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八年级下册《浮力》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八年级下册《浮力》教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
《浮力》
中学物理组钟文彦
教学模式:(实验启发式)
教学流程:

引入课题


实验研究

学生讨论


巩固
提高


教学简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
(2)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3)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
(4)会用弹簧称测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2.能力目标:培养实验操作、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重视实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教学程序教师主要活动学生主要活动复
习1.力的测量工具是什么?
2.二力平衡条件是什么?
3.计算压强公式?计算液体压强公式?
4.如图容器中有水,请说出A、B、C、D四处的压强大小关系。回答问题引


题放飞的氢气球会飞向高空;不会游泳的人掉到河里将会怎样?但如果抱着救生圈就不会下沉。船、乒乓球会浮在水面上;而潜水艇却可以浮在水面也可以沉入水中等等,这些现象都与浮力有关,那么什么是浮力?浮力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有的物体沉下水底,有的却浮上水面?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你可以说是受到了水对它的浮力,那沉入水底的潜水艇就因为没有受到浮力而下沉的吗?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得先弄清楚,什么叫浮力?下沉物体是否受到了浮力的作用?
这些现象学生较熟悉,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和强烈求知欲。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1.研究什么是浮力
【演示1】: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介绍器材后演示:把圆筒挂在弹簧称下让学生读出示数1.3N),你们有没有最简单的方法使我这把弹簧称的示数减小到1N呢?
学生:有,用手向上托圆筒。(叫一个前排的同学用手向上托圆筒,并使示数为1N)
师:刚才这位同学用向上托的力有多大呢?
学生:用了0.3N。(用二力平衡知分析)
师:除用手向上托,那么你们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使弹簧称的示数减小呢?
学生:有,把它浸在水里。
师:到底可不可行呢,我们把圆筒慢慢浸入水里,并观察示数。
(学生完成实验)
师:请A同学来回答刚才实验观察到的现象
A同学:把圆筒慢慢浸入水中时,弹簧称的示数慢慢减小。
师:为什么示数会减小呢?
A同学(想了一下):水对圆筒也有一个向上托的力。
师:对了,水对圆筒的这个向上托的力就叫浮力。
浮力的定义:
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竖直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
(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方向)
2.研究浮力产生的原因
【演示2】:如下图
同一深度的两个橡皮膜受到的压力一样大;两个橡皮膜凹进去的程度不一样,下面的比上面的凹进要多一些。
【分析】:如上图,教师启发学生分析得出:
F浮=F向上-F向下
3.反证浮力产生的原因(两个实验)
【演示3】:
【演示4】:
对实验4进行解读:
(1)取一只去底的矿泉水透明塑料瓶,瓶口朝下,瓶口略小于乒乓球。放入乒乓球。
问:如果我往里面注水,乒乓球会浮起吗?(会。因为要受到水的浮力)
(2)往塑料瓶里面注水。现象:乒乓球被水压在瓶底,同时有水从塑料瓶口漏出。
(说明浸在水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
(3)用瓶塞(或手)堵住漏水的瓶口,注意观察乒乓球下面积满水时有何现象发生?
(现象:乒乓球下积满水时乒乓球会上浮。)
总结:浮力产生的原因:
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其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
5.研究浮力的方向
【演示5】:
把乒乓球用细绳吊着浸在水中,先平放,然后把容器倾斜,看细绳的方向,然后对乒乓球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条件,说明绳子的方向其实就是浮力的方向。

总结:
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不管物体处于任何状态,任何位置)
6.浮力的大小
我们用一个实验来探究:(用二力平衡分析)
实验注意事项:一定要等完全浸没的物块静止下来才能读数。
我们把这种测浮力的方法叫称重法。结论:F浮=G-F示
观察并回答提问
学生操作和观察实验,分析、归纳。
观察并汇报观察到的现现象
分析受力情况
观察现象
讨论分析
归纳得出结论
观察现象
分析受力情况




浮力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3.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4.浮力的大小(称重法):F浮=G-F示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浮力的概念,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的方向,浮力的计算(称重法)。
学生总结
巩固提高练习
1.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对它的浮力。
2.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的。
3.将一物体系在弹簧称上,称得其重为100N,将它放入水中,弹簧称的读数为80N。则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A.100NB.80NC.20ND.120N
完成练习
教学反思:
浮力(第1课时)
蕉岭中学物理组钟文彦
浮力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力,是初中物理重点内容之一,正因为浮力比较常见,学生往往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认识浮力,在这些认识中有些是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求既要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又要纠正那些错误的认识,也为下一节阿基米德原理打下扎实基础,所以我在这节课主要采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注意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下面就谈谈本节课的反思: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教学流程合理,有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体现物理学科的特征,教学中能充分应用自制的教具,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教师的多个具有创新性的演示实验来突破难点,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观察、分析的能力。自制的实验教具给自己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收获,这一点教学策略以后要尽可能地坚持。
2.本节课联系到的知识点:测力工具(弹簧测力计)、二力平衡条件、液体压强先进行复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本节课作好知识准备。在引入新课时用了学生比较常见的例子和现象,这样去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3.在引入浮力的概念时,首先设计了演示实验1,浸入水中的乒乓球放手后向上浮,让学生感性认识浮上来的物体受到浮力,但沉下去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呢?这就交给学生去研究,从而设计了学生实验:首先让学生把重物挂在弹簧称下,测出重力G,然后用手向上托重物,观察弹簧称示数减小,记下弹簧称示数,并让学生算出这个向上托的力多大,最后再把挂在弹簧称下的重物慢慢浸入水中,学生观察到弹簧称示数也减小了,也记下重物浸入水中时弹簧称的示数F示。通过前后对比学生得出水对重物有一个向上托的力,这样不仅自然引入浮力的概念,还让学生认识到这个力是竖直向上的,对浮力方向有一个初步认识,水对这个重物向上托的力(浮力)是多少,学生一下子就可以算出来,从而可以得出F浮=G―F示,也使学生排除错误观点只有上浮的物体才受浮力,下沉物体不受浮力。
4.讲浮力产生原因时,首先做演示实验2,把自制教具(透明圆筒两端用橡皮膜封住,筒身接入通气管)浸入水中先平放后竖直放置,学生观察这两种情况下圆筒两端橡皮膜的受力情况,让学生回答现象,然后出示受力分析图,让学生分析观察到的现象的原因。这个演示实验非常直观地显示了圆筒两个表面的橡皮膜受到压力的情况,再从理论分析,就得出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上下两个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它们的压力差就是浮力,而且方向竖直向上。为了巩固浮力产生的原因,提出反问:如果只有上表面受到液体向下的压力,而下表面没有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是否有浮力产生呢?带着这个疑问设计了演示实验3,演示实验4(教具自制),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浮力产生的原因,这样难点就突破了。
5.最后是小结和练习巩固相结合,为下一节课讲阿基米德原理作铺垫。
6.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演示实验比较多,时间比较紧凑,导致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少。

相关知识

八年级物理下册10.4浮力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10.4浮力教案

课题:浮力

教学目的:

1.通过探究,认识到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3.通过探究浮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并会用来解决简单的浮力问题。

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1课时

教学重点:浮力的存在、探究浮力的大小测量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经历探索浮力大小过程;

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

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勇于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乒乓球、铁块、水、烧杯、圆柱体、弹簧测力计、细线、溢水杯、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投影展示一组图片:舰艇为什么能浮在海面上,人为什么能浮在“死海”的水面,气球为什么能腾空而起,气艇为什么浮在空中,思考这些现象为什么产生?(二)、进行新课:

演示实验1:压入水中的乒乓球放手后,乒乓球从水里浮上来,最后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

提问:乒乓球为什么能从水里浮上来?是谁给它的作用?

总结:物体静止时受平衡力,物体重力竖直向下,平衡时还应受到竖直向上的力,施力物体谁?是水或空气。表明浸在液体内部或漂在液体表面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浸在气体里的物体也受到气体向上的托力。物理学中力把这种力叫浮力。

一、浮力

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2、符号:“F浮”

3、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

思考:根据浮力的定义及压入水中的乒乓球放手后,乒乓球从水里浮上来,说明浮力的方向向哪?

4、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思考:你还能举出那些例子说明物体受浮力的作用?

演示实验2:把铁块放入水中,放手后铁块在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

提问:下沉的铁块受浮力作用吗?

活动10.9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

猜一猜: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想一想:用什么样的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实验器材

设计与实验:

比较铁块在空气和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1)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金属块,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N;

(2)再将金属块浸没到水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N。

比较:比较两次测量的结果

现象:金属块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在空气中时了。

思考:为什么金属块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在空气中时减小了?

受力分析:

结论: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思考:能不能计算出浮力大小?

分析:物体在F浮、F、G这三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

所以F浮+F=G变形为:F浮=G-F

二、浮力的测量:

方法:弹簧秤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G,将物体浸在液体中测出此时的拉力F,G与F的差值即为物体浸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F浮。即“称重法”。

表达式:F浮=G-F

课堂练习:

1、一铁块挂在弹簧秤上,在空气中称量时,弹簧秤的读数是32N。把它全部浸在水中称量时,读数是12N。铁块受到浮力是多少?

播放动画:水底下大鱼小鱼的辩论。

小鱼:我们在深处,受到的浮力大

大鱼:我的体积大,受到的浮力大。

请你说说哪个鱼说得正确?为什么?

要知道谁说的对,就要知道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浮力的大小

学生实验:探究影响浮力的大小的因素

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那些因素有关?

液体里的深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

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实验器材:

实验与探究

1.在溢水杯中装满水.

2.测出圆柱体的重力G物=_____N.

3.将圆柱体逐渐浸入在水中,直到浸入一半时,观察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_____N.计算F浮1=____N.

4.将圆柱体逐渐浸入在水中,直到完全浸没,观察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_____N.计算F浮2=____N.

5.改变圆柱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观察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_____N.计算F浮3=____N.

6.将圆柱体逐渐浸没在浓盐水中,观察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4=_____N.计算F浮4=____N.

交流与小结:

比较F浮1、F浮2可知:浮力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F浮2、F浮3可知:浮力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F浮3、F浮4可知:浮力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得出了有关浮力大小的原理。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公式:F浮=G排液

推论:F浮=G排液=m排液g=ρ液gV排

表明F浮的大小与ρ液和V排有关,也论证了“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所得到结论。

注意:使用推论是单位必须ρ液单位为千克/米3,V排单位为米3。

V排与V物的关系

A、“全部浸入(即浸没)”V排=V浸=V物

B、“部分浸入”V排=V浸物

课堂练习:

2、将一木块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溢出500g水,则木块所受的浮力为多少?

3、浮在空中的气球,排开空气的重力为1N,则气球所受的浮力为多少?

(阿基米德原理也可以计算气体产生的浮力。)

4、已知物重为G=5N,体积V=0.6dm3,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多大?有0.2dm3露在外面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大?浸没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多大?(g=10N/kg,ρ酒精=0.8×103千克/米3)

(三)、课堂小结

学生先归纳,然后教师补充。

(四)、布置作业

课本P93第1、2、3题。

板书设计

四、浮力

一、浮力(符号:“F浮”)

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

2、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二、浮力的测量:“称重法”

F浮=G-F(G是物体重力,F是液体中拉力)

三、浮力的大小

1、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公式:F浮=G排液

推论:F浮=G排液=m排液g=ρ液gV排

八年级物理下册《浮力》学案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此时就可以对教案课件的工作做个简单的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下册《浮力》学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八年级物理下册《浮力》学案

第十章浮力
10.1浮力
执笔人:常华磊审核人:执教人:
课型:新授课时:编写时间:2015-2-14上课时间:
知识和能力目标:
1.认识浮力及其方向。
2.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2.经历探究浮力与那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2.培养实验操作、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认识浮力,会测量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验证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具准备:
铝块、木块、乒乓球、烧杯(100ml)、塑料瓶、弹簧测力计、水槽、铁块。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鸭子能漂在水面,是因为受到了水的。在水中下沉的铁块,也受到浮力吗?
2、钢铁制造的轮船,是因为受到,浮在水面上。
3、在水中下沉的铝块,也受到浮力吗?
4、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悬挂一个铝块,把铝块浸入水中,比较前后两次测力计的示数,这说明什么问题?用测力计能否测物体受到的浮力?
5、为什么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
5、阅读课本51页的想想做做,思考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二、合作探究:
(一)引入新课:日常生活中常见到鸭子、轮船漂在水面上,热气球载着重物飞上高空,兵乓球压倒水里,放手之后等现象,同学们猜想这里面可能蕴含着什么知识呢?
(二)浮力的大小:
1、浮力及其方向
将塑料瓶放入水中并逐渐压入水底,然后放手。
一是体会:手的感觉;二是观察:塑料瓶最终的情况。尝试得出结论。
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向上的托力叫浮力。
浮力的方向:
2、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的作用。
学生探究:用弹簧测力计测铝块在空气中的重力,再将铝块浸入水中,发现弹簧秤示数变小,
说明铝块受一个向上的力,即浮力,所以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F浮=G-F
进一步得出结论: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浮力。
(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实验:将一去掉底的矿泉水瓶倒置,放入一乒乓球,去掉瓶盖,向瓶中加入水,可观察到乒乓球(会不会上浮),因为;将瓶盖盖好,再向瓶中加水,可观察到乒乓球(会不会上浮),此时乒乓球

受到力的作用。
分析:盖上瓶盖后,向瓶内加水,乒乓球在水中上下表面所处的深度,所以上下表面所受的液体压力不同,下表面所受的向上的压力上表面所受的向下的压力,这个压力差就是浮力。
结论:浮力产生的原因是。
提示:我们又可以得到一个求浮力的方法:压力差法:F浮=(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四)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如图所示将铝块从空气中缓慢浸没到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的变化情况我们会发现,随着铝头没入水中的体积的增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逐渐(填变大或变小),说明浮力(填变大或变小),等完全没入水中后在向下没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吗?在向左或向右移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吗?说明物体所受的浮力和深度(填有没有)关系。如果将上述实验过程中的水换成煤油或酒精重复上述实验,我们会发现物体所受的浮力和在水中的。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巩固提升:
1.放在水中的木块正在上浮,在它露出水面之前受到的浮力______。它在水中下沉时受到的浮力__________。露出水面以后受到的浮力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水球运动员在把漂在水面上的水球慢慢压入0.5M深水下的过程中,水球运动员对水球的压力()
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
C始终不变D先增大,后不变
四、拓展延伸:
3.重力为7.6牛的圆柱体金属块,把它挂在弹簧秤下,在它渐渐地浸入水中的过程中,弹簧秤的读数将__________。当它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为6.6牛,此时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牛。

4、如图梯形物体重为12牛,浸没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9牛,则梯形物体受到的浮力为牛,它受到液体的压力的合力为牛,方向。若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为4牛,则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向上的压力为牛
课后小结: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浮力的影响因素是:1、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1、浮力的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托力,
这个力叫做浮力。
2、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3、浮力的大小:
(1)测量方法:“称重法”——F浮=G-F拉
(2)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a.排开液体的体积。b.排开液体的密度。
教学反思:

八年级下册《密度与浮力》教案分析


八年级下册《密度与浮力》教案分析

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1.能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
2.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
3.在合作中注意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
4.能思考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
5.有团队精神。
6.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
科学内容
◇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全章概述
1.本章基本要求
本章涉及到的物理概念有:质量、密度、浮力;本章涉及到的物理原理、规律有: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本章涉及到的物理技能有:托盘天平、量筒和量杯的使用。
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初步认识应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质量概念,会正确使用天平与量筒或量杯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与体积,并从中学习一些基本的测量知识与方法。此外还要计学生对物理单位的大小形成具体的观念,进而发展他们的估测能力。
让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建立密度概念,鼓励学生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现象,解决与密度有关的简单问题,进而领悟物质的属性的研究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
引导学生应用实验探究的方式认识浮力概念,认识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
本章涉及到的具体的学习过程主要有质量、密度、浮力三个物理概念建立的过程和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探究过程。同时还涉及到三个概念,两个规律的应用过程。
在以上学习过程中均不可能离开科学的探究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具体到本章涉及到的方法,主要有科学抽象方法、比值方法、猜想与假设方法、实验方法等。
本章教学要通过学生切实进入概念与规律的认识过程之中,进而初步体验认识质量、密度、浮力三个概念和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与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意义和价值是的确有用的。要使他们能应用这些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物理现象、解决某些简单的问题时,能激发起兴趣并产生兴奋感。同时还要让他们去体验在获取和应用这些知识的过程中必须持科学态度的重要性。
2.本章编写思路
本章内容围绕质量、密度、浮力三个概念,以及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两个规律展开。重点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作了加强。如怎样引导学生进行物质密度、阿基米德原理,以及物体浮沉条件的探究。在这些探究中有的相对完整地层现了《标准》中提出的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有的则重点展现如何进行猜想与假设或怎样来制定计划。教材中还对“交流与合作”和“评估与反思”两个探究环节专门作了探究点拨,目的是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来完成这两个探究环节。此外,全章内容在科学思维方法的渗透上也作了适度加强,如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质量的概念;用比值的方法认识密度的意义;用实验归纳的方法认识浮力,以及用等效、制约等方法认识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等。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索取知识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参与探究过程的体验。
3.本章内容结构图: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252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