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的血液循环》复习提纲
血管和心脏
血管有哪几种?
什么是动脉?什么是静脉?毛细血管是什么?
角色扮演: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完成《实验报告册》第77第2题的表格。
继续区分三种血管,《随堂练》28页第8题
心脏
观察“心脏的结构”
心脏分哪几个腔?
有哪几种静脉与心脏相连?哪几种动脉与心脏相连?
与左、右心房相连的血管是什么?与左、右心室相连的血管是哪条?
左心房与右心房相连通吗?
左、右心室相连通吗?
心房与心室之间有什么结构相连吗?这种结构有什么作用?
心室与动脉相连通吗?中间有什么结构?有什么作用?
左右心室壁哪个厚?想一想:这是为什么?(主动脉把血液运向全身,肺动脉把血液运向肺)
小结
巩固:《补充习题册》第31页第13题、第29页第3、4题
《随堂练》第21页第12题“心脏的结构”
第二课时
心率和脉搏
如何计算心跳次数?
什么叫心率?
什么是动脉脉搏?如何去感觉?
集体测一下自己的脉搏
让两男两女各跳十下,然后测一下自己的脉搏
比较一下,平静和运动时,哪种情况下,心率哪个快?这是为什么?
你知道中医“切脉”是怎么回事?古代的谁首先使用“切脉”看不?
人每分钟脉搏的次数与心跳的次数一样吗?
人体的血液循环
什么是血液循环?由哪些结构组成?有什么功能?
请人都书53页倒数第2段。
按照血液流动的途径,血液循环分哪两种?
解读书54页图10-10“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
动脉血管中流的都是动脉血吗?静脉血管中流的都是静脉血吗?
体循环的路线是怎样的?(边讲边板书)体循环的结果是什么?
肺循环的路线是怎样的?(边讲边板书)肺循环的结果是什么?
巩固:集体朗读《随堂练》知识目标3-2
《补充习题》第31页第14题“循环系统模式图”
《随堂练》第21页第11题“挂盐水时,药物到达伤口处的途径”
时常听到“三高”,哪“三高”
什么是血压?什么是收缩压?什么是舒张压?
如何表示一个人的血压?分子代表什么?分母代表什么?
一个人正常的血压数据范围?
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有什么危害?如何预防高血压?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液循环》教学反思”,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液循环》教学反思
《血液循环》这节内容是人体物质运输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教学重点。由于知识较为抽象,因此在教学时怎样直观简单的让学生认识理解体肺循环的途径,无疑是众多生物老师的难题。在上这节课时,我主要的办法是------想方设法用好教材中的血液循环示意图。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认为如果只就教材信息库中的体肺循环过程的文字介绍找出关键词语去认识理解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过程,学生肯定是认识不深刻、记忆不牢固。因此,我在教学中抛弃了这段信息材料。板图心脏的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回忆心脏的四个腔和心脏中的两种瓣膜——房室瓣和动脉瓣,以及与心脏相连的八条血管名称。并将血管的名称和血流方向用箭头标注出来。然后我将循环示意图以视频形式放大展示,然后以历史教学中的战争路线图识别法,指导学生按照箭头指定方向和在心脏一节课时总结的规律房连静室连动(心房和静脉相连心室和动脉相连,)上房下室(上为心房下为心室)红色表示动脉血,蓝色表示静脉血动脉血将血液由心脏输送到全身,静脉血将血液由全省运回心脏毛细血管的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去观察体肺循环的全过程,不料学生很快就能够用语言描述出体肺循环的具体过程。接着让学生以箭头连接的方法将循环过程表示出来,板书循环过程,再让学生找出体肺循环的规律。这节课,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识图能力。
但因血液循环知识是教学难点,有些反应慢的或者听讲不够认真的学生接受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需对他们加强课下辅导,对全体学生加强练习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液循环》学案分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液循环》学案分析
一、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学习此内容之前学生已有了血液和血型、心脏的结构、血管的特点等知识作为基础。本节课在对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进行全面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血液循环对人体内物质运输的重要作用,这一节的内容与后面的气体交换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认为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
基于以上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1、区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2、描述血液循环的两种途径
3、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此课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1)识图能力(2)观察能力(3)思维能力(4)归纳总结能力另外通过对“切脉”诊病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由于血管知识是理解血液循环必要条件,而大部分学生对血管知识又是一知半解,因此我确定区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为本节的重难点。本节另有一个重点就是血液循环的途径,而血液在循环过程中成分会发生变化,这个比较抽象,我把这部分视为本节难点。
那么如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
二、下面我来说说教法
1、自学导思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2、直观教学法。通过观察自己的手上血管、脉搏的变化,媒体动画演示,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逐步将学生从感性的认识引导到理性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三、说说学法
本课的学习主体是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这个学段的学生个性较强,看待事物的主观性也很强,面对学习内容时会因个人的喜好决定学习兴趣度。对等事物已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不再盲目听从教师。因此,在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将“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入课堂,给学生充分表达观点的机会。还要利用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课件更为直观的展示学习内容。
下面通过教学程序来谈谈教法、学法的具体运用。
四、教学程序
我们教学程序共五大板块,分别是听听想想、温故知新、学生活动、血液循环、知识反馈。
首先,讲述扁鹊救虢国太子的故事,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1、讲述扁鹊路过虢国,切脉发现太子未死而救之的小故事。告诉学生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医学家就知道脉搏与心脏跳动相通,那么现在我们也非常清楚我们的心脏时刻不停在跳动,学生观察课件内容,老师提问,我们每个人的心脏都时刻不停在跳动,那么心脏跳动到底有什么作用呢?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引入新课。
1、温故而知新:播放课件中的心脏的结构小动画,并让学生回答心脏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复习旧知识,承接新知识。
2、学生活动:
a、模仿哈维实验,要求学生用透明胶带把左手捆扎,感受自己的被捆扎的手的手腕处的脉搏,观察自己的左手。学生自己很容易发现脉搏逐渐消失,手背静脉鼓胀。让他们考虑这是为什么?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血管里血流方向,从血管里的血流方向而认识动脉、静脉。
b、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
这个实验是学生以前做过的实验,课件展示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情况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其中有三种血管,一是动脉、一是毛细血管、一是静脉。学生容易发现毛细血管管壁非常薄,管径很小,里面的血流速度非常慢,只允许红细胞单行。动脉血管里面的血液速度非常快,如果你无法判断里面的血液是从心脏流出来或是将要流回心脏,学生可以观察到动脉血管里的血液会分支逐步流向毛细血管。静脉血管里的血流速度较动脉慢些,学生可以观察到静脉血管里的血液是从毛细血管逐步汇入。
请标出书本p49图中的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及时提出问题:
如果血液在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中流动,流动方向是怎么样?
学生可以轻松地回答出:
这其实就是血液循环中的一种途径,我们称之为体循环。引出血液循环的另一种循环途径肺循环。这时展示课件中的血液循环小动画,学生把抽象难懂的知识轻松掌握。同时,老师要把体循环的意义,肺循环的意义表述。让同学们总结出血液循环的意义。让学生来用红、蓝两色笔分别标示动脉血和静脉血。
知识反馈是让学生更好地从生活层次去理解血液循环。
课件展示,结合板书设计,请学生自己归纳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总结概括,这种板书设计突出重点,突出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简洁明快,体现了板书设计的程序性、概括性、指导性与艺术性。
总之,在本节的教学中,我始终在贯彻这样的指导思想:
以老师为引导者;
以学生为主体;
以实验为基础;
以能力和方法为主线;
培养学生设计、观察、分析实验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它们在轻松快乐中学习成长。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2856.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