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二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高二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高二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一、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区域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异:①地理位置差异:长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矿产资源贫乏,松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对农业:长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长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对商业:长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早期:长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农业社会:

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长人口越来越稠密。

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农业社会后期:①工商业的发展使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③今天长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遥感

RS,主要是获取,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收集→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目标物→传感器(最重要)→遥感地面系统→成果

特点和优点:可以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不仅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而且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

全球定位系统

GPS,主要是定位,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

三大部分: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地理信息系统

GIS,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优点:①信息量大,使用方便;②功能强大;③动态监测(GIS与RS相结合)

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相关知识

高二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二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我国西北地区

我国西北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

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荒漠化的因素

自然因素:①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②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

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古代:唐宋——明塔里木盆地南缘,由战争、瘟疫、过度垦耕导致。

近代:清——内蒙古东南部,因为移民增多,农业对土壤的破坏力强于牧业

现代:20世纪50年代人口激增,管理失误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

森林分布

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

它们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热带雨林的分布

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相逢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25度。

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①地球之肺:深刻的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②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③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

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亚马孙开发计划

①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后,未开发,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②人口急剧增长,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坏

③1970年,巴西政府又正式公布了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

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移民亚马孙平原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雨林的保护

在当前的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高二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区域经济发展


高二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区域经济发展

东北地区地理条件

①气候条件: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②地形、土壤条件: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③社会、经济条件:工业: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牧兴工、共促农牧

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

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三山脉三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小兴安岭、大兴安岭、长白山

农业布局特点

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地区。

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

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

东北商品粮基地生产特点

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农业发展方向

平原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

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山区农业: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条件

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②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③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

④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工业化城市化推进的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90年,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

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成为主导产业。

问题与对策

①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产业结构调整

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

②城市建设相对落后——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③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加强规划与管理

“城中村"

城市郊区出现的已经转变为以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

五、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西气东输: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输气管道。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①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②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和酸雨)③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天然气分布总体特征: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四大气区: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的鄂尔多斯。

油气发展战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产业转移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①劳动力因素: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③市场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前,西欧、北美是日本农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20世纪末,东亚和东南亚因经济增长强劲、市场需求大而成为日本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并成为日本企业主要投资地区。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③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④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如果一个国家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常常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如日本;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减缓就业压力。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章末整合
专题一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把地理环境条件分解后,与区域生产的对应关系是:
 下图为“黄土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

(1)对图示地区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时,在a、b、c、d四地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其中正确的是()
A.a地——种草护坡B.b地——沟头防护
C.c地——打坝建库D.d地——修筑梯田
(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宜建窑洞的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该题主要考查了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首先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a、b、c、d四地地形类型,从图上可见a为黄土塬,b为缓坡,c为沟谷,d为陡坡。黄土塬地势平坦可发展种植业,缓坡可开垦梯田,沟谷为了减少水土流失可打坝建库,d为陡坡不宜开垦。
第(2)题,窑洞适宜建在黄土塬边缘有一定坡度的地点,甲、丁为沟谷地带,多流水,因此A、D两项明显不对。丙地位于冬季风迎风坡,不宜建窑洞,C项也不对。
 结合甲、乙两区域图,回答问题。

(1)甲区域东南部易发生地震,其地质构造条件是;易发生滑坡的地形条件是 。
(2)a城是历史文化名城。甲区域铁路的修通,加快了该城业、业的发展,这将促进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为了保护优美的环境,a城应充分利用本区域的 、等新能源。
(3)甲区域的城镇分布有明显特征。请你归纳出三点。
(4)甲、乙两区域环境人口容量不同,主要取决于两区域资源的差异。为了证明两区域耕地、淡水资源存在着差异,你应重点阅读图中哪几个方面的信息?请归纳: 、、、。
(5)乙区域北部河流比南部河流的水能丰富,而世界著名的水电站b却建在南部,其原因有哪些?
(6)保护乙区域北部的代表性植被,对全球生态环境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 (1)多活动断层(近板块交界处) 山高坡陡
(2)旅游 商(服务、手工) 太阳能 地热能(风能)
(3)主要分布在东部;沿交通线分布;沿谷地(河流)分布。
(4)地形(山地、高原、平原的比重) 地势(海拔高度) 河流密度(不同河段的径流量)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答出四个方面即可)
(5)南部水电站靠近大城市、工业区(或靠近能源消费地)。
(6)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保持生物多样性。
解析 (1)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甲区域为青藏高原,其东南部为横断山区,此处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多活动断层,属于地震多发区,而且山高坡陡,极易发生滑坡。
(2)a城为拉萨,青藏铁路的修建,有利于旅游业、商(服务、手工)业的发展。拉萨地处雅鲁藏布江谷地,有丰富的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新能源。
(3)青藏高原的城镇分布受地形、交通等因素影响,主要分布在东部;沿交通线分布;沿谷地(河流)分布。
(4)耕地和淡水资源的分布主要受地形、地势、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而气候又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有关。
(5)水电站的建设不仅要看水能是否丰富,更重要的是要看市场需求。
(6)乙区域北部的代表性植被是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对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保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专题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特点可概括为:领域广、作用大、动态新、大众化。
应用
技术主要方面
遥感(RS)①农业、林业方面的应用
②地质、矿产方面的应用
③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①交通指挥调度
②航海导航
③航空导航
④航空摄影测量
⑤战争定位
地理信息系统(GIS)①资源清查
②灾害监测
③城乡规划
④宏观决策
 当今,3S(RS、GPS、GIS)技术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运用有关3S知识回答(1)~(4)题。
纬度经度
北京39°54′22″N116°23′16″E
呼和浩特40°48′51″N111°38′55″E
济南36°39′19″N116°58′1″E
太原37°53′34″N112°33′6″E
天津39°7′42″N117°11′6″E

(1)GIS具有强大的查询功能,根据图1显示的查询半径,图中以北京为查询中心的地图比例尺为。根据图中显示的经纬度可知,地图中代表呼和浩特、济南、太原、天津的字母分别是。
(2)城市道路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地图测绘部门为了及时更新城市道路变化信息,需要利用技术。图2所示的交通监控与救援管理系统,根据交通事故发生地点,利用技术,快速设计出警车、救护车赶往出事地的最佳行车路线,而交通事故发生地与警车、救护车的精确位置是利用技术获取的。为了能对运动中的汽车精确定位,至少需要接收颗卫星的信息。
(3)图3中①②③④⑤⑥箭头指向线分别表示3S技术的不同应用功能,其中表示“提供影像信息功能”的是⑤和________,表示“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的是⑥和________,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的是________。
(4)图3中各个圆的重叠部分分别代表RS、GPS、GIS不同组合的综合应用,其中重叠部分乙代表GIS与RS技术的组合,丙代表________技术的组合。在图3所示的各个综合应用中任选一种组合,并写出应用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50000000 ADBC
(2)RS GIS GPS 四
(3)① ④ ②
(4)GIS与GPS
甲:RS获取矿床露头信息,GIS分析矿产种类,GPS确定矿床露头位置;
乙:RS获取水灾淹没区的动态信息,GIS分析水灾损失;
丙:装载GPS接收器的运钞车发送位置信息到监测中心,GIS监测运钞车是否偏离预定线路;
丁:RS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并可判断火势蔓延方向,GPS获取火场精确位置,引导消防队员及时、准确到达灭火地点
解析 (1)根据比例尺公式及四城市的相对位置可得出结论。(2)获取信息利用遥感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需利用GIS,确定精确位置需用GPS,确定静止物体的位置需用3颗卫星,而确定运动中的物体的位置至少需用4颗。(3)RS提供影像信息,GPS提供空间定位信息,GIS反馈RS提供的影像信息。(4)在例举应用实例时,所列实例必须与地理信息技术
相吻合。

章末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地理标志是指标志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决定。地理标志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重视,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点,还成为市县的形象名片。比如,浙江绍兴市——绍兴黄酒,吉林延边州——延边苹果梨,宁夏中宁县——中宁枸杞等。阅读材料回答1~2题。
1.绍兴市、延边州、中宁县分别位于我国()
A.地势的第三、二、一阶梯
B.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
C.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宁夏平原
D.长江流域、淮河流域、黄河流域
答案 B
解析 浙江绍兴、吉林延边都在地势第三级阶梯上,但绍兴属于东部经济地带、而延边属于中部经济地带;宁夏中宁县属于西部经济地带。 
2.中宁枸杞俗称“红宝”,这里所产的枸杞粒大、肉厚、籽少、含糖量高、营养成分多。近百年来已被引种了十几个省区。但中宁枸杞无论引种到何方,生产出的枸杞在外观上与中宁枸杞都有十分明显的区别。这主要是得益于中宁独特的()
A.市场优势B.历史悠久的文化优势
C.科技优势D.地理环境优势
答案D
解析 宁夏中宁气候较干旱,发展农业得益于优越的气候条件,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读下图(图中400mm,800mm为年降水量),回答3~4题。
3.读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答案 B
解析 该示意图没有表示出区域的形状,边界也是相对的,同时也没有划分下一级区域。
4.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发展水平B.生活特点C.发展方向D.发展条件
答案 C
解析 该图反映的是干旱地区对农业发展方向的影响。
下图中左图是幅具有林木、河流和房屋的景观地图,右图是根据左图而建立的空间数据模型。据此回答5~7题。

5.右图中r表示()
A.林木B.河流C.房屋D.农田
6.图中区域的林木覆盖率约为()
A.30%B.22%C.10%D.5%
7.图中有关地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由南向北流
B.房屋在河流的西岸
C.林木、房屋、河流三种地物中,占地面积最大的是林木
D.河流由北向南流
答案 5.B 6.C 7.B
解析 本题组考查对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理解。从图中河流的位置可看出r表示河流。图中栅格共有100格,表示林木的s共有10个格,故林木覆盖率为10%。根据图中指向标,河流流向为由南向北或由北向南,不能明确具体流向;房屋在河流的西岸可判定;三种地物面积最大者是河流。
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回答8~9题。
8.关于城市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港口城市B.有著名的名胜古迹岳阳楼
C.京九铁路纵贯城市南北D.地处著名的粮棉产区
9.图示区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有所下降的原因是()
A.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低B.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
C.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的迁移D.水网稠密,水灾频繁
答案 8.D 9.B
解析 城市①为武汉。江汉平原为我国著名的粮棉产区。该区域作为“粮仓”在全国的地位有所下降是因为随着人口的增多,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
下图是“沿109°E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关于图示地区的区域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A.长江最大的支流流经①地区
B.①地由于②地的阻挡而免受寒潮的侵袭
C.③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可种植双季稻
D.①地区河流的补给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答案 A
解析 根据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汉江谷地、秦岭、渭河平原、黄土高原。
11.④地区的主要国土整治重点是()
A.森林破坏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D.酸雨污染
答案 C
解析 严重的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也是国土整治的重点。
读“我国某地区年雾日天数等值线图”(图中②③④均为省级中心城市),回答下面12~14题。
12.“晚见江山雾,百闻夜雨来”能形象写照图中()
A.城市①②B.城市②③C.城市③④D.城市①④
答案 B
解析 根据经纬度及题中提示可判断②③④分别是成都、重庆、贵阳。其中成都和重庆在四川盆地中而多云雾天气。
13.图示地区“夜雨”现象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锋面气旋B.台风C.地形雨D.热力环流
答案 D
解析 山城夜晚受山风影响,使山底气流上升而多降水。
14.城市①是我国著名的卫星发射基地,发射基地选址该地区,其优越的区位条件有()
①海拔较高,纬度较低 ②经济发达 ③晴天多、少雾日 ④水陆交通发达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城市①是西昌市,是我国当前纬度最低的卫星发射基地,纬度低,地理自转线速度大,可增大发射卫星的初速度,海拔高视线开阔,处在盆地南缘而少云雾天气,这些都是选址此处的有利因素。
下图是某高中学生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获取的“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情况及预测的未来土地利用情况图”。据此回答15~16题。

15.农业生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人类使用电冰箱,破坏臭氧层,导致本区气候变暖
B.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本区气候变暖
C.国家注重调整当地的农业结构
D.当地居民为了脱贫致富,采取了调整农业结构的措施
16.根据预测,本区在2050年以后的植被类型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亚寒带针叶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
答案 15.B 16.A
解析 本题组考查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将1999年的土地利用状况和预测的2050年的土地利用状况比较,可发现1999年我国东部某地区农作物主要以种植小麦和栽培苹果为主,2050年以稻田和甘蔗园为主;通过1月份0℃等温线的位置,可发现1999年本地区1月份均温在0℃以下,2050年本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在0℃以上。由以上分析可知此地区在1999年时为温带季风气候,2050年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气候变暖有关。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读图,回答17~19题。

17.关于两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图所示地区位于同一个大洲
B.甲图所示地区位于乙图所示地区的东北
C.乙图比例尺大,表示范围小
D.两图所示地区均位于大洋西岸
18.图中两个半岛的有关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半岛的西部地区均有高大山脉
B.两个半岛的地形均以平原为主,河网密布
C.a点所在半岛受冰川作用影响,海岸线曲折
D.b点所在半岛气候由南向北大陆性渐弱
19.两个半岛地区均有丰富的()
A.太阳能资源B.水力资源C.劳动力资源D.石油资源
答案 17.C 18.C 19.B
解析 由经纬度及两区域轮廓特征判断,甲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乙为朝鲜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冰川地貌广布。朝鲜半岛自南向北气候的大陆性逐渐增强。两半岛均以山地地形为主,降水较丰富,河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
20.2007年11月26日9时32分,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摄取月面图像信号的技术手段是()
A.RSB.GPSC.GISD.数字地球
答案 A
解析 月球图像的获取是在“嫦娥一号”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月球表面物体进行的远距离感知。
二、综合题(共40分)
21.区域差异是区域合作的基础和前提,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工业结构关系是指在一个经济区域内各地区工业之间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根据这种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工业结构关系可分为两种类型:互补型工业关系和竞争型工业关系。下表为上图中B区域内9省区之间的工业结构相关系数。
B区域内9省区工业结构相关系数表

(注:S为某两省区工业结构的相关系数,数值越大,结构越相似,竞争越激烈)
(1)图中A、B两经济区(带)的形成与划分均与________有密切关系。
(2)A区域面积广阔,对a地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区域是迄今为止我国规模最大的区域合作组织,人们习惯称其为“____________”。
(4)既属于A又属于B经济区(带)的省份有________(简称)。
(5)列举A经济带的优势区位条件。
(6)结合表分析,与广东省存在强互补关系的省份有:________、________;与湖南省存在强竞争关系的省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均答简称)
(7)A、B两经济区(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试分析这种区域合作所带来的好处。
答案 (1)河流
(2)经济腹地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城市提供原材料(资源和能源)和产品的消费市场
(3)泛珠三角
(4)川、湘、赣
(5)①临海沿江,位置优越,交通便利;②能源(水能)、资源丰富;③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④工业基础好;⑤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资金雄厚,科技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6)滇(云) 琼 川(蜀) 赣 黔(或贵)
(7)(叙述合理,可酌情给分)
发挥东部(沿海)地区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有利于发挥中西部资源优势,加大资源开发力度,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转移及承接);
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加强(资源、市场、人才、技术等方面)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促进共同发展。
解析 由图可知,A区域为长江流域经济地带,B为泛珠三角经济区,河流是其形成和划分的主要依据。长江流域是上海的经济腹地。第(4)题,依据图示,两图例重叠省区为四川、湖南、江西。第(6)题,依据表格数据,云南、海南与广东的工业结构相关系数分别为0.27、0.32,与广东的产业结构相似度最小。四川、江西、贵州与湖南的工业结构相关系数为0.96、0.94、0.94,结构相似度较高,竞争激烈。
22.根据下图中的地理信息,回答问题。(11分)

(1)请比较A图所示区域东部与西部气温差异及形成的主要原因。
区域气温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东部
西部

(2)A图所示区域,类似这种气温分布规律的自然地理要素或事象还有哪些?请列举两例。
(3)在方框中填写B图①、②两区域植被类型的名称,以及沿20°S纬线植被类型变化形成的主要因素。

(4)写出A图中所示农业地域类型在B图所在国的主要分布地区。
答案 (1)
区域气温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东部西部气温比东部高地势高(山地为主);北极寒冷气流受山地阻挡而集聚;深居内陆,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冬季降温幅度大等
西部地处西风带,受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气候的大陆性较东部弱);地势低平(平原地形、地形向大西洋敞开)等

(2)气温年较差;河流的结冰期;1月海平面气压等。
(3)见方框图。
(4)东南部;西南部。
解析 (1)由图中一月等温线的分布可推断出东部气温低、西部气温高,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地势、地形、洋流等,图中东西部纬度大致相当,可从其余因素进行分析;(2)A图所示区域气温分布在东西方向上逐步更替,这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只要明确这一点,结合这一地区受海洋影响大小等因素,答案便很容易总结;(3)从图中可知此地域植被类型在东西方向上更替,即出现经度地带性。从而可得出①、②两区域的植被。经度地带性主要是由降水(水分)差异引起的。根据海陆轮廓、20°S判断出此地为澳大利亚,再根据澳大利亚所处的环境,分析造成水分差异的原因;(4)A图中所示区域降水与气温都处于过渡地带,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它在B图所在国(澳大利亚)主要分布在国土的东南部和西南部。
23.美国和中国分别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比较图中两国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开发条件等方面的区域特征,回答有关问题。(10分)
(1)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比较:

特征相同点不同点
美国西部中国西部
位置
地形
气候
资源

(2)开发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比较:

相同点不同点
美国西部中国西部
开发
条件有利
不利

(3)按可持续发展观点,借鉴美国西部开发经验,你认为中国西部开发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见下表:
相同点不同点
美国西部中国西部
地理
位置纬度位置相近(或均
位于温带、亚热带)濒临海洋地处内陆
地形均以高原、山地为主山脉南北纵列分布山脉以东西走向为主
气候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缺失大陆西岸气候类型
资源能源(石油、天然气、煤、水能)、有色金属(铜、铅锌)均很丰富缺少稀土、铁等矿产有稀土、铁等矿产

(3)见下表:
相同点不同点
美国西部中国西部
开发
条件有利
能源、有色金属矿产丰富西濒太平洋,海运便利利用铁路(或第二亚欧大陆桥)与国际联系
不利多山、气候干旱、水资源紧张生态环境更为脆弱

(3)①立法管理:加强国土立法,实行科学管理;②保护环境:退耕还林,退耕还牧;③农业:农业走向专业化,利用现代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④工业:利用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能源、冶金工业;⑤交通:利用陆上交通优势,促进对外贸易;⑥城市:因地制宜,推进城市化进程。
解析 第(1)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不难也不偏,但关键在于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资源四个方面分析,只要抓住其特征,就可从容做题。
第(2)题,解题的思路在于影响一个地区开发的因素,主要有资源、能源、交通状况及自然特征。
第(3)题,要求学生有开阔的思路和扎实的基础知识,中国西部开发无外乎工业、农业、交通、城市的发展及保护环境的措施。由此为基础,再联系美国西部开发的经验,就可得出结论。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7分)
北京时间2007年4月14日4时11分,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一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目前美国的GPS、欧洲的“伽利略”、俄罗斯的“格格纳斯”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四大定位系统齐聚太空。
(1)有关北斗导航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斗导航系统的关键装置是传感器
B.是一种专门处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C.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的特点
D.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2)下列不属于卫星定位技术应用范畴的是()
A.野外考察时用以空间定位
B.为行驶的汽车提供精密的速度、时间信息
C.为飞行中的民航客机提供三维坐标
D.为无线电移动电话用户提供实时的通信服务
(3)2007年9月17日,台风“百合”横扫韩国南部,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财物损失,为实时监测“百合”的位置,我国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是()
A.数字地球B.人工拍摄
C.全球定位系统D.多媒体技术
(4)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说说数字中国对我国国土整治的意义。
答案 (1)C (2)D (3)A (4)数字中国是将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人文的大量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域到全国的整合,并进行立体的、动态的显示,为复杂的生产、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
解析 第(1)题,北斗导航系统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RS的关键装置是传感器;GIS是一种专门处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RS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第(2)题,GPS应用于野外调查(确定考查点的地理位置、高程),导航服务(飞机、汽车、船舶)。第(3)题,实时监测台风的位置,主要采用数字地球。第(4)题,数字地球是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能为复杂的生产、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

高二地理必修三《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知识点人教版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必修三《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知识点人教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高二地理必修三《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知识点人教版

区域发展指一般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主要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1、区域

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的特征:

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有的地方提出排他性)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相同:

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不同:

①地理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3、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1).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一年一熟。

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2).地理环境对区域工业发展影响显著:

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4、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早期:

长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农业社会时期:

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长人口越来越稠密。

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农业社会后期:

①工商业的发展使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③今天长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6765.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