,上溯到苏埃通,越过博马舍,直达拉伯雷;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但是有时通过突然撕破表面、充分揭示形形色色的现实,让人马上看到最阴沉和最悲壮的理想。
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同意也罢,不同意也罢,这部庞大而又奇特的作品的作者,不自觉地加入了革命作家的强大行列。巴尔扎克笔直地奔向目标,抓住了现代社会进行肉搏。他从各方面揪过来一些东西,有虚像,有希望,有呼喊,有假面具。他发掘内心,解剖激情。他探索人、灵魂、心、脏腑、头脑和各个人的深渊,巴尔扎克由于他自由的天赋和强壮的本性,由于他具有我们时代的聪明才智,身经革命,更看出了什么是人类的末日,也更了解什么是天意,于是面带微笑,泰然自若,进行了令人生畏的研究,但仍然游刃有余。他的这种研究不像莫里哀那样陷入忧郁,也不像卢梭那样愤世嫉俗。
这就是他在我们中间的工作。这就是他给我们留下来的作品,崇高而又扎实的作品,金刚岩层堆积起来的雄伟的纪念碑!从今以后,他的声名在作品的顶尖熠熠发光。伟人们为自己建造了底座,未来负起安放雕像的责任。
他的去世惊呆了巴黎。他回到法兰西有几个月了。他觉得自己不久于人世,希望再看一眼他的祖国,就像一个人出门远行之前,再来拥抱一下自己的母亲一样。
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唉!这位惊人的、不知疲倦的作家,这位哲学家,这位思想家,这位诗人,这位天才,在同我们一起旅居在这世上的期间,经历了充满风暴和斗争的生活,这是一切伟大人物的共同命运。今天,他安息了。他走出了冲突与仇恨。在他进入坟墓的这一天,他同时也步入了荣誉的宫殿。从今以后,他将和祖国的星星一起,熠熠闪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上。
站在这里的诸位先生,你们心里不羡慕他吗?
各位先生,面对着这样一种损失,不管我们怎样悲痛,就忍受一下这样的重大打击吧。打击再伤心、再严重,也先接受下来再说吧。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里,一个伟人的逝世,不时地使那些疑虑重重受怀疑论折磨的人对宗教产生动摇。这也许是一桩好事,这也许是必要的。上天在让人民面对崇高的奥秘,并对死亡加以思考的时候,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
上天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因为这是最高的教训。当一个崇高的英灵庄严地走进另一世界的时候,当一个人张开他的有目共睹的天才的翅膀,久久飞翔在群众的上空,忽而展开另外的看不见的翅膀,消失在未知之乡的时候,我们的心中只能充满严肃和诚挚。
不,那不是未知之乡!我在另一个沉痛的场合已经说过,现在我也永不厌烦地还要再说——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我说的难道不是真话吗,听我说话的诸位先生?这样的坟墓,就是不朽的明证!面对某些鼎鼎大名的与世长辞的人物,人们更清晰地感到这个睿智的人的神圣使命,他经历人世是为了受苦和净化,大家称他为大丈夫,而且心想,生前凡是天才的人,死后就不可能不化作灵魂!
(选自《中学生阅读(高中版)》)
文章来源://m.jab88.com/j/44498.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