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粤教版(选修3-1)
第一章《电场》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的概念比较多,应引导学生抓住力与能这条主线,以把整章的知识联系起来,并重视电场与其他物理知识的联系,巧用类比,加深理解。另外,受力分析是解题的基础,应强调学生要画受力图。本章知识的命题频率较高且有相当难度的集中在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这两个知识点上,尤其在与力学和磁场等内容综合时,巧妙地把电场概念、磁场力、牛顿运动定律和功能原理等联系在一起,对学生能力有较大要求。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新课的学习,已经本章内容有一定的认识,但是由于本章涉及的概念较多,也比较抽象,因此在复习时,要对主要知识点进行疏理,并要针对学生不理解的、容易混淆的概念,运用类比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及区分,同时按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难度适当并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分析并加以练习强化。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加深理解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电容等重点概念。
2.在熟练掌握上述概念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和解决一些物理问题。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归纳知识和进一步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一定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列表疏理重要的知识点
2、运用类比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利用学案导学,讲解与练习相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类比各物理概念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体会物理概念的严谨性,不同物理知识之间紧密联系的奥妙,培养在理解物理量时举一反三的能力。
2、通过典型综合题的分析,让学生体会把力学与电学知识成功综合运用的快乐。
四、教学重、难点:加深理解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电容等重点概念;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五、教学策略:
对重要知识点建立框图,力求简明扼要;疏理知识点时把抽象概念多与学生相对熟悉的知识进行类比,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利用学案导学,在复习中注意讲练结合。
六、教具:多媒体课件,学案,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的
(一)梳理基础知识
本章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下面几大块:
一、静电、静电力(三种起电方法,两个规律: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
二、电场的研究(两种性质和相互关系)
1、两种性质:力的性质及能的性质
2、两种相互关系: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
三、电场的应用(示波器和电容器)
1、示波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和偏转
2、电容器:电容器的工作过程与动态分析
(用PPT演示基础知识的填空题,让学生边回答,再对重要的知识难点加以解释)先利用学案中的框图,对本章知识要点进行梳理,然后解答PPT中提出的问题。对主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建立知识结构
(二)难点辨析,专项练习及讲解
(三)综合题分析及强化练习
(四)小结、作业布置一、电场强度E(矢量)的理解.
电场强度E是电场本身的一种特性,与检验电荷存在与否无关.E是矢量.要区别公式E=F/q(定义式)、E=kQ/r2(点电荷电场)、E=U/d(匀强电场)的物理意义和适用范围.提出问题:E既然是矢量,那么如何比较电场中任两点的场强大小和方向呢?
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判断.然后将学生回答内容归纳.可能方法有:
(1)判断电场强度大小的方法.
①根据定义式E=F/q;
②点电荷电场,E=kQ/r2;
③匀强电场,场强处处相等,且满足E=U/d;
④电场线密(疏)处场强大(小).
(2)判断电场强度方向的方法.
①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即是该点的场强方向;
②电场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即是该点的场强方向;
③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就是场强的方向.
教师巡查学生练习的情况,把学生解答中出现的类似错误及典型错误用投影机演示,作有针对性的讲解。
二、关于电势及电势能
电势Φ是电场本身的一种特性,与检验电荷存在与否无关.Φ是标量.规定:无限远处的电势为零.电势的正负和大小是相对的,电场中任两点间电势差U的值是绝对的.
电势能是电荷和电场所组成的系统共有的.规定:无限远处的电势能为零.电势能的正负和大小是相对的,电势能的差值是绝对的.提出的问题:
(1)如何判断电势的高低?
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判断.然后将学生回答内容归纳可能方法有:
①根据电势的定义式Φ=W/q,将+q从无穷远处移至+Q电场中的某点,外力克服电场力做功越多,则该点的电势越高;
②将q、εP带符号代入Φ=εP/q计算,若Φ>0(<0),则电势变高(低);
③根据电场线方向,顺(逆)着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高);
④根据电势差,若UAB>0(<0),则ΦA>ΦB(ΦA<ΦB);
⑤根据场强方向,场强方向即为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
(2)怎样比较电势能的多少?
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判断,将学生回答归纳,可能方法有:
①可根据电场力做功的正负判断,若电场力对移动电荷做正(负)功,则电势能减少(增加);
②将q、Φ带符号代入εP=qΦ计算,若εP>0(<0),则电势能增加(减少).
教师巡查学生练习的情况,把学生解答中出现的类似错误及典型错误用投影机演示,作有针对性的讲解。
针对静电力、电场的研究及电场的应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及电容器的动态分析)等三大块内容进行相关典型例题的分析及强化练习:
先用PPT展示相应例题,先让学生思考,再点拨及启发。然后做学案上的强化练习,教师巡查,然后就学生解答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教师小结:本章的学习方法:1、抓基础,善用类比加强对概念的理解;2、抓主线,抓住电场的力的性质及能的性质这条主线;
3、注意考虑利用功能关系解题,分析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时,要画受力图
作业:完成导学案上剩下的题目;再次复习辅助教材中关于本章的主要概念,加深理解。思考并讨论、回答相关问题,有必要时要做笔记再完成学案中相关的专项练习
思考及完成练习
做笔记
加强对知识难点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化学必修一》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蒸馏和萃取学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曙光学校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蒸馏和萃取学案3
第一节从实验学化学蒸馏和萃取学案
班次姓名学号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相互溶解、沸点不同液体分离法-------蒸馏
2、掌握相互不溶解液体的分离方法---------分液
3、掌握从碘水中提取碘的方法---------萃取
二、问题与题例
问题1、蒸馏实验的操作要点?
问题2、分液操作的注意事项?
问题3、萃取操作的注意事项?
三、目标检测
1.要提取食盐中的单质碘,你设计的最佳方法是()
A.萃取B.重结晶C.加热升华D.过滤
2.现有三组混合液:①花生油和水②乙醇和丁醇③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分液、萃取、蒸馏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D.蒸馏、萃取、分液
四、配餐作业
(2)A组
3.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欲除去溴水中混有的少量碘,加入苯进行萃取
B.除去碳酸钠中的少量碳酸氢钠:加热固体
C.除去CO2中的少量SO2:通过盛有足量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
D.提取溶解在水中的少量碘:加入CCl4振荡、静置、分层后取出有机层再分离
4.下列是除去括号内杂质的有关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氯化钠(氯化镁)——加硝酸银溶液,过滤
B.二氧化碳(氧气)——通过盛有石灰水的洗气瓶
C.二氧化碳(氯化氢)——让气体通过盛饱和NaOH溶液的洗气瓶
D.乙醇(乙酸)——加足量的NaOH溶液,蒸馏
(3)B组
5、我们学习了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的几个基本操作,如过滤、蒸发、蒸馏和萃取等,它们分别是利用什么原理进行分离提纯的?适用于哪些混合物?请填表:
操作原理适用混合物
过滤
蒸发
蒸馏
萃取
(4)C组
6、实验名称:碘的萃取
实验目的: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
实验药品与装置:10mL碘的饱和水溶液、量筒、分液漏斗、铁架台、烧杯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1.用量筒量取10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4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加四氯化碳时,四氯化碳溶于水,密度比水的,在层
2.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用力振荡的目的是:
3.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静置后四氯化碳层变色,水层色
4.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打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
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
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
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
四、课前准备:
让学生收集关于冠装病毒相关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引入新课(二)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三)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难点)小结
课后练习
教师活动
以“病毒是不是生物?”问题引入,简单复习病毒的结构(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核心,但是能复制)。举引起SAS的冠状病毒为例,提出问题,病毒在细胞外不具备很多生命的基本特征,它是怎么复制的呢?……冠状病毒在那些细胞里面复制呢?小结上面的内容,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在细胞外表现不出生命的特征,说明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为什么呢?)细胞的任何一部分脱离了细胞就不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大分子物质也不具有生命的特征。所以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提出问题:细胞能表现出那些生命活动呢?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并开展讨论。
小结:(幻灯片展示提纲)细胞为什么是生命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一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是在在细胞生命活动基础上实现各种的生命功能。(举出一些实例)地球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谓是恒河沙数,但是这些生物,小到组成它们身体的细胞,大到一个生物个体,一个物种、甚至一个生态系统、整个生物圈,都可以一个一个的生命系统(什么是系统呢),而且这些生命系统之间还有层次的关系。(以一只龟为例分析)
单一个心肌细胞就是一个生命系统,(为什么呢?)因为细胞各个部分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而使细胞能表现生命特征;心肌也是一个系统(分析略)。引导学生分析心脏、循环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等也是一个系统。
学生活动
讨论、思考问题:病毒是怎么样复制的?(在细胞内)
汇报冠状病毒的相关的资料阅读资料并讨论:
(实例一:草履虫除了分裂和运动,还能镊食、排泄,生长,应激;实例二:精子和卵细胞作为桥梁,胚胎发育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有关系;实例4:例如疟疾、非典感冒等等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生物系统的层次性、以及尝试分析后面几个层次作为生命系统的原因。(着重引导说出多个组分互相配合影响成为整体)完成资料后的“思考与讨论”。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漳州双语实验学校地理组陈思鹏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组成;掌握地壳、地幔、地核的基本特征;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的密切关系及主要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内部构造图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明确地壳与岩石圈的范围、软流层的位置;运用比较法学习内部和外部圈层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及地球外部的各个圈层之间相互联系,认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通过地震波的应用认识到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通过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
1、运用图表说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两个不连续面及地壳、地幔、地核的特征。
2、用图归纳地球的外部圈层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
1、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2291.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